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2024-10-13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精选11篇)

1.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篇一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总结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填报、统计工作是一门研究居民死亡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死亡比疾病具有更明确、更直接的含义。为了反应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同时死因监测资料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连续完善的死因监测资料能够预测评估疾病死亡的态势。为疾病防治决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服务。我院利用防疫例会的机会对我乡全体乡村医生和医务人员进行了这次死因监测知识培训,现总结如下:

一、目的

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二、监测对象

县级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

三、主要指标

1.《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的填写无缺、漏项(身份证号码除外)、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

2.《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根本死亡原因确定及ICD-10编码正确率大于98%。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并进行ICD-10编码。

3.死亡病例漏报情况

县级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常规登记中没有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并进行网络直报的比例应小于5%。

4.报告及时率(100%)

医疗机构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将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送交辖区内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机构收到当日应完成录入、上报。

四、积极组织

这次培训我院由院领导负责,防疫科医师主讲,充分准备资料,认真备课,印制试卷,安排考试。

五、认真讲解

本次活动我们采取由主讲人讲解学员积极提问,对学员一次没有理解的问题进行再次讲解,甚至多次讲解,直到学员对所讲内容全部掌握,我们的讲解真正做到了耐心细致,学员的积极性高涨,认真听讲,积极提问,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六、严格考试纪律

培训结束我们为学员发放试卷,对本次培训进行了考核,考场秩序井然有序,学员认真答题,无交头接耳。

七、试后严格评分

试后我们组织人员当场阅卷评分,对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通过本次培训活动我们的全部参与培训人员对次活动的内容真正的做到了掌握,同时使人们对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新的更加全面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在基层为人民的健康而服务。

2.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 死因;死因顺位;监测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2-127-02

Analysis of the data on death surveillance in Yanzhou city,2010

LI Yufe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Yanzhou in Shandong Province,Yanzhou 27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ortality for residents inYanzhou city by the death surveillance system,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making health strategy. Methods By the death surveillance system,the soft SPSS was be used to analyze the mortality for residents in Yanzhou city in 2010. Results The mortality rate of Yanzhou city was 113.33/100 000 from 0:00 on January 1,2010 to December 31 24:00 pm. 75 to 79 years of age group reported the highest mortality. People who were farmer,forestry workers,pastoralists or fishermen were high death risk,and the total mortality rate accounts for 61.23%. The top five causes of death were circulatory system diseases,cancer,external causes of injury and poisoning diseases,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the diagnosis of unknown diseases,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x2=0.241,P>0.05). Conclusion The mortality rate reporting among old people was on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in Yanzhou city. The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were a main reason for causes of death in Yanzhou city.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and control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Key words] Cause of death;Death order;Surveillance

死因监测是公共卫生监测项目之一,死因资料是国家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卫生决策的基础[1-2]。同时,死因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为传染病及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为了解兖州市居民死亡报告情况,本研究对2010年兖州市死因分析网络报告情况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登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死因监测系统,收集兖州市2010年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该系统报告的本辖区内居民病伤死亡报告卡,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死因逻辑差错,力求资料准确、无误。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进行死因分类。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死因顺位和死因构成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水平。

2 结果

2.1 死亡病例报告情况

2010年1月1日0时~2010年12月31日24时共报告已审核死亡病例717例,2010年兖州市平均人口为632 639人,死亡率为113.33/10万。75~79岁居民报告死亡率(109例)最高,为17.23/10万,其次为80~84岁(105例)年龄段(16.60/10万),死亡率最低的年龄组为10~14岁(1例),死亡率为0.16/10万,各年龄段报告死亡构成比情况见图1。2010年兖州市按职业类别统计居民病死伤死亡率,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占总死亡人数的构成比为61.23%。见表1。

表1  兖州市2010年不同职业人群报告死亡情况

职业分类报告死亡数构成比(%)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439 61.23

无业或待业 73 10.18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53 7.39

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41 5.72

家务 30 4.18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26 3.63

婴幼儿、学龄前儿童 19 2.65

专业技术人员 16 2.23

商业、服务业人员 12 1.67

学生 4 0.56

军人 3 0.42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1 0.14

合计717100.00

表2  不同人群主要疾病死因顺位(1/10万)

疾病名称总人口男女

死亡率顺位死亡率顺位死亡率顺位

循环系统疾病49.79156.07143.321

肿瘤24.50229.59219.252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疾病12.17315.263 8.993

呼吸系统疾病10.75412.4648.994

诊断不明疾病 4.435 2.8056.105

图1  兖州市2010年各年龄段报告死亡构成比情况

2.2 死因顺位

在已审核病例中,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不明疾病,死亡率分别为49.79/10万、24.5/10万、12.17/10万、10.75/10万和4.43/10万,5项合计占总死亡病例数的89.70%。男性和女性的前5位死因顺位与总人群死因顺位一致,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1,P>0.05)。见表2。

2.3 死于传染病的病例情况

在已审核的病例中,法定传染病死亡病例有9例,占总报告死亡人数的1.26%,分别为乙肝(6例)、肺结核(2例)、流行性感冒(1例)。在已审核的病例中,其他传染病死亡病例有1例。传染性疾病在居民死因顺位中列第9位(死亡率1.42/10万)。2010年兖州市没有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脊髓灰质炎、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死亡病例的报告。

3 讨论

死因监测结果可以直接反应一个地区的卫生和居民健康状况,同时也可以间接映射出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及其他生物物理因素对这一状况的影响。兖州市位于山东济宁市的东北部,2010年拥有常驻人口632 639人,辖区内拥有丰富的煤矿资源。本研究报告兖州市2010年居民病死伤人数中,老年人口占较高比例,同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影响兖州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循环系统疾病是兖州市居民的第1位死因,报告死亡率为49.79/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48.11%,该构成比高于我国其他地区相关报道[3-4]。兖州市2010年居民死因列前5位的疾病与全国第3次(2004 ~ 2005年)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和2008年报告死因顺位均不一致[5];按性别分析,本研究报道的死因顺位前5位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的居民死因顺位不一致[1]。

报告死亡人口中,法定传染病报告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26%,在居民死因顺位中列第9位,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得到较好控制,但仍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兖州市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需要引起重视,其中,肺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和尘肺是威胁兖州居民死亡的重要因素。兖州市在今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一方面要继续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另一方面应加大力度进行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以提高居民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竺.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4.

[2] 胡建平,王黎君,杨功焕.中国城市居民死因统计资料准确性评价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7,24(2):124-128.

[3] 张银娥,赵建华,谢帆,等.宁夏2004~2005年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1):4151-4152.

[4] 雷彩云,郐金霞,德钦,等.2008年呼伦贝尔市全人群死因监测[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1):97-98.

[5]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8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告.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bwstjxxzx/s8208/200904/40250 htm.

3.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篇三

全人群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全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臵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我县死亡报告与死亡原因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3〕57号)和《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做好2014年慢性病防控重点工作的通知》(川疾发〔2014〕16号)有关精神及,特制定今年工作计划。

一、建立死因监测机构、明确职责

县疾控中心设立专门岗位落实死因监测工作,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总、审核、编码、录入、整理、分析和上报,组织各类培训,对医院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开展内部质控和评价。开展具体工作为:

1.组织和指导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死亡登记和报告。2.负责收集全县医疗机构的死亡病例报告,负责审核、整理、编码录入、分析,并按国家规范统计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上报。

3.开展死因核实、组织实施漏报调查。

4.定期与县公安局、民政局、妇幼保健院和计生局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

5.对辖区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每年不少于4次,撰写工作通报,及时反映评估结果。

6.做好全县人口死亡数据的统计分析,为我县社会发展和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持。

7.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在每年的3月底对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与保存。

二、完成2013数据补报、审核、分析

(一)2013死亡数据补报、审核

在2014年3月底完成我县2013所有死亡卡片的补报、录入、根本死因确定、审核和剔重工作,保证全县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产出。死因监测全年总的填报完整率、审核率、根本死因正确率等主要指标达到《全国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要求,粗死亡率应当达到6‰的参考值水平。

(二)2013年县区级死因监测汇总

在2014年3月15日前完成2013死因监测统计工作的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及年报分析。

三、加强2014年死因监测管理,提高报告质量、完成各-2死亡登记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1.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

凡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

2.家庭或其他场所死亡个案

在家中或其他场所死亡者,由所在地的村医/村联络员,将死亡信息及时报告至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的防保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进行网络直报。

3.涉法死亡个案

凡需公安司法部门介入的死亡个案,由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死亡证明,辖区乡镇卫生院负责该地区地段预防保健工作的医生根据死亡证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并进-4好登记并进行第一级审核。网上填报之前应与门诊和出入院登记核对,发现漏报者及时补报。预防保健科负责死因网上填报的人员将收集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7日之内进行网络直报。家中及其他场所死亡者:由所在地的村医/联络员或社区医生将死亡信息定期报告至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的防保医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核实并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后,做好登记,按质量控制的要求进行第一级审核,在30日内完成《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审核及网络直报。

3.死因编码:疾控中心负责对辖区内报告的全部死亡个案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审核。死因编码执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标准。死因编码人员遇到《死亡医学证明书》提供的信息不足以进行准确编码的,应及时询问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有关人员,核实相关信息;对于编码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死因编码人员应及时咨询上级技术部门,不得随意编码。

五、资料收集分析与利用

(一)人口及其他信息的收集

1.出生资料的收集:疾控中心负责死因统计工作的专业人员于每年的3月份之前,到当地公安、计生、妇幼保健部门收集出生人数,进行比较,以漏报较少、符合实际情况的数据为准。

4.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篇四

组长:

孔西海(院长)副组长:耿会卿(主管院长)

组员:

许倩(体检科主任)刘艳铭(防保科主任)

信息科主任

质控科主任

二、职责:

1、负责研究制定我院死因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协调各科工作。

2、体检科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的领用、发放、收集、登记工作。

3、防保科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的审核、网报、检查、奖惩工作。

4、病案室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疾病编码、病历及存根等原始资料的保存。

三、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1、例会制度

1)、每半年组织本院临床科室医生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因管理、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不定期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2、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院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专人负责本院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等工作。

2)、明确死因登记报告工作流程,防保医生将收集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30天内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

3)、对收集的死亡信息进行台帐登记,建立死亡登记册。

4)、每月10日前将上月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上交到县疾控中心.5)、必须由执业医师负责死亡报告工作。

3、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1)、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4、档案管理制度

1)、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2)、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3)、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5、培训工作制度

1)、防保科每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证书》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2)、每年派出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上级培训班。

6、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1)、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定期与院内各科室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2)、各科室负责人要定期了解本科室死亡病例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7、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制度

1)、将该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对全院各科室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督导检查,并进行考核评分。

2)、实行奖惩制度,对有漏报、迟报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对开展工作好的科室进行奖励。

2015年12月3日

5.死因监测工作规范(本站推荐) 篇五

为了加强死亡报告与死亡原因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的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本中心特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死亡登记

死亡登记对象为发生在本辖区内的所有天山区死亡个案,包括在本辖区内死亡的本地户籍和非本地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1.本中心死亡个案的登记

(1)凡在我院或他院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我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证》。死亡原因不明者必须将死亡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证》第二联背面的调查记录栏内。

(2)新生儿,婴幼儿死亡的应由诊治医生填写《死亡证》。2.家庭死亡个案:在家中死亡者,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作出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判断,同时填写《死亡证》。

3.其他场所发生的正常死亡个案,由负责救治的医生填写《死亡证》;在医务人员到达之前属于正常死亡者,由救治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进行死因推断后填写《死亡证》。

4.凡非正常死亡或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公安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法医鉴定书》,卫生部门根据公

1.《死亡证》共分四联。第一联为本中心存根;第二联由本中心直接送至天山区疾控中心;第三联为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第四联为殡葬火化凭据。

2.《死亡证》由区疾控中心定期定量向本中心发放,本中心要做好编号登记工作。

二、死亡信息的报告

本中心公共卫生科《死亡监测》小组负责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的上报工作。

(一)死亡个案报告程序

(1)患者死亡后,由诊治医生填写《死亡证》;

(2)本中心指定专人每天收集医院内《死亡证》的第二联,并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填写完整的《死亡证》第二联送天山区疾控中心并做好交接记录,记录必须用死因专用交接登记簿填写。

(二)中心《死亡监测》小组工作职责 1.收集死亡个案信息,填报《死亡证》;

2.对辖区内的死亡案例进行核实,对填报不全的,进行入户调查;

3.收集辖区内《死亡证》,每月定期上报区疾控中心; 4.做好原始《死亡证》的保存与管理。

6.死因监测网络报告工作例会制度 篇六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本辖区村医(个体医),每一个月召开 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 等,并对入户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及时解决。

2、各行政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月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人员参加各行政村卫生室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4、使用者必须注意保守机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密档案的内容,未经同意,不得将档案带出。

5、不得向外提供、转让、出售死亡数据库。涉及个案资料或信息,未经家属同意不得向其他部门和个人提供。

7.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篇七

2015年8月31日区疾控中心对我院死因监测管理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主要检查了工作的机构、制度、计划、总结、硬件配置、死亡卡和网报的质量、院内培训情况等。

检查过程中肯定了我院对死因监测管理工作的重视性,各项管理制度、培训资料、死亡卡填报(填报准确率及网报一致率均为91.67%)较完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

一、专职人员对ICD编码不熟悉。原因:新同事刚接手,还没接受相关培训,所以不熟悉。

二、死亡卡填报有错漏(1张卡根本死因选择不准确,1张编码不正确,2张未填死因编码)。原因:工作疏漏,忘记填写。

三、单一死因链的情况相对较多。原因:门诊医生责任心不强,没有详细询问死者家属具体情况。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作出如下整改:

一、专职人员继续加强业务学习;

二、重新对今年1-8月的死亡卡填报和网报情况进行核对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8.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篇八

姓名:

单位:

得分:

一、单选题

1、ICD-10书中对“其他未特指”使用的英文缩写为:()

A.ICF

B.NCE

C.NEC

D.NOS2、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第I

部分要求:把

()

记入第一行,把

()

记入最后一行。

A.直接致死原因

B.最严重的疾病

C.导致引起一系列疾病而死亡的原因

D.本次就诊的疾病

3、凡非正常死亡或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

判定死亡性质,出具相关证明后由当地医疗机构填写《死亡证》。()

A.医疗机构

B.疾控机构

C.乡镇卫生员

D.公安部门

4、《死亡证明书》死因诊断栏中各病“发生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一般是:()

A.(c)病最长,(b)病次之,(a)病最短

B.(a)病最长,(b)病次之,(c)病最短

C.(b)病最长,(c)病次之,(a)病最短。

D.(a)

(b)

(c)病时间一样

5、《死亡证明书》死因诊断栏中每行

()

A

可以填写多种疾病

B

可填写两种疾病

C只能填写一个疾病

D.可填写三种疾病

6、按规范要求死亡病例网络报告时限为:填写《死亡证》后

天。()

A

1天

B

7天

C

15天

D.30天

7、死因诊断的第I

部分(a)、(b)、(c)三栏,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是:()

A

(c)病(根本死因)发展

(b)病(中介原因)发展

(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

B

(a)病(直接死因)→(b)病(中介原因)→(c)病(根本死因)死亡

C

(b)病(中介原因)→(a)病(直接死因)→(c)病(根本死因)死亡

D

(a)

(b)

(c)病无逻辑关系,可以随意填写

8、肿瘤登记应报告的病种()。

A、恶性肿瘤

B、良性肿瘤

C、新发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的良性瘤

9、若同一患者先后出现两处原发癌,则应该写()张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卡。

A、一

B、二

10、在其它医院就诊而首次来院就医的恶性肿瘤病例()填写肿瘤报卡。

A、不需

B、也需

11、若肿瘤病人就诊时,已在其他医院确诊,则发病日期应该是()。

A、来院就诊日期

B、在其它医院就诊日期

12、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登记,要按照下面()的要求报告。

A、患者发病时报告,患者死亡时不再报告。

B、患者发病时无需报告,到患者死亡时一并报告。

C、患者发病时报告,到患者死亡时再报告。

D、只需通过死亡医学证明书报告即可。

二、判断题(对打√,错打×)

1、死亡登记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但不包括非辖区户籍人口。()

2、对家中死亡、来院已死、死因不明者,必须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既往疾病名称、发病时间、诊断单位、诊断依据等情况。()

3、死亡证明书正面内容可以涂改,没有医生签名及医院公章也可。()

4、根本死因的定义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I50)或呼吸衰竭(J96)

等。()

5、损伤和中毒死亡要同时报告:()

(a)填:致死的临床表现(如;颅脑损伤)

(b)填:造成临床表现的外部原因(如:行人与卡车在公路上相撞)

三、填写死因链和确定根本死因

1、某女,三年前诊断为肾上腺瘤,伴有醛固酮增多症,继发高血压,死前突发脑出血,呕吐误吸死亡。

I.(a)

(b)

(c)

(d)

(e)

根本死因:

2、病史:冠心病40年,40年前诊断过支扩并咳血、慢支、肺心肿,本次因慢支并发感染支气管扩张入院,死亡诊断:1、肺性脑病(死亡)2、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并咳血3、慢性支气管感染4、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慢性肺原性心脏病6、冠心病

I.(a)

(b)

(c)

(d)

根本死因:

3、某女性患者,患风湿性心脏病5年,3天前在二楼擦玻璃窗时不慎坠落,颅骨骨折后死亡

Ⅰ(a)

(b)

根本死因:

四、案例分析

王某,男,70岁,南昌市**区xx村人,2013年5月17日,经江西省人民医院诊断为食管癌初期(细胞学诊断:食管中段,鳞状细胞癌,初期),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6月2日出院后,随即回**镇卫生院报销医药费。2013年11月13日,因胸部疼痛,在南昌三三四医院住院诊治。经专家诊断为转移性肺癌(组织学诊断:肺中央区,腺癌)。现该病人长期在家休养。

阅读完上述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哪些是肿瘤报告责任人/单位?

()

A、省人民医院

B、南昌三三四医院

C、**镇卫生院

D、村医

2、该病例上报,下列哪个诊断最为合适

()

A、食管中段癌、鳞癌

B、食管中段癌

C、肺癌(中央区)

D、肺癌(中央区)、腺癌

3、该病例上报,下列哪些信息是不需要的()

A、家属姓名

B、联系电话

C、身份证号码

D、住址

4、该病例上报,最高诊断方式是

()

A、临床诊断

B、CT诊断

C、生化诊断

D、细胞学诊断

5.该病例上报,下列哪些数据是不需要的()

A.2013年5月17日

B.2013年6月2日

C.2013年11月13日

9.死因监测报告制度 篇九

死因信息登记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院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获得及时、准确的死因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关于使用<死因医学证明书>和加强死因统计工作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以及《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规范》等,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组织

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组长:XXX

成员:XXX XXX XXX

二、职责

1、执行国家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规范与相关标准,建立健全本单位死因登记信息管理组织与登记报告制度。

2、及时、准确、完整地填写《死因医学证明书》,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对死亡原因按照ICD-10进行编码和审核,并按程序完成网络直报。

3、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

4、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与妇幼保健机构开展死因登记信息的质量控制和相关调查。

三、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和管理

1、报告人

(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均为死亡信息的报告人。(2)、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疗卫生人员负责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报告类别

(1)、正常死亡

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

凡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

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原因不明者必须将死亡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背面的调查记录栏内。

其他场所死亡个案

其他场所发生的死亡者,由负责诊治的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在医务人员到达之前即死亡的,应由救治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后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2)、非正常死亡

凡非正常死亡或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死亡证明,由辖区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该地区地段预防保健工作的医生根据证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3、报告的程序、方式和时限

(1)、患者死亡后,由诊治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疗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收集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并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统一进行ICD-10编码后,由网络报告人员进行录入上报。

(3)、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中所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进行报告》。

4、死亡信息的补报

各科室如发现漏报的死亡病例,应及时补报。

四、资料保存

1、报告单位应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2、定期下载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永久备份。

五、自查奖惩

10.2015年死因监测自查 篇十

1.年初工作岗位调整后,制定了专人负责死因监测工作,按要求每日定时审核网络报告的死亡卡,并做好登记。

2.统计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12日,按照现住址、死亡时间统计,报告死亡卡1701张,报告死亡率为5.78‰。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100%,死亡规范登记报告率为90%,死因链完整率、有效证件填写率菊达到了95%以上。审核率100%,迟审率为0,死因不明比例小于2%,伤害意图不明比例、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比例、肿瘤未指明位置比例、呼衰、肝衰比例均为0.3.8月,按照上级单位要求完成了2015年死亡信息查漏补报工作和期望寿命调查工作,2015年婴儿死亡率为12.7‰,全人群的期望寿命为76.87岁。

11.2013年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篇十一

2013年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为加强死因监测工作的开展,结合本中心的实际情况,现制定2013年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一、目的

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性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二、主要指标

1、《居民死亡推断书》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

《居民死亡推断书》填写无缺项、漏项、无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

2、有专职技术人员依据《居民死亡推断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

3、死亡病例无漏报,报告及时率100%.4、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制定并严格实施相关工作制度,确保死亡病例监测工作的质量。⑴例会及人员培训制度;半年举办一次工作例会,分析、评价、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同事开展相关人员的常规业务及岗前培训。

⑵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原始资料和卡片等的管理工作。

⑶资料的录入上报制度;按规定的时限完成《居民死亡推断书》的录入、上报工作。

6、人员培训情况

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死因监测工作接受培训率达100,培训内容主要为《居民死亡推断书》的正确填写及死因监测的相关知识。

网络直报人员应经过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并合格。

大兴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一篇:如何提高物理实验能力下一篇:白露节气灯谜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