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提升

2024-09-02

议论文写作提升(共9篇)

1.议论文写作提升 篇一

六、结束语

生活中每一次感动都可以入小说,比方第一声春雷,第一场春雨,第一只蛰伏的小虫爬上窗台。

还有好奇心,比方说我们好像从来没见过苍蝇半大小子的时候是啥样,它们好像摇身一变就出现了,等等。

作品是要拿给读者看,培养自己的读者群,征服每一个有层次的读者,包括对手和敌人。不成熟的作品不能轻易放出来,糊弄读者,就完蛋了。(想起臧克家的诗《有的人》,可以套用说:“有的作家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作家死了,他还活着。”因为只有好作品才能不朽。)

我觉得,一个好作家,至少要有十几篇像样的短篇,五六篇像样的中篇,两三部像样的长篇。

对于陌生的题材,不是自己经历过的,也不是不能写,比方我从来没有煤矿生活的经历,但也可以写煤矿一些细节,如下:

有天我和老三正在一个小山般大的煤堆旁说话,突然忽通一声,黑雾腾起,煤堆不见了,留下一个大坑。我们目瞪口呆片刻,烟尘散开,只见大坑里面,原先在煤堆顶上作业的拖拉机还有一半露在外面,司机吴猴子哥手脚飞快地从里面爬出来,一眨眼就到了坑边两米多高断层边。我们赶紧解下腰带递过去,也没怎么用力,吴猴子哥就嗖地从下面蹿上来,跑出去好远一屁股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这时矿区骤然响起凄厉的警报声……

咋样?还不错吧?但如果写人物和对话语言时,就一定不能做到在矿区生活的作者那样游刃有余。所以说个人经历的生活才是写作者的后花园。后花园式写作是一个作家最坚强的理由,把个人生活转化为大众接受认可的艺术形式很不易,有时会沉的太深不能自拔,变成了纯粹的个人写作,这个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的一个作者,写了一篇关于交通纠纷的小说,我说这是个老话题,网上常见的桥段。他不开心,说这是自己亲身经历。我说那没办法,别人没经历,但别人编的比你这个真事儿还圆满,不是不能写,是考虑一下怎么写才与众不同。我这作者还是个很较真的人,说那别人写了还有啥意思?我写别的吧。他可能没想到,已经没别的了,人间的这点事儿其实都叫人写过了。我想说的是,“不怕旧瓶装新酒,就看手段有没有”。你的阅读量足够的话,可以规避雷同的内容,你的水平超强的话,也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作品来。

文中都是个人想法,拼凑了1万余字,可谓之“小说写作万言表”。因为表达的水平不够,漏洞很多,可拿取所需,抛却不同。本文就是一篇简单的心得分享,不否定、不站队、不争论。喜好就读,不喜欢就弃。文友读后有些许收获和不同感悟,进而坚定自己方向,是我最大快乐。

2.议论文写作提升 篇二

一、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 掌握丰富的词汇会使得我们在表达上更为充分、准确、生动。我们在阅读英文原版小说的时候, 经常看到作者在描述一个事物的时候, 用不同但意思相近的词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样大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和修辞手法。然而在四六级写作中, 大部分学生在词汇的使用上常局限在简单常用的单词而较少使用具有一定难度或较正式的词汇, 使文章变得十分枯燥。在四六级作文的评阅中, 评判者的阅读量是非常大的, 倘若考生在写作中运用一些精准到位的词汇, 将会给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

因此, 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在大学英语授课时, 对于习得的新句型、新单词可创设情景诱使学生多模仿、多运用。通过替代练习使学生习得的新词汇与老词汇相互联系。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 鼓励学生恰当正确地使用新学词汇和复杂词汇。学生还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高学习词汇的能力, 也就是说阅读材料可以给学习者创设一定的语境。语境决定词汇临时性意义, 语言学习者的词汇知识多数来自大量的阅读,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语境教授词汇的阅读材料, 让学生在语境中操练词汇。教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注意文章的难度, 知识性与趣味性, 让学生不仅学到单词的用法, 还增长了见识。

二、句法

由于语言的使用和表达受思维活动方式和观念原则的限制, 因此每一种语言都有不同于其他语言的句子构造形式。句法层次的错误主要集中在英汉结构相差很大的方面。众多语言学家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发现这两种语言有着许多差别。英语属于分析语, 可以充分运用形态变化, 词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它造句注重形式接应, 结构完整, 句子以形寓意;而汉语主要借助词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的典型分析语。英语语言注重形合, 一般情况下使用显性的手段来表达句子之间的联系, 即通过语法和连接词来衔接句子。

由于英语的学习者不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构造上的区别, 所以当他们在写作英语句子遇到困难时, 就会不由自主的使用母语的句法规则来进行句子构造和语言组织, 简单的按照汉语的结构组织英语的句子, 结果使很多的句子缺少主语, 主谓不搭配或是明显的“中式英语”。

因此, 教师要注重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 语言学习是通过接收“可理解性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产生的, 即感受语言行为例如听力、作文等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需要可理解性的输入, 也就是说,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需要足够数量和形式的语言输入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写作教学, 就是要把大量的阅读作为输入, 把写作过程作为输出。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阅读各种英文材料, 特别是英汉对照的文章。使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和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对比, 逐渐积累英语表达思想的语言素材和模式, 掌握作者表达思想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篇章组织技巧,

三、语篇

“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中表达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胡壮麟, 1994) 。汉语的篇章结构采用的是归纳式结构, 即是一个由次要到主要, 由背景到任务, 从相关信息到文章主体的一个过程, 很多文章在最后点明主题, 也有不少文章没有明确的主题句, 需要读者自己归纳。而英语民族的思维模式是直线型的, 反映到文章的写作中就是开门见山, 主题句在先, 然后相关信息支持论证, 最后进行总结。由于学习英语的大学生缺少对英语篇章结构的了解, 所以在写作中经常会把母语的篇章组织方式运用到英语文章的写作中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加强段落和整体篇章写作的能力。在写文章前,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某一话题展开小组讨论, 或采取课堂辩论的形式, 使学生对一篇文章的主题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深层讨论;同时, 教师可将收集到的观点以大纲的形式展现出来, 并引导学生将观点进行分类——正面或负面, 主要或次要, 原因或结果, 积极或消极等。层次分明后, 可以要求学生在各观点之间添加合适的过度表达方式, 以改善或加强学生在写作时难以做到的语篇连贯这一薄弱环节。教师在进行英语写作授课的时候应当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优秀的英语短文, 最好并将其中更为出色的文章拿出来作为学生背诵的对象, 这样在学生大脑记忆的过程中, 也会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模式。

四、结语

3.议论文写作提升 篇三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写作能力 策略

初中是学习英语的关键阶段,也是一个系统化学习的过程。初中英语通常包含大量的词汇和复杂的语法知识,且大部分教师均将单词和语法作为主要内容,忽略英语写作。外加农村的学生本身学习的英语时间较短,学习资源有限,因此,其写作能力与城市中的初中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一、农村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写作能力是评判和考察学生的英语水平的主要标准,写作中包含着词汇、语法和短语等多项内容,透过写作可明确学生对各个英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借助英语写作可让教师掌握教学情况。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面向英语写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是因为其与听说读写水平密切相关,除要求强化词汇积累外,还应熟练掌握语法,可灵活运用各种句型,科学布局。由此可知,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是对新课标的积极响应,并满足新课标中的标准。然而,在农村英语教学中,虽然要求从小学便开始学习英语课程,然而,应课程开设比较仓促,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制约,导致农村英语教学差强人意,因地区和学校的不同,英语教学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使得学生在小学阶段便萌生畏惧心理,不喜欢和害怕英语学习,待步入初中后,便会涌现出大量的学困生,进而制约了英语学习,增大了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难度,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不是很理想。

二、写作能力的具体培养策略

1.有机整合阅读与写作,增强赏析能力。首先,因初中生的词汇量尚不丰富,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的生僻词汇,只能通过猜测来理解文章内容。因此,英语教师应注重对猜词能力的培养,并以阅读技巧为切入点,增强自主分析能力,有效解决不同类型的英语问题。在这一过程,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记忆重要句型与常见的词汇和短语;其次,借助分层式指导,合理开展阅读训练,调动不同水平的学生;参照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选择适宜的文章,以供阅读;例如,对于阅读能力突出的学生可研究和阅读长篇幅、蕴藏哲理的文章;对于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选取简短、便于理解的文章,以此来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自主性;最后,及时互动,有效交流,不断提升阅读质量,增强阅读能力。另外,为让所有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所提升,教师可围绕学生的阅读情况开展定期检查,借助互动训练,达到整体提升的目的。

2.强化听写训练,增强写作表达能力。听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内容,它也是一种基础能力,并影响着说、读、写,它的提高,有利于写作能力的增强。为让学生拥有敏锐的听力,有效获取英语信息,促进英语写作,教师应强化听力训练,合理选择听力训练教材,尽可能选择反映英美本土文化、生活习惯和社会发展的教材,并由英美人自行朗读,语速逐渐加快。通过长期积累,不仅能加深对英美国家的了解,增加写作素材的积累,而且能提升听力能力。

3.重视说写结合,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常常应用说话训练,然而,在当前社会,更加强调说写并重。由此可知,英语教师应重视表达能力的锻炼,学生只有学会如何说,才能知道怎样写。从句子着手,引导学生清晰、准确表达一句话,可进行口头造句,然后再参照课文有效回答。通过教学内容的延伸和知识的积累,逐步培养学生连贯、完整的表达能力,明确简化内容的前后顺序。例如,看图说写便是增强写作能力的重要举措,不仅能锻炼观察能力,还能培养表达能力,让学生参照图画便能进行创作,教学效果良好。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提示,以此来开拓思路,降低写作难度。

4.认真讲授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效率。首先,认真审核题目,明确写作要求,不允许一看到题目,便立即动笔,规避跑题现象的出现。无论哪一篇写作习题,都规定了具体的标准,主要通过文字进行阐述,有些则借助画面进行展现,还有些则要求通过对话进行表达。综上可知,教师在讲授写作教学时,需要及时整理解题技巧,让学生掌握文章体裁,明确中心内容,了解基本时态;其次,找到关键词,确定行文思路。首先,应透过题目明确中心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初步拟建提纲,确定篇章结构,合理布局。依照时间或者空间编写开头,依照中心思想精心挑选词汇和短语,有效衔接各个语句和段落。拟编文章结尾,完成构思;再次,确保用语标准、规范,表达清晰。同时,在常规训练中,应指导学生尽可能联系现有的词汇量和句型结构进行创作,尽可能不要在文章中出现繁琐、深奥的句式,多以简单句进行表达。然而,为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可合理使用复合句式,其中在应用复合句式时应确保连词选用准确,保证时态合理;最后,合理衔接,保证文章整体结构。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应结合表意,在衔接位置合理使用and、but等关联系,顺利过渡。

结语:写作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而写作能力直接决定着英语成绩,且写作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在农村英语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应着重培养英语写作能力,积极创新,适宜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写作技巧,不断积累写作素材,进而从整体层面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玉艺.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J].中学教学参考,2014,(7):54-55.

4.浅议农村学生写作能力训练 篇四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这几年来,本人主要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

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

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

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4、缺乏想象力。

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立足生活 丰富习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述,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作文教学必须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实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感情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教会学生观察和思考

我们生活的世界多姿多彩,学生周围新鲜的人、事、物层出不穷。要指导学生运用自身的眼、耳、鼻、口、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感觉,让他们获得亲身的感受,增强他们的直接经验。如不会观察,学生眼睛睁得再大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引导。春天到了,让他们走出课堂,感受春天的气息,描述初春的迎春花,蝴蝶花和绿草地上的野花……将从大自然中接受的这些信息,再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显得格外真切、自然了。引导学生用耳朵听,将在家中、上学路上、学校里以及公共场所听到的各种声音进行交流,也是极其生动有趣的。

2、学会及时积累。丰富学生生活,开拓素材来源,从根本上说,是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的一剂良方。经常带学生去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建立“杂记本”,要求学生平时在兜里备有纸片和笔,以便随时记下有用的东西。让他们到校图书馆借书,摘抄词汇并写读书笔记;搜集流行歌曲电视剧主题歌;搜集歇后语,农村谚语;记录情文并茂、富于哲理的广告词。这种活动多了,他们的“杂记本”也就丰富了,写作时,文中就会有时代色彩,有时代语汇,有时代感情,跳动着时代脉搏。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首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

最后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三、练是关键,练说练写。

1、紧扣生活,练说练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对此我们要善于做生活笔记。茅盾告诉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可是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仅做生活的旁观者。在农村,有一些老师说:“农村信息闭塞,学生见闻受到限制,缺少课外读物,所以作文学生觉得可写的东西不多。”其实不然,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农村的优势,挖掘作文源泉。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内容。在训练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捕捉所看、所见、所做、所感,如四季的景色、饲养的家禽、田间的庄稼、使用的家具、参与的农活、山中的花草树木、自然中的鸟兽鱼虫、来往的亲戚朋友„„身边的人、事、景、物无处不有,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之人,练说练写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2、练说真话,练写真情实感。

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写的就是真情实感,但平时学生在写作文中,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或抄袭他人,或无病呻吟,作文成了很多学生的一纸谎言。在学生的笔下同学都是拾金不昧的,老师都是抱病工作的,邻居都是乐于助人的,家乡都是美丽富饶的。内容千编一律的,缺少新意,有时甚至给学生下个评语也很难,但就是觉得不对劲。对此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学生在练中要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这跟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至关重要。

如何引导他们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呢?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对于写“真”的作文,给予高分鼓励,肯定表扬。对于不说真话,不写真事的正确引导他们意识到说假话,写假事是错误的。其次引导学生拓展题材,在生活、在回忆中找真。如写“难忘的一件事”,可以从“为什么难忘”入手,引导学生回忆童年到少年,从校内到校外。说说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受教训的、后悔的、令人伤心的、令人高兴的、令人气愤的、打击最大的”一件事。这样可使一个平常题目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使学生惊叹题意的广泛,在生活、回忆中选取印象最深的一件真事来写,这就可免去无米下锅之苦和抄袭杜撰之弊。

3、展开想象的翅膀,多练写想象作文。

新大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他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四、重视作文讲评,作文批改、修改。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只重视作前的指导,而轻视甚至忽视作后的讲评,修改。其实,讲评、修改也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作后的讲评、修改也同样要重视。作文讲评是对本次习作的分析和评价。它是习作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既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加深,又是习作讲评的巩固和提高;既是对本次习作情况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习作训练的指导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通过批改,对学生进行作文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并从中受到怎样写好作文的启发。通过批改,教师可以了解学生作文的实际,便于总结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也可以搜集素材,为作文讲评作好准备。

5.英语写作提升计划 篇五

话题1 英语学习(提纲类)

佳句背诵

1.每天读书对年轻人有好处.Reading every day is helpful to the young.2.关于这部电影我想和你交流一下。

I’d like to share my opinions with you about this film.3.首先,我认为在国外多交朋友是非常重要的。

First of all, I think it important to make more friends abroad.4.你去的国家和我去的一样多。

You have travelled to as many countries as I have.5.你做的题目越多,你的数学就越好。

The more exercises you do, the better your math will be.句型仿写掌握一门外语对我们的生活非常有帮助。

2.我想和你交流一下关于英语学习的看法。

3.首先,我认为多记单纯非常重要。

4.我尽可能多记住有用的句型。

6.提升写作的三个方面 篇六

语文教育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写作,很多学生在现实中是惧怕写作的。笔者认为其实很多情况下是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对学生讲解清楚什么是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写作活动大致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构思,是作者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提炼文章的主题意蕴并选择最佳表现方式,以指导写作实践的创造性总体思维过程。创作作品经过深沉的构思,写出一个符合文学特性的提纲,接着,丢开提纲,自由发挥,任意起草。其实,这样起草时仍然有提纲在潜意识中的理性化观照作用,只不过这种理性已经消融在感性的运作中,成为直觉,更适宜于意象的创作。在起草中,不要去想提纲,任由情性、意识、感性总之是创造生命去发挥。仅仅在创作遇到巨大阻碍,实在写不下去时,再参看提纲以提起思路。写作中存在一个人们易于忽视的现象,那就是呆板地坚持理性指导创作尤其是编写详尽提纲的写作者,却没有创作出不重视提纲的所能写出的好文章。相形之下,前者比后者略有逊色。而一般文章写作都要编写细致的提纲。只要不断充实,提纲就成为初稿。

表述方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的训练,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也叫前后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表达方式,以来说明自己要表达的情感。

7.议论文写作提升 篇七

受写作教学的制约, 学生书写的范围、内容、表达日益逼仄狭窄, 使写作成为一件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指定任务, 在没有真情实感和生活实际的情况下, 作文变成了“造文”, 那里面充斥的是生搬硬套、虚假矫情和累赘繁冗。故此, 要想提高中职语文写作的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就要想办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紧密地联系实际生活, 从学生感性的形式、内容入手。

二、微写作

(一) 概念

微写作, 即短时间内篇幅短小的即兴写作, 100~300字左右。微作文虽字数少, 但要求表达准确, 逻辑清晰, 结构完整, 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度。

(二) 微写作现实背景

1. 时代背景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日新月异, 已颠覆了传统的阅读模式, 手机版新闻、电子书、微博、微信都可以成为微阅读的来源, 这种阅读方式较传统而言操作简捷, 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便利且信息海量, 符合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它是青年人了解社会、发现自我的重要途径, 已成为中职学生的主要阅读状态。

2. 新文体的出现

在网络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 一拨又一拨的网络文本层出不穷, 从早期的“淘宝体”到“陈欧体”, 到随着《甄嬛传》诞生的“甄嬛体”, 再到转瞬即逝的“纺纱体”“孩子体”“走近科学体”“梨花体”等, 它们都与传统意义上的规范文体相去甚远, 篇幅短小精悍, 资源云存储, 呈现手段丰富, 阅读过程短平快, 人们能以最小的时间成本换取足够信息量并且能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 它的表达方式为学生喜闻乐见, 这就为微写作奠定了现实基础。

三、实施方案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只有让写作回归生活, 与社会接轨, 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 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 发挥他们的潜能。针对现状, 笔者进行了“微写作”的教学实践。

(一) 改长文为微诗歌

诗歌是年轻人表达感情最喜闻乐见的形式, 也是语言凝聚力和语文素养最直接的体现。微诗歌短小精悍, 但能直抵课文灵魂, 用其阐释长文, 既能抓住文章的核心, 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 还能激发其写作兴趣, 可谓一举三得。

改文为诗并不难, 微诗歌和读后感比较起来, 学生显然更钟情前者。并且写作信息取自课文, 情感真实, 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写作词库, 作文效率直线上升, 同时还拓展了阅读, 锻炼了思维, 无疑, 微写作更具实效性。

(二) 借微评论解析人物

在中职语文课堂上, 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本, 因其语句艰深, 历史背景丰富和人文内涵深刻而不被学生理解, 费时费力且效果不理想。有的教师大胆舍去, 可又觉得弃之可惜。笔者想, 只要换种教学的方法, 关注难文的文本价值, 舍去艰涩的语句, 重新定位教学点, 可能课堂又是别样风采。

(三) 由抄到写, 微评人物

有思想内涵的文本语言不能只是抄背, 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恰当地运用。接着就是拓展课堂, 微文训练, 用简短的语言评述人物形象。学生仿照或化用抄写的句子, 展开评论。这一步骤需要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更要加入阅读文章后的真实情感, 成文如下:

【生一】这里庄严肃穆, 这里无人语声, 只有绽放着鲜花的小土丘。你的灵魂栖息在此, 用朴素阐释着毕生的追求。你, 一生向善, 不为个人, 心怀大爱, 为其理想, 舍弃富贵, 众叛亲离。你, 站在世界文学的山巅, 用一把利剑, 犀利地劈开世人冷漠的面具, 将文字奔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你活着, 是耸入云霄的乌拉尔山;倒下去, 是平静内敛的伏尔加河, 悠远深长。

【生二】你, 是一面镜子, 映射了最汹涌激荡的人民海洋, 丝毫不留恋曾经拥有的光辉荣耀, 用最闪亮的灵魂之光普照精神世界的最高处;你, 是一个巨人, 用笔尖搅起惊涛巨浪, 揭示了文字世界的广袤无垠。如今的你, 默默栖息在这一隅, 品赏最自然的和风细雨, 平凡, 与你为伍, 朴素, 和你相伴, 我们却驻足, 默默聆听天地为你谱写的最辉煌乐章!

在教学中, 教师挖掘了文本的独特资源, 学生主动思考感悟, 用思维和情感孕育出了精彩的文字。复杂的课文被简化, 短短的几句微评论就完成了学生和文本、主人公的对话, 这样的教学既完成了复杂的课文, 又进行了一次语言的思维的训练, 效果是可观的, 是能落到实处的, 比教师侃侃而谈更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四) 微新闻形式概括古文

机械的教学激发不了学生与文本的亲近感, 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意识。因此, 笔者借助微写作, 以解决课堂低效问题。

传统的文言文课堂几乎都被繁琐复杂的知识要点所割裂, 情节欣赏毫无美感可言, 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性把握上多有欠缺。因此, 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用微新闻的形式概括情节, 不仅形式接地气, 吸引学生眼球, 更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动性。

《鸿门宴》是一篇经典, 但其篇幅长、人物多, 情节较复杂, 笔者将情节概括环节改为让学生写微新闻, 先根据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给出范例:

邹忌巧言妙谏 威王兼听如流

(大齐通讯社×年×月×日电记者××报道) 谋士邹忌由家及国, 向威王劝勉“除弊纳谏”之重要性, 威王虚心借鉴, 下令重奖直言敢谏者。

然后学生仿照范例, 撰写《鸿门宴》微新闻:

刘邦出席宴会险遭刺杀 项羽集团阴谋宣告破产

(群儒通讯社汉元年十二月电记者××报道) 刘邦集团曹无伤曾向项羽揭发刘邦的阴谋, 项羽大怒欲攻打刘邦。刘邦幸得项羽叔父项伯相助, 劝其向项羽谢罪。刘邦在项羽举办的鸿门宴会上危机重重, 在宴会期间, 项庄要求舞剑助兴, 借此刺杀刘邦, 但被项伯及时阻止。刺杀事件发生后, 刘邦的一名部属樊哙曾闯入宴会现场, 痛斥项羽。但项羽赞扬了樊哙的举动, 并赏赐他一块生猪肉, 其后刘邦借上厕所之际离开, 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经郦山、芷阳小道返回灞上军营。其后张良向项羽和范增做出了解释, 声明刘邦已经喝醉, 并进献了白璧一双、玉斗一双表达歉意。据悉, 目前鸿门和灞上的军队没有异动, 但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已被处决。

这样一来, 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依旧, 但形式上的变革让学生耳目一新,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微写作的成功既训练了学生概括能力, 又让其获得了成就感, 课堂的高效不言而喻。

(五) 活用“圈点批注”式“微写作”

“圈点批注”是最简单易行的“微写作”, 和现实生活中网上发帖子类似。这种点评式的“微写作”, 是读者思想火花的灵光一现, 即兴性强, 但如果能长期坚持, 将其作为一种习惯积累下来, 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逐渐提升, 思想也会逐渐有深度。批注必定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共鸣或思考, 这种“微写作”的好处, 不仅在于练笔, 最重要的是它能给心灵注入灵性, 让学生对文字保持一颗敏感的心灵, 让作文有了抒发真情的源头活水。

例如, 在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 笔者让学生依据文本, 就最触动自己的内容圈点批注, 有人对“余亦悔之不得极夫游之乐”有体会, 写到:“人要认清自己的方向, 不受别人的影响, 坚定地朝目的地进发, 不然, 遗憾会伴随终生, 悔之晚矣!”这样的议论句有感而发, 比起老师空洞的讲解学生更受用。大多数同学对第三段“志、力、物”有感悟, 有人写到:“古人诚不欺我!志向尤为重要, 尽己之力, 听天命, 才能无愧于心!”还有人写到:“虽为中职生, 我之志却也是不能抛的, 术业有专攻, 只要目标坚定, 我一定可以将人生谱写出更华丽的篇章!”学生的文字功底有高低, 但真性情却展露无遗。

在古诗词的学习中, 也可以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广泛地运用“圈点批注”式“微写作”。例如, 教授《雨霖铃》碎片式的解读会破坏诗歌整体的画面感, 让学生微文写作就不同了, 整体的意境氛围都能把握住。有学生把词改写成微散文:

分手之后, 何时是归期?寒蝉哀鸣, 在秋雨中不胜悲凉。别离的宴席, 伤感中弥漫着无奈的醉意, 声声地催发, 打在人心底, 留恋, 无需言语, 无声的泪让人无法呼吸!舟行江上, 烟波浩渺, 冷寂!在这冷落的清秋佳节, 热闹是别人的, 杨柳拂岸, 晨风轻扬, 残月钩心, 你的身影久久徘徊在我脑海。也许, 分别是为了更好地相遇, 你, 听到了我的思念吗?

又如, 在《春望》的解读中, 让学生写一封家书, 以此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双亲大人安好!久不通函, 至以为念!乱世动荡, 路阻且长, 不能朝夕侍奉承欢膝下, 儿深感愧疚。幸身健体强, 犹盼双亲保重身体, 切勿挂念儿孙忧心伤身!今闻捷报, 喜不自禁, 愿四方无事, 来年踏乡途!

除此之外, 选取一句诗词画面描写、某种艺术手法的点评都是“圈点批注”式“微写作”的好方法。

总之, “微写作”是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发达所带来的写作方式的转变, 是对传统写作有效的延伸和补充, 我们要在传统写作的基础上, 用微写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写作恐惧, 积累写作素材, 创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并养成习惯, 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 让学生逐渐敢于写作、热爱写作。

参考文献

[1]陈石珍.从传播学视角看微博的盛行[J].科技信息, 2011 (18) .

[2]何捷.“微写作”课程建设:习作教学进行时的课程观[J].教学研究, 2014 (8) .

[3]张旋.公开课:不妨在“微写作”上露一手[J].新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 2014 (4) .

8.几点作文写作小建议 篇八

“老师!这周写作文?”,“上周写过了,这次就不要写了吧,老师,好老师哎”,“怎么办啊,又写,可怎么写呢?”……我才刚到教室门口,话多的同学已经围上来打探消息了,这不禁让我想到叶圣陶先生写的《多收了三五斗》里面去粜米的旧毡帽朋友询问米价的场景,可是我乃堂堂人民教师,何堪沦落到“米行账房”?班级里话少文静的同学虽端坐其位,可表情也是满带期待,想着老师会说一句“不”,那就高呼“耶”了,说不定还会来一个李咏的招牌动作。我快晕倒了,既而陷入了深深的质疑和反思。

甲:“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你听,害怕型的﹚;乙:“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这是迷惘型的﹚;丙:“我写作文就三段话,还经常把根本就没有的事写来写去。”﹙应付型的﹚丁:“作文没意思,还不如读《少男少女》呢。”﹙呦,这是懒惰型的吧﹚……听听,这就是我们学生的心声。

针对这些情况,我就鼓励学生,作文只不过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你们正是缺少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 ,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梗概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后来终于写成了小说《点 心》,并凭《羊脂球》一文跻身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 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这就是我对惧怕写作者的第一点建议。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观察,使写作丰富?有的同学会说,我们哪有这么多的时间啊。其实,同学们缺少的不是时间而是最初的兴趣。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也是如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学生也要把观察变被动为主动,形成习惯成自然的良性循环。

教学大纲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课内作文,尤其是命题作文,因为要求具体,学生各方面都受到约束,所以写作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课内作文又是必不可少的。怎么弥补课内作文的局限呢?我在课内作文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我认为最适中的一个练笔是写感悟,而不是写日记。写日记是一件美妙的事,但是如果把写日记当成一项“政治任务”就大煞风景了,所以我就让同学来写感悟,我们适时地安排一些节目:朗读最新杂志上的精彩故事,或播放电视剧集,或欣赏风景图片,每举行一次,就让学生写感悟。我还布置学生每周写一篇随笔,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评。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我对他们说,作家也要食人间烟火的,编剧也有许多平民出身的,为什么他们就能写出编出那么精彩的內容呢?正因为他们的普通,他们的平凡,才有许多时间去观察,或者他们一直就生活在“生活”之中,所以有话可说,甚至于话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

同时,也不能忽略课内作文的教学观察,我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有一次,我们要写一篇说明文《我们的校园》,我就带领同学在校园的一些重要建筑前和园中公园里观看,并作一些记录,例如建筑的高度,雕刻的标语,教室的布置,公园的小径,优美的池塘,品种繁多的花圃,等等。这次作文写得就很好,达到了普通说明文的写作要求。

我还想和同学们谈一谈写作的第二点建议,这就是落实在写作过程中的。诗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如果文章能拥有一双动人的眸子和迷人的眼神,那就能在第一瞥间吸引读者,使读者读时聚精会神,读后回味无穷。因此,在具体的操作时,同学们应把好审题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审题到位,下笔如行云流水,审题不到位,下笔则磕磕碰碰。命题作文还好把握,写“准”即可,而话题作文就有难度了,我们同学在写话题作文时时会有跑题的现象,也正是这个原因,不清楚“写什么最好”。

有一次我们要写一篇“感悟自然”的话题作文,作文交来之后,我针对文题作了一个统计,发现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同学拟题不尽如人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不善思考,照搬话题。二、用语不准确,有的甚至还是病句。例如,有的拟题为“自然之然”,有的叫“大自然的争斗”,有的是“一角的启示”,“我对自然的启示”,等等。三、人有我有,缺少个性,例如,有的同学就是调换了一下顺序,“自然感悟”,有的就是变换了短语的结构,“自然的感悟”,结果这样的作文题一个班就出现了十来个。四、题目过长,表意罗嗦。例如“人类破坏的因素导致自然的可悲结果”一题,既长又不贴切,反而取得了反效果。

那么,在话题作文中怎么审题呢?我认为最好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首先要理解话题所给的字里字外的信息,其次要领会这个话题前后出现的文字信息,还要有敏锐的捕捉能力,能发现别人不易发觉的信息。第三,在拟题时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或名句,还可以反弹琵琶,逆向思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作文的审题关如平稳过渡,话题作文的大门也就为你打开了。

第三个方面的建议就是写作还要适当限制体裁。有一阶段,话题作文盛行,近几年的考试作文中仍还有不少话题作文,对体裁限制很少,其他作文形式,如全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对体裁的限制也少,这样的做法主要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但许多学生在写作时,要么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要么创新不当,反而“四不像”,弄巧成拙;还有的直接写别人的故事或读过的故事,加上自己的一些议论。因此,我认为现在的写作还是不应该淡化文体的。

我们平时所说的文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文艺文和实用文。文艺文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寓言、童话、科幻作品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见的应用文等。同学们所写的作文常以记叙文、议论文为主,还有许多同学喜欢写散文。“创作”是写作的至上境界。一般地说,不把常用文体的基本功打扎实,是不可能进行文学创作并且取得成就的,这正如要“跑”须先学“走”。适当限制体裁不是越走越窄,而是对学生的写作方向明确规范,避免出现信马由疆的“奔腾”场面,这对惧怕写作者也利大于弊。首先,害怕写作的同学有很大的原因是他们搞不清文章体裁,不明方向,不敢下笔;其次,有的同学想大胆创新,可是只停留于机械的在作文形式上改换而已,如写成日记、书信的形式,或经常用小标题等,最后,不仅形式没有创出新意,内容也因为没有斟酌而显得苍白无力,本来较为熟悉的写作文体却被束之高阁。

在熟练掌握基础文体之上,我们还要鼓励尝试。这就是我的第四点建议。同学们写作应突出文体与进行文体拓展看上去这是矛盾的,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和对立的事物或方面有时却互相促进,推动对方的运动,从而使事物得到发展,这就是“相反相成”。例如,我们写与家庭、生活、学校、社会有关的话题,可以尝试写戏剧小品,因为戏剧小品要求有矛盾冲突,而且人物活动的时间空间相对集中,场景变化少,这正适合如“亲情”、“友情”、“家庭”等话题。如果我们要写社会热点或人们生活中有争议的问题,例如“网络”“追星”“文明奥运”等话题,可以采用对话访谈的文体形式。尤其现在这样的电视访谈节目也很多,许多同学也感兴趣。另外,还可以量体裁衣,进行“故事新编”、“广告合同”、“寻人﹙物﹚启事”、“诊断报告”、“电子邮件”等等创新尝试。

9.雅思写作如何提升 篇九

一、大小作文均衡比较,小作文决不掉以轻心。

之前误以为小作文不用练习,简单的背诵范文就行。但在上课时,老师提醒我小作文也很重要,而且它提分相对比较容易,可以分担一部分大作文的压力。于是我跟着老师认真、系统地学习了小作文的写作,包括怎样审题,怎样根据写作目的从给的信息中提炼出重要details,怎样描写趋势怎样对比等等。这次雅思写作考到8分,小作文练习功不可没。

二、坚持与自信的关键,在于Listen to Your Heart。

这二者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经过失败之后,人往往会听到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有鼓励但也有质疑和嘲讽,自己也会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能力开始怀疑。我曾不止一次地想过“算了吧,找个一般的学校上吧!”然而这样的念头不久又都会被我自己打破,因为不管别人怎样说,我清楚我付出的努力,我了解我过去的成绩,我相信这不是我的水平。我的人生道路每一步都应该有我踏实的脚印,如果年轻的时候我没有尽全力去争取更好的未来,几年之后我一定会追悔莫及。

雅思考试写作范文:富国是否该帮助穷国

Task:Rich countries provide financial aid to poor countries but this aid has little effect, therefore rich countries should provide other types of help.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with this statement?

发达国家向贫困国家提供财政援助,但这种援助效果甚微,因此富裕国家应该提供其他类型的帮助。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这一说法?

思路解析:

管自己的好处:

1. 国家的税收和资源都是基于国内大众,所以国家必须首先对国内问题负责,否则大众会认为遭到忽略和歧视,他们会推翻政府。

2. 国外问题太多,缺乏监管和法律,那些爱心捐款和物资有可能流入国外官僚的腰包,而没有起到救助国外穷人的初始目的。

3. 我们国内社会需要用钱的方面都已经太多,钱用自家都不够,捐助国外只会引起国内弱势群体的愤怒,增加社会犯罪类。

管他人的好处:

1. 很多国外的社会问题都是过去我们国家的某些行动导致的,如战争和侵略,所以我们因该对国外的贫穷负责。

2. 很多国外的问题最终会影响到我们的社会,比如说索马里海盗对于西方海运的威胁。

3. 很多国际问题是不分国界的,比如说国外的环境污染和疾病会通过自然渠道流入我们国内。

参考范文:

What kind of relief from rich countries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in terms of support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Some people think the best answer of this issue is simply money. Others, however, hold an opposed view that other practical aids, instead of finance, are a sound decision. Personally, I am in favor of the latter view, and I will explore possible reasons as below.

Firstly, the common root problem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the collapsed administration and economy systems, and their recovery seriously depends on the transfusing of external capital. Firstly, financial aids allow a poor country to build up an effective government by paying salaries of governmental personnel without delay. With stable income, most officials would be satisfied and motivated to be fully in charge of social technical, executive and supervisory positions like courts of law, police stations, water and power supply departments and so forth, thus lifting the community out of street violence, crimes and living chaos. Besides, financial injection helps to restore the banking system, which means the availability of commercial loan with low interest for a large amount of companies eagerly needing money for material purchase, hiring workers and products manufacturing. Accordingly, what the capital input brings include vibrant industry and business, ever-increasing job opportunities and tax revenue for public welfare--in short, a booming social development on a right track.

Another reason for supporting financial aids is that money is always a favored kind of donation, because it gives recipients in poor countries a high flexibility to buy what they are really lack of. In fact, practical needs are always variable and unpredictabl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people and times ,so that it is very likely that the common physical goods endowed from rich countries may not precisely suit demands of local regions. For example, as for Vietnam which suffers from wars for decades, surprisingly, any type of food aid from foreign countries is undesirable , for the reason that the yield of grain produced in this poor country can not only fully feed its people, but also be more than enough for food export. In contrast, if Vietnam were offered money directly, it will buy whatever it needs most from international markets, probably from public transportation to vaccines to school facilities. Therefore, straight money support is indispensable, its universal effectiveness is always superior over any other goods-based donation.

However, financial aids do not come without risks, and one of them is about their misuse. Obviously, in too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lacking democracy, public supervision, or accountability and transparency in government operation, there is a high possibility that the money might be appropriated for personal sake or even flow into the pocket of bureaucrats--corruption in short, expectedly. In addition, the most worrying aspect is that in poor countries in civil war, money will be misspent by warlords buying new weapons and bombs, instead of foodstuffs or medicines. Consequently, In cases above, the final application of financial support would depart from its initial charitable purpose, and it will make social poverty worse, not better.

Moreover, when it comes to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growth, there are more to require for a poor country than just buying stuffs by money. Specifically, the acquirement of core factors that have lasting and fundamental impacts on the society, such as qualified teachers, doctors, lawyers and scientists, cannot be achieved by buying, but rather by systematic training and teaching. In other words, non-financial aid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also necessary. For example, professional teams containing experts in all kinds of fields from science to medication, from law to social work, should be sent in poor countries for the purpose of educating their future talents. What is more, observers from rich countries should also join the running of local government, which ensures that all kinds of benefaction can be allocated to the public fairly.

In conclusion, financial aids are always needed as the first step for economy revival. To a larger extent, however, money is very limited and even risky, and other practical helps, especially the ones associated with human resources,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poor countries.

雅思考试写作范文:政府拨款对象

Task:Some countries achieve international sporting success by providing specialized facilities that are only used to train top athletes ,instead of providing sport facilities that every can use.Do you think this is a positive or negative development?

Sample answer:

In some countries,players with athletic talent receive more support, especially in terms of the specialised facilities they used while the demand of the masses in sports is often ignored. From my perspe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elite sport may bring a range of benefits in the short term, but mass sport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ell-being of the public in the long run.

In the short term, it seems sensible to invest on speclialised facilities for some excellent sportsmen when considering the positive impacts brought by these top athletes.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it is these elites that bring honor in som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and then shape a strong image for their own country. On a individual level, the public will be positively influenced by the sportsmanship revealed by these champions, 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nation.

However, in the long run, when pondering the essential reason why sports exist, we can find out that the prosperity of mass sports is of more significance and therefore more capital should be allocated to construct facilities that everybody can use. The most fundamental function of sports is to assist people to build a strong body, and in some extent, the more sports facilities there are, the more chances there are for people to take part in sports in their daily life. Another deeper reason is that people can develop a host of valuable qualities such as self-control and perseverance in this process, both of which play an key role on people’s way to achieve success.

So, when comparing the advantages of two sides, I believe this development is a short-sighted approach regarding to sports success. The public are the base of a nation. Only when every ordinary person benefits from the sports facilites, will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be more meaningful.

雅思写作范文:课堂学到更多知识

Task:Students in school or university learn more from classes of teachers than other resources (eg Internet or TV),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Sample answer:

The updated understanding of study and the cutting-edge technology usher in an era when the students can have a variety of ways to acquire knowledge. Although there are other forms to obtain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I am still the proponent of the belief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more from their teachers than other resources.

Study, to some degree, is not a one-way input of knowledge, while it is the procedure of mutual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de,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co-exist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y can have timely interaction. This means teachers can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directly understanding of their students’ shortcomings and strong points, which guarantees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more from the courses that are tailored to their needs.

It is apparent that students can obtain more knowledge from their teachers because teachers do not only function as craftsmen who only impart knowledge but also serves as a supervisor or a guardian.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the case where students are less self disciplined and are inclined to go astray without the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of teachers. By comparison, other resources of learning such as Internet and TV sometimes are likely to make the students distracted due to a host of ir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will undermine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make students learn less.

It is also true that students are likely to learn more from other resources. Internet and TV are two media where there are a wealth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ranging from science and humanity. They are also the easily accessible platforms for the students who are in the remote places where the learning resources can hardly challenge the dominant role played by teachers.

上一篇:后再相遇作文800字下一篇:初一年级班规班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