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024-09-01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精选8篇)

1.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一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广汉福州路小学:张成勋

关键词:合作交流学习,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作氛围,有效的教学,有效的学习,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绽放,他是新教学理论下的 一道亮丽的教学风景。它不但包含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营造和谐的合作氛围。

数学是为所有人的数学,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数学。因此,面向全体学生,积极为全体学生服务,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目标。众所周知,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围绕 “以学生的发展为 本”这个中心,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言讨氛围,一个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这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才会成为一种可能,成为一种需求;在这种氛围中才会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来表现自我,同时在无形中也产生了一种力量促使学生愿意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认真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习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而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学习交流、实践、操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对每位学习小组合作成员都有一定的督促作

用,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再加上我们学校农民工子女较多,他们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又成天忙于做生意,无心也无力管孩子的学习,所以他们的孩子的学习习惯较差,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与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和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按每4—6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周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小组长对小组成员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时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要求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三、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 的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比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时,(课前要求每位学生准备好形状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3组三角形图形,动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组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说一说,每组图形中的三角形与拼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又如:教学人教义务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时,我采用了课件——大猴和小猴分月饼的情境。教学过程:师:同学们,看大猴和小猴

分6个月饼,每只猴分几个才公平?生:3个,师:现在它俩分4个每只猴分几个公平?生:2个。师:现在它俩又分2个每只猴分几个才公平?生:1个。师:现在1个月饼,每只猴分多少个才公平呢?生:半个。师:对,这半个用什么数来表示呢?孩子们,还能用刚才的整数3个、2个、1个来表示吗?让学生大胆的回答。生1:1个,生2:1个,生3:一分之二个等等。师:孩子们,对这半个月饼用什么数来表示,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分数,就这样很自然的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采用媒体演示了半个月饼用二分之一表示,接着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纸折出1/2来,师:你们还想学其它分数吗?激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声答道:“想。”师:好,那你们自己用纸创造出1/

3、1/

4、1/

5、1/10来,此时,孩子们行动非常积极,全体学生跃跃欲试,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发现兴趣。

四、优选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合作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教学“笔算乘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乘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有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可以相互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再在 学习面积单位后,测量学校篮球场面积时,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面积大小,小组中有的同学记录、测量、监督测量和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学习的 乐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讨论。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形

水桶所需铁皮多少?要求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有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的求出圆柱的表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及时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小组成员中有的学生参与的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发言,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育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和同学说话态度要友好,遇见和自己的观点不同,你可以这样说,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在活动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题型训练,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口算加法计算”时,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组准备一份小木棒,操作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发现有些小组表现得好,完成任务得很好,给予表扬。但是也有个别组的学生在争抢,这些小组活动不仅秩序乱而且任务完成得也慢。这时,我就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表现好的小组说说他们是怎样做的,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精神。注重体验、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典型特征。作的品质。教师要更多的聆听学生的 声音。所以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就不能是高高在上的“表演者”,而必须是弯下腰聆听学生声音的倾听者,与学生一起活动的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鼓励学生,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学生的质疑、肯定与否定,师生缔结成为学习的共同体,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互动与交融。同时,在参与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快速的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的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适时的教给学生一些探究发现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学生能做的尽量让他们去做,学生能说的让他们来说,教师决不能“越位”,要不断引发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学会通过别人的观点来修正自己 的观点,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例如教学“七巧板”时,在让学生同桌合作创新拼图时,我在巡视的过程中不但去每组了解学生的拼法,还参与到几个小组中和学生一起拼,同时对他们进行一些方法指导,最后有3个小组拼出了质量较高的图形。

六.总结评价与反思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另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讨探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和谐,尤其更要多关注学困生是否积极地参与活动,让组长多些机会给他们发言表现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机会让他们能表现自己,看到自己的特长和进步,把他们引到跟别的学生平起平坐的地位,从而转化“学困生”。对表现好的小组与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颁发“小红花、金苹果、智慧星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比如,我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时,让学生创造完1/3,1/4,1/5,1/10分数后,让学生汇报,自己讲解怎样创造的,还让有不同方法创造的学生继续讲解师恰当的给予补充,同时给予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的激情和信心,检查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明白了自己在探究发现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探究能力,也体会了自己的成功。激励学生在合作中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经过每一次的小组合作之后,要求学生还要及时的反思、调整,为下次的小组合作做铺垫。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切实做到了 有效的教学,有效的学习。

2.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二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交往互动的机会。实践证明, 小组合作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 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也是促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综观目前的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比得到比较普遍地使用, 课堂从一言谈变成了群言谈, 但还存在以下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有的流于形式, 如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 几个学生就围在一起, 满教室嗡嗡作响的声音, 每个人都在说话, 谁也听不清谁的声音, 讨论后, 教师请他们回答, 学生张口便说自己的“高见”, 其实并不是他们组“讨论的结果”, 而且优生占据发言大权, 中差生只能是当“配角”, 学生之间往往竞争过多, 合作不够。为了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保证合作的实效性, 我们从四方面着手。

1.合理搭配合作小组成员。如何发挥每个学生个性特长与群体合作的功效,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格、成绩、能力的差异优化组合, 通常为4~6人为宜, 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控噪音员各1人。选好小组长, 这样组内成员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既避免了优生以自我为中心, 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合作中的“搭车”现象。

2.具体确定合作学习内容。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学习的目标。安排恰当的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一般来讲, 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组织小组合作讨论。 (1) 讨论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 (2) 讨论内容应围绕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3) 讨论的内容要有探索性和开放性。

例如, 我们在教学“乘数中间有零的简便算法”时, 对用零乘这一步, 不乘行不行?意见不统一。一方认为必须乘, 另一方认为可以不乘, 争论不休。此时, 安排学生小组讨论, 便可引导学生在分析讨论中理解知识、消化知识, 不仅统一了学生的认识, 而且使课堂生机盎然, 充满活力。

3.充分关注合作学习过程。合作学习的过程, 不仅仅是认识的过程, 更是一个交往的过程与发现问题的过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年、月、日有关知识, 我们让学生把收集到连续9年的年历, 按小组合作, 把各月份、天数填在总表中, 从表中发现每月31天的有7个月, 30天的有四个月, 二月特殊, 有28天或29天。并发现四年就出现一次29天, 电脑课件闪动, 从而得出闰年和平年的变化规律。在这个互动中, 学生人人参与, 一个也没有冷落, 经过动手实践, 自己探索、合作交流, 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4.准确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而不断变化角色。课堂上我们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 进行科学的调控, 以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一是掌握独立思考的时间, 出示讨论题后要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 诱发学生对问题思考, 让学生做好小组合作讨论的物质和心理的准备。二是抓住合作的契机, 讨论源于教学的需要,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一般来讲,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在学生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在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在学生的意见分歧较大时;在揭示规律性知识时;在选择解题策略时;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二、小组合作技能的培养

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 但学生合作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却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它需要我们教师长期地、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

1.收集的技能。一般说来, 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的难度, 有时需收集一些资料, 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 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2.表达的技能。教师要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 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组内交流。讨论时, 要有次序地发言, 声音要轻, 不影响其他组学习, 要训练说完整话, 做到条理清楚, 这样既能发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 又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3.倾听的技能。倾听也是一种学习, 首先, 要训练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不能插嘴打断, 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其次, 要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 边听边想边记;最后, 要对别人说的话作出思考与判断, 并反思自己的观点, 能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

4.交往的技能。教师多设计一些一个人操作不方便, 需两个人以上才能操作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3.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三

关键词 数学教学;合作;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勾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实现资源共享。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我们看到:优秀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明显提高。如何有效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 组建、管理合作小组是基础

为了有效地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是基础,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第一,优化组合: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为此,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细致的研究设计。首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把学生总体分为三级,综合能力高和低的人数各是全班人数的四分之一,其余为一般的。然后推选综合能力高的同学担任第一任轮值组长,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四人为一小组。在这基础上,我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与学生协商,对学生自由组织的小组进行适当的调配,这样可以保证四人中能力强的学生、能力弱的学生各一个,一般学生两个,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有变化的“橄榄”形,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每五六周根据实施情况改变一次编组,轮换组长,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最后,请每个小组给自己取个响亮的名字,如“火箭队”、“先锋队”等,增强组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小组的凝聚力。

第二,分工合作: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鼓励每个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已的机会,让每个人在活动中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杜绝“搭便车”现象,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他个人对小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激发强烈的合作欲望是关键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为了一节课或整个课堂教学,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品质,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人格基础。在教学中,要顺畅、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那必须要使学生有合作的意识。

1.在思维出现障碍时让学生感受合作是解疑排难的内心需要

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2.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合作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活动中,单凭一个人的力量不能解决问题时,引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教师顺应学生合作的内在需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合作是一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统计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然后让学生说,指名统计,刚说了几个,就有学生说太快了。我让学生放慢速度说后,学生还是觉得来不及。“要是几个同学一起统计就好了。”一个学生提出来,其他同学也一起附和。于是小组同学马上围在一起,商量合作的方法。当小组统计后,再汇报全班统计,这次就成功了,学生都很兴奋。

3.在组间的竞争中让学生懂得合作是获得成功的集体要求

好胜是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开展智力抢答、接龙等团体竞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懂得自己与小组同学是浮沉与共、休戚相关的,自己的成功有赖于整个小组获得成功,若小组失败了,自己也就失败了,因此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应该努力去完成任务。竞争让人人“心中有小组,心中有他人”,使合作学习具有良好的“合作场”。

三、 组织形式多样的合作活动是保证

1.游戏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组织一些小组合作的数学游戏,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不仅可促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积极思维的心向。

2.实验操作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思维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操作学具,引导学生根据学具操作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在教学中我经常安排一些需要学生的积极合作实验操作的活动。

运用合作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为了遵循新课程标准而行,更不是為了追寻华而不实的课堂氛围而做,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住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4.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四

若不专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实际做法,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会停留在表面形式:教师先提出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接着学生立刻围在一起热烈地探讨问题,而后教师宣布时间到,讨论结束,发言的总是班中的语文成绩优等或敢于表现的“常客”,有时甚至待到该发言时竟无学生主动表达组内的意愿,课堂陷于瞬间鸦雀无声的尴尬境地。讨论时的热闹看似每个学生都发挥了主体作用,实则只有班中的几个学生确有所获。浮于表面的热闹不能突破传统的师生或生生的单向交流,不能体现每位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不是新课标要求的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学习。高中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最近一年的实践中笔者有了以下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以教师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地位,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不需要时时刻刻、率性随意地在课堂中进行,需要在适当的时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实际需要去创设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

1、课前预设小组合作学习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形式,它的运用不是随意的,教师备课时应根据文本的特点、课堂教学目标的重难点、学生的兴趣及可能的疑惑来预设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的全过程,避免教师的经验知识的灌输,让学生通过直接体验获得新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课堂临时生成或取消小组合作学习环节。

课堂的生成是在课前的预设下的动态的生成,所以教师不能忽略事物发展的变化完全按课前的预设来活动。当课堂中突然出现了学生个体无法独立解决、学生意见相左、某些开放性问题、或是本预设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但已经解决这些情况时,这往往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敏感点,教师要果断取舍,才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欲望,保留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起承转合中起主持人作用,在问题的症结处起点技作用,对整个活动有评价义务。

各组学生在活动中易从多维角度出发持有多元的观点,教师对此有包容的精神,对是非对错要有明确的观点。尤其不能放纵学生偏执的观点,教师应坚定地持主流思想,进行正能量的引导和定论。

二、注重策略,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表达与交流中呈现。

就笔者任教学校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情来看,学生喜爱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学生愿意讨论问题,但是等到表达交流讨论结果时通常被几名常客包揽,大多数学生羞于发言。所以教师在组织中只能略施小计,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调控。

1、就近设粗,合理分工。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笔者倾向按座位就近原则,4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空间的接近便于组员在课堂中快速成组,不同的性格、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的组员组在一起反而能彼此开拓思维的广度。每周换座位时仍按座位就近原则重新组建小组成员。这样的分组既固定又小有变动,有新鲜感却不乱套,每人都能很好明确自己在某个时间段内是某一组的固定成员。每组自行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发挥主动性去安排记录员、发言员等角色,安排组员互换任务角色,让组员有事可做而又尝试做不同的事,规避一些沉默的学生的惰性,让每个同学都公平地参与进来,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倾听他人的成果。尤其重要的是组长协助并监督发言员,发言员代表的是全组讨论过的全面的想法,展示的是全组的风采,发言员的角色需要轮流担任。

2、赏罚分明,促进合作。

“赏”指的是赞扬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分子,他们可能是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更可能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参与度越来越高的进步学生。“罚”的对象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司其职的学生,而无关乎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和所获知识的深浅。“罚”主要表现为好意的小惩罚,例如某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表现不积极则额外增加一篇随笔或一次演讲。赏罚不是目的,是促进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事实上,学生较在乎老师和其他同学对其的评价,所以此法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促进的作用,学生的`全员参与,实现师生、生生的多向对话。尤其重要的是,既然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的,那么展开组与组的竞争也是相当有必要的。例如周末可以对表现突出和表现不佳的小组分别进行赏罚,让积极的更积极,让不积极的承担一些后果并鼓励他们设法摆脱。赏罚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小的物质上的,一支笔一个本子的赏罚都可以牵动全班学生的心思,甚至又生出不少的乐趣。

3、改良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到底。

学生似乎已经接受教师一味“教”,自己一味“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不愿多思多言。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教师把时间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会对活动要求不够明确,在活动的衔接处表现得比较松散拖沓,加之学生之间的合作还不能达成某种默契,所以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所花时间比较长。有些教师觉得耽搁不起,但是如果就此放弃或偶尔用此方式,那每次都会错乱无章,每次都会浪费时间,若是坚持下来,两周不到师生就可以加快活动的节奏。所以,从长远角度来看,教师要坚持小组合作的理念,在具体做法上根据学生和课堂实际进行调整完善,总会达到一个教师“导”,学生“主”的轻松愉悦的状态。当然就笔者课堂实践而言,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大家会逐渐接受这一常态化的事实,学生又会对此平衡的状态感到疲倦。所以,师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讨论、交流的形式,教师要不间断的用新的形式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刺激。教师的坚持使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必需的一部分。

5.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五

一、如何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在组织交流活动时我们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个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它必须要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求同存异、相互促进。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的同时,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蕴含着集体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当我们一句激励的话语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逐渐产生;当我们的教育评价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他们的团队精神也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一组的成员在讨论问题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一定会很成功!”

“你们小组的成效如何能否向大家汇报一下?”(让学生汇报结果是代表一个群体的意见,小组成员一定会引以为荣,也一定会认真聆听,还会做好补充的准备。)

“老师发现,张悦同学在回答问题时遇到了困难,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她,使他们小组的同学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让我们为他们贺彩!”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演示演示这个过程?”

……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就是需要我们这样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而且还要教会他们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更好地激发他们集体的荣誉感。

二、如何对合作学习予以必要的指导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尽管我们在课堂上安排了一些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学生除了在小组中很无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外,并没有产生较深入的合作成效。为什么会导致这些因素产生呢?

我认为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把自身融入到其中去,把自己游离于合作群体之外,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和指导,不知道他们正需要什么,遇到了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自己要转换转换角色,蹲下身子去与学生交往,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的成员,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给学生一些示范,给他们一些切实的感悟和体验……

其次是,缺乏得力的组织。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策略,能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组织好大家有序地开展活动,调动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能对合作学习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

最后,我们还要不断地通过示范、引导,使小组成员逐步体会到,在参与小组活动时,除了主动发言、积极协作之外,还要学会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并提出合理的建议。通过这些过程使学生意识到,在别人的启发、引导下,自己思维、灵感等技能就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逐步的锻炼和提升,学生们合作学习的欲望就会更强烈。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可以采用“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这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第一步,自己先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有哪些问题要和大家一同探讨的。

第二步,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在小组内谈一谈自己学到了什么,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共同讨论,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别人的看法。

第三步,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汇报学习结果。

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我们要不断深入各个小组,帮助小组长组织、协调,鼓励小组成员参与、互动。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既能对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调控,又能使学生明白,在本次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承担的角色是什么,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何展示自己、关注他人,与同学相比,我还存在哪些不足……

我们只有在学生自己明白了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才能更好地合作学习的前提下,才能在小组活动中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才能更有序、更有效地进行。

三、如何把合作学习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我们大家都明白学校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常常需要综合运用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教学中我们时常会提出探究问题后便急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样就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使他们体会不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再者是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就马上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要么是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参与,要么是乱哄哄一片,不着边际,不切要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安排与没有安排一个样,活动后的效果不理想,我们还得回到原来提出问题时的环节重新引导,这样往往是事倍功半,既浪费了时间,又让学生失去了信心。

通过教学的体验,我体会到教学的设计只有通过必要的引导和围绕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成效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四、如何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机制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都比较多地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学生的交往共处、合作探究能力并没有得到很有效的培养,究其原因,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没有认真思考哪些内容、哪个环节适合合作学习;二是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六人小组、师生合作等)合作学习;三是,怎样指导和调控学生的合作学习。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抓住一些有利的契机,适时组织合作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当学生人人都想参与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组合作。

有时候,哪怕是安排单一的学习活动,如给汉字组词、词语接龙、朗读优秀作品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都有表现的欲望,但教学中又不可能给每个学生在全班表现的机会,这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既给了大多数学生实践的机会,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他们的表现欲得到满足,还有利于我们从中了解到一些相关的教学反馈,适时调整课堂教学。

2.当急需要与人沟通的时候,安排合作学习。

教学活动如果真正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如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的心灵互动,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与人交流沟通的强烈愿望。他既想让同学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同时也想了解别的同学的所感所悟。这时如果及时安排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必然能营造出探究的氛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当需要协作完成的时候,及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就蕴涵着很强的合作学习的要求,如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等。这时我们如果抓住契机,适当安排小组活动,必然能取得好的效果。还有些教学内容,学生一个人操作,单调重复,费时低效,也可以小组活动协作完成。学生在协作完成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和体验,也使合作、交流、共处的能力得到培养。

4.当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帮助时,安排小组活动。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必然会造成不同的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在一个班级中,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有些可能会产生较多的困难。如果这些困难都要我们去帮助他们解决的话,一是没有过多的时间;二是效果也不如小组合作的提醒和帮助更感性和易于被学生接受。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小组同学之间的启发、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他们中间所蕴含的潜能就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掘,有时还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如何通过适时的评价促进小组发展

对小组的成长来说,及时恰当的评价非常必要。在小组的使用中,我们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也就是我们要给他们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成效的反馈,要立足于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明白,自己小组的活动与其他小组相比存在着哪些优、缺?让他们明白该保留什么,改进什么?使老师的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合作学习的动力。

总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如何通过组织学生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的课题,所以我们要主动投身到这项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去,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探究,走出一条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之路。

6.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六

德惠市实验小学 武川琪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化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合作探究学习奠定基础。自主学习通常是指学生为主体支配自己权力的意识、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理、自强等自我意识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心理学家希尔指出,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个性这一因素。无数事例证明,有个性,才有思想,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才有奇才,才能创造。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应进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第一,给学生创设一个真正学习的情境。

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是被动的,紧张的,不愉快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到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盼和希望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找到自己,激发兴趣,自主地学习。例如:上课伊始,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乌鸦和狐狸》一课,让学生分别扮演乌鸦,狐狸,读好它们之间的对话,了解乌鸦和狐狸的不同性格,还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虽然一节课时间较短,但教师也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状态之中,来进行合作条件,自主学习。如:生字词的学习,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抓住音,形,义,词几个方面分组自学。弥补自己学习的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共同提高到效果。

第三,培养学生问题学习能力。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好习惯。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课时,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在复习课上,也尽量想办法,问题让学生提,答案让学生总结。

第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会学习。

首先,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不会学习的现象,表现在:家长或老师督促学习,管着学习,不动脑思考,不动手实践等不良习惯。作为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会学。用启发式点拨式的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他们的个性。

其次,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如: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兴趣。像:识字中的字理演变图,小幽默,小儿歌都能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兴趣通过动感声

像,美丽的图片等吸引学生,还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分组讨论法,小组竞赛法,奖励法……而对于那些不喜欢学习,不喜欢课堂的学生,我则是多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学患”,把学习以外的事交给他们去做,像:取送作业本,让他们轮流检查室内外卫生,当一次小组长,来打开他厌学的心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受益终生,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人的许多习惯都在早年形成(也包括坏习惯),而教师要调查学生的表现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学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的培养,持续稳定地发展,比如:低年级的孩子上课要养成仔细观察,认真听课,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乐于和同学交流等习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水平的提高,到了高年级,就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乐于提问额度习惯。因此,课堂上我严格培养,帮助,指导养成这种学习的习惯,久而久之才会见到成效。

二、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它是指一系列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法,以便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认识、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合作学习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由于学习任务共同承担,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1、集思广益合作。所谓“集思广益”就是集中每个学生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在学习人物或学习一些生活哲理时,总会问学生“他给你留下怎么样的印象?”“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等等,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大家从各个角度去分析,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更积极,更深刻的记住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2、各取所长合作。“各取所长”就是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合作完成某个学习任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个性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有的学生善读,有的学生善写,而有的学生善画。有时候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我要求学生自己学习,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对课文的不同理解,他们自动组建合作小组,善画的作画,能写的撰文,字好的抄写,会说的演讲……20分钟后,他们争先恐后上台展示。看着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海报,听到他们绘声绘色地解说,我知道,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3、优差搭配合作。有时候,我在让学生分组学习的时候,有意识地将优、中、差三类学生结合在一起,在学习的过程中,优生自然而然地扮演着小老师的角色,在他们的带动下,差生有了进步,而优生也更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分析能力也提高了,从而达到相得益彰,优差共进。

4、分扮角色合作。小学生活泼好动,有很强的想像力和表现欲,他们非常喜爱把一些活动内容“演”出来。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禹对课本剧表演予以了充分肯定,“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像,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课本剧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

在语文课中,我常常让学生分角色饰演活动中不同的角色,学生对此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上《晏子使楚》一课时,我提出让学生来表演“晏子出使楚国”的活动内容,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要求试一试。见每个学生都这么积极,我便跟学生商量,让他们选择合适的人选自由组合,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表演。商量完毕,学生便分头行事,教室顿时变成了一个排练厅。不一会儿,成果就出来了。尽管有的小组效果不佳,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了。

当然,“合作”不等于“合并”,“合作”应该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产生了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应鼓励他们选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集体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在优势互补中使得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感受合作共事和分享成果的愉快。

三、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语文学习内容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我这里举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的陆璟提出的观点:

1、提出问题:学习者投入到对科学型问题的探索中;

2、收集数据: 学习者重视实证在解释与评价科学型问题中的作用;

3、形成解释:学习者根据实证形成对科学问题的解释;

4、评价结果:学习者根据其他解释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

5、检验结果:学习者交流和验证他们提出的解释。

这里面所说的1是典型的提出问题;

2、3就属于分析问题;

4、5就属于解决问题了。

7.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七

一、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价值

合作学习的开展往往是在个体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为主,利用小组合作教学,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作学习真正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方案

(一)做好组织合作学习的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能让课堂效果达到理想状态,做好应对课堂中意外情况发生的准备,教学工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开展也是如此,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提前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所以,为了让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教师要在课前布置好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分组查询资料,帮助学生制定恰当的学习计划,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等。

(二)处理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良好课堂环境的创设,即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高个人魅力,和蔼可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同时也要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老师也可以成为他们的朋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参与到小组的共同讨论中,一起解决问题。最后,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紧扣教材和文本,这样才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其自身的个性,并且他们的学习能力水平不一,因此,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而对参加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很大的热情。对此,教师应注意调动其积极性,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例如,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可以考虑小学生自身的特性,比如,他们比较好动等,从而,在任务中掺杂一些趣味活动,进而达到学生积极参与,共同进步的目的。此外,拥有合作的态度和懂得如何在小组中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只顾自己的发言而不善于倾听同伴的意见;学习好的学生看不起学习差的学生;在组间竞争时只顾自己的成绩,成绩落后就相互埋怨,有时还推卸责任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和技能。第一,要让学生学会相互尊重,懂得谦让,互帮互助。第二,让学生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不随意打断他人,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第三,让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合作方法,学会分工,让合作效益最大化。

(四)把握合作学习的问题

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根据学生的情况把握好问题设置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教师在课堂的导入时可以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讨论;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不要过于简单,否则学生根本不需要合作就已经得到答案;反之也不能太难,否则通过合作学习之后,体验不到合作的成就感,不利于合作学习的长期开展。所以,问题的创设是合作学习持之以恒开展的动力。

(五)有效组合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讲究小组成员的有效分配,尤其是需要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任务分配。首先,是人员分工。在小组构建中,要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合理的搭配,选出组长,负责监督和组织组内学生完成任务,同时小组成员也要分工,做到人人有责。此外,给小组起名、课前口号等,让学生自己讨论和安排。其次,是任务分工。根据任务的特点和难易程度,结合组内成员的能力水平,给每人安排不同的任务。

(六)教师要及时参与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及时参与,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由于学生的心智不太成熟,看待问题比较片面,因此需要在进行学生合作学习前制定好学习目的和规则,当学生遇到一定困难时要给予指点。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观察和指导,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适当的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和学生一起讨论,最后,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将其答案进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答案。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深入学习。

三、结语

经过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使其学习成绩提升,进而实现小学生语文学习上更大的进步,还能够改变传统语文课堂压抑的气氛,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提高语文文学素养,并做到书本上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它将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动力。

参考文献

[1]冯丽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2015.

[2]夏菲.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杂志,2016(8).

8.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八

关键词:中职语文;有效;小组合作学习

【分类号】G633.3

筆者作为中职学校的一名普通语文教师,在自己的语文课堂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希望能通过实践、研究,找到一套在中职语文课堂开展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真正的成为常态课堂,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1有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运用合理的手段,利用适宜的条件,促进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及能力双重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小组内成员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共同去完成小组的目标,评价主要依据小组总体成绩及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具体表现。

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需要师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小组内或者小组间相互合作,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学习变成主动积极地去探究学习。

职业基础教育改革应该在新世纪的理论前沿指导下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实质是学生自主建构与知识结构相对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过程就是把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这意味着学习必须是主动的,学生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形成自己的理解。而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和反思,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这一改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被动地获取知识的局面。学生通过合理的手段、适宜的条件与他人进行协商、交流、合作,从而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这符合建构主义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从被动刺激的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的教育理念。

2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美国当代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在《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语文新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基本理念。可见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中职语文课堂有着重大意义。从理论上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既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在紧张而又愉快的合作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更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同学关系。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带来明显的情感和社会性效果,如提高自尊心,形成对他人、对集体积极的态度,形成社会观念和社会技能,由此可见,它是适合中职学生自身特点的。

3中职语文课堂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

尽管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有着诸多优点,它也成为很多中职语文教师在公开课、展示课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模式。可是,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语文教学实施中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堂课热热闹闹地上完了,教学效果却很难凸显出来。导致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课堂中出现低效甚至是无效课堂的原因很多,在中职学校学生整体素质低下、分层情况严重、班级人数较大等诸多客观因素之外,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教师的高期待和学生的不以为然构成反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把握不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处境尴尬

4实行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为了适应中职学生自身的素质特点,笔者通过一定的课堂实践认为,在中职语文课堂要实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需要施行一定的教学策略,其中主要包括:优化组建小组、优化学习任务和优化评价体系。

4.1优化组建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应该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相对稳定”的原则。所谓“组内异质”是指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气质、学科成绩、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合理差异建立学习小组。“组间同质”是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 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奖惩相对公平。“相对稳定”是各小组成员一旦确定,原则上学年保持不变。中职的学生有别于普高生,他们自我学习能力差却又不削于相互学习,明明知道自己的不足却又从骨子里抵触向别人学习,因此在建组的时候保持组员相当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就尤为重要,长期的合作学习有利于他们潜移默化地转变对人对事对待学习的态度。当然,在小组内外竞争、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并不一定绝对的保持不变,教师可以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组成员或者组内分工进行微调,从而不断地优化学习小组,以期在合作单位、合作组织、合作状态上达到最优化。

4.2优化学习任务

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合作任务。教学目标亦是学习目标,它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利用教学资源以及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依据。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让学生明晰合作任务。既是合作目标就表明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要协作完成,当他们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关注小组其他成员的进展情况。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任务的设计要符合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提供给各学习小组的合作任务应该基于中职生个性特点的有一定挑战性、各层次学生都能从中受益且能促进中职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可以是当下社会的热门话题,引导学生关注人生珍惜生命;也可以是历来争论不休的话题,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积极探索,培养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一般情况下这类的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在合作学习中利用群策群力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同向和异向的合作中不断的进行思维碰撞,在组内及组间不断的辩论中明晰正误,最终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

4.3优化评价体系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评价,没有评价、没有反馈则很难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合作学习中,应该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中职语文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局面,同时又注重点面结合,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明确小组成绩并不等同于个人成绩,避免小组成员浑水摸鱼。因此,笔者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中采用“立体——本位——多元”的评价模式,力求公正、客观地评价小组的每一个成员。

参考文献:

[1]丁玲.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思考.文学教育,2012(09)

[2]吴晓玲.“双边”策略“双赢”效能.科学资讯,2008(25)

上一篇:互联网保险监管现状下一篇:四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可爱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