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士心理压力探讨(共9篇)
1.icu护士心理压力探讨 篇一
浅析ICU男护士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医疗服务模式和护理理念的转变,ICU对男护士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男护士的工作热情和信心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冲击,越来越多的男护士选择护理以外的其他工作。本文就ICU男护士的心理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ICU;男护士;心理问题;对策
随着医疗服务模式和护理理念的转变,一些男性也逐渐加入到护理队伍中来,他们的加入成就了这一新兴职业。男护士凭借着他们在生理、心理方面的优势,在ICU、手术室、急诊科等部门倍受重视。尤其是在ICU,不再单纯的是打针发药和基础护理,护士要更主动地融入到病人的病情观察和抢救的全过程,同时还要管理和使用各种高精尖的仪器和设备。男护士在ICU这种环境中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同程度上打击了男护士的工作热情。笔者就ICU男护士的心理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1心理问题因素
1.1特殊环境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ICU 新业务的开展,各种复杂的仪器设备也在不断增加,男护士初到ICU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工作强度和工作节奏,怕担负不了工作任务,而出现焦虑情绪。ICU为救治危、急、重病人的中心,其中病人的呻吟声、机器报警声等多种噪声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引起应激反应。加上ICU 涵盖多个专业领域和多个专科,男护士处在这个多等级人员共存的环境下,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会出现不适应。以上环境因素都导致ICU的男护士较其他科室的护士,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
1.2职业特点认识不足男性进入护理行业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就业压力大;②专业定位不够明确,对护士职业认识不足或好奇;③大学时专业调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进入这一陌生的领域,对此谈不上兴趣爱好,更没有热情,所以对这一职业极少有男护士有职业认同感,也没有心理归属感。
1.3传统观念的束缚中国的护理行业已经走过100多年,从护理内容到护理理念,均有着非常显著的进步,但在护理队伍中一直是以女性为主导,而且提起护士首先想到的也是女性。男护士的加入,被视为无能或无前途,给男护士造成心理压力。同时患者和医疗机构对护理行业本身认识不足,认为是伺候人的工作,从而加大了男护士的心理压力。另外,从受教育程度、专业技术水平及薪金收入方面与医生相比要逊色一筹,从而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要低于医生。
1.4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医生在法律上享有对患者治疗的权利,而护士被认为是被动的执行者,这种现象使患者产生一种错觉:医生是至高无上、受人尊重的,而护士只是处于从属地位,护士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在ICU,绝大部分患者都是意识不清,处于极其危重的状态,在病人病情缓解,脱离危险状态时,病人不能了解护士所付出的辛苦努力,护士的工作不能得到病人及家属的直接肯定,而男护士在此方面更为敏感,经常会出现对自身工作缺乏成就感,容易出现沮丧的心理
1.5群体人数少男护士在中国属于稀缺资源,据统计,中国大陆男护士占注册护士的1%。在国外,男护士占护士队伍中的比例远高于
中国,如:2002年美国男护士占注册护士的5.4%,英国男护士占注册护士的10.2%.。正因为男护士这个群体从业人数少,才形成了护士群体长期以来以女性为主导地位的局面,使男护士在这一行业举步为艰。
2对策
2.1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科室经常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如郊游、聚餐等,在活动中将组织、筹备等工作尽量交给科内的男护士去做,既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提高了同事们对他们的认同度。创造交流平台,让ICU男护士能结交兄弟医院的同专业的男护士,合理发泄不良情绪,主动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护士长要多关心男护士的工作和生活,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既做到尊重理解,又不偏袒。
2.2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男护士由于对护理专业定位不够、认识不足,在现实生活和临床工作中都承担着一定压力,导致了一部分男护士放弃了自己的选择,因此,应该把自己的价值观定位在护理前辈们的脚印中,而不是浑然于现实社会中,摆正自己的心理位置。增强自信心,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自尊、自爱、自强,从自己的职责出发,客观合理地评价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其次,男护士应努力克服自卑感,找到合理的心理支点,要善于自我肯定和自我承认,做情绪的主人。转变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用精湛的护理技术和优质的护理服务赢得别人的认可。
2.3进行人本管理,取得社会认可医院应积极肯定男护士的工作成绩,加大表彰及奖励力度,对工作中男护士的优秀事迹扩大表彰的范围,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男护士的形象,介绍男护士的工作状况,让更多的人了解男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尤其是在ICU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当中的男护士的工作,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尊重,提高男护士的职业自豪感和自信心。运用人本主义管理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创造更多的进修学习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表现突出的男护士充实到护理管理岗位。
2.4 打造良好的职业前景科室应根据男护士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将ICU男护士向着专科化的方向发展,如呼吸治疗师、ICU专科护士等。从患者的需求、个性化护理及保护男病人的隐私权来看,整个社会都需要男护士。男护士对电子设备和医疗器械的操作掌握快,动手能力强,可帮助护士长做好各种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也能提高ICU男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
2.5不断壮大ICU男护士队伍,提高工资待遇,稳定男护士队伍,提高对ICU男护士关注度。
3结论
男护士在ICU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职业心理状态直接来自于工作和社会中。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其心理问题,找出对策、对于稳定护理队伍、提高ICU男护士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认可度,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余琳.浅谈男护士短缺的因素与对策.护理研究,2007,21(1B):168.[2]胡保平,倪小红,陈月英,男护士在外科ICU优势探讨.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7:468-470.[3]李芳,许瑞,肖丽英,我国男护士现状分析研究[J]全科护理,2010,8(3):09-11.审稿意见:
1、文章条理、层次清楚,总结的问题符合实际,提出的对策可供同行借鉴,也可供有关领导制定政策时参考。
2、将参考文献标注在文章中。修改后建议发表。
2.icu护士心理压力探讨 篇二
参考文献
[1]于静蕊.护士工作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 2004, 4 (11) :18.
[2]许毓娜, 林石娣.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大的原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 (14) :1925.
3.icu护士心理压力探讨 篇三
关键词:护士心理压力、压力源、压力程度、护理差错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184-01
新时期,随着高、新、尖端医学的飞速发展及整体护理的要求和社会群体对护士的各种需求,使得护士角色功能无限的扩展。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服务工作,她们面对的是各类病患这一特殊服务对象,任何的疏忽和闪失都会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和不可弥补的损失。护士工作复杂、琐碎、繁忙,不良的工作环境使得护士常常处于紧张高风险操作状态,尤其是面对危重病人、疑难杂症病人,诊断复杂,同时还涉及到多个专业医疗问题,这给护士在工作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产生极大的工作心理压力。这些越来越繁重复杂的工作及身体的超负荷运转,使得临床护理工作发生差错的概率极高。
目前,社会心理学对压力概念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压力: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这里所说的压力是指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2 压力是一种刺激,是一种反应状态,是一种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3 .压力应对理论认为:压力是个体的应对需求的能力感觉不平衡所致,它是人与环境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超出人的应对能力及应对资源,就会威胁到其身心平衡。
护士的压力源及压力程度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深入研究和并引起广泛重视。在我国护理界对于护士的心理压力还仅限制于工作压力的表现,以减轻工作压力对自身的影响,只应对工作压力,继而提高工作效率,似乎有治标不治本的效果,从而并未能有效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不仅仅是工作的繁琐与繁忙,它还包括:病人的死亡带来的压力,与医生的冲突压力,缺乏知识储备不足的压力,与其他护士冲突的压力等,其中以工作量负担过重为主要压力源。此外,护士缺乏自信,缺乏自主性,缺乏社会尊重及收入低也是其主要压力源。不论是从事那个临床科室的护理人员都有一些共同的压力源,从这些压力源的普遍性得出结论,护士角色固有的因素对护士的压力起决定性作用。当护士长期处于工作压力源下就会产生负面结果,即工作疲溃感:情绪的疲溃感,工作的冷漠感和工作的无成就感的综合表现,从而埋下了医疗事故的隐患及差错高频率发生。
在社会一部分人及一些医院里,有重医轻护的现象,这不公平的价值取向导致护理人员怀疑、失望自己的价值及能力,造成心理不平衡。在护士与护士之间也存在一些现象,即高学历、高职称护士以优越感对低学历、低职称护士不适当压制,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护士在面对各种喜怒哀乐不同的患者及繁重的工作的同时还要应付各种检查及考核也是压力源之一。
护士与患者之间存在的压力:护士既要做好医疗护理,也要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对来自不同文化,不同修养层次的患者在实施个体护理时,出现对护士的指责与谩骂,令护士愤怒与无奈,导致心理压力加重。或者由于护士缺乏知识面,缺乏与患者沟通的能力都亦引发护患纠纷,从而影响护患关系,也导致护士厌倦本职工作的情绪继而产生心理压力。
在某些医院还存在护士匮乏现象,导致工作时间延长或雇佣临时不在编护士。这对在编护士也是一个压力源,造成工作不协调压力,导致护士对护理对象漠不关心,不但得不到高质量护理,还可能造成协助工作中出现的疏漏及差错。
此外,护士的工作疲劳感还会导致护士出现一系列生理或心理症状。例如:头疼、失眠、胃肠道不适、易怒、易疲劳、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不仅仅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更易导致差错发生,给个人、医院带来不利影响及护理事业发展的倒退,更严重的是危害病人的健康甚至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4.icu护士心理压力探讨 篇四
儿科护士面对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
【摘要】
本文通过对儿科护士面临各种心理压力的研究分析,表明了儿科护士比普通成人科室的护士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的源自:护患关系、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等各个方面,这些压力对儿科护士身心状态及生活、工作状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提出了必要的压力应对措施,如:提高护患沟通能力,提高专业技能,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管理者给予更多的支持引导等措施来应对压力,进而保障儿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减轻工作中的疲劳感,提高儿科护士的心理调适能力,使儿科护士能够轻松愉悦的面对工作。
【关键词】儿科护士;心理压力;来源分析;影响;应对措施
[1]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日益健全的法律法规不断的出台,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日益增强,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护士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并日趋复杂。特别是儿科护士,护理工作高风险、高责任,而且儿科护士面对的是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的人群,这就要求儿科护士不但要有娴熟的技术操作,还要有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这些都给儿科护士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儿科护士也被认为是最具有挑战性和压力最大的临床护士之一,持久而巨大的心理压力既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及生活状态又影响护理工作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去分析这些压力提并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保障儿科护士的身心健康,为儿科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1、什么是心理压力
社会心理学对压力的定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压力是一种刺激,压力一种反应状态,压力是一种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压力学研究之父汉斯﹒塞利把压力描述为“一种综合表现状态”,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表现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的紧张反应状态,而这种紧张表现在人们身上是按一定顺序和阶段进行的,这一过程被称为“全身适应性综合征”,它分为3个阶段:警戒反应阶段、抵抗阶段、耗竭阶段。Sarivatava认为,当个体感觉自己的能力和应对资源不足以迎接挑战时,压力就产生了。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据我国著名的压力管理专家和心理治疗专家,郝滨先生在其著作《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中论述:心理压力其实就是指个体依据对压力源的不同感受而导致的生理、心理、行为上的反应过程。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外界治病因素引起机体患病。现代生活的压力像气球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挤压着人们,尤其是护士这个职业,护士每天面对患者的痛苦、悲哀,工作平凡而回报少;在常人眼里护士工作内容乏味,甚至是不体面的。护士职业已是世界公认的压力性职业。儿科患者的[2]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特殊性使直接与患儿接触的儿科护士承受了更大的心理压力,研究分析这些压力源及影响,并提出应对压力的措施对儿科护士来说更为重要。
2、研究分析儿科护士心理压力
2.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在儿科工作的15名注册护士,15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35岁;婚姻状况:未婚9名、已婚6名;文化程度:大专10名、中专5名;职称:主管护师1名、护师3名、护士11名;工作年限:1年以下3名、3~5年10名、10年以上2名;其中有正式编制的护士4名、合同制的护士11名。
2.2、研究方法
对这15名儿科护士进行访谈,访谈时本着保密和方便的原则,向访谈者详细说明研究目的、过程及保密原则。采取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根据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进行访谈,访谈包括以下问题:
(1)你是否愿意在儿科工作;(2)你觉得儿科的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有什么不同;(3)你在儿科工作的感受如何;(4)你工作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5)什么情况下你更愿意留在儿科工作。根据访谈结果进行如下分析总结。
2.3、通过研究分析出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
2.3.1、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及患儿家属的不理解
儿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生理、语言、行为发育均不够完善,无法直接交流或沟通困难。且患儿到了医院大都害怕打针,“谈针色变”、“见针就哭”,打针时多是不合作、哭闹不安、挣扎,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再加上患儿家属因孩子生病往往手足无措,心烦意乱,易激惹,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另外,儿科患者的病情变化快,上一分钟都是稳定的,可下一
[3]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分钟病情就会变严重,比如肺炎的患儿在喂奶过程中如不注意被奶呛着引起窒息是很严重的情况,如不及时处理后果就不堪设想,这就要求护士要有很强的观察力及应对能力。儿科患者的病情也不易察觉,护士必须密切观察,不能轻易放过一个细节,并根据变化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及抢救措施。这些都使儿科护士常常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
有许多护士不安心在儿科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家属难缠,不易沟通,不理解护士,在儿科工作容易受气。现在的小孩儿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一旦生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前呼后拥,就怕孩子遭罪,打针、抽血如临大敌,个个惶恐不安。扎针时由于不理解护士,有些家属做出诸如:“要一针打好啊”,“我的孩子血管不好扎,你能一针扎上吗?”,“我的孩子在某某医院都是一针打好的”,“昨天某某护士都是一针扎好的,今天你是怎么回事”,“你们拿孩子练手呢,我们不打了”,有时针才进去一点,护士正准备继续进针,家属就急切的说:“怎么回事,还不回血”等。这些都影响了护士,造成护士的心理压力,一旦没有一针扎好,有些家属就认为你是在练手艺,不负责任,不当回事儿,并要求换人,把护士气的的难受、憋闷还不能发言。儿科护士长期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缺乏理解与支持,容易出现负性心理,使得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远远高于成人科室的护士。
2.3.2、高标准的专业技术要求
现在的患儿多为独生子女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患儿患病后,家长焦虑不安,迫切希望病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医学知识的匮乏,溺爱孩子,担心治疗护理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往往不能配合,尤其是输液时,由于儿童生理的特殊性,如患儿血管细小,穿刺难度大,不易固定,加之患儿恐惧、哭闹、反抗,但是家长常常对护士“一针见血”的要求,给执行输液操作的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另外,加上患儿的病情变化快又不易察觉,决定了儿科护士一定要有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应对能力,这又增加了护士的心理负担。新护士在危重儿急救技术、应急能力等方面更差,初期面对工作总是感到信心不足,精神
[4]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紧张,往往影响护理操作技术的正常发挥,工作不能做到位时就会产生焦虑、内疚、缺乏自信心等心理紊乱症状,进而影响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2.3.3、工作环境嘈杂
儿科一向是病人多、家属多、噪音多,尤其是每天的高峰时段及每年的秋冬季节,整个病区人头攒动,哭声、催促声不绝与耳,特别是做各种检查治疗中,患儿的哭声震耳欲聋,加之现在家庭特殊,多为4、2、1结构(4个老人、2个大人、一个孩子)往往一个孩子住院,几个家属陪伴,声音嘈杂。由于患儿较小,家属携带的物品较多,病室显得零乱不整齐。儿科护士每天在这种嘈杂、烦乱的环境中,很难以一种平静的心态集中精力处理医嘱、配药、穿刺等事物,所以儿科护士在执行每次操作前不单要按“三查七对”原则,更要反复查对,容不得半点马虎。儿科护士长期处于这样一种紧张疲劳的状态,必然会导致身心疲惫。另外各项操作均在家属的监督下进行,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2.3.4、工作量繁重
护理工作相对成人科室繁杂、琐碎,同样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护士付出的劳动往往要比成人科室的护士高出几倍。儿科患者病程短,用药量小,常常需经过计算得出,加药、换药频繁,在输液速度方面对液体滴速要求高,患儿不配合,易漏针,静脉穿刺频繁,加之现在患儿偏胖,静脉穿刺困难,要求高准确度等等,使儿科护士付出更多。同时,临床护理人员的编制不到位,护理人员短缺,夜班通常只有1位当班护士,虽然夜间治疗护理措施不多,但当遇到收新患者、抢救、有危重患儿时,就不能及时巡视病房,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者,夜间本来就是人生理心理都很脆弱的时候,护士还要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就会造成护士紧张、疲劳、抑郁。由于儿科护士人员相对固定、编制不足、轮班、夜班频繁,三班倒的工作制度使护士生活无规律,使人体生物钟紊乱,容易造成情绪激动及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护士的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长期如此易导致心身疾病。
[5]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2.3.5、投入与回报不相称
目前社会上大多数人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独尊医疗,不承认护士劳动成果的现象较为普遍,病人康复家属认为都是医生的功劳,看不到护士的关心与付出,也不尊重护士,护士尽管付出了很多仍然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而且与医生相比护士的职称晋升、进修学习、福利待遇等问题也得不到重视。
特别是儿科护士,提供给住院患儿的护理时间、人力、财力、物力较成人高,也付出了更多的宽容与爱心,但也很难得到患儿家属的肯定与认可,甚至有些家属,当患儿出现一些不好的问题就把矛头直接指向护士,使护士常常成为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另外,由于儿科资金匮乏,护士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转正机会少,使护士产生不不平衡的心理,进而出现了儿科护士要求调离岗位甚至离职的意向增加。
2.3.6、人际冲突带来的压力
当今国内对于从医者的职业风险保障鲜有所闻,而各种“差错事故赔付处罚条例”以及媒体上大肆炒作的相关报道却令人触目惊心。护士上班提心吊胆,总怕出事,病人投诉虽可直接提高服务质量,但如使用不当,会使护士产生严重的身心问题。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果不很好的处理,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中。表现为医护之间、护患之间、护护之间及护士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护患冲突,它直接和间接地涉及护患双方权益、健康和经济问题。在原则上护士即使遭到歪曲现实、情绪激动,甚至痛骂护士的病人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情并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压抑了自身的感受,委曲求全,做出精神妥协。护士在得不到理解或经历感情伤害无法表达自己会感到地位低,对工作满意度下降,这种长时间的情感投入,会使护士精神耗竭。
2.4、分析心理压力对儿科护士的影响
[6]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儿科护士所背负的心理压力导致的影响并不均为负性的,轻、中度压力能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又能锻炼人的能力和意志。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压力也不例外,持续的高压力会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和工作质量。
2.4.1、对儿科护士身心健康及生活的影响
持续较高的心理压力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即是对护士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影响,在生理方面产生诸如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头痛、失眠、体力透支、免疫力降低等;在心理方面产生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就会出现沮丧、麻木、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现象,身体常常产生疲惫不堪的感觉,结果导致护士的抱怨增多、心理不平衡、烦躁易怒等。也导致护士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人际关系恶化;生活习惯改变。严重者还会出现情感淡漠、妄想、幻觉、自杀意念等病态心理现象,严重的破坏护士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4.2、对儿科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就是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有研究表明护士的不良情绪会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大大降低,例如:有位静脉穿刺技术比较过硬的护士,一次在操作前遇见一件不愉快的事,结果十多个静脉穿刺几乎都是二针或三针才成功。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可见不良情绪潜在的能量是不可低估的。护士不良情绪的来源多是持久的心理压力造成的。另外,持久的心理压力使护士在工作中既不能耐心倾听也不能迅速做出反应,对病人态度冷漠,甚至冷嘲热讽或逃避与病人接触,结果不仅会影响护患之间的关系,也会导致出现差错率升高,冲突增多等现象,导致儿科护理工作质量下降。
2.5、提出应对措施
有专家称“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的人是智慧的人”,我们儿科护士面对如此繁重的心理压力,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不能让这些压力危害我们的健康影响
[7]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我们的生活工作,我们要学会应对这些压力,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从而使我们能够更轻松的面对工作。应对措施如下:
2.5.1、多关心安抚患儿,提高护患沟通能力
儿科护士应在患儿入院时开始认真正确地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微小需求,并尽可能给予满足。护士要加强与患儿及家属情感交流,把握自己的情绪,切忌情绪化,不受外界任何刺激干扰,做到遇事不惊、沉稳、心细、耐心、自信、宽容,并注意语言修养,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重视体态语言的表达,如恰当地运用微笑、抚摸,以缩短与患儿及家属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及家属的顾虑,以取得配合。在给患儿静脉穿刺时,婴幼儿要抚摸、安慰,对年长儿要称赞、鼓励,儿童往往喜欢他人表扬和鼓励,应以亲切友善的态度在操作前鼓励患儿,对其合作与进步给予表扬,并鼓励其坚持和发扬,这样多数患儿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积极配合治疗。
认真的向患儿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静脉穿刺时把穿刺的整个过程及注意事项向患儿家属讲清楚,以取得对护士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如果穿刺失败,要向患儿及家属表示歉意,以取得谅解。护士还应学会换位思考,保持宽容、平衡的心态,多从患儿家属的角度看待他们,理解他们的心情,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嘛,做到真正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这样有了“换位思考”的方法和宽容”的观念,就能坦然对待患儿及家属的担心和挑剔,保持心理平衡,减少与患儿家属之间的误解与冲突,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
2.5.2、提高专业知识技能
儿科护士一定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和各种操作技术水平。通过岗前培训,熟练掌握护理程序和护理技能。在工作不断提高自己处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护士能娴熟地进行各种技能性操作,进行各种治疗时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如为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力争一次成功,平时潜心研究婴幼儿、肥胖儿、脱水儿、危重儿血管的特点,反复体会进针动作,留心观察经验丰富、技术较
[8]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好者的操作方法,使静脉穿刺技术精益求精、得心应手,这样既可减轻患儿痛苦,又可增加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度,形成彼此理解和包容的良性循环。同时,年长护士应做好“传、帮、带”,使年轻护士树立爱岗敬业的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体会到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激发自主能动性。
2.5.3、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改变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护理工作有很强的协调性,一个团结、协作、上进的集体,会缓解护士的工作心理压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医院管理者要尽量为儿科护士提供一个心理上感到安全、宽松、团结、友善的工作氛围。改变病房嘈杂的工作环境。
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护士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最有效的方式。作为科室的护理管理者,日常生活中要引导护士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注意自我调节,密切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不宜把批评、惩处放在首位。当护士和病人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护理管理者不能一味的训斥护士,而要去了解事件的原因、性质,设身处地地去体谅护士,化解矛盾。当护士处以某种困境时,护士长能及时发现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心尽力的给予帮助和支持,为其排忧解难,使她们在科室中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对鼓舞士气,缓解心理压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医院领导可增加护士的编制,在情况允许下适当增加儿科护理人员数量,以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改变当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合理调配人员,采取弹性排班,以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更要设法改善护士的工作条件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为护士提供均等的晋升、学习机会,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护士自我价值感和职业自信心,同时组织一些娱乐、休闲活动,使护士身心得到休息、释放和调节。
2.5.4、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学会自我减压
[9]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培养护士良好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感,我们要以宽容、接纳并安抚的态度对待患儿家属的误解、迁怒与不理智。对不配合治疗的家属,应使用一定的语言艺术和委婉的方式来沟通,即亲切文明的语言、温文尔雅的表情会给患儿家属带来亲切感、信任感,这一切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在工作中应做到避免正面冲突,防止事态扩大。另外护士工作中还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一旦工作中遇到了问题影响了工作和情绪,要及时自我调整或通过适当的途径宣泄出去。如压力大时,可通过找朋友聊天,听音乐,和家人出去郊游等途径放松心情,宣泄压力。儿科护士还应自觉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健康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应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2.5.5、加强责任心,杜绝差错事故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一定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正确执行医嘱,认真仔细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巡视患者,还要不断加强专科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不断掌握新技术,总结经验,更新知识,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加强临床“三基”训练,特别是在儿科要执行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成功率等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对科室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事故或差错事故苗头,以及患者反映不满意的地方,随时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即使在工作轻松时,教导我们更不能麻痹大意。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护士继续教育,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这些我们在工作中都坚持认真去履行了,那么自然而然的我们工作中就会少出差错,甚至不出差错,护士的心理压力也相应的减轻了。
2.5.6、加强疾病知识宣传,促使媒体正面报道
加强患儿常见疾病的知识宣传,一方面有利于预防疾病,另一方面可以使患儿家属理解病情变化过程,而不是一味的认为生病了只要打针吃药立刻就会好起来。护士与患儿家属要多沟通,让他们明白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小儿静脉,不可能每次都一针见血,争取家属各方面的[10]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理解与配合。绝大部分情况下护士是尽心尽责,应该引导媒体正面报道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救死扶伤精神及医护人员无时无刻不在履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
2.5.7、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
最近几年,医生护士遭到患者及家属的误解谩骂甚至殴打、刺伤刺死的事件屡屡发生,某些媒体也将人向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引导,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就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自身价值。我们要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自尊、自强、自爱,从自己的职责出发客观地评价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形成合理的心理支点,善于自我肯定自我承认。保持乐观、恬静、愉悦的心境,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不把消极情绪带入病房,用积极情绪影响和感染患儿,并由此得到愉悦。我们要明白护理对人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意义,热爱护理工作,踏踏实实的干好护理工作,客观地看待得与失,不过分苛求自己和别人,加强自我肯定,积极发挥自己的专长。
3、结语
我们都知道医疗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行业,在临床工作中,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压力的作用也是双面性的。适当的压力激发护士的主动性,让护士能不断的提升自己,而持续的心理压力又会对护士的身心状态、生活和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儿科护士,其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着她们面对的比其他护士更多更大的压力。这就需要管理者对儿科护士多一些关爱,社会各界对儿科护士多一些理解与支持,作为儿科护士,自我调节也非常重要,要不断的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工作和个人心理之间的相互影响,以良好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患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11]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参考文献】
[1]张烨、浅谈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原因及缓解对策、医药前沿、2013年4月第7期 [2]李雪、浅谈儿科护士如何应对压力、中华护理学杂志、2011年6月8卷11期 [3]李显兰,陈吉英、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儿科护士压力及心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8、7、(10):735-737 [4]杨新月、护理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80-82 [5]孙晓萍,王艳艳等、儿科护士压力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吉林医学、2009、30、(6):558-559 [6]崔瑞荣、儿科护士压力分析、《中国保健》、2007、27、(12):34-35 [7]张英丽,王晓凤,纪秀杰、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吉林医学、2006、27、(8):996 [8]万文艳、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对策、江西医学、2006、41、(S1):1173-1174
[12]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致谢
本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朱丽丽老师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到结构安排,从内容到文字润饰,都凝聚了她大量的心血。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不辞辛劳,多次与我就论文中许多核心问题作深入细致地探讨,给我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建议,帮助我开拓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并细心全面地修改了我的论文。她严肃的教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谨向温松梅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此外,感谢我同一组的组员和班里的同学,是你们在我遇到难题时帮我找到大量资料,解决难题。同时感谢所有教育过我的专业老师,你们传授的专业知识是我不断成长的源泉。再次真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谢谢!
作者:任世超
2014年 3月 6日
5.icu护士心理压力探讨 篇五
1 压力源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 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 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压力。能够引起压力反应的因素称之为压力源 (s tr e s s o r) , 分为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生物性压力源主要是指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例如:创伤、疾病、饥饿、性和睡眠的剥夺、噪声、气温变化等。当护士的休息时间无法得到满足时候, 福利待遇较低的时候, 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得不到满足的时候, 她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就与他们所做的工作无关。精神性压力源指自身需求得不到满足时造成的不良精神刺激。社会性压力源指社会群体和环境造成的压力, 包括社会交往不良等。NICU护士护理工作主要压力源如下。
1.1 生理性压力源
目前大多数医院神经科护士均缺编, 达不到卫生部规定的1∶2.5∶3.5的床护比[4], 加上ICU不断加床, 更增加了护士的劳动强度。患者病情较重, 昏迷或者躁动患者居多, 患者身上多带有胃管、尿管、各种引流管以及呼吸机, 不断的翻身拍背让女性护士过早地出现颈椎、腰椎病。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加之女性的生理特征导致的精力不济、长期睡眠剥夺会对身体产生很大的压力, 导致护士身心疲惫, 甚至是护士离开工作岗位的原因之一[5]。
1.2 精神性压力源
NICU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 紧张的工作环境, 加上患者不能正常交流, 经常面临患者的死亡会使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由于NICU患者大多有意识障碍, 病情变化快, 约束护理下的患者会出现躁动不安、进而拔除引流管等行为, 需要随时看护, 且患者生活无法自理、大小便失禁、不停的喊叫和呻吟、各种监护仪和呼吸机发出的警报声等噪声污染, 都会对护士造成压力。
复合伤的患者合并有多脏器功能损害, 不仅需要护士能够熟练使用不同的监护仪器, 而且更要拥有专科医疗和护理的基础知识, 及时发现脑疝等病情变化, 并向医生做出汇报;随时面临大型抢救, 以及不能正常上下班会使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由于神经介入等高风险的治疗技术日渐得到患者的认可, 在临床不断普及, 护理工作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高。加之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使医疗投诉出现井喷, 使护士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此外, 护士直接接触患者, 患者家属大多对患者较重的病情存在无法接受和良好预期的思想, 当患者家属发现护士有护理不到位和护理动作粗暴时, 会出现不理解甚至语言攻击、肢体冲突, 成为医患矛盾的隐患。这也是对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一个主要原因。
1.3 社会性压力源
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过程中, 要与主管医生、患者及家属接触、沟通、合作才能完成。而护士往往处于弱势, 不仅要执行医师的各种医嘱, 还要面对患者及其家属悲伤、不满情绪, 由于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并不能像医师那样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 所以在患者面前只能沉默或者妥协, 家属认为护士是在推诿或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甚至出现语言或身体攻击, 长期的沉默或者妥协会使护士精神紧张、抑郁。在晋升职称时, 现在医院往往存在低聘现象, 其自我实现需求得不到满足。专升本考试以及医院的各种各样的考试、测评, 机械的对护士进行考试, 让她们背诵各种各样的应急预案, 以及背诵各种护理操作的操作流程无疑让她们的压力更大[6~9]。没有外出学习机会, 社会地位也不高, 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患者及家属被服务意识增强, 凸显的社会矛盾容易转嫁成医患矛盾, 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
此外, 单身女护士婚恋难也会产生职业倦怠, 由于交际圈子窄、工作时间三班倒、工作压力大是导致目前女护士婚恋难的主要原因, 很多适婚女护士都成了“剩女”。工作中经常要抢救患者, 精神压力大, 经常上夜班, 下夜班只想回家休息, 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花前月下谈情说爱。已婚护士同时承担妻子和母亲多种角色, 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必须倒夜班, 这些问题会使护士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到家里, 造成家庭不和谐, 同时把家里的情绪带到工作中, 影响护理质量, 造成医疗隐患, 进而会使护士产生心理问题。由于女性的特殊性, 月经、怀孕、分娩、更年期等生理变化也会增加护士的心理压力。
2 压力引起的反应
压力反应是压力源引起的机体的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包括躯体性、心理性、行为性反应。躯体反应最常见的表现有:头痛、疲劳感、睡眠障碍等。心理性反应主要有以下表现:冷漠、情绪紧张、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做恶梦、烦躁、恐惧、易激惹等。行为性反应是对生活和工作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 甚至会迁怒于患者。持续高水平的压力会使护士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10], 其结果是使护士长期处于一种心身疲惫、感情麻木的情感状态, 对人对事缺少同情心, 增加自卑感, 甚至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厌恶。
3 应对措施
3.1 减轻工作量, 把时间还给护士
根据优质护理服务要求, 由护士负责为患者洗脚、洗头等护理工作, 以提高护理质量, 但是基础护理工作、繁琐的护理文书占用大量的时间。如何才能减轻护士工作量?第一, 科室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配置, 增加护士编制, 防止带病上岗、带情绪上岗。第二, 病区护士长要合理安排夜班, 夜班护士配置不当是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11]。实行合理的排班, 可避免因护理人员不足造成的差错和投诉事件的发生[12]。在出现重大抢救、加床的情况下, 可以临时增加护士。第三, 优化护理流程才能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 把护士还给患者。减少护理病历的书写, 推广电子护理病历。
3.2 关注心理健康, 加强心理疏导
当护士有了愤懑、抑郁情绪, 无法发泄时, 会把相关的内容发到微博、Q Q说说、空间等新型媒体上。要关注她们的心理活动, 及时消除不良情绪, 鼓励她们相互倾诉。为她们多提供积极向上的团体活动, 拥有倾诉的空间。也可请心理咨询师定期为他们做心理疏导, 减少负面情绪的积累。鼓励护士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3.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
护士业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改善医患关系, 从而能减轻护士的压力[13]。业务能力的提高, 以学以致用为原则, 不能盲目教条, 机械的背书上的条条框框, 遇到问题茫然失措。减少不切实际的考核项目。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 做到对待患者如亲人, 提供真正优质的护理服务。
3.4 改善N I C U护士的待遇
6.年轻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减压措施 篇六
【关键词】 护理;心理;减压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之一,有急、忙、杂的特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急诊科工作的年轻护士受工作年限、抢救工作经验及心理调适等多方面制约。在工作中,急诊科护士要自我调整在应激环境下有条不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能力,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急诊科年轻护士的心理护理成为急诊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 存在问题
1.1 环 境
1.1.1 患者发病环境不固定,如遇到传染病患者时,护士职业暴露;遇到精神患者时,护士无疑会承受心理压力。如果患者发病环境混杂,如娱乐场所,人口密度大,环境嘈杂。高速公路上、施工现场等,交通工具、施工机械等都会使年轻的护士因担心自身安全而有心理压力。
1.1.2 急诊护士在接诊后,需在最短时间(3min内)赶赴现场,患者病情不可预知,且患者、家属对病情表述不清。患者对自身发病没有心理准备,导致严重的恐惧和过重的揣测自身病情。年轻护士询问病情时患者描述不清,过轻过重等主观回答。年轻护士在没有过多时间了解患者病情并做相应准备的情况下,心理压力会不断增加。
1.1.3 患者及家属的不信任、不理解 急诊患者大多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患者及家属希望得到最快的救治。年轻护士工作繁忙,稍有病情变化,一些患者家属即出言不逊,甚至大打出手,使年轻护士所始料不及而缺乏安全感。
1.2 院内协作
1.2.1 护士相互配合协作是抢救患者的重要保障 但是急诊科等病源变化比较大的科室会出现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再则很多病情危重的患者的抢救工作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担当,导致年轻护士角色模糊,个人应对能力差,个人职业压力大。
1.2.2 科室工作效率对年轻护士心理影响 辅助科室如CT室、B超室、化验室等检查科室检测到患者病情异常时间过长。由于患者病情处于不稳定状态,期间病情恶化,如脾破裂、肺挫伤等的可能,给年轻护士带来很大工作压力。
1.3 态 度
1.3.1 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的态度 急诊患者病情多样,患者对疾病抱有态度不同。如自杀患者,疾病对他们来说是解脱;慢性病患者考虑住院带来的经济问题;牵涉纠纷的双方等造成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不配合,年轻护士抱着高度责任感的态度对患者施救遭拒时,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1.3.2 工作态度 由于年轻护士多属临时用工性质,待遇低,出现同工不同酬现象,加上在工作中面对护患冲突时,会委屈求全,久之,造成年轻护士心情郁闷、情绪低落。
1.3.3 护士法律意识淡薄 在急诊工作环境中,年轻护士在见到病情危重的患者时,在患者家属在场的情况下,进行护理常规操作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无菌”操作,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细致,缺乏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以致给患者带来痛苦及损失。出现问题不能做好责任举证。
1.4 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熟练程度
1.4.1 年轻护士护理操作不熟练、动作生硬、灵活能力不足,对患者及家属担心的有关问题不能给予合理恰当的解答。患者家属对年轻护士抱有不信任的态度,导致年轻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价降低,心理压力大。
1.4.2 年轻护士护理理论知识掌握与运用脱节 在临床实践中,不能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只会纸上谈兵,对复杂仪器、仪表应用、数据采集不熟练。
1.4.3 年轻护士心理素质差,遇到的患者又千差万别,病情变化莫测,在应激环境下工作效率低,形成恶性循环。
2 对 策
2.1.1 年轻护士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传染性疾病患者时,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在进入混乱场所注意自身安全,培养良好的身心健康。
2.1.2 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提前到岗查对急救室各项急救药品、仪器设备,保证物品处于备用状态,缓解现场抢救压力;出诊途中及时与患者家属联系,了解基本病情,正确客观评估病情,在到达现场前将所需物品仪器准备齐全,保证到达现场后对患者实施恰当的急救处理。
2.1.3 年轻护士注意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具有爱心、责任心、细心、耐心的工作理念,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到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及时解决患者所需。患者安全了,护士也就安全了。
2.1.4 弹性化、科学化排班机制,明确各班岗位职责,护理当班人员明确分工,使年轻护士明确自己岗位职责并认真履行,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培养“求真、求实、求好”服务理念。
2.1.5 加强同临床辅助科室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准确地将患者病情结果给予反馈,以便有效应对患者病情变化。
2.2.1 年轻护士根据患者所处情况、病情特点、文化程度,选择适宜的语言、方式、声调、表情、态度,开导患者及家属,在患者及家属配合的状态下实施救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2 医院为护士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福利待遇,年轻护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心理上自我平衡。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控,不断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能力,选择合适的方式释放不良情绪。
2.2.3 增强年轻护士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及时、有效、客观、真实、全面记录患者病情、实施护理措施、效果评价。根据原卫生部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制定表格护理记录单,既节省护士书写时间,又客观反映患者病情,保护护士自身利益。
2.3.1 加强年轻护士的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定期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抢救能力。培训内容包括:急救技术、心理学知识、法律知识、职业素质等。只有具有过硬的急救技术和广阔的知识面,护士才能使患者及家属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
2.3.2 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指导作用 她们的工作年限长,急救经验丰富,科室应充分发挥她们的优势,做好传、帮、带。年轻护士努力提高自觉性,应理论联系实际,工作认真细致,在工作中不断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改造。
2.3.3 加强年轻护士心理素质培训,运用快速有效的减压方法,如:找家人或朋友倾诉以及分散注意力等方式缓解自身压力。宽容豁达,思维灵敏,情绪稳定。具有稳重冷静的处事态度,护士才能胜任急诊病情复杂多变的工作。
3 小 结
年轻护士在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中,患者病情、社会原因等因素都能影响其心理健康,应针对年轻护士心理压力的压力源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缓解心理压力。人文关怀不仅针对病患而言;人文关怀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一句话,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它不仅是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构筑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创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成霞,王月.浅谈人文关怀在耳鼻喉内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1):424-425.
7.肿瘤科护士心理压力与应对措施 篇七
【摘要】分析了肿瘤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因素,分析了产生各种心理压力的原因和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有利于肿瘤科护士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护理工作。
【关键词】肿瘤科 护士 心理压力 自我调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护士的技术及各项要求也随之提高,特别是对肿瘤科护士的要求更高。每天面对正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癌症患者,肿瘤科护士应该具备一流的技术,强大的责任心和坚韧的耐心。癌症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往往让患者从意识上将癌症和死亡等同起来[1],因此同时也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业务精通,技术娴熟,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肿瘤科护士其工作的特殊性往往具有较大压力,如果其压力得不到有效调适,不仅直接影响肿瘤患者的服务质量,还会导致护理人员离职来逃避问题,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2]。
1 肿瘤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因素
1.1 职业因素
护理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要求高的助人专业,是卫生服务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也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尤其是肿瘤科护士每天面对各种癌症患者,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反复无常的情绪变化、对病情的了解程度,这些都可能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些矛盾,护士心理存在着极大的压力。护士每日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稍有疏忽就影响护理工作完成的质量,使护士身心极度疲惫。因此,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的工作[3]。
1.2 技术因素
肿瘤科是比较专业化的科室,专业知识较强,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作为肿瘤科的护士要有精湛的穿刺技术、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癌症患者要经历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还要饱受病痛与各种负反应的折磨,如果护士的穿刺技术不精,会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患者的文化程度不同,对病情的了解程度也不同,情绪变化也很无常,有时会对病情存有疑问,如果专业知识不强,解释不清,患者就會把内心的不平衡和怨气发泄到护士身上。所以,作为肿瘤科的护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解决患者心中的疑问,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1.3 环境因素
医院是患者高度聚集的场所,随着各种诊断、治疗技术的应用,形成了生物、物理、化学等有害因素并存的护理环境;同时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又使护理人员经常处于心理高度应激状态[4]。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染疾病的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被血液污染的医疗锐器刺伤(统称为针刺伤),如针头、缝针、刀片等,其他途径为黏膜(眼、口腔)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以及手部皮肤、伤口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尤其是肿瘤科,每天避免不了要接触各种化疗药物和放射元素,也避免不了针刺的危险。在我国,对护士的防护措施还不很完善,这种特定的工作环境,既有放射性核元素的威胁,还有化疗药物的侵蚀和各种病毒的侵害,这些都让护士感到不安和惶恐,更进一步加剧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4 社会因素
一直以来,在患者心目中医生是占主导地位,护士只是附属。护士在患者及家属心目中无关重要,工作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对护士过于挑剔及严格管理,一旦有任何差错或不足,就会遭受投诉和被受处罚。这些因素大大减少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导致护士极大地落差感。
1.5 其他因素
护士处于一个多种角色,既要为人母、为人妻,又要照顾老人;还有自身各时期的生理变化,自身的健康状况,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和压力,导致护士郁闷、脾气暴躁,而护士心理失衡,表现出的不耐烦、脾气暴躁、易怒、言语举止失常等,无形中也加重了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和不满,形成恶性循环,也就加重了护士的心理压力。而护士的特殊工作性质如果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不时受到家人有意无意的抱怨,加上自身内心的自责,从而使精神紧张加剧,这些因素都会大大减少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导致护士极大地失落感。
2 应对措施
2.1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作为肿瘤科护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知识,不断完善自己,充满自信,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业务学习,刻苦钻研,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2.2 学会沟通,加强人际关系:完美的沟通是一种生存技巧,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需要关爱。护士每天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局面,难以顺利的完成工作,使自己情绪低落却无处发泄。所以,学会沟通很重要,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以平常心去面对各种事情;学会宽容、换位思考,才能处理好各种矛盾。更重要是要有家人的理解,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和尊重护士,形成尊重护士、爱护护士、尊重护士劳动的良好社会风气。注重精神与物质奖励,充分肯定和支持她们的工作,使护士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2.3 增强法律意识,保护自己:现在医疗民事诉讼日益增多,患者及家属的自我维权意识增强,而护士条例的颁布、各种法律法规的形成、不断的完善和修改有关护理条例,就是为了保护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作为肿瘤科护士,更要加强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知识,保护自己,顺利的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护士要学会如何去释放和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事实。认真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提高自己面对不良应激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习自我疏导、自我调节,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状态。
3 小结
护士在临床第一线,每天与不同的患者接触,加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受着各种负面情绪的影响。因此,需要我们勇于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地对待每一件事物,只要我们对这种不利影响有足够的认识,并主动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进行自我认识,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评价及外界的支持与引导,变压力为动力,就能减轻或消除这种影响,降低这些压力给肿瘤科护士造成的身体或心理伤害,从而有利于肿瘤科护士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胡雁,陆箴琦.实用肿瘤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63-165.
[2] 刘玉馥,周莉.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册,1998,17(1):3.
[3] 梁艳彩,侯海燕.护理人员短期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4,10(3):255.
8.外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 篇八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100名在外科工作3年以上的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年龄21~48岁, 中位年龄29.5岁;中专学历41名占41%, 大专以上学历59名占59%;护士28名, 护师42名, 主管护师30名;护龄3~29年, 平均13.3年。
1.2 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方式, 对1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者与医院取得联系, 医院对问卷调查进行安排, 由科室护士长组织配合, 向在外科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发放问卷100份, 收回100份, 有效100份, 有效率100%。
2结果
通过对1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发现85%的护士认为心理方面有压力。
3讨论
3.1 产生压力的原因
3.1.1 护理人力配置不足, 等级护理落实不到位:
由于医院人事管理体制以及经济效益等原因, 护理人力配置不足。一些医院护理人员未能按编制的规定配置, 有的医院护士与床位比不足1∶0.25, 护士工作多忙于基本治疗, 床边护理时间少, 等级护理落实不到位, 无法满足患者及家属的要求。
3.1.2 责任大, 风险大:
根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 在130种压力较大的职业中, 护士名列榜首。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 使得风险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随着人们的法制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 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理风险越来越大。
3.1.3 护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
不能适应不断改革的医学护理模式和满足患者越来越多的健康需求, 心理就会有压力。不少护理人员本身就是中专毕业, 参加工作后通过其他学习方式取得了大专甚至本科毕业证, 但所学的知识非常有限[3]。因此, 不少护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 不能适应不断改革的医学护理模式和满足患者越来越多的健康需求, 心理就会有压力。
3.2 减轻护士心理压力的对策
3.2.1 加强护理人力配置, 合理科学安排班次:
加强医院人事管理体制改革, 引进具有专业技术的护理人员, 提高医院护士与床位的比例。根据护士具体情况, 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 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 制定弹性排班制, 以减轻护士的体力消耗, 缓解心理压力[4]。
3.2.2 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护士不仅是一名护理者, 也是一名教育者、决策者、管理者、协调者、研究者。因此, 护理工作从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 都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挑战, 只有不断的提高护士素质, 才能适应不断改革的医学护理模式和满足患者越来越多的健康需求[5]。首先, 建立护士心理档案, 对每一位护士的性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能力、兴趣爱好等有所了解, 才能知人善用;其次, 要加强对护士的专业培训,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她们学习护理专业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知识, 以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外科护士,心理压力,原因与对策
参考文献
[1]刘蕾.心理压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4, 23 (7) :302.
[2]陈健.新加坡医院文化特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2) :73-74.
[3]蒋树平.漫说成人教育院校的人本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 2000, 5:27.
[4]金永红.透视护士心灵和专业内涵的窗口[N].健康报, 2004-6-2.
9.儿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与应对措施 篇九
1 原因分析
1.1 工作环境差
儿科病房环境嘈杂、啼哭声不断, 护士整日在这种环境中工作, 日久将会导致精神紧张、心情烦躁易怒、情绪低落等。
1.2 劳动强度大
儿科护理工作相对繁杂、琐碎, 同样的护理和治疗, 儿科护士付出的劳动往往要比其他科室护士高出几倍。另外, 在大多数医院, 儿科病房的护士还承担着门诊输液患儿的工作, 这使护士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压力越来越大。
1.3 家属及陪护人员多
儿科病房的陪护太多, 往往一位患儿有多位家长陪护, 有些家长由于过于疼爱孩子, 他们情绪不稳, 易激惹, 缺乏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理解, 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 同样也给护士带来心理压力。
1.4 护理操作难度大
儿科大多数护理操作都较成人难度大。现在, 肥胖儿、超重儿越来越多, 造成头皮静脉穿刺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 这也无形之中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加之独生子女以及家庭的溺爱, 一个孩子生病后, 往往全家倾巢出动, 面对孩子的打针、采血, 全家人如临大敌, 个个惶恐不安, 有的家长不顾及护士的感受, 要求护士必须一针见血, 更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如果操作失败, 家长则面露不满, 甚至遭受不文明的谩骂、羞辱及身体侵害, 常常给护士带来更为严重的心灵伤害和精神上的负担, 严重影响着护理队伍的稳定。
1.5 待遇相对偏低
与成人科室相比, 儿科虽然患者多, 劳动强度大, 但由于患儿及疾病本身的特殊性, 经济效益不甚理想。同时护士的社会地位、住房待遇比医生差, 且调资、晋升、外出学习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这些同样给护士造成了心理压力。
1.6 住院费用引起的冲突
护士除进行每天的护理工作之外, 还承担着收费、计费、催费工作。这种“黄世仁”角色让患儿家长很不满, 加之社会对护士的偏见、不理解以及家属对医生或治疗效果的不满意, 往往在护士催费时, 会有不良情绪宣泄, 造成护士的心理压力。
1.7 社会方面
目前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独尊医疗, 不承认护士劳动成果的现象较为普遍。孩子生病后家属心情焦急, 加上患儿恐惧而使护理难度增加, 家长常迁怒于护士;还有一些家属对医院的规定及程序不理解, 对疾病认识不足, 产生各种抱怨, 而护士常成为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 这也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 应对措施
2.1 拥抱压力
很多人都抱怨工作压力, 而个人的心理疲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调节能力。首先要学会拥抱压力, 对可能发生的压力要有心理准备, 不要总强调工作压力是如何不合理, 自己如何不喜欢。减压首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 需要了解自己担心的是什么?还要学会发泄、放松、幽默等方法。总之, 如果需要缓解压力, 就必须学会用正常的心态去拥抱压力。
2.2 保持情绪稳定, 排除其他思维信息的干扰, 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用职业的角色来约束自己的情绪变化, 克服性格的弱点。当心情郁闷不适时, 应及时调整, 使自己处于工作最佳状态, 全身心投入工作, 避免不良情绪干扰自己的心理。紧张焦虑时, 要学会放松、调整心态, 工作中要一切以患儿为中心, 处处为患儿着想, 要从心理上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 才能缓解精神、体力的疲劳状态, 工作起来才会轻松愉快, 得心应手。
2.3 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
患儿家属多数缺乏医学专业知识, 如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适时地向他们介绍疾病的起因、转归及生病期间的注意事项, 让家长做到对患儿病情心中有数, 能正确冷静地对待患儿哭闹, 积极配合护士进行各种治疗。同时护士应不断提高技术操作水平, 进行各种治疗时尽量减少患儿痛苦。如为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 力争一次成功, 平时潜心研究婴幼儿、肥胖儿、脱水儿、危重儿血管的特点, 反复体会进针动作, 留心观察经验丰富、技术较好者的操作方法, 使静脉穿刺技术精益求精, 这样既可减轻患儿痛苦, 又可增加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度, 形成彼此理解和包容的良性循环。心理学教育应成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之一, 对分配到儿科的新护士, 上岗前应向其详细介绍儿科工作的特殊性, 让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遇事冷静、沉着。强调做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必须具备更多的爱心、耐心、责任心, 只有具有一颗慈母般的心, 才会关心、爱护患儿;只有具备更多的耐心, 才能在患儿任性、不合作的时候不急不躁、有序地完成护理工作;只有具备很强的责任心, 才会在患儿病情变化快的情况下, 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此外, 儿科护士还应自觉学习心理卫生知识, 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不断提高自身应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2]。
2.4 换位思考
在临床工作中, 儿科护士应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应多站在患儿家属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理解他们的心情, 关心患儿的病痛。在工作中多沟通、勤交流, 尽可能提供到位的服务, 满足患儿的需求。如果操作不尽人意时, 要主动道歉, 取得谅解, 多数家长在真诚和善意沟通中一般能够理解医护人员, 积极配合治疗。如果家长发生不理智和无理取闹的行为时, 不应以暴制暴, 要以诚相待, 忍让在先, 寻求上级部门帮助妥善解决纠纷[3]。
2.5 注意休息, 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在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 多读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 磨炼自己的意志, 陶冶自己的情操, 保持愉快的心情, 多向亲朋好友交流倾诉, 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使自己的苦恼得以宣泄, 精神放松, 促进健康。
2.6 医院管理者应适当提高儿科护士的待遇, 让儿科护士安心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以便充分体现个人价值, 稳定护理队伍,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儿。
参考文献
[1]赵光红, 刘义兰.护士压力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2, 17 (9) :689.
[2]刘晓芸, 姚爱云, 郭容娣, 等.对抑郁状态护士的干预研究[J].现代医院, 2003, 3 (6) :48-49.
【icu护士心理压力探讨】推荐阅读:
icu护士工作08-08
icu护士长述职10-09
在我眼里的icu护士08-05
icu护士实习自我鉴定09-11
icu护士出科考试试题07-20
ICU专科护士培训考试试卷11-05
北京市ICU专科护士执业标准09-16
ICU岗位护士爱岗敬业演讲稿10-01
2022年第四季度ICU护士理论考试习题07-15
警察心理压力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