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资料

2024-07-27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资料(共15篇)

1.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资料 篇一

南方网讯 记者从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了解到,广州今后引进的将是属于“黄金年龄的黄金人才”,即年龄介于25到50岁之间, 学历 在本科以上,职称在中级以上的各类人才。重点引进广州市急需的名牌院校的紧缺专业人才,进一步提高广州市接收毕业生的质量,优化毕业生专业结构。师范毕业生原则上只接收部属院校及“211工程”院校的优秀毕业生。

另外,还将出台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扶持和管理办法。结合广州市生源毕业生 就业 情况,联合市工商、税务等部门,制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如免收地方行政性收费,减免个人所得税等,积极扶持高校毕业生以自己的专业技能自主创业。

2.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资料 篇二

自主创业的目的在于解决个人就业问题

这种观念不仅广泛存在于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中, 而且频繁出现在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中。它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阻碍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 并进而影响到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培养。西方的科技进步早已彰显, 积极活跃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在于创造新的企业、产品和服务, 改变和活跃市场竞争, 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更在于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大学生正处于创造心理的觉醒时期, 思维活跃, 富有创造性和开拓进取意识, 敢于标新立异, 如果能有效地加以引导和激发, 将有力地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微软、英特尔、思科等高科技公司的快速崛起以及对美国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就是有力的注释。他们在使美国在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等方面保持导航者和行业标准提供者优势的同时, 也为美国社会创造了巨额财富。仅微软公司一家的整个市场产值已近5000亿美元, 相当于以底特律为中心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市场总产值的3—4倍。如果我们舍本逐末, 一味地强调自主创业目的就是解决毕业生个人就业问题, 而不是实现其成就需要和发展需要, 必然大大降低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动力, 阻碍其成长为主动型创业者, 更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投入其中。同时还会影响到政府相关的激励和扶持政策, 使得创业激励演变成就业帮扶, 其真正的功能难以发挥。调查显示, 我国近几年从事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普遍存在创业准备不足问题, 大部分人都是在毕业后因就业困难而被迫成为生存型创业者的。这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成效不高的主要原因。

任何人都可以走自主创业之路

在当前很多人的潜意识里, 创业就是开办公司, 任何人都可以开办公司, 只要拥有资金。于是对于那些就业困难的毕业生, 各方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到自主创业上来, 积极引导和扶持其走自主创业之路。这种做法看似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 缓和了社会矛盾, 实则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开办公司容易, 如何保持并使其发展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的5000家新创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不足9%, 大部分创业者都在1年内折戟沉沙。西方实证研究证明, 性格决定命运, 个人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是否适合创业, 只有那些坚韧不拔的、有很强信心的、有控制欲的、成就动机和发展动机强的人, 也就是具备企业家品质的人才有可能积极投身创业活动并取得成功。不具备企业家品质的人即使走自主创业之路, 也很难坚持长久和走出一片自己的天空。因此政府和社会在促进和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时, 必须首先对扶持对象进行客观评价, 判断其是否具备创业胜任力, 能否开展自主创业, 然后再决定是否给予鼓励和扶持。对于不具备创业胜任力的人, 切不可违背客观规律, 赶鸭子上架, 为帮其就业而逼其创业, 最终将其送入创业失败陷阱, 给个人和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创业的最大障碍是资金问题

当前国内几乎所有关于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研究无一例外地都把研究重点放在创业资金问题上, 国家和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核心也是给予资金支持和开办成本优惠。这种氛围很容易给没有任何创业经验和基础的毕业生造成一种假象:只要解决了创业资本, 自主创业就一定会成功。事实情况绝非如此。资金是实施自主创业的基本条件, 但决不是决定创业成败的关键要素, 没有开业资本企业新创无法开展, 有了资金新创企业也在纷纷关张, 而且太容易得来的钱会使人得意忘形, 缺乏节制, 开销无度, 从而导致严重问题。据对多起毕业生自主创业案例的调查分析发现,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主要障碍和致命缺陷是缺乏对市场的了解, 无法有效地捕捉市场机会。创业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 涉及技术开发、产业化经营、资源有效利用, 以及一系列复杂的商业活动, 识别和评估市场机会是创业过程的起点, 也是创业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的阶段, 只有发现和捕捉到具有吸引力的市场机会, 创业活动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毕业生创业者没有从事过贴近市场的前沿工作, 缺乏有价值的市场一线信息, 同时又缺乏市场识别的技术和能力, 难以捕捉到真正的市场机会, 创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从众心理, 即使最初能够发展为一个新创企业, 由于没有成长的基石, 也大多夭折在成长期的初期。针对这一现象, 政府和社会应转变工作理念, 将毕业生创业帮扶工作重心从财力支持转移到智力支持上来, 更多关注创业者的创业技能培养和创业指导。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 运用政府宏观的手, 着力构建具有公益性质的创业指导机构, 负责为初创业毕业生提供创业基础知识培训和共性技术, 配备专业的创业导师, 实施“一对一”的创业辅导, 帮助他们发现并捕捉真正的市场机会, 并陪同他们走过最艰难的创业初期。创业导师和创业指导机构的人员可由政府出资配备, 也可由政府及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志愿担任。

创业的原则是从成熟行业做起

这是当前各方都在积极倡导并为初创业者普遍遵循的一个原则。他们认为初创业者先从一些成熟行业做起, 包括传统的生活类行业和健身、娱乐、休闲行业, 可以有效地规避创业风险。事实是, 这些行业虽然总体上来说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 但对高校毕业生而言却是蕴藏着更大的风险。这些行业一般技术含量较低, 需要的社会网络关系复杂, 毕业生从事这些行业非但不能发挥其知识优势, 反而明显处于人力资源劣势。况且这些行业既然已经成熟, 市场细分化程度肯定很高, 竞争均衡格局也已形成, 利润空间必然很小, 初进入者受困于“规模经济”和“后来者劣势”, 显然难以攒到足够的生产剩余并成长起来。西方学者的研究早已证明, 在成熟的市场里, 创业机会窗口通常是关闭的, 新创企业很难获得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而新兴的市场和正在成长的市场, 通常才是充满商机的市场。在新兴的市场里, 蕴藏着大量打开的创业机会窗口, 同时老企业不再拥有缄默知识的优势和积累的技术能力, 马太效应也不再存在, 新老企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 这样的市场环境才更加有利于新创企业捕捉到市场机会, 实现成长的目标。

一个有才能的创业者会在一到两年内成功

3.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资料 篇三

一、目前毕业生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主创业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对于创业基本知识了解得太少。创业需要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融通等多方面的丰富知识,而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了解甚少。在缺少相应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创业不仅难以融到必需的资金,而且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处于劣势。大多数创业者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把自己的知识与所创事业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很好地利用所有知识。

(2)缺乏基本的创业经验。受年龄和相应学识的限制,创业过程中很多人只懂理论上的“纸上谈兵”,而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知识,难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场信息,无法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创业团队成员学历尽管很高,但大多数都是要好的同学和朋友,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的难度,而团队核心人员由于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在短时间内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

(3)融资十分困难。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很难有足够的创业资金,从社会上融资或获取无息及贴息贷款是其必然选择。这导致两种情况的出现:一种是急于获得资金而不惜贱卖技术;另一种是过于珍惜技术而不肯做出适当让步。对于初期的创业者来说,应引入一些真正有实力、能提供增值性服务与创业者理念统一的投资者。

(4)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理工类大学生受学识的限制,拥有可创业技术的大学生只占少数部分;而对于文科类大学生来讲,很难拥有创业所需的技术,更别提技术创新能力了。而且技术创新能力的薄弱,会直接导致市场立足难的问题,创业成功的概率更低。

2.政府相关政策存在漏洞

政府出台的创业培训、创业扶持、政策支持与优惠措施等现有政策有待落实,而且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

(1)国家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特别是各级政府要担负起主要责任。大学毕业生进入市场后,如果市场准入标准太高,创业环境不改善,市场游戏竞争规则不公平、不规范,创业成果和产权得不到妥善保护,那么,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很容易受到挫伤。

(2)有关部门执行政策不到位。虽然国家再三强调要大力支持和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相应的政策早已颁布,但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以及高校并没有积极地贯彻执行。

(3)现有的相关政策没有做到标本兼治。目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主要是在大学毕业生办理创业经营许可证过程中可以享受一些优惠条件,但大学生缺乏创业管理能力,而且这一问题很难在短期内解决。不懂团队管理,即使有创业资金,也不知财务管理与融资,其结果可想而知。

二、关于解决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问题的建议

1.开展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知识教育活动

创业是一种复杂的劳动,需要创业者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情商。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开展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教育,构筑一个从创业教育到创业服务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的创业扶持体系,从实处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2.明确构建国家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

(1)要明确政府已有的优惠政策。近年来,国家为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是,笔者在相关调查中发现,目前有相当多的学生并不知道国家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的扶持政策。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应该对已有的政策进行宣传,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确实的帮助。

(2)构建完善的政策扶持。在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形势下,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解决四个方面问题:第一,要放宽市场准入,放宽对新办企业注册资金和经营场所的限制,将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第二,要改善行政管理,严格规范收费行为,简化审批、办证手续;第三,要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鼓励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第四,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支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

4.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资料 篇四

中残联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残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昨日从市残联获悉,为了让残疾大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本市对用人单位新招用普通高等院校残疾人毕业生的给予新招用残疾人就业补贴;对残疾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给予最高0元的创业补贴。

用人单位新招用普通高等院校残疾人毕业生的,结合签订合同期限按照本市最低工资标准总额的50%至60%给予新招用残疾人就业补贴。市残联工作人员介绍,以前用人单位在招录残疾大学毕业生时,无论签订多少年的劳动合同,只给予一次性补贴6000元,新政策后,若用人单位招聘一名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的残疾学生就业,合同期满3年可获得3万元左右的就业补贴。

对具有本市常住户口、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办企业的,本市给予20000元的创业补贴;创办个体工商户的给予5000元的创业补贴。创办个体工商户后以个人名义缴纳养老、医疗和工伤保险费的,给予75%的补贴,最高可享受6770.76元的保险补贴。

5.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资料 篇五

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

据《北京晚报》报道,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政府将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17日,教育部下发《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20条新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新举措主要有: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退役后免试入读成人本科;或经过一定考核,入读普通本科;退役后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

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为到中小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等方面的服务;

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

登记失业并自主创业的,如自筹资金不足,可申请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提高贷款额度;

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灵活就业并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机关、事业单位免收招聘报名费和体检费;

6.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资料 篇六

-----“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贷款发放暨 咸阳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9月26日上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咸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咸阳市委在咸阳隆重举行了“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贷款发放暨咸阳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揭牌仪式。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高中印同志代表咸阳市进行了致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中国西安人才市场主任李田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卫西亭等领导为咸阳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进行了揭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渭云同志主持了揭牌仪式。会上,现场为获得全省第二批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贷款的8名大学生发放创业贷款75万元。随后,省市领导参观了我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详细了解入驻孵化基地企业运行情况,勉励他们继续发扬成绩,鼓足干劲,大胆创业,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实现就业,为咸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7.浅谈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 篇七

自主创业, 是劳动者主要依靠自己的资本、资源、信息、技术、经验以及其他因素自己创办实业, 解决就业问题。现阶段, 由于高等院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 从而导致就业岗位紧缺, 就业形势的严峻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国家推出了鼓励、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 部分高校毕业生开始加入了自主创业的队伍。

一、毕业生自助创业的现状与问题

1、参与人数少, 观望者占大多数。

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制约, 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热情不高, 尽管国家不断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 地方政府和高校也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 如设立创业园区和创业培训机构等, 但相比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就业目标的毕业生来说, 致力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人数少之又少, 大部分毕业生持观望态度。

2、成功率低, 半途而废者居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对毕业生而言, 自主创业是一项新生事物, 它的发展面临着各方面的矛盾与挑战, 由于资金、经验不足等各方面条件的约束, 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很低, 多数毕业生不能持之以恒, 在创业的道路上半途而废。

3、毕业生自身创业素质普遍偏低。

(1) 经验能力不足。

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均刚刚步入社会, 阅历不够, 市场经验和社会经验不足, 不了解市场需求, 缺乏洞察市场变幻的能力, 导致所开发或研究的项目与市场脱节。同时, 他们缺乏对事物的应变能力, 既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 容易盲目乐观, 遇到困难时又轻言放弃。

(2) 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不强。

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影响, 毕业生兴趣和技能基本围绕所学专业, 综合实践能力不强, 对多元化社会适应周期较长。此外, 大部分学生都市期间在追求知识的同时忽视了对自己综合能力的培养, 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创业必备综合素质。

(3) 心态不成熟, 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

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创业目标和长远的创业规划, 视野狭窄, 盲目自信或过于自负, 缺乏正确的创业理念和平和的创业心态, 缺乏应对创业过程中所遇到各种问题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锐意进取、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4、外部条件不充分, 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

目前, 高等学校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 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 对学生创业的指导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还停留在表面, 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强。同时, 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有待优化, 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缺乏足够的信任, 缺少足够的资金、政策支持和有效的创业指导、激励机制。

二、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1、转变就业观念, 强化创业意识

加强就业指导, 转变传统就业观念, 激发毕业生的创业潜能, “要求毕业生树立稳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创业的迫切感意识、创业兴趣意识、创业理想意识、创业信念意识以及创业观的形成和培养, 不仅要培养学生创业的自我意识, 更要培养他们创业的社会意识。”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 从传统的“吃皇粮”为第一选择的观念中转变出来,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武装自己, 科学合理规划, 投身自主创业, 实现自身价值。

2、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1) 培养师资力量, 将创业教育真正纳入高校课程体系

目前, 在我国高校创业课程的开设还不够完善, 系统性的课程结构尚未形成, 师资力量薄弱, 可以采取聘任的方式, 聘请有丰富经验的成功企业家, 自主创业成功的校友等组建专业的创业教育团队, 争取校内外的参与和支持, 调动可以调动的积极力量, 逐步完善创业指导课程建设。

(2) 创新培养模式, 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科学合理的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增加实践环节。推进学校与企业、地方的合作, 探索试行“校企、校地”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延长实习周期, 实践中鼓励学生创新,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缩短高校毕业生对社会和所从事行业的适应时间。让毕业生找我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同时, 获得自主创业必备的指导。

3、提高毕业生自身素质

(1) 加强毕业生自主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首先, 鼓励毕业生树立坚定的自主创业意识, 满怀理想报负的同时, 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其次, 加强创业实践锻炼, 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增强信心;同时, 有针对性的开展创业心理辅导, 用成功的例子鼓励学生, 促进毕业生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

(2) 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拓展毕业生综合能力

为毕业生提供跨校、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的机会, 使他们广泛涉猎管理、法律、风险投资等方面的知识。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4、优化创业环境

政府、高校和社会应充分关注毕业生自主创业, 为他们探索创业的有效途径和相应的政策措施, 创造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 在资金支持、市场机会、政府税收、政策项目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关照和优惠, 优化创业环境, 解放思想, 完善和健全创业教育与培训机制。

自主创业, 是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主动投身社会竞争, 实现自身理想报复的新选择, 对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有着积极作用,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 相信通过学生、高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会有辉煌的未来。

摘要:随着我国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 毕业生自主创业逐渐成为了当代毕业生有别于传统就业的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选择, 对改变传统就业观念, 推动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在分析毕业生自主创业现状的基础上, 探讨了培养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的意义和方式。

关键词:能力培养,毕业生,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8.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资料 篇八

关键词:创业;高职院校;大学生

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而社会新增岗位远跟不上新增就业人数,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经营困难,加上大学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很不适应,所以大学生的就业难度比过去更大。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介绍,截至2009年7月1日,全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是68%,与2008年的就业情况相比基本持平。2010年的大学毕业生是611万,比前一年增加了54万,意味着2010年当年又有近200万大学毕业生不易就业。据笔者观察,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对工作经验作出了要求,对应届毕业生就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大学生中一些具有敢闯敢做的先行者从天之骄子的象牙塔中跳出来,选择了自主创业。

21世纪是一个注重自我实现的时代,是创新创业的最佳时机。勇于创业,既是就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大学毕业生人生理想的一条捷径。大学生创业越来越被政府、高职院校所倡导。

1.高职学生创业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1.1高职学生创业是培养目标的要求。

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表的会议宣言中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1.2高职学生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将突破500万;同时全国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随之逐年增加。在大学生就业当中,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令人担忧,虽然就业绝对人数和就业率每年都有所增加,但存在着就业质量“差强人意”和在夹缝中生存的现象。

2.高职学生创业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高职院校对学生创业的重视,学生创业出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

2.1创业人数逐年递增。

例如:据浙江省教育厅统计:2005年,浙江省自主创业的高职毕业生有49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07%;2006年达到72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23%。

2.2依托校园创业场地进行創业。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纷纷加大对创业学生的支持,建立创业中心或创业园,免费为创业学生提供场地。如:绍兴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02年就设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促成了17个学生企业创业成功;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也建立起大学生创业园区,吸引了800多名在校学生在他们自己创办的36家公司中从事着创业实践。

2.3创业项目多与所学专业相关。

笔者对多所高职院校创业学生的调查,他们的创业项目多与所学专业相关。

3.高职学生创业出现的问题

但据零点公司的调查,高职生创业成功率只有0.01%,这也就是说,绝大多数高职生初次创业大多以失败告终。那么在高职学生的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哪些问题呢?

3.1创业的主体

是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高职毕业生,作为独生子女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对于创业吃苦的心理准备不足;相对于他们的上一辈,眼高手低是比较突出的缺点;通过互联网等各类媒体所接触到的创业事例以成功为主,失败教育欠缺,同时受挫后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多数高职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较本科院校的学生要差,并且创新能力不足。

3.2“以就业为导向”

不少高职院校把这个培养目标仅局限在就业的初级层面,忽视创业是就业的高级形式,同时高职院校创业领域的师资较匮乏,缺乏系统的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创业培训明显不足。

3.3高职毕业生刚跨出校门。

并且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出身农民家庭或者城市低收入家庭,本身就存在着启动资金来源有限,经营管理经验不足,所学知识也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运用,也是影响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4.高职生创业的理性思考

4.1高职学生对待创业需理性

在现在的外界影响下,自主创业确实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但是也切勿盲目创业。作为刚毕业的高职学生就去创业还需考虑较多的问题,如自身的能力、资产、素质、团队、项目、人际关系等方面,只有综合分析这些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的考虑创什么业,如何创业。

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之后,我们的创业者更需要提高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可以在创业前和创业中都需要不断的学习积累,以应对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在整个创业过程中,都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积极的心态。

4.2树立创业教育新理念

学校是学生直接接触的环境,对其影响较深,所以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认识到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师必须树立创业教育理念,并用这种理念来指导教学。教师是一个稳定的职业,很多选择教师作为职业的人自身缺乏创新创业勇气和能力,所以中国的教育一直偏重于守业,教学生的是现成的结果,而不是结果得来的过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才能使学生懂得自学、自己探索、自主研发。

4.3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学校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气氛,有利于学生创新,创新可以促进创业,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将创业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有条件的开放校内市场,让学生在校内承包店面开展经营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除了从教育这方面提供条件,还应该从软条件方面提供方便,如学校可以通过团组织创业者联盟性社团、创业讲座、创业计划竞赛等形式的活动,还可以加大创业的理想和理念的宣传,可以给同学们更浓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使整个校园中充满创新创业的气息,让同学们更近的接触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创业方式,它是突破传统求稳思想的束缚,在全社会宣传创业致富理论,这种形式的创业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在社会上形成人人想创业的风气,表彰创业成功人士,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对创业不再陌生。

作为大学生,首要缺少的是资金,政府应该完善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扫除不必要的政策限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条件。优先鼓励创业成功人士、政府机构、专家学者、风险投资专家联合组成一个非盈利性青年(失业)人群创业指导及培训机构,免费帮助想要创业的人学习了解创业的知识、素质,帮助他们选择创业项目,为他们提供启动资金筹集、企业注册登记、经营管理策略方面的咨询和指导。

4.4创业理论教育研究

目前,在创新创业刚起步的阶段,教育界对如何开展创业教育,怎样设置课程,有哪些创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理论等问题还出于初步探索阶段,对创业教育的研究还要继续展开并深入下去,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成熟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创业。

参考文献

【1】郭必裕.对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的反思[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02

【2】贾文华.大学生的创业困境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03

【3】王辉.大学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高教发展与评估

9.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资料 篇九

申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可享税收优惠

2010年12月31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核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毕业内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创业的,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向创业地县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认定申请,由创业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一并作为当年及后续享受创业税收扶持政策的管理凭证。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发放对象是毕业内在校期间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其中,高校毕业生是指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毕业的学生;毕业是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

毕业内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创业的,可凭毕业证书直接向创业地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对有关情况审核认定后,对符合条件毕业生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并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

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应届高校毕业生

申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流程

应届毕业生持有工商登记证和税务登记证者,可申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并凭《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向创业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和《就业失业登记证》可按创业税收优惠政策,向税务机关申请享受减免税(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

1.毕业生登陆:教育部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cy.ncss.org.cn/)2.点击“我要申请”,进入申请页面; 3.点击“证书申请”;

4.填写本人学籍信息(姓名、身份证号)并选择学历类别; 5.系统自动根据学生姓名、身份证号、学历层次难学籍; 6.验证通过后,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及创业项目信息,提交申请; 7.在线上传照片信息,照片格式及大小必须符合要求(建议使用新华图片社统一采集的学历证书电子照片)

8.等待就读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和省教育厅学生工作处审核; 9.高校打印审核后的《自主创业证》并送省教育厅盖章确认; 10.毕业生到就读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领取《自主创业证》。

10.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资料 篇十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战略转型期。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教育部门和高校关注的热点。但调查显示,虽然75%的高校毕业生渴望自主创业,但最终真正创业者仅占1.94%。学生创业项目高科技含量少、高校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产业界支持不足等因素,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当下瓶颈。

大学生创业近半数属服务业和制造业

一份受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委托进行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近日在沪完成并通过专家鉴定。这也是国内第一次对大学生创业问题组织大规模研究。涉及24个省区市、117所高校、近1.6万名学生的调研显示,高校毕业生从事的创业项目中,社会服务业占34.63%,制造业占13.27%,金融、保险业12.94%。真正参与高科技创业,即创业项目中拥有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创业者,仅占创业人数的17.11%。

在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中,22.98%“经营状况良好,健康发展”,31.39%“收支基本平衡,平稳经营”,24.92%的创业者考虑改变经营项目或歇业,20.71%已经停止经营。近半数创业者对其企业状况不满意。

受访学生中,65.88%支持在校期间参与创业;10.31%表示反对,认为浪费学习时间,得不偿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学生整体创业热情较高。就读或毕业于沪京浙苏粤等地高校的毕业生创业人数远大于其它省份,其中上海高校毕业生创业人数居各省市“榜首”。不少大学生创业并非就业压力过大形势下的被迫选择,也不单为了“赚钱”,约三成大学生创业者认为其创业目的是“挑战自我,实现梦想”。专家认为,能投入创业行列的大学生多半各方面能力素质相当优秀,本身没有太大的就业障碍,因此政府和高校在创业导向、定位上需要更加明确:创业只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平台。

高校呼唤规范的“创业教育”

在日前进行的成果鉴定会上,不少专家认为,培养创业意识,抓创业教育,已成高校教育的一大重点。1.94%的低自主创业率,虽然有学生自身不足和外部困难的因素,但也与高校缺少自主创业教育、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软肋”问题紧密相关。

调查显示,有两成学生认为自己学校没有创业教育或完全不了解自己情况;四成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很一般”;认为自己学校创业教育搞得好的仅占12.23%。

专家认为,今后高校在就业教育上应从以前集中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教育,转向更多关注创业教育。参与课题研究的复旦大学教师陈浩明分析说,目前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很多学校都已开设课程,但作为一门崭新课程,多是引进国外的教育体系,亟需高校之间整合资源、互相合作,进行教材建设和师资培训,以便对大学生进行规范的创业教育和指导。

调研显示,学生了解鼓励自主创业政策的渠道尚不畅通,他们普遍担心创业失败对自己和整个群体造成打击。专家建议,高校应提供更多平台,对学生创业理念的教育要更加深入,可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多方合力推动大学生创业

调查显示,超过90%的政府部门表示“已经或正在制定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超过80%的地方制定了相关规定,保证毕业生创业投资程序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但与此同时,超过三成的高校学生认为,当地自主创业促进体系的运营管理机制上存在缺陷。

专家认为,除了高校创业教育应尽量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强化实践和体验环节外,企业和社会也应更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目前,产业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方面,远不如地方政府和高校更积极。而改变大学毕业生有创业激情,但缺乏创业经费和创业项目的状况,企业大有可为。全社会都应营造一个更好的创业氛围,关心支持大学生创业。

如果自主创业能从2%变成4%、5%,形成以创业带动大学生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链条,对高校就业和教育将产生更大的积极意义。

11.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资料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 创业教育 思路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4-0037-03

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这一新的教育概念。教科文组织指出:创业教育对于培养个人的首创和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非常重要。教科文组织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将它提高到与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中悄然兴起,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但给全社会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给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道路。结合今年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在大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

一、我国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沿革及现状

对比国外的高校创业教育,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兴起与国外一样,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需要,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始于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此计划明确提出了“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1999年开始举办了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西北工业大学在2000年成为最早为本科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2002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高教司举办了两届“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这些高校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形成了几种比较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创业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调查显示,全国95所MBA培养院校中有80%以上开设了创业及相关课程,如创业学、创业管理、创业理论与实务等。部分高校还通过调整教学方案,加大创业选修课程比例,拓宽学生自主选课空间。还有一些学校举行“校园创业计划”竞赛,设立“创业基金”及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心等,这些活动在全国高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05年,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把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项目引入中国,正式启动了中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项目,该项目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创业意识、了解创业选择、提升就业能力。并于2006年春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全国6所院校进行项目试点。2006年8月,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试点,6所院校通过项目组评估,成为全国首批“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2007年厦门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全国50所高校覆盖该项目。

同时,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广泛深入开展,创业教育专业学术会议不断召开。南开大学举办了“首届创业学与企业家精神教育研讨会”(2003),浙江大学举办了“人力资源与创业管理研讨会”(2004、2005)、“创业与家族企业研讨会”(2005),清华大学举办了“亚洲创业教育会议”(2005),吉林大学举办了“创新与创业国际研讨会”(2005),共青团中央与国际劳工组织举办了首届“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中国项目合作办公室年度总结会暨青年创业教育国际研讨会”(2006),浙江工商大学举办了“中英创业教育发展论坛”(2008),清华大学举办“中国首届创新与创业国际学术会议”(2008)。

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在一种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的阶段,还没有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的高度。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开展得还不够普遍,课程设置、教学要求、考核标准没有统一的要求,许多城市还没有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政策,致使创业教育难有显著实绩。

二、我国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路

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并最终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素质和能力。现阶段高校创业教育应着力于强调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最终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目标。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拓展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打造全新的创业教育理念。

现阶段高校创业教育认识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仍有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举办零星的创业讲座阶段,这种蜻蜓点水式的讲座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到系统的学习和课程体系中的高校仍在少数。二是对创业教育涵义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创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而不是“老板”,片面性的理解必然导致现实中创业教育的重精英教育,教育机会不均等;重短期效果,轻长期效应;重技巧培训和能力提高,忽视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等问题的产生。

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而创业精神的本质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始于创新的创业教育就是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将他们的创业意识,通过新产品和新的服务方式表现出来,通过他们在市场的实践中有效地体现出来。因而高校创业教育首先要围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塑造创新人格,锻炼创新能力展开。创业教育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也包括学生的个性发展、创业意识的激发,创新与创业精神的培养,从而普遍提高学生开拓性的自主创业能力;其次从观念上要改变创业教育只对少数准备创业的学生进行教育的做法。由于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开始于创业大赛,因此一开始就刻有极强的精英化教育痕迹。创业教育关注的是少部分人的骄人业绩。各个学校设立的学生创业机构,如“创新实验室”、“学生创业俱乐部”、“科创中心”,都是精英化的机构,大部分同学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而只能成为袖手旁观的“看客”。把面向大多数学生培养创业基本素养的普及型创业教育和面向少数学生的理想型创业教育相结合,真正把创业教育作为促使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助推器,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贯穿到高校的全过程中去。

2.创新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建设应着重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考核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从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以及组织创业竞赛等操作层面上,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体系之中,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相脱节。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只是在学生大四期间才开设,课程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能体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及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未能发挥创业课程和创业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建立现代创业教育模式,必须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以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为基础,在基础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中有机融入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培养。通过突破学科壁垒的相关学科互补的综合课程设置,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提高课程的实践化程度,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力得到锻炼、开创性思维得到启迪,尊重学生教育主体的地位和自主的要求,灵活的设置课程,顺应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要求,以满足学生人格、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积极探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利于其思想和热情表达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等。创业教育从实施空间上讲,可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形式。课内就是在保持现行课程体系的前提下,把创业所需素质目标(如科学文化素质目标、职业技术素质目标、创业素质目标)通过教学进行课堂渗透。如在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的教学中,用典型的创业案例来组织教学。在案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用组织讨论甚至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加深学生对创业的有关知识的理解。课外就是要把大自然的方方面面、人类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都作为我们的教科书,作为我们创业教育的载体。创业是一项立体的开放的活动。创业教育应该走出课堂,通过开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为目标,为学生提供交叉学科学习、实践、创新的平台,探索“学习——科研——创新——实践——学习”的创新学习模式,营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的新型学风,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努力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文化氛围。课内讲授与课外辅导是创业教育的两种主要形式,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高校应该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将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形成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

在评价考核方面,考核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核能够对教与学双向实际效果进行有效的质量评定、检测,规范和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以往以知识为中心、分数为唯一衡量标准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以模仿、记忆为目标,结果学生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应该建立以考察综合能力为宗旨的形式多样化的,结果具有反馈分析价值的考核体系。要突出从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实践能力与知识能力结合的角度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能力的高度评价学生。同时注意完善相应的教学保障体系,与之配套建立一个开放的学生管理模式,在学分制和学籍管理等方面探索出一种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营造一个开放的灵活的评价考核体系。

构建良好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是推进创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实施创业教育,教师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是创业教育理念与创业文化的引领者、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的传播者、创业实践的积极践行者。然而,目前大多数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中教师自身缺乏创业经验和体验,纯知识的讲授多于实战中的真知灼见,难免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这就制约了创业教育向深层次的发展。因此,要深入落实创业教育,提高师资水平,构建一支专兼职动态发展的创业教育专家体系是当务之急。提高师资水平的主要途径,一是高校可在经济管理、就业指导教师中选择合适人员,通过培训后承担创业教育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管理等工作,同时注重创造条件适当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创办经营企业以及各种研究活动,增强其管理实践经验。二是培训、国际合作、引进短期海外教师等形式尽快提升国内高校创业教育水平。三是从企业和政府中聘请一定数量的既有实践管理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行业专家、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他们从创业相关环节的操作给学生以启迪与指导,能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促使其增强学生创业的信心。

3.紧密结合高校就业形式,开创高校实战性创业环境。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大规模发展,从精英阶段步入大众化时代,2004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50万人,2006年就达到413万人,2009年超过600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成了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高校加强创业教育,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是拓宽就业途径的有效方式。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创业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要求,现阶段我国社会需求的实际是需要大量高技术、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而我们的教育目前还未能满足社会的这种需求。学生的实际是,目前在校大学生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很强,但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沟通协调等能力是他们的弱项,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力度,有利于创业教育更好的更持久的开展。例如,创业技能竞赛是大学生模拟创业、提高创业能力、培养创业素质的一项有效方式。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来设计创业技能竞赛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如可以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竞赛、职业形象设计、管理竞赛、科技作品竞赛以及创业计划竞赛等等。其中职业生涯规划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应该成为核心的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是规划者在认识自我、评估环境的基础上对职业目标的选择和职业发展策略的确定。这是一个创业者自我识别的过程,也是一个将自己的创业意愿转化为可执行的具体计划的过程。能够进行自我规划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备的素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就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已有一些高校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不错的效果。创业计划竞赛目前成为一项风靡全球的校园活动,并已形成了一个全球商业计划竞赛网络。创业计划竞赛过程中,学生要经过组队、选项目、培训、市场调查、完成创业计划书以及答辩等阶段。通过参与这个过程,学生获得了宝贵的模拟创业经历,学习积累了创业知识,培养了创业能力,锻炼了团队精神、沟通交流和组织管理能力,提高了分析和研究能力。因此,高校在探索创业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创业计划竞赛这个载体,构建培养模式和训练体系,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和事业心,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

4.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多方搭建高校创业教育平台。

良好的创业氛围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创业环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要注意创业教育环境的建设。对于高校而言,高校要从学生入学时起,就着手培养其创业、创新思想,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其产生强烈的就业压力感。这样一来压力感就会带动并促使创业、创新思想在其头脑中逐步的形成,让学生从客观上认识创新思想的重要性。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大力度宣传国家出台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各项政策、金融资助等方面信息,加深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精神和实质的认识。其次,要建立一整套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规章制度,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形成浓厚的创新学术氛围。再次,结合创业活动实践性的特点,可采取社会力量参与式的创业沙龙、创业论坛或者创业讲座,既可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又能检验高校大学生团体掌握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情况。

除高校这一主力之外,政府、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也是高校成功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前提,其中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在其中充分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考虑高校大学生创业的特点,政府可将自己定位为政策的制定者、实践的指导者以及资金的支持者,从多方面为高校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制度保证。此外,政府和社会的指导、扶持和保护应该贯穿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全过程,建立一条有效引导高校大学生创业、有利于培养创业人才的保障通道。

总而言之,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但是,与国际比较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相比,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转变观念,不断地加以研究和实践,并结合各校实际构建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友永.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

2 刘 敏.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机制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3 唐德海、常小勇.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的历程[J].高等教育,2001(4)

4 刘 帆、徐 林、刘 川.中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和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2007(9):5~9

12.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资料 篇十二

4月的一天, 甘肃兰州雁滩大桥桥头兰州嘉泰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彭亮嘉, 在宽敞整洁的办公室里, 一会给前来汇报工作的员工叮嘱工程上的活一定要细心、要有责任心, 一会接着建筑工地上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这位70后的自主创业人对下属刚毅大度, 对工作精益求精。

○一腔热情确定人生方向

彭亮嘉, 土生土长的黄河岸边人, 从小思想活跃、为人坦诚、做事干练、韧劲十足。1998年7月, 他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从当时的甘肃省建筑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现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 其凭个人优异的综合学分及积极的应职表现, 顺利地进入了当地建筑龙头企业——甘肃七建, 正是这家国企的严格要求使他在专业知识方面和个人魅力方面得以充分发挥和展示, 也正是这家国企的渲染, 在他的血液中注入了创业的动机, 确定了他人生发展的方向。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造就了他对自己要求的不断提升, 励练了他不断走向高峰的坚强意志。暂时取得的成绩没有让他感到满足, 而是奠定了今后发展方向的基础和价值体现的坐标, 为此他更加努力, 从知识更新、专业求精、管理渗透乃至经营链条建立上大下功夫。短短的时间里, 彭亮嘉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公司领导的关注。

○功夫不负有心人

因工作上的突出, 2001年10月, 彭亮嘉被聘任为公司项目经理职务, 承担了当时属省级重点工程的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中心大楼的筹建, 并担任该工程项目经理职务。该工程建筑面积26000m2, 设计高低跨错层有序, 高耸壮观, 层次显明透亮。这是他第一次面对如此大规模和意义重大的工程, 由于该工程东、北两侧紧邻城市主干道, 西、南两面紧邻有六层砖混结构住宅楼建筑。光深达9.5米的深基坑开挖和支护工作以及合理的配置施工现场就是一个切实的严峻考验。面对眼前技术组织管理难题, 唯有沉着、冷静。他收集到公司技术部关于指导该工程施工的全部技术方案和资料, 认真组织项目部学习及技术渗透, 针对具体问题, 定点、定措施、定人、定责, 建立项目部职责分工记录薄, 定时循环检查, 即时调整措施, 督导疏通和落实责任, 完成各点位工作。在他的统筹指挥下, 协调一致, 步步推进, 跟点就位, 工作循环持续不停, 实现了整个基底强化岩层的引水导流、喷浆护壁和基底砼垫层封底工程的顺利施工。

虽然工程难度大, 但是这次, 彭亮嘉收获了很多。集团公司特别组织全公司就该项目部在该工程基底施工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学习和宣传, 并作为公司应用技术推广。该项目在全集团公司各阶段的检查评比结果中排名第一, 并且在时任建设部长俞正声同志莅临现场视察工作时, 得到良好赞誉。功夫不负有心人, 该工程施工现场组织管理工作赢得了2002年度建筑工程全国文明工地奖和2002年度建筑工程省级文明工地奖。同年, 他获得了集团公司优秀标兵称号和公司优秀项目经理的荣誉。继而又担任了中广大厦A座综合楼工程和望河丽景住宅小区1#、3#楼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工作项目经理职务。不但赢得了独立组织重点项目建设管理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品尝到了成功的愉悦, 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心。

○果断力行制定奋斗目标

目前, 在我国全民创业热情的高涨时期, 自主创业无疑成为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精神的主旋律。为此,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面对巨大的经济形势压力情况下, 面对充满活力的消费市场, 有人迈步而出, 有人蓄势待发, 甚至有人浪头翻船。不管是奔钱而上, 还是为理想而动, 都是创业所为。创业者必须具备几大素质:首先要有创业的渴望;其次要意志坚定, 有魄力, 有胆量去冲、去闯;再次要有头脑, 有判断力, 有储备资源和驾驭资源的能力。这样才能在项目选择、资金储备、团队组建、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中胜出。

和数以万计创业的大学生来比, 彭亮嘉可谓是创业道路上的宠儿, 也是成功创业者的典范。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之后, 在甘肃七建丰翼的呵护下, 不断成熟壮大的他果断决择, 制订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做一个成功的创业人士, 给众多的大学生以及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弟学妹们证明:基层, 同样能创造出人生价值, 同样能舞出精彩人生。

○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5年, 甘肃七建推行项目组织管理个人承包制试点工作。对彭亮嘉来说, 这是上天赐予他的礼物, 一个收集第一桶金的机会, 在大家都在犹豫徘徊时, 他没有观望, 很快的与公司签订了甘南州碌曲影剧院工程及文化广场工程的项目个人承包合同, 抓住了一个可以直接为个人创效的机会, 拥有了一个个人升华的平台。

这次承建的工程位于甘南藏区, 是当地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工程建设成果, 既要保留藏区民族特点文化, 又要透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 在藏区建造浓厚的藏民族文化工程, 这对他来说不但失去了地域优势, 更失去了文化优势。他深知既然承揽了这个活, 退缩放弃就不是自己了, 只有从学习中收获, 把工程做得更好, 那才算找回了自己。从第一步从技术认知角度入手, 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图纸, 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构件的图示标识, 同时经过对甘南民族建筑各构造外型的细心观察, 尺寸比例比较, 色彩对比, 反复与现有图纸设计进行对照, 便于组织施工, 对不能明确的地方经过与设计院及当地建设单位专家反复探讨。一时间, 工

为了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及应用化学干预煤炭催化节煤技术, 2009年9月份, 胡大为和团队组建了一家科技公司, 名为广州市芬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于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内, 经营环保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并推广催化节煤剂的应用。目前, 公司产品已在黑龙江、辽宁、河南、青海、吉林等地推广应用, 成立了白云分公司、东北分公司等分支机构。去年我国消耗煤炭共计30多亿吨, 催化节煤剂最低可节煤5~10%, 每吨煤按800块钱算, 每年约可节约几十上百个亿, 而且煤价在不断的上升中, 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环保效益也不可估量。

创业近三年来, 胡大为及团队持续地研发技术, 不辞辛劳在全国各地奔波, 联系各种燃煤企业实际试用, 总结成果, 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如今, 公司已有就业人员六十余人, 预计2013年公司总部可达产值千万元, 市场终端产值更是高达几千万元。公司带动了一大批有志于在节能减排领域奋斗事业的人员。同时, 也得到了很多应用化学干预煤炭催化燃烧节煤技术的火力发电厂、水泥厂的认可, 目前公司产品已经在天瑞水泥集团、北方水泥集团等大型水泥集团长期应用, 并且在华润电力进行了长时间的试用, 实现了节煤10g/kWh的效果。稳稳当当地做事, 实实在在地节能。他们认为, 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 在不增加额外管理费用的情况下, 节省下来的成本就是纯利润!

13.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资料 篇十三

“自主创业”在大学毕业生中正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据了解,辽宁省近两年来已涌现出2000多人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群体。沈阳市自2003年10月开始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服务以来,已有168名毕业生领取了《自主创业证》,125名毕业生创办的单位已挂牌营业,从业人数约有1360人,其中高校毕业生764人,经营项目主要涉及计

算机开发与维护、培训教育、信息中介、装饰装修设计、服装等领域。各地积极出台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者。2003年和2004年,辽宁省政府出台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70条政策措施中,涉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具体规定达20多条,内容涵盖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贷款担保、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如:对到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新办的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在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各级政府设立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也要用于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兴办企业申请小额贷款提供担保;省科技资金和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要优先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可持毕业证到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免费参加创业就业培训,并享受创业就业培训机构提供的项目管理、市场分析、开业指导、税费优惠、贷款扶持相结合的创业就业服务。吉林省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作为促进第三产业、非国有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力量,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如:工商行政部门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免收1年的登记类和管理类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

高校正在努力成为锻造创业者的熔炉。大连轻工业学院从2001年起面向管理专业学生开设48学时的小企业创业课程,并于2004年将该课程改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4学时大学生创业普及教育必修课和专门面向有自主创业倾向的毕业生开设的64学时大学生创业精英培训选修课。截至目前,500多名学生接受了这种以自选真实创业项目为背景,以讨论、设计与实践为形式的创业课程培训。该校对本科生第六学期按专业进行创业普及教育,第七学期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创业精英培训,第八学期进行试创业指导,对培训中涌现的大学生创业者进行试创业跟踪指导,期末进行试创业答辩,并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实行集中注册。

14.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资料 篇十四

其中, 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学校毕业生总数为471.24万, 就业人数为454.85万。来自这三类学校的毕业生数据显示:在就业去向方面, 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占就业总人数的55.79%, 仍是中职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占15.32%, 比例位居第二;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占14.59%, 以其他方式就业的占14.30%, 自主创业和参与创业开始蔚然成风。

从就业结构来看, 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占直接就业人数的12.45%, 在第二产业就业的占33.38%, 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占54.17%, 比例仍在一半以上。从专业大类来看, 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数、就业人数、对口就业率均居首位;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别是交通运输类, 达97.88%, 其次是加工制造类, 达97.58%, 信息技术类、土木水利类、财经商贸类、医药卫生类、资源环境类的就业率都在平均就业率之上。这表明中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 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明显支撑作用。

从就业地域分布看, 在本地就业的毕业生占直接就业学生的63.94%;异地就业的占35.46%;境外就业的占0.60%, 东中西部就业率差距也明显缩小, 表明中职毕业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同时, 超过70%的中职毕业生入学时为农村户籍, 但毕业后超过92%的直接就业学生在城镇就业, 表明中职教育每年帮助约300万的农村青少年进入城镇工作生活, 正在有力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发展。

从就业质量看, 在直接就业学生中, 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达88.96%, 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不断提高。据不完全统计, 毕业生就业月平均起薪在2000元以上的省区市有20个, 就业月平均起薪2001至3000元的占33.93%, 高于3000元的学生占12.74%, 毕业生的就业薪酬明显提高。

15.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资料 篇十五

关键词:民办高校 大学生 自主创业

由于近年来各高校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导致了求职竞争压力过大,许多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民办大学起步晚,很多企业对其认可度不高,并且由于科研条件限制,民办高校大学生难以参与一些高端层次的创造发明,这加大了他们提高创业创业层次的难度,以至于大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都有行业偏向[1]。如何处理好这些自主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保障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持续活力的根本,也是提高民办高校大学教育实力的持续动力。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利弊

1.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优势。就民办高校大学生本身而言,他们普遍的一些共性将对他们自主创业起到很大的帮助。首先,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负担低。由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相对于统招大学生而言,从小在学习成绩上并没有太受瞩目,所以家庭给予在学业上的压力不重。同时对于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层次而言,就业带来对生活的改善可能远远不及他们自主创业。所以,很多同学可以卸下要找一份好工作,一份合适工作的心理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创业项目当中去。同时据调查,有三分之二的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父母都很支持孩子创业,并且很多家庭都能够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2]。其次,民办大学本身比较注重社会实践教育,很多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一些相关的企业实习,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大学生也积攒了丰富实践的经验,以及一些创业相关的理念和资本。而且在找工作过程中,很多企业更喜欢招过创业经历的学生。这样的经历对他们未来找工作形成一种优势后,同时也减轻了民办高校大学生找工作的负担,从而提高对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再次,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提高民办高校综合实力的有力途径。在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将间接地将很多校外企业的资源拉近到学校。同时,创业对民办高校学生的思维锻炼和合作精神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一旦形成自主创业的气氛,并且一些学生成功的话,这将给学校带来更大的吸引力,从而使民办高校能招到更优秀的学生[3]。

2.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弊端。第一,假如创业制度把握不好,容易导致学生急功近利,从而荒废了学业。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学生肯定需要投入许多时间。假如学校一旦放开创业的话,很多学生入学后,学习基础没有打好就去盲目创业,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荒废学业,导致挂科难以毕业的现象。第二,学生创业一般都很缺乏经验,创业成功概率低,当遇到问题时候没有人进行指导的话很容易让学生承担很大的风险。而且在经营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相关的工商法规不清楚,如果没有指导的话,甚至可能做出一些违法的操作[4]。第三,学生比较理想化,心理年龄不够成熟,容易对成功的案例进行盲目崇拜而产生一些狂热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容易给父母带来负担,对自己的心理成长也百害而无一利[5]。

二.如何帮助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遇到的难题

学校既然要支持学生创业,就必须要对学生创业的行为担负一定的责任。民办高校大学生入校之后,能直接进行沟通的就是学校,所以,学校的指导决策将对学生的自主创业起到很大的帮助。不过,首先大学生需要对自己本身创业行为进行了解和定位。学校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并且修完这些课程并通过考核的话,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学分。这样可以既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氛围,也减少了学生自主创业的盲目性。其次,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另外一个难题就是如何选择自己的创业方向和内容。一些民办学校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的模式,将一些对创业有兴趣的同学推荐到一些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让他们在实践过程摸索出一条新的创业的路子,同时让他们在行业内能积攒一些人脉资源。不过,民办高校要控制这样实习的时间,以方耽误学生的学业进展。还有,就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一些政策上或者法务上的问题时,学生又无法支付相关的咨询费用,学校相关部门应及时地进行跟进指导,以减少学生面对的风险。

民办高校自主创业不仅是解决高校学生就业的方法,更是对改善对学生的教育模式的新探索。创新是创业的核心动力,在创业过程中民办高校大学生不仅能学到一些新的知识,同时更能使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探索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遇到的问题,是民办高校面对的巨大挑战。

参考文献

[1]翟晓川,郑瑞伦.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利弊及其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80-83.

[2]董岩.民办高校财经类专业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改革与开放,2012,16:164.

[3]韦国鑫.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利弊及其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2013,17:176.

[4]张庆领.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1:182-183.

[5]胡大白,杨雪梅等.民办本科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与育人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06:1-36.

上一篇:《父母的心》阅读练习及答案下一篇:企业舆情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