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2024-09-27

浅谈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9篇)

1.浅谈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篇一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10-0041-04

一、对评价及其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

评价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因此,评价是价值判断主体在先有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的引导下所进行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在评价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来说,具有不同的价值信念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人们对评价活动的展开深深地植根于对评价对象的认识之中。另外,从人类的活动序列来看,评价是更为接近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其强烈的实践指向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具体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持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观,就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教学和评价,产生不同的教学评价结果。反之,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就有相应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和教学观做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实质上就是教师深层的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总结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活动,总体上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量少,教师和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二是质不高,许多课堂教学评价仅局限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再现。具体情形是课堂里只有教师在认真地演“独角戏”,教师关心的是自己教学方案的按计划完成,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重视不够。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的,而大部分问题是质量不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机械问题。这样的评价方式在我国教师的观念中是习以为常的,也是根深蒂固的,有着深厚的传统根基。虽然我国近来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很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许多改革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而使结果不够理想。检视这些改革,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验必须找到切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在于没有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把教学评价本身当作目的与终结。因此,应重视和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

二、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建立在对于评价对象的科学认识及教育教学方式的重新理解之上的,是对人的本质尤其人在教育视野中本质的重新解读和教育教学本质的重新定位。本文将从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三个方面对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理论基础做一探讨。

(一)多元智力理论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智力的理解仅限于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种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1]。

[1][2]

2.浅谈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篇二

高职院校办学的宗旨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技术人才, 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 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 高职院校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培养出新一代高素质, 高效率的职业技术人员, 学校体育教学应围绕职业需要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的课程。从就业的趋势来, 用人单位在招聘技术人才时, 不仅仅只是看中职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职业技能, 还对劳务人员的身体条件、职业体能素质提出了要求, 随着企业在社会上的竞争日趋激烈, 要求有高素质的人才, 不仅是单一技术上的需要, 更需要有健强体魄的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从而减少企业的成本支出如医疗费用等支出, 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所以这就要求高职就业生在校期间锻炼好体魄, 提高体能素质, 更好地去迎接就业的挑战。为此高职院校应围绕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开展体育教学, 改革以往体育教学内容的片面性, 要结合职业发展的需要开展相关的体育教学, 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及早投入社会大生产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高职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方法

1、采取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根据办学特点, 去除糟粕取之精华, 改变以往以单一的传授运动技能为主的陈旧的教学方式, 建立一种新型的以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为主导的针对性教学模式。把体育教学与职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 意旨在锻炼学生体魄, 增强身体素质, 培养体育情操, 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如:办公型专业。在高职院校中较常的一种类型, 如财务, 文秘, 计算机, 仪表, 化验等职业均属此类, 长期伏案, 低头含胸, 精神高度紧张等是这类专业的典型特征。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就因该有针对性的增加拳击, 健身操, 韵律操等锻炼项目。直立型专业。如采矿, 建筑, 纺织, 医护, 烹调等专业属于这种类型。长时间站立, 含胸使人体协调机能和各器官的负担加重。易出现下肢淤血, 血流不畅, 静脉曲张和心血管疾病多发症状。因此要增加健身走, 慢跑, 游泳, 骑自行车等锻炼项目。运动型专业。如物探、地质、交通建设、测量、农林、营销等。专业属于各种类型。高强度劳动、条件艰苦复杂使运动系统和心脉专业属于各种类型。高强度劳动、条件艰苦复杂使运动系统和心脉功能负担过重、易出现过度疲劳、肺部以及心血管疾病。因此要增加力量素质和耐力方面的项目。如爬山、还是、郊游、打球、游泳等。

2、开展职业保健教育课程

任何一种职业都有一定的风险, 对身体存在一定的隐患, 如何能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损伤以及怎样进行预防和治疗, 这就需要体育教学中开展职业保健教育课程, 为提高学生自身保护意识、职业防护能力提供一个平台。如高强度的职业劳动中, 可能存在肌肉拉伤, 教会学生治疗的方法, 肌肉拉伤后, 拉伤部位剧痛, 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 触疼明显, 局部肿胀或皮下出血, 活动明显受到限制, 要立即进行冷处理——用冷水冲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决冷敷, 然后用绷带适当用力包裹损伤部位, 防止肿胀。在放松损伤部位肌肉并抬高伤肢的同时, 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类药物。24小时至48小时后拆除包扎。根据伤情, 可外贴活血和消肿胀膏药, 可适当热敷或用较轻的手法对损伤局部进行按摩。因此, 在体育教学课程上应增加职业保健教育, 针对不同职业的需要开展相关的职业保健教育, 从理论上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运动创伤的预防等运用到实践中去, 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从而提高学生防护意识的能力, 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3、培养高职学生的体育道德情操

在整个体育教学环节中始终要贯穿体育精神, 培养学生体育道德情操。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公正、公开、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 是体育的理想、信念、情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 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体育是一种国际语言, 人们甚至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 就可以自由交流, 它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奥运会承载了友谊与团结、和平与公平、关爱与尊重等等精神内涵, 奥林匹克是体育精神的代名词, 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神圣休战”、以追求和平与友谊为特征的精神, 为我们所向往;尊崇公正、平等、竞竞争的精神, 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锻炼体能、展示健与美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奥林匹克精神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奇迹。体育精神让人们之间更容易沟通, 让合作更广泛, 让处处出现新的可能性。高职学生职业工作中需要职业道德, 这种道德的培养在体育精神中体现出来。如体育排球, 篮球运动就是需要团队齐心合作的团体性运动项目, 需要团队默契的合作, 遵守运动规则, 尊重裁判的裁定等。体育运动项目中需要体育精神, 职业生涯中更需要体育精神的延伸, 总而让学生自觉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做个合格的职业从业人员, 为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强盛做出贡献。

总之, 职业性体育教学就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而产生的, 在注重学生职业专业技能发展的基础上, 加强与其职业特点相关的体育教学,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性体育意识。因此, 高职院校为适应当前教学形势的发展与要求, 应从学生的职业特点出发, 进行体育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 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性体育教学, 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久良:《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系》,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3第三期.总共75期57~58。

3.浅谈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篇三

【关键词】大专 学前教育 英语课程

前言

目前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属于高职高专教育体系,从中等师范学校转型而来的高师院校,在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传统英语教学如何能够适应新形势,形成与学前师范教育相匹配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广大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大课题。本研究力图通过改革学生成绩评价方式,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针对性,进一步拓展英语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基础水平,为未来幼儿教师的教学工作和进一步求学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明确规定语言测试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做到科学、公平、规范。然而我校原有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主要是终结性评价。我校学生没有升学压力,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评价占很大比重,形成性评价仅限于平时考勤,完成作业等简单的评价。所以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考前突击背题应付考试,小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不好,英语课听不懂,老师不关注,期末考试时可能就会选择作弊或者直接放弃英语学习。要想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就应该改革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将对学生学习更有监督激励作用的形成性评价方式纳入评价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二、实验过程与结果

1.问卷调查与前测。本次调查以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高中起点2013级1班、2班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对象,在学生入学初,对实验班和对照班都进行了前问卷调查和前测。目的是为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问卷题目内容涉及英语学习动机与兴趣(motivation and interest)、英语学习习惯与态度(habits and attitudes)、英语学习方式与策略(methods and strategies)以及英语考核与评价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四 方面。

(1)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基本情况。两个班年龄分布大体一样,从高考英语成绩来看,实验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分别为121分和55分,对照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分别为119分和57分,每个班的平均分分别为88分和87分。所以,实验前的基本情况大体相同。

(2)前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从英语口语学习兴趣、习惯等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两个班级的学生都普遍认为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目前最需要提高的英语技能,也是今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能力。但是大家的英语学习兴趣却很,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太困难,30%的学生基本没有信心能学好英语。90%以上的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选择总是或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有20%左右。虽然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不满意,却不愿意积极地去改变这种现状。总之,尽管学生对于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非常清楚,但是由于英语基础较差,很难靠自己的努力,跟上老师的课堂教学,课下没有开口练习的机会,学习兴趣越来越少,更别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从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来看,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82%的学生认为,老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检查仅限于读课文、背单词或翻译语法练习,学生基本没有自由发挥的机会。所以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单纯用一张期末试题来衡量学习水平是不全面的。

2.实验过程。基于学生反映的问题情况,老师们借鉴同类学校的评价方式,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探讨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操作步骤。开学初,再次征求学生意见,设计了以学生学习档案表为依托的评价方式,在实验班试行。

首先,细化学生的平时成绩。10分是学生自选的口语展示成绩。每次课都有学生做3分钟的班级报告(class report),内容可以选择讲英语故事(story telling)、演唱英语儿歌(nursery rhyme performance)、短剧表演(role play)、两人对话(dialogue)、课文朗读或复述(passage reading and retelling)等,要求学生语音语调基本准确。老师当场评价学生的表现,并做好记录。20分是每学期进行两次口语测试的成绩。对水平差一点的学生来说,口试包括朗读课文和回答老师简单提问等;水平中等的同学可以编写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对话或角色扮演;对于水平高一些的学生,可以提供给他们话题,自己谈论想法。任课老师要给学生的两次口语展示讲评、打分并记录。另外10分可以与课堂考勤、听写、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挂钩,学期结束将每个学生的平时成绩记录单反馈给每个学生,并与学生交流今后的努力方向。

其次,强调合作学习,建立英语学习小组。我们学校每个班的班额很大,大都在50人上下,任课老师很难做到每次课提问所有的学生。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英语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成员互补搭配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展示很多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课后,小组成员之间可以根据课堂表现进行互评,并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内容包括学习参与程度、合作学习、知识掌握等方面。这样小组成员间的自评和互评,是老师对学生评价的补充,从而更全面的评价每个学生。

最后,当小组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习惯,就可以进行某个英语文化主题的介绍与演示。文化主题涉及西方节日、大学生活、电影赏析等。学生们可以在小组内确定主题,分工搜寻相关材料,做成幻灯片,并在全班范围内甚至是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通过主题项目的制作和展示,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创造性思维都得到了较大地提高,并真正提高了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3.实验后结果分析。经过两年在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和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尝试,笔者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再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英语口语测试,结果如下。

(1)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得到提高。从口试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们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学习兴趣和交际策略的使用方面,变化比较明显。首先在语音语调上,实验班的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单词的读音,语调较自然。而对照班的学生在语音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常用的单词发音不准确,影响了整体的意思表达。其次在词汇量和正确语法使用方面,实验班的学生能使用较正确而贴切的词语进行表达,能有意识地使用新学的词汇,语法上虽有使用不当之处,但不影响意思的传输。而对照班的学生词汇量上没有明显提高,比较多的学生出现长时间的沉默,导致交际经常中断。最后在互动交际策略的使用上,实验班的学生能够利用互动策略就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在交谈中能够及时回应大部分的交际话题。而对照班的学生在交际时缺乏互动策略经常出现长时间的停顿,难以坚持三个话轮以上的语言交流。

(2)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得到加强。后问卷调查中,两个班学生实验前后针对英语学习兴趣、参与英语测试的积极性和学好英语的信心方面的选择比例出现变化。尤其是实验班认为“学习英语口语兴趣大”的人数由实验前的5.3%增加到了31.6%,而对照班只多了2人;实验班选择“兴趣不太大或没有”的学生由21人下降到了7人,占12%;在“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方面,实验班普遍选择“较强”,占46.6%,选择“很少或没有”的人数只有10人。而对照班这几个选项的选择基本没有变化。由此可见,经过课程改革实验之后,实验班的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3)学生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实验进行前,学生的总体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走神、说话和玩手机等不良行为时有出现。实验后的第二次问卷调查显示,针对“是否课前预习”,“是否主动背单词”,“是否主动观看英语电影等英语节目”,和“是否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等题目,实验班选择“总是,经常”的学生人数分别增加了十个到十五个百分比。然而对照班这四个指标都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可见,新的评价方法的实施,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更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更加清楚应该学什么,如何学,从而使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4)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实验班选择总是或经常主动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学生数从实验前的11个增加到44人,三分之二的学生愿意参与合作学习。同时,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对你的英语口语学习是否有促进作用”和“你是否喜欢让同伴参与评价你的学习”这两个调查选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后的选择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在形成性评价开始实施以后,实验班“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人由10上升至22人,选择“不喜欢”的人数明显减少。然而对照班这几项的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由于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形成性评价方式,细化了平时成绩的分数分配,大多数学生开始乐意在小组合作中学习,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锻炼并养成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对自身和他人都有了更加客观的评价。

三、结论

考核评价模式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我们在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手段以及评价主体上,都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学生的评价方式的选择、建立、使用和修改都是学生实际参与的,而且有详细的记录。通过阅读学生的学习档案、观察学习评价表,老师能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即时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动态;学生通过学习评价表,逐渐学会了自我评价、自我管理;师生通过讨论,可以更加了解彼此之间的想法。形成学习小组,进行项目与演示也要求学生紧密合作,无论是确定主题、筛选材料、形成项目还是最后的演示与答辩,都是师生共同的劳动结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研究问题与建议

形成性评价不单纯指向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多地指向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以及习惯的养成,这就需要任课教师与所任课班级的班主任、辅导员有更多的沟通,才能更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职业追求的学生进步。而且老师们一定要铭记,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区分好坏,而在于帮助学生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它不能完全代替终结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必要补充。总之,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相对自由的教学空间也保证了形成性评价的可操作性,今后可以进一步开展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郭贝.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钟纬.关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师综合素质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

[3]向前进,曹佩升,刘文平.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浅谈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篇四

香河县第六中学 左学军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而我们以往的历史教学评价过分重视知识的考查而忽视能力的培养,过分重视考试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过分重视知识素养而忽视人文素养,从而使得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科的评价仅仅成了甄别和选拔的工具。在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质性评价全程化,让学生不断得到发展。以前我们往往把评价和考试等同起来,认为评价就是指各种量化考试,而对学生平时学习全过程的评价则重视不够,实际上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包括形成性考试和终结性考试,而且包括日常的质性评价,并且这种质性评价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大培养目标的整合,而且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和个性发展。

1、首先课堂上进行互动即时性评价。人应该是在不断的激励和鞭策下不断获得内驱力而不断发展的。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应该是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要进行即时评价,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一声喝采,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与评判,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

2、建立学生学习评价档案。课堂上口头的即时评价固然非常必要但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的众多表现都是他们发展的足迹,这些足迹就是我们评价的依据,所以搞好过程评价还需要为学生建立学习评价档案,记录学生发展的足迹。这种档案,可包括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参加课堂活动情况、课外查阅资料完成历史学习任务情况以及检测情况,对学生课内课外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本档案

可由学生自己填写,可由小组长填写,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自己填写情况和小组长填写情况以及自己平时掌握的情况综合填写。学生学习评价档案项目: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情况,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搜集、展示相关历史资料的积极程度和质量,在课堂上参与情景活动的积极性和情况如何?课下完成书面、制做或其他作业情况,与老师、同学合作情况,在本课(阶段)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在本课(阶段)学习中还有哪些疑惑?在本课(阶段)学习中你的总体感觉怎样?

3、建立学生学习成果档案。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小制作、小设计、小论文、小剧本和小报刊进行收集,定期进行成果展示,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以激发其兴趣。

4、期中或期末进行总评。这种评价应是各评价主体的综合、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综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综合。学生学期综合评价表,评价项目: 考试成绩,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家长评价,老师评价,总评结果,分数,等级,质性评语及改进意见。

5、制定改进计划。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评价的最高境界应是帮学生制定改进计划,以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写出质性描述评语,分析出学生的优势部分和劣势部分,并提出发展方向。学生根据评语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制定下一步改进计划,以利于以后的发展。

二、量化评价双轨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传统的量化评价是一次卷面考试决定学生一切,当时发挥得好则皆大欢喜,否则全盘皆输。这种太过于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表现的考试,无法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量化评价应即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也就是卷面考试和过程考查相结合。我们考试时,学生总分由笔试部分(60分)和过程评价(40分)两部分组成。过程评价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情景测验情况(短剧、小品表演、小组竞赛、答辩、手抄报、剪报、)、小制作等作

品展等情况酌情评价。过程评价部分即为平时考查的得分。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在学期开始第一周向学生公布综合素质考查项目,学生从第5周开始可以向教师申请任意一项或多项考查项目,教师综合本周申请人数和项目利用活动课时间组织考查,考查题目由教师自拟,题目采取抽签的方式,每次以6-8人为最适宜,一人被考查,其余人和教师为评委。自认为没有发挥出最高水平者可申请再考,取最佳成绩记录在档。每周一次,到期末结束。学生各项考察得分填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单,最后将各项平均分计入期末总分。这样不仅记录下了学生的过程发展成果,达到了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而且可以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更好地促进其素质的提高。

三、书面试题层次化,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学生之间在基础、智力、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一张试卷定优劣”容易挫伤学困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容易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和乐趣,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实行一试多卷的分层次自主选择考试。这种考试形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扬长发展和主动发展。“一试多卷选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摈弃了现行考试中“一张试卷定优劣”的弊端,变一把尺子为多把尺子,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学生获取成功的心理愿望,有效地解决面向全体的问题。期中、期末考试时 在考试前一个月根据学生自愿申请和教师调剂向教研室提供A、B、C卷考试学生数和名单。教研室据此发放试题。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试题,那些学困生们告别了他们认为是羞于见人的分数,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找到了自己可走的路。

四、考试内容多样化,让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以往的考试多数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题目,考试时背得很熟,但过后却忘得一干二净,到头来留下的东西少得可怜,使历史学科也失去了它功能和价值的本来面目。新课程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可能,我们在考试内容上进行了一番改

革。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课程需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笔者认为我们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并不是不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技能,所以为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特设“知识园地”、材料分析和图表制作题。为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各抒己见”、“以史为鉴”等解决实际问题和现实问题的题目,但题目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内容。为了鼓励学生课外探究,知识拓展,设计了“史海拾贝”题,比如:“你知道多少古史传说中的英雄人物 ?你最喜欢的是谁?从他身上你可以得到哪些启迪?”、“给大家尽可能多地列举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哪一个对你启发最大?为什么?”、为了引导学生探究,设计了“探究园地”,而且题目具有开放性,或给出三到四个课题,让学生任选其一。为了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把学生当主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新课改中来,我们还设计了“小小评论家”,给学生提供说出心里话的空间。生的这种评价不仅最公正、最有价值,而且学生会产生被尊重的喜悦,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新课程的发展。

五、卷面设计人性化,给予学生发展的动力。

1、卷首设计放松性、激励性导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状态。长期以来学生形成一种惧怕考试的心理,为了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让试卷变得亲切起来,我们尝试设计卷首导语。比如考试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欢迎你们步入历史殿堂!提到历史,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真正走进历史,你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给你乐趣,也能使你聪慧,更能告诉你许多做人的真谛,还能给你直抒胸怀的机会。同学们,在几个月的学习中,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潇洒地走进历史展室,一现各自的亮丽风采吧!”;这样的导语不仅放松学生心情,而且鼓励学生前进,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还巧妙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课程

性质的重新定位,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动机。

2、题目中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让学生学会知识

更学会学习、生活和做人。以往的考试题目中重视了知识和技能获得的考查,但却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衡量,新课程理念下,必须重视这一点。笔者在这一方面做了一点探索。“历史诊所”这一题目的最后一问是:“ 聪明的小朋友,你认为咪咪的回答怎么样?你能诊断出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地方并改正吗?对咪咪这样的学习态度,你有什么体会?”;材料解析题的最后一问是:“两者相比你认为哪一种是进步的?你喜欢哪一种?”;“史海拾贝”题型中有一个这样的题目:“给大家尽可能多地列举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哪一个对你启发最大?为什么?”等等。这些题目中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事物的看法和从历史中得到的启迪。

5.浅谈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篇五

1、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基础性发展目标如: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多维评价标准,一是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优势,可以多造几把评价的“尺子”,“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是新课程评价的重要理念。二是将学业成绩的单维评价标准转变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多维评价。三是评价要体现差异性,尊重学生个性。

2、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

①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可以反映学生一定阶段实践学习目标的结果,凸显评判功能。实践中我们更应加强过程性评价,开发多种评价方式,如:日常表现性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鼓励学生的过程性成长,并作为升学考核真实的依据,打破“一考定乾坤”的“残酷”的评价方法。

②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更多地表现为数字,在特定环境下容易导致分数崇拜。我们倡导打破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垄断,要求采用开放的、质性的评价方法,如:评语、行为观察、学习日记、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

③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相结合。正式评价具有明确的评价目的、内容、标准,突出评价结论。实践中往往并非十分严格的依据科学的程序实施评价活动,而需采取灵活多样的非正式评价方式,如:课堂教

学中或渗透在师生交往活动中的评价,观察、讨论等学习活动中的评价等。④统一性评价与差异性评价相结合。统一性评价的典型方式是考试,它能有效地考查师生能否达成教学目标,具有比较鉴别、改进教学的功能。但学生发展的程度、层次、领域等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运用差异性评价,努力开发具有不同标准、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甚至不同范畴的评价内容。

⑤考试评价与其他评价方法相结合。考试评价因其有效的鉴别与评判功能,仍将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但必须认识到它不是评价的唯一手段,它需要与其它评价方法如:质性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实践中我们应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选择灵活多样的测试方式,如:“二次”评价、分层设考、小组合作考试、辩论、答辩、产品制作、论文撰写等,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应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对考试结果做质的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关于中考改革,我们认为学业终结性考试与升学考试要分开进行,毕业考试权可下放到各校;一中的招生采用考试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各校先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上报推荐材料,然后由招生办和一中采取灵活方式考核录取。

3、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组织与管理机制

①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不断积累促进自我发展的相关资料,如:心路历程的述白、行为表现的

自我感悟、学习成绩、成果或作品等。

②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评,包括日常的口头评述和终结性的文字评述,互评要客观、公正、赋予鼓励性。

③建立学生成长信息网。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伴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与测验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获奖情况、进步材料等。

④学校、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对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对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进行描绘,对学生考试结果等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分析报告。

(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1、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与尊重、教学实施与设计、资料与反思等。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另一方面

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建立教师校本培训、专业化成长、教学与研究等方面机制作为评价教师的依据。

2、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一方面重视教师自评与反思,要求教师制订自我发展计划,并定期总结。另一方面学生、家长、教师及学校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管理与监督。第三,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网上信息库,可随时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估与监控,并通过各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评选及职称评定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

3、“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将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向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学习效果、合

6.浅谈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篇六

作者:谢碧强

单位:广州市南沙黄阁中学

通讯地址:广州市南沙黄阁中学

邮政编码:51145

5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大面积铺开,课程评价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激励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新的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初中地理评价模式可以促进现行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最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激励学生自觉高效地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推进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同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关键词:评价方式;新课标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的课程评价理念,即“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以及在随后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文件中都提出了新的地理课程评价建议。可以说,地理课程评价在地理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评价改革最重要的内容是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它直接影响地方、学校、学生、教师和家长对新课改的态度以及新课改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

1、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现状

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目的是要求我们“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获得发展。

传统的课题教学中,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方法多采用纸笔考试,过于注重量化;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强调统一标准,忽视个体差异;评价忽视学生的参与并发挥其主动性等。这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严重地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也严重影响了亿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下所培养出的人,是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

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学生地理学业评价作了新的要求。教师们普遍认识到:传统的地理学业评价过多地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则要求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强调要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此次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学生地理学习评价的还存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评价的目的单一

目前的地理课程评价方式比较简略,尤其缺乏对促进学生学业评价的明确指导和依据。新课程改革以后出台了相关的中考改革方案或说明,其中涉及一些地理学业评价的建议,但大体上还是笼统的,缺乏指导性研究和操作性研究。这种评价没有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主要的因素,因此,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关注的是评价的甄别功能,忽视的是学生的情感及态度,结果挫伤了许多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和自信心。只有研究开发出与地理课程标准相配套的学业评价方式,才可以从根本上摆脱学生地理学业评价的困境。从学生评价的需要出发,具体说明学生在不同关键阶段应达到怎样的目标以及如何证明学生达到了目标,说明如何测量到学生在地理学科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

(2)、评价的方式、主体单一

评价的方式主要是笔纸测验,关注的是终结性结果,对知识与能力的过程的形成不太关注;评价的主体是单向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能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水平。

(3)、评价结果没有很好的起到促进学生学习作用

评价时只看到学会的、没有掌握的内容,而不关注已学会、已掌握的内容。评价的结果主要对学生进行分数排队、比较,而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关注不到。

(4)、评价结果呈现形式单一

评价的结果大多只有单一的百分制的分数量化呈现形式,没有指出不同差异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个性特点和不同的发展,不能切实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未能很好体现学习水平及能力。

2、有效促进初中地理学习的评价方式

新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和带有明确指向性的评价理念:“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甄别和选拔,而是通过评价促使学生改进学习,促进其发展。而建立的新的教学评价方式不是完全推翻过去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而是在过去基础上的一种完善和提高。本研究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在理论与实践上,提出了一套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评价构想。

(1)、设计专门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地理课程目标明确指出:“通过7-9年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地理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4页]这与其他学科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只有针对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才符合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

(2)、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教师评价是自上而下的,评价者主要是:校领导、专家。这种评价的目的是把教师作为鉴定和管理的对象,不利于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双向交流。地理学习发展性评价提倡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主体方式,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乃至学校及社区的相关人员也要参与到评价中来。将评价作为促进和激励教师发展的手段,新的教学评价的主体应该力求多元化,既包括自上而下的校领导、专家的评价,也要包括自下而上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同行之间的评价、教师的自评等。

教师不再唱独角戏似的评价学生,而应让学生参与评价,是评价成为双向甚至多项的活动。在教学中,可以积极创造评师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评价老师,勇于向老师提问题,发表独特的见解。

(3)、评价方式多样化

多主体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促进学生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使学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多主体参与还有助于调动和整合教育合力,使学生地理学习评价更全面、更客观、更系统,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家长评价。①学生自评,生自评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及存在问题,在反思、教育、发展中,让学生学有所获。②学生互评,学生互评就是在不忽略教师的作用下,让学生对对方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可以是同桌互评、小组评价、组与组之间评价、班与班之间评价等等,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发现同学中的闪光点,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鉴别、判断能力,以此相互认识。相互激励。相互提高。在学生之间互评阶段,教师并不是完全置身于外,教师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教师应引导学生彼此多进行鼓励性评价,用赞赏的眼光去看每一位同学,多给对方赞美—即使有时同学提出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能一味讽刺和挖苦,而是要对其积极参与予以肯定,真正帮助对方认识到错误而不伤害其积极性。③家长评价,家长评价也是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因为现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如请家长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评语。吸收家长参与评价,一方面可以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联系与合作;另一方面,家长通过参与评价,能更清楚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利于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所以必须把家长和与学生地理学习相关的人员也吸收到评价中来。

(4)、重视评价的激励性、发展性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特别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评价要求: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元,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提高。地理新课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理念,即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长期不断进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要达到教学相长,就必须使教学评价贯穿在教学的过程中,成为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的反馈环节,使教师了解教学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鉴别教学上可能存在的缺陷,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评价功能就必须落实在激励性方面,而不是甄别性、选拔性方面。

(5)、建立评价记录档案袋

“档案袋”评价是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中小学评价改革运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质性评价方式。它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努力、进步的状况或成就。评价只有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才能对教师和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改进意见和措施,否则只能更多的起到甄别的功能。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及时性和延时性,应注重过程而不是注重结果。因此,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主体发展,改变过去单一的以分数定优劣的评价体制,建立了以“成长档案袋”为主体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体制。

3、新课标下初中地理学习有效评价方式的实践体会

根据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相关作品及其他有关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通过学生的反思和改进取得更高的成就,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本研究以南沙区黄阁中学7-9年级初中地理课题教学为例,对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进行应用。

在附录问卷结果中,“你校地理课的考查方式是”中的选项“既考试也采用其它方式考查”占81.2%,“其他方式”主要包括开放性作品评价成绩和平时表现评价,学业考试成绩、开放性作品评价成绩及平时表现评价的比例由原先的8:1:1上升至6:2:2。在教学评价上,改变了过去重视结果,重视基本知识,忽视过程、忽视方法的评价方式,对教学过程中的“过程与方法”评价进行积极的探索,加强了学生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加大了开放性考试的力度,重视学生作品、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评价。学生对“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了解度占到87.4%,有49.7%的学生对“学生成长记录袋”重视并认真完成。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评价机制对教师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必须在突出导向功能,在评价教师“教”的同时,更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还要统筹考虑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从评价的维度上来看,从关注知识的本位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

4、结语

广州市南沙区黄阁中学是一所公立初级完全中学,现有来在校学生2000人左右。近几年来,我校在市、区教育局及教科所领导的全力帮助和指导下,在教育科研方面有长足进展,是南沙区一所真正开展起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校。但是,由于该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带,学生基础等方面与城区重点中学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紧紧跟上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彻底转变观念,加强对课程改革方面的更多有益的探索,建立一套适合该校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

[3].孙帝.课堂教学评价修养[M].呼和浩特: 远方出版社,2004: 57-59.[4].刘志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论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5].王影.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9).[6].赵德成.新课程实施中的成长记录袋评价[J].中小学管理,2003,(12)

7.浅谈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篇七

一、把握评价的“时间度”, 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一) 评价要及时

课堂教学瞬息万变, 教师唯有具备一双慧眼, 随机应变, 敏锐地捕捉并牢牢地把握每一个适当的教学契机, 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课堂上才会百花齐放、绚丽多彩、春意盎然;课堂教学才会波澜起伏、高潮迭起、精彩纷呈。一位教师执教《田忌赛马》一文时, 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教师出示句子:

(1)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 你再同他赛一次, 我有办法让你取胜。”

(2)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师:读读孙膑的话, 想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1、生2读略)

生3:我觉得读孙膑的话还应读出卖关子的语气。因为孙膑对于战胜齐威王早已胸有成竹, 只是此事事关机密, 不宜将自己战胜齐威王的计划泄露出去。为了确保计划成功, 他连田忌都不告诉, 所以对田忌卖关子。

师:你的想法很独特。那就请你像孙膑一样向田忌卖个关子吧。 (生3读)

师: (向全体学生) 你们觉得她这个关子卖得怎么样?

生齐:好!

师:你们想不想卖关子?

生齐:想!

师:那我们也都来卖个关子吧。

生:齐读孙膑的话。 (很到位)

“卖关子”之说是课堂上难得的学生个性的张扬、智慧的闪耀、灵感的突现。及时抓住必能为教学推波助澜, 反之则将错失良机, 顿时烟消云散。聪明的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息, 牢牢把握, 紧紧抓住, 及时评价, 顺势引导, 大大方方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轻轻松松地进行了朗读训练, 创设了高高兴兴的课堂氛围, 教学的最佳效果得以呈现。

(二) 灵活运用延迟性评价

延迟评价是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木倡导的“智力激励法”的一条原则, 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之一, 即在学生提出自己的各种设想、答案或解决问题的办法时, 所有在场的人都暂时不予任何评价, 以免闭塞思路。

例如, 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 一位教师要学生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学生思索片刻就回答出“铅笔盒是长方体”、“没削的铅笔是圆柱体”、“我的卷笔刀是正方体”等多种文具, 此后回答的人少了。这时教师一言不发, 耐心等待。不一会儿, 又有学生说:“我家的电冰箱是长方体。”这一石竟然激起了千层浪, 学生的思维又得到了启发, 接着踊跃发言。有的说“牙膏盒是长方体”、“我的音乐盒是正方体”、“爸爸的茶叶桶是圆柱体”, 还有的说“哈尔滨电视台的标志中, 那颗明珠就是球”。说到这儿又没人说了, 等了一会儿, 有一个同学说:“老师, 我发现把许多个一角钱的硬币摞在一起就是一个圆柱体。”思路朝另一个方向打开后学生又说:“把许多张长方形的纸放在一起还是一个长方体呢。”这个问题在解答过程中, 出现了三次高潮, 最初提出的是铅笔盒等文具, 接着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品, 最后是“面”与“体”的关系。一层层深入, 一步步扩大。教师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后, 才给予充分的肯定, 鼓励他们把原来局限的视野拓宽到人们生活的空间。此时, 学生情绪高涨, 创造思维也异常活跃, 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实践证明,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只有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优秀者,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下是几种课堂上常用的评价方式:

(一) 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是课堂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实施口头评价应注意:

1.强化评价标准的“个性参照”性, 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传统的评价过分强调统一标准。出于严格要求, 教师往往以班里的尖子学生的回答作为评价参照。于是, 大多数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就会“不尽如人意”。因此, 在课堂评价的标准上, 应强化“自我参照”。自我参照就是以学生个体原有水平为标准, 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与过程”这三个维度入手, 综合地评价学生。评价标准因人而异, 学生的表现不求完美, 只要有进步, 就应该给予肯定。这样具有个体性特征的灵活评价, 才能促进学生增强自信, 发挥其创造潜能。

2.在评价中合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 用真情打动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儿童的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所以, 教师要合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 坚持不懈地发现并赏识学生每一点细微的进步和闪光点, 用最具代表性的事实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和鼓励, 如“真是个聪明 (有礼貌、有爱心、自信……) 的孩子”, “老师爱这样的孩子”, “你真会观察 (理解、领悟……) ”等, 让学生特别是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感受到尊重与真切的关怀, 从而使教学成为师生心与心交流、情与情互融的活动。

3.注意评价的准确性, 发挥评价的导行功能

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下面是一节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的教学片断。

师:请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

生:我一会儿看书一会儿写字。

师:可以一边读一边写。

不难看出, 本案例中学生的发言无论从语法还是逻辑上讲都可以说是正确的, 稍显不足的是, “一会儿看书一会儿写字”的学习方法不是很科学。因此, 教师在给予学生肯定性评价的同时还应提醒学生, 学习时可以看一会儿书再写一会儿字, 但不能频繁更换, 否则将什么也做不好。然而老师所给的评价却是“可以一边读一边写”。虽然这个评价也是肯定的, 但它却将关联词“一边……一边……”和“一会儿……一会儿……”等同起来, 显然是错误的、不科学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语既犯了知识性的错误, 对学生又是一种误导。古人云:“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业不允许教师犯知识性的错误, 评价语同样如此。

(二) 书面评价

这一评价方式主要运用于作文讲评课上, 主要由教师在批改时完成。评价时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充分肯定学生习作中的进步, 同时婉转地指出习作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改进性建议, 使评价有利于树立学生继续练习写作的自信心, 提高学习写作的兴趣, 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三) 暗示评价

有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 它时刻牵动着学生的心, 是一种被评价者容易接受的评价形式, 它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如, 对学生竖起大拇指, 夸夸“你真棒”;与学生击一击掌, 说声“OK, 加油”;摸一摸学生的头, 说声“真乖”等等, 都会让学生感到亲切、高兴和激动。再如, 有的学生胆子小, 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便向他投以真诚的微笑, 表示相信你一定行;有的学生上课做小动作, 教师就向他投以提醒的目光, 告诉他这样做不对;有的学生在读书时趴在课桌上, 教师就会在他背后轻轻拍一下, 提醒他要做直……这些小小的举动、真诚的评价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四) 学生的自我评价

作为学生应具有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这对学生自我发展大有好处。用孩子们的眼光发现他们自己身上的不足, 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觉地取长补短, 互相帮助, 最终达到共同进步。这样的评价, 既保护了孩子们的自尊心, 又能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冲刺。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新课程的实施也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激发者、辅导者, 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 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实现这一角色的转变应通过及时、恰当的评价引导学生使用好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 评价与教学同等重要, 有时甚至比教学更具有艺术价值。好的评价方式能催人奋发向上, 积极进取, 使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成为爱学习、会学习, 爱生活、会生活的人。这也是每一位小学教师共同的理想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 2000, (9) :71, 72, 76.

8.优化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八

一、注重评价标准的个性化,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传统的评价过分强调统一标准。出于严格要求,教师往往以班里的尖子学生的回答作为评价参照,于是,大多数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就会“不尽人意”。现代素质教育观倡导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在小组内、班级里有了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的机会,而再也不是去揣度教师期待的标准答案,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如果此时,我们还以教师的权威去压制这些“奇谈怪论”,以自己的标准答案来作最终的评价,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好奇、探究、创造的内在动力的减退,最终扼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因此,在课堂评价的标准上,应强化“自我参照”,就是以学生个体原有水平为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与过程”这三个维度入手,综合地去评价学生。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学生的表现不求完美,只要有进步,就应给予肯定。这样具有个体性特征的灵活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发挥其创造潜能。

二、注重延时评价,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人们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教师在课堂上倘若过早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终结性评价,势必就会阻断了学生的探究与思索,扼制其探索的欲望,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此时能把握好评价时间的度,合理推迟评价,就能让更多学生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之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让他们就问题展开自由的讨论,互相取长补短,形成正确的观点,这时教师再评价,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疏导,这样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中,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例如:在教学《我盼春天的荠菜》中我组织学生讨论“我盼春天的荠菜,是因为 ”一题时,就成功地运用了延时评价。其中一位学生说:“我盼望春天的荠菜,是因为渴望春天。”这时教师没有及时评价,而是接着让几位学生回答。学生有的说:“是因为我饿。”有的说:“我盼望春天的荠菜,是因为荠菜好吃,挖荠菜时心情坦然。”听了这样的回答,刚才那位学生又举手了,说:“老师,我还想补充自己的回答。我盼望春天的荠菜,是因为春天有了荠菜,我是那么快乐、自由、幸福。”这样的回答正是体现了这个学生已学会了自我评价、自我选择。试想,如果在学生产生错误观点时,教师就立刻指出来,并出示正确答案,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会有他们探讨得出的结果深刻吗?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师生问答、教师评价的形式,老师成了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唯一的评定者。由于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宰”,课堂上缺乏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缺乏了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所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师生授受的传统讲授程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成了课堂评价改革的关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应让学生主動参与到评价中,使其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机部分。此时,教师就应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作好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和评价语言,如指导学生如何多角度地去看待评价的问题,如何利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等。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有的学生提出:“文中的‘温暖’和‘舒适’用得不够准确。”有的学生说:“渔家的小屋里只有一个没有熄的炉子,外面寒风呼啸,在里面听得清清楚楚,说明屋子是漏风的,屋子里怎么可能说是温暖的呢?”有的学生说:“是啊,厨房、餐厅、客厅、卧室都合在一起了,而且又是漏风的,怎么能算是温暖、舒适?”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温暖’和‘舒适’用得非常准确,因为小屋跟外面相比是温暖而舒适的。”此时教师没有及时评价学生,而是随机引导:“有道理!你们能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思考,具体说说吗?”片刻,刚才持不同见解的那位学生又举手要求发言:“我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觉得有道理。再联系上下文想想,觉得我刚才讲的没有道理。”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自评和教师的导评,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9.正面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篇九

【摘要】: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所做出的肯定性语言,以此调动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评价艺术,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评价、肯定、调动激励、积极主动

传统的语文评价方法,过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过多的发挥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略了评价的调节、激励作用。正确的评价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评价标准个性化,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根据新课改理念,在评价中应做到,在不同的阶段引导学生给自己提出新目标,自我激励发挥多方面的潜能,从而帮助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传统的评价过分强调统一标准。现代素质教育观倡导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学生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再也不是去揣度教师期待的标准答案,课堂上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如果我们还以教师的权威去压制这些“奇谈怪论”,以自己的标准答案来作最终的评价,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扼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因此,在课堂评价标准应该因人而异,学生的表现不求完美,只要有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

曾经收到这样一张学生字条:“你总是用期待的眼光看我,经常关心和肯定我,你给了我一种走在路上突然被星探发现了似的感觉……我对你很有亲切感,你的赞扬也成了我学习的动力,每当我懒得听课或做作业时,我都会想起你,于是告诫自己,要对得起老师对我的看好和夸奖,要用努力学习来回报老师……”

写信的学生是新来的插班生李嘉俊同学,他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有些灵气、又有些调皮的学生。一次早读课,他在念课文,虽然随意,但发音较纯正,朗读也流畅,我当时就赞扬他:“你很有学习语言的天赋!”他露出惊奇的眼光,红着脸说:“谢谢老师。”以后每次碰到,都和他说说话,鼓励他。给予更多的关心。在我的关注和期待下,这个同学开始进步了。为表心意,他不好意思当面说就写字条给我。

一次即兴的表扬,点燃了学生心中的火花,引发了学生一连串的“化学反应”,这似偶然又必然的结果,不正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吗?不管这种教育称之为赞扬教育、赏识教育抑或其他什么教育,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教育评价中需要更多的赞扬。

首先,教师要有不吝赞扬之心。学生的成长少不了批评,但更需要赞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通往儿童的心灵,并不是经过一条洁净平坦的小路,教师只要在路上经常用心做拔除野草(根除恶习)的事;而是要经过一片道德品质幼苗的肥沃田野,教师要在路上像播种耕耘的庄稼人那样,十分小心地保护那些尚未茁壮的幼苗的柔弱根部和向着太阳生长的新叶。”铲除杂草,是为了使幼苗更好地成长;而幼苗的快速成长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同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表扬和激励,促进学生美好品德和习惯的养成;适当运用批评,使学生认识错误,改过补短。在批评过多、赞扬缺失的今天,我们的教师要改变“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的传统观念,确立“优点多说会更多,缺点少说会更少”的新观念,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赏识和赞扬。

其次,要精心呵护闪光点的成长。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是“柔弱的幼苗”,是希望的种子,如果精心呵护,可以成长为参天的大树,否则,它可能悄然夭折。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德育过程,而发现闪光点并给予赞扬和激励,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所以,赞扬之后不能停息下来,要继续引导学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动,把道德行动转化为道德习惯,使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前进。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今天的学生“渴望”受到老师的“肯定”,今天的教育需要我们运用赞扬。

二、评价在提倡赏识、鼓励的同时,不应该放弃批评

激励的语言和会人的微笑,是课堂上评价学生的主流,而不是全部,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发现无论他们问题回答得如何,都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很浮躁,那么还会在乎表扬吗?因此,在学生发言时,不作倾向性评价是对的,但在总结时进行恰当的点评是十分可取的。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下的课堂评价主体及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评价空间,使我们对学生有了清晰全面、深刻的认识与考查,将学生作为一个个主体、完整发展的人,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各方面发展。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以后,我总是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我惊喜地发现:鼓励,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为走向学生主体地位铺垫了成功之路。我班上有个叫陆有才的男孩,个子中等,是一个缺少家庭约束,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作业对他是可做可不做的学生。默默的从不作声再加上成绩不很好,所以无可争议的就成了其他同学嘲笑的对象。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负,他从此变得很自卑。我在学生日记里发现了这些情况后,对那些欺负他的同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或多或少让这个男孩感到了一些自尊。但是要真正改变他,还必须树立起他的自信。课余时间,我经常鼓励他,不能改变别人,那你就改变你自己,使自己足够优秀,足够强大。想一想邓亚平吧!当她才十岁时就获得了少年组的全国冠军,依照惯例她可以自动进入国家队,但是国家队不要她,因为有人说她太矮,没有发展前途,还有人说她形象不好,不能代表国家队参加比赛。邓亚平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不停地以一次次的夺冠来证明自己。继1990年获亚运会冠军后,连续蝉联两届奥运会冠军,开创了史无前例的“邓亚平时代”。现在还有人说她矮,说她丑了吗?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之后还有人敢嘲笑她吗?通过观察,我发现他的写作比较好,思路新颖,别具一格,很有点文采。于是每次班会上,我总要表扬他进步了,有时还在班上读他的作文。在我不断的鼓励下,这个男孩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首先是作文写得越来越好,其次胆子渐渐的大起来,上语文课时甚至能够举手发言了,有好多次全班同学为他鼓掌,看着他的进步我也高兴。

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师生授受的传统讲授程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成了改革学生评价的关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应重点指导学生自评、互评,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自评和教师的导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古语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老师还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批评教育固然重要,但他们更渴望得到肯定和尊重。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有被重视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李商隐有诗云:“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玉生烟”,让明珠泣泪,良玉生烟是诗人那个时代的不幸,而埋没了学生的天分则是为人师者的悲哀。学生的情感是很脆弱的,他们对老师无限的依赖,信任,崇拜,我们就必须珍视他们,呵护他们,把他们放在我们的手中,我们的眼里,我们的心中,把他们培养成为更好的人和有用的公民。

四、评价的语言运用,顺应学生个性心理体验

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不再只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课堂教学的评价很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情感受到感染,积极性得以调动激发,对于那些“好”、“挺棒的”、“很有道理”、“你还应该继续努力”等等一成不变的评价语言,自然学生也就麻木不仁了,就更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必须要鲜活幽默。

1、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

准确性是评价语言的灵魂。评价语务必恰如其分,有分寸感。评价时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

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人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励。因此,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在表扬激励的同时,用其可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爱,得到了向上的力量。教师的评价,要变成一种赏识,变成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

3、评价语言要讲究机智有趣。

评价语言要灵活多样、随机变化、注重创新,学生就想听、爱听、听不厌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机智敏锐,收放自如,妙语连珠,精彩叠出,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五、鼓励挑战自我,分阶段小结评价。

根据新课改理念,在评价中应做到,在不同的阶段引导学生给自己提出新目标,自我激励发挥多方面的潜能,从而帮助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行为表现评价的目标是使每一个人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体现,评价必须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考虑每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知识的多样化,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我主要采取以下评价形式:

1、赏识式评价。

2、期待式评价。

3、包容式评价。

4、亲近式评价。新学期开始,我就与孩子们一起开展“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的活动:每周小结的内容是本周我得了几个优,与上周相比,我多得了几个;月总结时,不只是优的个数最多的孩子能得到奖励,那些平时成绩不是太好,但每周优的个数在不断增加的同学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奖励。这无异在每个孩子的面前都挂着一个“苹果”,为了尝到“苹果”的香甜,谁也不敢懈怠: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充满信心,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学习好的孩子也常常会有危机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一松动,就会被别人超越。因此,孩子之间形成互相竞争,不断追求进步的积极心态,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

六、允许学生失败,倡导“再来一次我能行”

教学的过程就是使学生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因此,任何时候的评价都不要急于给孩子不好的成绩。允许他们失败,允许他们失败了站起来,鼓励他们再来一次,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能获得成功的自信心。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强调考试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考试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孩子和家长知道得了多少分,更重要的是在于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吸取教训迎头赶上。因此,每次单元考试后,如果有一些孩子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时,应允许这些孩子复习后重新考过,满意哪次成绩就把哪次考卷带回去给家长见面。孩子为了能在家长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最佳状态,总能主动认真地复习。通过复习,既弥补了知识的缺陷,又获得了好成绩;既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又满足了孩子家长的需求,一举多得。这不是比家长看到孩子差的成绩而大发雷霆,训斥一番,效果更好吗?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尝到学习劳动的快乐,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

比尔。盖茨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而评价工具的科学安排,最有利于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积极正确地运用评价工具在创设成功情境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引导每位学生走向成功。

上一篇:小学生与信任的作文下一篇:工作失职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