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方法概述

2024-08-17

医学统计方法概述(共10篇)

1.医学统计方法概述 篇一

常用医学统计学方法的选择

1.多组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χ2检验,chi-square test)直接用几个率的数值比较,与直接用原始数据录入比较,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卡方值会受样本量的影响,样本越多,卡方值越大。

2.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F检验),不能用t检验。当方差分析结果为P<0.05时,只能说明k组总体均数之间不完全相同。若想进一步了解哪两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需进行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即SNK-q检验(多个均数两两之间的全面比较)、LSD-t检验(适用于一对或几对在专业上有特殊意义的均数间差别的比较)和Dunnett检验(适用于k-1个实验组与一个对比组均数差别的多重比较)。

3.非正态分布多组数据之间比较选用非参数检验、单样本中位数检验(符号检验和 Wilcoxon 检验)、双样本中位数检验(Mann-Whitney 检验)、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Mood 中位数和 Friedman 检验)

4.按血糖水平从低到高分成多组,进行多组之间死亡率的比较,由于死亡率同样受年龄、性别、病史、您身边的论文好秘书:您的原始资料与构思,我按您的意思整理成优秀论文论著,并安排出版发表,扣1550116010、766085044自信我会是您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论文好秘书血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需选取合适统计方法实现“调整年龄、性别等危险因素后,按血糖分组进行死亡率的比较(由血糖从低到高分成的4组)”。①年龄是定量变量(是数值),调整年龄的方法可在Logistic回归中运用,连续性变量年龄加入covariate中,当成协变量,就可以调整年龄,age-adjusted odds ratio就能得到了。②性别性别是二分类变量,不是定量变量,不可在LOGISTIC回归里比较。调整性别可在卡方检验中采取分层的方法比较。

如果为多分类LOGISTIC回归,在选择用multinomianl LOGISTIC回归中,可选入年龄等进入covariate,观察年龄的配比情况。可把性别选入factors(自变量)。这样可以实现调整年龄、性别等危险因素。

5.回顾性研究(1)临床妊娠率和女性年龄的关系+(2)男性影响临床妊娠的精子参数比较: 数据类型及变量的说明:y:计量 拟采用的分析方法:卡方检验 拟采用的分析软件:spss 原始数据附件及格式:word表

能否用其他方法统计分析:可用卡方分割,调整检验水准(根据比较的次数N,校正后的检验水准为0.05/N)。

6.重复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又称多重比较)不宜用t检验,因为重复数次,t检验将增加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使检验效率降低。此时宜用方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两两比较方法(如.SNK、LSD、Duncan法等)。

对于同一对均数间的差异,用t检验无显著性,而两两比较可能有显著性,可见错误选用统计方法将推出错误结论。

统计方法的选择: 分计量、计数、等级资料三

2.医学统计方法概述 篇二

关键词:生物医学信号,信号检测,信号处理

1 概述

1.1 生物医学信号及其特点

生物医学信号是一种由复杂的生命体发出的不稳定的自然信号, 属于强噪声背景下的低频微弱信号, 信号本身特征、检测方式和处理技术, 都不同于一般的信号。生物医学信号可以为源于一个生物系统的一类信号, 这些信号通常含有与生物系统生理和结构状态相关的信息。生物医学信号种类繁多, 其主要特点是:信号弱、随机性大、噪声背景比较强、频率范围一般较低, 还有信号的统计特性随时间而变, 而且还是非先验性的。

1.2 生物医学信号分类

按性质生物信号可分为生物电信号 (B ioelectric Signals) , 如脑电、心电、肌电、胃电、视网膜电等;生物磁信号 (Biomagnetic S ignals) , 如心磁场、脑磁场、神经磁场;生物化学信号 (Biochemical Signals) , 如血液的p H值、血气、呼吸气体等;生物力学信号 (Bio mechanical Signals) , 如血压、气血和消化道内压和心肌张力等;生物声学信号 (Bioacou stic Signal) , 如心音、脉搏、心冲击等。

按来源生物医学信号可大致分为两类: (1) 由生理过程自发产生的主动信号, 例如心电 (ECG) 、脑电 (EEG) 、肌电 (EMG) 、眼电 (EOG) 、胃电 (EGG) 等电生理信号和体温、血压、脉博、呼吸等非电生信号; (2) 外界施加于人体、把人体作为通道、用以进行探查的被动信号, 如超声波、同位素、X射线等。

2 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及方法

生物医学信号检测是对生物体中包含的生命现象、状态、性质和成分等信息进行检测和量化的技术, 涉及到人机接口技术、低噪声和抗干扰技术、信号拾取、分析与处理技术等工程领域, 也依赖于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信号检测一般需要通过以下步骤 (见图1) 。

(1) 生物医学信号通过电极拾取或通过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 (2) 放大器及预处理器进行信号放大和预处理; (3) 经A/D转换器进行采样, 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 (4) 输入计算机; (5) 通过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进行信号分析处理, 得到有意义的结果。

生物医学信号检测技术包括: (1) 无创检测、微创检测、有创检测; (2) 在体检测、离体检测; (3) 直接检测、间接检测; (4) 非接触检测、体表检测、体内检测; (5) 生物电检测、生物非电量检测; (6) 形态检测、功能检测; (7) 处于拘束状态下的生物体检测、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生物体检测; (8) 透射法检测、反射法检测; (9) 一维信号检测、多维信号检测; (10) 遥感法检测、多维信号检测; (11) 一次量检测、二次量分析检测; (12) 分子级检测、细胞级检测、系统级检测。

3 生物医学信号的处理方法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是研究从被干扰和噪声淹没的信号中提取有用的生物医学信息的特征并作模式分类的方法。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的目的是要区分正常信号与异常信号, 在此基础上诊断疾病的存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生物医学信号的处理广泛地采用了数字信号分析处理方法:如对信号时域分析的相干平均算法;对信号频域分析的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和各种数字滤波算法;对平稳随机信号分析的功率谱估计算法和参数模型方法;对非平稳随机信号分析的短时傅立叶变换、时频分布 (维格纳分布) 、小波变换、时变参数模型和自适应处理等算法;对信号的非线性处理方法如混沌与分形、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等。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

3.1 频域分析法

信号的频域分析是采用傅立叶变换将时域信号x (t) 变换为频域信号X (f) , 从而将时间变量转变成频率变量, 帮助人们了解信号随频率的变化所表现出的特性。信号频谱X (f) 描述了信号的频率结构以及在不同频率处分量成分的大小, 直观地提供了从时域信号波形不易观察得到频率域信息。频域分析的一个典型应用即是对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 研究信号所包含的各种频率成分, 从而揭示信号的频谱、带宽, 并用以指导最优滤波器的设计。

3.2 相干平均分析法

生物医学信号常被淹没在较强的噪声中, 且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因此对这类信号的高效稳健提取比较困难。最常用的常规提取方法是相干平均法。相干平均 (Coherent Average) 主要应用于能多次重复出现的信号的提取。如果待检测的医学信号与噪声重叠在一起, 信号如果可以重复出现, 而噪声是随机信号, 可用叠加法提高信噪比, 从而提取有用的信号。这种方法不但用在诱发脑电的提取, 也用在近年来发展的心电微电势 (希氏束电、心室晚电位等) 的提取中。

3.3 小波变换分析法

小波分析是传统傅里叶变换的继承和发展, 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信号分析工具。目前, 小波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 特别是在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语音分析、模式识别、量子物理及众多非线性科学等应用领域, 被认为是近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小波分析有许多特性:多分辨率特性, 保证非常好的刻画信号的非平稳特征, 如间断、尖峰、阶跃等;消失矩特性, 保证了小波系数的稀疏性;紧支撑特性, 保证了其良好的时频局部定位特性;对称性, 保证了其相位的无损;去相关特性, 保证了小波系数的弱相关性和噪声小波系数的白化性;正交性, 保证了变换域的能量守恒性;所有上述特性使小波分析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有效的工具。小波变换在心电、脑电、脉搏波等信号的噪声去除、特征提取和自动分析识别中也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3.4 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生物神经元结构和神经信息传递机理的信号处理方法。目前学者们提出的神经网络模型种类繁多。概括起来, 其共性是由大量的简单基本单元 (神经元) 相互广泛联接构成的自适应非线性动态系统。其特点是: (1) 并行计算, 因此处理速度快; (2) 分布式存贮, 因此容错能力较好; (3) 自适应学习 (有监督的或无监督的自组织学习) 。

参考文献

[1]邢国泉, 徐洪波.生物医学信号研究概况.咸宁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06, 20:459~460.

3.医学统计方法概述 篇三

关键词 SPSS统计软件 医学统计方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PSS又名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是一款在科学研究、统计等领域中最负盛名、应用最为广泛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它不仅具备基本的统计分析功能,而且能进行高级统计分析,涵盖了医学统计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统计分析方法。自其问世以来,处理与分析数据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且它具有使用方便、界面友好、简单易学和功能齐全等特点,因而大受欢迎而被广泛使用。

1 目前高职医学统计方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教学目标不够准确

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通本科则主要培养工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但目前高职院校在确定医学统计方法课程教学目标时,沿袭了普通本科的一贯做法,只是降低了要求。没有充分考虑高职与本科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根本性差异,邯郸学步,从而导致医学统计方法课程教学目标既不科学也不适用,指向不明,偏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2 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高职医学统计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普通本科医学院校非常相似,主要是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常用统计指标的计算以及t检验、卡方检验等常用的统计推断方法。由于学时少、内容浅而在实际应用中作用不大。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往往片段化,没有遵照实际统计分析工作进行前后贯穿,导致学生在选择统计推断方法和解释分析结果时很迷茫,不能学以致用,说明高职医学统计方法在内容选择和组织上存在缺陷,针对性不强。

1.3 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当前,对医学统计方法教学来说,多媒体和SPSS软件十分重要。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统计原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①而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将教材内容直接“复制”到课件上,多媒体的技术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抽象的内容依然抽象,学生听不懂,兴趣也不高。目前也有少数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使用SPSS软件,但多是为了减少繁杂的计算而作为实践训练的一部分,课时很少且内容也不系统,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1.4 忽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是评价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高职院校医学统计方法的总学时本身就不多,加之又过于看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导致实践学时严重不足,而且实践部分以单项技能训练为主,鲜有综合技能训练项目,不利于学生医学统计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力是训练出来的,而非通过老师讲授获得。②由此可见,轻视实践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足。

2 SPSS统计软件的优点

2.1 SPSS软件操作简单

SPSS的数据录入界面与Excel电子表格十分相似,将原始数据输入后,根据所选定的统计推断方法,按既定的步骤进行操作,最后软件会自动给出相应的统计指标以及统计分析结果。操作主要是通过点击“菜单栏”,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相应的按钮来完成。整个操作均以对话框的形式实现,不需要编程,非常简单易学。

2.2 包含多种常用统计方法

SPSS软件不仅可提供常用的t检验、方(下转第204页)(上接第133页)差分析、卡方检验和直线相关与回归等统计推断方法,而且包括多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和聚类分析等多种高级统计方法,③并能提供不同形式的图表,完全能满足高职生学习的需要。

3 将SPSS统计软件引入医学统计方法教学的必要性

(1)将SPSS统计软件用于医学统计方法教学,既符合时代要求,提高了教学效果,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因此可以借助SPSS软件这一现代化工具,很好地实现“以能力培养为重”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较差的不足。(2)医学统计方法教学实例的数据比较多,步骤繁多,手工计算不仅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且会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意义不大的计算过程中,不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应用SPSS 软件则能够避免繁复的公式记忆和大量的数据运算,统计分析快捷、结果准确,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医学统计方法的兴趣。(3)传统的医学统计方法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满足实际操作的需求,而将SPSS 软件引入课程后,只要学习者选择了正确的统计推断方法,经过简单的操作,其统计指标和分析结果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一并给出,此过程与实际工作中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高度一致,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促进了课程设置合理化。

4 应用SPSS统计软件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4.1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目标确定后,就应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实现这一目标,不能囿于教材。课程是不断发展的,而教材则是课程生命成长过程中某个阶段的历史记录。⑤此外,教师还应对选取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合理裁剪、加工和序化,使它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⑥做到逻辑清晰、前后贯穿但不失其魂。

4.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并重

传统的医学统计方法教学因过度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强,遇到具体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但也不能因为重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而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否则不利于学生统计思维的形成,导致学生只会操作软件而不能准确理解其分析结果。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理论与实践并重,不可偏废。

4.3 改进课程考核方式

既然医学统计方法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就应发挥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改进现有的理论考试评价方式,采用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⑦对学生成绩进行全面评价。

总之,将SPSS软件有机融入高职医学统计方法课程教学,既符合时代要求,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值得大力推广。

基金项目: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No:2011 A03)

注释

① 王春平,王汝芬,翟强.多媒体技术在医学统计方法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6.23(3):266-267.

②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11.

③ 吴占福,马旭平,李亚奎.统计分析软件SPSS介绍[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22(6):67-69.

④ 李玉红,彭晓峰,陈慧青.统计软件SPSS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3:71-72.

⑤ 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11:1-13.

⑥ 褚启龙,张晶,邱明,等.高职医学统计方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541-544.

4.关于氧疗的医学理论概述 篇四

新理论一:吸氧并非越浓越好

国际医学专家们一致认为,氧浓度高于40%时,长时间吸入会引起氧中毒。“氧中毒”一般发生在长期吸氧的病人中。尽管适当吸氧能提高人体细胞新陈代谢能力、增强人体免疫力,但长期吸入高浓度氧气也会引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内渗液,出现肺水肿,出现头昏、面色苍白、心跳加快等诸多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氧中毒不容易被觉察,往往在2—3天后才会出现临床症状,此时再进行抢救往往容易贻误时间。一些家庭用氧者往往不注意吸入氧气的浓度和时间,认为氧浓度越高越好,吸氧的时间越长越好。这就增大了氧中毒的危险性。

日本国立中央医院院长吉松俊一说:

吸氧对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在内的一切老年病有明显效果„„ 但氧气并非越浓越多越好,高浓度给氧通常用于急性呼吸衰竭(如呼吸、心脏聚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急性中毒呼吸抑制等)。但这种氧不宜长期使用,除产生严重依赖性外,还易发生氧中毒和其它并发症,而更应注意的是:吸高浓度氧会悄悄加速人体脏器的衰竭,而吸氧者却很难察觉。

解放军401医院医学专家曹志萍:

以上发生氧中毒事件都是因为长期吸高浓度的医用氧所致,所以只有吸浓度为30%左右的富氧才是安全的,才会真正起到保健和治疗的作用,而不会出现氧中毒的现象。

全国中医老年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陶 凯:确定吸氧浓度的原则是,在保证肌体缺氧状况迅速改善的前提下,尽量

减低吸氧浓度。

关于氧中毒的报道:

据新华社南宁2月9日专电(记者何丰伦、廖毅琳)家住广西柳州市的老人冯萍霞,这几年已经习惯了在家里吸氧。春节期间,由于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应酬,身体乏力,她自行加大了氧气的浓度,没想到出现了咳血的症状。医生检查后发现导致冯大妈咳血的罪魁祸首是氧气浓度。有多年临床经验的胡大夫说“保健用氧的氧气浓度不能超过40%,超过这一浓度后2~3天,氧中毒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据《卫生与生活》报道 广州市冯女士早产,孩子生下来只有1500多克,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医生立即在其鼻孔里插上管子吸氧。3个月后,“看上去没有什么异样”的孩子因感冒发烧上医院检查时,却意外发现孩子是个“瞎子”。眼科专家分析,这是氧气治疗后副作用所致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新理论二:科学吸氧 选择富氧

科学研究表明: 人体最适合的氧浓度为30%,医学专家们将其称之为“富氧”和“生命氧”。利用补给30%浓度的氧气来改善人体的生理、生化内环境、促进代谢过程的良性循环,以达到保健与治疗疾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和预防病变、增进健康和美容目的氧疗方法就是“富氧保健法”。家庭购买补氧设备,坚持定期长时间的进行富氧保健,既是一种重要而实用的治疗手段,又是一种有效的日常保健方法。

薛庆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医务部主任、健康专家

长期氧疗的最佳选用氧浓度应是30%左右,不应选择浓度过高的氧。高浓度氧会加快生命衰老,进入人体的氧与细胞中的氧化酶发生催化反应,进而变成脂褐素,加速心肌细胞老化、心功能减退;造成血管老化和硬化,引起智力下降,记忆力衰退,使人变得痴呆等。

迟永春 中日友好医院医学专家 临床医学研究所教授 研究生导师

《氧疗的医学作用》中关于氧浓度: 应选择30%浓度的氧,它能够调节人体机能、大脑能力及缓解以上疾病。使用者不能选择高浓度的氧,高浓度的氧会产生氧自由基,攻击和杀死各种细胞,导致细胞代谢和器官功能障碍,促使基因突变,诱发癌症。新观念三:氧疗是最天然,最有效的保健方法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转变,空气、水等受到污染,生活节奏加快,这些都加剧了各类疾病的发生,人们纷纷寻找更好的保健方法进行有效地预防。各国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氧疗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天然、最有效的保健方法之一。它不仅能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并且能改善各类疾病的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加速病人的康复。

德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瓦鲁特博士 :“所有疾病都是从缺氧开始的”。第二军医大学教授 陶 恒:“吸氧所产生的美容效果不低于任何美容化妆品”

中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 王彩丽 主任医师、教授:“ 只有病人才需要吸氧”,这是一种误解。80年代以来在经济发达国家,吸氧已成为时尚,小型氧气机成为畅销品,约20%的家庭拥有小型制氧设备。

吸入30%的氧能够调节人体机能,是缓解各种疾病、降低突发性疾病发病率的有效方法。

一、富氧可缓解心绞痛、预防猝死型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发生。

二、富氧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有辅助治疗效果。

三、富氧可有效治疗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

四、富氧对吸烟和酗酒人群可起到保健作用。

5.医学统计总结 篇五

计量资料

一.统计描述

频数分布:

1.频数分布表

2.频数分布图 可以用来判断计量资料的分布类型,以便于进一步做统计分析和处理外,还可以进行病因研究和疾病预防控制。

集中趋势的描述:

1.算术平均数 反映一组呈对称分布的变量值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

2.几何平均数 反映一组经对数转换后呈对称分布的变量值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常适

用于免疫学指标

3.中位数 将n个变量值从大到小排列,位置居于中间的那个数。适用于各种分布类型,尤其是偏态分布和一端或两端无确切数值的资料。

4.百分位数PX常用于确定单峰偏态分布资料的医学参考值范围(要求样本含量要足

够大);

离散趋势的描述:

1.极差 常用来说明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一组变量值的最大值与

最小值之差。

2.四分位数间距 是由第3四分位数P75和第1四分位数P25相减而得,记为QR。

3.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就是离均差平方和除以N。

标准差就是方差的平方根。

4.变异系数 用于观察指标不同时和均数相差较大时,记为CV。用于两种或多种不同

性质变量变异程度的直观比较;在实验方法学研究中,用来表示方法的精密度。

二.统计推断

单因素

单样本(单组设计)一个样本指标和一个已知的总体指标做比较

1.样本含量较小n<60且样本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时——单样本t检验

2.样本含量较大时——u检验

3.样本来自的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Wilcoxon符号秩检验

两相关样本(配对设计)两同质受试对象配成对子分别接受两种不同处理;同一受试对

象分别接受两种不同处理;同一受试对象接受处理前后。

1.两样本差值服从正态分布——配对t检验

2两样本差值不服从正态分布——配对样本比较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

当n≤50时,查T界值表。

当>50时。可用正态近似法作——u检验

两独立样本(成组设计)适用于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的比较

1.两样本含量较小n1≤60或(和)n2≤60,两样本的总体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

相等,——两独立样本t检验

2.两样本含量较小n1≤60或(和)n2≤60,两样本的总体均服从正态分布但总体方差

不相等,——两独立样本 t’检验或秩转换的非参数检验

3.两样本的总体有一不服从正态分布或总体方差不相等——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

和检验当n1≤10和n2-n1≤10时,查T界值表。

当n1>10或n2-n1>10时,可用正态近似法作——u检验

多个独立样本(单因素多水平设计)

1.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多个样本的总体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相等——单向分类的方差分析

多个样本的总体有一服从正态分布或总体方差不相等——Kruskal-Wills H检

验或进行变量变换后采用单向分类的方差分析Kruskal-Wills H检验当样本个数g=3和每个样本例数≤5时,查H界值表。

当g=3且最小样本例数>5或g>3时,则H近似服从

χ2分布,查χ2界值表。

2.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对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资料——双向分类的方差分析

对于分正态分布或(和)方差不齐的资料——Friedman M检验或进行变量变换

后采用双向分类的方差分析。

Friedman M 检验 当n≤15和g≤15时,查M界值表。

当n>15或g>15时,可用卡方近似法,查χ2界值表。

实际上,当g>4或者g=4且n>5或者g=3且n>9时,就可用

χ2近似法,查χ2界值表。

多个独立样本间的多重比较

多个样本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

1.LSD-t检验 适用于一对或几对在专业上有特殊意义的样本均数间的比较。

2.Dunnett-t检验 适用于g-1个实验组与一个对照组均数差别的多重比较。

3.SNK-q检验 适用于多个样本均数两两之间的全面比较。

多个独立样本有一不服从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两两比较—— Nemenyi法检验

多个相关样本有一不服从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两两比较——q检验

多因素

随机区组设计

SS总=SS处理+SS区组+SS误差

1.观察指标呈正态分布——ANOVA

多个样本均数两两之间的全面比较——SNK-q检验

2.观察指标不呈正态分布——Friedman M检验

当n≤15和g≤15时,查M界值表。当n>15或g>15时,可用卡方近似法,查χ2界值表。

实际上,当g>4或者g=4且n>5或者g=3且n>9时,就可用

χ2近似法,查χ2界值表。

多个相关样本两两比较的q检验

析因设计——方差分析

完全随机的析因设计 SS总=SSA+SSB+SSAB+SSE

随机区组的析因设计 SS总=SSA+SSB+SSAB+SSE+SS区组

正交设计 是非全面实验,g个处理组是各因素个水平的部分组合。适用于寻找疗效好的药物配方,医疗仪器多个参数的优化组合,生物体的培养条件等。

当以筛选各因素各水平最佳组合条件为目的时——直接分析,算一算

当需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推断时——方差分析

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

一.统计描述

1.绝对数 如某病的出院人数、治愈人数、死亡人数等,通常不具有可比性。

2.强度相对数 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又称为率。

率=某时期内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数/同期可能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数×比例基数

3.结构相对数 表示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个体数与该事物各部分个体数的总和之比,用来说明各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和分布,又称为构成比。构成比=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100%

4.相对比 简称比,是两个有关指标之比,说明两指标的比例关系。

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100%

二.统计推断

样本率与总体率的比较

当n较大、p和1-p均不太小,如np和n(1-p)均大于5时——u检验 两样本率的比较

当n1与n2均较大,且p1、1-p1与p2、1-p2均不太小,如n1p1、n1(1-p1)与n2p2、n2(1-p2)均大于5时——u检验

当n≥40且所有的T≥5时——χ2检验的基本公式或专用公式,当P≈ɑ时,改用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

当n≥40但有1≤T≤5时——χ2检验的校正公式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当n<40或T<1时——用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

配对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当b+c≥40时——一般公式

当b+c<40时——校正公式

多个样本率的比较 ——R×C表的χ2检验

多个样本率间的多重比较——χ2分割法

两个样本构成比比较—— R×C表的χ2检验

等级资料

等级资料两独立样本比较——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

等级资料两相关样本比较——两相关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

6.医学统计方法概述 篇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1年开设医学统计方法课程的高职医护类专业两个班学生为对象, 共101人, 两班学生数学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且学时与学习内容相同。

1.2 方法

随机将两班分为A、B两组, 采用交叉设计方法。将教材内容划分为前、后两半部分, A组 (51人) 前半部分内容采取传统教学模式, 后半部分内容采用新教学模式;B组 (50人) 前半部分内容采取新教学模式, 后半部分内容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将理论课与实践操作课分开上, 并且实践操作仅限于使用计算器等简单的计算工具或手工计算;内容以教材为蓝本, 主要介绍基本概念、原理、公式等。新教学模式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 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基本做法是:采用专业的具体研究案例, 以SPSS软件为分析工具, 先按实际工作顺序, 结合幻灯片将统计指标和统计推断方法的选择、数据的分析过程、结果的解释与表达等内容串成一条线仔细讲解, 并在课件上完整地展示出来, 接着教师进行具体的软件操作演示, 最后放手让学生进行软件操作训练, 教师指导, 并记入平时成绩。

课程教学结束后, 针对教学内容, 让每位学生分析一套相同的综合医学研究资料, 重点考查学生对资料类型和分布的判断能力、研究设计方式的判断能力、选择统计推断方法的综合判断能力、分析结果的解读能力和对结果的表达能力, 并按内容分前、后部分分别评定成绩并记录完成时间, 综合评价学生应用医学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 P S S 1 8.0软件进行分析, 分类变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数值变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学生完成资料统计分析的正确率比较

对学生资料分析的情况进行评分, 按前、后两半部分内容分别对两组学生的资料分析情况进行整理, 具体见表1。针对前半部分内容, B组正确完成率明显高于A组 (P<0.0 0 1) ;而后半部分内容, 则A组正确完成率明显高于B组 (P<0.0 0 1) 。

注:两组比较, 前半部分内容χ2=2 0.7 5 5, P<0.0 0 1;后半部分内容χ2=1 7.2 6 7, P<0.0 0 1

2.2 学生正确完成资料统计分析的时间比较

按前、后半部分内容分别对学生正确完成资料分析的时间进行整理, 结果见表2。前半部分内容, B组正确完成时间明显低于A组;而后半部分内容, 则A组正确完成时间明显低于B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 0 1) 。

注:两组比较, 前半部分内容t=1 9.3 6 2, P<0.0 0 1;后半部分内容t=2 7.2 9 3, P<0.0 0 1

对学生资料分析测试成绩, 按前、后半部分和全部内容分别整理汇总, 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两组总成绩差异无显著性 (P>0.0 5) ;前半部分内容, B组成绩明显高于A组 (P<0.0 0 1) ;而后半部分内容, A组成绩明显高于B组 (P<0.0 0 1) 。

注:两组比较, 总成绩t=0.4 6 6, P>0.0 5;前半部分内容t=3.6 2 7, P<0.0 0 1;后半部分内容t=3.6 9 4, P<0.0 0 1

3 讨论

我国在医学院校开设医学统计方法课程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 医学统计方法已成为医护工作者解决实际医学科研问题的重要工具。但由于前述原因, 医学统计方法目前成为各医学院校公认的难教、难学的课程[3], 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多年来, 广大教师对该课程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研究, 以期提高教学质量。葛杰等[4]根据学生基础探索实践了分层教学法;吕效国等[5]在医学统计方法教学中进行了主题分段作业教学法探索;徐继承等[6]通过开展多元化的医学统计方法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广大医学院校目前仍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未体现能力本位思想, 理论与实践往往脱节, 按现行的成绩评价方式很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邢晓辉等[7]通过对某高等医学院校近3年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审核, 发现有9 8.2%的论文存在不同程度的统计学错误, 就是此种现象的例证之一。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基于以上要求,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研究以应用能力为本位, 对医学统计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利用S P S S软件进行教学的前提下, 对医学统计方法新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与组织, 探索出“基于工作过程、以能力为本位”的新教学模式。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数据分析的正确率显著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 (P<0.0 0 1) , 学生正确完成数据分析的时间明显低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 (P<0.0 0 1) , 虽然两组学生的总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P>0.0 5) , 但以前、后部分内容来看, 在新教学模式下学生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测试成绩 (P<0.0 0 1) , 充分说明这种教学模式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这可能与新教学模式以下几个特点有关:一是教学手段先进, 讲授、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操作训练和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使学习不再枯燥, 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将原来繁杂的学科知识转变成一项简单实用的分析技术, 并且与时俱进, 采用S P S 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不仅简化了内容, 而且节约了大量时间, 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获得了成就感, 有利于其树立学习信心;三是采用的案例来源于实际工作, 数据的分析过程与日后工作中处理数据的过程高度吻合, 使学生对本课程的作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对日后可能面临的数据分析工作有了完整的先期体验, 符合职业教育规律。

总之, 为培养高职生分析医学数据的能力, 医学统计方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值得尝试和推广。

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教学模式下高职医学统计方法的教学效果。方法 以2011年开设医学统计方法课程的高职医护类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为对象, 采取交叉设计方法, 两班分别采取课程教学改革后的新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课程教学结束后以一套相同的综合医学研究资料进行测试, 考查学生医学统计方法综合应用情况。结果 采用新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数据分析正确率更高, 且正确完成数据分析的时间更短, 学生测试成绩更好。结论 以能力为本位的新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对医学数据的分析应用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医学统计方法,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Hunt E.Will We Be Smart Enough?[M].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1995.

[2]谭盛葵,仇小强,覃都娥. 以科研为导向医学研究生统计学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8)114-115.

[3]石武祥,章丽娟,杨庭仕. 大理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835-1837.

[4]葛杰,尹锡玲,韩云峰,等. 分层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探讨[J].中外医疗,2008(23):94-95.

[5]吕效国,刘凯峰,孙建平.卫生统计学教学中实践主题分段作业教学法[J].中国卫生统计,2008,25(3):323-324.

[6]徐继承,黄水平,孙桂香,等. 两种不同实验教学模式下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6):195-196.

7.医学统计方法概述 篇七

一、宣传、强调医学统计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特别在医学科研中的重要性

我们利用课堂、网站、橱窗中介绍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及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字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一门学科。在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统计学是医学各相关专业、各层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医学科研中医学统计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统计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医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大致包括立题设计、实验(或调查)、实验结果的收集与记录、资料整理和资料分析等。可见,医学统计学贯穿了医学科研的始终。医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资料收集、分析、推断等都离不开医学统计学思维。因此在医学统计学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医学统计学是方法学,正如法国哲学家迪卡尔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二、改进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接触、了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医学统计学是建立在数理统计基础上的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公式,部分公式显得复杂,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望而止步。

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如“填鸭灌输式”或“知识继承型”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生没有正确理解统计学中的概念含义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主要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缺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分析医学问题时不知道如何正确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甚至对资料的设计类型、性质和分析目的都是模棱两可的。这种“单向性、机械性”教学模式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更不利于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本文就改革医学统计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医学生学习兴趣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经典案例入手,问题为先导,学生为中心,培养医学生学习兴趣

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我们采用“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互动,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3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统计学思维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如下:

1.强调绪论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绪论是医学生第一次接触医学统计学,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在绪论课上我们主要通过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比如:①通过2年多的医学学习,你们认为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最棒的医生?②怎样才能最快的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③怎样了解到某一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很多同学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最后教师给出参考答案,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查找、阅读、分析文献?最后让学生阅读一篇带有统计学相关的文章,最终让学生明白学习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以及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知识比如数学、科研设计、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

2.多用经典案例,培训医学生科研思维

在教学中,不直接解释基本概念,而是给出一些经典实验例证,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思考:如果他们碰到了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其主动性。例如一个经典实验:坏血症的治疗——医学历史上第一次有效控制的干预试验,当时英国对这病采用的治疗方案有6种:1)苹果汁;2)桔子和柠檬;3)醋;4)泻药;5)硫酸丹剂;6)大蒜和芥子。如何评价6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1747年5月20日,Lind医生将12名病情相同(似)的患者带到一艘船上。分为6组,每组两人,分别给予下列6种干预:A组:每天饮1夸脱苹果汁;B组:服25滴硫酸丹剂,每天3次;C组:服2匙醋,每天3次;D组:每天饮约半品脱海水,服缓和的泻药;E组:每天食2个桔子,一个柠檬;F组:每天服由大蒜、芥子等成份组成的干药。其中,Lind医生的试验将病情最重的2名患者分到D组:泻药是当时流行的治病方法。当6月16日船返回英国Plymouth港时,所有患者的病情都有好转。其中E组恢复的最快、最好。B组有一人病情较登船时好转。

Lind医生的试验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直到160年后,通过动物实验才真正从科学意义上解释了E组疗效最好的真正原因。坏血病的对症治疗是补充维生素C。对于这样一个实例,请同学们思考:为何要设计成6组?为何要在同一条船上作该实验?通过同学们的思考可以看出,通过医学统计学设计,再通过实验研究,能够揭示出事物原有的一些规律,统计学设计对科研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现代统计学的观点看,Lind医生的干预试验有两点符合统计学要求:一是设有对照组:6个干预相互比较;二是质量控制:所有患者在同一条船上,便于监督服药和观察病情。无对照试验和质量控制不严而导致研究结果“失真”的例子,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常发生。

通过这个例子,引导医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其科研的意识,使其意识到医学统计学不是数学,而是提高医学科研能力的必需工具,医学统计学的思维贯穿科研的整个过程。

3.结合经典案例提炼概念,让学生在实例中学习概念

根据上面的例子进一步提问:上述实验中坏血病患者有多少人?怎样确诊患者所患疾病?实验中为何只选了12个患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体会什么是总体、样本、同质、变异等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被调动起来。

(二)结合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案例式预习教学

目前,很多医学生对涉及诊疗直接相关的学科特别感兴趣,比如:药学、内科学等。因此在讲授每堂课前,给学生一篇相关的典型论著,让学生用几分钟时间阅读,然后提问。这样学生在整个课堂中都带着问题学习,在讲解完该课统计学知识后,让学生再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学习怎样设计怎样分析,有缺陷否?增加实践经验。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学习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自学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阅读科研论文,提升统计分析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其科研能力。

在整个医学统计学理论教学结束之前,再组织学生开展一两次课堂讨论。课前摘选1~2篇医学文献让学生预习,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并评价其统计设计和分析方法的优缺点,特别是作者如何利用良好的设计防止偏倚,控制误差,以及其如何在论文中进行相应的表达。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评价文献中统计分析方法与结果的能力。训练学生根据实际资料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提高他们对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论文、评价论文。

采取以经典实例中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单个统计学方法及典型例题的基础上,摘选一些医学期刊论著中的不典型实例,进一步分析、强调各种统计学方法的范围、应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将重点放在各种统计学方法比较和互相联系的讲解上,在列举大量实例时。充分发掘调动医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去体验、理解统计学的各种概念与原理。这样,由浅入深,由简而繁,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实验设计内容的教学力度

实验设计是学生学好统计学的关键之一,更是提高统计分析、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本科教学中该部分安排为自学内容,不利于学生对统计学的理解和进一步的学习。加强科研设计、资料搜集和整理等方法的能力培养,使学员学会对某项研究能作出合理的设计,对一份完整的科研资料中各个不同的统计要求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处理方法。

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教师的科研经验也非常重要

很多学生对老师的科研活动很关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断地举自己工作、科研中遇到的实例,如何就一个研究内容进行科研设计、方案实施、数据收集、整理到最后统计分析,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进行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同时使学生能体会到科研并不神秘,激发学生更大的热情。

综上所述,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对象,其可塑性很大。上课时,教师应尽量避免唱“独脚戏”,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适时地提出问题,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平等式的、互动式的教学比一言堂、满堂灌输式的教学更加受学生的欢迎。学生通过统计学教学,通过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通过阅读科研论文等了解了科学研究的整体过程,指导他建立起一整套正确的科研方法,包括查阅文献——立题——调研——科研设计——实际操作——整理资料——数据处理到撰写论文的整个过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并让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科学研究产生兴趣和激情,从而培养其科研能力。

目前,我们的教育模式要真正达到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自主学习、自我更新、自我创造的学习目标,就得让学生尽早接触、了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这对于培养适应21世纪医学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基金项目:泸州医学院资助课题(泸医教[2006]21号)。

8.医学统计方法概述 篇八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栏目设置:

本刊涉及流行病学、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儿童少年卫生学、放射卫生、卫生毒理、卫生统计、社会医学、地方病、肿瘤病因(病原)及流行病 学、疾病检测与计划免疫、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卫生保建,以及卫生化学、检验技术等科学研究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经验等。

设置:述评、专论、论著、短篇论著、学术争鸣、方法学介绍、检验技术、现场调查、安例报告、综述、讲座、学术动态、书评、消息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收录情况:

本刊多年来一直被国内外20余种重要数据库收录,如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BA)、俄罗斯文摘杂志、万方学据 库、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 数据库(CBM)、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等。

9.医学统计学书籍总结 篇九

第三章:总体均数的估计与假设检验 异常值监测

1.boxplot.stats()intersect()交集 2.lofactor()数值数据 T检验

要求:n<60时,要求总体方差相同且服从正太总体 正态性检验:shapiro.test()p>0.05,服从正态分布 方差齐性检验:bartlett.test()方差齐性检验 满足以上条件:

T.test(x,mu)单样本t检验 T.test(x,y)两独立样本T检验 T.test(x,y,paired=T)配对T检验

T.test(x,y=NULL,alternative=c(‘two.sided’,’less’,’greater’),mu=0,paired=F,var.equal=F)不满足以上条件时,Wilcox.test()

Kruskal.test()非配对

10.实践教学在医学统计中的应用探索 篇十

摘要:目的:探讨实践教学在医学统计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高职检验及护理学同年级的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实验组在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在经过教学研究统计之后,在实践成绩上,实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实践教学,实验组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度、对医学统计的重要性认识度、对科研调查统计表的设计了解度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学统计中应用实践教学效果显著,增强了学生对医学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力,并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较全面的科研调查表的设计方法、学会独立完成数据分析处理的全过程,提升了教学效率,值得在实际医学统计教学活动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实践教学;医学统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311-4

医学统计是各医学院在教学实践重点一门重要课程,直接影响着医学科研工作的展开。实践教学是我国课程改革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是近年来在教学活动中广受追捧的一种教学模式。理论学习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基础,但实践又是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在医学统计的教学活动中两者密不可分。本次研究将探索实践教学在医学统计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校同年级高职检验及护理学两个专业中各随机抽取两个教学班,按抽签方式将各个专业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学生94名,高职检验专业有46名,护理学专业有48名;对照组有学生96名,高职检验专业有46名,护理学专业有50名。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

1.2 研究内容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采用相同的教师进行教学,教授该年级相应的医学统计课程。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取实践教学法。两组学生的课程教学实践均按照实际专业的需求进行。

①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为主,教师除了进行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要安排相应的医学统计练习题,所有的练习题都是来自课本资料,学生在进行统计计算时使用计算器操作。教师不教授SPSS的相关操作技巧,也不组织学生开展科研设计。

② 实验组

实验组的教学活动分为两部分,首先是与对照组一样,经过传统的课堂教师教授及课外相应的医学统计练习题练习过程。另外,实验组学生需要进行科研设计。老师需要指导学生根据全班的情况进行一次医学统计实践,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自己动手制作相应的调查统计表,并对全班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学生还需要学习统计学软件的相关操作,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在计算机上使用统计学软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将采集的资料进行录入分析,完成一次医学统计的全过程。

1.3 效果评价

① 采用考核的方法直观反映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是对通过日常考试成绩及实践成绩来进行评定。日常考试成绩包括日常作业练习的成绩、期中、期末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成绩就是在考试前教师设计出一定数量难度相近的医学统计应用题,然后让所有学生随机抽取题目,再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答题。当测试结束后,教师再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评分细则进行成绩评定。

② 考察实验组学生上机操作能力。教师在结束对统计学软件的教学活动后,在计算机上编写难度相似的医学统计操作题,让学生随机抽取,并在相应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整个统计分析过程,操作结束后教师进行现场评分。

③ 采用问卷的方式探究实践教学在医学统计教学中的效果。教师自行编写相应的教学效果调查表,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向所有参与此次教学研究的学生进行发放,其中包括学生对此次教学活动的兴趣度、认可度、知识的获取量等相关方面的问题,问卷采取匿名方式填写,教师需要当场对问卷进行回收。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t检验;当P<0.05时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教学研究统计之后,实验组高职检验专业的学生进行统计学软件实际操作正确人数为38人,正确率为82.6%,护理学有34人正确,占70.8%。经问卷调查,实验组的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度、对医学统计的重要性认识度、对科研调查统计表的设计了解度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成绩方面,实验组的实践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束语

医学统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及分析相关医学研究对象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所反应的偶然现象来得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及特征。实践教学是相对理论教学而言的,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仅让学生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复习,还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次研究中以我校高职检验及护理学专业的1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实验组采取传统讲授教学联合实践教学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成绩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实践教学的态度及医学统计的学习兴趣、认识均有了提升。综上所述,医学统计教学活动中,在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效果显著,加强学生对医学统计重要性的认识,并能通过实践掌握相关医学统计科研调查表的设计方法及数据统计分析的全过程,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也让教学活动的效率大大增加,值得在医学统计教学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范利国,段爱旭,冯玉荣. 应用课题研究性实习对医学统计学实习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J]. 现代预防医学,2009,20:3884-3886.

[2]段爱旭,范利国,冯玉荣. 课题研究性实习在《醫学统计学实习》课程中的应用[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85-87.

上一篇:我国企业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研究下一篇:电子与智能化工程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