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教法及优势论文

2024-08-05

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教法及优势论文(7篇)

1.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教法及优势论文 篇一

初中英语新教材的教法改革

外语论文

点击:88次

发布时间:2006-7-28

【字体:大 中小】

来源:Gzu521.com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初二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是我们英语教师值得研究讨论并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及时帮助,以防为主

初中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同学,争取做到人人基本达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就应该及时找学生谈,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耐心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对于一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及早指出,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讲究教法,因材施教

外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初一阶段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初二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教学大纲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对每课时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补遗,帮助学生过关。平时作业或测验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一定在班上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当面批改,及时订正。所谓“活”就是侧重听说训练,把外语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采用展示性的直观教学方法,使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一个讲英语的环境中,在既紧张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如教学一开始就寓于情景,教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说“whatamidoing?i'mwritiong/drinkingtea.”等等,接着让学生表演动作。“readingabook,please.”当学生在读课文时,问这位学生:“whatareyoudoing?”帮助他回答:“iam reading a book.”再叫学生表演,让学生其其他同学:“what's hedoing?”并回答,从而引出新单词。学生在情景中大量实践,很容易掌握所学内容。

三、激发动机,诱发兴趣 毛泽东曾在《矛盾论》里这样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是防止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初二学生要是能听懂老师和同学说的英语,自己能用英语表达简单的思想,能读懂简易读物,他们就会感到有收获,兴趣就会产生,所以每堂课都注意让学生有练的内容,有练的时间。每次练习五分钟左右,费时不多收获较大。另外,给学生留同步阅读训练作业,以开阔学生眼界。异国他乡的风俗习惯、名人趣事,居然依靠自己的能力在英语阅读中了解到,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大有帮助,因此,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普遍关心学生,尤其差生,同他们交朋友,不歧视他们,不动辄斥他们,常鼓励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初中英语教学法例谈

外语论文

点击:80次

发布时间:2006-7-28

【字体:大 中小】

来源:Gzu521.com-我的论文网—属于你的论文中心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所接任的班级64名学生,从abc学起,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成绩提高很快。上学期未,县统一出题考试,及格率达90%,名列全年级八个班之冠。

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绩呢?我主要是从两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学思想

教学班就是一个学生组织,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互相支持,互相学习。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对象,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生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学习环境;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师生认知领域里的思维活动,能力领域里的训练活动,情感领域里的心理活动,并且注意三者的结合,以创造在学生年龄段上堪称高水平的影响深远的学习活动。

二、探索教学方法 1.激趣法。

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当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都很浓厚。

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逐渐遇到一些困难,如单词记不住,语音、语调掌握不准等,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成绩也随之降低。在这个关键时刻,一方面,我帮助学生在认知领域里学会动脑,传授可供思考的知识,避免死记硬背。比如在引导学生读、记单词时,就教给拼读规则。同时,继续采用新奇而具“刺激”的教学手段,如放录像,挂图配合录音,开展“默写单词、首诵句型”的竞赛,等等,以帮助学生维持兴趣。另一方面,在情意领域里,我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材料,明确学习目的,以提高学英语的理性认识。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目标体系,指导他们寻求达成一个个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鼓励他们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磨练意志。如此不断努力,一个个目标实现了,积小胜,成大胜,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大、更持久。

2.创设情境法。

任何人的学习活动总是从特定的背景中走出来进入学习状态的。这个背景就是学习者和周围的环境、人群之间的关系。初中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影响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的因素更是多种多样。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情景,创设语境,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保证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昂扬、奋发、进取的心理状态。主要做法是:①建直课前2分钟用英语提问值日生制度,使学生牢固掌握每一课的everyday sentences。②课堂教学中等讲英语,让学生置身于英语的语境之中。利用实际生活情景,表演情景,模拟交际情景,直观教具创设情景等形式,帮助学生听懂英语,进而理解枯燥的单词、乏味的句型。③课堂答问,师生用英语作简单对话。④遇到内容育情节的课文,组织学生扮演角色,说一说,演一演。⑤每节课尾留出5分钟,让学生用英语练“说”。其内容是新学过的知识,真形式或看图说话,或自由会话或叙述某事某物。

3.活动育智法。

活动为了巩固、扩充知识,活动为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则是我所说的“活动育智法”。

首先,我通览全学段英语教材,精研初中一年级课文,然后,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分单元设计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如,练唱字母歌及英语歌曲;猜谜语;背诵小诗;模拟会话;讲述内容简单的小故事;角色扮演,等等。这些活动多放在课内进行。有些活动还可放在课外进行。如开辟“每周10题”的英语学习专栏,选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或短文,供学生自学,以巩固新知,拓展知识视野。再如,开展“结对子,一帮一”活动,“对学”之间的活动主要是随时随地,见缝插针,触景生情,自由会话;还时常举行朗读、讲故事、练说话竞赛,期末举办英语晚会等,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读、说能力。

这些活动、既与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相配合,又相对独立自成一个活动课体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如此安排,克服了课外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提高了活动效果,真正使课外活动成为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2.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教法及优势论文 篇二

1.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特点

1.1 优化了课程知识结构。

新课程教材打破了传统的地域组合安排特点,让学生在学习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后,学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及乡土地理。这样的教材安排,一方面体现了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和局部性的有机融合,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另一方面体现了由浅入深的学习认知规律,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1.2 课程内容层层相扣。

在教材编排上,该套教材非常注重各个章节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了“围绕标题、紧扣重点、凸显难点”的特点。在课程章节标题的设计上以“人类与地球关系”为中轴线,层层铺开,反映了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使得课程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探究性。

1.3 教材内容图象多彩多姿。

新教材从青少年的地理学习认知规律特点出发增加了大量的图表、漫画,体现了直观形象的特点。每幅图都能紧密配合教学内容,对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识图技能和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应有的作用,能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

2. 依据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特点的教学方法

2.1 发挥教材栏目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尤其注重对“阅读”、“活动”等小栏目的优化和运用,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予以灵活探究和运用,以便积累丰富的学科知识素养。我们不妨利用上述小栏目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激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激情,而且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以提高学习技能。

例如,在《一个小国是怎样变富的?》阅读中,我们不妨运用如下方法进行教学:(1)建议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并从文章的核心词汇中概括出与表达意思相关的语句;(2)要求学生从“世界政区图”中,日界线西侧赤道附近找到太平洋上岛国——瑙鲁,并思考:该国致富的秘诀是什么?(靠开采磷酸盐矿);(3)要求学生以此为例,就该章节中相关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质疑精神。

2.2 借助图像资料辅助,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图像资料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理解深化的有效辅助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图表和自行绘制的地图及制作的教具辅助教学,简明达意、教与学兼用之。填图、读图能促进学生学习感官的协调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运用能力。

如我在《大洲大洋》一节的“活动”栏目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拼积木的形式来鼓励学生操作实践,让学生更为直观清晰地理解记忆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略图,从而提高看图运用能力。图像的辅助,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

2.3 关注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是课内知识的延伸,而且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理解和感悟更具有意识性,便于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班级黑板报上刊登有关地理知识,在班级活动中组织猜地理谜语,做地理游戏。如每年的4月22日“地球日”,我就建议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掌握情况,将自己对“人类对地球环境影响”的感受及亲身所见所闻予以展示,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3.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思考

3.1 教学应该以教材的知识结构为根本,努力探寻其中的知识内在联系和规律。

任何教学都离不开教材的支持和保障,以知识结构为根本,帮助学生探寻其中的规律,不仅容易使学生获取更为丰富全面的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

3.2 教学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学习。

教材的内容为学生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取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思维进行深入理解感悟,以积累丰富的学科素养。

3.3 教学应该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进行有机融合。

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应该在激活他们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将他们的认知和教材进行有机的融合,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内化生成。

在围绕教材资源特点基础上的课程教学,就是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技能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学科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学习思维和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综合知识技能的生成和发展。

摘要:本文就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特点作分析, 旨在阐述依据教材知识结构特点来进行优化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对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学科综合素养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教材特点,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第1版.

[2]王周勇.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特点与教法探讨[J].中学文科.综合版, 2008, (4) .

[3]蔡运龙.地理教师教学法用书[M].星球地图出版社, 2005.12.

[4]汪超.试谈新编地理教材的特色与教法[J].考试周刊, 2008, (11) .

3.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教法及优势论文 篇三

2011年12月28日,经过三次修订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颁布(2012年秋季正式执行)。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颁布的第一个有关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正版文件。2012年7月,我看了省教科院组织的新版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及教材的解读,对专家们细致入微的剖析,下面谈几点我的体会。

一、理解《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是——以《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巩固和深化新课程改革理念;根据地理课程的特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能力为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地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修改更趋时代特征

1.对“前言”部分进行修改和调整。“课程性质”重新进行改写,对“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进行精简或归并。

2.对课程目标进行调整、精简。新增“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等意识养成的课程目标。

3.对一些教师认为表述得不够清晰的课程内容标准加以修订,对部分课程内容标准的文字表述以及行为动词的选用作必要修饰;适当补充和增加学生生活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新成果和国家最新发展战略的新内容。

4.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出发,删除或调整部分过难、过繁的课程内容标准。对“活动建议”进行删减,重新调整表述方法。

5.对乡土地理部分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进行梳理和重新调整。

6.删除所有的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对“评价建议”部分重新调整进行改写。

三、课程目标的修订更加系统明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修订,既降低了要求,又增加了新的目标要求。修改后的课程目标在体例上也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保持衔接和一致,并强调总目标是一个宏观的、综合的目标,不能机械、教条地加以肢解。

四、“课程内容”部分的修订更能易懂实用

1.课程内容修订的三种情况

“课程内容”(原“内容标准”)部分是地理课程标准的主体,它不仅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这部分的修订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对一些要求不够明确或不够全面的内容标准进行修订或补充,并在文字表述方面进行精炼和润饰。例如,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修订为“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文字表达更趋准确;

第二,降低部分内容标准的要求,调整(删除或新增)部分课程内容。例如,在“认识大洲”中删去了“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和“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两项要求。“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单元,新补充了“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以及“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两项要求;增加了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活动,这在当前我国耕地资源缺乏,乱占耕地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教育意义重大,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是非常有用的第三,调整了活动建议,整理、归并,删去了难以实施的活动建议,由修订前的58条活动建议减少到 24条,只宏观地建议采用如“地理观测”“动手制作”“拼图游戏”“模拟演示”“参观体验”“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学习交流”“知识竞赛”“地理调查”等,提高了活动的可操作性。例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制作简易地球仪”; “高速铁路(公路)建设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乡土地理课题,开展调查,交流研究结果”。

五、感受《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后教材的变化

1.增加了教材内容

在“学会看地图”中,增加了遥感图像、电子地图等正文内容(七

上P11);在“亚热带的气候类型”的活动中,增加了武汉与杰克逊维尔气候的比较(七上P93);在“大河众多的亚洲”中,将亚洲河流特征改为从水系特征方面进行描述,增加了阅读“流域和水系”(七下P10);等等。

2.精简了教材内容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发展差异”一章中,对原来第二节“国际合作”作了较大的删减,删除了原来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在“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中,对阅读“亚欧政治地图的变化”的内容作了精简,删除了阅读“亚欧的民族”(七下P13);等等。

3.更新了教材内容

我们根据最新的国际、国内统计年鉴,对地理数据进行了全面更新,并将地理热点以及学生感兴趣、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素材吸收进教材。例如,在“海陆变迁”这一节中,将阅读“智利大地震”替换为“东日本大地震”(七上P47)。

4.调整了教材内容

对七年级下册许多章节中过多的“目”标题进行了梳理和压缩,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整合;在“认识地球”这一节中,先讲述静态的地球,再讲述动态的地球,增加了正文内容“地球的运动”,并将原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节中的活动“演示昼夜更替现象”移到这里(七上P25—27);等等。

5.校准了教材内容

针对教材中文字表述不够精准等不足,着力进行修改。例如,对“‘盖天说’与‘浑天说’”(七上P16)、“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七上P17)、“南极探险”(七下P68—69)等阅读材料进行了校准。

6.优化了教材活动

在进行教材活动设计时,特别关注活动设计的可操作性,为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活动作好铺垫,搭好梯子。

7.创新了教材的呈现方式

在教材内容的呈现上,我们采取了地图、照片、文字叠加的方式,使图文完美结合、融为一体;采取了多图组合的方式,来展现地理事象的变化过程;采取了整体与局部图像组合的方式,以突出地理事象的特征;等等。例如,阅读“荷兰的风车”(七上P4)、活动“日本樱花开花时空分布”(七下P73)、正文“文化与旅游”(七下P92)、阅读“亚马孙热带雨林”(七下P102)等。

六、今后教学的几点思考

1.要紧扣课程改革理念,紧密联系生活

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并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服饰、饮食、旅行等,无一不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在教学时,要从生活中提取地理素材,以社会热点为重点,以增强教材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以阅读材料为例,“荷兰的风车”、“地球在变暖”、“‘地球之肺’”、“印度的牛”、“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欧洲联盟”、“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等,都有着丰富的地理内涵。

2.要重视地理技能,突出能力培养。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技能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从问题分析入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例如,“探究太阳直射与斜射下的温度差异”(七上P80)、“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七上P84—85)、“ “读日本樱花开花时空分布示意图,解释北海道樱花开花的时间比九州要迟1个多月的原因”(七下P73),这是对学生“理解”层面的要求;“归纳日本的主要地理特征” 等。

3.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德育教育

教学中,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尊重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注重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灾害观和发展观,这将利于为国家乃

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例如,“北京举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七下P4)、“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庙”(七上P67)、“‘地球之肺’”(七上P90)、“处境艰难的地球”(七上P55)、“地球在变暖”(七上P88)、“亚马孙热带雨林”(七下P106)等,都包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与教育内容。因此,教材在进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方面,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4.要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倡导多样学习方式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应因材施教,因生施教,还必须针对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多采用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等方法。在学习方法的运用上,学生应针对地理问题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尝试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七上P80—88)、“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差异”(七上P108)、“俄罗斯”(七下P85—89)等,都需要综合分析,从成因上来探究地理现象的原因。因此,教材对地理教与学的方法指导比较清晰、准确,方便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5.要建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有效学习

地理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及过程,激励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获得情况,而且要密切关注学生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

4.新教材,新教法 篇四

[作者] 郑振金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初中语文课本编排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突出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单从初一册到初四册来看,无论是按生活内容,还是按文体来编排,所选课文内容到课后基本训练,都始终如一地把阅读,写作和其他种种训练,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语文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实质。这一特点是以往各种教材所无法相比的。它既符合学生认识生活的规律,又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和理解生活,更好地学好语文。面对教材的`这一新特点,我们应尝试用新的教法来适应它。

如何指导学生把阅读(读书)与写作、生活结合起来呢?就是既要指导学生学好书本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还要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在读书和体验生活中向大脑输入信息;又通过写作正确地反映生活――输出信息。写作与炼铁类似,要完成三道工序。第一,找矿采矿――观察生活,搜集素材;第二,选矿――分析生活,认识生活,选择题材;第三,炼铁炼钢――反映生活,写出作文。

第一,找矿采矿――观察生活,搜集素材。唐朝的伟大诗人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精确地道出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翻阅了大量的书,以至把图书馆座位下的水泥地板磨出了两道印痕,他一边读书,一边观察社会,一边写作。他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要写作文,首先要多读书,读懂书。九年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语文教科书是中小学生必读的好书。语文教师要按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

指导学生用课文作者观察,认识生活的方法去观察、认识生活,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例如,在讲解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我引导学生认真地阅读下列语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直接观察父亲的行动,用“穿、爬、攀、缩、倾”等几个动词,描绘了父亲不畏艰苦为儿子买桔子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观察越仔细,描写得越具体。我要求学生用作者观察人物的方法去观察身边的景物和人物,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写出观察到的人物和景物。我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各种人物的背影: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背影

5.新教材 新教法 新感受 篇五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实验总结

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初教室陈淑琴

99年秋季,在市教育学院初教室的组织指导下,我区教研室积极参与了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分别在集美二小、集美小学确立了实验班,实验教材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的实验,教师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学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下面谈谈实验的做法和体会。

一、实验的做法

1、组建班子。我们确立集美二小三个班和集美小学二个班为实验班级,由区教研室教研员和三位实验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课题的实验原则、形式和方法,采用理论研讨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依据教材内容,以发展、创新的观点展开全面研究。

2、加强培训。实施课程改革,转变实验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关键。实验初始,市教院初教室就请来了省里的专家王永老师,给实验教师进行通识培训,使实验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思想上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观念上有了一个初步的转变。实验教师为自己能够成为课程改革的先行者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都深深地感到了课程改革所赋予自己的艰巨的历史使命。教研员和实验教师还分别到福州、吉林、深圳参加北师大课程中心举办的教材培训,与刘兼等专家进行了互动和交流,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想法以及认为教材中值得商榷的问题提出来,与专家们共同研究、分析,加强了对实验教材的认识,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

3、交流协作。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市课题组每月1-2次的集中备课、听课、研究教材教法;市教研员精心指导,实验教师共同备课,共同研讨,明确思路,把握宏观导向。结合本区实际,区课题组每两周一次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思想;开展互动式教研,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听课、评课,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经过个人的反思领悟,达成共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实验措施,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实验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实验研讨会,把实验研究的新思想、新经验,向全区数学教师进行横向渗透。

4、立足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阵地”,任何一种教育改革,最主要的还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贯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将课程改革落实到每一堂数学课上。根据新教材的“密切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确立学生在数学教学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个特点,初步建立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流程为:问题情境——主动探究——归纳概括——实践应用。”我们还围绕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专题,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努力做到:在以人为本的宗旨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投足都是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5、评价改革。改革评价制度,建立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的评价体制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利进行课程改革的驱动器。在数学实验中,我们力求转变传统的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方式,以人为出发点,关注发展性评价,记录成长,促进个体和谐发展。我们从学习行为评价,学习效果等方面入手,开展了尝试性的研究。学习行为评价主要从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交流状态、思维状态、情感状态;课外作业——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课外实践——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思考——主动与教师、同学、家长交流和讨论学习的情况等方面来评价。在学习效果评价中,讲究评价方式与方法的多样性。(1)笔试:考查知识技能情况,鼓励创新做法,如命题的开放性、综合性;(2)口试:考查口头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实践操作: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操作能力等。

二、实验的收获

四年来,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实验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实验年级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也普遍热爱学习数学,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未参加实验的年级学生远不及的。实验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求知进取三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教师首先做到的是:必须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尝试和创造欲望。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教师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心,更多的是耐心,细心,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并善于采用竞争策略,营造一种催人奋进的情景,如设计“插红旗、上光荣榜、建立智慧星簿”等形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2)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景,如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作主人翁,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力量;如提供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布置开联欢会的会场,每把长椅最多坐3人,参加联欢会的同学有43人,至少要准备多少把长椅?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如将传统问题“比较4303和3034的大小”变成这样的问题情境:4、3、0、3这四个数所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大和最小的数分别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更富有探索性,学生也更愿意去做、去探索。

(3)实施五大开放。“开放”就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如让学生在多次“分一分”中,明白“把整体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用除法”,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新教材安排了大量有趣、现实的数学,非常适合儿童的表演。如教师设计“模拟构物”,“小小导游员”、“走进大自然”等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愉快、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主动探索新知、巩固新知,发展新知。

(二)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实验研究中一定强度和密度的教研活动给老师们带来了压力,但也推动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实验教师在教后记中写道:“非常惊讶于他们的想象,活跃的思维,有许多时候是我心悦诚服地向他们学习的,于是对孩子们的夸奖和赞美是发自我内心深处的,是充满激情的,正是这种情感给了孩子们学习热情和快乐。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在实验研究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实验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书写教学随记,教学案例两方面有力地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教师课后都能做到三个自评:教案自评,课堂教学情景自评,学生活动设计自评,根据三项自评情况书写教学随记,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采取补救措施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他们从普通的教师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验教师为课程实验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四年的实验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

1、乐学、爱学、兴趣浓厚。“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是实验教材较之以往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教师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学得愉快、投入,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有趣的。

2、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有趣、来源于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教师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后,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数学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辨”现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以及提出的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灵活的解题能力,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的合理解答无不让我们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素材。在“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各个领域里所设计的情景,都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校园里、大街上寻找所学的数学。如学了第八册的统计后,布置学生实践活动:(1)调查本校1996—2001年每年入学的男生、女生人数(2)选定一个小卖店或小餐馆,询问每月的成本和营业额(3)将调查情况制成统计表及折线统计图;经常出现如“每张门票6元钱,40元钱能买多少张门票。”“说说你身边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举目望去,信手拈来,到处是数、形、大小、位置、统计、加减乘除关系等数学信息,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4、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实验研究中,教师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读懂的,老师一定不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步学会学习。教学设计中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给合作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力。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在合作学习中又适当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合作配合。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并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问题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如第二册“估一估,量一量”中的m、cm对学生很抽象,要求过高。如元、角、分的认识、二十四时计时法等内容,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0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

6.新理念与教材教法 篇六

学习心 得 体 会

杨柳小学

郭国艳

2012-7-18 新理念与教材教法学习心得体会

今天,潘江老师对我们全镇老师进行了“新理念与教材教法”相关内容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潘老师很风趣,一天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在培训中,潘老师和其他老师有所不同。潘老师选材贴近实际,符合老师们的心理,所以,我很感兴趣。其次,一天下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理念更新有了依据,教材的更改有所了解,教学方法有待转变。一天的培训,始终离不开一个字“新”。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教学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各科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各门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的各门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方面,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收集。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再次,潘老师的工作态度深深的打动了我。从他的讲述中,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他是何等认真。在每一次成功或失败之后,他都进行反思,并撰写成文。这种态度,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所以,我认为今天的培训是非常有价值的。

7.新标准 新教材 新思路 新教法 篇七

新标准 新教材 新思路 新教法

新标准 新教材 新思路 新教法 山东铝业公司第一小学 沙良洪 新的课程标准在系统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国际课程标准,分析了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策略和评价等方面有了新的定位、要求。尽管现在的语文教学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万变不离其宗,新标准的出台对我们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一些实质性的指导,确实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它适用于当前的各种版本的教材、各种类型的课文。现以义务教育小学韵语教学课本(实验)第五册《古诗三首(夜宿山寺、独坐敬亭山、竹里馆)》为例,谈谈新标准在语文课堂教学、备课中的集中体现: 一、教案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1、背诵、默写三首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懂得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词句意思,理解诗句及有感情地朗诵。 第一课时: 一、定向导入 1、导入新课,提出本课教学内容、重点和要求: A、初读课文理解三首诗的大体意思。 B、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 C、查字典或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预习:A、指名读课文。 B、学生质疑问难。师生讨论交流。重点内容教师板书,待课堂解决。 二、教学新课 1、粗读课文。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其余学生思考:抓住古诗题目说说三首诗写了怎样的.情景?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2、细读课文。学生仔细默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看注释或结合课文理解意思。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自己练习读、讲词语意思。小组讨论、交流疑难问题。 4、小组汇报,师生共同讨论。个别词语教师讲解。如:危 恐 尽 闲 厌 复 啸 5、指导熟读诗句。A、教师范读第一首,指导熟读。(重点是字音、停顿和重音) B、学生任选一首练习读得正确流利。小组内交流。 C、指名自愿读其中一首,师生共同讲评。(尽量不要与别人相同) 三、课堂练习。 1、任选一首练习熟读,小组间互评。 2、写出其中一首诗题目的意思,小组内互相交流。 四、课堂作业。 1、任选一首诗认真抄写一遍。 2、把预习中不明白的字词意思写在课堂本上。 3、回家查查有关资料,说说敬亭山竹里馆的地理位置及与三首诗有关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定向导入 1、导入新课,提出本课教学内容、重点和要求: A、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B、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C、有感情的朗诵三首诗。 2、检查复习:A、指名分别读三首诗。 B、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危 恐 尽 闲 厌 复 啸 二、教学新课 1、出示自学要求:(1)任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结合词语意思,说说诗句意思。(2)说说这首诗中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共同逐首讨论、交流。 4、指导感情朗诵(重点是停顿、重音的指导)。 三、课堂练习1、任选一首诗,用画笔画出诗中描写的情景并写上这首诗。(也可小组合作画一首) 2、指名指图向同学介绍所画内容,全班讨论、交流,互相补充。 四、课堂作业 1、选择感兴趣的一首诗有感情的朗诵给同学听。也可把它配乐唱出来。 2、任选一首诗把诗中描绘的情景表演给别人看。 第三课时 一、定向导入 1、导入新课,提出本课教学内容、重点和要求: A、背诵默写三首诗。 B、展开想象改写三首诗。 2、检查复习:A、指三名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B、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诗句意思。 二、教学新课 1、展开想象任选一首诗,把它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要求:(1)抓住六要素,写清诗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2)把这首诗也写在文章中。 2、指名到前面读自己写的文章,师生交流、补充。 3、指导背诵。 三、课堂练习背诵、默写其余两首诗。 四、课堂作业 把其余两首诗中再选一首编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二、自我评价: 1、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的阶段性、层次性。 本课要求教三课时,我没有像传统教学古诗时一样:一课时讲解一首诗,而是把总目标分解在三课时中处理。读的总要求是:背诵、默写三首古诗。三课时分别分解为(1)正确流利地朗读。(2)有感情地朗读。(3)背诵、默写。理解的总目标是: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三课时分解为:(1)查字典或结合课文理解词语意思。(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思想感情。(3)展开丰富想象改写三首古诗。三课时教学过程层次清晰:初读理解字词;再读理解诗句意思;三读体会思想感情。同时也完成?quot;整体感知-----重点理解------综合运用的训练过程。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了循序渐进。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中没有面面俱到地讲解每首诗,而是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选一首学深学透,逐步达到能举一反三。学生在小组交流、汇报中展示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也从别人的讨论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从而把三首诗都能尽快地掌握。通过自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能和求知欲望,养成探索问题实质和事物本质的良好习惯。通过合作进行引导,启发、讨论、争辩,激发学生思维,相互学习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自己质疑、解疑,增加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弹性,既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又实事求是地选择重点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了优等生吃好,后进生吃饱。在学生汇报交流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牵着学生走,而是由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学生讲,教师导,使学生能畅所欲言,尽情表达。 4、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别人读、说、议、讲;说自己的见解、做法;读课文、自己的见解;写自己的理解、感受。 5、注重发展学生的再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画出诗中描写的情景,让学生由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记忆,在思维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加强了对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训练;在理解诗句意思及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安排学生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的形式,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 6、更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整个教学过程还注意了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运用美术知识画一画;运用自然知识想一想;运用音乐知识唱一唱等等都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通过查字典、查资料、表演等手段,让学生亲自动手感知学习知识的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注意了课堂知识向课外知识的延伸,激发了学习兴趣。 以上只是笔者在学习课程新标准后,运用新标准进行语文教学的一些拙见。课程新标准涵盖面广,博大精深,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精心钻研,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一起不懈地努力,不断地探索,为祖国的母语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上一篇:数学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下一篇:2022年技术质量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