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镇西教育讲座有感

2024-08-14

听李镇西教育讲座有感(精选4篇)

1.听李镇西教育讲座有感 篇一

听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会有感

宁志英

12.17 今天,有幸聆听了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老师的报告,报告中李老师纯真朴素而又高屋建瓴的教育思想,让我们的心灵在听课的过程中一次次地受到震憾与洗涤,会场上时不时地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也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每一位与会者,个人感觉受益匪浅。

工作二十余年,自已感觉仿佛也积累了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的经验,但与李老师作为一个班主任所做的教育工作比较起来,真的感觉高度不够,差距很大。

首先,李老师是一位正直、诚实又善良的教育者。他指出:教育是朴素的,是不掺假的,这才是真教育。他不只一次地提出这样的问题让老师们思考:要求学生做到的你做到了没有?他还指出: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曾经,在社会风气污浊混乱的几年中,我也曾经对自已提出过质疑:我们在学校教育学生向真向善,为他人着想,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在今天的社会中能吃得开、行得通吗?现在听了李老师的报告,我如释重负,更加深刻地感悟到教育不是创新,而是把最朴素最本真的东西教给学生:让他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他是一名热爱教育、真正做教育的人。作为一名老师,一名班主任,他是幸福的,因为他深爱着自已的工作,因为热爱和喜欢,所以他在用心做着教育的工作,从而也赢得了孩子们对他的敬重和喜爱。

他还是一名智慧的教育者,因为他更是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者。说他是学者,是因为他首先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他还是一个研究者,他把每一个特殊学生、后进困难学生都当作课题来研究,所以一个个所谓的“后进生”都从李老师手中健康成长、脱颖而出;正是由于前面二者的原因,成就了他这个智慧的班主任。班级中发生的任何一个问题或困难,他都把它做为一个教育的契机来教育和引导学生,真正做到了教育无痕,润物无声。例如:班级中最差的孩子安超要转学了,他跟孩子们一起反思:安超同学成绩差,咱们同学帮助他了没有?我这个做老师的有没有责任?是不是对于安超的关注欠缺了?从而引导孩子要关注班级内的弱势群体,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安超到新学校呆了一天,又转回来了,这时李老师又抓住了这一新的契机教育孩子们:人总是在失去时才知道他的珍贵,教育孩子要珍惜我们的班级和同学,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努力学习,无形之中让孩子们更加爱上了自已的班级和同学,多么有智慧的老师啊!

李老师的深远的教育目标和“瞻前顾后“的教育眼光从哪里来?他的富有智慧的教育方法从哪里来?是什么成就了他最终成为了一代名师?听了他的报告及对李老师的认识,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李老师有一颗平常心,专心自已的工作,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

二、李老师渊博的学识及爱读书的好习惯成就了他;

三、把困难当做宝贵的课题资源去研究。

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应该像李老师那样用一颗平常心,带着一颗真心和爱心,智慧地去工作,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2.听李镇西教育讲座有感 篇二

望家小学杨兴山

7月20号,我有幸在宜昌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从李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他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深入思考。

李老师的教育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1.教师的最高境界。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追求做最好的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我。

2.做到三心、三家。三心即童心、爱心、责任心。童心,即和学生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爱心:在日常生活中有依恋、思念,想你的感情。责任心:一道成长,为共和国培养现代公民。三家,即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专家:课上的棒,专业上也有造诣,教给学生特长,自己也有特长。思想家:思想是引路人,带着思考的大脑教学。思考学生在想什么,带着学生思考。心理学家:不知不觉走近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灵大门。

3.做反思型的教师。带着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不停地实践,不停的阅读,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写作。

4.教师要有教育智慧。教育智慧从什么地方来,从实践中来;从困惑中来;从学生中来;从写作中来。要挑战自我,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做自己的事,争取做个最好的老师。

李老师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们,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灵魂是师爱。

李老师对学生的确具有一颗真正的爱心。他说:“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从不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学生,而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他与学生的对话,不仅仅是谈话,而是通过谈心、通信、家访等形式,与学生沟通。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他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

3.听李庾南教师讲座有感 !! 篇三

许风梅

在我们学校举办这次活动之前,我想很多人可能都和我一样,只知道李庾南老师是教育界的一朵奇葩,当了半个世纪的班主任的75岁的老师,但具体李庾南老师长什么样?到底有哪些壮举不清楚,也没有概念,只是觉得七十多岁还能站在讲台上挺了不起的。“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句老话。但是当我看见一个穿着红色外套的女教师,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时,我心中就再没有了疑惑只有钦佩,对我来说李老师就是一位圣人。

我静静地倾听着这位圣人的温婉叙述,她告诉了我们一个坚持教改33年、当班主任53年的人民教育家对教育的执着。她的执着让我感慨万分,她没有大学文凭,17岁高中毕业就走上了教师岗位,一站就是几十年;没有行政职务,至今仍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

听着她老人家讲述着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时期经历着不同的事情,但有一点事没有变化的,就是对学生的爱,对这份职业的爱,所以,她不断的追求,顽强的拼搏,不断的超越自我,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教学创立“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真谛是独立自学、群体议论、相机引导,教学要实现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要以学定教,要启发学生学,教会学生学。这种气魄让我折服,感觉这哪里是一个75岁的老人,分明具有风华正茂的风度啊。

此时我的内心除了敬佩之外,作为一名同行,我被李老师的敬业、执着、淡然所感动,我在心里默默的问自己如果自己做到了这样的成绩,头顶这样的光环,也能够向李老师一样,继续做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吗?我想以我现在的资历我不可能做的那么成功,也不可能有那样豁达的心胸。但是李老师她做到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着她,能使得她傲视一切,我想是对学生的爱,一种超越一切的大爱。这正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应该学习的!

李庾南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受益匪浅她说:“我的一生同“尝试”两字结下不解之缘。我没有读过师范却要当小学教师,高中才读半年却要考大学,还是大学生却要编大学教材,没有读过数学系却要当中学数学教师,教育理论界崇洋之风太盛我却搞中国特色的尝试教学理论,„„。我什么都敢于“尝试”。我用了

40多年时间进行“尝试”教学研究,从“尝试”教学法到“尝试”教学理论,又因执着于“尝试”教学研究而成名成“家””。从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我觉得做老师首先要把它当作职业,这是我们的职业,说的朴素一点是一个饭碗,这个饭碗是要的,但是不能止于饭碗,我们应该把它当作事业来做,当作事业来做的时候,我应该要去思考,我应该要去创造,我应该要去创新。

作为年轻教师初涉教坛,“尝试”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利用我们年轻教师的优势,大胆的创新,多于学生交流、讨论,探讨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怎么学习,怎么生活。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教师这份职业本就是一份良心活,我们应该要做到一个老师最起码的本分:一是“做”一个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能和他们交心的教师,成为他们的知心姐姐;二是“做”一个让同学们佩服的任课老师,上好每一节课,上精彩每一节课。努力当一名好教师,热爱这份看似并不起眼的职业。

从李老师的经历中我想我应该热爱我们自己的岗位,这岗位是不容易的,这个岗位是崇高的,因此首先要热爱。热爱了才会珍惜,珍惜了才会奉献,奉献了以后要争取成果。

4.《听李镇西老师讲课》读后感 篇四

在哈尔滨培训期间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着的《李镇西校长和他的同事们》一书。书中的内容犹如阵阵清风吹进我的心里,让人感动,荡涤心灵。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和他的同事们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武侯中学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

他们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起,朴实形象的语言中透露着诗意,包含着深情。读着书,我时常会被李老师的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不禁为之赞叹,折服。书中的许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本书为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点燃了一盏明灯,也为大家能走出“教育误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了信心。

翻开序言,里面有令我感悟最深的一段话,忍不住摘抄下来留作自勉:“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原来所谓“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做最好的教师”是我永远的追求,直到我教育生涯的终点。看到这里我算明白了,李老师笔下“最好的教师”就是一个不断地自我反思,不断地督促自己进步的教师。

看着书反思现在的自己,我算是“最好的教师”吗?当然不是,我想,这个“最好的教师”应该是我的一个目标,一个不断催促自己进步的目标。为了进步,我学着反思自己,并尽可能地记下每一次的反思。这样做,除了为了完成任务,更主要的是想给自己留下点什么,一个反思,算是一个脚印吧,一篇篇的反思,记录下我生活、教学的每一个心路历程。“做最好的教师”,在读完了《李镇西校长和他的同事们》序后,我记住了这句话。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校长对教育工作无比赤诚,对学生无比热爱的一颗教育者的心。而这种爱心成就了他的辉煌。爱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成长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亲密朋友;爱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做最好的教师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每个班中都会有同学上课总是不太专心的,只要稍微表现得较好时,我们教师立即表扬他,还请他当小老师,得到教师一次又一次的信任,都会逐渐改变孩子的。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心灵的召唤。在今后的人生中,无论做什么事情,让我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献出自己最大的爱心,做最好的老师,做孩子最喜欢的老师,让自己无悔!

《听李镇西老师讲课》读后感2

过去,我只听说李镇西老师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其他了解太少。这个寒假学校要求每位老师读一部教育名著,我选择的是《李镇西教育演讲》。一个寒假,说短不短,说长不长,我反复钻研,认真揣摩,感到受益匪浅。书中展示了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融入了李老师的教育技巧,教育思想,教育情感。读李老师的文章,感悟着他的心灵,反思着自己的教育行为,让我的心灵一次次得到洗涤。其中他的班级工作,育人之道更是深深的吸引着我。

书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是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是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我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我们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有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有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呢?很多时候只觉得工作的哭和累,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失去了做好自己的的追求。结过是每天疲于应付工作,更谈不上超越自我,并尽可能在自己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了。

李镇西老师说:“我以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固然可爱,但在爱好学生的同时,千万别忽视了被遗忘的角落----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因为不可爱的孩子,才最需要你的爱。他们就像搁浅的冰川,需要温暖,需要阳光,需要融化。”“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李老师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

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能长期像李老师那样对待每一位学生难。我反思自己并定下目标:能不能较长期的关心帮助后进生?李老师把自己融入到班级中,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赢的学生的信任与敬佩。在他的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魅力,我深受启发:

1,班主任应有健康的心理品质。

李老师在班级管理中主张应做一名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要正确对待周围的舆论并随时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做到自我解放。对待领导的评价要冷静,要力争做到不因领导的表扬而欣喜若狂,不因领导的批评而气急败坏。对待同事的议论要宽容,对于中肯的批评,应闻过则喜,不应一蹴即跳。对于别人的误解,也应心平气和的对待。对待家长的批评要要平和,以宽容的胸襟平和的接纳家长的各种意见,包括尖锐的批评或刺耳的话语。对待学生的意见要豁达,唯有在精神上真正站起来的班主任,才能有宽阔的胸襟与自由舒展心灵去带好一个班集体。

2.展开小组竞争增强班级活力。

一是分组合理,设立综合小组,一但建立,便永久不变,而且既是学习小组,也是卫生小组和体育小组,文娱小组,以便于增强凝聚力,并看到自己的发展情况。这个方法我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中效果不错。二是竞赛全面,竞赛内容尽可能包括纪律要求和班级学校各种活动。三是规则统一,学期初有班干部开会,拟定竞赛规则。四是严格监督。便于积分,公正的产生优秀小组。

3.培养班干部的自治能力

对于班干部的培养,李老师是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培养班干部时,他不满足于让学生独立组织几次活动或主持几次班对活动,而是着眼于让学生干部通过实际工作,培养奉献精神和进取精神,增强班干部的自治能力。

《听李镇西老师讲课》读后感3

前些日子,我去书店买了一本书《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当时就是出于好奇,这是一本课堂实录,我想看看名师是怎么上课的,自己也想学一些招数,企盼能借此书解答一下我心中的疑惑。买回家后,我便开始阅读,读着读着便发现只剩下望洋兴叹的份了,我认为李老师的课堂确实属于专家型的课堂,我的课堂则太稚嫩了,就像一个位处平地的人面对高楼找不到攀登的入口,我顿时陷入了迷茫,怎样才能做到与学生自由舒畅地交流,让所有人的交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探讨、辩证,如抽丝剥茧般地获得真相,揭开谜底呢?我自认为做不到李老师那样,为自己找了些理由:自已学识不渊博,学生素质不高无法深度畅谈等。没几天,我便将此书束之高阁,不再理会了。

近几天,因为我在教学小说单元,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如何启发学生分析人物成了我的困扰,于是我又将此书找了出来,进行了仔细阅读,这一次我有了一些收获,可以实实在在地借鉴一些教学智慧,而不再是把它当作高高在上的圭臬了,这还真应了那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话了。

首先,李老师在开课之前有一首古诗词欣赏,学生把自己阅读过的好的诗词拿出来在课堂上与大家共享,或朗读或品c味。这一举措就很值得学习,在学生写作时我总是抱怨他们语言乏味,涉猎不广,不能旁征博引,殊不知自己又在课堂上给过他们多少时间,创造过几次交流提升的机会呢?若能像李老师这样,每天积累一首诗词,这样滴水穿石般的坚持效果真会如古人所说“不会作诗也会吟”吧。

再次,李老师的课堂是随意的课堂,自然的课堂,教者不卖弄文采,也不炫技巧,就是和学生平等地问答,依据学生的话再一层一层地往深里挖。如教学《祝福》时,学生在读完文章后,他也不作任何提示,问学生能读出些什么东西。这一问看似很宽泛,不着边际,如按教参上的要求,初读课文后,应引导学生学习一下字词,再看小说结构,再分析人物,提炼主题等。我这样的小教书匠就喜欢教参上的这些“章程”,奉行得头头是道,认为这些教学步骤缺一不可。看了李镇西老师的教学实录之后,我明白了教无定法,不要太程序化,有些程序不是所有的课堂都实用。另外,我很是佩服李老师的谈话艺术,有一个学生说他读完作品的第一感觉是愤怒,愤怒当时的人情冷漠,李老师就顺势提示“比如——”,这一提示是希望学生将问题说具体,能由结论说到现象。这样就引导大家回到文本中去分析问题。在大部分学生都发表了高见后,他又引导学生进行了辩论,祥林嫂到底是自杀还是饿死,冻死的?这一辩论结局不重要,但学生各找证据,把当时的社会风貌及祥林嫂的遭遇来了个彻底的大清查,这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比起老师的灌输,不知要强多少倍呢!最后,因学生认识水平毕竟有限,李老师便很自然地揭晓了答案,祥林嫂死于“礼教”,那么这个礼教中针对妇女的内容又有哪些呢?学生便猜出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内容,随后他又引导学生思考现在的中国“礼教“是否茫然无存了呢?发人深思的结尾使得这堂课意义深远。

第二次阅读此书后,我想到了去年看过的一个词“润泽的教室”,这个词语是一个叫佐藤学的日本教育家提出的,他说“在润泽的教室里,教师和学生都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都能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与承认”。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课堂啊!“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都是那么柔和。李镇西老师的语文课堂就是这样的课堂。

上一篇:爱心进校园下一篇:冬日有怀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