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1画教案

2024-09-11

一年级上册1画教案(精选10篇)

1.一年级上册1画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两个部首“竖弯勾”、“横折弯勾”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11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感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2.难点:了解诗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导入

同学们,老师带来一幅挂图(出示挂图),看看这幅画上画了些什么?(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看出是春天?

1、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看见过“山、水、花、鸟的情景吗?那老师问你几个问题,请想好后回答

(1)如果从从远处看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季节就会怎样?(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学习课文

板书:1画

二、分散识字

1、试读课文

A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B找出生字并圈出来,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C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D愿意读的站起来一起读。

2.问题引路,学文识字

A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B请一位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

C请一名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什么时候开的?(春天)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花还没谢?(板书:春去还在)

D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E把课文再读一遍,圈出的生字同桌读一读,互相当小老师。

3.巩固练习

A试读全文,小组检查朗读,班上朗读比赛。

B检查生字(卡片,指名读)

C生口头组词语

D认识两种笔画“竖弯勾”、“横折弯勾”和偏旁“走之”

三、集中识字

1自学课文

A自读课文B小组读课文

2学习字词,读音说义

A指名读课文

B师配音读课文,生表演,加深记忆

C开火车、指名、做游戏读生字(卡片)

D说说不懂的问题,集中讨论解决。(小组)

E齐读课文,试着背诵(以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四、课堂练习:开火车每人一句背诵课文。

五、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能说一说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档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学习生字

1、学习“竖弯勾”、“横折弯勾”。

2、分析字形。(说说是怎么记的)

3、师范写,出示带有田字格的小黑板,师边说边写,重点指导“竖弯勾”、“横折弯勾”。“二”、“七”、“无”竖弯钩中的“竖”都在竖中线起笔。同学们在课本剩余格中写。师巡视指导。

三、认识反义词

1、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意思相反的词。同桌交流。(师板书:远---近、去——来)

2、你还知道那些意思相反的词?谁来说一说。自由发言,师订正。

四、课堂练习:

在田字格本上写本课的生字,每个字写4遍。

五、拓展延伸:

课外收集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六、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谜语古诗和很多意思相反的词你们都能背上来。真聪明!在以后的学习中也有很多意思相反的词和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留心学习,多多识记,语文水平会大大提高。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反义词:远——近

有——无

去——来

2.一年级上册1画教案 篇二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是一年级第一学期,新生刚入学,对小学阶段的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

教学准备:

1.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2.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两个字,认识2个偏旁。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指导看图。

1.激趣导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再睁开眼睛。”

(课件出示山水画)

2. 指导看图。

(1)指导观察图画,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图画的感受。

(2)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教师在课件上相机点出:山、水、花、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导语:刚才我们欣赏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古人给这幅画写了一首诗,题目是《画》。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1.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2. 出示课文,自由读。

师:小朋友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要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大家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哪些生字是你已经认识的,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3. 再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 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5.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来”。

6. 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的生字,齐读。

三.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导语: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1.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3. 指导朗读。

(1)齐背《一去二三里》,感受古诗朗读韵味。

(2)指导朗读,掌握好停顿和重音。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 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5. 背诵课文。

(1)教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2)依据山水画,自己练背,同桌互查。

(3)指名背诵,齐背。

四.再次复现,巩固生字。

1.开双轨火车读生字。

2. 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

五.指导写字。

1.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么样写,书空。

(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

(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5.同桌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回家把古诗《画》朗诵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等是意思相反的词。

2.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喜爱朗诵古诗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登山游戏:全班分为两个登山队,每队在山路上都会碰到关卡,只有读出关卡上的句子,才能通过。看哪一队先等上山摘到小红旗。

二.朗读感悟。

1.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诗意。)

2. 再读课文,想想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

(2)引导学生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

3. 读读演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同桌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起表演读。

4. 小结。

师:小朋友表演的真好,朗诵出了这首古诗的韵味。每一首古诗都有它自己的韵味,我们今后要多读古诗。

三.学习反义词。

1. 理解“远”和“近”。

(1)出示两个词,让学生指着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

(2)用这两个词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 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找出古诗中其他几组反义词。看谁找得快。

3. 扩展练习,说反义词。

(1)带头饰,做游戏:找朋友。完成课后的“我会说”。

(2)四人小组练习说反义词,看哪一组说得多。

(3)小组派代表汇报。

四.指导书写。

1. 指导认读“文、六”,说说它们的异同。

2. 观察“文、六”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按笔顺写生字。

(注意:“文”的第一笔“点”在上半格的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撇”从右上半格靠近竖中线处起笔,撇到左下半格,捺比较长。“六”的第三笔是“短撇”,最后一笔是“长点”。)

五.扩展练习。

1. 导语:你们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1)同桌合作画,或者独自完成。

(2)到黑板前展示自己的作品。

2.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班队课开展猜谜竞赛活动。

教后感:

孩子对新学期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心,对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也是很好奇。孩子们对绘画本来就很有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和绘画相关的课程,学生的情绪也是高涨。

3.一年级上册1画教案 篇三

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 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 画的特点。

我在2006年10月31日进行了一节公开课《画》,以下是我的一个片断教学: ……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歌,也是一首谜语诗,我们来猜一猜,它的谜底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画

师:还有其他的谜底吗? 生:没有了,是画。

师:你们为什么认为谜底是画?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有想过。

师:别着急,先想一想,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生: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谜底是一幅画。

师:是亚,这首诗的谜底就是他的题目。还有什么根据? 生:近听水无声,也就是说走得很近还没有听见水的声音,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由声音的。

师:是呀,你听,有水的声音吗? 生:没有,是画。

师:那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生:没有声音,应该读的轻声一点。生齐读。

师: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生: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也就是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人来了,鸟也不会飞走。

师:平常你们在操场上,在家门口看到小鸟,你们走近小鸟会怎样? 生:小鸟会飞走了。师:你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本语文书,有这么多幅画,你摸一摸,小鸟飞走了吗? 生摸了摸课本,说:没有飞走,他是画。(出示诗句)生朗读。

师:还剩下一句“远看山有色”,是画吗?

生:是的,是画。远远看过去山是有颜色的。生朗读。

师:我们连起来把这首诗读一读。生齐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今天不仅会朗读诗歌,还会懂得思考,懂得了原来猜谜要一句一句的理解谜面,根据谜面猜出谜底。大家一起为自己精彩的发言热烈。……

这是让学生了解诗句的环节,这给我带来的启示如下:

1、这在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4.一年级上册1画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并认识2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难点: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底、斜刀头2个偏旁。教学准备

一幅山水画、识字卡片及相关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2.同学们,请你们观察画上都有什么?再读课题。(课件展示)

二、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三、识字。(课件展示)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4.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的方法。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 6.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认识走之底。(课件展示)7.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课件展示)

四、朗读。(课件展示)1.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它们设的关卡你们都顺利通过了,可它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3.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五、写字。(课件展示)1.出示要写的字“水、去、来、不”,认读、说说这四个字应该怎样写,学生书写。2.提示学生注意笔顺和重点笔画。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5.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6.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六、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竞赛活动。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认读生字。

二、感悟。(课件展示)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图中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个字。3.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4.朗读古诗,找出诗中意思相反的词语。

三、背诵。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组内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齐表演。

四、表演。

五、游戏。

找朋友: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的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他同学做裁判。

(远——近高——低 来——去 笑——哭 白——黑 晚——早 有——无)

六、拓展。

1.结合课前搜集的谜语,举行猜谜语竞赛,评出“猜谜小能手”。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板书设计 画

鸟 有——无

远——近去——来

教学反思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点展开描写,图文对应。

5.一年级上册1画教案 篇五

课题

画彩蛋

备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初步感悟平面造型的和立体造型的区别

2.能够大胆的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练习,激发学生对装饰色彩的审美感。

3.欣赏彩色蛋壳的艺术美。

重难点

1.掌握绘画装饰的方法。

2.由于学生年龄小,手的掌控力较弱,容易将蛋壳弄碎

教学

资源

课件

鸡蛋壳

板书

设计

画彩蛋

颜色

线条

原点

表情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调整补充

一.导入阶段

播放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让同学们通过观看播放的视频,然后说一说这个视频讲了一个有关鸡蛋的什么故事。一个小小的鸡蛋,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是从不同的光线,不同的角度画出来的每个鸡蛋都不一样。那么这节课我们就用我们手中五颜六色的水彩笔,将这些看似一样的鸡蛋让他们变得不一样。让每一个鸡蛋都有一副自己独一无二的面孔好不好?

二.探索阶段

1.播放PPT画彩蛋三个字,然后让孩子们去想象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彩蛋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大胆的想象,大胆的创新。

2.用PPT播放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接下来大家来欣赏一下小朋友们心目中的彩蛋是什么样子的。让孩子们通过观察,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每幅图片中鸡蛋的的样子

.3.老师总结刚才播放图片中鸡蛋的特点。大家注意到没有,刚才的彩蛋里面有表情包,也就是通过各种表情来体现鸡蛋的特点,也有用线条原点进行装饰的。那么这样既漂亮又有创意的彩蛋是怎样画出来的呢,现在老师就给大家做一下示范。三.老师示范画彩蛋的过程,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四.学生创作

好,接下来,同学们就可以大胆的想象画出你心目中的那个彩蛋,然后有问题的可以随时举手问老师。

五.评价总结

自己觉得自己画的又快又好的同学可以来讲台展示,然后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然后同学们也当一回小小的评论家。投票选出一个今天画的最漂亮的鸡蛋。

学生认真的观看视频

学生齐声回答:好

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

学生1:因为我最爱吃西红柿,所以我要把鸡蛋画成西红柿的样子······

学生1:第一幅是些带有表情的鸡蛋

学生2:第二幅是些五颜六色的鸡蛋,还有的用线条进行装饰。

学生仔细的观看

学生踊跃的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认真聆听的好习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6.一年级上册美术1-5课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尝试,自由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在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培养学生爱画、敢画的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绘画工具及材料,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在了解美术绘画工具及材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课前准备:各种美术绘画工具、材料、演示用的白纸。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师:稳定学生情绪,指导学生整齐地摆放好学习用具。生:摆放好学习用具,做好上课准备。准备上课,培养良好习惯。

二、导入

1、将放了工具的口袋放在桌子上,告诉学生口袋里放的东西是老师平时画画用的,请学生摸一摸,猜猜看是什么?

部分学生到讲台上摸一摸、猜一猜工具,也可说出摸到的特点,请下面的学生猜一猜摸到的是什么工具?

2、引导学生自己或在同学的帮助下演示这个工具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工具的使用。

学生共同参与尝试工具,认识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绘画效果。(激发探究的兴趣,了解各种工具美术工具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三、示范作品欣赏

教师适当示范几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对上一环节中学生尝试工具的痕迹进行一些添加,让它变成图案或画面。

学生欣赏老师的示范,了解各种工具在绘画中的作用与效果,构思自己可用这些工具画一幅什么样的画。

原来,我们手中的笔,还能画出这么奇妙的画,你想不想试一试?

四、尝试练习作画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自由的画,画他们想画的,画他们喜欢画的。

1、在学生的绘画过程中,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

2、你夸夸你的同学,并给自己的作品打个分。分小组进行合作作画。

3、在学生的作画过程中,教师巡视。

A、表扬动作快、守纪律的小朋友。B、表扬合作默契的小组。C、表扬有创意的小朋友。

五、学生作品展示

1、你夸夸你们小组的作品。

2、出示画家完成的作品,比一比。

六、小结

你们真棒!是我们班的小画家,比毕加索这样的大画家都画的好。老师真喜欢你们!希望你们以后上课,也能像今天一样大胆的画。

二、大家都来做

教学目标:

1.利用现有材料在操场上做各种造型排列、组合练习,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综合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对现有材料的感受联想并进行造型表现。教学难点:积极自主的发散性思维引导。

课前准备:体育用品、日常小用品或废弃材料(如小石块、沙、瓶盖等)、小绳子,提前通知学生搜集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共同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二、导入: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三、讲授新课:

1.学生操场列队,围圈坐下,教师做造型思维引导。(1)呼啦圈(圆形)。

平面排列:花、雪人、气球、太阳、甲虫等,请同学说说还可排列成什么图形?请二位同学到中间选用现有材料各排列一种图形。

立体造型:用小绳子或电线头将呼啦圈作不同的捆扎组合,可成多种造型形式(图形略)。请二位学生到中间做组合尝试。

(2)羽毛球拍(长条形)。

可作多种平面图形排列(花瓣、飞机、昆虫翅膀等),用小绳子或电线头捆扎可做多种立体造型(图形略),学生可作不同形式的造型思考。

2.学生分组活动(第4~6人为一组),各组选取自己喜欢的材料,对造型方法、内容进行讨论,并作尝试,作品以组为单位开展评比(自评、互评,优秀者得小红旗

一面),相互观摩,鼓励发散性思维,对不同的创造性思维给以肯定。

3.各组再次选取另一种造型材料,对造型方法、内容进行讨论,再作尝试,作品再作评比,相互观摩,鼓励求异思维。

(教师在学生活动中适当对各组进行指导。)

4.教师对造型活动进行总结,表扬同学的参与、互助协作和竞争精神。5.各组将造型材料整理归位,下课。

三、彩线连彩点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点和线。

2.学会用各种绘画工具、纸材料创造各种点和线,进行平面美术游戏,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能按自己意愿涂绕出不同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重点:用各种绘画工具、纸材料创造并感受各种不同的点和线。教学难点:线条变化的丰富性。

课前准备:绒线、纸条、绳子、纽扣、糖果、珠子、彩色水笔、油画棒、手工纸。教学过程:

一、常见的线材料,线材料变成点材料

1.教师出示各种常见的线状材料(绒线、纸条、绳子),请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它们的名字,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形状都是瘦瘦长长条状的东西。不同点:不同的材料、有的直、有的弯曲,有粗有细,颜色不同。)

2.教师将纸条揉成纸团,把纸条、绒线和绳子剪成小段或碎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什么变化?(不再是长长的,变成一点一点的。)

3.将这些小点点摆一摆又变成了一条长长的线(如:项链上的珠子)。

二、生活中的点和线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点和线?找找教室里的点和线,找找自己身上的点和线。(教师展示其他的点状物和线状物。)

2.体验不同的笔,画出不同的点和线。

不同的笔在画纸上画出的点和线一样吗?试一试用彩色水笔、油画棒、铅笔在画纸上涂涂画画,看看不同在哪里?

三、自己制造点和线连成画:

你能画出或剪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点和线,并连成一幅画吗?我们自己也来创造各种各样的点和线,连成美丽的画面。(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画笔、材料,综合运

用,随意造型。)

四、交流:

1、观察、思考,看小朋友画的像什么呀?能不能把它们添几笔,使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熟悉的形象?

2、试一试,请小朋友上黑板演示。

3、比一比,看一看,打开课本欣赏。A、你认为它们好在哪里?

B、看了这些画,你认为还可以涂绕出什么? C、请学生在自己的纸上涂绕。(表扬大胆的小朋友。)

五、布置作业:

1、小小组合作完成一张画,小小组自己确定主题。

2、学生大胆用线创作。

四、淅沥的小雨

教学目标:表现下雨时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动态,培养学生观察表现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教学难点:表现雨中的人物动态。

教学准备:学生体验雨中气氛,观察下雨时的情景。

教师、学生共同准备一些雨具并展示在教室中。学生准备彩笔、纸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请大家想一想,今天的天气和昨天有什么不同?” “下雨了!”

“那么,善于观察的同学们请你们再想一想雨中的人、雨中的景物、雨中的动物与平时有没有不同?” “有!”

“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淅沥的小雨》好吗?”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并交流雨中事物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与众不同的雨景特征。)

对于农村的孩子,启发他们回忆、讨论并交流:雨中,哪些动物会高兴地出来玩耍?雨点落在小河里、水塘里,会出现怎样的景象?泥土的颜色有没有变化?淋过雨之后,庄稼又会怎样?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雨中的场面,请大家注意观察:有风的时候,雨滴会怎

样排列?当你站在门口或窗口看外面的雨景,你觉得哪些地方发雨滴看起来很清楚,哪些地方的雨滴看起来不明显?那是为什么呢?找一找,天上落下来的雨都流到哪里去了?”

三、作品构思: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要画一幅雨中的情景,你想表现雨中的什么?怎样才能体现出它在雨中?”

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交流。

四、构图与表现方法:

建议学生将要表现的主体画在画面的显著位置,而且要画得大一些,然后再添加与主体有关的背景。添加背景时,教师可以用当堂示范或出示范作的方法来教小朋友用“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如图:云朵在前,太阳在后)。教给他们雨点的不同的表现方法。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画画下雨时的感受。指导学生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表现雨景。鼓励孩子将观察到的情景表现出来,可以运用剪贴、撕贴等方式。

绘画时,鼓励学生养成将学习用品放整齐的习惯。要换用另外一支笔时,先将原来的那支笔放回盒中。

六、作业评析:

1、作业展示,介绍自己的画面内容。

2、教师评析。评析标准:情景感人,形象生动,构图饱满,涂色完整。

七、课后延伸:

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认真表现生活中的情景。

五、闪烁的烟花

教学目标 :认识不同形状的烟花,学习烟花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回忆烟花的形状,学习烟花的表现方法。教学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烟花。

教学准备:有关录像,白纸,彩色水笔,毛线,胶水,彩纸等。教学过程:

一、烟花的认识、理解:

1、播放一段有关烟花的录像,教师提出问题:烟花的形状变化万千,但它们有一定的相同点,请同学们找出。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出:烟花从中间向外放射。

2、教师提出问题:观察、说说它们的形状像什么,并请几个学生上台画出自己的感受。再请学生对所画的烟花进行评价。

二、烟花的表现方法:

1、教师示范集中不同形状的烟花的表现方法。

2、总结烟花的表现方法。(用大小不同的彩点直接点出烟花的形状,由内而外依次点出。一个烟花可以用同一种颜色表现,也可以用多种颜色表现。

3、找学生讲讲打算用什么工具来表现美丽的烟花。

三、利用不同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1.欣赏书中范画,请学生找出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各种烟花。

2.从自己的神奇口袋中找出适合创作出与众不同的烟花的材料,有纽扣、彩带等,并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

3.每两个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设计的烟花与众不同,可画或用其他材料制作一幅《闪光的烟花》。

四、掌握、创作烟花:

1.烟花的形状丰富多变,要如何变?教师在学生画的烟花上进行再创作,有的点加粗、有的线加长、有的线弯曲,线一多一密就成了面,让学生领悟点线面的大小、长短、粗细等可以让烟花的形状发生各种变化。

2.学生都了解烟花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在夜空中闪闪发光,把夜色装扮得十分漂亮。教师提出问题: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创作出造型别致、色彩鲜丽的烟花?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法:有各种动物造型的烟花、有太阳、月亮、星星等造型的烟花。

五、作业要求:

1、用彩色笔直接作画,不必用黑色勾线。

2、可以表现自己见过的烟花形状,也可以自己设计烟花的形状。

3、可以多画几个烟花使画面饱满。

4、构图时可以以一种烟花为主,稍加几个其它形状的烟花,做到主次分明。

5、适当添画人物或场景,使画面充实有情节。

五、作业评析

1、作业展示,学生选优并说一说为什么?

7.一年级上册1画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P2-3页

教学目标:

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计算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顺序和笔算竖式写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初步养成计算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练习等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

同学畅谈套圈游戏的游戏规则,激发学习兴趣。

二、有顺序的阅读并比较情景中的数学信息

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的表格,发现了什么?

2有谁能读出表中的信息,怎么读?(竖着读,横着读)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三、正确比较数学信息大小的方法

通过比较信息中数据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谁获胜

如:24比23多1,30比44少14,41比29多12

总结:(看谁的得分高,不能只看两次谁高就谁高,而是要看总得分)

四、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方法

(1)口算,先把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然后再把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最后把两次的和相加。

例题:24+30+41=9

20+30+40=90

4+1=

90+=9

(2)用竖式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把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例题:24+30+41=9

+30

+41

(3)通过学生独立计算笑笑的得分,让学生在所学的基础上,更好的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总结:1用竖式结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把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2在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时,可以先把整十数相加,再把个位数相加,最后把两次结果加起来。

五、巩固练习

做后P3页的练习

生独立完成,师对答案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3对有难度的题目,师进行详细讲解;

六、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或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谁的得分高

读法:竖着读,横着读

8.一年级上册1画教案 篇八

第一单元 数一数

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数出事物数量的过程,初步接触1-10各数,学会按顺序数数。

2.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分类数数的方法,培养数数的能力。3.让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找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学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在数学课上将会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天的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去玩,跟平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2008@163.com-----

--1--

出示主题图,提问:这是一幅儿童乐园的图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图上画上些什么。

再问:你知道图中的秋千有多少个吗?

小结:很好,小朋友们不仅知道图中画了些什么,还能数出有多少个。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儿童乐园里有些什么,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多少个。(揭示课题:数一数)

二、自主探索

1.数出自己喜欢的事物的个数。

谈话: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这幅图,先想一想你喜欢什么,再数一数你喜欢的事物有多少个,并把自己数的结果跟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反馈:谁来说一说你喜欢什么,有多少个? 2.按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10幅小图。

提问:你能看着每幅图,说一说图中事物的个数吗?

再问:你怎样能让大家很容易地说出每幅图中事物的个数吗? 根据学生回答,指名把10幅图按顺序排列起来。

谈话:现在你能按顺序说出每幅图中事物的个数吗?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反馈:谁来按顺序说一说,每一幅图中的事物有多少个? 3.用圆点表示图中事物的个数。

(1)隐去第4-10幅图,只留下第1-3幅图,并呈现图下的圆点。提问:请小朋友再看这里的每一幅图和图下面的小圆点,你发现了什么?

(2)提问:像这样,小飞机的架数应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呢?蝴蝶、小鸟和气球呢? 你能在图的下面画上相应的圆点吗?自己动手在书上画一画。

反馈:指名把自己画的圆点图和大家交流,并说一说为什么分别用4、5、6、9个圆点来表示。

(3)出示7、8、10的圆点图。

谈话:这里还有3幅图,你知道它们各可以用来表示儿童乐园里什么的个数吗?请小朋友先数一数每幅图点图中圆点的个数,再到儿童乐园图里去找一找。

反馈:谁来说一说,这3幅圆点图各表示儿童乐园里什么的个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相应的小图。4.按顺序数数。

谈话: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数一数。反馈:指名数一数。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2008@163.com-----

--2--

三、巩固深化

谈话:小朋友,我们的教室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在乐园里学习玩耍吧!1.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2.找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哪些数?找到后与小朋友交流。3.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哪些数?找到后与小朋友交流。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后感:

第二单元 比一比

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内容:

比较长短、高矮、轻重。课本第4~6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活动,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初步学习比较的方法,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2.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与他人合作,初步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2008@163.com-----

--3--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准备:两根跳绳(一根红色、一要黄色),两个水果,一个类似天平的支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上一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浏览了儿童乐园,在那里数了物体的个数,知道了数数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这节课我们到一所农村小学的校园里看一看。(呈现例题情境图)这是一所美丽的农村小学的一角,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不再数图中物体的个数,将用另一种方法来学习数学,那就是“比一比”。(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比较哪根跳绳长。

谈话:我们先比较两个朋友的跳绳,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哪根跳绳长吗?

那么我们怎么比较出来哪根跳绳长呢?老师带来了两根跳绳,谁能到前边来比一比?

指定四人合作在黑板上比,让全班学生都注意观察。提问:他们是怎样比的?

让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发表意见。

讲述:把两根跳绳并排放,一头对齐,看另一头,哪根跳绳还多出一段,哪根就长。指导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填写第4页的练习,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看出来下面的跳绳比上面的跳绳长。2.比较上滑梯的哪个小朋友高。

谈话:请大家看图,有两个小朋友正在上滑梯,谁给这两位小朋友起名字? 提问:两个小朋友要比一比谁的个子高,你有什么办法吗? 同桌讨论,指名发表意见。请两名同学上来演示。

填写第5页上面的练习,让学生说一说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比较出高矮的。3.比较哪个水果重。

谈话:这所学校的学生非常守纪律,你们看树上的石榴熟了,柿子熟了,没有一个同学去乱摘,他们知道,小学生要爱护公共财物。老师也非常关心学生,他们打算把收------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2008@163.com-----

--4--

获的石榴和柿子分给各班的同学,为了分得均匀,就先摘下来一个石榴、一个柿子,想比一比哪个重,哪个轻。我把两个水果带来了,你们有什么办法比吗?

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

(出示天平)用天平比一比两个水果的轻重,再让学生用完整的话说出比较的结果。填写第5页下面的练习。

4.在情境图中找出其他的物体进行比较。

谈话:刚才我们用并排放比一比的方法比出了跳绳的长短,用背靠背站在同一平面上的方法比出了两位小朋友的高矮,用摆放在天平两端比一比的方法比出了两个水果的轻重。除了这些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最常用的方法,那就是观察。用眼看,动脑想。你们还能在学校一角的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发言。

三、组织练习(做“想想做做”)1.第1题

谈话:你们看书上的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先拿出几枝铅笔来比,又拿出几枝铅笔来比?

请同桌小朋友每人先拿出一枝铅笔比一比,每人用一句话说出比的结果。再一共拿出3枝铅笔,比出哪一枝最长。

学生活动。

提问:哪一桌的两位同学站起来说一说谁的铅笔长?你们是怎么比的?哪枝铅笔最长?你们又是怎样比的?

2.第2题

教师读题,学生画符号。

提问:你怎么知道坐车的小朋友比推车的小朋友高?你觉得推车的小朋友可爱吗?为什么?

小熊比小兔高,你为什么不在小熊下面方框里画勾? 3.第3题

教师读题,学生在书上填写答案。然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画。第4题

教师读题,学生在书上填写答案。然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在萝卜下面打勾。第5题

教师找五位高矮不同的学生到教室前面,让他们自己从高到矮排队。其他学生发表意见。

让排在中间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比谁高比谁矮,再让其他的学生说一说。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2008@163.com-----

--5--

让学生自己找三四位小朋友在教室里从高到矮排队,并说一说自己比谁高比谁矮。

四、全课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学会了一些比较的方法,收获真不少。这节课同学们还学会了自己动手比,自己把比的结果准确地说出来,或用画勾的办法表示出来,并学会了与同学合作。你们觉得上数学课开心吗?是的,开学以来,我们快快乐乐地学习了数数,又学习了比较,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新的数学方法。

教后感:

第三单元 分一分

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思想和方法,能按一定的标准对一些物品进行分类。

2.让学生经历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同一标准分类结果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分类方法的多样性,积累一些活动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观察和分一分的活动中认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作用,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想想做做”第3题材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都到过商店买过东西吧,还记得商店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吗?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2008@163.com-----

--6--

出示商店的情境图,谈话:这里有一张商店货架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货架上的物品,你们觉得这些物品摆得怎么样?

谈话:货架上有很多物品,却摆放得过且过既美观又整齐。那么营业员叔叔、阿姨们是按照什么标准把商品分开摆放的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教学例题

提问:图中有几个货架?第一货架上有哪些物品?这此物品有什么用途?你们能说一说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吗?

同桌学生讨论,并组织反馈。

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说第一货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卖给小朋友们玩耍的。那么第二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属于哪一类?这此物品有什么用途?

指名回答。

谈话:第二个货架上的物品都是书籍,是卖给顾客阅读的。第三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是做什么用的?

指名回答。

谈话:第三个货架上有饼干、食油、面粉,都是卖给顾客食用的,是食品。我们再看一看,第一个货架上是玩具,第二个货架上是书籍,第三个货架上是食品,这是以货物的用途为标准来分类的。

说明:商店里分类摆放物品,便于顾客选购,也便于营业员拿取。这就是分类带来的好处。

三、组织练习(完成“想想做做”)1.第1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你能说出图中每一个动物的名字吗? 安排活动: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学生独立做题后,把圈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2.第2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交通工具,你知道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吗? 如果把这些交通工具按行驶的地方分类,你认为可以分成几类?是哪几类? 学生分组活动后,把它们进行分类。3.第3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树叶,你们打算按什么标准分类?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2008@163.com-----

--7--

小结:同学们认为可以按树叶的颜色分类,也可以按树叶的形状分类。让学生自选一种分类标准给树叶分类。

4.第4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小朋友,你能把这些小朋友分一分吗?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四、总结延伸

分一分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请同学们 回去后,看一看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自己的一些常用物品是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摆放的吗?如果不是,想一想该怎样整理?

教后感:

第四单元 认位置

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课本第9-10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在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堂常规,学会在教师的组织下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分清左、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起立,我们一起做游戏,我说,大家一起做。

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手摸后脑勺。请坐下,谁来说一说哪边是上,哪边是下,哪边是前,哪边是后?同桌讨论。

谈话:课堂上想发言怎么办?你一举手,老师就知道你想发言,老师让说,再站起来说,表示对老师对同学有礼貌。那么,想发言,举哪只手呢?你知道哪只手是右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2008@163.com-----

--8--

谈话:请起立,再做一次游戏,我说,大家一起做。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坐下,现在知道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了吗?

我们在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之后,就可以利用它们来认识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谈话:在图上找到小刚和小芳,小刚会说小芳在他的哪面?小芳会说小刚在她的哪面?你和你的同桌分别扮演小刚和小芳,说说看。

现在你作为观察图的人,你能说说小刚在小芳的哪面,小芳在小刚的哪面吗?指名回答,要求把话说完整。

谈话:刚才这位同学说的两句话,就描述了小刚和小芳的位置关系。我们不光要会用左、右描述人与人的位置关系,还要会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你能说一说小刚和小芳的课桌上,练习本和课本的位置关系吗?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能不能完整地说两句话。

小组活动后指名回答。

提问:你还能用左、右描述图中其他的人和人或者物体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到黑板前指着图回答。提问:你还能看着图用上、下或前、后说一说吗? 同桌互相交流后,指名到黑板前指着回答。

三、组织练习

谈话:刚才同学们观察课堂上的画面,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了人与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下面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或者观察画面,用学到的本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说一说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哪一位同学? 指定几人回答,其中包括坐在边上和角落里的学生。2.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食品橱图。提问:谁能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食品橱里放了哪些食品?苹果上面是什么?

“苹果上面是鸡蛋”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你看着图还能怎样说?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按老师的要求在课桌上摆东西,看谁能都摆对。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2008@163.com-----

--9--

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书的右面,把学具盒摆在书的左面,把尺子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同桌互相检查摆得对不对。4.做“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

谈话:先数一数图中有几个小朋友。我们一起从前往后给这6位小朋友起名字。小红说:“我前面有1个同学,后面有4个同学。”她说得对吗?其他小朋友可以怎样说?在6人小朋友可以怎样说?在6人小组里每人扮演中的一个学生,说一说。

小组活动。

5.做“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插图。提问:图中有几朵红花?几朵黄花?红花左边有几朵花?右边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四、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上、下,还有什么?你能用上、下说两句话吗?你能用前、后或者左、右说两句话吗?

教后感:

9.一年级上册1画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学习序数的概念。

2.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序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序数和基数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引入:小动物运动会

二、学习新知

1.说说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参加比赛,谁得了第几?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小公鸡排第几?第三是谁?

3.同学之间互相提问。

三、巩固练习

1.做21页1题

(1)排第四的是谁?在下面画圈。

(2)把4个人圈出来。

学生圈一圈,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2.填空

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填一填。

重点理解序数和基数的区别。

3.看图填空

(1)学生自己填一填

(2)提出数学问题,大家解决。

四、课堂作业

做课堂练习册

五、课堂小结

10.一年级上册1画教案 篇十

一年级美术教案《小纸人》(剪贴画)学科:小学二年级美术题:《小纸人》剪贴画执教者: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第一小学邓英姿评者: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美术教研员董文良

一、教学简案《小纸人》

教学目标:认知领域:懂得用概括的方法表现人体基本结构和人物五官特征。技能领域:利用不同色彩的纸或画报纸,粘贴出每个学生自己可爱的形象。情感领域:通过分组作业,参与“竞争与合作”。创造领域:创造一个个充满个性的“自我”。

达标规程:自学探索--游戏尝试--分组创作--组合展评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

一、前提测评

1、人物出立:教师本身

2、作业

展评:A.谁把“我”画得最象?象在什么地方?B.再请你看看其他作品中,有没有画得精彩的地方?

一、1、全体速写

2、学生争议

二、认定目标

1、想不想把“我”变成小纸人?

2、“我”自己很想成为一个小纸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纸人》这。题出示:《小纸人》

二、1、齐答

2、静听

三、导学达标

1、自学探索

提问:请你研究一下小纸人怎么做?从本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小组意见反馈,初步得出制作方法。

2、游戏尝试:

形式:五个组以“分身术”游戏,分别绘制。

第一组:头

第二组:身体

第三组:上肢

第四组:下肢

第五组:手上饰物

最后拼贴起来把“我”合成一个小纸人。

分析制作中问题,找到重、难点。

A.你们是怎样完成这部分的?

B.我们共同合成的那小纸人,还有什么问题吗?

.怎么解决?

3、分组创作:个人作业

要求:把自己变成一个小纸人.巧妙合理运用分到各组的制作材料,绘制一个充满个性的自我。鼓励竞争,加快速度,学会概括。

4、组合展评:每个人制作的“小纸人”在黑板上合成一张“集体照”。

三、1、自学教材,小组讨论

各组选一学生回答

2、分组绘制

共同合作

A组长汇报

B个别口答

有问题的小组修正

3、学生分组作业

4、学生拼贴“集体照”

四、达标测评

1、提问:

谁是第一个来到“老师”身边?为什么?

照片中谁最象制作人自己?

谁是照片中最可爱的人?可爱在什么地方?

2、小结:今天同学们在自己不断地尝试和互相帮助中,掌握了许多巧妙运用色纸和画报纸的方法,使小纸人变得非常可爱;还懂得用概括的方法表现形体和五官,加快了自己的创作速度。

四、1、集体讨论:自述

他述

他述

上一篇:新闻图片下一篇:上海工程建设项目报批报建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