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融资

2024-08-31

公立医院融资(精选8篇)

1.公立医院融资 篇一

公立医院改革汇报材料

渭源县中医医院(2014年8月)

自全市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我院按照上级医改工作要求,紧密结合医院实际,积极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宣传动员工作,加强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充分调动医院职工的积极性,使各项工作取得长足的进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医院始建于1984年6月,是一所集医疗、预防、急救、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年门诊量达12万人次以上,住院接待量7300人次。2013年5月被省中医药管理局评审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5.6亩,业务用房5800平方米,编制床位350张,开放床位240张。医院设5个职能科室、16个临床科室和8个医技科室。中医专科特色突出,优势明显,脾胃病科、针灸科、康复科在县内外享有一定声誉。拥有西门子双排螺旋CT、飞利浦彩超机、鼻胃镜、腹腔镜、碎石机、CR等较先进医疗设备30多台(件)。医院总资产75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674万元,流动资产339万元;净资产5881万元。

医院核定事业编制54人,现实有职工190人(正式人员100人,临聘人员9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8人,占82.2%。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4人(正高级1人,副高级3人),中

—1— 级职称25人,初级职称53人。研究生1人,本科生32人,大专生59人,中专57人。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就医环境

近年来,通过新农合政策的实施和国家对中医药扶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院业务范围不断拓宽,病人明显增多,医院占地面积狭小、业务用房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为此,2012年年初,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县城东征用土地60亩,对我院进行整体搬迁。整体搬迁建设规划按照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分门(急)诊楼、住院楼、医技楼、康复楼、制剂楼、后勤保障系统等6部分,总建筑面积为30898平方米,估算总投资7500多万元。整体搬迁2012年启动以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截止目前,住院楼已完成了全部主体结构及室内外粉刷、地砖、墙砖铺设,正在进行附属配套工程建设,8月底具备竣工验收条件;门诊楼和医技楼主体结构及室内外粉刷、地砖、墙砖铺设,正在进行附属配套工程建设,8月底具备竣工验收;管网、锅炉房、大门、围墙、食堂、院落硬化绿化等附属工程,3月中旬开工建设,预计10月份竣工验收。整体搬迁建设工程力争今年10月份全面完成并投入运营。

医院搬迁后,我院开放床位将增加至550张,年门诊人次预计增加至15万人次,住院病人增加至1万人次以上,业务收入 —2— 达到5000多万元。将开设内科、普外科、妇产科、脾胃病科、骨伤科、针灸科、康复科、肾病科、糖尿病科等九个住院病区,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专科优势,中医药服务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

(二)改革运行机制,优化管理模式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全县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2011年以来,我院全面实施了以全员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了《渭源县中医医院岗位设臵方案》,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和编制要求,坚持“总量不突破、比例不突破、结构不突破”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臵岗位,按岗位需要,全员竞聘上岗。

2.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医院制度管理的核心是绩效管理,我院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实行绩效管理,目前职工薪酬按照基础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使医院内部各类、各级岗位的薪酬水平适当拉开距离,向重要岗位倾斜,向临床一线高风险、工作量大、条件艰苦的岗位倾斜,待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的制定和实行。一是保障档案工资,盘活绩效工资。首先认定档案工资,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正常增资并进入个人工资档案,但不作为发放工资的唯一依据,实行职称任职资格与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档案工资核定与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实发工资逐月结清,绩效工资不进入个人工资档案的原则。二是明确管理职能,实行二级分配。医院从宏观的角度向科室进行首次分配,科室从微观的角度向职工进行

—3— 再次分配。首次分配注重综合目标考核与效益相结合。再次分配注重业绩与公平,切实体现多劳多得与能力强、贡献大、多受益的原则。三是提倡奉献精神,落实分配原则。向医疗服务一线科室倾斜,充分发挥业务创收科室的主导拉动作用,切实做到绩效与业绩挂钩,达到实现业务技术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服务项目拓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长的目的。四是明确责、权、利,强化科室管理。医院作出首次分配后,再次分配由科室负责人自主进行。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分配,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使医院各项工作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五是简化分配程序,加强宏观调控。在首次分配中,按照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与工作效益挂钩,成本核算与考核评分制相结合的办法,医院将对各科室按档案工资和绩效工资实施两条线分配的核定办法,由科室在细化分配的过程中对绩效工资进行考核评定。从而使院、科两级领导和职工的绩效工资收入随着科室效益的增减因素而上下浮动,在国家财经政策规定的范围内,逐步做到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同时,年终绩效工资按各科室月考核分值的综合评分比例计算发放。

3.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以节水、节电、节材、降耗、压缩开支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通过改进和加强内部管理,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高效利用,逐步形成优质、高效、低耗的发展模式,实现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4.提升综合监管力度。推行医院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4— 严格按照医院标准和规模控制特需医疗服务比例;在绩效考核指标制定时把工作量、医疗质量等作为重点指标考核,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分工明确,依托管理体系加大检查、督导力度,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同时聘请离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患者及群众代表定期开展综合考评,将考评结果与奖罚机制、职称晋升等相结合,有效提高综合监管力度。

5.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为提高医院质量和效率,满足医务人员工作需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已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同时在医院新址正在积极建设中医药视频网络平台,今年10月份医院整体搬迁后将全面启动并投入使用,开展远程教育及会议、会诊,开展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视频培训。

6.积极实行院务公开。亮收费标准,让群众明白就医。将国家基本药品价格、各种收费项目标准在一楼大厅显眼处进行公示,让群众一目了然。严格住院每日清单制度,住院患者可以随时查询费用,保证收费项目的公开透明。同时在门诊、住院部、办公楼显著位臵设定公开投诉、举报箱、监督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利用短信平台、院务公开栏公开医院信息,增强管理的透明度。

(三)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升医院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医院临床科室均制定并实施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

—5— 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本院病案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病案进行抽查,对诊疗方案的实施进行监控。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按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设备配臵标准,各科室合理配臵应用中医诊疗设备,积极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各项中医诊疗技术项目,积极使用中药饮片及中成药。门诊中医药使用率达到70%以上,住院中医药使用率达到100%,中医药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达到了60%。门诊中医处方合格率在95%以上,住院病案甲级率达到90%。二是强化重点专科建设。我院现有脾胃病科、针灸康复科两个省级重点专科,多年来,我院十分重视专科发展,精心打造中医专科品牌。康复科、脾胃科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业务范围不断拓宽,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突出,深受患者信赖,在县内具有明显的优势。去年以来,医院在做大做强针灸科、脾胃科的同时,成立了糖尿病肾病科,在资金、人员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和倾斜,去年顺利通过了省中医药管理局的申报验收。同时通过我院积极申报,省中医药学会批准我院为小针刀培训基地并授牌。通过加强专科建设,我院专科优势逐渐凸显,门诊中医药使用率达到70%以上,住院中医药使用率达到100%,中医药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达到了60%。

(四)落实便民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通过进一步优化HIS系统,完善优化各项工作流程;对 —6— 每位住院病人建立随访登记表,通过短信、电话方式或直接登门随访对出院病人进行跟踪治疗,指导其合理用药、饮食及生活起居,随时解答患者疑问,并定时提醒患者随诊复查;二是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帮助其填写基本信息;对于方言明显的病人,细致辨别就诊目的,推荐合适的专科和医生;三是进一步细化功能检查和检验科室考核标准,将报告单发出时间作出明确规定,严格进行考核,有效地缩短功能检查、检验科、放射科发出报告单时间;四是推行无假日医院,加设假日门诊、增加门诊医师数量、增设收费工作人员和收费系统,优化工作流程,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时间;五是各科室通过电话开展门诊、住院预约服务,门诊输液大厅为患者免费提供一次性口杯和24小时开水,病案室为患者提供病历复印服务,煎药室为门诊住院患者煎煮中草药;六是组织由各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开展以下乡义诊、送医送药、健康教育、健康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医疗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实施以上措施和便民服务,为患者群众提供更为全面、贴心的服务。

(五)注重内涵建设,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我院以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为契机,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和“三好一满意”活动,把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作为落实公立医院改革任务的核心内容之一。一是全面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按卫生部统一要求,我院及时启动了“三好一满意”活动,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状,对全院职工进

—7— 行了广泛动员。各科室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优质服务,狠抓落实,在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上下功夫,积极组织医护人员开展诊疗技术、护理技术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和技能比武等活动,使“三好一满意”活动贯穿整个医院工作,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得到体现。二是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了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根据县卫生局要求,我院在2011年就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优质服务病房占全院病房60%。通过不断改善住院服务设施、加强护理人才培训、简化护理文书、坚持挂牌服务、探索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等措施,使我院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广大病人及家属满意率逐步提高。三是狠抓医德医风建设,办人民满意医院。我院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广泛开展了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建立医德医风建设有效运行机制,制定了《医德医风考评方案》,严格落实医德考评制度,坚持每月有考核,认真执行各项规定,落实责任追究。将医德医风建设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不断加大医德医风建设的管理力度。不断完善医德医风建设的规章制度、监督制度和激励机制,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对每个医务人员建立了《医德医风档案》,把医德考评作为绩效考核、评优、晋职的评选条件,对在医德医风出现问题的科室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在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强化了医疗费用一日清单制、药品价目公示制和服务承诺制等一系列医德医风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逐步实现了医疗 —8— 服务制度化、医德医风规范化。四是强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我院按照省卫生厅的统一要求,制定了《渭源县中医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并下发到各科室。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的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今年以来,我院在原有临床路径试点的基础上重新筛选了40种常见病作为今年的临床路径试点病种,逐步实现医疗质量上由经验性诊疗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五是采取多种途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近三年来,我院选派30多人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消化内科、心内科、骨科、麻醉、护理、超声医学等专业,选派1人到西京医院进修学习胃肠外科专业,选派3人参加了全省健康工具包师资培训班,选派80余人参加了省级举办的短期培训班。拓宽了新业务,为医院培养了留得住的人才。同时接收大中专毕业实习生52人,卫生院进修学习28人。聘请市二院原院长、影像科主任医师、退休专家宋国玉同志到我院每月开展一周的影像诊断讲座和临床示教,邀请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肠镜专家每月定期到我院指导开展肠镜诊断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我院放射科和脾胃病科人员的业务水平。六是建立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节机制,切实维护患者合法权益。我院及时成立了患者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分管医务科的副院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患者医疗纠纷的投诉和调处医患纠纷等各项工作。同时,2012年8月份,我院与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签订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协议,通过“消除误解、加深理解、达到谅解、妥善调解”的方式,有效化解医疗纠纷,维护了医患双方权益。七是认真开展

—9— 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近年来,我院积极开展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重点对莲峰中心卫生院、北寨中心卫生院、庆坪中心卫生院、新寨卫生院进行帮扶,每周两次委派一名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帮扶。同时,经常组织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坐诊、义诊、业务学习等,提高了基层医院业务人员的诊疗技术水平。八是规范用药行为,加强抗菌药物整治。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我院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院长与各科室主任签定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责任状。每月通过“五个排队”统计结果,对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名和公示,对排名前三位的医师分别扣罚绩效工资150元、100元、50元。同时,我院积极安装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系统,明确了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有效遏制了滥用抗生素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不良现象。九是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建立完善了规范化管理制度与医疗护理操作技术规程,建立了救护车出车及急救记录,并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开展院前急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去年10月份,组织医护人员开展防灾减灾暨急诊急救应急演练活动。演练活动分为模拟现场、现场急救演练、病员转运等内容,演练活动有条不紊、分工明确,达到了准时、及时、迅速、规范的目的。通过这次应急救援演练,提高了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处臵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医务人员急诊急救意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六)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作用

—10— 一是充分发挥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医药网顶”作用。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全县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自2012年以来,先后规范化培训县、乡、村医生500多人(次),发放中医药适宜技术资料1000余册。通过培训,使全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了针灸、推拿按摩、熏蒸、药浴、蜡疗、拔罐、刮痧、埋线疗法、中医正骨、小针刀等10项中医适宜技术,切实发挥了中医药在农村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二是积极开展师承教育。2010年启动全县第一批师承教育工作以来,我院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了师承教育计划,在院内确定了3名确有专长的中医药指导老师,每位指导老师带6名徒弟,于2013年底全部验收合格出师。今年以来,在总结第一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院又确定了在中医专业领域确有专长的3名指导老师,每位指导老师带3名徒弟,力争通过三年的传、帮、带,把继承人培养成医院业务骨干。三是推行辩证施护,实施中医特色护理。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分类确定辩证施护病种10个,实施20余项中医特色护理服务,有效开展药浴、针灸、拔罐等中医护理服务。同时开展中医药健康宣教。在病区开设中医保健知识宣教栏,免费发放中医药保健知识宣传单和健康指导处方;制定护理人员中医理论及技能分期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今年共举办中医护理知识(技能)竞赛6次。四是将中医药参与治疗率、处方书写合格率、中药饮片使用率纳入科室(个人)医疗质量与绩效考核范畴。2012年以来,为提高中药使用量,我院在省卫生厅“四

—11— 个排队”的基础上,增加了中药使用量排队,每月进行公示和奖罚,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就医负担。据统计,今年1-6月份,门诊中医药使用率达到70%以上,住院中医药使用率达到100%,中医药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达到了60%。五是新农合三个百分之百扩大受益面。三个百分之百是指在市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中医药费用(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不含注射剂)、中医诊疗项目、全省统一调剂使用的院内中药制剂新农合100%报销。进一步扩大了人民群众的受益面,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七)推进民心工程,彰显政府关怀

随着白内障复明手术工程的实施,我院作为白内障复明定点医院,对全县的低视力人群进行免费白内障筛查,为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实施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让广大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受到了广大贫困白内障患者的普遍欢迎。在实施过程中,我院严格按照省、市、县卫生部门安排,抽调全院眼科、手术室、检验科、B超室、放射科等医护人员,加班加点工作。眼科医生认真筛查遴选,辅助科室医生详细检查,手术室护士开展巡回护理,各个环节有条不紊的进行,保证了手术工作的顺利实施。今年1-6月份,我院共筛选白内障患者600余人,协助专家做白内障手术200余例。同时我院在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过程中,也培养了部分眼科人才,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医院眼科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知名度。

三、存在的问题

—12—

(一)医院整体搬迁资金缺口大。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9615平方米,估算总投资7457万元,省市专项资金2350万元,资金缺口5107万元。

(二)医疗设备陈旧老化,大型医疗设备急缺。我院器械设备大多比较落后、陈旧,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投入资金购买了部分医疗设备,但仍有很多医疗设备不能及时更新。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医疗需求不断增加,很多病情越来越多地需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方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所以,投入必要的设备是我院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人员编制严重不足。随着医保覆盖面持续扩大,门诊住院病人急剧增加,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本无法满足正常医疗需求,我院编制54人,实有正式人员100人,受编制限制,正式人员在职称晋升中缺岗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务人员积极性。

(四)人员严重不足。临床医护人员严重短缺,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医护比例失调,中医执业人员不足,尤其缺乏临床骨干医师。

(五)财政补偿压力逐年加大。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将县级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考

—13— 虑到药品收入自然增长、新农合、新医保、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工资等增长因素,财政压力逐年加大。

(六)便民措施不尽完善。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更多体现在便民措施上,省、市不断推出越来越多的便民措施,我院也施行了多种便民措施,但有些便民措施落实还不到位,目前的措施远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对医院进行整体搬迁,进行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医院规模,提升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比较优质的诊疗环境。同时努力争取国家和省、市、县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尽可能减少负债资金,使医院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二)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探讨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

1、完善医院各项管理制度,使各项制度都可行、可用,并能得到有效落实。

2、继续推进目前的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绩效管理制度又是医院制度管理的重要平台,目前医院人事分配制度的制定已进入重要阶段,下一步要加大推进力度,全员动员、积极参与,尽早实行。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医院急缺人才,合理配臵科室人员结构,进一步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同时,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加 —14— 强院内人员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综合服务水平。

(四)进一步完善便民就医措施

在原有便民措施基础上,通过患者调查、参观学习、考察等方式进一步增加、完善、改进便民措施,并加大便民措施的资金投入,让老百姓就医更方便、快捷。

虽然我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仍处于尝试、探索阶段,但我院将继续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努力让群众看好病,以优质服务保障群众健康。

—15—

2.公立医院融资 篇二

近几年,为了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公立医院在基本建设、设备引进及更新、信息化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都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整个资金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由于政府的财政拨款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如何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较小的财务风险筹集资金以顺利保证医院各项建设资金需求已迫在眉睫。按资金来源范围的不同,筹资可分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两种。其中,内部筹资是将公立医院的业务收支结余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部筹资资金成本最低;外部筹资是指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包括银行贷款、商业信用、社会资本、融资租赁、慈善捐赠等。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尝试,我国公立医院在融资管理中仍然普遍存在筹资渠道单一、资金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较高及风险控制意识不强等问题。

二、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内部资金积累受限

其一,医院的业务收支结余情况不理想。一是财政补助与医疗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财政投入相对不足;二是药品加成取消或降低、医保总额预付等致使公立医院的业务收入有了一定幅度的减少;三是医疗收费中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技术服务收费价格总体低于当前实际成本,加上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的并轨,导致医院的运行成本持续增加。因此,很多公立医院的业务收支结余并不理想。

其二,医院缺乏对应收医疗款的有效管理机制,常常导致大量资金占有,甚至长期挂账无法收回,而医保结算到账不及时使得医院的现金流量更加恶化。

2、外部融资渠道单一,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尚未形成

受诸多法律的限制,公立医院外部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使用比较普遍的是银行借款、商业信用等方式。银行借款的特点是筹资速度快、资本成本较低、筹资弹性较大;缺点是医院还款压力较大、限制条款较多、筹资数额有限。商业信用主要是指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和结算过程中形成的负债,例如医院与药品、卫材、器械及设备供应商约定延期支付货款,其优点是可以不用任何成本筹集到大笔流动资金,缺点是它是一种短期筹资行为,若超过信用期不支付欠款会对医院的信用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外部融资的其它方式由于限制较多,应用十分有限,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尚未形成。

3、资金结构不合理性,资金成本较高

医院在筹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资金使用缺乏统筹规划,筹款和用款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对资金结构缺乏科学分析,忽略了各种筹资方式的优缺点,不重视筹资结构与资金成本的关系,造成资金结构不合理,过多的依赖流动资金贷款,短期偿债压力较大,存在较大财务风险。

三、公立医院融资管理改进措施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改善公立医院的筹资环境

受一些政策性阻碍因素的影响,很多外部筹资方式并不能为公立医院普遍接受和开展。从政府层面开看,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改善公立医院的筹资环境。

其中,租赁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外源筹资方式,筹资速度快、限制条款少,可使医院通过少量资金引进先进设备,实现技术升级与业务扩张。租赁有两种方式,即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但是,现有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未明确提及融资租赁形成的资产应该如何进行管理,实务操作中的障碍颇多;而且融资租赁的本质是贷款,也违背了公立医院不得贷款购置设备的政策规定,诸多原因使得公立医院对租赁这种方式望而却步。因此,政府层面应当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于医院必需的、关系医院业务技术升级的大型设备适当放宽政策,进一步改善公立医院的筹资环境。

目前,国家层面已经日益重视包括医疗领域在内的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2014年末出台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等关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文件更进一步为医疗领域的制度创新提供了空间。但是,PPP模式在医疗领域的具体操作实施细则仍未明确,相关的制度建设需要加快进行,以便更好的指导医院融资工作的开展。

我国现有的《企业所得税法》根据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仍需缴纳所得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捐赠的规模。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税收减免和荣誉授予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对公立医院进行慈善和公益捐赠。

2、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融资方式灵活性

(1)激活内部融资渠道。内部资金积累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在规范医疗行为及医疗收费的前提下来实现。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加强对应收医疗款的管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医保结付的管理,随着医保结算资金占公立医院收入比重与日俱增,其对公立医院资金流动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医院应加强医保结付管理,对医保资金结付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找出拒付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减少因违规治疗等管理不善原因被医保机构拒付而形成的坏账损失。同时,医院还应加强对自费病人欠费的催缴和“110欠费”的管理;第二,加强对预收医疗款的管理。很多医院并不重视预收医疗款的管理,认为病人只要住进医院了该交的费用最后总是要交的,而且中途不停催费不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但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 这种观点忽视了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特别是对于需要向外筹集大量资金的医院来说。因此,医院应该加强对预收医疗款的管理,病人入院时根据病种预收医疗款;入院后, 每日由住院处进行费用跟踪,在各病区管床医生、护士长密切配合下,对欠费病人及时下发催款通知书,要求病人交清欠费。此外,医院也可考虑加强与银行合作,大力推广预存款,借助收费窗口、自助机等手段提高预存率:一方面使门诊病人可以通过现金、银行转账方式预存到就诊卡, 另一方面,保证住院病人住院余款也可直接返回就诊卡转门诊预存待下次消费;第三,科学编制预算,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最大程度争取财政拨款。目前,很多地方的卫生计生委根据新《预算法》的要求,将各医院的预算执行进度纳入了单位绩效目标考核指标,而单位的绩效考核结果与获得的财政补助预算安排挂钩,而且挂钩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因此,各医院应该结合财力可能和资金需求测算,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避免因为预算与医院实际需求脱节导致无法执行或执行力度不够的现象;同时要加大预算执行进度,最大程度争取财政拨款,提高资金运行效益。

(2)拓展外部筹资方式。首先,积极探索PPP模式,需求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合作来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可减轻政府债务负担,使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投资门槛更低、 更宽,通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能更好地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运营效益及服务质量。

其次,在维持原有信用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广泛采用商业汇票进行结算。商业汇票按承兑人不同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两种。由于开具纸质版商业汇票手续比较复杂,电子商业汇票已越来越受青睐。医院如果采用商业汇票的方式进行结算,医院为出票人,而供应商在拿到商业汇票后,可以选择到期承兑、转让,或者到开户行办理贴现,商票保贴额度纳入医院的综合授信额度。一般来说,银行承兑汇票除了要缴纳一定的手续费外,还可能要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该比例取决于银行与医院双方谈判结果,可能为0,也可能更高。实务中,银行在为医院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时收取30%的保证金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相较之下,商业承兑汇票开票没有保证金,而且没有任何开票费用,对医院来说财务成本为零。因此这一业务品种可以为医院带来更多实质性的便利,可被列为对设备、卫材及药品供应商的首选结算方式。在医院与供应商的博弈过程中,如果处于卖方市场的供应商拒不接受商业承兑汇票,可采用银行承兑汇票予以结算。在维持原有的延期付款期限下,开具商业汇票变相延长了付款期限,有助于改善医院资金流动性。

3、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控制财务风险

医院筹集和使用资金的成本是指组成医院资本结构的各种资金来源成本的组合,即个种资本要素成本的加权平均数,是评价、选择筹资方案及衡量资金结构是否合理的依据。医院要对筹资活动进行财务分析,通过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对筹资方式进行比较,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点来选择最佳的筹资结构;在构建筹资结构时,不仅仅要考虑资本成本最小化,还应重视财务风险的控制。医院应根据医院实际资金需求情况,合理安排中长期负债及短期负债的比例及还款期,减少医院的还债压力,最大限度优化医院的筹资结构;商业汇票等结算方式的转变也为医院财务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应对每笔票据到期日做好台帐,及时对银行账户回款,并做好应急机制,安排财务付款人员AB角,确保商票正常兑付。

四、结语

公立医院在融资管理过程中,要增强市场意识和经营意识,在遵循“筹措合法、规模适当、筹措及时、来源经济和结构合理”等原则下,结合实际需求和自身实力积极拓宽筹资方式,构建具有公立医院特色的筹资模式。通过多渠道筹资,确定最优资金结构,保持适度负债水平,发挥财务杠杆效应,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医院应该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并制定好应对措施,有效地规避筹资风险。另外, 医院应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盘活医院资金存量,用好医院资金增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有限资金取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摘要:随着新医改进入深水区,如何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医院成本管理及财务风险控制水平已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而作为医院成本管理及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融资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通过分析公立医院融资管理现状,对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改善公立医院的融资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以及改进的措施,使有限的资金能够取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公立医院融资 篇三

关键词:非公立医疗机构;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资产证券化;资产融资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不足及未来定位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提出,各地要尽快出台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发展医疗机构的实施细则,细化并落实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各项政策,支持举办发展一批非公立医疗机构……积极发展医疗服务业,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的大型医疗集团和康复医疗机构发展。上述政策和文件均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规模、质量、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公立医疗机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诊所,也包含了高水平、规模化的大型医疗集团。

但在实践中,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些难题,导致非公立医疗机构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数量上,均无法形成与公立医院充分竞争的局面,更加无法满足和适应国家和社会对于更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有学者利用卫生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新医改前后时期的运行状况和趋势,得出结论:“民营医院在中国医疗服务提供中的地位呈上升趋势,这主要表现在民营医院数量、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床位数以及诊疗人次、住院人数的增加,尽管其发展速度领先于公立医院,但截至目前仍远未形成与公立医院竞争的市场力量。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上述数量指标上,更体现在质量上。” 目前学术界研究则多从非公立医院的准入、定性、税收、多点执业等问题提出解决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瓶颈的方案。 笔者认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固然非常重要,但还应该加强对于如何拓展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融资渠道,加强对其金融支持的研究。

众多周知,新建医疗机构启动资金和后续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长,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壮大与资本的初始投入规模以及初始资本投入后的杠杆利用均有着密切联系,如果初始投资规模较大,资金利用率较高,其起步和后续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较足。有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并不缺乏资产,只是由于得不到清楚的界定,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大量占用的资产得不到权威的法律表达,所以不能经由灵便的资产转让产生更高的价值,这样的资产就是死资产,无法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资本。 尽管非公立医疗机构不能利用自己投资所形成的资产进行抵押登记进而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情形与上述情形存在差异,但却在资产无法利用的实际结果上相一致。在目前法律上对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资产抵押登记还存在一定争议的现实规制环境下 ,创新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融资模式,利用金融工具和财产权利的设定,突破传统发展上在融资渠道与融资模式方面的瓶颈,发展直接融资,借用市场上的资金来实现规模和收益率的提升,将会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速度、规模、质量带来正面影响。有研究成果表明,在金融机构加强了对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金融支持后,该地区的非公立医疗机构获得较大程度发展,迅速在医疗规模、质量上均取得长足进步。

二、加强非公立医疗机构与保险资金对接的法律培训

(一)安全性

大型非公立医疗机构已经有着比较充足的现金流,并且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经营资产和社会口碑,每年的经营收入和营业利润均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一般负债规模与资产之间的比例比实体企业低;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已经进入国内消费逐步启动的年代,并且正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国民具有更高标准和更多元化的医疗消费需求,不仅综合性的大型非公立医疗机构拥有较大的市场潜力,而且中小型具有专业特色的机构也会在医疗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都将为保险资金进入医疗领域提供更加充足的趋势性安全保障。

(二)长期性

保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寿险资金,寿险资金时间周期长,在投资理念上不过分追求高收益,但一定要求安全、稳定、持续的收益。而对大型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投资具有一次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回报率较低的特征,这些特征与PE投资、银行贷款等均存在一定的不匹配性,但这些特征却恰恰与保险资金的运用要求相吻合。

(三)固定收益性

保险资金的运用目的以保障为主,投资收益不是其首要目标,因此,同银行理财、信托理财等其他理财产品相比,投资者的投资回报能够在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一定基准即能够满足资金的收益要求,在风险和收益之间,以选择固定收益为主要价值倾向,对于风险的厌恶程度高。这种固定收益的要求与大型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营特征是相吻合的。如果追求过分高的收益,一方面与医疗机构的价值取向相冲突;另一方面也会给国民的医疗费用开支增加负担。只有满足非公立医疗机构安全发展的基礎上给出的固定收益才是符合我国国民健康事业发展长远利益的资金安排模式。

三、保险资金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创新融资模式

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主体,资产证券化首先是从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始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也是最近20多年来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种结构性融资。在证券融资方式中,信贷资产证券化开辟了一种既区别于股权融资,又区别于债权融资的新的融资方式。将某种具有未来现金流的资产以证券的方式销售出去,使这些资产的原始所有人因此取得现金,使购买证券的人取得这些资产产生现金的权利,这就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内核。对于出售者来说,把具有未来现金流的资产卖了,失去了未来获取该资产收益的权利,但也不需要承担持有这些资产可能遭受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他现在就可以将未来的收益以现金的方式收归手中。 所谓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未来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结构安排转化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国际清算银行将金融创新分为四类,即风险转移、提高流动性创新、信用创造创新和权益增加创新。资产证券化具有前三种创新的内容:(1)风险转移创新,证券化将发起人的信用风险与融资结构完全隔离,降低了融资风险;(2)提高流动性创新,即通过证券化融资结构,发起人的应收款等流动性较差的沉淀资产被处置,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得到提高;(3)信用创造创新,发起人通过证券化处置沉淀资产,实现融资,创造了新的资产融资的信用内容,资产证券化对传统金融体系的突破,形成了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产融资的三分天下。 具体而言,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在于,资产证券化是资产收入导向型融资,依靠原始权益人的部分资产未来收入能力进行融资,通过破产隔离机制将基础资产的偿付能力和原始权益人的资信状况分立,将融资人已经固化在存量资产中的资金进行释放,完成新的融资同时并不形成新的债务。同时,投资者在决定是否购买资产支持证券时,主要依据的是这些基础资产的质量及其未来现金收入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交易结构的严谨性和有效性,而不是原始权益人本身的资信等级,因而即使是处于发展初期,资信等级较弱的机构也能通过该方式融资。

非公立医疗机构投入资金后会形成存量资产,但基于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于这些存量资产的充分使用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私立学校、幼儿园、医院和公办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具有公益属性机构的财产不得抵押;但如果能够在不针对存量资产进行抵押登记的前提下,灵活使用金融手段盘活存量资产,就是对非公立医疗机构金融支持的最大突破。2013年,某保险资产管理与某医疗集团签署投资合同,并在此基础上发行了项目资产支持计划,成功为某医疗集团融资5亿元,时间8年,年化成本为基准利率上浮一定比例,融资成本较低。 该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就是资产证券化融资原理的具体应用,它成功突破了非公立医疗机构资产抵押登记的瓶颈,具备较强的借鉴意义。

本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基本交易模式为:某大型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就其拟证券化的股权收益权出售给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发起人发起设立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并向投资者某保险公司发售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份额,由某保险公司以其吸收并管理的保险资金参与认购。本文将对该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法律结构以及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一)项目资产支持计划

项目资产支持计划是经保监会审批后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并由保险公司投资购买的,以原始权益人所有的具备良好的能够在未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能力的基础资产作为支撑,并以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非标准化债权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事项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是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运行的主要法律依据,尤其是在2012年10月,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中,允许保险资金投资包括项目资产支持計划在内的一系列的证券化金融产品 。为保险资金对接非公立医疗机构融资可行性提供了直接法律依据。

(二)主要法律关系

第一,投资者、受益人与管理人。投资者是指符合监管机构监管标准的,具有相应投资能力和风险识别与承受能力的合格投资者,本项目中是指认购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份额的合格投资者,为专业的保险机构;受益人是指合法持有投资计划受益权份额并登记在投资计划受益人名册的主体,包括项目资产支持计划成立时的投资者、或者投资者指定的,以及在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存续期间通过受让、继承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受益权份额的合格主体。管理人是通常是指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发起人,负责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设计、实施与管理,通常由专业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担任。管理人接受投资者认购资产支持计划份额,并在资产支持计划到期时按照事先约定的收益率向投资者(受益人)分配投资收益。

在我国,保监会为了加强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专业水准,同时为了加强风险控制,允许各大保险公司设立若干专业机构,并对该专业机构的人员组成、结构设计、公司治理制度、管理制度、决策流程和内控机制等问题做出规范。该专业机构通常被称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达到相关标准和条件后,向保监会申请领取保险资产管理能力备案表,获得备案后即获得开展相关项目的能力。这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中被称为计划管理人。

第二,基础资产。该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基础资产是原始权益人持有的股权,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原始权益人持股58.04%的不孕与遗传专科医院(以下简称甲医院)的股权,该医院是中国目前较大、技术实力较强的相关领域专业医院,已经形成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截至2012年末,甲医院资产总额为4.74亿元,负债总额为2.51亿元,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2亿元,净利润1.38亿元,就该医院的财务状况来看,能为原始权益人带来良好的投资收益。另一部分资产是原始权益人持股 100%的某整形医院(以下简称乙医院),乙医院在该地区的手外科和整形美容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实力和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截至2012年末,乙医院的资产总额为1.32亿元,负债总额为0.14亿元,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1.19亿元,净利润0.25亿元。

第三,原始权益人。原始权益人是指将其持有的基础资产用于资产证券化的主体,主要包括两类:一是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基础资产的权益人;二是基础资产的继受人。本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中的原始权益人是某大型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某”医疗集团),某某医疗集团的远期规划是成为中国特殊医疗健康产业的领先投资集团,战略方向主要面向高收入人群和社会富裕人群,提供满足其特殊医疗健康需要的服务,最终形成一个为社会高端人群提供从出生到终老、贯穿一生的健康体检、保健、医疗、养生等一体化服务产业链。截至2012年末,该医疗集团总资产达到33.56亿元左右,净资产约为12.18亿元,2012年全年营业收入约9.57亿元,净利润为1.33亿元。

第四,交易法律关系。某医疗集团将其持有的甲医院58.04%的股权以及持有的乙医院100%的股权所产生的股权转让、股权分红以及股权派息等产生的一切相关收入等权益作为交易标的,通过合同形式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转让给受托人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并约定按期回购;某医疗集团作为原始权益人基于转让标的股权收益权从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处获得对价,该对价款用于某医疗集团的医院投资和改扩建等相关用途;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上述股权收益权份额划分为等额权益,报保监会审批后发行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由投资人购买;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某医疗集团按照合同约定溢价率支付本金和溢价款回购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股权收益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则将出售股权收益权所得价款以投资收益形式分配给投资者。至此,该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各项法律关系终止。

同时,通常情况下,为保障投资人的资金安全和确保投资收益的实现,降低信用风险,各交易方会在交易环节中设计一种或多种形式的信用增级措施,目的是增加投资的安全性,增强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信用增级有外部增级、内部增级或两者混合运用三种,主要方式有保证、质押、抵押等。

在本案例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存续期间,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某医疗集团签订股权质押合同,将某医疗集团持有的甲医院和乙医院的股权质押给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某医疗集团履行不能时,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行使处置该股权的权利。

第五,托管人和独立监督人。《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第3条和第4条规定:委托人投资受托人设立的投资计划,应当聘请托管人托管投资计划的财产。受益人应当聘请独立监督人监督投资计划管理运营的情况;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托管人、独立监督人以及参与投资计划的其他当事人应当依法从事相关业务活动,并按照本办法规定,签订书面合同,载明各方的权利、义务。据此规定,为保障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运行安全 ,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聘请与项目资产的相关主体没有利益关系,符合资本市场条件的、具备保险资金托管资格的某国内商业银行等专业机构作为托管人和独立监督人,对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资金使用、还款安排等各项内容进行托管和监督。

四、问题及意义

保险资金的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非公立医疗机构尤其是公司制的医疗机构的融资瓶颈和制度障碍,使非公立医疗机构能够融入金额大、时间长、利率公允的社会资金,此种资产融资方式既满足了非公立医疗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能够让作为社会存量资金的保险资金获得满足稳定性、收益性和安全性的资本市场投资渠道,是非公立医疗机构与资本市场的一次有效成功对接,作为财务投资者,保险机构也不会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股权和战略经营产生不良影响。同时,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份额的发行,具有丰富金融市场的作用,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理财选择。该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在资金运用模式、法律结构以及使用方向上均属于国内首创,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但笔者认为该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还存在以下法律问题需要深入讨论。

(一)股权收益权作为交易标的的可行性讨论

在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中,某医疗集团所持有的甲医院和乙医院的对应股权所产生的股权收益权被转让给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而在传统的公司法理论中,股权所对应的各项权利一般有着明确规定,例如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转让出资或者股份的权利、股利分配请求权等等,但没有对股权收益权做出明确性的规定。笔者认为,股权收益权能够以概括性的权利的身份作为交易标的,理由如下:第一,按股权内容不同,可以将股权分为自益权和共益权,这是公司法理论对股权所做出的最基本的分类,也是在公司实践中最常见的股权分类。凡股东以自己的利益为目的而行使的权利是自益权,主要包括发给出资证明或股票的请求权、股权转让过户的请求权、分配股息红利的权利,以及分配公司剩余财产的请求权等。凡股东以自己的利益并兼以公司的利益为目的而行使的权利是共益权。就自益权和共益权的性质而论,前者主要是财产权,后者则主要是公司事务的参与权,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股东所享有的完整股权。 第二,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股权收益权实际上就是股东为最大化实现股权上的收益,将股权中的接近物权性质的财产性权利转移给他人的一种权能分离。该权能分离后,股东只具有名義上的地位,股东能实际支配的只是股权上的一些非财产性权利,这使得股东自己对股权的支配形成了事实上的限制,但一旦这种限制自动消除,股权又能恢复到其初始状态。 第三,《公司法》第4条对于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等权利有着概括性规定,其中的资产收益权即是股权收益权的基础形态,股权收益权包含但不限于资产收益,股权收益权既包含股东基于股权所可能具备的分红权利、也包含股东处置该部分股权所可能产生的对价以及公司在面临清算等特殊法律环境下的资产清算权利,股权收益权的转移实际上是对于股东的该部分股权的财产权利的概括性转移。

股权收益权的转让是否意味着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相关决策权、表决权是否也进行了转移?笔者认为:《物权法》规定,所有权人对所有物享有占有、收益、使用和处分的权利。《股权收益权转让合同》明确约定转让标的为股权收益权,不包括使用权。尽管某医疗集团已与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签订《股权质押合同》,将所持公司股权质押给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并办理有关质押手续。但依据我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出质人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权进行权利质押的,只在质押期限内限制出质人对股权的处分权,并无禁止出质人行使使用权之规定。因此,某医疗集团依然可以公司股东身份,行使持有股权对应的决策权和表决权,不会导致相关决策权和表决权的转移。

(二)对于资产隔离的要求

企业资产证券化在法律上的核心要件是要实现“真实销售”及“破产隔离”。从理论上说,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关键就在于将作为基础资产的部分资产从发起人的企业中“剥离”出来,以实现和企业整体信用的风险隔离。当发起人出现破产风险时,债权人无权对已转让的资产进行追偿。在实践中,主要依靠真实销售的方式来达到破产隔离的目的。“真实销售”的概念是指在基础资产转让的过程中,由发起人以出售的方式将与基础资产有关的收益和风险全部转移给特殊目的载体(SPV),资产转让后SPV对基础资产拥有完全的所有权,转让人及其债权人不得再对该资产行使控制或收益。 本文中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所设立的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即充当了SPV的角色。在基础资产的出售过程中,需要评估基础资产出售价格、追索权、内部增级等因素是否会对真实出售的产生实质性影响。通常而言,在法律层面,不能仅以基础资产所有人签订的合同内容认定真实出售,还从其他方面对实质进行分析以确定其为销售而非贷款:发起人应当以公平的市场价格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且该价格是确定的,而不能是以利率浮动为参考,否则将违背资产证券化真实出售目的,使资产转让性质变为担保贷款;转让行为完成后,资产的权利及利益转移给特殊目的机构,该项资产将作为一项销售从发起人的账目上移出,同时,被移入特殊目的机构的账目内;确认SPV对基础资产所有人有无追索权?如果追索,是否会破坏真实出售,一般情况下,适度的追索不被认为破坏了真实出售,而全部的追索将会使发起人承担已出售资产的全部风险,被认为破坏了真实出售,性质变为担保贷款;还需确认如果原始权益人以基础资产的收入为担保提供内部增级,一旦需要担保人担保,发起人就需要承担风险,就可能破坏真实出售。

但在该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中,作为交易标的的股权收益权尽管能够独立交易,但却较强的依赖于甲乙医院的实际运营情况以及每一年的可能分红,既没有满足从甲乙医院整体资产中剥离出来的要求,也没有真实出售给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而是与甲乙医院的其他资产混同,如果甲乙医院经营效益不好或者破产,这些风险就会直接影响到保险资产项目支持计划的凭证持有人的收益,甚至血本无归。换句话说,凭证持有人的风险——收益与甲乙医院的整體运作风险联系在一起。而严格的资产证券化条件下,证券化交易的风险与资产原始所有者的风险无权,而只是与证券化的资产本身有关。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未来的实践中通过法律制度的更新与完善予以厘清。

尽管该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还存在诸多不足,但总体来说,该种资产融资模式有以下特征可以值得借鉴:第一,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机构融资途径,从传统的向银行融资到使用保险机构的存量资金,这就为将来的医疗机构融资渠道的拓展起到示范性作用,甚至证券公司、信托机构等其他金融机构都能为医疗机构的建设提供资金来源;第二,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银行的资金来源于储户,银行承担的是一个低吸高贷的中间机构的模式,但基于目前的金融环境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变化,从资金持有者手中直接融资的模式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间接融资渠道只是其中的一个模式,开辟包含保险资金在内的其他直接融资渠道将是医疗机构大规模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三,该种融资模式突破了现有法律环境下对于医疗机构资产的处置争议,将蕴含着资产价值的股权抵押作为增信措施,实现了资产处置的合规性,也满足了资金提供方的投资标准,是一个可以推广借鉴的模式;第四,吸收的资金提供方的财务投资人角色的定位。医疗机构的运营是具备较强专业性的运营,如果投资方不能认同医疗机构运营的长期性和角色定位,甚至要参与医疗机构的具体运营活动,必将导致投资活动的不可持续,甚至会成为医疗机构运营的障碍。保险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是以投资和融资作为主业,不具备实体运营的能力,也没有控制医疗机构的意愿,所以对于医疗机构的长期运营而言,是一个非常具备吸引力的资金来源。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要求,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医疗资源和金融资源同属于市场资源,那么利用市场机制促使二者成功对接和优化配置,无论是对于推动我国医疗产业的发展还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普惠金融都具有重要意义。公立医疗机构也可以顺应这种趋势,积极探索与保险资金运用的模式对接,从而为整体促进全社会的医疗服务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梁小云,徐晓新,张秀兰.非公立医疗机构2007-2011年生存发展趋势分析及建议[J].中国卫生经济,2013,(5).

[2]戈文鲁,易彬彬.我国民营医院发展的现实困境及政策建议,中国卫生政策研究[J].2011,(3).

[3]赫尔南多?德?索托著,王晓东译.资本的秘密[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4]张佳慧.我国非营利性医院投融资体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9.

[5]夏博辉著.资产托管与托管银行[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6]范健主编.商法(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公立医院改革材料 篇四

2017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不辞辛劳莅临我院检查指导工作。我谨代表全院职工对您们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

我院按照《四川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始终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工作目标,切实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加强医德医风和行业作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千方百计抓好基础建设,全面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坚持走人才强院之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保障和促进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现将我院公立医院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分级诊疗工作落实情况

我院认真开展分级诊疗工作,一是召开党政工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分级诊疗工作,要求把分级诊疗工作作为当前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充分认识分级诊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推进分级诊疗的主动性、积极性,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分级诊疗的相关内容,采取各种形式,认真开展工作。二是成立分级诊疗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常务副院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建立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三是把握工作重点。通过医院内网、健康宣教等形式宣传分级诊疗的重要内容。四是分别与川大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xxx中心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分别与14个乡镇医院签订了分级诊疗协议书;确保分级诊疗工作的落实。

为保证分级诊疗工作的落实,我院实现了24小时预约挂号,成立了双向转诊办公室,设置了分级诊疗接待点,启动转诊预约工作,转诊路径畅通。对转诊的患者,启动绿色通道,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

工作检查,检查组对我院分级诊疗工作的亮点予以了充分肯定。

二、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改善医疗服务

我院从2010年开始临床路径管理推广工作,开设临床路径病种32个,其中五官科、妇产科入路径病种较好,其他科室有入路径病历,但在路径信息管理及变异退出等方面落实存在问题,2015年,医院再次规范了路径管理工作,明确了奖惩机制,但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够,此项工作有待加强。

三、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工作

截止2016年,全院职工总人数xxx人,其中,在编人员xxx人、聘用人员xxx人(含返聘人员27人);卫生技术人员总人数xxx人,其中,在编卫生技术人员xxx人,卫生技术人员总人数占全院总人数比例为85.7%;护理人员共450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人数比例为51.37%。卫生技术人员职称结构:其中,正高职称共xx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人数比例为1.83%;副高职称共xx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人数比例为13.58%;中级职称共xx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人数比例为29.1%;其中,硕士文凭共xx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人数比例为1.48%;本科文凭共xxx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人数比例为43.72%;大专文凭共xxx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人数比例为43.26%。

近年来,我们依托多年来蓄积和培养发展的人才优势,坚持科技兴院的方略,不断开展科研项目,每年有多项科研项目荣获市、县科技进步奖。x科、xx外科、xx科、xx科为xxx重点专科,泌尿外科为xxx重点建设专科。

1、提高认识,完善组织。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院人才工作的组织力度,院党委充分认识到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和新时期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其他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全院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才工作网络。

2、健全制度,夯实基础。

完善的人才工作制度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证。医院为了全面推进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先后出台了《xxx人民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实施办法》以及《人事管理规定》等指导性文件,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要求,实行全院聘用制,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实行绩效工资分配,向“风险系数高、技术性强、工作量大”的临床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

制定了《xxx人民医院人力资源发展5年规划(2014-2018年)》,到2018年,我院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目标是:培养造就数量充足、优势突出、素质优良的人力资源队伍,形成行业内竞争优势。全院医生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20%,护理队伍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达到70%,医技岗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80%。各类人员在各专业、病区间分布趋于合理,人力资源专业、年龄结构和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趋于合理,形成素质优化、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梯队结构。

3、组织协调,齐抓共管。

我们在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注重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激励、环境上优化,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保证优秀人才成长快、留得住、用得好。同时,院党委坚持量才而用、任人唯贤的原则,注重根据各类人才的特长和特点,把最合适的人才放到最适宜的岗位上,让人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对业务素质全面、群众基础较好、又有管理能力的人才,我们有意让他在多岗位经受锻炼,适时提拔使用,近年来先后提拔了多名医务人员走上科室负责人岗位。

通过优化结构、合理分流、综合考评等竞争机制,让每个员工增强竞争意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实现人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增强用人制度的灵活性,确保人才队伍的稳定。

4、多渠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近几年我们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各大医院联系交往比较多,经常邀请这些医院的专家教授来院指导,让我院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技术骨干在专家的带领下,在临床实践中大胆工作,增长知识技能和才干。

不惜财力送骨干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是我们搭建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的又一平台。为了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我院既派人去xx如xx医院进修学习,又派人去xx地区如xxx医院、xxx医院进修学习,以形成技术上的“杂交优势”融为我院的技术特色。根据专科建设的需要,有的骨干多次送出培养,多次派出参观,有的医、护、技人员配套组合一起进修,他们带回了新技术,带回了新信息,回来后在临床一线立即就能开展新项目。

5、引培结合,重在培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当今十分激烈的争夺人才的形势下,人才流动已成不可阻挡的大势。我们认识到,县级医院无论在区位优势和规模优势上都不可能同大城市医院比。但我们应该有主动的姿势,采取主动的措施,既要设法留住人才,又要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牢固树立“人才是医院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的观念。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人才服务意识,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参加了由人社局、卫计局组织的赴四川、重庆等多所医学院校举行现场招聘会,招收本科以上各类卫生技术人才,储备了一批高素质、高层次的医学人才,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人力资源专业结构不合理。我院现有床位编制500张,实际开放床位900张,到2018年末,随着医院整体规模的扩大,急短缺卫生专业人才相对不足,尤其是儿科、急诊医学等专业相对缺乏,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2、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有关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医疗卫生人员工作强度大、风险高,工资待遇较低,致使卫生队伍不稳、工作积极性不高。

3、人才机制不灵活。根据《川人社办发„2011‟347号通知》要求,市(州)及以下所属事业单位考核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本科毕业生的限制,临床医学类毕业生在考核招聘中仅限超声方向,从而对医院长远发展以及人才储备不利,因医疗卫生人才成长的特殊性,新进医学院校毕业生,培养周期较长,短期内很难成为临床业务骨干;“人才引进”又缺乏待遇和发展环境的支撑,缺乏吸引高层次人才的硬实力,存在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的现象。受人事管理体制限制,卫生主管部门人事调配权力有限,卫生技术人员调配相对困难。

五、几点建议

1、必须发挥政府对医改的主导作用,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加大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力度。政府要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卫生、编办、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在价格调整、人事分配、机构编制等方面给予支持。按照以县为主、分级投入的原则,健全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长效的、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全面落实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六个方面的投入政策。对历史负债情况要进行逐年补偿清理,对符合财政支出要求的,财政补助一部分,医疗单位自行解决一部分,将遗留负债进行处置。

2.必须激发医院的积极性,落实法人治院、去行政化的模式 政府要充分放权给医院,给予医院独立的经营管理权、用人权、财务支配权、奖惩权,这是医院内激活力的基础。只有把权力交给医院,才会有医院创新管理的空间,才会有医院之间通过自身创造性的管理而创造品牌效应,带来医疗市场的竞争活力。比如用人权,就是医院可以自主独立地择优招聘人员,实行全员聘用,使得医院的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破除人事编制的限制。还有,班子成员由院长组阁,这样整个班子就能团结一致,劲往一处使,产生更大的合力,才会有更高的执行力。再有,院长最好从本院的人才中民主选举产生,这对于医院人才来讲也是一种很大的激励,使他们感受到政治的鼓舞。但是,医院的权力运行要做到“三个有利于”,就是有利于维使护病人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医院的持续发展。

3、及时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力求医院收支平衡 市级部门应尽快对各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展开摸底调研,在2009年收费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使医疗服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与物价上涨及人力成本提高等因素相适应。

4、改革支付模式,完善取消药品加成的补偿机制 大胆探索医疗保障支付制度改革,构建程序简化、流程优化、结算便捷的支付系统,加强医保基金收支预算管理,按序时进度及时支付到位,充分发挥医保支付方式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支撑作用。

我市县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70%由提高诊查(中医辩证论治)费、护理费价格来进行补偿。目前门诊诊查费有医保全额补偿,住院诊查费和护理费却不能做到足额补偿。为使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能补偿到位,建议把住院诊查费及护理费纳入医保全额补偿范畴。医院实行药品零加成后,广大病人反应药价下降的效果不明显。原因是部分药品进价高于市场价;部分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难觅踪影。

5、化解债务风险,合理规划医院发展

政府应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尽快启动县级公立医院历史债务化解工作。建议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解决。第一,尽快进行新老划断,对历史债务采用适当的途径逐步化解。第二,对今后医院的发展,要科学、合理规划,对合理规划内的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由政府出资进行统一采购,从而降低百姓的看病成本,真正让利于民。政府在做到以上两点的同时,坚决不准医院再举新债。

6、实施人才兴医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县级公立医院中真正在临床工作的人员只占五成,结构不合理。造成这种现象,与医院缺乏人事自主权有关。这种人事部门和卫生部门帮助县医院“把关”选择人才的做法需要改革。

应采取政策支持、职称晋升、荣誉授予等措施,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到县级公立医院长期执业。打破人才引进的政策限制,创造“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政策环境。要立足现有人员的培训提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定向委培生的培养力度,走出去请进来,提升整体医疗水平。给医院自主选择权,从体制方面松绑,有关部门要对人才引进整个环节给予一定的政策空间。

7、合理整合资源,促进公立医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走“错位发展”之路,防止县医院和中医院同向竞争,中医院要走特色发展之路,两院要资源共享,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六、下一步工作措施

1、坚持科技强院战略。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坚持把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一要务,认真落实《xxx人民医院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及时协调解决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做好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和梯队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核心竞争。

2、继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借鉴兄弟医院先进经验,落实人事改革分配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建立有激励、有约束、有活力、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分配机制,明确岗位职责,按岗位定薪酬,调动全体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进一步加强分级诊疗、确保病人就医体验得以提高。我们将以此次xxx督导为契机,虚心听取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意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全院职工加强学习,提升服务质量,建设法治医院、平安医院、和谐医院,增强对老百姓的感情,充分认识到公立医院改革的意义,为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做出应有的贡献,真正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让群众满意!

5.公立医院改革模式 篇五

在谈及社会结构的变迁时,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旧结构有其惯性,而新结构不是现存的,需要有人发明、试验,才能被众人接受,进而完成社会变迁。在这新旧交替之际,是一个无所适从的时期,这时产生了“文化英雄”,他提出办法,制定模式,引导人们走出窠臼。

在当前中国的大转型时代,是否也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敢为人先的引领经验呢?

发展不再惟GDP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共识,但这种共识尚未成为普遍的行动,惟GDP思维仍在不自觉地主导着我们的发展观。这时,我们看到了北京的突破,在行动上的突破。发展不再追求绝对的高速度,而是追求发展的质量,追求经济、社会、环境与人的完满和谐。在这种实际行动的追求中,产生了本报暂且为之命名的“北京经验”。为此,本报陆续在医改、住房、文化、交通、商业和环境等领域全面剖析北京经验,以期为整个中国经济的前途提供一份有分量的梳理和思考。

通过院长公开竞聘、绩效考核制,实现管办分开;通过完善的财政补偿机制,设立医事服务费,取消医药加成,进而试水公立医院改革核心——医药分开;同时,通过医疗保险调节机制等措施,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7月1日起,随着友谊医院正式实施医事服务费,北京市乃至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的范本也正式宣告全面启动。这个以“管办分开、医药分开以及建立法人治理机制、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医疗保险调节机制”为核心的“两个分开,三个机制”将正式挑战被喻为医改最难啃的“硬骨头”的公立医院改革。

财政补偿机制护航医药分开

“请问能不能预约7月1日的专家号?”“不好意思暂时还不能,我们马上要进行医药分开改革试点,挂号费用会有一些变动,建议您最近密切关注我们在网站上发布的信息。”昨日早上8点半,友谊医院的门诊大厅人头攒动,医院前台前站着一个20多岁的年轻导诊护士,在她的身边围满了四面八方来的患者,很多是咨询7月1日以后如何挂号。

原来,根据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友谊医院将成为北京第一个试水“医药分开”的公立医院:即取消15%的药品加成,建立“医事服务费”制度。

“医药分开,就是药品在医院实行进价销售,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有了以药养医,药品进到医院之后,有一个批零的加价,大概在药品上加价15%左右。现在实行医药分开,通过这种做法,切断了医院和药品的利益关系。友谊医院西药品种1000种,中药200多种,所有的药品通过医药分开,全部实行进价销售。”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刘建告诉记者,目前在北京的医疗机构中,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半壁江山,但在香港,这一数字仅为8%,这已经成为“看病贵”的重要成因。建立医事服务费制度,就是为了医院收益从原来的依靠药品,转向依靠医疗服务的技术、能力、水平,合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鼓励医院提高医疗质量。

医事服务费的具体标准将按照医师的职级确定,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具体为:医保定额支付每人次40元,医保患者每人次个人支付标准为普通门诊2元,副主任医师20元,主任医师40元,知名专家门诊60元。与此同时,友谊医院原先的挂号费、诊疗费将全部取消。

“15%的药品加成取消之后,对医院的收入确有影响,过去医院的收入是三个部分:一部分是财政支持,一部分是医院自身开办,从医疗服务中收取一部分,第三部分是药品批零加价。”刘建透露,去年友谊医院的药品加成收入是1.26亿元,这部分取消后确实对医院收入有一定影响,所以这次政府采用取消药品加成以平移的方式,以医事服务费的方式收取。

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也透露,为了确保公立医院改革顺利进行,将在试点医院建立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补偿调控机制,合理减轻医院运营资金压力,促进医院加强管理、规范行为。首先,政府对试点医院将落实六方面的投入政策,分别在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等方面予以补助。在此过程中,政府将严控公立医院的建设规模和大型设备购置,防止医院盲目扩张以及出现过度检查等现象。同时,在试点医院将建立与服务量和绩效考核挂钩的财政补偿机制。记者了解到,目前,政府对医院的财政补偿方式是按照“人头”给医院补助基本经费。今后,财政部门将首先核定医院成本并确定补助标准,然后结合服务量的多少进行补偿,同时建立一笔“考核奖励资金”,与绩效考核的结果相挂钩。此外,财政补偿调控机制中,还将包含对医药价格的调控。试点医院将探索“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即市医管局不仅负责统一采购医院需要的药品、耗材,还负责物流配送,同时引入价格谈判机制。

“根据反复测算,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减少的收入,将能够通过设立医事服务费得到补偿,医院改革前后收入基本能够达到平衡。”韩晓芳表示。

取消挂号费、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会不会意味着老百姓左手掏钱换成右手掏钱?对此,刘建特别澄清:这里边的意义不一样,今后医院使用药品,使用多少不再和利益发生关系,这是第一层意义;其次,过去社会有一个共识,医生的劳务部分、医疗服务部分,特别是医生的知识、技能的收费有很多是不合理的。这次以医事服务费的形式收进来,即医药分开了,又能够体现医生提供劳务服务知识应该得到的社会承认。医院用药多少不再和收入挂钩,又能让真正献出技能、知识的医生的劳务价值得到认可。“考虑到双重意义,我觉得这样的安排还是十分有意义的。”

法人治理推进管办分开

由于血糖偏高,为了避免发展到糖尿病,35岁的李燕荣昨日像往常一样到友谊医院取未来三天的降糖药,但与以前必须经历挂号、划价、收费多次排队不同,这一天李燕荣只需一次排队便完成了上述所有流程。原来从6月14日起,友谊医院正式启动挂号收费通柜服务,患者在门诊各层的任一挂号收费窗口排队,均可实现挂号与交费的一次完成。

“我血糖高,两三天就要来一次医院,以前每次来必须要重新挂号,重新检查,其实就是为了拿个药,但是得前前后后排四五次。”在李燕荣看来,自己病情很稳定,每次开药并不需要三番五次的检查和挂号,如果确实因为病情具有浮动性,医院也可以一次性地帮自己把挂号单、检查单子开出来,省得自己每次到这里挂号都要排很长的队,现在有了这个通柜服务,自己的排队环节减少了,由于资源整合,腾挪出了更多可以挂号交费的窗口,单次排队的等候时间也大大减少。

事实上,通柜服务只是近期友谊医院推出的16项便民服务之一。作为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法人治理机制”的试点医院,友谊医院启动了外界常说的“管办分开”,即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实行理事会制度、院长负责制和监事会制度,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推进医院“扁平化”管理。此前成立的市医管局将决定任免理事长,并选聘、解聘理事。医院理事会须执行医管局的决定,接受医管局的考核、监督。同时,医管局还将成立监事会,派驻监事对医院运行管理和院长履职情况进行监督。

此外,试点医院的院长还将探索实行公开竞聘和年薪制。院长须同理事会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实行和任期的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院长工作评价、薪酬确定、职务任免的依据。普通员工方面,将会重新确定编制数量,然后由医院在编制控制额度内自主定员、设岗。医院员工将实行合同管理的“聘用制”。

而根据此前发布的《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市属医院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对于友谊医院这类启动试点的公立医院,其考核指标体系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大类,各100分,医院绩效考核结果以百分制计算,定量考核占70%,定性考核占30%。定量指标中社会满意度占56分,具体包括患者满意、医疗费用控制、预约就诊率等具体项目。“这一考核体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医院绩效的最重要标准,10项核心指标中体现社会满意度的指标有7项,旨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安全‟等问题。”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毛羽表示。

对此,作为刚刚公开聘任上岗的刘建和他的团队在上任伊始便推出了16项便民措施,其中包括建立门诊医疗服务中心;开展窗口通柜服务;加强临床药师的用药咨询指导;检验标本当天进入检验流程,及时出具报告结果;推行“日间病房”、“一日病房”;24小时窗口预约挂号等等。

除了上述通柜服务外,为方便每日近800名患者能及时抽血化验,缩短排队时间,友谊医院护理部进行了护理岗位的动态管理,即在临床工作两年以上、每年静脉穿刺在1000例以上的护士,在完成本岗工作、合理调配好时间的前提下,如果有精力,均可以报名参加抽血岗位的工作,多劳多得。自3月底这项尝试开始后,全院已有近400人报名参加抽血岗位排班,每个班4小时。在原有6个抽血窗口的基础上,新增了4个抽血窗口,将病人的等候时间由原来的90-120分钟缩短为现在的平均15分钟。参加的护士收入也提升了10%-20%。

预付费制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50多岁的延庆县人杨莲蕊,自4月21日做完肾移植手术后,每个月都要定期到医院做化验、看结果,光是药费,每个月就得花1500元左右,至今已经花了2万多元。“我觉得挺贵的,但是贵在哪里,我说不清楚,医生开什么药,让做什么检查,我们患者大多数就是按照医生的吩咐做。要是能在看病前给套方案就好了。”杨莲蕊的这一愿望即将在友谊医院得到实现。

按照公立医院改革的安排,友谊医院将启动医保付费制度改革,其中包括总额预付和按病种付费两项改革内容,总额付费即事先给医院设定一定量的医保付费限额,超过这个限额部分,由医保和医院共同承担,而按病种付费的改革则将病种组分为108个,定额支付标准依据医保定点大医院平均费用等因素确定。

由于总额预付费设立了上限,那么会不会出现医保超标往外推病人的情况?对此韩晓芳坦言,总额预付的“总额”如何确定非常重要。一方面总额的确定须考虑医院现实和增长需要,另外超出的部分不会全由医院买单。目前北京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规定,总额是以试点医院上年发生的实际费用为基础,适当考虑增长因素,确定医保定额管理指标。

“总额付费是众多的付费方式之一,其他城市也出现过实施总额付费之后,医院不看病的,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在北京我们不会,政府对这个事特别关心,财政支持力度也很大,而且现在虽然实施这个总额付费,但是付费不止是总额付费这一项,我们还有按病种付费等方式,不会出现因为总额付费不给病人看病的现象。”刘建承诺。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没钱不给看病”,“防止推诿病人”目前已写入北京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医保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将通过建立监督考核体系,对医院进行监督。

对于这样一个好消息,杨莲蕊非常赞成,“如果是按照病种组、总额预付的付费方式,那么医生在开药的时候就要掂量掂量了,开多了药,不但没有更多的利润收入,而且医院还要为患者的医疗费用买单”。商报记者齐琳吴园园

商报面对面

在综合医院试水更有意义

对话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刘建

商报:您个人认为为什么会把公立医院的改革重点放在友谊医院?

刘建:北京友谊医院是一家大型的综合性医院,我们知道医院的类别不同,使用药品的量也是不一样的。综合医院比专科医院的用药比例大,很多病人到综合医院看病,用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像友谊医院这样的综合医院药品收入占到总收入的50%-60%。所以试水医药分开,就要找用药比例相对高一些的比较大的医院。因为医药分开对这样的综合医院影响比较大,将来推广的意义就比较大。

商报:改革之后,是否担心友谊医院的患者更多?

刘建:大医院资源的合理使用,我们也在研究方案,现在我们住院的病人急性期过了之后还在三级医院,本身对三级医院医疗资源是一种浪费,因为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你住了,其他需要住三级医院的病人就住不进来。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将来对于恢复期的病人,二级医院、社区医院能够发挥作用,更好地帮着我们分流。我们刚刚跟周边的10家社区医院开了联席会议,商量开展区域医疗合作。

商报:7月1日,友谊医院将正式启动公立医院改革最为核心的内容——医药分开,在此之前您有什么心里话想对老百姓说?

刘建:医改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任务,从医改的一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就号召医改要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院发展添活力,医改没有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没有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成功不了的,我希望通过我们各方的共同努力,形成一个有序和谐的就医环境。

顶层设计

两个分开三个机制

以“管办分开、医药分开以及建立法人治理机制、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医疗保险调节机制”为核心的“两个分开,三个机制”是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全部内容,也是友谊医院试点的全部内容。

根据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北京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儿童医院5家大医院分别进行法人治理运行机制试点、医保总额预付试点、医药分开改革试点等,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其中友谊医院作为全国医改的“范本”成为了此次改革试点中惟一试水所有改革项目的医院,未来它将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同时,北京还将在友谊医院首次试水“医药分开”,即取消15%的药品加成政策,建立“医事服务费”制度。具体标准将按照医师的职级确定,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与此同时,友谊医院原先的挂号费、诊疗费将全部取消。

试设医事服务费制度之后,友谊医院还将废止目前15%的药品加成,变原本医院收入的三个渠道:药费、医疗收费、财政投入,为医疗服务费用和财政投入两个渠道,从而实现“医药分开”。这表明,以后友谊医院的药品将实行进价销售,会比其他医院便宜。

6.公立医院改革讲话 篇六

副市长全市公立医院管理与改革 现场会上讲话

(2011年8月25日)

同志们:

目前,正值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我市公立医院改革推进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全市公立医院管理与改革现场会,意义深远而重大,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切实转变作风、狠抓卫生工作落实的信念和决心。刚才,我们现场参观了xx市人民医院、xx局职工医院,感到他们做的都很好,在公立医院管理与改革探索中勇敢的迈出第一步,xx区、xx局等6所医院,分别从公立医院管理与改革不同方面做了经验介绍,亮点突出,效果显著,讲得都很好,我完全赞同。下面,就进一步做好我市公立医院管理与改革,我强调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切实担负起医改的光荣使命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进入新世纪以来遇到困难最多的一年,也是医疗卫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全市医疗卫生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谋发展、促改革、惠民生,卫生事业在困难之年取得了不寻常的业绩。突出表现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局良好,医疗卫生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优质护理工作实质性进展,临床路径工作及同级医疗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稳步推进,医疗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医疗救治及应急工作效果显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卫生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奋力拼搏、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更加注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倍受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提高为卫生事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又对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这就为我们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公立医院是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成型的经验,我们要公立医院改革中大胆探索,创新模式,率先突破,积累经验,解决制约公立医院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 2

发和调动公立医院内部生机和活力,努力走出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持续的公立医院改革发展道路。

同时我们清醒看到公立医院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改革任务艰巨,部分医院领导对医改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政策未吃透。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改革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创新性和预见性。二是医院发展总体上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在医院内部结构和发展方式上,仍不同程度存在重治疗、轻预防,重规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轻精细化管理和体制机制建设,重高端技术发展、轻适宜技术普及,重技术服务、轻人才建设等问题,还没有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还没有转变发展方式。这也是造成医院发展不协调、不可持续和人民群众对医疗工作不够满意的主要原因。三是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管理有待加强,医院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质量安全意识薄弱、制度执行不力、对潜在风险不加控制、不顾自身条件热衷于“高精尖”、盲目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管理粗放或疏于管理、督导考核不力的问题在一些医院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四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仍是制约各医院发展的“瓶颈”。缺乏专业骨干、学科带头人,专科(专病)优势不突出、中医药特色不明显的问题影响了医院的快速发展。五是群众医药负担过重,医患矛盾仍很突出。一些医院忽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医患沟通有效性不高,未充分尊重患者的知

情权和选择权;还有一些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存在诱导诊疗、过度诊疗及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的“三不合理”问题,费用管控不力,造成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六是信息化建设起步晚、进展缓慢,不能适应改革及人民群众的需要等等。这些体制机制、主观客观问题都有待我们认真研究,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市的公立医院管理发展水很快,但离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差距不小,老一套医院管理理念、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医院建设的要求,亟待加强和改进医疗管理人员自身建设,努力适应新时期的公立医院管理和改革工作的需要。

二、以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市政府提出今年被定为医疗管理年,这就要求我们切实要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秩序,向管理要人才、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纪律,向管理要效益。要以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以病人为中心,医院要以质量、服务、安全管理、绩效为重点,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整体推进医院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和人性化建设,重点在9个方面要有所突破。

一是在医院管理体制上,完善公立医院院长任用制度,加强院长管理能力培训,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一级医院院长要实行聘任制,院长聘任副院长,副院长聘任科

主任,一级聘一级。二级以上医院实行选任制,逐步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一套院长考核办法,除德、能、勤、绩、廉方面的考核以外,对于医院收入、床位利用率、医疗事故等绩效考核量化指标连续两年下降的,卫生行政部门可建议当地政府重新选用院长。各地党委、政府在任用院长时必须征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意见后方可任用。

二是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定岗定编不定人,全员实行以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机制,采取院、科两级的考核办法具体到每一个科室、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在市直医院重点从林业中心医院开始推进,县区从铁力市和铁力局医院试点开始推进。

三是在人性化管理上,要建设人文医院,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学会尊重人、关心人。要通过实施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等人性化管理手段,留住卫生人才。要加强医院环境建设,美化医院环境,倡导文明行医,提倡微笑服务,努力打造绿色医院,为患者提供温馨、幽静,舒适的就医环境。

四是在惠民医疗上,推广预约诊疗,远程会诊,无假日医院、院务信息公开,护理优质服务,推行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检查信息共享及上门服务等便民惠民措施,深化惠民医院的“九免、四减”及单病种最高限价等惠民工程。打破就医垄断化,制定患者选择医生的办法,改善群众就医

条件。明确医院相应的规模、人员编制及服务功能,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五是在信息化管理上,结合国家及省有关精神,综合考虑我市实际情况,以铁力市医院为试点,逐步推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将预约诊疗、电子病历、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医院财务管理、新农合、医保管理信息等医疗卫生信息有机结合,逐步建立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跨机构、跨区域、跨领域的医疗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利用奠定基础,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疗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目标。

六是在保障机制上,政府要加强公立医院管理与改革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医院基础设施建及设备仪器的投入,要建立基本建设和设备、日常经费和工资的投入以及收入部分补偿经费不足和医院发展的机制,保障公立医院改革的顺利进行。

七是在规范管理上,按照国家标准设臵科室,规范布局、流程和医疗垃圾、污水、废物处理。严格执行国家诊疗标准,规范医疗行为。全市三级综合性医院至少开展10个专业,不少于20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二级综合性医院每家至少开展5个专业10个病种。各医院队病种符合入径率标准的患者入组率不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低于70%。

八是在人才培养机制上,建立卫生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每家医院至少要与省内外5家三级以上医院建立协作关系,通过采取进修学习、巡回医疗、远程会诊多种形式,加强卫生人才培养,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加快朗乡局巴兰河全市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作,并作为卫生行政部门的行为,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九是在医疗服务上,深入开展以“良知行医、爱心治病”、“三好一满意”和优质护理服务等系列活动,开展以医疗安全核心制度为重点的,医疗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价格与信息公开,杜绝大处方、不合理用药等过度医疗行为,端正和规范医护人员诊疗行为,提升服务意识、服务质量。

三、强化责任,确保公立医院管理与改革各项工作落实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管理与改革的重要性、负责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报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政府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制定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编办、发改委、财政及卫生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要加强指导和督导检查 医改工作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是强化支持保障。政府要加大投入,认真落实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积极支持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公立医院体制综合改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和医院信息化建设,要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主动向上汇报衔接,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医疗管理工作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上级要求必须完成的一项硬任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督促检查,把医疗管理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推进工作落实。

四是营造良好氛围。医改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要广泛宣传医改的方针政策,使改革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科学引导社会预期,消除群众疑虑,使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更加理解、支持、参与医改,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7.公立医院融资 篇七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财政预算支持的医疗服务主体,承担着全国主要卫生医疗服务,为推动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在我国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障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远远小于需求、政府保障性投入有限等背景下,公立医院合理择决外部融资模式,满足医院经济运行资金需求,对保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社会性,防范和化解融资风险,推进我国卫生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从交易成本视角分析公立医院不同融资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交易成本理论概述

交易成本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1937)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组织制度的理论。它的基本思路是:以节约交易费用为中心,把交易作为分析单位,找出区分不同交易的特征因素,然后分析什么样的交易需要用什么样的体制组织来协调。科斯认为,交易成本是获得准确市场信息所需要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通过组织产生稳定的、半永久性的上下级关系。或者说,通过将资源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像企业那样的组织,可以减少在市场中的投入成本。这种稳定性的组织关系就是制度,包括契约,政策等。因此,依靠体制机制、契约以及政策等制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由于交易成本涵义宽泛,很难进行明确的分类与界定。Williamson(1975),把交易成本分为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缔约成本、监督履约情况的成本、可能发生的处理违约行为的成本。他在1985 年进一步将交易成本加以整理区分为事前的交易成本与事后的交易成本。张五常也认为交易成本可分为契约签订前的成本与契约签订后的成本,事前交易费用的增加通常会使事后交易费用减少,产权制度是否合理可通过交易费用高低来反应。

三、公立医院外部融资模式

公立医院虽作为服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但因其公益性和社会性,其融资具有政府和市场双重制约。与企业相比,公立医院的外部融资方式、融资规模不仅要符合金融市场要求还须获得政府相关机构的审批并定期接受债务审计的监督。公立医院外部融资模式主要为:

(一)借款

本文借款主要为向国内金融机构贷款以及政府作为借款人或担保人并出具承诺书承担偿债责任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具体又分为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为偿还期在1 年以上(不含1 年)的借款,短期借款为1 年以内(含1 年)的借款。原则上政府不主张长期借款,若必须举债,需按照相关规定走特别申报审批流程。

因借款主体的特殊性,借款对象也相对较窄,主要为国内银行,少量融资对象为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公立医院具有财政政策支持保障、产品(医疗服务)不可替代性、偿债风险较小等特点,因此很容易获得国内银行贷款支持。外国政府及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一般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进行项目领域规划的审批,重点用于具有建设性、可操作、创新性项目方案,例如医疗结合体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国外贷款促投资、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经济作用。外国政府及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虽然具有额度大、期限长、利率低等优势,但其贷款使用范围固定,限制性条款较多、项目方案审批严格等,在公立医院融资模式中较为少见。

(二)票据融资

票据融资是指融资主体开具银行承兑汇票以及商业票据贴现,其特点是风险低、流动性强,能有效降低融资主体的融资成本。公立医院提供的商品为医疗服务,服务主体主要为患者个体,一般不会收到商业汇票,也不会涉及票据贴现。因此本文所指票据融资特指公立医院开具承兑汇票缓付供应商货款,最长付款期为6 个月,本质属于短期无息贷款。票据融资涉及主体为公立医院、供应商、银行三方,公立医院开具承兑汇票前,需在银行冻结一定比率的保证金,一般为票据票面总额10%,公立医院获得保证金定存利息,并支付银行手续费。因票据融资操作性简单,筹资速度快,无需特殊审批等优势,票据融资为公立医院主要短期融资方式。

(三)融资租赁

现代公立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高素质人力资源、先进的医疗技术、领先的管理水平、齐全的医疗专用设备。医院医疗设备一般具有价格高昂、专用性强、周转期较长等特点,在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医院成本节节攀升,收不抵支情况普遍存在的情况下,部分公立医院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获得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

医疗设备融资租赁一般涉及出租方(租赁公司)、供货方(设备供应商)、承租方(公立医院),承租方根据医院发展需要,与出租方签订租赁合同,出租方再根据医院的设备要求向供货方购买相应设备。公立医院通过融资租赁获得设备的使用权,并承担日常维护,分期支付租金,减少医院的财务压力。与其他融资模式相比,融资租赁模式审批流程较简单、融资额度不占用贷款额度、交易灵活、筹资速度快等优点。

(四)PPP模式

不同的学者对PPP模式有不同的定义,本文采用[英]达霖·格里姆赛,[澳]莫文·K·刘易斯观点,PPP(Public-Private_Partnerships) 是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双方建立的一种契约关系型合作关系,目的是充分利用公共和市场资源实现公共产品投资、建设、经营和维护,并提供相关服务以满足公共需求。本文PPP模式根据具体运作模式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分为BOT(建造、运营、移交)、BOOT(建造、拥有、运营、移交)、BOO(建造、拥有、运营)、委托运营、股权合作、特许经营等模式。PPP融资模式涉及的项目周期长、融资规模大、受关注程度高,一般融资项目涉及水利、交通、公共服务、能源等基本建设领域。

自2010 年5 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我国卫生领域,采用PPP融资的方式的建设项目也逐渐增多,通过多方参与,增加项目可行性、减少主体的融资压力,增强抗风险能力、优化配置社会资源。2014 年安徽省卫生领域采用PPP融资模式的项目共有8 个,涉及的资金都在2 亿以上,医院主体主要为公立医院,见前表1。

公立医院采用PPP模式融资虽然案例不是很多,但其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将融资与项目实施结合为一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项目的直接收益和政府支持转化的效益来偿还项目贷款和利息,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益,降低项目投资风险。

四、公立医院外部融资模式的交易成本分析

公立医院融资活动作为一种交易,其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参与方需遵守一定正式、非正式,暂时或永久的的制度安排,具体可表现为契约、协议、合同等。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建立和执行制度安排时,将因资产多维属性的专用性、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信息不对称的有限理性产生资源耗费。公立医院融资交易为达成和实施某种契约,进行的一系列计划、起草、谈判、协调以及监督、管理等行为,都会引发交易费用产生。任何一项交易都存在两种交易费用:事前与事后的费用,两种费用此消彼长,增加事前交易费用可以减少事后交易费用,要想使整体交易费用降低就必须综合考虑这两种费用。本文根据交易成本定义以及产生的机理将公立医院外部融资交易中的交易成本分为契约签订前成本和契约签订后成本。以上公立医院融资模式作为制度安排都体现了两个阶段的成本,具体又可分为信息披露成本、谈判和决策成本、制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以及监督成本。

(一)信息披露成本

公立医院信息披露成本体现了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属于契约签订前交易成本。在金融和医疗公共服务市场中,公立医院和资金供给者作为不同利益的市场主体,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医院掌握医院运营中的所有信息,占有信息优势。不管公立医院选择借款、ppp还是租赁融资模式,为成功的获得资金融通,医院将发生信息披露成本,主动披露对方决策所需的信息,形成对资金供给者传递真实信息的动力机制,减低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概率。除主动披露必要信息外,还得通过公共宣传,向资金提供者公开部分经营机密等显示还款能力和诚信品质。信息披露成本因公立医院规模大小和盈利能力、政府保障力度,融资模式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ppp融资模式,融通的资金规模大,期限长,审批流程甚为严格,医院为消除与政府、资金供给者信息不对称,促成契约实施,会发生远高于其他融资模式的信息披露成本。

(二)谈判和决策成本

谈判和决策是指公立医院在择决融资模式前,首先需收集自身融资项目特点、资金需求、政府融资规定和审批流程、资金供给者信息需求等自身、政府、资金供给者多方信息,与相关政府与资金供给者进行“谈判”,以此来权衡决定融资规模、资金供给者和采用何种融资模式等。这个谈判和决策过程的资源耗费是达成融资安排必不可少的交易成本。谈判和决策属于契约前交易成本,它与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密切相关。

因公立医院融资方式和规模、申请流程都受到政府相关文件明文规定和限制,医院对相关政府部门的游说或谈判力度有限,其发生的谈判成本基本固定。因而这里的谈判成本更多的体现在与银行、出租方、票据融通供应商等资金供给者谈判沟通上。

不同的融资模式下,公立医院的谈判和决策成本有所不同。在借款融资模式下,可供选择的金融机构多,谈判空间大,发生的谈判和交易成本具有弹性;在票据融资模式下,因政府保障支持、服务产品的不可替代性、良好的商业信誉等特性,公立医院相比供应商具有谈判上的主体优势,发生的谈判和决策成本较少;而其他ppp、融资租赁等融资模式,因其融资要求和申请流程明确,供给方选择有限,谈判和决策成本固定且较高。

(三)实施契约的成本

实施契约的成本是指达成融资契约后,实施资金融通过程中,组织、协调而消耗的资源。要实施某种模式的融资,首先要有医院专门部门,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该融资活动;其次医院需要进行部门沟通协调、人员专门培训等。实施契约的成本属于契约签订后成本,影响因素主要有医院人员专业素质、融资规模大小、融资连续性等。票据融资、借款相比ppp、融资租赁更具可操作性和连续性,为我国公立医院融资交易中主要融资模式。因此公立医院对实施票据、借款模式的融资流程更为娴熟,融资管理得到优化,并达成一定程度规模经济,实现了契约实施成本的节约。

(四)监督成本

监督成本是指达成契约后,公立医院对融资交易进行持续监督以及防止出现违约和应对融资风险采取一列措施发生的成本。医院能否按照合约规定使用贷款,经营状况是否良好,会不会产生违约,都是院方、资金供给者和上级主管部门事后关注的。一般公立医院会有专门部门对融交易进行事后自查监督,定期接受其他方的审查,防止发生违约损失以及及时应对外部经济坏境、政策法规的的不确定性因素。监督成本的发生与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和信息不对称密切相关。为保证融资活动持续符合政府相关规定以及资金融通的有效供给,公立医院合理确定监督方式,完善监督机制,降低监督环节的资源耗费,节约监督成本。

特别是对医院融资项目的各项指标要求非常严格的PPP融资模式,需强化监督,保证融资项目符合融资要求;而票据融资模式下,公立医院与供应商保持着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很大程度降低了后期监督成本。

五、讨论与建议

(一)综合考虑交易费用,合理选择适合公立医院融资的制度安排

由于公立医院融资交易中交易成本突出了制度安排(融资模式)的重要性,而制度的功能是用来减少交易成本的,因此交易成本应该被看作是在融资模式选择中被决定的变量。从公立医院融资交易内容上看,医院融资交易费用包前期信息搜集成本、融资合理的税费安排、政府对医院融资项目审批中的交易费用和后期达成融资契约后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成本。两阶段费用此消彼长,增加契约前交易费用可以减少契约后交易费用。不同融资模式不同阶段下发生的交易成本各不相同,公立医院要想合理选择控制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需综合考虑这两阶段的交易费用。

(二)加强信息披露力度,降低交易成本

不管何种融资模式下,政府和资金供给者将根据公立医院显示的信息,决定是否审批通过以及提供资金安排。公立医院作为信息优势方,应构建适当的信息披露方式,传递医院真实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对于政府,公立医院可以积极提供融资审批和后期实施与监督的详细资料,对任何存疑,需提出合理解释;对于资金提供者除提供书面材料外,可以加强公共宣传,提高医院对外透明度,满足对方的信息需求。

(三)创新融资模式,防范融资风险

公立医院与企业相比,融资模式可选范围较窄,除了充分考虑各融资安排的交易成本,选择最优的融资模式外,公立医院决策者还需改变思路,结合医院特点,在政策范围内,借鉴和创新的融资制度安排。新的融资制度安排,事前交易费用可能较高,若考虑可能形成的长期优势、融资模式不但完善优化,制度实施效率的不断提高,可实现总体交易成本的节约。随着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支持卫生医疗事业政策的实施,公立医院决策者应创新融资模式,合理使用社会资本,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选择新的融资模式还需防范融资风险,加强事前风险预测预警,定期与融资相关方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采取有力措施减低风险损失。

摘要: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支柱服务主体,承担着全国主要医疗服务,其融资模式选择的是否合理,对公立医院资金能否满足发展需求至关重要。文章从交易成本理论出发,分析公立医院外部不同融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外部融资模式,交易成本

参考文献

[1]费方域.交易成本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之比较——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述评之四.外国经济与管理.1996(8)38-41

[2]L.E.戴维斯,D.C诺思.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271-272

[3]高海燕.制度的选择与改革----张五常产权经济思想简介.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5(2):57-58

[4][英]达霖·格里姆赛,[澳]莫文·K·刘易斯.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基础设施供给和项目融资的全球革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6-40

[5]胡坤,孟庆跃,胡少霞,张慧.公立医院的交易成本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7.26(3)36-39

[6]谭利华.维护费用——一种不同于交易费用的范式.学术论坛,2006(1)113—116

[7]尹世全,杨燕绥.交易成本理论在医院治理中的应用啊.中国卫生经济.2007.26(5)10—13

[8]费方域.交易成本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之比较——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述评之四.外国经济与管理.1996(8)38-41

[9]顾昕.全球性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模式变革——探寻国家监管与市场效率之间的平衡.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1)46-48

8.公立医院求解放 篇八

公立医院改革,这棵老树能否在2010年的春天孕育几枝新芽?

全国“两会”前夕,随着卫生部等五部委正式印发《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各地的16个城市开始新一轮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至此,《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要求重点抓好的五项改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终于全部启动。最后亮相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被认为是改革中最为复杂和艰巨的内容。

根据新医改精神,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将是试点的一项核心内容。

2005年以来各地对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探索将成为本轮试点的基础。当年3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曾明确指出,设立医院管理中心,并配套推进医疗机构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方法的改革。

此后,上海、无锡、北京等地纷纷尝试以“管办分离”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改革。上海等地的模式还得到了决策层的赞许。此次《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指出,可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而《瞭望东方周刊》对于目前各地改革模式的调查显示,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重点仍是分离行政机构。这与基于企业经营管理原则的“管办分离”并非同一概念。其不同之处在于:公立医院的管办分离还是以行政管理方式作为医院管理的基础。

在“医管局(中心)”模式流行的现实之下,这一问题常呈现为卫生主管部门、医管单位、医院三者之间的矛盾。

有一种看法认为,将医管单位仍划归卫生主管部门范畴,会使改革出现倒退的可能。如果将其作为改革边界,那么经过精心筛选的“新公立医院”就难免会在公益性的借口下,重复强势地位与效率低下并存的状况。

参与本轮公立医院改革设计的人士向《瞭望东方周刊》表示,根据目前各地的改革经验,去行政化乃是新一轮试点的重要任务。

30多年来,中国各行各业凡涉改革,都无法绕开管办分离。其改革目的都是希望在有效监管之下,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市场的配置作用。矛盾与冲突的核心也往往是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关系。

不过,国企改革的经验似乎无法全盘套用于公立医院、国有大学这样的公益性机构。本轮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如何突破旧有界限,给中国以新的改革体验,令人关注。

公立医院会有多少?

根据《意见》,试点的第一个任务是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功能、数量和规模,优化结构和布局,完善服务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卫生公共学院执行院长马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谈到,根据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规划,在目前的公立医院中将有相当一部分进行转制,剩余符合医疗卫生资源规划的医院将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即新公立医院。新公立医院承担基本医疗服务的任务,并因此享受政府补偿。

作为国内知名的卫生经济与政策专家,马进直接参与了新医改总体思路和政策研究、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部分的设计。在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新医改解释材料中,他是唯一具有非官员身份的编委。

调整公立医院数量的目的,是使政府投入能够满足新公立医院的补偿需求。虽然新医改已确定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但是全部用来补贴那些一年流水数十亿元的大型医院,也无法保证持久。

因此,新公立医院的数量可能不会很多。据本刊记者从其他渠道了解,根据不同测算结果,其数字可能在目前公立医院的一半至五分之一之间。按照《意见》,最终数量将在试电中确定。

《意见》表示,除中央、省级政府及县区级政府举办国家级、省级医学中心以及县级公立医院外,其他公立医院均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

本刊记者则了解到,在属地化、全行业管理的体制中,军队等特殊单位仍可能保持一些医疗卫生机构,而国有企业举办的医院可能率先改制。

“老百姓说医院哪里不好,就能够得到反馈,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公立医院产生影响。在这一问题上,目前的模式都差一点儿。”马进认为,这已不仅是建立一套评价机制的问题。

作为补充,将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种性医院。“大多数人对此有误区,认为非营利性医院就不该赚钱。”马进解释说,营利与非营利的区别不在是否存在利润,而是利润用于分配还是再投资,—般情况下表现为股东是否分红。

因此,新公立医院应该叫做公立非营利性医院,但它必须拥有利润维持运行及发展。而从国际经验看,民营非营利性医院是社会医疗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补偿可能仍是财政拨款

在新公立医院的数量问题以外,是人们最为关心的政府補偿机制。

新公立医院的政府补偿范围早在2009年4月公开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中就已明了:基本建设、仪器设备、重点学科建设、政策性亏损、离退休人员经费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由政府定项补助。

对于之前补供方还是补需方的争论,马进解释说,目前确定的原则仍是以补需方为主。但是由于新公立医院将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加之退休人员经费等有中国特色的支出,因此必须对供方也进行一定补偿。

不过他表示,按照目前思路补偿可能仍以财政拨款的形式下发。他解释说,虽然国际上的趋势是以合同、契约形式补偿,但一些公共卫生任务很难量化,包括中国特色的离退休人员费用等。因此,财政拨款仍是最理想的办法。

以何种机制对新公立医院进行补偿,涉及政府与新公立医院之间的关系。学界担心,如果按旧有模式补偿,超过过去数倍的补偿资金也无法激励医院,使其提供价低质优的医疗卫生服务。

它甚至可以使新公立医院成为一个高报酬、低压力的“好单位”。这类现象在过去30年的经济改革中屡见不鲜。虽然《意见》希望新公立医院院长取消行政级别,而据本刊记者了解,新公立医院可能仍以事业单位形态出现。

其实,新公立医院能否去除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弊病,也是马进所担心的。只是在他看来,这一途径需要通过社会监管来实现。目前各地改革模式还并没有出现理想的社会监管机制。医院管理理事会反馈公众意见

目前各地基于“管办分离”的试点,以上海、无锡两种模式最为主流。根据制度设计,两地新成立的医管单位履行出资人职责,承担“办医院’的任务。不同的是,上海的医管单位仍在卫生主管部门的框架内运作,无锡则实现了比较彻底的医管单位和卫生主管部门分离。

从另一个角度讲,上海成立的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更着眼于资本管理,所以被称为“医疗国资委”。

有人指出,与卫生主管部门平级的医管单位搞不好会给医院带来多头管理问题。在法律未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医管单位集中了人、财、物的分配权,处于强势地位,同级卫生部门的监督力度和效果会受到影响。

毕竟新公立医院将承担更多公共卫生任务。一旦遭遇甲型H1N1流感这样需要不计成本投入的公共卫生事件时,资金问题必成一个焦点。

在目前的运作中,卫生部门与医管单位就或多或少地存在因权、责、利产生的一些矛盾。据本刊记者了解,一些城市分管这两个单位的领导对此也颇有微词。

同时,从中央到省都没有医管单位的上级对口单位。这一方面可能使其逐渐边缘化,最终空有出资人的名义;另一方面很可能使其彻底纳入卫生主管部门的管辖范围内。

不过这一问题将会视试点情况而定。也许三年试点结束后,会出现更高级别的医管单位。

上述种种问题,其着眼点仍是以行政管理为基础,即如何将一些管理权力由一个行政部门转移到另一个行政部门。

“行政监管有一定优势,但政府行政机关的特点、性质,决定了它的需要与老百姓的需求存在不同,因此很难完全体现社会诉求。”马进说,本轮医改的核心目标就是“让老百姓满意、让社会满意”。

比如目前大多数地方的医管单位人员都来自卫生主管部门,保留了浓厚的政府部门色彩。曾受卫生部委托对无锡等地的改革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的马进认为,医管单位本身应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组织架构和治理方法。

他告诉本刊记者,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并没有明确提到什么是“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其用意是由试点城市进一步探索、突破。其中,如何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管制度应是重要内容之一。

《意见》说,试点将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据本刊记者了解,改革设计者期望的尝试,是由医院投资,医保、监管和群众等方面代表及医院管理人员组成公立医院管理理事会,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的制衡。

“老百姓说医院哪里不好,就能够得到反馈,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公立医院产生影响。在这一问题上,目前的模式都差一点。”马进认为,这已不仅是建立一套评价机制的问题。公立医院不是自留地

虽然希望依据社会的意见来调整新公立医院,但马进并不同意用“市场”一词来概括这种力量,“毕竟我们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杜乐勋则认为,对于新公立医院要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政府重在监管,醫院则可以企业管理方式治理。

作为中国卫生经济学的创建人,杜乐勋自80年代以来一直参与制订医疗卫生改革计划。如今,他的学生们都已在新一轮医改中发挥骨干作用,“但是我们的目标仍然是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医院制度。显然,它已远远落后于整体社会改革。”

其实,无论是马进还是杜乐勋,其观点的核心还是:政府应该管多少、管哪里。这乃是过去30多年间中国改革的最核心问题之一。

否则,所谓“管办分离”只是建立了更多的政府行政管理层次,医院本身并没有充分自主权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对于医改这样一个绵延十数年的改革来说,新举措必须建立在对旧有改革的回顾和总结上。而在确定新一轮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径前,对于过去改革中政府与医院、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糟糕的医疗卫生状况是由于市场化过度造成的,另一种则认为其主因是缺乏充分市场化。

杜乐勋认为它们代表了两种角度的看法:“简单说,该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缺位了,该放开的地方政府出位了。”

一方面,国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逐年减少,导致公立医院获得的财政投入与其支出的比例逐年下降,在2006年已不足10%;同时,为了维持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营开放了创收大门,由此导致医疗卫生服务价格不断上涨,加之大部分由患者自费支付,就出现了“看不起病”,是为市场化过度。

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又控制了公立医院的人事权和部分财权,使医院缺乏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一些基本权力。因此,不少人认为医疗卫生行业仍具有计划经济的种种特征,并导致了今天的后果。

马进总结说,过去公立医院改革的弊端在于,医院的治理结构没变,补偿机制却发生了变化。不过根据新医改的总体思路,政府补偿将大幅增加。

在他看来,本轮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核心仍是调整政府与医院的关系——“政府之于医院,主要是监管和补偿的问题。”

并非行政部门管得越多,越能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也不能以公益性为借口,将拥有巨大国家资源的公立医院划为某个行政部门的“自留地”。

院长如何约束

过去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证明,发挥主体性并非意味着政府的放任。《意见》说,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须经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执行。但目前各地模式大多使用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这样,院长在改革后往往拥有了超出国企负责人的巨大权力。有的地方还由院长交纳任期风险金,这些权利和义务安排已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出资人的资格,给国有资产带来风险。同时,对院长权力的放宽,很可能导致公立医院的趋利动机,影响改革最终效果。

过去国企改革中出现的企业负责人“独大”情况,如果在公立医院这样一个公益性领域的改革中上演,后果不堪设想。

与过去30年中经常发生的情况一样:管与不管的界限,考验着改革设计者的智慧和勇气。

不过以上改革问题,着眼点仍是公立医院的外部环境。在内部,趋利性和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之间的平衡,也需要新的制度设计。

对于即将开展的试点,马进表示会从四个方面评价其效果:其一,是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其二,能否认真执行有关法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患者就医安全;其三,公立医院能否认真执行经济运行、财务管理、价格管理、基本药物使用等有关政策,减轻群众负担;其四,公立医院收入的使用和分配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政策。

目前,有关方面正在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开展内外部评估。

本刊记者了解到,虽然启动时间推迟,但整个试点工作可能仍按照三年时限推进。无锡等地也在筹划进一步推进改革。

“即使患者费用下降,医院扭亏为盈,但仍需更长时间观察其效果。”马进说。

上一篇:4d动感影院技术方案下一篇:中考英语作文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