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角色游戏方案

2024-09-01

小班角色游戏方案(共10篇)

1.小班角色游戏方案 篇一

小班角色游戏计划

小班角色游戏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幼儿天性是玩,游戏是玩的表现形式。幼儿对角色游戏百玩不厌,他们平时自发的就玩起来,一招一式都能闪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创造。由于小班幼儿往往以独自游戏为主,游戏中的交往水平较低,因此与人交往与创造能力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为了更大程度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本学期将在角色区的环境创设及材料的投放为切点,来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并有利于幼儿产生交往与合作的愿望,让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二、班级游戏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30名幼儿,其中男女各15名。大部分幼儿都是第一次来上幼儿园,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大部分幼儿都是独身子女,爸爸妈妈都非常疼爱,在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较少,同时也养成了“我要,我一定要”的坏习惯。在三周的游戏观察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幼儿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有兴趣,但孩子的游戏过程依赖于玩具,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注意时间不长;另外,还有一些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坐着不动,老师提醒了才任务性的动一动;除此之外,孩子抢玩具的情况也较为明显,孩子们秉着“我要”的坏习惯,对着喜欢的玩具大打出手。为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了确保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性的发挥,老师的设计和指导尤为关键。本学期主要通过自主插牌的形式,引导幼儿自主的选择角色,学习礼貌的与同伴交流沟通,体验角色游戏的乐趣,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三、总目标:

1.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初步学会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3.初步学会扮演家庭成员角色,反应简单的现实生活。

4.学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四、游戏内容及阶段目标

(一)游戏主题:娃娃家游戏阶段目标

1.围绕“娃娃家”主题开展游戏。了解娃娃家的物品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萌发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3.引导学习抱娃娃的方法及如何给娃娃喂饭、串门等。

(二)游戏主题:娃娃家、西饼店阶段目标

1.继续学习分工游戏,共同合作扮演爸爸妈妈哥哥姐姐。

2.在游戏过程中能有礼貌的进行交流,沟通。

3.逐步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

(三)游戏主题:娃娃家、西饼店、银行阶段目标

1.在原有的基础上,丰富情境,逐步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

2.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进行同伴间的礼貌沟通。

3.培养幼儿爱护玩具,给玩具分类无归原处的意识。

(四)游戏主题:娃娃家、西饼店、银行、(新增设:超市)阶段目标

1、引导幼儿将物品按类摆放,并回自觉收拾整理。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同伴间友爱、谦让,合作与帮助,不争抢玩具的意识。

五、具体措施: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本周主题,因地制宜的进行环境创设。

2.提供良好的游戏环境及丰富的游戏材料,给幼儿丰富的游戏时间。

3.提供插牌等形式,引导幼儿自主的选择游戏内容。

4.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教师以朋友的形式参与。刚入园时,孩子没有任何角色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心授等方法,引导幼儿进行集体学习,建立初步的角色意识;在以后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参与游戏或者以旁观的身份进入游戏,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难题。

5.在平时的谈话及游戏中,教育幼儿爱护玩具,轻拿轻放不损坏。

6.活动的设计,结合本周主题,以贴近孩子生活的角色入手,创设温馨的环境,引导幼儿建立角色意识,初步尝试角色游戏。

7.活动前要求的讲解要简单扼要,用孩子听的懂的话说,尽量直接点;活动后的讲评,可以引导幼儿单个上台操作,引导其他幼儿做做小评委,观察他的对不对,并说说原因,引导幼儿发现闪光点,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

8.整个活动以表演为主,以正面的情绪引导幼儿,给孩子微笑,给孩子鼓掌和言语夸奖,以此来给孩子建立自信心等。

六、预设游戏主题:

规划的游戏内容有:娃娃家2个,西饼店,超市,鲜花店,礼品店,银行,公共汽车等。(根据幼儿的游戏水平逐渐开展),另外还会结合主题,开展与主题相联系的角色情境。

2.小班角色游戏方案 篇二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 通过模仿、想象, 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其中扮演的是熟悉的、了解的角色;模范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成人、伙伴等;强调游戏中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

二、角色游戏的影响因素

1.环境布置对幼儿角色游戏的影响

吉欧教育认为, 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 游戏环境不仅包括空间、场地布置, 还包括各种游戏材料。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大多是无意注意, 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他们随意性较强, 同时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甚至是匮乏的。 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 他们的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 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离不开具体的游戏材料, 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 对他们来说, 游戏中具有组织能力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同伴的模仿。

小班幼儿看到好玩的游戏材料和同伴游戏或者老师的示范, 都会激起他们玩游戏的欲望, 这些都能帮助他们展开特定的想象。 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 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 使得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时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游戏材料。 老师在帮助学生开展游戏时, 要注意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并且保证充足的数量, 以免因引起争抢, 引发他们开展游戏的愿望。 在小班, 为了避免幼儿争抢玩具, 在一个时期内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在种类上可适当少一些, 物体的数量应多一点。 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 多布置一些幼儿感兴趣的, 并且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环境, 使幼儿置身于相对真实的社会情境之中, 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 在角色游戏中制作爸爸、妈妈、医生的头饰, 区分角色, 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的影响

游戏中, 由于小班幼儿的社会经验较少, 表现能力不强, 且小班幼儿喜欢平行游戏。 因此, 他们较难玩好角色游戏。 教师应当成为幼儿游戏中的引导者, 引导幼儿参与游戏, 明确角色分工和游戏规则;教师应该是幼儿游戏的玩伴, 和幼儿一起游戏;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空间, 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自由想象、玩耍、交往。 教师应该是幼儿游戏的引导者, 在出现纠纷的时候, 适时介入游戏, 引导幼儿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小班幼儿刚开始不太会玩游戏, 他们在娃娃家中只会把娃娃抱来抱去, 小客人们不知道去哪里, 老板们在店里也无所事事。 这时老师可去“娃娃家”当客人, “笃笃”敲门, 引导幼儿招待客人, 让娃娃家的姐姐买吃的, 妈妈做饭等。 在菜场, 做客人排队买菜、问老板什么菜好吃? 多少钱一斤? 提醒幼儿能在各个区域游戏进行游戏, 不要乱跑, 避免摔倒。

三、指导方法

⒈参与式介入法:参与式介入是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 介入幼儿的游戏中, 一般可以采用平行式介入发和交叉时介入法。 比如:老师以小客人的身份一同参与游戏, 引导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如何招待小客人。

2.平行式介入法:教师在幼儿附近, 和幼儿参与相同的游戏, 利用相同的或不同材料和情节玩游戏, 目的在于吸引幼儿的注意, 引起幼儿的模仿欲望, 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

3.交叉式介入法: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 以游戏情节需要的动作、语言指导幼儿游戏的发展。 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 教师则扮演配角, 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作出反应。

四、如何有效指导

教师需要先观察幼儿的游戏, 只有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 才能给予适时正确的指导。

首先, 先把握好介入游戏的时机, 根据观察需要而定, 我们必须先进行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判断是否要介入游戏, 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发展并且拓展游戏。 反之, 我们不仔细观察游戏, 匆忙打断游戏, 就会破坏孩子们的游戏, 导致游戏的破裂。

其次, 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指导方式。 教师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时, 不要过于急躁地介入游戏的游戏, 必须选择适当的指导方式参与介入到幼儿的游戏中。 无论是采用平行介入游戏还是交叉介入游戏或者是垂直的干预指导幼儿游戏, 教师都应该仔细观察, 根据实际游戏情境采取相应的指导方式。

最后, 实施有效的指导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参与、材料指引和言语引导等策略指导幼儿的游戏。 同时要把握游戏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症下药, 不可以影响游戏的过程。

五、及时有效地评价游戏

游戏后的评价, 对于指导幼儿玩好游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活动发现好的榜样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今天曹俊杰小朋友的煎饼店生意特别红火, 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叫卖声音特别响亮, 而且招呼客人很热情, 引导幼儿思考, 共同解决问题, 避免出现意外。

3.小班角色游戏方案 篇三

对于小班幼儿,他们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是直观的,主观的。在游戏中常常以模仿为主,但是他们在模仿中也有所提高,但是又有所零乱。我们幼儿园一直在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做深入地研讨,以下结合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的一系列活动阐述:怎样在刚入园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幼儿又在此基础上怎样进行更好的交流合作?具体有以下做法:

一、规划组织,合理分区

一个好的主题角色游戏既要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贴近幼儿、是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而《娃娃家》的创设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通过扮演自己家里人的主要工作来进行游戏。在小班上学期应该为幼儿选择平行的主题角色游戏,让幼儿在平行的互动中来发展游戏。而在每一个娃娃家中的主题角色游戏中,如何合理地对娃娃家进行分区和布置,成为了幼儿进行良好游戏的关键和前提。比如在我们幼儿园在娃娃家中设有厨房、客厅、寝室、书房或游戏屋等区域设置,幼儿对每个区域中的设置时十分熟悉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再现。教师可结合场地合理规划分区,可按娃娃家的功能、作用、材料等来进行划分,合理分区。其次,结合角色扮演,培养角色意识。小班幼儿在《娃娃家》中常常是自由独自的游戏,有时幼儿只针对材料进行反复的操作,不懂得与其他孩子进一步的互动。而在对娃娃家中角色的定义上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娃娃家里有谁?他们一般都在做什么?怎样知道你是扮演娃娃家的哪个角色?可以通过一些区域材料,如:领带、发卡、胡子、眼镜等让幼儿进行装扮,教师也可常常与游戏的口吻提醒幼儿,重在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 。最后,在角色的扮演上可多为幼儿预留空间,多为幼儿提供百宝箱,让幼儿根据游戏的需要自由选择角色的扮演。

二、挖掘材料,巧妙设计,赋予材料新的“灵魂”

在以往的娃娃家中,材料往往是教师自己制作好的,再让幼儿反复的操作中进行游戏。幼儿在一段游戏时间后,常常出现不喜欢、不爱玩或者只是盲目地搬运材料,在有限的时间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游戏水平不能提高等等。而在娃娃家中孩子也常常只乐于于煮饭和照顾娃娃上,在一段时间的游戏后出现了厌倦或乱玩一通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在娃娃家中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操作:

1.游戏材料设计的技巧性

在小班娃娃家中,可以在原有的操作材料上下功夫,让材料更适合于幼儿的操作。比如:原本在厨房中的食物如果是教师帮孩子们都做好的,放在冰箱里让幼儿直接取放来游戏,情节简单,游戏性不强。教师可针对娃娃家中厨房的食物来挖掘,跟孩子讨论娃娃家厨房中需要什么蔬菜和水果,为幼儿提供这些蔬菜和水果的半成品,让幼儿通过制作、穿插、或黏贴成完整的瓜果,在娃娃家中布置情境菜园或果园,通过“种植”蔬菜、水果,照料瓜果等一系列的生活体验,在到厨房中的需要去采摘和煎煮,把娃娃家中的材料设计有技巧的连接起来,使游戏情节更有趣,更生活化。也真正从孩子自己动手,自给自足,减轻教师的负担。

2.游戏材料选择的多样性

随着游戏的逐步开展,游戏内的材料会越来越多。小班幼儿使用的材料均与孩子的社会、生活有关,在材料的选择问题上也常常产生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教师需要在此问题上经常给予解决和帮助。为避免游戏中幼儿盲目地搬运,各种材料适合哪个空间布置教师要结合情境先事先考虑布置。如在孩子角色扮演上可提供多样的角色选择,必要时可让幼儿重复选择,一个娃娃家可有两个妈妈、两个爸爸、两个哥哥等重复角色。还有在帮助幼儿整理玩具的问题上可以多增设冰箱、收纳椅、雪柜等像收纳箱的布置,让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在游戏中需要的材料,同时可以提高整理玩具的能力,一箭双雕。

3.角色交往中提高游戏技巧

小班幼儿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比较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常常出现孩子争抢或各自独自玩耍。在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不久,教师应该采取教师与幼儿多互动的形式。幼儿爱模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潜移默化的把教师的行为给学习了,教师要多带动幼兒进行扮演和游戏。在一段游戏时间后,可以让班级中一些能力强、喜欢扮演的幼儿进到娃娃家中的各个区域进行带动,让能力强与能力弱的孩子互动,从而带动全班幼儿游戏。最后应该多给孩子互动的时间和空间,在多个领域中运用各种方法多让幼儿与幼儿互动,为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多样化的观察为主,教师的适时指导为辅

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时应采取不同的观察法,有重点地指导游戏。既不要一味的指导幼儿,给与性的学习。又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放任自由,不管不顾,长久以此,幼儿的游戏水平就不会有所提高。所以在角色游戏时,教师要学会多样的观察幼儿,只有在详细观察幼儿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调整,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具体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观察方法:

(1)整体性观察法。在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时,首先教师在游戏开始时和结束后可以采用整体性观察法,教师可扫描一下全班集体幼儿在游戏开始时的分工商量角色扮演情况是否顺利?各个角色之间的安排是否合理?幼儿在游戏中是否存在矛盾?在游戏结束后,观察一下各个娃娃家的玩具整理情况以及在娃娃家中各个角色之间的互动情况等一系列问题,教师都可以整体地进行初步观察,做到顾全大局。

(2)局部性观察法。为了真正的了解幼儿,从幼儿的兴趣和自身特点出发,真正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指导。教师首先就应该真正的了解个别幼儿,这就需要老师用心地去跟踪孩子,观察孩子。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局部观察或个别观察。通常在娃娃家中,教师可以每次蹲点各个娃娃家,事先做个详细的观察计划,在有针对性的对指定的幼儿进行观察,这样的观察通常必须多次进行,前后对比,分析数据等必要过程,可是也是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幼儿的前提和保证。

(3)两者结合,相辅相成。以上两种观察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或过程,教师要结合幼儿的游戏进程采取适宜的方法。比如在娃娃家中教师可先观察在家里所有人的动态,结合情境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在有针对性地观察娃娃家中的某个角色时如何扮演角色,如何完成角色职责的?一旦发现亮点、缺点及时捕捉,为游戏的提升寻求突破口

5.友好交往,促进合作

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常常依赖玩具材料来进行游戏,他们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经常在游戏中出现诸多的矛盾或问题。有时候也会自己独自游戏或只是简单的材料摆弄。比如在娃娃家中的厨房锅具材料,刚提供下去时幼儿都会争先恐后地要来玩,过一段时间后,孩子的兴趣或有所增减,常常出现材料的闲置。如果这时教师又提供新的操作材料,幼儿又会出现一系列的矛盾。而小班幼儿又不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行为,所以这时候教师的适时指导显得十分的重要。教师必须让幼儿理解在游戏中用正确的方式友好交往的重要性,发展幼儿的游戏情节,促进幼儿之间语言、动作、行为等方面的交往,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

6.分享交流,有效评价

4.小班角色游戏教案 篇四

角游----爸爸妈妈(小班)

教学目标:1、学会与同伴分工进行游戏。2、喜欢角色游戏,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娃娃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一起创设娃娃家进行谈话活动。

让幼儿回忆上次是怎样玩的,讨论应该怎样才合理。

二、提出活动的要求:

1、幼儿结伴组成一个娃娃家,然后进行分工。要求是扮演的角色要注意其对话,人物的特征。

2、学会相互的谦让,不挣不抢。

三、小结活动。

重点:说说是怎样分工的?

5.小班角色游戏阶段计划 篇五

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孩子31人。从开学这阶段以来幼儿活动的情况中了解到,大部分幼儿没有过玩角色游戏的经验。一部分幼儿情绪还比较不稳定,有五、六名男孩还喜欢哭闹,个别小朋友还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喜欢到处乱跑。因此在小班阶段的角色游戏中,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和规则意识,帮助幼儿明确在角色游戏中,要遵守哪些规则,逐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模仿成人的行为,体验游戏的乐趣。

第一阶段:

预设主题:娃娃家、菜市场

一、游戏目的:

1.能认识游戏玩具、材料及环境,对游戏感兴趣· 2.愿意选择和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反映简单的游戏情节。3.乐意与同伴共享玩具,玩具玩过后,懂得归类摆放好。

二、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娃娃、娃娃家里的家具、炊具、各种各样的菜、称、袋子等。

2.知识准备:幼儿认识过炊具、餐具,认识1——2种常见的蔬菜。

三、游戏指导:

第一次游戏:9.9 1.出示娃娃引入。启发幼儿说出娃娃家里的家具和炊具等,并说说它们的用处。2.提出要求:不争抢玩具、不乱跑。

3.幼儿分组到几个娃娃家玩,教师观察幼儿是否愿意参与游戏。4.着重指导那几个爱乱跑的幼儿在家里认真扮演角色,不乱跑。5.鼓励幼儿把玩具收拾好。第二次游戏:9.11 1.启发幼儿说说:娃娃家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要做饭时要到哪里买菜,引出菜市场的主题,并鼓励幼儿说说各种常见菜的名称。

2.请中班的哥哥姐姐带领小朋友一起自由游戏,并教给小朋友正确的使用材料的方法。

3.表扬在游戏中能正确使用材料的小朋友和较遵守规则的小朋友。第三次游戏:9.16 上次游戏经过中班小朋友的示范指导,大多数幼儿能正确使用材料,但有争抢玩具、破坏玩具的现象。本次游戏重点指导幼儿分配玩具,提醒幼儿不争抢玩具、破坏玩具,并指导幼儿在家里把每件事认真做好。

第四次游戏:9.18 上次游戏中,幼儿不懂得模仿做饭、做菜,游戏时争抢玩具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次游戏启发幼儿说说:家里怎么样做饭、做菜?并在游戏中加以指导,继续提醒幼儿不争抢玩具。

第五次游戏:9.23 表扬在上次游戏中能简单模仿家长做家务的孩子,要求那些不好好玩的小朋友向他们学习,做个能干的小主人。重点鼓励幼儿分工合作,并与幼儿一起收拾整理玩具。

第六次游戏:9.25 说说在上次游戏中存在的情况,和孩子们说说在家里每个大人一般都会做些什么,鼓励幼儿向家长们学习,发展游戏情节,同时提醒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促进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并继续指导幼儿收拾整理玩具。

第七次游戏:9.31 表扬在上次游戏时能使用礼貌用语的幼儿,和幼儿一起说说玩菜市场的幼儿要怎样招呼客人。本次游戏重点指导玩菜市场的幼儿怎样招呼客人,怎样卖菜。指导玩娃娃家的幼儿到菜市场去买菜,并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

四、阶段小结:

6.小班角色游戏—小司机 篇六

角色游戏目标:

1、喜爱车子,体验车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初步了解简单的交通规则。

3、初步建立角色意识,明确角色职责。

4、喜爱并积极参与角色游戏。案例背景:

汽车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特别是男孩子,他们口袋里总是藏着一辆玩具小车子,随时可以看见他们小小的身影蹲在地上专注的玩着车子。除了不同造型的车能吸引孩子,车子的声音也令孩子印象深刻。如果你说警车来了,他们嘴里会跟着发出“咿呜咿呜”的声音;如果说是火车来了,拉长音的“呜呜”声就出来了。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发展水平,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发展儿童的重要资源。小班的孩子模仿性强,我发现他们对做“小司机”非常感兴趣,于是根据孩子的需要及小班年龄幼儿的发展特点,最近我们开展了名为“小司机”的主题。在主题进行的过程中,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小汽车,非常喜欢玩汽车、开汽车。游戏实录:

角色游戏活动时,栋栋和超超在教师里窜来窜去,只听见他们一会儿说:“快快快,那里发生车祸了,快点出发” ;一会儿又说:“有人抢东西啦,快点追”。有的幼儿被他们奔跑时不小心撞到了,就来向我告状。

我见状,便询问栋栋和超超:“你们在干什么?”栋栋和超超说:“我们是马路上的小警察,我们在抓坏人。”于是我便对栋栋和超超说:“警察最会关心人、帮助人,他们在奔跑时也会注意不伤着别人的。”在我的暗示下,栋栋和超超在奔跑时小心多了。看到玩具掉在地上,还主动地帮助伙伴把玩具捡起来。分析与反思:

在角色游戏活动时,幼儿在室内奔跑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老师会对幼儿的这一行为采取强行制止甚至训斥的方法,这样做不仅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权利,还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尊重幼儿的自主活动,支持幼儿的发展。

7.“我爱我家”小班生活区游戏方案 篇七

1.在游戏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生活技能,有初步的自我服务意识以及帮助家人收拾房间的愿望。

2.能按照标记以及自己的游戏经验对物品进行归类摆放,学习自主收拾整理,初步养成收拾物品的习惯。

3.学习自己拉拉链、按揿纽、扣纽扣、扎带子以及叠衣服和裤子的生活技能。

4.学习选择用合适的夹子来晾衣服、裤子、手套、袜子等,了解生活中多种夹子的用途,并懂得成双成对的概念。

游戏材料:

1.创设娃娃家的生活场景:卧室、客厅、厨房、餐厅、淋浴房、小院子等。在各个区域明显的地方贴上标记,以便幼儿自主学习整理收拾,将物品归类摆放。

2.自制衣服收纳盒、小衣柜、洗衣机、冰箱、橱柜等。

3.邀请家长一起收集幼儿的小衣服、裤子、袜子、鞋子、鞋盒、手套、晾衣夹(塑料夹、木头夹、圆形晾衣夹、裤夹、衣服撑、被夹)等。

4.自制小衣服(上面缝有纽扣、拉链、揿纽、带子)、自制小围裙。

5.鞋架、浴帘、洗澡盆等。

游戏过程:

1.第一阶段

(1)娃娃肚子饿了——做饭并喂娃娃吃饭

幼儿在厨房快乐地摆弄小勺子、小铲子给娃娃吃饭,并在做完饭后按标记收拾厨房用具。学习用勺子、筷子喂宝宝吃饭;学习用奶瓶给娃娃冲奶、喂奶。

(2)学习拉拉链、按揿纽、扣纽扣、扎带子的生活技能

通过操作桌面的小衣服材料,学习自己拉拉链、按揿纽、扣纽扣、扎带子的生活技能。

(3)帮娃娃叠衣服——学习叠衣服以及裤子的技能

通过看图示、念儿歌练习叠衣服以及裤子的技能。

2.第二阶段

(1)帮娃娃洗澡

帮娃娃脱衣服,做好娃娃洗澡前的准备工作;学习帮娃娃洗澡,洗身体时用沐浴液、沐浴球,洗头发时用洗发液;为娃娃洗完澡后,及时帮娃娃穿上衣服,再帮娃娃梳头发、搽面霜等。

(2)帮娃娃兜尿不湿、哄娃娃睡觉等。

在图示等方法的帮助下学习帮娃娃兜尿不湿的方法,哄娃娃睡觉等。

3.第三阶段

(1)帮娃娃洗衣服、晾衣服

学习选择用合适的夹子来晾衣服、裤子、手套、袜子等,了解生活中多种夹子的用途,并懂得成双成对的概念。

(2)“今天是打扫日”——整理收拾房间

能按照标记及自己的游戏经验将娃娃家杂乱的物品归类摆放,学习自主收拾整理。如将袜子放在专门放袜子的网格收纳盒中,并按标记将爸爸妈妈以及宝宝的袜子分开收纳等。

游戏规则:

1.爱护每一样游戏材料,能做到轻拿轻放。

2.游戏结束后,材料还原。

3.换一种材料玩之前,先把未用的材料放回原处。

指导要求:

1.第一阶段教师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创设娃娃家真实温馨的情境引导幼儿喜欢来生活坊参与游戏,并通过提供桌面的小衣服材料、图示、教念儿歌等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学习拉拉链、按揿纽、扣纽扣、扎带子以及叠衣服裤子的生活技能。

2.在第二阶段中教师通过创设淋浴房的情境,引导幼儿把在第一阶段中学习的生活技能进行巩固和运用,并新增尿不湿等材料吸引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丰富游戏情节。

3.在第三阶段教师创设小院子的阳台情境,投放多种晾衣夹引导幼儿学习晾衣服;投放网格收纳盒等材料引导幼儿学习分类、收纳。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天是打扫日”的活动主题,将所有物品杂乱摆放,引导幼儿按照标记以及自己的游戏经验将物品归类摆放。

8.小班角色游戏方案 篇八

[关键词]小班;角色游戏;特点;指导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喜欢角色游戏,因为在角色游戏中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作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活动。

一、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直接影响,随意性强,因而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过程也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表现出以下的特点:

(一)角色的扮演离不开形象的玩具材料,并且受同伴的影响较大

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例如,见到剪刀、理发器便要当理发师;见到娃娃便要当爸爸妈妈;看见一组的同伴在玩某样玩具或正在扮演某个角色便也想参加。所以说,玩具和同伴都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

同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概括性和灵活性差,在使用物品时会用想象的方法代替物品,因此,往往会出现争夺同一玩具的现象,这便要求教师在准备时应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引发幼儿展开游戏的愿望,为避免挣抢,同种物品的数量应该增多。

(二)重复个别角色的典型动作

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下,小班幼儿往往喜欢重复同一个动作,如当医生的孩子会不停的给病人打针;理发师则是重复地给顾客洗头;产生这些现象的一个总体特点便是角色的情景少,内容简单。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因为幼儿认识能力有限,不能完全感知和认识成人活动的全过程,只对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景产生注意并加以模仿,即使到了小班的后期,内容虽有所增加,但从活动形式上看都不连贯,是分散的。

(三)幼儿经常变换角色,有时出现“角色混淆”

小班幼儿在开展角色游戏时,不会以角色的要求进行活动,忽东忽西(包括被新事物吸引或被同伴吸引),在無压力的情况下,小班幼儿游戏中的这种角色转换时很容易的,也是较为平凡。有些幼儿在游戏中还没有和一个角色身份脱离,就去做属于另一个角色的事,说另一个角色的话,这就是游戏中的“角色混淆”。

(四)幼儿在游戏中缺乏合作性,多数进行的是单独游戏或平行游戏

小班幼儿在生活中或平时的学习中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因而在角色中大多只能反映单一角色的某些活动或是活动的某些环节,这种现象常表现为喜欢一个人单独活动,或者模仿同伴做出和同伴相同的平行游戏。虽然在小班后期出现一些联合的游戏,但也是你玩我的,我玩我的,没有角色之间的实质性合作。

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一)明确年龄范围,选定主题,制定细致周全的活动计划

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会出现他们所处年龄段的特点,在角色游戏的进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的状况,因此,选择符合幼儿理解能力范围内的主题时十分必要的。

小班幼儿受生活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教师在选择角色游戏的主题时应考虑到幼儿平时能接触到的,幼儿较为熟悉的内容,使角色游戏进行时有丰富的内容。

制定活动步骤时,教师应考虑到能否对游戏活动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就会造成游戏的放任自流;同时,由于游戏的多变性,备课笔记则需要较大的弹性,以备不实之需。

(二)玩具材料或玩具应数量充足,玩具形象生动、逼真

针对小班幼儿的生理、心里发展所处的阶段性,教师在安排准备游戏材料时,应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小班幼儿的模仿性强,看到同伴在玩什么,他也想玩什么,因此,常发生幼儿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的小矛盾。为防止该类事件的发生,准备数量充足的玩具时十分必要的。

因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为性强,所以,玩具应形象、生动、鲜明、逼真;游戏材料应便于幼儿使用;另外,玩具、游戏材料、场地的选择要有很高的安全系数,避免在游戏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三)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支持者和参谋,而不是指挥者

教师是角色游戏的指导者,应从支持者和参谋的角度来促进小班幼儿的游戏活动。在实验和调查中表明,幼儿园角色游戏仍需要教师的指导,问题是怎样指导的,特别是小班幼儿还不会开展游戏,不知如何布置游戏场所,如何担任角色,这更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参加游戏,布置场所,启发幼儿的思路。例如,引导幼儿玩“理发店”游戏时,启发性的问:“小朋友头发这么长的,怎么办?”或把准备好的道具(剪刀、梳子、镜子等)事先放在玩具架上。总之,要吸引儿童自己提出玩理发店的游戏,然后教师就积极地支持他们开展游戏。

再例如在“娃娃家”中,老师来到“娃娃家”做客,爸爸妈妈非常热情的招待了客人。老师说:“我想吃馄饨,你们家有吗?”爸爸王文涛很为难的说:“我们家没有烧馄饨呀。”“那有什么办法解决呢?”妈妈苏琪想到办法了:“点心店里有,我们可以去买呀。”于是爸爸和妈妈就跑到点心店去买馄饨了。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作为“客人”进入到游戏中,提出了问题,让幼儿自己去主动寻找答案,使幼儿能更好的进入到角色游戏中去。

(四)角色游戏中,教师应以间接指导为主,帮助幼儿组织和开展游戏

间接的指导方法在小班一般采用语言提问、提示。出示玩具或玩具材料;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或影响游戏。

在确定主题后,应启发幼儿先想好玩什么或什么游戏,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主题偏离时,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到主题上来。

nlc202309040255

在分配角色上,让幼儿自己选择担任什么角色,培养幼儿懂得担任角色;当角色出现空缺时,教师则需及时补充。

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我正在“理发店”旁忙着收拾东西。“小姐,你要理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没在意。“陶黎小姐,你要理发吗?”声音加大了,原来在叫我,居然还敢直呼其名,简直“胆大包天”,因为确实忙就没理会。忽然,感觉我束好的长发在背后被一双小手摸着。看来“理发师”看上了我这一头长发,不去美一下是不行的。再说孩子们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干脆将计就计趁机调查一下。打定主意我马上放下手中的活,转身笑眯眯地说:“谁是理发师呀?”小女孩林琳站了出来,“我是理发师,绝对给你做好看!”“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 “听冯老师喊你呗,我就知道了。”她一脸神气的样子,小孩的记性真好!接下来一场顾客与理发师之间的自由交谈开始了。理发师:“你得低下头,把头发低下来。”顾客:“你们这儿没有专门洗头用的长躺椅吗?这样不舒服。”其实我是怕她们把头发弄的一团糟。于是林琳叫了涂宇哲、阮愉茜等几个小女孩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一会儿,她们就用几张小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一切动作都比较专业:拔掉我的发圈,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打开假水笼头冲了冲、吹头。理发师:“你想做什么发型?” “你看我做什么好,就做什么吧!”我装很随便的样子。“梨花头好看,我帮你剪个梨花头。”美发师一个拿塑料推子,另一个拿剪刀,两位理发师象模象样地剪起来。理发过程中我们之间的闲聊也更深入了。案例中小女孩要与教师玩“理发店”的区域游戏,教师“放下手中的活,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很乐意的扮演起顾客来,在“理发师”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合作并引导着幼儿,对于幼儿的问题是“有问必答”,使其在自主的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的这种引导方式增强了幼儿的自信:“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越发得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用几张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比较专业”;“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象模象样的剪起来。”,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积极教师的主导地位。

(五)随时补充或更换教具和内容,吸引幼儿更积极地参加游戏

“在幼儿所熟悉的环境中加入新的材料,往往会对幼儿熟悉的游戏情景形成挑战,促使幼儿尝试新的玩法,发展出新的情节。幼儿往往会对熟悉的玩具觉得“没劲”,此时,若变换一个小小的玩具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注意:例如,在“娃娃家”的图书架上放一本书,“妈妈”便会给娃娃讲故事。还有研究发现,若将有些材料在活动区重叠投放,也可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如在积木区内加入娃娃家的东西,或者在娃娃家内加入积木区的材料,這样,幼儿在两个活动区的游戏行为都会增加。教师也可以不要一次性的将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也可定期在游戏区投入新材料。

(六)游戏进行适时的评价

1.对幼儿表现进行评价,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幼儿加以表扬,对不时很突出的幼儿加以适当的鼓励。

2.指出游戏中出现的不良现象,例如对不遵守游戏规则,哄抢玩具的现象及时指出并加以批评,使幼儿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注意到纪律的约束力。

3.教师对整个游戏的实施情况、幼儿的表现、参与率进行自我评价。从游戏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找出在游戏中存在的不足,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提供实践经验。

(七)为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热爱生活的积极性,使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有条件的幼儿园在饭后、午休后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VCD,增强见识;上课使,创造幼儿多说话的机会,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使语言逐渐丰富、生动,也有利于角色游戏中人物的扮演。

同样在“娃娃家”游戏中,蔡洲成今天是“娃娃家”的爸爸,在娃娃家里担任着主导地位。“妈妈,宝宝的肚子饿了,你去烧饭给他吃吧。”“爷爷,洗衣机里的衣服洗好了,你拿出来晒一晒吧。”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带领全家到点心屋去买点心,去小舞台看表演,去糖果屋买糖果。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好几次,不一会儿,又大叫起来:“不好啦!我们家厨房着火啦,消防车快点来呀!”早晨的角色游戏被他玩的热热闹闹,如火如荼。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蔡洲成对于生活的经验比较丰富。他能够主动得和其他幼儿交流,建议或者命令“妈妈”和“爷爷”去做什么,而且做的事情也符合现实生活。特别是后面他带着全家外出去买东西,更是现实生活经验的充分反应。蔡洲成是一个比较具有领导能力的孩子,他可以带着其他生活经验比较缺乏的幼儿,使其他幼儿也体验到真是的生活,丰富生活经验。

《纲要》中明确指出:“对幼儿实施环境育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小班幼儿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因此,创设自由、安全、宽松、舒适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娃娃家”游戏与幼儿的生活最为贴近,能使幼儿在“家”的氛围中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和放松,在游戏情景中再现生活经验。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要求幼儿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按照他们对角色的理解扮演接色,如果幼儿不具备担任某种角色的经验,那么游戏将会变得枯燥无味以至不能持续,而如果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接触生活,多观察生活,使幼儿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就会在所进行的角色游戏中更加容易融入角色,使游戏内容变得充实新颖。

(八)注意游戏主题的深化

幼儿对游戏主题的深化程度,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了解:首先看在某一主题中,幼儿发展出了多少情节。如“商店”主题可以发展的情节有:商品摆放、各种物品的买卖、收款、订货、送货等。其次看各情节的深入程度如何?如在“收款”这一情节中,幼儿有没有介绍商品的价格,不同面值的钱是用什么表示的,是否使用“计算机”来算帐;商店里的种类多不多,是如何摆放的,幼儿是否向顾客介绍过这些商品。因此,教师在进行指导的时候,应随时注意幼儿的各个细小的动作,以便日后的随时总结。

总之,角色游戏是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有着生动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组织适当的角色游戏,从而促进幼儿幼儿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霞.《角色游戏主题的深化与转换》.《幼儿教育》.2000年.第六期.

[2]《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学期教育研究》.1999年.第八期.

[3]黄人颂.《学期教育学》.

9.小班上学期角色游戏 篇九

进入四五月份,随着生活经验的日渐丰富,随着幼儿对玩具材料和环境的日益熟悉,“小毯子”既被当作被子、浴巾,又当是宝宝的新披风;玩具筐成了小水斗;磁性板和动物教具变作任由孩子们“编导”的活电视……可见,幼儿逐步将玩具与生活一点点联系起来,象征意识开始萌芽。其次,由于年龄能力所限,小班幼儿虽然已有许多游戏想法,但是这些情节-般都是在游戏过程中,或在某一偶发场景、材料暗示下产生,缺乏目的性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游戏中的闪观点,预测幼儿能力和游戏发展的可能。此外,游戏中仍然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恳求:“这个可以用吗?”“我可以……吗?”,说明幼儿依然留有一些定势,凡事不敢擅作主张,总要征求成人的许可,存在依赖和谨慎心理。因此,鼓励幼儿放开手脚,大胆游戏,对幼儿个性培养十分必要。

二、游戏要求

大胆游戏,乐于向同伴介绍“我的新办法”。

三、游戏准备

1、材料准备:增加摆放一些易与生活联系的抽象材料(如:手工纸、积木、瓶罐、纸箱等)。 说明:模拟物与抽象材料都能引发装扮游戏。但前者装扮的主题和动作是追随材料暗示的内容,玩法固定、缺乏变化;后者则不限于固定的主题、没有固定的玩法,由于象征性强,易激发幼儿的象征意识。使游戏具有更多的发展和创造。

2、丰富经验:按游戏发展提供相关主题、相关情节的经验。可以展开如下讨论:生活琐事“家里发生的事”;“卖菜情景表演”;“公园里真热闹”;“医生本领大”等等。

说明

幼儿的游戏往往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必要的生活经验是幼儿选择游戏、表现和创造的基础,教师应重视对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积累,按“小步递进”原则,将指导建立在幼儿的发展上,选择相关主题,通过观察、介绍、讨论等手段增强幼儿对生活的认知与体验。

四、游戏指导

1、自由选择

告诉幼儿教室里的任何物品都可以使用。但是要求整理时,物归原处。

说明

教师要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首先要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幼儿成为“教室的主人”,使其享有充分自主的权利,这样,教室里的“一草一木”都可能激发他们的灵感。饼干盒用做家里新添的“小冰箱”;生活角里练习扣钮扣的小衣服成了“小寿星”的生日新装;植物角的花花草草,自然是宝宝拍照的最佳背景……幼儿创造性的萌芽,将在这点点滴滴中慢慢滋长起来。

2、自主展开

a、重点观察:情节发展情况:如激发情节发展的因素?影响情节发展的障碍?材料使用情况如何?是否有新的需要?

B、根据观察及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 例如:当娃娃家有了“大浴缸”后,“爸爸”洗澡时又想出用矿泉水瓶做龙头。这一新点子立刻受到其他孩子的青睬,相继伤效。但是,几天后热点很快消失了。

教师经过观察发现,原来这种新“龙头”极易被碰落,“安装”也不方便。分析得出:由于操作不便,幼儿丧失兴趣,材料是干扰和影响游戏发展的因素。采取对策:可制作一些“水龙头”,用宝贴可以很方便粘在墙上。提供新“龙头”后再观察,发现由于操作简便,幼儿乐意采用,这一情节很快又回到游戏中。

说明

当幼儿陷入困境时,如果教师不闻不问,幼儿的创意可能就此消失,所以需要教师细致观察,分析把握幼儿的游戏动向,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提供适合幼儿游戏的材料,排除阻碍游戏发展的干扰因素。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推动情节发展。

3、自发交流 鼓励幼儿介绍“我的新办法”。 教师应将在自主展开过程中捕捉到的游戏情节进行剖析,发掘符合幼儿当前水平的、有利于情节发展的因素,引发幼儿集体讨论。如当某幼儿无意识地用小毯子在娃娃身上擦拭,可以采用直接引导:“妈妈是不是在给宝宝洗澡?”“在哪儿洗澡?”“怎么洗的?”自发交流时,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讨论有关洗澡的常:如“浴缸、冷水、热水、飘柔、海飞丝”等;也可以谈谈“热水是哪里来的?”启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又如,小菜场里,顾客们买了莱通常就捧在手上。针对这一现象,可以扮成顾客向营业员提要求“莱多拿不下怎么办?”;同时可以再放到自发交流中设问讨论,集思广义,回顾经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更启发暗示其他幼儿再扮营业员时,想出新办法,推动情节发展。

说明

10.小班上学期角色游戏(上) 篇十

班级情况分析:

由于小班幼儿刚入园,还不会玩角色游戏,幼儿只是对模仿成人的动作或玩具本身感兴趣,游戏主题的产生、角色的扮演也要借助玩具,游戏内容、情节简单。因此本阶段角色游戏的重点是使幼儿具有初步的角色意识。

学期目标:

1、喜欢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在活动中表现出愉快的情绪。

2、在教师的启发下,逐步能按意愿提出、选择游戏主题,反

映自己积累的与生活有关的经验。

3、发展游戏情节,初步学会用语言、动作等交流思想,对现

实生活的角色进行模仿和想象。

4、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分配交涉,与同伴共同游戏,增进

与同伴间的交往。

5、通过游戏过程中的以物代物,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结合游戏,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礼貌待人,遵守规则,不

妨碍别人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7、掌握玩具使用的方法和收放玩具的简单规则,在教师帮助下,学习正确收放玩具。

第一阶段:2009年9月(9月3日—9月29日)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 游戏目的:

1、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初步学习扮演家庭成员角色,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

3、初步会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4、学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游戏准备:(1)物质准备:

娃娃家玩具:娃娃数个,奶瓶数个

用具:毛巾、脸盆、镜子、梳子、枕头、被子、鸡毛掸、抹布、扫把、簸箕等

食品: 水果、蔬菜、鸡蛋、肉、面包、炊具:锅、碗、碟、勺、铲、煤气灶、汤匙等 家具:桌、椅、床、柜等 电器:电视机、录音机等

(2)知识经验准备:

已认识过炊具、餐具,在早接待,区角活动时玩过“抱娃娃”的游戏

第一次活动指导:

1、布置几家“娃娃家 ”,以娃娃的爸爸妈妈去上班,请小朋友帮忙照顾为题吸引幼儿兴趣.2、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 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② 做到不争强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不是都参与游戏了,并以“客人”的角色参与游戏,进行间接指导。

4、以表扬的形式评价幼儿参加游戏的情况。

观察与推进:

本班的娃娃家,整个的环境布置幼儿很喜欢,参与游戏的兴趣也非常的高,由于对角色游戏没有概念,也不理解,游戏的时候只有小部分的幼儿对角色有所了解,游戏后不会将物品归位。第二次活动指导:

2、出示玩具“今天老师带了几个新朋友,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好吗?”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3、教师介绍几种玩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4、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 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② 做到不争强玩具。

③ 听到讯号能马上开始收玩具。

5、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有争强玩具的现象,是否能正确地使用玩具。

观察与推进:

通过上次的游戏,部分幼儿已能对角色进行分配(如:爸爸、妈妈、阿姨等),玩具扔满地的现象已好些了,可物品整理归位还不是很好,有待加强。(今天游戏时林睿小朋友提出家里可以有小客人吗?说:小客人不可以乱动别人家的东西。)第三次活动指导:

1、谈话引入,以“娃娃的肚子饿了,谁能帮他做饭吃啊?”为题,启发幼儿模仿爸爸妈妈做简单的家务,如洗菜、切菜、煮饭等。

2、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 请幼儿正确使用橱具。

② 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③ 听到讯号能马上开始收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师重点观察幼儿模仿动作情况,并以“小帮手”的角色参与游戏进行间接指导。

4、组织幼儿和教师一起收拾玩具,并进行简单的归类。

5、以“玩具笑了”评价游戏情况 观察与推进:

幼儿特别喜欢玩娃娃家,游戏时出现家里有好几个妈妈、好几个爸爸,陈悦涵、乐乐小朋友能够唯俏唯妙的模仿当妈妈爸爸,并能模仿成人的日常生活,游戏环节比前两次好些了。第四次活动指导:

1、谈话引入主题: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做客的时候应该怎样?别人是怎么招待你的呢?引导幼儿说出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您好、请坐“等。

2、教师请几位幼儿共同玩娃娃家给全体小朋友看。

3、分配角色: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来选择角色,教师适当协调。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a、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重点知道在游戏中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帮助。b、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c、注意加强幼儿间的联系,发展交往关系。

5、结束,评价。阶段小结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爱模仿的特征,教师提供的外形逼真的娃娃家用具,大部分幼儿能够唯俏唯妙的模仿成人的日常生活,个别幼儿还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大胆发挥想象,但有少部分幼儿比较被动的进行游戏,教师会在下一次游戏中特别关注这些孩子,让他们能很好的进行游戏。

第二阶段:2009年10月(10月8日—10月31日)游戏主题(预定):理发店

游戏目的:

1、喜欢参与理发店游戏,对理发店的角色游戏感兴趣。

2、学会扮演理发师的角色,会用语言、动作与顾客交流,能简单反映理发师的工作状态和会用礼貌用语:“您好,有什么需我帮助吗”并且不防碍别人游戏。

3、遵守游戏常规,(游戏结束后,知道将理发用品摆放到原位,并在知道在指定的空间中游戏。)

4、不乱扔、不损坏、玩具轻拿轻放,知道如何正确的收拾玩具。

二、游戏准备:

物质准备:

1、理发用品:头梳、理发水、护发素、吹风机

2、镜子、3、理发师标记(胸饰、)

知识经验准备:带幼儿去理发店参观,丰富幼儿知识::(1)相互的称呼、询问方式(2)知道理发架上陈列的物品及摆放的方式

(3)理发程序及理发师态度

三、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引题:国庆节刚过,许多小朋友头发都变短了,爸爸妈妈带小朋友去哪了? 2.引导幼儿回忆理发店里有什么? 3.引导幼儿讨论班开展什么样的理发店? 师:“不如我们在班上开一个理发店,想去保养头发的顾客都可以去理发店。

二.师幼共同讨论确定理发店的物品(活动材料)及设施

1.引导幼儿了解理发店里的基本构造 有放头梳、发蜡、卷发用品的货架和小推车,镜子,收银台、洗发场地 2.师幼共同讨论理发店的物品。

3.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材料(如电吹风、洗发水瓶子等)师:”理发店里的东西什么都没有怎么办? 三.服务人员--要有礼貌,面带笑容接待客人“您好,欢迎光临?” 理发师--要有礼貌,与客人对话,询问客人需要剪什么样的发型,要怎样的服务。.“ 顾客--要有礼貌讲清自己要需要的服务。“你好,我要洗头发、我要 剪头发等.” 四.游戏规则

1客人进门后,要询问客人需要哪些服务。

2.如果客人太多,理发店老板要招待客人在一旁休息,(看书等)稍等片刻

3.各角色要坚守岗位,不能乱跑

4.爱惜玩具,不乱扔玩具,能够进行简单的玩具收拾

五、.分配角色

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 2.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角色纷争

3.教师有意识的让能力较差的幼儿与能力较强的幼儿进行搭配游戏,让其更有机会模仿

观察与推进:幼儿第一次玩的时候,角色把握的不是很好,不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而且比较多的 幼儿不知道要玩什么,会在场地上走来走去。从庆扮演理发师帮助别人理发,但是不会很好的利用道具,道具的作用不明显,并且不会整理发店里的玩具。第二次指导:

1.布置游戏场所,与幼儿一起讨论游戏使其了解各角色的语言,行为,反映角色职责

理发师:要有礼貌,面带笑容接待客人“您好,需要什么服务,剪什么头发等?” 收银员:要有礼貌,要给理发的客人算钱,客人走时“再见,欢迎下次在来.” 顾客:要有礼貌讲清自己需要的服务。2.能够简单的模仿各角色进行游戏 3.教师交代游戏规则: 4.分配角色

(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

(2)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角色纷争

(3)教师有意识的让能力较差的幼儿与能力较强的幼儿进行搭配游戏,让其更有机会模仿

观察推进:

孩子都很积极的参与游戏,游戏欲望很高,但是我发现整个游戏中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很少,基本都是个顾个的,针对这一情况我决定下次游戏中我以顾客的身份参与孩子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我的暗示中进行游戏,增强他们的交往能力。

第三次指导:

1.教师参与游戏,观察幼儿的动作,语言,与同伴间的交流.2.教师利用角色身份给幼儿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以建议

3.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的类别及框框的标志收拾玩具(整理理发架上的物品,将物品摆放整齐。)观察推进: 由于我的加入孩子会学了各个角色的简单交往,加强了他们的礼貌用语,收拾的也比较正确快速,只有少部分能力比较弱的幼儿在收拾方面有些困难。

第四次指导:

1.开设娃娃家,理发店,满足幼儿游戏的欲望

2.教师参与角色扮演,重点引导娃娃家与理发店之间的交流

3.提醒幼儿根据玩具的类别及框框的标志收拾玩具,收拾玩具引导幼儿按一定规则收拾玩具

4.引导“理发店”与其它游戏间的相互联系

师: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带小朋友去商店买东西,那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可不可以带宝宝到商店里买东西呀!5.教师进行游戏评价

1).教师针对每次游戏存在问题及时给以评价,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并确定解决办法

2.)引导幼儿进行自评及他评

3).教师从幼儿角色的扮演,玩具的收拾进行总的评价

阶段小结:

这一阶段的角色游戏,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的角色意识有所增强,初步会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大部分幼儿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但游戏情节还较简单,缺乏与同伴间的交往,在收拾玩具方面还较薄弱,还需增强。在下阶段游戏中应注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及收拾玩具能力

第三阶段:2009年11月(11月5日—12月1日)游戏主题(预定):商店 游戏目的:

1.对游戏活动感兴趣,愿意参与活动,能自愿扮演各种角色进行游戏。2.初步学会模仿各角色,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3.能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学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4.建立初步的分工意识,尝试“事情分着做”。

5.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及初步合作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爱惜玩具的习惯,并能简单的收拾玩具 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 各种商店物品:电脑 货柜 多种多样的食品 各种玩具 冰柜 冰棒等冷饮食品 塑料袋 纸币 服务员卡片 衣服 玩具 鞋子等 2.知识经验准备:

让家长带幼儿参观商店,观察商店里都买什么东西,人们是怎样进行购物的,服务员是怎样对待客人的 第一次活动指导:

一.师幼共同讨论确定主题“商店”活动内容

1.教师出示木偶娃娃与幼儿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好呀,今天妈妈要带我去逛商店买东西,我可开心了,我还没逛过商店呢?小朋友你们知道都有什么商店,都买什么吗?” 2.引导幼儿回忆多种多样的商店(如服装商店,食品商店等)3.引导幼儿讨论班开展什么商店 师:“不如我们在班上开一个商店,让木偶娃娃到我们的商店里来买东西怎样.”“那我们要开家什么商店呢?”“不如我们问问木偶娃娃最想买什么东西吧,它想买什么东西,我们就开什么商店”.二.师幼共同讨论确定商店的物品(活动材料)及设施

1.引导幼儿了解商店里的基本构造 有放物品的货架,给顾客装东西的袋子,收钱的收银机,还有电冰箱等

2.师幼共同讨论商店里要有什么 师:那我们开的食品店里都要买些什么好吃的呢? 3.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材料(如零食包装袋,饮料瓶等)师:“商店里要有这么多好吃的,可现在我们店里什么也没有呀,怎么办呢? 三.服务员--要有礼貌,面带笑容接待客人”您好,需要买些什么吗?“ 收银员--要有礼貌,要给买东西的人算钱,客人走时”再见,欢迎下次在来.“ 顾客--要有礼貌讲清自己要买的是什么东西,买了东西一定要付钱.”你好,我要买果冻,请问多少钱.“ 四.引导”商店“与其它游戏间的相互联系 师: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带小朋友去商店买东西,那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可不可以带宝宝到商店里买东西呀!五.游戏规则

1.顾客买东西要付钱,服务员,收银员要有礼貌

2.每个幼儿一次只能卖一样东西,每样物品价格都为一圆,纸币每张为一圆 3.各角色要坚守岗位,不能乱跑

4.爱惜玩具,不乱扔玩具,能够进行简单的玩具收拾 六.分配角色

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 2.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角色纷争

3.教师有意识的让能力较差的幼儿与能力较强的幼儿进行搭配游戏,让其更有机会模仿

观察推进:

幼儿上幼儿园以来除了最常见的娃娃家外第一次接触的商店,孩子们对商店的“开展”都非常的期待,家长也积极的配合手机各种食品日用品的包装。

第二次活动指导:

1.师幼共同讨论,确定”商店"主题活动内容

2.师幼共同讨论,确定商店的物品需要什么

3.在确定各种材料的基础上,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活动材料

4、能够简单的模仿各角色进行游戏 5.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玩具收拾 观察与推进:

大部分幼儿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但游戏情节还较简单,缺乏与同伴间的交往,在收拾玩具方面还较薄弱,还需增强。在下阶段游戏中应注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及收拾玩具能力。第三次活动指导:

1.布置游戏场所,引导幼儿观察大班幼儿游戏使其了解各角色的语言,行为,反映角色职责

2.教师参与游戏,观察幼儿的动作,语言,与同伴间的交流.3.教师利用角色身份给幼儿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以建议

4.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的类别及框框的标志收拾玩具(娃娃家的放在一起,商店的放一起)观察推进:

整个游戏我发现中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很少,基本都是个顾个的,针对这一情况我决定下次游戏中我以顾客的身份参与孩子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我的暗示中进行游戏,增强他们的交往能力。

第四次活动指导:

1.开设娃娃家,商店,满足幼儿游戏的欲望

2.教师参与角色扮演,重点引导娃娃家与商店之间的交流

3.提醒幼儿根据玩具的类别及框框的标志收拾玩具八.收拾玩具引导幼儿按一定规则收拾玩具

4。教师进行游戏评价

(1).教师针对每次游戏存在问题及时给以评价,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并确定解决办法

(2)引导幼儿进行自评及他评

(3).教师从幼儿角色的扮演,玩具的收拾进行总的评价

阶段小结:

本此活动,幼儿都很积极的参与游戏,游戏欲望很高。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的角色意识有所增强,初步会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

由于我的加入孩子会学了各个角色的简单交往,加强了他们的礼貌用语,收拾的也比较正确快速,只有少部分能力比较弱的幼儿在收拾方面有些困难。通过游戏增强他们的交往能力。

第四阶段:2009年12月(12月1——12月30号)

游戏主题:公共汽车 游戏目的:

1、继续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2、逐步懂得角色职责。

3、在老师的提醒下,4、初步能与同

5、伴合作游戏,6、友好相处。

7、学习在游戏中进行初步的交往。

8、培养幼儿礼貌待人,9、爱护玩具等良好品德。游戏准备:

公共汽车:方向盘、投币箱、钱等。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导入:师问:“小朋友们,2、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

3、引导幼儿说说公共汽车上的司机是怎样开车的?乘客是怎么上车和下车的?并请幼儿进行模仿。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5、提出公共汽车的游戏规则:

(1)、乘客应买票后才能上车。

(2)、乘客应该把想去的地方告诉小司机。(3)、乘客要等到到站后,车停下来才能下车等。

6、幼儿游戏,7、教师以乘客身份平行介入游戏,起示范作用,并重点观察幼儿按意愿选择主题的情况,帮助幼儿解决角色纠纷。

8、评价:表扬在游戏中遵守规则的小朋友。反思与推进:

幼儿对公共汽车非常感兴趣,在玩游戏过程中,幼儿规则意识还不够强,出现抢的现象严重,幼儿都想当司机,不会正确的处理,而是通过你争我抢的现象,教师观察并及时进行引导。教师通过顾客的身份介入游戏中,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

第二次指导: 对上次游戏中声音大的问题,要求幼儿在游戏中要小声地与同伴交往。4 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说说自己想玩什么游戏,扮演什么角色。教师提出本次游戏的规则(1)、在游戏中要使用礼貌用语。(2)、游戏时玩具要轻拿轻放。(3)、在游戏中要监守岗位。幼儿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遵守常规的情况,及时提醒幼儿小声交谈。11 根据游戏情况,教师进行小结。反思与推进:

本次活动增添了新的材料,红绿灯,让警察来指挥交通,这一材料的添置,更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幼儿角色的扮演也跟丰富了,规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次活动相对于上次活动而言在语言、礼貌用于方面都有进步。第三次指导:

1、引导幼儿讨论:乘车应注意哪些安全?(如:不能将手和头伸出车窗外,手应扶住前排的椅背等)

2、为售票员提供哨子和铃铛,到站后为乘客发出信号。

3、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主题和角色.4、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先扮演售票员,游戏一段后换班当乘客.了解售票员履行简单职责情况及乘客是否等到站后才下车

5、根据游戏情况,教师进行小结。

反思与推进:

幼儿对公共汽车非常感兴趣,仍出现抢玩具现象,本阶段重点指导幼儿正确的玩此游戏。乘客应如何表现,不将手头伸出窗外,注意安全。警察正确指挥路况。幼儿都想玩此游戏时,可以轮流玩或者是锤子剪刀布来看谁先玩谁后玩。第四次指导: 1 教师以交通警察的身份表扬上次游戏能认真做好售票员和小乘客的小朋友并给他们佩带小奖牌。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和角色,教师适当调适。3 幼儿游戏,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公共汽车的游戏,引导幼儿丰富玩法。5 注意观察幼儿的动作、语言、情感及与同伴间的交谈等,根据幼儿的需要以游戏的方式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引导胆小的幼儿大胆与人交往。收拾玩具,要求幼儿分类收好。讲评: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往。观察与推进:

大部分幼儿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但游戏情节还较简单,缺乏与同伴间的交往,在收拾玩具方面还较薄弱,还需增强。在下阶段游戏中应注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及收拾玩具能力。2008年(1月2—4日)第五次指导:

1、教师提出司机碰撞的例子,让幼儿讨论如何解决。如“司机看到红绿灯应该怎么办?看到乘客应该怎么办?

2、引导幼儿要团结友爱提问幼儿:娃娃家中还可以玩什么游戏?大家应该怎么玩?

3、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  提醒幼儿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冲突。引导幼儿在待人接物上要有礼貌。继续引导幼儿分类收拾玩具。

4、讲评:重点讲评分类收拾玩具情况及司机工作情况。

阶段小结

本月提供的娃娃家、公共汽车都是幼儿平时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内容。小班幼儿在经历了两个阶段的角色游戏,对游戏的玩法有了一定的基础,大部分幼儿能够模仿成人的日常生活,大胆发挥想象,但有少部分幼儿比较被动的进行游戏,教师会在下一次游戏中特别关注这些孩子,让他们能很好的进行游戏。

2010年1月(1月7——1月11号)游戏主题:娃娃家(复习)活动准备:

1、娃娃家所需的材料: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内有桌、椅、电视、电话、床等)。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若干游戏材料,让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及用法,启发引导幼儿讨论:“这些游戏材料还能怎么用?”初步激发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到游戏区活动。

2、教师巡视,介入指导:

〈1〉继续提醒幼儿明确自己所扮角色的简单职责,能愉快地与同伴一起游戏。〈2〉重点用语言提示,鼓励幼儿尝试游戏材料的不同使用方法,引导幼儿体验不同的乐趣。

〈3〉带领能力差的幼儿参与游戏,及时肯定他们表现。

〈4〉督促个别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如轻拿轻放玩具,不争抢玩具,不乱跑等。

观察与推进:

本次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对爱护玩具材料的常规要求做的还不太好,比如:在游戏中,几个男孩子在抢娃娃家的灶,于是他们吧桌子旁边的东西碗啊盘子啊什么的,全部扫到了地上,但是他们根本没有去捡,而是继续的去抢;还有的小朋友不玩的东西不重新放在篮子立,而是随手一扔就不管了。

上一篇:将进酒朗诵技巧下一篇:少儿国学课程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少儿国学教师班 苏老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