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文言文翻译

2024-09-04

八年级文言文翻译(共10篇)

1.八年级文言文翻译 篇一

八年级文言文《马说》翻译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韩愈文选》中《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公元795—800)。“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下面是八年级文言文《马说》翻译,请参考!

《马说》韩愈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打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

2.八年级文言文翻译 篇二

一、对新课标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八年级文言文编排的困惑

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历经了两套语文教材的更替, 我感觉虽然教材所选的文言文不乏久经考验文质兼美的名篇, 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增加了数十首诗歌的内容, 更加重视学生的积累。但在文言文的编排上还存在较多瑕疵, 不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同时,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画地为牢、敷衍塞责, 不仅不利于学生文言文知识的掌握, 还把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给灭掉了, 更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留下了许多隐患。

1. 零星分散, 事倍功半。

多年来, 在中学语文课中, 文言文主要是采取分散教学的方法。教师一般都把文言文和现代文穿插起来进行教学。这样, 初中阶段平均起来要学4至5篇白话文, 才能学习一篇文言文。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 文言文教学是星星点点, 时隐时现, 分量并不很大, 可是时间却拉得很长。

例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下册的文言文课文, 就都安排在现代文单元中, 这种编排方式虽然关注了单元知识的教学, 却忽略了文言文课文自身的特点, 造成了文言文教学支离破碎的局面。以所谓的“读懂一篇课文为目标”, 没有重视“文言文知识规律的总结”, 不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教学的关系”, 学生学习的内因没有被调动起来, 学生被动学习, 阅读水平难以提高。

2. 分配不均, 前松后紧, 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新课标要求文言文教学要注重衔接、由易到难、循序渐近、注重积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中文言文的编排难易、多少严重脱节, 缺少古文知识的衔接。

例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文言文安排过少, 一个学年两个学期两本书总共才11篇古文, 而且这11篇古文相对篇幅比较短小, 其中被选入垦区中考的篇目只有3篇, 仅占中考篇目的6%;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九年级安排较多, 特别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 周课时5节, 可每册书仍有30篇的教学任务, 其中有2个单元是文言文———10篇文言文需要学习, 还有额外的10篇古诗需要背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一个学期的古文量就相当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一年的量, 而且这些文言文的篇幅相对较长。值得一提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的文言文被选入垦区中考的篇目就有14篇, 占垦区中考篇目的70%, 无形当中要求背诵的内容明显增多, 也无形中加重了八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 很多学生难以适应。

例如,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的《桃花源记》《三峡》《陋室铭》《爱莲说》, 下册中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等文质兼美的名篇, 本应细细品味, 可面对繁重的背诵要求,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 很多学生叫苦连天, 早已没有了对“美”的欣赏与探求, 那又何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学习祖国丰富语言, 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对新课标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八年级文言文编排的思考

1. 集中编排, 事半功倍。

首先, 学习一种语言, 需要具有一定的学习环境。文言文虽不是外语, 但当今社会缺乏一定的语言交际环境, 学生只有在上文言文课时才能接触文言文, 其他的时间却完全淹没在白话文的汪洋大海之中, 学生学习文言文就有了古今语言障碍。在这种情况下, 零星分散地学文言文, 不如相对集中地学文言文。我们可以尝试文言文集中学习的教学改革。集中学习的好处是创造高强度的语言环境, 加强学生的文言文语感意识, 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从而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文言文交际环境。

其次, 学习语言的主要方法是靠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必要条件, 但是仅有理解并不能自然达到精确而牢固的记忆, 还必须及时地、经常地进行复习, 记忆才能巩固, 否则就会遗忘。学生同文言文的接触, 主要是在语文课上和语文教材之中, 如果文言文的学习过于分散, 很难做到及时复习, 经常复习, 这样时断时续地学到一点知识, 很不容易巩固, 间隔的时间一长, 便会产生遗忘。这也是文言文费时不少, 成效甚微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 零星分散地学文言文, 不如相对集中地学文言文, 从而给学生创造一个温故知新的学习环境。

现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教材选文编排的方法是采用文言文和现代文的穿插编排, 中学语文课授课方式大多是采取分散教学的办法, 学生在课下几乎不会找文言文去阅读,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过于分散, “很难做到及时复习, 经常复习”, “这样时断时续地学到一点知识, 很不容易巩固, 时间一长, 便会产生遗忘”。因此零星分散地学, 不如相对集中地学。

例如, 我在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时, 我把6个单元的课文顺序打乱, 开学的前一个月, 我先引导学生学习趣味性较强的现代文,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当经过一个月的语文学习后, 我再把整册书中的5篇古文整合起来, 编成一个单元, 先讲授第一单元的文言文《童趣》, 激发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学习古文的兴趣, 接着再学第二单元的《论语》十则, 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处世之道, 紧接着再学第五单元的《陈太丘与友期》, 让学生感受“信礼”对人的重要性等等, 经过一个月文言文的学习及后3个月的温故知新, 学生既积累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又从思想上、情感上得到了熏陶。所以集中编排文言文更合理, 既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又有利于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 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正可谓一举三得, 事半功倍。

2. 合理调整, 循序渐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中的文言文共42篇, 古代诗歌共89首, 其中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只有11篇文言文,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有18篇文言文,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有13篇文言文。值得一提的是,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只有《陈太丘与友期》等3篇为黑龙江省垦区中考文言文考试篇目, 只占中考篇目的6%而已, 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就有14篇为垦区中考文言文考试篇目, 占垦区中考篇目的70%, 在这种情况下, 我认为七年级的学生虽然处于文言文学习的入门阶段, 但他们学习的科目、学习的任务相对少一些, 可以适当增加文言文的数量, 适当增加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 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又能缓解八年级的超负荷学习压力。

3.八年级文言文翻译 篇三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单元选材精当,注释详明,但在教学中我发现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7月第三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及它几篇文章中有几个词语,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感到有些迷惑,现提出来,只是为了说明相关问题,没有批评教材的意思。注释结论是作注者对文章词意的理解与看法,它告诉读者被注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或跟什么相关,读者可以根据这些知识去理解原文或了解当时的一些古文化知识。注释结论的得出我个人认为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高下之别。在此,我把在执教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来,希望得到方家的指导。

《小石潭记》(2008年7月第三版,八年级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一:“日光下澈”,其注释为“阳光照到水底”。而“澈”的意思为“清澄”“水清”。《古汉语常用词典》:

1.《玉篇》:澈,水澄也。

2.《水经注》:清潭镜澈。

3.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林虚星华映,水澈霞光净。清澈(水清而透明)。

4.澈底(水清可见底);澈亮(清澈明亮);澈漠(清澈)。

1984年由叶柏林、周舸岷等老师编著的《初中古代诗文助读》一书中,语句为“日光下彻”也释为“阳光直照到水底。‘彻:贯通,深透。’彻,通也。”

再有《说文》:其聪能听彻之。

《国语·楚语下》1991年由姜鸿德、李凯华等老师编著的《初中古文对译与详注》一书中,语句也为“日光下彻。”“下彻”解释为“直照到水底。根据注释“照到水底”,其字应为“彻”而非“澈”。

其二:“冽”和“珮”字(2008年7月第三版,八年级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水尤清冽”中的“冽”字。“冽”,寒冷。亦作“洌”,秋风冽冽,白露为朝霜。“清冽”指清且冷;“清洌”仅指清澈。《说文》:洌,水清也。从水,列声。

1.《醉翁亭记》:泉香而酒洌。《文选·宋玉·高唐赋》:洌风过而增悲哀。

2.又如:洌风(寒风);洌清(清沏的样子)

3.张衡《思玄赋》:寒冷。玄泉洌清。《易·井》:洌寒、泉食。

4.又如:洌风(寒风);虎啸风洌;洌洌(寒冷的样子);洌气(寒气);洌清(寒凉的样子)

针对原文的语境,我觉得此地用“洌”字更为得当。

再有就是“如鸣珮环”的“珮”字。“珮”作为繁体字被废止,“珮”和“佩”不仅音同,而且含义也有相同之处,只是“佩”的义项较多,而“珮”只有一个义项。“珮”原是装饰玉品的带子,故称“玉珮”,又称“珮玉”。这里也可以写作“玉佩”或“佩玉”。“佩”的义项还有“佩带、佩服”等。这里的“佩带”之“带”是“携带”,而不是“带子”。“佩刀、钦佩”中的“佩”都不能写作“珮”。由“佩”的解释,不难看出“珮”是“佩”的繁体字。那么在现代汉语教材中,我们应该写繁体字还是简体字呢?我觉得编著老师们也应该认真考证,让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在讲解中有个着落。

其三:《岳阳楼记》)中“日星隐曜”的“曜”字。

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古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曜”与“耀”两个字的解释:

“曜”字有如下解释:

1.日光。《水经注·庐江水》:“晨光初散,则延曜入石”

2.明亮。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日月在躬,隐之弥曜。”

3.照耀。何晏《景福殿赋》:“清风萃而成响,朝日曜而增鲜。”

4.显示,炫耀。潘岳《关中》诗:“以古况今,何足曜成。”

5.日、月、星的总称。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五曜,外加日、月合称七曜。杨炯《浑天赋》:“观众星之部署,历七曜之驱驰。”

“耀”字有如下解释:

1.光芒。范仲淹《岳阳楼记》:“日星隐耀,山岳潜行。”

2.照耀。杨雄《甘泉赋》:“东烛沧海,西耀流沙。”

3.显示,炫耀。潘岳《闲居赋》:“以先启行,耀我皇威。”

据此我认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新教材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中该字的版本有值得商榷之处。

现代虽然不再使用文言文,但为了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各级各类教学大纲都规定受教育者应该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具有相应的理解文言作品的能力。因此我们作注的人,也就是编写教材的人,应该研究古代的语言文字,了解所注作品的内容和背景,并用规范的方式在适当的地方写出有助于理解原文的注释。读注的人,就是使用教材的教师和学生,他们知道注释的基本体例和方式,了解注释的内容和意图,然后利用注释来读懂原文。但读注者,特别是教师,对于注释不应该只是机械地接受,而应该对注释本身的是非优劣作出评判,发现错误的或不足的注释要予以更正或补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注释,进而理解原文。

当然,语言是有继承性的,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争议,我们只是希望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文本更加准确,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欣赏、评析我们优美的文化遗产。

4.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篇四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谪居巴山楚水之地,使人倍觉凄凉,算来已有二十三年的时光。怀念故人,徒然吟诵《思旧赋》,此番归来,真如那在山中观棋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家乡,恍如隔世,人事沧桑呵!沉舟之畔,会有群舟竞发、千帆齐扬!病树之后,会有姹紫嫣红、万树春光!今日听到你的一曲高歌,令人意兴焕发,更有一杯美酒,令我精神豪兴、百倍增长。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一支断戟沉落在江底,久远岁月也未能将它消蚀,把它磨洗一番,认出是三国时代的兵器。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瑜援助,大乔小乔两位夫人恐怕都会被锁进铜雀台里。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

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何时出现的呢?端起酒杯仰问上苍。(又)不知天上的宫殿楼台,今夜是什么年月。我(有心)想驾风前去,又怕琼楼玉宇的极高处,(我)耐不住那里的清寒。(况且在那里)起舞只能玩赏自己的孤影,哪如在人世间(痛快)呢!月亮转过朱阁,低照着美丽的窗户,照着不眠的诗人。不应有什么怨恨,(但它)为什么总是赶在(我)离别亲人的时候露着圆脸呢?(退而思之)人世本有悲欢离合,月亮总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难以圆满。只求亲人平安,千万里之外共赏此美月吧。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5.八年级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翻译 篇五

《与朱元思书》吴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

烟雾都散净了,天空和远山是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6.八上文言文翻译 篇六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 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精卫填海》译文 《人有其宝》译文 宋国有人得到一块宝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已经把它给玉工看过,玉工认为它是一块宝玉,所以才敢把它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作为宝,您把玉作为宝物,如果把玉给了我,我们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自拥有自己的宝物。”

《嗟来之食》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陋室铭》译文 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到处传闻。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浅薄无识之徒不会到此。可以随心抚弄素琴,可以潜心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繁忙的公务摧劳伤神。这间陋室如同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少年中国说》译文 日本人称呼我们中国,一张口就叫老大帝国,再张口还是叫老大帝国。这种言论,大概是沿袭着西洋人的说法翻译过来的。唉!我们中国难道果真是老了吗?我梁启超说:不!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在我的心目中只有一个少年中国存在。要想谈论国家的老少,请先让我谈谈人的老少。老年人经常怀念往事,年青人常常思索未来。正因为怀念往事,所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女娲补天》译文

远古的时候,天的四边支撑的柱子折断了,九州的土地崩裂,天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地不能完全的承载万物。熊熊烈火燃烧不灭,浩浩的洪水奔流不息。凶猛的野兽伤害善良的民众,凶猛的鸟类抓食老人小孩。于是女娲炼五色石去补苍天,又砍断大龟的四只脚树立在大地四方,杀死黑龙帮助冀州,堆积芦灰治好洪水。苍天补好了,四极端正了,洪水干涸了,冀州平息了,凶猛的害虫死了,人类又获得了新生。

《愚公移山》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700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住在大山的正对面。由于北边的大山挡路,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他感到很苦恼,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一切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往哪儿搁?”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们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7.文言文翻译方法与技巧 篇七

1. 首先了解一下文言文文段的特点:

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从选文内容上说,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越的才能。从考试内容看,命题的指导思想一直定位在“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文言文测试是“言”“文”并重。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理解、翻译时古今异义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如筛选主人公品行的句子。

2.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要求:

信、达、雅。要求字字落实、语句通顺、译出语气、合乎事理。

3. 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原则:

(1)直译为主—对应性

对文句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2)意译为辅—灵活性

文言文中带修辞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都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4. 文言文具体的翻译方法很多,也很活,通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有下面五种方法:留、换、删、补、调。

(1)保留法:

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政区名、典章制度、器物名,以及度量衡单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某日,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天,临川王安石记。

(2)替换法: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生变化,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该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古今异意、词类活用、通假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例:先帝不以臣,猥自枉屈。《出师表》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来拜访我)。

通假字: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受———授)

(3)删削法: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

例:“顷之,炎烟张天。”“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应删去。例:兵者,凶器也(者表提顿语气)

例:“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以”字相当于“而”,译出来,反而不通顺,也可删去不译。例:盖目眶尽肿,不可。

译文:由于眼睛全肿了,不能。“合”虚设成分省略。

(4)增补法: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包括: (1) 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2) 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3) 省略句中应补充的各种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若,若,则何如?

译文:你的,你的,那么怎么样呢?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文:项脊轩总共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

例: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译文:()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回答说:“不如同别人()。”

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译文: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

(5)位移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定语后置例:蚓无,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却能)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宾语前置例: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大王来时拿着什么(东西)呢?(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主谓倒装句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译文:你不聪明,真是太厉害了。

状语后置例: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凶恶的猛兽从笼子里出来(为患),贵重的东西在匣子里被毁坏。

5. 补充:

8.文言文翻译训练 篇八

总结起来,文言文句子翻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留 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

替 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补 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

删 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移 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换 古义换成今义,主要包括:①通假字换成本字;②单音词换成双音词;③词类活用的换成活用后的词。

【模拟练习】

一、翻译下列各段文言文中加线的句子。

1.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祖口貌如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鸟曰:“爱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礼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①越哉,臧孙之为政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联与之共有府库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①诚然,卿不朕欺。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间召问群臣臧否。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濂惟举其善者对。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①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①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翻译下列文言片段。

7.谢公与人围棋,俄而淮上谢玄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世说新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齐田氏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鸟鱼,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列子•说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宋史•欧阳修外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邦人奉觞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桓公曰:“善哉祝乎!寡人闻之矣。”邦人奉觞再拜曰:“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贤者在侧,谏者得入。”桓公曰:“善哉祝乎!寡人闻之矣。”(《韩诗外传•卷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他的叔父屡屡到曹嵩跟前提及(太祖之事)。

②太祖嘴脸容貌像平时一样。

③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因此被欺瞒啊!

2.①臧孙施政,失了分寸啊!

②现在无缘无故地加以祭典,不是施政所适宜的。

3.①顺德果真能够有益于国家的话,我可以和他共享(内廷)库房中的(财产)。

②还是念及他有功于国,没有降罪于他。

4.①确实如此,爱卿没有欺骗孤家!

②间或召见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

③宋濂只是列举那些与自己交好的臣子回答。

5.①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它们早晚都完全显现在人们面前,不容易画得像。(罄,尽,完全显现;类,像)

②鬼魅是无形的,不显现于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

6.①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他。(比,副词,接连地;旦,早晨,这里指一天;“人莫之知”是“人莫知之”的倒置,翻译时应注意下文“人莫与言”)

②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一下它。(还,通“环”;去,离开;顾,回头看)

7.谢公与他人下棋,一会儿淮水谢玄的信使到了。谢公看完信,沉默不说话。(注意“信”、“书”的古今异义)

8.齐国田氏就叹息说:“老天对老百姓是够宽厚仁慈的了!使各种谷物生长,使鸟兽虫鱼繁殖,作为老百姓的生活用度。”各位客人象回音一样纷纷附和。19、欧阳修从小失去了父亲,母亲曾经给他说:“你的父亲做官,经常在夜里挑灯处理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该判死刑的案件,我想让他活着却不能够。’我说‘能让他活着吗?’他说:‘想让他活如果做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了。’”(翻译点:“夜”、“烛”活用,“治”、“废”的语境义,“狱”、“恨”的古今异义)

10.国人捧着酒杯拜了两拜说:“让我的国君长寿,把金玉当作贱的东西,把人民当作宝。”桓公说:“您的祝愿太好了!我知道了。”……让我们的国君好学并且不耻下问。……

【作者简介】

陶西华,高级教师,执教于江苏省赣榆县第一中学,发表文章多篇。

9.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教案 篇九

1.分析课外文言文的出题规律;

2.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二、课程设置: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并

评析其思想内容。

(二)镇江地区近三年中考文言文命题方式:课内外比较阅读

:《捕蛇者说》和《礼记· 檀弓》

:《曹刿论战》和《子鱼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旧唐书· 魏征传》

优点:增加考生得分率。

缺点:考察的公平性难以得到保证。

(三)命题趋势:课外文言

《中考指南》辟有课外文言专项训练。掌握应对课外文言的策略,尤其重要。

根据你对《指南》课外文言题型的考察,归纳选文类型和考点。

(四)课外文言选文类型:

选取短小精悍、有教育意义 、有相对完整情节的寓言故事、人物传记、成语故事等。

(五)课外文言文的考点:

1、文言实虚词解释;

2、文言句子翻译;

3、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考查;

4、拓展考查。

(六)课外文言阅读策略:

1、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2、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结合注释速读全文。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揣摩语境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4、”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七)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1.翻译实虚词时,根据语境,尽量联系课内所学的知识解释,实在找不出,找和它相关、现在仍在使用的词义代入,再联系上下文检验是否合适。

2.翻译句子时,宜用”逐字逐句直译法“,句中的重点实虚词一定要翻译出来,注意特殊句式的位置调整。

3.理解内容时,宜引用原文(或照原文翻译);无法引用原文就找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题。

4 .做课外拓展题时,要走出固定思维的模式,多角度考虑,要善于联想,勇于创新。

(八)小试牛刀:

破缸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注释: 凛然:严肃的样子。了:明白,懂得。指:同”旨“,意思,意图。)

一、解释划线的字词:

1.爱之 2.破之 3.群儿戏于庭 4.众皆弃去

二、联系上下文,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这篇短文赞扬了儿时的司马光的哪些优秀品质?

(九)再上层楼:

王羲之性爱鹅。会稽(地名)有孤居姥(mu ),养一鹅善鸣,求市未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晋书·王羲之传》

1.解释加点的词语。

A. 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 B. 固求市之( )

2.翻译句子。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

3.王羲之性爱鹅,写鹅是他的人生寄寓。古今中外,有人生寄寓 的名人事 例还有很多,请试举一例。(1分) 若能写出他的寄寓的名句,另加1分。

示例:菊是陶渊明的人生寄寓。 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

.

(淄博市中考试题)

(徐州市)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则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当时学者)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王冕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父命牧牛垄上 ( ) ②琅琅达旦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听已,则默记。

译文: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译文:

3.本文记叙了王冕苦学的哪两件事?从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答:

(十)课堂小结:

课外文言文并不难理解,只要你掌握方法,消除思想上的畏惧感,多加练习,一定会有大的突破。

10.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试题 篇十

初二语文备课组

选择填空(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阡陌(qiān)

淤泥(yū)

禾黍(shǔ)B、沿溯(shuó)

郦道元(lì)

僦赁(lìn)C.垂髻(tiáo)

亵玩(xiè)

绮丽(qǐ)

D.绝巘(yǎn)

亦未寝(qǐn)

雷霆(tíng)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B.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C.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D.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B 震天激射,吞天沃日

C 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D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4、对下面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A.“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及汉代的边塞”。B.“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C.

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5、下列句子的空处应填入的恰当诗句是()

虽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古人的“——————”两句诗,可以说分别体现了这两种自然美。

A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B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C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积累。(20分)

1、《陋室铭》中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

2、《核舟记》中的核舟左窗刻的是:------------------------,---------------------------。

3、写出《春望》诗的颔联:-,-----------------------------。

4、《望岳》诗中能见出诗人凌云壮志的一句是:---------------------,--------------------。

5、暮投石壕村,----------------------。老翁逾墙走,----------------------。

6、《归园田居》中具体描写劳动情景的诗句是:---------------------,-----------------------。

7、《游山西村》中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向往的诗句是:-----------------,--------------------。

8、《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

9、高峰入云,--------------。两岸石壁,-------------------。----------------,四时俱备。-----------------,猿乌乱鸣;夕日欲颓,----------------------。

10、写出两句咏雪的诗词句,并标明作者或出处。------------------,------------------。

三、阅读理解

(一)(2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shù()其间,清荣jùn()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zhān()裳。”

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①襄:()②虽:()③奔:()④疾:()⑤湍:()⑥良:()

3、翻译下面两句话。(4分)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

4、对本文结构安排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先总写三峡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层次分明,结构紧凑。B 本文是以时间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从春夏一直写到秋冬,写出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

C 本文是按空间方位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从瞿塘峡写到巫峡,又写到了西陵峡,写了沿途两岸美丽的自然风光。

D 本文安排结构既不是以时间为序,也不是按空间顺序,而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来展开的。

5、夏季与春冬季节的三峡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夏:

春冬:

6、李白也有一首写三峡的诗,请默写出来。(3分)

(二)(16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1、上段文字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是成语-------的来源。(2分)

2、在括号内填上省略的成分。(1分)

3、注音并解释。(2分)

间隔()______________ 语()________________ .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6分)

妻子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无论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绝境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5、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2分)

6、桃花源人听了渔人详细介绍自己所听到的事情后,却感叹惋惜。你认为渔人介绍了些什么?桃花源人为什么感叹惋惜?(3分)

(三)(10分)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文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石壕吏》的姊妹篇是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翻译句子(2分)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2分)

5、《杜臆》卷三云:“此老妇盖女中丈夫,至今无人识得。吏夜捉人,老翁走,此妇出门,便见胆识,而胸中已有成算。老翁之逃,妇教之也。吏呼则真,而妇啼一半装假,前致辞未必尽真也。„„这里的推测把老妇说成是一个心计十足的人,你认为她是一个心眼多的人,还是一个顾全大局的女中豪杰?说说你的理由。(3分)

(四)(12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欣然()念().遂()相与().

2、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是:(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表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议论语句是:(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为何要发出这样的议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但他始终保持着天真淳朴、终身不渝的性格,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你能写出他的一句诗来引证他的这一性格特点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1、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之: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 2.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3.翻译。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译文: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5.“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上一篇:重阳节的由来作文下一篇:对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的目标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