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其中 作文指导

2024-08-14

乐在其中 作文指导(精选8篇)

1.乐在其中 作文指导 篇一

乐在其中

有许多事能让人们乐在其中,而我乐在其中的事却很特别——做卷子。并不是因为我多么热爱学习,而是因为做卷子时我自己的想象让我爱上这项天天都有的作业。

在这和平年代,战争这玩意几乎很少发生,但男孩子从小就有着拿着铁刀上战场的愿望,而这个愿望现今很难实现,于是我就在想象中实现了这个愿望。又发数学卷子了,全班同学都在唉声叹气,我也不例外,跟大家一起抱怨今天作业之多,但一个突发奇想,却让我改变了想法,为何不将做卷子当成一场战争呢?于是我进入了自己的想象世界。

我是朱元璋,那卷子就是陈友谅,卷子发下来就是战争开始的号角,而那卷子上的题目就是敌军的士兵。我立刻拿起笔,开始与卷子作战。首先,我眼前出现了一群小兵(填空题),我二话不说拿起武器就对他们狂砍,不一会儿小兵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一个士兵仍旧坚持着,他就是小兵统领(填空题最后一道)。经过几分钟,我成功将他打败。接着一群骑兵出现(计算题),他们虽然不强大,但十分难缠,总会用阴招,我小心翼翼地跟他们进行搏斗,丝毫不敢马虎,但还是负了伤(粗心错了一题)。

当骑兵被我打败,守城大将出现(应用题),终于到了放手一搏的时候了,我不顾一切杀向那些将领们,用了各种武器(使用各种解题方法),虽有时会不分上下(解题时没有头绪),但仍然顺利通过。正当我松了口气时,最终的敌人出现了。作文

陈友谅(最后一道附加题)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我面前,向我发起猛攻,我一时招架不住(大脑有点儿疲倦),只好暂时撤退(闭目养神),经过一段养精蓄锐后,我重新开始战斗,但我们二人仍不分上下,突然我发现了他攻击时的破绽(解题的突破口),一鼓作气,将他打败(做完整张卷子)。

就这样,在做整张卷子的过程中,我乐在其中,在自己想象的沙场上驰骋,独自一人攻下了卷子这座坚固的堡垒。从此,我每次做卷子再也不会感到枯燥,而是渐渐爱上了这项作业。

我乐在其中

喜欢微微有阳光时,坐在书桌边,晒着太阳,捧着一本书,听着阳光的轻语,喜欢那暖暖的感觉。

看书的时候,总觉得世界就像是一本书,翻开第一页,你就无法止步,而心情就像是小鱼在水中一般或浮或沉。数是一个又一个谜团,它留给我们作者的感情,却常常是我们捉摸不定。

上课时,读《天净沙》,不懂游子远在天涯的忧伤,直到有一天,哥哥远在国外,好几年才回家一次,回来时她如同小孩一般是撒娇,这是一个游子对家的思念。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距离,不过是一条赤道,而游子与家人的距离,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想念.休息时,品李清照的词,人们常说她是婉约派的代表,可我觉得他的词过于忧伤,就像是坐在回忆的八音盒中,感慨流年的悲伤“寻

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什么样的情感?党人真正感到如此孤单时,怎么回一个愁字了得?“红藕香残玉簟秋”与“花自飘零水自流”何不是把他心中的寂寞惆怅表现出来,有何不是使身处异乡的丈夫同为忧愁,将两人的感情用水相连却还是无法抑制心中的想念。或许,每每读到时,你也会感到难过,可为什么不挂一个微笑在嘴边,驱赶天空中的乌云。

临睡时,赶陆游的诗,他是一位用诗抗敌杀敌的诗人,把自己的生命与精力全部奉献于诗歌。还记得陆游临死前还听到金兵攻打过来,或许那是他的回光返照,亦或许那只是他的幻听。可有谁能够告诉他,官吏们再也不会去关心爱国者的心声,他们所喜欢的是西湖湖畔的歌舞,那就带来的醉意。陆游最后一声长吼,一直利箭从口中飞出,那哪是箭啊分明是路由的鲜血啊!那血飞向远方,飞到中原,幻化成一首诗,一首《示儿》成为心中的执着,那是一个诗人的悲愤。

书带给人快乐,带给人忧伤。他可以使我在阴雨绵绵的日子照样如阳光般灿烂。书使我沉醉,它与我一起快乐,我乐在其中!

2.乐在其中 作文指导 篇二

这道例题从右往左证顺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显得非常简捷, 但课本所展示的解答过程则是从左往右证.从左往右证的指导思想是按照逆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将左边的系数1与undefined分别变为undefined与undefined, 即undefined的正、余弦, 值得重视的是这种证法具有一般性:

通过引入辅助角φ, 可以将形如y=asinx+bcosx的三角式化为一个角的一种三角函数形式, 即

undefined, (其中undefined.

所以, undefined.

其中角φ所在象限由a、b的符号确定, 角φ的值由undefined确定.式子 (*)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角辅助公式.它可以将多个三角式的函数问题, 最终化归为y=Asin (ωx+φ) +k的形式.

在三角函数中, 辅助公式undefined的应用比较广泛, 下面就近几年高考试题举例说明, 以供参考.

一、求三角函数的周期

例1 (2008·陕西省) 已知函数, undefined,

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

解:undefined,

所以f (x) 的最小正周期undefined.

评析:将三角式化为y=Asin (ωx+φ) +k的形式后, 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就可用周期undefined来解决.

二、求三角函数的值域

例2 (2007·辽宁) 已知函数undefined

(其中ω>0) , 求函数f (x) 的值域.

解:undefined.

由undefined, 得undefined,

可知函数f (x) 的值域为[-3, 1].

评析:本题先将函数化为y=Asin (ωx+φ) +k的形式, 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求值域或最值.

三、求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例3 (2007·湖南) 已知函数undefined, 求函数h (x) =f (x) +g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解:由题设知undefined, 则

undefined

当, undefined, 即undefined时,

函数undefined是增函数.

故函数h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undefined.

评析:将函数先化为y=Asin (ωx+φ) +k的形式, 然后利用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求解.

四、判断三角函数的奇偶性

例4 (2008·陕西) 已知函数undefined, 判断函数g (x) 的奇偶性, 并说明理由.

解:undefined,

又undefined,

所以undefined,

所以函数g (x) 是偶函数.

评析:讨论函数的奇偶性, 其前提条件是函数的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否则, 既使有f (-x) =f (x) 或f (-x) =-f (x) 成立, 函数也是非奇非偶函数.

五、解决有关函数图象变换问题

例5 (2006·福建) 已知函数undefined, 函数f (x) 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f (x) (x∈R)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

解:undefined.

解析:先把y=sin2x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平移undefined个单位长度, 得到undefined的图象, 再把所得图象上所有的点向上平移undefined个单位长度, 就得到undefined的图象.

评析:解本题首先要利用辅助公式化简函数f (x) , 其次要弄清图象变换是看"变量"起多大变化, 而不是"角"变化多少, 如由y=sin2x应向左平移undefined个单位长度得, undefined而不是undefined;将undefined的横坐标压缩到原来的undefined倍得undefined, 而不是undefined.

3.作文教学如何让学生乐在其中 篇三

一、自主作文快乐体验

从信息论来看,作文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输出是结果,而这个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全仗主体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了。这里说的主动精神,就是写作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就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趣与快感。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教师为了应试有很强硬的理由,学生则有太多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余地,不能自主,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是我们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步。

自主性首先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稍纵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

自主作文还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想写什么,不想写什么,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观察事物,不囿于校园和家庭,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心灵观照现实生活。强调观察、体味、思考,反对被动的、机械地模仿和重复,对现实做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自由和快乐,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

自主探究和发现要比被动接受快乐。写作的规律和技法不是靠教师的灌输得到。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学习就是依靠发现,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或者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的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索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如果教师只满足在课堂上传授写作技巧,他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发现学习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发现”,只是形式和程度的不同,性质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发生的,其智力功能和发展价值是相通的。因此写作的经验、技巧乃至规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写作的乐趣也就在此,否则它就成了别人嚼过的馍馍。长期以来,教师是在做学生的事情,剥夺了学生探索发现的乐趣,结果教师“喂”得津津有味,学生却饥肠辘辘。

二、点燃激情乐在其中

自主写作确实轻松自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学生要爱作文。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自主只能是给不自觉者大开了方便之门,自主只会导致作文教学的无政府状态,使作文教学无所作为。那么这种激情,这种对作文的热爱又该怎样去点燃和呵护呢?

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 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想见的。

有人把教师比做火把,那么学生作文的激情就需要教师去点燃。语文老师对写作要热爱,要率先垂范,经常“下水”作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只会整天谈经验说技巧,多少显得有些滑稽,不亲自“下水”试一试,怎么能体会得了写作的艰辛与快乐。鲁迅先生当年曾讽刺过那些专职的“批评家”:“你这么会说,那么你倒来做一篇试试看!”如今我们不少的语文老师也只是会说而不能写,甚至因为不会写而只能空洞的说。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以写作见长的语文老师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也只有这种老师,才能说得出经验和技巧,而且是同学们乐意接受的。师生之间能就写作的具体感受进行交流,达成心灵的撞击、共鸣、磨合与默契。试想,当一个班级乃至一座校园形成了一股热爱写作、交谈写作经验、探讨写作经验的风气,谁能相信写作文在这个班级或者这座校园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三、激励学生再上层楼

教育心理学表明,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取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他们预计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有50%的把握时,因为这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如果他们认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者胜券在握,动机水准反而下降。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如果使劲跳了,“桃子”还是遥不可及,那再次跳起的动力就丧失了。学生学习数理化的兴趣往往高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解答理科习题的劲头要比写作文的劲头足,原因在于一道理科习题解答出来,学生就摘到了“桃子”,能尝到成功的甜头。而作文写出来了,只有少数同学有“摘桃子”的感觉,大多数人换得的是老师的冷冰冰的评语,甚至是讽刺和挖苦,有太多的失败和苦水。在此,我奉劝所有一线的语文老师,不要高悬你们的“桃子”,不要拿“思想深刻,构思精巧,风格独特,语言优美”的要求苛刻学生的作文。

建立一套多元评价标准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正视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异,全班自始至终一个尺度无疑是违背教学规律和教育科学的。对学生作文的起始状态教师要进行摸排、定位、建立档案。作文评价要重过程,看发展,不搞一刀切。在评价机制上,教师不搞一言堂,而是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思想碰撞和逆耳忠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些比较差劲作文,教师要宽容,要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因为我们的理念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成功。

此外,搭建展示平台也十分必要。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精致的小本本,写上自己的得意之作,以供交流;班级可以设论坛、劈专栏,既可以评论身边的人和事,也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年级可以出优秀作文选,让优秀作文变成一个一个的铅字,供人传阅;学校要有文学社、广播站,搞辩论、办演讲、设沙龙,让有写作专长的同学一展风采。总之,机会要多,舞台要大,才可以形成强力磁场,展示才华,调动兴趣。

4.乐在其中作文 篇四

第二轮我的对手是一个小胖墩。只见他大摇大摆地走过来,看他那模样就像一只骄傲的孔雀。“吃一堑长一智”,我丝毫不敢大意,步步为营。我先用大吃,下到一半的时候我又用了伽吃,最后用了楼梯吃,再我的紧逼之下,他乱了手脚,满头大汗,越下越乱,结果被我打得落花流水。

比赛一共七场,我赢了五轮输了两轮,得了10分。虽然我没有大获全胜,不过还是赢得了水晶玻璃杯。通过这次比赛,我明白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下围棋,使我养成爱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让我在胜利中获得快乐,在失败中品尝痛苦。围棋让我懂得了“落子无悔”,“胜不骄,败不馁”等道理。围棋让我乐在其中????

5.乐在其中作文 篇五

如果我是一本书,我想变成一本新式的电子教科书。老师说过:“天下每一个孩子的大脑,都是一个无比丰富的金矿库 ”。我愿意用自己的智慧给所有的孩子带来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让他们无比聪明。你想要什么内容,就会有什么内容,而且书包里只要有我这样的一本书,就可以让你足不出户,就能阅读万卷书。哼,到时候,书包里可别怪我太轻了。

我更想变成一本动物小说书,我想用有趣幽默的文字让孩子们捧腹大笑,在笑中成长,

 

如果我是动物小说书,我就一定要用文字

我为什么这么想,因为我爱书,爱看书,我甚至把书当宝贝看,请人《妈妈》也爱护她,可是我曾今看过一个电视,许多乡村孩子都看不到书。

我曾想过,如果我真是一本书,我想变成有着孙悟空本领的书,那样的话,我就一变十,十变百,把书变得漫天都是,让爱看书的孩子们能看到书。

6.乐在其中作文 篇六

记得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就让妈妈给我买各种读物。此后,我每次一做完作业,便拿起书看起来。依靠拼音,我看了一本又一本书。后来,我发现自己对拼音越来越熟悉,书看得多,懂得的字自然也越来越多。

在第一次考试时,题目里的许多字大家都不理解,造成了回答错误,而我书看得多,那些字我都懂,所以考了满分。那时,我是多么的自豪!受到了老师的称赞,赢得了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我心里美滋滋的。

如今,我渐渐长大了,对书的热爱愈加强烈,一刻也离不开书的陪伴。中午休息时,我沉浸在《孔子的一生》中,尝试走近圣人,与孔子对话;晚上回家做完作业,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朝花夕拾》,感触鲁迅先生的生活点滴,希望能与这位伟大文人擦出思维的火花;每天睡觉前,枕边的《科学探索者》总让我感受到世界的奇妙,直到夜深人静,爸爸一再催促,我才依依不舍地放下。

在我们家里总会定期召开“读书会”,大家对自己的读书体会津津乐道,饶有兴致地分享、交流。读书让我们仿佛在与大师们隔空对话,酣畅淋漓地亲切交谈,这种跨时代的沟通让我无比满足。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仿佛让我置身于叱咤风云的三国时期,领略一代奸雄的风采;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让我仿佛置身于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感受海洋的波澜壮阔,聆听鹦鹉螺号在海底穿梭的轰鸣声;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鼓励着我遇到困难时不要轻言放弃,咬定目标,坚持下来就是一定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7.与之共舞,乐在其中 篇七

一、强化读背训练, 夯实基础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 如果整节课下来, 我们都未能听到朗朗读书声, 那么, 这节课基本定于失败。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靶向阅读, 更少不了多种形式地朗读。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 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 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地读, 读出韵律美, 读出意境美, 读出情趣美。如教《秋天的雨》第二段时, 我引导学生这样读: 秋天的雨, 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 ( 稍慢) ,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飘哇/飘哇 ( 轻而慢) , 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再如第三自然段: 短短的几句话, 朗读也得有技巧。秋天的雨,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 菠萝/甜甜的, 还有苹果、橘子, 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 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小朋友的脚, 常被那香味勾住。

背诵是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最直接的手段。尤其是在低年级教材中, 很多课文适合学生背诵。我在学完每一课后, 都要求学生能背, 不一定一次把全文背完, 可将文章分成几个大块来背诵。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到校早的优势, 发挥小老师的功用, 引导学生每天早上进行诵读———课内的、课外老师推荐的文章或名家语录。学生记的东西多了, 用起来也就顺畅了许多。比如孔子的话我班学生记了不少: 有关于学习的、为人处事的等等, 只要老师说上句, 他们准能接出下句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还能用上几句呢。

二、引导小组合作, 提高合作效能

我的课堂, 我作主, 这是我县现在高效课堂倡导的一种体验式教学。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型, 在备课时, 我们首先要想的是如何让学生在本节课内充分地展现他们自身的潜能和合作意识。而最好地做法就是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 他们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可以争得面红耳赤、以求达成共识。此时的他们, 通过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 而诱发了他们对言语的感悟, 对情感地升华。在教学《小摄影师》一文时,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再让小组合作完成字词部分的学习———认、读、写。完成这部分内容后, 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能熟记课文内容, 然后让他们进入到“众志成城”阶段, 各小组成员各显神通, 通力合作, 根据《小摄影师》的故事情节, 创编成课本剧。通过学生的创编、表演, 既可看出学生间的合作效度, 又可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期所得, 学生把高尔基那种对孩子的耐心和关心, 以及对记者的不耐烦, 都表演得很到位; 而表演小记者的学生, 更是把小男孩的聪明、照相技术的熟练和发现无胶卷后的难过, 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注重填补文中空白, 培养想象力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些课文由于作者构思或情感的需要, 有的是选作小学生读本时的需要, 常常会省略一些便于读者想像内容, 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在教学时, 我们就要抓住这些训练点,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 充分发挥想像, 对文中空白的情节或内容进行补充, 这样不仅能促进阅读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的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上期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 针对学生年龄特征———想象力丰富。结合文中作者把黄山岩石想像成“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等, 这让孩子们觉得“很有趣”。而黄山的石并非只有文中所写的几种形态, 所以, 这一空白正好让学生进行补白练习。

充分发挥想象, 还可能会有哪些奇形怪状的岩石, 训练补白。而在教学《风筝》结束时, 我引导学生去想, 孩子们找“幸福鸟”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你试着写一写。

四、注重培养学生质疑

古人有云: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上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 并能提出问题, 才能激发其好奇心去探求问题的答案。正如在《真理诞生于十万个为什么之后》一文中也说过相似的话: 在生活中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 见微知著, 并坚持不懈地向着目标去奋斗, 最终才可能得到真理。而能提出问题则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有活跃的思维, 就有创新的潜质。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人才。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而这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在教学《爬天都峰》时, 我首先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学生有如下问题: 1是谁去爬天都峰? 2他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3爬上去了吗? 4他们爬天都峰后有什么收获呢? 这几个问题, 前面三个问题学生读完课文后都能得到答案, 而最后一个问题则要学生对内容进行消化后才能得到答案。其次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质疑。比如在学习《风筝》第一部分———做风筝时, 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质疑。有学生问: “老师, 他们为什么把自己的名字都写上去呢?”我当时就对学生进行了表扬“你是最会思考的孩子! ”再如: 在教学《香港, 璀璨的明珠》时, 板书课题后, 让学生先试着理解课题, 在此基础上进行质疑。有学生问: 香港, 怎么会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呢? 它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接着让学生去读文, 从文中找到答案。

8.学在其中 乐在其中 篇八

【关键词】 小学 品德 高效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1-001-0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考虑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特殊性,如果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道德认识,那么品德与社会课将会失去活力,将无法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学效果。

因此,小学品德学科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营造一个多变的情境,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笔者就构建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进行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巧设情境,还学生积极性

(一)抓课程性质,创设生活情境

品德与社会课程源于生活,更应该回归生活。教育研究成果也表明,当教学内容和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背景或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越会表现出对知识的主动接受。但是当前个别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需要,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处理,只注重机械地灌输教材内容,使得品德与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渐行渐远。

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生活化的情景,比如在《塑料与生活》教学时,文章的主旨是为了通过对塑料袋白色污染知识的传授,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学习,给学生铺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我们能说说你们的家里、我们学习的校园、我们生活的周围都有什么塑料产品吗?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体验和生活经历,他们只要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学生回答完教师的提问之后,教师可以适时引导“你们都知道塑料袋及塑料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可你们知道吗,塑料袋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白色污染。”然后向学生介绍白色污染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生活的周围还有哪些环境污染的例子,可以根据学生“校园里总是有人乱扔纸屑、果皮、随地吐痰”,“我们家周围总是塑料袋乱飞”等回答,结合课本内容带领学生分析身边的环境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保护环境,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我们要减少对塑料袋的使用,塑料袋使用后一定要投入垃圾桶等。在生活的情境中,学生更容易接受品德教育,更能“听得进道理”。

(二)用现代工具,创设特效情境

小学生喜变,他们很容易对一成不变的课堂产生厌烦情绪。教师要善于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品德与社会学习中。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生动的教学内容。比如在《筑起血肉长城》一课时教学时,小学生因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了解不深,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抗争史、近现代为了抵御列强侵略而做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知之不多,因此爱国观念大多比较淡薄,不能充分领会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精髓。教师可以提前精心备课,在带领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播放《鸦片战争》、《甲午风云》、《长征》等电影或纪录片,给学生展示激烈的战斗场面和艰苦的战斗环境,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的欣赏中,深刻地感受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和抗争史。同时,小学生喜歌喜舞,他们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要多在品德与社会课上为学生创造歌曲情景。让学生听到音乐,情绪就随之舞动,并能在自己的脑海中描绘出一幅真实的情景,会激励他们去体验,去感受。

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龙的传人》、《义勇军进行曲》等,让学生在动人心弦的歌声中激发他们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认同感,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心灵上的熏陶,激发他们为了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意识。而在其他课时的教学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本内容选择合适的歌曲,以达到熏陶目的。给学生带来美好的感受和体验。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相比较教师生硬的课本内容灌输效果更明显,也更易为学生所接受。

(三)抓学生心理,创设故事情境

要想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创造故事化的情景可以达到有效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效果。小学生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他们对故事会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和极高的热情。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比如在《害人的邪教》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故事课”,学生会感到好奇,他们一方面是惊讶上课还能听故事,另一方面会好奇老师要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个时候教师再娓娓道来,展开精彩的故事教学。教师可以用悲痛有感染力的语言给学生讲述抗刘思颖小朋友跟随妈妈自焚的故事,通过对当时火苗蹿起来后的可怕场景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刘思颖当时的痛苦、恐惧和无助。同时,在故事结束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是谁害了刘思颖,是她的妈妈吗?还是那个令人憎恨的邪教?然后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讲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语言才能和故事才能,讲一讲他们所知道的关于邪教害人的故事。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品德与社会课如此有趣”的认知,让他们爱上品德与社会课,愿意参与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活动中。

(四)增强互动性,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善于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要改变品德与社会课上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习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在《父母的难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几个问题: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你知道爸爸妈妈的工作内容吗?你关心过爸爸妈妈吗?你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事?通过这种铺垫式的提问,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回顾学生所知道的关于父爱之爱的名言警句。鼓励每个学生都来说一说,这种提问会激发学生的回答兴趣,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问题的回答中,能营造一个“七嘴八舌”的活力十足的课堂。同时,通过问题情境,可以强化学生对父母的爱,让他们多关心父母。

二、适时放手,还学生主动权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落实。首先,要落实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品德与社会课上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教师不能剥夺学生的主参与权力。比如在《我来做市长》一课教学时,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可以组织学生来一场主题演讲,让他们大声说出自己如果当市长准备为市民、为家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哪些事?每个学生都有憧憬,这种主题演讲,能够让他们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表达内心所想和对城市建设的观点,能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这个演讲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得了机会,避免了个别同学“偷懒不准备”的行为,能改变多数同学坐壁上观的情况,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演讲情况的优良,给学生评定等级,并把这等级纳入到品德与社会课学业总评价中,激励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来。又比如,《品德与社会》三下“家人关爱我成长”一课。课堂上,肯定会让学生说说家人关爱自己成长的一些故事,要让孩子有深刻的感受,这些故事必须来自于孩子。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应该找学生一组一组地聊天,寻找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家人关爱的故事,这样他们才会有真的感受。

通过调查,很多孩子都说,每次发烧生病,都是爸爸妈妈送去医院,有些父母急得都哭了,孩子回想起这些事情,都很感动。于是,笔者选择了教材中“雨中情”这个故事做为切入点,并充分发挥了这个故事的作用。孩子们由“雨中情”联想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有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体会,很多孩子说着说着,都流泪了。适时还主动权于学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放下“身段”,还课堂好氛围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对待学生总是动辄大声呵责,动不动就摆出自己的教师架子,把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总是“俯视”学生,不愿意与学生沟通交流。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往往处于被教育的地位,他们会因为对教师的畏惧心理而对思品课失去了原有的热情。因此,教师要主动放下身段,要和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一点,即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要做扮演的不是一个威严的教育者,而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如在教学《少数民族之乡——云南》时,正当大家为少数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感到好奇、充满兴趣时,突然有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傣族的泼水节应该取消,因为这样太浪费水了!”面对这样的课堂生成,我并没有直接回避,更没有对学生的不满与斥责,而是肯定这位学生的独特思考,并请学生讨论“傣族人民在泼水节中为什么如此欢快?泼水是不是有什么含义呢?”经过讨论,资料学习,学生明白:清洁的水不仅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友爱、尊敬和祝福。爱水的民族也一定会珍惜水的。对于课堂中意外生成的资源,教师就此落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寻问题背后的答案。而这样的学习,更好地让学生明白了泼水节的文化意义,使课堂变得鲜活,而有力度,更是营造了课堂好氛围。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要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要知学生所想,想学生所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和蔼可亲,让他们愿意与教师交流,愿意参与到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中。也才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爱好设置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互动性, 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走出课堂,还课堂实践性

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把学生从枯燥的课本学习中解放出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把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成果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比如在《我做志愿者》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到养老院做志愿者。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理解志愿者的含义,明白志愿者就是对自己所付出等的辛劳都不要求任何物质回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做志愿者以后,会更能理解志愿者这项工作,会更有体会,这对于他们我做志愿者一课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要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主动去感受、去体验,提高他们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和参与热情,打造高效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 熊黄英.浅谈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10期.

[2] 张征红.细化重点环节 提升体验层次——刍议小学品德课堂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J].生活教育,2011年10期.

[3] 李喆. “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五激”策略[J].苏州教

上一篇:高中语法复习:主谓一致的练习题下一篇:公司人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