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汽车工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4-10-31

俄罗斯汽车工业市场分析报告(共8篇)

1.俄罗斯汽车工业市场分析报告 篇一

日前,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参观了在莫斯科举办的“俄罗斯国际机床设备和金属加工业展览会MATALLOOBRABOTKA2011”,对俄罗斯机床工业发展进行了考察。据俄罗斯机床协会介绍,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俄罗斯机床工业严重下滑,2010年下半年开始回升。2010年随着俄罗斯经济全面复苏,汽车工业增长27%、机床工业增长14%。

俄罗斯政府出台了两个政策将对俄罗斯机床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一是2011~2016年政府将对机床工业投入10亿美元,其中7.5亿美元用于产品开发,2.5亿美元用于技术改造,提高俄罗斯现有机床工业的制作能力。目标是每年开发新产品50~60种。对于研发出来的新产品,3年内同类机床限制进口。2011年7月1日起,用于国防军工的机床,只要国内有生产的不容许进口,由机床协会负责审查。二是2011年起五年内,俄罗斯政府将投入3000亿美元用于电力设施和核电站的建设,主要用于购置设备。同时,10年内俄罗斯在军事装备方面(机床、军舰等)将投入9000亿美元,其中4000亿美元将用于基础装备的技术改造,由此可见,俄罗斯机床工业将得到政府空前的支持和巨大的市场拉动。无疑将对俄罗斯机床工业的崛起产生重要作用,也将对全球机床业界带来相应的商机。

通过参加展会机床协会发现俄罗斯机床工业发展的现状,对于我国整机和数控系统企业来说蕴藏了不小的市场机遇。协会认为我国机床行业应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东欧国家转型发展的机遇,积极寻求技术合作、贸易合作、融资兼并、投资建厂等方式,尽快融入东欧市场。

1、展会上看不到俄罗斯老国有机床企业品牌,如红色无产者、列宁格勒机床厂等,这些企业是否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不得而知。在展台上向俄罗斯展商询问,有说已经倒闭的,也有说90年代企业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已转向其他产业的,可见以往名声显赫的俄罗斯机床厂不再生产机床产品已成为事实。

2、俄罗斯中小型机床工具企业正在崛起,中低档数控机床展品为数较多,中高档数控机床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展会上有档次的展品仍是德国、日本、瑞士的产品,没有耀眼的俄罗斯产品。

3、俄罗斯部分数控机床展品外观造型不太精美和现代化,但仍能显示出较好的工艺水平和零件的加工质量,不失俄罗斯产品高刚性、经久耐用的形象。在展会上也见到一家俄罗斯展品,有明显的中国产品特征,疑是贴牌产品,但展商予以否定,我们认为这种合作关系不无可能已经萌生。

4、俄罗斯数控系统相对落后,尚无自主品牌的数控系统。展会上既无单独的俄罗斯数控系统展出,也无配套俄罗斯数控系统的机床。展出的数控机床基本上都配FANUC、SIEMENS等国外系统。根据我国数控系统现状,以中低档数控系统进入俄罗斯市场,为中低档数控机床配套是完全可能的。

5、从展会上可见,俄罗斯的先进制造技术、数控产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我国当前水平。从展商和展品现状看,俄罗斯机床工业正处在转型时期,多数企业的产品正在向数控化转型。在谈到数控雕刻机水平时,他们承认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差距,正在寻求技术和贸易合作,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2.俄罗斯汽车工业市场分析报告 篇二

俄罗斯缺乏一个与分析测试和实验室仪器设备制造相关的行业协会, 致使许多俄罗斯的公司都与Analytics (分析测试中心协会) 或者Roschimreacktiv (一个化学试剂供应商联合组织) 进行联合, 因此俄罗斯的分析仪器市场信息很难搜集。该问题导致俄罗斯最大的仪器展览会A-TESTex的组织者MVK国际控股公司 (MVK International Holding Company) (莫斯科) 委托德国联邦外贸信息局 (the German Federal Information Bureau on External Trade, BFAI) ) 做一份俄罗斯分析仪器市场调查报告。根据这份报告可以看到, 俄罗斯的分析仪器需求在稳定增长的同时, 来自俄罗斯国内外的竞争也非常严重, 到处都充满大量的来自东欧和亚洲分析仪器制造商的低价分析仪器, 因此, 对俄罗斯国外分析仪器厂商而言, 俄罗斯的市场环境已不再轻松。

俄罗斯的分析仪器市场

根据德国联邦外贸信息局 (BFAI) 的调查结果, 俄罗斯工业对分析仪器的需求已经有所增加。俄罗斯国内的强大的石油、天然气、冶金和化学工业在不断扩展, 更加现代化, 以及实施更加严格的质量标准, 都使这些工业需要大量的分析仪器。此外, 食品与饮料行业对分析仪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Analytics称, 目前在俄罗斯的工业实验室里工作的人员超过25万人, 这些实验室都需求高端分析仪器, 而他们大多只对国外制造的分析仪器感兴趣。

由于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增加, 因此对环境监测仪器的需求正在增长, 将来也很可能继续增长。例如, 2005年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在饮用水供应系统方面花费2.47亿欧元 (3.338亿美元, 1美元≈0.74欧元) , 这是前一年在这方面投入总额的6倍多。国家医疗服务资金投入的增加将有利于分析仪器制造的发展, 对分析仪器进一步的需求源自人们对私人医疗投资的增加。

俄罗斯的科研市场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倾向。尽管拥有颇具实力的大学, 并且参加欧洲第六届框架规划 (Europe’s Sixth Framework Programme) , 但政府的科研资金投入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还是很低, 2003年俄罗斯政府在此方面的投入仅为12亿欧元。现在, 这种情况正在改变。认识到科技对经济的重要性, 俄罗斯政府于2004年开放它的第一个商业上的研究所——尤科斯研究和发展中心 (the Yuko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re) (莫斯科) 。此外, 俄罗斯政府最近许诺, 将把资金投入到各种新兴高科技中, 最显著的就是今年拨500万美元专款用于一个俄罗斯纳米科技研究所 (Rosnanatekh) 的发明创造。看起来, 俄罗斯对高端科研仪器的需求开始进入兴旺期。

最后, 中等规模的公司不断购买仪器, 以确保达到出口国际市场的质量标准, 这也导致分析仪器需求的不断增加。

俄罗斯分析仪器的进口

俄罗斯自己的近期统计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但是一组引自德国联邦外贸信息局的数字表明:2003年俄罗斯购买1.569亿美元的国外生产的分析仪器, 用于理化分析, 比前一年增长41%。

根据欧共体统计局Eurostat提供的数据, 2006年俄罗斯从欧盟生产商进口价值2.327亿欧元的分析仪器, 比前一年增长59%, 远远超过包括印度在内的、进口分析仪器增长率处于上升期的一些国家, 与瑞士、荷兰市场处于同等水平。

然而, 美国公司发现俄罗斯的分析仪器市场很难打开, 按照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提供的数据, 俄罗斯从美国生产商进口的分析仪器, 2006年尽管比2005年增长43%, 但其销售额仅为1790万美元。美国制造的质谱仪器在俄罗斯的销售额下降36%, 为10.8万美元;美国制造的色谱和电泳仪器在俄罗斯的销售额下降50%, 为27.3万美元, 但是, 美国制造的光谱仪器在俄罗斯的销售额却增长143%, 达到450万美元。

日本对俄罗斯出口分析仪器的情况要好一些, 日本财政部交易数据表明:日本对俄罗斯出口的科研和光谱仪器在2006年达到53.7亿日元 (1美元≈117日元) , 比2005年增长20%。

分析仪器在俄罗斯的销售

许多大的分析仪器公司在俄罗斯的销售都十分火爆, 其中包括Mettler Toledo、Sartorius、A&D、Agilent、Thermo Fisher、Carl Zeiss、Shimadzu。然而, 国外的分析仪器厂商在俄罗斯进行销售时, 仍然遇到很多问题。

按照X荧光分析仪 (XRF) 的生产商, Bourevestnik Inc公司 (俄罗斯圣彼得堡) 总经理Valery Chuprov先生说, 由于俄罗斯对进口电子产品的高关税政策——进口分析仪器的关税为5%~15%, 外加18%的购买税以及大约5%的运费, 因此, 国外分析仪器生产制造商很难在价格上与俄罗斯本国生产的分析仪器竞争。

“这是一大笔钱”, Valery Chuprov先生告诉Instrumenta记者, “因此本国制造的仪器在本土销售时占有优势。”但是, Valery Chuprov先生强调:“如果在仪器性能与价格相同的情况下, 国外厂商在俄罗斯销售分析仪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德国联邦外贸信息局认为, 在俄罗斯申报关税是一件既耗时又苛刻的事, 因此国外厂家通常在俄罗斯设立生产厂。在俄罗斯本土生产有助于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尤其有利于较大的仪器制造商确保俄罗斯市场的需求。最近的实例是, Smiths Detection在圣彼得堡开一个大型完备的仪器制造厂, 正在期待与安检相关仪器的大宗的俄罗斯订单 (参见Instrumenta 2006, 23 (8) :9) 。

德国联邦外贸信息局指出, 很少有大的分析仪器公司直接在俄罗斯设立销售处, 大部分国外厂商通过当地的中间商销售他们的产品, 没有服务合同与技术支持。但有一些公司例外, 包括Sartorius公司, 针对俄罗斯市场, 最近它通过它的全资子公司——Sartogosm AG (圣彼得堡, 俄罗斯) 和Oxford Instrument公司——在俄罗斯开一家新的直销处 (参见Instrumenta 2006, 23 (7) :16) 。

国外厂商遇到的另一个障碍是, 进口分析仪器必须通过俄罗斯的国家注册, 因为俄罗斯政府只接受已通过注册的分析仪器的分析结果。此外, 在分析仪器进口之前, 一定要确保完成必要的标准化, 以避免俄罗斯进口商或用户在认证费用上的花费。德国控制机构按照俄罗斯法律完成标准化, 已得到俄罗斯国家标准委员会的认证。

国内供应商

针对俄罗斯的分析仪器市场, 俄罗斯许多分析仪器制造商主要生产低端仪器。但是也有一些高端分析仪器厂家, 其生产的分析仪器已全部通过鉴定, 能够与国际厂商相竞争。其中包括:Lumex Ltd公司 (圣彼得堡, 俄罗斯) , 生产仪器有:电泳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红外光谱仪。该公司创建于1997年, 2004年的销售额达到640万美元, 其中的1/4来自出口;Chromotech公司 (俄罗斯特维尔市) 生产气相色谱仪器;Kortek公司 (莫斯科, 俄罗斯) , 生产原子吸收光谱仪。Svetlana-Rentgen公司 (圣彼得堡, 俄罗斯, 参见Instrumenta 2005, 22 (1) 3) , 于2002年私有化, 是一家贴牌生产X射线管的制造商, 已进入北美市场, 1998年的营业额达到590万美元。1993年建立的NT-MDT Co公司 (泽廖诺格勒, 俄罗斯) , 开发与纳米科技相关的扫描探针显微镜。Bourevestnik公司, 拥有员工约600名, 每年利润的80% (约1000万美元) 来自于应用在金刚石采选领域的X射线仪器, 公司也出口X荧光分析仪 (XRF) , 用于世界范围内的材料分析。

德国联邦外贸信息局的数据表明, 2003年俄罗斯向其他国家出口价值约1180万美元的理化分析仪器, 最大的出口市场是近邻哈萨克斯坦和匈牙利。这比前一年的出口额降低2%, 更糟糕的是比2001年的出口额降低81%。这种下降趋势与俄罗斯厂商普遍的乐观和部分厂商自认为增长是背道而驰的, 可用数据表明, 2006年也不是俄罗斯分析仪器出口强势的一年。

欧共体统计局数据表明, 2006年俄罗斯出口到欧盟国家的仪器与前一年同期数字相比下降44%, 为260万欧元。销售强势的有X衍射仪 (XRD) 和X荧光分析仪 (XRF) 。虽然销售到欧盟国家的光谱仪器从2005年下降46%到69.47万欧元, 但它仍然是俄罗斯出口分析仪器的最大一类。色谱仪器销售额下降42%, 为1.7180亿欧元。

尽管出口分析仪器中最大一类的光谱仪器的出口额增长138%, 为82.2万美元, 但是俄罗斯出口到美国的分析仪器在2006年还是下降21%, 为160万美元, 这比2005年下降31%要好一些。俄罗斯出口到日本的仪器比前一年同期增加29%, 为6.57亿日元。

3.俄罗斯汽车工业市场分析报告 篇三

俄罗斯汽车行业与汽车市场需求现状

说到俄罗斯市场的最新情况,便不得不提到俄罗斯的汽车行业发展规划。这一规划的第一步是俄罗斯从2004年开始施行的工业组装计划(IA1)。此计划对于一些汽车配件供应商来说意味着新的发展机会,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流向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在此之后,俄罗斯当局计划在2013年到2014年建立俄罗斯本土的零部件和汽车生产体系。第二步,在2010年4月,俄罗斯政府批准了俄罗斯汽车行业发展战略,这个发展战略的有效时间持续到2020年。由于它的制订,使得工业组装计划的一些细节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第三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联邦政府现在已经根据发展战略进行立项,其中包括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项目和购车补贴项目。

从市场情况来看,到现在为止,俄罗斯汽车行业一共有三种企业类型,第一种是战略联盟和合作伙伴,它们通常是合资企业,例如雷诺-尼桑-拉达汽车。另一种是OEM项目,第三种是特许生产和合同装配。在俄罗斯,现在已经有很多外国品牌进入了特许生产和合同装配的领域,包括中国的长城汽车。

如今,俄罗斯已经是世界最为重要的乘用车市场之一。在2012年,俄罗斯新乘用车销量为270万辆,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1%。其中,俄罗斯国产汽车达到了58万辆,这在俄罗斯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在2011年,俄罗斯的汽车销售总量为256万辆,而去年则是293万辆,上升了10%,其中进口车销售上升了15%。在汽车品牌的受欢迎程度上,拉达汽车在俄罗斯有最多的支持者,占据了1/4的市场份额。另外,雷诺和起亚也占了很重的比例。

从俄罗斯的汽车细分市场来看,2012年在俄罗斯销售的新车中,36%以上都是B+级的乘用车。而从今年的销售情况可得出结论,俄罗斯消费者对B型车的需求正在进一步增加,而对C+级车的需求度正在下降。此外,E+和F+级的车所占的份额也在进一步增加。

在二手车方面,去年俄罗斯的二手乘用车销量增长了13%,其中,二手车销售总量中约有65%的车有7-10年的车龄。与新车的品牌欢迎度相似,拉达汽车在俄罗斯的二手车市场也十分畅销,占据了35.5%的份额。

俄罗斯的技术法规和认证制度

与其他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俄罗斯市场是目前世界上没有受到太多保护的市场之一。想要进一步了解这一市场,就需要了解它的技术法规原则。众所周知,技术原则在这个行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人们的安全,这在汽车行业良性运作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在技术法规方面,俄罗斯联邦曾经签署了一系列国际协议,包括日内瓦协议、全球汽车技术法规协议、维也纳协议、联合国道路交通公约等,对于这些国际协议,俄罗斯都表示尊重和支持。除此之外,俄罗斯联邦也有与汽车行业相关的联邦立法,其中包括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当然,与汽车相关的技术法规是必不可少的。

与其他国家的情况相同,俄罗斯的技术法规也包括了一系列相对国际法规更加细化的具体要求。在全球标准方面,俄罗斯则直接受国际法规的影响。例如外部烟尘等方面的要求,在俄罗斯都直接适用国际法规。

当然,俄罗斯的技术法规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体现了其延续性。在1993年以前,俄罗斯曾经施行机动车和挂车认证系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产品进入到了俄罗斯的法规认证系统中,这使得联邦政府在2009年开始制定关税联盟技术法规,并于今年开始施行。它的目的和俄罗斯的具体法规的目的是一样的。与国际法规相同,关税联盟技术法规对于乘用车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内容包括车辆的自动电子制动系统、车道偏离警告系统等,都是汽车厂商在出口时需要特别关注的技术标准。此外,近年来国际上最为关注的汽车相关法规当属汽车排放技术法规,俄罗斯的关税联盟汽车的排放技术法规也是各大出口国所关注的重点。在排放法规上,俄罗斯施行欧盟标准,随着欧盟标准的变化逐渐推进,并将于2014年开始实行欧五标准。

另外,俄罗斯还有一套车辆符合性评估系统,它涉及了所有在俄开展业务的整车制造商和零部件制造商。对于刚刚投入市场的新车型,俄政府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测试认证。以下是进行认证的简要程序:首先,制造商要向认证部门提交申请。需要注意的是,一个车型必须交一个申请,要对一个代表性的样车提交申请。第二步要提交认证编号,型式认证的发布应通知交警和海关;根据测试报告来分析生产商的生产条件,而这一步骤中的每一个测试报告都要包括之前提到的认证。第三步,认证部门将发放证书。产品每符合一个单项法规都会得到一个认证证书。第四步,认证部门将发布车辆型式认证,这是为了确保制造商能够继续按照俄罗斯联邦的要求生产质量统一的产品。除此之外,制造商需要每两年进行一次检验。第五步,进行技术检验的联邦机构要对车辆进行检查。

另外,俄罗斯汽车交通事故信息系统(ERA-GLONASS)也十分重要。它是为了能够针对轮式车辆的关税联盟技术法规进行修正而设计的。俄罗斯通过这一系统来减少在汽车事故当中的伤亡,并实现对安全规定的监管。在外国的车辆进出口过程中,俄方对这一系统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计划。最终,到2017年1月1日之后,所有允许通行的车辆都必须装配ERAGLONASS。

nlc202309040159

俄罗斯的市场准入

众所周知,2012年8月俄罗斯已经成为WTO成员国。自从加入WTO以后,俄罗斯应当下调汽车关税。从俄罗斯成为成员国之日起到2018年12月31日,汽车关税将逐步从30%下调到15%。为了能够保证环境安全,俄罗斯从2012年9月1日开始引入了废物处理的强制性税收,其征收对象是进口到俄罗斯的每一辆汽车。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俄罗斯的汽车零部件市场以及本土化也是重要内容。根据加入WTO的条款,2018年俄罗斯将向签订了有效期直至2020年的装配协议的公司提供零部件进口的全部优惠政策,为了满足当前的要求,一些生产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已出台。例如 “关于机动车辆、部件和总成制造商的政府支持”的法令初稿已经于去年获得批准,根据这项法令,签订协议的公司因其生产用货物的进口关税率提高而导致的损失将在2018年至2020年以补贴的方式获得补偿。

然而,总体来说,俄罗斯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仍然面临阻碍。这障碍主要在于低竞争水平和产品质量、技术发展的低投资水平、进口关税的降低以及由此引起的进口配件的关税减让、强烈依赖于OEM、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数量小这些方面。

对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建议

虽然俄罗斯已经是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但中国的汽车产品在俄罗斯的销售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不法进口商将不安全和劣质的产品带到俄罗斯。在俄罗斯东部地区,一些新商用车被作为“二手车”进口,车辆达不到标准要求,这种欺骗行为必须予以重视。

NAMI建议中国汽车制造商能够深入研究俄罗斯关于轮式车辆安全技术法规的要求,提供给俄罗斯进口商的产品满足UNECE法规以及其他技术法规的要求,并根据UNECE法规申请车辆批准,保证出口俄罗斯的产品质量。同时,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中国企业需要指定一名俄罗斯制造商代表,以负责进口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经销商网络的开发。确定真正的车辆管制体系,防止道路事故。

链接

俄罗斯的技术法规原则

★ 从设计到生产到回收,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要保证汽车的安全;

★ 国产和进口车要求一视同仁;

★ 符合国际法规;

★ 规定国家要求的指标;

★ 考虑俄罗斯国民经济发展重点。

重要提示

★ 车型的符合性评估可由认证机构进行。认证机构需要根据《1958年日内瓦协议》认定为技术服务中心的测试实验室签订协议。

★ 车辆符合性评估的申请人只能是俄罗斯居民,即外国汽车制造商的代表。

★ 外国汽车制造商仅能指定一名代表,他必须确保进口产品符合俄罗斯法律的要求。

4.俄罗斯汽车工业市场分析报告 篇四

调查报告

俄罗斯索契办事处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目 录

一、俄罗斯建筑市场基本状况

1、历史背景

2、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

3、住宅建设持续升温

4、建筑业的增长分布不均

5、建筑承包市场潜力大

6、在俄建筑企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7、经济危机给俄罗斯经济带来重创

8、俄罗斯建筑市场的基本特点

9、目前的经济形势及预测

二、我国企业开拓俄工程承包市场的优势分析

1、我国政府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

2、工程技术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接近

3、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项目管理人员和成熟的管理体系

4、丰富的技术工人资源

5、中国制造的材料和工程逐渐被世界各国认可

6、“高效率”的工作机制已被认可

三、我国企业开拓俄工程承包市场的劣势分析

1、对外国工程承包公司有一定限制

2、对俄劳务输出存在着制约因素

3、建筑行业新法规的出台进一步提高了门槛

4、对当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存在难度

5、竞争对手优势明显

6、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低、程序复杂

7、经济政策不稳定

8、项目资金紧缺

9、概念设计,增加了投标难度

四、建议与对策

1、积极探讨BOT等融资模式承揽工程

2、把奥运工程项目的分包做为重点

3、尝试对市场前景看好的项目审慎投资

5.俄罗斯汽车工业市场分析报告 篇五

2018-2024年俄罗斯细分行业全景调研及市场需求预测报告

2018-2024年俄罗斯细分行业全景调研及市场需求预测报告

[正文目录] 网上阅读:http:/// [正文目录] 网上阅读:http:/// 第1章 :俄罗斯宏观经济与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1.1 俄罗斯宏观经济形势 1.1.1 GDP增长趋势 1.1.2 国内销售总额 1.1.3 居民消费水平1.1.4 国内物价水平1.2 俄罗斯对外经贸形势 1.2.1 对外贸易形势 1.2.2 对外贸易辐射市场 1.2.3 吸收外资情况 1.3 俄罗斯重点/特色产业 1.3.1 石油天然气行业 1.3.2 冶金行业 1.3.3 国防工业 1.3.4 森林工业

1.4 俄罗斯鼓励/限制发展的产业 1.4.1 鼓励发展的产业 1.4.2 限制发展的产业

访问网址:/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1.5 俄罗斯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1.5.1 俄罗斯宏观经济政策 1.5.2 俄罗斯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1.5.3 俄罗斯宏观经济走势预测

第2章:俄罗斯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潜力与投资机会分析 2.1 高速公路

2.1.1 俄罗斯高速公路建设现状及规划 2.1.2 俄罗斯高速公路建设引进外资需求 2.1.3 俄罗斯高速公路建设外商投资的条件 2.1.4 俄罗斯高速公路建设外商投资的政策 2.1.5 俄罗斯高速公路建设外商投资的方式 2.1.6 俄罗斯高速公路建设外商投资的风险 2.1.7 俄罗斯高速公路建设外商投资经验借鉴 2.2 铁路

2.2.1 俄罗斯铁路建设现状及规划 2.2.2 俄罗斯铁路建设引进外资需求 2.2.3 俄罗斯铁路建设外商投资的条件 2.2.4 俄罗斯铁路建设外商投资的政策 2.2.5 俄罗斯铁路建设外商投资的方式 2.2.6 俄罗斯铁路建设外商投资的风险 2.2.7 俄罗斯铁路建设外商投资经验借鉴 2.3 港口

2.3.1 俄罗斯港口建设现状及规划

访问网址:/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2.3.2 俄罗斯港口建设引进外资需求 2.3.3 俄罗斯港口建设外商投资的条件 2.3.4 俄罗斯港口建设外商投资的政策 2.3.5 俄罗斯港口建设外商投资的方式 2.3.6 俄罗斯港口建设外商投资的风险 2.3.7 俄罗斯港口建设外商投资经验借鉴 2.4 电力

2.4.1 俄罗斯电力建设现状及规划 2.4.2 俄罗斯电力建设引进利用外资需求 2.4.3 俄罗斯电力建设外商投资现状 2.4.4 俄罗斯电力建设外商投资的条件 2.4.5 俄罗斯电力建设外商投资的政策 2.4.6 俄罗斯电力建设外商投资的方式 2.4.7 俄罗斯电力建设外商投资的风险 2.4.8 俄罗斯电力建设外商投资经验借鉴 2.5 其它

第3章:俄罗斯房地产市场市场潜力与投资机会分析 3.1 俄罗斯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3.2 俄罗斯房地产市场需求状况 3.2.1 俄罗斯人口数量及家庭规模 3.2.2 俄罗斯房屋保有量水平3.2.3 俄罗斯居民收入水平分析 3.2.4 俄罗斯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访问网址:/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3.2.5 俄罗斯商业零售额发展分析 3.3 俄罗斯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 3.3.1 俄罗斯土地制度 3.3.2 俄罗斯房地产信贷政策 3.3.3 俄罗斯工程承包承揽流程 3.3.4 俄罗斯建材进口关税和贸易规定 3.4 俄罗斯房地产市场前景预测

3.4.1 影响俄罗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 3.4.2 未来五年俄罗斯房地产市场需求量预测 3.4.3 未来五年俄罗斯房地产市场供应量展望 3.4.4 未来五年俄罗斯房地产市场供需缺口判断 3.5 俄罗斯房地产开发条件分析 3.5.1 俄罗斯本土建材的供给能力 3.5.2 俄罗斯本土工程机械的供给能力 3.5.3 俄罗斯房地产市场供应量 3.6 俄罗斯房地产市场市场潜力分析 3.6.1 细分领域房地产市场潜力判断 3.6.2 重点区域房地产市场潜力判断 3.7 俄罗斯房地产外商投资机会分析 3.7.1 俄罗斯房地产市场外商投资现状 3.7.2 俄罗斯房地产市场外商投资的条件 3.7.3 俄罗斯房地产市场外商投资的政策 3.7.4 俄罗斯房地产市场外商投资的方式 3.7.5 俄罗斯房地产市场外商投资的风险

访问网址:/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3.7.6 俄罗斯房地产市场外商投资经验借鉴

第4章:俄罗斯能源工业市场潜力与投资机会分析 4.1 石油开发

4.1.1 俄罗斯石油资源储量及分布 4.1.2 俄罗斯石油开发现状及市场潜力 4.1.3 俄罗斯石油开发的政策法规 4.1.4 俄罗斯石油开发引进外资需求 4.1.5 俄罗斯石油开发外商投资的条件 4.1.6 俄罗斯石油开发外商投资的政策 4.1.7 俄罗斯石油开发外商投资的方式 4.1.8 俄罗斯石油开发外商投资的风险 4.1.9 俄罗斯石油开发外资开发经验借鉴 4.2 天然气开发

4.2.1 俄罗斯天然气资源储量及分布 4.2.2 俄罗斯天然气开发现状及市场潜力 4.2.3 俄罗斯天然气开发的政策法规 4.2.4 俄罗斯天然气开发引进外资需求 4.2.5 俄罗斯天然气开发外商投资的条件 4.2.6 俄罗斯天然气开发外商投资的政策 4.2.7 俄罗斯天然气开发外商投资的方式 4.2.8 俄罗斯天然气开发外商投资的风险 4.2.9 俄罗斯天然气开发外商开发经验借鉴 4.3 煤炭开采

访问网址:/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4.3.1 俄罗斯煤炭资源储量及分布 4.3.2 俄罗斯煤炭开采现状及市场潜力 4.3.3 俄罗斯煤炭开采的政策法规 4.3.4 俄罗斯煤炭开采引进外资需求 4.3.5 俄罗斯煤炭开采外商投资的条件 4.3.6 俄罗斯煤炭开采外商投资的政策 4.3.7 俄罗斯煤炭开采外商投资的方式 4.3.8 俄罗斯煤炭开采外商投资的风险 4.3.9 俄罗斯煤炭开采外商投资经验借鉴

第5章:俄罗斯工业制造/加工业市场潜力与投资机会分析 5.1 汽车工业

5.1.1 俄罗斯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与潜力 5.1.2 俄罗斯汽车行业消费潜力分析 5.1.3 俄罗斯汽车工业引进外资需求 5.1.4 俄罗斯汽车工业外商投资的条件 5.1.5 俄罗斯汽车工业外商投资的政策 5.1.6 俄罗斯汽车工业外商投资的方式 5.1.7 俄罗斯汽车工业外商投资的风险 5.1.8 俄罗斯汽车工业外商投资经验借鉴 5.2 交通装备制造业

5.2.1 俄罗斯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5.2.2 俄罗斯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潜力 5.2.3 俄罗斯交通装备制造业引进外资需求

访问网址:/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5.2.4 俄罗斯交通装备制造业外商投资的条件 5.2.5 俄罗斯交通装备制造业外商投资的政策 5.2.6 俄罗斯交通装备制造业外商投资的方式 5.2.7 俄罗斯交通装备制造业外商投资的风险 5.2.8 俄罗斯交通装备制造业外商投资经验借鉴 5.3 通讯设备制造业

5.3.1 俄罗斯通讯设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5.3.2 俄罗斯通讯设备制造业发展潜力 5.3.3 俄罗斯通讯设备制造业引进外资需求 5.3.4 俄罗斯通讯设备制造业外商投资的条件 5.3.5 俄罗斯通讯设备制造业外商投资的政策 5.3.6 俄罗斯通讯设备制造业外商投资的方式 5.3.7 俄罗斯通讯设备制造业外商投资的风险 5.3.8 俄罗斯通讯设备制造业外商投资经验借鉴 5.4 机电制造业

5.4.1 俄罗斯机电制造业发展现状 5.4.2 俄罗斯机电制造业发展潜力 5.4.3 俄罗斯几点制造业引进外资需求 5.4.4 俄罗斯机电制造业外商投资的条件 5.4.5 俄罗斯机电制造业外商投资的政策 5.4.6 俄罗斯机电制造业外商投资的方式 5.4.7 俄罗斯机电制造业外商投资的风险 5.4.8 俄罗斯机电制造业外商投资经验借鉴 5.5 纺织工业

访问网址:/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5.5.1 俄罗斯纺织工业发展现状 5.5.2 俄罗斯纺织工业发展潜力 5.5.3 俄罗斯纺织工业引进外资需求 5.5.4 俄罗斯纺织工业外商投资的条件 5.5.5 俄罗斯纺织工业外商投资的政策 5.5.6 俄罗斯纺织工业外商投资的方式 5.5.7 俄罗斯纺织工业外商投资的风险 5.5.8 俄罗斯纺织工业外商投资经验借鉴 5.6 食品加工与包装工业

5.6.1 俄罗斯食品加工与包装工业发展现状 5.6.2 俄罗斯食品加工与包装工业发展潜力 5.6.3 俄罗斯食品加工与包装工业引进外资需求 5.6.4 俄罗斯食品加工与包装工业外商投资的条件 5.6.5 俄罗斯食品加工与包装工业外商投资的政策 5.6.6 俄罗斯食品加工与包装工业外商投资的方式 5.6.7 俄罗斯食品加工与包装工业外商投资的风险 5.6.8 俄罗斯食品加工与包装工业外商投资经验借鉴 5.7 建材加工业

5.7.1 俄罗斯建材加工业发展现状 5.7.2 俄罗斯建材加工业发展潜力 5.7.3 俄罗斯建材加工业引进外资需求 5.7.4 俄罗斯建材加工业外商投资的条件 5.7.5 俄罗斯建材加工业外商投资的政策 5.7.6 俄罗斯建材加工业外商投资的方式

访问网址:/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5.7.7 俄罗斯建材加工业外商投资的风险 5.7.8 俄罗斯建材加工业外商投资经验借鉴 5.8 其它

第6章:俄罗斯高新技术产业市场潜力与投资机会分析 6.1 软件产业

6.1.1 俄罗斯软件产业发展现状 6.1.2 俄罗斯软件产业发展潜力 6.1.3 俄罗斯软件产业引进外资需求 6.1.4 俄罗斯软件产业外商投资的条件 6.1.5 俄罗斯软件产业外商投资的政策 6.1.6 俄罗斯软件产业外商投资的方式 6.1.7 俄罗斯软件产业外商投资的风险 6.1.8 俄罗斯软件产业外商投资经验借鉴 6.2 生物工程产业

6.2.1 俄罗斯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现状 6.2.2 俄罗斯生物工程产业发展潜力 6.2.3 俄罗斯生物工程产业引进外资需求 6.2.4 俄罗斯生物工程产业外商投资的条件 6.2.5 俄罗斯生物工程产业外商投资的政策 6.2.6 俄罗斯生物工程产业外商投资的方式 6.2.7 俄罗斯生物工程产业外商投资的风险 6.2.8 俄罗斯生物工程产业外商投资经验借鉴 6.3 新材料产业

访问网址:/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6.3.1 俄罗斯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6.3.2 俄罗斯新材料产业发展潜力 6.3.3 俄罗斯新材料产业引进外资需求 6.3.4 俄罗斯新材料产业外商投资的条件 6.3.5 俄罗斯新材料产业外商投资的政策 6.3.6 俄罗斯新材料产业外商投资的方式 6.3.7 俄罗斯新材料产业外商投资的风险 6.3.8 俄罗斯新材料产业外商投资经验借鉴 6.4 通信产业

6.4.1 俄罗斯通信产业发展现状 6.4.2 俄罗斯通信产业发展潜力 6.4.3 俄罗斯通信产业引进外资需求 6.4.4 俄罗斯通信产业外商投资的条件 6.4.5 俄罗斯通信产业外商投资的政策 6.4.6 俄罗斯通信产业外商投资的方式 6.4.7 俄罗斯通信产业外商投资的风险 6.4.8 俄罗斯通信产业外商投资经验借鉴 6.5 其它

第7章:俄罗斯服务业市场潜力与投资机会分析 7.1 餐饮业

7.1.1 俄罗斯餐饮业发展现状 7.1.2 俄罗斯餐饮业发展潜力 7.1.3 俄罗斯餐饮业外商投资的条件

访问网址:/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7.1.4 俄罗斯餐饮业外商投资的政策 7.1.5 俄罗斯餐饮业外商投资的方式 7.1.6 俄罗斯餐饮业外商投资的风险 7.1.7 俄罗斯餐饮业外商投资经验借鉴 7.2 批发零售业

7.2.1 俄罗斯批发零售业发展现状 7.2.2 俄罗斯批发零售业发展潜力 7.2.3 俄罗斯批发零售业外商投资的条件 7.2.4 俄罗斯批发零售业外商投资的政策 7.2.5 俄罗斯批发零售业外商投资的方式 7.2.6 俄罗斯批发零售业外商投资的风险 7.2.7 俄罗斯批发零售业外商投资经验借鉴 7.3 旅游业

7.3.1 俄罗斯旅游业发展现状 7.3.2 俄罗斯旅游业发展潜力 7.3.3 俄罗斯旅游业外商投资的条件 7.3.4 俄罗斯旅游业外商投资的政策 7.3.5 俄罗斯旅游业外商投资的方式 7.3.6 俄罗斯旅游业外商投资的风险 7.3.7 俄罗斯旅游业外商投资经验借鉴 7.4 其它

第8章:俄罗斯农/林业市场潜力与投资机会分析 8.1 俄罗斯农业发展潜力与投资机会分析

访问网址:/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8.1.1 俄罗斯农业发展现状 8.1.2 俄罗斯农业发展中的问题(1)劳动力不足(2)科技创新能力不强(3)资金投入问题

8.1.3 俄罗斯农业发展主要政策 8.1.4 俄罗斯农业发展潜力分析 8.1.5 俄罗斯鼓励利用外资发展农业 8.1.6 俄罗斯农业外商投资现状分析 8.1.7 俄罗斯农业外商投资政策分析 8.1.8 俄罗斯农业外商投资风险分析 8.2 俄罗斯林业发展潜力与投资机会分析 8.2.1 俄罗斯林业发展现状 8.2.2 俄罗斯林业发展中的问题 8.2.3 俄罗斯林业发展主要政策 8.2.4 俄罗斯林业发展潜力分析 8.2.5 俄罗斯鼓励利用外资发展林业 8.2.6 俄罗斯林业外商投资现状分析 8.2.7 俄罗斯林业外商投资政策分析 8.2.8 俄罗斯林业外商投资风险分析

第9章电商行业发展分析 9.1 电子商务发展分析

9.1.1 电子商务定义及发展模式分析

访问网址:/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9.1.2 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政策现状

9.1.3 2013-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 9.2 “互联网 ”的相关概述 9.2.1 “互联网 ”的提出 9.2.2 “互联网 ”的内涵 9.2.3 “互联网 ”的发展 9.2.4 “互联网 ”的评价 9.2.5 “互联网 ”的趋势 9.3 电商市场现状及建设情况 9.3.1 电商总体开展情况 9.3.2 电商案例分析

9.3.3 电商平台分析(自建和第三方网购平台)9.4电商行业未来前景及趋势预测 9.4.1 电商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9.4.2 电商发展前景分析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1:2013年以来俄罗斯GDP增长情况 图表2:2013年以来俄罗斯国内销售总额 图表3:2013年以来俄罗斯居民消费水平图表4:2013年以来俄罗斯国内物价水平图表5:2013年以来俄罗斯对外贸易统计 图表6:2013年以来俄罗斯引进外资规模 图表7:俄罗斯引进外资来源构成

访问网址:/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图表8:俄罗斯引进外资主要投向 图表9:俄罗斯高速公路建设情况 图表10:俄罗斯铁路建设情况 图表11:俄罗斯港口建设情况 图表12:俄罗斯电力建设情况 图表13:俄罗斯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图表14:俄罗斯人口数量及家庭规模 图表15:俄罗斯居民收入水平

图表16:2018-2024年俄罗斯房地产市场需求预测 图表17:2018-2024年俄罗斯房地产市场供应预测 图表18:2018-2024年俄罗斯房地产市场供需缺口预测 图表19:俄罗斯石油资源储量及分布 图表20:俄罗斯石油开发现状 图表21:俄罗斯石油开发相关政策 图表22:俄罗斯天然气资源储量及分布 图表23:俄罗斯然气开发现状 图表24:俄罗斯然气开相关政策 图表25:俄罗斯煤炭资源储量及分布 图表26:俄罗斯煤炭开采现状 图表27:俄罗斯煤炭开采相关政策法规 图表28:俄罗斯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图表29:俄罗斯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图表30:俄罗斯通讯设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图表31:俄罗斯机电制造业发展现状

访问网址:/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图表32:俄罗斯纺织工业发展现状 图表33:俄罗斯食品与包装工业发展现状 图表34:俄罗斯建材加工业发展现状 图表35:俄罗斯软件产业发展现状 图表36:俄罗斯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现状 图表37:俄罗斯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图表38:俄罗斯通信产业发展现状 图表39:俄罗斯餐饮业发展现状 图表40:俄罗斯批发零售业发展现状 图表41:俄罗斯旅游业发展现状 ……略

6.俄罗斯汽车工业市场分析报告 篇六

一、南非的宏观经济环境

南非是位于非洲最南端的国家。今天的南非已发展成为非洲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基础设施最完善的国家,在许多领域居世界前列。目前,南非经济正处在新一轮起飞的前沿,投资机会十分诱人。南非是全球十大工业国之一,又是全球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南非的工业设备、汽车的拥有量及发电量等均占整个非洲的一半以上。

南非国土面积122万km2,航运、海运都很发达,非洲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德班和最大的散货港口之理查湾都在南非。南非早已是整个非洲大市场的主要货物集散地。陆运方面,除了铁路外,该国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非常便利。

南非电力资源丰富,整个南部非洲用电的50%靠南非电力公司提供。其电价便宜,是世界电费最便宜的国家,约相当于人民币6分/度。该国的通讯业也非常发达。

南非的重工业发达。钢铁、汽车业在世界上很有知名度,南非有一个钢铁厂就属世界知名度很高的钢铁厂之一。另外,国际知名品牌的汽车在南非都有生产。

南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下矿藏。除铝以外的有色金属南非都有,世界上最大的铝锭厂在南非的夸祖鲁纳塔省,这与南非的电价便宜有关,因为铝锭厂需要耗费大量的电。

南非地处印度洋与大西洋的交界处,冷流、暖流交汇,渔业发达。同时,南非的农业也非常发达。南非与欧美一样,农业走的是机械化的道路。南非的气候高温不超过30℃,低温不低于10℃,是世界三大水果出口国之一。

南非虽然工业发达,惟独缺乏轻工产品,特别是适合广大黑人消费的轻工产品,90%靠进口。其高档日用品从欧洲进口,中低档日用品基本从中国进口。

二、南非汽车工业的投资环境

1.南非汽车工业吸引外资情况

南非汽车工业完善的基础设施、世界领先的生产检测技術、新兴市场享有的成本优势、灵活的生产能力、丰富的原材料供给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南非吸引外资的主要因素。

自1996年至今,世界八大主要汽车公司平均每年约有12亿兰特(2001年兰特平均汇率:1美元兑8.612兰特,下同)投入到南非汽车工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2002年比2001年投资增加61%,2003年达到310亿兰特。

2003年启动的比较重要的投资项目包括:宝马南非公司投资20亿兰特生产新一代3系列车型;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投资20亿兰特生产新型C系列奔驰车;丰田南非公司增资35亿兰特将其产量在未来5年内翻一番,同时投资17亿兰特生产新型COROLLA车;菲亚特南非公司投资2亿兰特研究开发右舵皮卡车;大众南非公司计划每年投资10亿兰特进行产品和生产的研发等。此外,对中、重型商用车的外国直接投资也由2000年的600万兰特增至2001年的3000万兰特。

世界最大的10家汽车零配件供应商中的8家,以及世界4大轮胎制造商中的3家都已在南非投资从事零配件的生产。

2.汽车工业发展计划(MIDP)

1995年出台的南非《汽车工业发展计划》(MOTOR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GRAMME,“MIDP”)迄今已实施了8年,2000年贸工部决定将有效期延长至 2007年。该计划为促进南非汽车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提高南非汽车产品和厂商的竞争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MIDP采取的主要鼓励措施包括:

逐步减少关税保护,促使本国汽车业参与国际竞争;

允许符合一定要求的汽车出口商获得进口退税;

对生产型资产投资的生产商可以根据一定标准获取生产型资产补贴。主要内容归纳于表1。

根据MIDP的规定,进口汽车和零部件关税大大削减,整车厂汽车批发价的27%可以免税,最低本地化率的规定被废除,并引入进出口互补计划,使整车厂和零部件制造商可以用出口抵消进口税收。MIDP旨在鼓励南非整车和零部件生产进入全球价值链。特别是取消本地化率的要求以及引入进口退税,促进了企业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和双向流动。

MIDP对南非生产汽车的国产化程度并未提出具体要求,但规定该计划的适用前提是汽车的组装必须在全拆散零配件(CKD)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说车身组装、喷漆等流程必须在南非本地进行,而且国产化程度越高;从MIDP中的受益越大。

南非的汽车生产已经融入了德国整车厂的全球价值链。例如德资OEM等企业开始从南非出口大量的汽车,宝马3系和大众高尔夫4的出口合同就证明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南非的汽车生产融入了全球价值链后,还为南非汽车零部件出口提供了渠道。南非汽车零部件出口大部分销往德国,整车出口主要由宝马公司和大众汽车公司驱动。由于可以进行出口信贷贸易,且出口其他公司的产品也可以获得信贷,所以可以刺激德国整车厂购买当地零部件,并向其在德国的工厂出口。出口还可以用于抵扣应缴纳的进口税。

但是,这一政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车厂商的战略和当地整车厂在跨国公司全球运作中的地位。该政策最初实施时却使在南非最成功和最高效的汽车整车厂丰田(南非)公司处于不利地位。日本丰田在该公司仅持有少数股权,因此在与出口市场上的丰田全资或多数股权子公司竞争中无利可图。这是由于南非丰田无法用等值的汽车和零部件出口抵消进口零部件税收,使其在国内市场处于竞争劣势。2002年7月,日本丰田买下了南非丰田约75%的股份。由此南非丰田被指定为对澳大利亚市场出口Corolla(花冠)牌轿车的货源地,一种新型轻型商用车也于2004年出口欧洲市场。这说明MIDP对增加投资和进入出口市场的影响之大。

3.相关的投资鼓励政策

(1)生产型资产补贴(PAA)

作为MIDP一部分的PAA实施于2000年7月。其主要内容是为生产型资产的投资商在进口轻型机动车整车时提供进口关税退税,退税金额相当于其投资额的20%,在5年内均额分配完成。为享受这一补贴,投资商必须递交商业计划书,承诺其对生产型资产的投资实现以下目标:一是在投产之日开始2年内实现生产模具的合理化,如是初次组装,则每个平台每年要完成至少2万件的产量,供国内或国际市场消费;二是自投产之日起2年内实现产量的增长;三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四是对可持续就业和技术提高做出贡献;五是对国内制造和服务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六是实现长期支付良性平衡。

如果投资者已经享受了政府给予的其它种类的补贴,则不可再申请PAA。

(2)中小型企业发展计划(SMEDP)

SMEDP的内容是对新的项目或扩建项目中在土地、厂房、建筑和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投资、且对投资额不超过1亿兰特的国内或外国公司在2年内给予补贴,一般以免税、现金补贴的形式完成。

如投资商已享受了PAA,则不可申请SMEDP。

(3)外国投资补贴(PIG)

FIG旨在为向南非引入价值在300万兰特以上投资设备的外商给予相关费用的补贴,例如机票、旅行费和安装费等。只有引入的设备经工程师检测确认是崭新的,且投资的公司在得到补贴前至少已完成其计划创收目标的25%,才可获得FIG补贴。

(4)技术支持计划(SSP)

SSP指对已经获得SMEDP补贴的投资公司在培训劳工方面的费用给予补贴。SSP对经南非劳工部批准符合要求的培训项目给予50%的费用补贴,但总额不超过每年工资总额的30%。

4.相关贸易协定

(1)《非洲增长和机遇法案》(AGOA)

AGOA是美国于2000年通过的非互惠性法案,旨在通过免关税、免配额的做法,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商品提供更多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2001年1月生效,2008年9月截止。南非和其他34个非洲国家一起被列为有资格享受该法案的国家之一。

南非汽车业是从AGOA中受益最大的部门。2001年南非向美国出口的汽车比2000年增长了387%。2002年南非向美国出口了价值24.1亿兰特的汽车零配件、39亿兰特的整车,分别占其零配件、轻型商用车和中、重型商用车出口总额的10.5%、22.6%和13.6%。在南非组装的宝马车有一半出口到美国。

除在普惠制下已经被允许免税进入美国的汽车产品外,包括轿车,客运交通工具,轻、中、重型商用车,发动机的底盘、车身、消音器和排气管等十几种产品,目前也可以免税免配额进入美国市场。

根据AGOA规定,南非出口美国汽车本地化生产成分的价值不得少于该车出口美国FOB价的35%;如所用原材料是从美国进口,则这部分进口材料的价值不得超过本地化成分(35%)的15%。

除AGOA外,南非汽车业还可从以下协议中获益。

(2)《欧盟—南非自由贸易协定》(TDCA)

该协定又称《南非—欧盟贸易、发展及合作协定》,自2000年1月1日生效。根据协定,欧盟将在10年过渡期内实现对从南非进口的95%的商品实现零关税;南非在10年的过渡期内对从欧盟进口的86%的商品取消关税。目前南非汽车产品向欧盟出口可享受比正常关税低50%的优惠关税。

(3)《南非—南部非洲共同体自由贸易协定》(SADC)

该协定自2000年9月1日生效,旨在成立一个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纳、民主刚果、莱索托、马拉维、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塞舌尔、南非、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等14个非洲国家在内的SADC自由贸易区。符合一定原产地化标准的南非汽车产品可以自由出口到其他SADC国家。拟于2004年实现本地区的贸易自由化。

(4)普惠制(GSP)

目前南非出口的产品享受来自欧盟15国、挪威、瑞士、匈牙利、日本、加拿大、美国和捷克等国给予的GSP下的优惠税率。

我国与南非签有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在南非设有“长城贸易中心”,为汽车企业进入南非投资建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南非的汽车生产和出口

1.基本情况

在过去的50年里,南非汽车工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以进口为主逐步发展成为集生产、销售、服务和维修为一体的自给自足的支柱产业。2001年南非GDP总值9751亿兰特,汽车业占5.7%,占南非制造业产出的29%,为南非最大的制造业部门。汽车及其相关产业为南非创造了近28万个就业机会。然而,和世界汽车大国相比,南非的汽车工业在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上还有一定距离。

2.南非汽车制造商

南非是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的“联合国”,是全世界右舵汽车的生产基地。德国的奔驰、宝马、大众,美国的福特,瑞典的沃尔沃,法国的雷诺,意大利的依维柯,日本的丰田、尼桑,韩国的现代在这里都设有自己的组装厂和代理。早在1924年和1926年,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就先后在南非建厂。虽然没有自己的汽车品牌,但南非的汽车制造业在与这些汽车强国的反复较量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3.南非汽车生产情况

南非生产的汽车主要分为轿车、轻型商用车、中型商用车和重型商用车几个种类。南非汽车的出口和生产比例在未来5年内将由目前的1:5增至1:2.5。随着MIDP鼓励出口措施的实施,特别是生产型资产投资补贴的出台,南非汽车出口在今后5年内预计将翻一番。

目前南非生产的汽车和汽车零配件的国产化程度分别平均为50%和75%。一般来说,按车型新旧程度的不同,其国产化程度也由35%-84%不等,越老的车型国产化程度越高。南非汽车生产率以年均4.9%的速度增长,平均每个劳动力每年可以组装12.6辆汽车。

2002年南非汽车生产量为404441辆,其中乘用车为276499辆,占其总产量的68.4%;商用车产量为127942辆,占总产量的31.6%。2002年南非各汽车制造商的汽车产量分别为:大众77602辆、丰田76389辆、宝马55321辆、戴姆勒—克莱斯勒48769辆、马自达和福特38691辆、日产33716辆、通用23701辆、五十铃14945辆、菲亚特10101辆、三菱8482辆、沃尔沃1656辆、兰德·罗孚1075辆,还有其他厂家生产了13993辆。表2列出了南非的主要汽车制造商。4.南非汽车出口情况统计

自1995年开始实施MIDP以来,南非汽车出口量以年均39%的速度增长。2001年汽车出口总体增长50%,出口额约300亿兰特。其中整车出口额为114亿兰特,比上年增长54%。

南非汽车工业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却以其高品质的产品、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和稳定而不断革新的生产工艺越来越受到世界汽车市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愿意把南非作为其生产和出口基地。例如,宝马南非公司生产的3系列车型和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生产的C系列奔驰车都在大批量出口;丰田南非公司签署了新一代COROLLA车型的出口合同;雷诺南非公司成为MAGENE车型全球独家代理;NISSAN继续成为非洲轻型商用车的最大供应商。

然而,由于南非货币兰特自2001年底至今,对美元和欧元升值率分别达到76%和67%,而欧盟和美国一直都是南非汽车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所以,兰特的升值必然会给南非汽车的出口蒙上阴影。2002年南非按制造商统计的汽车出口量为:宝马43587辆、戴姆勒—克莱斯勒36979辆、大众31100辆、日产5778辆、丰田2155辆、GM/五十铃/Deha2626辆、其他厂家3081辆,总出口量为125306辆。

四、南非汽车市场概况

1.南非商用汽车市场特征

南非(商用)汽车市场呈现以下特征:

(1)市场容量大,销量稳定,出口强劲

南非市场商用汽车销量在过去10年间一直保持在10万—15万辆之间。2002年南非轿车新车销量达到23万辆,商用汽车11.8万辆,其中95%以上出口到非洲以外国家,不足5%出口到非洲地区。

(2)政策扶持,竞争激烈

南非实行双鼓励政策:鼓励办厂、鼓励出口。因此,世界各大汽车强国在南非都设有组装厂,并从这里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据南非2002年商用车销售统计显示,该年度南非销售了104747辆轻型车、5666辆中型车、8039辆重型车,在车型上属于两头大中间小。

(3)性能要求高

南非标准局对汽车的要求十分严格,达不到标准的不能出售;同时,南非不允许进口二手车。

(4)需求层次多

南非拥有4329万人口,其中黑人占77.6%,白人占10.3%,有色人占8.7%,亚洲人占2.5%,其他占0.9%,每个消费群体都有不同的需求。

(5)竞争秩序规范

南非实行代理制销售,经营模式与欧美国家相似。

2.国内销售情况

2001-2003年南非汽车市场销售情况为:2001年轿车销量为239060辆,载货车销量为128170辆,总量为367230辆;2002年轿车销量为231602辆,载货车销量为120626辆,总量为352228辆。

据南非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南非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3%,达到368000辆,创7年来的新高。其中重型商用车增长27%,达10211辆;中型商用车增长7.7%,达6100辆;小汽车增长6.8%,达247000辆;轻型商用车增长0.1%,达104000辆。

从销售纪录看,南非市场上排名第一的品牌是丰田汽车,销量为96000辆,市场占有率为26.1%;其次为大众汽车,销量为58000辆;位居第三的是南非生产的福特轿车。据专家分析,其汽车市场景气主要受益于新车价格上涨和贷款利率下调,如果2004年南非GDP能够增长2.5%,汽车销量将增长5.7%,达到389000辆。

3.进口情况

自1995年以来,南非进口车占其国内新车销售总量的比例已由5.5%升至2001年的22.1%。从德国进口的轻型商用车占南非同类车型进口总额的39%,其次为法国(12%)和美国(10%)。与全球市场的接轨使得南非每年市场上约有800种不同类型的汽车供消费者选择。南非汽车厂商对零配件的进口继续保持增长,由2000年的133亿兰特增至2001年的163亿兰特;同期对本地生产零配件的购买也由76亿兰特增至83亿兰特。

4.汽车市场的竞争状况

在南非汽车界,尽管美国人跃跃欲试,德国人却始终坐在第一把交椅上,奔驰C系列、宝马3系列是南非出口的拳头产品。从南非各种车型的销售情况看,丰田公司连续22年雄踞榜首;而含奥迪在内的大众公司则在客车的销售业绩上表现突出,占南非同类汽车国内市场销售的21.7%;标致公司在南非的客车销售增长最为迅猛,从2000年的889辆突增至2001年的2172辆,增幅达244%。图1所示为2001年南非客车市场份额占有情况。

五、中国汽车企业(一汽南非公司)在南非的投资情况

目前中国在南非汽车业投资的企业只有中国一汽集团投资成立的一汽南非车辆制造公司。一汽南非车辆制造公司现已经成为中国一汽在南部非洲的主要生产和销售基地。目前,该公司已经成功将解放品牌系列载货车及部分客车系列产品推,向南非市场,并正在以较高的销售增长率向周边国家渗透。

1.经营状况

自1994年至一汽南非公司成立之前,一汽解放牌货车在南部非洲的保有量仅为1000辆。1994年,一汽与一家南非代理商签订了代理协议,在首都约翰内斯堡机场附近租下了12000m2的厂房,组装从国内进口的CAl41(6t长头解放牌车),并在当地销售。

1999年3月,一汽南非车辆制造(南非)有限公司(FAW Vehicle Manufacturers SA Ltd)成立,其中,一汽占有60%股份,南非占40%,以厂房和设备作为投资。

几年来,解放牌车不仅在南非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且保持着一定的发展势头。目前,一汽南非公司已经由单一的“长头车”发展到1、4、5、6、8t货车系列,在南非中型车市场占有2.1%的市场份额。

在销售方面,解放车已经出口到南非周边国家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博茨瓦纳、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销售队伍从为数不多的几个当地经销商发展到包括马普托、哈博罗内在内的10多家代理。2002年曾在津巴布韦一次售出92辆车。

2.生产运作与售后服务

一汽南非公司的生产方式主要是从中国进口成套CKD散件,在南非进行组装和销售。一汽采取这样的方式,除了考虑到市场容量、出口的周边优势外,更重要的是利用了南非的

关税政策。解放牌车的 CKD散件除轮胎外,全部是零关税。而整车的关税要达到25%。也就是说,通过CKD散件组装,可节省近25%的关税和大部分的海运费。

针对南非司机“只开不修”的特点,一汽特别强调以优质的售后服务来与日本竞争对手竞争,设立了“随叫随到”的24小时售后服务,并在约翰内斯堡设有维修服务中心和备件销售中心。

为进一步提高销售量和改善售后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该公司在南非全国各地主要城市都设有销售和服务代理,还在博茨瓦纳和斯威士兰等周边国家设有代理销售服务中心,从而大大地方便了用户的购车和修车需求。

由于解放牌车的质量逐步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售后服务周到,性能价格比日趋合理,用户满意度不断提高。2002年,一汽南非公司共销售130辆货车,销售额达到3200多万兰特。

3.近期规划

根据南非市场的特点,一汽南非公司将把重点放在建设轻型车和重型车基地方面,这正是南非汽车市场的“软肋”。一汽将把国内比较成熟的车型改换成右舵,然后推向南非市场。

此外,一汽南非公司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依靠现有车型,提高质量,增大市场份额。一旦南非成为一汽轻型货车的生产基地,对周边国家的出口量将会大大增加,从而也可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一汽正在寻找机会,建立零部件加工厂与国内配套。

4.竞争对手分析

在南非市场上,中国一汽解放牌车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的丰田、尼桑、日野,韩国的现代、起亚和印度的塔塔。由于欧洲车中德国的曼、瑞典的沃尔沃和斯堪尼亚货车与中国的解放车不属于一个档次,所以不是中国汽车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车在南非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市场基础好,资金雄厚。丰田公司在南非占有25%以上的市场份额。2002年,又注资10亿兰特,将母公司对南非子公司的控股比例由原来的35.7%提高到现在的74.9%。中国一汽初来乍到,不仅没有市场基础,启动资金仅有50万美元,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汽车产业来说,这点投入可谓微不足道。同时,在南非当地组装的日本汽车国产化率高,已达55%,因而受汇率变化的影响相对较低。而解放牌车使用进口散件,在当地组装,零备件在当地基本上没有生产,因此很难躲避汇率风险。

六、有关建议

借鉴一汽南非制造公司成功的生产经营经验,结合南非本国国情,我国驻南非使馆经商处对准备进入南非汽车市场的中国企业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南非是法制社会,且工会力量较强,雇佣双方纠纷时有发生,国内企业要熟悉和遵守当地有关法律法规,合法经营,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

第二,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确保产品符合当地的质量标准。

第三,充分利用MIDP、AGOA、《欧盟-南非自贸协定》和《SADC自贸协定》等提供的出口鼓励政策和优惠的市场准人条件扩大出口。

第四,努力开发高利润产品,提高单车销售利润;注意跟踪大数量定单的项目。

第五,要有完善的售后服务设施,保证生产和销售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可信任度。

第六,关注市场动态,经常进行市场分析,制定长、短期生产销售计划。

7.现代汽车工业信息化建设分析 篇七

现在兴起的电子商务, 也使得汽车工业可以降低营销成本、优化库存结构、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汽车工业的实力。所以, 就现在形势来说, 汽车工业信息化是以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汽车工业产生的影响

汽车工业的信息化可分为3个方面——首先是汽车工业的内部信息化, 这个具体指的就是在汽车工业管理上、技术研发上以及经营策略上, 都因信息化带来有效地提升。然后是在汽车行业方面也是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比如汽车的信息网页越来越多, 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 还有信息流减少了部分的物流和人流, 提高了汽车的经营效率。最后一个就是体现在汽车的产品信息化, 具体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汽车装备, 由此来实现汽车的功能优化, 还有在舒适性、环保性、安全性等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像在2000年的时候, 在北京国际车展中, 上海的通用汽车公司就展示了一台带有网络功能的新型车,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最近还有各大软件公司于汽车企业的合作出现, 这标志着汽车工业的信息化的开始。

二、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状态以及存在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大多数汽车企业都拥有了比较完整的IT系统, 对于信息化的建设也是拥有了一定的经验, 算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汽车企业对开拓电子商务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随着热门的IT事业的兴起和发展迅速地汽车工业, 使得汽车工业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去开拓电子商务对汽车工业的有利合作。

这样的例子很多, 比如宇通客车就计划与美国的专业电子商务顾问ABCOV公司以及江苏的世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的合作, 建立起一个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汽车行业的电子商务平台。

还有长安汽车也准备搭建长安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时负责搭建长安公司的商务应用的平台等等。这种种现象都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对电子商务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汽车工业对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在2001年, 上海就投资1亿成立了上海信息汽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而且, 就在那时, 仅仅是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一家, 就在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上投入了8千多万的美元。这些活生生的数据, 都是表现国家汽车工业对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足够重视的有利证据。虽然我国汽车工业对现代信息化技术拥有足够重视的态度, 但是毕竟发展得比较晚, 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之处。

在我国很多汽车工业, 都是很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 特别是一些小的汽车工业, 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十分缺少的, 而且信息技术含量也很低。

同时我国还存在各个汽车工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有的汽车工业任然对信息化技术不够重视, 造成各个汽车工业差距拉大的情况。

三、对于汽车工业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为了有效提高汽车工业信息化的建设, 国家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国家可以给与汽车工业资金、技术的帮助, 比如设立专项基金为那些想要进行信息化, 但资金不足的的小汽车企业提供条件。或是安排相应的高技术人才去还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的汽车工业做指导。政府的支持是汽车工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同时还需要制定汽车信息化的标准和规范, 避免一些汽车企业盲目地建设却没有很好的效果。加强公共共性的信息资源也是相当有必要的。使得各个汽车企业拥有更多有力的信息化建设的学习途径。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汽车工业必须跟随新时代的脚步, 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 去提高汽车工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只要努力做好汽车工业的信息化建设, 才能使得汽车企业得到有效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祖德.汽车工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汽车研究与开发.2003 (05)

[2]吴友军.机械工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及路径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4 (06)

8.汽车后市场报告 篇八

[ 亿欧导读 ] 2月24日,在2016汽车服务世界大会上,众多业界翘楚认为后市场是个慢热的行业,需要创业者慢慢耕耘,后市场并不是没有创业机会,而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线下服务能力和高效的运营管理模式,不能一味的靠着资本市场。

2016年2月24日,由汽车服务世界、雅森国际联合主办的主题为“归源:第四届汽车服务世界智库峰会”在北京朗豪酒店隆重举行,亿欧网作为此次峰会的战略合作方,一同感受了来自汽车服务端、后市场等细分领域的众多大咖、投资人、从业者、专家的倾情分享。亿欧网将此次大会的部分嘉宾观点梳理成上下两篇文章,供大家参考阅读。(上一篇:《汽车后市场从业者,听听已经成功的老兵们怎么看创业》)

一、菁葵投资合伙人康炳华:线下比线上重要、服务比产品重要、执行比战略重要

菁葵投资是专注于汽车后市场投资与研究分析的机构,其合伙人康炳华在会上就《2016中国汽车后市场连锁经营研究报告》做了简要分析与说明。他提到,2016年中国汽车后市场将迈入合纵连横的时代。

1、中国后市场现状:

(1)维保频次逐渐下降,58%的车主选择半年保养一次,车主常规维保年均消费5071元;(2)常规保养4S店仍是大部分车主的首选,但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连锁门店越来越受到车主认可。事故维修等车主多选择设备完善、服务能力较好的4S店或者综合修理厂;(3)以油气钣金项目为代表的后市场服务,连锁店与修理厂渠道愈加受车主认可。连锁店在地理位置、时间、网上预约成本等方面占据优势,其中大型连锁汽修店增长强劲。

2、汽车后市场服务的业态分类:

(1)核心业态主要有专修店(事故维修),快修店,修理厂,钣喷中心,改装店,汽车美容店,洗车店,专业保养店,汽配超市,改装配件店,整车经销商,汽车用品店,进口商,汽车用品经销商,零部件经销商,4S店,轮胎经销商等;

(2)跨界业态主要有电商平台,企业自建垂直电商,KA大卖场,加油站等。

3、中国后市场规模前景预测(中美对比):

(1)2015年,美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65亿,中国超过1.7亿;

(2)中国汽车后市场集中度远低于美国。2015年,中国的4S店有26000家左右,美国有13000家;维修店中国有440000家,美国有170000家;配件店中国有250000家,美国有36446家左右。

(3)中国汽车后市场有超过8000亿元的市场规模,1.7亿(汽车保有量)×5051元(车主常规维保年均费用)×4.3年(汽车平均寿命)=8000亿元。

(4)汽车后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9%,售后服务增长预计达到30%。

4、后市场发展格局:

(1)汽车后市场整体格局变化不大,各方继续博弈;

(2)外生力量对汽车后市场的影响不断加深,连锁O2O、电商、UBI定价法都会影响到后市场发展;

(3)行业内合纵连横时代到了,众多玩家将会抱团取暖。

5、后市场连锁的主要方式:(1)从联盟到连锁;

(2)跨界合作,品牌联名Co-Branding。

6、后市场发展的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1)汽车后市场电商需要扎实的产业经验,线下比线上重要;(2)服务比产品重要;(3)执行比战略重要。

二、百度大数据部高级产品经理吴冬蜜: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升级

面对巨大市场规模的汽车后市场,百度以技术角度切入,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其中大数据就是重要一环。会上,百度大数据部高级产品经理吴冬蜜认为,汽车后市场目前经历从传统运营向数据运营、数字运营、再向互联网+运营过渡,从之前的手工化处理、机械化处理开始脱离出来。后市场企业在数字化运营中,不断进化,结合新技术模式,逐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1、汽车+大数据: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升级。

(1)传统运营方式,手工化、机械化、线下处理;

(2)数字运营阶段,结合了ERP平台搭建与CRM会员管理;

(3)逐步转型至互联网+汽车阶段,传统汽车行业与互联网进行融合,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运营。

2、大数据可提供精准的用户画像,提前预知用户售后短期意图。关于汽车的购买决策阶段的关键节点,从汽车档次、品牌、级别、车型,到汽车的售后服务、汽车用品服务、车险服务、二手车交易服务这个全业务线,大数据可根据用户在线上的海量行为数据积累预测用户需要某一环节的服务,了解用户的售后短期意图。

三、阿里汽车后市场负责人李逸:电商O2O与汽车服务店如何共赢?

对于整个大阿里体系来说,汽车后市场只是其很小的一个产业模块。在会上,阿里汽车后市场负责人李逸介绍了阿里在汽车后市场的布局,通过阿里的大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互联网影响下的汽车消费情况,他提到,阿里通过品牌通、系统通、服务通、数据通、会员通让用户对后市场企业有统一的品牌认知,同时结合线上线下将业务联通起来,让后市场进行系统化发展。

1、阿里汽车的业务体系布局:(1)看,特卖频道线下展示,线下用户推广、精准推送商品信息,阿里电商支撑用户浏览、选购汽车及汽车相关产品;(2)选,为用户推荐介绍车款、下单,以O2O模式实现线上预约下单、线下试驾提车服务;(3)买,提供汽车金融服务,包括汽车车险、上牌、新车装潢等;(4)用,提供保养、轮胎、电瓶等产品的线上购买线下安装;(5)卖,打造二手车交易平台,提供二手车估值、置换等服务。

2、以“互联网+”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是势在必行。通过阿里大数据预测出,未来几年内购车者的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三、四、五线城市,占到了总额的77%;而一二线城市购车人群在23%左右。目前汽车行业的三大痛点是:产能过剩、集客成本高、技术层次不齐。

3、关于阿里汽车、消费者、门店三者的环形关系:对于消费者而言,提供实惠、方便、正品保证三方面服务;就合作门店而言,阿里汽车以标准价格、标准服务、标准流程三方面标准与门店合作;就阿里汽车而言,需解决配件供应链整合、品牌推广、流量、数据流通等方面的问题。

4、阿里汽车门店入驻体系:

其中包含了4S店、社区综合服务连锁、汽车社区美容连锁、大型维修厂、单体店、上门以及新型服务店,主要实现四方面效果:(1)定义服务项目;(2)标准化价格体系;(3)线上线下联动SOP;

(4)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实现数据回流。

四、有壹手联合创始人朱伟华:用户大多还是去4S店,靠独立市场推动反垄断是不可能的,只有保险公司利益受损才会发生变革。

对于后市场而言,令其能够产生底层变革的力量到底是什么?有壹手联合创始人朱伟华认为,只有主机厂和保险公司两个行业,能够决定后市场行业向哪里走。目前中国汽车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但还是不断有人进入开新店,朱伟华觉得这种过剩不发生改变,整个行业都不会好过,当开实体店无利可图时,这个行业的恶性竞争也会相应加速,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1、后市场崛起的三大势力:(1)主机厂+4S;(2)保险公司;(3)互联网公司。

2、后市场存在的几大问题:

(1)反垄断导致更大的垄断,表现在主机厂自建授权快修体系,在技术和配件方面进一步垄断;

(2)保险公司高技术手段提高了骗保风险,维修站盈利能力两极分化;

(3)高端维修泡沫导致终端抱团和连锁化,想要通过结合互联网实现资本市场变现;(4)主机厂提供免费保养,用户难以回流到综合维修厂;

(5)钣喷、自动变速等专业维修崛起,综合维修用户流失、盈利能力降低;

(6)配件电商平台涌现,仓储和运营管理本身没有变革,结合互联网效果也不明显。

3、后市场维修企业转型的四个方向:(1)综修厂抱团伪连锁;

(2)加盟靠谱的专业专项维修;

(3)复制自身,建立社区专修连锁,踏实做事;(4)接受主机厂招安,加盟主机厂连锁。

4、汽车后市场供给侧改革:

(1)供给侧的信息化,采用DCS经销商通讯系统与DMS经销商业务管理系统,完善基础信息化问题;

(2)需求侧的互联网化,打造高度信息化的O2O服务窗。

五、驾图车联网创始人兼CEO葛建东:大数据时代,车联网生态圈的构建与未来

车联网技术是近来汽车行业比较热门的科技类型话题之一,车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个性特征之一,可以说是互联网生态经济中的重要一环,车联网被愈加重视,这个新兴行业也逐渐开始发挥价值与意义。驾图车联网创始人兼CEO葛建东提到,车联网是汽车生态圈建立的重要一环,可以帮助车主和车企更加了解汽车,连接产生无穷的价值。

1、资讯服务:通过车联网,将车、路、人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彼此了解。

2、电商布局:提供车服务,包括后市场等相关的汽车消费;关注车主生活,通过车主生活轨迹,车辆使用数据,推算用户画像。

上一篇: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必须掌握的技能下一篇:江西省建筑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