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2024-10-06

浸润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精选8篇)

1.浸润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篇一

“主体式教学模式”在声乐课教学中的实践

href=“#”>

翻开现在的声乐课本,还是那几个内容:《美声初级、中级、高级曲目》、《民族初级、中级、高级曲目》、《通俗初级、中级、高级曲目》等。如何将这些看似陈旧的教学内容,通过合理运用“主体式教学模式”,来使学生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通过激发学习兴趣,确立主动学习意识

1.运用多种不同的导入教学手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高涨的学习兴趣和情绪,是上好一堂声乐课的良好开端。当每次新课开始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来调动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下手,尽量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比如在学唱新歌时,有一节课讲《又唱浏阳河》,我举的例子是通俗版本范唱。首先学生们对流行音乐是相当感兴趣的,其次有部分学生能从业余文化生活中获取的知识,有助于他们今后的练习。通过这堂他们都比较有学习欲望的课,学生们学到不少知识,不但知道了什么是通俗唱法,美声风格唱法等,学习和掌握了这些唱法风格基本形式和规律。更了解到这些看似普通的歌唱中竟然有如此的奥妙。不同的唱法风格可以表达出歌者不同的思想情感。从而举一反三,学生在欣赏一些名家演唱的过程中也就能体会到歌者表情达意的巧妙之处。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除内容的选择之外,课堂的气氛营造和师生间和谐的关系调节,都是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的。比如学唱《孤独的牧羊人》,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电影《音乐之声》,学生们看到电影中欧洲美丽的风土人情,还被配上了动听的音乐,又有另外一种享受的乐趣。他们都很兴奋。课堂一开始,气氛就变得热烈起来了。

《孤独的牧羊人》一课中,为了避免单一的教与学,我提议进行混声合唱。请学生自愿组成两组,每组8人。另外请一个学生做指挥。两组之间相互竞争,体会专业合唱团的创作过程,同时学生在娱乐中体会,得到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二、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奠定主体意识

现有的教材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单一的传授知识。但是如果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设立合理的教学环节,适当补充新的内容。其目的就是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比如在学唱《伊犁河的月夜》的时候,我简单介绍了声音形象是歌唱家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然后我不局限在单纯的书本作品欣赏,而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声音形象的情感表达,为了把学生的目光投向生活中去,发现美,创造美,我提出让他们分组搜集伊犁河风景图片和当地风俗人文。经过小组的讨论,同学们决定因地制宜,用自己的肢体来或舞蹈动作表现出自己的创意,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本土人,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活动中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思想像开闸之水,创意作品形式多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伊犁河的月夜》中讲到人物情感设计,单纯的讲解和图片欣赏是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的。我尝试着给他们提供了不同故事情节,让他们根据已有的剧本,揣摩人物性格特点,自己动手设计。这些看似简单的模拟故事,却能表现出人物性格,表示出国度,时代,民族特点,表现演出的季节,时间,地点等,再加上学生们的合理夸张,使人物更具有了戏剧色彩。

三、学、练结合,增强主体意识

中等专业学校声乐课不能仅停留在欣赏作品和演唱上,也需要在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独立进行教学方法,学、练结合。教师在这个环节只是以辅导为主,让学生能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尽情发挥。

在课堂练习的时候,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能根据我讲的要点就可以了,唱的作品是同学自己选择。同学们情绪高涨,唱自己喜欢的作品。最后的作业总的都还不错,有的想法虽然都很稚嫩,但是都能抓住作品的特点,并且进行了大胆的夸张。听了学生的演唱,大体就知道情感表达的特点。整个过程都是学生独立自主、主动积极完成的。

上完《伊犁河的月夜》之后,我又准备了一节设计教学课,请学生们假设自己就是教师。大家在前一节课上欣赏完国外传统与现代的音乐作品后早就跃跃欲试。既然老师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展示自己设计教学思想的舞台,他们当然格外卖力,分组模拟教师与学生的配合。虽然有些教学语言生硬,但是我想,如果是经过他们认真设计和创造的,就是一个好的作品。

四、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提升主体意识

传统的教学评价都是教师一锤定音的。这样的行为,忽略了学生自我和群体的评价能力。在“主体式”教学中,总结评价不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更主要的是由老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评价。通过评价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例如在《清晰的记忆》一课中,我把各组的演唱录制下来,让学生一起参加评议,大家面对自己的声音时,由不断发出惊讶。但是也有不少的意见,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还上台来示范。在这些评价说理中,大家巩固了先前学到的知识,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与“学”,摈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育,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育。才能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去主动探索知识,增强自主能力与创新意识。

2.浸润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篇二

现如今,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作为国际交流的工具——外语的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M.Sherif)进行了一项经典的关于从众心理的研究实验,该实验合理地说明了从众心理的发生,之后人们将影响该作用机制的浸润法正确地运用到社会学习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特点是作用缓和持久,能以“滴水穿石”般潜移默化地影响公众的心理,将该方法运用于第二语言的习得中,便可在一定时间后达到不错的效果。这种浸润式(Immersion)学习方法是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模式,在学校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只用第二语言与学生交流,用第二语言教授第二语言,同时用第二语言讲授相关课程。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语言不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同时最重要的是学习的工具。通过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把教师的教育意图渗透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师生积极主动地沟通,学生能够获得社会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演讲演示技巧和项目管理能力等。该教学方法可以使传统的外语教学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

二、浸润式教学法运用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习

商务英语是一种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特殊用途英语,该专业所培养的是从事涉外企业采购、销售、供应链管理、商务翻译、船务、单证操作及各类教育机构的英语教学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领域内必须使用其行业英语,因而,在校期间的英语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入校时较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英语基础大多比较薄弱,选择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故当务之急是改革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浸润式教学方法成效颇丰。

笔者所在的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综合性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其商务英语专业是有着17年的办学历史,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商英并行、中西合璧、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推行“渐进性、交互式、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实施“因材施教、对证试教、双语施教”的教学方法,不断突出英语语言优势,强化商务操作技能。十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2100多名高端复合型技能人才。该专业的突出特点为浸润式学习法,即教师通过“适时引入、循序渐进”的模式采用英文进行授课,用英语来教授其专业课程,如《基础英语》、《商务英语沟通》、《外贸函电》等课程,学生与教师通过课堂外语交流与互动,在这种环境下的有意或无意地进行语言习得,经过一段较长的“浸润积累期”,学生就能形成其语言爆发点,逐渐自动生成第二语言的正确表达。其实,在此期间,学生可能表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然而内心却是“波涛汹涌”。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浸泡”在英语的氛围里,以其教师的“浸”为主导,学生的“润”为主体,潜移默化地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浸”是“润”的前提,“润”是“浸”的结果,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就能和谐发展。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该校商务英语专业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二课活动来补充课堂教学的局限和不足,如每周一次的英语角活动,由专任教师和学校常年聘请的两名来自欧美等地外籍教师与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交流,使学生能在纯英语的氛围中脱口而出;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英文写作比赛、英文话剧汇演、英语综合技能大赛等比赛均是该专业每年的惯例活动,学生通过这种浸润式的语言熏陶,其第二语言的能力可谓是“润物细无声”,成效也是相当可观的。

该校早在2011年开始推行导师制管理模式,即除去辅导员、任课老师之外的第三方的学生管理者,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乃至毕业后的就业,商务英语专业配备的导师都是其专业教师,教师通过面谈、电话、微信、QQ等形式,深入学生的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图书馆等场所,了解学生具体情况,传授方法和指导学习,通过在团日活动中开展相关英语活动,如绕口令、词语接龙、PPT猜单词等游戏,学生能够在这种主动自愿地浸润式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对学生的英语日记的批阅和沟通,导师能够更加了解学生动态,有助于今后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的开展。导师到学生宿舍,给学生布置一个小时乃至多个小时的English Time Only(只说英语时间),学生在这样的浸润式英语氛围中,更能找到学习语言的自信。

三、结束语

总之,浸润式英语教学法仍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它的形式将是多样化的,深信将会有可喜的结果呈现给社会,为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季倍燕.“浸入式”英语的教学主张与实践建构[J].教育艺术,2016,(7):29.

[2]刘妮.论浸入式教学在我国推广发展的现实困境[J].海外英语,2011,(3):87-89.

[3]吕馨.浸泡式英语教学模式与实施途径[J].镇江高专学报,2008,(4):99-101.

[4]侍朝霞.浸入式英语学习模式初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1):42-43.

3.浸润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篇三

【关键词】浸润式 商务英语 学习

一、浸润式教学法的由来及其特点

现如今,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作为国际交流的工具——外语的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M. Sherif)进行了一项经典的关于从众心理的研究实验,该实验合理地说明了从众心理的发生,之后人们将影响该作用机制的浸润法正确地运用到社会学习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特点是作用缓和持久,能以“滴水穿石”般潜移默化地影响公众的心理,将该方法运用于第二语言的习得中,便可在一定时间后达到不错的效果。这种浸润式(Immersion)学习方法是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模式,在学校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只用第二语言与学生交流,用第二语言教授第二语言,同时用第二语言讲授相关课程。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语言不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同时最重要的是学习的工具。通过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把教师的教育意图渗透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师生积极主动地沟通,学生能够获得社会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演讲演示技巧和项目管理能力等。该教学方法可以使传统的外语教学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

二、浸润式教学法运用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习

商务英语是一种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特殊用途英语,该专业所培养的是从事涉外企业采购、销售、供应链管理、商务翻译、船务、单证操作及各类教育机构的英语教学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领域内必须使用其行业英语,因而,在校期间的英语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入校时较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英语基础大多比较薄弱,选择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故当务之急是改革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浸润式教学方法成效颇丰。

笔者所在的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综合性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其商务英语专业是有着17年的办学历史,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商英并行、中西合璧、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推行“渐进性、交互式、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实施“因材施教、对证试教、双语施教”的教学方法,不断突出英语语言优势,强化商务操作技能。十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2100多名高端复合型技能人才。该专业的突出特点为浸润式学习法,即教师通过“适时引入、循序渐进”的模式采用英文进行授课,用英语来教授其专业课程,如《基础英语》、《商务英语沟通》、《外贸函电》等课程,学生与教师通过课堂外语交流与互动,在这种环境下的有意或无意地进行语言习得,经过一段较长的“浸润积累期”,学生就能形成其语言爆发点,逐渐自动生成第二语言的正确表达。其实,在此期间,学生可能表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然而内心却是“波涛汹涌”。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浸泡”在英语的氛围里,以其教师的“浸”为主导,学生的“润”为主体,潜移默化地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浸”是“润”的前提,“润”是“浸”的结果,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就能和谐发展。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该校商务英语专业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二课活动来补充课堂教学的局限和不足,如每周一次的英语角活动,由专任教师和学校常年聘请的两名来自欧美等地外籍教师与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交流,使学生能在纯英语的氛围中脱口而出;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英文写作比赛、英文话剧汇演、英语综合技能大赛等比赛均是该专业每年的惯例活动,学生通过这种浸润式的语言熏陶,其第二语言的能力可谓是“润物细无声”,成效也是相当可观的。

该校早在2011年开始推行导师制管理模式,即除去辅导员、任课老师之外的第三方的学生管理者,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乃至毕业后的就业,商务英语专业配备的导师都是其专业教师,教师通过面谈、电话、微信、QQ等形式,深入学生的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图书馆等场所,了解学生具体情况,传授方法和指导学习,通过在团日活动中开展相关英语活动,如绕口令、词语接龙、PPT猜单词等游戏,学生能够在这种主动自愿地浸润式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对学生的英语日记的批阅和沟通,导师能够更加了解学生动态,有助于今后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的开展。导师到学生宿舍,给学生布置一个小时乃至多个小时的English Time Only(只说英语时间),学生在这样的浸润式英语氛围中,更能找到学习语言的自信。

三、结束语

总之,浸润式英语教学法仍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它的形式将是多样化的,深信将会有可喜的结果呈现给社会,为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季倍燕.“浸入式”英语的教学主张与实践建构[J].教育艺术,2016,(7):29.

[2]刘妮.论浸入式教学在我国推广发展的现实困境[J].海外英语,2011,(3):87-89.

[3]吕馨.浸泡式英语教学模式与实施途径[J].镇江高专学报,2008,(4):99-101.

[4]侍朝霞.浸入式英语学习模式初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1):42-43.

[5]徐国盛.基于“浸泡式”理念的《综合英语》教学实践[J].科技视界,2015,(11):239-240.

4.浸润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篇四

摘 要: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已经不再遵循过往的那种“传道式”教学了。在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现代教育观念下,体验式教学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角度入手,就体验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进行简要说明。关键词:小学 数学 体验式 教学

所谓体验式教学,即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再现或还原,为学生营造一个亲身经历的机会,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构建起自己的一套数学知识系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理念最关注的便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

一、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智能尚处在发育时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若是一味强调书本教学,讲授教学,无益于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知道,小学生对于所经历过的事情,其记忆的效率达到80%。良好有趣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某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千克和克》这个单元时,为让学生能对教学内容有个更好的理解,于是创设了一个市场买菜的教学情境。这位教师先是拿来了许多模型,这些模型各自表示不同的物品,如面粉、鸡蛋、大米、猪肉之类,分别摆放在讲台上的各个位置。然后,这位教师给学生分发了一些游戏用的纸币,自己扮演起菜市场的营业员,要学生当顾客,上她这儿来买上三种菜品。这样的情境生动有趣,学生都非常有兴趣,参与起来也很积极。在和教师的互动中,学生真实的模拟了一把市场买菜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了千克和克之间的区别,不少学生还在“买菜”的过程中闹出了不少笑话。而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不仅对于“千克”和“克”这两个单位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这位教师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所要学习的内容,这不仅更容易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设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其还强调一个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动手操作的过程。通过实际的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在进行理性学习的同时获得感性上的理解,更加加深其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和消化。课堂活动的创设,正是能起到这种作用。学生在参加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便能自然而然通过体验加深学习的效果。

如在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就十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体验。某位教师在教学这个单元时,先是带领学生熟悉了计算器使用相关的知识。在学生充分了解之后,这位教师便组织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这位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各自组成不同的小组互相比拼,看哪个小组使用计算器计算得又快又准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技巧得到了锻炼,并且对计算机的了解也更加深入了。

三、设计焦点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验

对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现行教育中重点关注的对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既能加强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还能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并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

如某位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升和毫升》这一单元时,为了让学生对“升”以及“毫升”的概念有更加清晰准确的理解,并开拓他们的思维使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位教师专门设计一个“测体积”的焦点问题。这位教师先是准备了一个量杯,还准备了几个形状不规则的石头。之后这位教师要求学生测量出这些石头的体积。在这位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各自组成了合作小组进行了测量方案的探讨。由于教师事先提示了要使用到量杯这个工具,所以学生也算有了个大致方向。在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自身积极的思考下,最后好几个小组的学生一致得出了利用量杯测量石头体积的方案:先在量杯中装一些水,记下读数,之后再放入石头,再记下读数。前后两个读数相减,就是石头的体积。经过总结和论证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这个方案是正确的,后又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实际进行了操作,最后也证明了这个方案是可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得到了加强。并且,在合作探究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转化运用,其对知识的理解消化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可谓有很大的提升。总 结: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局限于“传道式”的教学模式上。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大潮下,体验式教学作为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模式登上了课堂教学的舞台。参考文献:

5.浸润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篇五

近两年来,随着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和企业对自主设计研发人才的需求,高等学校正在逐步转变教育思想,重新定位教师角色,由此对研究型教学、项目驱动、讨论式教学的研讨和探索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随着国内高等教育逐步迈向高水准,深入探索面向研究型教学的系统方法和评价体系,推动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是高校实现向国际一流教学研究机构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项目驱动式作为研究型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国外先进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欧美大学中大量课程是以项目驱动的研究型课程。国内高等教育在开展项目驱动、研究型教学方面起步较晚,我们无论在教学理念、过程及方法上,与国外大学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针对高等学校工程和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在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中开展了一系列有关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本文着重讨论在《产品设计》系列课程中如何开展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

一、项目驱动式教学现存的问题

1.对以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定位过低

实践不仅仅是提高动手能力,实践是全面培养人格、人文和能力的主要途径,实践是培养专业思维行为方式的唯一有效途径,实践是学真本事的唯一途径,实践也是激发开拓探索创新能力唯一有效的途径[1]。

2.很多项目驱动教学中教师仍然没有摆脱喂奶瓶、保姆式的传统思维,项目往往是由教师提出的,学生缺乏选题训练,实际上选题是科研活动中最难的环节

项目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也是由教师想办法解决。项目驱动式教学是要建立学生自主做事的环境,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做事。这也是造成学生能力和责任感低下的主要原因。

3.项目缺乏企业实际工程背景,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缺乏考虑企业真实情况下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

和我国其他专业一样,工业设计的大多数教师本身就缺乏实践,不会设计产品,不了解企业实际,设计作品变成了纸上谈兵,闭门造车,最终停留于纸上。

4.结果缺乏实际应用或企业评价

项目的最终考核仍然由教师完成。是否被企业认可、是否产品化应作为项目结果评价的主要依据。

二、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的目的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是:设计什么,如何设计。传统教学方法是传授各种设计技能。设计专业最大的忌讳就是模仿,而这些设计技能课程几乎都在传授模仿技能,模仿无法培养设计专业所需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项目驱动式教学强调过程性知识和面向未来企业要求的工程师标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工作所需的基本人文素质、行动能力和认知能力[2]。

项目驱动是利用企业真实的设计项目和科研项目驱动教学,目的是为了克服纸上谈兵。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问题[3]:

1.如何寻找和确定研究课题或设计项目。技术科学的价值在于发现和解决国民经济中的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普遍性问题和难点性问题,要求学生到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中去寻找和解决问题。科研和生产中找课题是最难的环节。

2.项目驱动迫使学生参与实践。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习题、实验、课程设计脱离实际,逐渐变成闭门造车。解决办法之一就是用企业实际项目和科研项目作为专业课程的训练内容,学生进行行业、企业调查,承担真实设计项目,通过在项目完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真实设计过程。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改革内容

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在开设研究型课程中经过了十余年的积极探索,已经建立了数门具有独特设计思维体系的研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教学过程的共同特点是把传授陈述性知识转变为带领学生自主选题,以项目驱动掌握过程性知识;主要的学习途径是调查、实验和讨论,探索全局性知识。本专业主干课程《产品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旨在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企业紧密结合,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的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模式。同时通过与企业、创业团队、产品孵化平台等建立合作机制,实现创新设计方案的产品化过程。

本次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

1.建立自主的开放做事环境。项目驱动的实质是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4],项目驱动教学应该在和谐开放的教育氛围中实施。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跳出自身知识体系的局限,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机。教学过程应该按照动机心理学从设计过程的目的动机、计划、实施、评价这四方面展开[5]。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具体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团队,选择可行的实施项目,制定项目实施的相关方案、计划和进度。通过企业实践、合作项目、企业调研参观、学生实习等方法,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除课堂外的多种教学实践环境。

6.变式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变式教学法,它的核心是利用构造一系列变式的方法,来展示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数学问题的结构和演变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创设暴露思维障碍情境,从而,形成一种思维训练的有效模式。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在相同条件下迁移、发散知识的能力。它能做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使优、中、差的学生各有所得,尝试到成功的乐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使他们的应变能力得以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变式教学法对新概念教学的促进作用

概念,在数学课中的比例较大,初中数学教学又往往是从新概念入手。能否正确理解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概念教学有其特殊性,它不仅要求学生要识记其内容,明确与它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还要能灵活运用它来解决相的实际问题。概念往往比较的抽象,从初中生心理发展程度来看:他们对这些枯燥的东西,学习起来往往是索然无味,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很困难。而采取变式教学却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度过难关。通过变式或前后知识对比,或联系实际情况或创设思维障碍情境,来散发学生学习兴趣,变枯燥的东西为乐趣。例如,在学习“正数”与“负数”前,教师先提出:某地气候,白天最高气温为10℃,夜晚最高气温为零下10℃,问昼夜最高温度一样吗?学完这节课后你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便能产生“乐学”的氛围,这样对新概念撑握则通过变式使之内化并上升为能力。又例如,学习了“梯形”和“等腰梯形”的定义后,提出:

1、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吗?

2、一组对边平行加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吗?通过反例变式进行反面刺激,使学生更明确的理解和掌握“梯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等概念。

二、变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众所周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运用变式手法恰好是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经。

1,利用兴趣培养学生思维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运用兴趣变式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钻研,积极思考,可以克服惰性,培养思维主动积极性。具体而言,我们要提倡建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应鼓励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产生质疑,能够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应鼓励学生由此及彼,从一个问题衍生开来,提出崭新的、有创造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师的设问才会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利用反例变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批判性。教学时,通过反例变式的训练有意识的设置一些陷阱,去刺激学生让其产生“吃一堑,长一智”。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些,学生就会更加全面、较为完整地回答问题,这样,问题回答的准确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目前,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往往是提出问题后,几乎不给出思考时间,就要求学生立刻作答,而一旦学生不能立刻说出答案,教师便不断重复其问题,催促答案或者干脆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恰恰是在干扰学生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活跃的思维过程。

3、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又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着眼于探索未知的事物,发现事物间的新关系,寻找多方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将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设问,也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而言,思考问题时,根据同一来源材料,以比较丰富的知识为依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探求不同方向的解答,即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解题过程的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新观点,从多用度去思考问题,用自由联想的方式,使学生广泛建立联系,多用度地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打破那种“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思维定势,使他们开动脑筋,串联有关知识,养成灵活的思维习惯。

4、运用逆向变式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双向思维习惯,这种训练要保持经常性和多样性,逐步优化他们的思维品质。教师们在教学中,常常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得出解决某一问题的“通法”,这种做法固然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有效的,但我们认为过分强调“通法”让学生对号入座,这样或许会收到“有心栽花花不开”的苦果,导致学生思维呆板,一旦“通法”在某个题目中“失效”时,便束手无策。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时,别忘了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寻求解决问题的新路子。有些问题正向思维比较繁,如果改为逆向思维,则能化繁为简。

5、采用对一题多变和开放性题目的探讨,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教学中,在加强双基训练的前提下,运用一题多变和将结论变为开放性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变重复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创造性思维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归宿与新的起点,是思维的高层次化。实践证明,教学中经常改变例题结论,引导学生自编一些开放性题目,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研究探索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大有益处。

三、利用变式教学有利于学困生的转换

在初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年级的增高,会感到数学越来越难学,学困生的面就逐渐增大,并呈增长的趋 势。摆在教学面前的重要问题除防止新的学困生形成外,还要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传统的教学方式解决这一问 题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实践,对学习和掌握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变式手段,使用不同的授课类型,可以适应各种 层次的学生人,使学生听课有针对性,从而避免教师一讲到底。利用章头图和实例进行兴趣变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知识的自觉性、主动性,甚至让他们主动参与变式,将几种变式有机结合,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充 分暴露他们的思维障碍,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当然老师也要关心和爱护他们,对症下药,优化疏导,才能使他

们的思维得到锻炼和最佳发展,使学困生发生转化。

四、运用变式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毕业复习效率

初三毕业复习时间仓促,为了取得理想效果,这时师生往往会陷入传统的“题海战术”之中难以自拔。这种“沙里 淘金”的办法不但使师生倍加疲劳,且效果不尽人意。变式教学在这里却有着它的独到功效,因为它是培养学生思维 能力,提高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手段。事实上,复习?不同于新课,新课一节仅需要掌握一两个知识点,而复习课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容量、高效率完成一章节的复习任务,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不仅要掌握 知识,而且要形成基本技能,同时要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还要培养数学意识从历年的中考试题来看,绝 大多数的题目源于教材,活于教材,部分综合性强的题目略高于教材。因此,复习中老师应立足于课本,精选课本 中的典型例题、习题,充分运用各种变式进行挖掘、延伸、改造,用问题编成变式题进行教学,注重剖析破题思路,优化课堂结构,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充分暴露思维障碍,展示知识的形成、演变过程,提高思维品质和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实践证明,变式教学能摆脱“题海”变被动思维为主动自觉思维,形成“趣学”、“乐学”的氛围,让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减小差生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效益,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7.浸润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篇七

一、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由浙江省诸暨市店口一小四年级两个班构成的实验班和对照组。其中四 (2) 班为实验班, 以读赏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四 (1) 为对照班, 按传统模式进行教学。

2. 实验模式。

采取平衡组分层实验设计, 自变量是语文读赏识教学, 因变量是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实验, 排除非实验因素的干扰, 分析经过实验后, 实验班在口语交际、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方面与对照班的差异是否显著。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按语文能力水平的前测分为中上、中等、中下三个层次, 通过实验处理, 分析实验因素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这些能力方面的影响效果是否显著。

3. 实验无关变量的控制。

实验班、对照班、教材、教学时间、教学负担、教师均相同或相当。

4. 实验工具:

量表。前测: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能力测量量表;小学语文兴趣量表 (自编) 。后测:小学四年级语文学习能力测量量表;小学语文兴趣量表 (自编) 。

5. 实验时间:

2010年3月~2010年6月。

二、实验结果

1. 实验前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运用自编小学语文兴趣量表进行语文学习兴趣调查。

结果显示:基于读赏式教学而展开教学活动的实验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方面, 无论是实验前后平均数差异检验还是实验班与对照班间平均数差异检验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具体表现为:在实验前后平均数的差异检验中, 中上水平学生t=1.55, 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中等水平学生t=6.86, 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中下水平学生t=2.71, p<0.05, 达到0.05显著水平。在实验班与对照班平均数的差异检验中, 中上水平学生实验前t=-0.78, p>0.05, 差异不显著, 实验后t=-1.60, 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中等水平学生实验前差异不显著, 实验后t=-1.25, 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中下水平学生实验前差异不显著, 实验后t=-2.04, 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这充分说明在读赏式教学设计的指导下所进行的语文教学,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语文素养比较结果显示:

①基于读赏式教学而展开教学活动的实验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方面, 无论是实验前后平均数差异检验还是实验班与对照班间平均数差异检验均达到了显著水平。②基于读赏式教学而展开教学活动的实验班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方面, 无论是实验前后平均数差异检验还是实验班与对照班间平均数差异检验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这充分说明在读赏式教学设计的指导下所进行的语文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特别是对中等和中下水平的学生更有实效性。③基于读赏式教学而展开教学活动的实验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方面, 无论是实验前后平均数差异检验还是实验班与对照班间平均数差异检验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这充分说明在读赏式教学设计的指导下所进行的语文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三、分析与讨论

1.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结果分析。

读赏式教学能够比较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与读赏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有关。究其原因,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质疑, 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疑”是探求新知的动力, 质疑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 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质疑能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生疑、解疑的过程。因此, 读赏式教学不仅要在上课伊始质疑, 而且也应在读赏过程中质疑;不仅教师应质疑, 学生也应质疑, 这样, 学习才会成为学生的需要, 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为学生提供机会,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一般好奇、好胜、乐于表现自己, 基于此, 读赏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活动。课堂上, 在学生之间展开读课文评比活动, 展开个人竞赛、小组竞赛、男女同学竞赛。在评价时, 笔者先要求学生对朗读者进行评价, 接着再以自己所理解的方式进行阅读, 结果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致, 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2.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比较结果分析。

读赏式教学能够比较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 这与读赏式教学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关。究其原因,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让学生领悟规律, 教给其方法。语文基础知识包括的内容比较多, 我们集中对字词掌握进行了训练。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和方法。但是, 我们发现在学生的作文和作业中, 总是出现同音字或形近字混淆的的现象。究其原因, 是学生对字义没有牢牢地掌握。为此, 在读赏式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注意对这些规律的总结, 如拼音中的平、翘舌音问题, 形近字问题, 等等,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发现其中的规律。由此, 学生就领悟了这些知识的规律, 掌握了学习这些知识的方法, 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能力。

(2)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加深了学生对基础认识的记忆。基础知识单纯地依靠死记硬背是难以掌握的, 学生用得少, 势必会影响他们的理解。因此,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时刻提醒学生对字义、字形的辨别, 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如在学习生字时先让学生以接龙的方式读一读这些生字, 并且组成词语, 看谁读得准。这样, 在具体的语文环境中, 学生的掌握就能更加牢固。

(3) 注重积累,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累优美词句是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基础, 也是读赏式教学的目标之一。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但是对小学生而言, 他们大都不清楚应该积累什么。因此, 在读赏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应给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提醒。学习每篇文章后, 教师都应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到积累本上, 还可以摘抄类似的其他书中的词句, 课前五分钟, 再让学生念念自己收集的优美词句, 这样, 就可以强化积累的效果。

3. 实验前后实验班组与对照班学生语文口语交际比较结果分析。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是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最经常、最有效的方式。读赏式教学能够比较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这与读赏式教学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进行了有效的训练有关。究其原因,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读问”、“读懂”环节体现了口语交际的生活性。要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更好地交流, 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前提是对学生进行信息的输入, 使学生“听到”信息。因此, 在“读问”环节, 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 设置贴近生活的导语, 让学生先“听到”信息, 然后再由学生来“仿说”。在“读懂”环节, 根据课文提出问题, 由此可见, 由“听到”到“仿说”创设了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前提条件。

(2) “读听”环节体现了口语交际的互动性。为了使学生把新获得的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 就要经过教师启发性的谈话以及学生的讨论, 从而实现口语交际的信息加工, 这主要归功于读听环节。在互动中, 教师讲解课文, 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进一步加工原有信息。所以, 由“听到”到“听懂”, 由“仿说”到同时自己也“对话式的说”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口语交际的平台。

(3) “读说”、“读评”环节体现了口语交际的实践性。信息经过输入, 加工之后, 最终要实现信息的输出。为了实现口语交际的信息输出, 读赏式教学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形式, 如学生编排课本剧, 学生充当小导游, 学生与作者对话, 等等。由此, 让学生在领会文本之后, 把自己的观点充分地表达出来, 即由“听到”到“听懂”, 由“仿说”到“对话式的说”到“自由表达”, 从而升华了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4.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语文阅读的比较结果分析。

读赏式教学能够比较显著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与读赏式教学始终贯穿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关。究其原因,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读为本, 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思考。读赏式教学本着“实践第一”的精神, 以读为本, 使学生在科学的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学生初读 (读问环节) —教师导读 (读懂环节) —学生细读 (读听环节) —回读 (读说环节) , 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

(2) 重视学生对文章的欣赏和感悟。读赏式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读, 同时也重视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的个性体验, 因此, 学生对文本的欣赏也贯穿于读赏式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读中品味文章的字词句, 弄清句子的含义;感悟文章的情境,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准确地理解词句的内涵, 进而理解文本所表达的主旨;体验文章中所蕴涵的美, 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独特感受和体验。

四、结论

1.读赏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强烈欲望。

2.读赏式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 为学生的其他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读赏式教学可以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开展交流。

4.读赏式教学可以显著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进而实现学生对语文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斌.当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弊端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8.浸润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篇八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体验式教学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中学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时期,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的新模式,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一、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含义

体验式教学指的是,通过教师对教学情境的积极设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由被动到主动,由单一的接受到发挥创造性地体验教学情境。同时,还要求学生在教学情境的体验中,学会转化消灭消极的情感和错误思想。要充分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知思想,在寓教于乐的教学环境中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

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特征

1.情境性特征

体验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获得经验,并且能够在新的环境中熟练地应用经验。其中学习的情境是不确定的,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虚拟的,总之是具有情境性的特征。

2.亲历性特征

体验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就是亲历性,无论是具体实践中的亲历,还是心理方面的亲历,都属于学生的亲身经历。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了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才能更好地整理概括新的知识,形成符合自身要求的理念。

三、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1.在实验探究中体验

初中化学教学是具有很强实验性的,因此要增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次数,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小实验,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更好地进行体验。

2.在创造情境中体验

教学活动是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实现的,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创造出体验学习的情境,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符合教材内容的音像资料等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進行体验,还可以从生产生活的实际出发创造情境体验。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将知识讲解与能力培养并重,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就需要体验式教学方式的贯彻实施。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做到在体验活动中完全释放自己,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滕金秀.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2(11).

上一篇:《雪地里的小画家》优秀说课设计下一篇:产业经济学重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