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中心运营方案(共8篇)
1.科技创新中心运营方案 篇一
摇篮工程培训中心的管理职能
培训中心是摇篮工程的第二个环节,主要承担着对育婴师培训的管理职能。具体分为:
1、培训课程的设计
2、培训课程的研发
3、培训课时的制定
4、培训老师的安排和调配
5、培训学校的选址、沟通和协调
6、培训期间学员的管理(包括档案的建立、保险、行政人事等方面的管理)
7、老师和公司人员的接待和安置
8、培训中心内部人员的管理
9、确定培训时间(5个月培训+1个月妇幼保健院实习)和培训费标准:19800元
10、和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
经营管理中心的管理职能
经营管理中心是摇篮工程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承担招生、项目的整体运作、政府部门的联系和维护以及公共关系协调等。具体分为:
1、确定招生对象:
a:应届毕业生:高中、中专、大专、本科。
B:社会人员:本行业从业人员、非本行业从业人员。
2、确定招生方式:通过项目的宣传推广主动找来的生源;和各省招办、劳动服务中心、学校、早教机构等联系招来的生源。
3、拟定招生简章和计划。
4、负责公司和各大部委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5、负责各分公司和加盟商的管理。
6、负责婴幼儿早教产品、食品、玩具等各大厂家的开发和维护。
7、负责项目的宣传、推广、策划并组织实施。
8、负责本部门内部人员的管理以及和其它五个系统的沟通和联系。
9、协助总经理制定公司发展规划和运营方案。
10、负责由育婴师项目衍生出的其它项目的市场调研、策划、宣传、推广并组织实施。
11、负责前期的市场调研及招聘培训。
12、公司临时交办的其它事宜。
2.科技创新中心运营方案 篇二
一、实施背景
呼叫中心由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价值中心转转型。随着通信技术发展、通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客户需求发生很大变化, 呼叫中心传统服务及运营模式已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以及企业的发展要求, 做为与客户频繁接触的窗口, 越来越多的电信运营商呼叫中心由单纯的“服务”渠道转变为“服务营销”渠道。呼叫中心的服务范围亟待拓宽。近两年, 3、4G通信业务迅速发展, 快速崛起的智能应用以及移动互联网, 使得客户对于智能终端的需求量急剧增长, 对呼叫中心服务营销提出了新的挑战, 需要呼叫中心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 从单一的增值业务发展, 转变为包括移动终端合约产品在内的全业务的受理和营销。传统呼叫中心运营模式制约了通信产品的营销。客服平台虽然在业务的营销上具有很强的优势, 但由于只能通过电话与客户交流, 没有与客户能够面对面接触的实体媒介, 即使成功营销, 如何将通信产品方便、快捷的送至客户手中, 成为急需解决的发展瓶颈问题。
二、服务营销模式创新思路
通过建立健全“业务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 实现所有服务过程在呼叫中心内部的“自循环”体系, 从业务咨询到实际办理, 从免费配送到售后服务, 为客户提供全程无忧的服务, 移动业务和终端配送上门的新型“营销+服务”模式, 改变了原来客户“多环节”“、“断点式”办理业务的过程, 将呼叫中心变为客户身边“触手可及”的流动营业厅。真正做到“一点接触, 全面服务”, 提升客户感知。
三、服务营销创新模式的具体应用
1、整合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
在呼叫中心建立专门的营销部门, 根据营销产品的类型、形式及客户需求, 分类制定业务受理流程, 服务营销受理流程分为:直接办理型流程, 前台客服人员直接在业务支撑系统中进行受理;预办理+配送流程, 前台客服代表营销, 通过配送渠道将移动终端配送至客户手中;预约登记流程, 前台客服代表通过商机管理系统传递至后台团队进行营销跟进。
2、建设呼叫中心“资金流”管理体系。
传统的呼叫中心平台, 是通过电话语音的方式与客户联系, 不产生面对面的接触,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话营销的受理范围。针对这种情况, 呼叫中心探索新的运营模式, 通过上门现金收费、移动POS机收费及电话在线支付、支付宝支付、网上支付等多种方式, 将营业资金归集到呼叫中心。并建立营运资金的管理体系, 通过系统进行营业资金的管理及监控, 实行三级账务稽核体系, 加强营收资金稽核和监控工作, 对营收资金收取、缴存实施过程管控, 减少资金风险。
3、建立健全物流配送模式, 提高营销成功率。
建立健全配送物流系统, 是服务营销的关键环节。目前电信运营商呼叫中心的配送方式主要包括组建自有人员配送队伍、社区经理配送、配送公司配送。每个渠道具有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其适合承载的服务营销产品。自有人员配送, 优势是员工掌握专业知识, 可向客户讲解业务, 提高配送的成功率。但弊端是服务成本高, 人、财、物风险较大。专业快递公司配送, 服务比较正规, 配送能力有保障;缺点是配送管理较为死板, 不能满足个性化的业务需求, 且引发的服务问题多。在建立健全“物流”体系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各渠道优势, 选择适合的配送模式, 同时不断提升配送服务水平, 缩短配送时限、提高配送及时率和成功率, 达到最佳的服务营销效果。
4、以先进的“信息流”为支撑。
建设先进的服务营销管理系统, 对服务营销的全过程进行准确、高效的支撑。开发触点服务营销平台, 在客户接触各服务渠道时, 系统界面将会显示相应的服务营销推荐及话术脚本, 支撑前台人员对于特征客户群进行针对性推荐。开发商机管理平台, 完善前后台营销信息的记录、传递功能。开发物流配送系统, 实时监控库存情况、订单流转情况、支付情况, 对服务营销全流程进行查询、管控。确保服务营销的高效率高质量运营。
创新营销服务模式, 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开发, 有助于呼叫中心服务水平的提升, 呼叫中心价值化发展之路, 通过服务营销的深化打造更能适应未来客户需求的高价值服务。
参考文献
[1] (澳) 理查德著, 张景欣译客服经理案头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3
3.科技创新中心运营方案 篇三
包装与销售模式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包装与销售模式间的关系。纵观其他行业产品的销售模式,虽然不同行业的销售方式不尽相同,但面对转型或突破销售瓶颈时,大都是从传统单一产品的销售,转变为根据客户需求和产品特性为其提供解决方案的销售。对于包装行业,传统的包装产品销售是利用包装产品自身固有的高质量特性与质量来赢得客户;而包装解决方案销售是为满足客户需求或已经出现的包装问题提供解决方法,这是一种对客户及其产品进行半定制化包装及相关服务的销售。
有的包装企业开始谋求进一步将加工制造深化,不断进行功能性创新,以期扩大产品的特性与质量;有的包装企业则从传统包装产品加工制造,逐步转向为产品提供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设计与服务。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以“整体包装解决方案”为理念的销售模式自然成为这类企业的首选。而且近年来,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推广与发展力度很大。
整体包装解决方案运营现状
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是指以客户为中心,为其提供包装材料的选取、供应商的遴选、包装设计制作、物流配送直至面向终端用户的一整套系统服务。
笔者通过对目前包装企业所提供的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服务的运营模式加以分析,认为其基本的运营模式大致有以下3种。
1.基于包装产品或供应链管理的多物料服务
大多数包装企业在提供整体包装解决方案前是单一或多个包装制品的制造企业,所以这类企业基本是依托于自有的产品制造资源,通过供应链管理团队的建立就可以较容易地达成客户对多种包装物料的最基本需求。可以说,这是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基本雏形,也是最容易达成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大都是企业依托已经建立起来的客户关系及其相关资源,提供多种包装物料,帮助客户对一些订单量少、品种杂多的包装物料供应商进行整合管理。对于包装企业而言,需要建立供应链管理团队,同时在企业内部加强多种包装物料基础知识的培训,这也是企业有效扩大利润增长点的方式之一。
2.基于包装解决方案设计的相关服务
这类模式是包装企业依托自有产品的工艺技术工程师,组建包装设计工程师团队,针对产品及客户的包装需求提供多种包装物料的包装解决方案设计,并给予供应链管理团队在贸易来料上的技术支持。这类模式可以建立在第一种模式的基础上,也可以与第一种模式同时开始组建。这类模式对包装设计工程师的要求较高,需要的不仅是包装材料设计工程师,更多的是需要具备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理念以及能以此理念进行设计的包装工程师,可以说包装设计师团队的建设是这类整体包装解决方案营销模式的基础。
3.基于物流配套的第三方服务
这类模式是包装企业结合物流资源,给予客户在产品包装装配、现场打包、物流运输上的第三方服务。这类模式是以上两种模式的补充,包装企业除了提供包装材料和产品包装解决方案的设计外,还会涉及到更多与包装关联的服务,如配套的包装物料供应、现场专业的包装装配服务、包装物料JIT(准时生产)供应等服务。这就相当于客户将所有包装相关业务完全剥离给包装供应商,包装供应商以此为基础筹建物流团队,提供更多的包装服务。
大部分包装企业在提供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服务时,其服务或运营方式都是基于企业自身的优劣势、采用三种模式间的组合,从而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
运营模式创新探究
营销之父菲得浦?科特勒说过,“赢得和保持客户的关键是比竞争对手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向他们提供更多的价值。”包装供应商在提供解决方案的销售上更进一步的转变是,前瞻性地分析客户未来的需求,扩展其产品价值链的销售。客户价值链的销售,则是完全基于客户的特定包装需求,前瞻性地为客户提供不仅仅局限于产品自身现有的价值贡献,更多的是一系列对包装进行增值贡献的服务。
整体包装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所针对的也是产品包装物流链,如果在整个物流链中,结合客户的特定需求,将整体包装解决方案在整个物流链中能为产品创造的价值贡献充分开发出来,就可以成为价值链的销售。
整体包装解决方案中产品的物流链简图如图1所示。在整个物流链环节中,就目前整体包装解决方案运营模式而言,可细化和延伸的服务有以下几方面。
(1)包装物料的供应及供应链管理:单指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包装物料,无论是公司自制的还是外部采购的包装物料,其供应链管理是公司内部对外购包装物料供应商的管理。
(2)包装物料的物流配送服务:物流配送服务类型的选择是围绕着客户要求进行的,可以是JIT服务,也可以是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服务,但这些还是围绕着包装材料的送货形式来达成的。
(3)产品的现场包装装配服务:可以是针对特定产品而进行的包装装配服务,也可以是承接客户生产现场所有产品的包装装配服务,体现的是围绕产品所需要进行包装装配上的所有服务。
(4)包装解决方案设计、咨询与测试等相关服务:这是整体包装解决方案业务模式中的重点业务,将方案设计与包装咨询作为单独的业务进行收费将是一种趋势。现在,客户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包装,但让每个企业都去组建自己的包装团队是不现实的,这也就催生出对包装方案设计的业务需求,同样也催生出包装技术咨询类的服务。因为包装总成本的节约不仅是包装物料成本的降低,而是整个包装供应链总成本的降低,所以合理有效地评估包装供应商的包装产品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都必须要进行专业的调查与评估,这样就需要专业的包装咨询服务。测试是评估包装方案性能好坏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在包装企业内部起到验证评估的作用,还可以将这部分资源有效地推向市场,进行包装测试服务,这也能为包装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
(5)第三方物流服务(仓储管理、货运配送等服务):包装与物流本身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可以根据既有客户的需求进行独立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如一些快速消费品类的客户。
(6)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管理:我国已经计划并开始在每个省份建立各级废弃物回收以及循环物流体系,包装及其废弃物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分类必将会衍生出新的行业。在国外,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已经开始成为一个行业,针对不同种类的包装废弃物,会收取不同的回收处理费用。这给国内刚开始的包装废弃物回收管理体系以借鉴,而且,如何针对性地建立包装废弃物的分类标准或给客户进行相关咨询也会是一个创新服务方式。
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模式的创新需要依托包装行业发展的趋势与特点,结合企业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以及自有的文化与发展理念,敢于创新性地采用主要服务形态组合成新的业务模式,同时还需要耐心去培养业务市场。
4.公司运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篇四
2011年05月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 1.编制单位 2 2.编制依据 2 3.项目建设周期 2 4.项目资金来源 3 5.项目分析及设计定位 3 5.1 项目现况 3 5.2 项目需求 3 5.3 楼层布局 4 6.办公基础设施现状勘察 5 7.项目建设系统架构 7 7.1 基础设施建设及完善 7 7.2 网络平台建设 7 7.3 应用平台建设 8 7.4 子系统/平台设置 8 8.方案设计思想/原则 9 第二章 新建基础设施 11 1.调度大厅建设 11 1.1平面布局 12 1.2 装饰装修 14 1.3 空调系统 16 1.4 操作台 18 1.5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 19 1.6 气体灭火系统 21 2.多媒体会议系统 23 2.1 应急指挥会商中心 23 2.2 视频会议室 25 2.3 多功能会议室 28 2.4 其它中小型会议室和通用配置 3.远程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32 3.1 总体组网结构 33 3.2 系统组网方案 33 3.3 与集团公司级联 35 3.4 领导决策系统网络 36 3.5 分会场连接 37 4.荣誉展厅多媒体展示系统 38 4.1平面布局 38 4.2 各区域设置 39 5.智能控制系统 42 5.1 大厅、公共通道、电梯厅 42 5.2 各类会议室 42 5.3 办公区域 43 5.4 领导办公室 43 5.5 电动窗帘控制 44 6.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 45 7.机房建设(合用)46 7.1 环境要求 46 7.2 装饰装修 47 7.3 电气 48 7.4 空调 49 7.5 消防 50 7.6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50 第三章 已有基础设施完善 52 1.综合布线系统 52 1.1 水平和工作区部分 52 1.2 管理和设备区部分 53 1.3 主干线缆调整 54 2.有线电视系统 55 3.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55 4.视频监控系统 56 5.入侵报警系统 56 6.门禁系统 57 7.火灾报警系统 59 第四章 网络平台建设 60 1.办公计算机网络系统 60 1.1 核心层设计 60 1.2 接入层设计 61 1.3 无线网络设计 62 2.IP语音电话系统 62 2.1 核心系统配置 62 2.2 IP电话配置 62 2.3 Mobility Manager系统 63 3.加油站互联网络系统 64 4.呼叫中心系统 65 4.1 系统结构 66 4.2 系统特点 68 4.3 运营方式 69 5.网络管理系统 69 第五章 “虚拟化”应用平台建设1.服务器虚拟化系统 70 1.1 业务概述 70 1.2 服务器虚拟化系统架构 70 1.3 服务器配置 72 1.4 网络配置 72
1.5 存储配置 73 1.6 软件配置 73 1.7 系统优势 74 2.跨平台移动办公系统 74 2.1 业务功能 75 2.2 硬件配置 77 2.3 软件配置 77 3.客户端虚拟化系统 77 3.1 业务功能 77 3.2 技术实现 79 3.3 硬件配置 80 3.4 软件配置 81 第六章 业务应用平台建设 82 1.安全监控管理平台 82 1.1平台架构及功能 82 1.2 管理平台应用 84 1.3 管理平台结构设计 85 1.4 系统安全设计 86 1.5平台的组成与部署 87 1.6 监控管理平台集成 89 1.7 存储设置 90 2.经营分析展示平台 91 3.业务调控管理平台 91 3.1 实时物流调度 92 3.2 实时现场处置 93 3.3 一次调度指挥 93 3.4 物流调度分析 94 4.应急指挥管理平台 94 4.1平台架构 94 4.2平台功能 95 4.3 电子地图平台 97 4.4 数据汇聚系统 97 4.5 预案管理系统 98 4.6 车辆定位系统 99 4.7 可视化指挥系统 99 4.8 重大事项督办 100 4.9 辅助决策 100 4.10 硬件支撑平台 100 5.综合信息集成平台 101 5.1平台架构 101 5.2 功能架构 105 5.3 软件支撑平台 107 5.4 硬件支撑平台 108 第七章 系统造价分析 109
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 建设方案
第一章
项目概述
X公司从业务发展战略需要、从生产运营管理需要、从深化信息化应用需要,拟在公司上海新办公大楼规划新建运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与大楼二次装修同步完成,计划于2011年四季度投入使用。
运营指挥中心的建设包括调度大厅、应急指挥会商中心、视频会议室、多功能会议室、荣誉展厅等专项建设和数据中心集成平台建设等。同时,规划完善X公司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包括网络架构、通讯架构、安全架构、运维架构和终端设备,“数字专线”全网扩容,“统一通讯”全面实施,“虚拟化桌面终端”全新应用,“智能办公”整体实现,实现新大楼、营销中心、库站全覆盖的网络化智能办公。创新“油非卡”联动的“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打造X公司科技创新应用的国际水准销售企业。
运营指挥中心作为X公司的全业务链生产运行决策指挥中枢,系统通过建设“大屏幕双系统四平台全网络”,满足“调度运行、市场营销、网络开发、经营管理、应急指挥、安全监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等安全生产和业务运行功能需要,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全业务链应用的运营指挥中心和高智能化应用的办公环境。实现与总部总调度室、大区公司、油库加油站、营销中心与外部应急单位集联的双向交互无缝衔接,与生产流程和业务信息系统进行无缝集成融合,满足日常生产指挥调度、生产监控和应急指挥的要求,综合展示生产、经营、管理数据。实现远程指挥可视化、现场监控实时化、库站作业智能化、数据采集自动化、信息展示动态化、系统应用集成化、电子交易网络化,支撑公司经营业务发展、生产安全和精细化管理,提升公司效益、效率和效能。
业务运行和应急指挥包括四个平台建设,调度大厅、应急指挥汇商中心、视频会议系统及会场终端、荣誉展厅作为硬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专网建设、统一通讯、虚拟化应用、智能办公作为运营指挥中心的基础信息化支撑进行配套建设,项目总体框架如下: > 一个核心:全业务链应用的生产运行与决策管理指挥中枢。> 两大集成:业务信息集成(软件)、智能总控集成(硬件)。> 三项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平台建设、应用平台建设。
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的方案设计,是依据总部销售公司关于《省级调控中心建设规范》和集团公司《视频会议系统运行维护规范》,遵循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规范,以及集团公司和销售公司的有关规定。按照世界级ECC的目标,本着节约实用、安全高效的原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节能环保,保障设计和建设质量,利用新大楼各公司的差异化办公环境,充分将由总部顶层设计和统一建设的业务应用系统功能相匹配,与大楼总体建设方案及装修设计方案比对后,采取拾遗补缺方式进行运营指挥中心的量身定制,既避免了重复投资,又可实现X公司运营指挥平台的集成与融合,确保指挥中心的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
项目的建设是以公司新办公大楼建设为契机,为率先建设成为国际水准的信息化示范型销售企业,从业务发展战略需要、从提升市场竞争实力需要、从深化信息化应用创新需要所规划的新建运营指挥中心项目。
1.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为X公司。
2.编制依据
> 集团公司《省级调控中心建设规范》 > 集团公司《视频会议系统运行维护规范》 > 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 > 其它相关行业、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
3.项目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8个月(2011年5月至12月),分为准备、实施、试运行、验收四个工作阶段。
4.项目资金来源
本项目资金由X公司申请投资计划。
5.项目分析及设计定位 5.1 项目现况
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项目位于浦东陆家嘴竹园商贸区的顶级写字楼公司上海大厦内,采用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主塔楼地下4层、地上40层,建筑高度171.3米,总建筑面积超过11万㎡,现由公司Y公司项目部整体二次投资开发。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位于本项目的24至29层内,其中28层为设备层,不在本次方案设计范围内。
公司上海大厦本身已完成整体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并已交付运行,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的建设是构建在原有基础建设的基础上的,并能满足X公司自身业务要求的,须对此进行高度针对化和定制化的设计。5.2 项目需求
> 坚持按照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建设集中统一信息系统平台:
* 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公司建成应用了集中统一的经营管理平台、生产运行管理平台、办公管理平台和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了信息化建设从分散向集中的阶段性跨越。信息化在统一优化业务流程、创新生产作业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强化过程管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业务运行效率和决策水平等方面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显著;
* 集团公司在“十二五”规划中突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公司多年来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两化融合”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公司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本项目中需要突出包括“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最新技术相结合给销售运营所带来更多优势。
> X公司计划与2011年底搬迁至新办公楼内,由于目前办公格局已基本确认,运营指挥中心的建设需配合装修等专业进行设计及施工。
> 公司上海大厦具备相对完善的智能化系统,必须解决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对于运营指挥中心各建设系统应在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和不影响大楼智能化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行扩展,能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确保系统设置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 考虑到销售公司的信息机房不在运营指挥中心的规划楼层内,这里需要着重协调与机房(同时也包括消控中心机房)的关系,确保信息和办公系统的完整可用。
> 目前营销中心、油库、加油站、参控股公司及驻外办公点共216个网络接入点,将来会继续扩展,每个网络接入点需要部署网络和IP电话系统。
> 对于本项目的运营指挥中心调度大厅目标是建成世界级ECC,是用于企业管理其关键业务并提供相应管理措施的特殊工作环境,而非简单的办公场所环境,是这次设计的重点,运营指挥中心具备有以下要求: * 作为企业形象和实力的展现,运营指挥中心调度大厅能够通过自身功能布局和装修体现整体设计理念、合理诠释企业文化;
* 保障企业能够持续向企业自身和客户提供高标准的支持和服务; * 7×24×365全天候运行;
* 高度集中化:集中监控、集中控制、集中管理; * 对高科技尖端技术的应用;
* 对建筑及工作环境的高标准要求。
> 除此之外作为X公司的办公场所,在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办公环境的同时,办公基础设施要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消耗和运营管理成本,并针对其特定上下级组织结构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确保信息系统无论在建筑内还是公司系统内具有很强的互连性和兼容性。> 对于整体的信息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设计充分考虑建设时的一次性投资和系统运行成本,并使之最小化。提出整体的规划方案,并注意功能预留有充分冗余度,以适应企业未来业务和规模同时发展的需要。5.3 楼层布局
> 24F:全部为上海代表处的办公区域,包括证券事务代表和浦销中心的场地预留;
> 25F:调度大厅和应急指挥会商中心、辅助的办公用房,其中调度大厅作为本次规划的重点,对布局也提交了建议方案以供参考;
> 26F:领导办公区域、贵宾接待厅、荣誉展厅及多功能会议室; > 27F:全部是办公区域;
> 29F:大会议室(视频会议室)和办公区域,以及运维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话务座席。
6.办公基础设施现状勘察
在经过对现场的勘测,大楼整体设计中已规划建设有办公基础设施,在本方案中最大程度的沿用原有设备,如广播、门禁、安防等不涉及格局调整并能够正常运转使用的设施尽量予以保留。在系统架构上充分考虑通过原有系统进行扩展实现,而不是盲目的拆除新建,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以下是对这部分已建系统的规划说明: > 已建信息设施系统
* 通讯接入和综合布线系统的主干均在作为整体已实施,这里主要考虑的是水平部分的布线和IDF配线设备等,以及根据业务要求对主干通讯容量进行核算,其中大对数电缆可以作为IP电话的备用或部分直线电话予以保留,主干光纤则需要相应扩容,如信息机房位置发生变化(目前暂不清楚)则应全部重新敷设;
* 通讯接入系统中,与北京总部数据中心的通讯专线(光纤)已实施,与营销中心、油库及加油站全部采用MSTP数字专线方式联网,能够提供点到点Ethernet专线服务,支持各类企业级的数据业务和IP话音业务等;
* 采用MPLS技术在骨干的宽带IP网络上构建企业IP专网,实现跨地域、安全、高速、可靠的数据、语音、图像多业务通信,通讯链路采用租用电信或其它通讯运营商的城市光纤网络的方式实现;
* 有线电视系统的情况与综合布线系统类似,在二次结构确认后进行水平布线的工作; * 移动通讯/无线对讲覆盖以及广播系统均依照国家相应的规范建设,与办公室布局变化基本无关,可以完全沿用,但在施工中应注意已安装设备和线缆的保护。> 已建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以建筑为整体进行设计和控制,由于24至29层的格局发生变化可能造成部分受控机电设备的位置(如风管)发生变动,因此需要对BA前端进行调整,具体调整内容需要根据详细的调整后机电安装方案确定,这里仅对可能产生的造价进行估算;
* 考虑到BA系统的整体性,该区域BA系统的调整建议结合本项目其它楼层和单位进行统一考虑。
> 已建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已通过包括技防办和消防主管单位的评审验收,原则上不做调整,但在原有安防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点位和功能的扩充。
* 视频监控系统按照技防规范中对于商务办公楼的规定(DB31/329.8-2007)设置,但无法满足本项目作为运营指挥中心的业务监控需要,这里可以在原有的摄像机基础上增加部分重点区域的图像监控,包括增加调度大厅周边和荣誉展厅周边的监控点位、以及信息机房(不在运营指挥中心的规划楼层)内部的机房监控等;这些新增的图像可以单独由调度大厅作为业务监控的一部分进行管理,并视情况和权限将部分新增图像通过IP方式推送至包括大楼消控中心和领导办公室等处;
* 对于加油站网点的安全视频监控,目前的情况是监控系统除运营指挥中心外还有216个加油站点,全部网点已建成监控点约1800个,需要以专线方式接入运营指挥中心并通过远程数字化安全监控管理平台整体监控和管理;
* 入侵报警系统需要根据现有布局,在领导办公室、重要库房、机房等区域增设,由于已建成的入侵报警系统采用总线形式的地址模块方式进行部署,因此可以很容易的对报警点容量进行扩充而不需要改变系统结构,同时原有的报警设备也无需进行变动,也可根据管理方式的不同,将以上重点部位单独采用本地分级管理的方式,并能将报警信号传至大楼的消控中心;
* 门禁系统主要设置在消防通道和强弱电设备间,建议在此基础上对包括领导办公室和调度大厅在内的各重要区域增设门禁读卡器,与报警系统相似,门禁系统也可以通过增加控制设备的方式扩充前端设备的数量,同时可以通过一次发卡(大楼统一发卡)、二次授权(销售公司自行授权)的发卡模式灵活定义24至29层的所有门禁进出权限,并在该范围内相对独立的自成体系运作管理;
* 火灾报警系统已通过消防验收并投入使用,需要根据格局对探测器以及喷淋装置进行调整,并重新报消防主管单位验收,建议可以结合本项目其它楼层和单位进行统一实施。
7.项目建设系统架构
本次建设范围包括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及所在办公区域的建设,总体框架自底向上分为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平台建设和应用平台建设三大层面,并在此基础上予以系统集成。
7.1 基础设施建设及完善
实现高可靠性设计、新技术应用、标准化建设,包括已有办公基础设施完善和新建基础设施两大部分,通过明确现有项目的需求对部分设备进行智能总控的集成,并结合调度大厅的建设完善整个办公基础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是整个运营指挥中心建设的物理基础和载体,为X公司内各类智能办公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和条件。基础设施完善中应该充分考虑原有智能化系统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在保障系统质量和先进性的前提下,避免盲目追逐尖端科技而导致建设投资的浪费。7.2 网络平台建设
承载各单位库站智能化、信息化业务应用和办公应用,主要针对X公司新办公楼建设和搬迁,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构建办公楼智能网络系统、安全高速稳定的加油站接入系统、全网统一通信系统和网管系统,为X公司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语音、数据相互融合,安全、可靠、先进、高效、系统化的网络,为X公司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网络服务。要充分考虑到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可扩展性,对X公司所辖所有站点和单位进行数字专线全网覆盖和核心网络平台建设,实现业务和办公应用的双链路接入、并相互逻辑隔离。由于网络平台承载了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几乎全部的智能办公以及信息化业务应用,是现代企业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在网络平台建设应该重点关注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但同时也要兼顾功能性和实用性,避免投资浪费。7.3 应用平台建设
“虚拟化“应用平台及经营分析展示平台在内的业务应用平台建设,利用整合计算存储的方式构建统一的应用虚拟化系统,构建强大的“云计算”平台,从而扩展到对此的综合综合信息集成平台等,这些应用相关的建设是推动X公司业务发展,提高办公效率不可或缺的支柱系统。应用平台建设应该做到统筹规划,避免重复投资和盲目建设,提高整体使用效益。
7.4 子系统/平台设置
根据对X公司的需求进行分解,结合本公司《省级调控中心建设规范》以及其它单位同类运营指挥中心项目建设经验,结合规范中对系统划分归类的方式及项目特点,对本项目运营指挥中心的建设进行划分归类,系统架构如下:
运营指挥中心建设的规划范围对应分为新建基础设施、已有基础设施完善、网络平台建设以及扩展的应用平台建设四部分,并可细分为27个子系统和平台,最终系统的建设及组成情况取决于项目的定位及总体投资情况。
注:
1)以上系统架构中,标识为棕色的机房建设是本项目建设核心控制设备所在,也是这些控制设备将来正常运行的基础环境保障,在各个系统控制设备安装前必须完成机房的基础建设,但考虑到本项目的信息机房不在本次设计的楼层中,同时该信息机房可能存在多家单位共用的情况,因此机房建设做简要规划和描述; 2)对于应用平台建设的各子系统(标识为黄色部分),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建设这些应用系统,满足“调度运行、应急指挥、安全监控、数据分析和决策管理” 等业务功能需要,实现远程指挥可视化、现场监控实时化、库站作业智能化、数据采集自动化、信息展示动态化、系统应用集成化、在线交易网络化。
8.方案设计思想/原则
紧密结合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功能和多用户的特点,本着“先进而实用”及“总体归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整个运营指挥中心建设的开放性、先进性、高效性、可管理性和可扩展性(即模块化)、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标准,使各运营指挥中心能服务于X公司功能,满足于建设要求和长远需求。在运营指挥中心、机房、网络、安防监控、消防报警、多媒体会议、多媒体信息显示、多媒体展示等各个方面的建设上,从系统硬件到软件都逐一仔细斟酌而精心设计,并做到各个系统间以及和业务流程控制、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联动与协同运作。
设计思想包括业务全过程控制、一体化协同管理、创新科技应用,具体如下: > 决策支持:整合并综合应用全业务链关键数据和生产经营信息。
> 协同管理:按照业务价值链,搭建数据与流程服务共享平台,支持业务优化和集中管控。> 前沿技术:统一通讯、移动应用、云计算应用、虚拟化办公终端、物联网。
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 实用性和先进性:采用先进成熟的前沿技术和设备,包括统一通讯、移动应用、云计算应用、虚拟化办公终端和物联网等,满足业务需求以适应高速的数据传输需要,使整个系统适应未来信息产业业务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 安全可靠性:为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系统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决不能出现单点故障。要对物理布局、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日常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在关键设备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监控与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指挥中心的安全可靠性。
>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能够根据今后业务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扩大设备容量和提高用户数量和质量的功能。具备支持多种网络传输、多种物理接口的能力,提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灵活性。
> 标准化:在系统结构设计,基于国家和公司总部颁布的有关标准,包括调度大厅、机房设计标准,电力电气保障标准以及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标准,坚持统一规范的原则,以便更好的与有关单位互联互通。
> 经济性/投资保护:应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构建运营指挥中心,使资金的产出投入比达到最大值。能以较低的成本、较少的人员投入来维持系统运转,提供高效能与高效益。尽可能保留并延长已建设的智能化系统设备,充分利用以往在资金与技术方面的投入。
> 可管理性:由于运营指挥中心的建设具有一定复杂性,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管理的任务必定会日益繁重。所以在运营指挥中心的建设中,必须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管理和监控系统。所选用的设备应具有智能化、可管理化的功能,同时采用先进的管理监控系统设备及软件,实现先进的集中管理监控,实时监控、监测整个运营指挥中心的运行状况,可以迅速确定故障,提高的运行性能、可靠性,简化管理人员的维护工作,从而为信息化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第二章
新建基础设施 1.调度大厅建设
调度大厅位于新办公大楼的25层的一侧,整体可使用面积约486㎡,分为中央调度大厅、应急指挥会商中心、设备机房和钢瓶间等功能区域。
调度大厅为运营指挥中心项目建设的核心区域,为运营指挥中心的神经中枢,突出生产中控、综合调度、应急指挥、安全监控、市场监测、现场监管、信息展示的功能。运营指挥中心将以多种方式展示企业购、产、销、调、存及视频等信息,为各级管理者和决策者及时了解生产情况提供有效管理工具,协助领导进行决策,具体的业务功能包括:
> 生产中控:通过调度指挥系统平台对生产环节和现场作业进行远程接管控制,实现“一键式”调度中控。
> 综合调度:借助于系统多种级别和权限控制模式设置,销售公司总调度室、上海运营指挥中心调度室、油库加油站现场之间可以方便进行信息沟通与命令传达,上下级各个部门、各级领导与下属之间可以实时进行音、视频信息的双向交流。
> 安全监控:借助调度台显示屏可以实时显示运行业务状态,实现实时监控主要业务数据和处理业务流程。调度室利用本系统提供的功能,对各公司调度室及监控点现场等进行具有音、视频监控功能、危险源监测及报警联动功能。可实现现场画面灵活切换、对遥控远端摄像机云台,方便地组合显示多路视频画面等。
> 信息展示:以各种数据流、视频流、音频流等形式展示生产动态市场信息、作业现场监控图像、音频信号输出对讲等大屏幕与办公桌面终端双屏显示。展示内容要满足各相关层面管理应用需求。为各级管理者和决策者及时了解生产情况提供有效管理工具,协助领导进行决策。> 应急会商:当遇到重大的紧急事件需要协调时,借助运营指挥中心,有关应急单位和人员,可以利用应急指挥视频系统作为综合协调的通信(语音、数据、图像)平台,召集各有关部门领导和有关方面专家进行远程会商,与会人员在各自单位的应急总调度室,通过系统共享现场的视频图像。实现紧急突发事件处理过程现场视频图像采集上报、实时音视频交互、应急现场支持,使各级领导对应急突发事件的情况了解更加全面、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更加迅速、对相关人员之间的协调更加充分、决策更加有依据。
1.1平面布局
> 中央调度大厅:面积约为224㎡,中央调度大厅在整个调度大厅的中间位置,在调度大厅的前方设置大屏幕墙,采用DLP背投拼接屏作为显示系统,在调度大厅的中央设置触摸电子沙盘演示模型,用于实时表现A公司在整个区域的销售运行情况,在调度大厅的后部围绕电子演示模型设置操作台,共设置11个操作位,供调度指挥人员工作;
> 应急指挥会商中心:在中央调度大厅的左侧设置一个长方形会议室,面积为161㎡,会议室与中央调度大厅之间隔断采用电控调光玻璃,可以根据会议场景需要将其调整为透明或者雾化模式,在雾化模式下,调光玻璃墙可以同时作为投影幕使用;
> 设备机房:在大屏幕墙的后方设置设备机房,面积为84㎡,用于安装调度大厅内的精密空调外机以及各类信息系统服务器设备,音视控制设备,以及辅助的UPS设备等; * 空调机房:安装精密空调外机和轴流风机等空调设备;
* 设备机房:以机柜形式安装调度大厅和会商中心的各类智能化设备和服务器。
> 钢瓶间及缓冲区:在休息室的一侧靠近走道位置设置钢瓶间和缓冲区,面积合计为17㎡,用于设置调度大厅气体灭火系统所需的钢瓶和控制设备等,缓冲区用于隔离钢瓶间和设备机房。
1.2 装饰装修
根据调度中心的使用功能,建议将调度中心的总体装饰风格为现代简约型,整个调度中心的装饰材料金属和玻璃为主,通过灯光的配合,以凸现整体的科技感。同时为了避免由此造成的机械生硬的感觉,在平面划分以及吊顶灯光带的布置曲线为主,同时在不同曲线交接处形成的三角型空间内布置绿化以体现人文关怀。
通过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使用,调度中心不同区域装饰设计建议如下: 1)调度大厅 > 顶面
* 根据调度大厅长方形的特种,设置重叠形式的吊顶和灯带的造型,形成良好视觉效果; * 在吊顶内布置灯带营造灯管氛围;
* 吊顶高度按最高允许(约3.4米)高度设计。> 墙面
* 大屏幕背景墙采用铝塑板装饰;
* 其它隔断全部采用玻璃隔断,以保证整体的通透性。> 地面
* 铺设网络架空地板(0.1米),并在地板上铺设地毯。2)应急指挥会商中心 > 顶面
* 根据应急指挥会商中心外形,设置椭圆形的高低造型吊顶; * 吊顶高度按最高允许(约3.4米)高度设计。> 墙面
* 隔断全部采用玻璃隔断,以保证整体的通透性; * 与调度大厅的隔断采用电控调光玻璃。> 地面
* 铺设网络架空地板(0.1米),并在地板上铺设地毯。3)设备机房 > 顶面
* 采用微孔铝合金吊顶;
* 吊顶高度按最高允许(约3.4米)高度设计。> 墙面
* 隔断全部采用轻钢龙骨隔断,彩钢板墙面;
* 空调机房隔断墙、天棚及进出门均需做隔热、隔音措施。> 地面
* 铺设防静电架空地板(0.1米);
* 空调机房区域地坪需做防水处理,预留冷凝水排水口(或地漏); * 空调机房需要为精密空调预留加湿用进水管和软化水处理设备。4)消防水泵机房 > 顶面
* 原顶面涂刷乳胶漆。> 墙面
* 隔断全部采用轻钢龙骨隔断,彩钢板墙面。> 地面
* 地面涂刷防尘器。1.3 空调系统
由于调度大厅的工作作息时间与大楼其它办公区域有所差异,因此调度大厅和设备机房区域的空调系统需要独立于大楼中央空调系统,确保7×24小时的运行需要。
考虑到DLP大屏幕对于环境特别是温湿度的要求较高,因此为调度大厅设置一套独立的精密空调,精密空调内机配置Uniflair(优力)TDAR-611,单台冷量21.5kw。
> 调度大厅配置3+1台(1台作为备份),送风方式上送前回(DLP大屏前方回风)。单套名义制冷量21.5kw,室内冷负荷为461w/㎡; > 设备机房配置1+1(1台作为备份),单套名义制冷量21.5kw,室内冷负荷为478w/㎡。
空调机房示意图
送风方式示意图
> 空调机房放置CAL0661风冷冷凝器6台,软水处理装置(≥0.5t/h)1套,机械式排风(送风)装置4套(矩形风管400×500,每套安装ZD型轴流风机4台)。
机械式送排风示意图 > 空调设备参数: 项目 单位
TDAR-611 CAL0661 风冷式机组
总冷量/热交换量kw 22.9 25.1 24℃-50%Rh 显冷量kw 21.5
额定风量 m3/h 7220 6480 满负荷最大电流 A 27.6 2×0.5 整机功率 Kw 12.35 2×0.14 冷媒管路 排气管/液管 19/16 19/16 冷凝水排水管 T×WR 3/8FNPT
加湿器
进水/排水mm 6月25日
外形尺寸 W×D×H 1010×750×1960 1180×970×350 质量 Kg 280 65 > 空调机房地坪需做防水处理,预留冷凝水排水口(或地漏);还需要为精密空调预留加湿用进水管和软化水处理设备。空调机房隔断墙、天棚及进出门均需做隔热、隔音措施。* DLP大屏背面隔断、设备机房与空调机房间的隔断墙、出入专用机房的防火门、专用机房天棚需要做绝热、隔音处理;
* 空调机房地坪略低与其它房间,并且需要做环氧树脂防水处理;同时应预留排水地漏; * 调度大厅与设备机房内柜式内机位置预留冷凝水排水口和加湿管接入口,冷凝水排水管应有≥1.5%的顺水坡度,加湿管接入现场应加阻断阀;
* 设备机房内的空调设备均应有单独的设备接地(现场提供),电气动力进线柜应与消防实现联动,当火灾发生时能自动切断电源。
本方案的特点是不需要在28层设备层内安装设备,外机安装在本层并通过幕墙自身的通风百叶,用轴流风机机械式强排风、送风,从而避免了由于冷媒管和水管过长造成的空调机效能的下降、以及施工难度过高的情况。
应急指挥会商中心的空调由于不需要7×24小时运行,可以采用大楼自带的水冷中央空调系统,并结合装修调整风管和出风口即可。
注:由于空调系统的设计与选用设备的制冷量等技术参数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本设计方案暂按照Uniflair(优力)品牌设计,其它品牌可据此进行深化。1.4 操作台
建立一个现代化的调度中心,不仅需要运行的功能齐全,而且需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考虑长时间在这里工作的管理人员能够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这是现代化的监控指挥中心的重要理念。
根据目前的平面布局调度中心大厅内部设置11个操作席位,操作席位所采用的控制台作为管理人员的使用设备如管理计算机、显示器、电话传真设备和用于记录使用的文件夹等等,无时无刻都围绕在管理人员身边。如何让这些设备合理摆放布局,让管理人员最方便使用设备,最清晰的观看到运控信息,运控中心控制台在这里扮演着重要要角色。
根据本次的设计操作台采用,两排设计,前排设置7个席位,后排设置4个席位,根据使用功能不同建议前排席位采用宽度为1.2米的双屏显示系统操作位,而后排采用宽度为1.8米的系统3屏显示系统操作位。
操作台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本次设计中操作台台顶部距地面水平高度为1.181米,略低于人体正常坐姿的视力线水平高度(1.2~1.25米),使大屏幕、桌面显示器与桌面这三大视野范围互不影响或干扰,方便了操作员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操作台桌面下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保证管理人员的腿部空间自由伸缩,也便于有的时候进入该位置进行维修。这里操作台腿部空间为工作台面至地面的0.724米高度和0.602米的深度,较传统的设计具有更大的活动和维修空间。
操作台前后排之间距离分为1.3米,保证了前排人员不对后排人员的视线造成遮挡。1.5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
在调度大厅内配置一套2(行)×8(列),单屏尺寸为80英寸的DLP大屏幕显示系统,包括大屏幕切换系统以及相关多屏拼接控制器设备,DLP大屏幕采用LED光源免除了更换灯泡的维护工作。大屏幕显示系统接受来自生产调度计划系统、环境监控系统、网络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事件数据,能够灵活方便地提供一个内容丰富、准确高效的信息图像显示平台,能够对各路信号、网络资源和相关资讯进行实时的监控、分析和智能化管理,使监管人员能及时提出预案、方案和决策意见,确保指挥系统的决策、命令能够稳妥迅速地传达执行并反馈,从而保证整个系统具有联动性、高效性、完整性。
根据调度大厅的布局,将DLP大屏幕设计成弧型,不仅调度大厅各操作席位可以清楚地看到屏幕上各类信息显示,同时在会议室、休息室内也可以通过玻璃隔断察看屏幕上显示的各类信息。
DLP大屏的尺寸数据如下图所示:
俯视图
整个弧型屏幕的宽度约为13米,屏体本身高度为2.4米(含底座约为3.2米),考虑到调度大厅副梁下净高在3.5米左右,而吊顶高度在3.4米左右,因此目前暂定将DLP下部基座高度暂定为0.8米,显示屏整体高度在3.2米左右。
弧型的DLP大屏的结构及显示效果如下图所示: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DLP显示单元拼接墙体; > 多屏处理系统;
> 显示墙应用管理系统软件; > 矩阵切换器等外围设备。
系统连接如下图所示:
1.6 气体灭火系统 I.保护区划分
对于调度大厅区域设置消防报警系统并采用气体消防,气体消防系统设计采用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采用组合分配系统,计算的依据为《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0-2005),各保护分区采用组合分配全淹没灭火方式。
本次采用气体消防的防区为中央调度大厅及设备机房两部分,采用有管分配系统。II.气体消防系统初步计算
这里计算保护分区的药剂用量以核实钢瓶间的空间,同时计算各保护分区的泻压孔尺寸及排风机容量等。喷头设置、管道计算、烟温感探头设计等在施工设计时进一步深化。
根据最大防火分区(控制中心)计算药剂使用量,药剂用量计算公式为:
W=K*V*C/{S*(100-C)}
其中:
> K为海拔修正系数对于上海地区取K=1; > V为保护分区容积;
> C为灭火浓度,根据规范计算机机房灭火浓度为8%; > S=0.13716(设定储瓶间温度为20℃的折算系数)。
计算后的采用570公斤药剂,Pf为护围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本次计算取2000Pa。灭火完成后需要通过机械排风装置将废气排出,根据规范要求机械排风装置需满足每小时换气不小于5次的要求。III.系统控制方式
FM200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要求同时具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应急操作三种控制方式。
> 自动控制:
* 根据消防局建审处2001年6月发出的专门文件,具有独立空调或恒温要求的气体灭火系统保护区域,每个保护区域内都应设置有双回路烟感探测器,其中一回路采用离子感烟探测器,另一回路采用光电感烟探测器。每个保护区域内的探测器都被分成两个独立的报警区域。发生火灾时,其中单一区域(即一回路)报警后,设在该保护区域内的警铃将动作,控制盘同时发出指令给联动控制箱,即刻关闭空调和防火阀,使有人区域的电子门禁解禁。而当两个区域(即双回路)都报警后,设在该保护区域外的声光报警将动作,在经过30秒延时或根据需要不延时,控制盘将启动FM200气体释放阀的电磁启动器和对应保护区域的区域选择阀,使FM200气体沿管道和喷头输送到对应的指定保护区域进行灭火。一旦FM200气体释放后,设在管道上的压力开关会将药剂已经释放的信号送到消防控制中心的火灾报警系统。而保护区域门外的声光报警器,在灭火期间将一直工作,另外气体释放灯会频闪,警告所有人员不能进入保护区域,直至确认火灾已经扑灭; * 当FM200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盘启动所有的警铃、声光报警器,在系统处于延时阶段(即30秒内),此时如发现是系统误动作,或确有火灾发生但仅使用手提式灭火器和其它移动式灭火设备即可扑灭火灾,则可按下设在保护区域门外的紧急停止开关(必须持久按下,直至系统复位),可以使系统暂时停止释放药剂。如需继续开启FM200气体灭火系统,则只需松开紧急停止开关即可;
* 在保护区域的每一个出入口的外侧,都会设置一个声光报警器,而警铃则设在每个出入口的内侧。另外,在保护区域的主要出入口的外侧,设置一个紧急停止/紧急启动组合开关。系统的手/自动转换开关则设置在每一个保护区域的控制屏上。
> 手动控制:此处所说的手动控制,实际上还是通过电气方式的手动控制。一旦紧急停止/紧急启动组合开关内的紧急启动器拉动后,系统将不经过延时而被直接启动,联动控制箱同时动作,关闭空调和防火阀,释放FM200气体。
> 应急操作:应急操作实际上是机械方式的操作,只有当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均失灵时,才需要采用应急操作。此时可通过操作设在FM200气体释放阀上的手动启动器和区域选择阀上的手动启动器,来开启整个气体灭火系统。此操作前必须提前关闭影响灭火效果的设备与开口,通知并确认人员已经撤离后方可实施。
2.多媒体会议系统
辅助决策性的多媒体会议系统通过音频、视频、远程传输、集中控制等手段,以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的管理实现系统间资源共享,为日常会议提供便利的使用环境和丰富的使用功能。本项目的会议室主要包括应急指挥会商中心、视频会议室和5个中小型会议室,各会议室的具体功能设置如下: 会议室名称 视频 显示 会议 扩声 会议 讨论 信号 处理 会议 录播 中央 控制 会议 摄像 会议 灯光
25F/应急指挥会商中心 ◆ ◆ ◆ ◆ ◆ ◆ ◆
27F/视频会议室 ◆ ◆ ◆ ◆ ◆ ◆ ◆ ◆
29F/多功能会议室 ◆ ◆ ◆ ◆ ◆ ◆ ◆
24F/中会议室 ◆ ◇ ◇ ◆
◇ ◇
24F/小会议室 ◆ ◇ ◇ ◆
◇ ◇
26F/中会议室 ◆ ◇ ◇ ◆
◇ ◇
注:◆表示本会议室独立配置,◇表示线路预留。2.1 应急指挥会商中心
> 25F/应急指挥会商中心:椭圆形布局,主要是为调度大厅配套使用,共能容纳约30人与会使用,功能着重于与相邻的调度大厅的联动。
> 应急会商中心系统组成:
* 正投融合1×2(行×列)显示大屏幕,整屏显示画面尺寸:4050mm×1670mm,单屏显示尺寸:130寸。主要功能与调度指挥大屏幕的相近,而且可以与调度大屏显示内容联动,在应急指挥时可供与会人员清晰的观看调度大厅大屏幕数据。也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器触摸屏切换,显示其他所需信息;
* 配1台65吋等离子壁挂在参观区,用于显示各类媒体影视公告信息;
* 扩声系统:将调度指挥大厅、参观区和应急会商指挥室的扩声系统联动,实现既可以独立扩声、也可以统一扩声; * 会议系统:配合桌面液晶升降显示器选用嵌入式的会议发言系统,应急会商室的发言系统可以与调度大厅的发言系统联动;
* 摄像系统:可以详细的观看调度指挥大厅、应急指挥会商室、参观区域的每个角落,包括调度大厅的大屏信息。配备了摄像机控制键盘,可以实现多台摄像机自由角度控制拍摄; * 配置一套智能中央控制系统,对会议系统设备统一控制,可以控制音视频设备的开、关,大屏幕模式的调用,各种视频信号在各种显示设备上时时切换及控制会场音量的大小、静音等;
* 录播系统,系统基于IP网络,可以将会议中的视音频信号和计算机动态屏幕信号以高清形式进行一体化的同步录制、直播和点播,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内置WEB服务器,系统支持多级用户访问权限,用户可以通过IE浏览器登录服务器进行系统管理与使用; * 会议灯光系统:在主席台上方采用专用灯光在对主席台进行一些面光和顶光的修饰和照明的同时也可以满足演出的舞台灯光要求,根据灯光系统实际需要及功能要求,系统选用全数字硅箱,数字硅箱通过协议转换器转换为RS-232信号,可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来统一管理灯光控制。
2.2 视频会议室
> 29F/视频会议室(目前位置由27F调整至29F):将原有位置的主席台移至TF/T2-T3轴附近并相应旋转90度(主席台面朝向东),整体可使用面积约572㎡,观众席扇形分布为3块,共能容纳约150人同时使用,功能设置偏向于多功能报告厅形式,座椅采用活动方式设置以满足多功能使用的要求;同时兼作大会议室,以远程视频会议和场地音视频设计为主,具有独立的会议控制室(76㎡)和储藏室(76㎡);
> 视频会议室系统组成: 高清显示系统、高清摄像机、音频扩声系统、矩阵切换系统、智能中央控制系统、辅助系统;
> 功能设计:工作汇报会、项目审查会议、学术交流会、业务交流、高清视频会议; > 技术实现:
* 主显示系统:3台10000流明的高清投影机正投,运用融合技术将3块180寸屏融合成为一整幅:10.58米×2.42米(弧长×高)画面;
* 考虑到主席台两侧作为观看主席台上屏幕的角度较大,视线受到影响,在主席台两侧的墙上各设置2台65寸等离子电视机作为辅助显示。面对主席台的第一排观众席前方落地安装2台50寸等离子电视机作为返送显示,供主席台与会人员观看;
* 显示高清视频信号、模拟视频信号、计算机信号、及各种多媒体信号,召开视频会议时,可分别用来显示高清视频会议本地信号和远端会场信号;当该会议室用作举行报告、演讲、培训时,可在其中一个屏幕显示主讲人特写画面,另一个屏幕用来显示计算机文档,或者整个屏幕显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信号、高清视频信号等,这些设备全部设置在会议控制室内,并可通过窗口进行现场控制;
* 高清摄像机:设计安装7台高清摄像机,2台安装在会议室中间的立柱上方,用于拍摄领导的正面图像;另2台安装在会议室左右两侧两台65寸等离子屏中间,可以拍摄会议桌两侧与会人员图像;2台分别安装在两台50寸落地等离子屏上方,拍摄主席台与会者的特写画面和主席台整体效果;一台安装在主席台前方,拍摄主席台对面的与会者。
* 通过画面融合器,可将7台高清摄像机中的任意3台至4台摄像机画面合成为一幅画面(整个会场的场景)。通过视频会议终端系统传送给远端会场,弥补会场空间狭长画面不能全面拍摄传输的缺陷;
* 音频扩声:配置4只主音箱,用于会场的主扩音,同时为了提高声场立体声效果,配置了4只重低音箱和16只环绕音箱作为辅助扩声,消除声像的“头顶感”,实现5.1声道影院声场效果;为了保证本地会场及远端会场音源,能够很好的均匀重放,配置了一台调音台和一台数字音频处理器,用于声音的处理和修饰,方便使用人员进行各种声音效果的调整和操作,在变换各种不同的使用功能时即方便又快捷。尽可能的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误操作的发生;
* 矩阵切换系统:配置1台16路输入和16路输出RGBHV矩阵,实现高清摄像机、高清视频会议终端、笔记本信号在投影机和等离子显示屏上任意切换显示。配置10个信号长线驱动器,用于信号长距离传输;
* 智能中央控制系统和录播系统与应急指挥会商中心配置相同;
* 录播系统,系统基于IP网络,可以将会议中的视音频信号和计算机动态屏幕信号以高清形式进行一体化的同步录制、直播和点播,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内置WEB服务器,系统支持多级用户访问权限,用户可以通过IE浏览器登录服务器进行系统管理与使用; * 为了方便笔记本电脑设备的接入,在主席台上安装3台多媒体桌插,借助无线触摸屏的操作可将外界设备的信号任意的切换到等离子屏等显示设备上;在隔开的控制间配置一张操作台,在操作台安装调音台、高清液晶监视器、摄像机控制键盘等设备,便于操作人员及时的了解会场情况,并根据情况做出应急反应,保障会议的顺利进行。2.3 多功能会议室
> 26F/多功能会议室(目前位置由29F调整至26F):定位为销售公司领导的重要会议、决策讨论分析等用途,能容纳48人使用,以常规会议系统和远程视频会议(流动)设置为主,规格相对较高;
> 多功能会议室系统组成:
* 高清显示系统:2台65寸等离子电视机和1台7000流明的高清投影机正投,此外在会议桌上为每一席位提供1套17寸液晶升降显示屏,可显示高清视频信号、模拟视频信号、计算机信号、及各种多媒体信号;需要应急召开视频会议时,系统与视频会议接口,根据需要随时可以召开高清视频会议;
* 音频扩声:会议室配置2只墙壁式音箱,用于会场的主扩声,同时为了保障会场的声场均匀度;为了保证本地会场及远端会场音源能够很好的重放,配置了一台调音台和一台数字音频处理器,用于声音的处理和修饰,方便使用人员进行各种声音效果的调整和操作,在变换各种不同的使用功能时即方便又快捷。尽可能的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误操作的发生;
* 数字讨论系统:桌面上摆放会议话筒(对应与会人员位置设置相应数量),所有话筒之间为手拉手方式连接。话筒分为主席机和代表机,可以通过中央数字主机来管理会议的进程及控制,可以设置同时发言的席数,发言模式,系统具备自由发言、申请发言、轮候发言多种发言模式;为了便于演讲模式下主持人的移动扩声,配置了2只无线手持话筒,使会场声音的采集更加多样化、人性化;
* 矩阵切换系统:配置1台16路输入、16路输出的RGBHV矩阵,实现高清摄像机、高清视频会议终端、笔记本信号在投影机和等离子显示屏上任意切换任意切换显示; * 智能中央控制系统和录播系统与应急指挥会商中心配置相同;
* 为了方便笔记本电脑设备的接入,在会议桌上安装3台多媒体桌插,借助触摸屏的操作可将外界设备的信号任意的切换到等离子屏等显示设备上;在隔开的控制间配置一张操作台,在操作台安装调音台、高清液晶监视器、摄像机控制键盘等设备,便于操作人员及时的了解会场情况,并根据情况做出应急反应,保障会议的顺利进行。2.4 其它中小型会议室和通用配置 > 其它中小型会议室(共3个):主要用于普通会议、电子教学培训、小规模的部门会议、项目小组会议等用途,规格以满足基本会议要求为主; > 对于音频信号的处理,建议采用数字音频处理器(DSP),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通过数模转换器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送到扬声器播出。除常规的切换功能外还可以替代传统扩声系统中除了信号源、功放、扬声器以外的所有其它扩声处理设备,同时还具备通过CobraNet专用网络联网的功能,实现所有会议室音频频信号的同步传输和调用,从而进一步实现各会议室间联席会议的功能;
> 通过采用具有内部通信对讲功能的液晶显示控制屏创建一套调度/会议中应用的内部通信系统,通过使用VoIP内部通信对讲,简化了系统集成,无需任何附加的设备;
> 由于可能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对会议室内的灯光照明、空调以及电动窗帘进行集中控制,这里可以采用网关的方式,实现会议中控与智能控制系统的接口,从而进一步实现联动和中控的功能;
> 对于远程视频会议功能,考虑到与系统组网和与上下级单位的关联较为密切,单独在下一章节中予以设计,多媒体会议系统主要在与之相关的摄像功能上进行设计。
3.远程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 拟建的远程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主要为实现覆盖X公司2个主会场(应急指挥会商中心和视频会议室具备主会场功能,多功能会议室使用流动设备)、6个营销中心、3个油库及5个股权单位的高清视频会议,同时还包括2套高清桌面视频终端以及14套可视电话系统应用和会议管理平台的应用。从而满足X公司的业务技术交流、培训、会议召集、远程视频自动化办公等需求;
> 会议系统主要由MCU、综合会议管理平台、录播、终端、可视电话以及配套的AV会议室集成设备等组成。它运行于IP专网,支持基于IP网络的H.323的视频会议标准。X公司视频会议系统目前仅有公司集团配发的POLYCOM vsx8000标清视频会议终端,目前仅能够实现参与公司集团组织召开的视频会议。充分考虑公司集团将来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中配发的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及周边设备。
> 本期将建设X公司与各下属单位的视频会议系统,共16个硬件会场、2台桌面高清终端、14可视电话终端,共计32会场。系统建设目标如下:
* 本次建设视频会议系统是以X公司为中心,与其他分会场召开视频会议,基于广域网,能够提供视频会议、业务交流等多媒体信息服务;视频会议系统设备包括高清MCU、会议管理平台、高清录播服务器及高清终端、高清桌面终端、可视电话;
* 本次需配套各视频会议室的辅助音视频系统,以组成完整的视频会议系统; * 通过视频会议终端,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的视频会议召开的功能;
* 可召开全网H.264协议下的视频会议。全网设备均支持国际标准的H.239双流技术,从而保证所有会议点都可以输入输出双流视频;
* 通过所建设的视频会议系统,可同时满足实时远程培训、远程指挥等需求; * 新建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与现有标清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进行融合,实现将集团会议直接转发到下属单位;
* 可以实现高清标准下的多分屏会议; * 具备高清会议的录制、转播、点播; * 系统具备优秀的QoS策略和安全策略;
* 具备丰富的远程会议控制和良好的系统扩展性。3.1 总体组网结构
> 通过部署在X公司信息机房的MCU RMX 1036C召集X公司和其下属单位的高清视频会议。会议不仅能够实现音视频的交互,还可以发送一路双流图像; > IP语音调度系统承担会议调度、调试及视频会议语音备份功能。使会场与总部之间沟通紧密,并提高视频会议系统的稳定性;
> 高清桌面系统作为视频会议系统应用的一种拓展。它将视频会议系统从会议室拓展到了领导的办公桌上,使得领导间可以更好的沟通。并且,领导可以在办公室就可以参加视频会议;
> VVX 1500可视IP电话作为另一种可视通讯技术,将视频会议系统扩展到了桌面。作为一款可视IP电话,它还能够定制开发API推送服务,例如在显示屏上推送告示、股票、RSS新闻等等;
> 高清桌面系统和VVX1500可视IP电话组成领导决策系统,可以召开高级别视频会议。3.2 系统组网方案
> 本次系统配置1台MCU、1套会议管理平台、1台高清录播服务器、16台高清视频终端、2台高清桌面终端、14台可视电话终端、1台IP语音调度主机、15台IP语音话机。其中在X公司配置1台RMX 1036C系列高清MCU(支持36端口)、1套会议管理平台VCMP、1套锐取高清录播系统(视频会议室和应急会商室各配置高清视频编码器及VGA编码器用于会议录制)、1套移动型视频会议系统(主要在多功能会议室使用,包括单屏移动推车2台、高清视频会议终端-考虑集团公司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下发设备)、高清等离子显示器2套-含音箱和2台POLYCOM HDX 9000高清终端(设置在应急指挥会商中心和视频会议室)。在各分会场分别配置1台HDX 8000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共计14台。X公司主会场(视频会议室)配置1台IP650语音调度主机。在应急指挥会商中心配置1台IP550。在各分会场分别配置1台IP550,共计14台。此外,为了方便领导之间有效便捷的沟通,为X公司领导配置了2台高清桌面终端HDX 4000,为营销中心、油库和股权公司领导配置了14台可视电话终端VVX 1500,具体配置如下:
* X公司中心机房部署POLYCOM RMX 1036C高清MCU,共1台; * X公司中心机房部署VCMP会议管理平台,共1套;
* X公司中心机房部署锐取高清录播服务器(录播服务器主机配置于机房共1台,视频会议室和应急会商室各配置高清视频编码器及VGA编码器用于会议录制,共2台高清视频编码器及2台VGA编码器);
* X公司视频会议室及应急指挥会商中心分别配置1套POLYCOM HDX 9006高清视频终端,共2套;
* X公司配置移动型视频会议系统(单屏移动推车2台、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利用集团配发设备、高清等离子显示器2套-含音箱),作为主会场移动备份终端;
* X公司视频会议室配置一套POLYCOM IP650语音调度主机,应急指挥会商中心配置一套POLYCOM IP550语音话机。
* 各分会场配置POLYCOM HDX 8000,共14套; * 各分会场配置POLYCOM IP550,共14套;
* 高清桌面终端HDX 4000配置在X公司领导办公室,共2套; * 可视电话终端VVX 1500配置在营销中心领导桌面,共14套; * 各分会场配置音频系统,共14套。
> 信息网内任意POLYCOM HDX9000、POLYCOM HDX8000、POLYCOM HDX IP语音系统、POLYCOM HDX4000、POLYCOM VVX1500拥有参加沟通会议能力。POLYCOM HDX IP语音系统作为语音接入视频会议。POLYCOM HDX4000与POLYCOM VVX1500组成领导决策系统。本次建设的视频会议系统组网示意图如下:
3.3 与集团公司级联
> 新建视频会议系统可以通过MCU级联的方式与集团公司MCU对接,实现集团公司会议转发至X公司下级分会场,也可以通过终端模拟转接的方式转发X公司下级分会场。目前公司集团公司MCU采用标清MCU进行组网,主会场视频终端已经升级至HDX9000系列终端,与本次建设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可以无缝级联或转接。
3.4 领导决策系统网络
> 领导决策系统主要由领导桌面型可视电话VVX1500和领导桌面型视频终端HDX4000组成。领导可以通过领导决策系统召开高级别决策会议,配合会议室型视频会议终端也可以召开全网决策会议。
3.5 分会场连接
> 各分会场配置移动推车显示系统2套。用于观看视频会议近端、远端及双流图像;日常本地多媒体会议中作为本地计算机信号显示设备;
> 各分会场配置专业音箱。用于对视频会议远端音频信号进行扩声,同时对本地麦克风拾取的音频信号进行扩声;
> 各分会场配置会议讨论系统用于拾取本地音频信号。
4.荣誉展厅多媒体展示系统
荣誉展厅布展面积约200㎡,目前位置由29F调整至26F,荣誉展厅可以通过模型、多媒体、球幕影院、软件、虚拟等多种展示方式,宣传X公司所获得的各类荣誉,展示X公司发展蓝图、展示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
展区由迎候区,宏观展示区,产品展示区,企业荣誉展示区四个板块组成。项目建成后,围绕X公司的文化建设,围绕公司销售窗口和产品展示,建设信息交流平台,集中优势产业,依托公司龙头企业带头作用,打造多功能、涵盖上海产业链的综合基地,改变公司产品的传统形象,整合资源优势,提高项目区产业的综合效益,大力推进优势特色经济产业链,培植壮大企业销售区域等都是非常必要的。4.1平面布局
荣誉展厅平面布局由迎候区,宏观展示区,产品展示区,企业荣誉展示区四个板块组成,具体布置如下:
展厅平面图
展厅整体效果图 4.2 各区域设置
> 迎宾区(板块一):通过投影光线捕捉参观者运动,在地面上投射出与参观者互动的地面投影(互动地幕)。以此表示对来访者的欢迎以及公司企业形象。形似输油管道的图形随着参观者的步伐在地面上绽放。指引客人参观路线。互动地幕效果如下:
> 领导关怀区(板块二):设置LCD显示屏和互动桌作为互动墙,以错层的表现形式,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回顾公司从建成到目前发生的大事,与影片形成互补。一层一层的屏幕意为一页页书籍。外观如书本的新媒体。通过互动桌和LCD屏进行互动,逐页浏览“书”的内容,书本内容将表现公司领导关怀。领导还可以通过电子笔或者毛笔在互动桌上签名。
> 宏观展示区(板块三):宏观展示区包括了多媒体互动沙盘、180°全息虚拟人物、360°全息影像和互动球幕4个参观节点。
* 以公司logo的造型为多媒体互动沙盘。沙盘以特效表现公司在上海各区域加油站整体布局、战略规划示意。120°弧幕对应播出企业理念、使命目标等形象宣传高清影片。影片体现油站功能设计,突出方便车辆加油的原则,令消费者车辆加油及其他消费更加便利性。
* 此外通过180°全息虚拟人物对整个展厅和对公司各方面的介绍,给参观者视觉有个适当的休息,在空间上形成了点线面的结合。
* 菱形造型的360°全息影像,多方位展示企业最先进的产品。多个菱形组合,虚拟和现实结合。弧形造型很好的与120°环形幕布的延续,还起到遮光效果。
* 互动球幕寓意着公司人的团结精神,围绕着共同的信念为企业付出。互动球幕上有类似google系统进行地图搜索,在地球上寻找公司。
* 业荣誉展示区(板块四):整块展区以多个钻石造型组成,寓意公司企业荣誉(奖杯等)如同钻石一样珍贵,在平面幕墙上用多层次凹凸的镶嵌造型,把一颗颗钻石镶在墙体。
在展厅内采用了与公司企业理念息息相关的元素为设计概念,通过运用数字沙盘,互动球幕,互动地幕等数字科技展项综合表现,让展厅在保持原生态理念的同时也让展厅展示方式更现代化、科技化。
5.智能控制系统
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把建筑中与电气控制相关的建筑环境、空调环境和视觉环境无缝地集成为一个控制系统,并综合考虑楼宇中与人相关的各种环境因素,实现了楼宇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智能化,并节约了能源,降低了运营指挥中心的运行成本。
建议采用符合欧洲EIB标准的智能控制系统设备,能够提供简洁、灵活的智能控制手段,尤其能满足本项目对各种电气的控制要求,是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未涉及的控制对象的补充。
本项目的智能控制系统采用了分区控制的概念,EIB总线将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分为以下不同的控制区域,对于各种类型的区域给出不同的智能控制方案: 5.1 大厅、公共通道、电梯厅
> 与消防联动,在出现消防报警时,可实现公共区域灯光强切或强点功能,启动紧急照明控制;
> 办公公共休息区、走廊、楼梯间、电梯间采用定时控制及集中控制相配合的方式,非办公期间保证只有30%的灯光常亮,保持基本照度;
> 上下班高峰期间可打开全部的照明;
> 公共休息区照明可手动或自动全部打开,控制灵活、方便;
> 电梯厅采用定时控制的方式及移动感应相结合的方式对电梯厅的灯光进行自动控制,上班时间定时开启,下班时间自动关闭70%的灯光,只保持基本照度,同时开启移动感应器,便于集中管理、节能。
5.2 各类会议室
> 在各类会议室门口安装移动感应器及EIB面板开关,该面板具有灯光场景控制功能,温控和遥控功能;
> 灯光控制和会议系统的投影仪、幕布、窗帘等通过会议中控系统可进行联动(详见对媒体会议系统章节),当需要播放投影时,会议室、报告厅的灯光能自动的渐渐变暗,幕布自动下降、窗帘自动关闭;
> 关掉投影时,灯光会自动柔和地调到合适效果,同时幕布收起,窗帘打开。控制方式可采用触摸屏、遥控器和墙面上的EIB面板; > 安装会议中控系统的液晶触摸屏,通过触摸屏可与本系统进行各种灯光场景及AV场景控制:会议场景、演讲场景、休息场景、放映场景等。5.3 办公区域
> 办公区域采用EIB总线系统进行照明控制,可以很灵活实现单回路控制、组合回路控制、分区控制等;
> 办公室是灯光照明与室外自然光结合的区域,建议在此区域设置日照补偿功能,即当自然光线超过一定照度时,光线感应器可自动将部分或全部灯光关闭;
> 建议在大开间办公室中增加定时控制功能,即上班时可将办公室灯光定时开启,下班后定时关闭,定时控制功能可与光感控制功能配合工作,互相补充,互不干扰;另外,在大办公室中,光线感应器还可对电动窗帘进行自动控制,当自然光线超过一定照度时,可自动将电动窗帘放下,反之,则将窗帘开启。5.4 领导办公室
> 在党政正副职办公室(共6个,目前由29F调整至26F)进门处配置EIB面板开关,可对灯光进行开关、调光控制,门禁控制,以及进行各种场景设置切换,如会客场景、办公场景、休息场景等。在每个场景中,各种灯光的亮度值,通过场景控制的方式营造不同的灯光环境; > 在领导办公桌上安装液晶触摸屏或利用Cisco高级型IP电话的液晶触摸屏(与IP电话可通过OPC Server方式接口),可在办公时通过触摸屏的图形界面对办公室内灯光、门禁等设备进行开关及各种场景控制。当用户通过液晶触摸屏触动开门命令,系统将发出开门信号给门禁系统,门禁系统在收到此信号后,实现开门功能;
> 液晶触摸屏可以采用iPad触摸平板电脑的低成本解决方案,通过定制化软件和iPad的WiFi联网方式实现与智能控制系统的接口控制。
5.5 电动窗帘控制
本项目中电动窗帘已经安装完毕,但采用的是直接开关的方式控制,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电动窗帘的叶片随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同而翻转,始终使室内没有日光直射,从而有效降低空调能耗。相反,在冬天,可以通过控制电动窗帘,尽量让日光更多射进室内,保持室内温暖、舒适。
> 系统能按照对各功能区域的不同要求,在电动窗帘控制及末端风机盘管控制上具有各种控制方式,其中末端风机盘管的控制方式采用与楼宇设备自控系统接口的方式实现,也可直接对风机盘管执行机构进行控制;
> 电动窗帘还可以实现与灯光、空调形成联动,通过配置室外气象探测单元或与大楼原有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接口的方式,能感知光线、雨水、风速、温度等气象因素。当夏天时,探测单元能感知阳光强烈程度,去控制自动调节电动窗帘的关闭,从而达到遮挡阳光,节省空调制冷量的目的;而冬天阳光强烈时,又可以控制自动将电动窗帘打开,以使阳光的热辐射最大的进入室内,从而提高室内的温度,节省空调的制热量。
6.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
在24至29层的电梯厅和会议室、展示厅入口设置用于一定数量的液晶显示屏,对X公司的公司情况、会议室的使用状况以及油价等业务信息进行公告和信息发布。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与多媒体展厅同样是展示公司形象、组织机构、历史沿革、发展历程、经营业绩、网络布局、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
系统采用基于以太网的通讯机制,系统服务器,管理工作站通过以太网络与设置在办公区域内的终端进行通讯,下发发布内容并对播放机进行管理,液晶显示屏设置在如下位置: > 24至29层电梯厅:10台(每个电梯厅2台); > 调度大厅门口:2台; > 视频会议室门口:2台; > 多功能会议室门口:1台; > 其它中小型会议室门口:3台; > 荣誉展厅门口:2台。
本系统可以在将来通过与各部门OA系统进行集成,获取需要发布的信息。
7.机房建设(合用)
根据本项目情况,在大楼内设置有多家单位共用的计算机数据机房,数据机房内X公司所需的设备空间约为10个服务器机柜。
数据机房建设包括装饰、电气、UPS、空调、消防及机房环境监控等系统。7.1 环境要求
对于数据机房建议参照GB 50174-200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A机机房环境指标按以下要求设计,但是其中机房环境温湿度指标由于GB 50174-2008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建议根据ASHRAE 2008标准执行:
> 开机时的温度和湿度(根据ASHRAE 2008标准): * 温度:18~27℃;
* 相对湿度下限:5.5露点温度;
* 相对湿度上限:60%以及15露点温度。
> 空气洁净度:主机房区域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等于0.5μm的尘粒数不超过每升18000个。
> 噪声:在系统停机条件下,在主操作台位置测量应小于68dB。
> 电磁干扰: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为0.15-1000MHz时,不应大于126db;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126dB。
> 振动:在系统停机条件下,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不应大于500mm/S2。> 静电:机房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 照度:
* 主机房平均照度为≥500Lux(离地面800mm处),统一眩光值小于22; * 监控室平均照度为≥500 Lux(离地面800mm处),统一眩光值小于19; * 辅助房间的平均照度为≥ 300 Lux(离地面800mm处),统一眩光值小于22; * 应急照明保证紧急情况下进行操作的要求;
* 消防疏散指示照明的平均照度为≥5 Lux(离地面800mm处)。> 电压、频率允许变动范围: * 稳态电压偏移范围±3%; * 稳态频率偏移范围±0.5%; > 零地电压<1V;
> 接地电阻:采用联合接地电阻﹤1Ω。7.2 装饰装修
数据机房在选用装修材料时考虑用不易积尘、变形、易清洁、防静电、防电磁干扰、防火性佳且耐用的材料。装修材料必须符合消防要求。
机房装饰设计建议如下: > 顶面
* 原顶面涂刷环氧防尘漆两遍; * 铺设19mm橡塑保温板; * 铝合金微孔条形吊顶板(吊顶标高3.0米)。> 墙面
* 原墙面敷设C50轻钢龙骨; * 彩钢板装饰面; * 外窗全部封闭。> 地面
* 原地面涂刷环氧防尘漆两遍; * 铺设19mm橡塑保温板; * 防静电架空地板(0.5米)。> 门窗
* 沿建筑外墙侧所有的外窗全部封闭; * 机房通向走廊通道采用甲级防火门。7.3 电气
参照JGJ16-2008民用电气设计规范的要求,数据机房内的信息设备用电负荷属于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应当采用两路电源供电,并配置应急备用电源,机房相应的照明空调系统等用电负荷属于一级负荷,应配置两路电源。根据数据机房的特点,机房空调设备的用电负荷除了在用电连续性上与信息设备有区别外,应该与信息设备一样采用两路电源供电的基础上,配置应急备用电源。
根据机房设备用电连续性要求,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
> 计算机信息设备等:电源不能中断采用UPS设备供电,对于服务器设备采用两路独立的UPS系统(双母线方式)供电;
> 应急照明:允许数秒的切换时间,平时采用自切后的市电供电,在失去市电时通过接触器自动切换到UPS供电,照明恢复时间在数秒内。由于数据中心机房使用需求,应急照明应能保证机房内的正常工作需要,因此将机房内所有照明均定义为应急照明; > 空调机组等设备:允许电源切换时间,采用自切后的市电供电。
机房内需要配置UPS系统向服务器设备等供电,由于对于整体机房规模不明确,因此对于整体UPS容量无法预估,建议UPS系统设计如下:
> 采用模块化高转换效率的UPS机组,以减少UPS损耗造成的能源消耗; > 对于每个设备机柜双回路供电系统;
> 在UPS系统输入侧配置精密输出配电系统,对每个回路(机柜)的用电情况监测,发现异常可及时报警。7.4 空调
根据机房环境控制的需要,应采用机房专用精密空调系统,根据整体机房的制冷需求可以选择直接膨胀风冷系统,或者冷冻水空调系统。
对于机房整体制冷需求大于160KW的情况建议采用冷冻水空调系统,对于大容量的制冷需求,冷冻水空调系统不仅在造价以及制冷效率方面存在优势,同时可以根据上海的气候条件采用采用自然冷却技术以节约大量能源。
上海地区是具有的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在全年有相当长的时间气温较低,如果可以利用室外较冷的空气提供机房制冷,则可以节约大量的空调能耗。本次设计中同时采用了水侧和空气侧的自然冷却技术:
> 空气侧自然冷却,通过配置变频新风机组,在室外空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直接引入室内,提供设备制冷;
> 水侧自然冷却,配置与空调制冷量相当的干冷器,当室外空气温度低于空调回水温度时,使空调回水流经干冷器,通过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冷量。
通过对上海全年8760小时逐时气象资料的统计,对自然冷却技术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应于空调供回水温度为12.7/18.2℃的情况,下图给出的全年可以利用自然冷却时间统计。
图中横坐标为全年时间,纵坐标为逐时的环境温度。图中通过不同颜色对利用自然冷却的情况进行了标注:
> 蓝色部分,室外温度低于8.7℃,可以全部利用自然冷却技术进行制冷。全年该部分时间为2016小时;
> 绿色部分,室外温度高于8.7℃,低于18.2℃,可以部分利用自然冷却技术进行制冷。全年该部分时间为2541小时;
> 红色部分,室外温度高于18.2℃,不能利用自然冷却技术进行制冷。全年该部分时间为4203小时。
将部分利用时间,折算为等效的全部利用时间,可以计算出全年等效全部利用自然冷却的时间为3286小时,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消耗。7.5 消防
对于数据机房区域需要设置消防报警系统并采用气体消防,气体消防系统设计采用FM200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采用组合分配系统,计算的依据为《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0-2005),各保护分区采用组合分配全淹没灭火方式。
根据机房的规模大小可以采用管网式或者无管网方式。7.6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为了更好的实现对于数据中心机房的管理,需要置了一套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系统实现对于以下监控功能:
> 市电配电:通过智能电量仪对市电的电压、电流、用电量等参数进行监控,对重要回路的通断情况进行监;
> UPS系统:通过数据接口采集监控UPS设备的工作状态,上传给监控系统平台; > 空调冷源:通过数据接口采集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上传给监控系统平台; > 精密空调机组:通过数据接口采集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上传给监控系统平台;
> 机房温湿度:在机房内冷走道上,机柜正面均匀分布设置了带有液晶显示的温湿度传感器(每4个机柜一个)用于检测机房局部的温湿度状况,通过485总线采集各点信号,纳入环境监控系统平台;
> 漏水监测:在精密空调机组以及水管经过区域的下方设置漏水检测绳,对于空调供回水回路进行检测,如发现漏水进行报警;
> 机房内视频监控:在机房各出入口,机柜走道内共设置摄像机对机房进行全面的监控覆盖。
除了上述监测功能外,系统通过配置DDC控制器,对于机房内各类机电设备进行自动控制管理,自控功能包括:
> 机房新风动态调节流量:根据室内外温湿情况,控制机房新风机组的变频运行状态。当室外温湿度适宜时,通过大量引入新风,为机房提供免费制冷。在当室外温湿度不适宜时,同过间歇开启新风机,控制最小新风量;
> 空调水系统流量动态调节:根据机房负荷情况自动变频调节空调冷冻水二次供水泵,根据负荷自动确定热泵机组及空调水泵的运行数量,根据室外温度,确定干冷器的使用情况,当室外空气温度低于空调回水温度时,使空调回水先通过干冷器以实现免费制冷;
> 照明系统自动控制:机房内的照明回路根据机房走道划分为多个回路,在不同回路区域设置红外双鉴探测器,自动探测相应区域是否有人,来确定照明回路的开关。
第三章
已有基础设施完善 1.综合布线系统
针对本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布线改造,并根据业务要求对主干进行扩容,根据GB/T 50314-2006标准中综合布线系统中还应包括通信接入系统,这里指电信及网络等运营商的接入,以及与北京总部数据中心和本地各加油站等处的专线连接,这个系统的设计及施工由相应的运营商完成,并应以信息机房为建设和设计的交接界面。作为运营指挥中心的设计而言,主要需要考虑信息机房内及通讯接入区域的预留,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协调配合工作。1.1 水平和工作区部分
一次布线中未包含水平和工作区部分的布线工作,在明确办公以和指挥中心布局后可以根据装修布点到位,具体布点方式如下,并可按照实际要求进行调整: > 公共办公区域,每个工位3个信息点(1个语音点,2个数据点);
> 10人以下的办公室:除每个工位3个信息点外,预留2个信息点供传真机等办公设备使用;
> 领导办公室,包括正副职和正副处长办公室,基础配置为2个语音点和2个数据点,其中增加的语音点为直线电话预留,此外建议在此基础上增加1个屏蔽数据点或光纤信息点用于公务网的接入;
> 会议室/应急指挥会商中心:会议桌面上设置至少4个信息点(2个语音点,2个数据点),此外在会议系统设备机柜除预留2个普通数据点和1个光纤信息点,普通数据点用于会议系统设备的联网控制、光纤点同样用于公务网的接入;
> 调度大厅:每个工位设置不小于3个信息点,可灵活用于语音或数据应用,在控制机房至少设置6个普通信息点和2个光纤信息点;;
> 视频会议室:会议区域每排座位用地插方式设置4个信息点(2个语音点,2个数据点),在控制机房至少设置4个普通信息点和1个光纤信息点;
> 荣誉展厅:6个信息点,需根据多媒体展示要求布设,建议在展示室设置CP点以应对更高的展示要求;
> 信息系统运维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共40席位,每个席位设置2个信息点;
> 办公区域还需要考虑无线AP接入点位,综合布线系统需要在吊顶以上位置预留数据点,在办公楼层每层走廊顶面设置6~8个无线AP点;
> 其它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信息点位,办公点位大多采用地板下线槽方式敷设;
> 系统规模按300人办公计算,每办公人员平均配置3个信息点,考虑到公用区域和运营指挥中心对于信息点的使用,总信息点数量约为1200点。
出于灵活性和带宽方面的考虑,本次方案中的水平和工作区系统的信息点建议采统一用超六类双绞线(Cat6A)和超六类模块,并根据使用点位的不同(主要是公务网接入点)采用屏蔽和非屏蔽两种规格线缆分情况敷设,对于信息点来说只通过在管理间IDF跳线的调整就能调整其端口的功能。
其中超六类水平布线系统可以支持万兆(10G)传输,可以为IP网络平台提供超越传统布线10倍的带宽,为X公司提供高效的业务信息传输平台。
所有水平线缆都将敷设在封闭的金属桥架内,建议全部采用了符合低烟无卤燃烧的LSZH/LSOH产品,其中低烟散发符合IEC61034-2标准。1.2 管理和设备区部分
管理区IDF设置在24/25/26/27/29F的弱电间内,设备区MDF设置在信息机房内,但不在上述楼层内。考虑到这点,同时为提高本项目综合布线系统的可管理性,本方案中配置了目前较为先进的智能型实时布线管理系统(即电子配架系统),提高了综合布线信息点实时自动化管理和远程管理能力,使得X公司无需进场往返于办公楼层和机房所在楼层便能实时掌握布线系统的工作状态,具有相当的实际使用价值和意义。
智能型实时布线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端口检测或链路检测的方式,对涉及到运营控制信息的通讯链路纳入的流程化操作管理,避免人为的操作失误,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管理效能。同时采用这一技术可以避免以往管理中容易出现的系统使用过程中由于远端跳线(信息机房处)改变等原因而引起的布线资料陈旧、不易维护和管理的问题。
> 对于水平线缆部分的连接采用具备完整的上级电子配线架和下级电子配线架,其中上级电子配线架用于连接交换机设备的端口,下级电子配线架用于连接工作区的水平线缆,由于对交换机提供了每个端口的端口复制,因此日常使用过程中所有的跳线插拔工作均仅在双连的上级和下级配架直接完成,大大的减少了由于多次插拔造成交换机端口损坏的可能性,保护了使用者的投资;
> 采用实时布线管理系统管理软件有助于让网管员通过一台个人电脑就可管理所有语音及数据的链路连接情况,为语音及数据网络建立文档,包括信息面板、配线架和服务器设备等等,方便网管员为需要额外服务和移动办公室的用户预定计划和跟踪改变计划的执行。1.3 主干线缆调整
> 根据信息机房位置的调整重新敷设光纤,每个IDF敷设3~4根12芯多模光纤(按每台48口交换机配置4芯/每层400~500信息点计算)+2根24芯单模光纤,调度大厅所在的25层在此基础上增加2根24芯单模光纤(远程视频联网通道预留),多模光纤不低于OM3级,单模光纤为OS1级;
> 原有大对数电缆提供少数直线电话使用,可予以保留;
> 光纤的端接方式需采用尾纤熔接,要求全部光纤纤芯均需熔接至尾纤,所有光纤全部采用LC方式连接器以便连接电子配架的特定端口;
> 主干线缆可采用CMP(铜缆)或OFNP(光纤)阻燃级别,确保在垂直桥架中具有阻断燃烧的特性。
2.有线电视系统
由于本项目为改造项目,公司上海大厦内安装有一部分有线电视设备和终端,将充分利用了原有设备进行完善,降低建设造价和难度。
公司上海大厦建筑形态为办公楼的格局,有线电视电缆均安装至分支器盒内,即主干已完成建设。考虑到改造后仍以办公为主,对于有线电视系统来说要求基本一致,系统容量也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只需要调整后端的分支分配器并根据最终装修要求安装电视终端面板即可。
与综合布线系统类似,在明确办公以和指挥中心布局后可以根据装修布点到位,目前暂定的布点位置是领导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荣誉展厅和贵宾会客室等,信息引导及发布终端全部预留有线电视点位,其它办公区域如需要安装电视点位可按照实际要求进行调整。
3.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根据机电设备的位置调整(如风管),对原有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进行相应调正,由于BA系统以建筑整体的控制为主,24至29层涉及到的监控对象如下:
> 空调及通风系统:包括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盘管及送排风机的监控,其中风机盘管的位置发生变动,因此仅需要对结合具体风管的具体位置对风机盘管控制器实施移位即可;
> 此外还可以将原有风机盘管控制器更换为专用的联网型控制器,并纳入智能控制系统(拟建)进行整体控制,这样与电动窗帘和照明等形成完整的办公室内设备控制体系,节能效果也更好;
> 照明系统:主要包括公共区域照明,同样建议纳入智能控制系统(拟建)进行整体控制,同时BA系统与智能控制系统通过通讯接口实现本地和中心的集散控制;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基本上以拆除移位为主,基本不需要进行扩容和设备变更,系统需与整个建筑相关联,建议与本建筑其它住户共同制定具体的改造方案。
4.视频监控系统
原有的视频监控系统功能较为完整,但是无法满足本项目作为运营指挥中心的需要。新增的监控点为以业务监控为主,兼顾运营指挥中心等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增设的监控点为如下:
> 25F/调度大厅出入口:增加固定摄像机2台; > 26F/荣誉展厅出入口:增加固定摄像机2台;
> 29F/信息系统运维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增加固定摄像机2台;
> 信息机房内部通道:增加固定摄像机4台,仅采集本单位使用机柜的图像,或由信息机房施工单位统一提供。
以上摄像机所采集的图像均进入调度大厅显示,并与远程联网综合数字化监控进行统一管理,共同成为业务监控的一部分。
此外如有必要可以将24至29层的监控图像通过网络方式送入调度大厅显示,或将部分图像视情况和权限将部分新增图像通过IP方式推送至包括大楼消控中心、领导办公室。
5.入侵报警系统
原有入侵报警系统部署在楼梯前室等公共区域,由大楼消控中心统一管理,在明确了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的各区域功能布局后,需要在包括领导办公室、重要库房和机房等位置增加报警探测器,并视具体情况通过消控中心或本地调度大厅进行管理(分级管理),增设的前端报警点为如下:
> 25F/财务处:增加双鉴探测器2个;
> 25F/调度大厅机房:增加双鉴探测器1个;
> 26F/党政正副职办公室:增加双鉴探测器6个、紧急按钮6个; > 26F/荣誉展厅:增加双鉴探测器2个; > 27F/人事档案室:增加双鉴探测器1个; > 29F/油卡管理中心:增加双鉴探测器1个。
本项目的入侵报警系统可以建成消控中心总控、调度大厅分控的模式,以上报警信号通过扩展地址模块的方式接入大楼消控中心统一管理,并在位于25层的调度大厅设置分控键盘,以“小系统”的形式对X公司的相关楼层进行本地管理,确保重点部位的万无一失,同时也更利于响应的及时有效。
6.门禁系统
本系统的服务对象主要是X公司的内部工作人员和经授权的物业管理人员,系统将结合于非接触式感应卡的系统技术,实现一卡通管理功能,满足对门禁及其延伸出的多个附加子系统设置和系统功能的需求。
在领导办公室,重要房间、调度大厅和具有大开间办公室楼层的电梯厅增设门禁读卡器,并设置与大楼门禁管理工作站和数据库相联网的授权工作站。由于本项目经现场勘测已采用HID Vertx门禁系统,系统本身具有配套的独立发卡系统,系统管理中心可以完成感应卡的制作、发行和授权。系统设置多个分权管理端,分配相应工作通过授权操作,可以达成“一次发卡,二次授权“的功能,可以对X公司设计的门禁单独进行本地授权,即实现24至29层门禁系统在该区域自成体系的运行。
卡的发行及授权操作流程:
门禁读卡器主要设置领导办公室,会议室、调度大厅等重要区域,采用13.56MHz频段的iCLASS非接触式感应卡以保证与原有门禁系统的兼容性。在电锁的选择上主要以配合装修为主,建议领导办公室和会议室选用机电一体锁,照顾一部分人对于机械钥匙的使用习惯;在调度大厅和视频会议室选用电动逃生装置,在紧急情况时保证门内人员迅速撤离。
门禁系统采用的非接触式感应卡可以扩展到包括消费、考勤、会议签到等其它功能中,并实现一卡通应用。通过网络化结构,将上述的几个应用子系统应集成在统一的支撑平台,并能通过局域网与全局高层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相联接。数据库采用标准的商用数据库以便与其它管理系统相联接,实现资源共享。系统具有严密的安全管理措施,具备多级安全管理功能,不同职能的管理员只能进入相应的子系统并被授予不同的权限。
7.火灾报警系统
除因为办公格局发生变动的区域需要对前端报警设备和喷淋装置进行调整外,考虑到调度大厅内的设备价值较高,不宜采用常规喷淋方式进行灭火;采用FM200(气氟丙烷)气体灭火装置,其灭火机理为化学反应,消耗火焰中的自由基并抑制燃烧的链式反应,灭火速度快且彻底,适用于水灭火系统不能使用的场所与物质。
由于FM200气体灭火系统需要设置专用设备机房,该部分的设计规划见调度大厅建设部分章节。
火灾报警系统需要根据格局对探测器已有喷淋装置进行调整,并重新报消防主管单位验收,建议可以结合本项目其它楼层和单位进行统一实施。
第四章
网络平台建设
针对X公司的系统需求,语音电话系统的建设目前采用Cisco的统一通讯(Unified Communication)系统,它既能够满足对基本的电话交换机的功能需求,也能够实现传统的PBX系统所无法实现的各种新功能。
根据X公司的系统需求,并结合网络平台中对于办公计算机网络和加油站互联网络联网的需求,规划网络平台建设方案,能够满足X公司的IPT需求,总体拓扑如下:
1.办公计算机网络系统 1.1 核心层设计
办公虚拟化桌面网络系统采用核心/接入的两层结构,在信息机房内部署两台Nexus 7010核心交换机,可以适应高度可扩展的万兆以太网网络,其交换矩阵架构的速度能扩展至15Tbps以上。办公网的核心交换机同时作为IP语音电话系统和加油站互联网络系统的共用核心,承担着整个X公司网络平台的运行,同时能够提供对总部数据中心的上连以及视频会议系统等的网络支持。
Cisco Nexus 7000系列交换机是一个模块化数据中心级产品系列,适用于高度可扩展的万兆以太网网络,旨在满足大多数关键任务数据中心的要求,提供永续的系统运营和无所不在的虚拟化服务。Cisco Nexus 7000系列建立在数据中心级的Cisco NX-OS操作系统上,该操作系统体现模块化设计、永续性和可维护性。在业界成熟的Cisco SAN-OS软件的基础上,Cisco NX-OS确保持续的可用性,并为承担关键业务的数据中心环境设立标准。Cisco NX-OS的自行恢复和高度模块化的设计实现对业务无影响的运行,提供出色的运营灵活性。
1.2 接入层设计
本项目涉及到的办公楼层共为5个楼层,每层根据综合布线系统对于信息点的统计(目前按1200个信息点估算)部署48口交换机WS-C3750X-48P-S和WS-C3750X-48T-L各13台,其中WS-C3750X-48P-S支持堆叠和电源冗余,并且提供的POE功能可以供IP电话供电使用,WS-C3750X-48T-L提供办公计算机网络和部分智能化系统设备(如智能控制系统和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等)的联网。
1.3 无线网络设计
此外为确保X公司的无线移动办公需要,设置了50台Cisco无线接入AP点3502以瘦AP的方式实现无线WiFi信号的完整覆盖,办公计算机网络的所有AP设备通过铜缆连接到各楼层的接入交换机,并通过1台Cisco无线控制器CT5508进行统一管理。
2.IP语音电话系统 2.1 核心系统配置
语音核心系统由一台7835系列MCS服务器构成,使用CCM 8.0系统。该核心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核心交换机不同,是专职负责管理X公司以及下属分公司和加油站的所有IP语音电话系统。IP电话的配置将按照人员职位的不同,为其配备相应的IP电话。语音留言系统是1台装载Unity系统的MCS 7835服务器。为用户提供语音信箱服务。
> 对于MCS 7835服务器的选择是根据X公司以及下属分公司和加油站的所有IP语音电话的部署规模确定,每台MCS 7835服务器最多可管理2500门IP电话;
> 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语音点数量暂按照500人办公计算/每人提供1个语音点,考虑到会议室等区域的语音电话要求(按100门IP电话)合计约600语音点估算,考虑到营销中心、油库、加油站、参控股公司及驻外办公点的语音电话数量,按照总1196门IP语音电话的规模进行设计。
2.2 IP电话配置
根据X公司的用户情况和使用对象对IP电话进行差异化配置,采用Cisco Unified IP Phone,型号和数量具体如下: 类型 使用对象 数量 型号
标准型IP电话
销售公司局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 50 Unified IP Phone 7945
基础性IP电话
普通员工及分公司、加油站员工 1150 Unified IP Phone 6921
> 此外为了提高公司员工之间的沟通应用和服务,部署桌面思科腾讯通系统,可以提供即时信息,员工的智能状态显示,电脑的电话以及桌面电话的呼叫控制,内建整个企业的目录,高品质的视频会议,和可视化的语音信箱;
> 移动分机登录功能已经集成在Callmanager8.0系统当中。在Callmanager8.0系统中,只需启用该功能(Extension Mobility),即可实现移动分机登录功能。通过启用Extension Mobility功能,公司用户可以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电话,并自动获得自己的相关电话属性,例如分机号码,快速拨号设置,语音信箱状态,拨打权限等等。该功能能够为X公司提供极大的便利,员工无论身处哪个分公司,都能够方便地与客户和同事取得联系,离开时只需注销用户,即可使电话恢复原先的设置。2.3 Mobility Manager系统
Cisco Unified Mobility Manager让企业员工可以方便地随时处理业务,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外出途中。系统提供的Cisco Mobile Connect企业移动服务可以将IP通信的优势拓展到企业内外的员工。
Mobility Manager服务将作为一个应用模块集成在Callmanager8.0中。也就是说本方案为X公司配置的Callmanager8.0系统已经具备了Mobile Connect服务。
Cisco Mobile Connect服务可以帮助移动办公的员工将他们接到的工作电话转到他们的IP电话,像使用自己的IP电话一样对外拨打工作电话――一切都是通过移动电话实现(或者其他远程电话)。他们可以在桌面电话或者移动电话上接听拨入的电话,在不中断连接的情况下在桌面电话和移动电话之间转移呼叫,通过移动电话或者其他远程电话拨打企业电话。
3.加油站互联网络系统
目前营销中心、油库、加油站、参控股公司及驻外办公点共216个网络接入点,将来会继续扩展,每个网络接入点需要部署网络和IP电话系统。加油站有业务系统和办公系统,业务系统要保证与总部的安全通信,办公系统要满足网络、语音、视频等多元化需求。
> X公司通过一台ASR1002路由器与各个加油站办公系统实现互联;
> 利用原有一台利旧的7206路由器与各个加油站业务系统实现互联,另一台利旧的7206作为冷备;
> 建议加油站业务系统使用881系列路由器连接到X公司7206路由器; > 加油站办公系统通过2901路由器连接到X公司ASR路由器;
> 每个加油站业务系统使用一台SLM224G2-N?系列24口可网管交换机作为终端接入; > 此外在每个加油站部署加油站信息网络化集中发布系统(思科DMS系统)用于X公司对站级的直接信息集中发布。
4.呼叫中心系统
本项目呼叫中心由27层调整至29层,由信息系统运维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组成,共40个呼叫席位,目前部署10套呼叫中心座席的方式实现。
Cisco IP呼叫中心提供了一种将VoIP引入呼叫中心的迁移战略,其具体功能包括智能呼叫路由、ACD功能、网络到桌面CTI、IVR集成、呼叫排队以及综合报告等。该平台以IP为中心的体系结构允许轻松拓展呼叫中心企业的范围。
> 系统通过将Cisco IP电话与呼叫中心解决方案进行结合,Cisco IP Contact Center(IPCC-Cisco IP呼叫中心)提供了一整基于IP网络的设备,允许使用Cisco IP电话的座席接收时分多路复用(TDM)与IP语音(VoIP)呼叫。由于IPCC能够与传统呼叫中心平台以及网络集成,因此提供了一条向基于IP的客户联系功能迁移的途径;
> IPCC利用X公司拟建的计算机网络,优化了在广域网(WAN)基础设施中的投资并降低了管理开支。此外,这一以IP为中心的体系结构允许企业轻松拓展呼叫中心的覆盖范围,增加远程节点、远端座席与员工座席;
> IPCC能够基于技能的预选工作路由和后备路由,并能从Internet、电信商网络、IVR、数据库与其它应用收集到的与客户相关的丰富信息传送到受理座席的桌面系统,实现了对业务数据的充分利用。对于呼叫中心而言,例如负载平衡、前瞻式排队、座席数据统计等常规功能也一应俱全,并能通过Cisco CallManager软件为Cisco IP电话以及VoIP网关等信IP语音设备提供了传统的PBX电话特性与功能,实现了与IP语音电话系统的无缝集成。4.1 系统结构
> 语音/传真部分:根据X公司系统的需求,呼叫中心应包含完整的IPCC设备,处理当前所有的X公司客户服务、提供对中心和其它地市的人工和自动服务的接入以及实施对各地市人工座席话务员透明的服务质量监控和实时管理,主要配置有: * Cisco 语音网关;
* Cisco 网络交换机,用于连接IP座席话机(提供Inline Power)和ICM等各类服务器; * 配置ICM中央处理控制系统,采用双系统全冗余结构; * 配置 CallManager 集群系统(由两台系统构成),每台分别控制一定负荷的IP电话和IPIVR系统。配置 60端口的IPIVR系统,由一台MCS-7835系统实现; * 配置Cisco IP电话,用于中心座席使用;
* 配置 CM/IPIVR PG/CTI服务器系统,采用双系统冗余结构; * 设置全网客服管理中心,配置HDS(History Database Server)历史数据库服务器和WebView Server(Web浏览服务器)。> WEB协同部分:
* 为了支持X公司客户服务系统对应用多媒体化的需求,Cisco的IPCC方案可以选配WEB呼叫协同功能。为X公司的客户提供多媒体化的服务,使客户无论在任何地方,都能及时得到相关的客户服务。
* 为提供上述WEB协同服务,在本方案中我们在中心配置了CCS(Cisco协同服务器)一台,选配DCA(动态内容适配)软件。同时配置CMB(Cisco媒体混合服务器)一台,用于连接IPCC方案中之ICM软件。
> EMAIL服务系统:在中心配备CeM(Cisco 电子邮件管理)服务器一台,用于连接X公司现有电子邮件服务器,提供管理,追踪进入X公司客服系统的电子邮件服务请求。使用Cisco的CeM电子邮件响应管理系统可以让X公司很好地管理被提交到您公司邮箱或WEB站点的大量客户查询。
* 为提高每个地市可靠性,一旦广域网连接出现故障,每个地市电话依旧可以使用,可在IP语音网关上配置Cisco SRST(Survival Remote Site Telephony)功能; * Cisc以太网交换机,用于连接IP座席话机和IVR PG等各类服务器;
* 配置 IPIVR系统,由MCS系统实现,该系统可与网络中其它IVR系统互为备份; * 依各地市需求配置多部Cisco IP电话,用于座席使用;
* 配置 CM/IPIVR PG/CTI服务器系统,采用双系统冗余结构; * 配置 IP录音系统(服务器);
* 配置FAX服务器:通过第三方的传真服务软件,提供客户服务中心的传真功能; * 满足传真的需要,于语音网关配置FXS接口连接传真服务器系统; * 座席桌面应用系统:需由我们的合作伙伴利用Cisco提供的一系列开发工具并根据X公司的业务需求进行定制。4.2 系统特点 > 技术方面:
* Cisco提供的IPCC解决方案提供开放标准的接口,使得新的应用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这些接口进行连接。传统的客服中心解决方案一般都是基于传统电话交换设备,如 PBX/ACD等,使得系统的功能受限于某一厂家的硬设备,同时系统的扩充性和灵活性会受到很大的限制。Cisco针对传统电话交换设备本身的缺陷,为客户提供开放式可编程程控交换机Call Manger。提供了中国一号信令和中国七号信令以及基本电话的交换功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开发应用软件,可实现ACD、IVR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应用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 Cisco的客户服务中心解决方案将电信公网和企业网有机地结合起来,支持企业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客户服务中心,资源共享,实现“虚拟客户服务中心”(Virtual Contact Center)即网络化的客户服务中心;
* 由于Cisco的客服中心解决方案采用标准的开放的网络技术(TCP/IP),为电子商务等其它应用的融合提供了接口。Cisco的Soft ACD、协同服务器(Cisco Collaboration Server)、媒体混合器(Cisco Media Blender)、e-mail管理器(Cisco e-mail Manager)以及媒体路由器(Cisco Media Router)等等与现有的ICM系列结合,提供基于Web的呼叫控制,融Web、电话、IP电话、email、文本谈话(text chat)、传真于一体,实现真正的“IP Contact Center ”。> 应用方面:基于IP 的客户服务中心充分利用Web技术和Internet网,可以非常方便进行网络的扩展,如将企业的电子商务Web站点等其它应用溶入客户服务中心。采用双向交互式工作方式,可以让客户与业务代表之间通过Web共享信息,包括Web主页、表格和应用、同时进行网上谈话,所需的仅仅是普通的Web浏览器。在向客户解答问题的同时,提供与之相关的图表、文字和数字等。跨地区甚至是跨国家地提供实时的销售宣传、软件演示和培训课程。采用多媒体的、实时的、交互式的方式对用户提供帮助;同时客户可以从多种渠道得到服务与支持,极大地提供了客户的满意度。每个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享受到电子商务、电子服务的乐趣。4.3 运营方式
X公司将能够随着业务的发展在各地市以增加远程坐席方式来提供服务。Cisco IPCC解决方案使得业务代表的组成突破了传统客服中心的地理位置限制,远程业务代表支持功能可扩大企业客户服务中心的界限。ICM软件可使各公司更好地利用现有和需要的资源,充分扩大整个企业的CTI功能,无需关心业务代表在什么位置,取消对ACD分机的需要,这将对X公司于未来推广外包业务有极大帮助。使用远程业务代表可获得更大的人员选择余地,更好地保持住业务代表,并通过增加地点而降低有关人员调整的成本。远程业务代表支持功能有助于将下列人员纳入客服中心:
> 来自许多地理上分散的小型办事处人员。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处理本地业务的人员适合时候也可登入客服中心系统;
> 在家工作的业务代表(在家上班者),兼职业务代表(灵活的工作模式)或是灾害恢复情况(风暴、停电等)期间的业务代表;
> 或没有外设网关与功能有限的自动呼叫分配器或专用小交换机相连的业务代表。> 由于情有可原的具体情况而必需的“专家”人员; > 来自合作伙伴公司的资源。
5.网络管理系统
目前X公司采用HP OpenView网络管理系统,在本次项目中继续沿用该系统进行网络管理。
第五章
业务应用平台建设 1.安全监控管理平台
目前,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的远程联网监控系统共辖1个公司(上海)运营指挥中心,216个站点,全部网点监控点约1800个左右。
结合上海技防办相关规定和要求,通过监控系统远程联网软件平台建立一个监控服务中心,管理、处置辖内全部网点的监控、报警等,可以根据权限分配在全网点内进行实时监控调取、回放、录像、抓图等管理操作。并与站点的报警中心,门禁系统等整合,实现报警与视频的联动。
在系统整体设计上,采用安防领域前沿技术,在满足相关技术要求的同时,也考虑系统日后的扩展及升级成本,能满足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技防需求,具有一定前瞻性以避免将来在系统建设上的重复投资。1.1平台架构及功能
该系统平台基于IP宽带网络,可实现图像远程监控、海量存储、远程传输、分级管理和诸多增值业务的分布式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它具备开放的体系架构、稳定的系统性能、丰富的业务体验、电信级运营维护的特点。
> 主要功能包括: * 远程视频监控; * 前端录像存储; * 远程录像回放;
* 中心流媒体服务器录像存储; * 报警联动; * 门禁控制。> 技术优势:
* 系统将通信指挥、电子地图、视频图像传输、计算机网络、监控管理等功能组成实现对陆、海、空三维广域空间的流动体的实时、连续监控、指挥与管理;
* 系统采用先进的视频图像数字压缩技术,解决无线移动通信信道的视频图像高速传输; * 优化的系统集成的管理软件,实现并提高相关领域应用的辅助决策与指挥功能,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平台管理功能除包括管理平台实现对全市视频的视频查看、控制、回放回放等基本功能的操作后,实现如下基本管理功能:
* 设备维护、人员维护和日志维护等日常平台的维护管理信息; * 具有自动巡检前端设备、智能检查录像正常工作等;
* 能够实时采集全市平台及下属全部监控点的运行状态数据;
* 在平台运行维护监测管理系统中完成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统计并生成各类报表; * 监测管理服务能检测各模块的心跳状态,通过该系统向平台提供平台故障、环境上限等报警。
1.2 管理平台应用
> 监控业务:是平台的基础功能,为了适应多种应用场合,平台同时支持B/S和C/S两种模式。B/S是系统的主要表现层,除平台的基本功能应用外还包括平台的管理功能,使管理员在网络当中就可以进行平台维护。C/S主要在需要长期稳定监看视频的场所使用(运营指挥中心),并具有报警接收显示及电子地图功能。
> 监控的MONITOR客户端支持一机双屏模式,可以任意配置屏幕中所显示的内容,可以设置都显示视频或者其中一个显示地图或报警文字接收界面、对讲界面等应用。
> 视频存储:对协助事后案件侦破起着重要角色,稳定的存储是系统的保障,并且随着业务增长能够灵活部署扩展也是必需的。平台的存储支持前端存储和后端分布部署的方式,可以根据网络情况部署,可以按任务计划存储或与事件触发管理存储。
>平台支持DAS、NAS、SAN等多种存储模式下的设备。支持多种清盘策略包括时间、存储容量条件的触发。视频存储通过流媒体的方式存储其示意图如下:
> 录像的回放下载操作可以在B/S和C/S中实现,能方便下载所需图像资料。平台支持本地、远程查询回放,本地方式在C/S可分别按照指定的设备、通道、时间、报警信息等要素检索历史图像资料,支持快放、慢放、暂停、抓拍、抓录等功能。提供方便的录像检索、查询手段,可选择实现多路图像同步回放。具有和连续多帧同屏显示功能。
> 管理平台具有云台方向控制和云台转动速度调整功能,摄像机变焦、光圈调整功能,)、客户端发送云台控制指令到云台代理程序,由代理程序通过模拟矩阵方式控制前端云台。> 监控管理中心可以设置在运营指挥中心,充分利用指挥中心的硬件设备,并方便和报警中心集成联动。监控管理中心配备图像接处警工作站、数字矩阵和大屏幕电视墙,实现接警处警和实时监控,报警时能够自动联动监控图像切换到电视墙的对应画面输出显示。1.3 管理平台结构设计
管理平台采用了在J2EE三层体系结构基础上构建的面向业务的四层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1.4 系统安全设计
系统安全设计是整个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的关键,由于本系统除了用与属于公司(上海)监控管理外,亦属于公共安全业务的支撑系统,与ADT安防报警联网服务平台以及公安信息专网密切关联,因此在考虑到系统本身的安全性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系统对公安信息专网及ADT安防报警联网服务平台安全性的影响和所采取的措施。系统安全设计主要从物理安全、接入安全、传输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四个层次5个方面来考虑。
1.5平台的组成与部署
平台组成如下:
平台部署方案如下:
服务器硬件配置如下(1800 路标清D1分辨率,压缩后按每站点4M 码流): 名称 数量
运行软件及要求 部署规则
管理中心服务器 2 管理中心服务器软件、WEB服务、数据库软件 支持集群方案、热备方案 ADT中心灾备及外联服务器 2 管理中心服务器软件、WEB服务、数据库软件 支持集群方案、热备方案 流媒体服务器 24 流媒体服务器软件
按一台20路高清视频的安全模式并发数计算。
(可按照现场实际及服务器实际性能增减这个数字)。
备注:CIF格式为一台200路并发数安全模式计算,D1格式为一台80路并发数安全模式计算。
设备代理/报警转发服务器 2 运行设备代理服务器软件
负责设备的添加时的协议转换、设备在线巡检、设备校时;部署按具体应用,如果相关功能应用较多,则一个平台需单独部署一台。
报警转发按照30路同时发生报警估算,一般情况下单独配置一台即可,双机备份。SAN集中存储 1 需320T磁盘容量
负责录像集中存储及回放服务。
为保证最近30天的站点录像4M×60s×60m×24h×30d×216/8=267T,加上20%的安全保留容量,总计存储总量需求为320T。总计 31
注:目前按照216个站级,每个加油站8路标清D1分辨率监控图像统计总点位,即1800路监控点,经本地硬盘录像机压缩后每站点上传码流约为4M。
软件模块配置如下: 设备/软件名称 型号及规格 数量
中心管理服务器软件
ADT-Manager Center,支持Windows/liunxUnix 操作系统,支持Apach 集群,可分布级联 1 流媒体转发服务软件 ADT-Medium 24 集中存储存储软件 ADT-Storage 0 回放服务器软件 ADT-Replay 0 报警转发服务器软件 ADT-Alarm 1 视频设备代理服务器软件 ADT-VideoProxy 1 接处警客户端 ADT-CLIENT 1 C/S 客户端 ADT-CLIENT 1 1.6 监控管理平台集成 > 报警事故的指挥应用,平台支持结合现场视频、GIS地图、GPS三者结合,协助指挥调度。当发现事故报警时,平台启用视频联动方案,弹出对应视频到相应的显示墙,电视墙上显示GIS地图,通过GPS定位系统显示部署情况,指挥人员根据系统所提供地理信息、站点情况、营销中心情况等现场情况的信息,指挥现场处理,并可通过视频指挥现场人员的处理过程,准确快速处理事故。
> 监控平台支持语音监听、广播和对讲功能。包括客户端和设备的对讲、客户端和客户端之间的对讲。系统支持一对一和一对多的讲话;监控中心之间语音双向对讲功能;中心与前端监控点之间语音双向对讲或语音广播功能。与前端设备对讲通过DVR或视频编码器的视频输入通道实现对现场声音和实时监听和视频音频同步录像录音。通过DVR或编码器的双向对讲接口,实现与现场人员的远程双向对讲,并实时录音。
> 监控平台根据报警预案将报警信息及时分发给相应的用户终端或系统、设备,报警后可以通过接口发送报警信息和预设的命令到相关警用业务系统。
> 监控平台能与各站点门禁系统集成,实现对各站点门禁系统的远程维护、管理和联动实时视频监控;技防报警能够联动门禁设备,实现远程锁定、开启和限制人员出入等功能。
1.7 存储设置
安全监控管理平台的存储系统采用基于IP SAN技术的网络存储,该方式能够节约大量成本、加快实施速度、优化可靠性以及增强扩展能力等。采用iSCSI 技术组成的IP SAN可以提供和传统FC SAN相媲美的存储解决方案,而且应用平台下的普通服务器或PC机只需要具备网卡,即可共享和使用大容量的存储空间。与传统的分散式直连存储方式不同,它采用集中的存储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存储空间的利用率,方便了用户的维护管理。
采用了IP SAN的存储结构,每台服务器到存储系统的数据通道均采用了冗余的设计理念,当其中一条数据访问路径发生故障时(包括:从服务器到交换机、交换机到存储系统),系统检测到后,会将当前的数据流通过另一条冗余的路径进行数据提取。从而,避免了系统的单点故障,而造成应用服务器不能提供连续的数据服务。大大地增强了系统的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
X公司的IP SAN架构是开放式的,只有开放的存储区域网络才能满足未来高速增长的存储需求,我们设计X公司的IP SAN存储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 高性能:提供冗余链路连接,避免数据访问瓶颈的出现;
> 可访问性:通过设置不同的访问策略,任何被授权的数据均能访问; > 存储虚拟化:能够动态扩展,分布式部署,支持远程备份和灾难恢复;
> 动态可伸缩性:能提供在线动态容量分配和扩展,能按需分配存储,不用重新安装卷组和文件系统就可扩展存储容量;
> 支持多主机:应用平台以集群方式共享存储阵列,保证主机系统级的高可用性;
> 简单化的存储管理:提供脱离LAN带宽的存储管理,真正实现在异构环境下,访问共同的文件系统,共享文件数据;可以保护目前存储设备的投资,具备前瞻成长性。
2.经营分析展示平台
3.业务调控管理平台
业务调控管理平台包括物流调度、现场处置、一次调度指挥和物流调度分析等功能,实现“一键式”中控调度指挥。
3.1 实时物流调度
在实时物流调度方面,运营指挥中心可发挥如下作用:
> 显示需要立刻进行成品油配送的加油站名称,需要的油品类型、数量,估计断档时间; > 可立即在GIS上显示该加油站的地理位置,调出该加油站实时库存情况及销售情况; > 显示该加油站周边的油库及库存情况;
> 显示该加油站周边正在执行的配送车辆的情况,包含所执行配送单的紧急程度,油品、数量,目标加油站的库存情况;
> 显示目前可调度的车辆情况和位置;
> 可通过物流系统给加油站安排紧急配送计划;
> 通过调度运行平台,监控紧急配送计划的执行情况。
工作界面如下图所示:
3.2 实时现场处置
在实时物流调度方面,运营指挥中心可发挥如下作用: > 当加油站发生数质量纠纷时,通过系统向指挥中心报送; > 在运营指挥中心的GIS上自动显示发生数质量纠纷的加油站和加油站报出的信息类型; > 自动接通加油站的视频监控系统,调出加油站的视频监控录像;
> 自动调出该笔配送单的情况,包含实付数量、加油站报上的实收数量等计量信息; > 通过语音系统与加油站进行联系,了解现场情况;
> 通过运营指挥中心,组织调运、加管、油库、承运商等直接负责人员共同协调解决出现的数质量纠纷。
工作界面如下图所示:
3.3 一次调度指挥
在一次调度指挥方面,运营指挥中心可发挥如下作用: > 可显示一次切块计划完成情况;
> 可在地图上模拟显示一次计划和完成超欠情况; > 可显示一级和二级油库的实时库存信息; > 可分地区显示当前销售计划及实际完成情况;
> 根据整体状况,对一次物流进行调度和调整,并可与分公司进行视频会议沟通。3.4 物流调度分析
在物流调度分析方面,发挥如下作用:
> 根据上游资源供给情况,调整下游销售计划;
> 调整结果和营销售、加管部门进行协调,通过运营指挥中心,调出油库库存和在途量,结合各地区销量计划,确定各地区最合适的油品供给量;
> 根据确定的油品供给量,调整各地区的油品配送计划,并将结果反馈给各分公司。
4.应急指挥管理平台
运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的对象是X公司下属的各加油站点、营销中心等,在发生应急事件时通过运行保障系统和应急预案等方式实现辅助应急指挥决策。应急指挥管理平台充分实现共享、共用、联动,集成各类计算机、通信、视频、软件应用系统,并尽可能利用X公司下属各联动单位的已建系统,进一步优化整合内部资源,突出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应急区域联防体系和应急保障联动机制,提高基层现场处置和响应突发事件的能力。4.1平台架构
> 应急指挥管理平台
* “多维度”集联应急指挥:网络化监控,集联应急指挥(上联总部,下联库站,外联应急单位,内联员工办公通讯终端)。
> 应急管理体系:“一案三制”应急管理
* 应急管理核心—应急预案:全过程管理—机构设置、队伍建设、资源准备、预案演练,到监测预警、应急响应、恢复重建、监督管理。
4.2平台功能
应急指挥管理平台将协助运营指挥中心在日常工作期间和应急事件指挥期间全面掌握公司整体运营态势,协调解决运营管理中的全局性问题和资源需求,实现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与领导决策,从而支撑对公司运营管理工作“网络化监控,集联应急指挥(上联总部,下联库站,外联应急单位,内联员工办公通讯终端)”的业务要求。
具体来说,应急指挥管理平台将集成应用多种信息通信技术手段对运营指挥中心进行以下方面支持: > 总体把握:公司信息化的各专业管理信息系统为运营指挥中心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原材料”。应急指挥管理平台中GPS车辆定位系统对油罐车的位置数据和运营数据进行采集和整合,数据汇聚系统将公司现有业务系统的信息资源进行汇聚、梳理、整合,可视化指挥系统将以报表、图表、地图等形式,集中呈现体现公司运营总体状况、关键趋势的各种指标信息,使领导和运营指挥人员对公司的运营态势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直观、量化的评估;安全监控管理平台可以通过图像集中显示方式展示公司各个业务点的工作图像、显示油罐车的实时图像。
>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现了应急管理体系“一案三制”原则。通过对应急预案的制作和管理;实现对应急全过程管理(包括:机构设置、队伍建设、资源准备、预案演练,到监测预警、应急响应、恢复重建、监督管理)。
> 统一指挥:可视化指挥应用子系统将有/无线调度、图像监控、无线数据传输等技术与电子地图等可视化手段相结合,在集成的操作界面上实现对运营业务数据的地图直观展示,运营实况的可视化监控,实现对重大或突发事件的整体处置。
> 全面记录:重大事项督办应用以规范化的方式捕捉和记录运营中重要和异常的信息,有利于运营指挥、管理决策人员把握管理要点,事后检索分析。电子卷宗应用实现对应急事件的现场图像录像和指挥中心应急处置时的有无线调度录音,并将应急事件处置流程,与应急事件相关的油罐车、业务车辆、人员等行驶轨迹等信息进行统一归档,保存在一份电子卷宗中。事后可以将电子卷宗中的不同类型的多媒体数据分别以不同媒体形式呈现,为应急事件处置留下一份全面、丰富的信息记录。
> 科学决策:辅助决策应用在原始信息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手段进行综合预警、风险分析、指标分析和专题分析;同时对各种基础信息、运营实时信息、经验数据等信息资源进行有序组织;提供综合检索查询手段,为运营指挥人员的综合协调和指挥调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3 电子地图平台
> 地图展示功能:利用上海市矢量地形图、航空影像图片、CAD图纸、建筑物三维模型等数据资源,创建一个交互式可视化环境。
> 地图窗口控制功能:主要包括地图分级显示、多窗口显示、图层显示控制、视图前进/后退功能、全图显示、全屏显示、鹰眼视图、比例尺、图例显示等功能。
> 地图基本操作功能:通过地图应用窗口中提供的地图操作工具栏,实现对地图的操作功能。主要提供地图缩放、地图平移、地址查询、各类信息查询、信息统计汇总、地图定位、多方式的地图区域选择、地图量算、地图快照和打印等功能。
> 地图标注功能:对各类地图上需要进行标示的要素进行标注,可以新增和修改标注信息,可以分为自动标注和人为标注两种方式。
> 地图权限管理功能:系统划分不同单位、工作人员的权限,根据权限设定各种数据图层、信息、功能的访问和使用权限。用户仅能浏览本权限范围的地图数据,仅能使用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应用功能。4.4 数据汇聚系统
数据汇聚系统是应急指挥平台的一个“后台”系统。它不直接服务于运营指挥业务,而是通过建立一个可靠数据传输和服务共享的机制,为运营指挥业务提供间接的业务支撑。此外,数据汇聚平台应具有一定的可视性、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运维管理人员能利用平台完成信息资源的抽取、组织,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监控等。数据汇聚平台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为各异构系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汇聚服务,为运营指挥业务的协同提供支撑服务。
> 数据接口服务功能:提供数据汇聚系统与参与汇聚的各异构业务系统业务库或前置业务库之间的桥接服务、以及应急指挥平台其他业务功能模块从数据汇聚系统中获得数据时,数据汇聚系统对外输出数据的接口服务。
> 数据加工服务功能:汇聚到应急指挥平台中的数据具有量大、复杂、多样化的特点,它们来自于多个业务系统;还包括运营现场产生的运营管理信息。目标数据完成从这些数据源向应急指挥平台上的汇聚,需要经历数据抽取、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加载、数据存储几个过程。
> 数据资源目录服务功能:数据资源目录服务的核心目标是数据资源的发现和定位。通过对数据资源进行编目、审核、发布三个阶段来实现。编目服务、辅助数据资源提供方完成对数据资源按照目录方案进行格式化编辑。编辑目录的方式包括手工编辑和基于目录内容提取的批量编辑。
> 系统管理服务功能:实现对数据汇聚的适配、抽取、转换、加载、存储、目录服务等核心功能部件的管理与监控。4.5 预案管理系统
应急指挥平台中的应急预案管理系统是围绕突发事件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主要阶段,对应急预案进行数字化表示、展现和应用的信息化支撑系统。
> 数字预案制作:提供一个数字化应急预案的编制工具,可以方便的设计和部署应急预案流程,在应急预案流程的编制过程中,完成相应的“事件-预案-预案任务-应急资源”的关联。应急预案充分考虑了应急事件具备某些特定危险的特点,对应急的形势、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具体的阐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 应急预案检索:提供应急预案的检索功能,可以根据突发事件的属性自动匹配预案,也可以通过多条件查询预案。
* 系统支持多个专项应急预案的维护和管理。应急预案配置完成后,可以浏览和导出应急预案,并可在地图上显示应急预案处置区域方案; * 系统支持多条件组合检索,如根据事件类型、级别、应急资源、应急人员等内容进行检索。> 应急预案发布:提供应急预案审核和发布,完成应急预案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编制-审核-发布-修订流程。
> 应急预案演练和评估:预案演练管理功能包括演练计划编制、演练计划启动和演练过程管理功能。
> 应急物资管理:提供对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管理的应用功能,包含对应急物资种类和当前库存量,同时记录盘存时间。
> 应急单位管理:应急响应涉及的相关单位信息维护,显示,修改,查询,删除。如 消防、医疗、警察、政府各部门。信息包括 单位名称,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单位基本信息。由应急指挥中心及各应急部门负责维护。
> 应急人员管理:应急响应所涉及的应急人员的维护。由应急指挥中心及各应急分中心负责维护。
> 基础数据管理:包括组织机构、油库信息等企业基本数据信息。4.6 车辆定位系统
车辆定位系统,需要建设针对于油罐车的远程定位监控系统;并且接入现有的车辆定位系统数据。
> 油罐车远程监控:车载设备基于WCDMA 3G无线传输的视频监控系统,将视频服务器和摄像机安装在油罐汽车上,利用WCDMA传输视频信号和GPS数据。> 现有车辆定位系统接入 * 现有车辆定位系统数据接入; * 定位协议转换; * 车辆资料接入。> 定位数据服务
* 轨迹存储服务:提供对油罐车位置数据的存储;提供对其他定位车辆位置数据的存储。数据存储时间不少于一年;
* 轨迹查询服务:提供对车辆位置数据的查询服务接口功能。4.7 可视化指挥系统
在X公司日常运营和应急事件处置期间,需要依托可视化指挥系统,实现对与公司运营相关的基础信息和专业业务信息的图形化显示;实现各类定位目标的监控;实现对宏观运营信息的展示;实现日常事件处理的状态查询显示;实现突发事件预案的演练;实现可视化指挥系统与图像监控系统、预案管理系统、辅助决策系统、重大事项督办系统之间的信息联动。
> 运营态势显示:可视化指挥系统具备运营态势可视化功能,即通过地理位置的关联可以整合运营指挥所需要的各类业务数据,从而有效地实现与公司运营相关的各类业务数据的融合,并在统一的电子地图上展示当前公司运营管理状态信息。
> 事件处置:事件处置可视化包括了事件现场的可视化、应急预案的可视化、指挥调度的可视化。
> 电子卷宗:电子卷宗实现了对可视化指挥完整过程记录的可视化。电子卷宗是通过对事件整个过程的相关资源的整合,以实现跟踪事件的来龙去脉,实现对事件过程完整的场景展现。为对事件处置进行事后评审,实现对重大事件的过程取证,积累事件处置管理的经验。4.8 重大事项督办
> 事项过程管理:事项过程管理是整个重大事项督办系统的重要组成,是为实现事项信息的信息接报、状态跟踪、结果反馈。主要内容包括事项录入、事项处理、信息追加、事项确认和事项关闭。
> 事项查询展示:提供事项的统一查询界面,查询条件为事项编号、事项名称、事项状态、事项等级、参与部门、事项类别、处置部门等条件的定向查询功能,方便决策领导实时掌握事项状态和要素信息。
> 事项督办管理:事项督办管理主要分两部分,即督办启动、督办跟踪。
> 事项处置评估:确立事项处理业务流程中的各项评估指标,建立评估模型,实现对频发性事项的评估管理系统功能。包括事项过程评估和事项处理部门评估。4.9 辅助决策
根据实际业务应用分析需求,开发一批基于电子地图和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相关联的业务数据分析功能,如定制专题图模版、轨迹分析、周边分析、区域对比、路径分析、时间轴分析等专业分析功能。4.10 硬件支撑平台
应急指挥管理平台所涉及的硬件支撑平台包括以下各子系统,在建设方案其它章节中均有所设计。
> 有无线通讯系统:实现对公网电话、专网电话等各类调度终端的各类呼叫、调度及电话会议,其中公网电话、专网电话通过综合布线和IP语音电话系统实现;无线通讯通过无线集群方式实现;
> 远程视频监控/联网监控管理平台:建成各类视频资源的接入和交换中心,将当前先进的视频智能分析技术有机融合进来,为视频数据分析、现场取证、提高应急效率提供技术保障,该系统通过安全监控管理平台实现,包括: * 远程视频监控; * 前端录像存储; * 远程录像回放;
* 中心流媒体服务器录像存储;
* 扩展的视频智能分析(可用于车辆分析、加油站周边车流量分析等)。>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在调度大厅内配置一套3(行)×10(列),单屏尺寸为60英寸的DLP大屏幕显示系统,实现各类信息在指挥大厅的集中展示,为实时监控现场态势、各级领导会商提供必备的显示设备;
> 远程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在专网上建立一套视频会议系统,满足各相关单位召开视频会议的要求,作为每日各级指挥人员决策会商、信息互通的重要手段; > 坐席建设:在指挥中心建设相应的坐席和应用终端,接入相应网络; > 网络系统:网络接入及网络安全建设,专门章节中设计;
> 计算机和存储系统:计算机基础系统建设:各类服务器、PC机、打印机、存储系统等; > 基础环境建设:指挥大厅、决策指挥室、机房等基础环境建设。
5.综合信息集成平台
部署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综合信息集成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来实现X公司多种信息媒介、多种信息来源的集成和整合,构建上海公司层面的信息汇集和处理中心,同时与上级公司、市政府等进行信息的交互和转换。
在综合信息集成平台之上可以实现的4个子平台的应用: > 经营分析展示平台 > 调度运行指挥平台 > 应急指挥管理平台 > 安全监控管理平台 5.1平台架构
> 应用架构:集成环境和整合平台的建设,就是将现有的打包和传统应用、信息存储以及新开发的服务组合到一个解决方案之中。业务逻辑从这些通常不灵活的打包和传统应用中释放出来,并由相关的业务所有者安全地进行管理,提供一个能跨所有集成组件,使用一个公用的开发、部署、管理和监控环境。如此可确保 IT的灵活性、敏捷性,同时与动态变化的业务目标保持紧密一致。
> 应用整合平台实现对现有业务系统、待建系统的整合。整合平台可以非常方便的实现应用系统内部各分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的应用集成、信息交互和共享,这也将成为今后建设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框架。
* 企业服务平台(Enterprise Services Platform):通过建立标准的信息总线,将各个应用模块进行联结,各个模块在内部完善和可靠运行的基础上,通过适配器接入总线,实现和其他模块的数据交换。各个模块分别提出各自的数据需要和数据输出,并通过标准总线进行交流,各个应用模块内部的业务升级和业务调整与其他系统无关,也和总线无关。由于企业应用集成的项目所关心的是各应用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架构和协议标准,因此是否采用B/S或C/S等用户交互方式对于平台集成的实施没有直接的影响,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 企业数据中心(Enterprise Data Center):从集成平台获取源数据经过抽取、清洗和转换之后装载到数据中心,数据的特点是集中的、经过了清洗和转换的,便于进行分析;存储于数据中心中的数据是经过再次加工的数据,这些数据为基于监控、分析与决策模型提供了必要的分析基础。这里的数据中心主要给各个分析主题提供一个集成的、面向主题的、稳定的、不同历史时间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华南公司在经营决策中可能会发生的决策制定过程。> 网络架构:系统的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核心系统服务器均部署在上海公司本部局域网。各个客户端、下属公司的操作人员均使用个人电脑IE流览器,通过公司企业网访问本系统。目前上海公司使用的网络包括中油内网、internet外网和视频专网,本方案的核心数据应用将部署在中油内网的上海公司中心机房,同时通过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展现视频专网上的视频监控信息,用户通过VPN+internet,可以访问本项目涉及到的服务内容。关于本项目的核心网络拓扑,根据规划的实施目标和的架构设计原则,建议采用如下硬件部署架构。
> 逻辑架构:建设综合信息集成平台,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经营分析展示平台、务调控管理平台和应急指挥管理。平台上能够处理的信息包括音频、视频和数据。平台的输出终端包括拼接屏幕、电视屏幕、个人桌面和移动终端等。
> 技术架构:综合信息集成平台采用J2EE架构,分为表象层、商业层和数据持久层,其中功能应用服务的技术架构如下图所示:
5.2 功能架构
各专业平台的功能架构分别如下:
> 经营分析展示平台:经营分析展示平台上可以分为经营分析、经营预警和经营展示3个主要场景,具体如下: 场景名称 功能描述 经营分析
计划完成对比表
油库出库量
油库销量
移库量
油库当前库存
油库库存能够支持天数
油库客存量
购进成本
月底盘库数据
库存结构分析
国际油价展现 地炼、出厂价、到货价
销售价格
加油站销量
配送量情况
库存统计展示
加油站油品来源表
购进油品销价成本对比
损耗率展现
按损耗率的排序
运费统计 经营展示 汇报目录
公司简介
库站布局
进销存
市场特点
地市情况
市场情况
客户情况
价格信息
PPT
机房的介绍、照片
网络拓扑图 环境监控数据显示
网络流量显示
加油站数量
HSE指标数据
重要油库位置 经营预警 超欠执行报警
库存预警
销量异常
加油站日结预警
库存预警
盘存预警
安全运行天数
加油站实时库存
零售类指标
配送计划执行情况 > 调度运行指挥平台 场景名称 功能描述 调度运行指挥 低液位缺货调度
临时变站调度
数质量纠纷实时处置
配送全过程调度和监控
一次调度指挥
> 应急指挥管理平台 场景名称 功能描述 应急指挥 应急处理
应急专家
应急物资和场所
应急物流
应急监管
应急总结
应急培训与演练
车辆供应链管理
应急集成
事故后果模拟分析 > 安全监控管理平台 场景名称 功能描述 应急指挥 远程视频监控
前端录像存储
远程录像回放
中心流媒体服务器录像存储
报警联动
门禁控制
5.3 软件支撑平台
作为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综合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需要进行多方面应用技术的综合使用,包括集成平台、ETL、地理信息、BI工具、移动终端应用等。> 集成平台工具采用webMethods平台的核心运行组件,支持最新的数据传输和Web服务标准,如JSP、XML、XSLT、SOAP和WSDL,可以实现对其它应用系统和平台的全面集成。
5.呼叫中心运营的管理方案 篇五
一、系统概述
网上免费呼叫中心(web800),是以web方式实现呼叫中心。网上呼叫中心仍然基本遵循传统呼叫中心的运作方式,但是最大的不同是用户和座席都是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安排进行工作。
网上免费呼叫中心(web800)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为不固定座席提供多样的交互手段,一改传统呼叫中心单纯依靠固定坐席的特点。这些交互手段包括双方和多方谈话(chat)、共享白板、共享程序、发送网页和视频、音频等,而客户和座席可以选择适合的手段进行交互。
二、系统功能
1.客户注册
客户通过web网页提示填写注册信息并提交后被注册为系统的正式用户,可以使用网上呼叫中心的在线支持功能,企业可以使用这些信息分析客户情况。
2.客户排队机制
队机制是呼叫中心的显著特点之一,是为了解决有众多用户时的服务顺序问题。本系统遵照传统的排队原则,实现了多队列情况下的排队机制,一个座席可以同时为多个队列提供服务。可以作为网上挂号系统的.核心服务系统。
3.定制业务队列
本系统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实现了两种队列,公共队列和私人队列。公共队列对应医院的业务,医院可以根据业务定制队列,对某业务存在问题的用户,在进行咨询时进入的是该业务的队列。
4.不固定座席私人队列
与公共队列相对应的是私人队列,私人队列是坐席个人的队列,用户如果想就某问题咨询特定的坐席,就可以直接进入该坐席的私人队列。
5.客户问题单和座席工作单
客户在接受在线服务之前,需要填写要咨询问题的简单描述,这样,坐席在开始在线支持前,查询该问题单。了解客户的大致需求。工作单是坐席完成工作后填写的工作过程记录。工作单记录了一次支持过程的时间,内容和最终结果数据。
6.交互手段
网上呼叫中心的最大特点是为咨询过程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交互手段,包括谈话、白板、程序共享、视频和音频等。
7.离线功能
在无坐席提供在线服务的情况下,客户仍然可以进行注册,成为系统正式用户。并且可以填写问题单,问题单在提交后将保存在系统中等待座席答复,客户可以查询其问题单是否已被答复。
8.统计功能
统计功能主要是通过对客户问题单和坐席工作单的统计来实现的。通过处理存储在系统中的客户问题单,企业可以了解客户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客户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应的服务或者更适合用户需要的产品。通过对坐席工作单的统计,企业可以了解坐席的工作状况,获得坐席工作效率等方面的量化指标,作为改善管理的依据。
9.信息发布功能
企业用户可以通过本系统发布信息和常见问题,信息录入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定制到实时系统的链接。这样,客户在阅读这些信息或者问题时,可以随时转到实时系统就这些问题寻求支持。
三、系统优势
1、系统的使用模拟传统呼叫中心,简单易用;
2、无需安装客户端程序,使用web浏览器作为客户端;
3、web应用,不受地理环境和时间的限制,只要能上网,医院就能提供支持服务,客户就能提出服务要求;
4、通过少量投资,就能建立功能较完善的网上呼叫中心。相对于建立传统的电话呼叫中心,建立网上呼叫中心的投资要少得多;
5、运营费用低,可以节省大量电话费,尤其是昂贵的长途话费;
6、交互手段齐全,可以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
6.曹家渡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运营方案 篇六
【附件一】
曹家渡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运营方案
一、中心使命
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市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二、中心运营理念
便捷、专业、互助、包容。
三、中心工作任务
1、建立覆盖社区全体成员社区服务网络,打造“便捷生活服务圈”。
2、建立街道负责、部门配合、专业支撑、群众志愿互助和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工作机制。
3、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内容,为居民群众提供最基本的保障服务、家庭需求服务、个性化服务和精神文化服务。
四、中心建设目标
1、行政化支撑。综合协调社区资源,保障中心规范有序运作,打造居民满意的服务窗口。
2、项目化运营。综合居民群众需求,开发社区服务项目,提升中心团队服务能力。
3、信息化服务。综合社区服务信息,对接上海市社区服务信息平台,为居民群众实时服务资讯。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谢谢!
2011年1月6日
曹家渡社区生活服务中心项目总包合同书
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运营架构及流程政府主导政社合作社会参与社区服务领导小组参与规划区民政局代表专业咨询、辅导社区服务规划专家顾问组参与评估组织评估反馈评估学术、理论专家社区居民代表企业代表组长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中心主任)政策、资金支持监督、协调社会组织代表决策系统专业管理筛选引进项目责任风险共担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购买第三方评估指挥系统行政支撑资源协调行政支持政社合作项目反馈项目运营(枢纽)项目发布信息平台资讯获取引入市社区服务中心信息平台日常管理宣传协调绩效审核互动能力建设项目运作支持资源拓展网站数据库呼叫中心满意度反馈项目宣传、推动、协调执行系统资料、社区刊物论坛、沙龙满意度调查窗口服务中心及社会组织能力提升项目及社会组织孵化需求发现、调研项目设计、包装项目引进、执行志愿服务、企业社会责任为老服务(助老服务、陪医服务、关爱夕阳……)儿童青少年(大手牵小手、课业辅导、成长性小组……)家庭综合服务(家政服务、就业指导、有理大家评……)残障人士服务(阳光艺坊、自渔自乐、爱满阳光……)咨询服务(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生活讲堂……)资讯、倡导服务(中心资讯展示、健康促进、低碳环保……)社区志愿服务、资源拓展(社区志愿者登记、社会企业、企业社会责任……)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谢谢!
2011年1月6日
曹家渡社区生活服务中心项目总包合同书
(2)项目运营
能力建设:承担中心内部及社会组织的人才培育和能力提升,与项目组一起负责项目孵化和组织孵化功能。
项目运作:具体项目实施。
资源拓展:寻求外部资源并整合、利用。
(3)信息平台
网站、数据库:与市社区服务中心对接,发布曹家渡社区服务相关信息。
呼叫中心:与市社区服务中心对接,接受居民咨询。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谢谢!
7.科技创新中心运营方案 篇七
1991年台当局“六建计划”一提出, 当时就引起很大争议, 不少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加上预算过于庞大, 规模比蒋经国时代的“十大建设”有过之而无不及, 必须大量举债, 遭到当时在野的民进党强力杯葛, 甚至连国民党内部很多人也持有异议。
“六建计划”率先开启了台湾财政赤字的大门。1991年至1993年间, 岛内公债发行量从1450亿元新台币增至3409亿元, 到了1995年, 各级政府债务总余额高达2.3万亿元新台币, 从此再无收敛的迹象。
由于岛内政治斗争激烈, 随着主导推动这一计划的负责人郝柏村下台, 1993年2月连战继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 紧急检讨改进、缩减和停止耗资庞大的财政开支, 维持近3年之久的“六建计划”至此草草收场。
连战继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后, 提出了新的“振兴经济方案”, 该方案提出的长期目标就是要将台湾建成“亚太营运中心”。
这一概念其实最早是由日本经济学者大前研一在1993年提出的, 时任经建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萧万长采纳了这个想法, 并将其作为接下来几年国民党的经济政策主轴与口号。该方案提出后, “亚太营运中心”的具体计划由萧万长领导策划, 并交由美国麦肯锡公司进行评估。
1995年1月, 台湾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开始实施“亚太营运中心计划 (1995—2005年) ”, 以10年为期, 分三个阶段实施, 该计划因此也被称为“跨世纪大行动”。
“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信息化社会所需的法制环境, 简化行政流程及提高效率, 建立全面参与制度和高度自由化、国际化的无障碍环境, 促进商品、劳务、资金、人员、资讯的流通, 吸引跨国公司及岛内企业以台湾作为经营东亚市场的据点。
该计划短期目标是在两年内完成相关法规的修改, 修改的主要方向是大幅放宽资金、人员、货物与资讯的自由流通。中程目标是到2000年, 完成硬件建设。该计划长期目标是将台湾建成制造业中心、海运转运中心、空运中心、金融中心、电信中心与媒体中心等六大中心。通过自由化、国际化、效率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最终把台湾建设成“科技岛”。
其中, 制造业中心的目标是进一步改善投资发展环境, 加速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推动台湾成为世界级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中心, 以维持台湾制造业的不断发展, 在21世纪进入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之林。预计到2005年, 制造业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为主, 年产值达到3000亿美元, 建设成20多个智慧工业园区;其中“十大新兴工业”产值达74亿美元, 技术密集产品占制造业比重40%。在策略上将继续运用《促进产业升级条例》等政策性工具推动制造业升级, 并将积极修订与调整现行相关法令与制度, 使产业界在更自由、高效率的环境下进行投资与发展。其主要工作重点为:强化研究发展体系, 并加强推动科技发展专案计划;重点推动高科技与高附加值工业的发展;规划设计智慧型工业园区;调整加工出口区的功能;促进中山科学院等军事科技部门协助产业技术的发展;加强投资业务功能的整合, 积极推动有关投资计划。
海运转运中心的目标是建立台湾的海运转运中心的地位, 利用海运航线后勤网络, 建立以台湾为核心的区域性产业垂直分工的新经济体系, 加速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每年增加150个TEV (20英尺长标准集装箱) 的转运量, 创造120亿元的转口海运市场。其工作重点为:以“境外航运中心”带动海运中心的发展;以港际整合因应国际竞争;以航港体制改革巩固海运中心基础。
空运中心的目标是建立航空转运中心的地位, 利用便捷的航空客货运后勤网络, 促进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及经济转型。预计到2005年, 空运业进出口货物量达到110万吨, 客运量1900余万人, 建成“航空城”。工作重点为:将中正机场的功能由终点型改建为轴心型使其具有更大的“扩散性”功能;以整合航空快递业带动航空货运转运中心的发展;以机场为核心规划建设航空城, 扩大空运中心的发展纵深及效益。
金融中心在完善境外金融市场方面的重点工作是:继续扩大及增加境外金融业务;发展联贷及证券业务, 发挥筹款中心功能;以东南亚及大陆为台湾国际金融业务分行腹地, 扩大境外金融市场规模。在健全岛内金融市场方面:吸引外国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参与岛内市场, 提高岛内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健全扩大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股票市场及期货市场的发展;推动金融资产管理业务。预计到2005年, 建设筹款中心, 外国银行汇入150亿元新台币, 外国券商汇入50亿元新台币, 外国期货商汇入25亿元新台币。
电信中心的目标是通过创造国际竞争优势加速经济转型、支援各类区域营运中心的发展、提供资讯化社会良好的发展环境。预计到2005年, 电信业达到移动电话普及率20%, 中华电信公司一期投资106亿元新台币。工作重点为:推动电信产业的自由化;推动专案性电信港的建设;提高通讯、资讯基本网络的质量。
媒体中心的主要目标是塑造台湾国际化、自由化的媒体事业新环境;发展台湾成为全球华语影视节目制作中心;建立平面与立体媒体结合的完整的传播体系;预计到2005年, 媒体行业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新台币。
1995年, 台当局各部门共提交了29个与“亚太营运中心计划”有关的亟待修正的相关法案和73项行政命令。在法案方面, 通过9项, 主要包括:航业法、管理外汇条例、营业税法、营业秘密法部分条例的修正、集体电路布局保护法、电脑个人资料保护法等。在行政命令方面, 通过51项。法案和行政命令的通过率分别为31%和77%。
在六大中心中, 金融中心的政策调整进度最快。1995年, 台当局已放宽外国法人投资股市额度上限、修改证券商设置标准、开放证券金融公司设立等。在制造业中心方面, 原定计划基本得以完成, 如外资项目改为投资负面表列、放宽侨外来台投资项目、将厂商对大陆间接投资项目扩大到4895项、废止技术合作条件, 取消审核手续等。在电信中心方面, 1995年9月, 30多年来没有敢碰的电信费率终于降价, 调整后的国际电话费率与香港、新加坡等基本相近。1996年1月, 电信法修正案获得通过, 电信业经营权和行政权一分为二, 电信业市场走向自由化。
另外,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已开始规划建立自由贸易区, 初步规划高雄出口加工区由单纯的加工出口向自由贸易区转型, 将加工出口区的宗旨修正为促进投资和贸易发展并重, 还设想将高雄加工出口区转型的自由贸易区和楠梓出口加工区转型的科学园区连成一气, 以相互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还着手研究规划将云林县离岛工业区也发展成为自由贸易区。在此基础上, 大幅放宽区内事业所受限制, 区内功能较出口加工区更为广泛, 使之先行一步, 为全岛成为营运中心的示范。
在吸引跨国企业入岛设立营运中心方面, 台湾与数十家国际知名企业签订了“策略联盟”意向书, 包括美国联邦快递、UPS快递公司等宣布将在台湾设立转运中心。这些跨国公司的平均协议投资金额均超过2亿美元, 其中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决定在台投资6.1亿美元, 设立亚太地区地面航管系统生产、维修营运中心。这些公司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著名的大型跨国公司, 产业类型主要是:计算机业、通信设备业、运输业和制药业, 经营目的主要为生产性的营运中心、转运性营运中心、技术研发性营运中心、综合性营运中心、以大陆为目标的营运中心等。
连战、萧万长等人提出该计划的一个重要考虑有三, 一是顺应国际跨国公司经营方式的转变。当时, 跨国公司为适应全球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纷纷改变过去集权式的经营管理方式, 而是采取分权管理, 即在全球各经济区域设立区域营运总部或营运中心, 统筹跨国公司在该区域的业务。20世纪90年代中期, 跨国公司在亚太地区的区域总部大都集中在香港、新加坡等地。“亚太营运中心”的主要目的之一, 就是要通过经济体制的自由化、国际化, 增加台湾对跨国公司设立营运总部的吸引力。
二是适应岛内产业结构的调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台湾经济进入新一轮转型, 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台湾第三产业迅速崛起, 在短短10年间其占GDP份额提高了10个百分点左右, 达到60%以上, 成为台湾经济的主导产业。台湾开始由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这期间台湾第三产业的崛起, 主要靠当时岛内市场的扩张和台湾经济体制自由化带来的政策变革效应, 具有典型的内需特征。由于岛内市场扩张潜力有限, 在后工业化社会有必要增强第三产业特别是功能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以开拓海外市场, 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六大中心中, 其中五大中心均属于服务业范畴。因此, “亚太营运中心”又被岛内称作“第二次外向型革命”, 即六、七十年代台湾通过出口导向工业发展战略将工业推向国际, 为“第一次外向型革命”;此次又将功能性服务业推向国际, 因而是“第二次外向型革命”。
三是当时两岸关系出现良性互动趋势。在1992年两岸海协与海基两会达成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后, 两岸实现了“汪辜会谈”, 两岸政治关系由于有了“九二共识”这个基石而大大缓和。同时, 90年代初期邓小平南巡讲话后, 大陆掀起新的改革开放高潮, 经济蓬勃发展。1992年和1993年台商赴大陆投资再次掀起高潮, 推动了两岸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正是由于两岸关系的缓和, 使台湾经济发展以大陆为主要腹地的实现可能性增加, 也是连、萧等人提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重要背景。
从当时国际及岛内经济形势看, “亚太营运中心”不失为一个颇具前瞻性的计划, 若照此计划实施, 不仅有助于加快台湾经济的转型、提高台湾经济在亚太地区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对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也颇有助益。但该计划最终流产, 其原因主要来源于岛内台独势力的政治考虑。
台湾“亚太营运中心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和达成目标, 与两岸经济关系密切相关。连、萧等人提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 目的之一就是鉴于大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外资加快赴大陆投资, 欲借助台湾与大陆同文同种、两岸经济关系日趋密切以及台湾的优势地理位置, 将台湾建成国际资本进出亚太地区特别是大陆的重要门户。
根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评估, 台湾要建成“亚太营运中心”, 至少50%以上的市场腹地须在大陆, 尤其海运转运中心80%以上要借助于大陆市场。开放两岸直航是台湾实现“营运中心”的关键。实际上, 随着大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两岸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 大陆市场在“亚太营运中心”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此实质上, 打造“亚太营运中心”的目的就是要在台湾经济步入转型期后, 尝试走一条以大陆为重要依托的经济发展之路。
于是, 在“亚太营运中心计划”实施后, 台当局内部连、萧等人开始重视发展两岸经济关系, 不仅提出以“市场法则”作为处理两岸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 而且应对两岸无法直接“三通”的现状, 于1995年颁布《境外航运中心管理办法》, 连战还提出“两岸经贸特区”的构想。不久, 两岸实现了“试点直航”, 两岸“三通”形势出现了乐观的前景。
但是, 随着时任台湾领导人李登辉“台独”面目的逐渐显露, “亚太营运中心计划”以大陆为腹地的做法不仅越来越不符合李登辉的口味, 对其推动“台独”的政治目标也构成新的障碍。1996年李登辉访美, 导致两岸关系急转直下。当年8月, 李登辉在提出限制台商赴大陆投资的“戒急用忍”政策的同时, 对“亚太营运中心”也大加抨击, 认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是“鸠占鹊巢”, 借发展台湾经济之名, 行两岸“三通”之实, 在两岸“三通”问题上投入了“过多的精力”, 进而提出以“根留台湾, 加强建设”, “戒急用忍, 行稳致远”的政策口号, 使“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实施最终名存实亡。
“科技岛”建设方案
在分裂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李登辉对“亚太营运中心计划”发出质疑, 一心要改弦更张, 将该计划中其余部分略去, 只保留制造业中心部分, 并且做出修改, 提出以后要集中火力以制造研发为中心, 将台湾建成“科技岛”。
所谓“科技岛”建设方案, 其目标主要包括:
1.建立亚太研究重镇。即到2000年初, 台湾要拥有世界著名的研究人员及研究机构, 在若干基础研究领域中做出世界级的重要贡献, 成为亚太地区的研究重镇。
2.建成亚太高科技制造中心。即到2000年时, 整体制造业的研究经费占营业额的2%, 每人年产值为12万美元, 制造业从业人员中有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成为“工业化之已开发社会”;技术密集产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的50%以上, 且技术的输出逐年提升, 与输入趋于平衡;更多的岛内科技公司发展为跨国公司, 促成其他世界级公司来台建立策略结盟, 使台湾成为亚太科技制造中心。
3.建立“科技化社会”。即在岛内适当地区设立核心科学园区, 每个园区容纳200家高科技公司, 营业额每年达4000亿元新台币;在核心科学园区附近, 由官方或民间建设智慧型工业园区及其他卫星科学园区, 以吸引相关配合产业, 加速形成“高科技产业群”;以核心及卫星科学园区为基础, 结合城乡发展及社区文化, 规划建设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城, 使科技事业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到2005年前后, “资讯通信基本建设”及各大交通建设相继完成, 将各研发单位、产业、服务业、科学园区及科学文化城等相连成网, 形成一个“科技岛”的架构。
其实, 李登辉提出以“科技岛”为建设目标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 因为当时作为台湾制造业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 其基本发展格局是自日本进口原材料和技术设备, 出口至欧美, 与大陆方面关联不大, 台当局又严令禁止岛内半导体晶圆等高科技产业投资大陆。将台湾建成“科技岛”, 其实质就是要走回依赖日本、美国的经济老路, 以此增加对大陆经济的自主性, 为未来实现“台独”目标奠定经济基础。
8.做世贸中心建设运营专家 篇八
《沪港经济》记者:常州世贸中心自2010年1月8日正式开业以来已经一年半了,请您介绍一下它的运营情况。
胡昌宁:常州世贸中心开业以来,总体运营情况良好。目前,双子搂已有300多家会员企业,其中200多家已入驻办公,其余的正在装修或择期进入。另有中国贸促会武进支会、常州市料技信息中心等多家政府贸易服务机构,以及50多家专业贸易服务机构进驻,体现了世贸中心总部官员多次强调的“全世界每一家世贸中心都把政府、企业及服务机构放在同_屋檐下,共同为促进国际贸易及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努力”的理念。
关于常州世贸中心开业以来的运营情况究竟如何评价,我想举个例子说明。去年8月,世贸中心协会副总裁Robeht Frueh,代表世贸中心总部来此考核贸易服务的情况,他对常州世贸中心的贸易服务十分满意。按世贸中心的考核程序,并经美国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常州世贸中心取得了贸易信息服务、商务服务、贸易教育服务、会展设施及服务、会议设施及服务、租赁服务、贸易考察服务等七项认证。去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世贸中心2010年会员大会上,世贸中心协会主席杜苏里先生亲自把这七项认证的证书授予我。对此,我感到很自豪。目前,中国共有27家世贸中心,我们常州世贸中心是中国首家被世贸中心总部授予七项服务认证的世贸中心。
世贸中心的品牌效应
《沪港经济》记者:常州世贸中心开业以来,它的品牌效应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常州、武进及进驻世贸的企业而言,世贸中心的品牌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胡昌宁:大家知道,世贸中心是一个著名的国际品牌。现在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对企业而言进入世贸中心是身份:地位和实力的象征。对城市而言,世贸中心是城市标志性建筑和商务中心。这里我借用一句我们的广告,“入驻世贸中心,企业形象镀金”。对进驻企业来讲,这是他们提升自身品牌,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和扩大影响力的一条捷径。现在进驻常州世贸中心的有许多著名企业,包括阿里巴巴常州总部、亚邦集团、新纪元期货有限公司、常州明豪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常州绿城置业有限公司、江苏武进汉能光伏有限公司、江苏南方轴承有限公司、绿地集团等等。这些大企业之所以选择世贸中心,我想他们首先考虑的是世贸中心的品牌效应。
中共常州市委常委、武进区委书记沈瑞卿曾经这样评价常州世贸中心:“展示投资环境的重要窗口,促进对外开放的重要桥梁,提升企业水平的重要平台”。说到常州世贸中心对常武地区的的影响,我想举两个例子,一是去年在上海召开的世博会,常州想要在江苏馆里获得一两天展示介绍的机会都十分困难,但世博会世贸中心协会馆中,常州这个城市的名字却出现在馆场的外墙上有半年之久,这对扩大常州知名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印证了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主席杜苏里的一句话:“城市再小,只要加入了世贸中心,在世贸的地图上就会刻着你的名字”。二是目前全世界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500多家世贸中心,我们和其中数十家世贸中心有合作。如美国阿肯色州世贸中心就和我们关系很密切,双方多次组团互访,洽谈合作。最近,阿肯色州世贸中心代表团再次访问常州世贸中心,其中一项议题,就是阿肯色州的一个城市费耶特维尔市,要和常州建主友好城市关系。
启动“全球国际贸易情报数据库”
《沪港经济》记者:我们知道,作为常州和武进的标志性建筑,常州世贸中心的硬件堪称一流。请您谈谈你们的软件,主要是贸易服务方面的情况。
胡昌宁:常州世贸中心,不管是其硬件设施还是贸易服务,都是严格按照世贸中心总部的标准建立起来的。我们的贸易服务主要通过三个层面进行,即政府有关机构的服务、专业机构的服务以及我们世贸中心自己的服。我们在双子塔A座的三楼有个服务大厅,聚集了律师、会计师、翻译、广告、会务、培训、咨询、快递等50多家专业服务机构。进驻世贸中心的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服务。
因为世贸中心的贸易服务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我主要说说信息服务。目前,常州世贸中_已建成了立体化的信息服务系统,通过网站发布、短信、杂志等多种形式为会员企业提供资讯服务。我们还于今年5月份与上海双击(DoubleClick)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正式启动“全球国际贸易情报数据库体验中心”。该中心系统整合了北美洲、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五大洲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情报及海关数据,提供全面、及时、高效的情报资源及智能化的搜索平台,帮助企业锁定目标客户,了解国际行情。在常州世贸中心的会员企业可以免费体验有关服务。这个数据库目前在常州是唯一的,它对企业发展国际贸易有很大的帮助。
3.6万平方米的国际商务休闲特区
《沪港经济》记者:常州世贸中心除了高档写字楼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商业设施,如世贸新天地等。这部分似乎还未掀起它神秘的面纱,请您披露一下世贸中心商业设施的情况。
胡昌宁:常州世贸中心地处武进中央商务区最核心地段,周围高档写字楼和豪宅林立,是一块商业的黄金宝地。但是,由于目前常州世贸中心周边三个路口都在施工,而作为新区的人气聚集尚需时间,所以,我们在写字楼投入运营时,适当地推迟了商业设施的运营。
目前,我觉得常州世贸中心商业设施投入运营的时机已趋成熟。我们的世贸新天地占地3.6万平方米,定位建成国际商务休闲特区,它主要有两个业态,美食和休闲。目前,正在洽谈引进国内和世界各地特色品牌美食,以及SPA馆、健身中心、美容美体馆等。我们引进的企业有个基本要求一无特色的、无品牌的企业决不允许进入世贸新天地。目前世贸新天地的装修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准备2012年元旦开门迎客。除此之外,我们在A座的四楼还准备引进一家6000平方米的大型商务餐饮中心,预计有近800个餐位,50间包房,其中还包括一个1200平方米的国际宴会大厅,可容纳600人。我想,常州世贸中心的这个国际宴会厅,应该是常州最有气派的。
希望再建三五个世贸中心
《沪港经济》记者:我们从以往的媒体报道中得知,你有一个梦想,要在中国建一座一流的世贸中心。今天,梦想成真了,你的下一个梦想是什么?
【科技创新中心运营方案】推荐阅读:
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方案11-11
社会管理创新综合协调中心工作实施方案07-19
科技创新与创新实践11-13
科技创新中国06-17
科技创新报告07-08
论文科技创新09-27
环保科技创新10-03
科技与创新答案08-12
科技管理创新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