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③必修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2024-10-26

历史③必修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共6篇)

1.历史③必修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篇一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

编写者:李淇

【课程标准】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考题回顾】

(10年天津卷)《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知识梳理】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

(1)秦末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为恢复生产,安定人心,吸取道家“ ”的思想,采取 的政策。

2.内容:

(1)减轻,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2)士兵回家,授予,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3.影响:

(1)积极:恢复经济,增强实力,国力强盛,人民安定。

(2)消极: 的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加剧,骚扰,威胁西汉的稳定。

(3)出路:采用 的政治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糅合、、思想于儒学中,形成新儒学体系,著有。2.思想主张:

(1)提出 和 的主张。(2)宣扬,提出 和 学说。(3)提出。

3.作用:有利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巩固君权,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秩序。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措施:

(1)起用儒学家参政。

(2)公元前136年,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规定、、、、为“五经”,设。(3)公元前124年,设太学,由 传授,合格者即可被授官。(4)设,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确立儒学成为用人标准,使儒学大兴;儒家垄断教育,使部分非贵族通过 为官,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使儒学开始在民间独尊。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重点突破】

1.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1)兼采各家思想,外儒内法。(2)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3)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2.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汉代新儒学增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理论。(2)汉代新儒学增加“大一统”思想,并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等也为汉代新儒学所继承。3.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治国思想的变化

(1)战国时期,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期,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代表人物,针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展开激烈争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2)秦朝时期,采用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但严刑峻法、重赋繁役激化了阶级矛盾,并导致了秦朝的短命而亡,这也显示了单纯法治之不足。

(3)西汉初,经济凋敝,国库空虚。鉴于秦亡教训,统治者采用黄老之学,实行无为而治,促进生产恢复,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并形成了汉武帝时期的盛世局面。(4)汉武帝时期,一方面国家经济军事力量强大,另一方面王国问题、匈奴问题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因而黄老思想已不适应新形势,董仲舒“新儒学”被采纳,并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合作探究】

探究一: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说:“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

②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汉武帝的这三点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中国古代封建教育,最初是私人教育。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就是师徒相传,而真正由国家开办教育始于汉武帝。所以汉武帝在推动封建教育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探究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重要内容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③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探究三: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得?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

(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③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探究四:汉代为什么会出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现象? ①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朝经济逐渐恢复,国力日盛。

②但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北方匈奴为患、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威胁西汉稳定;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④汉武帝举贤良对策,寻求新的治国之道,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因此。【及时训练】

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2.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政治哲学,主要是因为它倡导()①“君权神授” ②“大一统” ③“民贵君轻” ④“讲信修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4.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汉武帝对此

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

A.光大儒家 B.恢复礼乐秩序 C.加强中央集权 D.建立教育体系 5.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华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个时期应是()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明清

6.有观点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下列言论中,比较完整地表达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簿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C.“曲民而伸君,曲君而伸天”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7.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

8.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大一统” D.“三纲五常” 9.阅读下列材料: 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不要人民读书”、“只读一种书”分别是指何事?

(2)列举汉武帝“利禄的引诱”具体措施三项。

(3)不同的手段分别带来哪两种不同的后果?对此你有何看法? 11.(1)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设五经博士,专事研究与传播;办太学、完成学业合格即可任官;建立地方学校以为官吏后备人选。

(3)秦是对文化的摧残,是其暴政而亡的原因之一;后者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政治统一。言之有理即可:如统治者要疏不要堵等。

2.高中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篇二

1.本科教材在“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儒学成为正统”三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的过程。

2、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上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新儒学随之被汉统治者尊崇,去的正统地位。

3.汉代尊儒奠定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至深。

学情分析:

1.普通高中的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高中历史的学习有较大的难度。所以,教学中能力要求不能过高,要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调查,学生对儒家学说及其代表人物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属于知其皮毛的层次。历史思维能力低。

3.学生对“独尊儒术”对后世的影响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初“无为而治”的情况;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汉武帝尊儒倡儒的措施及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归纳内容,展示并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思想统一、文化统一对于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体制的初步建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教学环节:

共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学生完成学案,时间5分钟。

第二环节:简介董仲舒;对新儒学的思想、汉武帝尊儒的措施和西汉教育状况等内容进行归纳及必要的分析、说明。突破重点。时间15分钟。

第三环节:问题探究。突破难点。时间15分钟。

第四环节:教学评价。问题探究也包括了评价。另外,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进行检查评价。时间5分钟。

(二)教师活动:

教师课前要准备学案。

多媒体展示董仲舒及其代表作简介;展示鲁壁、汉武帝、五经书影、授经讲学图等资料。对有关内容进行分析说明。

多媒体展示两个要探究的问题:西汉前期的政治为什么会从‘无为’转向‘有为’?儒学成为正统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也可以参加讨论。

(三)预设学生行为:

完成学案。

学生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会有疑问。

第二个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会有较多的疑问。

(四)设计意图:

完成学案,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展示资料增强历史感,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

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板书设计:

一、从“无为”到“有为”

1、西汉初期,“无为而治”

2、汉武帝时,积极进取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简介:汉代大儒;代表作《春秋繁露》;建立新儒学体系

2、新儒学的思想主张

(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

(3)提出“三纲五常”

3.高考历史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篇三

高考历史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说:“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

②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汉武帝的这两点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二、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其中《诗》就是《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书》就是《尚书》,是我国古代商贾文献资料汇编;《礼》就是《周礼》,周代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易》就是《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著作;《春秋》,是孔子以鲁国历史为主线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汉武帝还立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博士”。挑选“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为博士,负责传授学问,设置经学博士7人。高考圈-让你的大学对得起高三

这是西汉大力弘扬儒学最切实际的举措。

②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前124年,汉武帝为了培养官吏,统一人们的思想,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定太学以教救国”,在长安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相当于今天大学的专科),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每年考试一次。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官。太学,是中国历史上董仲舒第一个创办的第一所大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学。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起初,太学有经学博士7人和博士子弟50人,后来太学生发展到3 000人。东汉时期更达到三万余人。可以说,太学不但是中国第一个官办最高学府,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官方创办的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宗旨的高等学府。

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时代为官的规矩,使得非贵族家庭子弟也可以凭太学资格入仕。至此,儒学的地位大大提高,与之对应的是,春秋战国以来的风云一时的诸子百家学说渐渐沉寂无闻。

③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汉武帝下令全国郡县设置学校,这一措施真正使得儒学在民间光大,处于独尊地位。汉武帝还鼓励学者从事私家的儒学教育,为弘扬儒学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中国古代封建教育,最初是私人教育。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就是师徒相传,而真正由国家开办教育始于汉武帝。所以汉武帝在推动封建教育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独尊儒术的结果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反思 篇四

总体除了还是急躁了一点以外,可以打一个及格分数吧。

田老师评课:

1、课堂以问题建构,逻辑清楚,有引导、评价和思维的点拨,但是对学生思考程度的把控有待提高和重视。问题既然已经抛出来了,那么就要让问题发挥最大的价值。

2、活动太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篇五

一、教材分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二课,本课通过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和“儒学成为正统”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它继承了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又对后世儒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学习本课对于系统的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的地位十分突出。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提出的背景,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内容及实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通过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提出的背景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对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特定的思想文化的认识,即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一定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董仲舒及其思想等方面的知识,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董仲舒及其思想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学生获取、阅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学习董仲舒严谨治学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独尊儒术”的措施 难点: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董仲舒图像,通过直观的影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下一环节,师生共同学习新课。

环节二:学习新课: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是第一部分的学习第一目:从无为到有为 阅读课本《历史纵横》“萧规曹随”的历史故事,思考:汉初统治者采用何种方式治理国家?结合课本谈谈这种治国方略的利弊。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同时使学生明确一定时代的思想观念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

第二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选择《汉书•董仲舒传》的有关文字资料,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中初步了解董仲舒其人其事,为下面的教学做一些基础知识的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古文献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随历史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潜质。充分利用教材中董仲舒画像,春秋繁露书影,多媒体补充展示《汉书•董仲舒传》的有关文字资料,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新在何处?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与当时政治环境有何关系?首先是小组内部的合作探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进行交流展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由此,既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第三目:儒学成为正统:创设历史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假如你是汉武帝,那么你会采取哪些措施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在情景体验中,加深理解汉武帝尊崇儒学的具体表现,从而使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地位。{其结果是使儒学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汉武帝的以上三项措施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多年。)最后结合本节内容,让学生讨论,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的,哪些是今天应当摒弃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然后是联系反馈 环节三:练习反馈

针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3道选择题,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抢答完成。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环节四:课堂小结

环节五:布置作业

最后,我再说一下板书设计

6.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汉初的无为而治,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概念。

2、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理解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3、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难点:对新儒学思想的理解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第一目 从“无为”到“有为”

回顾儒学的发展历程: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期: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1、汉初实行“无为”的原因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坏破严重,汉初,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2、汉武帝时实行“有为”的政策的原因

A、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汉经济实力增强,社会繁荣。B、但也存在许多问题:(1)、南北边境不宁。(2)、王国威胁中央。(3)、阶级矛盾激化。第二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的历史地位、生平及历史贡献

他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著有《春秋繁露》。

贡献:他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儒学。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A、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B、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C、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D、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第三目

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A、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B、政治方面:用文人、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C、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汉武帝的这些措施为儒学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2、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A、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B、儒学地位大大提高。C、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3、结果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四、本课小结

上一篇:科技与生活作文300字优秀篇下一篇: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