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

2024-06-30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共11篇)

1.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 篇一

动物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

在生理实验中由于手术时的操作不慎、动物生理状态不佳或一些无法预测的因素造成动物窒息,大出血等事故,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不用慌张,首先确定造成意外情况原因,再采取措施,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

3.8.1麻醉过量和窒息

麻醉是动物手术中必不可少的过程,由于动物的生理状态不同,有时会产生麻醉过量现象,造成呼吸或循环系统异常情况,此时应根据过量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如动物呼吸极慢而不规则,但血压和心搏仍照常时,可施行人工呼吸,并给苏醒剂。若动物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但仍有心搏时,应迅速施行人工呼吸,同时注射50%的温热葡萄糖溶液、1:10,000肾上腺素及苏醒剂。若动物呼吸停止,而且心搏极弱或刚停止时,应用5%CO2和95%O2的混合气体人工呼吸,进行心脏按摩,注射温热的生理盐水和心脏按摩。心搏恢复后,注射50%葡萄糖及苏醒剂。

常用苏醒剂有咖啡因(1 mg•(kg体重)-1)、可拉明(2~5 mg•(kg体重)-1)和山梗菜(0.1~1 mg•(kg体重)-1)等。

3.8.2大出血

在生理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或无法预见的原因,有时会出现大出血,遇到这种情况是首先不用慌张,尽快查明出血原因,用棉球吸去血迹,观察血的来源。一般大出血由两种情况造成:一是大血管被剪破,找到出血口后,立即用止血钳钳住出血口的两侧,如出血口不是很大,钳住一段时间后,血液会凝固,此时放开止血钳后不再会出血;如出血口较大,则用止血钳钳住后,再需用线将出血口两侧结扎,以防进一步出血。有时出血量非常大,来不及用止血钳止血,也可用手指夹住出血口,再用止血钳止血。二是渗透性出血,虽然渗透性出血是由一些小血管造成的,但很多小血管同时出血,造成的总体出血效应还是相当严重的,并不逊色于一根大血管的出血,此时也应首先确定出血部位,然后用温生理盐水浸过的棉花压在或明胶海棉覆盖在出血部位上止血,也可用上面提到的烧烙止血法烧灼出血部位,此方法虽然对组织有一定伤害,但却是对付渗透性出血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2.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 篇二

半个多小时后, 有人发现张某呼吸微弱, 忙叫来周某。由于该校没有校医, 周某到校外的便民诊所 (距校约200米) 请来了刘医生。该医生看到张某时, 张某面色苍白。用手摸脉搏, 没有摸到;用手探鼻孔, 没有呼吸;检查瞳孔, 瞳孔已经散大。刘医生立即采取常规抢救措施, 包括进行胸外按摩、注射葡萄糖和维生素C等, 但未见效。于是刘医生让学校老师立即将张某送医院抢救。不过刘医生认为张某已经处于死亡状态。

学校组织人将张某抬到血防医院内科急救室, 医生赵某上前为其做检查, 发现张某全身发紫, 呼吸、心跳已经停止, 大动脉搏动消失, 瞳孔散大固定, 光反射消失。医生立即给予药物及胸外按压复苏等抢救措施, 抢救大约进行了40分钟, 但张某的状况无任何改善, 于是结束抢救, 宣告张某死亡。

学校派人通知家长, 家长得知消息时, 已是晚上8时。同时, 学校和有关部门不顾家长对张某进行尸体解剖、确定死因的要求, 在未对死因进行确认的情况下, 就匆忙将其火化处理了。

事后, 家长与学校发生纠纷, 争论的焦点在于:学校是否对张某进行了及时的抢救?

从事件发生的过程来看, 张某是在日常的体育课上, 进行正常的体育运动项目时, 在没有任何他人干扰及其存在障碍的情况下, 自己摔倒的。学校教师对他的摔倒, 是没有责任的。所以, 这里只能从学生发生摔倒、受伤事故后, 学校、教师应如何处理的角度来谈。

从张某摔倒后到死亡大约有几十分钟的时间。从其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来看, 导致张某死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本身有某种疾病, 如心脏病, 在跑步时发作, 导致摔倒。这从他第一次摔倒被同学扶起来后, 又很快第二次倒下去的情况看, 是有这个可能的。另一种是因跑步时摔倒, 伤及要害部位, 导致其死亡。这从他摔倒后太阳穴上有擦伤这一点看也是有可能的。

在张某死亡后, 学校及有关部门没有让医院进行尸检, 虽然家长曾要求尸检, 但仍然没有做, 并且很快将后事处理了, 使得张某的死因不明确, 导致家长对学校有意见, 双方发生矛盾。学校及有关部门的这种做法是欠妥当的。因为查明死因, 对于明确学校是否有责任以及责任的大小是有密切关系的。

那么, 学校是否有对学生的伤病进行救治的责任呢?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学校保护”的规定, 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生命安全是有保护职责的。学校、教师对学生生命安全的保护是多方面的, 除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应当尽量提供安全设施, 尽可能多地考虑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以外, 还应对学生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疾病采取一定的医疗预防措施。我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十五条规定, “学校应当配备可以处理一般伤病事故的医疗用品”。学校一般要设置医疗室和医务人员, 以便对学生的突发伤病进行及时诊治。当发现学生出现较为严重的情况, 如本案例中的张某已经出现不能行走、站立不稳的情况时, 应及时采取医疗急救措施。如果已超出学校处理能力, 则应及时送医院进行救治。在本案例中, 张某所在的学校既没有医疗室和医务人员, 又未将张某及时送医院。虽然张某的死亡不一定就是延误治疗引起的 (也不排除是一种无法抢救的疾病) , 但从时间上看, 学校是有延误治疗责任的。加之后期处理工作不到位, 引起家长与学校的矛盾、纠纷也就在所难免。如果学校处理得当, 这本来是一场可以避免的纠纷。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从这个案例中, 我们应该吸取如下教训:

第一, 学校应注意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安全, 清除事故发生的隐患。

第二, 学校、教师对自己不能处理的伤病事故, 特别是有一些原因不明的伤病情况时, 应及时送医院就诊或急救, 切不可存有侥幸心理而延误治病时间。

第三, 在学生发生意外伤病时, 除应及时采取医疗措施外, 还应及时通知家长, 让家长了解伤病情况和救治情况。家长作为学生的法定监护人, 有了解病情的权利和协助学校进行救治的责任。

第四, 一旦发生因伤病死亡的情况, 若死因不明, 则应该查明死因, 以便分清责任。

3.“意外”的处理 篇三

相机进水

出现的恶果:

1、最坏的结果是整个机器全部报废。

无论开机与否,相机都可能出现主件烧坏情况,通常出现的概率达到90%,因为相机或闪光灯中都存有余电,进水后就会断路。

2、相机的快门组的金属部分容易生锈。

3、相机的主板也容易受到腐蚀。

4、数码相机的电子元件更多,损坏部分就会更多一些。闪光灯不工作;快门不工作;相机不读卡的情况都可能发生。

5、镜头进水后,容易发霉。如果不及时清理,还可能在镜头中产生水雾,影响正常拍摄。

注1:无论是电子相机还是机械相机,都会造成严重损坏。只是电子相机出现的情况马上就能反映出来,线路烧毁或主板出问题,马上就可以看出来;而机械相机可能会过一段时间才会表现出来,主要是相机零件受到腐蚀没有及时清理所致。

注2:相机受损程度还要看进水的位置,是整个进水呢,还是局部进水?

注3:相机进入海水比进入淡水更加严重,因为海水中有盐分,腐蚀性更强。

注4:有的单反相机没有高压板,可能损坏小一点。

处理方法:

1、最好的方法是马上把电池取出,让相机断电,防止主板和电路烧毁。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打开相机,以防相机出现更大的损坏。

2、把水倒出去,防止水留在相机和镜头中腐蚀器材。

3、尽快送专业相机维修部门,及时用专业清洁材料清洗。

4、进水的相机要全方位地清理。

注1:切勿自行拆装。

注2:使用吹风机吹干的应急方法并不可取,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相机表面干,不代表受水侵蚀的地方不会受到腐蚀。

相机进沙

进沙的恶果:

1、损坏镜头。

2、损坏相机的齿轮等传动部件。

注1:进沙比进水要略好一些,相机不会因为电路烧毁而报废,但是清理却是极其麻烦的一件事情。只要一小粒沙子卡在机械传动部分,就可能卡住,使相机无法正常工作。

注2:相机变焦镜头的缝隙间、袖珍相机镜头启合部分容易被沙粒卡住。因此,在海边、沙漠地区拍摄时要加倍的小心。防止将相机掉在沙地上,遇到风沙也要保护好相机,不要让沙子吹进相机里。

处理方法:

1、发现相机被卡住后,最好马上把电池取出来,防止机械部分继续工作,使相机主板或芯片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引起相机严重发热而烧坏。使用者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继续使用相机,以防相机出现更加严重的损伤。

2、尽快送到专业维修部门清理,每一个角落都要清洁干净,留下一点沙粒都会影响相机正常工作。这个问题基本上能修好,但是工作十分麻烦费时。

摄影爱好者中流传着不少相机进水后的处理“秘方”,很多是从一些专业摄影师中听到的,如使用电吹风吹干相机后继续拍摄,这是极不科学的方法。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摄影者在遇到类似的情况后能够正常处理,以免扩大损坏范围。

当然,相机和其他器材最好谨慎使用,不要发生进水进沙的事故,这才是最重要的。

进水后的相机污渍斑斑

进水后的闪光灯系统

4.实验小学意外伤害应急处理预案 篇四

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为了切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和减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提升学校应对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故带来的损失,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应急处理预案:

一、事故原因预测

课间学生追逐、打闹;体育活动中不慎碰撞、摔倒;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或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二、预防措施

1.成立学校突发事件紧急处理领导小组,建立校园安全预防网络。组长:倪朝峰

副组长:杨正伟是

组员:杨小科牛建科各班班主任以及全体生活教师。

2.加强对全体教职工的师德规范教育,提高教职工安全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在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保护。

3.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等,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会学生一些减少危险发生的方法和面对危险的基本应急措施。

4.明确班主任安全工作要求,在班级各种教育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和心理健康等教育,在班级、学校大型活动中要注意加强监督、防范措施到位,进行安全管理。

5.严格门卫制度,认真遵守门卫岗位职责,做到不擅自离岗,外来人员进校门有来客登记。

三、处理程序

1.学校建立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与突发事件的第一责任人制度,明确在课堂教学期间,任课教师为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必须配合学校共同解决事故。

2.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与突发事件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是:对发生意外伤害的,立即告知卫生室与班主任;对发生突发事件的,除立即报告班主任外,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防止事态扩大。

3.当事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的职责是:立即赶赴事发现场;及时报告学校领导。

4.接到意外事故或突发事件报告的校领导的职责是:立即赶赴事发现场并组织指挥处理。

5.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第一责任人应协同在场的老师和学生立即将受伤学生护送卫生室检查,卫生室立即进行诊断与救护。

5.意外事故的急救处理 篇五

上传者:军区幼儿园 2009-05-24幼儿园:江西省军区机关幼儿园

意外事故的急救处理

意外事故发生时,为了使幼儿不致恐慌不安,保教人员(成人)应保持绝对镇静、沉着。急救时,应当迅速、熟练,不要再使受伤者受到过多的痛苦。首先要使幼儿躺得或座得舒服(根据伤势情况),然后将衣服的衣领、袖口、腰带等松开。若四肢损伤,则应把衣服先从健康肢脱去,然后再小心翼翼地从受伤肢脱下。在某种情况下,如骨折或烧伤时,衣服不要往下脱,而应沿衣缝剪开。如果受伤小儿周围有几个成人在场,则应有一个负责领导急救,其余的人只是在他需要的时候予以协助。

一、惊厥的处理

1、幼儿入院时详细询问每个幼儿家长,了解以往有无惊厥史,惊厥发生的诱因,如高热、头部外伤等。

2、惊厥的原因很多,如高热、脑炎、脑膜炎、癫痫、低血钙、低血糖、药物中毒等。当幼儿抽风时,要镇静,不要大声哭叫或晃动孩子,要让孩子静卧床上,取侧卧位(以利分泌物或呕吐物自行流出,以免造成窒息),解开衣领,上下齿间放一块压舌板或牙刷柄、小布卷等以防咬伤舌头,掐人中,合谷等穴位止痉。

3、不要乱投药。如有高热,可在幼儿前额一条冷湿毛巾冷敷。多饮水,水份可蒸发散热。

4、送运中,抱时仍保持侧位,躯体不可弯曲,否则可影响呼吸。

二、烫伤(灼伤)的处理

灼伤指高温物质(开水、热汤、热油、蒸气);各种化学物质——火焰、酸、碱、某些药物(硝酸银、碘酒、氨水);放射性物质——放射线、电流、阳光。小儿以烧伤、烫伤为多见,由于小儿皮肤嫩而薄,同等热力在小儿身上造成的损伤远较成人的严重。

根据起因,烧伤可分为热灼伤,化学灼伤,电灼伤和射线灼伤。

热灼伤常见于皮肤表面,但是也可能有眼、口腔粘膜、咽喉、食道灼伤,甚至胃灼伤。皮肤灼伤分为三度。一度灼伤,伴有皮肤发红,微肿,2-3天后可消失,皮肤受损部位变黑和剥落。

二度灼伤时,在发红和微肿的皮肤表面上随后又形成了充满血清的小泡。一度和二度灼伤时,急救的任务在于减轻受伤小儿的痛苦。因此,首先要迅速脱离热源;

2、立即用冷水冲洗或浸泡受伤部位20分钟,这样可迅速降低受伤部位的温度,减轻损伤程度,防止烫伤范围扩大。若是隔着衣服烫伤,无论如何先用冷水使烫伤处冷却20至30分钟,然后用剪刀从衣缝处剪开衣裤,切勿强行撕脱,以免损伤皮肤,引起继发感染。

3、轻度烫伤,皮肤发红,经上述冷处理后,可涂擦万花油、红花油或用酒精浸过的干净布冷敷局部。患部已起泡,千万不能将泡弄破,以免感染。

4、三度灼伤是指皮肤受损较重,整个皮肤厚层有时较深组织坏死(碳化或煮熟,进而形成溃疡和瘢痕。三度灼伤,伤面千万不要随便涂药物或油类,须用无菌绷带或清洁被单包裹,并将幼儿送往医院。

三、创伤的处理

创伤在小儿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按临床分为简单性创伤和复杂性创伤两大类。

1、简单性创伤:受伤部位局限于直接受伤处,包括表皮的擦伤、挫伤、切割伤、刺伤、裂伤等。首先检查伤口大小、深度、有无严重污染及异物存留,同时应及时用消毒水或冷开水将伤口洗净,并将可见异物清除。同时要注意其他部位及内脏有无损伤。婴幼儿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病情,可根据神态和表情判断,受伤后神态呆板,反映迟钝,则表示病情严重,常见的并发症有脑震荡、骨折、出血、脱臼。

①擦伤及挫伤:皮肤软组织损伤,伤势轻,伤口浅,出血少,或外涂红药水(邦的)。伤势较重(伤口深而大,出血多),需用消毒纱布紧扎伤口,抬高伤部,立即送医院。

②切割伤:伤口 浅表,边缘整齐,出血不多,给予局部清洁后涂红药水或用蝶形胶布牵拉伤口,也可用创可贴。一般能自行愈合。若伤口较大、较深,出血较多,创面不整齐以及颜面部和手指的切割伤,一般需清创缝合,因此,均应及时送医院处理,在转院前先用消毒纱布将局部包扎压迫止血,途中将出血部位抬高。

③刺伤:如有竹、木屑刺入较深时,用酒精消毒伤处,绷紧皮肤,用消毒过的针挑出屑子,然后涂碘酒消毒。如钉子、玻璃刺入较深,应切开伤处洗净伤口。虽创口较小,但创底较深,易有污物带入,清创后应及时使用抗生素及破伤风类毒素。

④头部的血肿:早期可用冷敷,48小时后热敷,大多可吸收。局部可涂搽万花油,不可涂搽红花油(红花油是活血的),较大的血肿应送医院处理(抽吸)。

⑤扭伤:韧带纤维可有部分破裂,伴有出血、水肿。首先应弄清有无骨折,如无骨折,在疼痛部位,可先用冷敷,24小时后再热敷,局部可涂止血化瘀的药物。

2、复杂性创伤:除局部创伤外,尚有其他组织与脏器的损伤。因此必须及时送医院作系统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给予处理。在转院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尽量减少体位及肢体的移位,用消毒巾及干净巾包裹创面,以达到止血及避免污染。应注意,包裹勿过紧,以免影响局部的供血。手指、脚趾被切断或牙齿被脱落时,应将离体的手指、脚趾或牙齿用消毒巾包裹一起带去医院,以便再植。

四、脱位:又称“脱腕”、“脱环”。小儿关节活动范围较大,但韧带松驰,关节囊比较柔韧且富有弹性,牵拉负重后,易引起脱位,多见于肩关节、肘关节及桡骨头半脱位,处理不当可导致习惯性脱位及关节骨折等并发症。大人牵拉小孩上楼梯、过马路、脱衣服,小孩互相推拉时容易发生脱位。发生后,患肢疼痛,不能上抬,关节处于伸直位,不能屈曲及旋转,外表不红不肿,触碰时有明显疼痛,此时不要随便揉按,应去医院处理。

五、骨折:骨折好发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以四肢骨折为多见。孩子摔跌后骨头折断,骨折部位有红肿,疼痛,有的局部变形,有的破伤,急救时,动作要轻,固定患部。如有开放伤口,要赶快止血,并立即送医院。

六、脑震荡:摔跌后,头部受到打击,患儿受伤后立即有短时间的知觉消失(昏迷不醒),并有恶心、呕吐,清醒后可能有头晕、头痛。首先应该使患儿安静平卧,头放低,头部冷敷,少量活动,2—3小时内不要进食,并及时送医院,送时轻轻抱起,以免震动脑部。

七、鼻出血:小儿鼻出血的原因较多,以外伤常。急性传染病、血液病、鼻腔疾病、维生素K缺乏、高热都可引起鼻出血。吃花生米和巧克力之类的东西后,有时孩子晚上会鼻出血。鼻出血可以发生在鼻腔任何部位。最常见处为鼻中隔前下方,所谓“立特区”,出血量多少不一,站立或坐位时多由鼻前孔流出,卧位时多向后鼻孔,小儿常吞咽入胃,而引起呕吐,吐出物常带有褐色。

急救后应找出鼻出血的根本原因及时进行治疗。

处理方法:

1、立即将小儿抱起取半卧位,安慰小儿别惊慌,在额部或鼻部放冷毛巾或冰袋帮助止血,在冷敷的同时,将其双脚浸泡在热水中,也有一定止血效果。

2、左鼻出血举右臂,右鼻出血上举左臂,双鼻孔出血举双臂,对止血有奇效。要求举臂时动作立直,举起的臂与地面垂直,与身体平行。

3、用拇指和食指捏患者脚后跟(踝关节与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孔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孔出血捏左脚跟。

4、还可以用消毒纱布或棉花、纸塞进鼻孔止血,但要注意,棉花和纸不能全部塞进去,以

防取不出来,止血后2小时内减少活动,以免再出血,经以上处理出血不止,应送医院。

八、异物入体

小儿眼内、鼻腔、外耳道、咽部、气管、支气管因不慎而进入异物,为小儿五官科急诊中的常见病。异物在不同部位所出现的症状各异,处理也不相同,但是无论如何处理,异物均应立即取出,以免发生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1、异物进入眼内:不要用手去揉,以免将角膜擦伤而引起继发传染,可以让它随泪水流出来或用温开水、眼药水将异物冲出来,也可翻开眼皮用清洁手帕或湿棉花轻轻擦去。如果是穿透性异物,应立即附以眼垫,送眼科处理。

2、异物进入鼻内:多由小儿玩耍时好奇心将异物塞入鼻腔,最常见的异物如豆类,谷类,棉球,钮扣、塑料小玩具、纸团、果核、橡皮头等随手所得到的一些小玩艺进入鼻孔,可用手按紧没有异物的鼻孔,嘱小儿做擤鼻动作(用力),异物即可随气流冲出,也可用纸捻刺激鼻粘膜,使异物随喷嚏喷出来,若不行,送医院取出。

异物进入鼻内,较大的儿童就诊时多数有明显异物进入史,并能说明那侧鼻孔及何种异物,但是年龄小则病史不清,异物留在鼻腔时间较久,直至患儿出现一侧鼻塞、鼻臭,流出血性分泌物时才被发现而就诊。

3、异物进入耳内: 因玩耍将异物如砂粒、石子、草物、谷物等塞入耳内,或睡眠时小昆虫爬入。动物性异物,由于爬动,可引起难以忍受的痛苦或不适,小儿会出现烦躁、哭闹或自行抓按。体积小而光滑的异物可存留很久而不引起症状;而体积大的异物可引起听力障碍,耳痛及反射性咳嗽。植物性异物(豆子、花生、种子类)在耳内遇水会膨胀,会出现阻塞症状并可继发外耳道炎。

处理方法:①较小的异物可用小钩或镊子取出,倘若幼儿把棉花、纸等塞入耳朵里,可用纸卷成线条沾点胶水,缓缓地伸入耳朵里,把棉花和纸等粘出来;②如果是虫子爬到耳朵,可在黑暗处用手电照射,虫子见了光自然会爬出来,如不成功,可滴油类,将虫子淹死后,再用双氧水冲出或钩出;③如果是铁质小东西,可将磁铁放在耳道口,利用磁铁磁性,将异物吸出来;④如果是豆类,不要用油、水等灌入耳内,以免发胀更不易取出;⑤水入耳,应让孩子将耳朝向地面,一侧单脚跳或者侧卧让水流出,或滴双氧水入耳,再用棉签拭干。

4、异物进入胃内:孩子误吞了钮扣,硬币、小玻璃球等圆形光滑物品,如无哭闹现象,可能异物已进入胃肠,不必惊慌,可吃些米饭、馒头、粗纤维的蔬菜或生蛋白把异物包住,使其不伤害消化器官,1—2天内可随粪便排出来。

如不慎将硬币、金属钮扣之类的金属物质误吞入消化道后,可吞咽一些用猪油炒热的海带丝或韭菜、芹菜。

如误咽了有刺食物:鱼刺、骨头、枣核等,患儿表现哽咽、疼痛,接着发生流涎,吞咽困难等现象,要及时送医院处理。

5、异物进入气管:异物卡到气道里或喉头部时,孩子必然令引起呛咳、脸色发青、咳嗽、气憋、烦躁不安,千万不能用手去掏,以免异物越陷越深,更不易取出。这时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可倒提他的双脚,头向下,用手拍击背部,使异物随体位坠落出来。对稍大一些的幼儿可以让他趴到救护人员膝盖处,头朝下拍击他的背部,使异物倒出来。(压缩胸腔,肺内气体冲出,可将梗塞的异物挤出来)如果无效,应立即送医院急诊。

如果异物是豆子,花生等,当时只有呛咳,不一定有脸色发青,气憋现象。几个小时后,这些东西发胀了,才会出现上述症状。这时应刻不容缓地送医院取出异物,以免耽误时间造成生命危险。

九、低血糖症

正常儿童血糖值为3.5——5.6mmol/c(空腹),若低于此正常值,且伴有临床表现称低血糖症。多见于8个月至5岁之间的小儿。多由于感染、呕吐、或较长时间未进食而诱发。发作

前,患儿健康状况良好,只是与同龄小儿相比往往瘦小一些。这类患儿多在清晨入院时发现,初起症状为脸色苍白较多、头晕、出冷汗、脉搏加快、倦怠。重则手脚冰凉、昏睡、体温降低。

急救处理:立即口服糖水、甜米汤或果汁等,病情严重的患儿应立即注射50%葡萄糖20——40ml救治。

预防:(1)幼托机构应合理安排进餐时间,两餐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能超过4小时,中晚餐间应安排午点。午餐不宜太晚,一般不能超过4小时,以免诱发此病;

(2)对瘦弱儿童应加餐,每天4--—5餐为宜。应以低脂高糖膳食为宜;

(3)开饭前,儿童不宜做剧烈的运动,盥洗完毕后,应安静休息,或听音乐、故事等待开饭,以免诱发低血糖。

十、中暑

具有明显的诱因,如烈日下曝晒,室内高温等。幼儿因天气炎热,发病急,症状重,主要表现有:头痛、毛孔闭塞、汗不得出、烦闷、口渴、高热。此时,给孩子宽衣、平躺在阴凉地方,用凉水毛巾敷额部、擦身,用清凉油搽太阳穴,也可选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或刮痧等方法治疗。若经上述处理效果不佳,应及时送医院。对中暑要以预防为主,入暑后应鼓励孩子多吃清洁饮料。

十一、昆虫咬伤

1、蚊子、臭虫等咬伤:可用酒精、风油精、清凉油擦;

2、蜂和洋辣子刺伤:可先用橡皮胶、透明胶带将小刺粘出来,然后用氨水、碱水中和其酸性毒液。黄蜂的毒液里带碱性的,应在伤口涂弱酸性的液体中和(如食用醋或稀盐酸);

3、蝎子蛰伤:蝎子毒液呈酸性,可用碱性液体中和,局部涂抹碱水,有一定疗效;

4、蜈蚣咬伤:蜈蚣越大毒性越强,其毒液呈酸性,可用碱性液体中和。被蜈蚣咬后,应立即用淡碱水,肥皂水、石灰水来冲洗伤口,然后涂上浓的碱水或30%的氨水;

5、蚂蝗咬伤:被蚂蝗咬伤时,立即拍打蚂蝗,使其离开身体伤部,然后用淡碱水冲洗,涂上碘酒,盖上清洁纱布;

6、毒蛇咬伤:毒蛇咬人时,毒腺中的毒液顺着上腭前面的两颗毒牙注入人体,这两颗毒牙比其他的牙齿又粗又长。根据此特点,仔细观察伤口情况,来判断是不是毒蛇所伤,对此,急救时必须做到:

①立即结扎并使患肢少动,可采用柔软的绳子、带子、布条等在咬伤部位的上方,即近心端,距伤口5厘米处勒住,以阻断淋巴、血流,避免毒液向近心端扩散到其他地方。但必须每隔15—20分钟放松1—2分钟,以免肢体缺血坏死。

②冲洗伤口:结扎后即用清水、肥皂水、盐水等冲洗伤口,将留在伤口浅处的毒液冲走。③扩创排毒:用消毒或清洁的刀片,在伤口上作“十”字形切口,再在周围作几个小切口,使毒液能通畅地流动。扩创后,可将患处浸泡在浓盐水或浓茶水中,从上向下挤压20分钟,使毒液从创口流出。

④初步处理后,要迅速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蛇毒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一种叫血液循环毒素,其作用可引起出血、溶血、心肌受损害;

另一种叫神经毒素,可引起神经麻痹,使肌肉松弛,可抑制呼吸中枢。

十二、中毒

1、食物中毒:误食毒物(药物、食物),首先应该让孩子呕吐,可用筷子、匙柄或手指刺激小儿咽喉部,促使呕吐,但神志不清者及腐蚀剂中毒者禁用。误食毒物为酸类,可先喝牛奶以中和毒物,然后使其呕吐;误食毒物为碱类,可先喝大量的水冲淡毒物。毒物不明时可用温水或食盐水洗胃,并立即送医院抢救。

2、煤气中毒:当煤、炭燃料还没有烧到通红的时候,常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叫一氧化碳,即通常说的煤气,它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人的鼻子闻不到。如果门窗关紧,屋内煤气不能出去,被人吸了进去,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中毒。煤气中毒的症状:首先感到头痛、头晕,以后会逐渐加重,并有恶心、呕吐,全身疲倦、耳鸣、眼花、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的会呼吸不匀,失去知觉。时间久了,就会昏迷不醒。如果不马上救治,就会有生命的危险。发现煤气中毒的病人,要赶快打开门窗,使空气流动,把中毒的幼儿抱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扣、腰带,使他呼吸通畅。但不能受凉,以免发生肺炎。如中毒幼儿还有呼吸和脉搏时,给予及时抢救,一般可以救活。呼吸微弱或停止时,应立即做人工呼吸,并赶紧运送医院救治。

十三、出血

损伤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轻度的损伤出血少,容易止血,较严重的损伤引起大血管出血时,可威胁患儿生命,按出血部位可分为内出血、外出血;按出血来源可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

内出血—肝、脾等动脉—鲜红--喷射状

部位来源静脉—暗红色—持续性

外出血—皮肤毛细血管—红色—点状—渗性

1、动脉出血:动脉出血为向外喷射出鲜红的血液,随心脏的搏动而增强,出血量多,必须立即施行急救止血。止血原则是压迫出血的血管或堵塞出血的破口。止血的同时应立即送医院处理。根据不同情况及解剖位置,可选用不同止血法。

①手指压迫止血:这是最方便、最快捷的止血法,但不能持久,且容易引起伤口感染。其方法是手指压迫出血上方(近心端),用力压向骨方把血的来源切断,不同的出血部位,压迫方法不同。如局部出血,应压迫颈外动脉,压迫点为下额前半寸的凹内,有时需要压迫二侧才能止血。又如头部出血,应压迫颞动脉,其压迫点为身前正对着颌关节处。

②加压包扎止血法:这是急救时常用的临时止血法,其方法是用敷料盖在伤口上(有时需要绷带卷,以增加压力,再用绷带缠紧)。

2、静脉出血:静脉出血为持续性流出暗红色血液,小静脉出血易于凝固,可自行止血,且经清创后加敷料包扎即可。如为中静脉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止血法。

6.紧急或意外事故的处理 篇六

打斗事件

1.院内人员和病人家属或其他非我院职工发生纠纷,值班人员应及时制止劝导,避免事态扩大。

2.员工打斗或对医院干部逞凶,应迅速予以制止,将当事人交由主管或院部处理为原则,如当事人不听劝阻时,可与值班保安或与医院的其他人员合力制止。

3.打斗现场若有其他人员围观时,为防止围观者鼓噪起哄或使现场复杂化,应将当事人带离现场再行处理。

4.如事态严重,应立即请派出所民警协助处理。

5.处理事故时应立场坚定,不可偏袒打斗的任何一方,不可加入战局丧失理智。

6.如遇不良分子来院滋事时,应尽量控制事态恶化,并拨打辖区派出所电话或110报警台电话。

7.通知后勤人员和值班组长前来支援处理。

8.关闭大门和所有出入口以防不良分子进入或冲出。

9.认清来人面貌、特征、人数、有无携带枪支、刀具、坐车种类、车牌号码和滋事原因等,作为警方侦查处理的依据。

10.不值岗保安人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赶往现场协助处理,接到通知后不到现场或故意延缓到时间处以罚款并做辞退处理。(罚款金额300-500)。

7.课堂教学意外的处理对策 篇七

1. 教学意外的类型及处理现状

根据产生的主导原因, 教学意外基本可以分为两类, 即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认知的意外情况和因教学设备故障等发生的意外。

1.1 师生互动中发生的教学意外及处理现状。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师生互动会产生思维的碰撞、意见的分歧等, 课堂生成与教师的预设常会发生冲突, 出现了教学意外。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以下几种情况则是教师处理不当, 导致一些很好的课堂教学资源流失的例子。

1.1.1 装聋作哑, 置之不理。

片段:一位年轻的教师在《机械运动》一课教学时, 说:“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 想想汽车和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后, 很容易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时一个坐在前排的学生标新立异, 嘴里嘀咕着:“我喜欢过山车, 坐过山车很刺激!”声音不大, 但是教师分明听清楚了, 教师不易察觉地轻皱了一下眉头, 没有说话, 继续教学下一环节。

课堂教学中出现不同的声音是正常的, 教师不能随机应变, 充分利用意外, 作为教学切入点, 反而装聋作哑, 置之不理, 挫伤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1.1.2 婉转称赞, 避而不谈。

片段:七年级 (上) 的《地球仪和地图》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巧妙提问, 学生准确回答, 一切都很顺利。教师适时抛出问题:“假如你在野外迷路了怎么办呢?”学生的回答也在教师的预料之中:“指南针定方向”, “北极星定方向”, “太阳定方向”, “树木年轮的宽窄定方向”, “树冠形状”, 等等。忽然, 一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 说:“观察蚂蚁的洞穴, 洞口大都是朝南的。”教师的脑子里一片空白, 因为学生的回答不在教师的意料之中, 对于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是很明确, 一时之间无法回应, 无奈之下, 这个问题不了了之。

教学中如果学生回答或提问不是教师预设的内容, 有的教师会避而不谈。而用如“你真聪明, 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想法?”等方法来回避有关的问题。

1.1.3 手足失措, 胡乱解释。

片段:某位教师在教学时《地球仪和地图》, 遇到这样的场景:师:“东、南、西、北是教师已经认识的四个方向。四面八方中的八方, 是指的哪八个方向?”学生:“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有一个学生在下面叫道:“为什么不叫南东、南西、北东、北西?”对于这个问题, 教师在备课时并没有想到, 在教师所掌握的知识范围之外, 故片刻支吾后便胡乱解释。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 要处理好教学事件, 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认知技能, 还需要具备即兴发挥的技能, 课堂事件的即时性和不可预测性也要求教师能够很快对它们作出反应。教师课前必须钻透教材、了解学生, 充分预设, 还要有广博的知识, 随机应变的能力。

1.1.4 纠缠不清, 淡化目标。

片段:七下第二章第二节《机械运动》的教学过程中, 当教师问:“不知道同学们坐没坐过过山车?”学生们回答五花八门, 有的说坐过, 有的说没坐过, 有的说本来要去坐的, 后来又没去坐……课堂显得纷乱;教师果断地抛出第二个问题:“有些同学坐过, 我是没坐过, 过山车是怎样运动的?”教师的预设是学生回答过山车是沿弯曲的轨道行驶。有位学生冷不丁地说:“坐过山车感觉很刺激。”教师猝不及防, 愣了一下, 然后顺着学生的思路问:“什么感觉?”“心惊肉跳的。”别的学生受到了启发, 纷纷补充道:“极度恐惧。”“大家都在尖叫。”“感觉头好晕”……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为“感觉”而纠缠不清, 使教师达不到从观察图片来引导学生学习机械运动的分类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时会被一些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 扰乱视线, 以致走上岔路, 淡化教学目标。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 教师没有采取回避的措施, 而是迎合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谈, 从新课标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来看, 这种做法是好的。但如果此时教师能正确地引导, 完全可以把学生引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上来。

1.2 教学用具、多媒体等设备出现的教学意外及处理现状。

科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 为了更好地学习科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经常会使用挂图、模型、投影仪、电脑、实验药品和仪器设备等教学器具, 由于学生、教师等各种原因, 教学过程中会遭遇到实验不成功, 电脑的死机, 遭遇停电, 课件的无法使用, 无法播放视频、动画等各种尴尬。这将会考验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

2. 教学意外的处理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 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郑毓信教授也曾指出:“对学生的错误应抱有理解的态度, 即应当清楚地看到其内在的‘合理性’。由建构主义的立场去分析, 学生的错误显然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这既说明正确处理教学意外是教师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技巧, 又说明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错误反响中, 也存在某种可供教师利用的“合理性”, 优秀的教师, 将会利用这种意外得来的教学资源, 依靠本身的教育修养, 借他山之石攻玉, 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要做到这些, 教师必须采用如下对策:

2.1 钻研教材, 精心预设。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载体, 是众多专家心血的结晶, 是优秀教师教学成果的反映, 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深入解读教材是备课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教材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师只有正确、到位、深刻地解读教材、理解和分析教材和深层次地走入教材, 才能有效地构建教学的整体框架, 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由浅至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动态过程, 在课堂上出现预设和生成间冲突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教师用同样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时, 遇到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环境时会有不同的课堂情景。教师只有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精心预设, 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可能进行精心准备, 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设计出各种应对策略, 促进教学活动中的动态生成。布卢姆曾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 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精彩的生成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因为教学的本身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 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清晰的认识、理性的思考与精密的安排, 教学中才能有精彩的动态生成。

2.2 学富五车, 游刃有余。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尤其面对学生这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主体, 仅凭教师现有的知识是不够的。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 是信息发达的社会, 是网络纵横的社会, 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来说, 如果只是简单地“吃老本”, 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只有不断地自我补充、更新知识, 才不会被淘汰。相关调查表明, 科学知识更新、学科教学理论是目前教师最需要加强培训和提高的方面。

过去学习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能, 受用终身, 现在许多职业注定要终身学习, 教师这个职业尤其如此。过去要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自己需有一桶水, 而现在教师必须是自来水, 是奔流不息的河水, 教师的知识要像大海一样, 集众河流的资源于一身。如果教师只是停留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和知识水平上, 而不去反思、积累、学习, 不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教学理论, 不更新教法, 则不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2.3 因势利导, 借机转轨。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 教师不能只是单向传输给学生科学知识, 还要关注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学习的状态、掌握知识程度等。新课标下的教学活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面对学生的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多, 因此教师要学会倾听, 并从中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观点的错误、学习的缺陷, 才能及时利用有价值的意外, 生成高效的资源。

2.4 适时放弃, 造就精彩。

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意外是正常的, 有的重要, 有的不重要, 有的对教学有利, 有的不利。教师不可能在紧张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全都处理完, 这就要求教师能及时进行删选。那些次要或无用的资源, 教师可以果断放弃, 不可以过分展开, 否则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 使教学目标逐渐淡化。

学会放弃是一种勇敢和美丽。预设再精彩的教案也是死的, 而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 他们会思考、会创新、会跳跃, 教学过程是一个变化的、发展的、不可预见的动态过程。这些都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过分地强调预设, 不能囿于固定不变的预设中,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课堂应变能力, 学会灵活, 学会变通, 学会放弃, 学会有所不为。教师只有顺应学生的特点, 重新调整教学结构, 重组教学流程, 改进教学方法, 灵活地整合教学内容, 才能把师生的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 才能在教学中有所发现, 有所拓展, 有所创新, 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才能令学生学有所获。所以教学活动有所放弃并不是不负责, 而是更高层次、更大意义上的负责。

2.5 关注实验, 激发机智。

美国一所大学有句名言说得好:“我听见了, 就忘记了;我看见了, 就记住了;我做过了, 就理解了。”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 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动手”中都得到发展。

实验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实验课时教师往往先进行实验前的指导, 如“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等, 还要讲一些注意事项, 使学生顺利完成实验。但教师在注重实验的教学设计之外, 还应关注学生在实验中发生的具有启迪意义、教学价值的问题。

在新课标的探究式教育理念下, 师生互动发生得越频繁, 教学意外生成得就越普遍, 因此, 研究教学意外十分重要。教学活动中教师能正确地处理教学意外, 不但不会影响教学, 反而给了教师一个展示自己驾驭课堂能力, 体现高超教学艺术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袁梦.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

[3][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8.交通意外的紧急处理 篇八

1、基本的紧急救护步骤有哪些?

首先,快速地为伤者进行以下检查:如果伤者仍有知觉,需检查其是完全清醒,还是神智不清,和伤者说话将有助于确定他是否仍然清醒。若伤者是清醒的,应在其情绪较为缓和后再为其作检查。伤者若是昏迷不醒,轻轻掰开伤者的嘴巴,检查里头是否有任何因为车祸而飞溅入口的物体。

接下来,检查三件重要的事项:呼吸、失血和骨折。检查伤者是否尚有呼吸。方法是看胸口的起伏,倾听其呼吸声,用脸颊感觉呼吸的顺畅程度。如果伤者穿着高领子的衣服,需把领口的钮扣打开,使呼吸更为顺畅。

一个人如果停止呼吸4~6分钟,就可能导致死亡。若受到严重的脑部创伤,则可在2~3分钟内导致死亡。因此,危急时若能当机立断,马上给伤者进行嘴对嘴的人工呼吸,将能救人一命。

如果伤者已停止呼吸,应试以嘴对嘴人工呼吸法助其恢复呼吸。若是脉搏也停止跳动,则以心复苏法为其施救。

2、如何自理车祸中的休克病人

休克伤者的症状是全身发冷,肤色发紫,脸色苍白并冒冷汗,脉搏跳动特别快,但很衰弱。呼吸急促、短浅且不规则,显得辗转不安、紧张,并诉口渴或要作呕,睑上茫然无衷情,双眼瞳孔张大。处理休克者的方法是:让伤者躺下,将其双脚抬高(用物体垫高),直至超过头部,借以帮助血液循环。用一件大衣或一条被子包裹伤者,此举可帮助伤者保持体温。伤者若是昏迷不醒但却又没有严重的皮外伤,就可让其侧躺。侧躺的程度是面部大约3/4朝下。这能使血液流向口腔,并确保舌头不会堵塞气管,此为“恢复姿势”。

若怀疑伤者的颈部或脊椎骨受了伤,千万不可移动。所有在严重车祸中受伤的人都有可能伤及颈部或脊椎骨。尤其是当伤者呻诉颈部或背部疼痛,或者双脚不能移动时,可能性就更大了。

3、如何为伤者止血

用干净的布块或棉化团盖住并压着伤口,即便是棉花已被鲜血染湿,也别将它拿开。继续加盖棉化团并用力压住伤口。

如果四肢没有骨折,把双手或双脚抬高到相当于心脏那样高的位置,最好能卷起一条毛巾或一块布料托着受伤的手或脚。

千万不要犹豫,以最快的速度为伤者止血。如果一个人的大动脉血管破裂,可在5分钟内流血到死。

4、如何检查严重骨折或脱臼

如果四肢或关节红肿、疼痛,并且动弹不得,就可能是骨折或脱臼了。

在情非得已之下,不要触动伤处。用三角绷带(平时车中可备急救药箱,里面配置好各种药品、绷带、三角巾、止血钳、消毒巾等,可直接在汽车用品店中购买)和一块大布料(如毛巾等)托着断骨或脱臼部位,以帮助骨头还复原位。这会减少触动伤处,并有助于减轻疼痛。

5、如何处理车祸造成的轻微烧伤

用清水冲洗烧伤的部位,用一块干净的布盖住伤口,不可在伤口处涂抹任何药油。

6、如何处理眼伤

9.关于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预案 篇九

一、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领导小组成员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周凤武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副组长:刘泰平李飞飞

二、职责分工

学校负责协调,并及时了解掌握事故处理进度,向领导和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班主任老师负责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体育老师负责体育伤害事故调查。

三、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程序

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有条件的应当采取紧急救援等方式救助。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情况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镇教办以及县教育局有关部门报告;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镇教办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县或市教育局报告。领导小组向领导汇报后,迅速组织或协调有关部门及人员赶赴现场指导协助学校进行事故的处理工作,尽快恢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与受伤害学生或者学生家长,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妥善地处理学生伤害事故。重大伤亡事故的处理结果,镇教办书面报告县或市教育局。

四、学生意外事故处理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做好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2、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做好学生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以及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的安全。

3、加强学生安全防范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和自我保护意识。

4、加强对学校的校舍、场地教育教学、生活设施的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整改,不留隐患。

5、学校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或者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好每个环节的安全工作,做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格履行安全职责,确保不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6、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依法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

7、保证信息畅通,严格执行报告制度。

10.发生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 篇十

一:触电救护

1:怎样帮助低压触电者脱离电源?

A:触电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销。

B: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源。

C:用干棒、木板等做绝缘物,拉开触电者或电源线。

2:发生触电后,怎样应症急救?——根据触电伤害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救护方法。

A:触电者失去知觉,但还有呼吸、心跳应使他静卧,解开衣服,让他闻一些氨水类物品或在他身上萨些冷水,摩擦全身,使其发热(冬天应注意保暖)并迅速请医生诊治。

B:如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呼吸逐渐减弱或发生痉挛现象,但有心跳,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C:如触电者呼吸、心跳均已停止,或出现“假死”现象,绝不可以认为已经死亡而放弃救治,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

二:工伤处理

1:当发生机械事故,应立即通知其班组长,由班组长将伤者迅速送到车间医药箱处,根据其伤情实施伤势处理,若情况较为严重无法自行处理时,应知会部门主管并立即送到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安全组人员了解其伤情,安排车辆送往相关医院救治,情况紧急时应立即呼叫“120”。

2:若发生急性中毒(主要是天那水、电油、油漆等)应立即通知其班组长,并知会部门主管,解开伤者上衣,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告知人力资源部安全组,由人力资源部安排车辆将伤者立即送到医院救治,情况紧急时应立即呼叫“120”(一般情况不会发生此类事故)。

3:若发生硫酸、盐酸等腐蚀性很强的化学物品溅到身上或眼睛上时,应立即用清水清洗,并立即通知人力资源部送往医院救治,情况紧急时应立即呼叫“120”。

三:火灾扑救

1:当火灾发生时,发现者应立即报告给总机或保安队,由保安队和公司义务消防队员立即奔赴现场,组织人员扑救,并同时知会班组长和部门主管。2:若火势较大,在5——7分钟内无法扑灭时,公司报警人员应立即拨打“119”,请求消防队支援,并说清起火地点、火灾性质、有无受困人员等等,并留下电话,到厂门口迎接消防车辆。

3:同时通知班组长与部门主管立即疏散人员,并以最短的时间将现场工作人员疏散到广场,并清点人数,是否有人还在火灾现场。

4:切断电源人员应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电源总制。5

5:一切过程皆应行动迅速、紧张有序、各司其职、积极扑救、让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还应注意自身的安危。

四:设备故障处理程序

1:作业时发现设备故障时第一时间关机,切断电源。

2:作业人员关机切断电源后及时找班组长,报告设备故障状态。

3:班组长知道设备故障后,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修理。

11.怎样面对医疗意外与事故 篇十一

9岁的晓洋终日呆傻地坐在家中,失控的口水流淌在衣襟上……面对病前儿子活泼可爱的照片,他的父母很难接受这个现实:儿子因天生睾丸长在腹腔,做了分步引睾手术,岂料在第二次手术牵拉精索时发生麻醉意外。手术台上的晓洋呼吸心跳骤停,虽经抢救保住生命,却因大脑缺氧造成脑瘫。

事后,麻醉学界权威们认定这属麻醉意外,但患者家属认为这属于医疗事故。这个医患纠纷一拖数载,给双方都带来沉重压力。它使我们不能不认真思索如何面对医疗意外与医疗事故。

主持人:目前,对“医疗意外”的理解有很大不同。一般人往往将病人在医疗过程中出现的严重不良后果统称为医疗意外,如死亡、残疾和严重功能障碍。而医学界则根据现实的医学技术水平,将这些不良后果按能否避免、有无过失,细分为医疗意外、难避免的并发症和事故。下面请浙江大学医学院丁涵章教授解释这三者的区别——

丁涵章:医疗意外,是指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无法抗拒的原因,出现难以预料、难以防范的不良后果。如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有时会出现心跳骤停的不良反应,虽及时抢救,死亡率仍较高,有的会由于严重脑缺氧而成植物人。

难防范的并发症,是指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虽能预料其出现的可能性,但防范的难度大。如脑瘤切除手术很易引起肢体瘫痪;某些化脓性疾病手术后很易引起穿孔;腹腔镜下腹部手术易并发出血等。对于这些并发症,医生事先会告知病人家属,并做好防范准备。但医护人员尽力了,未必全能防范,这受现有医疗技术条件限制。

医疗事故是指因医护人员的过失给患者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也就是医护人员该做到而未做到、能做好而未做好,而引起严重损害的。包括对医疗意外和并发症的处理不利,未予重视,加重了不良后果,也依具体情节负一定责任。

由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在诊疗护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一)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疾、功能障碍的;(二)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的;(三)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的;(四)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的不良后果的。”

主持人:随着医学的发展、法制的完善,随着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该《办法》规定的基本精神将有更透彻的理解,新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正在修订中,我们相信,实事求是,惩恶扬善,罚所当罚,保护应当保护的,永远是法治的根本宗旨。

增强共御医疗风险的意识

主持人:有病找医生救治,自古如此。我们在电视里也看到,古代的皇亲国戚有病也是急呼太医。但医学不是万能的。尽管以前很多不能治的病,现在能治了,但未攻克的疑难问题还有很多。面对患方的过高期望,有必要强调医疗过程的高风险:祛病不像洗澡那么简单!医药是把双刃剑。医护人员只能因势利导,促进生命过程向健康、康复方向发展,但事与愿违的事是难免的。对此,懂医的人往往更易理解。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赵友文教授对医疗意外就有深刻体验。

赵友文:“前年,和我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伴住院做溶血栓治疗,就在疗程快结束时,忽然他腹内的大动脉破裂,抢救无效死亡。当时很多人担心我承受不了,我却冷静地对有关医务人员说:“我曾经在这个医院工作过,医护人员的心情我能理解。你们可以对这个病例进行讨论分析,吸取经验教训,不必告诉我,我也不追究!

“我先后在妇科、外科、精神科做了40多年医生,医学领域的未知数太多了,许多医生都是越干越胆小了。有些患者家属抱怨医疗意外发生时,说患者是走着进去,躺着出来的。他们不知道治疗就是对人体这个极其复杂精密的系统进行干预,有些是无创性的,有些是有创伤性的;有些副作用小,有些副作用大,尤其是个体差异和各组织器官的承受能力千变万化,现在的医疗技术尚不能完全掌握和监控。拿我爱人来说,他虽仅65岁,可患糖尿病多年合并下肢动脉梗阻,医生先后为他做了手术取栓、搭桥,又发生血栓再注射药物溶栓时,发生了意外的腹腔大动脉破裂……

“当时,很多人叫我找医生算账,我的态度是我既是患者亲属,又是医生,我知道这种意外是难以避免的:用药少了,血栓溶不掉;用药多了,就有出血的危险。而且谁能事先知道他腹内的动脉那么脆弱?如果我们处处苛求医生,医生还有积极性吗?

“在我行医40多年中,与很多医生共过事,尽管各人性格不同,有的细致些,有的粗犷些,但在医疗的关键时刻,没有谁马虎过!生死攸关、性命相托啊!出了医疗意外,亲属悲痛,医生的心理压力也不轻呀!”

主持人:对医疗高风险,医生、患者及家属都要有心理准备。这就是手术等有风险的诊疗项目实行前,往往要将种种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告知患者及亲属,签字后执行的原因。

华卫律师事务所主任郑雪倩律师:家属在有关治疗单上签字,就意味着了解该项治疗的风险,同意承担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因此,患者、家属对治疗前签字一定要重视,认真问清缘由,慎重对待。当然,医生并不会因为患方签了字,出现意外就不抢救了,不及时处置了。如果医护人员在此医疗过程中有过错仍要承担责任。

主持人:基于对医疗风险的深刻理解,医疗、司法和医疗事故纠纷争取协商解决

从医疗诉讼案例学维权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纷纷建议,探讨建立全社会共御医疗风险的机制。新兴的保险业陆续推出相关险种。据悉,京城医务界已有30%从业者加入执业保险,百姓也开始关注或购买以生命和自身为保险标的的各种人身和健康保险。国外成功经验证明,这是合理化解医疗风险、减少医患纠纷的可行之路。

主持人:近年来,媒体不时有医疗事故案件报道。如北京某职工医院手术中将金属钳遗忘在患者腹中,给她造成迁延不愈的病痛。乌鲁木齐几家医院推诿拒收一患儿,延误治疗时机使患儿夭折。这都是严重违反诊疗制度造成的,责任明确,患方理所当然受到赔偿。但更多的医疗不幸事件是在复杂的医疗干预和复杂的病情演变中发生的,因此首先应冷静对待,弄清情况。丁涵章教授对解决医疗纠纷有25年实践经验,请听听他的意见——

丁涵章:如果不幸医疗事故发生在您身边,或怀疑是医疗事故,您可首先与医院协商,口头或书面提出给予调查解释的要求。对院方的解释,涉及技术很专问题难以听懂时,也可向其他有关医生请教。

实践经验证明,与医院协商解决此类纠纷是简便有效的。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若干问题的说明》中,将医患协商处理列入程序,要求“医疗单位要首先进行认真的调查了解,做到事实清楚,责任分明,结论准确,处理得当。”“只有在协商无法进行,发生争议时,才提请当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主持人:近年来,随着维权意识的增强,通过法律诉讼解决医疗事故纠纷的案例在增多。应运而生的北京华卫律师事务所成立一年来,已代理了60多起诉讼,并开设了国内首条医疗纠纷咨询热线。下面是他们的见解——

37岁便出现几缕白发的邓利强律师说:医疗事故官司涉及复杂的医学专业内容,劝告患方不要打赌气官司,必须采取冷静客观态度,必须有证据证明存在医疗过失,而且这种过失与不良后果具有直接因果关系。有些医疗不良后果是难避免的医疗意外或并发症,并非医务人员过失,状告医院最终是不会得到支持的。近年来,已有10位当事人接受邓律师忠告,撤消了诉讼。

华卫律师所的几位律师走路似小跑,频繁的电话铃声使他们不时放下手中沉甸甸的代理案卷。复杂的诉讼 案卷有四五本之多。包括有关陈述、票据,有关病历和医学资料复印件,医疗事故鉴定书复印件等等,不厌其详。有着医学、法学双学历的邓利强代理过100多起医疗事故诉讼,深知其艰难。作为律师,他受当事人委托代理诉讼事宜尚且疲惫不堪,当事人在精力财力上的消耗可想而知。一起医疗事故官司短则一年半截;长则拖延数年。很多人深陷其中,悔不当初调节解决。因此邓利强说:我最不主张打医疗官司!他常劝导咨询求助者,能调节解决是最理想的。

一位6岁的男童因医疗事故死亡,其父母提出60万的高额索赔。经邓利强苦口婆心地调节,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终于使医患双方达成谅解,找到了双方均能接受的处理办法。

邓利强认为,调节解决成功的关键是兼听双方意见,提出的要求必须合情合理,具现实可行性。

主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在就医过程中,如果您的此项权利受到侵犯,可依据《民法通则》或国务院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如果您想通过司法程序维权,就须向属地法院提出诉讼。下面请律师讲讲有关问题:

林江湧律师:法律是重证据的。如果你想状告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对你或亲属的健康有损害、有过失,你就要有起码的证据。

14岁的学生刘某因左睾丸疼痛约30小时,于去年10月10日去某医院泌尿科诊治。医生检查不仔细,未认真阅读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报告,造成误诊,没有及时手术,使挽救患儿扭转的左睾丸的最后一线希望从医生手中流失了。尤其让当事者难忘的是:接诊医生检查了病情后,边写病历边对另一位医生说:前些天看过一个男孩,是睾丸扭转。刘某的母亲当即便问:“我们孩子是不是也是睾丸扭转?”那个医生说:“不是。”

过后,刘某的睾丸疼痛加重、阴囊红肿,4天后,手术切开时发现:左睾丸扭曲360度,睾丸呈紫黑色坏死,只好切除。患儿家长今年5月向法院递交了损害索赔的诉状。

在律师代理案卷中,巴掌大的一张诊断书复印件上赫然写着:“(左)急性附睾睾丸炎,建议休息叁天”,成了误诊的明证。

律师还复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泌尿生殖系统急症》有关章节,其中荧黄彩笔标示的语句强调:“睾丸扭转,若不及时诊断,尽早治疗,将会发生失去挽救睾丸的机会,以致影响生育功能等。”“更重要的是医生在对于睾丸疼痛者就诊时,要想到睾丸扭转这一疾病,这就能提高睾丸的挽救率。”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对睾丸扭转、急性睾丸附睾炎诊断准确率可高达81.1%~90%。

林江湧律师:这些医学专业性很强的论述,是确认医疗技术过失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

北京郊区待业女青年雍爱民因呕吐腹痛,1997年3月27日8时许,由其父母陪同来某院急诊室就诊。值班医生怀疑她患宫外孕,请妇科会诊。虽家人再三否认:“她没男友,就在家学习,门都很少出。”但经治医生仍固执己见。11点后,患者要排尿,值班医生说:“正好验验尿吧,”开出二张验尿单。

下午1时许,值班医生看了妊娠试验阴性报告单,说“这就好了”,妇科会诊医生离去,可患者病情越发严重,不停输液输氧,仍出现休克。下午5时许,医生发出“病危通知单”。之后,医生才注意到中午化验单上尿糖的4个加号,于是才赶紧抽血送检……第二天凌晨3点40分,患者心脏停止跳动。雍爱民死后11个小时,家人将尸体送去火化,未接受医生做尸检的建议。

2000年1月,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根据当时病情推断雍爱民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构成一级医疗技术事故”。据此,其父母将该院告到区人民法院,索赔101969.2元。

2001年4月10日,该区法院审结此案,原告败诉。其判决书再次重申:“凡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临床诊断不能明确死亡原因的,在有条件的地方必须进行尸检。医疗单位或者病员家属拒绝进行尸检,影响对死因的判定的,由拒绝的一方负责。”

主持人:据了解,雍爱民之父因感情原因,未同意尸检,给维权造成无法弥补的证据缺撼。专业律师认为,此案病因不清,但死因清楚(病历资料证明死于中毒性休克),而医生未及时对症采取抢救措施,是有责任的。可见,解决因素复杂的医疗纠纷,聘请专业律师是必要的。他们常能为解决争议较大的医疗事件提供思路和切实帮助。

汪老太太患尿毒症做血液透析治疗,护士在做颈动脉穿刺时,连扎了几次,造成局部渗血,形成脑水肿,压迫呼吸中枢死亡。

专家们在鉴定此事件时,意见分歧很大。有人认为,穿刺时用点止血剂可减少渗血,从而避免不良后果;但也有人认为,尿毒症晚期的病情已无法逆转,死亡是疾病自然的转归。穿刺处置欠周只在死因中起次要作用。

郑雪倩律师认为:对混合因素造成的医疗不良后果,应区分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很多医疗事件,可能既有医护人员的工作未到位或瑕疵,又有患者自身特殊体质、病情发展的因素。这就要组织有关医学专家、法学家共同讨论分析各方所应承担的责任,再依据责任大小确定经济损失(医疗费、误工费、丧葬费、打官司费用、鉴定费等)分担的比例。

上一篇:2010年市外侨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5则范文下一篇:对总包的管理的认识及相应配合、协调、管理、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