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随笔告状

2024-09-14

幼儿园教育随笔告状(10篇)

1.幼儿园教育随笔告状 篇一

爱告状的周周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周周爱告状.吃饭时状告“××没吃馒头”,上课时状告“××说话了”,午睡时状告“××没睡觉”……我想,周周之所以爱告状.是因为他正处于“自我中心化”的年龄阶段,一般都从自身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会忽视同伴身上的优点,也看不到自身的缺点。当他向老师告状时,他就会获得一种“对方不如自己”的暗示式自我表扬,特别是老师因此而批评对方的时候,他会获得某种满足感。

区域活动,周周选择了美工区,活动结束的时候,周周又跑过来告状了:“老师,诺诺收拾水彩笔的速度太慢了,我都收完两盒了,她一盒还没整理完。”我说:“不急,我们再给他点时间。”我注意到,诺诺正将彩笔按同色系排列在一起,彩色笔摆放得非常整齐。

活动点评环节,我特意将诺诺整理的彩笔展示给小朋友看:“这是诺诺整理的彩笔,请大家来说一说,诺诺是怎么整理的?”

小朋友们一个个举手:“诺诺很细心,把彩笔整理得非常整齐!”“诺诺按照颜色规律排列彩笔,所以速度有点慢,但我喜欢诺诺整理的彩笔!”

“是呀,诺诺整理的时候非常认真,有条理,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诺诺整理的速度慢,而要向诺诺学习,把彩笔整理得整齐有规律!”我一边表扬诺诺,一边用眼神看向周周,周周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接着又说:“周周动作麻利,收彩笔速度很快。以后还要像诺诺一样把彩笔收拾得很整齐。”周周笑了。

我也笑了,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动物比赛的故事:沫蝉很小,却是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乌鸦样子很丑、叫声很难听,却是很聪明的动物;老鼠不被人类喜欢,却有上树、打洞及涉水等多种本领……每一种动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总看到别人的缺点,也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第二天,周周又选择了美工区,活动结束的时候,他模仿昨天诺诺的方法将美工区的彩笔一盒一盒整理好,并整齐地摆到了区域橱里:“老师,我向诺诺学习,把彩笔按颜色整理好了!”周周不再告状了!

其实,像周周这样的孩子很多,正是幼儿的这种“自我中心化”的思维特点,使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多了一份计较,少了一份宽容。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引导幼儿在讨论中了解同伴身上的优点并学会欣赏同伴,让孩子们随时感受到被同伴欣赏以及欣赏同伴的喜悦和幸福。

2.幼儿园教育随笔告状 篇二

一、幼儿告状行为类别

1.求助性告状

一般幼儿在与同伴产生纠纷与争执之后, 自己不能独立解决, 所以, 希望老师能够公平地进行调节, 所以产生了“告状”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告状主要目的就是让家长或老师知道, 自己是被欺负的, 他需要家长或老师的保护与帮助, 不希望受到惩罚或批评。

2.试探性告状

这种行为的告状主要是幼儿通过试探老师或家长的反映来判断某一行为的正确与否, 从他们的反映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大人对这一行为持肯定态度的话, 那么告状的幼儿也会根据大人的态度做出类似的行为;如果大人反映比较愤怒的话, 告状幼儿就不会去做这一行为。

3.嫉妒性告状

嫉妒是对于他人所拥有的自己却没有的优越条件, 心理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感, 也是自己对于落后他人的事实不甘心, 由此而产生的相应的行为。虽然大班幼儿情感发育不是很完全, 但是遇到老师夸奖别人而不夸奖自己, 心里也会产生抵触的情绪, 所以一旦这些受到表扬的小朋友犯了一点错误之后, 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报告老师, 有些小朋友自己还会添油加醋的说几句, 而他们则会从老师对他人的批评中获得满足的心理。

二、幼儿告状行为的影响因素

1.与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有关

幼儿的告状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 属于这一时期幼儿的普遍现象, 幼儿的告状行为多是由道德感激发出来的。在对待游戏规则的态度上, 这一阶段的儿童尽管自己掌握不全, 但却把规则看做是神圣不可违背的, 儿童对行为作出判断时主要是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由于幼儿道德发展的这一特点, 当同伴的行为与教师制定的规则不符时, 往往会引发幼儿的告状行为, 而不会去考虑同伴的主观动机。

教师在制定班级规则、活动规则时应引导儿童参与规则的制定。对幼儿因同伴行为不符合规则而引发的告状行为, 教师应采取冷静的态度处理, 在弄清同伴行为动机的基础上, 有目的地引导幼儿的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向高一级水平发展。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主题活动让幼儿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是合理的, 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引导幼儿逐渐学会由关注同伴行为的物质后果, 到关注同伴行为的主观动机, 从而促进幼儿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2.与幼儿活动类型有关

幼儿告状行为在不同的活动类型之间差异显著, 在自由活动中发生的告状行为最多, 在游戏活动中发生的告状行为最少。幼儿的自由活动多集中在狭小的活动室内, 或在活动室外的楼道里、走廊里, 空间非常有限, 并且这些自由活动多是些过渡环节的活动, 受规范约束的幼儿不能自主决定, 只能消极等待。而幼儿的年龄特征之一就是活泼、好动, 在必须等待的过程中, 自然容易“招惹”同伴, 从而引发幼儿的告状行为。

针对幼儿在自由活动中发生的告状行为, 教师应反思所定常规的合理性, 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 并合理组织幼儿的自由活动, 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 使幼儿拥有充足的活动空间, 减轻幼儿因为拥挤而引发的行为问题。

3.与幼儿认知及社会性发展水平有关

幼儿由攻击性行为引发的告状最多, 在由攻击性行为引发的告状中, 有一些是由于幼儿受认知水平的局限, 分不清同伴的行为是游戏还是招惹而引发的。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阶段, 其主要特点之一是自我中心性, 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认识事物, 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所以, 幼儿对同伴情景信号的识别常会发生偏差, 误解同伴的行为动机而造成攻击性反应, 从而引发同伴的告状行为。

三、处理幼儿告状的对策

幼儿的告状行为不仅占用教师、家长大量的时间、精力, 还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教师与家长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处理, 不仅可以影响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而且会对幼儿的性格和品质产生巨大影响。因此, 教师与家长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问题。

1.加强对幼儿告状行为的认知

从积极意义上说, 幼儿告状正是他们走进社会的一种表现, 老师与家长不要怕幼儿告状。首先, 在工作中遇到幼儿告状, 可以先停3 秒, 不要立即裁断或不耐烦, 微笑会让自己与幼儿都得到放松, 要耐心地指导、帮助幼儿, 让幼儿习得正常、文明的交往方式, 这会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打下基础。其次, 教师与家长应耐心倾听幼儿的告状, 从幼儿的角度尊重他、理解他, 有时他们告状说的别人的缺点, 很可能是自己的缺点。教师要注意启发他们从中吸取教训。最后, 老师要正确对待每个告状的幼儿。好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 调皮的孩子犯错的几率是高一些, 但了解了他们的动机后, 不一定都是他们的错, 因此, 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幼儿。

例如, “老师, 明明又掐花骨朵儿啦。”孩子告状渴望获得成人的肯定常常是希望获得父母或老师肯定、认同的一种方式。这也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之一。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 老师和父母对循规蹈矩的孩子一贯是鼓励的。告状说明孩子有了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也许会想:“我要是摘了花儿, 妈妈要发脾气的。”但孩子总是先看到别人的缺点, 而对自己的缺点, 即使这些缺点与别人的一样也不容易发现。所以, 孩子喜欢告别人的状, 以示别人不好而自己好。

2.了解告状原因, 对症下药

在具体处理孩子的告状时, 老师和家长应分清幼儿告状的性质, 所谓性质就是指幼儿告状的动机。幼儿告状的动机是多方面的, 有些告状是变相的询问, 有些告状是求得承认的同情与帮助, 有些告状是出于对同伴或集体的关心等。所以, 作为幼教工作者和家长, 应该具体分析幼儿的告状, 从幼儿的告状中,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了解其他孩子的活动情况, 然后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心理需求, 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培养幼儿对家长的信任感和亲近感, 使幼儿的自尊心得到保护。遇到幼儿告状, 教师应耐心倾听, 细致、全面地调查争吵、控告的原因, 详细地弄清告状的原因, 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对症下药, 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我班悠悠小朋友聪明活泼, 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 可是就是爱告状, 不管小事大事, 都能看见她第一个跑到老师身边告状的身影, 我发现她告状后就经常依偎在老师身上, 喜欢老师搂她抱她表扬她。经过了解, 我分析她告状的原因是她的父母工作都比较忙, 对她缺少一定的关爱, 因此, 她就用告状的行为来引起老师的关注, 让老师多关爱自己。

总之, 幼儿的告状行为反映了多方面的问题, 教师与家长都应该认真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教师或家长与幼儿之间也同样是相互联系与影响的。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法既能促进幼儿告状行为的发展, 又会制约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相反, 幼儿的告状行为也会影响到教师或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因此, 教师或家长要重视不管幼儿因什么原因而告状, 要以尊重、理解孩子的态度认真倾听, 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应付, 在了解情况后, 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为孩子日后成为“社会的人”和“健康的人”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春丽.4~5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 2005 (01) .

[2]杨翠美.4~7岁幼儿告状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3.宝宝爱告状怎么教育呢?幼儿入园 篇三

前言:生活之中有许多的小孩子都比较喜欢引起别人的重视,因此在幼儿园里才会出现小孩子爱告状的现象,那么对于这一类的小宝宝应该如何来教育与指导呢?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看看吧!

“老师,××讲话”,“老师,××拿我的橡皮擦”……我刚开始在黑板上写板书,打小报告的幼儿就一个接一个,原本安静的教室,一下子变得混乱起来。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从事幼教工作多年,我发现5-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爱打小报告,很多教师对这种现象感到很头疼,但又没有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为什么幼儿对打小报告会乐此不疲呢?怎样才能减少幼儿的这种告状行为呢?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首先,平等对待每位幼儿。有些幼儿打小报告的对象往往是教师比较偏爱的儿童。他们之所以打小报告,一方面是希望对方受到老师的惩罚,破坏其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寻求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基于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做到不偏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并且指导幼儿正确表现自己。入园指导

其次,引导幼儿正确地解决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有幼儿告状说:“老师,××把垃圾扔到地上了。”这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表扬他热爱班集体,同时可以给他一些建议:有没有比打小报告更好的办法?比如,鼓励他和对方一起把垃圾捡起来。诸如此类,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引导,幼儿逐渐会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让幼儿体会到这样解决问题的效果要好于打小报告。

再其次,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教师应引导幼儿参与各种班级活动,让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中去体验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源泉来自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而不是打小报告。通过班级活动,教师要教育幼儿认识到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和优点,幼儿要多学习其他小朋友的优点,对其他小朋友的缺点也要尽量包容并帮助他们改正缺点,要学会处理与小朋友间的矛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我发现课堂上打小报告的声音减少了很多。入园须知

4.幼儿园教育随笔 篇四

女儿放风筝,一向是我带她去——怕她放不起来,怕她弄坏风筝,怕她摔着、怕他碰着,怕她跑远了不知

道回家,怕·······一个星期天下午,女儿让我带她去放风筝,于是,我陪她走向村外的旷野。

风筝飞向天,我才把线轮交给女儿,抬头望蓝天,风筝在空中飘啊,飘啊,与鸟比翼。女儿也欢天喜

地跳了起来。

日落西天,女儿兴致正浓。“走,该回家了。”我的口气不容商量。她只好服从。我们开始收拴住风筝的那根长长的线。说来也巧,还有几米长的时候,风筝刚刚落地,拴住风筝一头的线扣脱开了。女儿庆幸

地说:“妈,早一会儿,风筝就飞跑了。”

庆幸之余,我为风筝生出一丝悲哀:原来风筝的自由始终没有挣脱人手中的那根线。思绪至此,面对眼前活蹦乱跳的孩子,我不禁自责:难得走出家门的这次机会,我却没能让孩子与同伴真正享受一回自由。我依稀看见一根线,虽然很长,却一头攥在我的手里,一头拴住孩子。孩子成了我手中的风筝······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孩子成了大人手中的风筝:没有真正的自由,独立性受到压抑。做父母的总是什么都替孩子

想到、做到,把孩子的手脚和头脑束缚起来,使孩子失去了独立性。

孩子应该是鸟——能够利用自己的双翅自由地飞。做父母的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从小教孩子用自己的手做事,用自己的脑想事,用自己的脚走路。一句话: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比如,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从中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也就培养了独立性;让孩子有自己的选择,像今天穿什么衣服,周末是跟妈妈上街还是跟爸爸在家,伙伴来了做什么游戏,这类无关是非好坏的事情,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教育孩子学会采纳别人的合理建议,这是独立性与任性的根本区别,从小让孩子懂得,遇事自己拿

主意当然好,但对大人和同伴的好主意也不能不听。

5.浅谈对幼儿告状的认识和态度 篇五

教师要了解幼儿告状的原因与特点, 正确认识、看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科学地引导与教育幼儿, 使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交往, 学会解决矛盾, 从而提高交往的技能与水平。

一、幼儿告状行为与原因分析

(一) 幼儿告状行为

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集体规则、老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时, 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 或3~7岁的幼儿将自己或别人受到的欺负向教师陈述的过程。

(二) 幼儿告状行为产生的原因

第一, 为宣泄紧张的情绪。第二, 幼儿对周围人和事物的评价多依赖于成人的态度。第三, 幼儿爱告状受老师评价标准影响。第四, 幼儿为了让人关注、受人承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第五, 幼儿爱告状还源于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摆正。第六, 一些客观或人为因素增加了幼儿间的摩擦, 引起幼儿告状

(三) 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

皮亚杰认为3~7岁的幼儿处于前运算, 在道德发展上处于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他律的道德判断具有客观性, 是早期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本质特点。由于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 当同伴的行为与教师制定的规则不符时, 往往会引发幼儿的告状行为, 这是孩子们爱告状的原因之一。

二、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一) 对幼儿的告状行为的错误态度及教学方法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 教师要面对幼儿各种各样的告状, 有部分教师对幼儿的告状采取了不正确的方式, 分析所查资料和以往对教师的观察, 总结出教师对待幼儿告状所处理不当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态度粗暴; (2) 不予理睬; (3) 遇事老师解决; (4) 双方都有错; (5) 对调皮的幼儿带有偏见。

(二) 正确区别幼儿告状行为的动机及需求

1. 为了求得老师公正解决纠纷或请求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

2. 为自己辩解的告状。

3. 为打抱不平或维护纪律而产生的告状行为。

4. 由于嫉妒别人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或对某一伙伴的“恨”向成人告状, 想借助成人的力量去惩罚对方。

(三) 对幼儿的告状行为的正确处理

不管孩子告状的原因是什么, 此时教师在孩子心目中就是至高威望的大法官, 任何简单敷衍的态度对孩子都是不礼貌、不尊重的。

1. 要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 对幼儿的告状持欢迎态度。

幼儿爱告状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普遍的现象, 老师不要怕幼儿告状, 从积极意义上说, 幼儿告状正是他们亲社会的一种表现。因此, 教师对幼儿的告状应持欢迎的态度, 在工作中遇到幼儿告状, 可以先停一停别急着截断或不耐烦, 微笑会让自己与幼儿都得到放松, 要耐心指导, 帮助幼儿。只要教师能重视幼儿告状, 并以恰当的方式加以指导, 相信幼儿的这些良好心理品质会得到发展。

2. 认真倾听幼儿的告状, 要了解原因“对症下药”。

遇到幼儿告状教师应耐心倾听, 细致、全面地调查争吵、控告的原因, 详细地弄清告状的原因, 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对症下药”, 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

3. 要教育幼儿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师要从生活中让孩子体会到宽容的乐趣。教育孩子多看别人的长处。让孩子学会公正、客观地看待别人, 多学习别人的长处, 多发现别人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找出自己的不足, 而不是处处找别人的碴儿。

4. 儿童发展的方向是由依赖走向独立, 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处理好自信和自我的关系。

孩子依赖性强, 遇事总想依赖别人帮忙解决, 通过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可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在遇到问题时, 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样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处事能力, 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能学会分享与合作。

5. 让求助心理告状的幼儿树立信心。

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 培养幼儿独立处事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质, 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要教育孩子有什么事、有什么话要敢于直说, 要让孩子相信父母和老师对于直话直说的孩子是很赞赏的。如果孩子以后说话还是“弯弯绕”则可采取佯装不懂的方法, 使孩子有话非明讲不可。

6. 冷处理。

冷处理即是对幼儿的告状行为不予马上回应。视情况而定是否要在幼儿情绪平复后跟幼儿聊聊告状的原因, 以充满理解与平静的口吻和他们对话。

三、思考与建议

幼儿的告状看来事小, 跟幼儿的心理发展关系很大, 作为幼儿启蒙者的我们, 在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时, 切莫等闲视之。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思考:

1.家教配合, 更新教育观念。首先成人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给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其次是要根据他们的处理方式适时引导, 帮助他们独立思考和处理过程中, 逐渐'内化'交往规则, 增强交往技能, 并培养他们自信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握教育契机, 建立具体的常规, 注重品德培养, 老师宽容的态度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引导幼儿认识哪些行为是对的, 哪些行为不对, 注重“以行导之”, 帮助幼儿将抽象的道德观念转化为自身体验。同时, 还要交给幼儿一些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策略, 如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谦让、共同协商等。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对幼儿园进行有目的地训练, 可逐步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提高幼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的独立性不断增强, 减少幼儿的违纪行为, 各种告状行为自然而然就减少了。

3.创设良好德育环境, 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 培养幼儿独立处事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质, 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通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 平时多注意训练幼儿的独立性, 对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园的老师, 妥善地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但最终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从而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幼儿的告状看来事小, 跟幼儿的心理发展关系很大, 作为幼儿启蒙者的我们, 在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时, 切莫等闲视之。事实上, 只要我们教育引导得当, 它还能帮助我们提高教育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和心理需要, 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 成效显著。相信通过教师的努力, 孩子会得到改变的!

摘要:教师要了解幼儿告状的原因与特点, 正确认识、看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科学引导与教育幼儿, 使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交往, 学会解决矛盾, 从而提高交往的技能与水平。

6.幼儿园教育随笔 篇六

新学期开始了,可是没有新教材。就来个自然的生成活动吧。不如顺着孩子们的意谈谈回家过年的感受。小班的宝宝语言发展能力不是太好,需要具体的语言引导。

“小朋友们过了年都长一岁了,长高了也变得更懂事了”这时候,孩子们坐得很精神,好象是证明自己真的是很懂事了。

“咱们过年时,都有哪些好玩的事儿、好吃的东西呀?”

“我在家里吃肉肉、菜菜和肝儿了”,李依蓓小朋友抢先回答。但她用的是家乡话,还说的是叠音词。

“我放鞭炮了,我爸爸给俺买的。点着了,彭!”戴锡坤边说边比划着放鞭炮。

鞭炮话题引起了孩子们的共同兴趣,一时间这个小朋友也说他放鞭炮,那个小朋友也站起来模仿着放鞭炮的动作。更有趣的是今天刚来的一位小朋友说:“我也放鞭炮了,把这儿、这儿都弄上窟窿了。”他说着指着自己的衣服的袖子上的两个地方,哦,原来,他是想告诉我们,他放鞭炮时不小心把衣服上烧上洞洞了。

这是一个可以延伸的新话题,我马上接过来,哦,你是放鞭炮时不小心把新衣服弄坏了,紧接着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成人春节时放鞭炮受了伤的案件,然后抛出话题:“我们在放鞭炮时要注意什么?哪些鞭炮我们能放,哪些不能放?”

话题一出,张嘉恒小朋友马上接过来:“放鞭炮时,得这样”(他开始动作“指导”,慢慢蹲下来,把手里的火源慢慢靠近假想的鞭炮,然后迅速跑开)他举高火源,提醒大家:“得把香(火源)举得高一点。”

7.幼儿园教育随笔 篇七

早上入园后,我正忙着打扫活动室里的卫生,阳阳小朋友兴致勃勃地喊我:“老师,快来看,我用积木搭的桥好不好?”我正干得满头大汗,就不耐烦地对她说:“老师知道了,你自己玩吧,搭座桥还用和老师说。”我继续打扫卫生。过了一会儿,我听见“哗啦”一声,回头一看,阳阳已经把搭好的积木桥一下子推倒了,还趴在桌子上哭,边哭边说:“老师不关心我,她不看我搭的桥。”我一下子醒悟过来了,原来阳阳是要我来关注她搭的桥,来关注她的劳动成果和她的存在,我不禁对我刚才的行为感到惭愧。

对于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来说,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小,什么事情都是由老师来做,在不断地忙碌和疲乏之中,给予孩子们的关注就少了。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大都有一种被重视的欲望,就是刚刚会爬行的婴儿,自己在安静地玩着玩具,如果妈妈忽视了孩子的存在,孩子会把玩具扔得很响或是大声喊叫,以便引起妈妈的注意。所以,我们老师必须给予孩子们积极地、正面地关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他们就是想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引起老师的关注,从而获得老师的关爱。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必须认真地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每天来到幼儿园,都会有孩子跑来告诉老师他们家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并且想通过和老师交谈,以表达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当然,老师也不能仅仅以一个客观的评价者来关注孩子。当孩子们做游戏时,老师可以和他们一起布置环境,或者扮演一个角色,孩子邀请你时,老师千万不要拒绝,而是应当加入到孩子们中间,问你话时,千万不要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要蹲下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话语。老师要主动地介入孩子们的世界,孩子也会自然地进入你的世界。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会越走越近的。

8.幼儿园教育随笔 篇八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教师,无论幼儿是愚笨,还是调皮,我们都不应该冷眼相待、恶语相迎,而应该给他们公平的爱,用广博的爱去教育引领他们,去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

小班的幼儿好动、坐不住,思想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所以除了上课以外的时间总是那么的活跃。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安静的休息。我们特地选出了表现好、能力强的许逸晨来当小班长,管理大家休息。一天,点心过后,我在卫生间里,突然有几个孩子跑过来向我告状,说:“老师,你快点去看呀,许逸晨她在偷吃东西。”我一看是张俊、黄玉谣便说了一句:“不要瞎说,你们以前老是偷吃,许逸晨她是不会偷吃的。”因为逸晨在我眼中一直就是那么地乖巧、懂事,从来没做过让人生气的事。所以,我选择相信他。但走进教室,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跑过来向我告状:“老师,许逸晨、徐双影、姜文婷都拿了。”为了查清楚这件事的真相,我先问了逸晨,只见她嘴里还在吃着点心。嘴里却说着“老师,我真的没拿。”于是,我问了其他两个,可他们都一口承认了,而且认定是何逸晨一起拿的。回头想想,逸晨平时吃饭、吃点心都是最快的,不可能全班小朋友都在喝水了,还没吃玩哪?在我的再三遣问下,她终于说出了实话。并且流着眼泪对我说:“老师,我下次再也不会自己跑上去拿东西吃了,真的。”为了灭灭她的锐气,我撤销了她的班长职务。让她知道,不是老师喜欢她、信任她就可以什么事情都为所欲为。

从这事中,我也进行了反思:对于能干、聪明的幼儿喜欢,对于调皮捣蛋的孩子冷若或者不信任。教师的偏爱态度直接决定着他们在处理同一问题时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幼儿。当然,教师的偏爱也会使受宠的孩子在心里发展上出现偏差,而常常做出一些异常的行为。所以,把爱平分给我们的每一个幼儿,才能让大家都感受到老师的爱!

9.幼儿园教育随笔 篇九

思宇是一个非常聪明可爱的小女孩,适应能力挺强。入园前的两三天,妈妈经常带思宇来班上玩。记得有一天下午,因为妈妈有事就把思宇留在了班上,当时只有她一个小朋友,她就自己玩教室的玩具玩了一下午,中途也没有找妈妈。第二天也是如此,妈妈叫她回去了,可她玩得正尽兴还不想回家,最后还是依依不舍地跟着妈妈走了。

到了正式上幼儿园的时候,第一天妈妈把思宇送来幼儿园,思宇很高兴的和妈妈说再见,就和小朋友一起去玩了,一上午都和小朋友玩得很开心。

中午午睡的时候,睡房里面都已经安静了,突然听到哭声,我走过去一看,是思宇的声音。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想妈妈了,我说思宇最乖,不哭,妈妈放学就来接你了,之后又坐在床边陪了一会儿就没哭了。

10.幼儿园教育随笔 篇十

1、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老师,让我来分吧!”点心时间到了,我提着篮子匆匆走到孩子们中间,就听见孙世煜小朋友在我背后大声说,我扭头一看,他抬头看着我,咧着嘴笑着,正等待我的答案。“好啊!”我一边说着,一边将几个小蛋糕放在他的小手里,接到蛋糕,他马上“忙”起来了。

说起孙世煜,他确实算不上我们班非常乖巧听话的孩子,在刚进幼儿园时,他的调皮好动着实让我和其她老师很头疼。慢慢的,我发现孙世煜不像很多调皮的孩子一样,“混世小霸王”似的,只知道玩,不学知识。他调皮好动,却也非常聪明好学,在老师讲故事、发书给小朋友、教小朋友唱歌时,他都一改往常的调皮好动,静静的听着,认真的学着。不仅如此,世煜小朋友喜欢出头,当老师带小朋友复习以前学过的歌曲时,他就站在前面,面对大家,唱给其他小朋友;当我带小朋友户外活动结束回教室时,他就站在门口,像老师似的摸着小朋友衣服,让他们一个一个进来,虽然这也时常让许多胆小的小朋友不敢进教室;当我们开始吃饭时,他就跑过来“忙前忙后”。

认识到这一点,我跟其他老师也不再认为他那是不听话,违反纪律了,而是时常满足他的“小虚荣心”。结果,他却明显比以前听话了。最让我意外感动的是,他的那一句“谢谢”。离园时间到了,我像往常一样给孩子们穿好外套,戴上帽子。“老师,我鞋带开了。”孙世煜在我旁边说。“那老师帮你系上”,我笑着说。我蹲下身,帮他系好鞋带,我刚要站起来离开,“谢谢”,他轻轻的抿着嘴说。听到这两个字,我一愣,已经习惯了每天离园时,帮小朋友穿外套、戴帽子、系鞋带,孙世煜是第一个对我说谢谢的小朋友,这两个字也在我心里盘旋了很久,我又进一步认识了这个调皮好动却也聪明好学的孩子。看到孩子的进步我心里感到特别的高兴。

2、孩子钟爱玩沙

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幼儿的户外活动场地很大,就在院子的一角有一块沙地,平日我们都不太留意,但是最近户外活动时,我发现总有三三两两的幼儿蹲在沙地里玩沙子,有的还在堆沙子,有的在地上画什么,直到上课铃响,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这天户外活动时,本来是安排滑滑梯,但是徐淑岩小朋友却跑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咱们能不能玩沙子呀?”我想:何不借这次机会去看看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呢!于是我领着孩子们来到沙地里,这时他们像一群放飞的小鸟,“飞”到沙池里忙了起来,一会儿工夫,李雨彤小朋友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画的村庄。”小朋友们有的在画树和小鸟,画得不好没有关联,用手一抹,重新开始,有的两人一伙在堆小山,瞧孩子们那股认真劲儿,没想到一块小小的沙地,却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透过这件事,我改变了以前的看法:总以为玩沙太脏幼儿不钟爱。但是此刻我觉得孩子们在这块沙池里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玩儿得十分尽兴。

3、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建立自信

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有的玩滚筒、有的玩木桥、有的玩轮胎„„操场里热闹非凡,生机勃勃,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笑脸,开心的笑声,就连最内向的李明宇小朋友脸上也乐开了花,像只小蝴蝶在院子里飞舞。由于李明宇小朋友的妈妈和奶奶不合,经常吵架,他性格内向,很少与同伴接触,一日活动中,总觉的这孩子少了些童真,多了些忧郁,在小朋友中间显得郁郁寡欢,因此户外活动时,他总是躲在一个角落,不愿跟其他的小伙伴一块做游戏,一块活动,很多的活动技巧也掌握不了。我常微笑着去看他,用温暖的手去牵他的小手,摸摸他的头,用宽阔的双臂去拥抱他,并且让班里的孩子们都去接近他,跟他做游戏,教他跳绳、玩球等。一天,孩子们告诉我:“老师,李明宇会跳绳了!”真让人惊叹啊!于是我高兴的抱起他:“你太棒了,继续努力!”他的眼睛里放出了平时不多见的兴奋之光,笑脸也生动起来。我又不失时机的在全班孩子们面前表扬了他,还让他跳绳给大家看,从此以后,李明宇小朋友时不时不地展示跳绳的本领,很多花样技巧让他跳的简单自如,别的活动也随之增进,整个人都变了,变得爱说爱笑,活泼自信。

通过这件事,让我看到表扬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能够帮忙孩子建立自信,构成自我肯定与自我欣赏的良好心态。同时,让我意识到不管哪一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和擅长的东西,一定要善于挖掘出这些闪光点,在大家面前对这些优点加以放大和鼓励,就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孩子优良品格的养成。

4、为孩子创造表现机会

我班幼儿于雅书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知道的告诉大家,但是与小伙伴们在一起时,又说又笑,由此看来其实她不内向。在活动中我有意的经常提问她,以为多提问多鼓励她就会回答的,但是恰恰相反,还是不起作用。

遇到这样的幼儿,经过仔细分析,我实施了如下方法:首先搞好师幼关联,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联,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兄弟姐妹,构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钟爱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领悟、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

再是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家长就应用心配合老师,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潜质,在任何时候,都不好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让幼儿享受成功的愉悦,塑造自信。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其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坚信更适宜。用自我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尹中玉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帮忙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老师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联。”如对幼儿说:“你真棒,回答的真好。”“你是这样认为的。”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还能够用奖励小红花等方法激发孩子去表现,再者孩子需要时也能够给他一点提示。

5、老师要多思考孩子的感受

这天早上,我在打扫卫生时,师张航小朋友的奶奶跑来对我说:“老师,你把张航领进来好吗?”我惊奇地问:“他在哪?怎么不进来?”奶奶着急地说:“他今天早上不愿来幼儿园,这会儿在幼儿园门口,就是不进来。”我放下手中的活跟着师张航的奶奶来到幼儿园门口,只见他在车上边哭边喊:“我不上幼儿园,我不上幼儿园!”我过去问他:“你为什么哭?”他看了我一眼,更悲哀地哭了起来。

我好不容易哄他来到教室,让他坐下,等他奶奶走后,我蹲下身子,抚摸着他的头说:“张航,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诉老师,为什么哭呀?”他满眼泪水地说:“老师,我想跳舞,你能不能跟舞蹈老师说一声,让我跳舞吗?”我一听明白了,原来舞蹈老师在排节目时,嫌他动作不到位,昨天把他裁了下来。我说:“咱们不跟舞蹈老师练舞蹈了,老师看你走的模特步很棒,那你来参加咱们班其他的节目好吗?”他说:“老师,我能行吗?你会不会又不用我了?”我说:“不会的!”只见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趴在我的身上说:“老师你真好!”

从这件事上,我们能够看出孩子们的自尊心是多么的强,这让我在以后在处理孩子们每件事情上,都会先思考一下孩子们的感受再做决定。

6、孩子的向师性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秋天,我带领幼儿在院子里拣落叶。但是因为园里都是刚栽上不久的树,因此落叶不多。我们来到了一棵银杏树下,我抬头看了看,自言自语道:“树上有一些发黄的树叶,何不把它们摇下来?”只见我双手拉住树干使劲摇了摇,“哗哗哗”掉下了很多树叶,孩子们欢呼雀跃。随后,我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拣着落叶。快拣完时,几个男孩子立即跑去摇树,边摇边喊:“哈哈,树叶掉下来了,快来拣呀!”听到喊叫声,有的孩子赶紧跑过去拣落叶,更多的孩子则加入了摇树行列。有的一齐拉住一棵树使劲摇;有的专挑小树摇。见此情景,我赶紧制止:“大家赶快停下来,不能摇树!”此时,孩子们根本听不进老师的话,他们奔跑于大树小树之间,摇完这棵摇那棵,十分兴奋。手足无措的我只能用铃声把大家召集起来,并与孩子们围坐在草地上,诚恳地向他们说明刚才自我摇树的原因并作检讨,还与孩子们交流摇树的危害性,这场摇树**才得以平息。

上一篇:2024年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下一篇:诗歌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