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回顾与思考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共9篇)
1.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回顾与思考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 篇一
幼儿园数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拓展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深化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本文针对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着眼于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探究改革和实践,对信息化教学对幼儿园改革及素质教育的推进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多媒体辅助教学 幼儿园数学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拓展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深化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
如何吸引幼儿,让幼儿在一定的时间内维持兴趣就成了我们幼儿园老师不断探寻和思索的重要问题。
一、诱发幼儿乐于探索数学的动机
每一个幼儿都是具有情感的“生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把教学植根于对幼儿深厚的“爱”之中,努力创设利于幼儿思维发展的学习情境,让幼儿置身在探索数学的乐园里。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幼儿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幼儿引入与所提问题的情境之中,触发幼儿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幼儿求知的兴趣,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启迪思维。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计算机,为幼儿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如教学《小羊照相馆》――数字拼图时,通过动画演示抛砖引玉,将课题用生动形象的动画表现出来,使孩子有极大的兴趣去探索思考,再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习数字拼图,唤起了幼儿探究的愿望,诱发了幼儿参与学习的动机。这样,幼儿在积极的状态下,弄清了道理,深刻的了解了数与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幼儿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幼儿主动地进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供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并不是要求幼儿完全到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幼儿学习数学的场所是课堂提供的实际情景或材料多数是相对真实或生活情景的一种模拟。常规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有利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联系,从而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促使幼儿理解数学、爱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授《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利用孩子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形象,制作出动画效果,帮助幼儿在十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理解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知识的理解,使之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及数学对生活的重要影响,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三、作为幼儿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展示新知形成的过程,不仅能辅助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探索。如数学活动“认识图形”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从而使幼儿能直观、形象、具体地让幼儿体会出各种图形的特征,运用多媒体,进一步启发幼儿思考:我们是否可以把一些学习过的图形转化成另一个图形呢?如:我们能不能把正方形转化成梯形?利用动画将四边形割补成梯形。引导幼儿观察、想象,让幼儿动手操作,积极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从而拓宽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数学教学,它需要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现代教育资源的合理设计、开发、管理与使用的能力和对幼儿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设计、组织、指导的水平。因为教师的作用在于能够利用信息科学理论、方法及工具开发现代教育资源,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组织、引导幼儿对有效资源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传递信息,形成能力。
(二)不要忽略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使幼儿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成为现实,但也不能忽视教师在幼儿协作学习活动中的组织、指导和调控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种功能,对幼儿的自主、协作、探究学习实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使幼儿在思维遇到障碍、学习受阻时,在幼儿不能自控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有效的引导,从而能够进行有效地个别化学习。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不断发展推进的今天,新教材给予教师更多教学手段的选择,作为教师,应该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势不可挡,只有我们迎浪而上,不断探索、努力研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深入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综合素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姚伟,吴琼,新知识观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2004(1)
[2]现代教育技术网,http://
2.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回顾与思考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 篇二
幼儿故事是为幼儿创作的具有完整情节的文学作品。它的叙事性和文学性与儿童的情感有极强的交流作用, 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而故事组织的完整性也适合儿童的年龄学习和心理, 因此幼儿都喜欢故事。孩子们一方面从故事中接受知识, 另一方面又能看到许多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有趣的新天地, 增加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观察, 可以发现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看故事、听故事和讲故事的。孩子爱好的倾向, 绝非偶然。在数学教学活动时, 我尝试着“教学故事化”, 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数学故事化的快乐, 在实践活动中, 激起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一、故事情节的生动, 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 通过故事教学, 能增长幼儿知识, 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 故事在儿童的心目中是新异的, 不仅在于故事的人物身上, 同时, 故事情节的神奇, 设置悬念, 吸引着儿童的注意力。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 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形象, 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 如教幼儿感知8、9的数量时, 我编了个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森林里老虎大王要举行动物联欢会, 他邀请全家老少都要来参加, 但是老虎大王要请小动物们一个个排着队去参加, 都来了些谁?” (老虎是“动物之王”平时在森林里一直很威猛, 今天会有谁来参加这个动物联欢会呢?) 边讲边出示图片:五只大象、六只狮子、七只狐狸、八只熊、九只猴子, 他们家来了几个呢?通过这样的演示, 幼儿很容易地感知数量8、9。教师以大老虎的口吻进行教学, 加上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幼儿的学习, 要由幼儿自己来做
1.请幼儿担任故事中某个角色, 故事角色操作化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 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 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 由幼儿自己来做, 我会请幼儿自己担任故事中的角色, 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 参与到故事中。如教幼儿学习分类计数, 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小猫和小狗分食物, 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 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 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 计数也就能知道了。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 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 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我在设计故事情节时, 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小狗、小猫分食物。再如, 教幼儿判断9以内数量的多少时, 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 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苹果。在喂苹果的过程中, 幼儿很轻松地判断出9以内数量的多少。
2.请幼儿扮演故事中某个角色, 故事角色融入化
幼儿有自己丰富的天真思想, 那是毫无疑问的。故事结构曲折、描述生动, 实有引人入胜的功效。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把幼儿导入无限推论的境界之中, 致使幼儿获得很大的快乐。如教幼儿学习按大小和颜色分类活动中, 我设计了小鱼游的故事, 老师扮演故事中的鱼妈妈, 自然就把自己想象成是各种各样的小鱼了。在扮演时, 小鱼听好鱼妈妈的要求, 根据各自的特征, 按鱼妈妈的要求做相应的事情, 在快乐的故事扮演中, 幼儿轻松学会了按大小和颜色分类。
三、故事与幼儿的情感有交流作用
每次的数学活动, 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 久而久之, 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 懒得理会, 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故事中所描述的对象, 大都是有生命的。尤其是“拟人”或“拟儿童”的方式最为普遍。因此, 我常把数学教学内容编成拟人化的小故事, 发生情感上的交流, 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故事之中, 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完成任务。我在编故事时, 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 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 这样一来, 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谁在前, 谁在后时, 我就以小熊家请客, 排着整齐的队伍才能去他家为由, 要求孩子们帮小动物排好队, 孩子们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 教师戴上小熊头饰, 来到幼儿中间, 以小熊的口吻表扬幼儿, 如此一来, 孩子们特别的高兴, 排队也起劲了。
以上是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尝试采用的一些故事化方法, 在教学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加强数学教学故事化活动的指导。故事中的数学活动, 尽量把数学的要求嵌合到故事之中, 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去发现数学的乐趣。故事中的数学本身就是希望我们能挖掘出故事中的趣味, 让孩子在趣味中获得数学的能力和乐趣。我想, 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如果我们放弃了故事的趣味性, 只把故事当作一个引子, 只是硬把数学的东西灌给孩子, 孩子感受不到数学的乐趣, 也感受不到故事的乐趣, 这样的活动也就失去了开展的价值。
3.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思考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现状
1.主观的教学观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实效
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制订和实施,体现和表达了教师的教学观。目前,幼儿园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还在受主观教学观念的影响。
(1)数学教育活动注重认知目标。教师仍然把认知技能目标作为数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忽视了对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等目标整体性的认识和掌控以及有关兴趣的培养等目标的制订和达成。对幼儿思维能力、动作技能、情感和社会性这些方面的目标了解比较笼统,对如何制订阶段的、具体的、活动的目标不够清晰明了,不符合幼儿的特点。
(2)数学教育活动过程方法手段简单重复。教师教学方法不具有创新性,往往是讲解、示范和操作,缺乏幼儿感兴趣的情境游戏活动,教学内容与目标不符。
(3)教师与幼儿的互动缺乏有效性。教师过于重视自身的主导地位,在活动中只追求教学结果和认知目标的达成,形式上是幼儿参与操作活动,实质是幼儿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2.教师对数学概念无法正确表达
数学教学具有极高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特征,教师只有认真学习理解数学概念并准确把握,才能深入浅出地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这对促进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概念表达错误的情况。
(1)数学概念表述不清。教师自己能理解概念所表达意思,但无法用正确的语言向幼儿表述,有时还会表达错误。
(2)数学概念理解错误。有的教师对一些数学概念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帮助幼儿理解时,就会出现错误。
(3)数学概念没有理解。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需要全面学习掌握数学理论以及科学灵活运用数学概念,才能将数学思维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3.对幼儿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把握不全面
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四个不同阶梯层次,通过这样阶梯式的学习,从而建立数学抽象逻辑思维。幼儿心理结构的发展是幼儿数学概念形成的基础,幼儿接受数学概念真正的理解只能随着智力的增长而发展。
(1)在数学活动中忽视幼儿语言的表达。语言是幼儿学习数学四个阶段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幼儿在开展数学游戏操作活动时用语言表述操作过程,能够提高他们对自己动作的自觉意识,从而有助于动作的内化过程。
(2)加快幼儿对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幼儿数学实践活动都必须由具体操作到抽象学习,再由低级反复到高级提升逐步过渡,而且必须通过各种手段的循环运用,才能逐步掌握理解简单认知内容。
(3)加深幼儿学习的难度。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一定要与幼儿心理结构的发展、智力的增长存在着对应的平行关系。幼儿学习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人为地将一些内容提前来学习。
二、针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的思考
在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时,需要确定科学合理的活动目标,选择适宜的内容和方法,开展切实有效教学活动。如何让幼儿主动地去探索、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即利用自身的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1.确定科学合理的活动目标
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数学教育目标应该以幼儿为主体,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只有充分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发展水平,才能在活动设计中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制订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时,教师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偏重认知的学习,忽视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二是错误理解“全面性”,表现为活动内容和具体情境的多种形式上,从而使目标的达成度不够,对幼儿发展以及教育教学并无价值。
2.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4.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回顾与思考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 篇四
一、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幼儿数学教育。根据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班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感 觉运动水平,中、大班幼儿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向具体形象阶段发展的思维水平,因此幼儿很难掌握抽象的数学 概念。由此,教师最好让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学学习。一个精心安排的环境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发展他们的数学概念。
例如,教师安排了能为幼儿提供分类学习的环境。在一个架子上,教师摆放了各种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积塑片,让幼儿进行分类;在另一个柜子上,教师摆放了各种交通工具的卡片,让幼儿根据名称(车、船、飞机、火车)分类。
二、通过游戏进行幼儿数学教育。游戏是幼儿期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获得数学知识,并有机会自由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将餐具(勺、碗、筷子等)一一发给孩子们。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幼 儿发展了一一对应的概念。
三、通过操作进行数学教育。只有在幼儿参与了大量的活动,使用了大量的材料,并经常讨论他们的观察 和发现,幼儿才有可能掌握概念。
例如,当儿童通过大量的操作,发现1是所有一样东西所表示的集合时,并能用语言清晰地表示所有 一样东西的集合时,幼儿才真正掌握了1这个数的含义。
四、通过各种活动进行数学教育。儿童学习的方式和各自的爱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设计各种活动,提供 不同选择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各种需要。
例如,在进行分类的活动时,教师可提供各种不同颜色小型积塑片、各种不同的积木、各种学习用具、各 种餐具,以满足不同儿童的探索需要。
五、通过激发幼儿的思维来进行数学教育。灌输式的教学是一种不经儿童思考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幼儿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可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应该提倡启发式的教 学,鼓励儿童通过操作,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设置各种问题情境,让幼儿进行思考,自己得出答案。
例如,教师可设置如何知道谁是最高的这个问题情境,让幼儿进行思考。当幼儿运用了挨个比较和测 量的方法比较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后,教师又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找出全幼儿园最高的小朋友,怎样才能 找出全中国最高的小朋友,怎样才能找出全世界最高的小朋友,从而引导幼儿了解测量单位是怎么来的。
六、通过激发幼儿的情感来进行数学教育。幼儿的情感极大地影响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应该通过提供幼儿 可接受的、鼓励的、刺激的、可欣赏的环境,以此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他们确信自己是有能力学好 数学的,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态度。[!--empirenews.page--] 例如,这只杯子装得水多,还是这只碗装得水多?的问题引发了幼儿的兴趣,通过讨论得出答案后,又使他们确信数学是有趣的,他们喜欢数学,也能学好数学。
七、通过语言进行数学教育。数学概念的内化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 互作用,相互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生动、简洁、正确的语言表达,同时也给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数 学概念的理解的机会。
例如,当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配合具体的实物让幼儿知道什么是三角形以后,启发幼儿用三角形有 三条边,三个角这样的语言来表达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八、通过讨论进行数学教育。幼儿通过操作,通过自己的探索,对数学中的某个问题有了一定的感受,急 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并和同伴一起讨论他们的发现和问题。
例如,当幼儿用小石头进行8的分解以后,教师就让幼儿分几个小组讨论,让每个幼儿都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能从同伴的想法中受到启发。
5.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回顾与思考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 篇五
浅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论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1]P7。教学设计的结果是形成教学系统实施方案,是教与学的桥梁。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活动也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但与其他阶段教育对象相比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有其重大的差异性,因此对其教育通常是通过游戏等活动方式来实现。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是指为促进幼儿数概念和数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任务而设定的要求儿童通过教学去获得有关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以及在形成一定的良好的学习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以保证儿童身心全面发展教学过程。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是指教师为促进儿童数概念而有计划、有目的的展开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是教师教学组织行为的一种预先筹划,基本过程包括对活动目标的设定、对学习对象学习需要的分析、对学习情境的设计、对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习过程的活动安排和调整以及对学习对象行为的预测和评估等环节[2]P268。教学设计是为教学服务的,它是介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或中间环节, 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在其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效果会更明显, 教学质量会更高。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是指活动设计中各个活动环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接受性,能很好地促进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教学的每个环节的正确把握和处理都与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一、学习者分析与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前对学习者进行全面、详细、认真、透彻地分析,是教师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们制定教育教育目标、选择教育活动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学习情境布置、教学评价设计等一切相关活动的客观依据。大班儿童在5~6岁,根据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这时一般儿童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时期,但逻辑思维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第一,逻辑思维的发展依赖于动作。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自对动作水平进行具有逻辑意义的概括和内化,帮幼儿的逻辑思维是依赖于动作的;第二,这时的儿童思维发展依赖于具体事物。所以,这个年龄段儿童在其学习数学时也表会表现出这种过渡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从同化到顺应、从不不自觉到自觉、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有效的进行教育活动设计的不可缺少的依据。
作为教师,在活动设计之前,除了了解上述一般儿童数学思维特点外还必须对幼儿的已知的数学内容和和幼儿一般特点分析。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3]P221。对幼儿已知的相关内容的了解有助于帮助儿童确立学习的心向,为新知识建构提供一种脚手架,是通往学习目的的一座桥梁。如果不了解儿童已有的知识,就没有搭起这座桥的基。所以有必要掌握大多数儿童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一般发展水平和本班每个儿童的数学认知技能方面发展水平,特别是有长处或发展特别不足的儿童的水平。另外还要了解每个儿童情感态度水平。这样才能在考虑活动设计的目标和选择内容、范围时做到有的放矢,实现不同起点发展性原则,并且可以给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之间交流留有广阔的余地。如在为大班儿童设计3个相关数列4道题的活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提供辨数的操作材料(圈出3个可以编4道题的数);提供补数的操作材料(给两个或一个有数字套环补一个或二个有数字的套环);提供改数的操作材料(给3只蝴蝶的身上数字也去一个,成为可以
编4道的3个数);提供选数的操作材料(选择写有数字的3朵花,把可以编4道题的插入花瓶中)。这样体现不同难度的操作活动设计,才能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都能在数学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
二、教育活动目标设定与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可以分解为数学教学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三个不的层次[4]P17。这里我们讨论的只是教育活动目标,教育活动目标是指本次活动中所应追求的主要目标也就是儿童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获得有关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学习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在数学教育活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着眼于儿童的发展,以儿童已有发展水平出发,最终促进儿童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应根据具体活动内容、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注意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
第二,目标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认知、情感与态度以及操作技能三方面。
第三,在表述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时,既要做到具有可操作性、精确性、具体性又要给儿童发表自己的见解留有余地。既要给儿童指明将要作业的情境、儿童将要处理的问题、儿童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但又不指定儿童将要从中学到什么。意在成为一个主题,为绕这一主题儿童可以扩展和拓深那些技能与理解,并使其具有个人特点。如给儿童摆放10个大小(或颜色)不同的两类球,要求儿童按大小(或颜色)特征进行分类。这样表述既有利于幼儿知识技能和观察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又便于教师在活动中准确把握教学效果。
总之,具体数学教育活动各种目标的设计要结合活动具体内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等来确定。最终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有关数学知识与技能,实现儿童需要,又体验到数学的重要与趣味,同时又有利于情感态度的培养。
三、选择、组织数学教育活动内容与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内容是指为促进幼儿数概念和数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任务而定的要求儿童通过学习去获得的有关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2]P269。
在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时要遵循的原则和要求:“(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6]P9”另外,在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时在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基础上,将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在选择具体内容时,首先,要尊循幼儿不同程度上渐进式地接触和掌握数学学科基本结构,围绕基本结构不断拓展和加深内容,进而促进幼儿对数学学科的有意义理解。其次,要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逻辑起点,整合式编排活动内容,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妥当性以与小学教育衔接。
四、教育活动情境设计对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和数学这门课本身具有的强逻辑性、抽象性、概括性较难理解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数学活动不能只以解说方式进行教学而是应该进行具有情境性直观性的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因此,幼儿园要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宽松环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学习情境设计作用也不亚于教学过程。学习情境的设计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教学活动媒体的组织与设计。教学媒体从广义上说指包括教学活动的一切内容、手段和方法:教科书、实物、标本、模型、黑板、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实验、实习、参观、幻灯、投影、电影、录象、计算机等[5]P139。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学媒体既包括物理方面又包括心理方面。在具体活动的媒体设计时第一,应该根据幼儿身心水平、教育活动目标选择适合于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活动目标实现的媒体,并且注意经济实惠和多种媒体的综合利用,尽量达到物尽其用。第二,应该特别注意媒体呈现的时间顺序。第三,在国际化的今天很多幼儿进行了浸入的第二语言教学,根据心理学及现实经验,数学教育活动最好不用第二语言而用国语。第四,要注重偶发事件的利有。第五,教师的言行举止也是教育活动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给儿童以一种亲切感。
总之,在数学教育活动媒体的设计应给儿童心理提供一种宽松的、和谐的、安全和自由的、亲切的、可以放松地表达、发问,不压抑、不急燥、不忧虑、不紧张氛围。物理环境方面就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自主开展活动时间和空间,使环境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提供适宜的材料,注重材料的丰富性和功能性,有助于幼儿自由选择、探索、发现[4]P15。充分考虑这些有利于设计有效性的实现。
五、教育活动步骤设计与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教育活动步骤是教育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体现一堂课上一系例相对系统的行为在时间空间上的总体规划,包括前对幼儿组织、引导;内容讲解的时间、方式;幼儿学习活动的安排以及根据具体活动需要安排媒体(即教具与学具)呈现的时间、地方、方式等等。例如在上“6”的组成时可以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幼儿活动的组织引导(2~3分钟)。在这步又可以分为两小步,第一步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到活动中来,安顿好幼儿心理准备后可以采取对原有相关知识的复习进行,如给幼儿显示一张标有“6”的卡片让孩子认读,并让他们说出“6”可以代表什么即举出生活中的“6”的含义如6个人、6朵花、6颗糖等,使关于6的认识得到回忆巩固。第二步给幼儿表述清楚这个活动的情境、任务。第二环节:让幼儿操作(5~7分钟)。皮亚杰说过儿童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是建立在动作的基础上的。所以上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对6的组合得到感性认识是学习此任务的最好方式。例如可以让幼儿在做玩撒雪花的活动完成。具体操作是:第一步给每个儿童6个正反两面各涂有黄绿两的花瓣模型、一张标有如下(见下面)的纸张并交代操作活动的要求:让幼儿在随机撒花瓣时得出不同黄绿两数量的组合分别记录在左边的代表黄绿花瓣的图形下面。第三个环节:相邻幼儿交流比较各自得出的组合情况(2分钟)。第四个环节(5~10分钟):老师让幼儿说出6个花瓣与“6”的关系并让他们说出得到的黄绿两色花瓣随机的组合数,同时让两个幼儿到黑板上记录,一个人得出的红绿花瓣数目不同组合(因为有可能每个都能撒出6的全部组合来)另外一个将抽象的数字写入6的组分号下面。第五个环节:让幼儿自己安排总结(3分钟)。第六个环节:用找朋友方式进行练习(2分钟)。将不同种类的组合随机分发给个幼儿(根据班级人数多少确定组合种类多少,每类两张),要求每个幼儿能找出自己的同伴。如给一幼儿一张标有2的花朵卡片,让他找出另一张标有4的花朵卡片。总之,活动过程设计要根据具体的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其既符合儿童掌握知识的规律即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又能将活动的重点内容安排在儿童精力最旺盛的时候,这样教学设计有效性才能更好的发挥。最后还要注意,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步骤,或增或减或换。
六、数学教育活动评价与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可以了解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计划、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环境、设备、材料等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否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可以了解幼儿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数学教育目标;可以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方法等存在的问题;还可利用反馈机制 ,使幼儿看到自己已有的进步 ,影响到幼儿的自我评价 ,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活动动机和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激励幼儿继续学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评价有着它自身的一个体系,它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评价主体如:教师、幼儿、幼儿同伴甚至家长或其他人员。第二,评价的内容如: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第三,评价的方式方法如: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情、编测题测评、直接提问看幼儿的答题速度、灵活度等、观察作业或者幼儿作品及行为、学习热情的改变情况等进行评价。通过数学教育活动评价可以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效果,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每一次教育活动的评价既是本次活动的总结又是下一阶段教育活动设计的基础。
6.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篇六
1、幼儿园数学课学习内容的分解
对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已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有了明确的规定:第一,教授给幼儿数学知识以浅显基础为主;第二,将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目标;第三,让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第四,从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以上四点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开展教学。我们的分析思路是:充分考虑幼儿的在生理上限制的基础上,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出发,不仅仅是简单地教授幼儿进行一些数学运算知识,还要让幼儿热爱这门学科,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具备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从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出发,兼备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能力以及面对困难,不服输的精神,从小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我院各班就具体制定了以下课程体系。
1)图文并茂,认识数字1到10,并学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目;
2)会比较事物的快慢,对事物的粗细、厚薄、高矮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比较数的大小;
3)能将一些实物数量数出来,并说出总数,能适应不同方式的数数,比如从3数到16、从7数到18等等;
4)掌握简单的分类方法;
5)会运用序的概念对5个有差别细微的物体排序,以等差数目排序为标准,体验数的差别。运用序的概念排出10以内的顺序关系;
6)对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等平面图形要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它们的不同之处;
7)了解早上、中午、晚上的时间观念;
8)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并识别数字,初步理解跟数字既联系又简单的概念,比如数量、颜色、距离、重量、方位以及时间。
2、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改革
2.1幼儿园数学教育是按照教学目标去开展教育活动的全面发展教育之一
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实施受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限制。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相关规定,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幼儿在身体、认知、社会、情感、态度等方面和谐、全面的发展。许多教师长期以来在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的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片面性,教师都认为幼儿数学教育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学生也是只要学会知识就行了。针对这个现象,幼教教师应加深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认识,在教学中全面把握教学目标,从小培养孩子学习知识的能力,我们需要培养的是知道如何去学习的学生,这才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从培养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态度、智力技能出发,幼儿在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很多事物能感受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加深了对数学的认识,幼教老师的教学应当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反映生活。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数学教育,与此同时幼儿数学教育满足了儿童生活上的需要,也满足他们认识事物的要求。幼儿园数学教育应当从幼儿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出发,在结合教育内容的同时,明确幼儿发展目标,使各教育活动围绕实现目标开展下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质量。
2.2创新教学方式,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思想上比较保守单调。表现在课堂中,习惯从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出发,单一地强调了数学教育的直观性,在教学活动中重点采用教具进行演示,由此引入数学概念,主观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幼儿身上。比如说,单以铅笔和水果为教具,教师就上完一节课。下课以后教师也发现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不太理想,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任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陈旧保守,单调枯燥,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是不可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只有打破这种传统保守的教学模式,才能提供我们的教学质量。不但要在课堂之中为幼儿讲授数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适用性。比如说,让小朋友回家后,去数一数家里有几个人;还有在自己家里桌子有几个位置,放了几张椅子等,在生活中去教育孩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传统教学中的实物教学法为主和以采取情境设置法为辅。教师设置适宜的场景,比如说“喜洋洋和灰太狼”,在这样的情境下,让小朋友为喜洋洋和灰太狼准备衣服,城堡等等。用小朋友生活中所熟悉的故事来设置场景,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只要情境设置的合适,不但巩固幼儿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还为将来幼儿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地基础。
2.3关注幼儿个性,实施差异教学
每个幼儿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在环境与资质上各有差异,从而导致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上存在着区别,因此幼儿的数学教育要注重关注幼儿的个体性发展。每个幼儿在教师眼中都是一样的,平等的,促进所有的幼儿健康发展,是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在实际上,大多数的幼教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看到了幼儿教育的一般性,没有看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特别体现在忽视儿童的个体差异上,采取传统教学方式,没有分层次地去对待每一个都个性不同的幼儿。我们创新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以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参考依据,实施差异教学。实施差异教学让每个孩子的智能都各具特色。教师应在多角度地观察和接纳学生的过程中,去重视幼儿具有的多元智能,并从不同角度对学生作出不同层次的评价,客观充分尊重幼儿存在的个别差异。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发展和一般发展都备受关注,包括重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从个体上来讲,幼儿的思维发展和一般发展之间又是存在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因此,探索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3、探究式的教学策略提升数学能力
3.1开展情境教学,利用适宜的问题生成一个个情景
这样是运用最少的时间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主动的以较好的状态投入教学过程中去。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如故事、谜语、游戏、图画等,让幼儿触景生情,有所思,有所问。在情景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幼儿为辅,两者有机结合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幼儿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小班数学活动《认知数字5》的教学目标是感知数字5的实际意义。我们可以利用5个人、5张椅子、五个碗等图片创设一个温馨的家庭。让幼儿以自己的家为具体情景,在介绍自己的家人、自己家里的布置的时候感知数字5的实际意义。找一个合宜的时间,引导幼儿想一想自己周围的事物哪些东西也有5个?从游戏中活跃气氛,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
3.2自主探究教学方式
为幼儿解决一些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是整个探究教学的中心环节。如何自主探究教学方式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2.1对传统教学内容输入新鲜的血液
使幼儿了解到数学的适用性,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在教材上增加以钟表与时间、旅行线路、价格与购物、生活用品的面积、体积等为内容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另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所有数学活动中的核心部分。解决问题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之后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问题解决,使幼儿体验到数学实用价值。在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我们创设了小商店这样一个情境,提供了玩具汽车、各类学具、故事书等作为商品,并分别标上1元、2元、5元不等的价格。为每位幼儿准备了1元、2元、5元的钱币,引导幼儿学习加法:花5元钱买商品,你可以怎样买?每样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这样的问题会让幼儿采用尝试的策略,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不同的组合方式,如:1+1+1+1+1+1=1+1+1+2=5、1+2+2=5。幼儿在提问、思考、讨论和探索中成功地解决问题,使他们获得自信,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积极性。
3.2.2提供适宜的探究材料
幼儿总是通过动手触摸等手段来达到满足好奇心的目的。探究型幼儿数学教育活动需要适宜的材料。为此,我们要注重选择能引发幼儿兴趣的具有多方面联系的材料,以便幼儿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探究,亲历探究过程并发现规律。大班数学活动《学习测量》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我们为幼儿提供了长短不一的绳子、玩具棒、竹竿、直尺、三角尺等工具让幼儿自选,自定测量对象:课桌、门、窗、柜子、小朋友的身高等,将测量结果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通过分析比较,最终获得结论。
3.2.3多样化的探究方法
我们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归纳为ABC三种形式:A.问题―操作―发现、结论。B.问题―猜想―论证―结论―评估与交流。C.提供旧知―联想迁移―验证结论。我们以大班数学活动《交集分类》为例,在此活动中,我们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A。由于“交集分类”是很抽象的概念,学习重点在于理解两个集合相交部分的含义。我们从男孩女孩最喜欢的玩具作为载体,请幼儿分别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图片放入两个不同颜色的圆圈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男孩女孩会有一些共同喜欢的玩具,如何为这些共有的玩具造一个新家,而这个新家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既是男孩喜欢的玩具的家,又是女孩喜欢的玩具的家。
3.3加强交流,深入反思
数学教学中的交流,包括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及有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第一,将小朋友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交流。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问:你如何评价他人的探究成果?这样的问题方式,不但丰富教师开展幼儿活动的经验,加深对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理解,而且促进了幼儿学会欣赏、接纳他人,形成健全的人格。第二,自我反思。幼儿可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思考:我是如何进行探究的?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哪些疑惑?通过这样的反省,有利于幼儿深刻认识自己所经历的各个过程和步骤,提高以后再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结语
7.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回顾与思考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 篇七
近年来, 由于发达地区数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农村数学教育的实施。因为在过去我国农村的数学水平比较落后, 致使现今我国农村的数学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面临许多挑战。由于教师的一些问题比如思维方式的不正确, 思维的局限, 解题方法的复杂程度, 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数学思维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有政府没有及时的配备好的学习器材, 使一些课程不能按教学进度进行。或者是由于学生们自身对于数学的不正确的心里造成数学学不好, 因为数学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有些难度, 这样就会使一些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因此, 加强农村数学教育建设成为我国政对于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1]。
2. 我国农村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教学的环境较差, 教育质量仍存在缺陷
根据相关数据表示, 现今我国农村教学的条件渐渐只能提供教学最基本的环境, 也就是说, 只有简陋的环境, 与国家所说的基本教学环境的距离相差很大, 甚至远远不及政府要求。没有好的学习环境, 外界条件不合理, 就算在有颗急于求学的心, 结果仍然达不到好的效果。除此之外, 教学质量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师资力量是教学的根本, 俗话说的好“名师出高徒”, 虽然农村名师较少, 但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教学水准。老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学习的正确性。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 怎样教他们就会怎样学。即教学的方法及内容正确, 那他们学的就是正确的, 教育方法、内容错误, 那么他们学到的东西就是错误的, 所以老师的教学的好坏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很多农村老师有教学的资本, 其知识也是正确的, 然而教的学生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 原因就在于没有正确的心态, 有些老师认为农村本来就没有什么发展, 即便自己交的再好也很难出成绩, 于是思想怠惰, 教学不上心, 空有一身知识也无济于事。还有一种老师就是自身的知识没有达到正常水平, 教学的方法是错误的, 有许多自己都模棱两可的知识, 所以没有办法教育出优秀的学生, 最终还是没有事农村的教学情况得到改善。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很有趣的一门学科, 倘若老师们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那么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就很难形成。
2.2 缺少学习器材, 导致学习进程减慢
在城市里, 一般的数学课有时会去实验室上课, 实验室就是有电脑的地方, 专门让学生们通过电脑软件来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 因为现今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 所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来解决某些问题就变得很重要, 同时还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节省时间, 是需要的相关徐学问题较为快速的得出结果。然而在农村贫苦地区并没有条件为学生们提供这样的服务, 教学课本的要求满足不了, 就会使该学到的数学课程学不到, 就会降低孩子们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2.3 学生自身原因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数学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数学都不简单, 需要不断的动脑, 这样就对很多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本来就比较难的数学, 单靴上遇到资金解决不了的问题时, 就更不喜欢学数学了, 就会导致他们一见数学题就害怕, 即使会做得题由于心理恐惧也答不上, 影响了学生对于数学的积极性。除了这一方面, 有很多时候是由于老师讲的过多, 学生说的过少, 老师没有留给学生过多的时间去思考回答, 就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大大降低, 最后也没能够将数学学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多数学生都很相信老师说的话, 无论老师说的对于错, 都深信不疑, 不会独立地进行思考, 导致最后数学还是没学好, 基本的思考方法还是不会。
3. 针对我国数学教学问题的相关解决对策
3.1 大力加强政府对农村数学教育经费的投入
只有经费足够, 才能建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有能力使学生有好的学习环境开心的接受教育,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校发展加快, 能够扩大招生名额, 使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上学。农村教学的稳定发展完全离不开政府对于农村教育的投入, 各级政府对于农村教育大力支持是至关重要的。除了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还要有相关的学习设备, 学习设备也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数学方面的一些软件需要用电脑才能够完成, 所以电脑的配备是必不可少的[2]。让孩子们数学实验课的学习, 更好的了解当代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快捷性与准确性。
3.2 加强老师教学能力, 提高老师自身水平
老师要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 所谓良师益友, 就是要有优秀的老师带领学生一同思考, 产生思想的火花, 找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老师的做用是很关键的。所以政府要对农村的老师进行定时的培训以及教学经验的交流, 使老师们能够互相学习, 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3]。
3.3 挖掘数学课堂魅力, 激活学生思维
老师要不断在诺大的数学海洋中引起学生的热情与激情, 使他们有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 老师还要不断的教学生解题的技巧, 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更高效的学习数学。
结语
由于数学不断发展的今天, 各种数学竞赛也是开展的很火热, 良好的数学思维在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会起到积极地作用。加大农村数学建设是现阶段政府部门所要做的, 使农村数学状态紧跟城市的进程, 让学生们感受数学的魅力,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随着政府对农村数学教育的不断加强与完善, 我国的数字产业一定会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彭艳贵.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观的现状调查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06期.
[2]赵文才, 侯婷, 杨记明, 秦婧.大学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年08期.
8.幼儿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篇八
关键词:内容;目标;环节;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情,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至于破坏童年的乐趣。”我们的幼儿数学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正是起着这样的作用。数学绝对不是教的,是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取的。数学的核心是思维,那孩子需要通过数学获取知识吗?答案是肯定的。知识是要学的,不能偏废,孩子是如何获取知识的,方式可以变化。
一、前期调研选内容
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的需要。孩子的基本经验是教不了的,是靠孩子亲身去体验建构的。把准备教幼儿学的有关内容与幼儿的经验联系起来,通过抽样调查、非正式的谈话、投放相关材料让幼儿摆弄等活动,预先了解幼儿已经知道了一些什么,有了一些什么,还不知道什么,有哪些错误经验,判断其中哪些是可以通过教学让幼儿理解的,从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
二、反复推敲定目标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评价幼儿学习效果的主要依据。如何制定精准、体现核心价值的活动目标呢?下面以中班数学活动“按数取物”为例谈谈我的想法。
第一步:朗读活动名称,重点落实活动重点,“按数取物”重点落在“数”上,即鼓励幼儿按一定基数取出相等量的物体,进一步感知数的意义。
第二步:分析活动名称,我们把“按数取物”进行分析,“按数”——是指按基数,那么我们可以定两个維度目标,第一基准目标,也就是保底目标,班内要大部分以上的幼儿都能达到。第二是拔高目标,这是满足不同思维水平的孩子,让孩子们的思维能跳一跳,那么实现这一目标的环节则可能是此次活动的亮点所在。根据目标逐步推进,创设环节,如针对基准目标,我们的环节是什么?针对拔高目标,我们采用怎样的推进手段,这样一来我们的环节设计一切也就来得顺理成章了。
三、情境创设展环节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是《指南》中对于幼儿园数学教育核心价值的表述。在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以中班数学数数活动“数飞机”为例,在日常的活动中,中班的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群数和点数以及玩过飞行棋的经验,他们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停机坪图片”恰好为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的“群数”与“接数”部分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支持。尝试用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数数,提高数数能力。本活动是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首先以骰子的游戏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的数数、目测计数的经验,为第二环节做好铺垫。接着引导幼儿观察停机坪上的飞机,从颜色及飞机的不同排列方式入手,先目测出一部分(排列整齐3~6架飞机),再以接着数(排列不整齐目测不出飞机的数量若干)的方法说出飞机的总数。最后以玩飞行棋的环节结束活动,从而发展幼儿的数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差异资源推互动
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目的是什么?第一个目的:抛出问题后孩子理解程度及经验水平是什么。第二个目的:作为活资源引发更多孩子的学习。教师应该关注更多的孩子,教师的回应是对孩子思维的回应,引发其他孩子思维的碰撞。关注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思维,而不过分注重结果,就活动中互动环节,“差异资源”是怎么取舍和利用?中班数学活动“设计围墙”规律排列。能够按物体外部特征(颜色不同、大小形状一样的正方形)、物体数量的多少(AB、AAB、AAAB),根据摆放位置(回字形的格子框)设计围墙。
在孩子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关注什么?资源的选取。第一种资源:孩子理解的、会操作的,对应的就有不理解的和不会操作的,根据这两类寻找资源,有规律和没有规律的,解决方法策略就是让孩子自己说。选取第一个资源(有规律的ABC)提问:“这个围墙是怎么设计的?”孩子讲述思维过程,教师归纳提升。(看向选取第二资源,没有规律)转问所有的孩子,你们发现了没有?这么排怎么了?(带着手势和节奏)利用修正性的讨论和归纳性的讨论,通过互动解决问题。第三个差异资源的选取就是亮点资源的推进和提升了。
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与预设的,在研究孩子、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利用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细节,使孩子在快乐的活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参考文献:
田兴江.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3.
9.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回顾与思考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 篇九
基本知识点分析:
1、什么是教学?
(1)王策三——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教学永远包括教和学,没有了学,教就不能存在,而没有了教,学也同样不能存在。《教学论稿》
(2)施良方等——教学就是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与学是统一的活动,教师的行为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
(3)张慧和、张俊——教学应是由教师发起的,旨在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的师生共同活动。
“教学”活动的三方面特征: 第一,“教学”既有教,又有学,他包括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 第二,它是由教师发起的,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行为; 第三,它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2、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1)集体活动形式:教师组织和指导全班幼儿进行学习的活动形式。这种形式在目前的幼儿园中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因为它可以比较集中的实现教学目标,也能培养幼儿较好的遵守规则,培养一定的自制力,并让幼儿体验到集体活动和游戏的快乐。集体活动形式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目标的整齐划一,忽视幼儿在发展上的个体差异。
(2)小组活动形式: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数学小组活动可以是同一内容,即每一小组的学习内容是相同的,虽然提供的材料相同,但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的差异,已有的经验不尽相同,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层次也会有差异;数学小组活动可以是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这种安排使幼儿有充分的机会选择与自己的发展水平相应的材料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幼儿之间也有更多的交往和学习。
(3)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
(1)先进行集体活动,后分小组活动。
(2)先小组活动,后集体活动。在数学教育中,有些教学内容可以让幼儿先进行尝试、探索获得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启发幼儿互相讲讲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教师应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
3、数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
(2)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与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充分地尝试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感受和发现其中的数学关系。
(3)对于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教师应帮助他们归纳、整理,并可通过提问、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获得的零散的、点滴的经验得到及时地整理,使其系统化。
4、“超市购物”主题涵盖的数学教育内容和活动有:(1)物品分类(参观超市、游戏活动《小小超市》);(2)认识人民币(到银行取钱,取5元钱);
(3)10以内加减运算学习(买两样东西用了多少钱?你还剩多少钱?)。
5、“超市购物”主题涵盖的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有:(1)参观超市(社会领域);
(2)超市里的货物真多(社会、语言领域);(3)我和老师买东西(社会、数学领域);
(4)收集各种物品的包装盒(科学、社会、数学领域);(5)制作商品标价(数学、美术领域);(6)制作、装饰钱包(美术领域)。
6、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 根据“蔬菜”这一主题,可以设计以下的教育教学活动:
(1)分类活动:这一主题中的每一部分内容都可开展分类活动。比如按种类、食用部位、食用方法、生长地点等进行分类;还可将蔬菜按其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
(2)统计活动:在分类基础上进行统计活动,以了解每类蔬菜有多少;幼儿还可自己设计各种形式的表格来表达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幼儿还可以纪录今天幼儿园买了几种蔬菜,吃叶子的有几种。
(3)比较数量的多少和物体量的差异:分类统计后,可以比一比他们数量的多少,比比长短、粗细等。
(4)观察、记录种植蔬菜的生长情况;记录播种的日期,第几天种子发芽,第几天种子长出第一片叶子等。
(5)蔬菜超市游戏:学习分类摆放;在超市买菜,学习加减的运用;学习制作蔬菜,感知物体的形状等。
7、数学教育活动中,以“蔬菜”为主题可以整合的数学教育内容(1)学习分类;
(2)感知物体数量、形状及物体量的差异(如长短、粗细);(3)感知时间、空间;(4)学习加、减运算。
教师对主题中涵盖的数学教育内容的分析、检核,可使教师了解主题具有的数学教育价值,明确哪些数学经验可整合在主题中。
重点、难点分析:
1、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向幼儿提供的学习经验是经过教师有意识选择的,故这些经验的学习,有助于幼儿对事物数量的感受和体验,帮助幼儿感知和把握数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幼儿敏捷、灵活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幼儿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进行交流和对话,这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学习经验。(3)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为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条件。他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活动,获得发展。
2、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
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就是要将数学概念的属性或运算机能的要素转化成幼儿可以独立操作学习的活动。例如,引导幼儿感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教师就可以设计以下活动:看点子卡片拿取相应数量的花生豆(或纽扣、瓶盖、珠子等);看点子卡片盖相应数量的实物章;看点子卡片作相应数量的动作等等。
每一个数学操作活动都有以下6个要素所组成:
目标:指这一操作活动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达要具体,以便于教师的把握,使其能观察、评定幼儿活动的情况。例如,瓶子与数游戏(小班)。目标:能将瓶子与瓶盖配对,能将4个瓶子按大小顺序排队。材料:指幼儿操作活动中所需使用的物品。
提供材料应注意:①提供的材料应充分,以满足幼儿反复摆弄练习的需要;②提供的同一类活动材料应有实物、图片、符号三个层次,这样既可以满足和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学习需要,又可引导幼儿的思维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再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③在学习同一概念或同一关系时,所提供的材料应多样化,让幼儿从运用多样材料的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幼儿对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有更多体验;④不同的小组也可提供不同层次和要求的操作材料。(活动设计重点)规则:指幼儿操作活动的要求和完成活动所必需的步骤,使幼儿知道活动的目的和怎样使用材料。制定的活动规则,要体现数学概念的属性及关系,运算的性质及规律。
形式:指幼儿操作材料的活动方式。一般有三种:个别操作,两人或多人操作;集体(全班)操作。操作方式取决于活动内容及班级人数、教师力量的配备。指导:指教师如何向幼儿讲解、说明活动材料的活动规则,以及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指导的要求,包括对个别幼儿的指导。
评价:指评定活动的教育效果,即幼儿是否达到活动目标,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有进步。
3、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对象、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建议或活动延伸几个部分。
(1)活动名称:就是给活动起一个名字。如《给数找朋友》(理解和掌握相邻数的关系);《送园片回家》(学习将相同颜色的图片放在一起)。现有活动设计中,活动名称一般有两种取法:一是按数学活动的要求,用数学术语定名称;另一种是按活动内容或选用的材料,用生活的语言定名称,如《找朋友》、《盖印章》等。第一种命名形式不太儿童化,缺乏生活气息,但有些中大班的数学内容无法采用生活的语言表达,只能选用这种形式。第二种命名形式,贴近幼儿的生活,富有生活气息,幼儿也会感到有趣,符合幼儿教育的特点。(2)活动对象:该项活动是针对哪个年龄段幼儿的,应明确指出。
(3)活动目标:指数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教育效果。活动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的要求及幼儿行为的养成要求。
A:活动目标中的学习内容应包括:①知识概念的学习;②认知能力的学习;③操作技能的学习;④兴趣、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举例:《复习5的组成》
活动目标:①复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只有4种不同的分法;②(启发幼儿)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③(引导幼儿)积极的参与评议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注意: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活动内容可能对幼儿发展有多方面的影响,但所提出的目标往往只是选择其主要的方面,不可能、也不必要将所有的方面都一一列出。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则应重视幼儿整体的发展。充分发挥数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B:教学活动目标的表述。数学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目标表述方式有两种:教师作为行为主体,用教师所做的事来表述;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用幼儿的行为变化来表述。教师作为表述主体,常用的表述词语有:“启发幼儿„„引导幼儿„„”,幼儿作为行为主体常用的表述词语有:“会„„体验„„感受„„了解„„能够„„积极参与„„”。
现实教学中目标表述常见的问题:有的教师在活动目标表述上采用的行为主体常常不统一,即有的条目由教师做的事来表述,有的条目又用幼儿的行为变化来表述。在同一活动中,表述的方式应该是统一的。表述活动目标,最好以幼儿作为行为主体来表述其行为的变化。(4)活动准备:
(1)学习经验的选择,也就是为了达到提出的活动目标,教师应为幼儿选择哪些学习经验,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要考虑:所选经验是否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所选经验是否是幼儿能够理解,并能得到满足的;所选经验是否能对幼儿发生多种作用,既能给幼儿整体发展以影响;所选经验是否是达到同一目标的各种不同的经验,既可以在不同发展层次上获得的经验。
(2)幼儿的经验准备,即幼儿对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必须先期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具备哪些能力?教师可用任务分析法,来了解、分析幼儿经验的准备情况。任务分析要分析两方面的情况:第一,要分析进行这一学习活动,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环节有多少。步骤和环节越多,难度越大,对幼儿学习的要求也越高。第二,要分析幼儿在进行这一学习活动时,已具有哪些知识技能、哪些能力、他们还缺什么?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什么条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3)数学教学活动所需教具、学具和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准备。教具学具的种类:实物教具、学具——玩具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专门用于数学活动的教学具等;形象直观教具、学具——画有各种物体的图片、实物卡片、几何图形卡片等。(5)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活动开始。介绍活动内容和要求。教师可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材料、配合提问来介绍活动内容和要求。
第二部分,活动进行。幼儿可分组进行活动,也可集体进行活动。
第三部分,活动结束。教师可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并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给与表扬和鼓励;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6)活动建议和延伸:
活动建议:一般是针对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或者是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提出其他的活动方式。
活动延伸:是指这一活动与下一个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教师注意到这一问题,才能使幼儿以获得的数学经验在后面的活动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同时,前一活动所获得的经验,也将成为后一活动的基础和准备。
4、教师选制运用教具和学具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具学具的选制、运用要有助于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形象鲜明、大小适中、所有幼儿都能看清,不要太新奇,以免分散注意力。教学具应尽可能具有多种用途,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价值;
选制、运用教学具时,要考虑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小班应多使用实物、玩具等直观性形象的材料,中大班除实物教学具外,还可用一些实物图片或卡片。实物图片已不是某个具体的实物,而是同类实物特征的概括,并将立体的物体变成平面的图形,这类教学具对发展幼儿的思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
(1)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是通过多种教育教学形式实现的。
(2)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应是自然地渗透其中。主题活动中的每个教育教学活动都有其主要的价值取向,幼儿在活动中会自然地获得某方面的数学经验。
(3)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有时还会生成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活动,对此教师应给予关注和支持。
6、数学教育内容作为主题的活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1)这一主题涵盖了哪些数学教育内容;(2)这一主题涵盖了哪些领域的教育内容;
(3)在这一主题中,幼儿所要学习的经验,需要通过哪些教育教学活动获得。
7、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教学活动举例-----超市购物
(1)活动的生成
在自主游戏中,幼儿产生了《超市》的主题游戏。几天来,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反映着他们对真实生活中超市的认识,迁移并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自然地进行着钱币与货物之间的等价交换。
观察到这一现象,我思考到:超市是幼儿熟悉的环境,超市购物又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幼儿对此有着丰富的经验。数学就在儿童的身边,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并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正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超市购物”这一主题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价值,何不抓住孩子的兴趣,将l0以内组成、加减的教学内容与之结合起来呢?经过一系列的思考后,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开展“超市购物”这一主题活动。
(2)此主题活动教育价值的思考
A:10元以内的人民币(1元硬币、1元、2元、5元、10元纸币),了解钱币与货物之间的等价交换。
B:超市购物的游戏,学习10以内的组成及加减,丰富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C:用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解决超市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和理解超市购物中存在的数量关系。
D:多角度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E:商品价码标签
准备;分好类的各种物品,及时贴标签,笔。组织策略:(1)以游戏中某个幼儿提出要给每种商品标上价格引出话题;(2)让幼儿之间通过讨论确定各种商品的价格;(3)幼儿给每种商品制作价格标签。
F:“银行”取钱——认识人民币
准备:面值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与硬币若干,实物投影仪。组织策略:(1)利用实物投影仪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2)请每个幼儿到“银行”取5元钱;(3)请幼儿相互介绍各自取5元钱的不同方法。G:钱包、装饰钱包
准备:幼儿自己收集的制作钱包的材料,各种纸张透明胶、双面胶、糨糊,蜡笔、水彩笔等。事先请幼儿回家观察父母的钱包,了解其形状、内部结构及外表的式样;
组织策略:(1)请幼儿讲述自己了解的钱包的样式;(2)请幼儿谈谈自己要制作钱包的形状、式样和颜色;(3)鼓励幼儿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和装饰;(4)同伴之间相互欣赏、介绍各自制作的钱包。H:买两样东西
准备:“银行”里准备1元的硬币或1元、2元、5元的纸币若干,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购物筐、记录纸、笔若干。
组织策略:(1)请幼儿到“银行”取5元钱;(2)请幼儿用这5元钱到“超市”去买两种商品;(3)请幼儿介绍用5元钱买了两种多少钱的商品;(4)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买东西的事情;(5)幼儿选用适合的方式记录,相互交流自己的记录。I:你还剩多少钱
准备:“银行”里有l元的硬币或1元、2元的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购物筐,记录纸、笔若干。
组织策略:(1)请幼儿到“银行”取5元钱;(2)请幼儿用这5元钱到“超市”里买一件商品,算算还剩下多少钱;(3)请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还剩下多少钱;(4)幼儿选用适合的方式进行记录,相互交流自己的记录。J: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准备:“银行”里有l元的硬币、或1元、2元和5元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记录纸、笔若干。
组织策略:(1)教师交代活动要求:先到超市去挑选两种商品,看看这两种商品各是多少钱?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并进行记录。再到“银行”去取相应数目的钱,最后到超市去购买这两种商品;(2)幼儿进行活动:挑选商品记录价格、到银行取钱、购买商品;(3)请幼儿相互介绍购物的情况。
K:大家各买了什么(此游戏可进行多次)
准备:超市场景图一幅,上面画有班级“超市”中的各种商品并标有价格。组织策略:(1)教师出示超市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商品以及各种商品的价格;(2)教师说出自己所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或类别,让幼儿猜测。(3)在幼儿明确如何说清猜测条件后,请个别幼儿让同伴猜他在“超市”中买了哪两样东西。L:我和老师买东西(真实的实践活动)
准备:给每个幼儿提供1元钱的硬币。组织策略:(1)给每个幼儿发2元钱;(2)讨论:如果钱不够怎么办?(3)带幼儿前往附近的超市,让幼儿到超市中进行购物;(4)幼儿介绍自己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 8.活动区、角数学活动的组织领导
(一)活动空间的设置和准备
1、提供的活动区、角空间,要即可摆放各种活动材料,同时又可以安排幼儿进行操作活动的桌椅,摆放的材料要便于幼儿拿取和使用。
2、活动空间要相对固定,这有利于幼儿活动的开展。
3、条件较好的幼儿园,可以安排数学活动专用室,让幼儿在专用室中进行区、角活动。
(二)活动区、角数学活动材料的摆放和提供 与数学教学活动互相补充。
(三)活动区、角数学活动的组织
1、教师要向幼儿提出在区、角活动的要求和规则。
2、摆放新材料、增添新内容后,教师应向幼儿介绍新材料的使用方法,新活动的要求和规则。
3、区、角活动一般由幼儿自由选择,自己进行学习。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指导。
4、保证每个幼儿每周都有进活动区、角的机会。
9、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生活活动: 1)生活活动在幼儿的一天中,不仅占有一定的时间,而且对幼儿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2)在幼儿的生活中,蕴涵着许许多多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情景和事例,这些情景和事例经常、反复的发生,因而对幼儿的数学学习产生了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作用和影响。
游戏活动:
1)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蕴涵着各种数学信息。
2)幼儿参加游戏,不仅愉快的进行着各种活动,学习各种游戏技能,同时也感受着其中的数学信息,积累着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
10、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的特点
1)生活中的数学。让幼儿能够自然而然的,不知不觉的学习数学,获得有关数学经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大多都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一般都会反复、不断的出现,这使幼儿能经常地感受这些现象和问题。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探索数学现象和问题,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2)幼儿在学习经验的选择上有较大的自主性。
3)活动区、角数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良好的数学环境,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与材料交互作用,从而获得大量的数学感性经验。
11、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给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发展创设了条件。
2)使幼儿有机会去建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种难以教会的知识,需要通过幼儿的活动与材料相互作用逐步建构。
考点分析:
1、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1)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为在进行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考虑并制定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种教学计划带有预成性的特点。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师有可能会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或更改教学计划中的某一个环节,但就整个计划来说,一般不会做大的改动。
(2)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具有情景性、操作性、游戏性的特点。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情景性、操作性、游戏性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育情景,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是由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变成幼儿自己的学习要求,将教师要求幼儿做的事变成幼儿自己要做的事,将教师的大纲变成幼儿自己的大纲。教学活动的情景性、操作性和游戏性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情感力量,萌发和强化他们的兴趣。幼儿的数学学习是在操作中进行的,幼儿通过操作、摆弄材料进行探索和学习,儿童认知的发展表现为动作水平的思维向抽象水平的思维转化的过程。
(3)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一般为教师组织、并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活动。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常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集体活动形式有利于教师对幼儿数学学习的直接指导,帮助幼儿归纳、整理其获得的一些零散的、片断的数学经验,使其建构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集体活动形式也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影响;集体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全班的,也可以是分组进行的。
2、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小组活动的指导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①在同一个小组活动中,教师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评价幼儿,应肯定每个幼儿在自己的基础上所取得的进步;
②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手的操作活动,进而分析幼儿思维内部的操作活动;
③注意观察个别幼儿的活动,并给与必要的指导。
3、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指在一段时间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主题一般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因而反应的是一个整体的、具体的世界,一个鲜活的现实世界。在每一个主题中不仅包含着多个领域的内容,而且能让幼儿对事物获得一个较为整体、全面、较为生活化的方法。
4、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中的学习内容包括哪些内容?
①知识概念的学习;②认知能力的学习;③操作技能的学习;④兴趣、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5、数学教育内容作为主题进行活动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①这一主题涵盖了哪些数学教育内容; ②这一主题涵盖了哪些领域的教育内容;
③在这一主题中,幼儿所要学习的经验,需要通过哪些数学教育活动来获得。
6、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哪几种? ①集体活动 ② 小组活动
③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活动
7、幼儿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包括哪些要素?
①活动名称 ②活动目标 ③ 活动准备 ④活动过程 ⑤活动建议
【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回顾与思考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推荐阅读:
十六大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11-03
我国与周边国家幼儿体育教育的差异及对策06-20
我国数学教育的现状09-01
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回顾与展望07-18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育教学计划08-05
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招生策略08-23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小班)07-25
我国消费税改革的思考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