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强口号 教育创强口号

2024-08-29

关于创强口号 教育创强口号(精选6篇)

1.关于创强口号 教育创强口号 篇一

内 部 明 电

发电单位 晋江市教育局

签批盖章 郭俊慨

等级 急 ·明电 晋教明电〔2012〕137号 晋机发

关于制作展示晋江教育“迎督创强”工作展板的通知

教育系统各单位:

省、泉州市拟定于6月11日-15日对我市进行“四项督导”评估验收。为进一步做好迎检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浓厚氛围,提高公众满意度,根据《晋江市教育“迎督创强”宣传工作方案》要求,决定组织教育系统各单位制作工作展板,以便向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充分展示近年来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展板内容

1、内容要重点展现近年来各单位教育事业的发展成就,突出各单位教育教学特色优势,特别是注重展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创建教育强市的工作成果。

共3页

2、版面主要包括300—500字的概况简介和活动图片两大部分;要确定6个左右的活动主题,用活动图片进行整理体现。

3、各教委(育)办的概况简介和主题内容应涵盖辖区内中小学、职校、市直学校和幼儿园。

二、展板样式

展板规格统一为长2.4米、宽1.2米,以彩色喷绘的方式制作,展板框架的材料自定。

三、其他事项

1、版面要求突出主题、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图片质量要高,文字内容要精。

2、展板由教育系统各单位自行制作,在本单位展出的展板块数不限,自行视情况决定。

3、展板需于5月23日前制作完成,并在本单位显眼处尤其是社会公众容易看到的地方摆放,以展示办学成果,营造浓厚氛围。

4、各中学(含职校)、各镇(街道)教委(育)办、市直学校需将展板的电子版本于5月25日前,发送到指定邮箱46570625@qq.com。其中,各教委(育)办需设计1块全面体现本镇教育工作情况的电子版本(竖排,高2.4米、宽1.2米),报送市创建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邮件请注明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市创建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择优在晋江教育信息网上刊发。

2.教育创强宣传标语 篇二

1、热烈欢迎广东省教育强镇评估验收组领导专家莅临指导;

2、举全镇之力,创教育强镇;

3、创教育强镇,建和谐黎少;

4、创建教育强镇,造福黎少人民;

6、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努力开创黎少教育事业新局面;

8、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

9、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

11、务实敢为,励精图治,为创建教育强镇而奋斗;

12、创建教育强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3、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构建和谐社会;

14、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15、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6、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17、抢抓机遇 奋力拼搏 加快黎少教育发展步伐;

18、全力争创教育强镇,全面促进教育发展;

19、务实求发展,齐心共创强;

20、推进教育强镇建设,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21、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2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25、社会发展 教育先行 教育振兴 全民有责;

26、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27、实施素质教育,勇立时代潮头;落实科教兴国 谱写绚丽华章;

28、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29、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创建教育强镇目标;

30、重德重才,潜心造就新一代;重教重学,全面培育栋梁才;

3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32、以教育质量为生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33、尊师重教你我他,教育强镇靠大家;

34、黎少的明天靠教育,教育的明天富黎少;

35、十年树木,今朝教育创强群策群力;百年树人,他日桃李满园争妍斗艳;

36、树终身教育理念,创现代化教育强镇;

37、树教育品牌,谱写黎少教育新篇章;

38、建设教育强镇,给教师用武平台,给学生美好未来;

39、人人参与,大家努力,为创建教育强镇添砖加瓦;

40、教育强镇―――――托起明天黎少的太阳;

41、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黎少建设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而努力奋斗!

43、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加快现代化教育强镇建设!

44、创建现代化教育强镇,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45、创建教育强镇,促进黎少社会全面发展!

46、创建教育强镇是黎少人民的共同心愿!

48、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优化育人环境,共创现代化教育强镇!

49、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现代化教育强镇!

50、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创建现代化教育强镇!

51、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共建现代化教育强镇!

52、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创建教育强镇工作!

53、动员起来,为把黎少建设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而努力奋斗!

55、振奋精神,团结务实,向现代化教育强镇的目标前进;

56、秉承汤公兴教遗风谱写黎少教育新曲;

57、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

58、创建省教育强镇,提升黎少综合竞争力;

59、创建教育强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巩固创强成果 促进教育均衡 篇三

---梅州市梅县区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梅县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下辖17个镇、1个办事处和1个高管会,人口60多万人。我区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古代有进士105名、翰林19名,现代有共和国元帅叶剑英、229名将军、11名“两院”院士和62名大学校长;旅居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有100多万人,是著名的“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先后获得“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国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0年提前一年实现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区)”目标。

我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186 所,其中普通高中8所,职业高中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办),初级中学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完全小学34所,小学教学点27个,特殊教学校1所,幼儿园91所;全区中小学专任教师5729人,在校学生(幼儿)80056人。

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我区有完小以上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9 所,专任教师3347人,在校学生43566人。其中初级中学11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完全小学34所、另有7所完全中学附设初中部;完小以上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初中专任教师1506人,小学专任教师1841人,初中学生14772人,小学学生28794人。

在跨入“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区)”行列,实现区域内教育强镇全覆盖以后,我区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巩固创强成果,进一步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情况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 “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优化办学条件为前提,以均衡师资配臵为关键,以推进制度创新为保障,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保障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全县义务教育的公平度、优质度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59所完小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顺利通过了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复核验收。

(二)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异情况

我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综合达标率为100 %,校际综合均衡差异系数小学为0.449,初中为0.469,义务教育均衡工作自评得分为94分,符合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各项指标要求。

(三)主要做法和成效 1.统筹规划,促进教育公平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为适龄儿童、少年,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三残”儿童等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近年来,我区把公平入学作为促进教育公平,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工作来抓。

一是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

入我区城区,造成城区学位日益紧张。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粤府办[2011]45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有序有效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新途径,制定出台了《梅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外来工子女全部纳入我区义务教育体系,把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学问题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另一方面,我们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办学和管理责任。发展改革、教育、公安、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职能部门职责明确,相互协调,完善保障机制,制订配套政策,全力扩建城区学校,解决城区学校学位不足问题。2008年,区委区政府在繁华的县城世纪大道黄金地段高价向群众购买土地21亩,投入 2000多万元扩建新城中心小学新校区;2009年,在扶大高新技术开发区征地16.82亩的基础上,又投入1170多万元新建扶大中心小学教学楼和标准运动场,改造扶大中心幼儿园;2010年,在新县城的商业旺地征地12亩的基础上,由县主要领导与开发商多次协商,用价值5000多万元的新城区黄金地段的政府储备用地与开发商臵换土地26.3亩,用于扩建程江中心小学。近年来,我区城区学校增加学位5000多个,解决了我区城区小学学位紧缺问题,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能在我区公办学校就读。2012、2013年我区中小学共接受外来工子女入学14553人,投入义务教育免费资金1162万元。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体系。我区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统筹协调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制订了《关于做好我区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意见》,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重视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后勤设施建设,尽力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教育部门和学校与妇联等团体密切配合,建立了家长、学校、社会联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的特殊作用,大力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氛围,提高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水平。

三是全力解决“三残”儿童的入学困难。我区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了残疾人教育体系,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水平。近年来,我区在投入资金36.6万元,建成随班就读资源教室17间的基础上,2012年又投入资金175万元,将程江镇闲臵的大和小学改造成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59平方米,设备设施齐全的特殊教育学校,为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在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班)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的同时,我们加大了资助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的力度,确保“三残”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近三年,我区“三残”儿童入学率均为100%。

2.完善机制,构建教育均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县直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为此,我区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保障机制和问责机制。

一是健全各镇(办事处、高管会)、发改、财政、公安、人社、住建、规划、国土等部门的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我区先后出台了《关

于推进梅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梅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全县中小学校教育项目建设用地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区政府与县直各部门、镇政府签订了《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责任书》,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推进当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并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三是建立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责任考核制度。每年严格按照职责落实情况对各部门、各镇(办事处、高管会)进行考核评价,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各单位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教育工作责任制度不健全、工作不落实、造成不良影响或一定后果的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通报批评。使各镇、各部门职责明确,目标一致,构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

3.均衡配臵,缩小城乡差异

教师队伍的优质均衡是实现区域教育均衡的核心要素,只有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才拥有真正的内涵。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均衡配臵城乡教师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的流动机制和务实的培训机制,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一是按规定足额配备专任教师。近年来,我区由于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的加大和计划生育成效的显现,农村中小学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全县在编教师按学生比例数量足够,但为了解决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和学科配套问题,我区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仍

逐年补充农村教师,特别是补充英语、计算机等学科教师。近三年,我区共招录义务教育阶段教师149名,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任教,使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数量充足,学科配套、专业对口率高。目前,我区小学专任教师师生比为1:15.6,初中专任教师师生比为1:9.8。

二是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我区根据“立足自身、加强培训、择优补充、对口帮扶”的原则,健全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机制,把抓好教师培训工作作为强师兴教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举办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骨干教师培训班和邀请国内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专家前来举行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现代教育教学能力。近三年,我区2011至2013财政预算教师年培训经费占教师工资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15%、6.35%、1.71%,累计投入资金21414万元,组织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校长、教师岗位(职务)培训等。通过进修、培训,教师学历达标率大幅提高,现代教育教学能力明显增强。目前,我区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校际间配臵基本均衡。

三是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定期交流制度。为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臵,解决农村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学科不够配套的问题,我区制订了《中小学校长岗位交流实施意见》和《教育系统支教工作暂行管理办法》,形成了科学的人才流动机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原则上每届任期为五年,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一般不超过两届,任职满两届,经组织考核合格的,交流到其他学校任职;鼓

励城区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优质学校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教师申请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和申报参加“名师”评选,必须有在农村学校工作或农村支教一年以上的经历。2011至2013年,我区共有35位校级领导轮岗交流,55位教师到山区轮岗支教。

四是提高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我区建立了教师工资发放保障机制,在全面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上,发放农村教师职务津贴;积极实施教师先进评选、职称评定、名师培养等向农村学校倾斜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村教师立足农村教育,服务农村教育;同时,严格执行教师调城指标控制,切实保障农村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近年来,我区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严格按省定标准发放农村教师津贴,目前,我区教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农村教师平均工资高于城区教师平均工资,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

4.多策并举,提高教育水平

我们坚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切实加大投入,健全“防流控辍”工作机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义务教育水平。

一是加大投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水平。在2008年至2010年教育创强过程中,我区累计投入4.3亿元用于学校建设和添臵设备设施,其中大部分资金都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化建设。实现区域内教育强镇全覆盖以后,各镇根据督导验收组提出的意见建议,多方筹资,积极整改,2012年全县又投入资金1900多万元完善办学条件,缓解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农村中心校和城区中小学学位紧张的问题,提高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水平。

二是切实抓好“防流控辍”工作,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为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我区建立和完善“乡镇政府-村居委”“防流控辍 ”工作管理的长效机制,把“防流控辍”工作作为乡镇政府工作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控辍”工作的各项制度,实行“三层承包责任制”,教育局与学校、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防流控辍”责任。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三年,我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到93%以上。

三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坚持把课程改革作为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减负”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模式,县教研室每学年安排一个月为“课改活动月”,广泛开展分片课改活动,开展课改比赛、推荐课比赛,调动了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发挥城市学校在学科发展、师资水平上的优势,组织城区教师到农村开“示范课”,指导农村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农村师资水平,有效地缩小了城乡中小学师资水平、教学水平的差距。

二、工作特色与亮点

(一)党政重视,优先发展教育

在实现区域教育强镇全覆盖以后,我区的教育发展没有就此停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强县惠民的民生工程,作为推

动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做到“三个优先”:

一是教育项目优先讨论解决。我区坚持把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大事和系统工程来抓,成立了梅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营造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良好教育发展环境。

二是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我区把教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先后制定下发了《梅县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推进梅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梅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教育发展的建设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安排投资计划,把教育用地规划纳入城镇建设规划。2013年,我区计划投入资金10.52亿元,在城区黄金地段征地400亩,首期征地260亩,高标准新建一所5000人规模的梅县外国语实验学校,其中高中、初中、小学规模各1500人,幼儿园规模 500人。目前,建设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计划2014年秋季初中部开始招生。

三是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发展。我区严格实行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制度,义务教育补助资金每年由区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后由财政局通过国库直拨各学校专用账户。2011至2013年,预算内教育财政拨款逐年增长,增长比例依次为6.26%、22.97%、19.37%;

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逐年提高。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小学分别为5502.13元、7013.74元和7568.02 元,初中分别为5115.51元、8670.5元、和11271.78 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小学分别为1773.68元、2852.1元和2910.95

元,初中分别为1620.45元、3435.14元和4625.45 元;财政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达到了“三个增长”。新增教育经费投向农村教育和薄弱学校的倾斜力度更加明显,2010至2013年,我区新增教育经费用于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改造资金依次为558万元、637万元、797万元和813万元,总投入2805万元,占全区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60.18%;义务教育发展性专项资金有保障,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资金大部分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发展,2010至2013年,我区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金分别为1178万元、1058万元、1083万元和1100万元,分别占总额的74.24%、66.67%、68.25%和69.32 %。同时,我区足额拨付教师专业发展专项经费,保证城乡教师按规定学时完成培训任务。2011至2013财政预算教师年培训经费占教师工资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15%、6.35%、1.71%,均超过1.5%。

(二)严格督查,规范办学行为

在全面完成“创强”任务后,我们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督促学校“加强学校管理,推动内涵发展”方面,建立了严格的学校工作考评制度和办学行为督查制度,进一步了规范义务阶段学校的办学行为。

一是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为督促和引导中小学校(幼儿园)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区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的意见》(教督„2012‟7号)精神,把全县中小学校划分为八个督学责任区,责任督学覆盖至全区每一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定期对学校办学行为进行督查。

二是建立实行中小学校工作考评制度。我区制订了《梅县中小学校考评方案》,每学年对各学校德育工作、办学行为、队伍建设、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考评。通过考评,进一步促进了我区中小学校切实加强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目前,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能严格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教学计划,没有违规设立重点学校、重点班及占用法定假日集体补课等现象。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经过多年努力和探索,我区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进步,城乡教育日趋均衡,各类差距进一步缩小。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义务教育发展离教育现代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将以这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为契机,继续加大投入,建立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努力提高队伍素质,把促进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放到更加突出的位臵,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培养更多的在省、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一步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4.学校教育创强工作总结 篇四

一、创强主要工作

(一)思想建设

学校组织召开了“创强”工作会议,传达区文件精神,让全体教师明确基础教育强区工作的重要性。全面发动,统一思想,进行多种形式宣传创建教育强区的目的意义,营造浓厚的创强氛围。使各部门在“创强”工作中凝成一条心,1 扭成一股劲,群策群力,共识互动,确保了各项工作按时完成。

(二)组织建设

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创建教育强区,我校成立了以逄旭校长为组长,王贵平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中层领导为成员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有关工作会议,并根据标准分解指标,落实到人。各负责人对照标准,找出差距,逐条加以落实。

(三)学校建设

1、学校多方努力,争取资金,改建教学楼的卫生间,使其符合“创强”的标准。

2、翻建校园围墙,排除安全隐患。

2、维修损毁的摄像监控设施,保证校园各个部位都有监控,不留死角,24小时各监控点正常运行。

3、改善校园环境。为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省督导组的检查,学校安排全体师生进行了大扫除,清扫卫生,不留死角。组织学生打扫了各教室、专业教室;教师利用休息日出勤加班,打扫了各办公室,使校园环境焕然一新。

(四)部室建设

1、体质测试室:中小学分别设置了体制测试室,制定了制度,安放了基本的测试器材。

2、综合实践室:挂牌,整理干净,安排了相关老师进 2 行管理。

3、心理咨询室:学校尽力配备了一些设施,初步满足了开展心理教学活动的需要。

4、普通教室:中小学36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保证了教学现代化的需要。

(五)档案建设

近三年来学校档案:

初中部分信息化建设、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质量、办学条件五类共51盒。按照要求,做好资料档案的有序归总,做到完整、规范、统一,同时做到不错、不漏、不瞒、不假。

(六)展板制作,宣传画册。

教学楼前展示窗内,各部设计制作了大型展板,展示了学校开展创强工作以来各部门认真迎检的工作情况,以及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风采。并制作了精美的宣传画册,图文并茂的介绍了学校建设的成果。

(七)汇报材料。根据各部门自评情况,撰写自查报告。报告详实具体的列出了我校中学部、小学部、幼儿园的自评数据,一目了然地显示出距离教育强区的差距。针对不足之处,制定了整改的措施和方案。

二、创强不足之处

(一)初中部和小学部

1、缺少建立科技活动室的条件。人员及设施均不足。

2、没有学生自建的跨学科的班级学习型主题网页。

3、电子图书没有配备。

4、没有组织学生参加过区级以上的信息技术比赛活动。

5、地理教室装备不足,没有条件建成数字化地理教室。

6、语音教室设备不足。

7、没有专用的多媒体录播室。

8、小学部教师存在严重结构性缺编。任教教师57人,35岁以下教师仅有2人。

(二)幼儿园

1、卫生间地面有台阶,尊位有台阶,小便池有台阶,没有坐便,存在安全隐患。

2、饮水机不符合标准,应使用白钢保温桶,冷热水。

3、室内攀爬活动室应该建到室外,缺少创意型、乡土

特设浓厚的综合活动室。

4、独立建园时间短,积累材料少。

5、保教人员不足,只能达到一教一保。

6、缺少浴室,消毒室,缺少幼儿储物柜。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存在的不足,使我们明确了以后的工作方向。

1、继续加强学校管理,规范管理制度,德育工作实现 4 “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常抓不懈,评价体系科学有效,后勤和安全工作稳步落实。

2、加强体育特色校的办学工作,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3、改善办学条件,希冀上级主管部门继续加大投入,实现我校基础教育强区标准化满分的目标。

4、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最大限度地利 用好各种教育资源,争创较高的教育质量和良好的社会信誉,将****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成为基础教育强区示范性窗口学校。5篇二:墙头小学教育创强工作总结

墙头小学教育创强工作总结

为实现“府谷教育强县”的宏伟目标,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发展优质教育,提高教育发展水平,我对墙头学校的档案、图书等资

料进行了整理。经过一个月的亲身体验,我认为墙头学校是所 ——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强县工作要求,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对策。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合理布局,部署好创强工作,层层明确责任,把创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扎实推进。在校全体教师克服各种困难,发扬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创强工作中,做到查漏补缺,上下齐心,通力合作,做好上级每次安排下来的创强工作,为创建教育强县做贡献。

一、基本情况

墙头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创建于1950年。2004年教育局 根据布局调整需要将学校定位为15个教学班的完全小学。学校占地面积6900平方米,生均占地15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4个,460名

学生;教职工23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一教师16人,二级教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大专学历11人,中师学历12人,学历达标率100%。教师平均年龄为34.4岁,是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富有创造力的教师队伍。

二、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团结协作,奋发努力,坚持以实 践创新为动力,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规范办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使学校逐步形成环境设施优势、生源师资优势、特色发展优势、办学理念和管理优势,不断地丰厚办学内涵,不断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地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全面开创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一)、为了完善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上级各有关部门,尤其是中心小学、西滩村委进行了大量调研工作。对学校地势低洼、设施设备不完善等情况进行再部署,村委投工投资新建操场一个,中心小学给学校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器材。

(二)创强以来,学校积极响应教育局提出的“创教育强县”的号召,并把教育创强转化为自身建设和实际的行动。学校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奋发进取,严格按章办事,实施层级管理,充分发挥整体效应,全面动员,广泛宣传。我们利用广播、黑板报、标语、集会、横额等形式进行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创强气氛,使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在创强中凝成一条心,扭成一股劲,群策群力,共识互动,确保了各项工作按时完成。(三)按照县创强班的各项要求,做好资料档案的有序归总,做到完整、规范、统一,同时做到不错、不漏、不瞒、不假。

(四)、质量立校,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致力实施素质教育,勇于改革创新,强化科学管理,提升学校品位。初步形成“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文化塑校”的办学模式。我校办学的宗旨是:让每位学生得

到成功体验。他们以“启、智、明、礼”为校训,坚持走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特色之路。以积极开展教育教研工作为先导,实施互动教育,以培育创新主体为核心,凸现西滩小学教学质量和艺术创造的办学特色。

1、发挥教师主动性,抓牢教学教研,探索教学新模式,提高教研课研能力与水平,我们相继实行了学校、科组、教师三级常规管理目标,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增强质量意识,老师的进取心、责任感加大了,极大地促进老师的教科研水平。

2、以活动为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活跃校园文化。我校利用第二课堂开设兴趣班,如奥数班、英语智力班、诗文朗诵班、绘画班、书法班、手工班、体育运动队等,使学生得到个性张扬和能力培养。

四、今后奋斗目标

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创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感到还有许多不足。他们将以创强工作为契机,在教育局、中心小学的领导下,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科教学真正成为充满生机、培育创新精神的园地。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勤实践、勤钻研、勤总结,未来的西滩小学将立足本校,求真务实,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开拓创新的精神,打造成为优质示范性小学。让学校成为教师乐教、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优质品牌学校。篇三:吉塘小学创强工作总结

杨柑镇吉塘小学创强工作总结

我校创强工作就省督前检查所指出问题,已进行认真整改,现就问题及整改情况总结如下:

一、中心小学运动场跑道不规范。根据这一整改意见,我校于5月20日开始动工改建运动场跑道,于6月3日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二、学校教师办公条件比较落后,没有按要求配置办公电

脑。根据这一整改意见,我校想方设法在原有教师电脑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争取到省派扶贫工作组的大力支持,为我校捐赠电脑20台,价值4万元,今年秋季开学教师即可使用。

三、中心幼儿园电子琴及教玩具不足,中心幼儿园“两教一保”配备严重不足,教师持证上岗率不达标。根据这一整改意见,政府和学校已出资给中心幼儿园购买了一批教玩具和电子琴,通过转岗、招聘等方式配足“两教一保”,采取单位出资加奖励等办法,完成教师专业培训,确保教师人人持证上岗。

杨柑镇中心小学

2014年8月19日篇四:学校创强工作汇报 学校创强工作汇报

附城镇山柑小学

雷州市府城镇山柑小学创办于1968年,是一所布局调整的完全学校,学校位于海霞大道边,接连山柑村,交通便利。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490人,现有教师47人,其中高级教师39人,市骨干教师6人,获市级以上优秀教师荣誉称号8人。学校占地面积112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910平方米,普通教师720平方米,教育、教学辅助室、办公室780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有教学区、运动区等,校园树木葱郁,环境优美舒适,学校建筑气势雄伟。现有十多个功能室。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先进,设置有电脑室、多媒体电教室、美术室、音舞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广播室、队部室、心理辅导室、卫生室、仪器室等,各室配置均达到规范化学校的标准。学校以“质量立校,服务稳校,科研兴校”为办学思路,以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教学理念。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学生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学校通过家校通的平台,加强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争取家庭教育力量的支持。学校多年来,教学质量都名列全镇前茅。

自创强工作以来,我们的工作是这样进行的:

1、开始我们先宣传创强的重要性,让大家明确创强的意义;

2、成立好创强领导小组;

3、研究和制定好有关创强项目:(1、校园场地改造和建设:篮球场、排球场、游

戏场、乒乓场;

2、排污沟改造;

3、瓦房拆迁与改造;

4、教室维修;

5、学生

课桌椅换新;

6、各功能室建设和布置)

4、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资金来源:(学校节支,老板带资认建,政府支持)

5、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投入资金80余万。

6、在创强过程中,局、镇、村、管理组等领导对我校创强、工作高度重视,常指

5.内外同心齐创强优化教育促发展 篇五

——恩平市君堂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为政之本。一直以来,君堂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认真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大办人民满意教育,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全力推进“教育强镇”创建工作。全镇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方案》,现将我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自评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君堂镇地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位于江门的西南部、恩平市的北部,毗邻东成、圣堂、沙湖、牛江四镇。国道G325线贯穿君堂全境,是从广州进入恩平的首站,是恩平对外的第一窗口,是恩平的主要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恩平母亲河——锦江河流经镇中心,贯穿江洲、君堂两圩,形成一河两岸的布局,是宜商宜居的中心镇。

君堂镇是著名的侨乡,辖区面积100.6平方公里,下辖20个村(居)委会,常住人口4.8万,旅居海外侨胞5.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美国、加拿大、英国、香港、澳门、台湾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君堂镇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郑锦波、郑鼎诺、郑玛等革命先驱活跃于独醒中学、新塘村委会、杨屋村委会、潢步村委会等革命根据地,为解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君堂镇是航空之乡,中国近代航空史上杰出的女飞行家张瑞芬和抗日空军英雄岑泽鎏均生于斯,受同乡中国的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冯如影响,为国争光,备受世人赞誉。

君堂镇的人文景观令人称道,自然风光更是浑然天成,如诗如画。镇内锦江河两岸桃红柳绿,风景宜人,其中“恩平八景”之一——“江洲

榕荫”便坐落于江洲长堤,27棵古榕树,枝繁叶茂,树荫覆盖面积达3000平方米,天然的绿色长廊是君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我镇外资、民资企业迅速发展,建成了占地3000亩的工业园,众多境内外企业纷纷落户,现已形成建材、纺织、制衣、玩具等支柱行业。纺织制衣业是我镇特色产业,是江门市纺织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试点单位,镇内有纺织制衣企业30多家,随着著名的波顿时装有限公司、波顿纺织有限公司落户,使我镇形成纺织制衣产业链;全镇物流业兴旺,以江洲圩为中心,形成了江洲圩、君堂圩、均安圩三位一体的物流网络,带动全镇物流业的发展,构筑恩平市北片的物流中心新格局。全镇商贸服务行业繁荣,打造了一条集房地产、工业、饮食、娱乐、服装和陶瓷制品展销于一体的波顿商贸长廊。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已建成了多个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桑蚕基地,种植水果达15000亩,鱼塘4000亩,桑3000亩,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品牌口碑,正向现代农业迈进。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认真实施 “经济强镇,科教兴镇”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宜居宜商新城镇,经济社会稳步发展。2013年生产总值16.85亿元,同比增长15%;农村人均纯收入7800元,同比增长15%,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我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围绕创建省教育强镇的总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全镇有中学3所,完全小学4所,在校中小学生4712人,其中小学生2586人,中学生2126人。有专任教师393人,其中小学教师194人,中学教师199人。有幼儿园2所,小学附设幼儿班11个,全镇在园(班)幼儿1249人,幼儿专任教师48人。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专(兼)职教师12人。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全民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的综合实力,实

现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前,全镇中小学已全部创建成为“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履行政府职责,全力推进创建教育强镇工作

1、党政重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重教兴学,国运兴昌。”一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以发展教育为己任,坚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经费优先保证”的教育优先发展思路,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切入点,加大投入,营造氛围,举全镇之力发展教育,为创建教育强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我镇坚持把教育发展纳入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我镇“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教育事业发展列为重要内容,制定并实施了《君堂镇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君堂镇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君堂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同时,镇政府建立了领导班子任期和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把教育工作列为每年考核内容之一,严格考核班子成员、各职能部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委、学校分别签订“义务教育防流控辍”等教育工作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建立和健全了教育工作议事制度,凡是涉及教育的问题,镇党委、政府常务会议总是优先安排、优先研究讨论。每年镇党委、政府多次统筹召开教育工作会议,研究教育发展方案,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镇分管教育的领导定期向主要领导汇报工作。镇党委书记、镇长及相关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研教育工作,现场办公,对学校用地、规划建设、经费投入、教师待遇、学校安全等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指导、帮助解决,扎扎实实地为教育办好事办实事。2014年,镇党委、政府领导到校调研、指导、检查

17次。特别是创强期间,镇党政领导经常深入教育“创强”工作一线调研、督导,及时、主动解决“创强”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大江中心小学新建科教楼工程,镇党委、政府领导,多次到校现场办公,帮助学校解决征地、用地等民事纠纷,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科教楼已竣工并交付使用。此外,在校舍报建证照问题、教育实践基地问题、成人文化学校校舍问题、创强建设项目的资金及手续审批问题,开设创强绿色通道。在明确2014年 “创强”目标后,镇把教育“创强”作为今年工作的第一要务,列入民生工程范畴,确定为优先发展的“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李立新同志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唐俊稂同志为副组长的“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统筹协调组、宣传组、资料组、基地建设组、经费保障组、接待组、交通安全组及学校、幼儿园、社区建设督导组等7个分工小组,建立了镇、村(居)委会和学校三级联动工作责任制,使全镇上下形成了教育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中小学校全力抓,村(居)委会干部配合抓”的良好局面。

(3)教育经费优先落实。教育要发展,投入是保障。对于教育经费投入,我镇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建立教育经费持续增长机制,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落实到位。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全镇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分别是4916元、6165.4元和7199.5元,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是450元、550元和750元;全镇中学生均教育经费分别是4771.4元、5383.6元和8102元;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是1537元、1739元和2123.8元,全镇生均教育经费及生均公用经费实现了逐年增长。

在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我镇积极打好侨牌,发挥侨乡办学热情高涨的优势,争取社会团体热心人士和港澳华侨捐资助学。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4308.397万元发展教育,其中接受社会

团体和社会热心人士捐资助学资金达333.597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330.647万元,用于助学2.95万元。教育经费的优先落实,为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2、加强宣传,积极营造创强氛围。

实施“创强”工程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根据《君堂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本镇的实际,制订创强工作方案,开展多渠道、多视角、多层次的宣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4年7月31日,我镇隆重召开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职工、各村两委领导、各中小学教师参加的“君堂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动员大会”。会上,君堂镇镇委书记李立新、镇长唐俊稂对君堂镇创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作了重要讲话。会后,全镇掀起人人支持创强、人人参与创强的热潮。同时,全镇各部门通力合作,充分利用镇政府、村委会、学校宣传专栏等阵地,出版创强专栏、印发创强简报,在镇村人流较多的地方、各主要路口、村居委、学校等悬挂创建教育强镇的宣传标语、横幅,向群众派发宣传资料等,通过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让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全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实施布局调整工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根据君堂镇办学规模小、布局分散,办学条件简陋、效益低,区域教育水平存在差距等问题,我镇从实际出发,结合地理条件,综合考虑人口变化趋势、交通状况等因素,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教育发展趋势,贯彻上级城镇化建设要求和学生就近入学读书政策,在反复调研、充分论证和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确立了“三中四小二幼一成校”的布局调整目标,即[经布局调整后我镇保留三所中学:独醒中学(完中)、均安中学和江洲中学;四所完全小学:君堂镇中心小学(含塘库校区)、大江中心小学(含堡城校区、中安校区)、杨屋小学(含石潭校区、琅哥校区、清湖校区)和新塘小学;两所幼儿园:君江中

心幼儿园和市小太阳双语幼儿园响山分园(民办);一所农村成人技术学校]。近年来,我镇先后顺利撤并了2所中学和9所小学,从2009年全镇5所中学和19所小学,撤并到现在3所中学和4所小学,我镇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得到顺利稳步完成,2014年9份月前已按上级文件精神完成了我镇学校布局调整任务,干部群众满意,家长满意。通过布局调整工作,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趋于科学合理,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实现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2、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

我镇把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与基建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并以此作为一件重大民生实事来抓好抓实,成效显著。近年来,全镇通过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社会个人团体和港澳华侨捐资助学等渠道,筹集资金3145.469万元用于学校校舍建设和校舍维修等校园基础工程,其中君堂中心小学投入360万元,新建科教楼1幢,建筑面积2001平方米;投入205万元新建师生饭堂1幢,建筑面积1053平方米;大江中心小学投入360万元,新建科教楼1幢,建筑面积3210平方米,投入40万元,新建师生饭堂(钢架棚)1间;杨屋小学投入177万元,新建科教楼1幢,建筑面积983平方米;新塘小学投入43万元,新建功能楼1幢,建筑面积234平方米;江洲中学投入200万元,新建岑维休纪念楼1幢,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投入65万元,新建师生食堂1幢,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独醒中学投入220万元,新建体育馆1幢,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此外,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还对全镇各中小学教学楼及场室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夯实了学校办学基础。今年独醒中学投入100万元,升级改造400米运动场和足球场;中心小学投入50多万元建设运动场、跑道。同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实验室、会议室、电脑室、仪器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音乐舞蹈室、少先队部室等功能室。此外,全镇中小学投入

1000多万元用于设备设施的更新和配置,新添置各类图书64500册及常规教学仪器、信息化教学设备设施及健身器材一大批。现我镇中心小学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藏书册数、常规教育教学仪器设备数据及生均数据,均已达到了“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标准要求,全镇中小学创强经费达4434.5301万元。

3、实施信息化教育工程,促进全镇教育现代化。镇党委、政府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标准,以均衡发展为指引,以优化教育资源为目标,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华侨、港澳同胞、社会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近三年来投入近600多万元进行信息化教育工程建设,先后为各校配置了电脑、教学平台、校园电子摄像监控、校园广播系统等设备设施,新建校园电子摄像监控8套,校园广播系统7套、新建电脑室11间,新建多媒体综合电教平台82个,全镇学校已接通互联网,各教师办公室均配置了电脑,规划建设了校园网;全镇教师办公电脑384台,学生上课电脑494台,小学四年级起均开设信息技术课;中心小学基本实现了教师办公电脑化和课堂教学信息化,完小以下教学点也按省台帐标准完善了教学设施设备,镇教育现代化建设得到有效改善和推进。

(三)加强教育管理,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以人为本,大力实施强师工程,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育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实施强师工程,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注重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我镇积极配合上级政府部门按月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教师的收入逐年提高,近三年我镇教师人均年收入分别为4.39万元、5.13万元和5.16万元,基本实现“两相当”。积极落实教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2009年起实行

了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和2013年起实行了农村山区教师津贴制度,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奖教奖学制度,设立奖教奖学专用经费,近三年全镇共设立奖教奖学金达83.9万元,每年用于奖励在我镇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以及优秀学生。我镇各校都设立奖教奖学基金,其中最突出的是岑岳华奖教奖学基金、唐氏晋阳堂奖教奖学基金,郑瑞伦奖教奖学基金等,资金来源主要是海外侨胞及社会热心人士、团体捐赠。奖教奖学制度的设立带动了君堂社会各界奖学助学的良好风尚。每年教师节前,镇、村两级主要领导到学校慰问教师,形成了良好的尊师重教的氛围。君堂镇中心小学被评为2012年恩平市教育系统发动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

(2)搭建发展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广阔舞台。一是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2014学年,我镇小学专任教师有194人,学历达标率100%,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88人,占96.9%;中学专任教师有199人,学历达标率100%,本科以上学历的有185人,占92.9%;中学高级教师11人,占5.5%。我镇小学副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137人,占66.2%。二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信息技术教育初级和中级培训。目前,全镇85%的中小学教师都能利用多媒体进行上课,68%的教师能制作课件和会用计算机处理日常教学管理及资料整理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能力。三是重视组织教师内外交流学习。近年来,镇通过开展校本教研、“千校扶千校”、“大手牵小手”等渠道,多次组织教师到广州、深圳、佛山、中山、江门等地学校学习。2011年以来,全镇组织28批次,教师589多人次到外校交流、学习。同时,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原广东省教育学院刘劲予院长、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岑运洪校长等教育泰斗到我镇学校送讲座、送示范课、观摩课达13节次。通过交流、学习,教师开阔

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四是重视名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名师是一所学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抓名师就是抓教育质量,就是抓教育事业发展。因此,我们努力营造有利于名师群体成长的良好环境,创造有利于名师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建立有利于名师各尽其才的用武之地。全镇每年都有计划地开展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名班主任等评选活动,以榜样带动全体,加大投入教研经费,确保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对有潜质的青年教师如甄结红、岑清霞、邓小明等进行重点培养,安排这些教师多参加各项教研活动,让这些教师承担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并对其加强指导,他们已经成为教学的领头雁。由于重视教师的培养,全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高。2011年以来,我镇教师在恩平市级以上各学科教学比赛中共有20名教师获得奖励。被评为江门市级优秀教师有5人,恩平市级优秀教师有120人。

2、德育为先,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1)构建德育教育网络。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镇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重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学生道德实践为载体,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密切结合,优势互补,构建和谐互动的德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2)创新德育内容和形式。我镇各校坚持开展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禁毒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励志教育活动、安全教育活动等德育活动,采取以学生、情境、活动为中心的新模式,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现实,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学校德育效果。

(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全镇中小学均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加强师资培训,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提高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重视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注重中小学生的心理疏导。

由于我镇德育工作到位,广大中小学生的行为品德表现良好。近三年,小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6.2%、96.4%和96.6%,中学生德育优良率分别为98.1%、98.2%和98.8%;小学后进生转化率分别为97%、98%和99.5%,中学后进生转化率分别为96%、100%和100%。2011年江洲中学和均安中学被评为“恩平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君堂中心小学和独醒中学被评为“恩平市德育示范学校”。2014年,在恩平市中小学优秀校训评比中,大江中心小学和江洲中学均获得一等奖,在恩平市中小学优秀校徽、校歌、校旗评比中大江中心小学和江洲中学均获得二等奖。

3、强化措施,切实抓好安全教育与管理。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镇党委政府坚持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积极履行安全职责,切实抓好安全管理。以持续开展创建平安校园为载体,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同时,政府注重加强联动,切实抓好学校综治维稳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综合治理的制度,充分发挥镇“中小学校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家长接送车的管理,切实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和防溺水的意识,定期组织派出所、文化、交通、卫生、电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强检查和整治,努力净化教育社会环境,为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近三年来,君堂镇师生的违法犯罪率为0、犯罪率为0,学校无发生重大的责任事故。

4、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镇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发的课程设置计划,开齐开足课程课时,按省要求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小学四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认真上好美、音、体课。

近年来,全镇各中小学校全面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提出“做最好 的自己”的办学口号,师生面貌焕然一新,“尊重、关怀、信任、乐观”的理念逐步成为我镇校园文化的主流。各学校全力以赴狠抓教学改革,抓教学常规,抓课堂教学,抓教育科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校教学质量。2012年起全镇积极推进“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索高效课堂的新路子。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开始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镇中心教研组主动把握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稳步推进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提出语文科以“以读为本,自主、合作探究、主体性发展学习”、数学科以“先学后教,启发式学习”和英语科以“游戏愉快学习”的教研导向,现在我镇课堂教学模式突显三大亮点:一是课改逐渐显现效益,课堂上主动自主的学习、扎实有效的合作、深入细致的探究、生动活泼的展示、精彩激烈的辩论,使课堂面貌焕然一新;二是课改面进一步扩大,以君堂中心为中心向面上学校辐射;三是围绕“高效”,解决了课改操作层面的关键问题,实实在在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课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经过课堂教学改革,学校课堂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此外,镇各校完善教学常规制度,强化过程管理。一是学校建立了学生电子档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跟踪;二是进一步健全了教师业务档案、完善了教师命题作业制度,改进了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的管理措施,做好每次测试的质量分析工作;三是建立培优和学困生辅导计划。四是抓好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江门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实施方案》,重点抓好“教研督导、教研评价、教学评价、学业评价、家校互动、学科竞赛评价”等六大基本模块评价体系的建设;五是抓好教学常规的检查督导。全镇中小学认真落实《恩平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镇中心小学多次组织对全镇小学进行以推广经验、查找问题、完善管理为主线的常规教学工作检查,找出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召开专

题会议,总结通报检查情况等,使学校常规教学管理落到实处,全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成绩斐然:获国家级奖8人、省级奖90人、地市级奖40人、县市级奖63人。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实现教育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我镇中小学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通过整合学校资源,建立教育科研网络,组建教研队伍,全方位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引导学校领导和教师树立科研兴教观念,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改革试验,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长即成果”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立足课堂,研究课堂;立足学生、研究学生;立足学法,研究教法。逐步形成“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和“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的新局面。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全镇教研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君堂中心小学梁永雄校长主持的江门市级德育科研课题《恩平市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于2013年12月已经完满结题;镇中心小学的六个科研课题于2014年5月成功申报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进入具体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独醒中学7个课题在市级申报并通过立项,其中有1个课题申报江门市课题并通过立项,有2个课题申报省级课题并通过立项,有1个省级课题正在结题中。由于我镇教学常规工作规范,教科研工作扎实,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全镇教学成效明显。2011以来,全镇有省级立项课题有9个,地市级立项课题有2个,市级科研课题19个;教师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获奖)的论文有7篇,省级发表(获奖)的论文有31篇,有25篇教师论文获得江门市奖励。

5、注重实效,抓好学校体卫艺术教育工作。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将体卫艺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的设施设备、器材配备基本齐全,满足了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教学的需要。镇每年举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其它单项体育竞赛活动。积极开展大课间、兴趣小组等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在校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为学生主动和谐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会。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分别为95%、97%和98%,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分别为95%、96%和96%;小学生优秀率分别为35%、39%和41%,中学生优秀率分别为30%、36%和40%。近年来,全镇中小学生参加体育类比赛屡获殊荣:2011年,君堂中心小学和江洲中学分别获得恩平市“千明杯中小学”少先队鼓号花样操比赛(小学组)三等奖和(初中组)一等奖;君堂中心小学获得恩平市“富基.锦绣家园杯”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乡镇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2012年,君堂中心小学获得“建行杯”恩平市中小学生篮球赛乡镇小学组男子第三名,在2012年恩平市“千明杯”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君堂中心小学获乡镇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二名,独醒中学获得高中组第二名,江洲中学和均安中学获得初中组第六名;在2012年“建行杯”恩平市中小学生篮球赛中,独醒中学高中组男子、女子分别获得第五名;2013年,君堂中心小学获得恩平市中小学生篮球赛乡镇小学组女子第二名,在2013年恩平市“明亮眼镜杯”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君堂中心小学获乡镇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在2013年“锦江国际新城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赛中,独醒中学获全市初中组第一名,君堂中心小学获得小学组第二名。

全镇中小学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2011年以来,全镇参加市以上举办的艺术汇演有100多人次获奖。各校每年组织学生健康体检及体质健康测试,做好季节性传染病防控工作。全镇中小学按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做到有课本、课时、教案、教师和有考核,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和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全镇中小学生近视新发病率控制在3%以下,学生常见病的指标均达到卫生部、教育部的要求。

6、凸显特色,积极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我镇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和阵地优势,积极在全镇中小学校大力推进特色学校建设。镇政府每年春节都举行中国象棋邀请赛,邀请全国象棋冠军许银川等国家级象棋大师到我镇交流指导,并聘请象棋大师为学校顾问,学校制订了《中国象棋特色学校的建设规程》,其中江洲中学和大江中心将中国象棋等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文化体育项目列入学校校本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并给予推广,在春节活动和香港、广州等学校、团体的交流中进行交流展示时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中国象棋已成为我镇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新特色、新亮点。此外,君堂镇学校体育基础扎实,独醒中学为江门市体育特色学校,田径、足球等体育项目多次获江门市奖励。君堂镇中心小学为恩平市体育强校,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走在市前列。2014年大江中心小学被评为“恩平市体育特色学校(中国象棋)”,江洲中学和大江中心小学被评为“江门市绿色学校”。

(四)实现统筹兼顾,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民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体,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为补充,涵盖不同人群的全民教育体系,促使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协调发展。

(1)基础教育巩固提高。我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和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费补助政策,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三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有5334人次获得生活费补助共73.71万元。积极解决流动人口及归侨子女入学问题,确保外来适龄儿童入学等,不断巩固提高学龄前三年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近三年来,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升学率均为100%,年辍学率为0.15%、0.14%、0.12%,“三残”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8%、99%、99%,年辍学率为1.4%、1.3%、1.1%;15周岁人口以上的青壮年非文盲率达100%。

(2)学前教育迅速发展。我镇在抓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坚持学前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体系。严格落实幼儿园审批、登记注册和年审制度,加大扶持力度,为幼儿园排忧解难,不断规范办园行为。我镇盘活原来旧君堂镇府用地,新建了君江中心幼儿园,按标准化幼儿园配置设备设施;在江洲圩新建了君江中心幼儿园江洲分园;取缔了无证村办响山幼儿园,引进恩平市小太阳双语幼儿园,将其成功升级为市小太阳双语幼儿园响山分园,大大改善了原镇幼儿园落后的办学条件,有效解决了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得到社会群众的高度认可。近三年来,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95%、98%、99%。

(3)成人教育多元开展。成人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为更好适应新时期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我镇于2010年成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每年不定期开展计算机、纺织、栽培、饲养等实用技术培训。近三年来,全镇组织各类成人教育培训班累计20期,受训8550人次,培训为36%、36.8%和37.5%。此外还邀请专家、致富能手开办专题讲座,组织群众认真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突出抓好农民生产技术技能培训,为新农村建设活动培养了一批农民科技种养骨干,提高了农民群众致富本领,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4)社区教育谱写新篇。社区教育是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我镇历来重视社区文化建设,把社区教育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充分开发社区资源,发挥社区教育效能,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一是加大投入社区建设。2011年以来,全镇共筹资300多万元投入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主要用来修缮村委办公楼,改善村级办公环境条件,投入环卫清洁工程,新建农家书屋文化室,混凝

土篮球场,休闲康乐设施等,一系列的文化设施的建成,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二是建设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共建立蓝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波顿时装有限公司的德育、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2个,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社会实践能力。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我镇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积极鼓励、引导群众开展各项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社区群众相对较聚集的特点,积极鼓励引导群众开展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把活动舞台搬进社区。君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社区群众活动活跃,我镇除了协助群众自发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外,还适时地利用中国传统节假日举办文艺晚会、卡拉OK比赛、象棋赛、篮球赛、拔河赛等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户的创建评比活动,加强对群众的爱国主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的教育,并通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下乡活动等,对群众进行思想观念、科普知识、法律知识、文化艺术、婚育新风进家庭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一系列健康的群众性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地促进了群众素质的提高。近年来,我镇社区活动文化建设硕果累累:堡城村被评为第一条“广东省文明村”,全国人大代表黄海燕研发太空农业合作基地新型产品饮誉国内外……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我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与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与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教育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如:由于本镇经济发展仍滞后,对教育的投入仍然不够,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社区教育、成人教育还有待挖潜,等等。今后我镇将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尤其要加快教育现代化装备建设,不断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促进君堂镇教育优质、均衡、快速发展。

二是继续抓好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进一步加大成人、社区教育的资金投入,加强管理,提升我镇全民教育水平。

“好风凭借力,奋飞正当时。”迎接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是检验君堂镇教育发展的良机,更是提升君堂镇教育质量的契机。我镇将以这次教育创强为新起点,焕发新精神、激发新动力,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使君堂教育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要求,我们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进行了自查自评。自评结果如下:

政府责任67.2分,教育管理18.8分,办学水平12分,合计总分98分。必达指标全部达标。

综上所述,我镇已经达到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指标要求,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请给予督导评估验收。

恩平市君堂镇人民政府

6.关于创强口号 教育创强口号 篇六

督导验收存在问题整改方案

XXXX教育督导室:

XX市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检查组于20XX年X月XX日对我镇“创强”工作进行了督导验收。市教育督导组高度评价“XX镇通过‘创强’,教育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充分肯定我镇教育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指出我镇存在问题。

针对市验收专家组提出的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我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研究会议,部署相关整改工作。特制定此方案。

一、成立整改领导小组

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专家组提出的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教育的副镇长为副组长,镇班子其他成员、各相关单位负责人、村(居)委书记和中小学校校长为成员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定了整改工作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全面梳理,查漏补缺,高标准落实整改。

二、分解整改任务,落实整改责任

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明确工作内容,实行分工,每项任务落实到人,专人负责,按时完成,确保整改任务按时完成,各校

校长为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整改工作应认真全面负责,按个人能力分配工作,对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的相关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如果工作不力,不负责任,工作拖后腿,影响我镇整改工作,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将给予严肃处理。

三、采取有力措施,如期完成整改

(一)、功能室不全,设备简陋

1.多媒体教学存在教师电脑配备不足,仪器设备不足。如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

2.图书数量不足,复本较多,适读性不强、没有管理系统。如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

3.厕所蹲位不足。如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

4.部分教室光管不足。如XX小学、XX小学。

5.个别学校没有围墙,运动场在外,没有60米跑道。如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

整改措施:采取镇政府拨一点、村(居)委会支持一点、学校挤一点、教师和乡贤捐一点的方法筹集资金,增加投入,按要求配备仪器设备,进一步改善设备设施,满足教育现代化需要。

1、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共X校),由村(居)委会、学校、教师、乡贤集资于X月份下旬为每名教师配备教学电脑,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满足教育现代化需要。

2、X月底,动员乡贤捐集足额资金,一次性完成全镇各小学新旧图书更换,同时给各校建立电子图书管理系统。

3、X月份,由镇政府拨款,XX小学、XX小学、XX小学和XX小学拆除原卫生间新建标准化卫生间;XX小学、XX小学、XX小学利用多余校舍进行改建成卫生间,按标准足够增加蹲位。

4、X月中旬,凡教室照明光管不达标的学校,由学校筹集资金,按标准装足光管。

5、X月份,由镇政府拨款,XX小学、XX小学和XX小学新建围墙,把运动场围在校内,完成校园整体化建设;XX小学、XX小学和XX小学运动场扩建60米跑道。

(二)、安保设备设施不达要求,管理不够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1.学校没有门卫,没有安保器材。如XX小学、XX小学和XX小学。

2.灭火器过期。如XX中学、XX小学。

3.楼梯围栏高度不达标。如XX小学、XX小学和XX小学。4.宿舍和食品留样没有安装监控。如XX小学。

整改措施: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把安全工作摆上学校工作重要议程。

1、各校加强安全工作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全面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及安保器材。X月上旬,XX小学、XX小学和XX小学配足门卫,购置足额安保器材。

2、各校(园)全面检查灭火器,发现过期灭火器,于X月初进行更换药液或更换新灭火器。

3、X月中旬,通过乡贤捐资,XX中学、XX小学、XX小学和XX小学加高楼梯围栏,保证楼梯围栏不低于90㎝。

4、XX小学在宿舍和食品留样冰箱前加装足够监控,加强学生确保安全。

(三)、专业教师配备不足,图音体教师欠缺 如XX小学。

整改措施:向区教育局提交申请报告,要求配足XX小学图音体教师,并加强学科教师培训,以解决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

(四)、布局调整没有完成 如XX小学。

整改措施:由镇政府、XX村委会、中心学校和XX小学组成联合工作组,深入做好群众与学生思想工作,加大工作力度,把XX小学小学高年级学生并入中心小学,同时把中心小学办好办强办出特色,让学生进得入,留得住,学得好,尽早完成布局调整工作。

(五)、幼儿班条件简陋、教学小学化 如XX小学、XX小学和XX小学。

整改措施:

1、由镇政府、村委会、乡贤集资,加大投入改善XX小学、XX小学和XX小学附属幼儿班的办学条件。

2、规范化管理和加强检查督导,加强幼儿教师培训,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并各级组织幼儿教师技能比赛,通过以点带面、先进促后进的形式,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知识能力和业务水平。

XX市XX区XX镇人民政府

上一篇:语文基础知识竞赛试题下一篇:中国古玉器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