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乘法和除法(精选6篇)
1.复习乘法和除法 篇一
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课堂点睛》 《课堂内外》 《期末复习网》
第9单元 总复习
第3课时 乘法和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10页第2题,“练习二十一”第4~8【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
2.【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1.23×4= 230×4= 18×3= 7×50= 54÷3= 540÷3= 60÷30= 250÷50=
2.出示教材第110页第2(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课堂点睛》 《课堂内外》 《期末复习网》
(2(33.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两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4.5.投影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一”第6(1
(2)小组讨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已知总价
(3教材“练习二十一”第4、5、7、81.第4(1)(22.第5(1
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课堂点睛》 《课堂内外》 《期末复习网》
(2
3.第7
(1(2
4.第8
(1
(2300÷4=75(元)75×12=900
三、在计算过程中,要根据题目要求,认真仔细地计算,算完后还
2.复习乘法和除法 篇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小学数学》第十册。
【学情与教材分析】六年级下学期有一大半以上的课程是整理与复习。而“分数乘法”是北师版六年级上期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时学生已完整地学完小学数学的全部课程。为了加强学生对分数乘法知识的整体把握, 提高他们的比较概括能力, 教学时,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观察、对比, 让学生对分数乘法建立全面系统的知识网络, 在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 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并巩固倒数的概念, 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复习的过程中, 通过观察、概括,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 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 增强合作精神,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提出课题
师:同学们,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 学了“分数乘法”后, 你已经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难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从分数乘法的意义、法则、运算律、应用四个方面来进行复习。
【评析】上课伊始, 通过谈话引出课题, 轻松自然, 同时唤起学生的回忆。
二、回顾知识, 提升认识
1.列算式, 说意义。 (屏幕显示)
(1) 一盒牛奶1/4升, 24盒牛奶多少升?
(2) 花坛里有80棵花, 其中1/5是月季花, 月季花有多少棵?
(3) 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1/2公顷, 1/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4) 一辆汽车行1千米耗油约1/12升, 照这样计算, 行6/5千米, 耗油约多少升?
2.先讨论, 后小结。
(1) 学生讨论后再汇报分数乘法的意义。
(2) 通过说算式意义, 教师归纳总结出这四道题的意义实质相同:求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3.先计算, 后交流。
(1) 上述四道算式让学生在练习本计算后, 分别说出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2)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 分数乘法中的所有计算方法可以用“分数×分数”的方法统一起来: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 也可以先约分后再乘。我们可以用字母表示。
【评析】通过让学生先列算式后再说乘法意义, 先练习后再说计算过程。这样复习, 让学生建立统一的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知识脉胳。
三、巧用简便, 提炼技能
1.电脑显示下面题目 (运用简便算法) 。
2.要求学生先观察分析思考后再计算, 并说出你是怎样简算的。
3.师总结说明整数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
【评析】通过一组简便计算来提高学生计算技能技巧的训练, 不但巩固了在计算中巧妙运用运算律的算法过程, 而且明白所有整数运算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同时避免计算的盲目性, 提高对算法选择的自觉性;主动发现计算规律, 达到提高学生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四、解决问题, 提高能力
1.师提供信息 (如听课现场人数、各市参加听课各占总人数的n/ m等) , 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2.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你们还有哪些经验和体会?
【评析】创设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用分数乘法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条件, 使其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3.复习乘法和除法 篇三
一、激情引入
师:前段时间,学校举行了体育嘉年华活动,大家玩得都很开心!今天,我们来开展一场“乘法口诀”数学嘉年华活动,好不好?
生:好!
师:做好准备,开始挑战!
【评析】执教老师设计“数学嘉年华”活动的教学情境,快速组织课堂教学,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教材中单一的复习题,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二、整理复习
(一)看积说口诀:“跳跳数宝”
师:第一关是跳跳数宝。看,数宝宝来了。(多媒体课件出示数宝宝:10、21、48)看着这些数宝宝,你想到了哪一句乘法口诀?
生:二五一十、三七二十一、六八四十八。
师:看下面这张图(见图1),在乘法口诀表的白色区域里,你能找到10、21、48的家吗?
师:谁来帮帮它们?
学生上台操作(见图2)。
师:数宝宝的位置也就是积的位置,它和什么有关呢?
生:表格里第一行的数和第一列的数有关。
师:这些数都叫做什么数?
生:乘数。
师:我们根据乘数能够找到积所在的位置。看,还有很多数宝宝等着你们帮忙找家呢!(多媒体课件出示6、28、9、18、64、30)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仔细听要求——在口诀表中白色区域找到相应的位置,输入数字就可以了!开始吧!
学生用电脑填数,然后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都完成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完成的情况。
师:神奇的电脑老师已经将你们的作业统计好了,这个蓝色的长条记录的是每个同学的分数。我们再来看这个圆形的统计图,它统计的可是全班同学的分数哟!
【评析】执教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找到积所在乘法口诀表中的位置,让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在学生填写表格中的白色部分时,教师即时检查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反应能力。
(二)认识积相等的口诀:“眼疾手快”
1.猜一猜
(多媒体课件出示大信封里有1个小正方形以及被覆盖了的长方形,如图3)
师:接下来我们玩猜一猜的游戏。有一个长方形,它是由这样一些小正方形组成的。你们来猜一猜,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生1:9个。
生2:15个。
生3:14个。
……
师:(板书学生猜的结果:9、15、14……)猜了那么多,还有同学举手,这说明什么?
生:有很多的可能性。
师:我给大家一点提示。(多媒体课件揭开被覆盖的第一行,可见2个小正方形,如图4)
师:现在我们可以排除哪些数?为什么?
生:可以排除9、15、7,因为它们是单数,一行有2个小正方形,说明被覆盖的小正方形不可能是单数。
师:(多媒体课件揭示3行,共有6个小正方形,如图5)现在呢?
生:有16个小正方形。
师:为什么?
生:因为被挡住的部分比露出来的6个小正方形要多。
师:有道理,那么到底有几个小正方形呢?(多媒体课件出示完整的长方形图形)
2.算一算
师:一共有16个小正方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2×8=16.
师:2和8是什么意思?
生:一行有2个小正方形,一共有8行。
师:除了2×8,还可以怎么计算?
生:8×2=16.
师:这里的8和2又是什么意思?
生:每列有8个小正方形,一共有2列。
3.想一想
师:还是这16个小正方形,我们可以用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吗?想一想每行有几个小正方形?共有几行?
生:每行有4个小正方形,一共有4行。
师:(多媒体课件呈现将长方形拼成正方形的过程,如图6)原来是这样!积是16的图形,既可以是长方形又可以是正方形。
4.找一找
师:你还能找到像这样积相等的乘法口诀吗?
生:能。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眼疾手快的游戏,请同学们把表格中相同的积找出来,连一连,最后标出你找到了几组。请同学们点击下一题,开始吧!
学生在网络答题平台进行答题(如图7)。
5.反馈
nlc202309090449
师:同学们找得怎么样了?一起来看看电脑老师统计的结果吧。(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位学生的答题情况)这两个4对应的是哪两句乘法口诀?
生:一四得四、二二得四
师:谁能像他这样接着说。
生:二九十八、三六十八、一九得九、三三得九……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图8)大家一共找到了9组积相等的口诀,太厉害了!老师给你们点个赞。我们趁热打铁,挑战下一关——神奇方格。
【评析】执教老师通过选取现实情景,采用数形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大胆猜测大信封里长方形中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使学生深刻理解乘法口诀的实际意义。教师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并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把相同的积连一连,发现积相等的乘法口诀其含义是不同的,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认识乘数相同的口诀:“神奇方格”
1.多媒体课件出示3×3的方格图
师:看到方格图,你想到了哪一句乘法口诀?
生:三三得九,3×3=9.
师:还能列出别的算式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每行有3个方格,共有3行,交换来算还是3×3.
2.找乘数相同的算式
师:像这样乘数相同的算式,还有吗?
生1:四四十六。
生2:五五二十五。
师:对,像这样的乘法口诀还有很多。这样吧,咱们用电脑来找一找。
师:我们刚才找到了9、16、25,现在请同学们点击鼠标,将乘数相同的积全部找出来,开始吧。
3.找规律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图9)你发现了什么?请找出所有乘数相同的积。
生1:乘数的积在表格的中间。
生2:它们连成了一条线。
生3:相同的积在一条斜线上。
生4:乘数的积一个比一个大。
师:每个乘数的积多多少?
生:多的数是3、5、7、11……
师:你们真是火眼金睛,发现了乘数相同的口诀在表格的对角线上,每次增加的数都是奇数。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结合方格图来看一看。(多媒体课件逐个出示方格图,见图10)
师:每次增加的数在它们对应的方格图里是哪个部分?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课件将图像每次增加的个数表示出来,见图11)
师:这个方格图很有魅力,在以后的学习中,它还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呢!
【评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执教老师让学生探究乘法口诀表里乘数相同的口诀规律,数形结合,在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找积相同的口诀、找乘数相同的口诀过程中,初步认识平方数,促进学生思考,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认识横行与竖列积的关系:“熊二种数”
师:熊二说,我想种“数”,怎么把“数”迅速地种进灰色区域呢?你能帮它想想办法吗?我们先来看第二行,第二行填哪些数呢?(如图12)
生:填2、4、6、8、10、12、14、16、18.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每次增加2.
生2:背2的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是用计算的方法得出这些数的。可是,熊二又说了,我知道同学们都会计算,那能不能不用计算的方法也能更快地把“数”种上去呢?
生:能,第二行的数跟第二列的数是一样的。
师:一样吗?那第一行的积应该跟第几列的积一样呢?
生:第一列。
师:那第三行、第六行呢?
生:第三列、第六列。
师:没错。原来第几行的积和第几列的积是完全相同的(如图13),因此,白色部分和灰色部分也正好相同,数学上叫做对称。所以,有时候我们看到的乘法口诀表只有白色部分的45句,也有的是灰色和白色两个部分,共81句。
【评析】乘法口诀表中蕴藏着轴对称图形。执教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口诀表中白色和灰色两个部分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如何不通过计算也能够快速地写出答案。通过观察,学生从中知道了对称的概念,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三、知识拓展,总结提升
(一)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学习
师:与乘法口诀相关的知识还有很多,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多媒体课件出示几个与乘法相关的知识:乘法口诀的故事、乘法口诀的由来、乘法口诀的运用、印度乘法口诀、用手指记忆乘法口诀。)请同学们在电脑桌面打开“乘法复习”文件夹,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
学生自由阅读资料。
(二)交流汇报
师:你看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看了乘法口诀的由来,知道了乘法口诀是怎么来的。
生2:我看了用手指算乘法。
生3:我看的是大九九乘法口诀表
生4:我看的是印度乘法口诀。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学了解了这么多跟乘法有关的知识,恭喜大家成功闯过了所有的关卡!
(三)反思收获
师:我们顺利地完成了“乘法口诀”数学嘉年华的所有活动,通过这样一节乘法口诀复习课,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今天回家跟爸爸妈妈分享乘法口诀中的秘密,你最想说哪一个?
nlc202309090449
【评析】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与乘法有关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了解与乘法口诀相关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对乘法口诀学习的兴趣。教师将已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地呈现给学生,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诱发学生会学、乐学、爱学的情感,使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
【总评】
“乘法口诀的整理与复习”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完全部乘法口诀后,教师为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这部分知识而进行教学的。面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学生再学一次会觉得枯燥。那么,复习课如何体现“求知、求联、求发展”的特点呢?在本节课中,执教老师深挖教学资源,使复习课教学向“精”“深”发展,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
一、数形结合,训练思维
梳理乘法口诀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为了使本节课显得更加厚重,在乘法口诀表的整理和拓展上,执教老师注重数形结合,巧妙地设计了“看积说口诀”“寻找横行与竖列积的关系”“找乘数相同的口诀”“找积相等的口诀”等活动,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在完成乘法口诀表填空过程中,认识乘法口诀表中口诀排列的有序性及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教师让学生以找规律的方式得出“平方数”“口诀表的对称性”,使学生的思维在经历挑战过程中被激活。学生在乘法口诀表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延伸问题,使思维向更深处发展,体会到了数学规律的神奇,提高了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注重探究,指导方法
本节复习课,执教老师不仅深挖教学内容,而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设计了具有延展性、开放性的题目,为学生提供能够表现个性的空间。学生通过学习、交流、讨论,掌握了复习旧知的方法,收获了整理知识的技巧,如自主探索规律,并由此记忆、区分所有的乘法口诀。教师在结束教学时没有拔高练习,而是让学生回顾这节课,如“今天回家跟爸爸妈妈分享乘法口诀中的秘密,你最想说哪一个”。这个环节有利于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重新梳理和复习乘法口诀。学生找出乘法口诀表中各句口诀的分布规律不是终极教学目标,能够利用口诀与口诀的结构性联系准确记忆和正确提取的意义更大。
三、巧用技术,提供支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目前,有的教师陷入了一个误区,为了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往往将技术“套”进课堂,为了技术而“技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执教老师除了对一些抽象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使其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更重要的是利用信息技术的大数据统计功能,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得出数据后再分析,发现问题后马上进行调整,充分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教学设计。该课教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真正实现了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责编 欧孔群)
4.小数乘法和除法 篇四
(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九册第94页例7和“试一试”,练习十八第1、2题。
学情分析:
本学期学生已学习了小数除法,并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还学了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所以在教学求商的近似值时,主要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小数除法计算中商的近似值。
2、让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写出下表中各数的近似值。
精确到个位 精确到十分位 精确到百分位 精确到千分位
0.7064
9.9635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后问:0.7064精确到个位,你是怎么看、怎么想的?精确到十分位呢?使学生明确:精确到哪一位,就再往后看一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
2、求出7.2×0.09积的近似值(保留一位小数)
(点评:本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复习回顾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在一般情况下,往后看一位,采用“四舍五入”法。为学生学习求商的近似值作了铺垫。)
二、教学例7
1、出示例7
下面是几种动物在水中的最高游速。
动物名称 海狮 海豚 飞鱼
速度(千米/时)40 50 64
提问: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帮助学生理解最高游速、千米/时的含义)
2、板书问题:海狮的最高游速是每分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列式,交流:40÷60
3、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40÷60,请一个学生上台板演。
教师巡视,发现有些学生算着算着就停笔了。
提问:你们怎么不算了呀?
学生交流:除不完。
4、谈话:为什么会出现除不完的情况呢?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竖式,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把每次的余数40都用红粉笔描画。
谈话:正因为每次得到的余数都是40,添0后再除所得的商也就一直是6。
(板书:余数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商也就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象0.666„„这样的小数,就叫做循环小数
(板书:循环小数: 0.666„„)
5、谈话:像这样除得循环小数的情况,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
提问:如果把这道题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结果是多少?
学生尝试把横式和答语写完。问:你是怎么做的?(保留两位小数就是要精确到百分位,要看千分位上的数是6,要向前一位进1,约等于0.67)
交流:(1)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2)横式上写“≈”号
(3)答语中要写“大约”
板书:40÷60≈0.67(千米)
答:海狮的最高游速大约是每分0.67千米。
提问:列竖式时,很多同学都除了很长一串,如果你事先知道保留两位小数,你会怎么做呢?
小结:以后遇到要求近似数的时候,要先看清楚精确到哪一位,除的时候,只要再多除一位就可以了,这样可以节省解题的时间。
(点评:利用学生在计算中产生的认知矛盾,老师适当地介绍了循环小数的含义,并让学生把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对循环小数的介绍是结合具体的除法计算过程,作了形象的描述,让学生在直观水平上认识了循环小数。)
三、试一试
1、提出要求:你能算一算海豚和飞鱼的最高游速大约各是每分多少千米吗?(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2、学生尝试完成,教师巡视
校对50÷60≈0.833(千米)
64÷60≈1.067(千米)
答:海豚的最高游速大约是每分0.833千米,飞鱼的最高游速大约是每分1.067千米。
3、比较试一试的两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都列除法来计算,且都不能除完;不同点是:例题要求得数保留两位小数,试一试的两题要求保留三位小数,所以除的时候要除到万分位;40÷60时,每一次的余数、每一次的商都相同,而50÷60,64÷60时,却不是这样。)
4、提问:这两题在解答时有什么要注意的?
使学生明确(1)列竖式时要除到小数点后第四位
(2)横式上要写“≈”,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3)写答语时要用“大约”
(4)除法竖式中,除数每添一次0,商就要商一次。
5、对呀,64÷60,有没有同学的结果是1.667呢?你知道错在哪里吗?让我们一起再来算一遍。教师边板书边强调:第一次商1后得到的余数4添0得40,40小于60,仍不够商,这时一定要先商0,再在40后再添0,得40后继续除。
板书:除法竖式中,除数每添一次0,商就要商一次。
6、揭示课题:这几点就是我们在求商的近似值时要注意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商的近似值”(板书课题:商的近似值)
(点评:有了例题学习的基础,试一试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但这两题与例题又有不同之处,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明确了求商的近似值时的注意点。并充分考虑到小数除法中没有商中间有0的除法例题,因此对64÷60作了讲解,符合教材实际与学生的需求。)
四、练习
1、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0.1818„„≈
1.290290„„≈
0.5656„„≈
6.74949„„≈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校对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商的近似值。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
2.7÷1.1
16÷23
2.7÷0.46
(1)学生观察题目,思考,怎样解答比较好?
(2)交流:a、因为每一题都要分别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所以可以各列一个竖式,成为9道题。
b、一道题,只要列一个竖式,算到小数点后第四位就行了,然后利用这一个竖式上的商直接把三个要求都完成,这样一共列三个竖式就行了。
所以第二种方法更简便、快捷。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虽然今天学习的内容没有很大的思维难度,但是对计算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认真仔细地看清楚题目,要求我们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多算一位,并认真地把每一步都算对。
5.《小数乘法和除法》教学设计 篇五
4、练一练,练习十六6~9题。乘法运算律的推广。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里填入合适的数。
8×□=13×□ 9×4×5=9×(□×□)
(32+28)×6=□×6+□×6
你是根据什么填的?
我们学过那些整数乘法运算律呢?
2、引入。
我们一进学习了整数乘法运算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使我们的计算简便,那么整数乘法运算律在小数中能不能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4。
2、能不能填上等号,要看什么?
独立完成,进行验证。
汇报结果。
3、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并汇报。
4、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板书课题:整数乘法运算律的推广。
5、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
(2)先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方法,再计算。
(3)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讲。
你运用了什么规律。
6、小结。
在小数乘法计算中,运用整数乘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中,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再合理选择,灵活运用。
7、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计算,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怎样算的?
注意学生不同方法的指导。
8、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评讲。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7、8题。
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
说说自己运用了什么运算律?怎样想到运用这个运算律的?
2、完成练习十六第9题。
要求80根钢轨的千克数,首先要求出什么?
怎样列式?
独立完成计算,汇报解题方法。
哪一种方法计算简便? 合多少吨?怎样算呢?(除以1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中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0.25×0.73×4 0.15×43
=0.25×4×0.73 =0.15×(40+3)
=1×0.73 =0.15×40+0.15×3
=0.73 =6+0.45
6.小数乘法和除法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进行小数乘法、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回顾与整理
(一)计算: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小组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1、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计算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算出积后,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该怎么办?
(二)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提问: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怎样呢?
(2)计算:1.89÷0.5 4 7.1÷2.5 0.51÷0.22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练习与应用
1、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2、第2题:先分组完成题目,然后通过计算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整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3、第5题:学生独立审提题解答,教师巡视。让学生根据平均数的意义估计得数范围。
4、做第6题。主要让学生练习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合理截取商的近似值。
小结。
三、作业设计
【复习乘法和除法】推荐阅读:
小数乘法和除法08-18
小数乘法除法练习题08-13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教案设计09-22
6和7的乘法口诀导学案10-14
小数除法整理与复习09-29
分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08-29
有理数的定义除法复习10-07
《小数除法与复习一》教学反思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