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参考书目

2024-09-29

当代文学史参考书目(共8篇)

1.当代文学史参考书目 篇一

《中国当代文学史》阅读书目(作品类 上)

长篇小说: 1.梁斌《红旗谱》 2.杨沫《青春之歌》 3.杜鹏程:《保卫延安》 4.吴强:《红日》 5.柳青:《创业史》 6.周立波:《山乡巨变》 7.欧阳山《三家巷》 8.赵树理《三里湾》 9.孙犁《风云初记》 10.刘流《烈火金刚》 11.曲波《林海雪原》 12.知侠《铁道游击队》 13.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中短篇小说

1.赵树理《登记》《“锻炼锻炼”》 2.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 3.孙犁《山地回忆》《铁木前传》 4.茹志鹃:《百合花》 5.宗璞《红豆》

6.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 7.王愿坚《党费》 8.峻青《黎明的河边》 9.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10.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11.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12.刘绍棠《田野落霞》 13.宗璞《红豆》 14.邓友梅《在悬崖上》 15.陆文夫《小巷深处》

16.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 17.严家炎编选:《荷花淀派文学作品选》

散文

18.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19.丰子恺《庐山面目》 20.方令孺《在山阴道上》

21.曹靖华《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 22.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23.杨朔《雪浪花》《荔枝蜜》 24.刘白羽《长江三日》《日出》

25.秦牧《土地》《花城》《社稷坛抒情》 26.吴伯箫《记一辆纺车》《歌声》

戏剧

27.老舍《龙须沟》、《茶馆》 28.田汉《关汉卿》 29.海默《洞箫横吹》 30.岳野《同甘共苦》 31.胡可《槐树庄》 32.郭沫若《蔡文姬》 33.曹禺《胆剑篇》

34.沈西蒙《霓虹灯下的哨兵》 35.丛深《千万不要忘记》 36.陈耘《年青的一代》

诗歌

37.郭沫若《新华颂》、《骆驼》

38.何其芳《回答》《海哪里有那样大的力量》 39.石方禹《和平的最强音》

40.艾青《在智利的海岬上》《礁石》

41.胡风《时间开始了》《睡了的村庄这样说》 42.卞之琳《午夜听街车环行》 43.李季《师徒夜话》、《黑眼睛》 44.闻捷《苹果树下》《夜莺飞去了》 45.公刘《西盟的早晨》《上海夜歌》 46.邵燕祥《到远方去》、《贾桂香》

47.白桦《轻!重!》 48.蔡其矫《雾中汉水》 49.流沙河《草木篇》 50.臧克家《有的人》 51.冯至《韩波砍柴》

52.李瑛《月夜潜听》、《哨所鸡啼》

53.郭小川《向困难进军》、《致大海》、《望星空》、《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 54.贺敬之《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声歌唱》、《雷锋之歌》 《重放的鲜花》

《中国当代文学史》阅读书目(作品类 下)

长篇小说

1.李准《黄河东流去》 2.古华《芙蓉镇》

3.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4.王蒙《活动变人形》 5.杨绛《洗澡》 6.路遥《平凡的世界》

7.贾平凹《废都》《浮躁》《秦腔》 8.陈忠实《白鹿原》

9.阎连科《日光流年》《受活》 10.韩少功《马桥词典》《暗示》 11.李锐《旧址》《无风之树》

12.铁凝《玫瑰门》《大浴女》《笨花》 13.宗璞《南渡记》《东藏记》

14.王安忆《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启蒙时代》 15.莫言《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 16.朱苏进《醉太平》 17.残雪《实围表演》 18.洪峰《瀚海》

19.马原《上下都很平坦》 20.叶兆言《一九三七年的爱情》

21.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 22.苏童《米》《我的帝王生涯》 23.格非《敌人》《欲望的旗帜》

24.余华《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 25.阿来《尘埃落定》 26.王朔《我是你爸爸》 27.陈染《私人生活》 28.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29.史铁生《务虚笔记》 30.张承志《心灵史》、31.刘醒龙《威风凛凛》《生命是劳动与仁慈》 32.池莉《来来往往》《小姐你早》 33.徐小斌《羽蛇》 34.张洁《无字》 35.李佩甫《羊的门》 36.刘恒《苍河白日梦》

37.朱文《什么是垃圾什么是爱》 38.韩东《扎根》 39.李洱《花腔》

40.尤凤伟《中国,1957》 41.张炜:《古船》《九月寓言》 42.阎真《沧浪之水》 43.唐浩明《曾国藩》

中短篇小说

1.刘心武《班主任》 2.卢新华《伤痕》

3.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4.王蒙《蝴蝶》、《杂色》 5.宗璞《我是谁》 6.谌容《人到中年》

7.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 8.方之《内奸》

9.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10.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11.李国文《月食》 12.髙晓声《陈奂生上城》 13.鲁彦周《天云山传奇》

14.陆文夫《美食家》 15.何立伟《白色鸟》 16.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17.何士光《乡场上》

18.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 19.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20.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 21.邓刚《阵痛》《迷人的海》 22.汪曾祺《大淖纪事》、《受戒》 23.冯骥才《三寸金莲》、《神鞭》

24.张贤亮《绿化树》、《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25.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26.张炜《一潭清水》 27.路遥《人生》

28.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29.贾平凹《鸡窝洼人家》《黑氏》 30.乔良《灵旗》 31.阎连科《夏日落》 32.陆文夫《美食家》

33.邓友梅《那五》《寻访“画儿韩”》 34.周大新《汉家女》

35.阿城《棋王》、《孩子王》、《树王》 36.韩少功《爸爸爸》、《归去来》 37.铁凝《哦,香雪》《麦秸垛》

38.王安忆《小鲍庄》《我爱比尔》《叔叔的故事》《岗上的世纪》《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

39.莫言《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拇指铐》《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 40.朱苏进《绝望中诞生》 41.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42.徐星《无主题变奏》

43.残雪:《山上的小屋》《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 44.刘绍棠《蒲柳人家》 45.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 46.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虚构》 47.洪峰《极地之侧》

48.叶兆言《关于厕所》《艳歌》

49.刘震云《塔铺》《单位》《一地鸡毛》 50.扎西达娃《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

51.苏童《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1934年的逃亡》《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红粉》 52.格非《褐色鸟群》《青黄》《迷舟》

53.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鲜血梅花》 54.孙甘露《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 55.北村《玛卓的爱情》 56.东西《没有语言的生活》

57.王朔《顽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动物凶猛》(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过把瘾就死》(电影《过把瘾》)《给我顶住》《千万别把我当人》《玩的就是心跳》《永失我爱》

58.陈村《少男少女,一共七个》《一天》 59.陈染《嘴唇里的阳光》《与往事干杯》 60.林白《子弹穿过苹果》《回廊之椅》

61.徐小斌《双鱼星座》《吉尔的微笑》《迷幻花园》 62.徐坤《先锋》《遭遇爱情》《狗日的足球》 63.蒋子丹《桑烟为谁升起》 64.刘醒龙《凤凰琴》 65.刘醒龙《分享艰难》 66.谈歌《大厂》

67.邓一光《父亲是个兵》

68.毕飞宇《玉米》《哺乳期的女人》 69.陈世旭《镇长之死》 70.刘庆邦《鞋》

71.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 72.陈应松《松鸦为什么鸣叫》 73.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74.蒋韵《心爱的树》 75.范小青《城乡简史》

76.池莉《烦恼人生》《太阳出世》《不谈爱情》《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 77.方方《风景》《桃花灿烂》

78.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电影《菊豆》)《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79.韩东《房间与风景》

80.鬼子《被雨淋湿的河》《瓦城上空的麦田》 81.朱文《我爱美元》《把穷人统统打昏》 82.邱华栋《手上的星光》

83.潘军《南方的情绪》 84.郭文斌《吉祥如意》

85.王小波《革命时期的爱情》《黄金时代》

戏剧

86.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 87.魏明伦《潘金莲》 88.锦云《狗儿爷涅椠》 89.孟京辉《思凡》

诗歌

90.曾卓《悬崖边的树》

91.艾青《归来的歌》《光的赞歌》《鱼化石》 92.蔡其矫《祈求》

93.绿原《又一个哥伦布》《重读<圣经>》 94.牛汉《华南虎》

95.郑敏《流血的令箭荷花》 96.穆旦《智慧之歌》,97.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 98.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99.韩瀚《重量》 100.昌耀《鹿的角枝》

101.刘湛秋《我常常享受一种孤独》(外一首)

102.食指《热爱生命》(外一首)《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103.北岛《回答》《走吧》《一切》《宣告》《结局或开始》《履历》

104.顾城《生命幻想曲》《给我的尊师安徒生》《感觉》《弧线》《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105.舒婷《北京深秋的晚上》《一代人的呼声》《流水线》《往事二三》《珠贝——大海的眼泪》《祖国,我亲爱的祖国》《神女峰》 106.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107.江河《纪念碑》 108.杨炼《大雁塔》

109.海子《麦地》《亚洲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10.于坚《0档案》《尚义街六号》

111.西川《在哈尔盖仰望星空》《虚构的家谱》 112.韩东《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 113.李亚伟《中文系》

114.伊沙《结结巴巴》(外一首)115.西渡《时装设计师之死》 116.王家新《帕斯捷尔纳克》 117.陆忆敏《教孩子们伟大的诗》 118.黄梵《爱情挽歌》 散文

119.巴金《怀念萧珊》 120.张洁《捡麦穗》 121.唐敏《女孩子的花》 122.宗璞《三松堂断忆》 123.史铁生《我与地坛》 124.汪曾祺《泡茶馆》 125.贾平凹《静虚村记》 126.张炜《融入野地》

127.张承志《午夜的鞍子》《静夜功课》 128.周涛《巩乃斯的马》 129.王小波《思维的乐趣》 130.南帆《七尺之躯的空间》 131.铁凝《草戒指》 132.钟鸣《鼠王》

133.鲍尔吉·原野《风流云散》 134.韩少功《月下桨声》

135.余秋雨《乡关何处》《遥远的绝响》

2.当代文学史参考书目 篇二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6月, 唐弢主编的三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卷问世, 彼时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已经在神州铺开, 文学史编纂才得以恢复运转, 而我们在唐弢本中也发现隐蔽的新青年叙事再次被接续。尽管“唐弢本”仍然延续了阶级分析的方法来阐述新文学的复杂成分, 但对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主张并没有统统打倒, 而是采用了一体两面的分析方式。对于陈独秀的处理中, 唐本能够把他作为在“五四”文学革命中起正而作用的历史人物来处理;但同时也很注意对其局限性的分析。唐本第一次将《新青年》明确地被构造成一座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堡垒, 投枪手既有“民主主义者”陈独秀又包括“无产阶级战士”李大钊和“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对于《新青年》刊物的一系列变动, 唐本也将其置于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浪潮中, 为新青年神话增添合理的解释。比如唐本开篇从五四运动谈起, 继而将《新青年》描述为“适应这一启蒙运动要求而诞生的一个重要刊物”, 将《新青年》与五四复杂的关系化约为简单的因果链。为了突现《新青年》阵营的战斗力, 唐本刻意妖魔化保守派, “一九一九年初, 北京大学内流言四起, 对《新青年》百般诬蔑恐吓。”当然, 压迫越大, 反抗也就越强烈, 至此, 《新青年》已经失却三十年代叙事中细枝末节的历史言说, 而被塑造成不可触碰不容置疑的神像。

回到大陆的文学史创作链条中来, 如果我们将唐弢本对新青年叙事称作一种政治-阶级层面的神化, 那么, 80年代文学史对《新青年》乃至五四的重写就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思想层面的张扬。因此, 我们看到80年代带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文学史论著——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王超冰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浮出水面。这部著名的文学史教材于1987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又经过1991、1996年两次重印, 1998年修订本于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几经再版, 该书已经成为高校中文专业必备的金牌教材, 直到2011年的今天, 仍然活跃在文学史讲台上。

与修订本相比, 87年版具有更多的启蒙主义色彩。第一章绪论史无前例地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性质定位为“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 第二章文学革命的命名也一脉相承——个性解放旗帜下文学的觉醒。可以说, “改造民族灵魂”这条线索从梁启超、王国维再到周氏兄弟, 萦绕着五四两代人的余音, 而传统在八十年代被重新拾起。这种判断当然与彼时“去政治化”、寻找五四启蒙精神的思潮密切相关。不变的是五四神话, 变化的是打出的旗帜——从战斗堡垒到启蒙典范, 有关新青年叙事的也因此围绕启蒙救亡的话题展开。《三十年》恢复了胡适在《新青年》的重要位置, 承认“最早倡导文学革命的是胡适和陈独秀”, 除此之外, 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也悉数登场, “双簧戏”、与“黑幕派”“鸳鸯蝴蝶”论战种种细节, 虽然启蒙主义的调子已经定下, 但仍然能窥到或借此想象到二十年代文坛你来我往的敌我论战和思想交锋。11年后的修订本, 我们看到全书的整体结构做了个别调整, 新青年的部分改动不大。对比87版那种不容争辩的“五四话语”, 修订版的调整更为“合情合理”。但修订版仍然无法跳脱出其叙述的历史藩篱, 更改后的叙述框架似乎抹掉了“个性解放”、“启蒙主义”的明显痕迹, 事实上其启蒙主义的思路仍然编织于其“文学现代化”的建构中。正如启蒙主义一样, 文学现代化的叙述逻辑是不是也值得反思, 作者在前言中写道:“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必须解决的历史性课题, 在某种意义上, 现代文学三十年正是在这二者的矛盾张力中发展的。“文学现代化”成为压倒一切的主流叙述而贬低了其他可能边缘的文学史材料, 很难说这不是另一种“被压抑的XX性”。

当然, 透过当代文学史, 我们关注的“新青年”叙事可以说几经变迁。文学史总是一厢情愿地建构出符合当下规范或者某种想象的“文学事实”, 而事实上这种单质性的叙述已经无法满足我们对历史中的对象的想象, 而只有将它放置在一个复杂的语境中, 才得以看到它的全貌, 而文学史的研究价值也许正在于, 变动不居的叙述中隐含的阐释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 (上) 开明书店1951

[2]、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上卷昭明出版社1975

[4]、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王超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修订本) 北京大学出版1998

3.当代文学史参考书目 篇三

摘 要:我国当代文学史的编撰在新时期一直呈繁荣的局面。吴培显先生的《当代小说叙事话语范式初探》另辟新径,从叙事话语范式视角对中国当代小说史进行新的梳理。它联系中国当代文坛内外因素,集中研究中国当代小说的各种叙事现象,突出了小说作为叙事艺术的特征,对中国当代小说史进行了“另类”书写。本文粗浅分析该书的著述特色,阐述其在中国当代小说发展研究中具有的开拓性意义。

关键词:吴培显 当代小说 叙事话语范式 历史语境 “另类”书写

中国当代文学历时50余年,历史虽算不上漫长,但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史” 的研究和撰写却一直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这首先表现为文学史著作和教材的数量之多,更突出了中国“文学史大国”的称号;其次表现在编撰思路和体系的花样翻新上,学者们往往试图按照自己的文学史观和对当代文学的理解力图构建新的文学史框架体系。但是,文学史观以及学术研究的惯性思维模式使得当代文学史著述又总难免体系僵化的缺憾和大同小异的单一感,难以跳出一种传统的陈陈相因的体系模式,用吴培显先生的话说,即套用社会历史阶段分期的框架而做“填充式”研究的“泛王朝体系”的文学史模式。正如中国古代文学一般是以王朝更替为文学史分期界线一样,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也大多以建国后的几次“重大历史事件”为分期界线来划定若干阶段,实质上仍是沿袭“泛王朝体系”模式,使得文学自身发展演进的轨迹被历史事件生硬切割,“文学史”失去了“文学之史”的本然意义。同时,百年来文学史研究中带有普遍性的另一问题是文学史缺乏“灵魂”,“缺乏足以支撑一部文学史的核心范畴,缺乏明确的、贯穿性的理论评价体系和价值标准。”[1]正是在这样的文学史研究背景上,吴培显先生的《当代小说叙事话语范式初探》(以下简称《初探》)对中国当代小说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开拓性意义和丰富促进的贡献。

《初探》以西方叙事学为参照系,详尽地考察了当代西方叙事学的发展历史,深究了结构主义叙事学与叙事文学的结构与批评原理,肯定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的优点,同时对它的缺憾和局限提出了批评。叙事学理论将文本看作一个不受外部规律制约的独立自足的封闭体系,极力摒除制约具体的叙事法则的社会、历史、作者意图和心理因素等对作品的干预。按照文学创作规律,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都不可能独立于外部环境而孤立存在。因此,叙事学由于隔断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关联,形成了狭隘的批评立场。吴培显先生在全面分析、比较西方叙事学的优劣长短之后,开创性地提出了“叙事话语范式”这个理论命题。该命题借鉴西方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研究成果,既注重文本内在,又强调文学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注意考察叙事行为背后所隐含着的主体性和社会性,关注社会、文化和历史环境对一部作品的影响,从纵向或横向的方面客观公正地考量文本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叙事话语范式”保留了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的优点,弥补了它的不足,融合了认知范式、讲述范式和语体范式,拓展了西方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这样,相比之下,《初探》的理论框架既显得更为合理,更具有辩证色彩,显示出独特的理论风姿,同时又自成体系地从叙事话语范式视角切入,对中国当代小说史进行了新的梳理,联系当代文坛内、外因素,集中研究中国当代小说的各种叙事现象,突出小说作为叙事艺术的内在特征。

吴培显先生指出,曾有理论家在探究文学内在规律时得出这样的结论:“就美与艺术的创作来说……无论创作之前和之中都是在某种‘范型的支配和规范下进行的”[2],当代小说同样如此。无论是具体作家的创作历程,还是某一阶段上的群体创作特征,当代小说大都体现着某种潜在“范型”的支配和规范。从建国初期的文坛来看,对创作起支配和规范作用的主要是这样两种“范型”,或者说两种“叙事话语范式”,即牧歌叙事话语范式和正反对举叙事话语范式。这也是中国小说进入“当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即小说创作整体上纳入了“牧歌”和“正反对举”叙事话语范式的支配与规范之中。[3]《初探》认为,研究小说,不能不在叙事研究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因为小说是一种叙事文体。在某种程度上讲,小说创作的理论就是关于叙事的理论,小说美学就是叙事美学。而小说这一文体的发展,从远古神话、传说,到传奇、话本,再到成熟形态的古代小说、新小说,以至现代派小说,也首先表现为叙事艺术技巧这一形式要素的发展。”[4](p28)因此,面对浩繁的当代小说,论者选择从文坛整体动态和具体创作实践层面,对当代小说的叙事话语进行了综述和评析。《初探》体系严谨,结构合理,且宏观把握与微观考释并重。在对整个中国当代小说发展进程的历时性梳理中,论者发现并概括出了以下几种主要的叙事话语范式:牧歌叙事话语范式、羽扇纶巾叙事话语范式、正反对举叙事话语范式、思辨叙事话语范式、叙事崇尚叙事话语范式、提纯叙事话语范式和直击欲望叙事话语范式等。文学创作是人类有意识性和目的性的创作活动。作家对文坛的整体背景的认知不尽相同,导致了他们在叙事层面上也各不相同,因此叙事话语范式具有多元性特征和动态变异性特征。于是,这些划分在具体实践中又被细化,以期对中国当代小说叙事发展进行更为准确的跟踪式批评。《初探》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小说在叙事层面的不同探索,揭示小说叙事话语的演变轨迹,从而彰显出当代小说被以往研究所遮蔽的一些层面。

《初探》首先对“牧歌叙事话语范式”作了厘定,并认为这一叙事话语范式可以作为“对1962年前当代文坛整体叙事话语范式的一个概括”。[5](p46)即所有文学形式都在主导意识形态规约下组成对中国新生活的“颂歌”大合唱。在20世纪5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不论是以城市为题材的浪漫化“青春牧歌”叙事话语,还是以反映农村生活的新时代新气象的牧歌叙事话语,都充满了喜逢盛世的热烈礼赞。以致这种意识形态化的大众狂欢话语与严峻的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反差,“牧歌”所具有的天然、纯化、理想色彩等本质完全蜕变,“小说创作成为图解新政权、政策的工具”。[6]与许多文学史论著不同的是,吴培显先生认为20世纪60年代初期之前,所谓“阶级斗争”在当代小说创作中的体现是十分微弱的,它并未改变小说叙事的话语方式。很多人以为“整个十七年的文学旋律就仅仅是阶级斗争的鼓角和两条道路的火并厮杀声”,而《初探》则认为这是对十七年文学总体基调的一种误读。其依据就是“两条道路的斗争仍基本定性在认识和观念的分歧上”、“关于生活矛盾和冲突的讲述,其效果恰恰是强化了其叙事话语的和谐色彩和牧歌情调。”[7](p50)吴培显先生以浩然为典型个案具体分析了以1962年为界的文坛叙事话语的这种转向。随着“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主导意识形态的调整,文坛的叙事话语范式开始整体转向,由太平盛世的牧歌叙事话语转变为对抗、仇恨叙事话语。如浩然的叙事话语范式就是从最初构建的集体化田园牧歌的“金光大道”上,逐渐走向“希望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真正的阶级斗争的武器”[8](p51)的认知歧途。论者还细致地考释了以王蒙为代表的“浪漫化青春牧歌”叙事话语,非常敏感地从王蒙对“官僚主义者形象”的刻画中捕捉到了一种潜在的倾向,即林震对党的领导机关干部形象的浪漫化理想化的设计中,暗含着“作家以及作家所代表的一代青年的认知范式的影子”。[9](p56)

论者对“争先”风尚牧歌叙事话语的把握非常精准,抓住了这类叙事话语的主旨意向,即“着重看取生活横断面中的‘新的因素”,[10](p59)如谷峪的《新事新办》反映了移风易俗等社会风貌和人物心理,蕴含着历史性变革的意义。《初探》从叙事话语范式角度客观地肯定了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作用。但在王汶石的《新结识的伙伴》中,因为作家刻意强化这种“争先”风尚,这一叙事话语范式烙上了极“左”的浮夸印记。在阐述集体化田园牧歌叙事话语范式时,论者探究了浩然式集体化田园牧歌形成的原因,浩然的一生都对集体化有无法释怀的深厚崇拜情结,他在创作中刻意粉饰和美化农村生活现实,即使在集体化遭受严重挫折时,他的叙事中也一如既往地洋溢着祥和与温馨之气。然而,赵树理以一个作家的良知和冷静,清醒地发现了集体化背后的某些潜在的负面因素,并在创作中秉承一贯的现实主义精神,把这些消极因素展示出来。于是,赵树理式的乡村牧歌叙事话语就与当时文坛主流的叙事话语范式格格不入,属于“不和谐旋律”的乡村牧歌叙事话语范式。论者高度赞扬了赵树理的现实主义精神,但对他正面讲述的干部们的做法表示了怀疑。进入新时期,牧歌叙事话语范式又焕发出新的活力,传递出新时期的新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喜悦与忧虑,反映了时代民众的心声。

战争题材小说在文学史上一直层出不穷。由于受文坛内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战争叙事话语范式。《初探》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此类题材小说中总结出了“战争牧歌叙事话语范式”。新中国经历了浴血奋战才建立,因此20世纪50—80年代中期,英雄崇拜和英雄主义精神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文化主旋律,既而文坛整体创作中也充满了英雄崇拜的认知和审美倾向。在分析了这种叙事话语范式产生的背景之后,论者接着指出这种叙事话语范式与传统小说叙事的全知全能讲述之间存在的差异,在这里作家不仅是西方叙事学中全能的上帝,还担当了“英雄”的代言人。同时,论者还将在叙事中充盈着理想英雄的本色和气概的抗战题材小说,概括为“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叙事话语;讲述解放战争的小说突出英雄共性,强化英雄意志,凸现英雄的传奇色彩,是“班师英雄的传奇式”叙事话语。

对于在小说创作发展史上源远流长的“正反对举叙事话语范式”,论者更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和笔墨。以1962年为分水岭,正反对举叙事话语范式在当代小说中经历了一个从“先进/落后”对比到“好人/坏人”对抗的模式转变。其中独树一帜的是柳青的《创业史》中的正反对举叙事话语,避免了简单化和表面化,具有独到深广的艺术意蕴。这种叙事话语受传统因素的影响,人们在接受惯性中形成了“非此即彼”的简单二元对立审美心理和判断法则,束缚了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这种倾向在“穷人/富人的宗族复仇式正反对举叙事话语”、“楚河汉界式正反对举叙事话语”、“煽仇式正反对举叙事话语”体现最为显著,人物活动被按照阶级属性机械演绎,故事讲述图解先验逻辑,强化阶级斗争的“激烈、复杂、尖锐”。正反对举叙事话语的这种先验的阶级属性定位的弊端,在新时期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和反腐小说中得到延续,造成了小说人物形象性格简化、作品审美内涵淡化。

此外,《初探》对文坛上出现的新型叙事话语也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概括。思辨叙事话语范式中,以物质生活准则论折射出历史的发展与进步的悖谬性;在善/恶二元基础上的历史文本重读式叙事话语中仍带有先验的善、恶冲突色彩;正统历史观念的解构式叙事话语,用历史偶然性消解历史必然性,解构了传统历史小说的宏大叙事。文化思辨叙事始终灌注着历史使命意识,审视传统文化,批判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而人本思辨的兴起标志着文坛整体上的文学观念的变更,摆脱了两极化的思维方式,疏离了种种非文学的外在干扰性因素,从而让文学本质特征的观念回归到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之中。叙述崇尚叙事话语范式的出现对小说创作的文体自觉产生了革命性意义。80年代中期的小说创作虽然大多表现出一种共同性的叙事崇尚,但《初探》注意到了它们不同的意义取向,具体分析了东方意识流叙事话语、迷宫式叙事话语和蕴藉化叙事话语三个基本范式。通过与西方意识流的比较,挖掘出东方意识流叙事话语充满着理性控制色彩的特质。结构崇尚与叙事展开的拼贴式、迷宫式叙事话语对“现代形态小说”的生成功不可没,但在现代形态的探索中,叙述崇尚也逐步走向了极端化,沦为某种艺术的文本空壳。人性礼赞的简约化、蕴藉化叙事话语弥补了前两类范式的局限和弱点,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便是最有力的证明。然而以往研究界对汪曾祺的小说评价视点仅限于“文化”层面,吴培显先生从“抒情的人道主义”视角透视出汪曾祺独特的人生观念和认知方式,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范式与人生姿态。

社会的转型形成了多元价值观和文化观,新时期文坛对这一现象迅速作出反应,新写实小说改变了关于“人”的观念,认为“万物”是“人”的尺度,形成了非牧歌叙事话语范式,对中国文学发展构成了一次大的超越。提纯叙事话语范式是思辨叙事话语范式带有极端倾向的产物,对抽象意义上存在的“人”的认知,为读者提供了新的审美体验和感受,如余华和残雪的小说。吴培显先生赞许了抽象提纯叙事话语范式为文学的“认识自我”开创了新的认知方式,开拓了文学的想象空间,批评了该叙事话语疏离历史语境的“主观真实”的缺失。

总之,经过作者细致入微的分析和精辟论述,作为全书核心范畴的“叙事话语范式”得到了新的阐述,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同时,透过作者的论述,我们也察觉到了中国当代小说研究中一些被遮蔽、被忽略的事实。论者从叙事学的层面对小说的发展史进行历时梳理,这不啻引入了新的研究小说的角度,也是对当代小说史的“另类”书写。它让我们明白,“当代小说的自身运行轨迹,并非完全循着社会历史的阶段性更替而变化,而是与叙事话语范式的演进密切关联的。中国小说史进入‘当代阶段,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小说创作自觉或不自觉地纳入、置于‘牧歌和‘正反对举叙事话语范式的支配和规范之中;恰是这两种叙事话语范式的延续、递嬗和分化,构成了新时期小说的演进和繁盛,而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的现代形态的形成,又是与对这两种叙事话语范式的超越和解构相伴随的。”[11]

注释:

[1]吴培显:《文学史观的局限与盲点》,《理论与创作》,2005年,第2期。

[2]赵宪章主编:《西方形式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7-48页。

[3][11]吴培显:《当代小说的演进与叙事话语范式的分化》,《创作评谭》,2005年2月号。

[4][5][7][8][9][10]吴培显:《当代小说叙事话语范式初探》,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龙其林:《当代小说史观的理论拓展——评吴培显〈当代小说叙事话语范式初探〉》,《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

4.当代文学复习参考 篇四

说明:当代文学考试范围是第二十八章1976~1989文学思潮到第三十五章90年代新诗散文述评。

课件上的内容只有第二十九章到第三十二章的内容,其余部分需要自己看书。

以下是整理课件的,有需要的参考一下,因为整理时间较短,可能有些缺漏,如有缺漏大家自己补充一下。

当代文学考试时间以及地点

6月26日(星期二)上午10:00-12:00

主楼717(1102)

一、名词解释

1、元 小 说

元小说(meta-fiction),也译为“超小说”或“后设小说”,威廉²加斯(美)《小说和生活中的人物》(1970)中首次使用,基本含义是“关于怎样写小说的小说”。戴维²洛奇(英)说:“元小说是有关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先锋潮中,马原的元小说叙事较有代表性。

公开自反小说的虚构性,模糊作者、叙述者、读者的界限,在小说中讨论小说的写法等

2、残 障 叙 事 格非的小说较有代表性

(1)颠覆真实性(将个人精神与大众经验对立起来,强化神秘感);

(2)意义缺失的格非式“故事迷宫”(火柴盒故事;探访<格非小说常用的故事框架或故事线索>为证实“在场”,最后什么也不能证实);

(3)以讲故事完成“反故事”的技术操作(故事性很强,但实际上根本构不成故事)。探访:比如《褐色鸟群》中我向棋讲述的与另一个女人的故事。还有棋与我的双向寻访。

3、风 情 小 说

风俗人情小说区别于乡土小说,虽都重视乡风民俗的描写表现,但前者着力表现风土人情,后者着力表现乡情、乡愁、乡思。风情小说的基本特征

A 借风情流变演社会历史变迁

B 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征

C 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代表作家作品:汪曾祺高邮风情、邓友梅晚清风情、林斤澜温州(矮凳桥)风情、刘绍棠运河风情、陆文夫苏州风情、冯骥才和林希的津门风情小说等

4、陕 军 东 征

1993年,五位陕西作家在北京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出版了自己的长篇小说,产生较大影响。当时的新闻界、文学界称之为“陕军东征”现象。“东征”作家作品包括:

陈忠实《白鹿原》

贾平凹《废都》

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

程 海《热爱命运》

京 夫《八里情仇》

5、归来的歌

“归来的歌” 诗人的归来、诗的归来 共同特征:归来主题、理性思辨倾向、感伤诗情、个性回归 抒情迁移与主题演变

a 抒写社会性情绪——抒写个性体验、进行个性化反思 b 归来主题——沉思主题

代表诗人:艾青、公刘、流沙河、绿原、牛汉、曾卓、邵燕祥等

6、朦胧诗及代表诗人

知青“地下”诗作是朦胧诗的最初酝酿,但并不朦胧

1978年北岛、芒克创办《今天》[80年停刊],朦胧诗第一次以群体姿态亮相 1979年《诗刊》发北岛《回答》、舒婷《致橡树》《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1980.8《诗刊》发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引起争论

朦胧诗人

三个“崛起”为朦胧诗推波助澜:

谢 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光明日报80.5.7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诗刊81.3 徐敬亚《崛起的诗群》,当代文艺思潮,83.1 群体特色:

人性呼唤、自我体认

历史反思、意象建构

代表诗人:北岛、舒婷、顾城,梁小斌、江河、杨炼

7、朦胧诗群体特色(具体)

1、恢复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情怀

呼唤友爱、真诚、信赖,追求人生价值人格尊严

2、重建理想与信念

重新召回“自我”;重视“自我”与“世界”的对话(对抗)

反思苦难岁月中的人性毁灭、理性沦丧;否定历史文化积淀中的传统人格模式、奴性人格

3、构建意象世界

“橡树” “一代人” “纪念碑” “墓志铭” “小巷”

(其意象世界有冷峻、温婉、天真任性三方天地)

8、朦胧²意象

在“自我”与“世界”的对话中,“自我”被扩大,渲染出了主体孤寂的心理和情感;经验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形成了朦胧诗人普遍的悲剧英雄心理机制

在朦胧诗中,经验世界与具体生活场景有了足够的距离,诗人不再“实写”“实抒”,形象与思想间产生了艺术的张力

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往往模糊了抒情的线性结构(时间流、逻辑流),而更多呈现为意象板块顾城《远和近》的距离是心理感觉决定的;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比喻都求陌生化(而不是相似性)

9、挽悼散文

1978.12《人民日报》发起¡±丙辰清明纪事¡±征文,要求以1976年¡°天安门事件¡±为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受记叙那一场大事件中的各个侧面。但这一主旨被积聚了太多急于抒发的情感的各阶层作者延展。人们写下大量以挽悼已故亲人、友人、亲爱者、景仰者为题的抒情散文,以鲜明的政治品格与社会品格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代表作主要有:

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巴金《怀念萧珊》《望着总理的遗像》 楼适夷《痛悼傅雷》

毛岸青、邵华《我爱韶山的红杜鹃》 菡子《梅岭诗意》等

10、回忆散文

挽悼散文的后续发展

抒写范围:由“文革”向更久远的历史纵深延伸 抒写内容:由“怀人”转向更多地回顾自己的人生 情感倾向:由强烈转向沉静

情感表现:由“宣泄”走向客观记叙(追忆型叙事)

代表性作家作品: 丁玲《牛棚小品》

孙犁《晚华集》《秀露集》等 杨绛《干校六记》(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

另一味回忆则立足人生感受的抒写,反思色彩更浓,如巴金、韦君宜的散文

11、个性散文

这是回忆散文中的另一倾向:叙写童年或过去的生活,以表现“性灵”为宗旨,对人生中美好时光、事物的眷恋和对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煦的生存环境的神往,是这类散文的主要情感倾向。

坚守主观视角,注重内心体验,强调性灵,追求诗情与个性

小说、诗歌的艺术手法被引进到散文创作中(意识流、生活流、内心独白、象征、隐喻、意象、感觉、荒诞、抽象„„)

代表作家:贾平凹及众多女性散文作家(张洁、王英琦、叶梦等)

12、知性散文—文化散文

抒情散文的知性化追求,在知性散文—文化散文成型之前,是融化在个性散文之中的 抽象意味、哲理色彩、文化品格浓重的个性散文 80年代后期余秋雨携《文化苦旅》,将知性化追求推进到文化关怀的层面,抒情散文园地高扬起文化散文的旗帜。

进入90年代,文化散文影响更盛。知性散文中的“文化”“学识”上升为更加重要的艺术与审美构成元素,“学者”成为创作主体。

13、探索剧

进入80年代,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戏剧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一些剧作家突破传统的戏剧创作原则,积极探索戏剧艺术形式的创新,创作了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剧作,被称为探索剧或实验剧、现代剧。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包括:高行健的《绝对信号》《车站》《野人》,刘树纲的《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等。探索剧突破了传统戏剧艺术模式与规范,丰富了戏剧的艺术表现力,推动了当代戏剧的发展。

14、探索诗(新生代诗)

新生代是在“朦胧诗”的艺术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朦胧诗的反叛力量(“反动派”)因1986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汇成潮流。较有代表性的群体有:他们文学社、非非主义、、大学生诗派、整体主义、莽汉主义、撒娇派等。

以反崇高、反英雄的价值观、反意象、反优雅的艺术观成为诗坛的新生代。相对于朦胧诗的贵族化(人格理想、思想锋芒、艺术语言)倾向,“新生代诗”的平民化倾向显得更为突出。在朦胧诗人那里,“我是人”宣告的是自身的高大;在新生代这里,“我是人”宣告的却是自身的凡俗。

二、人物形象分析

1、《陈奂生上城》

漏斗户主。进城买帽子(屯里有米、橱里有衣、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满意透了,“今日悠悠上城来”)。【上县城 → 寻求新生活; 卖油绳 →病困火车站;遇书记→ 梦圆招待所 】

陈奂生形象

《陈奂生上城》最精彩的叙事环节是——喜悦——感激——自卑——懊悔——气恨——发泄——满足

陈奂生:当代国民性的一面镜子

(上,命,利,惑,迷。“陈奂生”系列小说共同完成的)进城中的陈奂生(一睡成名)

2、《芙蓉镇》艺术形象 芙蓉仙子——胡玉音

豆腐西施。全书以胡玉音的遭遇为线索展开叙事。小人物。悲剧命运。工作组长——李国香

国营饮食店经理。全县商业战线以批资本主义出名的女将。社教工作组长。公社革委会主任。县委副书记。后转移,调往省城升正处级。铁帽右派——秦书田

做过州立中学教员、县歌舞团编导,57年因“利用民歌反党”划为右派下放到芙蓉镇劳动改造。有装疯卖傻油滑混世以求生存的一面,也有机智的反抗和铮铮铁骨。“穷快活,浪开心,活作孽”,性格丰富。右派形象中有独特美学价值。北方大兵——谷燕山

粮站主任。南下干部。社教工作四清运动中被停职。“醉”汉。“一镇的人望”,“生个蛮横相,一颗菩萨心”。

[谷燕山醉骂] 谷燕山醉骂

运动根子——王秋赦

秋蛇、秋奢、秋赊。赤贫无产者,土改中的¡°土改根子¡±,¡°四清¡±开始变为¡°运动根子¡±,当上支书,与¡°工作组长¡±李国香互相利用。革命性→破坏性。独具认识价值。

3、白 嘉 轩 “最后一个地主” “最后一个封建族长”

形象具有强大的人格力量、浓厚的文化意味:

(1)重视并恪守儒家传统的道德观念、人伦准则、处世原则(2)耕读传家的传统文化心理

(3)孟子主张的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他修身齐家治族的标准

(4)言谈举止极具示范性和感召力

(5)立乡约、修祠堂、建学堂、正民风、兴仁义,营造农业文明的理想王国“仁义白鹿村”

历史深处、文化深处走出的白嘉轩,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对民族文化精神、理想人格的确认。

但这只是形象的正面

这一形象的塑造,还有这样一些叙事环节:

置田亩(迁坟换地);七娶六丧;种植鸦片发家;合力毁灭田小娥;允许孝义(三子)妻¡°借种

作家借白嘉轩形象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关注“阴影”,„„ 4白孝文

世俗、功利、腐朽、堕落的人格形象

传统文化的劣质因素 传统文化自身滋生的异己力量

(这种异己力量加速了农业文明的解体,但只起到破坏作用,不能承担建设现代新秩序的使命)

白孝文原本有儒家文化典型的正统人格:尊上、唯命、安分、克己、守成,„„ 白孝文最后的成功,无疑是对历史与文化及其优秀成分的嘲弄

三、关于小说

1、张贤亮、贾平凹、韩少功小说的异同

张贤亮、贾平凹、韩少功、张承志、阿城、王安忆等人的“文化味”小说,注重挖掘生活的文化内涵,追求“深度模式”。共同之处:

A “知青视角”和“人生视角”的重合;

B “人生视角”和“文化视角”的重合; C 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审美情趣的契合。个 性 三 例

各有侧重,各有个性:

比如张贤亮、贾平凹、韩少功,追求的“深度”都侧重于“文化”和“精神”,但—— 张贤亮重人性层面上的精神寻求

《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贾平凹重社会层面上的文化精神重构

对“商州”和“野山”的观照(《商州》

《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韩少功重象征层面上的文化审视

《爸爸爸》《女女女》

2、《人生》的悲剧意蕴 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的现实

选择的必然性与趋向性

(传统农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刘巧珍、黄亚萍)

只要作出选择,高加林的人生悲剧(命运悲剧、爱情悲剧)就是不可避免的。

《人生》的叙事充盈着悲怆的激情

《人生》中的高加林被一分为二:孙少平、孙少安。(走出与固守)

3、《 受 戒 》

荸荠庵 情趣世界

“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汪曾祺《关于〈受戒〉》,《小说选刊》81.11)

欢乐的入世的生活意趣冲淡了神秘的静寂的宗教环境;佛门与人性的对立与联系变得非常奇妙。

受戒,成为双向的:佛性 与 人性 双向 “受戒”也是叙事锁结

4、古华《芙蓉镇》艺术成就

艺术追求

“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 《芙蓉镇》艺术成就 1、独特的艺术追求

2、成功的艺术形象

3、精练简约的艺术结构

4、喜剧笔法,激情叙事

5、浓郁的地方色彩

5、陈忠实《白鹿原》艺术成就

陈忠实(1942-),陕西西安人。《白鹿原》,1993人民文学出版社 “陕军东征”《白鹿原》:丰富复杂的艺术世界

A 叙事话语形态的复杂性 《白鹿原》的叙事话语形态

历史叙事

主要叙事因素:家族、阶级、政治(党派)

时间跨度、对应的历史流程与《红旗谱》一致

区别:《红》的历史图景以“阶级”和“革命”为焦点

《白》的历史图景以“家族”和“生活”为焦点

解 构:《白鹿原》的历史叙事话语

可能性的 回避历史的客观真实性话题

主观性的 强调主体言说的“个性”品格

生活化的 阶级斗争缺席 关注家族、生活 《红》:历史的政治形态、阶级斗争形态 真实性 《白》:历史的生活形态、文化形态 丰富性 B 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白鹿原》:人物形象 圣贤人格形象

朱先生 白嘉轩

(鹿兆海)世俗人格形象

鹿子霖

白孝文 叛逆人格形象

黑 娃

田小娥

形象塑造,摆脱了二元对立的传统思维模式,获得了丰富性。人物形象塑造也反映出了创作主体复杂的文化心态。C 文化视角及思想意蕴的复杂性 《白鹿原》的文化视角及思想意蕴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历史,对待传统文化、农业文明的复杂情感状态 是一曲颂歌:

“白鹿精魂”:对世事昌明的向往

“仁义白鹿村”:对农业文明的礼赞

白、朱:对儒家文化精神、圣贤人格的肯定也是一曲挽歌

揭示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审视了传统文化的罪恶

鹿子霖、白孝文、黑娃、田小娥 半是颂歌半是挽歌

D 叙述方法的复杂性

《白鹿原》的叙述方法(略)写实 象征

写实(略)

象征:白鹿 白鹿精魂 鏊子„„

理性 非理性

理性(略)

非理性的神秘文化氛围:无所不在的神秘的白鹿;无所不知的神秘的朱先生;令人毛骨悚然的小娥的鬼魂„„

6、《马桥词典》的创造性

语言(词条)背后:

寻根底蕴,历史意识,文化视角 活在日常用语中的马桥

马桥语——马桥历史——马桥文化(民间)形态——互动中的马桥 小说形式的实验性、创造性

取立词条、释义的规范性、准确性、知识性。

词条形式展开的叙事

用小说写语言(用语言写小说)

7、高晓声小说艺术风格

以喜写悲,悲中寓喜,喜中含悲 凝重、质朴、幽默

8、路 遥的小说创作

路遥的创作个性:

充满激情地关注城乡交叉地带

创作主体“矛盾交叉”的复杂文化心理

把握路遥的小说创作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城乡交叉地带的当下生活与作家的矛盾交叉的文化心理同构对应 社会历史主题与人生命运主题交相渗透

强烈的平民意识(普通劳动者的视角和立场;对普通劳动者生活、命运的关爱)

9、汪曾祺(1920-1997)

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汪:自报家门)

他说“我有一个很朴素的、古典的说法,就是写作品总要有益于世道人心”[《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新疆文学》83.2] 他的风情小说,多以自己的故乡江苏高邮为叙事背景,是当代风情小说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

《受戒》(1980)

《大淖记事》(1981)艺术风格:古朴清雅(或明沏、淡朴)汪曾祺小说的艺术追求

“他在静观而得的平淡风景中,拥有了整个世界”(季红真《众神的肖像》)“除净火气”、“除净感伤主义”(汪:桥边小说三篇¡¤后记),规避大悲大喜 我的小说“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a “写小说,就是写语言”(汪:林斤澜的矮凳桥。也是夫子自道。巧于布白,简约,写意)

b “气氛即人物”(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自序。情节模式被舍弃,氛围渲染成为结构中心)c “让生活淹没一切悲和喜”(平淡的叙述风度)

四、关于诗歌

1、艾青(1910¡ª1996)

1978年以来的作品收入:《归来的歌》1980 《彩色的诗》1980 《雪莲》(1983)等诗集 三类诗作:

时事性强的诗作

思辨性强的诗作

域外题材诗作

30年代--80年代诗风变化

忧愤深沉 深沉忧愤 诗人的忧愤 感性(诗性特质)

哲人的深沉 理性(思辨色彩)

2、公刘(1927--2003)

公刘新时期诗集:

《红花²白花》1979 《仙人掌》1980 《骆驼》1984 从“云”到“火”

从生活抒情诗人到政治抒情诗人 拒绝柔情,诗情炽热

最基本的诗情元素:痛苦

对历史的冷峻反思,对未来的忧虑与警醒

理性思辨与艾青不同:

艾青是智者之思,冷静

公刘是痛者之思,冷峻

3、舒婷(1952--)

代表作: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这也是一切》 《致橡树》《神女峰》 《流水线》《惠安女子》 《童话诗人》《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诗学主题:

A 对人、人的价值的关切 B 苦难中对理想的追寻 C 追求自由人格反思传统道德 D 人性呼唤

(寻找通往心灵的道路)抒情主体形象:感性的自我 诗歌风格: 忧伤 沉郁 温婉

(美丽的忧伤)

(温婉的意象系列:船,帆,树,花朵,黄昏,大海,星星„)

4、北岛(1949--)代表作:

《回答》《一切》

《结局或开始》

《宣告》 《雨夜》

《迷途》《古寺》

《岛》《恶梦》

《陌生的海滩》„„ 诗学主题:

A 清醒而孤独的觉醒者的自画与独白

B 坚守正义、承受苦难、悲歌自我理想人格 C 反思时代与历史

抒情主体形象:悲剧英雄

(理性的自我)

诗歌风格:深沉 冷峻 凝重

(思想消解情感)

(理性思辨)

(冷色调的象征意象系统:黄昏,海岸,海浪,沙滩,帆,船,夜,乌鸦,凶手„)

五、关于散文戏剧

1、巴金:一座界碑 《随想录》5集(作于1978¡ª1986):

《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和《无题集》,每集30篇,共42万字 《随想录》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随想录²把心交给读者》中巴金说他是把散文“当遗嘱写”的 《随想录》

清算历史性荒谬,反思知识分子 的精神独立史,是《随想录》的总主题

忧患意识、反思精神、理性色彩,是《随想录》的命脉(“文革”博物馆)无粉饰抒真情的“随想录体

2、贾平凹:一个重镇

贾平凹散文三品:

单纯入世、复杂处世、单纯出世

初涉散文创作,即所谓的“单纯入世”阶段,多是一些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之作(丑石、一棵小桃树、静虚村记、月迹、对月„„),展现山村自然之美的馈赠,不无矫揉造作之嫌

贾平凹散文

“复杂处世”之作,或写都市里的村庄,或写关中乡镇,关注生存空间,展现人间烟火(五味巷、十字街菜市、小巷、延安街市记、入川小记、走三边、商州三录„)

“单纯出世”之作,多为静中、病中之作,表面谈人论世,实则谈禅论性、谈佛说道,也有做作痕迹(闲人、名人、人病、生活一种、弈人„„)执著于一方乡土、一方山水、一方人的人文特点、自然景观、生存状态的表现,喜寻“迹”。自我意识、哲理意蕴、诗化意境

3、余秋雨:一个高峰(1946 浙江余姚)

“苦旅”与“寻找”:回到特定的历史氛围和文化情境中,寻求文人与山水的会心处。寻找“远年的灵魂”时表现出的思辨理性和文化智慧堪称“独见卓识”。

以现代文化人的身份,面对民族的历史和现实,思考文化和文明的底蕴,探求历史文化的命运和中国文化人的人格构成,意图在“苦旅”中整合“文明的碎片”,重构现代人文知识分子的人格。《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苦旅之作:《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风雨天一阁》、《夜航船》、《笔墨祭》、《西湖梦》、《江南小镇》等 山居之作:《苏东坡突围》、《一个王朝的背影》、《千年庭院》、《遥远的绝响》、《历史的暗角》、《乡关何处》、《十万进士》等 探讨文化的良知

描述一代代正直文人的不幸命运 批判中国文人的性格弱点 知性与感性的融合

4、高行健的探索剧

高行健(1940—),江苏泰州人。因 “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荣获2000诺贝尔文学奖。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有剧作《绝对信号》(与刘会远合作)、《车站》、《野人》等,小说《灵山》、《寒夜的星辰》等。另有理论著述《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现代戏剧手段初探》等。

高行健的戏剧艺术探索

高行健的探索剧,以《绝对信号》《车站》为代表,其艺术创新主要还是集中在戏剧艺术形式方面。如:

1、注重舞台演出形式的交流效果

[小剧场演出形式,演员与观众的直接交流,突破传统戏剧的封闭式结构和镜框式演出习惯,弱化“舞台”效应等]

2、时空结构方式的创新性

[现实时空和心理时空迭合交错,强化戏剧事件的心理逻辑等]

3、舞台语言运用的创新性

[超现实的光影和音响,借鉴戏曲表演的写意手法等]

六、其他

1、现实主义精神的复归与突进主要表现在: A寻求新的历史视点,更深或更高触及了社会现实 B、对生活进行了整体性的艺术把握 C、艺术手法的融合与创新

2、寻根的审美倾向

透视人的传统文化心理(阿城等);关注现代人的历史文化积淀及其消隐的艰难(李杭育等);审视民族文化(韩少功、王安忆等); 品玩陋习鄙俗。

3、颠覆传统的感觉化叙事、人性化叙事、残障叙事,“元小说”叙事,醒目的“虚构文本”标识,是先锋小说的主要叙事倾向。

4张承志《黑骏马》

悲怆雄浑悠远的古歌,成为叙事语调。从“人生”的角度着眼,发掘出一种渗透了自觉的生存意识的文化精神。感性的文化心态。

5阿城《棋王》 叙事富有传奇意味。王一生“吃饭”、“下棋”,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仪式化的“吃”与“棋”,指向了文化层面的两极:物质的、精神的。智性的文化心态。6王安忆《小鲍庄》

拟神话式的叙事。审视飘扬的“仁义”之旗。动荡历史中小鲍庄是个几近孤立和静止的所在。理性的文化心态。

7、《大淖记事》写情爱,也有关隘、有难,但与受戒不同。一强调生趣、俗世欢乐,一强调承受、化解苦难。后者叙事更显平淡。

8、贾平凹:从《浮躁》到《废都》

“改革”的现实背景;社会层面的文化精神重构;说道“灵魂的绝症”(无法安妥破碎了的灵魂)

9、张 炜:从《古船》到《九月寓言》

精英启蒙话语;追求一个“简单、真实和落定”,“安慰自己这颗成年人的心”(融入野地),诗性的民间写作。从文化失望到精神重建。其他作家作品

10、余 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从先锋到民间。“新写实”立场。返璞归真。

11、王安忆:《长恨歌》

写人,写城,写市民文化心态。“存在性伤痛”(找到的是假象,找不到是归宿)。

12、新历史小说(非党史题材类型;重构历史的努力;除取材外,艺术倾向与新写实小说接近)

13、邓友梅(1931—):“绘风俗画”“写众生相”《寻访¡±画儿韩¡±》《那五》《烟壶》等

林斤澜(1923—): “怪味小说” 《矮凳桥风情》系列

刘绍棠(1936—1997):乡村牧歌。《蒲柳人家》《瓜棚柳巷》《烟村四五家》等 陆文夫(1928—2005):市井风情

《美食家》《小贩世家》《井》等。多取材于市井小民生活

14、归来的歌

生存状态、精神状态自画的代表作

——艾青《鱼化石》,曾卓《悬崖边的树》

公刘《我不是孤雁》 归来主题的代表作

——艾青《归来的歌》,流沙河《归来》《故园别》,梁南《归来的时刻》 沉思主题的代表作

——公刘《沉思》《伤口》《刑场》

15、金字塔:

大众散文,注重日常生活的品味、咀嚼 作家散文,注重艺术创新与艺术追求

学者散文,注重文化的发掘与传播

“金字塔”塔基也有称“小散文”,塔腰和塔尖则被称为“大散文”

5.当代文学阅读书目 篇五

小说:

梁斌《红旗谱》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杨沫《青春之歌》

柳青《创业史》

赵树理《登记》《“锻炼锻炼”》《三里湾》

孙犁《铁木前传》《风云初记》《山地回忆》

王愿坚《党费》

茹志鹃《百合花》《剪辑错了的故事》

峻青《黎明的河边》

杜鹏程《保卫延安》

欧阳山《三家巷》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吴强《红日》

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黄河东流去》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

刘心武《班主任》《钟鼓楼》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春之声》《蝴蝶》《布礼》《活动变人形》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

谌容《人到中年》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沉重的翅膀》

徐怀中《西线轶事》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

阿城《棋王》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铁凝《哦,香雪》《麦秸垛》《玫瑰门》

张贤亮《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邓友梅《那五》《烟壶》

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

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

贾平凹《鸡窝洼人家》《浮躁》《废都》《秦腔》《丑石》

韩少功《爸爸爸》《马桥辞典》

王安忆《小鲍庄》《小城之恋》《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长恨歌》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残雪《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虚构》

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莫言《红高梁》

苏童《妻妾成群》《红粉》《罂粟之家》《米》《我的帝王生涯》

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来来往往》

方方《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

刘震云《单位》《一地鸡毛》《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

刘恒《伏羲伏羲》

王朔《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过把瘾就死》《顽主》《玩的就是心跳》《动物凶猛》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妇女闲聊录》

陈染《私人生活》《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

王小波《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陈忠实《白鹿原》

张炜《古船》《九月寓言》

阿来《尘埃落定》

朱文《我爱美元》

张旻《情幻》

毕飞宇《玉米》

东西《没有语言的生活》

鬼子《被雨淋湿的河》

散文: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杨朔《雪浪花》《荔枝蜜》

刘白羽《长江三日》《日出》

秦牧《土地》《花城》《社稷坛抒情》

吴伯箫《记一辆纺车》《歌声》

冰心《樱花赞》

徐迟《歌德巴赫猜想》

黄宗英《大雁情》

巴金《随想录》

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贾平凹《商州初录》

杨绛《干校六记》

丁玲《“牛棚”小品》

孙犁《晚华集》

韦君宜《思痛录》

张中晓《无梦楼随笔》

韩少功《夜行者梦语》

张中行《负喧琐话》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诗歌:

郭小川《向困难进军》《团泊洼的秋天》《甘蔗林——青纱帐》《将军三部曲》闻捷《吐鲁番情歌》

贺敬之《桂林山水歌》《回延安》《放声歌唱》

流沙河《草木篇》

李瑛《戈壁日出》《一月的哀思》

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相信未来》《命运》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会唱歌的鸢尾花》

艾青《光的赞歌》《古罗马大斗技场》

曾卓 《我能给你的》《有赠》

穆旦 《冥想》《停电之后》

北岛《回答》《古寺》《结局或开始》《宣告》《触电》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神女峰》

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代人》《远和近》《弧线》

江河《纪念碑》

杨炼《诺日朗》

李亚伟《中文系》

于坚《尚义街六号》

伊蕾《独身女人的卧室》

海子《麦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天,十个海子》

话剧:

老舍《茶馆》《龙须沟》

田汉《关汉卿》

沙叶新《陈毅市长》

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

教材与相关理论: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炯:《新中国文学史》

邵荃麟:《文学十年历程》,《文学十年》

王庆生 :《 中国当代文学史 》

丁帆、许志英主编:《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陈思和 《 中国新文学整体观 》

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

洪子诚 《 1956:百花时代 》

陈顺馨:《1962:夹缝中的生存》

杨鼎川:《1967:狂乱的文学时代》

孟繁华:《1978:激情岁月》

尹昌龙:《1985:延伸与转折》

张志忠:《1993:世纪末的喧哗》

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2001年)。

陈晓明:《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

陈晓明:《表意的焦虑:历史祛魅与当代文学变革》

李欧梵:《现代性的追求》

王晓明:《批评空间的开创》、《潜流与漩涡:20世纪中国作家心理障碍研究》刘小枫《拯救与逍遥》

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

李扬:《50-70年代文学再解读》

李杨、白壁德:《文化与文学》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

卡列奈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1997)、相关理论学术期刊参考目录

6.现当代文学必读书目 篇六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

唐弢严家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3)

郭志刚孙中田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

黄修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

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

二、综合参考书(包括文学史资料、文学史论著和作品)杨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1-3)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下)

王一川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共8册)

《中国现代各流派小说选》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一1927)(1一10)

《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1—20)

《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1—20)

三、作家作品

《鲁迅全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坟》《郭沫若全集》

(文学编):《女神》《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

胡适:《尝试集》《终身大事》《叶圣陶短篇小说选》:《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新月派诗选》

《郁达夫文集》《郁达夫小说集》《冰心选集》《朱自清散文》《周作人散文》《闻一多文集》

《死水》《徐志摩诗集》《丁西林剧作全集》(上下)《象征派诗选》《(语丝)作品选》

《茅盾全集》:《子夜》《蚀》《虹》《腐蚀》《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

《老舍文集》:《骆驼祥子》《月牙儿》《四世同堂》

《巴金全集》:《家》《憩园》《寒夜》

《沈从文文集》:《边城》

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

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

叶紫:《丰收》

《张天翼小说选》:《华威先生》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

艾芜:《南行记》

李劼人:《死水微澜》

钱钟书:《围城》

《张爱玲文集》:《金锁记》《倾城之恋》

《赵树理文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孙犁文集》:《荷花淀》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秦瘦鹃:《秋海棠》

徐訏:《鬼恋》《风萧萧》

周立波:《暴风骤雨》

路翎:《财主的儿女们》

萧军:《八月的乡村》 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田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

洪深:《五奎桥》

夏衍:《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包身工》

陈白尘:《升官图》

贺敬之等:《白毛女》《新感觉派小说选》《中国诗歌会作品》《山药蛋派作品选》《殷夫诗选》

《艾青诗选》《戴望舒诗选》《田间诗选》《冯至诗选》《穆旦诗选》《臧克家诗选》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竟:《漳河水)袁水拍:《马凡驼的山歌》《现代派诗选》

《七月派诗选》《白色花》《九叶集》《林语堂散文》《梁实秋散文》何其芳:《画梦录》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当代文学阅读书目

小说:梁斌《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杨沫《青春之歌》柳青《创业史》杜鹏程《保卫延安》

欧阳山《三家巷》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吴强《红日》赵树理《登记》《“锻炼锻炼”》《三里湾》

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黄河东流去》孙犁《风云初记》《山地回忆》《铁木前传》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王愿坚《党费》茹志鹃《百合花》《剪辑错了的故事》峻青《黎明的河边》

刘心武《班主任》《钟鼓楼》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春之声》《蝴蝶》《布礼》《活动变人形》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谌容《人到中年》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

《沉重的翅膀》徐怀中《西线轶事》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阿城《棋王》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铁凝《哦,香雪》《麦秸垛》《玫瑰门》张贤亮《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邓友梅《那五》《烟壶》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贾平凹《鸡窝洼人家》《浮躁》《废都》《秦腔》《丑石》

韩少功《爸爸爸》《马桥辞典》王安忆《小鲍庄》《小城之恋》《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

《长恨歌》刘索拉《你别无选择》残雪《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虚构》

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刘恒《伏羲伏羲》莫言《红高梁》

苏童《妻妾成群》《红粉》《罂粟之家》《米》《我的帝王生涯》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来来往往》

刘震云《单位》《一地鸡毛》《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方方《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

王朔《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过把瘾就死》《顽主》《玩的就是心跳》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王小波《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陈染《私人生活》《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陈忠实《白鹿原》

张炜《古船》《九月寓言》阿来《尘埃落定》

散文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李健吾《雨中登泰山》杨朔《雪浪花》《荔枝蜜》刘白羽《长江三日》《日出》

秦牧《土地》《花城》《社稷坛抒情》吴伯箫《记一辆纺车》《歌声》冰心《樱花赞》徐迟《歌德巴赫猜想》 黄宗英《大雁情》巴金《随想录》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诗歌郭小川《向困难进军》《团泊洼的秋天》《甘蔗林——青纱帐》《将军三部曲》闻捷《吐鲁番情歌》

贺敬之《桂林山水歌》《回延安》《放声歌唱》流沙河《草木篇》李瑛《戈壁日出》《一月的哀思》

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相信未来》《命运》雷抒雁《小草在歌唱》《会唱歌的鸢尾花》

艾青《光的赞歌》《古罗马大斗技场》北岛《回答》《古寺》《结局或开始》《宣告》《触电》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神女峰》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代人》《远和近》《弧线》江河《纪念碑》杨炼《诺日朗》李亚伟《中文系》

杨牧《我骄傲,我有辽远的地平线》于坚《尚义街六号》伊蕾《独身女人的卧室》

海子《麦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天,十个海子》

戏剧老舍《茶馆》《龙须沟》田汉《关汉卿》沙叶新《陈毅市长》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

教材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金汉等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孟繁华、程光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当代文学史》,王庆生,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丁帆、许志英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相关理论学术期刊参考目录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

《文艺理论与争鸣》《当代作家评论》《作品与争鸣》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收获》《花城》

一作品类(以作品集为主,个别是单部作品)

钱谷融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上下卷(包括被列为“存目”的书也要看),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年版。

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坟》《中国小说史略》 郭沫若《女神》

茅盾《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腐蚀》 巴金《家》《春》《秋》《寒夜》《憩园》

老舍《骆驼祥子》《断魂枪》《猫城记》《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 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沈从文《边城》《长河》《八骏图》 郁达夫《沉沦》 钱钟书《围城》

张爱玲《金锁记》《封锁》《倾城之恋》 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 许地山《缀网劳蛛》 废名《桥》

徐訏《风萧萧》《精神病患者的悲歌》《鬼恋》 无名氏《野兽野兽野兽》 师陀《果园城记》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孙犁《荷花淀》 施蛰存《春阳》

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

路翎《饥饿的郭素娥》《财主底儿女们》 李劼人《死水微澜》 萧军《八月的乡村》《第三代》 艾芜《山峡中》 张天翼《包氏父子》 鹿桥《未央歌》

夏衍《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 何其芳《画梦录》 梁实秋《雅舍》

艾青、穆旦、戴望舒、冯至、卞之琳、徐志摩等等的诗歌。

二中西方理论类

《论语》《孟子》《金刚经》《坛经》《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 亚里士多德《诗学》、黑格尔《美学》、维科《新科学》、康德《判断力批判》、尼采《悲剧的诞生》、丹纳《艺术哲学》、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别尔嘉耶夫《自由的哲学》。

三中国现当代作家和文学思潮研究类(压缩版)

(一)作家研究类

1、李长之:《鲁迅批判》,北京出版社,2003

2、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钱理群:《心灵的探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4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5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6、凌宇:《沈从文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

7、金介甫著、符家钦译:《沈从文传》,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

8、孙党伯:《郭沫若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9、钟桂松:《茅盾传》,东方出版社1996

10、陈思和、李辉编著:《巴金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11、宋永毅:《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学林出版社1988

12、宋剑华:《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3、田本相:《曹禺剧作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14、宋剑华:《胡适与中国文化转型》,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15、钱理群:《周作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

16、钱理群:《周作人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7、许子东:《郁达夫新论》,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

18、陈子善:《说不尽的张爱玲》,上海三联书店2004

19、宋剑华:《生命阅读与神话解构: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文本的重新释义》,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二)文学思潮研究类

1、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李杨:《抗争宿命之路——现实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3、罗成琰;《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4、陈国恩:《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5、吴晓东:《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6、陈顺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转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7、徐行言、程金城:《表现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8、王富仁、王光东:《灵魂的挣扎——中国20世纪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9、陈晓明:《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10、解志熙:《生的执著——存在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11、余凤高:《心理分析与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2、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3、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14、宋剑华:《百年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15、张光芒:《中国近现代启蒙文学思潮论》,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

16、吴福辉:《都市漩涡中的海派小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17、李今:《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18、朱寿桐:《情绪——创造社的诗学宇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19、杨义:《京派海派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0、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1、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香港友联出版社1979(复旦大学出版社)

22、李泽厚:《美的历程》

23、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7.当代文学史参考书目 篇七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 中国当代文学一反长期存在的被动、压抑、虚弱、颓唐和不自信, 完全以盈实的、舒展的、风光的、富有侵略性的姿态出场。好比整个儿换了似的!虽然从时间的长度来看, 中国当代文学早已超出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十年” (1) , 但是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二等公民”, 一直受到中国现代文学的压制。这当然有中国当代文学自身的原因。“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作为第一阶段长期给中国当代文学留下了贫弱的积弊, 造成了无法与中国现代文学匹敌的劣势。而且它还像病毒一样侵蚀着后来人们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认识。就这样中国当代文学囫囵成为有色眼镜观照下的“孱弱之躯”。正是这种对待方式, 导致中国当代文学史在进入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课堂后也成为被“虐待”的对象, 它的地位远不及中国现代文学史, 课时安排也比中国现代文学史少很多 (2) , 好像它是因为不能有中国文学“史”的空缺和断裂而勉强进入中文系大学生课堂的。

现在这种存在状态已经不合时宜了。莫言以自己的成就颠覆了那种老旧的关系和认识。只要是和高校中文系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这门课程有关的组织和个人, 都要以新的思维认识这门学科了。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依靠的是自己的文学成就。莫言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 一个既传统又现代、既中国又世界的文学境界。在创作伊始, 莫言就拥有了宽阔的世界文学视野和比较文学意识, 一脚踩着福克纳、马尔克斯等人的足迹, 一脚踩着自己民族的土地, 构筑他的文学世界。从而完成了现代的中国叙事, 为世界文学格局增添了新的文学存在形式。而且, 莫言以大悲悯的人道情怀审视中国人的独特生命存在, 进而从中华文化的独特视角展现人性的复杂, 体现了莫言文学世界伟大的精神境界。可见,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这样, 借助于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当代文学一位大师的成就被世人仪式般地认可了, 而且让他们心服口服。于是, 中国当代文学的地位一夜之间发生了奇妙的置换, 不但与中国现代文学比齐, 而且开始和中国古代文学、世界文学争辉。不仅如此, 由于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内部好像开始了奇特的化学反应, 一个个优秀的作家, 像王小波、余华、李锐, 等等, 都朝莫言汇合聚拢, 与之比长契大, 空前扩张和释放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大能量。

面对此情此景, 与高校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有关的任何组织和个人, 再对中国当代文学抑制和轻慢就是很不明智的了。

国家的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重新审定中国当代文学史这门课程。可以组织专家听证会, 以莫言为标杆, 对当代中国作家进行理性的甄别评估, 重新在高校中文系的课程设置中定位中国当代文学史。应该充分考虑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时间长度、历史容量与重量, 给它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样的课时保证, 甚至更多。这当然需要与各个高校的那些跟文学教育相关的部门和管理人员衔接起来。

高校中文系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的老师们需要观念的大调整了。现在有了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 老师们再没有必要有意无意地压抑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了, 一种舒展的理性的研究态度成为必要。他们需要从莫言的文学世界衍生出重新评价中国当代作家的标准, 以全新的眼光观察和审视当代中国的每一位作家, 形成对他们的新认识, 进而决定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取舍。高校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而且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者, 是主动的研究型的教师。这次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给了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的高校教师一次绝好的主动书写属于自己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机会。莫言的文学特点还给高校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的老师们提供了一套具体的教学方法。莫言的小说创作植根于莫言独特的人生体验, 运用世界眼光筛选和改造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厚传统, 如瑞典文学院评委会所说“找到了旧式中国文学与语言传统的新出发点” (3) , 实现了现代的“中国”叙事。这给高校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假如老师们要透彻地、很好地完成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教学任务, 就必须打通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三者的联系, 实行三位一体的教学法。当然, 这种关联在以前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教学中也是要求的, 但是在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并非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现在却因为莫言以自身的创作特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事件而凸现为一种紧要的方法。其实莫言的这一特点也是改革开放时代许多中国作家创作的特色。这样, 古今中外连体教学法就成为高校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现在许多高校所使用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 也因为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而急需修订了。莫言获奖之后, 笔者检索了中国高校眼下所使用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 发现多数对莫言讲述很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洪子诚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 (修订版) 在这方面具有典型性;不仅因为它的出版机构的权威性, 还因为这部教材著者的权威性。 (4) 事实上这部教材的编纂基于这样一个理念: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没有像鲁郭茅巴老曹那样的大家, 不堪于做作家的分章, 于是便着重于文学现象和过程的讲述。朱栋霖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 (5) 、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6) 等少数教材对莫言讲述较多。这里尤其要提一提雷达等人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 (7) , 这部教材对莫言作了相当到位的讲述。然而, 综观当下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对莫言等著名作家的观照仍然是颇为不够的, 对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观照是颇为不够的。这实际上暴露了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某种“盲视”, 教材的缺乏前瞻性还是相对次要的问题。但是, 不管怎么说, 莫言这次获奖使高校使用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修订变得迫在眉睫了。这当然是高校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相关部门急需要着手的重要工作。不过, 具备相当研究创新能力的高校教师大可不必等待新的教材出世再调整自己的教学, 他们应该马上修订自己的讲义, 以适应新形势下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讲授。

注释

1 中国当代文学从1949年开始算起, 到现在已经有63年的历史, 时间长度是中国现代文学 (1917-1949) 的近两倍;单说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 (1977-2012) , 时间长度也已超过中国现代文学。

2 据我所知, 绝大多数高校在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课程的设置中,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课时比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课时一般要多出三分之一左右。假如说一学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授课时数是80多个课时,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授课时数就是60左右的课时。

3 瑞典文学院评委会对莫言的授奖词是:“通过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会视角的混合, 莫言结合威廉·福克纳与加夫列夫·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中的因素, 创造了一种世界性怀旧, 与此同时, 也找到了旧式中国文学与语言传统的新出发点。”

4 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 (修订版)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洪子诚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权威人士之一。

5 朱栋霖, 朱晓进, 龙泉明.中国现代文学史 (1917-2000)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6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8.当代儿童文学作家 篇八

人物档案

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家,成都人,18岁开始当小学老师,19岁开始童话创作。她做过7年幼儿园老师,7年儿童读物编辑,现为成都某杂志社副编审。

杨红樱希望能给自己的小读者、大读者们带去快乐、智慧,和他们一起营造出一个更开阔、更丰富多彩的童心王国。她的作品尊重孩子的天性,构筑了孩子理想的天国,不仅得到孩子的喜爱,很多家长、老师也是激情阅读,以期能从中寻找到通往孩子心里的密径。

当代儿童的生活现实和心理现实,深情呼唤张扬孩子的天性,舒展童心、童趣,探悉成人世界与儿童 世界的沟通,让孩子拥有健康、和谐、完美的童年。她在作品中坚持的“教育应该把人性关怀放在首位”的教育理念,已在中国的中小学校产生广泛的影响。全国一百多家媒体对“杨红樱现象”进行了报道和分析。2004年5月31号,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播放了杨红樱专题,对她二十几年的儿童文学创作生涯与所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杨红樱创作的儿童小说“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是目前中国孩子最喜爱的文学读物,行销1600多万册,创下了建国以来原创儿童文学的出版奇迹,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第一品牌书。2004年5月24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对“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在全国孩子中引起的热读现象进行了深度评论。 杨红樱 杨红樱最爱的狗狗叫仔仔,她还为它出过一本书名叫《爱仔仔的理由》。

人物经历

1962年5月12日杨红樱生于四川成都市。

1982年参加工作,历任成都人民北路小学语文教师,成都出版社编辑,成都《青年作家》杂志副编审。

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00年,她出人意料地停止了童话写作,开始运用日记体小说形式,记录下自己女儿告别童年,由小女孩成长为少女的生命图景。

2006年,杨红樱的儿童小说《淘气包马小跳》在法国出版,引起广泛读者的好评。

2007年,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英国哈珀·柯林斯集团购买了“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图书在全球发行的多语种版权;同年,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德国艾阁蒙集团又购买了杨红樱的长篇童话系列《笑猫日记》的德语版权。

2008年,杨红樱的著作《笑猫日记》被哈珀·柯林斯集团购买,在全球发行的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韩语的著作版权。

2014年12月21日,“2014年第九届作家榜”主榜单揭晓,杨红樱以1850万版税居第三位。

创作历程

1982年,20岁的杨红樱毕业了分到小学当语文老师,教的课文大多是像《小蝌蚪找妈妈》、《小公鸡和小鸭子》这类蕴藏着知识,结构精巧、语言优美的小童话。杨红樱摹仿着这些课文,写了一篇科学童话《穿救生衣的种子》,投到上海《少年报》,很顺利地发表了。5年后,杨红樱出版了第一本书——科学童话集《快乐天地》。

社会活动

“为了灾后乡村的孩子们能早日重新走进课堂,走进比过去条件更好更安全的学校,我们期望有更多的朋友伸出慷慨的援手……”18日,四川著名作家阿来、麦家、杨红樱共同倡议,发起“5·12灾后乡村学校重建行动”。3人已率先捐出45万元首笔资金,并承诺,他们的姓名除用于此次募集行动外,将不会在未来所建学校的命名等事项中出现。

倡议书中说:作为一个公民,我们都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却总觉得远远不够!特别是面对劫灰中那些乡村学校的废墟,心灵上的痛苦更是无以言表。经过反复商议,我们三个身在四川灾区的作家,决心为灾后重建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个人共捐资四十五万元,希望将此用于灾后乡村学校的劫后重建。我们深知区区的这么一笔资金,杯水车薪,其实只是表达了一种心意。我们期望有更多的朋友伸出慷慨的援手,让我们共同来使这笔资金更丰厚一些,能在即将展开的灾区重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倡议书还说,经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教育局协商,请有意玉成此事的朋友,将所捐善款汇入教育局属下阿坝州教育基金会账户。阿坝州教育局承诺,此笔捐款将根据捐助者意愿定向投放,并对资金的使用及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

主要作品

1981 《穿救生衣的种子》 科学童话 《少年报》报社

1986 《快乐天地》 科学童话集 四川科技出版社

1989 《蜗牛的小公馆》 《胖猪罗罗》 科学系列童话 科学系列童话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3 《度假村的猫儿狗儿》 长篇童话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4 《寻找快活林》 短篇童话集 重庆出版社

1995 《胖猪笨笨》 长篇童话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7 《秃尾巴狼》 长篇童话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8 《那个骑轮箱来的蜜儿》 《鼹鼠妈妈讲故事》 《骆驼爸爸讲故事》 长篇童话 童话集 科学童话剧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999 《七个小淘气》 《小蛙人游大海》 《再见野骆驼》 系列童话 长篇科学童话长篇科学童话 未来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nlc202309090030

2000 《迷糊豆和小人精》 《神犬探长》 《女生日记》 系列童话 长篇科学童话 儿童小说 安徽教育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2011 《五三班的坏小子》 《乖狐狸》 儿童小说 系列童话 作家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2 《男生日记》 《神秘的女老师》 儿童小说 长篇童话 作家出版社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3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 《贪玩老爸》 《轰隆隆老师》 《笨女孩安琪儿》 《四个调皮蛋》 《同桌冤家》 《暑假奇遇》 儿童长篇小说 儿童小说 作家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2004 《那个骑轮箱来的蜜儿》 《神秘的女老师》 《亲爱的笨笨猪》 《流浪狗和流浪猫》 《没有尾巴的狼》 《天真妈妈》 《漂亮女孩夏林果》 《丁克舅舅》 《宠物集中营》 《小大人丁文涛》 《疯丫头杜真子》 《杨红樱童话》上 《杨红樱童话》下 童话系列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 作家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5 《假小子戴安》 《寻找大熊猫》 《巨人的城堡》 《鼹鼠妈妈讲故事》 《骆驼爸爸讲故事》 《优美童话卷》 《奥秘童话卷》 《校园小说卷》 长篇儿童小说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 亲子读本 杨红樱文学精品赏析 作家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 《保姆狗的阴谋》 《塔顶上的猫》 《想变成人的猴子》 《超级市长》 《跳跳电视台》 《森林迷案》 《寻找美人鱼》 《猫头鹰开宴会》 笑猫日记系列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 杨红樱科学童话系列 明天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2007 《能闻出孩子味儿的乌龟》 《幸福的鸭子》 《虎皮猫,你在哪里》 《开甲壳虫车的女校长》 《名叫牛皮的插班生》 《写人篇》 《叙事篇》 《写景状物篇》 《写动物篇》 《寻找快活林》 笑猫日记系列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 杨红樱作品好词好句号段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明天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8 《蓝色的兔耳朵草》 《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 《科学童话系列》 《优美童话系列》 《校园小说系列》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 《笑猫日记系列》 《侦探小组在行动》 《做梦的房子》双语版 《乖狐狸的故事》双语版 《鱼的天空》双语版 《我是你的朋友大熊猫》 笑猫日记系列 杨红樱作品精选导读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 爱的童话 明天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安徽科技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2009 《小英雄和芭蕾公主》 《樱桃沟的春天》 《那个黑色的下午》 《女生日记》新版 《男生日记》新版 《一棵长着耳朵的树》 《小人精的黑夜故事》 《会走路的小房子》 《那个骑轮箱来的蜜儿》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 笑猫日记系列 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 杨红樱童话珍藏版 接力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2010 《一头灵魂出窍的猪》 《球球老老鼠》 《那个骑轮箱来的蜜儿》 《神秘的女老师》 《亲爱的笨笨猪》 《没有尾巴的狼》 《流浪狗和流浪猫》 《寻找美人鱼》 《森林谜案》 《猫头鹰开宴会》 《鼹鼠妈妈讲故事》 《骆驼爸爸讲故事》 《鸡蛋里的悄悄话》 《七个小淘气》 《亲爱的笨笨猪》 《一只会笑的猫》 《我是马小跳》 《仙女蜜儿》 《最美的一课》 《没有尾巴的狼》 《金瓜汤,银瓜汤》 《最后的晚餐》 《小蛙人游大海》 《森林谜案》 《沙漠运动会》 《流浪狗和流浪猫》 《五三班的坏小子》新版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新版 《假小子戴安》新版 《迷糊豆和小镇》 《七个小淘气》 《小人精的黑夜故事》 《会走路的小房子》 《背着房子的蜗牛》 《小男生杜歌飞》注音版 《小女生金贝贝》注音版 笑猫日记系列 杨红樱童话手绘完全本 樱桃园·杨红樱注音童话 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 杨红樱优美童话 童话小说 明天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1 《绿狗山庄》 《小白的选择》 《非常男生》 《非常女生》 《非常小男生和非常小女生》 《非常爸爸》 《非常妈妈》 《非常老师》 《非常事件》 《非常搭档》 《背着房子的蜗牛》 《寻找美人鱼》 《蚂蚁破案》 《穿救生衣的种子》 《猫头鹰开宴会》 《了不起的鱼爸爸》 《森林谜案》 《再见野骆驼》 《笨笨猪上学》 《一朵五彩的云》 《鸡妈妈孵鸭蛋》 《春天的野餐会》 《小骡子找妈妈》 《笨笨猪打呼噜》 《巧克力饼屋》 《天冷要盖房》 《七只淘气的小鸡》 《老鼠换脑袋》 《小男生杜歌飞》 《小女生金贝贝》 笑猫日记系列 笑猫日记系列 杨红樱非常系列 杨红樱画本·科学童话系列 杨红樱画本·好性格系列 童话小说 明天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2012 《孩子们的秘密乐园》 《永远的西瓜小丑》 《老仙树》 《生日晚会》 《小鹿妹妹》 《你好,小灰狼》 《欢乐村庄》 《欢乐学校》 《穿红肚兜的猪姑娘》 《笨笨猪娶新娘》 《鸡外婆的礼物》 《欢乐使者》 《出租时间的孩子》 《周末大逃亡》 《优点放大镜》 《爱玩飞镖的校长先生》 《女探长的游戏》 《童心城堡》 《男生日记》 《女生日记》 《阅读杨红樱·人物篇》 《阅读杨红樱·动物篇》 《阅读杨红樱·叙事篇》 《阅读杨红樱·写景状物篇》 笑猫日记系列 杨红樱画本·好性格系列 杨红樱画本·校园童话系列 杨红樱校园小说全彩美绘本系列 明天出版社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寻找黑骑士》 《猫小花和鼠小》 《寻找快活林》 《小红船儿摇呀摇》 《最好听的声音》 《荷叶上的晚餐》 《蚂蚁球》 《一片树叶,两只蚂蚁》 《魔力》 《粉红信封》 《风雨小屋》 《乖乖兔找朋友》 《金瓜汤,银瓜汤》 《追赶太阳的小白鼠》 《风铃儿叮当》 《葵花镇的故事》 《凝固的池塘》 《无情鸟》 《舞会皇后》 《做梦的房子》 《木房子,花房子》 《贪玩老爸》 《轰隆隆老师》 《笨女孩安琪儿》 《四个调皮蛋》 《同桌冤家》 《暑假奇遇》 《天真妈妈》 《漂亮女孩夏林果》 《丁克舅舅》 《宠物集中营》 《小大人丁文涛》 《疯丫头杜真子》 《寻找大熊猫》 《巨人的城堡》 《超级市长》 《跳跳电视台》 《开甲壳虫车的女校长》 《名叫牛皮的插班生》 《侦探小组在行动》 《小英雄和芭蕾公主》 笑猫日记系列 杨红樱画本·纯美童话系列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典藏本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nlc202309090030

影视作品

2005年国家广电总局官网显示四川作家杨红樱的小说《男生日记》《女生日记》被改编成少儿电视剧。

2008年作家杨红樱的儿童小说《淘气包马小跳》被编剧刘宣萁改编成同名200集电视剧。

2014年2月英国EARLING STUDIO购买杨红樱的成名作《女生日记》《男生日记》版权,计划改编成电影。

荣誉记录

2005年,杨红樱被成都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 2008年,杨红樱被四川省委宣传部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2008年,杨红樱被中央宣传部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2008年,杨红樱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第一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

1992年,童话《寻找快活林》获海峡两岸童话小说征文优等奖第一名。

1993年,童话《欢乐使者》获海峡两岸童话小说征文佳作奖。

1995年,童话集《寻找快活林》获冰心儿童文学奖。

1997年,童话《猫小花和鼠小灰》获海峡两岸童话征文一等奖。 1998年,童话《三只老鼠三亩地》获全国少儿报刊联合征文佳作奖。 2001年,童话《最好听的声音》获海峡两岸儿童文学 一等奖。

2002年,小说《男生日记》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小说《女生日记》获成都金芙蓉文学奖。

2003年,小说《男生日记》获四川文学奖。

2004年,小说《五三班的坏小子》获全国优秀儿童读物二等奖。 小说《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小说《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获成都金芙蓉文学奖。

小说《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005年 ,小说《淘气包马小跳系列》(12本)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童话集《杨红樱童话》(上下)获冰心儿童文学奖。

童话集《杨红樱童话》(上下)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长篇童话《亲爱的笨笨猪》 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长篇童话《流浪狗和流浪猫》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长篇童话《没有尾巴的狼》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长篇童话《骑轮箱来的蜜儿》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长篇童话《神秘的女老师》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低幼童话《鼹鼠妈妈讲故事》获全国优秀幼儿读物奖。

低幼童话《骆驼爸爸讲故事》获全国优秀幼儿读物奖。

低幼童话《杨红樱童话亲子绘本》(五本)获全国优秀幼儿读物奖。

2006年 ,小说《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获团中央“五个一工程”文化奖。

小说《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获四川文学特别荣誉奖。 小说《假小子戴安》获成都金芙蓉文艺奖。

2007年,小说《巨人的城堡》获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 小说《巨人的城堡》获首届中国政府图书提名奖。

儿童小说“淘气包马小跳系列”(16本)获2006年度中国最佳儿童文学读物奖。 童话“笑猫日记系列”(3本)获2006年度中国最佳儿童文学读物奖。

2008年,童话《想变成人的猴子》获成都市“五个一工程奖”。

2010年,杨红樱以2500万元版税收入,荣登“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宝座,引发广泛关注。

2012年11月27日,杨红樱荣获“中国作家富豪榜”第三名; 亚马逊中国2012年度“畅销图书作家榜”榜首作家; 图书行业权威市场调查数据——开卷2012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年度分析报告“最具市场价值作家”。

2016年3月22日,第十届作家榜主榜发布,杨红樱以1830万元年度版税收入位列第4。

作品风格

杨红樱的作品关注人物人格的塑造,探析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之间的隔膜、误区,倡导理解与沟通。早期童话作品注重语言塑造,内容富有教育性。

二十一世纪后,她的创作风格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幽默、轻松的文风,创作题材和内容等也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叙写都市儿童的喜怒哀乐,对文艺的特点与社会功能之间关系渗透到作品当中,注重儿童阶段心理活动的创作观念形象构建。童话和小说、文学和教育相互结合,既有童话的特色,也有小说的特点;既有诗歌雅韵,也有散文的特性;既有对事物的想象,也有植根现实的生命感受;既有对儿童文学的深刻理解,也有对儿童教育的凝重思考。 杨红樱的作品也有呈现教育背景下儿童生活现实与心理现实,杨红樱作品尊重孩子的天性,顺应儿童所理想中的世界,作品中渗透着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和观点的素质教育理念以及精神分析学和行为主义相结合的儿童心理咨询的专业问题。

作品详情

杨红樱作品《笑猫日记》

《笑猫日记》是杨红樱的全新系列作品,目前共有十七本:《保姆狗的阴谋》、《塔顶上的猫》、《想变成人的猴子》、《能闻出孩子味儿的乌龟》、《幸福的鸭子》、《虎皮猫,你在哪里》、《蓝色的兔耳朵草》、《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樱桃沟的春天》、《那个黑色的下午》、《一头灵魂出窍的猪》、《球球老老鼠》﹑《绿狗山庄》、《小白的选择》、《孩子们的秘密乐园》、《永远的西瓜小丑》和《寻找黑骑士》。

《保姆狗的阴谋》

冬日的翠湖公园景象肃杀,而两只狗的出现更使这里充满了阴谋和杀机。一只和牧羊犬亲密无间的腊肠狗,为什么一定要置牧羊犬于死地呢?一个又一个的谜团,伴着我、地包天、老老鼠和杜真子,度过了一个不平静的冬季……

《塔顶上的猫》

翠湖公园里有一座美丽的白塔。伴着第一缕春风,一只美丽的虎皮猫突然出现在塔顶。这只猫惹怒了一群著名的“资格猫”,因为,他们都上不去的地方,决不允许别的猫爬上去!他们开会咒骂,愤怒地游行……这些疯狂的行为,受到了老老鼠的嘲弄,让公园里的老鼠们乐翻了天。这真是一个热闹好笑而又令我忧伤的春天……

nlc202309090030

《想变成人的猴子》

在夏天开始的时候,我带着一颗受伤的自尊心,离开了杜真子的家,住进翠湖公园的一个秘密山洞里,和一只受人虐待的猴子成了好朋友。一场暴雨淹没了山洞,我和猴子来到马小跳的家。马小跳的生活让猴子羡慕不已。猴子一心想变成人,一个个开心好玩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能闻出孩子味儿的乌龟》

这是一个百年一遇的盛夏。一只背上刻满了甲骨文的乌龟,突然闯入我的秘密山洞。乌龟说,只要生活在有孩子味儿的地方,心就永远不会变老。在大雨滂沱的深夜,乌龟驮着我们穿过城市中密林般的楼群,一路闻着孩子味儿找到了马小跳的家……

《幸福的鸭子》

这个暑假,我和马小跳他们一道,来到了乡下张达外婆的家。我们见到了巨大阿空、腊肠狗拖拖,和一只名叫麻花儿的女鸭子。麻花儿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容易被感动的心,她心中的幸福仿佛没有边际……

《虎皮猫,你在哪里》

寂寞的日子里,没有一点儿关于虎皮猫的消息。为了找到她,我踏上了艰辛曲折的寻猫之路。样子相似的虎皮猫到处都是。一场场误会和一个个故事,就在夏末初秋的这些日子里,接踵而至。是那祈福的钟声,把我们引向古老的钟楼……

《蓝色的兔耳朵草》

在遥远的群山之中,藏着一座晶莹得如同蓝宝石般的蓝山。老老鼠告诉我,生长在蓝山上的蓝色的兔耳朵草能治好虎皮猫的耳朵。通往蓝山的路,危机四伏。那巨大的山蜘蛛、凶猛的母老虎、残暴的公花豹,还有力大无比的湖怪,都能轻易地置我于死地,但是为了我心爱的虎皮猫,这一路,我走得义无反顾。可是,历尽千辛万苦采来的兔耳朵草,竟被几只馋嘴的兔子偷吃了。我万念俱灰地回到了马小跳的家,绿毛龟却告诉我,只要心中有爱,奇迹就一定会出现 ……

《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

这真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冬天!伴着阵阵梅花的清香,我和虎皮猫的孩子们终于了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的四个小宝贝----胖头、二丫、三宝和小可怜,四个模样,却一样可爱!在这个格外寒冷的季节,我、虎皮猫、杜真子、马小跳,还有我那神秘的“熊猫表哥”,都精心地呵护这小猫们,期盼着它们快快长大。然而,突如其来的厄运,还是在寒风中降临了,小可怜不幸去世了……

《樱桃沟的春天》

清明刚过,我和虎皮猫就带着小猫们,离开了翠湖公园,来到了望龙山下那一望无垠的樱桃沟,来到了马小跳的爷爷奶奶家。能在山谷中飞翔的黑旋风、忙着为大熊猫安排相亲的阿黄、得了相思病的阿黑、滑板高手母白鹅和有着一副金嗓子的嘹哥,陪伴着我们走进了春风中一个又一个温暖而好玩儿的故事里。然而,一丝隐隐的不安,却在夜色中向我们悄悄袭来……

《那个黑色的下午》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18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让那个黑色的下午永远地定格在我的记忆中,亲爱的虎皮猫,亲爱的孩子们,亲爱的爷爷奶奶,黑旋风,阿黄和阿黑,你们在哪里?无论你们在哪里,我都一定要找到你们,生死不离!在皓白的阳光下,我走过一片又一片废墟,踏上了艰难的寻找妻儿之路……

《一头灵魂出窍的猪》

杨红樱作品《一头灵魂出窍的猪》 地震过后,一直没有关于黑旋风的消息。能像马一样奔跑、能像鸟一样飞翔、常常在夜色中静静思考问题的黑旋风,究竟在哪里?在山脚下一座气派的公馆里,笑猫终于找到了黑旋风,他竟然在这里过上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慕名到公馆来参观这头“世界上最坚强的猪”,人们甚至准备为黑旋风举行一个盛大的颁奖仪式……但是,黑旋风出人意料地要我帮他尽快逃回山林。就在我为此一筹莫展的时候,万年龟神秘地来到了我的身边。于是,一个个惊险、好玩而又温暖的故事,就在这个夏天接踵而至……

《球球老老鼠》

人们都说世事无常。果然,就连修炼成精的老老鼠也没料到,好不容易变成了一个球球的他,竟然在一夜之间现了原形。老老鼠万分绝望,他躲进翠湖公园那个最深的洞,闭洞思过。对三宝的无尽思念日夜折磨着老老鼠,他多么想再次变成一个球球陪伴在三宝身边!于是,他走出洞口,急功近利地到处找好事做,但结果总是一团糟。不久,一个神秘的传说在公园里悄悄流传。老老鼠不得不再次走出洞口,召集他的子子孙孙到极乐园,举行了一次秘密的鼠类大会。老老鼠接下来的命运将会如何?在这个荷花盛开的夏日,到底还会发生哪些离奇的故事?

《绿狗山庄》

当秋风吹开满园菊花的时候,球球老老鼠终于又回到了翠湖公园,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在群山深处,有一座神秘的绿狗山庄,我和球球老老鼠,找遍了山庄的每一个角落,却始终不见小白的踪影不久,地包天也神秘的失踪了,我和球球老老鼠终于发现了,隐藏在山庄里的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秘密,可是,我们无法将那一百只绿狗从噩梦中拯救出来,一瓶有魔力的红酒,竟让球球老老鼠有了不可思议的能力,于是,在一个深夜,绿狗山庄里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小白的选择》

逃离了绿狗山庄的小白和地包天,在大家的帮助下,恢复了原来的模样,贵妇狗菲娜把小白带到了这座城市最高档的别墅区——樱花巷,希望小白在这找到一户好人家住下来。在这个萧瑟的冬季,小白在樱花巷的经历竟如同一场有一场的噩梦……阵阵寒风中,在梅园的腊梅树下,小白遇见了一位谜一样的女人。她会成为和小白相依为命的女主人吗?

《孩子们的秘密乐园》

一个马戏团的到来让冬日沉寂的翠湖公园终于又热闹了起来,但马戏团里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西瓜小丑却被赶走了。在笑猫的帮助下,西瓜小丑组建了一支全新的马戏班,他们的演出受到孩子们疯狂的追捧。此时,万年龟也循着浓浓的孩子味儿返回了翠湖公园,他说,他一定会将这里变成只属于孩子们的秘密乐园……

《永远的西瓜的小丑》

马戏团的人为了赚钱,到处寻找西瓜小丑。西瓜小丑离奇失踪,笑猫和老老鼠与马戏团斗智斗勇。笑猫会成功吗?西瓜小丑能继续带给孩子们欢笑吗?

上一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录下一篇:妈妈的爱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