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感想

2024-08-11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感想(精选10篇)

1.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感想 篇一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感悟与心得

在中华民族蔓延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生长发育起来的中国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面貌屹立于东方大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身一套独有的审美体系、创作理念和表现形式。中国绘画具有独特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完整的画学体系,是华夏文化与创造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闪光。美术史家把中国的绘画与希腊的雕刻、德国的音乐称为世界文化史上鼎足而立的三大艺术,又因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被称之为国粹。在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中,倾注了古今大师们的心血,中国绘画发展于今,也委实经历了一番不平常的历程。

中国绘画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体现着热爱自然、忍耐细致、中庸的民族性格,诠释了儒、道、释的哲学思想。对于原始的绘画艺术,这些绘画具有一定的文字功能和符号意义,反映了先民社会生活的信息及相关的图腾崇拜。进入商周时期,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青铜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青铜文化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特征。及至秦汉时期,在继承了前代绘画的基础上,绘画有了长足的发展。绘画的种类也增多,包括壁画、帛画、秦汉画像石及画像砖、器物上的装饰绘画等等,在内容上,反映了广泛、丰富的社会生活;在形式上,以相对写实的艺术风貌冲破装饰风格的羁绊,扫除西周时代的陈旧格式,呈现出崭新面貌;在思想上,要求绘画“恶以戒世,善以示后”的教化作用。这一时期随着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儒家的艺术观也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观。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社会政治服务的外在功利,注重其“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社会效果,这种艺术观始终是中国艺术家心目中确定主题内容的准则。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繁的动荡时期,痛苦动荡的社会促进了精神领域的全速发展,并给这个时代的艺术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在内容上以生活为主,注重人的因素,体现出人文主义的精神。在题材上,继承汉代的神话和历史故事题材,同时,新的绘画题材如肖像画、文学题材绘画、风俗画、花鸟画兴起,山水画也成为独立的画科。在风格上,从汉代的雄浑、粗朴、古拙、转为严谨精密、体韵飘然的风尚。隋唐时期统治者提倡绘画,许多著名画家云集宫廷,由于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各题材竞立并存,中国古代绘画进入绚丽多彩的时期。此时人物画开始以世俗生活为内容,山水画也日益兴盛起来。画家不断吸收西域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艺术表现技巧更加丰富,创作题材也比较广泛。人物画越来越注意反应现实生活和刻画人物的精神气质;山水画分出青绿和水墨两大体系,产生南方、北方不同的地域风格;花鸟画创立工笔设色和水墨淡彩、没骨等多种表现方法,宗教画也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可以说,唐代时期的绘画成就超过了以前的各代,影响到当时的东方各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

两宋绘画经历三百多年,题材、风格、技法都有大发展。艺术水平和表现力达到新境界。绘画内容,转向生活中的形象描写,注重真实的具体的描写。表现自然景物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在宋代充分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有特别重要地位的体裁。在技巧上着重人物的精神状态及思想情绪的表现,着重山水花鸟的动人的美的意趣,从思想上及情感上影响人的力量。元朝绘画书法意趣全方位融入,提高了绘画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即体现在塑造形象的笔墨上,又体现在款题上。款题成为揭示绘画内涵的重要外延。元代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绘画格局确立,成为元画基本的审美要求。

明代的绘画艺术,最主要的特点是画派纷呈,名家辈出,可归结为以两宋画院风格为代表的院体画和以元代黄公望、吴镇、王蒙以及倪瓒为代表的文人画两大传统的发展变异。明初在相当一段时期里,追求雍容华丽和雄劲阳刚的“院体”与“浙派”占据了画坛的主导地位。而直接承继元画的文人画传统,一直到明代中叶,才随着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与文人个性意识的自觉,逐步取代了“院体”的主流地位。明末,传教士的来华,带进了西方古典主义的油画、版画及其他工艺美术品,促使了中国艺术家对中西美术进行比较和对西画方法的斟酌去取。清代绘画发展的前期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都直承晚明的余绪而向前发展,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派”继承晚明董其昌的文人画传统,重视师古人胜于师造化;“四僧”则重视独特个性的抒发,适应了市民文化思潮,影响了清代中期的非正统派绘画。到中后期正统派绘画的风格化和模式化日益衰落,扬州、江浙等经济文化名城中涌现出一批敢于突破传统、强调师法自然的画家群体,使绘画摆脱了正统派的桎梏而向多方面探索。

中国绘画相对于西方绘画又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从整个中国绘画的历史来看,中国绘画历来是以线为主来作为造型元素的,就其主要特点来看,可以说中国绘画是线的艺术。中国绘画的线条,具有表现物象的轮廓、形神、质量、运动等功能,同时画上的线条又是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情、思想,以至具有了独立的艺术个性和美学的创造性因素。

处理时空的灵活性,是中国绘画的又一特征。所谓处理时空的灵活性,是指中国绘画中能够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灵活地处理空间或时间的关系,突破自然的限制。在山水画里,处理空间远近的关系,有著名的“三远”说以及以动观景的透视法,这是中国绘画特有的处理方法。许多中国绘画作品,尤其是长卷等横幅形式的远近关系,采取的是动的方式,使看画者好像在景物的里面或前面慢慢地一面走一面看过去似的。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把北宋东京汴梁繁盛的风貌从郊外到城里,从船只的往来到茶坊酒肆、行人车马,把当时整个社会城市生活的原貌,表现在一幅画面上,这是焦点透视所难办到的。画卷是从右向左展开,作者的视点也是从右向左移动的,从郊外到城里,使观者跟随着作者的行踪,一路走一路看,与作者的视点完全一致地移动着,观者就好像是身入其境一样既看又游。意象造型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又一特征。使造型本身意象化,是中国绘画语言的精髓。中国绘画讲究神韵与情境,以正确的审美和道德标准来领导观者使其思想受到感染并产生共鸣。中国绘画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当数其中的意境之法,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绘者与观者的感情交流,有了这种精神的交流就产生了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为了给艺术感染力有所依据,就要为其提供艺术的意境,艺术的意境和形象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没有形象就无从谈其意境,而没有意境的形象就是空乏无力。

纵观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中国绘画浓缩了中国文化的许多特征。可以说:“整个中国文化的灿烂历史都与绘画艺术息息相关。不了解中国绘画,就不可能真正领略中国文化的悠久与辉煌”。所以提高对中国绘画的欣赏力对于学习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对中国绘画的欣赏力,首先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有所把握和认识,对中国绘画的样式面目、源流、流派、艺术传统等, 有整体的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对中国艺术精神、哲学精神、文化理念有所领会和理解。

2.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感想 篇二

从中国绘画艺术的角度看,创意是指创造意象,创造意境,是艺术构思的创造和完善的过程,是艺术作品形成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更延及观众艺术鉴赏时的审美联想和审美再造。

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对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初步设想与研究,是审美主体对客体的审美感受、审美选择,对审美创作的主题意念所作的酝酿和确定,以及对题材的选取和提炼,对表现形式、形象塑造、艺术手法、艺术语言、艺术结构等方面的预想及其动态把握和完善的过程,并延及到审美风格和审美沟通,体现了极强的整体感和综合能力。因此,艺术构思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探索和表达活动,出现一系列复杂的以想象为主要活动的心理现象,艺术家在对生活进行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伴随着情绪、感觉、知觉、观察、分析、记忆、回想、想象、概括、构成、转变、转换、生成等心理活动,不断促使情感的介入和体验,在灵感、直觉、通感等作用下,情动于中形之于外,使想象与情感相互激发相互作用,使创意得以生动具体地展开,艺术形象才不断产生不断深化不断个性化不断完善。

中国绘画,体现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浓厚的文化底蕴,同其它中国艺术形式一样强调意境,中国绘画的所创之意总是升华为境界,“意境”作为中国文化特有文本概念,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艺术的意境,是形而下之于形而上的,既是可以看到的具体的生动的艺术形象,又更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物事人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进入无限的时空,是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的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这种深入浅出的意蕴,正是中国绘画以形而下的艺术载体给人以“形而上的蔚藉”。

中国绘画的客体是无限的,也并未对意作具体限定,所以其意境的意向是多元的,“艺术的意境有它的深度、高度及阔度”(宗白华),或重于哲理,或重于情趣,或偏重独有价值观寓意,“事事(柿柿)平(瓶)安(案)”,或偏重深刻人生观照的艺术领悟,“月亮看了几十年也亮得有些苍凉”,或纯粹效果的展示和启发,给观众更为广阔的余地。好的艺术除了引起观众的共鸣外也还能激发观众的再创造,给观众以自由。

“意在笔先”,“胸有成竹”,“胸中有丘壑”,“得其意而忘其形”,澄怀味象,勿使神伤,而精神的蕴藉重内省、轻外露,讲究意味,讲究品味,是一种“品”的文化,是一种如玉的文化,内敛而润泽,有别于西方外张的“钻石”文化,艺术人格理想讲究“内在超越”,超凡入圣、超凡入道,超凡入佛。“内在超越”就是做人,就是讲和谐,如何做到和自然、和社会、和他人、和自己身心内外的和谐,讲内省完善。因而,“修己正心”为源的心灵与精神的人生追求成为一种自我修养的历程,人生艺术,诗意栖居,使转艺术而替代宗教。自然适意,内在自我,恬淡清幽,空灵澄明,得之“天人合一”,从容泰然,平和舒缓,静谧含蓄的书卷气中,透出淡定愉悦的心灵和人生智慧。我是山川,山川是我,“山川与我神遇而际化”,“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万物与我为一”,虚实相生,黑白相守,神采为上,“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画处皆成妙境”。

所以,中国绘画的创意,满实古拙,空灵透脱,天地之间郁勃生机,远取其势,近取其质,文质彬彬,以内在精神“通天地一气”,气韵生动,儒、道、禅、美学三昧,深邃幽远,使西方人一时半会不能弄懂。能品、妙品、神品、逸品,多止于能品。因此,“发现东方”文化价值输出,也就产生了中国绘画创意在新时代的新意义。作为精神生产,是创意的核心价值,应是新时代物质生产生活的精神高度所求。

摘要:本文从创意的视角剖析了中国绘画艺术的艺术构思和意境追求,揭示了艺术创意作为精神关注在物质生产生活的当下意义。

3.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感想 篇三

从明朝到清朝的这一段时间,有许多欧洲的传教仁来到中国。他们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绘画观念和技法。当时正是公元16, 17世纪,欧洲经过“文艺复兴”运动,绘画上格外重视“透视学”。 那就是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计算画中景物的比例,使画面看起来像真的一样,他们也很重视 “写生”,画起人物来,不但肌肉、骨骼都要研究,还要画出人物脸上的阴影,使人物看起来有立体感。这种画法,和中国明清时代的水墨画完全不同,很多好奇的中国画家,就开始学习西洋画了。

关键词:中国;明清时期;绘画艺术

一、明末清初西风东渐

有一幅明朝大画家沈周的画像,就很有写生的味道,连脸上的老人斑都画了出来。这和文人画的“写意”风格是不相合的。这充分体现了当时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已然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明朝的人物画家,最重视写实的是曾鲸,他替许多当时的人画过像。例如《张卿子像》,就是用工整写实的方法来画肖像,像现代的摄影。这很可能就是受到外来画凤的影响。民间一些无名画家替当时官吏画的像,采用阴影的方法来处理人物面部的肌肉,并且很注意刻画细微的眼神和表情。这都可以看出是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

在西方绘画进入中国的这一段时间,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要算是乾隆皇帝的宫廷画师郎世宁。郎世宁是意大利人,康熙时期就来到中国。他是传教上,可是在来中国传教之前,就已经有很好的西方绘画训练。他到中国以后,很自然地就用中国画画的材料来画画,也很自然地把他在西方学习绘画的方法都用进去了。他画的画,颜色很鲜艳;对动物、植物的描写,都是西方科学训练下的写实方法,尤其重视透视和写生。[1]乾隆皇帝很喜欢他的画。他后半生就住在宫廷里,替乾隆皇帝画了很多像,也替皇帝的“骏马”、“狗”,以及宫廷里的鸟类、花卉,画了许多非常写实的画。当时的中国画家,有些人对郎世宁的画很好奇,也跟他学画。但是,也有些画家很排斥郎世宁,认为他画的不是中国画。现在我们画的水彩、油画,也都是西方的绘画。现在,世界各民族的来往,已经越来越密切。我们除了要正确认识中国的绘画传统之外,也应该吸收其他民族绘画的长处。郎世宁是最早用中国的材料、工具来画画的西洋画家。他突破了很多困难,把这两种不同的绘画融合在一起。现在,我们有很好的机会,可以尝试把中国的绘画技巧和西洋的绘画技巧结合在一起。

二、清朝中期

清朝中期的时候,由于工商业发达,有很多城市变得格外富裕、繁荣。扬州就是其中的一个。[2]扬州城的居民当中,最有钱的一群是卖盐发财的商人。他们的财富,使扬州成为一个富庶的商业城市。有钱的盐商,除了盖大房子,营造花园;还要找画家替他们画画、写字,并且挂起来装饰墙壁。因此,有一些画家,为了卖画,都集中到扬州城里。扬州城里这些有钱的商人,喜欢活泼、有生命力的画。因此,画家也受到这种自由活泼风气的感染,创造了许多新的绘画。这些画家,因为不用当时流行的方式来画画,也不模仿古人的画法,常常使一般人觉得奇怪。他们又都生活自由,行为不受拘束,因此一般人就称他们为“扬州八怪”。

有些人认为“扬州八怪”是八个画家。其实,不一定是八个。他们是一群聚集在扬州的画家,共同形成了一个画派,所以也许把它叫做“扬州画派”更为合适罢。

扬州画派中最有名的是金农和郑板桥。郑板桥曾经做过官,后来觉得做官不如做画家舒服,所以宁愿在扬州以卖画为生,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金农的书法很有名。他的字好像刀子刻出来的一样,是学北魏的石刻字学出来的。

金农好像没有学过哪一家的画。他用写字的方法来画画,画出了非常天真朴拙的人物、风景,好像小孩子画的画。金农的画受到民间年画或版画的影响很大。年画是中国人以前过年时贴在家里的木刻版画,颜色很艳丽,造型也很大胆。金农的画受到这种影响,已经完全不像宋元的文人画了。他用的颜色很多,看起来也十分可爱话泼,充满了喜乐的气氛。他尤其喜欢把民间流行歌的歌词写在画上,当作题画诗。他画了很多江南的风景。他画穿红裙的女孩驾着小舟采菱角,也画开满荷花的池塘,都很有民间生活的趣味。

郑板桥在山东做过县官,可是个性很强,看不惯一般官吏的生活态度,就辞官到扬州去卖画了。郑板桥出身农村,对中国穷苦的老百姓十分同情。他的文章和诗文,常常表现这种思想。郑板桥勇于创新。他写的字,主要是从汉代的隶书变化出来的。隶书古称“八分”,可是郑板桥称呼自己的书法是“六分半书”。[3]他又用写字的方法画兰花和竹子。兰花、竹子是古代传统的绘画题材,可是经过他在画上用很新奇的方法题诗之后,好像这些兰花、竹子都有了特别的意义。他把书法、诗、绘画,完全融合在一起,甚至把书法题在画面中央。这些都是很有突破性的创造。

金农的一个学生罗聘,继承了金农天真朴拙的风格。罗聘画的人物特别有趣,在造型上也很受陈洪缓的影响。罗聘特别喜欢画鬼,在可爱有趣的风格中,寄托了一些讽刺的意味。扬州画家基本上继承的是明代城市市民绘画的传统,所以人物画、花卉画特别多,趣味的表现也比较自由,顏色都很鲜明,有活泼积极的入世精神。这些特征,在扬州其他几位画家的身上也都可以看得见。这些画家包括李蝉、黄慎等人。

参考文献:

[1]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

[2]洪再新,中国美术史,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3]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996

4.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感想 篇四

这幅画描绘的是一棵栽种在盆子里面的兰花的模样,兰花一枝独秀,用它屹立的身姿站在了画面的左下角,兰花的枝头盛开着一朵鲜艳的兰花花朵,下面有一朵兰花是含苞待放的,右边描绘了一株竹子的模样,竹子的顶部也开着花朵,,它伸长着手臂,像是要伸手过来拥抱兰花一样,画作的顶部是作者为这幅画所做的题词与署名。

蒋风白 兰竹

这幅画描绘了一盆坐立在陶瓷盆里面的兰竹的模样,兰花一整棵是站立的姿态,它的顶部盛开了茂盛的兰花花朵,,底部生长着杂草,中间的一簇竹子还没有长大,它小小地挨着兰花植株,像是在依靠着它一同成长一样,,右边开出了一朵小花,像是刚刚生长出来的模样,还很嫩绿,画作顶部是作者写下的对画作的寄语与题词。

蒋风白 兰竹

这幅画描绘了兰花与竹子的模样,画作的底部有一簇杂草,中间部分有一簇竹子,竹子的枝条很修长,在画作妖娆地生长着,竹子的后方有一些兰花,它们绽放着美丽的花朵,画作的左上方也有一簇竹子,是开在半山上的,竹子的叶子很茂盛,它张开着叶子的手掌,一个个描绘上浓墨,显得强壮而有力,画作的右边有诗人的题词与印章。

5.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篇五

姓名:葛宇鑫

学号:1120112302

班级:09221101

孔子有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这学期的这门选修课已接近尾声,现在回过头来,刚好对其玩味总结一番。之所以讲玩味,是因为戏曲是门艺术,其韵律,行词之美,需要深入思索,方可得其体会。然后我认为老师上课语言清晰易懂上课时候也很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力,使我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先谈谈老师的行课方法吧。老师采取的是一种先理论后实践甚至有时候是重现场的行课方法,个人觉得相当好。我觉得理论知识很重要,毕竟理论知识相当于一种基础,基础扎实了,方能更好得发挥。所以我觉得受到后边视频的影响,前边讲课会有点赶,讲的会有点快,而且感觉不是很具体,其实我们还是可以理解更深一点的。然后后边是播放戏曲视频,这是一种理论的具体展示,很真实,很具体,也是一种相当好的选择,我们可以当堂课在实际的戏曲中找到老师讲课内容的影子,所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

然后就是行课内容了,课程内容的话基本上挺好的,对于我们这些戏曲文盲,确实有一种启蒙的效果,而且有的时候会穿插一些小的故事以及名人传奇,有励志的效果,老师讲话也很风趣,所以上课不像别的科目那样死气沉沉的。

最后,我觉得在原来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加点东西,增加授课的内容。比如说可以选一段唱段,然后让我们来唱,这样又能让我们参与,又能提高我们学习的积极性,挺好的。

6.北航研究生绘画鉴赏人文课感想 篇六

一、绘画课之于我的缘分

进入研究生阶段,开始更钻更精的搞学术了。研一课特别多,尤其是上学期,每天枯燥的在各种听不懂的专业课之间徘徊,压抑的喘不过气来。幸好,我遇上了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课,可以用艺术的熏陶排解学术的枯燥。

说起来,能选上这门人文课,也真是一波三折,回想起来,也算是和这门课有缘,真心有缘。9月中下旬,我们开始了浩浩荡荡,艰苦卓绝的选课。之所以叫做艰苦卓绝,是因为和本科相比,研究生的必修课竟然也是需要抢的。回想起来本科的时候,大家选公共选修课的时候,还有体育课,大家的崩溃的状态,想想就感觉可怕,不过好在,本科的必修课时不需要抢的,学校已经安排好了,只要按指定的时间制定的地点去上课就行,然后就可以拿到必修课的学分。可惜,到了研究生阶段,选修课需要抢,我们忍了,结果必修课也要抢,这个就真心很恶心。本科的时候,因为大家选课时造成了选课系统的崩溃,造成大家都选不上课。为了安抚广大深受选课毒害的学生的情绪,学校建设性的将选课模式改成了抽课,保证大家都有机会选,然后在机会均等的情况下抽签,这样至少保证大家都有机会选课,是个不错的措施。而很遗憾,我们研究生的选课没有跟上本科生的形式,还是停留在老的选课方式上,于是,在选课的几天大家继续守在电脑前,一次次的看着“service is busy”。

当然,选课难也就罢了,更加让然难过的是,由于系统做的实在是不够好,我们的选课系统经常出现抽风崩溃情况,具体而言,就是突然把我们已经选上的课全部退掉。对于很多热门的课,就像春运的火车票一样,只要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来,比如人文课。

我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选上了人文课——经济学思想,当然还有其他的热门的课,比如矩阵。在选好课的第二天,我想再选一门选修课,于是这个时候我们的系统开始崩溃,开始抽风。当我点上提交后,我惊奇的发现我的所有已选课程都不见了,包括人文课,矩阵课。我欲哭无泪„„心里将坑爹的北航骂了无数遍,好不容易选的课就这样没了。但是没办法,只能重选,在重新选上几个好选 的专业课后,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选矩阵课和人文课的工作中。矩阵课,我丢失的名额已经被别人抢走了,人文课也一样,我只能像等火车票退票一样等待着下一个像我一样的倒霉蛋。就这样,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人文课出现了一线生机,我真的发现了一个空出来的名额,那个倒霉蛋被我等到了。没有丝毫犹豫,我迅速的选课,提交,这个时候我才有时间看了一眼——哦,原来我选的是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课。当然,两天后,我等来了另外一个倒霉蛋,我重新选上了矩阵课。

我选上了中国绘画欣赏,很开心,但是也有不开心的,那就是我女朋友选的是另一门人文课,不能一起上课,感觉有点遗憾。但是也许我两就是命中注定要上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课,第二周的同一时间,我女朋友成为了另一个倒霉蛋,但是和我一样,等待了一会后,抢了另一个倒霉蛋的座,我两顺利的选到了同一门人文课——中国古代绘画鉴赏。

现在想来,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课,真的和我是前世有缘啊。

二、绘画课之于我的启示

时间一分一秒得流逝,慢慢的走过了国庆,穿过了APEC,我们的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课第一次上课的日子到了,与此同时,其他所有的人文课已经结课,我们成为全校少数的在期中还能上人文课的学生。

当然,上了这门课,老师也没有让我们失望。就我而言,这样的课对我来说十分有用。我是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我熟读很多历史著作,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但是唯独对艺术领域缺乏了解。古人的艺术,代表的是他们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古代文明的最好的体现,研究古人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必须要研究其艺术领域。而在这门课中,我广泛的接触到了这些我从没涉猎过的知识。

一共6次课,已经上了5次,老师在课上放了很多的《国宝档案》的视频,以通过更直观的给我们展示出中国古代的绘画珍品的曲折历史。这些历史,不仅仅是提升了我们队历史的认识,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的一个最好的缅怀——因为国力的衰微,中国曾经被西方列强侵略,欺负,国家和国人的尊严都难以保全,更别提我们的艺术珍品。当然,那是我们国家受到的欺辱,国民尊严

受到的践踏,我们只能从历史资料中得到相关的介绍,而饱经沧桑的各个国宝就成了我们中华民族遭受惨痛历史的最直接的见证者。它们好一点的在战乱中经过多人的保护,幸存了下来,现在可以挂在故宫等博物馆供华夏后世子孙长久的鉴赏;差一点的,被外国侵略者抢到了国外,经过多次的转手,拍卖,有的可能被中国人获得,回归祖国,有的仍然在海外流浪,或被私人搜藏,不见光明,或进入西方的博物馆,再也没有机会回家了;运气更差的,也是让我们后世子孙最痛心的就是在战乱中被毁掉了,有的还能够留下一两副临摹的副本,给后世留下记忆,有的只能永远的在文字中向我们述说他们的哀怨。

当然,上课,老师和学生是主体,视频只是辅助教学,老师讲的才是核心。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不同的派别以及相应的代表人物以及其作品,同时结合了他们的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分析了各个时代的人文特色,在联系和对比中,我们对中国古代的绘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绘画课之于我的意义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相比于其他枯燥的专业课,它为我们研究生提供了心灵休息的场所,在对艺术的欣赏中,我们在科研研究中的精神和心理上疲劳和压抑,一扫而光,也许这个可以称为“心灵安静剂“吧。这个对于我们新一轮的枯燥的科研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7.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感想 篇七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 抽象艺术实质上是人类的审美观在思维上发展和进步的产物。抽象艺术的产生、发展和壮大, 是在在原有艺术和审美形式的臂膀之上发展而来。“抽象艺术”也是一种哲学, 是一种在原有艺术审美哲学体系之中不断发展并成熟, 并且脱离原有审美哲学体系而自成一体的一种审美哲学体系。绘画艺术是一门视觉性的艺术, 它伴随着人类历史产生, 记录着人类发展艺术思想和意识。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经过数千年不竭的创作和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发展成了成熟的一门艺术体系, 逐步形成了特有的理论体系和审美标准。中国传统绘画是一种对真、善、美的精神境界的追求。独具有的东方文化艺术气质, 使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有着不同的特点, 从而独立于世界绘画艺术之林。抽象艺术是来至于西方艺术的概念, 中国传统绘画没有把抽象当作独立的艺术体系进行研究。中国传统绘画往往追求的是情感表达和对世界万物的感知, 中国传统绘画代表之一的山水画具有抽象化、符号化的特点, 虽然不能拿纯西方的抽象艺术观点去分析中国传统山水画, 但从中可以找到它们许多共同点。从中国文字历史上看, 超象的词义和抽象最为类似, 超越物象而非具象, 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过程中, 抽象思想始终贯穿其中。

二、抽象艺术概述

抽象艺术是指艺术形象较大偏离或完全偏离自然对象外观的一种艺术。抽象艺术是一种不对对象进行描述, 透过对象的外形和颜色等特征, 用主观方式来进行表达。抽象这个词汇本意是指人们对自然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与对本质因素的抽取。人类艺术是随着技术进步而发展, 在欧洲19世纪照相术的发明对当时的主流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给予了沉重性的打击, 以追求人类心灵诉求的抽象主义绘画开始崛起, 在法国巴黎、德国柏林、俄罗斯莫斯科、意大利罗马都有抽象主义画家为之呕心沥血, 使得抽象主义绘画理念逐步被社会所接受, 在20画面上图形与色彩来传达作者的寓意, 抽象画上的图形与色彩不需构成生活场景。

抽象绘画是一种改变人类视觉经验和绘画观念的思潮, 在绘画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抽象绘画艺术是20世纪欧美美术中的主流, 开始于19世纪末, 确立于20世纪初, 盛极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解放了人们的个性和自由, 强烈的改变了人们的认识。在物质文明造成的高速度和刺激下支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具象绘画技艺趋于成熟, 没有新时代精神引领其发展, 绘画艺术摆脱摹写自然的具象表现传统形式, 产生抽象绘画符合发展规律[1]。

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抽象

中国传统绘画是东方文明和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其渊源流长。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创作、发展, 中国绘画确立了自己独立且成熟的艺术体系, 形成了具有自己独有的理论和审美标准。集中的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政治、哲学、宗教、道德和文艺等方面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容和形式经过不断的融汇、锤炼和积淀已经形成了愈益鲜明、精纯而独到一种传统。中国传统绘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 民国以前的国画可以称之为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之为丹青, 是指画画在绢、宣纸、帛等上面, 并进行装裱的卷轴画。到了近现代, 为了区别欧美传入的油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也叫“国画”。中国画使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创作出的绘画, 中国画按绘画的材料和表现方法, 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和白描等。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等。按照画幅分为, 横向展开的长卷和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和中堂;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和团扇等。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抽象艺术可以理解为“境”。“境”同“景”相对, “景”为实, “境”为虚。“景”指人们能见的物体, “境”不能见, “景”可以看成“象”, “境”看成“象”外的“象”。“景”是人们视觉范围的小“象”, “境”是不能见的大“象”, 即抽象和宏观。从中国绘画艺术演变历史看, 中国水墨画代表了中国传统绘画从具象向意象。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在其产生早期已经具有了的抽象元素, 中国古代画家王洽作画时一般是在醺酣之后, 王洽泼墨的特点是随其形状, 就是以抽象手法的意象创造活动。中国历史上的绘画大家, 不自觉的寻求意象或意境的意识。意象同抽象、具象同非具象之间没有很绝对的区分界线, 可以看成是中国传统绘画抽象艺术的特点。

四、中国古代画家画中的艺术

(一) 郑板桥画中的抽象艺术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以题画诗著名, 郑板桥作画必题诗, 诗与画相互映照, 大大拓展了画面的广度。郑板桥所作的题画诗往往是关注现实生活, 画中表达的思想较为深刻。郑板桥在《兰竹石图》中写到“要有掀天揭地之文, 震电惊雷之字, 呵神骂鬼之谈, 无古无今之画, 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他在山东潍县作知县期间, 郑板桥作的画《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写到:“一枝一叶总关情。”透过他所作的画和诗, 使我们感到郑板桥的人格, “凝固的瞬间”在人们脑海里无限延续。简单的几笔竹叶, 简练的几句诗词, 让人们感觉到画中蕴藏着深刻的思想。

郑板桥画的《柱石图》中, 在画的中央画了一块孤立的峰石, 是人感觉到有着直冲云霄的气概, 其周围皆空。一首四句七言诗:“谁与荒斋伴寂寥, 一枝柱石上云霄, 挺然直是陶元亮, 五斗何能折我腰。”使我们将画中的石头与人品想到一起, 郑板桥借孤立坚韧的石头, 去赞美陶渊明那种刚直不阿的人格。《柱石图》中的石头代表了伟大的人物形象, 蕴藏着刚直不阿的品质, 更好的表达了郑板桥作画的深刻含义。郑板桥作了许多兰花为主题的画, 借画中的兰花, 透出胜不骄、败不馁, 保持平常心态的胸臆和大度。郑板桥借兰、竹、石自然事物与社会生活结合, 有感进行创作, 使画中蕴藏了丰富的社会内容, 产生深刻的人文思想, 缩短了与观画人的距离, 加强了画的艺术感染力。

(二) 朱耷画中的抽象艺术

明末清初画家朱耷擅长花鸟画, 其创作的画把形、趣、巧、意相互结合融为一体, 使观者不会感到孤单。在康熙三十三年所作《花鸟山水册》, 其中一幅仅画一只小鸡, 小鸡置于画面中右偏下方, 把整个画分为四个空间, 每个空间的大小不一, 平衡而有变化。由于小鸡头部方向朝左, 故题诗在右上的空间中, 使本因空荡的背景变得活跃起来, 在视觉上起到突破平衡和丰富内容的效果。画中小鸡体态动作像小孩刚学走路, 惟妙惟肖。小鸡警惕得望着前方, 朱耷在其眼后添三撇, 给观者感觉好似前方有声音传过来, 使小鸡心生胆怯之心。小鸡也可以想象他为刚出蛋壳, 小鸡表示出对世界的惊异。也可以看成是走失了的群体的小鸡, 感到孤独而害怕。如何具体理解画中的内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郑板桥和朱耷的绘画作品不是景物的再现, 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绘画的抽象艺术源远流长。

摘要:抽象艺术是世界现代艺术流派中重要的流派之一。中国古代彩陶时期手绘于陶器上的画和中国水墨画是抽象艺术的代表, 抽象艺术始终存在于中国传统绘画、建筑、园林、家具、书法、篆刻和服饰等文化和艺术领域, 本文重点阐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存在抽象艺术艺术元素的情况。

关键词:中国传统,中国绘画,抽象艺术

参考文献

8.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感想 篇八

关键词:园林艺术 绘画 诗情画意 文人思想 审美理想 天人合一

中国人本性尚诗,自古以来与自然更是一种亲和、统一、感应、交融的关系。从先人充满智慧与想象力地创造了“蓬莱仙岛”、“昆仑神话”等山海仙境,到《诗经》中追求建立“乐土”、“乐郊”、“乐国”的美好理想,以及后世对于“桃花源”各种形式和版本的演绎和解读等等,无不阐释了人们对于自然无限的深情眷恋和心灵皈依。“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在他的庭园里窥见了大宇宙的气象以至到忘言之境!这种寄托着回归自然、诗意栖居的理想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和绘画艺术的表现上尤为突出。

中国传统园林与绘画同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亦是一对姊妹艺术,两者在审美上有很多相通之处。绘画的优势,在于采取了一种直观的、视觉描述的方式,帮助人们认识传统园林,而从园林的角度,也有助于对绘画的解读。

“园林艺术是人类用人工的办法,创造出一种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园林是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是人类崇尚自然美的具体表现。”(《美学范畴概论·建筑艺术》)中国的古典园林又称为“文人园”,是文心与画境相结合的结果。文人造园与文人写文作画一样,在园中注入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自古以来文人士大夫崇尚回归自然、寄情山水,但又苦于体力和时间所限,名山恐难遍游。于是,“为情造景”,把对自然的钟爱和对人生哲理的体验倾注于造园,在自己的居所里模仿山水,营造自然,以寄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格理想。对于造园者而言,庭园设计常常遵循绘画的原则,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如湖石、树木、鸟兽等,根据自然界中奇峰断崖、曲水平湖、茂林花径、飞禽走兽以及古建筑的厅堂轩榭亭台楼阁等等各种姿态和样式,将风景与建筑巧妙结合,体现了庭园中文人生活与自然山水的完美交融,达到“虽由人造,宛自天成”的艺术效果,使主人居住其中,也能超越现实世界,进入到诗情画境中来。同样,作为精通绘画的文人们来说,庭园不仅是理想化的人文空间,亦是很好的绘画题材。一幅园林绘画可以提升园林的意义与价值,更可以作为一种纪念。如明代沈周为好友吴宽所绘制的《东庄图》册,以二十四册(现存二十一幅)对开的形式描绘了从东城、菱濠、西溪、南港、北港到续古堂、拙修庵、耕息轩、知乐亭等二十四处景致,展现了这座占地约六十亩的大型庄园中稻畦、麦山、竹田、桑洲、果林、菜圃和一池一山及三五建筑所营造的亦庄亦园的优美环境。画作不仅为在京为官的吴宽排解了思父思乡之愁,也完美呈现了具有深厚绘画素养的沈周笔下的园林独特的审美体验。画幅中,画家似乎并未着力忠实再现东庄,只是写其大意,强调各幅册页的独立自足和构图的完整性、创造性。画作墨色浓润、线条圆劲,画法严谨精到、用笔醇厚苍劲,极富构成感,向观者展示了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家园。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清代张潮《幽梦影》)同样是处理空间的艺术,中国的传统园林与绘画都在景中有画、画中有情上做到了极致,虽各自独立,却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宋代的郭熙在他的山水画论中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在庭院里,建筑与环境的结合更为丰富多彩。一切构思都要求与大自然结合,使其无论季节变化还是角度变化都能得到不同的美景。建筑物与自然景物的融洽无间,体现在每一处细节,如门、窗、孔、洞不单是为了流通空气,要求望出去能够看到极美的景色,同时把环境中的景通过门窗孔洞引进来。窗外的青山掩映,或竹光蕉影都像是悬挂于墙上的一幅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诗句),异曲同工之妙宛然呈现。“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沈佺期诗句)从小空间里看到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

画家郑板桥也描写过这样一个院落:“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郑板桥集·竹石》)一个小天井,一样可以随主人心意可敛可放,一样可以有情有味承载深情,一样可以满足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愿望。

“艺术的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宗白华《美学散步》)无论是采用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造园手法,还是在笔墨运化、虚实相生、象外之趣上作文章,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与绘画艺术都在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等诸方面达到最高程度的审美统一,构筑了一个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的诗化的审美理想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景。

9.绘画艺术作文汇总 篇九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绘画艺术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绘画艺术作文 篇1

愉快的寒假过去了。假期里有很多高兴的事情,使我永远忘不了的是我和哥哥举办小画展.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哥哥写完作业后,觉得没有什么事干。哥哥皱着眉头说: “干点什么事好呢?”我想了一会几,说“哎,哥哥,咱们画几幅画,举办一个小画展吧!”哥哥高兴地说: “好主意,就从今天开始吧!”

笔、墨、纸、砚都准备好了。哥哥拿起笔蘸饱了墨,左一笔,右一笔地画起来。只见他一会儿停下笔来,对着画托着下巴仔细地端详,一会又挥起大笔画起来。有时,他嘴里叽哩咕噜地说: “这儿应该再浓一些!”或者说:“水应该再显得急一些,就更能够说明瀑布的浩大。”就这样,他看了改,改了看,过了很久,他才把第一幅画画完。原来他画的是一幅《祖国山河美》。远处的山峦是那样的青,近处的山峰又是那样的绿,瀑布飞流直下,好象一块白布挂在山川之间。

轮到我画了,我画什么呢?我想:“姥姥家有只美丽的大公鸡,每天早晨起得特别早,为大院的人们报晓,人们都非常喜欢它,我就画一幅《公鸡图》吧!”于是我拿起毛笔蘸上墨,画起来。我画完了第一幅画。内容是:一只大公鸡昂着头,抖动着五彩缤纷的羽毛,迎着晨光为人们报晓。

以后我俩每天画一幅画,这样我和哥哥画了许多画,有风景画,人物画……足够举办一个小画展了。小画展开始了,我们请爷爷、爸爸、妈妈参观。我们每人拿出三幅自己觉得比较好的画交给“评选委员会”评选。评选结果,我和哥哥画得都不错,决定星期天下午进行决赛。

决赛的方式是现场作画。先由哥哥画,他画了一幅《夜舰峰》。画的大多是诗人在山下的小酒店里喝酒,酒后,在小山坡上观赏一轮新月下的山峰。我的心里“咚咚”直敲鼓。画什么呢?我想: “今天是爷爷的生月,画一株挺拔的青松傲为我对爷爷生日的祝贺,多有意义呀!我几笔就画出一株青松。这是一幅寓意深刻的写意画,我觉得今天画得特别生动,逼真,全家都表扬了我。

经评选,我和哥哥并列第一名,我们拿着奖品在获奖作品前留影。

我们这个画展在不断地增加内容,直到寒假结束。目前,我又有些新的构思,准备把它们画出来。那时,请同学光临,欣赏我们的小画展吧!

绘画艺术作文 篇2

从小,我就对绘画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记得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就问我:“宝贝儿子,你想学点艺术啊。如书法、音乐、围棋”……我总是说:“我想学画画。”于是,我就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绘画不仅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也给我带来了好朋友似的安慰。在我开心的时候,用彩笔画下自己的快乐;在我不开心的时候,用颜料画下自己的烦恼。绘画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绘画有着别具一格的魅力。我最喜欢的是漫画人物,是我一直喜欢绘画的原因。我一直不会请叫老师,因为老师是不会跟我说漫画人物。但是我有绝招。我可以请叫我们班的画画天才“何德楷”。他很会画画,他也很喜欢画漫画人物,我的画肯定不可以和画画天才“何德楷”比的,人家可是一等一的高手。但是我一直在努力,为了让我画的更好,为了让我的漫画人物勃勃生机,为了超过我们的画画天才“何德楷”,让我成为班里的一等一高手。从幼儿园到现在,我不知用了多少张画画纸,现在翻出来看,可能已经不见了。虽然画的不好,但是每一张画画纸都有我对绘画的热爱。

我觉得,绘画是一样很高雅的艺术,它可以控制人的心情。它现在会伴随着我走下去,我相信,以后也会,绘画会伴随着我的一生。

我很开心,无论在什么时候,绘画都能陪伴我。无论怎么样,我都不会放弃绘画。

绘画艺术作文 篇3

我一直都渴望成为一个艺术家,看到别人写出苍劲有力的的毛笔字,心想我要是能写成那样就好了,这样我就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一下。看到有人用画笔刷刷几下,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就跃然纸上。每每看到这些,我那个羡慕嫉妒恨很难用文字来形容。可惜我的学习压力山大,哪有时间去研究这些东西。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想到神笔马良自学都能成才,我不能试一下嘛,说不定我会一鸣惊人呢!

对说干就干,首先我要画一只老虎。我找来了腊彩笔和一张白纸,像模像样的作起画来。等我下笔的时候我犯了难。老虎虽然在电视上见过,可具体长什么样子还真不知道。我问爸爸怎么才能画出一只老虎来?他说:这可真有点难,不过咱们家有只小花猫,你照着它画,然后在脑门子上添个“王”字不就成了一只虎了吗?我一想也对,俗话说照猫画虎,虽然说猫不是虎,可它们都是猫科动物,除了毛色不一样,个头小了点,其它还真有点像。对说干就干,于是我对着我们家的那头猫像模像样的画了起来。

等我画好了交给妈妈看。妈妈一看笑得前仰后合。我问她,我画的那点不对。爸爸拿过来我的画看了看说:“与其说你画的是老虎,倒不如说你画了只老鼠。”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的体会到:艺术不是凭空想象的,它来源于生活。通过我这次的“照猫画虎”我深刻的体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艺术来自于勤奋与努力。没见过老虎的人要想画只老虎是不可能的,天天见老虎的人如果不研究怎么去画也不会画出老虎的。

绘画艺术作文 篇4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的名言又让我想起了我学绘画的过程。

三年级的时候,我看别人画的漫画很好看,一回到家,就跟妈妈说我也要学绘画。可妈妈说;学绘画不是不可以,但你可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我保证不能”。我肯定的说。妈妈对我的保证有所怀疑。经过我再三请求,妈妈终于同意了。

妈妈给我报了美术班,在我学习的绘画中,我对动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一个个动漫中的人物从自己的笔中画出来让我很有成就感,虽然我画的不是很好。令我感到神秘的要算是国画了。简单的水、墨、笔和宣纸,既能画花鸟、山水,又能画动物和人物。一支软软的毛笔,配上墨的浓淡就可以把万千世界表现出来,不但可以有形,还可以给人一种神似的感觉。

很快一年过去了,我对美术也没有一开始的那种好奇和劲头了,老师教我们画素描,素描给我的感觉就是太无聊太乏味,使我失去了继续学习绘画的信心,所以上课的时候就马马虎虎的混时间,我这种行为并没逃过老师的眼睛,老师为这事儿单独找我给我做思想工作,在老师的苦口婆心下,使我明白了一些事实和道理,我也很努力的克服了自己的一些不好的想法,在绘画里继续着。

现在绘画已经成为我的一项爱好。每当我高兴的时候,我会想起画画;每当我累了,我就会画画;每当我烦闷的时候,画画会使我忘掉烦恼;每当我遇到难以用言语表述的时候,我就会拿起画笔……

绘画艺术作文 篇5

你可能也学过某一种艺术,比如:吹,拉,弹,唱,书法,绘画,泥塑,雕刻等。我就会一门艺术,那就是画画。

我画了许多作品,其中我最喜欢我画的柯南。

我才开始画这个人物,是我连续画了好几次头发,可一直没画好,经过我反复的练习,总算把头发画好了。“可我才画一个头发就那么难,那还是不换了吧,免得被人嘲笑。”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同学鼓励了我,让我不要灰心,继续加油,那时我也就有了再画下去的.勇气和自信心了。

于是我就开始画脸,其他脸上的部分我都会画,可是那眼睛阻止了我前进的脚步,后来我走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请教几位画画的高手来帮忙,过了一会儿,这个拦路虎也举起了降旗。

画下身那就更简单了,我才用了九牛一毛的功夫就画好了,可书面上没有出现腿长什么样,后来我冥思苦想,总算想出来了—我搜集了许多动漫人物,并选出了最合适的一项画了下来,经过我不懈的努力,我的画终于诞生了。

这幅画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所以我一直保留着。

绘画艺术作文 篇6

我从七岁开始就在美术课上学习绘画,到现在我坚持了四年。现在,绘画已经成为我学习和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油画、油水分离画、线描、黑白画、纸版画、水粉画、素描、静物画到我所学的国画,我非常喜欢。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

有一次,老师教我们水墨——荷塘月色。老师给了我们每人一张宣纸,然后带领我们一起画这幅画。首先,老师把毛笔上的水扔掉,用一些草绿色把它染上颜色,然后用笔尖上的墨水把它染上颜色,慢慢地在宣纸上画荷叶:“画荷叶时,用笔慢慢地沏。”老师在宣纸上画了一支笔,几乎在瞬间,墨水慢慢地散开了。学生们也拿起笔,像老师一样画了起来。像老师一样,我先把草染成绿色,然后涂上一些墨水。哦,天哪!偶然地,我实际上把所有的墨水都放在了钢笔上。为了不让老师批评我,我很快又用毛笔蘸了草绿色颜料,最后变回绿色,然后继续写。!发生什么事了?草绿色的瞬间被黑色的墨水占据了!我疯了!仍然有两片荷叶没有画出来。如果我的油漆被毁坏了,我该怎么办?过来!我们就这样画吧。如果老师想骂我,就骂我,啊!我的手!天哪!因为我把刷子拿得太远,我的手被“感染”,汗水从脸上滑落。我正忙着用手擦掉它。“借墨水?我的墨水不见了,”我抬起头,原来是我面前的一个同学。“嗯……”我还没来得及说话,他率先说道:“啊!你在做什么?为什么你的脸这么漂亮?”“啊,怎么会?”我跑到镜子前看了看,但我也吓了一跳:我的左脸是黑色的,我的右脸是绿色的,我的鼻子是绿色的,我的嘴是黑色的。许多学生来看热闹,紧紧地围着我,发出阵阵笑声。最后,我也笑了。老师也不例外,笑得像个孩子。

绘画已经成为我的爱好之一。当我开心的时候,我会想到画画。当我累的时候,我会画画。当我无聊的时候,画画会让我忘记烦恼。当我遇到语言上的困难时,我会拿起画笔。绘画带给我放松、快乐、满足和智慧。

你可能还会喜欢:美丽的艺术品,我喜欢的绘画艺术和生活。

绘画艺术作文 篇7

以前,我似乎很少听闻这个词,那时候,仅仅懂得粗略的一点绘画。所谓的绘画,只不过是被我定义为简简单单的轮廓勾勒罢了,总以为那小张的的简笔画就是最漂亮、最生动的了。总以为那五彩鲜艳的世界会让我流连忘返,但现在,我才意识到,我真的错了。

原来画画不需要那么一笔就可以画出最美的轮廓,原来没有那五彩鲜艳的颜色也依旧可以画出最生动的画。素描就是这样,仅仅只需要一支铅笔,一张纸,一个橡皮擦和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素描要求首先对一个物体进校定位,依照横斜的线条画出基本轮廓,最后便是一个图案的平面图。这大概就是素描入门吧,这使我有了很大的信心,也是我第一次感觉到离成功这么接近,但,一切都只是开始。

后来,老师让我们渐渐尝试给物体画上明暗面,要求我们仔细观察光线的方向。但我依旧是老样子,只得先着急地画了个轮廓,对于我这种第一次接触素描的人,简直就像把七年级的学生拉来考物理一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我只还呆呆地坐在那儿,板着个脸,心里很是不畅快。老师走了过来,看了一下那毫无起色的画,遍询问道:“怎么了?”见老师来了,我像抓住了根救命稻草一般,赶忙将我的疑惑说了出来。但老师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这画画成什么样子还要看你自己,你看见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每个人所看见的事物都不同,因为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不同的问题,所以,还是要你自己把握。”听了这话,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于是,我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在物体上,仔仔细细地观察,最后,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是啊,每个人所处的地位、世界都是与其他人不同的。但如果你永远只处在这个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话,是不会有收获的。我们都要学会换角度看问题。

10.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感想 篇十

关键词:商业艺术;中国画;设计

艺术和商业的关系,争论由来已久。艺术遇到商业。其结果可想而知:由艺术商业化衍生出艺术经济,正是艺术与商业水乳交融的结果, 让艺术品贴上了商业的标签。

在不断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中,艺术市场作为特殊商品的基本特征是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统一,换言之,单位劳动时间是无法衡量文化艺术所创造的价值,同时市场供求关系也是文化艺术品受制约的原因之一,当市场需求上涨当供不应求时,艺术品价格必然上涨,当市场需求量下降,趋于饱和,艺术品价格自然也会同比下降,与此同时,艺术品的价格更受其艺术价值所决定,然而艺术价值并不直接与创作时间成正比,其价值主要取决于社会对其的认同程度,这也是艺术品价值相较于一般劳动产品价值的本质区别。然而商业艺术则不然,商业艺术多是服务于企业或产品,事先就已经达成了供求关系,商业艺术的目的是传播,其艺术价值往往要小于其带来的商业价值,商业艺术会伴随着其传播的产品的消失而消失,商业艺术追寻的是如何快速的抓人眼球,以达到告知的目的,其传递的思想紧密的关联产品,所以其寿命也于其产品寿命有关,商业艺术属于快消品,讲求时效性,而传统艺术则更像是品牌,需要经营,源远而流长。

在这个琳琅满目的商业时代寻找中国艺术美学的根,至关重要,中国传统绘画作为中华文明艺术的杰出代表,其不仅在艺术造诣上的地位不可撼动,更是不断推动东方文明迈向世界的重要的一步,无论从广告创意,商业设计,乃至商业空间,建筑领域都能寻找到传统中国绘画元素的传承与存在,东方语言逐步向国际化迈进,中国画代表了东方文明更代表了东方人的美学与人生哲学,将中国传统绘画融入到当代艺术设计及广告创意融入中来,使中国画不论从形式到内容都能更加紧密的融入当代传播美学之中,反观当今社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数字化艺术形式时代的到来对中国传统绘画在现阶段的冲击与发展。

数字艺术不断发展,数字图像与合成软件的不断进步,对传统艺术的冲击也是不容小觑的,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一些视觉上的可能变成了不可能,数字技术让艺术上呈现的技法变得越来越简单,可控,并且大大的缩短了创作周期,举例来说,当代摄影艺术家孙郡,将摄影艺术与中国画相结合创作出一些列作品,即带有着中国画年代感与韵味,又带着当代摄影的时尚与前卫,他很好地将中国人独特的美感与西方区别开来,相对于西方的棱角,光比,立体感他将中国画中东方审美以及东方人的柔和,统一,温文儒雅,相对平面的视觉感受做到了极致,这种风格在商业上得到了极大的认可。人们惊叹之余不禁在探讨这到底是画还是摄影作品,由此可见,数字图形的潜力无疑是巨大的。

当数字图像科技不断深入大众生活,对于中国传统美学是机遇也是挑战。挑战一方面是由于数字艺术带来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制作流程,更加精准,在这个速度至上产量为王的社会,数字艺术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数字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直接影响就是中国画中讲求的“笔墨”语言被弱化。机遇在于数字艺术发展的背后就是可复制性与思想性的缺失,这也正是传统艺术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对于传统艺术而言,其诞生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进步贡献无疑是巨大的。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本身也在逐渐的发生着变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中国传统绘画在当代浪潮中,能够更广阔的吸收与借鉴当代的商业艺术,广告创意的表现形式,甚至是思维方式,从而能将自身随时代的发展而升华,更好的运用当代的视觉元素充实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力。

从中国画中可以追寻到中国艺术,与中国美学的根,中国画是建立在中国道家思想中的“万法自然”的基础之上,不断追求创作的心灵自由。越来越多的广告创意与商业设计商业艺术中融入中国传统绘画希望能够从中找寻到中国人自己的艺术语言增强民族认同感。在2008年期间,中国中央电视台投放了一支商业广告《品牌的力量》运用的就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水墨作为元素,以中国画的运笔贯穿整个广告,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无论从数字技术到新的表现形式,刮起了中国水墨的热潮,在当时是一支极具民族凝聚力的作品,这就是商业艺术与中华文明完美结合的全新尝试,蔡元培曾经说过:“以美育代宗教”。是蔡元培美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鉴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渐消沮者也。”所谓“陶养感情”,就是用美和艺术去陶冶、净化人的感情,使之具有美的超脱性和普遍性,从而陶铸高尚的情操。蔡元培认为,美育随时代而进步, 由此可见艺术的潜在能力是巨大的,它不仅只有美学价值,更重要的是艺术对于人类心内的指引。

中国画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画是我们区别与其他艺术种类,保持“种族”文化身份认同的一种标识,是祖先留下来给我们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如果我们不加珍惜,随意抛弃,随意糟蹋,那么中国画终将被消费文化的流行符号所取代。而我们也会成为流行文化谱系中的一员。

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中要消解图像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立足本民族文化,不断加强中国画中笔墨语言的当代性建设,在大家都在提倡放眼国际化、迈进全球化,除去民族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要重新忆起孙中山先生的一段名言: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

【参考文献】

[1]聂振斌.蔡元培:以美育代替宗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

[2]吕少卿.“图像化”时代中国画的生存危机[J].新视觉艺术,2012(02)

作者简介:

上一篇:银保部考勤管理办法下一篇:星级评定汇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