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

2024-06-23

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通用3篇)

1.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 篇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论语十二章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简陋的食物,和凉水,弯曲手肘当做枕头,也乐在其中啊,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三军的主帅可以被俘虏,匹夫的志向是不可以被改变的。”

三军:古时军队作战分左军、中军、右军,合称三军。在此代指全军。夺志:改变志向。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论语试题十则 篇二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论语()

说()

不愠()②陬邑()

三省()

传()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学而时习之()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③诲女知之乎!()④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⑤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⑥其恕乎!()3.解释下列成语。

①温故而知新:

②见贤思齐: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论语》是一部

的书。

5.孔子,名

,字,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家。

二、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6.第一则中谈学习方法及个人修养的句子分别是哪些?

7.写出文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并将此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曾子说的“三省吾身”具体是指哪些内容?

9.你对曾子“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怎样看?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二)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也?”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之尉,其谁可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10.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谁当南阳县令,他与祁黄羊是什么关系? 11.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谁当尉官,他与祁黄羊有什么关系? 12.祁黄羊推荐的人是否合适? 13.孔子是怎样夸赞祁黄羊的?

14.祁黄羊的行为表现了他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三)①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②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③子曰:“不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不启,不悱(口欲言而不能之状)不发。” ④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指古代文化),敏以求之者也。”(摘自《论语》)

15.四则中论述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是哪两则? 16.哪一则文字中存在通假现象? 17.试着把上述四则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写作

18.写一段有关学习方法的心得,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①lún yuè yùn ②zōu

xǐnɡ chuán 2.①复习②诚实

③同“汝”,人称代词“你”。

④“知”通“智”,聪明的。⑤凋谢

⑥大概,也许。

3.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②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③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4.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5.丘 仲尼 思想 教育

二、(一)6.①写学习方法的句子:学而时习之。写个人修养的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而不去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8.①为人谋而不忠乎?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③传不习乎?

9.为别人谋事应当忠诚,对待朋友应当真诚,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应当认真学习。

(二)10.推荐解狐为南阳县令。他与解狐是仇人的关系。11.推荐祁午为尉官。他与祁午是父子关系。12.这两个被祁黄羊推荐的人,国中人民都认为好。

13.孔子说:多好呀,祁黄羊的话!对外人不因为同他有仇而不推荐,对自己人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而不推荐,祁黄羊可以说是很公正的。

14.赞扬了祁黄羊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

(三)15.学习态度:④;学习方法:③。16.①“知”同“智”。

17.①聪明的人不会疑惑,能看清问题;仁爱的人不会忧愁,性格乐观;勇敢的人不会害怕,敢于拼斗。②孔子说:“天冷了,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③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④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靠勤奋敏捷地学习才得来的人。”

三、18.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把自己的学习方法与《〈论语〉十则》中谈得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

同步练习一 ●活动与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举行学习情况座谈会,让每位同学谈谈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总结出自己的学习名言。

2.学完课文后,哪一点对自己最有启发,写篇随笔,字数、形式不限。3.开放探究

阅读文段,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说说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50字左右)动筒(人名)尝于国学(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中看博士论难(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着冠:成年)?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结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岂合:怎么能)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可探究:(1)敢于怀疑。(2)不迷信,不盲从。(3)要培养创造性思维等。

《论语》十则

作 业 导 航

1.准确解释文中重点词语。2.能将课文部分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结合文中成语,格言、警句,领会课文思想内涵 4.背诵全文

一、基础部分 1.读拼音、写汉字。

(1)人不知而不(yùn)__________(2)学而不思则(wǎnɡ)_______(3)思而不学则(dài)__________ 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在正确读音的括号内画“√”。(1)《论语》十则

A.lún()

B.lùn()(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lè()

B.yuè()3.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解释,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句后括号里。(1)学而时习之

A.及时

B.时常

C.按一定的时间(2)有朋自远方来

A.从

B.自己

C.主动(3)学而不思则罔 A.蒙蔽

B.无,没有

C.迷惑而无所得(4)思而不学则殆

A.呼,差不多

B.危险

C.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按要求默写课文中有关语句。

(1)作者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下列句子,都有四种翻译,选出翻译最准确的一项。(1)学而时习之

A.学习了,但要按时复习。

B.学习了知识,却不按时温习它。

C.学习了知识,并且按一定时间去复习它。

D.学习并按时做好练习和预习。(2)择其善者而从之

A.选择其中的好人,跟从他(学习)。

B.选择其中的善人并跟着他走。C.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

D.选择并学习他们善良的品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6~11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8.判断下列文言句子翻译的正误。错的画“×”,对的画“√”。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和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9.《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怎么样?

二、提高部分

10.口头翻译下列短文。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三、试一试 11.由上文最后的一句“孰为汝多知乎?”谈一谈两小儿对孔子的嘲笑有没有道理?

参考答案:

一、1.(1)愠

(2)罔

(3)殆

2.(1)A(√)

(4.略

5.(1)C

(2)

二、6.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7.只学习不去思索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动手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8.×

9.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10.略

三、11.略(言之成理即可)《论语》十则

班级:

姓名:

1.文学常识:

《论语》是

经典之一,记录

及其弟子

的 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字,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家,儒家学派创始者。他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学生有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七十二人。孔子整理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尚书》《诗经》《周易》,根据鲁国的史料,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2.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论()语

陬()邑()

愠()

三省()传()

殆()

罔()

凋()3.从课文中找出通假字。

4.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士不可以不弘毅。(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从文中找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句子。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6.“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顺接,指用“而”字连接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如“学而时习之”这种情况,在白话里通常不必用起连接作用的词。转接,指用“而”字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有转折,如“学而不思”。这里的“而”字同白话里的“可是、但是”相当。从课文中找出顺接、转接的例子。

表顺接:

表转接:

7.找出词类活用的句子。8.找出特殊句式:(1)判断句:(2)省略句: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全班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背诵全文,并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成语:

格言:

警句:

参考答案 10 《论语》十则

1.儒家

孔子

言行

语录体

仲尼

春秋末期

思想

教育 2.lún zōu

yì yùn xǐnɡ

chuán dài wǎnɡ

diāo 3.“说”同“悦”,“女”同“汝”,“知”同“智”。

4.(1)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学过的功课,不也高兴吗?“说”同“悦”,愉快。(2)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三省:多次检查,反省。(3)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故:旧的知识。

(4)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惫。罔:迷惑;殆:有害。

(5)士大夫不能够不强毅。弘毅,强毅。

(6)自己不愿要的,也不要给予别人。欲:要;施:给,送。

5.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表顺接: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表转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指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知识。8.判断句:是知也。(“也”表判断语气)

省略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动词“择”。可以为师矣:“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之,代能温故而知新的人。9.略 10.略 《论语》十则

论语 你了解孔子吗?你知道这位被誉为“圣人”并位列“天地君亲师”的先哲有关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内容吗?《论语》十则就是这样一篇文章。●聪明屋

做出最佳判断(选择正确读音)。(1)论语(A.论lùn B.lún)()(2)不亦说乎(A.shuō B.yuè)()(3)不亦乐乎(A.lè

B.yuè)()(4)默而识之(A.shì

B.zhì)()(5)人不知而不愠(A.yùn B.wēn)()(6)诲女知之乎!(A.huǐ B.huì)()(7)学而不思则罔(A.wǎnɡ B.mǎnɡ)()(8)思而不学则殆(A.yí B.dài)()● 成长日记 参考答案:(1)B(2)B(3)A(4)B(5)A

6)B(7)A 8)B

3.论语十则复习 篇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的言行。全书共()篇,是()体散文。它与()()()()是合称“四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字(),春秋末期()国人,我国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和重要代表人物。2.结实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⑪学而不思则罔()⑫思而不学则殆()..⑬温故而之新()⑭择其善者而从之()......⑮学而时习之()⑯不亦君子乎()....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⑱人不知而不愠()⑲其恕乎()..⑳不亦说乎()⑴吾日三省吾身().....⑵见贤思齐焉()⑶是知也()...⑷松柏之后凋也()⑸勿施于人()..⑹吾日三省()⑺必有我师焉()..3.找出文总的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⑪()通(),()⑫()通(),()4.用原文语句回答;

⑪孔子讲述求学能获得乐趣的句子是: ⑫表明巩固知识与创新知识的句子是:

⑬讲述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⑭讲述做人要心胸开阔,要有君子之风的句子是: ⑮讲述学友之间相互学习、探讨、激励,才能增长才干,得到快乐的句子是:

⑯指出只要虚心学习,到处有老师的句子是: ⑰文中与“取长补短”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⑱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孔子的一句话:

⑲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⑳指出学习需要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句子是:

⑴有的同学认为复习旧课是“炒冷饭“没意思,这是不正确的。孔子在《论语》中认为:

⑵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如孔子所说的: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指什么样的人?

6.“温故而知新”对于知道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7.找出课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则,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体会。

8、写出文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一句

9、孔子认为哪句话可以终身奉行

10、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就是

11、《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12、如何理解空子所说的恕?这种待人接物的态度对我们日常处事有什么启示?

上一篇:报告的写作格式及内容下一篇:我的卧室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