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审计管理制度

2024-06-29

集团公司审计管理制度(精选8篇)

1.集团公司审计管理制度 篇一

太平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第1章总则

第1条为了加强公司内部审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保证公司财产的安全和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内部审计工作的目的。

1.监督公司经营政策、方针以及财务管理制度、财经纪律在公司及成员公司的贯彻执行。

2.查处违规行为,保护公司资金、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3.强化公司的经营管理,为提高经济效益、规避经营风险、实现经营战略目标服务。

第3条内部审计工作要求。

1.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以及公司发布的各项规章制度。

2.以公司经营目标为工作中心,以事实为依据,以国家法律和公司制度为准绳,客观、公正地反映、分析各运营单位、部门的经济活动,评价经营管理者的经济责任,提出恰当的审计意见,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和建议。

3.内部审计工作依据“只查不究”的原则开展,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结果只具有出具审计报告、提出审计意见的建议权,不负责意见和建议的具体落实。

公司董事会对审计意见和建议所形成的处理和处罚有最终裁定权。

第4条本制度适用范围包括本公司、下属全资及控股公司。

第2章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职责与权限

第5条审计委员会隶属于董事会,负责对审计工作进行领导和监督,对涉及到财务、基建、工程技术等比较复杂和重大的审计项目进行研究处理和审批。

第6条依照本制度,审计部对公司及成员公司的财务收支和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7条审计部的主要职责包括以下8项。

1.检查公司及成员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对其有效性、合理性、经济性进行评价。

2.对公司及其成员公司的经济活动及相关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防错纠

弊,为公司及成员公司优化管理提供意见。

3.对公司财务预算、财务决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4.对公司及成员公司的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确认。

5.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拟定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并在审批通过后负责组织实施。

6.总结、交流内部审计工作经验,组织内部审计理论研讨,培训内部审计人员。

7.拟定审计档案管理制度,报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审核、审批后执行。

8.向审计委员会提交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按时完成交办的审计任务。

第8条审计部的主要权限。

1.有权要求公司及成员公司按时报送财务收支计划、资金计划、财务预算和决算等有关文件和资料。

2.有权检查、审核公司及成员公司的会计账目、凭证、账簿、业务记录、报表和其他有关文件资料,检查资金、资产管理情况,检测财务会计电算化软件。

3.有权参加公司及成员公司重大的经营管理等有关方面的会议。

4.有权参与公司及其成员公司重大经济合同的签订、重大投资项目及重大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和效益性调研过程。

5.有权就审计中的有关事项及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召开调查会,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调查并索取证明材料。

6.有权提出制止、纠正违反公司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等事项的意见。对被审计单位严重损失浪费的现象,有权提出限期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

7.对阻挠、拒绝审计和弄虚作假、破坏审计工作的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按有关规定提请公司有关领导批准后,有权采取查封有关账册、冻结资财等临时措施,并有权提出追究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

8.有权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财经制度的行为提出处理意见。

9.对审计中发现的、须查处的重大或紧急事项,有权直接向董事会报告。

第3章内部审计人员建设

第9条审计部应根据公司发展的规模、审计的范围和审计工作的经常化、专业化的要求配备适当数量的专职或兼职会计师、经济师、工程师等业务骨干组成公司的内部审计队伍。

第10条审计人员应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审计人员不得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泄露秘密。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取得的财务收支资料不得用于与审计工作无关的事项。

第11条当遇有重大、复杂审计项目任务时,要求计划、财务、技术等部门的有关人员与审计人员共

同参与并组成专项审计组。必要时,经有关领导批准可聘请外部人员或借助社会审计机构进行专题审计或专案审计。

第12条审计人员按本制度规定行使审计职权,被审计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刁难或打击报复。对审计人员进行刁难或打击报复的人员,视情节轻重和造成的后果,应给予相应的处罚、处分。

第13条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在确定审计方案前提出声明并予以回避。审计调查时,审计人员不得少于2人。

第14条审计人员工作成绩显著、对公司贡献突出的,应按公司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奖励;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严重失职渎职、泄露公司重要经济秘密的审计人员,视情节轻重和给公司造成的损失,给予相应的处分。

第4章内部审计的类型和方式

第15条按工作内容划分,内部审计一般包括以下4种类型。

1.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对公司及各下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审查和评价。

2.财务收支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对被审单位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监督检查。

3.专项审计

(1)效益审计。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对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合理性进行审计。

(2)任期审计。对被审单位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审计。

(3)管理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管理活动的效率性进行审计。

(4)审计调查。对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

4.专案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及人员违反公司经济纪律的问题进行审计查处。

第16条按工作范围划分,内部审计一般包括以下5种类型。

1.遵循性审计。对经营过程中遵守相关法规、政策、流程、计划、预算、程序、合同协议等遵循性标准的情况作出评价。

2.风险审计。对公司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状况进行审查和评价。

3.绩效审计。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管理效率和效果进行审计。

4.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本单位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5.其他审计。包括建设项目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等专门审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要求办理的其他审计事项。

第17条内部审计的方式一般包括以下2种。

1.报送(送达)审计。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应在指定时间内将有关材料送内部审计部门接受

审计检查。

2.就地审计。内审人员到被审单位进行审计,后者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5章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18条编制审计工作计划

根据公司经营管理的要求和具体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审计部拟订审计工作计划和分季度审计工作计划,报经审计委员会批准后执行并实施。

第19条通知被审计单位

1.审计项目实施方案由该审计项目的审计组长制定,审批通过后实施。审计部应提前3日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自审计之日起,一般应在1个月内完成审计检查工作。

2.被审计单位接到通知后,应按有关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积极配合,并为开展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20条组织实施审计项目

1.依据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可采取就地审计与送达审计、定期审计与不定期审计、抽查审计与全面审计、专项、专案审计等多种审计方式。

2.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作好审计记录,收取必要的审计证据。

3.对于重大、复杂的审计项目,审计组进驻被审计单位正式开展审计工作前,可要求被审计单位召集有关经营管理人员参加与审计组的见面会,介绍有关情况,明确审计要求,以取得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的理解与配合。

第21条归集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人员在审计查证工作结束后,要对审计记录、证明材料、审计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复核,然后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必要的材料需经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

第22条撰写审计报告

1.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结果、依据审计制度对被审计单位的被审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审计报告要做到主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相关、充分、合法,评价客观,结论恰当,处理意见正确。

3.审计报告报送审计委员会审定前,应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审计组应当进一步核实、研究和确认。如报告经确认确有不实之处,应当修改审计报告。

4.审计报告及审计处理处罚建议书报经审计委员会批复后,正式下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必须严格遵照执行(需有关部门配合执行的,有关部门应予以配合),并自收到之日起15日内将执行结果反馈给审计室。

第23条审计处理、处罚建议

1.对于被审计单位或部门违反国家、公司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部应当根据审计结果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规章制度的规定作出审计处理、处罚建议和意见。

2.处罚的审计建议种类

(1)警告、通报批评。

(2)罚款(指对有严重违纪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处以缴纳一定数量的款项)。

(3)没收违法所得。

(4)依法采取的其他处罚措施。

第24条被审计单位的申诉

1.被审计单位在收到经审计委员会批复后的审计处理、处罚决定后如有异议,可在10日内向审计委员会提出申诉。申诉期间,原审计决定照常执行。

2.对于被审计单位提出的申诉,审计委员会在接到申诉后10日内作出处理,对不适当的决定予以纠正。

第25条审计回访和后续审计

1.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部应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回访,对被审计单位采纳审计意见和执行审计决定的情况进行后续检查。

2.被审计单位基于成本或其他考虑,决定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不采取纠正措施的,应当作出书面承诺。

3.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将审计结果以及被审计单位书面承诺不采取纠正措施的情况向管理层报告。

第26条审计档案管理

1.审计部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

2.审计档案的建立实行谁审计谁立卷、审结卷成、定期归档的责任制度。

第6章附则

第27条本制度由审计部负责解释、修订。

第28条本制度自董事会通过之日起执行。

2.集团公司审计管理制度 篇二

一、战略管理审计的基本理论

(一) 战略管理审计的定义

战略管理审计是一种以被审计公司的战略管理为对象, 通过综合的、系统的、独立的和定期的核查, 以便确定问题所在及各种机会并提出行动计划与建议, 改进公司战略管理效果的活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艾贝·肖克曼教授首先提出的“市场营销审计”引出了“战略管理审计”这一概念。

(二) 战略管理审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对战略管理审计进行研究与分析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8年李会太提出了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审计的概念。2000年靳磊在《企业战略审计初探》文章中阐述了实施企业战略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试图从企业战略及其管理活动的特点出发, 提出企业战略审计的基本思路及具体内容。2003年时现在《由经营战略审计: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的新选择》的文章中明确战略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职能, 可以为决策提供可靠的建议, 可以减少战略管理过程中的缺陷, 并有助于公司培育核心竞争力, 同时关注审计的灵魂———独立性, 必须保持。2002年韩哓梅认为管理审计向战略管理审计转变, 是西方内部审计发展的十大趋势之一。2004年梅丹在《浅谈公司战略审计》文中认为战略审计应采取由董事会主导的审计模式, 战略审计的对象是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在设计公司战略审计的评价标准时, 可借鉴平衡计分卡思想, 即考核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4方面的指标。2007年黄溶冰在《国有企业战略实施路径:一个案例及启示》文中认为战略的实施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国有企业在战略管理中往往存在着重战略设计, 轻战略实施的弊病。典型案例出发, 研究了大庆石油管理局的战略实施进程, 从具体事例进行分析。2010年张惠琴在《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战略定位与框架设计初探》一文中确定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是内部审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内容, 从而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 更好地适应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和内部审计自身职能的更高定位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外的学者逐渐关注并开始研究战略管理审计。在1987年Wheel en&Hunger分析了企业管理战略审计的性质及重要作用。在1992年Nei sh&Jackson分析了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实施企业战略的条件。1995年Gor don Gonal dson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董事会的新工具:战略审计》[1], 建议实施低调的和幕后的战略审计, 认为战略审计是重要的董事会工具。

在战略管理审计进入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的阶段的同时, 相应的成熟有效的应用模型, 如SWOT模型, 未能得到充分关注。

二、SWOT模型的基本内容

进行战略管理分析时重点使用SWOT模型, 综合和概括出企业内外部各方面条件, 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 竞争劣势, 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对于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SWOT分析法是指在进行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时, 主要任务是针对企业的潜在影响完成二者的优劣势分析, 完成机会和威胁分析。具体运用时, 需要集中所有的内部因素 (即优劣势) , 使用波特五力法等工具评估这些因素。

(一) 优势与劣势分析 (SW)

企业资源的差异性和企业对自身资源独特的利用性是企业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来源。建立这种优势的时限、获得优势的程度、竞争对手做出有力反应的及时性, 是确定在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中的地位和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时间的关键因素。对企业资源和战略能力的研究可以运用资源评估──资源使用与控制──资源评价──确认关键事件──了解核心竞争能力这一分析框架。

(二) 机会与威胁分析 (OT)

宏观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等四个主要方面 (即PEST) 。要从总体上把握行业, 各个行业在下面一些因素上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 市场竞争的地理区域, 卖者和买者的数量和相对规模, 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 卖方竞争企业是否进行垂直一体化, 基本技术和变革速度如何, 规模经济和经验曲线效应的程度如何, 竞争企业的产品是标准化还是差别化以及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如何。同一个战略群体或者相邻战略群体中的各个竞争企业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相距遥远的战略群体中的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通常很微弱。企业应该将自己的战略聚焦于行业的成功关键因素上, 集中企业的精力超过竞争对手。

三、战略管理审计的SWOT理论构建框架

(一) 在审计战略制订基础和制订过程中, 主要运用SWOT模型进行审查。

其一, 审查公司战略的制订基础是否是在对公司目标、市场、环境、竞争者和内部资源等内外部环境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制订 (梅丹, 2004) 。审查战略目标是否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状况;反映市场的需求;与环境变化趋势保持协调;与公司内部资源的应变能力保持平衡。

其二, 审查公司战略层次的制定。一般将战略划分为:公司层次战略、事业部层次战略和职能部门层次战略。战略管理审计应该履行各层次的战略管理活动, 特别是公司整体层次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过程一般划分为确定公司使命和目标、明确战略意图、为确定公司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以及相应的优势与劣势来分析公司内外环境 (即SWOT模型) 、制定并选择战略计划、实施战略计划与评估战略效果。

(二) 从内部审计视角, 重点审查企业的竞争优势 (S) 判断是否准确。

首先审查技术技能优势。如独创的生产技术, 居于低成本的生产, 领先的革新能力, 雄厚的技术实力, 健全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 丰富的营销经验, 优质的客户服务, 具有优势地位的采购技能。其次审查是否具备有形资源优势。有形资源指可见的、可量化的资产, 包含实物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自有资金和融资能力、组织资源;企业的报告系统以及它正式的计划、控制和协调系统。再次审查是否具备无形资源优势。无形资源指根植于企业的历史、长期积累下来的、不容易辨别和量化的资产。包含技术资源, 如专利、专有技术、商标、版权、商誉;客户声誉、品牌、企业形象等。然后审查人力资源优势。审查关键领域的职员是否具有很强的组织学习能力, 丰富的经验, 并且拥有专长。之后审查组织体系优势。公司是否拥有健全、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庞大稳定的客户群, 强大的融资能力。最后审查竞争能力优势。审查公司能否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拥有全面覆盖的经销商网络, 保持与供应商良好的合作关系, 灵敏应对市场环境变化, 拥有市场份额的引领地位。充分理解并积极参与核心竞争能力管理工作:找出现有的核心竞争能力;培养新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 对竞争劣势 (W) 应当保持警觉, 建立预警机制。

主要审查的因素有技能技术缺乏竞争力;有形资源、无形资源竞争力不足;关键领域里的竞争能力逐渐消亡。

(四)

审查是否及时发现公司拥有的潜在机会 (O) , 对于潜在机会的成长和利润前景进行确认、评价, 选取的最佳机会应当具有可与公司财务和组织资源匹配、使公司获得的竞争优势的潜力最大的特点。重点审查内容有趋势呈扩大化的客户群的或可细分市场的产品、向新产品新业务转移趋势的技能技术, 为优质客户群提供的服务、进入壁垒较低的市场机遇、购并竞争对手的较大可能性、增长强劲的市场需求, 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

(五)

审查能否警惕并发现危及公司的外部威胁 (T) , 从而制定应对措施。确定有无重大新竞争对手将进入市场、抢占公司销售额的替代品、市场增长率下降的主要产品、出现不利变动的社会消费方式的、谈判能力提高的客户或供应商、呈现减少态势的市场需求、业务周期的冲击等相关情况出现。

另外, SWOT模型并不是万能的, 在进行战略管理审计时必须注意其实用性, 在罗列作为判断依据的事实时, 要尽量真实、客观、精确, 并提供一定的定量数据弥补SWOT定性分析的不足, 构造高层定性分析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廖洪, 陈波.企业战略审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个综述[J].审计研究, 2005 (2) .

[2]贝洪俊.基于战略的企业绩效审计模式[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4 (9) .

[3]梅丹.浅谈公司战略审计[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4 (9) .

[4]余玉苗、黄兵海.我国上市公司战略审计初探[J].财会月刊, 2004 (3) .

[5]陈超.平衡计分卡——从绩效评估向战略管理转变[J].航天工业管理, 2004 (5) .

[6]岳修峰.战略和价值导向的管理系统——平衡计分卡[J].郑州大学学报, 2004 (1) .

[7]李会太.试论市场营销战略审计[J].北京商学院学报, 1998, (6) .

[8]李维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3.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审计的对策 篇三

关键词: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099-02

一、加强管理舞弊审计的必要性

管理舞弊又称管理层舞弊,是指管理层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为目的,故意通过重大误导性的财务报表来伤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的舞弊行为。据此定义,管理舞弊的舞弊者是管理层,受害者是投资人和债权人等公司利益相关者,而把二者联系起来的舞弊工具是财务报表。上市公司管理舞弊不仅直接引起股东和其他使用者决策失误和经济损失,而且破坏市场经济的有序性与社会关系的健康性。由于管理舞弊有高管人员参与,据统计83%的舞弊行为牵涉到CEO和CFO,其所造成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并且管理舞弊本身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动态性的特征,使常规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管理舞弊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基于此,对管理舞弊审计的对策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管理舞弊的成因分析

“GONE”理论是在美国流行很广,也是最有意思的企业会计舞弊与反会计舞弊的著名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企业舞弊是由G、O、N、E四个因子构成,G为Greed,指贪婪;O为Opportunity,指机会;N为Need,指需要;E为Exposure,指暴露。它们之间没有重要程度的区别,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上述四个因子实质上表明了舞弊产生的四个条件,即舞弊者有贪婪之心并且十分需要钱财或自尊时,只要有机会,并认为事后不会被发现,他就一定会进行舞弊,导致“you can consider your money gone”(被欺骗者的钱、物、权益等离他而去)。我们寻找管理舞弊的动因要顺着这一主线从“贪婪”入手,揭示“需要”,找出“机会”,最终发现“暴露”的信号。

1.“贪婪”。从贪婪入手有助于挖掘管理舞弊的根源。人性有贪婪的一面。正是这种被欲望冲昏头脑的贪婪使得管理舞弊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崛起”,势如破竹,技术越来越高超,手段越来越高明,胃口也越来越大。管理层舞弊,是为了取信于报表使用者,从而出具虚假的财务报告。他们这样做无外乎是为了保住已有的“乌纱帽”,再戴上更大的“乌纱帽”;保住现有的地位,进而爬上更高的地位;继续享受已经取得的利益,进而获得更大的潜在利益。这种向上的贪婪是永无止境的,与贪婪孪生的舞弊也是永无止境的。

2.“需要”。不管是企业还是人对于金钱或自尊的需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资金之于企业犹如血液之于人,为获得这些如血液般贵重的资金,管理层便会“努力”地取得达到上市或上市以后获得配股的资格;“努力”地去符合各种融资的条件;“努力”地去扭转亏损,摘掉戴在头上的ST、PT的帽子。如果这些“努力”都是通过正当、合法的手段获得,那么企业的业绩便会蒸蒸日上,但是,残酷的现实往往与我们的设想之间有很大的距离。另外,管理层自身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方式、對董事会作出达到不切实际的业绩目标的承诺、自身的所得与业绩挂钩并且全部的收入主要来自这些所得等原因也是促使管理层铤而走险的因素。

3.“机会”。机会是进行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为内部控制是预防和发现舞弊的重要途径,只要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并且执行良好就可以预防舞弊。但是,管理层所处的地位特殊,内部控制制度就是由他们负责建立的,他们绕过或逾越内部控制制度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而内控制度面对管理舞弊是失效的;由于信息产生机制的制约和传递渠道的不完善所带来的管理层和投资者、债权人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使得管理层掌握着许多不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所知的“私人信息”,管理层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目的,有机会利用掌握的“私人信息”出具虚假信息来误导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

4.“暴露”。暴露是指舞弊被发现或披露的可能性和对舞弊者惩罚的性质及程度。管理舞弊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隐蔽性使得舞弊很难被发现。然而,发现和披露舞弊可能性的大小又直接影响着管理层是否实施舞弊的判断。审计委托关系的异化,管理层自行委托审计师以鉴证自己出具的财务报表,以“公正、独立”职业形象掩饰虚假的信息;审计师变更频繁或长期不变、变更后审计意见跟着改变等一系列问题,也会加剧管理舞弊的程度;舞弊被查出来以后缺乏惩罚措施或惩罚措施低廉容易诱发舞弊行为,实施舞弊所获得的利益与舞弊行为被查出来后受到的惩罚不对应,利益要远大于惩罚。目前,我国对舞弊者的惩罚大多仅仅停留在行政处罚的层面上,对企业的经济惩罚相对于舞弊不被发现所带来的利润更是少得可怜。这种情况会对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管理层实施舞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审计人员应对管理舞弊审计的对策

1.积极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

市场经济既是严格的法治经济,又是严格的信用经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中国信用经济论坛”上指出,信用是经济生活中对交易者合法权益的尊重和维护。在市场经济中,信用体系的崩溃与瓦解将对经济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害,对社会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管理舞弊违背“诚实信用”的市场原则,导致了社会信用危机,损害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必须加以纠正和制止。所以,应对管理舞弊必须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这是消除管理舞弊的前提条件。

2.认真分析企业所在的行业状况,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

企业所处的行业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如何,企业的利润是否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等情况,这些情况可以揭示出企业是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对检查管理层舞弊十分必要,特别是对注册会计师来说,不要刚一进驻企业就忙着看账本、看凭证。应当深入到企业的车间、厂房、仓库当中,了解一下企业的生产过程,看看有无闲置不用的生产设备、仓库中的存货是否过时、同车间工人攀谈一下,了解他们对企业的看法。这一过程的进行对企业整体情况的了解就比较全面了,可以防止只看账本、凭证造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弊端。

3.加强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内部监督

目前,我国法人治理结构已经很健全了,我们既具有大陆法系国家“二元制”结构下设置的监事会,又具有英美法系国家“一元制”结构下设置的独立董事。然而,我国企业尤其上市公司却屡屡暴出舞弊丑闻,究其原因,内部监督不足首当其冲。监事会中拥有财务、法律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数很少,想加强内部监督“心有余而力不足”;独立董事不独立,独立董事名义上由董事会选聘,但是产生方式受制于大股东;内部审计部门有的隶属于财务部,有的隶属于总经理,其独立性可想而知。监事会形同虚设,独立董事不独立,内审部门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实施有限的监督,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内部监督力量严重不足。

4.分析性程序及利用专家的工作

许多虚假的财务报表未被发现,部分是审计人员经验不足,资深人员督导不力所致;部分是把可疑的线索视为当然。一套完善的分析性程序体系不仅包括对企业财务数据的会计分析、财务分析,还应该包括更高层次的行业分析和前景分析。审计人员如能恰当运用这一程序便可从整体上判断报表的合理性,从而事半功倍地发现舞弊。每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审计人员也不例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是专家。在审计专业技术强的企业,尤其是当今IT行业发展迅速,更应该积极地利用专家的工作,取得专业机构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阮滢.管理舞弊审计策略探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7).

[2] 赵德武,马永强.管理层舞弊、审计失败与审计模式重构[J].会计研究,2006,(4).

[3] Hooks K L,Kaplan S E,Jr Schultz J J.Enhancing communication to assist in fraud prevention and detection.Auditing,1994.

[4] Landsittel D L,Bedard J C.Fraud and the auditor: Current developments and ongoing challenges.The auditor's Report.1997.

4.公司内部审计制度 篇四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审计对象,特指本公司财务部门、各子公司财务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员。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内部审计,包括监督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情况,检查被审计对象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被审计对象预决算执行和财务收支,评价重大经济活动的效益等行为。第四条 公司所属财务部门、各子公司财务部门均应按照本制度规定,接受内部审计监督。

第二章 内部审计目的、工作职责及范围

第五条 内部审计的目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在本公司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职能。通过内部审计,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以达到查错防弊,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协助公司领导层有效的履行职责,规范公司运作行为,降低运营风险,完成公司经营目标。第六条 内部审计的职责

1、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编制审计工作计划报董事长审批。

2、召开部门会议,围绕工作计划制订审计项目计划,按照计划实施审计工作。

3、负责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底稿。

4、编制审计报告,提出审计意见及合理化建议。

5、监督检查审计决定的执行及落实情况。

6、建立健全审计档案。第七条 工作范围:

1、财务审计。对被审计对象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其他有关经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2、内部控制审计。审查公司及子公司用于保证完成经营目标而制定的政策、计划、程序和规定等所组成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完善,是否得到的有效遵守及执行。

3、项目预决算审计。对各子公司工程预算、结算、签证、决算等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计。

4、经济责任审计。对全资、控股子公司以及投资项目的经济目标、经营责任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审计。

5、交接、离任审计。核实债权债务,监督资产交接;对离任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履行职责情况、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对其经营业绩进行评价。

6、专项审计。对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开展专项审计调查。

7、董事长交办的舞弊调查及其他审计事宜。

第三章 审计机构和人员

第八条 依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备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公司设立审计部,审计部是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在董事长指导下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审计部对董事长负责。

第九条 审计部应当配备具备必要专业知识、相应业务能力、坚持原则、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审计人员。

第十条 审计部设负责人两名,由董事长提名并任免。审计部门负责人必须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与实际工作经验。

第十一条 审计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行为规范,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

1、依法审计;

2、廉洁奉公;

3、忠于职守;

4、坚持原则;

5、客观公正;

6、保守秘密。

第十二条 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对象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或者利益冲突的,应当回避。

第十三条 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打击报复,违者将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对违反审计工作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由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或者提请有关部门处理。

第四章 内部审计的依据、权限

第十五条

内部审计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政策。

2、公司规章制度,董事会决议。

3、公司经营方针、计划、目标。

4、经营责任单位的经营责任制度、责任状况及合同。

5、公司及董事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各种管理措施。第十六条

审计部的权限:

1、有权要求有关单位按时报送生产、经营、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报告和其他有关文件、资料。

2、有权参加公司有关经营、财务管理决策、工程建设、对外投资、重大合同等有关会议。

3、参与有关业务部门研究制定和修改有关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

4、审核有关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凭证、账表、文件,现场勘察检查资金和财产,检查财务软件,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等。

5、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询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

6、发现被审计单位转移、隐匿、篡改、毁损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的,有权予以制止;对阻挠、妨碍审计工作以及拒绝提供账表和有关资料的,有权向公司提出追究其责任的建议。

7、有权对被审计对象提出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并监督建议的执行情况。

8、对严重违反公司规定及相关法规,或因失职造成公司严重损失的直接责任人员及其直属领导,有权提出处理建议。

第五章 审计工作程序

第十七条 准备阶段

1、确定项目审计计划。按照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审计部确定项目审计计划,报公司董事长批准后实施。

2、成立审计小组。

审计部根据项目审计计划,选派审计人员组成审计小组,并指定主审人员,审计小组实行主审负责制。主审人员负责制定审计方案。必要时,可申请其他专业人员参与审计或者提供专业建议。

3、通知被审计对象

通知被审计对象,要求被审计对象提前准备好生产、经营及财务活动的相关的单据、凭证、账表、文件等资料。

第十六条 实施阶段。审计小组依据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审计小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随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提出改进的建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终结,依据审计工作底稿,提出管理建议及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第十七条 报告阶段

1、征求意见。审计报告应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被审计对象自接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之日起3日内,将其书面意见反馈给审计小组,超过规定时间视同无异议。

2、报告审定。审计小组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后完成审计报告,报公司董事长签批。

3、报告送达。审定的审计报告经董事长审批后送达被审计对象。被审计对象就报告中所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制订整改方案进行整改,审计人员有权就整改情况进行检查。

4、档案管理。审计小组应在审计工作结束后7日内对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取证记录、审计报告、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等文件资料按照档案管理要求整理归档。

5、后续审计。对主要项目应进行后续审计,检查被审计对象对审计意见、审计决定的采纳及执行情况和效果。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制度由审计部负责解释和修订。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

5.某公司审计工作管理制度 篇五

根据国家有关审计工作规定,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总则

1、审计的目的是加强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公司的管理监督,维护财务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审计工作是在集团公司董事长的直接领导下,对集团以及各公司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等进行监督,独立行使审计职权,对集团董事长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二章审计的任务

1、对集团公司及所属公司的资金、财产的完整安全进行监督审计。

2、对集团公司所属的财务收支计划,投资和有关经济合同的执行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审计。

3、对集团公司及所属公司的会计报表和年终分配,特别是盈亏的真实性进行审计。

4、对集团公司及所属公司主要领导人的离任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5、对集团公司及所属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对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侵占国家、公司资产,严重损失浪费等损害国家、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专案审计。

7、贯彻执行有关审计法规,制定或参与研究集团公司及所属公司有关的规章制度。

8、集团董事长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

第三章审计职权

1、检查实物、凭证、帐册、有关文件和资料。

2、参与有关会议。

3、索取有关的证明材料。

4、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反财经法纪和公司有关规定,严重损失浪费行为作出临时制止的决定。

5、对阻挠,破坏审计工作的以及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经集团董事长批准可以采取必要的临时措施,并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

6、监督被审计单位严格执行审计决定。

7、对违反财经法纪和大量浪费的被审计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和单位负责人,可建议集团董事长给予行政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建议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工作程序

1、审计部应在年初根据集团董事长的部署,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确定审计工作计划。

2、在实施审计计划时应拟订审计方案,审计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提前通知被审计单位要求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3、在审计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工作底稿,每到一个单位审计结束,要将审计结果向单位领导及相关人事进行交换意见。

4、审计中如有争议应如实反映给集团董事长,必须依法有据,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切忌主观、武断。

5、审计报告的要求:事实清楚,数据确实,依法有据,建议恰当。

6、审计报告在征求被审计单位补充后(不是同意审计报告)报送集团董事长审阅,在出具每期的审计报告的同时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单位存在的问题整理成书面材料向集团财务部反馈。以便财务部门及时对存在问题督促,纠正。

7、被审计单位在听取审计部审计报告草稿后有不同意见时,首先对事实和数据是否确切可提出补充意见,经审计部查明后修改或补充,对审计报告的法规依据,处理建议的内容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审计部可采纳或维护。

8、被审计单位对集团董事长就每期的审计报告作出的有关指示,必须执行,审计部每期的审计报告要反映各单位执行结果。

9、每期的审计报告以及工作底稿附件等必须及时整理装订成册归档备查。

6.集团公司审计管理制度 篇六

山东玉皇化工集团

审计监察管理制度

1、总则

1.1目的明确审计监察工作内容、权限和工作程序,为集团经营风险控制和监察工作提供指导。

本制度适用于山东玉皇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各子公司。

1.2引用政策规定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2、组织机构、职责与权限

2.1组织机构及人员

2.1.1集团成立审计监察中心,负责集团经营风险控制和经营过程的监督监察,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专职审计人员。

2.1.2集团审计监察部门在集团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直接对董事会(股东)负责,并直接向董事会或监事会报告工作。

2.1.3 各子公司审计监察部门在集团审计监察中心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各子公司的审计监察部门人员属集团审计监察中心委派,不接受子公司的领导和管理。

2.1.4集团公司审计监察中心总经理原则上由集团公司董事会任免。

2.2 审计监察工作职责范围

2.2.1贯彻国家审计法规和会计法,并结合行业特点组织制定集团公司内部经营审计和财务审计规章制度与实施办法。

2.2.2提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规划和、季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2.3组织内审工作会议及审计人员培训。

2.2.4负责对集团公司所属各子公司的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法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营目标审计、基建项目审计、关键中高层管理人员离任审计等各类审计工作的组织实施。

2.2.5负责对集团所属子公司执行国家各项财经制度、法规情况的审计监督。

2.2.6负责对集团所属子公司执行集团统一经营管控制度(诸如招投标、采购、基建、费用管理等)情况的审计监督。

2.2.7组织对集团所属子公司重要经济合同的审计监督。

2.2.8负责集团公司审计档案整理归档。

2.2.9办理董事会和监事会交办的其它专项审计事项。

2.3审计权限

2.3.1有权调阅所属各子公司的会计资料,包括各种原始凭证、帐册、报表等有关资料。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推诿、隐匿或提供假资料。

2.3.2有权向被审计监察的单位及有关人员调查有关事宜、索取证明材料,各有关单位及个人有责任和义务予以支持、协助、如实反映情况。

2.3.3有权对违反财经法规的事项提出处理意见,报董事长批准后下达执行。

2.3.4有权向本公司和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建议。

2.3.5有权监督、检查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结论和整改意见的情况,必要时可开展后续审计,查明原因,督促审计结论和整改意见的执行。

3、审计监察工作程序

开展审计监察工作,原则上遵循以下四个阶段:

a.审计准备阶段;

b.审计实施阶段;

c.审计报告阶段;

d.审计复审阶段;

3.1审计监察准备阶段

3.1.1制订审计监察工作计划,并报集团董事会批准后实施。制订审计监察计划的依据是:

a.集团审计工作计划;

b.集团公司每个阶段的重点工作;

c.集团内部干部或员工举报;

d.董事会和监事会交办的审计任务;

e.集团新建项目和新上设备计划;

f.其它方面。

3.1.2根据批准的审计监察工作计划,确定审计对象,拟定审计工作方案。包括确定审计工作范围、审计内容、审计方式、审计时间和审计人员等。

3.1.3在实施专项项目审计工作前,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应列明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工作范围、内容、方式、时间及要求、审计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名单。被审计单位应准备资料及协助配合工作。

3.2审计实施阶段

3.2.1根据审计通知书的内容,被审计单位做情况汇报。

3.2.2对被审计单位的凭证、帐册、报表及有关文件资料进行审计检查,核实资产状况,对有关事项提取证明材料等,认真做好审计记录。

3.3审计报告阶段

3.3.1根据审计收集资料、问题、证据及查证核实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审计评价,结合各项审计记录,写出审计报告初稿。审计报告包括:审计的范围、内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评价及结论;对问题的处理意见和要求;审计报告应附的必要的说明材料和有关证据资料。

3.3.2审计报告初稿递交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后,作出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

3.3.3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如有异议,可在15日内向董事会或监事会提出申诉,申诉期间原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照常有效。

3.4审计复审阶段

3.4.1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提出异议,要求复审的,经董事会和监事会批准后进行复审。

4、审计监察工作方法

4.1应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审计监察内容和目的,采用不同的审计监察方法,各种审计监察方法可以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4.2审计监察的基本方法采取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分析法、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等。

4.4根据各专题审计需要采用有关专业审计和分析方法。

4.5特殊专项项目审计,必要时也可委托或聘用外部专业审计机构完成。

5、审计档案管理

5.1集团审计监察中心必须建立各类审计监察项目档案,包括审计监察全过程涉及到全部的电子文档、纸质文档或谈话记录等。

5.2审计监察档案是集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档案应按“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实施统一保管和存档。

5.3审计档案的调阅必须经董事会和集团审计监察中心总经理批准,在办理借用手续后调阅,审计档案未经批准严禁复制。

6、内部审计监察管理的几项规定

6.1各子公司凡需委托中介机构审计的项目,一律由集团公司审计监察中心统一办理。

6.2对各公司主要领导人离任(包括提职、免职、调离),其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一般采取先审计、后安置的办法。

6.3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若与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6.4审计人员要坚持原则,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得滥用职权,循私舞弊,泄漏机密,玩忽职守。

6.5对审计工作成绩显著的审计人员以及揭发检举违反财经法规、保护国有财产、集体财产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6.6对违反财经法规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或提请董事会或有关部门处理。

7、附则

7.1本制度由集团审计监察中心制定,解释权归审计监察中心。

7.加强公司内部审计资源管理之浅见 篇七

一、加强内部审计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资源的管理需求主要源于内部审计资源的稀缺性。任何资源受制于时间、空间的限制,相对于需求而言都是有限的,内部审计资源同样如此。由于公司对内部审计的需求逐渐多样化,但内部审计资源的数量却无法获得同步的增长,因而需求与审计资源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内部审计资源管理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实现对审计资源的有效利用。内部审计机构是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法人治理水平,实现权力制衡的有力工具之一。加强内部审计资源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保障公司目标的顺利实现。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充分挖潜、有效整合,合理安排等手段实现资源的强化管理,能够充分提高审计资源的使用效益,可以更加有效率、有效果地实现审计目标。

二、加强内部审计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

在目前内部审计资源不足或严重匮乏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应从以下几个途径抓好内部审计资源的管理。

1、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

内部审计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管理。(1)增强内部审计事业的吸引力。强调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不断提升事业心和责任感,辅以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使其深刻认识“有为才有位”。让内部审计事业成为审计人员工作的平台,更成为其人生价值展现的舞台。(2)优化内部审计人力资源配置。具有多部门工作经历的内部审计机构的部门管理人员,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与方式。也要不断从其他部门引进如经营、法律、IT等方面的人才,不断优化审计专业人才队伍。(3)加大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力度。要构筑合理的继续教育体系,提倡终生学习,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的持续发展。以内审业务为依托,鼓励内部审计人员的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自我提高。同时,要有意识地在公司全部人力资源范围内有重点进行内部审计第二梯队的开发培养。

2、合理的内部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是内部审计机构预先制定的,用一定指标反映的、用以指导和组织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和步骤,也是内部审计机构一定时期内对人、财、物,及时间等内部审计资源的统筹安排。合理的内部审计计划可以有效克服内部审计资源不足所带来的影响,进而实现对审计资源的高效利用。(1)建立有前瞻性的内部审计规划。应立足现实资源,着眼未来,建立具有纲领性的内部审计发展规划。应充分考虑审计资源的补充与更替,提出阶段性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发展方向和建设指南。(2)建立有指导性的年度审计计划。内部审计机构应紧紧围绕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审计监督的重点要结合公司发展的重点,合理安排内部审计人员和时间,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3)制定可行的审计项目计划。审计项目计划是规定了基本的工作任务,审计人员组成和时间安排等。项目计划制定时应合理调配审计资源,实现有效分工协作。可以开展联合审计,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指导示范作用。

3、内部审计业务的拓展与延伸。

随着公司的发展,内部审计机构应及时转变思路,调整工作重点。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对审计资源的最大浪费。审计业务的拓展与延伸,不仅是审计业务类型的拓展,也包括审计覆盖范围的延伸。(1)为管理层服务,开展内控流程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根据《萨班斯法案》规定的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内控责任所在,内部审计应有力开展内控流程的评估为公司管理层履行内控承诺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应吸收国际内审先进理念,积极探讨开展风险管理审计,为公司的有效风险管理打下坚实基础。(2)为公司生产经营服务,开展绩效审计和管理审计。关注公司的运行效率以及投入产出效益,发挥审计职能,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同时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资源,关注公司经营发展的重点、难点,有效突破开展管理审计的瓶颈,促进公司规范运作,科学管理。(3)为公司各个层面提供咨询建议。内部审计应充分利用对公司内控流程熟悉,具备管理、财务等相关业务知识的优势,主动为公司各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并提出积极的参考建议。

4、内部审计成果资源的有效利用。

内部审计成果资源包括内部审计工作形成或取得的文件、报告,以及档案资料等,也包括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和成功经验等。审计成果资源的有效利用,包括(1)抓好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是内部审计资源消耗后获得的成果,只有全面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审计资源的消耗才有意义、有效益。(2)内部审计成果的共享。内部审计部门形成的文件、报告等成果资源,应在公司内部更广的层面提供有意义的指导和借鉴作用。(3)内部审计成功经验的复制。经过实践检验的先进的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可以在相同或相似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快速复制,并获得成功。

8.浅谈健全公司治理内部的审计管理 篇八

摘 要 我国经济生活中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经营效益低下、会计信息失真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涉及贪污舞弊的案件频繁发生等现象普遍存在,虽然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内部审计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是这些问题存在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笔者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企业内部审计的措施和发展,通过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主动双向式的报告关系使其能更好地为公司治理服务。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审计管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责任制度、内部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其是在国家行政手段干预下强制建立的,目前很多问题仍存在于企业内部审计中,制约了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如审计目标审计范围狭小,审计观念落后,以“侦探者”自居,审计方法简单、技术落后,在审计项目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一、树立公司治理中企业内部审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我国传统企业内部审计以“监督”理念为指导,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以“监督者”的身份开展工作,内部审计主要发挥监督职能,开展财务审计和其它以会计资料为基础的审计,被动地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服务。依据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公司治理中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对象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目标上升为增值。职能转变为确证与咨询,对象扩展为财务活动、内部控制、公司管理、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依据公司治理中企业内部审计目标、职能和对象的要求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应该树立公司治理中企业内部审计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以人为本理念是公司治理中企业内部审计的立足之本。依据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内审计机构将推积极策略,内部审计人员将树立服务意识、掌握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内部审计机构工作策略的改变、内部审计人员思维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依据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要求,内部审计机构首先要对内部审计职业做必要的宣传。

依据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具体来说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站在被审计人的角度想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有时会碰到比较难“应付”的被审计人,这时候内部审计人员不能把他们视为不受欢迎的人,因为一旦认为被审计人不容易接触、会制造麻烦,就会在审计过程中带上有色眼镜,内部审计人员的服务意识就会加上“修止符”。如果内部审计人员能站在被审计人的角度想问题,就可以体会被审计人的心情,从而帮助被审计人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第二,对被审计人的改进行为给予肯定。内部审计人员在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不足向审计委员会、高级管理层报告之前,应该将这些问题或不足与被审计人进行交流,如果被审计人对这些问题和不足采取了积极的改进措施,内部审计人员就应将报告重点放在被审计人的改进行为上。

内部审计人员要掌握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以人为本服务理念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避免与被审计人发生冲突,与其保持良好的关系。掌握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是必要的。具体来说,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掌握以下技巧:第一,积极沟通、理解别人、善于倾听。有效的人际关系一般依赖于两种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在与被审计人沟通的时候,要善于倾听。要设身处地地理解被审计人所处的环境。友好、有效的沟通才能减少和化解冲突。第二,注重个人形象。内部审计人员工作在一个充满个人矛盾的环境中,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形象才能与被审计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从“监督者”转变为“服务者”,努力与各方发展和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将有利于解决一直以来困扰内部人员的人际关系问题,使内部审计工作得到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高级管理层的支持,内部审计结果得到被审计人的认同,从而增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二、构建主动式双向报告关系的企业内部审计的原则

(一)相对自主原则

在对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公司治理中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时,公司治理理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受托责任理论为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客观性,在执行审计中保持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避免利益冲突。

构建主动式双向报告关系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时遵循“相对自主”原则,一方面改变了传统内部审计与管理层之间的潜在敌对关系,有利于内部审计与管理部门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从而产生更好的审计成果;另一方面创造了使内部审计人员保持最大客观性的环境,能够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更容易地处理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在融入企业经营并为其增加价值的同时提供客观意见,因此相对独立性原则是构建主动式双向报告关系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的首要原则。

(二)成本原则

成本原则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原则,尤其是在成本敏感的环境中。企業内部审计通过分析和评价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寻找其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提出改进建议,实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目标。但内部审计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只有大于设立较复杂的内部审计机构所付出的人力、物力等成本费用时,内部审计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增值。因此,构建主动式双向报告关系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时,成本原则也是必须遵循的。

(三)权威性原则

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与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发挥相辅相成,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又为内部审计机构赢得较高的权威创造了机会。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源自获得相应的授权和内部审计人员出色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认定和评价,取得令人信服的工作成果,使被审计人积极配合审计工作,从而帮助内部审计机构树立权威性。当被审计人不接受或不配合审计工作时,内部审计人员依据内部审计机构获得的相应授权,可以对其实施必要的制裁。因此,构建主动式双向报告关系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时应注重对权威性原则的运用。

三、构建主动式双向报告关系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应解决的问题

构建主动式双向报告关系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关键要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向谁报告。向谁报告体现了内部审计的价值取向。其二,内部审计在谁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受谁领导决定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对于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该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现阶段,在我国企业中较普遍存在的内部审计机构由高级管理层或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当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高级管理层领导时,内部审计负责人的任命、内部审计人员的工资待遇与职位升迁都由高级管理层决定。这样内部审计人员不会愿意也没有权利对高级管理层进行监督。而在公司治理中利用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实现所有者对受托经营的经理层的监督。

四、企业内部审计主动式双向报告关系对完善公司治理的影响

在主动式双向报告关系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能够根据审计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要求及时、安全、有效地为其提供相应的审计信息,从而缓解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与高级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平衡和制约公司治理中各个主体之间关系,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依据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公司治理中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提升为增值,职能拓展为确证、咨询。增值目标是否能实现,关键在于根据内部审计服务对象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高级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需要内部审计以独特的视角发现管理活动和各项决策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并在这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没有引发更大的损失前向其报告。内部审计提供主动式服务,才能满足高级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的需求,实现增值目标。

上一篇:有趣的英语课优秀作文下一篇:校园作文300字:美丽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