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切入点之探索论文

2024-07-19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切入点之探索论文(共10篇)

1.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切入点之探索论文 篇一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初探究

正镶白旗第二小学

王继英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关注,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实践与探索,体验了其优势带来的快乐和便捷,也为其应用时的不足所困扰。本文通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 整合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演示工具、信息搜索工具、交流工具、评价工具等,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他以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纪教育改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当前创新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应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实现信息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易于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运用网络资源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弥补农村学校教学参考资料不足的欠缺。

1、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多样性的外部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2、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的交互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主体作用的体现。

3、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得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

4、计算机的网络特性不仅能更好地实现个别化学习,而且有得实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人才的效果。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核心

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即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密切结合时,可为新型的教学结构创建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而教学内容也主要是靠一些描述性文字和补充说明的图片、图表,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而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

信息技术正在使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它将改变教学资源的形式和内容,扩展教学的空间,更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完全改变了单纯依靠教材、黑板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形成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这就是“课程整合”——技术手段永远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科教学内在的需求而存在的。

三、信息技术怎样与课程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语文科目整合:主要体现在识字和语音朗读,以及课文情境故事展示方面,比如低年级学生的识字、笔画等,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展示出来,如,Flash动画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回放功能,都可以很完整的展现出一个字的写法,笔顺,这比学生仅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要清晰的多,还可以用电子交互式白板的其他功能,比如,让学生自己在白板上写,组词造句等。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的音响资源进行配乐朗读,展示课文背景图画,或者用Flash制作动画故事,给学生一种比较直观的感官刺激,让学生在享受语文的意境中学习。在讲评作文时,同样也可以用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直接在白板上进行讲评、勾画等,无疑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2、信息技术与数学科目结合:主要体现在图形的动画演变过程,教学情境的导入,以及计算过程的清晰表达上,比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拼接、数学量比较时,用动态的演示,比单纯的讲述要简单方便的多,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快;在进行计算时,如进位、退位、多项式合并等,多媒体课件呈现的过程更加的清楚;同时,教师在设置一些教学情境时,如“三角形内角三兄弟之争”、“猴王分桃”、“勾股树”等,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呈现,更直观有趣。

3、信息技术与英语科目结合: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上,可以把语音朗读、情境展示、复读等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如一百易软件、好易通、旺旺英语等,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作用,让学生和老师更热烈的交流,开展比赛等,提供方便流畅的学习空间,对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的促进也更明显。

4、信息技术与美术、音乐、体育科目结合:主要体现在直观理解与实践操作快速契合方面,如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术图画以及渊源,展示歌曲词谱、优美的音乐及其来历等,体育运动的起源及技巧等,当然,现在信息技术与美术、音乐、体育结合的一些游戏,如电脑绘画、计算机作曲、电脑游戏类体育竞技等,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游刃有余的应用一定对思维发展有更积极有效的作用。

5、其他:信息技术与小学其他的科目如实践、安全、班会等结合也很紧密,可以让学生在看一段视频或者动画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感动,比单纯的讲课更为有效,如一些折纸方法的Flash,安全自我防护知识的真人秀和动画,自然灾害或者感恩父母社会的图片、动画等,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震动,从而引发学生某一方面的极大进步。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面临的问题

我这几年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深刻的感受到长期以来,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仅在评比课、研究课中出现的较多,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还难于推广。信息技术还没有被当作帮助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具,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还远未取得真正的成功。“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施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 教师培训问题。师资是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整合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要想真正深入下去,首先必须要让老师们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教学、工作甚至生活的工具。在深刻地理解了它强大的功能后,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这实际上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核心所在。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因此,我们要重视师资培训工作,大力开展对在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面培训,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样当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及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出现使传统教学受到巨大的冲击时,教师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会主动积极地接受新观念、学习新技术、依据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特点,研究掌握新教法、新模式,不断寻求顺应教育现代化的自我发展的新思路。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推广

信息技术的产生使我们步入知识信息量无限膨胀的信息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地学习。这就使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成为当务之急。信息技术在给我们提出问题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答案。人们在不断探索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突破口,力图建构一种全新的教学结构,及其相应的全新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应用、发展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计算机网络教学具有的人机互动和无限沟通功能不仅在时间和空间以及形式上给了学习者充分的自由,而且也提供给他们一个能够充分体现自我、展示才华的空间。由于计算机网络采用语言、文字、图像、动画、音乐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充分兴奋脑细胞,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并对学生智力发育以及良好学习心理的形成的作用也十分明显。可以说,计算机网络教学提供的是一个没有压力、充满动力的学习环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应避免信息技术使用的盲目性,要紧扣素质教育的主题,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师生的互动关系,即不能将网络的使用流于形式,以此代替教师授课,又不能将许多可以由师生实践的操作都代之为动画演示,用人机对话完全代替人际对话。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优势,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工程与学科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才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

上述是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些初浅认识和实践体会。相信在广大教师与信息技术老师的合作下,这门新型的整合课程模式会越来越完善,让课堂走进更宽广的天地。

参考文献:

①《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

②“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立项报告(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1998年12月)③《落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2001年4月)

2.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切入点之探索论文 篇二

1 坚持教育理论的指导, 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切入点

坚持对教育理论的指导, 是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整合起来的重要基础。只有在正确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之下, 信息技术才能正确地作用于高中生物学科的发展。不管是从教学的方面来讲, 还是从学生学习的方面来讲, 教育理论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讲,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理念都具有正面意义, 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信息技术的切入, 教师需要选择有效的教学理论来进行教学指导。

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对认知主义理论的学习与落实, 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 使信息技术既可以服务于教师, 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动与维护。教师更要加强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与落实, 使信息技术为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使学生可以在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开展自主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例如, 在学习《DNA的复制》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 让学生在多媒体的课件基础上, 进行DNA复制方法的自主探究。在正确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教师对信息技术进行正确的应用, 可以促进高中学生生物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生物学习的目标与意义, 从而促进学生生物能力的提高。

2 依据生物学科的特点, 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切入点

高中教育体系中之所以具有诸多不同的学科, 是因为每一个学科都具有不同的学习内容, 每一个学科都具有不同的具体教学目标。学科之间知识结构与学科特点不同, 使得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需求也有所不同。如语文学科, 教师通过语文繁体要让学生掌握汉语言的正确使用方法, 使学生用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数学, 则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定理,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高中生物教学, 是以高中生物基础知识为前提, 让学生对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具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世界中的不同现象与理论。此外, 高中生物教学更要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 让学生具有生物实验的水准。这样的学科特点, 使得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很有必要。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 加强学生的实验水平, 使学生在实验中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索, 促进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提高。

例如, 在讲解《酶的特性》的时候, 教师要让学生对酶进行认识, 就要利用实验让学生对酶有一个具体与形象的认知。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让学生对酶的具体形态有一定的了解, 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酶实验的呈现, 从而让学生了解酶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积极作用。然后在信息技术条件的支持下, 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模仿, 自主动手操作生物实验,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生物内容。这样信息技术应用切入点的准确把握, 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以及生物学习兴趣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3 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 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切入点

教学内容的不同, 对应着不同的信息技术使用方法。因此, 面对丰富的高中生物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的性质出发, 对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选择。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会接触到一些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现象, 也会接触到生活中很难观察到的生物现象。对于学生不能用肉眼观察的生物现象, 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微观的生物世界, 促进学生完整的生物思维的形成。

例如, 在讲解《细胞的分化》的时候, 教师单纯的讲解, 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生物知识学习的需求, 这时, 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 让学生接触一些细胞分化的图片或者细胞分化的动态作品, 使学生能用肉眼对细胞的分化现象进行观察。又如, 在讲解《微生物在实验室的培养》的时候,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深入到科学实验室内部, 对微生物在实验室中的培养方法与过程进行全面了解。以教学内容的性质为基础的信息技术, 会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促进学生眼界的扩展, 实现高中学生物学习积极性快速提高的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 信息技术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促进作用, 得益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微观世界与宏观教学进行结合, 是信息技术对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贡献。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有利于生物教学资源的扩展以及教学信息的有效传达。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来讲也是如此。信息技术作为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辅助性工具, 对于良好的学习氛围的打造以及教学资源的共享有一定意义。本文以如何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整合的切入点为题, 对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切入点

参考文献

[1]刘凯春.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 :125-126, 129.

[2]韩亮.把握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整合的切入点[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28) :85-86.

3.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探索 篇三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实例

1.教学内容与设计构想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制作交互的动态网站《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分为:①美丽世界(轴对称图形的网络资源),②探索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与研究报告),③在线测试(巩固练习),④作品展示(学生用“画图”软件创作的轴对称图形),⑤对称乐园(资料室与娱乐室等扩展资源),⑥交互区(学生上传作品的网页与讨论用的留言本),共六个栏目。

2.教学过程(见下表)

课程整合应遵循的原则

层次性原则:强调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得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学习有所收益。

主动性原则: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观察能力,注重保持其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探求客观规律。

4.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之我见 篇四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之我见

随着21世纪的来临,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作为高科技的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已被作为新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引入到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越来越被重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也极大的发挥着它的强大的.、积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意义及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作 者:李晓春 作者单位:青海省贵德县河东乡中心学校,青海,贵德,811700刊 名:中国西部科技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ST CHINA年,卷(期):8(12)分类号:G63关键词:新课程 信息技术 音乐学科 整合

5.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切入点之探索论文 篇五

南屏镇中心学校 吴金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实施的主要途径就是完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课程整合,本文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角度出发,从目的、原则和策略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关 键 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不仅普及到社会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走进了校园,无声地改变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为适应当前教育发展趋势,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要注重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使学校教育朝着创新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那么,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信息技术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实际的教学工作谈几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所谓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1、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优化教学过程,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

2、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全面、扎实的把握信息文化基础,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并能在虚拟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伦理 1 道德和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的学习方式

大量的网络信息,使人类的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必须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4、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了更多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学习者要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能独立自主的学习,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等方面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

1、运用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整合的实践

现代学习理论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教与学的层面上,每一种理论都具有其正确性的一面。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没有一种理论具有普适性,无论哪一个理论都不能替代其它理论而成为惟一的指导理论。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控制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提倡给学生提供建构理解所需要的环境和广阔的建构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式地学习。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适当的内容重复,帮助学生记忆知识,通过信息技术设置情景,让学生便于意义建构。

2、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

每个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它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训练学生在不同的场合,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较好的与别人交流的能力;数学属于逻辑经验学科,教学中重点是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而科学等则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用计算机的模拟实验全部代替学生的亲手操作,将会违背学科的特点,背离教学目标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整合方式

对于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不同的人来说,所处的学习环境和所选择的学习方法将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如有的学生不能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喜欢有人际交流的学习环境,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而有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则更愿意独立学习、进行个人钻研,更能适应结构松散的教学方法或个别化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教者根据不同 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方式。

4、运用“学教并重”的理论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并把这一观念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以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依据各学科的具体实际来进行,即要根据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策略,找到整合的切入点,并结合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展开。

1、知识点切入

在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切入的知识点甚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如建立各学科信息技术媒体资源库,建立详细的资源目录,保证全体师生方便查找和利用这些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特有的功效。

2、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还能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思维训练核心

思维训练是教学的核心,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有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的一般品质的训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当前,许多教学软件都可以在思维训练方面提供良好的支持。

4、情感驱动

在学科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的情感驱动功能,调节学生的情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和记忆力。

5、情境激励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让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迅速设想出解决的各种可能性,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热情。

6、因势利导

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者虚拟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真正在其中 体验,学会在环境中主动建构、积极建构,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教学实践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通过模拟实践使学生把握实践要领和具体操作方法,并通过学生的模拟操作,尽快掌握操作要领。

7、强化练习

将枯燥、单调的强化练习,用计算机辅助练习的方式呈现练习内容,通过即时的反馈、强化,可以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内容,提高习作的效率。

8、合作探究学习

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结合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让学生围绕关于澳门的民俗、经济、风光、历史等情况进行分组选题,再利用网上资源,围绕选题收集资料,并根据选题需要进行筛选、整理,利用已掌握的信息表达工具写成文章,发布在校园网上,再通过E—mail或聊天室与选题相近的同学广泛交流意见,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9、自主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利用Internet自己查阅资料,开展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10、寓教于乐

在学科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教学游戏软件,把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集为一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由此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决策能力和操纵能力。此外,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开展艺术欣赏、制作比赛、学生作品展示等活动,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目的。

6.浅谈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 篇六

浅谈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

文/曹丽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这是教学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和技术性的飞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要求英语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小学英语教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创造适合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呢?我将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众所周知,小学英语是一门模仿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针对英语学科本身的特点,将网络教学引进英语课堂教学中,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且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语言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如何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1.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信息技术正因为其集图、文、音、像、画、照片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所以在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如,在学 ruler,eraser,book,crayon,pen 五个学习用具名称时,我从互联网中查找了大量有关的影片片段,制作成网页型课件,在这些鲜明、生动、活泼、可爱的文具动画中教给学生这些单词的`读音,在看看、说说、做做、演演中,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上述单词,并记住了它们的音、形、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游戏课件,让学生激情参与,主动发展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不长,那么怎么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呢?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学习活动安排得有张有弛,变化多样,()使学生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而游戏无疑是最好的方式。将游戏融入操练环节中,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兴趣盎然,轻轻松松地巩固所学知识。

3.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使小学生的英语能力训练“有声有色”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动参与作用,融教法、学法于一体,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尽量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操练机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思维敏捷性的训练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思维速度的快慢和学习、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成正相关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变换的速度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进行调节,无论是我们在做游戏还是竞赛。如,我运用课件让学生做快速反应“wolf card” 游戏: 如下图(图略),有dog,panda,rabbit,pig,wolf,cat,duck等动物图片,一张一张地替换图片,逐渐加快呈现速度,让学生根据电脑屏幕呈现的图片,瞬间分析判断并用英语说出该动物name,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帮助他们做到迅速思考、判断、分析,并解决问题。

(2)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

运用图片、幻灯、实物等让学生开展替换练习、看图组词、造句、情景对话等,在旧句型中训练新单词、词组,在新句型中复习巩固旧知识。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新授词组from…时,我在教会学生课本上的词组之后,使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以前学过的地点图片,让学生用from…看图说词组,进行替换练习,接着加入人物,引导学生用He/She is from…的句型巩固新知,这样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复习了旧知,使他们的思维不局限于课本仅有的from China,而能灵活运用新旧知识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有莫大的帮助。

马卡连柯说:“教育需要的不是很多时间,而是如何合理利用很少的时间。”教师在课前做好本学科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必然把各个教学内容与情境信息相联系,做到了学习与运用的统一,也可使教学内容得到多层面、多重复的呈现,从而使时间的有效性得到了巨大的体现。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是一种趋势,实现了现代教育的高质量、高效性和趣味性。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在现代教育中的体现越来越明显,相应而来的变革要求英语教师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终身学习,大胆尝试,争取成为时代的弄潮人。

7.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切入点之探索论文 篇七

一、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重要意义

2000年,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2001年, 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就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出了四个层面的目标:“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从近十年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过程及成效观察, 推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必将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 更新教学手段, 转变教育观念;有利于改进学习方法, 增强创新意识, 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二、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必备条件

1、搞好硬件建设, 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前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按照实用、够用、好用的原则, 学校要购置办公用电脑、组建教师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虚拟实验室、学生用计算机房、学校校园网络;有条件的学校连通教育城域网 (或互连网) , 结合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 完成“天地网结合”, 实现“班班通”。当然, 这些条件的构成与发展, 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逐步完善与实现的, 不是一蹴而就的, 更不是说, 要完全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事实上, 只要具有基本的硬件物质条件就可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 也可以实现预期的基本的初级目标。

2、狠抓师资培训, 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关键。

师资培训要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 》【2】要求, 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长效机制, 以专 (兼) 职信息技术 (远程教育) 教师培训为先导, 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 全员教师培训为目标, 采取市县级培训、校本培训及远程培训等方式, 以点带面, 分层推开, 全面推进, 并逐步建立县、乡镇、学校三级培训网络, 最终实现教职员工人人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达标和持证上岗, 解决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中师资水平有限的关键问题。

3、开展应用研究, 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学校有了硬件设施, 教师有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每位教师要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构建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因此必须加强应用研究。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 研究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的方式方法, 还要高度重视学科教学的资源建设, 努力搜集、整理网上的已有资源, 积极开发校本资源, 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快速提高, 确保教师信息技术科研意识、学科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不断增强。这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如期完成新课程实验改革, 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三、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目标

1、师生资源共享。

学校要综合利用教育城域网开设的虚拟主机功能建立学校主页, 开辟教育教学论坛, 发布教育教学信息, 引导师生建立个人主页, 促进教师间、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交流, 实现教育、教学、学习等资源共享。

2、领导教师共研。

各校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领导小组, 认真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工作。

3、质量效率共进。

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根本目标, 就是要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创立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不断更新的先进教学手段, 使用适应时代要求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提供适合学生需要的丰富时新的学习资源,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活动为主线, 寓教于乐的, 个个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达到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教学效果。

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评价与考核

1、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认证制度。

制定教师教育技术相关要求及评定标准, 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组织、认证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合格证书与教师资格认证、职务晋升、年度考核、评优选模等挂钩。逐步建立起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核机制, 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

2、制定中小学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应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 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采用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测评方法, 注重评价目标、强调评价过程。学生的评价结果要作为考核教师教学业绩的重要依据。

3、对学校实施以信息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考评。

考评以硬软件配备、技能培训、教学科研、竞赛活动和工作绩效等为基本内容, 县上每年组织一次以信息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 并定期召开总结表彰大会, 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五、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工作的组织领导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启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工作时不我待, 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工作的有效推进, 应以县为单位成立以教委主要领导为组长, 分管电教、教育科研、基础教育、职成教育、继续教育、招生考试、人事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 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强有力的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制定政策、审定文件、研究处理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需下设办公室, 负责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可由分管电教、教育科研、继续教育的教委领导兼任, 电教馆、教科所、继教办负责人为常务副主任, 办公室可设在教科所或电教馆。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势在必行, 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本文着重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条件、目标、评价、组织领导等方面予以阐述, 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基[2001]17号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8.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切入点之探索论文 篇八

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比单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前进了一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在宏观和中观层面上,一是基于现有分学科的体系,考虑信息技术如何与每一门学科的整合;二是基于综合学科的思想,考虑信息技术如何与若干学科的整合。这种整合体现在微观层面上,就是信息技术与具体教学过程的整合。下面笔者将结合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方式的影响,对此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只有教师的讲授,学生则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教学方法是满堂灌和填鸭式,不注重学生的差异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千篇一律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状态,难以激发每一位学生求知的潜能和欲望,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计算机教学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采用了图形交互的操作介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和口等多种感官接受刺激,改变常规呆板的教学格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变讲堂为学堂,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多讲多练,充分感知和进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这种模式下,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投影片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合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电视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

例如,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好理解。利用计算机,可以在屏幕上做出任意三角形ABC及其内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D,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出现,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应当恰当地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

二、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以问题共同解决、培养能力为中心并且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将深入人心。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传统的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了数学重视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了数学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得到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已经有许多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图形计算器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和做“数学实验”。

例如,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这样就能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

在这种探究式学习的模式下,教师在教室里的角色更像学生的辅导者或帮助者。他们设置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激发学生解答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使用的工具与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在这种探究指导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问学生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如何使学生与有关的资源联系起来,如何提供给他们存储、操纵与分析信息的工具。

三、利用计算机进行知识复习和学习评价

网络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传输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传输质量高,教学内容丰富,应用范围广的教学信息。具有交互性强,反馈判断及时迅速,评价公正等特点。教学时,教师既能把教师机屏幕上的教学内容实时地示范和转播到每台学生机,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教师也能及时地了解和观察到每台学生机的屏幕情况,并可随时对学生机给出提示和实行监控。还能把任一台学生机的屏幕作业情况及时地切换转播给其他学生观看或进行评说修改。这种反馈评价功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所得,让每个学生的潜在才能和才华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在课后,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复习和巩固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这种课件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同时提供文字、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文、图并茂。学习者可以自己决定进度,针对自身情况逐步深入地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另外,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智能训练系统),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计算机还能同时测试答题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智能地调节题型、题量,并在线调出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复习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智能题库随意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还可以记录学生一个时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测试情况,列出统计图,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四、利用网络进行合作学习,发挥集体的智慧

网络的反馈和监控作用方便对学生的作业内容进行转播示范,进行修改补充和指导评价。教学时老师可以把某一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内容,切换转播给全班其他同学示范观看,可以显示优秀学生的作业内容,也可以显示“病例”供同学诊断分析,评价修改,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课堂的反馈评价,促使学生人人参与,积极思索,热烈发言,参与评估和鉴赏,发挥集体的智慧,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的同学还利用已掌握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运用修改和插入技巧,在屏幕上进行修改补充,做到动口、动脑和动手,使学生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和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传统的教学形式所达不到的。

9.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切入点之探索论文 篇九

[摘要] 电脑的发明及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校从创办开始就一直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成为教学的常规手段。如何有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我们每一个老师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英语学科 整合

[正文]

一、案例背景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供了理想的资源与环境。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软件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提倡任务型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和任务型教学的整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互动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完成设定的目标任务,从而使学生能主动、自主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增进对外国文化的理解,达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下面是高一英语新教材(下)unit 14 Festivals,period 3的教学实践案例。

二、案例过程

“The Birth of a Festival”网络教学设计方案

Ⅰ、学习目标与任务

1) 学习目标

语言技能目标:

﹡ Know something about Kwanzaa, such as the background of the festival, the aim of creating such a festival etc.

﹡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能力目标:

﹡ Develop the ability of searching、gaining、consulting and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 Develop the ability of reading as well as other abilities.

﹡ Develop the ability of creating.

情感目标:

﹡ Develop the ability of cooperating

﹡ Get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aim of creating festivals.

2) 学习任务

﹡ 课前:学生分小组查找有关Chinese Spring Festival 和Christmas 的资料,整理并呈现书面报告。

﹡ 课上:教师通过不同的任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再以生生编对话、学生合作讨论等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

﹡ 课后给出网站,自由查找一个节日,写一篇有关节日的文章。

Ⅱ、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于节日比较感兴趣,也喜欢搜集这方面的材料,因此学习有一定的主动性.再加上多媒体的介入,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Ⅲ、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

以flash<>导入新课(上该课时正值情人节),轻快的歌曲和美丽的画面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注意。

T: What day is it today?

Ss: Today is Feb,14th

Ss all know that Feb,14 is Valentine’s Day. So ask some more questions:

T: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Valentine’s Day ?

What do lovers usually do on that day?

How does Valentine’s Day come from? Do you know the history?

说明:通过情人节自然引出西方的节日,flash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气氛,为课文的处理做了铺垫。

Step 2 Pre-reading

T: There are many festivals in the world. Which festival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China? How about in the west?

Make a comparison

To the Chinese people,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popular. It is as important as Christmas in West.

Get the Ss to report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Time From the first day to the 4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On Dec. 25th

Preparation Cleaning, hair cut, buying new clothes and so on Cleaning, buying presents, decorating Christmas trees, etc

Special food New Year Cake, dumplings candies, cookies

Presents Foods,fruits,clothing, etc Christmas decorations,drinks,fruits

Activities Meals, visits, Family reunion,meals

Purpose Saying goodbye to the old year and welcome the new year Celebrating the birth of Jesus Christ

Question :Do you think festivals help us understand culture and history?

说明:通过比较两个重要的节日,让学生把已经准备好的材料报告出来,使学生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对Chinese Spring Festival和Christmas 有一个更深的了解,问题Do you think festivals help us understand culture and history? 为创设节日的意义讨论埋下伏笔。

Step 3 Reading

1.Skimming

T: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bout another festival-Kwanzaa. It is an important festival to African Americans. I have divided the passage into 4 parts. Please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Part 1 Para 1&2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creating Kwanzaa

Part 2 Para 3-8 seven principles

Part 3 Para 9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Kwanzaa

Part 4 Para 10 effects of creating festivals

说明:通过速读,概括每部分的大意,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的组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及速读的能力。

2.Scanning

1) Part 1

Get the Ss to read part 1 slowly with the questions in mind

Who created Kwanzaa? In which year?

Why did he create Kwanzaa?

What characteristics did the African first fruit festival have?

2) Part 2

Get the Ss to read part 2 slowly with the question in mind

What are the seven principles?

After Ss answered, get the Ss to work in pairs to think about a question,

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Why?

Get several pairs to report.

下面是有些学生的观点:

S1: Unity, if we don’t unite together, we can’t do anything.

S2: Purpose, because purpose can make us do better.

S3: Creativity, we can’t live without it.

S4: Faith, we should have belief in our mind.

3) Part 3

Get the Ss to read part 3 slowly with the questions in mind

Why did Dr.Karenga decide the dates one day after the Christmas?

How do African Americans celebrate Kwanzaa?

4) Part 4

Get the Ss to read the last paragraph and find out what effects will bring by creating a festival.

(以上答案见课件)

说明:学生对文章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后转入细读每一部分,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讨论题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Why? 给了学生一个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Step 4 Summary

1) Watch the video to revise what we have learnt

2) Do “True” or “False” statement

1. Kwanzaa is a very old festival.

2. The word Kwanzaa means first fruit in Swahili.

3. Kwanzaa is based on old African festival.

4. Kwanzaa is celebrated on the same day as Christmas.

5. People who celebrate Kwanzaa light a candle for each of the seven principles.

6. Creating festivals helps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y and economy.

(答案见课件)

说明:通过“True” or “False” statement, 使学生巩固所学书本知识并能正确判断有关Kwanzaa的内容。

Step 5 Post-reading

1) Interview

Ss work in pairs, playing the roles of a journalist and an African American, make an interview. Then the teacher invites some pairs to act out the interview.

Model: J- journalist A- African American

J: Good morning, I’m from Ruian Daily. I’d like to know about Kwanzaa. May I ask you a few questions?

A: Sure

J: When was the Kwanzaa born?

A:……….

说明: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们把已有的语言知识转化成口头的语言,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对语言的组织能力。

2) Comparison

Get the Ss to work in pairs , compare Kwanzaa with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In which way are they similar and how are they different?

3) Discuss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many cities are creating various festivals to develop their economy ,for example, Ruian Bar Culture Festival, Shangdong Weifang Kite festival. Our school will hold the second Campus Culture festival…….What effects do these festivals bring? Good effects or bad ones?

Divide the Ss into two groups, one for good effects and one for bad effects.

To encourage them the teacher will give one point to a piece of effect.

下面是学生的观点:

Good effects Bad effects

Develop the economy A waste of money

Help understand each other A waste of time

Keep the culture alive Bring pollution

Share the happiness make some people tired

…… ……

说明:通过这两项活动,使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语言知识,发展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Step 6 Homework

1) retell the text

2) read a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history of Valentine’s Day”

3) Write a festival including :a the history of the festival

b the reason for its creation

c the principles of the festival

d the activities during the festival

Consult the website: www.holidays.net

说明:要求学生把自己整理的有关节日的资料组织成一篇文章,批改后

可以将优秀的上传到玉海中学网站,对学生的写作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促进。

三、案例思考

1.Internet 网络教学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知识新,趣味性强等特点,但有时也不乏垃圾。所以教师必须课前提炼信息并把相关网站提供给学生,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掌握更多的知识。

2.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时,叫学生去找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节日的有关信息,几乎全体学生都有去找,再加上提供了网站,学生获取信息的时间短了,信息量多了,也愿意去做了。

3.网络教学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比较宽札节和春节及圣诞节的异同,说出创建节日的好处及坏处,学生利用已找到的资料,节省了比较的时间,同时发展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4.网络教学转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不仅仅成为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评价者。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能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10.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切入点之探索论文 篇十

(山东省青州市开发区初中 张照红 262515)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工具。”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广泛走进了校园,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起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以其图,文,声,像,影合一和交互性等特点,极大的改变了英语教学的面貌,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教学因此变的形象直观,知识信息的传输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英语教学;信息技术;学习情境 创新能力

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以其能实现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高效率的优越性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顺应了英语教学改革的潮流。而且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在发展学生语言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的活动,只有调动起双方的积极性,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美好情景的创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系统。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构筑风趣、简明、动感、鲜活地氛围,能使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认识活动受到良性刺激而兴奋起来;同时,宽松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也激活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使他们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乐于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从而产生积极上进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构成接受知识,进而创新的重要心里背景。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功能,把多媒体和网络就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地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使得教学材料不再是相对固定而无法增补改变的东西,而是以最快的速度为教材编入新的英语语言信息,并随时以不同的形式提取和积累。可以通过多种程序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各种不同的信息有机的综合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图片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的刺激,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符合规律的语言学习情景。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学习有关天气情况的sunny,windy,cloudy,rainy时,可选用一个教学课件:(1)首先将一副阳光明媚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展示出sunny;(2)忽然狂风突起,树叶飘落,展示windy;(3)接着乌云密布,展示出cloudy;(4)最后电闪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哗哗而下,展示出rainy。这样运用

计算机创设出真实的情景,学生边看边接受新知识,不仅记得牢固,而且学的轻松,兴味盎然。

二、有利于创设生动活泼的英语情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鲜明的色彩,形象的表现和悦耳的语言及动态的变化过程,全方位的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大脑的活动,启发学生的思维,最终形成对事物多层次,全方位的认识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综合掌握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有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的参与教学过程。现行的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投入型的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信息技术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教授新课Ann’sBirthdayParty时,首先应用POWERPOINT制作出教学课件,辅助阅读和了解课文。通过一副生动的画面展示Ann邀请朋友参加生日聚会-----朋友们高兴的接受邀请------Ann和妈妈为此次聚会做准备-----朋友们先后到来------送生日礼物------唱生日歌------吃蛋糕等过程,然后设计有关问题,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就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具体而真实的情景中达到了语言的实践效果。其次是通过课件展示课文中的语言点,进行强化训练。然后提出问题:WhatdoyouthinkaboutAnn’sparty?要求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问答。之后运用所学知识,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情节。这样,整个课堂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浓厚,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中学生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因为教学课件可以更多的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它可以使教学内容情景化,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得语言训练更富有灵活性和挑战性。例如教学JEFC Book2B lesson102 and 103 Miss Evans时Step1 Lead-in:先播放优美的MTV:My Heart Will Go On,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性。Step2 Skimming:T:We all have seen a lot of films,and we all have our favourite films.Skim the contents on the screen,and tell us what is your favourite film?学生带着问题共同观看屏幕,很容易找到答案。这样,有关影片〈泰坦尼克号〉的话题被自然引出。Step3 Appreciating a shot video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Miss Evans 课文的学习,也为了更好的陶冶情操,我特意播放了电影片段〈泰坦尼克号〉,这样悲剧的氛围被很好的营造起来。Step4 Scanning屏幕上呈现相应的课文内容填空题,学生略度课文,寻找答案,当他们给出答案时,屏幕上相应的飞入答案,并发出适当的声音,学生

会很有成就感。Step5 Reading aloud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并跟读,此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初步理解,思维已经被激活。Step6 Further-reading 组织学生讨论,进行深层理解。屏幕上给出与课文有关的问题。Step7 Grammer:T:Read the grammer notes on page159 and see what types of sentences they are.再次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容量大,快捷的优点,呈现另一张幻灯片。Step8 Practice: 其次,多媒体信息技术能迅速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从课间休息转入上课,往往难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如何缩短这种状态是上好课堂首要解决的问题。利用CAI 创设更加形象生动逼真的情景,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自觉地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及早进入角色,愿意学,主动学,并且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最后,加大课堂的信息量。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大大提高了45分钟的课堂率。与传统的讲授相比,所传播出去的信息的信息容量与密度大幅度提高。作为语言教学,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音语素的刺激,以实现某种言语使用的氛围即语境。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多媒体既能看得见,又听得见,还能亲手操作。整个教学过程不仅模仿了人类语言最原始的语言习得过程便于学生掌握,而且模拟了言语实用情景方便学生实际运用,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多媒体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显示了不可比拟的优势。

所以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可以将语言知识的表达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它能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记忆时间,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能力。

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实现了枯燥问题的趣味化,静态问题的动态化,引导学生主动动口,动手,动脑,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渐转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促进了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已经成为过去学习者必须具备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师精心备课,充分融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教学媒体,为整个教学过程服务。

总而言之,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减少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并且能使教师的主导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和能力参加各种兴趣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更全面发展的人才

姓名:张照红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

工作单位:山东潍坊青州开发区初中 详细通讯地址:山东潍坊青州开发区初中 邮政编码:262515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

山东潍坊青州开发区初中

上一篇:高中生活着读后感1000字下一篇:以项目农业建设为抓手发展高效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