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怎么读书(精选13篇)
1.小学生怎么读书 篇一
我的外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并不熟悉,但是经我这么一介绍,你们应该就清楚了。她是一个及多种特点为一身的人哦。
我的外婆家住在安徽舒城县小天,那里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山庄。不过现在经过开发可就好多了,都盖起了楼房了呢。虽说是一个不太开化的小山庄,但也出了一些人才呢。
这不,今年三月份,也就是现在,外婆和外公都来啦,到我们家来玩玩。那么远,来一次不容易啊。我可高兴了。外婆到了我家,也不爱看电视,闲坐着也没事干,只找书看,看我们学校发的《少年博览》,可认真了。吃过饭,我去写中午的作业,外婆还是不看电视,到了我的房间,
2.小学生怎么读书 篇二
这个问题在教育领域普遍存在。几乎每所学校都在倡导教师读书———似乎教师只要开始读书了, 就开始成长了;只要教师书读得多了,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要达成了。其实, 这是对教师读书的一种误解。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并不是只要读书就可以获得专业发展。
首先, 你要读出一根桩
教师读书并不是为了消遣, 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但是, 很多教师阅读时, 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没有选择。文学、哲学、古典历史, 只要是文字便不加辨别、不加分析, 一股脑地揽在怀里“孜孜不倦”。他们看起来读的很热闹, 实则并没说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
教师的专业阅读必须有一根支撑阅读的“桩”。教师首先要阅读的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如果你是学科教师, 那么就要熟读本学科的专业书籍;如果你是班主任, 就要读些管理方面的著作;如果你是学校管理者, 就要阅读与学校管理有关的作品。这种专一阅读, 为教师积淀出必要的专业素养。当专业书籍读到一定程度时, 教师就要开始阅读普适的教育经典和教育理论书籍, 从而把“阅读桩”的根基做大做强, 以丰厚的教育基本理论稳固专业阅读之桩。
其次, 你要读出一个圈
一旦阅读的桩被牢固立起来, 教师的阅读就有了稳定的主题, 就有了灵气和灵魂。教师的内心里, 已经形成了一个阅读的支柱。换句话说, 教师就有了阅读的自我立场。
这个时候, 教师就可以抛开“为教育而读教育”的局促, 开始随心所欲地“乱”读了。文学、哲学、武侠、悬疑……只要是教师喜欢的, 都可以成为阅读的对象。阅读的根基已经稳定下来, 这些看似杂乱的阅读就不再“杂”, 更不会显得“乱”, 而是都朝向教师立下的那根阅读之桩———哲学也许不再是哲学而是教育的精神, 音乐也许不再是音乐而是教育的情怀, 卡耐基不再是经济大鳄而是巨型教育导师, 老子不再是老子而是班级管理之道, 《论语》 不再是 《论语》 而是为师的一种境界……
再次, 你要读出一个我
书是别人写的, 但是教师必须读出自己的见解来。一个优秀的读书人不会盲目顺从别人的思维, 不会盲目嫁接别人的智慧, 不会只甘心做知识的储蓄罐, 更不会去做别人的传话筒。阅读的真正意义, 是把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 将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换句话说, 就是用别人的智慧帮助自己构建自我。
3.企业家怎么读书 篇三
分享会开始之前,杨思卓先生与北京时代光华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文钊先生、总裁王光海先生,《企业大学》杂志总编辑张善勇先生,名师在线总裁韩慧女士以及嘉宾主持张文强先生共同按下启动球,向所有关心与支持总裁书院的朋友们宣布:总裁书院正式启动了!
在分享会上,杨思卓先生针对“企业家怎么读书”做了精彩的演讲。
首先,他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企业家为什么要读书?
杨思卓先生认为,企业家的成长有多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上课。上课与读书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就像吃药和吃饭有什么不同一样。上课像吃药,读书像吃饭;上课是药补,读书是食补。任何一个有点保健常识的人都知道食补的重要性—疗效与美味兼得。企业家是一个企业的首脑,把握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所以企业家比普通人更需要读书,更需要“食补”。
那么,企业家应该怎样“食补”呢?
第一,补常识。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读的都是常识书,但其实,很多常识进入社会到了实践中却根本用不上。然而常识不学却不行,比如有一位90后员工问老板:“法兰克福在哪里?”老板说:“这还用问吗?当然在法国啊,没看到前面有一个‘法’字吗?”这就是典型的“常识缺乏症”,老板闹了笑话,丢了面子。
第二,补专业。
干什么专业就应该读点什么专业的书。企业家的专业就是当领导,那么,企业家该看专家的书吗?答案是否定的。专家的书企业家大都看不懂,而管理大师的书往往会把极其深奥的道理讲得非常简单。彼得·德鲁克就是这样的大师。有人说,彼得·德鲁克的著作有39本之多,到底应该读哪一本?如果只能读一本的话,就读《德鲁克日志》,这是彼得·德鲁克在90多岁的时候整理毕生的管理学问而成的一本经典著作。
第三,补情商。
情商怎么补?多读文学书。很多企业家智商很高,情商却不够高。不要小看情商,企业家如果情商不高,对企业而言将是一场灾难。企业经营不仅仅是局限在内部的小圈子里,还要和外部的方方面面打交道,作为领导者,企业家如果情商不高,处理不好这些复杂的关系,也许一时不会造成大问题,但会为企业经营埋下隐患,日积月累终有一天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多读文学书会弥补企业家情商不高的缺陷。比如没谈过恋爱,可以读点恋爱书;没遭过罪,可以读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大学》,去补这个课。情商要丰富,不补就会出问题。
第四,补气场。
很多人做了多年领导,但一举一动还是畏畏缩缩的,没有领袖气概,上一次电视,汗都出来了,直打哆嗦,这是因为他们胸中没气,只有钱。
想要改正这个毛病,企业家应该多读领袖之书,如《拿破仑传》《毛泽东传》《杜鲁门传》等,充盈领袖之气。读一读《巴顿将军》,就会知道什么叫领袖气概;读一读《毛泽东传》,就会知道什么是高山大河—当他走过了雪山,就有了雪山的气概;当他走过了江河,就有了江河的胸怀。
第五,补智慧。
补智慧就要读一下哲学和宗教书。这类书要读,不然企业家的“任督二脉”就打不开,成不了高手。宗教书,如《圣经》《与神对话》等,会给企业家带来心境的改变,由浮躁变得宁静、平和。因为宗教书会告诉大家不要愁苦,世界就是这样,有些事情是命中注定的。所以在泰坦尼克号上,当大多数人惊慌失措,死得非常惨烈、非常痛苦的时候,牧师却很安详。还有的人,把救生圈放下来给别人,因为他认为这是命中注定:既然上帝这么爱我,我就去见他吧。读哲学书也是这样,能给人豁然开朗之感。
第六,补能量。
根据能量级来说,和高能量的人在一个团队里,你是最耗能的。所以,当一个企业家在企业里处于最高位置的时候,不应沉迷于此,要到外面去找比你还“高”的人,和他们接触,然后你的能量就会很快得到提升。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和什么样的物质在一起,最后就会有什么样的能量表现。
有一些能量特别高的书,企业家哪怕是放在枕边偶尔看上一眼,一年下来也会能量大增,甚至企业家本身也会变成一本好书,一本百读不厌的书。
4.小学生读书笔记格式怎么写 篇四
姓名:王凯班级: 2009级1班时间:2010年9月10日 今天我读了《魔盒 》这本书
好词:游手好闲 一掷千金 吃喝玩乐 荒淫无度 生不如死 硕大无比 粉身碎骨
摇身一变 皎洁
好句:山民又得到一笔钱,更加荒淫无度,终于,恶有恶报,他受到了上帝的惩罚。
好段:山民拖着病体,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爬到了山顶,找到了那颗小草,当他伸
手正要采时,忽然发现,在山崖边上有一颗闪闪发光硕大无比的钻石。山民心动了,要是得到了这颗钻石,不就什么都有了吗。于是,他又爬到了山崖边,就在他抓到钻石的瞬间,失足跌下悬崖,摔得粉身碎骨。
主要内容:有一个山民,妻子病了,在给妻子采药时从山上摔了下去。由于半山
腰的树枝勾住了衣服,山民得救了,醒来之后发现身边有个小盒子,于是带回家中。山民怎么也打不开盒子,在无意中说出“我想要”的时
候,盒子奇迹般打开了,出来一人小人。此傲人给了山民一沓钱,他
享尽荣华富贵,唯独没给妻子买药。不久,山民得了一种可怕的病,小人让他去采一株小草治他的病。山民爬上山,伸手采小草时,发现
了一颗钻石,不料失足跌下山崖,粉身碎骨,小人又出现了,它的名
字就叫——诱惑
体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劳动才有收获,做人不能太贪心,得脚踏实地
5.小学生怎么读书 篇五
撰写者:孙显杰(金盾小学)
以前读过的一些教育教学著作,无论中外,多是出自道行高深的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之笔。目光超远,言理至深,字字珠玑,着实高明。可或许是自己内心摆脱不了一种“先入为主”的意识——那些专家学者想明白,说明白的东西,未必能在现实中教我如何“做明白”,换言之,再高明的理论,若是无法于实践中产生如其所述之成效,那末,至多是给了一个安慰人心的教育的乌托邦和理想国。所以,自己更渴望有缘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心得,看看那些走在前方,又去之不远的引导者,如何带领他的学生和我,去往一个更好的教与学的境界。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喜欢自己,喜欢自己所教的科目。并且多年以后学生回忆起来仍然兴趣盎然。怎样做,才能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呢?魏勇老师在书中《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为我们指明方向。
翻开这本书,里面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和理论,而是魏勇老师作为一线老师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或是教学随想,真真切切地从课堂、学生、如何上课、如何提问、教师学习等方面娓娓道来。这本书,我反复研读多遍,感觉“英雄所见略同”。魏勇的观点和做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平时爱好文学,喜欢读书。但从事体育教学,好像与这没什么关系。其实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快乐,是我教学的宗旨。有时我想,应该给孩子们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因此,学生都很喜欢我,爱屋及乌,喜欢上了体育。
结合魏勇老师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在读这本书的一些启迪和感受。
一、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
究竟怎样的一节课才能称得上是好课?相信这是所有老师都会思考的问题。魏老师认为好课应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一定模糊性,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又是有边界的。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课堂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一切为顺应学生的成长而设置。而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时,才能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和见解。但课堂上自然生成的一些话题以及各种突发状况并不是老师所能预料到的,而老师如何处理这一系列的状况是这节好课的重点。在我们的课堂上不要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的教学,学科间是融会贯通的,这样的课堂学生受益良多。开放性的课堂要求我们吸纳更多不一样的观点和内容,但是并不代表没有边界,对于那些远离事实及逻辑的言论,我们要坚决抵制,不能让其进入课堂,扰乱学生,要给学生们构建一节美好的课堂。
二、多读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育课也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当然,在邂逅这本书之前,我也读过几本一线教师写的经验著作,单从实效性而言,我以为不分伯仲,各有千秋。那为甚么魏老师的这本书却能在我心中脱颖而出呢?是因为,他所述的道理,分享的案例,除了让我受用欢喜之外,还激起了我的“不平”与三思。是的,有些说法,我个人以为值得商榷。这主要出现在本书中我最看重的一个章节“好课堂来自平时的积累”,谈得是教师的阅读积淀问题——一如陆游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理,教师唯有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把学问做好做精,才能教好学生。魏老师说,要在每节课给学生带来惊喜,教师需要有广阔的知识背景和深厚的学术素养。这一直是魏老师的努力方向。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人是有智慧的生物。课堂上,面对几十个高级动物,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学生会问些什么。我知道,要多读书,多积累。体育课也是需要吸引学生注意的科目。在教学中,有一些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十分遥远。空洞的说教与体育教学,学生枯燥不已。体育课如果用图片与视频的方式展示,一下子就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学习积极主动。无须老师太多的讲解,学生得到直观的印象,教学效果很好。这样上课不是事半功倍吗?
孩子们离开父母的视线,来到校园里求知。老师,就是他们的临时父母。要为他们处理一些突发事情。流鼻血啦,过敏啦,我都是用学过的卫生学知识,不慌不忙地给处理。虽然如此,我以为体育老师也应该多练习体育技能,我们常说“术业有专攻”,“学高为师”,如果自己都没有深厚的体育知识,没有一颗跳跃的体育之心,该如何引领学生体会体育带给人的愉悦?我个人很喜欢球类运动,既打篮球,亦或网球、羽毛球、心血来潮玩玩排球„„这种种的项目给了我极大的乐趣。体育教师喜欢体育,并且传授体育所带来的精神与乐趣,也是让学生喜欢且受益的一条光明大道。
三、多思考,及时调整方向--体育课,不止是课内的教学,更是对人格的建设与情操的陶冶
作为一名教师,要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怎样做到学以致用呢?魏老师说,教育阅读也是一门学问,浅阅读时代教师要培养阅读习惯,要在阅读上“补课”。让读书成为便捷的拜师方式。但是,机械的照搬优秀经验,教学效果却不如意。就需要我们顽强探索,移植这位老师的思想。要学会思考,结合教学实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自我教育。有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说起来,是这本书的标题召唤了我内心长存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想——让学生喜欢我和我的课。遍读本书文章,无论是符合科学教学理念的《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还是张扬鲜明教学个性的《好老师有什么样的个性》,抑或与现在许多重视却流于形式的学生讨论学习不同的《有时,讲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真应了《孟子》里的那句“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说得简单明了,理性客观,怎不让人动容动心?比如《有时,讲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一文中说:“的确,目前中国教育的主要问题不是老师讲得太少的问题,而是老师讲得太多的问题,非常有必要推翻教师霸权,不过,在对这个问题进行反省和纠正时,我们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完全否定讲授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我看来,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应该能屈能伸,‘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需要时可以是充满激情的演说家,也可以是默默无语的观众;必要时可以走到台前,也可以隐于幕后,一切以为学生提供最恰当的教育服务为中心。”虽然这个“有经验的老师”与我之间的距离尚不可知,不过,读罢,自己就会更专注于平衡好“把课堂交给学生”与“老师做好引导者”这两方面,只为了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成效。
秋天来了,桂花的香味若隐若现地沉浸在校园里。我想,我要抓住机会,在生活中寻找美,我想带领学生尽情观察赏花,动员他们所有感官。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耳朵听,用大脑去思考。体育课,不止是课内的教学,更是对人格的建设与情操的陶冶!
四、多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感受成长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悦己又达人
魏老师说,兵无常形,教无常态。因时而化,顺势而为。忘掉所有的教育理论,去掉所有的条条框框,从有招到无招,从按部就班、精雕细刻到随心所欲不逾矩。大道至简,这是魏老师追求的教师境界。
推行新教育以来,有一句话比较流行。那就是“戴着镣铐跳舞”。从事教育事业,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各级检查、验收,以行政手段推进的教学改革......我想,尽管如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仍然可以从容面对。毕竟,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的职责。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为主,正是眼下受批判的“教师中心论”;现在比较提倡的“学生中心论”。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魏老师认为,“有时,讲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一些简单的问题,诸如练习热身操等内容,是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组织的。一些高难度的技巧性的问题,诸如立定跳远、排球正手垫球等,就需要教师讲解。
魏老师提出,我们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完全否定讲授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应该能屈能伸,为学生提供最恰当的教育服务。综合各家所长,因地制宜,在实践中提高,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养成自我成长的自觉性,能从容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感受成长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悦己又达人。
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需要我们多读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多思考,及时调整方向;多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从认识上去改变,从行动上去磨炼,从实践中去总结,从反思中不断去完善。让每个孩子都喜欢上自己的课,这是我的一个愿望,我也将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不断地努力,与学生们共同成长。因此,我真要感谢魏老师这本鲜活且有个性的书,就像与其长谈,说到尽兴时微笑,说到激动时严肃,将自己对教学,对学生的爱全副投入到思辨中去了。激起我认真反思已有的,认清未有的,向自己打开诸如“致广大”这类同样重要的教育思想。相信这本书中所述种种,会是我未来教学实践的一种鞭策,不忘“致广大而尽精微”,这条长路的彼端会是我教学理想的实现——怎么上课,学生都喜欢。
6.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书心得 篇六
关于怎样的课程是好课,怎么教学学生才喜欢,魏老师通过多个精彩的教学案例来阐释,教学中的技巧固然很重要,但思维的突破与不同,才是教学的精华。魏老师也从自身的经历说到重新回归教育本质的成长过程和经验,让人感觉非常亲切。一切的教师与教学都是从理想跌入现实,在现实的泥沼中苦苦挣扎,再渐渐找到突破口并不断升华的过程。这给予我这个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很大的信心,而增强这一信心的途径便是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阅读、独立的思考和批判的习惯,还有必不可少的对现实社会与社会人的真切关怀。而魏老师对待读书的态度也使人敬佩,他要求我们在读书时要正襟危坐,必须集中全部的注意力,这样的读书叫“啃”,而我们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啃一些好书,也会使我们上课的状态不一样。我想魏老师之所以出众的根源便是有这样读书的态度,而这也使我坚定了以后读书的信念,以书温养身体,以书塑造灵魂!
而最道出我的心声的便是你在学生时代希望教师怎样做,今天你就怎样做。想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就必须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来跟学生对话,使教师自己成为学生与书本之间的一座桥梁。而课堂也就成为教师与学生一起经历的一次精神上的旅游,而对于旅游的感触学生与教师也许并不相同。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认为的好课并非是学生认识的好课,而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你的心意,认同你的付出呢?作者认为只有搭建书本世界和学生的经验世界,使其唤起师生共同的情绪体验,而这样才能使老师的每句话学生都会容易有认同感,学生的每个感受也会使教师能够倾心体会,也就是教师要先有代入感才能成就认同感。
7.小学生怎么读书 篇七
我爱读科普方面的书,就拿科普书举例子吧。某本书中说,喷气式飞机比螺旋桨式飞机飞得快。很多人“哦”一声,点点头就继续往下翻了。其收获最多是记住了一个“然”,却没有追问“所以然”。我的读法是,为什么快,我得找到原因,我会继续查资料、翻字典,于是一棵知识树在我脑中展开,“音障”“喷气式”“空气力学”等等,我就都学到了。同样一本书,这样读花的时间很长,但收获的也多。这么读书,不是件易事吧?但这样很有趣味,有好奇心一点一点被满足的舒服感。
有人认为读书就是要理解里面的内容,嗯,这没错,但还是有些死板。书是个好东西,里面的知识简直如大海一般,读起来有种扬帆起航的感觉,但只会局限于这一片海。何不发散一下思维呢?会读书的人,会在理解此书的基础上拓展头脑,获得书外的知识和智慧。这种读书方法,很适合学教材。
很多同学不理解,问我为什么别人要捧着书本啃得天昏地暗才能学好或者依旧学不好,我却有空余时间看电视玩电脑,还学得很好。我真心告诉同学,我真没有等你们都熄灯了再趴被窝里偷着学,我的办法是——多读书,别局限于某一本。
有次上课时,历史老师问,东周时期为啥礼乐制度崩坏?同桌不知道,转身问我。我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关知识做出了解答,同桌很惊讶,其实这个甚至不用去课外书上去找,仅仅前一周的政治课上就讲过。如果把思维孤立地限定在一门科目或一本书上,就会把学习和读书变成一件苦差事,失去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以致用,联合发展,举一反三,因果循环”,这是我多年来总结的读书方法。
我痴迷于读书,完全受老爸影响。小时候,他的抽屉里、书柜里、床头上,到处都是满满当当的书,甚至厕所里也被《电脑爱好者》《兵器知识》之类的杂志侵占得无处下脚。经常见他上个厕所,半小时不出来,喊也不应。
在这种环境里,不爱上书简直是不可能的。老爸爱看历史、民俗方面的书,我也跟着看。老爸像找到知己一般高兴,不但允许我乱翻他的珍贵藏书,还特意给我买来各种我想要的书,比如《百年中国实录》《三言二拍》《世界冷兵器史》《玛雅文明探秘》《丹布朗全集》《福尔摩斯探案》等。你看,有个爱读书的老爸很幸运呢。噢,当然,我是不会学老爸在厕所里长蹲不起的。
我读的书很杂,我最爱看科普书,但历史、民俗、小说、诗歌、玄幻、传记、哲学,甚至儒学、心学、法学以及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信仰流派的著作也读。很多人可能有这种想法,我长大了想当物理学家,那么有关化学、政治、微积分的知识对我来说就没用;我要当作家,就没必要研究水分子里有几个氧原子几个氢原子。这是很实用主义的想法,确实有效率,但这个人肯定会变得越来越古板、无趣。
我会愿意什么书都看看,除了好奇心在催促着我,还因为我坚定地认为,读书肯定是有用的。持“读书无用论”的人,是因为脑子秀逗了,把书读死了,没找到书的用处。
举个例子:怎样用一块气压表测出一幢大楼的高度?
可以用教材上的知识来规规矩矩地做答;可以用太阳投下的阴影比例量出气压表和大楼的阴影,用一个简单的比例换算法求出答案;还可以将这块表交到大楼管理员手上,告诉他“只要你告诉我这幢大楼的高度,你就可以得到这块气压表”。
答案绝对不唯一,但每一个答案都跟我们曾经读过的书有关。
8.小学生怎么读书 篇八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书心得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喜欢自己,喜欢自己所教的科目。并且多年以后学生回忆起来仍然兴趣盎然。怎样做,才能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呢?魏勇老师在书中《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为我们指明方向。
翻开这本书,里面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和理论,而是魏勇老师作为一线老师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或是教学随想,真真切切地从课堂、学生、如何上课、如何提问、教师学习等方面娓娓道来。这本书,我反复研读多遍,感觉“英雄所见略同”。魏勇的观点和做法,与我有许多相同之处。我爱好文学,喜欢读书,笔耕不辍。从事语文教学,正好发挥本人特长,如鱼得水。我从来都不批评、惩罚学生,而是博览群书,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快乐,我看着学生个个出口成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满满的成就感。该背的都会背了,该掌握的都掌握了,阅读写作进步飞快。我就带他们在科学园种花,在操场放风筝,在图书室看书,在音乐教室欣赏我弹钢琴......我想,应该给孩子们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因此,学生都很喜欢我,爱屋及乌,喜欢上了语文。我班的语文成绩在本地区遥遥领先。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估计着我大概会布置什么作业,在上别的课时偷偷地写。我不得不提醒其他任课教师,提防着学生偷写语文;还得鼓励学生们不能只学语文,不能偏科,要全面发展。
学生们为什么喜欢我上课呢?结合魏勇老师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在读这本书的一些启迪和感受。
一、多读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魏勇说,要在每节课给学生带来惊喜,教师需要有广阔的知识背景和深厚的学术素养。这一直是魏勇的努力方向。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人是有智慧的生物。课堂上,面对几十个高级动物,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学生会问些什么。在三年级的语文课本里,有《恐龙》这一课。恐龙的神秘世界,早就深深吸引这些求知欲旺盛的孩子们。最后一个环节,我问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可以提出来。同学们的问题五花八门。“恐龙是如何起源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稀奇古怪的问题令我招架不住。我只好让同学们课后与老师一起查找资料,解开恐龙之谜。当然有些问题,现代科学也是正在研究。我知道,要多读书,多积累。
在教学中,有一些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十分遥远。空洞的说教,学生如坠云雾。在学习《航天飞机》课文之前,我就料定学生会有很多问题。之前做足功课。找好资料,做好课件。课堂上就可以胸有成竹的面对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果然,初读时学生提了许多诸如宇宙啦,航天啦等等许多问题。我花了一些功夫,在网上查找了有关资料,做成课件。精读时用上多媒体。航天飞机的特点,用图片,视频的方式展示。一下子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学习积极主动。无须老师太多的讲解,学生得到直观的印象,教学效果很好。这样上课不是事半功倍吗?
孩子们离开父母的视线,来到校园里求知。老师,就是他们的临时父母。要为他们处理一些突发事情。流鼻血啦,过敏啦,我都是用学过的卫生学知识,不慌不忙地给处理。春天来了。我们学着中国诗词大会,玩起了“飞花令”。全班同学对阵我一人,来朗诵春天的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同学们深深佩服我的诗词积累。
二、多思考,及时调整方向。
作为一名教师,要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怎样做到学以致用呢?魏勇老师说,教育阅读也是一门学问,浅阅读时代教师要培养阅读习惯,要在阅读上“补课”。让读书成为便捷的拜师方式。但是,机械的照搬优秀经验,教学效果却不如意。就需要我们顽强探索,移植这位老师的思想。要学会思考,结合教学实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自我教育。有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一年以来,我着力实践储晋“快乐作文教学法”。让学生体验考场气氛,限时作文。我用半节课讲作文要求,方法,读范文,下半节课让学生写。我记得储晋说,写作文时,不许抬头,不许停笔,把学生的灵感激发出来,让他们下笔如有神。下课时,只有几位同学写完。别的同学只好另外找时间写。这样思绪打断了,有的学生为了按时完成任务,草草收兵。学生的作文质量不高,往往是虎头蛇尾。我深入思考,恍然大悟:储晋带的是作文训练班,一次上课也得有90-120分钟。我们一节课只有40分钟。我又仔细研读,发现储晋还提出观察生活。看来,不是路到了尽头,而是该拐弯了。我想,我该改进教学方法。不能照搬照抄某一理论。更不能有太多的功利目的。我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延长作文课时间,两节课连上,让学生沉住气,从容的完成一篇习作。当学生作文功底达到一定程度,自然,速度也上来了。二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
秋天来了,千姿百态的菊花把校园装扮分外妖娆。我想,我要抓住机会,在生活中寻找素材。我带领学生尽情观察欣赏菊花。动员所有感官。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耳朵听,用大脑去思考。之后,帮助学生梳理感性材料,不失时机地提供好词好句,引导学生用一些比喻句,拟人句,甚至一些有关菊花的诗句。学生都迫不及待了,纷纷要求:老师您别讲了,我们快点写吧。学生们手不停挥,文思泉涌,水到渠成的完成一篇佳作。
最近,我在网上“妞妞妈的博客”中,看到一篇文章,介绍的是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写心理感受。我班的学生作文中缺的就是真实的心理感受。我打算在以后的习作教学中,尝试一下。
三、多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魏勇说,兵无常形,教无常态。因时而化,顺势而为。忘掉所有的教育理论,去掉所有的条条框框,从有招到无招,从按部就班、精雕细刻到随心所欲不逾矩。大道至简,这是魏勇追求的教师境界。
推行新教育以来,有一句话比较流行。那就是“戴着镣铐跳舞”。从事教育事业,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各级检查、验收,以行政手段推进的教学改革,象征着教育水平的升学率......我想,尽管如此,作为一名教师,仍然可以从容面对。毕竟,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的职责。
传统的教学一教师讲为主,正是眼下受批判的“教师中心论”;现在比较提倡的“学生中心论”。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魏勇老师认为,“有时,讲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一些简单的问题,诸如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是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的。一些高难度的技巧性的问题,诸如修辞方法、写作技巧,就需要教师讲解。回想当年参加社会自考,本科的汉语言文学,就有一定的难度。自己在家看书自学,一门一门地啃。有的人坚持不下来就放弃了。最终拿到毕业证的,都受人敬佩。自学本科文凭,含金量也很高。当然,自学的难度相当高。
魏勇老师提出,我们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完全否定讲授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应该能屈能伸,可以走到台前,也可以隐于幕后,为学生提供最恰当的教育服务。
综合各家所长,因地制宜,在实践中提高,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养成自我成长的自觉性,能从容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感受成长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悦己又达人。
9.怎么读书读书方法是什么 篇九
要在这些方面有显著的进步易如反掌,而学生也不需多花时间。他只要能改三个坏习惯,一年内就会判若两人。
第一个坏习惯,就是上课时“狂”抄笔记。笔记是次要、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这是因为抄笔记有一个无法补救的缺点——听讲时抄笔记分心太大!将不明白的东西抄下来,而忽略了要专心理解讲者的要点,是得不偿失。我肯定这是一般香港学生的坏习惯。例如好几次我故意将颇明显的错误写在黑板上,200多学生中竟无一人发觉,只知低着头忙将错误抄在笔记上。
笔记有两个用途。①将明白了的内容,笔记要点。但若觉得只记要点都引起分心,就应放弃笔记。明白了讲者的内容是决不会在几天之内忘记的。很多讲者的资料在书本上可以找到,而在书本上没有的可在课后补记。老师与书本的主要分别,就是前者是活的,后者是死的。上课主要是学习老师的思想推理方法。②在上课听不懂的,若见同学太多而不便发问,就可用笔记写下不明之处,于课后问老师或同学。换言之,用笔记记下不明白的要比记下已明白的重要。
第二个坏习惯,就是将课程内的每个课题分开读,而忽略了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理解就因此无法融会贯通。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将每一个课题分开读,强记,一见试题,不管问甚么,只要是似乎与某课题有关,就大“开水喉”,希望“撞”中——这是第二个坏习惯最明显的例子。
要改这个坏习惯,就要在读完某一个课题,或书中的某一章,或甚至章中可以独立的某一节之后,要花少许时间去细想节与节、章与章、或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能稍知这些必有的连带关系,理解的增长就一日千里。这是因为在任何一个学术的范围内,人类所知的根本不多。分割开来读,会觉得是多而难记;连贯起来,要知要记的就少得多了,任何学术都是从几个单元的基础互辅而成,然后带动千变万化的应用。学得愈精,所知的就愈基本。若忽略了课题之间的连贯性,就不得其门而入。
第三个坏习惯,主要是指大学生的,就是在选课的时候,只想选较容易的或讲课动听的老师。其实定了某一系之后,选课应以老师学问的`渊博为准则,其他一切都不重要。跟一个高手学习,得其十之一、二,远胜跟一个平庸的学得十之九八。这是因为在任何一门学术里面所分开的各种科目,都是殊途同归。理解力的增长是要知其同,而不是要求其异。老师若不是有相当本领,就不能启发学生去找寻不同科目之间的通论。
兴趣是因思想的集中而燃烧起来的
我们都知道自己有兴趣的科目会读得较好。但兴趣可不是培养出来的。只有总想能在某科目上集中,才能产生兴趣。可以培养出来的是集中的能力。无论任何科目,无论这科目是跟你的兴趣相差多远,只要你能对之集中思想,兴趣即盎然而生。
对着书本几小时却心不在焉,远比不上几十分钟的全神贯注。认为不够时间读书的学生都是因为不够集中力。就算是读大学,每天课后能思想集中两三小时也已足够。要培养集中力也很简单。第一、分配时间——读书的时间不需多,但要连贯。明知会被打扰的时间就不应读书。第二、不打算读书的时间要尽量离开书本——“饿书”可加强读书时的集中力。第三,读书时若觉得稍有勉强,就应索性不读而等待较有心情的时候——厌书是大忌。要记着,只要能集中,读书所需的时间是很少的。
将一只手表放在书桌上。先看手表,然后开始读书或做功课。若你发觉能常常在30分钟内完全不记得手表的存在,你的集中力已有小成。能于每次读书对都完全忘记外物1小时以上,你就不用担心你的集中力。
问比答重要
很多学生怕发问的原因,是怕老师或同学认为他问得太浅或太蠢,令人发笑。但学而不问,不是真正的学习。发问的第一个黄金定律就是要脸皮厚!就算是问题再浅,不明白的就要问;无论任何人,只要能给你答案,你都可以问。
从来没有问题是太浅的。正相反,在学术上有很多重要的发现都是由三几个浅之又浅的问题问出来的。学术上的进展往往是靠盲拳打死老师傅。很多作高深研究的学者之所以要教书,就是因为年轻学生能提出的浅问题,往往是一个知得太多的人所不能提出的。虽然没有问得太浅这回事,但愚蠢的问题却是不胜枚举。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学甚么问题是愚蠢或是多余。若不发问,就很难学得其中奥妙。
老师因为学生多而不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花很多时间。认真的学生就应该在发问前先作准备工夫。这工夫是求学上的一个重要过程。孔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分清楚“知”与“不知”,最容易就是做发问前的准备工夫。这准备工夫大致上有三个步骤——
10.小学生怎么读书 篇十
的确,教育的大环境如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对语文教师而言,读书毕竟是必需的。过去人们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在现在这样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了,语文教师将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如果再不读书,可能就再也无法站在讲台上了。那我们究竟该怎样读书,这就成了每一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既是自勉,也是和同仁的分享。
语文教师读书首先要广。广博的知识,是一个语文教师站上讲台最重要的资本,这就要求我们广泛地读书,人文历史哲学都要涉猎,科学前沿、社会热点也应该时刻关注,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贴近生活。
二要精。泛读是扩充我们的知识范围,精读才能真正增强底蕴。对于经典文学和教育教学专业理论,我们是应该深入研读的。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就无法锤炼文本解读的能力,没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就无法提升专业发展的质量。著名特级教师张玉新老师曾介绍过自己以教材为核心专题突破的读书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三要新。语文教师当然也不应该沉浸于故纸堆,不能拒绝最新的书籍,反之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去读书。当然,我不是提倡要追流行,而是应该以包容的胸怀看待新事物。譬如学生们推崇网络文学,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没有真正了解网络文学就去简单地否定、抵制甚至打压,那是不可能真正赢得学生的信服的。我们应该了解新书,了解一些新的文学类型,在和学生共读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阅读品位。
作者:陈浩
11.读书有感怎么写 篇十一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颇有感触。文章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包容父母,因为在父母眼里,我们真的永远都只是孩子,都只是他们最爱的、最心疼的那个孩子。无论我们长到多大,他们都会担心我们受到上海,担心我们遭到欺骗。这就是父母。因为这份永远都不会背叛的关心与爱护,他们变得特别琐碎,哪怕在外人眼里是多么雷厉风行的人,到了自己子女面前,也只是一个啰嗦的爸爸或妈妈。因为这份永远相随的爱,为什么不包容父母的“不是”呢?更何况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他们的方式恰恰总是不是我们喜欢的哪一种。可是当我们与父母顶嘴时,是否想过,有一天,但他们再也没有力气去犯下我们眼里的这些“不是”时,我们也许会非常怀念,怀念身边那个曾经用全部的心、不求任何回报的爱我们的人呢?年轻的时候,请多包容一点父母的“不是”吧,因为有一天,他们会随着这些“不是”而离我们远去,多一份父母之女间的包容,拥有的往往是超越爱情、友情的财富。
看完后我感到很惭愧。想起以前父母为我做的一切,和我对他们的不好的态度。才发现这麽简单的道理,我却发现的这麽晚。以后一定不要在父母唠叨的时候急于打断他们,多沟通,可能摩擦就会少很多„„
12.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十二
一位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要想健康成长,离不开优秀书籍的引导。可是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许多同学常常感到困惑。为此,我想简单谈一下。
一、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每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书籍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所以必须有选择,要挑选那些有价值、有益的书籍来读,至于那些平庸无奇的书,低级趣味的书,根本不值得一读。
选好书后,就涉及怎样读书了,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有些书博大精深,需要精读,反复琢磨,细细体会。有些书思想非常浅薄,只要粗读浏览就可以了。在这里,我介绍一下阅读名著的方法:(1)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2)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二者结合,收获更多。(3)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与资料,以加深理解,扩大视野。
二、怎样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应用文的一种。是指我们在阅读各类书籍报刊时把读
到的某书、某文的精华部分和段落、重要情节、精辟见解,观点材料,警句词语等进行勾画,摘录要点,或拟提纲,或写出自己的收获体会、感想、质疑等。
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呢?
1、评点标画式读书笔记(本法适合自己的书)
标画,就是在书上做记号,利用各种符号来标示,以表明重点之所在。评点,是对所阅读的内容加以评点,也就是评注。
2、摘抄式读书笔记。
摘抄:摘,就是摘要,即摘出书中的要点,也可以用极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基本内容,理出文章的脉络。抄,就是抄录,自己喜欢的那些精彩的词语、句子、段落,包括警句、格言、成语、典故等都可以抄录下来。
3、缩写式读书笔记。
就是概括式缩写所读之书的内容重点或总结中心思想等。概括内容要准确,可以插入自己的看法。常见有提要式、提纲式、压缩式等几种。
除此之外,还有感想式读书笔记,心得式读书笔记,综合式读书笔记等类型。总之,做笔记时要认真思考,不要一味地抄写,否则,既花费时间,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要像蜜蜂采蜜一样,采到花粉后要经过自己的加工、整理、才能酿成甜美的蜜。写读书笔记时,还要注意(1)持之以恒,养成习惯。(2)格式明确,符号统一。记载的内容要有条有理,不能不分主次,密密
麻麻的写成一大片,要格式清楚、明确。一般来说,重要的论点、论据、事实、数字、公式等应各占一行,关键词和非关键词可以采用不同的字体,不同的色笔;相同的问题应尽量分段;不同的问题之间要空若干行等。(3)先要理解内容,再写读书笔记。
(4)要求简明。(5)要分类,将相同的集中在一处,把不同的区分开来。(6)注明时间和出处,便于日后查找,核对。(7)写笔记要便于自己阅读。(8)经常复习笔记。这样可以不断理解,消化所读到的知识,提高阅读水平。
三、怎样写读书心得(读后感)
读书之后,因有感触,受到启发而写下的心得体会叫读书心得,也叫读后感,如何写读后感呢?
第一,认真理解原文,把握要领。只有透彻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才能由此领悟出道理,引出自己的见解。“读”是“感”的基础,“感”由“读”而生发。
第二,抓住重点,谈自己最深刻的感受。读了原文后,得到的感受是多方面的。这就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确有自己见解的感受来写。这样才不至于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者泛泛而论,空洞无物。
第三,联系实际,努力开掘。写自己的感受,一定要注意联系实际。就是结合自己生活经历中有体会的有代表意义的东西谈,或者把一些有内在联系的人和事作比较对照。这样才能使发表的感
想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感。不要把联系实际理解为自我检讨,或者在文章末尾加一段表态的话。
有人把读后感的写法归纳为四个字:
引:或引原文的观点,或引原文的内容。
议:以所引原文体现出的观点为基点生发开去发表议论。联:在所给原文的基础上,由此及彼的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或相反的现象,联系有关的种种问题。
13.小学生怎么读书 篇十三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从老妈把它带回的那一刻起,我便对它爱不释手,读了它后我深受感触,也让我对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随即写下这读后感。
《三国演义》中有各色各样的人物:武功高强的关羽、骁勇善战的吕布、有勇无谋的张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求贤若渴的曹操、爱民如子的刘备、身经百战的赵云……可最令我佩服的还是赵云赵子龙。
刘备说过: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大闹长板坡时曹操见赵云以一敌百,面无惧色,反而愈战愈勇,便下令只许活捉;在大军的包围下单枪匹马救出年幼的阿斗(刘备的儿子),可见赵云是多么的骁勇善战,可谓是一代战神!读了他的英勇事迹后,我立志一定要为国家作贡献,让国家再次出现一代战神,我一定要做到!
【小学生怎么读书】推荐阅读:
小学生早恋怎么办09-23
小学生叙事作文怎么写10-12
小学生学习计划应该怎么写07-20
小学生日记150字怎么写10-20
小学生读书的名言06-25
小学生读书的方法07-02
优秀小学生读书心得10-02
小学生读书演讲稿_我的读书故事06-26
小学生安全责任书怎么写06-30
小学生初学英语应该怎么学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