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

2024-07-05

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精选7篇)

1.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 篇一

一、博物馆文物管理的现状

(一) 博物馆文物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于任何一类事物的管理来说, 制度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一点在博物馆文物管理上也不例外, 针对博物馆文物的管理也必须具备一定完善的制度体系, 而这也正是当前博物馆文物管理所欠缺的。造成这种制度不完善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博物馆所要管理的文物过于繁杂, 不仅仅在年代上跨越的比较大, 在种类上也较为繁多, 几乎各种各样的古代物品都可以算作文物可以被博物馆用来收藏展览, 这就给我们的博物馆文物管理和分类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极其不利于形成所有文物的精细化和系统化管理,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国经济还不够发达, 并且正是因为这种经济程度上的不发达导致了国家和人民还没有重视博物馆等对于人们的精神世界有所提升的设施的建设工作, 进而导致投入过少也就造成管理不完善, 这种管理制度的缺陷不仅仅表现在队与文物的管理上, 对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也存在不系统的现象。

(二) 博物馆文物管理人才急剧缺乏

人才永远是任何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对于一项事业的发展来说, 没有人才是万万不能的, 以往很多人以为博物馆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无非就是进行一些文物的收集、保存、呈现管理工作, 这些工作都是极简单的, 几乎是任何人员都可以操作得了的,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博物馆文物的管理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 它对于管理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力要求极高, 并且需要对于相关的化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避免存在一些不利的化学元素对博物馆文物造成伤害, 一旦文物受到了一定的损坏还应该知道一些简单的处理措施和初期的修复常识;此外, 对于博物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尤其是在博物馆开放的过程中, 需要对于游客的参观进行有序的管理, 避免出现错乱的现象, 这些都是当前博物馆管理人员所欠缺的。

(三) 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手段落后

在制度和人员问题之后我们就应该看到博物馆管理在技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当前的博物馆管理现状来看, 大部分的工作还是依赖于人工操作, 这种人工管理模式不仅仅容易出现各种错误还会造成人力的极大浪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行各业几乎都普及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而在博物馆管理中这一点却还是得不到明显的体现。

二、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改进措施

了解了当前我国博物馆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之后我们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博物馆的管理质量才能得到明显的提升, 具体到工作执行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由以下几点:

1.管理制度问题是当前博物馆管理中的首要问题, 因此也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重点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主要的措施有两点:一方面, 我们可以从国家宏观角度采取一定的措施制定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执行章程, 然后采取各种可以用到的宣传措施来进行大力的普及, 不仅仅要让相关的博物馆管理人员了解到具体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章程, 知道自身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如何进行具体的工作操作, 还需要让普通的参观者了解到当前博物馆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时怎样的, 然后可以起到必要的监督的作用, 最终实现博物馆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另外一方面, 还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 主要是让博物馆的管理人员了解到自身的主要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 然后才能做好自身的工作, 其实不仅仅是在工作流程上, 在具体的人员管理上也需要制定一定得规章制度, 比如奖惩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都需要进行具体的制定。

2.对于人才缺乏的问题我们解决的主要措施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针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 在现有的基础上达到工作人员技术素质的提升, 这种措施也是最为简单直接的, 因为他都是在博物馆人员内部进行的, 可以较为快捷的提升博物馆管理人员的管理品质;另一方面, 我们还可以采取人才引入的方式加强博物馆自身的管理品质, 但是对于高精尖的人才来说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有效的招揽。总而言之, 还是要以内部培训为主。

3.对于博物馆在技术管理上的漏洞, 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要引入一些当前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 比如计算机系统管理技术和网络通讯管理技术都可以被用来进行博物馆文物管理, 当然这些管理技术的引入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因为博物馆本身并非一个营利性的机构, 所以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的博物馆文物管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完善, 只有把这些问题处理好了才能够大力提升我过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工作, 达到真正的博物馆文物管理专业化、精细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1]罗纯新.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神州, 2012-07-15.

2.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和改进探讨 篇二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地被重新建设,而埋藏在地下的文物也越来越多地被挖掘出来。另外,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整个历史的演变过程,许多考古学家为了能够最大限度还原我国的古代文化,在国内各地区不断地挖掘着地下所蕴藏的文明古迹。近年来,随着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不仅所还原的历史文化越来越多,同时也加快了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

1、博物馆的作用

所谓的博物馆主要是指收藏、征集、陈列以及研究古代文明及人类智慧体现的实体性场所。同时对于一些具有科学意义、历史性较强的艺术品及有价值的物品进行有序的分类。为人们提供一个集知识、教育为一体的文明文化培训机构。在社会行业中,博物馆属于国家性机构,是以非营利为目的,对人们永久性开放的场所。它不仅蕴含了许多古代文明文化财产,更能够促进人们对传承文化的认知。

博物馆是我国存放历史文物的地方,也是证明着古代优秀文明遗产的重要场所,因此,博物馆的文物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博物馆在文物管理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改革与创新。可以说,博物馆是历史还原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人们对历史有所认知的重要途径。

2、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博物馆自身的不断改革,使其蕴含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无论从文物的管理方面还是从其它方面而言,都已经越趋完善化。但就目前整体的博物馆文物管理来看,在某些方面仍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文物的管理与保存,更有碍于博物馆的健康发展。

2.1、博物馆文物管理制度不完善

博物馆是我国的非营利单位,并永久向人们所开放。目前就博物馆的现状而言,普遍存在着内部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文物管理制度。首先,由于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其历史所遗留下来的文物不仅种类十分多,样式也十分复杂,且所出品的年代相差很大。例如:某些文物是出自于几千年前的简单劳动工具,而有些则是出品于几百年前的相对工艺技术较为复杂的生活用品或工艺品。而目前博物馆文物管理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对不同年代出品的物品没有一个正确的管理制度。另外,在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缺少了一定的法律性。由于博物馆是对外开放的且非营利的场所,因此博物馆的日常参观人员却比较多,对于一些恶意损坏或破坏文物的行为博物馆缺少一定的法律做为支持,从而使博物馆中的文物经常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文物的完好性。

2.2、管理人员制度不健全

对于博物馆文物管理而言,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管理人员。然而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内部都没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随着我国各地出土的文物越来越多,博物馆所陈列的文化遗产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文物管理人员更加细心地进行管理。然而在日常文物管理中,经常会出现文物无人管理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内部没有对所有人员进行细化的工作责任与任务分配,从而造成了对一些价值较高的文物管理人员争着去管理,而对一些相对价值较低的文物无人问津的现象,造成了博物馆文物管理中极大的漏洞。

2.3、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文物管理方式也要随时更新。然而就目前来看,多数博物馆在对文物进行管理中,仍是采用以往的管理方式,从而造成了文物管理跟不上时代发展脚步的问题。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在现代博物馆文物管理中融入了一些科技管理技术及设备,但绝大多数文物都还是需要人工进行管理的。而目前管理中,博物馆管理人员大多时候都是依赖于现代化设备操作管理,从而造成了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如:对某些文物管理不到位、在智能设备操作中因设备问题造成的文物损坏等。

3、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改进措施

博物馆是传承古代文明与文化内涵的场所,因此文物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相关部门领导针对博物馆文物管理的现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归纳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改进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3.1、完善博物馆文物管理制度

针对于博物馆文物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首先要在其内部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表现为对于不同年代的文物要根据历史文化不同以及种类的不同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管理规划,并按照规划认真执行管理。另外,要加强法律观念。对一些参观人员恶意造成的文物损坏事件,要用法律的手段追究其责任,以此来强化文物管理的有效性。

3.2、加强管理人员约束力

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是整个文物管理的核心,也是保证文物传承及文物完整性的关键。因此,在博物馆文物管理中,首先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强化教育,要求所有文物管理人员都要具备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另外,对博物馆所有文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性培训,强化其对文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度,并根据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专业的高低程度分配相应的工作,并且将工作细化分配到每一个人头上,一但在管理中出现任何问题,都将用法律手段追究人个责任,以此来强化文物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除此之外,在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内部要制定奖罚机制,对一些表现优秀的管理人员要给予口头及物质奖励,同时对于一些在工作中态度不认真的人员要进行相应的惩罚。

3.3、更新管理手段

在博物馆文物管理中,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其管理手段,使博物馆的文物管理能够紧跟时代。例如:我国出土的文物较多,且完整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一些保存较为完整的文物,可以采用科技设备进行日常的管理,而对于一些保留相对零散的文物,还是要以人工管理为主。针对于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管理手段,将智能化管理与人工管理相结合,以此来满足于不同文物在管理中的不同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博物馆文物管理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及还原历史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文物管理中针对目前的现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以促进博物馆文物管理蓬勃发展。

3.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 篇三

4.1确保博物馆的温湿度适宜

文物保护对展柜的温度、湿度有严格要求,必须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合理控制。博物馆文物要时刻保持适宜的展示环境,从而尽可能减少对文物的损害。博物馆文物展柜的温度需要保持在15~25℃之间,湿度为40%~65%之间。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必须相互匹配[3],否则,对文物的保护都是不利的。只有温度和湿度处于规定的范围,才能确保文化遗产展示环境的稳定性。根据行业规范,博物馆的温度和湿度由中央空调调节。部分博物馆展馆的温度控制通过特殊的温湿度控制设备直接调整,一般处于恒温恒湿状态。但是,一些基层的博物馆没有足够资金购买专业设备。因此,只能通过对陈列文物的密封展示柜内的气温进行调节来维持,一般在展示柜里放置化学调湿剂等进行调节[4]。

4.2文物陈列展示柜密闭性原则的`分析文物展柜的密闭性对于文物保护至关重要。进入博物馆的游客不可避免地影响馆内空气流通。相关工作人员在购买或设计文物展示柜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密封性的优劣。因为只有确保文物陈列柜的密封性能,才能保证隔离外部环境对文物的影响,避免文物受到损害[5]。例如,由于文物的长期陈列以及陈列展示柜密闭性较差的原因,可能会导致文物发生霉变,丛而对文物本身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针对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多数的文物博物馆一般是采用杀菌剂来防止文物发霉现象产生。但是面临一个缺点,因为长时间的使用防霉剂,其中一些霉菌可能会产生抗体,导致使防霉剂失去效果。一方面,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及时更换防霉剂;另一方面,增强文物陈列展示柜密闭性,从源头上控制。

4.3文物展馆内的光源控制原则的分析

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有必要将所有热源远离博物馆文物,所谓的热源还包括一般的加热设备。博物馆展馆的照明一般由光纤照明灯具组成,因此对光源控制也需要按照严格的标准执行,特别是文物展示柜的玻璃必须能隔离阳光紫外线。

4.4展馆除尘指标原则的分析

展馆除尘需要制定规范和标准。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时,除了影响室内空气,还会带来一些灰尘和其他污垢,这会导致文物加速腐蚀,如青铜器表面氧化和斑块生长加速。因此,加强清洁博物馆内的灰尘和其他污垢是十分必要的。除了定期除尘博物馆外,还应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安装空气净化器等除尘设备。最后,文物陈列需要放置在密封的陈列柜内,能够确保文物与外界隔绝[6]。

4.5展馆内绿色材料应用原则的分析

用于文物展示的建筑材料应该符合绿色环保的标准。除了直接热源、光源和空气污染外,还有其他建筑材料,它们含有甲醛等化学物质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因此,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筛选博物馆文物展馆的建筑和装饰材料。

4.6展馆内加强文物修复和保护原则的分析

在展馆内加强文物修复和保护原则的分析,可以确保文物的有效存留。一方面,加强博物馆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引导从业人员转变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博物馆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培养,使他们充分了解文物价值,并利用现代修复技术保护学术文物。馆内工作人员应做到对文物陈列情况的实时掌握,工作人员要实时掌握文物陈列的变动情况,并且及时根据突发或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应对和解决的方案,加强对博物馆文物陈列的监控,时刻在文物陈列工作中落实文物保护规范,完善文物陈列工作中的各个细节。

5结束语

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文物保护工作比较重要,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进行文物保护工作时要通过文物保护的先进意识来对其进行指导。本文主要介绍了博物馆文物保护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出简要分析。因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对文物的保护,就需要科学培养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理念,从而不断提高文物保护技能。从而更好的为博物馆展出的文物进行综合化全面的保护措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牛文静.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6):10-11.

[2]李博.文物保管和文物陈列中的保护意识分析[J].工业C,2016(6):34.

[3]于晓敏.浅谈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中华民族博览,2017(5):220-221.

[4]陆春红.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中文信息,2016(2):106-107.

[5]唐锋.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人间,2016,20(12):20-22.

4.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 篇四

(2010年1月27日)

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编制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和《省发改委关于编报“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要求,2009年底,省文物局开始启动我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为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谋划今后五年工作,做好项目储备,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及各地文物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现就“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国家按照五年一个规划期,确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和方向,部署全国重大建设项目,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是科学合理地引导资源配置和测算资金需求的有效方法,也是各项事业争取国家经费支持的基本依据。文物博物馆事业也不例外,规划编制工作越来越科学、规范,规划对事业发展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也日益显现。因此,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期,统筹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对谋划和布局一个时期文物博物馆工作,凝炼和储备重要项目,争取各方面的资金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这里安排布置的“十二五”规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省文物局组织编制并印发实施,其中重要项目和内容将积极争取进入我省社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二是国家“十二五”重要项目规划,由国家文物局与有关部委联合组织编制,我们按要求申报我省相关项目,并争取纳入国家规划。当前,根据经费渠道,主要包括国家文物局与财政部共同编制的文物保护项目规划和国家文物局与国家发改委共同编制的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规划,我们要按照国家文物局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的不同要求分别进行编制和申报。并且基于这两个项目规划,分别建立国家项目库。一般情况下,进入不了这两个项目库的项目,在规划期的五年中就不能申报实施,也得不到中央财政的经费支持。三是有关专项规划,如从“十一五”开始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制的文物信息化专项规划等,今年还将在我省已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古代石窟文物数字化及应用“十二五”规划。而且委托我省开展编制的有关调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等工作,以期申请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设立专项经费,推动这项工作。四是各地、各单位自己的发展规划,由各地、各单位自行组织编制,应报我局备案,其中重要内容可考虑纳入我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

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时,我局高度重视,专门开会进行过部署安排,得到了大多数市州、单位的重视和积极配合,按要求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我们申报的较多项目进入了国家文物保护项目规划、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及项目库。五年来,绝大多数得以实施,得到了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我省及各地文物事业发展。我们组织编制的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也获得省发改委的认可,一些重要内容和项目被纳入我省社会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得到了省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十一五”期间,投入我省文物保护工作的专项经费逐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与大家共同重视并科学编制“十一五”规划有着直接的关系。我省是文物大省,但经济欠发达,各级财政财力都十分紧张,地方财政对文物保护的投入与文物事业发展的需求差距很大,争取更多的中央资金尤为重要。因此,编制实施好五年规划,使尽可能多的文物保护项目进入国家项目规划和项目库,争取更多的中央资金支持,对推动我省文化遗产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需要重点强调一下做好国家文物保护项目规划、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及项目库编制相关工作的重要性。从“十一五”开始,国家为加强预算管理,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实行项目库管理方式,尤其是基于前述两个项目规划形成的项目库,是五年规划期内申报国家专项经费、实施保护项目的基础和前提。进不了国家项目库,就意味着五年内没有资格申报实施。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十二五”期间这种项目管理要求将会更加严格。在省级规划编制中,我们也将考虑借鉴相关做法,以规划引导资源配置和资金流向,进入不了省级规划的项目,每年安排省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时也将不予支持。因此,规范项目申报管理工作,完善项目运作机制,编制切实可行的五年规划,对我省及各地文物事业发展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相关工作,科学合理地谋划布局未来五年的文物工作,为重要项目的实施和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抓紧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为统筹做好我省文物事业“十二五”规划,省文物局已于去年12月成立了副局长马玉萍任组长的规划编制小组,统一组织、指导各地、各单位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各地、各单位也要高度重视,要成立主管领导挂帅的规划编制工作机构,抽调相关人员开展规划编制工作。1月底前,各地、各单位要完成工作机构组建及相关前期工作。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规划编制的基本工作思路,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安排规划编制工作时,要做好统筹协调,合理调度工作力量,明确工作任务,落实人员责任,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经验和不足,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1月31日前,请各市州文物(文化)局、省直各文博单位将规划编制工作组织落实情况(包括联络人和联系方式)报送省文物局。

(二)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确保规划编制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编制过程中,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对未来五年的事业发展进行认真研究和充分讨论,特别是要加强对重大文物保护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调研论证,从拟申报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入手,兼顾项目内容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整个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指导性和约束性,做到既有一定的前瞻性,又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和经费渠道、支持重点,切忌贪大求多。同时,要充分考虑与“十一五”规划以及其他规划的衔接,使各类规划协调一致,确保各项工作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们在“十一五”规划编制中有着深刻的教训。一些地方和单位在编制规划时重视不够,不进行认真研究,只是安排一两个人应付差事,随便填报了事。进入规划期开始申报实施项目时,才开始考虑。致使想要申报某个项目,但却苦于该项目未列入项目库,而无法申报,一等就是五年;个别项目虽然进入了项目库,但内容不准确或不切实际,造成项目批下来甚至经费到位两三年都难以实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中,特别是申报进入国家规划的项目,从项目本身到项目内容,都要进行认真研究,确保其实施的可行性。

(三)明确要求,协调一致,及时做好国家重点项目规划申报工作。

国家文物保护项目规划和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规划的编制工作是按照国家文物局及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的有关要求开展的。我局根据其安排部署和具体要求,统一组织开展我省项目编制、填报工作。各地、各单位要按照我局的工作部署,根据统一的时间、内容、方式和具体要求开展填报工作,以确保工作时效。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对编制文物保护项目规划进行了安排,今天我们重点也是对这项工作进行详细的部署。由于编制、填报项目的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各地、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今天会后立即按照安排意见部署开展工作,确保高质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关于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规划的编制工作,国家文物局暂时还没有进行安排,各地、各单位可以先期酝酿考虑,进行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暂不正式开展编报工作,待国家文物局及国家发改委有了明确安排意见后,我们再做具体安排。

另外,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等单位还要全力配合省文物局做好古代石窟文物数字化及应用专项规划编制的相关工作,为国家文物局向财政部申请专项经费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也为全省乃至全国古代石窟实施数字化及应用项目创造条件。

(四)统筹考虑,合理安排,编制好本地、本单位发展规划。

各地、各单位在做好国家重点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要统筹安排,做好本地、本单位的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各市州文物部门还要积极向本地政府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编制部门汇报沟通,力争重要文物保护项目进入当地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以利于今后一个时期积极争取地方资金的支持。

各地、各单位要在今年5月之前,力争完成本地、本单位“十二五”编制,并及时报送我局备案,为我们编制全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供基础资料。

三、国家文物保护项目规划编报工作的具体安排意见

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编制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一项任务。各市州、各单位要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出发,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的原则,认真做好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有关工作。

由于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各地、各单位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少走弯路,不耽误时间,省文物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小组经过积极努力,完成了我省拟申报的项目名单及项目内容、各类项目填报范本及各类项目经费需求测算标准,附在这个意见后面,请大家依此组织填报。这里,对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填报内容和要求再做一些说明。

(一)填报内容

1、编制文字材料,即总结报告。内容包括:

(1)对“十一五”以来本地、本单位所有文物保护维修、遗址保护、博物馆建设、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和产生的绩效进行全面总结分析。

一是反映基本情况,主要包括:①文物数量(包括地上地下、可移动不可移动文物)、文物价值及重要性评估(主要指文物所含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及其对当地经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②博物馆及中心库房数量、面积;③机构、从业人员数量;④“十一五”以来总投入数据(分中央投入和地方投入);⑤已做过的保护工作以及产生的效果(列举重大工程和有影响的项目)。

二是进行现状分析,主要包括:①文物保护、保管条件及环境(如博物馆原有及新增库房、原有及新增保护设施设备等);②文物损毁数量和程度;③文物安全状况;④现存问题和困难以及产生的原因分析,包括机构、人员、技术、设施、经费、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分析。

(2)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本地、本单位今后五年文物保护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及总体目标,提出保护工作的具体设想、实施条件及拟采取的措施和政策建议;同时按文物保护类型归纳提出保护设想及需求,如世界遗产、大遗址、古建筑、博物馆等维修保护,藏品及出土文物修复,消防安防,文物征集,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等。同时还应包括一些专题性的跨省、跨地区的重大项目,如长城、丝绸之路保护等。

总结报告要有研究分析,其中文物维修类和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类两块工作应分开进行总结。要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总结情况和反映现状尽可能量化分析,要有典型案例(包括成绩、困难和问题),要有理有据,就实避虚。

2、确定拟申报文物保护项目,测算资金需求,并登录国家文物局“十二五”项目库管理平台填报项目相关信息。

每一具体项目的填报材料必须全面反映该项目的情况,包括:文物存在的自然情况;已实施过的保护项目资金投入与使用情况;现存状况和问题;实施该项目的必要性、紧迫性;项目实施内容及实现目标;具体经费概算及经费来源等。

除不可预见因素外,“十二五”期间所有需要实施的文物保护项目原则上都必须纳入此规划,但要按照项目的重要程度或紧迫程度,突出重点,分轻重缓急进行排序,确保一些重大、紧急文物保护项目优先申报实施。项目填报内容必须符合完整性、合理性要求,做到不重不漏。

(二)规划对象及内容

1、规划对象为:全省文化文物系统管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拟申报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综合性区域文管所、考古科研机构(包括“十二五”期间根据工作需要拟新设立的新机构)、水下文物(我省不涉及)等。

2、规划内容包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维修、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大遗址保护以及文物安全、文化遗产环境风貌保护、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等。具体项目有:保护维修、保护规划编制、大遗址保护、考古发掘、考古报告、文物征集、可移动文物藏品保护、展览提升、馆藏环境达标、馆舍维修、技防消防防雷、博物馆库房建设、较少人口少数民族博物馆建设、考古周转库房建设、县级综合性文管所建设、大型古遗址抢救性基础设施建设(含安消防,环境整治、道路改造、卫生设施、看护用房建设)、古建筑群抢救性基础设施建设(含安消防、古建筑环境整治等工程)。

(三)填报原则

1、国家文物局“十二五”项目库管理平台设“国保单位”、“大遗址”、“拟申报的第七批国保”、“博物馆、文管所、考古科研机构”、“水下文物保护”5个版块,申请各类文物保护项目应进入对应版块填写申报信息。如安全防范、文化遗产风貌保护项目根据需求分别在“国保单位”、“大遗址”等版块中填报;文物维修、馆藏文物保护等分别在相应的“国保单位”、“博物馆、文管所、考古科研机构”版块中填写;由于主动考古工作一般是配合国保单位(含拟申报第七批国保)、大遗址的保护需要而开展,因此考古专项申报也在这两个版块中进行。

2、博物馆免费开放、中央与地方共建博物馆经费需求以及中心库房建设、考古标本库建设、区域性文物修复科学检测实验中心建设、石窟寺数字化工程由国家文物局规划办统一规划,各地、各单位无需填报。

3、已公布的第一至六批国保单位,国家文物局项目库已有基本情况简介,不再填写。拟申报第七批国保单位的名单由省文物局确定,单位基本信息(包括现在使用单位、管理机构信息)应进入“拟申报的第七批国保”版块、点击“新建单位”填写,其中简介文字要求500字左右,并附反映全貌和

重点局部的照片至少2张。

4、大遗址主要指“十一五”期间公布的100处,不需要填写基本信息。如需增加新的大遗址,原则需要国家文物局认可后再填报单位基本信息(包括500字左右简介和2张以上照片)和项目信息。

5、博物馆指标填报时,需要选择一、二、三级博物馆,三级以下的博物馆列为其他级别博物馆。综合性文管所、考古周转库项目(标本库)在“博物馆、文管所、考古科研机构”版块中填报。县级综合性文管所建设只针对没有建设综合性博物馆的县(市、区),如已建立博物馆,则不纳入规划。可移动文物藏品保护范围可扩展至部分重要三级以下文物;较少少数民族博物馆建设指人口在10万以下的22个少数民族博物馆的新建。

(四)部分指标项填报说明

1、博物馆、文管所和考古科研及其他机构的单位基本信息应包含:总建筑面积、展厅面积、库房面积、基本陈列、专题陈列、近三年观众量、馆藏文物数量、三级以上文物数量等内容。综合性文管所、考古科研机构如没有基本陈列,展览和观众数量等,相应指标可不填。〖是否免费开放〗指标项主要是为了解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覆盖情况,填报中直接选择即可。〖三级以上文物藏品数量〗指拟实施藏品保护或计划征集文物的单位现有三级以上文物的数量,填报其他类别项目时无须填写此指标项。

2、〖项目名称〗填写要具体,如维修故宫中和殿,项目名称填中和殿维修,而不能笼统填为故宫维修,〖项目实施对象〗填中和殿,而不能填故宫。〖项目类型〗在下拉菜单中选定。

3、〖批准文号〗,仅指填报时已批复、十一五期间未能完成需延续至十二五的项目的批准文号,其他项目则不需填写。

4、〖专项类型〗可多选,一个项目,既可能是涉台文物,也可能是乡土建筑、三普新发现等,设置此项是增强检索功能,也为“十二五”期间争取设立新的专项作准备。考虑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属跨省项目,三普新发现中也有需要纳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项目,因此设置了相应查询子目。如所列类别均不属于选择范畴,则选为“其他”。

5、〖十一五期间已实施的保护项目及成效〗主要指该单位(指整体单位,如故宫,而不是十二五期间拟实施的中和殿)实施了哪些项目,取得了哪些成效;〖保存现状〗填写拟实施项目的文物(如此次只对中和殿实施保护,只写中和殿)当前保存的客观情况。

6、〖十二五期间项目实施内容〗主要表述规划项目的内容,要尽量准确、详细,如对某建筑的某栋房屋实施维修还是日常维护,工程面积多少,如对馆藏文物实施维修保护,要讲清文物的质地和特征,多少件,等等;〖经费需求测算〗要针对工程量,并要列出测算标准,而不能只给个笼统的数量。如某古建筑落架维修,工程面积1000平方米,该类建筑属宫殿建筑,结合当地实际,每平方米造价5500元,维修部分工程造价550万元;如修复保护馆藏文物,要说明修复文物的数量、修复单件文物所需经费和需要的总经费数额;如改扩建、新建文物库房多少平方米,当地每平方造价5000元,共需要500万元,等等。

7、〖项目类型〗中文化遗产环境风貌保护主要指维护文物保护单位、大遗址历史风貌而实施的如环境整治、防洪、绿化等开支项目;保存环境达标主要指博物馆为提升馆藏文物保护环境而实施的恒温、除湿等项目;考古周转库房(含标本库)主要指文物考古科研机构新建的保存考古出土文物和标本所必需的库房。

8、〖申请中央经费〗、〖地方自筹经费〗指根据测算的经费总需求提出的拟申请中央经费、地方自筹经费的额度。

(五)其他需要强调的问题

1、国家文物局对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的对象、内容以及项目库填报原则都有明确要求,各地、各单位要认真研究,明确规划范围和内容,务必按要求做好文本编制和项目填报工作。

2、省文物局根据“十一五”以来全省文物保护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我省实际,编制了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甘肃省申报项目名单(附件2),请各地、各单位按此名单申报具体项目。如认为名单中所列项目有遗漏或没有实施必要时,请书面向省文物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及时提出,我们审核认可后可做修改或补充。

3、为统一和规范填报文物保护项目,省文物局按照项目类别分类制作了填报范本(附件3),请各地、各单位在填报项目时参照填写。

4、各项目的经费需求请按我局提供的测算标准(附件4)进行测算,申请中央经费和地方自筹经费的比例按照80%和20%计算。

5、尚未建设综合性博物馆的县(市、区),可申报县级综合性文管所建设项目。如有建设意向并具备建设能力、确有建设必要的县(市、区)可向省文物局书面提出,经审核同意后列入规划项目名单进行申报。

6、项目最终填报方式为网上填报,由各市州文物(文化)局、省直各文博单位集中填报,并逐项审核把关,经省文物局汇总、审核、确认形成省级项目意见后,统一报国家文物局。项目库管理平台网址、登录用户名及密码随后另行下发。

(六)时间要求

2月10日前,各市州、各单位完成文物保护项目的对接与确定工作。

2月底前,按要求集中填写每个项目的纸质表格,连同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文字材料一并以电子邮件形式报送省文物局。

3月1日—3月10日,省文物局对各地、各单位上报的项目进行首轮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各市州、各单位根据意见修改完善项目资料,逐项审核确认无误后,开始组织集中网上填报。

3月25日前,各市州、各单位完成所有拟申报项目的网上填报工作,经省文物局审核后正式上报。省文物局完成编写甘肃省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纲要并上报国家文物局。

4月15日前,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正式提交规划方案(包括规划文本及网上填报项目库)。

附件:1.甘肃省文物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小组人员名单

2.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甘肃省申报项目名单

3.项目填报范本 4.经费需求测算标准

附件1:

甘肃省文物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小组人员名单

组长:

马玉萍

省文物局副局长

副组长:

柴生璋

省文物局办公室(计划财务处)副主任(副处长)

王 旭

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副调研员

成员:

洪庆华

省文物局办公室(计划财务处)主任科员

杨 芳

省文物局办公室(计划财务处)副主任科员

余 恩

省文物局政策法规处副主任科员

仇 健

省文物局博物馆处主任科员

朱森平

省文物局博物馆处主任科员

戴子佳

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副主任科员

梁建宏

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副主任科员

吕广伟

省文物局安全督查处副主任科员

联 系 人:柴生璋 王旭

5.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 篇五

1. 博物馆文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手段相对落后

我国博物馆文物管理已经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历史, 具备基本的管理能力和管理体系, 但是在管理手段和技术方面依旧停留在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 由于资金和设备等方面的缺乏, 博物馆文物管理依旧以人工管理为主要的管理形式和管理方法, 管理效率低下不说, 管理的成本相对较高。博物馆是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部门, 需要不断的消耗资金来保护文物。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世界早已进入了高科技信息化的阶段, 因此, 博物馆文物管理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需要引入一些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来进行文物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1.2 相关法律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针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和法规, 对于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为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规范和法律保障, 但是随着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发展, 有些法规早已不适用, 这些法规没有得到及时修正, 失去其原有的法律效力。除此之外, 法律在执行的过程中执行不到位也使得法律的效力丧失。

1.3 博物馆文物管理缺乏管理型人才

文物管理是一个相对生僻的行业, 这一行业缺乏专业型人才, 博物馆没有专业的管理型人才来进行文物维护工作的管理。博物馆文物管理对于人才有着极高的要求, 因为文物管理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保护工作, 更不是一项简单的文物收纳工作, 文物管理工作需要极高的专业知识做背景, 是一项技术型的工作, 在整个的文物管理过程中, 管理人员对文物做出准确的判断, 更要掌握修复文物的途径和保护文物的恰当方法。博物馆在接收文物的时候, 管理人员需要有能力对文物精准的判断。

2. 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改善措施

2.1 完善文物管理的法律和相关法规

针对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的问题, 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当前阶段的社会要求和文物保护的长期发展来完善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和法规。例如, 针对盗墓而言, 盗墓行为在近年来极为猖獗, 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可以加大对于盗墓分子的处罚力度, 来改善这一状况。一些文物位于偏远地区或者是地下, 很难被人发现, 即使发现了也不一定有人前去保护, 没有专门的人员保护使得这些文物很容易被破坏或者是被盗窃, 针对这一现象, 可以规定一旦有重要的文物被发现就要派专门的人员前去保护, 减少破坏和盗窃现象的发生。

2.2 加强博物馆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博物馆文物管理人才建设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 当今时代是一个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 不仅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工作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博物馆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更要不断完善。博物馆要对文物管理人员进行合适的培训, 让他们掌握最新的文物管理的技术和手段。不仅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层面的培训, 还要注重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的思想文化素质。采用培训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缺乏的问题。但是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级人才缺乏的问题, 因此博物馆还要采用高薪招聘的形式引入一些高级管理人才, 负责管理整个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工作。

2.3 国家和政府给予博物馆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博物馆属于非营利性组织, 没有经济收入并且需要不断的消耗资金来维持运行和文物的保护工作, 所以需要国家和政府给予博物馆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包括资金、设备和技术等方面。博物馆肩负着保护文物的重要使命, 还承担着传播知识、文化和历史文明的重要重担, 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极为重要, 博物馆必须要是顺利的运行下去, 正常的运行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文物保护的注重, 越来越多的文物管理问题暴露出来, 这些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和博物馆进行及时的解决, 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延长文物的年限, 因为文物不管是对科学历史研究还是对当代文明的进步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博物馆应在各界的努力之下争取使文物保护工作标准化、科学化、专业化。

摘要:博物馆是文物保护的重要场所, 承担着保护并展览文物, 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职责。而文物是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标志, 不仅起到传播文明的重要作用, 而且对于古文化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 加上人们对于保护文物的意识不断增强, 对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尤其是针对博物馆这个保护文物的主要场所, 只有对文物进行科学的保护、有效的保护, 文物才可能更长久的存在下去。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1]董珍.浅析博物馆文物管理[J].办公室业务, 2014, 03:229.

6.如何强化博物馆的文物资产管理 篇六

【关键词】文物;资产;特性;问题;设想

一、文物资产的特性

2012年财政部公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了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大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这里的文物和陈列品即指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文化事业单位的各种文物和陈列品,如古物、字画、纪念物品等。根据上述规则,文物及陈列品既然列入了固定资产,就应该登记固定资产账册。但文物是对历史的记载,由于它们不能够再重复地被制造出来,所以就显得尤为珍贵。也正因这种特质,文物及陈列品与一般资产存在一定的差别,如果简单生硬地照搬普通资产的处理方法,许多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无法得以解决。

1.文化特性突出。文物资产的文化属性是第一位的。《文物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事业单位主要利用文物资产发掘其文化属性的价值,为社会服务;当然,文物资产也具有经济属性,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只不过因不能进入商品流通而无法实现经济价值而已。这和其他资产所表现的经济属性为主是有很大区别的。

2.资产的价值表现呈现多样性。相对于其他固定资产价值主要表现为经济和使用价值来看,文物资产的价值是呈现多样性,而且主要表现为: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等,经济价值对文物资产反而居次要地位,同时文物价值会随着社会发展和时间推移,一件文物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其价值也会发生变化,或减值,或增值;但总体来说是逐渐增值的,所以文物资产不存在折旧问题,而其他固定资产则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次数的增加,不断减值,因此需要提取折旧和适时更新报废。

3.资产的获得渠道不同。首先,文物事业单位文物资产的获得渠道主要为历史遗留、传承、考古发掘和隶属关系改变所得;其次,少量文物是通过征集、拍卖等方式获得,借助货币交换、商品流通来实现;最后,通过捐赠、依法交换等方式获得。

其他固定资产主要是通过购、建等方式获得,只有少量资产通过调拨、捐赠、物物交换等方式获得。

4.资产不可再生。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产,具有个体生命的唯一性、一次性、不可替代性。其他固定资产多是工业化生产、建设的,是可以替代的、再生的,资产寿终后可以通过购、建等方式重新获得。

二、当前文物资产管理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作用是收藏、展示、研究和教育。文物及陈列品是建立博物馆的必备条件,也是物质基础。从资产管理来说,这些藏品又是博物馆的特殊资产。但按目前来看,有很多博物馆长期以来并未将藏品纳入固定资产的详细账目进行管理。他們的做法是一般以文物藏品总登记账代替文物藏品固定资产账,在文物藏品总登记账中,文物藏品只体现藏品的数量和品级,并未体现文物藏品的经济价值。

究其原因,文物的征集形式及其多样,有收购、捐赠、交换、考古发掘等多种形式,以本馆中国印学博物馆为例,文物仓库中有一万余件藏品,除一部分收购及征集来的文物藏品有确切的取得成本之外,大量的藏品来自于捐赠,这些藏品的取得成本为零,入账价值难以确定,市场价值更是难以估计。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博物馆在文物资产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估值困难。文物资产的实际价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作品的作者、来源、品相、材质、风格、流通性、知名度、参考价等等,有许多文物在市场流通中,的确有它的市场价格,但这种价格并不能反映出文物自身的真实价值。所以说对藏品的合理估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正因为实际操作中藏品价值评估的困难性,以致于会计控制疏于对文物藏品的管理。

2.账面价值无法反映真实价值。由于文物资产大量来源于继承和捐赠,财政部在2012年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了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在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时,该资产使用名义金额入账。新制度规定,如该资产入账价值无法确定,按照名义金额1元入账。这种做法有利于固定资产在会计账目的反映,也有利于加强管理。但不足之处是这些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其实际价值,存在着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的现象。

3.未纳入资产管理体系。当前大多数的博物馆的文物藏品长期以来由文物陈列部门专门管理,对文物藏品的数量和品级进行登记,一般以文物藏品总登记账代替文物藏品固定账,其格式由文物局制定,偏重于反映藏品的专业信息,并不能体现此件物品的经济价值,也就是说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并未纳入实际财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单位财务部门对文物资产管控较弱,存在资产流失风险。

三、加强文物资产管理的设想

1.建立合理的计价制度。一个可行的合理的计价制度是将文物资产纳入财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基础,文物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与文物藏品的总登记账有所不同,它着重反映的是文物的经济价值。但在实际操作中,文物价值用货币价值进行估量有一定的难度。

文物资产的征集形式有购买、捐赠、拍卖等各种形式。以购买形式得来的文物在登记固定资产入账的操作中较为容易,因其有明确的征集成本,比较难以解决的是未有发生货币支付的文物。以中国印学博物馆为例,库房中有占相当大比例的是捐赠品,对这部分文物进行合理的估价,可能更能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博物馆所拥有藏品的经济价值。接受捐赠的文物资产可按照以下三种方式计价入账:(1)评估价格。捐赠方的账面价值和捐赠双方共同确认的价格。评估价格作为公允,为首选计价方式;(2)捐赠价格。如果不便取得评估价格,可按捐赠方的账面价值或捐赠双方共同确认的价格计价入账。为取得捐赠文物所支付的相关费用可与该资产一并入账;(3)拍卖价格。另一种比较常见的获取文物资产的方式是通过参加公益拍卖,此类文物的价格建议以实际拍卖支付的成本加上相关税费来计算。在会计核算中,可专门设立文物和陈列品的科目进行会计核算。

2.完善博物馆固定资产的会计管理系统。财务部门与文物陈列部门应做好对接工作,建立一个文物固定资产管理与藏品管理的衔接平台,将文物藏品纳入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对原有的文物藏品进行清产核资,重新计价。在资产的清查基础之上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清产核资基础上,对文物资产进行计价,逐步作为文物资产纳入财务固定资产账,作为特殊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

3、建立文物藏品入库制度,并定期盘点。入库的藏品经评估组织评估后,应及时登记入藏品账与文物固定资产账目。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出入库制度。由于文物资产随着市场变化,价格会发生一定波动,因此需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后续计量。同时,尽管文物资产不提折旧,但仍需根据文物资产变化进行增值或减值核算。

作者简介:

7.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 篇七

世界博物馆巡礼——德国篇

在欧洲,博物馆历来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的缩影。而欧洲的博物馆也是林林总总大大小小,数量不少。这些博物馆有些是专题性质的,有些是综合性质的,有些以历史文物为主,有些以现代科技为主。各有特色。从名人故居式的微型博物馆到文物收藏的综合性博物馆,在总体建设上面都是下足功夫的。而在博物馆的建设上面,不管是政府机构还是企业个人都是非常重视的。而居住在欧洲,博物馆文化也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笔者在欧洲旅居多年,对欧洲的博物馆也是情有独钟的。也深深的被这种非文本的文化吸引着浸润着。今天就来知识性的介绍一下欧洲博物馆的第一站——德国博物馆。德国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国家,也是一个非常有序和有逻辑的民族。他们的严谨是欧洲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而在博物馆的建设方面,德国也是很细致的。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州是汽车制造的重要基地,就这一州而言各类的汽车博物馆就很多。还有和汽车机械相关的各类科技博物馆。而在文物和珍宝方面,也是有突出特色的。比如慕尼黑的皇宫珍藏馆,除了保留了当年茜茜公主的生活遗迹之外,里面还有大量中国清代的藏品。而在德国东部的德雷斯顿,有特色的博物馆更是比比皆是。比如德雷斯顿的绿色穹顶珍藏馆,里面收藏了大量的当时的国王收藏的珠宝珍品,仅就钻石和水晶就有10多个展厅。位于茨温格宫的陶瓷馆里面珍藏了很多17世纪中国的外销瓷。历代大师画廊则收集了很多欧洲中世纪珍贵的藏品,除了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还包括伦勃朗的一些精品。德累斯顿的还有德意志卫生博物馆、军事历史博物馆、州立史前博物馆、州立自然史博物馆、人种学博物馆、德累斯顿城市博物馆,交通博物馆,以及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艺术与科技博物馆。包括这些还有日本宫的陶瓷博物馆,常常举办欧洲各个时期的陶瓷专题展出。

上一篇:消防安全排查情况下一篇:政府执行力建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