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扶贫工作汇报

2024-08-22

移民扶贫工作汇报(精选9篇)

1.移民扶贫工作汇报 篇一

2015关于听取移民工作汇报

8月底9月初,岳阳市人大副主任许伟奇带队先后到平江县、君山区就全市移民工作情况和《移民条例》执行情况开展了调研。实地察看了平江县岑川镇九峰避险解困移民安置点和移民产业猕猴桃基地,君山区芦苇总场移民健身中心、柳林洲镇永城蔬菜基地,并与相关人员、移民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9月9日 岳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49次主任会议听取了移民工作情况汇报。

市人大充分肯定全市各级政府与移民部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移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培训与产业开发提高了移民收入,注重维护移民权益,解决移民实际困难问题,较好的执行了《湖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条例》。

市人大主任会议提出,移民是一个特殊群体,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牺牲和奉献的`群体,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移民工作,关心移民、支持移民。一是要加强统筹整合,做好精准帮扶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文章,加大投入,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加强移民资金的监管,使其充分发挥效益。三是加强产业开发与移民培训,千方百计提高移民收入水平。

2.移民扶贫工作汇报 篇二

一、深刻理解扶贫和移民工作的本质

(一) 扶贫工作

1、扶贫工作的任务、对象和范围。扶贫工作根本任务就是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 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贫困地区群众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 最终消除贫困, 确保全省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蓝图, 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目标。

扶贫工作的对象是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 以及全省扶贫开发重点村和重点县。江西省2014年贫困人口为328万人, “十二五”时期全省重点村3400个, 重点县21个。2011年, 中央又划定江西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和罗霄山特困片区县共38个。

2、扶贫措施。江西省扶贫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 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扶贫开发。一是整村推进。以每个重点村为单位, 每个村投入不少于50万元, 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二是产业化扶贫。主要通过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支持扶贫产业建设。三是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通过“雨露计划”培训, 培训贫困青壮年劳动力, 达到帮助贫困农户增收脱贫的基本目标。四是移民扶贫搬迁。对居住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 搬迁到社会经济等各方面较好的地方进行生产和生活, 从根本上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 达到逐步脱贫致富的目的。五是社会扶贫。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参与农村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包括定点扶贫、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和企业参与扶贫三个方面。六是对外交流与合作。争取国内外扶贫组织及机构对扶贫开发的帮助和支持, 开展扶贫捐赠、课题研究、能力建设、项目试点、设施援建等各种形式的扶贫活动。

(二) 水库移民扶持工作

水库移民是为了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原因, 调蓄江河径流, 筑坝建库征用土地而引起的非自愿移民。建国以来, 全省先后兴建各类水库9000多座 (其中, 大中型水库近300座) , 安置各类水库移民近200万人 (其中, 大中型水库移民160余万人) 。

1、水库移民特征。一是地处农村, 移民大多地处偏僻, 基础很差, 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发展能力较弱;二是土地和人口淹没数量大, 淹没集中, 大中型水库多的达几万人, 甚至几十万, 小的也有上千人;三是移民经济、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等方面遭到破坏和解体;四是移民安置难度大, 工作艰巨;五是政策性强, 针对水库移民国家专门出台了移民条例和相关后扶政策;六是工作周期长。新建水库移民的搬迁周期一般在5年以上, 有的甚至10年以上。

2、水库移民任务。《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和《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 (国发[2006]17号) , 是实施水库移民工作的两个重要政策依据。条例中明确指出“国家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 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办法, 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 这就是移民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3、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后期扶持的范围为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 每个每年补助600元, 扶持20年。

4、扶持措施。水库移民扶持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 2006年, 正式纳入政策法规扶持。一是移民直补。在充分核实移民身份后, 按照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 直补到人。二是整村推进 (示范村) 建设。对移民安置较为集中的移民村组, 通过环境整治、改水改厕、户户硬化等扶持, 打造环境、生态优美的移民村组。三是改善移民交通、水利设施、饮水、用电、文化设施等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四是避险解困移民搬迁。把自然地质灾害区移民向城镇、中心村、工业园等地实行搬迁, 从根本上解决移民居住环境恶劣的问题。五是生产开发。通过合作社、移民大户带动等形式, 引导和扶持移民生产开发, 提高移民收入。六是移民培训。通过种养业技能培训、移民劳动力转移职能培训等措施, 提高移民素质。

二、认真把握扶贫和水库移民工作的共性和特性

(一) 共同性

扶贫工作和水库移民工作所针对的对象, 都是生活在农村的弱视群体, 都普遍存在生存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水平较落后、文化素质较低等情况, 在扶持上, 两者扶持方式方法相近、扶持资金监管相似、扶持目标一致, 这些共性为共同做好扶贫和移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 特殊性

1、扶持对象存在一定的交集, 但相对独立面还较大。扶贫对象为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 2014年全省贫困人口328万人。2013年水库移民监测评估数据分析, 水库移民贫困人口14.47万人, 占全省贫困人口的4.4%, 占水库移民总人数的8.9%。

2、扶持针对的范围不近相同。扶贫主要是针对全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38个县 (市、区) , 全省3400个贫困村。水库移民扶持针对的是有移民的县、乡镇、村组, 全省涉及水库移民的县 (市、区、开发区、垦殖场) 115个, 乡镇1802个, 村委会12061个, 其中, 涉及直补移民的贫困村1117个 , 占全省贫困村的32.9%。

3、产生贫困人口和移民的原因不一样。贫困人口主要在老、少、边、穷等地区, 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等方面因素, 造成生产生活条件差, 问题积重程度高, 人口文化等素质较差, 生活极度贫困。水库移民是由于国家兴建水电站和水库, 大量土地、房屋、设施被淹, 淹没区的人口不得不进行搬迁而造成的非自愿移民。

4、扶持资金来源不一样。扶贫资金主要是中央和省级财政拨付的专项扶贫资金和扶贫信贷资金, 如2013年扶贫总资金16.75亿元, 其中, 中央下达9.87亿元, 省级财政配套专项资金6.88亿元。水库移民扶持资金主要是通过销售电量加价征收的基金, 由各省征收, 中央财政统筹下达。2013年, 全省水库移民扶持资金达14.99亿元。

5、适用的政策和主管部门不一样。扶贫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国务院扶贫办公室, 主要政策依据是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水库移民主管部门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等部门组成的全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部际联席会议, 日常工作由水利部水库移民开发局负责管理。主要依据政策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国务院第471号令) 和《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 (国发[2006]17号) 。因此扶贫工作和水库移民工作的管理、依据、政策、法规是不一样的, 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三、找准切入点, 逐步解决扶贫和水库移民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扶贫工作和水库移民工作的共性和特性, 可以看出, 这两者的工作既是相互独立的, 又有其可交融的地方。笔者认为, 可以先从共性的地方, 先行入手, 整合扶贫和移民资金, 共同做好扶贫和移民工作。

(一) 把握贫困人口的交融点, 解决水库移民 4.4% 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

全省水库移民贫困人口14.47万人, 占省直补移民总人口的15.92%, 占全省贫困人口4.4%, 相对来说, 占移民人口的比重较大, 占全省贫困人口较小, 应重点妥善解决。一是做好这些贫困移民人口的精准识别。二是按照“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原则, 把这些移民分类统计, 按照需要, 制定不同的扶持方式, 划定责任, 明确目标。如对一些老弱病残贫困移民, 可将扶贫资金与移民资金一样, 直补到户, 集中供养, 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对缺乏种养和就业技能的, 优先纳入“雨露计划”培训;对天灾人祸造成返贫的, 结合移民搬迁、产业扶持、危房改造等扶持优先考虑等。三是结合水库移民监测评估, 对这些移民重点予以监测, 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 适时做好扶持。

(二) 把握水库移民贫困村的交融点, 解决全省贫困村的 32.9% 的水库移民贫困村的整村推进

全省涉及直补移民的贫困村1117个, 通过整合扶贫和移民资金, 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保留村、撤并萎缩村、保护特色村”的思路, 推进“六改四普及”的思路, 优先考虑解决。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整合更多资金;二是扶贫资金重点投入;三是移民整村推进资金优先安排。全省每年水库移民后扶项目资金达9亿元, 按照40%比例投入, 每年整村推进资金达3.6亿元, 按每个村重点投入60万元计, 每年可解决600个贫困村。加上新农村、扶贫整合的资金, 每个村扶持资金至少应达100万元以上, 只要2年时间, 涉及直补移民的贫困村, 就可基本实现整村推进, 效果明显。

(三) 把握水库移民贫困县的交融点, 解决水库移民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全省有扶贫重点县38个, 这些县基本上或多或少居住了一定的移民, 这也就为重点解决一些水库移民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创造了条件, 只要是两者存在交集的地方, 整合和集中资金解决水库移民和贫困人口存在的生产生活突出问题是完全可行的。

首先, 就是选择共同的交融点, 笔者建议适当扩大两者广义的交融, 可以这样理解, 有移民人口居住的地方或建设有大中型水库的地方, 就可以酌情视为移民安置区和库区。

其次, 就是要确定两者相交融的合适单位, 这单位可以是村小组、村委, 或是乡镇、县, 笔者以为, 以村小组和村委为单位过小, 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以县为单位又太大, 比较牵强, 因此以乡镇为单位最为合适。

第三, 确定了以乡镇为单位的交融模式, 就可以认为, 只要该乡镇有水库移民和大中型水库, 则整个乡镇可以认为是移民安置区或移民影响区, 这样就适当放宽了水库移民资金的投入, 扩大了两者的交融点, 也有利于解决水库移民和贫困人口存在的实际问题。

基于这样交融的扶持方式方法, 第一, 要做好调研, 掌握扶贫人口和移民人口的分布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二, 落实和整合扶贫和移民资金, 或争取其他部门的资金共同解决。第三, 就是要做好扶贫和移民扶持规划, 通过规划, 确定项目解决的轻重缓急, 确定各地产业扶持的方式方法, 统筹分步实施。

四、各负其责, 妥善解决扶贫和移民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精心整合, 可以说扶贫和移民交融的绝大多数问题基本解决, 一些难点和突出的矛盾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和处理, 接下来的就是“谁的孩子, 各回各家”。扶贫和移民都有比较完善的项目实施办法, 按照各自的任务和责任, 解决各自存在的问题。

作为扶贫, 就是要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 突出精准扶贫到户和片区规划实施两个重点;打造全省扶贫移民搬迁的“江西样本”、“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雨露计划培训、村庄整治和担保贷款产业扶贫到户四大品牌;认真开展帮扶到户、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等方面工作。

3.美移民局将推新版移民工作许可证 篇三

美国联邦国内安全部公民及移民服务局于6月初推出新的移民工作许可证,以减低工作证被盗用伪造的机会。旧金山“亚洲法律联谊会”移民律师梁照任指出,美国移民当局只向申请人发出新设计制作的工作许可证,并未更改任何申请程序,对申请人不带来影响。新的工作许可证上附有磁带等个人资料及其他电脑资料装置,使当局更容易辨认工作许可证的真伪。

梁照任指出,领到新工作许可证的移民,主要是已向移民当局提出政治庇护申请及转换身份在美申请绿卡的人士,这些移民因为留在美国等候移民局的审查结果,在等候期间,可向移民局申请工作许可证,以合法在美工作。不少持外国学生签证来美攻读学位或进修的外国人,在完成进修课程后向美国移民局申请留美工作许可证H一1。梁照任解释,由于美国移民局在签发H一1签证时,只允许申请人为一个特定的雇主服务,因此移民局只向申请人发出H—l签证,不会发出工作许可证,因此H—l签证的持有人将不受新设计的工作许可证影响。梁照任提醒,目前持有美国移民局工作许可证的移民,无须急于向移民局申请换领新证,只要在有效期内,旧证仍然有效。

目前全美每周共核发2.4万张工作许可证,当申请人提出的申请经过审查和批准后,美国移民局在3个工作日内就可将工作许可证寄出。工作许可证的申请表格号码为I一766,主要作用是让雇主识别雇员的合法工作身份,一般有效期为一年,在某些情况下,美国移民局核发的工作证有效期将超过一年。

4.关于实施移民培训工作汇报 篇四

重庆市三峡技工学校 张玲

开县移民局:

今年,我校根据重庆市移民局《关于下达重庆市2010年三峡库区移民培训目标任务和经费计划控制规模的通知》(渝移发计字„2010‟70号)、开县移民局《关于下达2010年移民培训就业目标任务预安排计划的通知》(开县移发„2010‟57号)文件精神,在市、县移民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汉丰、金峰、文峰、丰乐、竹溪、镇安等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开县鸿春物业管理公司等相关企业的积极配合下,移民培训工作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任务。

一、基本情况

全年共培训库区移民320人。按服务产业类型分,二产业技能培训150人,主体对象为金峰移民劳动力;三产业技能培训100人,主体对象为丰乐、竹溪移民劳动力;移民创业培训50人,主体对象为汉丰街道、金峰移民劳动力;致富带头人培训20人,主体对象为云枫、文峰、丰乐、金峰、竹溪、镇安移民劳动力。按职业专业类型分,创业50人,致富带头人20人,电子50人。机械100人,物业管理50人,酒店旅游管理50人。培训合格率100%,一体化培训就业率95%,二、三产业培训就业率85%,其它职业培训就业率86%。

2010年,学校坚持“政府推动、部门监管、学校主办、移民

受益”的原则,大胆创新培训模式,积极探索培训经验,不断优化培训结构,加大设施投入力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畅通学员就业渠道,切实加强后续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移民培训工作

学校为认真贯彻落实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移民职业教育和技

能培训规划,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现有移民劳动力技能培训为重点,开展好移民培训工作,一是成立了“移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移民培训”工作办公室,确立学校校长为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由常务副校长具体负责,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二是建立健全移民培训工作管理制度,由领导工作小组向移民主管部门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每期在培训前向社会公示参训学员名单,接受社会监督,实行阳光化操作,把开展移民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二)加强对库区移民的招生宣传

一是配合“三级”互动,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在县、乡(镇)、村社移民会议上,学校积极主动,通过会议、广播、电视、报刊、标语、专栏、散发招生简章、培训政策文字传单、学校网站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宣传移民培训的意义、方法、要求、办理程序及先进典型事例,提高移民的参训意识,引导移民致富,调动移民参加技能培训、敢于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发扬“四千”精神,抓好组织动员,确保生源数量。

在学校“移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划分招生片区,协调人力、物力资源,要求招生工作人员下乡进村入户,深入工业园区企业、移民乡村、移民家庭,发扬“千山万水跑、千家万户寻、千言万语讲、千辛万苦干”的精神,组织适龄对象参加培训,确保培训任务的完成。

(三)严格把握培训程序

1、学员申请

学员向学校提出培训申请,并按移民主管部门制定的基本表格《重庆市开县三峡移民培训学员登记表》,认真填写基本信息,递交有关证件(身份证或户口页)复印件或证明材料。

2、村、乡(镇)两级初审

学员凭填写好的《重庆市开县三峡移民培训学员登记表》,到所属村、乡镇移民办签注培训意见。

3、县级审核

学校对移民学员的基本信息进行初审并公示无异议后,按不同的乡镇或培训期次整理证明材料、汇制报表,送移民部门进一步核实、备案,为每位学员加注培训意见(盖章)。

4、坚持开班申请“第一课”制

每期开班培训,邀请县移民部门领导到学校为学员上第一

课,讲解移民培训政策,到班级实地清点人数,每个班抽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座谈。

(四)按需设置培训专业

按县移民主管部门的培训计划,认真分析市场动态,瞄准用工需求,优化专业设置,为企业量身培养移民技工。对已在工业园区就业的移民学员,根据岗位特色,更新课程设置,引进企业新工艺技术理论和技师人才,加强对企业前沿技术的消化吸收,让学员在校学到的技术短时间内不过时,提高称民学员就业稳定率和就业竞争力。

(五)推行多种就业对接模式

对移民学员实行订单培训、定向输出、统一就业,加强对学员的职业生涯设计。在就业指导上,采取多种就业对接模式。一是利用当地企业的招工信息引导学员就业,简称引导对接;二是充分利用获取用工信息快的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实现就业,简称中介对接;三是派遣工作人员到用工企业考察并签定《定单合同》实行定向就业,简称定向对接;四是与合作时间较长的企业建立长效就业机制,实行校企联合就业,简称联合对接;五是利用学校设立在用工密集的(长三角、珠三角)就业联络处和学员联席会(每年11月由学校就业办组织学员开展友谊会),截获招工信息,通过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学员帮学员的方式,实行多方联动就业,简称联动对接。多种就业对接模式并存,对开展移民培训学员的就业输出工作,具有互补性和灵活性。

(六)加强移民就业后续服务

学校对移民学员实行三年就业跟踪服务,三年内就业不稳定的学员,非学员本人因素,学校免费再培训新专业,提供再就业机会,三年内就业稳定的学员,学校全面掌握每个学员的工资收

入状况,协调用工企业按《劳动法》规定,加强对学员的劳动保障维权,建立就业跟踪服务卡片,通过几年就业后,有资金实力、技术支撑、管理经验的学员,学校积极引学员返乡创业。

三、基本成效

实施移民技能培训,由于政府重视,移民主管部门精心指导,学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织得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三峡移民办启动了移民培训计划,专门出台了免费培训政策,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尤其是那些想送子女读书苦于无钱的移民家庭的家长们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移民家庭不花一分学费,既能学技能,又能稳定就业,纷纷将适龄对象送到基地校参加技能培训,这项计划使成千上万户移民家庭得实受益,促进了移民安稳致富,确保了库区和谐发展。

2、学员学习的态度端正。由于移民学员一部分是新增移民劳动力,他们在初中阶段成绩不好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员,一部分是现有移民劳动力,他们没有专业技能,在外地或在内地靠苦力打工挣钱,现在政府的好政策使他们有重新学习专业技能的机会。因此,学员都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努力学习,早日就业、创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学员学习的进步明显。这些移民学员获得读书机会后,通过学校不同教育规范,变化较大。首先,学习目的明确,在他们心中,不花钱学好专业技术,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既是今生的追求,又是家长的愿望。其次,通过对移民学员职业化的教育与培养,学生的表

现有了长足的进步,遵章守纪的多了,违纪违规的少了,自觉学习的多了,无故旷课的少了,好人好事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

四、培训政策建议

随着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新兴高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用工企业需要大量的中、高级技术人才,目前,移民培训仅为初级技能培训,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中、高级技工属社会和新兴企业的匠士人才,新兴产业特别需要,且工资收入高,就业稳定,能承受社会、企业不定因素的影响。建议中、高级工人才培养以一年为宜,少批量培训,以后逐步扩大培训数量。

重庆市三峡技工学校

5.XX移民统计工作汇报 篇五

全市现有移民17.5万人(其中列入省扶持有宿鸭湖、宋家场、白龟山水库的移民6.78万人),分布泌阳、汝南等6 个县(区)。十几年来,我市移民统计工作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认识、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尤其是近几年来,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强化统计管理,突出调查研究,努力提高质量,并加强领导,服务移民生产.移民统计工作是解决移民温饱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进一步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更好地让上级领导及业务部门全面掌握水库移民生产、生活及资金使用效益情况。

一、近几年主要统计工作

开展移民统计工作十多年来,我市移民统计工作在省移民办的领导下和市移民办领导的重视下,在各县移民办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统计法律、法规,参加业务学习,为我市的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必要条件。各县移民统计人员,还经常下到各村组进行了解移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摸清移民群众的灾情和缺粮等情况,并和村移民代表进行分析、研究,并对特困户和未温饱移民进行逐户调查了解,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上级领导提供了安排年度计划项目

可靠数据,促进了移民工作的全面开展,通过全市统计人员的共同努力,统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1、保证了投资计划工作顺利完成各县统计工作人员根据年度投资计划,积极参与计划实施工作,一方面做好原始记录,另一方面搞好统计调查,为上报《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工程统计表》打下基础,统计人员根据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调查及时、准确地把投资计划,完成情况,及效益情况以报表的形式上报业务主管部门,使其对上年的计划投资落实情况得以了解和掌握,为下一年的计划项目安排提供了依据,为制定下年计划,分层次解决移民生产及生活工作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通过全市统计人员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我市各项移民扶持工作顺利完成。

2、保证了缺粮补贴工作的顺利进行

自95年以来,在务县统计人员的积极配合下,及时了解移民的缺粮情况。为解决好移民库区的缺粮问题,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缺粮移民身上,统计人员要对移民村进行调查摸底,把缺粮户数、人数、补贴粮食斤数,登记造册。止去年年底,我市共发放缺粮补贴款万元,补贴粮食万斤,正是由于统计工作做得认真、扎实、及时,才使移民

缺粮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未使一户一人挨饿,保证了移民区的社会稳定。

二、做法和体会

1、领导重视

为了切实做好统计管理工作,各县基层移民办都配备专职统计人员,主要领导分管统计工作对统计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为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分管领导还经常督促、检查、布置移民统计工作,亲自审核统计数据及统计报表,严把数字的准确关和报表的质量关。还要求统计人员改进统计工作方法,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水平,使我市的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2、认真做好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最基础、最细致的工作,作为统计人员必须认真对待这项工作。把调查结果如实、准确、及时向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汇报,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统计人员还经常深入到移生产、生活中进行调查,逐村、逐户、摸清移民的基本情况,受灾情况及移民资金的使用及效益情况,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为解决移民的温饱工程提供了第一手统计资料。

3、做好数据的收集整理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对所需数据进行记录、收集整理,做到各项统计数字准确无误。数据的收集、整理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客观存在直接影响统计工人物质量,作为统计人员就到移民村组听取和了解情况,再到实地对各户进行调查了解收集数据,然后进行整理。特别是收集整理受灾和缺粮情况,做到受灾和严重受灾,缺粮和严重缺粮的数据分开进统计。并对收集到的原始材料及数据进行整理、建档。

三、不足和建议

1、个别县领导不够重视。认为统计工作可有可无,作用不大。有了统计任务应付,对统计人员填报的数据,也不认真核实,仓促上报,统计工作没抓好,统计数字也失去参考、分析和决策的价值,从报表上,看不出工作的真实进展情况,也无法分析存在的问题。

2、办事拖拉,不能按时上报、布置下去的统计任务,多次催要仍完成不了,往往因为一两个单位而影响整个统计汇总工作。

3、一些统计人员业务不熟,工作不认真,在一张报表上前后左右数字对应关系处理不好。前后上报 的数字缺乏连性,街接不上。

为了进一步做好移民统计工作,今后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移民统计工作是了解移民工作进展情况,指导移民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移民工作越发展,任务越多,情况越复杂,就越做好移民统计工作,领导重视统计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对统计人员多培训,多关心,多指导。对统计人员填报的数据,领导要多审核,把好关。上报的统计报表都要有领导签字。

2、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稳定移民统计队伍

统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统计报表的质量。因此,要不断加强结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增强统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大力提倡摸实情,讲实话,报实数。做好统计工作还要稳定统计人员队伍,挑选素质好,认真负责,踏实能干的同志担任统计工作。

6.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情况汇报 篇六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情况汇报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水库基本情况

水库位于崆峒区以西12km的崆峒山下,坝址位于泾河前峡出口聚仙桥上游约1km处,泾河为其主要蓄水源。水库于1971年10月动工兴建,1980年完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2376万元。水库主要由拦河坝、输水洞、泄洪洞、溢洪道、水电站和泾河灌区引水渠等部分组成。水库正常蓄水位,死水位,汛限水位,总容量2970万m3,兴利库容2230万

m3,死库容600万m3。水库运行管理由崆峒水库管理处按照水库运行规范严格操作。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7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万亩,灌区内辖崆峒、柳湖、四十里铺、白水、花所、白庙等6个乡镇、69个村、337个合作社。

二、后期扶持工作情况

我区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发改委、市水务局等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深入基层,认真调研,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认真贯彻文件精神,大力宣传扶持政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工作环节多、运作难度大、涉及农户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为深刻领会国家政策精神实质,促进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和《甘肃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精神,召

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抽调区发改、水利等部门和崆峒镇的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在移民村成立由驻点干部和村两委成员参加的工作小组,在区镇工作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通过广播、会议、标语、宣传材料、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在工作组、镇村干部和移民群众中扎实开展政策培训,培训骨干132人次,为广大移民宣传讲解了党的惠民助农政策。区镇两级共发放宣传材料多份,张贴宣传标语60多份,出动宣传车14辆。通过学习宣传和培训,各级干部和广大移民群众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为顺利开展移民扶持政策落实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工作措施。为切实加强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领导,区上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发改、财政、城建、土地、水务、水保、交通、民政、扶贫、林业、教育、科技、卫生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崆峒区水库移民后

期扶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总体规划的制定、重大事项的协调和有关政策的指导。制定完善了土地、用电、通水、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人才培训、教育卫生等方面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组织保证。

3、严格把握政策界限,认真核实移民人口。按照《甘肃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办法》和尊重历史、尊重事实、自下而上、逐级摸底上报的工作方针,对崆峒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进行了认真核定。经查实有关档案资料,向老党员、村社干部和库区群众走访了解,确定了原始搬迁人口。修建水库时,因住宅或土地淹没,先后搬迁崆峒镇韩家沟村6个社共155户、806人,其中住宅淹没搬迁116户、636人,土地淹没受到影响搬迁39户、170人。在1975、1976两年,集中对上述群众进行了搬迁安置,分别安置在崆峒镇西沟、官庄、韩家沟、蒋家沟4村。在查阅有关资料、走访了

解情况的基础上,区镇两级抽调人员,分别深入4个安置区逐户了解原始搬迁人口从1970年至6月30日人口变化情况,并由户主签字盖章,确定了安置区现状人口。经核实,原迁人口已由155户、806人增加为306户、1352人,其中住宅淹没的241户、1001人,土地淹没受到影响的65户、351人。今年7月5日,省水管局最后核定我区崆峒水库库区移民人口为241户、1001人。另外,经核实,我区有外迁水库移民3户15人,为1958年修建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三里店水库时,于1964年进行后靠搬迁迁入我区白庙乡白庙村,已按要求上报省发改委核查。

4、充分尊重移民意愿,民主确定扶持方式。根据《甘肃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崆峒区区情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结构不优、群众致富门路不广、经济发展落后的现状,通过召开村社会议、走访群众等形式,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并听

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采取项目扶持的方式对移民群众进行扶持。项目规划充分尊重移民意愿,确保了移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严格遵循了以下几项原则:一是优先解决移民村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二是解决突出问题和长远发展相结合;三是移民村群众直接受益;四是资金使用与管理公开透明,接受移民的监督。

5、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扶持项目。在核定移民人口、确定扶持方式的基础上,以解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安置区长远发展、提高移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为重点,编制了《崆峒区崆峒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和《崆峒区崆峒水库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已上报省发改委、省水利厅审查。后期扶持规划中,计划在4个安置点实施16个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基本农田建设投资22万元,安全饮水投资万元,道路建设投资54万元,学校建设投资万元,卫生所建设投资万元,产业

开发投资万元,科技培训和推广投资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库区移民资金万元,自筹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中,计划在4个安置点实施12个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水利设施配套项目2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万元,产业开发项目万元,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项目8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库区移民专项资金万元,地方自筹万元。

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中,虽然我们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对国务院17号文件等政策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刻,把握不够准确;二是水库移民扶持工作的机构不健全,程序不够到位;三是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扶持难度较大。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会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库区移民政策的宣传和

学习,不断完善工作措施,确保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顺利实施。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充实工作人员,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整合项目和资金,加大对移民安置村社的扶持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移民脱贫致富步伐。

2、积极做好政策兑现的前期工作。按照后期扶持政策启动兑现的程序和要求,积极向上汇报衔接,加快工作进度,争取尽快启动实施。

3、进一步完善规划,做好后期扶持项目的前期工作。按照政策要求和移民安置区实际,对已上报的两个规划,进行充实和完善,优化和靠实规划项目。对规划确定的项目,在听取移民意见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对项目的建设进度、建设内容、投资规模、效益分析等移民关心的内容进行公示,确保移民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尤其是对计

划实施的项目,加快前期工作进程,加大工作深度,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争取早日开工实施。

7.移民扶贫工作汇报 篇七

2010年,全县贫困人口数由2005年的7.72万人下降到3.2万人,降幅达58%。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666元增加到2613元,增幅为56.8%。

“十一五”期间,上级安排扶贫和移民项目769个,资金13662.8万元。新铺设水泥路167条共364公里,解决了15万群众行路难;兴建水利设施84处,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9900亩,新增灌溉面积10760亩,解决5800余人饮水难;兴建教学楼23幢及附属设施建筑面积达12800平方米,改善了2400多名儿童读书环境;兴建卫生所6处,建筑面积达2200余平方米,为9000多名农民看病提供方便;新建村文化活动室7处,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丰富了1.2万名农民文化生活。

实施了移民搬迁扶贫工程,3285户14666名居住在深山区、库区的贫困群众,搬迁至生产生活设施齐全的安置区开始了新的生活。

8.移民扶贫工作汇报 篇八

移民搬迁扶贫是解决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居住安全的最根本的办法。当前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扶贫系统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移民扶贫工作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解决移民搬迁深层次的问题,更全面地扶助和服务移民群众。

一、基本情况

资溪县是山区林业县,更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全县有100多处省监控的地质灾害点,有3764户,15309人住在深山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全县国土面积1251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占87.6%,耕地面积为6.9万亩;总人口1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9万人,人均耕地少于1亩。2008年开始实施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移民搬迁工作,全县移民搬迁扶贫指标为700人,实际完成移民搬迁740人,为全年任务的105.7%;其中集中安置87户439人,分散安置70户301人;有土安置121户583人,进县城无土安置36户157人。新建移民集中安置点5个,已通路5个,通电5个,通水5个,基本上实现“三通一平”。2008年筹措移民建房补助311.85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资金210万元,市配套28万元,县配套7万元,县奖励补助66.85万元。

二、存在问题

1移民扶贫补助与搬迁移民建房成本的差距较大。我省移民扶贫建房补助一直维持2003年以来的标准每人3500元,其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每人1000元,移民建房实得补助每人2500元;大部分移民户家庭人口5人左右,建房补助为1.25万元左右。近些年物价不断上涨,建房成本逐年加大,调研过程中对资溪移民搬迁的成本进行测算,农村宅基地100平方米,建2层楼房平均费用9.29万元,装修3万元,购置生活用品7000元,这三项费用平均累计为12.99万元。这样每户搬迁群众自筹款达11万元,移民户中有45%的能解决自筹款,45%的能解决自筹款达的一半,其余的钱靠借债,10%的基本不能解决自筹款,即特困户、残疾户和五保户,他们都想搬,也应该搬,但既没钱也筹不到钱。

2新村基础设施投入与筹集建设资金的缺口较大。资溪县是山区林业县,可用建设土地非常紧缺,群众的土地价值观念强,调剂移民建新村的土地难度大。通常实行群众双方自愿协商有偿补助,基价每亩2万元以上,平整地面基价1.3万元/亩,架电投入6万-10万元,护坡10万元以上,修村中路基价60元/平方米,这样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50万元以上。移民搬迁人口在100-200人,按每人1000元计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万元以内,缺口却在20万元以上。我们调研中发现,村干部测算里大源移民新村的护坡缺口资金30万元以上;何家山移民新村架桥缺口资金20多万元。目前有2个安置点公共卫生设施未建成,天气渐热,严重影响移民生活可能还会引发疾病。

3土地难调剂是制约移民搬迁的最大拦路虎。我们在座谈中,已搬迁和计划搬迁的移民户普通反映调剂新村安置土地是最难办的事,特别像资溪山区县调剂用地就更难,只要把安置土地解决好,其它移民搬迁事情都能想办法做好。2008年资溪县5个集中安置点的建房用地,有2个点用地是搬迁地本村小组的田地,2个点用地是有偿购买的,1个用地是挖山造地建新村。

4移民后续挟持政策措施缺乏。移民搬迁安置新村重建家园和发展生产生活保障等都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全社会的帮助。目前,搬迁移民后续扶持办法不多,渠道不宽,帮助移民发展生产创业的资金几乎没有,创业资金完全依靠移民自身能力解决。调查情况反映有20%的移民生活非常困难,每年拼命挣的钱还建新房的债务,同时维持最低的生活保障,出现因移民搬迁而走上返贫之路。

5垂直管理单位与地方直属部门支持情况相差较大。由于支持移民搬迁工作在不同程度影响本单位的利益,因此许多部门特别是垂直管理单位考虑本单位的利益而不大支持移民搬迁工作。

三、主要做法

1宣传发动广泛深入。资溪县充分利用会议、电视、座谈会、黑板报等各种宣传阵地和新闻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移民搬迁扶贫政策。各乡镇组织干部下村进户宣讲移民扶贫政策,重点突出“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工作目标和县里“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战略,做到三个到户,即宣传资料发放到户,政策宣讲到户,群众疑虑解答到户;通过宣传发动,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坚持政策界线,严把移民对象关。开展宣传发动同时,再次开展全面调查摸底核实全县需要移民搬迁的人数、居住状况、生产生活等情况,为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依据和准确的资料。由于形势的发展和历史变迁等原因,如许多出嫁妇女户口不迁出,嫁进妇女和出生小孩不上户口,农村人口结构错综复杂。县里派出联合工作组上户调查,走访老干部和邻居,到公安部门核查户籍资料,逐户逐人调查核实,做到不漏了享受政策的每个人,清除不该享受政策的任何人,确保移民搬迁对象都符合移民政策要求和客观事实。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把移民对象审批关。

3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实施无土安置。为了切实解决安置用地难的问题和实现“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资溪县大力鼓励搬迁移民进城无土安置,在县城购置商品房的移民搬迁户在国家补助每人3500元的基础上,再奖励每人3500元,两项共补助每人7000元。2008年共有36户157人进县城实施无土安置,占总移民人数的21%。这种安置方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移民安置地难落实和建房资金不足问题,而且为之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平台。

4多渠道并举的后续扶持措施。资溪县采取扎实有效的扶持措施,把它列入全县民生工程中,移民搬迁户进城后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医保、社保、就学待遇;在就业培训方面即可享用扶贫系统的“雨露工程”和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同时还可享用居民的“金蓝领工程”再就业培训的优惠政策,不断培训移民的生存和生产技能,移民搬迁家庭的劳动力都学会2门以上致富技术。

5乡镇全免移民建房税费,减轻经济负担。在调研中,我们走访4个乡镇5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干部和移民都说乡镇政府优先安排移民建房用材指标并免收税费,其他属乡镇财政征收建房有关的税收也实行免收政策,移民户户均减轻负担3000多元。

6动态淘汰机制效果佳。资溪县采取滚动式取优淘劣的动态管理措施,根据基层单位重视程度和群众搬迁所具备条件情况来确定初步移民搬迁指标,在工作进展中排名竞赛,不断取优淘汰工作表现差,淘汰出局的移民对象作为下年度预备对象,并提出整改的措施和办法。这样循环动态管理,促进全县搬迁工作高质高效发展。

四、感受和启示

1领导高度重视支持是移民扶贫成功的保证。资溪十分

重视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每年都是以县政府名义下发移民扶贫实施方案,县长亲自任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移民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制定优惠政策,协调解决工作中新情况和新问题,并把此项工作列入乡镇场和县级部门年终考核主要内容中。县领导下乡时都会了解指导移民扶贫工作,宣传讲解移民搬迁扶贫政策。乡镇村干部把移民扶贫当作中心工作来抓,明确任务,落实人员,形成各级政府齐抓共管的好局面。

2发挥搬迁群众的主体作用是搬迁扶贫的根本。搬迁群众是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的主体。只有做好搬迁群众的思想发动,政策宣传,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才能使搬迁群众主动自愿地搬迁建新居,发挥出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使搬迁群众从内心感觉党和政府移民搬迁扶贫是给予他们的恩惠和帮助,就能全面发挥出搬迁群众的主体作用,工作中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整个工作就会快速有序地开展。

3统筹城乡发展是移民搬迁扶贫的有效途径。移民搬迁进城无土安置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增加城镇居住人口,优化城镇人口结构、繁荣城镇,带动城镇经济发展;同时移民户享用城镇居住同等的卫生、社保、教育等待遇,有效地提高移民搬迁群众生活质量;还有效地转变农民增收方式,实现农民增收与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取得移民搬迁高效扶贫和城镇统筹发展建设“互惠双赢”的效果。

4动态管理是推动搬迁工作的有效激励机制。资溪县实施滚动式动态管理以来,在五个方面有明显效果,一是有效地调动移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能动性。二是有效地解决基层领导的重视和配合难的问题,乡村领导主动来扶贫部门争取移民搬迁指标和移民安置地。三是有效地掌握了搬迁工作的主动权,消除被动的局面。四是有效地解决等靠拖的现象。五是有效地解决搬迁工作质量难把握的问题。

五、对策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一是提高县乡村各级组织对移民扶贫工作的思想认识。有些乡镇政府认为,移民扶贫是扶贫部门的工作,乡镇政府只须配合就行,导致在抓移民扶贫工作时较为被动。从移民扶贫实践中反映,凡是乡镇党委政府对移民扶贫工作重视和主动的,成效就较为明显,乡镇党委政府对移民扶贫工作不重视和被动的,搬迁工作就难顺利开展。为此要落实“乡镇抓落实”的工作原则。二是提高移民群众对搬迁扶贫政策的认识理解。许多移民群众对搬迁扶贫政策了解不全面,存在一知半解,片面理解,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移民户树立“珍惜机遇、自力更生、主动搬迁、重建家园”的意识。

2要逐步提高移民扶贫补助标准。现行的移民搬迁补助标准与移民建房成本相差太大,从而影响了移民扶贫工作顺利进行,移民扶贫标准要逐年增加10-20%,尽量缩小两者间的差距,帮助减轻移民户的经济负担,尽量减少因移民搬迁返贫的现象。

3要不断提高解决移民安置用地难的能力。移民安置用地难调剂是困扰移民扶贫工作进展的主要问题,也是导致个别地方工作滞后的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个难题,就不断地提高协调用地能力,一是积极争取县领导的高度重视,把移民安置用地纳入县政府规划用地中;二是主动加强与土管、林业等部门的联系、协调和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三是督促有移民任务的乡镇政府要提前向土管部门提出用地计划,早抓移民安置用地的落实,争取工作的主动。如2008年鹤城镇、马头山镇统筹好移民安置建设用地,年初上报县政府列入规划用地;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取得全社会的关心,特别是接受地群众支持移民搬迁,主动大方地提供适量有偿移民安置用地。

4要加大整合基础设施资金的力度。移民群众实施搬迁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移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条件。光靠移民扶贫资金来搞好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够,必须加大整合资金力度,争取更多社会资金和部门项目资金。一是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二是充分发挥移民理事会的作用,调动移民户的积极性,多方捐款捐物筹措社会资金。三是把新农村建设和圩镇建设与移民新村结合起来,把移民集中安置点列入新农村建设点或圩镇建设计划中,整合新农村建设和圩镇建设资金。四是整合部门项目资金投入移民安置点,如交通、水利等。

5要健全移民后续扶持长效机制。一是制定就业培训制度,加强对移民进行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增强就业本领;二是建立就业创业帮扶措施,就业局要把移民户列入再就业人员的重点对象,帮助创办就业基地、落实小额贷款、支持发展养殖业等多种途径,使移民户有稳定的就业。妥善地解决好移民户的生产生活问题。

6要建立健全移民搬迁结对帮扶制度。要把领导和党员干部帮扶措施延伸到移民搬迁扶贫工作中,帮助经济条件差的搬迁移民重建新居。采取安排各极领导和党员干部挂点搬迁困难的移民,实行“一对一”帮扶措施,由结对帮扶领导(党员干部)自己出一点,协调部门扶一点,找社会爱心人士捐一点,号召企业赞助一点,银行贷一点等多渠道帮助贫困群众创造搬迁条件,实现搬迁愿望。

7要解决好部门协调支持的问题。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是民生工程和综合工程,需多个部门共同支持才能顺利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协调部门齐心支持移民搬迁工作的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垂直管理的部门。县直各部门反映要按照省市对口上级部门文件来办。有文件具体要求,他们就好操作。

9.移民扶贫工作汇报 篇九

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陕南移民搬迁项目的总体部署,以实施“拉框架、扩集镇、改老区”的总体思路,规划十年内彻底改变高峰镇整体形象面貌,努力打造“商贸繁荣、山水相融、桥影横斜、新老辉映”的特色小镇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陕南移民搬迁项目,不断加快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努力,精心打造的陕南移民搬迁精品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现将陕南移民搬迁安臵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主要做法。

去年元月份以来我镇把陕南移民搬迁工作作为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移民搬迁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服务群众无止境,勇攀高峰争一流”的高峰移民精神。按照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的总体部署我们坚持将安臵建房与基础设施、配套产业、服务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指标任务圆满完成。2012年计划搬迁376户1308人实际完成搬迁群众379户1308人,其中建设集中安臵点2个集中搬迁安臵348户1187人,分散安臵28户121人。目前银坪村银洞湾安臵点房屋封顶、外墙粉饰、门窗齐备搬迁户入住率达100%;“永丰佳园”安臵点正在进行内装修施工和附属设施建设,搬迁户可望在10月底全面喜迁新居。按照搬迁类型划分地灾、洪灾搬迁103户360人,五保户、特特困搬迁40户112人,扶贫搬迁236户836人。

(二)基础设施配套完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人饮管道、蓄水池、电力线路、变压器、街道硬化、桥涵、排污管道、防洪河堤、公厕、绿化、亮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有幼儿园、卫生室、超市、农贸市场、村活动室等。

(三)后续产业发展良好。搬迁户主要通过从事收购、贩运、加工、种植、养殖或劳务转移等途径增加收入。截止2013年5月底全镇共组织搬迁户技能培训1154人,实现劳务输出221人,办农家乐3户,商贸流通13户,运输建筑业9户,种植养殖24户,提供就业岗位17个,确保每个搬迁户至少有1个增收项目为“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的完成提供了有效保障。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扎实安排全面落实工作责任。通过健全工作机构,细化政策要求,强化组织协调,确保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二)科学规划全面打造新型风情小镇建设。按照“拉框架、扩集镇、改老区”的总体思路,努力打造一个新型“商贸繁荣、山水相融、桥影横斜、新老辉映、功能齐全”的现代的集镇。通过科学编制搬迁实施规划,持续做大做强小城镇,科学选择安臵点,积极完善配套设施等分建设。

(三)规范管理从严要求工程质量。通过严格确定搬迁对象,严格执行用地和建筑面积规定,严格项目报批程序,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保证搬迁户住上放心房。

(四)积极为搬迁破解资金难题。通过施工方垫资、小额贴息贷款、信用社为搬迁户贷款等为群众解决资金难题。

(五)妥善安臵确保农户增收致富。通过做到市场带动,产业带动,劳务带动,全力做好搬迁群众的转移就业工作。

二、存在问题及工作打算

尽管我镇移民搬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集镇扩容工程量大,建设成本高。新规划的集镇位于两河桥头以西,涉及农科、两河两村,要进行建设之前,必须回填土方,治理后坡,新修河堤、桥梁。经实地勘测后,建设成本相当高,导致迟迟未能启动建设。计划一期工程建设估算投资410.36万元,其中:回填37600立方米,投资131.6万元,护坡5700立方米,投资84.36万元,浆砌河堤280米,投资103.2万元,桥梁1座48延米,投资91.2万元。二是搬迁群众的增加,就业难亟待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难。截止目前,集中安臵点附近,没有成形的明显优势的主导产业,离搬迁目标“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有差距。经考察调研,计划新建传统产业草帽编织厂一处,打造我镇的特色产业。请求相关部门给予优惠政策或资金支持。三是50户以下的集中安臵点,基础设施配套资金不足。对于受自然条件制约的搬迁点,每户2万元的配套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安臵点的整体规划建设,导致镇政府负担过重,压力过大。

上一篇:党风廉政10不准下一篇:企业五一劳动节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