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探讨论文(共13篇)
1.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探讨论文 篇一
在新课改下怎样进行初中田径类教学
自从提出对《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后,很多教师感觉到田径课变得很不好上,简单的教学内容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得教师和学生不能很好地配合,不仅让田径课一度受到学生的冷落,同时也让教师失去信心,而且一些技术性要求相对较高的体育项目如掷铅球等慢慢的也淡出了课堂练习。因此,田径课程改革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在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对田径运动所具有的价值理论的探讨,对中学时期的田径类课程教学的内容改革提出了构建设想,就田径类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一、传统田径课所面临的困境
第一,教学方法带有浓厚的竞技色彩。田径课所面临的困境长期存在,人们把田径运动看成是竞技体育中的一部分,使这种既有健身价值又有发展运动潜力的运动受到极度的限制,使原本让人们充满兴趣的项目变得枯燥。传统田径类教学在进行知识传授时,往往采用竞技运动传统模式,在教学与学习中容易遇到诸多问题,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田径类课程内容未及时更新,严重缺乏实用性。传统田径课多以跳、跑与投等项目锻炼为主,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频繁性,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不能正确地理解田径教学。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现实训练中去,实现它的真正价值。
第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在教学中还依然存在教师充当主要位置的局面,忽视了学生的重要性,现在我们要做到教师与学生间达到民主平等的关系,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避免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应让学生学好技术动作,让他们学会自主创新。
二、初中田径教学内容的策略
第一,要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等运动素质和有氧耐力。《初中体育课程标准》对运动技能教学提出了“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的要求。解放思想,要突破完整性、技术性、系统性的约束,试着改变竞技化的教学方式。在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技术完整性和技术性的运用。在运动技能教学中,不能用非常专业的技术要求来教学生,不能过度要求技术的细节,要学会发展基本技能。
第二,对竞技内容进行生活化、趣味化的改进。《新课程标准》下的技能教学是要改变过去竞技化的教学方式,竞技运动是人类运动文化的结晶,竞技内容的生活化要求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去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学习知识改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提高学生对田径课的认识。
第三,将健身与竞技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田径类教学内容,合理整合田径教学新资源。在田径类教学中,应将健身与竞技予以合理结合,实现田径类教学对学生健康与生活所具有的双层教育目的。对传统田径类教学内容加以改善,可对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予以有效激发,并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加以改变,整合田径教学新资源,实现全民健身理念,从而丰富田径教学内容、形式,并促使田径类教学更为系统化,真正实现健身与竞技的有效结合。
在新课标指导下,初中体育中田径类教学应对传统技术性教学理念加以扭转,坚持促进学生健康的原则,对传统以竞技为主的教学模式加以改革,并将健身与竞技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鼓励体育教师勇于改革与创新,促使初中体育田径类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且取得实效。
2.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探讨论文 篇二
一、改革教学理念
针对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课堂, 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呢?笔者以为, 最重要的是“创新”二字, 教师应该推陈出新, 创新课堂, 不能将教学方式禁锢在一个框架里, 要灵活的运用课堂教学,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在课堂中, 初中英语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握好讲课的时间, 要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时间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将所有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 那么这样的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毫无用处, 而且整个课堂会变得没有秩序, 缺乏组织性。而如果教师把整个课堂占据, 全部用来讲课, 那么也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整个课堂将会变得死气沉沉, 缺乏生气。因此, 教师可以把课堂时间分为两部分, 根据课程内容来调整时间比例, 一部分为教师讲解教材内容, 另一部分是由学生自己主宰, 展开讨论, 自主学习, 拓展视野, 丰富知识。
二、创新教学方式
1. 小组合作教学法。
初中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场景对话, 这些对话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在我们授课时, 就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以小组的形式将课文中的情景对话表演出来, 学生也可以自己发挥想象力增加一些表演内容。这样就锻炼了学生讲英语的能力, 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另一方面能够填充学生的知识库, 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在观看同学的表演时, 也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听英语的能力。各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 也能够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 增强她们的团队协作意识。比如说, 在教授有关“问路”这一内容时, 我们的重点内容就是问路的几种常用句式, 如果仅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 恐怕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学生即使是背下来了, 也不会在实际生活中加以灵活的运用。所以, 我们可以采取合作教学方法, 将教室布置成街道的模样, 其中有医院、宾馆、超市、银行、学校等, 然后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 有问路人、路人、超市的客人、学生、银行的工作人员等, 再由这些路人来提问:Excuse me, where is...?被问路的人回答:Go along...Turn left/right at the...crossing.这样的句型正好是我们这堂课的精华所在, 通过让学生反复练习, 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这方面的内容, 并且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 音乐教学法。
学生进行英语歌曲的学习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英语的了解和对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爱上英语歌曲便会产生“爱屋及乌”的感情情绪。不仅如此, 歌曲能够调动人的感官和思维, 能引发学生去思考并应用在生活中。歌曲可以营造美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得到情绪的舒缓和心情的放松。英语歌曲除了使学生能得到情绪的放松和情感的表达外, 还可以通过听觉使学生在最放松的状态下接受英语, 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欣赏到全世界各国的音乐, 很多学生都或多或少的接触过现在流行的英语歌曲, 比如后街男孩的“As long as you love me”, 还有由德国选秀歌手演唱的“Cry On My Shoulder”, 等等, 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歌曲, 都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他们。因此, 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英语歌曲进行教学。此外, 英语歌曲中含有很多英语词汇和丰富的口语知识, 教师可以将这些口语化的词语“拿”出来与正统的书面语言进行对比, 经过这样的对比, 能够让学生对这些词汇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
3. 拓展课外活动。
英语是源于生活, 服务与生活的, 所以我们要拓展第二课堂, 要把英语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所以, 我们可以积极地开展课外活动, 例如, 举办校园“英语角”、“英语天地”等, 提供学生英语交流的平台, 展示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 开拓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都能够时刻接触到英语、感受英语。另外, 教师还可以组织像英语沙龙这样的活动, 比如说, 围绕节日这个话题展开交流与讨论, 像圣诞节、父亲节、万圣节, 还有中国的春节、国庆节等。这样的活动内容与教材紧密的联系起来, 配合了教学, 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 初中英语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相应的变革,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新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合现代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但是, 初中英语的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其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很多教师和家长的心中都已经根深蒂固了, 要想让他们突然改变这种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 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仍然是存在着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 影响了新课标的实现。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乙丽.初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的实施初探[J].读写算, 2011, (38) .
[2]黄吉来.初中英语有效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界, 2011, (14) .
3.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探讨论文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体育;教学效率;主体地位;游戏教学法;分层式教学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笔者对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做了诸多尝试和探索,从中得出了不少有益心得和感悟,现结合自身经验,从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有效运用游戏式教学法、实施分层式教学这三方面,对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这一论题作详细分析和描述,希望可以给广大同仁在体育教学问题上,提供些许帮助。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初中体育教师,从开始部分到结束部分,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则是对教师所传授知识进行倾听和练习的被动者,他们的学习思维被控制,学习个性被压抑。《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体育课程从设计到评价,始终要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技能。”鉴于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应及时改变以往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把握好自己引导和指挥课堂教学的分寸,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良好学习状态。
比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我们要缩短讲解篮球动作与技能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自主练习,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篮球比赛,让他们在比赛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篮球动作与技能掌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提出,由我们做出纠正和完善。这样,我们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尽快帮助学生进行改进,又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二、有效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兴趣
古人云:“教未见趣,必不乐学。”没错,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的基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身为初中体育教师的我们,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体育教学的首位,这是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基本条件。但是,如今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师总是习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即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纠正错误—巩固提高,这使得学生觉得体育学习没有新鲜感,教学气氛变得平淡压抑,学生也日渐显示出对体育学习的厌倦情绪,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求符合学生兴趣爱好、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课的教学策略,而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游戏教学法是一条绝佳的教学方法选择。
游戏教学法,即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对于初中体育课而言,适时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欢快愉悦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参与课的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教师所教内容。比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部分,很多教师都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慢跑和做准备操,这种方法枯燥无味,学生会逐渐丧失兴趣,起不到热身效果。这时,我们就可将准备活动中的慢跑,改为让学生进行接力跑、追逐跑、跨步跑等游戏形式,或者让学生自己创编一些准备活动的游戏,如此既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达到热身的目的。总之,实施游戏式教学法,改变了以往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变得欢快愉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实施分层式教学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学习水平等,然而,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手法,这就造成了不公平、不平衡现象的发生,如各方面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不用费多大力气就可完成我们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并且会因为教学目标的门槛过低而失去练习兴趣;而各方面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则会觉得目标高不可攀,缺乏完成的自信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体育课程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各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教学建议。”鉴于此,身为初中体育教师的我们,就应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实施分层式教学,使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满足、愉悦的积极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进而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实施分层式教学,我们首先要依据一定因素,将学生进行分层,如体育能力、心理素质等优秀的学生,为A层次学生,良好的学生,为B层次学生,较差的学生,为C层次学生,然后,按照对学生的分层,设置不同的体育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比如,在对学生进行“跨栏跑”的训练时,我们就可按照对学生的分层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A层次学生,在我们对跨栏跑的动作要领进行讲解后,进行自主练习;B层次学生,在我们对跨栏跑的动作要领进行讲解后,进行模仿练习;C层次学生,在我们对跨栏跑的动作要领进行讲解后,要指导、帮助他们进行练习。这样,我们便能调动班里每一位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全都投入到对这一动作技能的练习中来,满足每一位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从而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充足的保障。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改在我国的全面实施和推进,身为初中体育教师的我们,必须严格遵循新课改教学理念,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进行改进与完善,进而促使体育教学效率在我们的正确带动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下,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晓.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探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06).
[2]尤少辉.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策略的探讨[J].新课程:上,2013(09).
4.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探讨论文 篇四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广泛而深入的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这无疑对中学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正是顺利开展地理教学任务和实现地理教学目的的有力保证,也是广大中学地理教师都非常关注和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更是教师们共同追求的最终目标。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仍然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导致课堂效率偏低,教学结果不佳,即便是采用了有效教学的一些理念与方法,却仍旧貌合神离。从有效教学理论的角度并针对目前地理教学中所反映的突出问题,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探讨地理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和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中学地理
著名科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我国也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语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从这两句话中足可见方法的重要性,而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在现代教学观念中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效教学不仅是重要的教学理论之一,同时还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如能恰当运用则教学会有事半功倍之效。那么,对于地理教学和地理教师而言,如何才能使课堂有效教学不再空洞化、片面化,而变得更具操作性、灵活性呢?这就必须朝着以下方面来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一、注重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深化教学
众所周知,地理有不少自然学科的知识,在教学中经常需要教授学生许多概念、规律、原理等比较抽象化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是教学的难点而且还是考试命题的重点,也往往最容易让学生犯难,致使学生提不起兴趣,上课打不起精神,考试拿不到高分,进而产生畏难与厌学情绪。
现有的教学方式不但费时还费力,部分教师只注重某一章节内容的教学,而忽视学科自身内在结构在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除了更为深入研读教材,还应该力图把教材当中隐性的知识体系与内在关联向学生揭示出来,把看似并没有太大联系但实际上环环相扣的教材主干逻辑逐步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从隐性到显性。并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和教师双方共同的总结归纳加以修正,使得学生更加正确地理解知识,强化其学习的迁移和知识的归纳能力。
二、注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的地理经验,引入教学
地理教学中的学生和教师都是一定区域背景下所存在的个体,不同的生活环境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生活经验,这种经验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不太容易抹去的。在步入教室学习本门学科知识之前,许多学生就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这门学科的感性经验,他们带着这些感性经验参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1]而当下的教学常常忽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的地理经验,虽然这些感性素材中难免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错误,但是教师应该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对的要加以鼓励,错的要引导其改正。否则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地理是有用的,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甚至“地理便成为经常发生的不相关联的支离破碎的大杂烩,看起来像一堆知识垃圾”。[2]
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经过教师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后引入课堂教学当中,促使学生引发进一步思考并自主探究身边所发生的地理现象与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三、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机统一,拓展教学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横跨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那么在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中,也需要体现地理这门学科的特征,即坚持集科学合理性与人文艺术性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相关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让知识不再局限于不同学科的书本里,而是交织在一起,相互融合。
尤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知识点的获取需要以掌握一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理科方面的知识为前提,比如地球运动与天体物理、地壳的物?|组成与化学元素、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等等;对人口的增长、区域产业活动、社会文化景观的学习则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和历史知识。而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可以说:“在一切课程中,地理教学与其他课程必须结合起来。没有地理教学,一切都会动摇。”[3]从这方面来看,这既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优势所在。
这样的教学不仅内容充实,而且过程生动,学生学习的效率也比较高,对于拓展学生知识面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以及创造性都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有些教师过度强调学科知识的穿插,这反而会不利于学生把精力放在重点的教学内容上,导致冗余的信息过多,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注重学生情感与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升华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是终极目标,可依旧有不少教师对此应付了事,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应当成为教学的重点。[4]这在当下已经不能顺应因新课改而带来的变化了,因为按照新课标关于对教学目标的要求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是以掌握知识与技能为基础,并通过过程与方法的习得,最后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意味着教学目标是多个维度的,不再是单一提高学生的知识在量上积累,而是迈向更高的层次,由量变到质变。最终升华学生人格与情商,培养学生作为当代社会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树立起对资源、环境的节约与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关心、爱护祖国与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5]了解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并正确看待“环境对人的影响”“人对环境的影响”“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6]只有这样方能使地理教学的目标得以全面落实,学生的心智得以成长。
五、注重教学反馈,反思教学
就像没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一样,有教学就必定有教学反馈。作为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反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最根本的作用是通过反馈不断对教学活动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再实践与再调控,从而逐步掌握教学规律,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最终实现教学的良性循环。可以说,没有反馈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7]课堂教学效率的每一次提高,无不是通过每一次教学反馈而得来,每一位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是离不开教学反思。
而这也是许多教师往往又比较忽视的一个方面,有些教师在教案上精心编写,投入大量心血,但对教学反思视而不见。如同叶澜教授所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8]可见不进行教学反思,就难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就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难以优化教学状态。
六、注重学生学习需要的分析,针对教学
现代设计原理认为,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学习需要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才能为教学的目标、方法、媒体、过程、评价等环节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对学生的已有学习水平、身心特点、学习态度等方面分析正是教学活动的伊始。如果不能确定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这个前提没有把好关,那么其他的教学环节就会受到极大影响,进而对整个课堂教学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总之,在学生学习需要分析中,必须解决“为何教”与“为何学”的大问题。[9]
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地理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体现了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10]它总是在尽可能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有效发展,从而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满足社会与个人的不同教学需求。[11]
参考文献:
5.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探讨论文 篇五
1. 初中生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一方面, 学生在结束了漫长的小学生涯之后, 进入到初中学习中去, 在这一过程中, 很多学生会产生一种放松的心态, 不重视对初中数学的学习, 也没有真正认识到初中数学在他们学习生涯和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性, 进而导致他们不认真学习, 难以取得优秀成绩的现状.
而另一方面, 初中生处于小学生与高中生的过渡阶段, 认知能力和心理成熟度还不足, 而初中学习的强度、压力等各个方面都要比小学学习更有难度, 面对这种压力, 初中生若调节不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尤其是对初中数学的学习, 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学科, 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一旦产生抗拒的心理, 是很难取得优秀的数学成绩的.
2. 教师教学理念的偏差
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普遍都是将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器, 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 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教育环节中的主体, 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1].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一旦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没有求知的欲望, 就会渐渐的对数学失去兴趣和信心, 是不可能保证学生学好数学这门科目的.
3. 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单一的, 主要是“教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方法, 并且课堂教学的形式、内容也相当的呆板和枯燥, 难以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而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化, 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大大减弱, 提不起对数学的兴趣, 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最终影响他们的数学成绩.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心理态度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主观态度是影响他们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 因此,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和心理态度, 让他们了解学好数学对于他们学习其他科目的帮助, 以及对于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使他们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并将数学作为自己必修的科目来学习. 可以说, 学生树立了对数学的正确态度, 是他们学好数学的基础.
2. 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若想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环节中的主体, 时刻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 不断对他们加以引导, 锻炼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他们成为整个“教”与“学”的环节中的主导[2].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 使他们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创新, 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同时带动其他科目的学习成绩.
3.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多媒体教学方法成为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方式, 并且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 它能够将声音、文字、图象等教学内容进行完美的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完整的体现出来[3]. 多媒体教学方法是一种更加直观的教学方式, 同单纯的教师授课相比, 这种教学方式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数学的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不断的刺激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 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
因此,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制作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课件, 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 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好数学知识, 最终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 更好的促进学生人生的发展, 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新型人才, 促进我国素质教育最终目标的实现.
总之, 初中数学教学在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效果的实现, 以及完成国家素质教育的目标,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邵月梅.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12 (05) :33-34.
[2]卞正莲.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 2011, 5 (03) :109-110.
6.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探讨论文 篇六
【关键词】初中物理 快乐课堂
对于许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来说,物理让他们感觉非常困难。虽然物理老师也是绞尽脑汁地去提高学生兴趣和成绩,但是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再加上部分教师单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给学生加量,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的现象,也影响到了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努力做到以生为本,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物理学素养。要想实现新课标的要求,需要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体会到快乐,在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中获取知识,提升自己。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吸引学生兴趣
受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物理学科特征的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显得僵硬,学生不敢或不易与教师进行交流探讨,这样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培养都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在新课改的理念要求下,教师要和学生学会平等交流,教师要真诚的关爱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从内心去喜欢教师,赢得学生的认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发挥学科优势,同学生们建立深厚的师生情,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让学生从喜爱物理教师逐渐过渡到喜爱物理课。同时,努力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即把学生能够同物理教师交流转移到物理学习中来。
二、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积极性
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只能说走出了快乐课堂的第一步。要想进步一打造快乐课堂,还是在物理教学中做到“投其所好”。在和学生交流中,了解到学生对以下类型的课程不喜欢,也不愿意听,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一是老调重弹的复习课、各种考试的试卷分析课;二是难度较小且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学的新授课;三是不让学生亲自动手的物理实验课。有鉴于此,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在复习课、各种考试的试卷分析课上,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会面对同学在讲台上讲解,這是基于对学生的充分信任。每次考试后,学生都着急核对答案,急于找到错误之处,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己分析试题的过程,而且这种分析很深刻。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这样做,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主体性都体现了出来,课堂教学氛围可想而知。
而对于难度较小且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学的新授课,教师可以选择做一个“甩手掌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既体验作为教师的经历,也能让学生这个“教师”更有教学责任感。当然,教师这个“甩手掌柜”也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要对学生的讲解进行恰当的评价,对于学生讲解不清楚的地方进行适当和精确的补充和点拨。这样做下来,无论是对于学生的组织能力还是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艰辛和不易。对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这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很多教师对于学生很不放心,怕出问题,弄坏实验器材等等。但其实实验器材就是为学生服务的,即便损坏,也是正常的。因此应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在顺利地完成既定实验的前提下,进行一些更为深刻的物理探索。这样,他们不仅玩得有趣,而且还能学到知识。
三、重视物理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快乐
物理,近代被称为“格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他们对实验充满好奇和兴趣。因此,物理实验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获得心理上的喜悦,又有利于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打破思维定势。例如,在“浮力”这章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大海能够浮起来一艘大轮船,但是将一根针放进去却沉入海底了呢?”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够踊跃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从探讨的主体可以分为两类:师学探讨和学学探讨。
(一)师生共同探讨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决定其对师生探讨更为需要,而这一形式需要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应该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努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要做到上述要求,就需要教师要信任和关爱学生,其次允许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再就是要多肯定学生的想法。同时,初中学生因为其阶段特征导致其在物理学习中出现理解较为困难的情况,要解决这些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只凭教师的口头表述还不够,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或者视频这样的新的教学手段,在课件上模拟相关物理学过程,通过这类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学视频,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在观察中产学疑问并同教师讨论,让他们在体验中体会物理学习的快乐。
(二)学生分组讨论
在一些教学章节中,可以采用生生讨论的方式,如在学习第八章“压强”这一知识点
时,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压力作用同其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1.为什么家里的菜刀用久了就要拿去磨一磨?2.大家的书包为什么大多数都是宽带而不是细
的呢?3.啄木鸟为什么长了个又细又长的喙,这对它啄木有什么用?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以及亲身感受和相互讨论得出的结论要深刻得多。
四、完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的,忽视
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的评价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全面评价,当学生某一次没有取得好成
绩时,容易影响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新课程标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到底考什么,怎么考才是科学合理公平的,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一线教师深思的重要问题。因为,科学的考评制度和标准对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有非常重要的联系。传统的过于重视应试的考评制度造成了应试教育的局面,造就了“高分低能”的学生,这是传统应试教学的失败。中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吸收情况,其实都还处于善变的时期,怎样制定科学的教学考评制度,对于学生整个的学习生涯来说,影响都是比较大的,所以初中物理工作者应该对此引起重视,努力探索和制定出一个科学的,不影响学生学习信心的考评制度。在进行评价时,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结合学生的互评和自评,在综合全面的评价中,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更积极地进行学习,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的好坏,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取决于其挖掘教学资源以及课堂设计的能力。同时,教师的评价态度或者评价制度对于学生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要学会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取得的进步,细致观察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闪光点”和“成功点”。
【参考文献】
[1]高远良.加强参与体验快乐—给学生一个快乐的物理课堂[J].理科考试研究,2014(7):32-33.
7.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探讨论文 篇七
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学环节。也是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环节。然而,长期以来,音乐老师在“评价就是考试” 的观念影响下,音乐教师设计的评价方式和操作程序中有相当部分远落后于社会的进步。这种落后使评价的功能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也使音乐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无法推陈出新。
一、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指导思想存在以下几个误区.过于追求评价的甄别功能和选拔功能:在传统的模式中,教师往往在评价前就设定好评价的目标是让极个别学生成为优秀,一部分成为良好,大多数属于一般。这种建立在培养少数“尖子生”教学观念上的选拔性的评价观,忽视了学生的层次性和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准则。
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和单向化: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包括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 而最重要的评价主体—— 学生却被排斥于评价主题范围之外,这种由上而下的不可逆转的,单方面、直线式、鼓励的评价模式存在极大的弊端。评价往往成为权威人士片面性、独断性的活动。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以音乐课程标准为准绳,以音乐基础能力为基点,在审美情感与审美态度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根据新课程要求的变化,在实践中,对音乐教学评价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式与方法.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在学期之初,我就布置好每堂课前钟是学生的“才艺斗秀场”时间。按学号顺序安排l一2个学生进行才艺表演:表演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提倡多种角度多种才艺:结合学生个人的自评成绩得到学生的才艺成绩。这个成绩在最终的学期成绩评定当中占3O%的比例。这样的评价模式将关注的重点落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给予了每一个学生平等的机会。使音乐课的评价不再是以往的“一蹴而就”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欢乐激励的气氛中,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
音乐课堂的纪律往往足最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在设计评价项目时,我还将课堂学生的表现列为评价的一个模块,存期末成绩评定中也要占3O% 的比例。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出勤、上课的参与积极性、是否遵守课堂常规纪律和能否保持教室卫生等等。
这种评价模式对比较调皮的初中学生最为有效。互评自评与师评相结合音乐课程评价学生自身也要开展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在检验学生自我评价时,我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对自己一个学期以来的音乐课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采取互评、自评和师评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对阶段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的点滴进步,使学生具有成就感。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能公正、准确的评价他人。再次,教师也要根据平时的记载与期中、期末的考试进行综合评价。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因为个体的差异,科学的评价观要求我们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可以依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将学生分成若于层次。对平时接受了特长培训的学生,就不能仪仅满足于唱好一首歌,而是要让他们在展示自己特长的同时,将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表达出来。
普通学生只要他能唱准一首歌就可以给他很高的评价。如果他能展示自己在音乐课中所学的特长,比如竖笛,哪怕他吹得不是很流畅,都应给予加分的鼓励性评价。对于平常比较内向,或确实是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要其学习态度端正,就不应当完全否定他三年的学习过程。总之,要通过灵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每个学期都有进步,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评价的目的才真正达到。
8.浅谈在新课改背景下职专英语教学 篇八
【关键词】新课改 英语教学 职业中专 兴趣 教学模式
新课程目标指出:英语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变传统课程教学——过注重教师的言传为主体模式。强调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要求我们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英语课堂的舞台尽情的发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实际、爱好和已有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对症下药,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终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脚步已经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怎样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无限多的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一线英语教师要解决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倍受人们的关注,许多一线英语教育工作者对英语课堂教学作了积极的钻研和探索,得出了很多宝贵经验,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有很多教学模式和方法值得参考、推广。因此,我们在吸取他人教学经验和方法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所以面临课改的浪潮,我们广大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走出一条真正适应我们甘肃省民勤县职业中专现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崭新道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和对新课改的认识,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旧教材的教学目标注重于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更注重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以往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都是以“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育模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学生很难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知识,导致学生容易形成厌学的情绪。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转变角色,建立良好、和谐、民主、和平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身调控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创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引路。”学生学习的好与坏,与引路人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设计时,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把每一堂课都要精心准备,密切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环境、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把每一位学生的眼球都吸引到我们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必须因势利导。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组织课堂教学,创设各种各样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大胆地用英语发言、并积极考虑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学习的英语积极性和兴趣。另外,可根据英语教学的目标,选择适当的游戏走入英语教学的课堂,具体生动的游戏,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形成学生课堂主动学习英语的内驱力,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主动发展。
三、教师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怎样引导、调动、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能完全脱离教师,只有通过教师有序的引导,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真正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有数据统计,许多成名人士,在学校时大多并非是一流的学生,甚至是根本不起眼的落后学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并不冒尖甚至是落后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成为拔尖的人才?这就是依靠了他们后天的努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而这种精神就是源自于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我们英语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英语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四、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及时、适时的评价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学习最大的快乐在于经过刻苦努力的学习而获得成功,学习好则受到教师的表扬,那么他的内心价值就得到了外境的承认,学习成就也得到了满足,自尊心、自信心增强,会感到自我价值的快感,随之而来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加强了。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观念,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尽力在实践中探索,并通过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改进英语课程教学。时代赋予我们职专英语教师更新更高的要求,就让我们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参考文献:
9.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探讨论文 篇九
1、如今我国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弊端
教学方式传统老旧。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许多老师, 还是运用的前苏联教学模式及我国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模式。学生没有主动地学习目的。体育课上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服从老师, 老师用练习规律统制了学习规律, 课堂毫无气氛可言, 这种统制下的教育学生变得千人一面。
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就是旧式传统教学模式中遵循的四大步骤。这样的模式限制了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 使老师自身的思维束缚在了模式的条条框框里, 这样也把学生置于学习的被动地位, 学生被动的学习老师安排好的一切。如此学生容易厌恶学习, 也使他们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 和自己的个性遭到压抑和束缚。
2、对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相关改进
以健康为主要指导思想。如今大家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许多人开始重视体育锻炼。可以说, 现今体育锻炼在大家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小孩子更要抓好健康问题, 所以小学体育老师更要用心领悟新课程标准, 了解它的核心精神,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并且要把“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通过体育教育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 帮助学生把握基本的运动技巧、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具体到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的的确立、教学方式的创新等等, 还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使小学生从心里喜欢上体育的学习。同时老师也要给学生讲解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 以便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发展他们的个性、陶冶他们的情操。
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下, 老师不应该以一个主导者的角色来教学, 而是应该以学生为主, 教师成为指导者, 和学生相互合作。老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中要适时的、全面的指导学生学习。为了让自己做到全面、适时的指导, 就要相应时代的号召, 提升自身的水平;不单单是加深教材研究, 还要了解自己的学生的情感、心理、态度、能力基础等。只有做到这些, 才可以高瞻远瞩, 跟紧社会发展的潮流, 提高教学效果。总而言之, 在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 小学体育教师要真正的转换好自己的角色定位, 充分起到指导作用。
为了更充分的发挥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 使得小学生学会创新、学会学习, 老师应该多想办法让学生主体充分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第一, 在教学过程里, 老师要让小学生变成主角, 如此激发小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主动学习而收获到的快乐和成就感。第二, 老师的上课态度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情绪, 而学生的情绪很大的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体育课的教学场所一般都在户外, 小学生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受影响, 这样老师的精神就更要饱满、态度要热情可亲。这样小学生就能感到愉快、轻松, 就会有积极地学习心态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这样即使教学内容有些难度, 也愿意开动脑筋去理解和掌握。此外, 教师要尽量给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 让他们的自主性得以彻底的发挥, 这样也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同时,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不仅仅是参与运动, 老师还要在过程中适当的为学生讲解一些体育原理, 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主独立锻炼的水平, 提高教育质量。
3、总结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体育的教育模式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 为了全体学生, 创造协调、对等、互助的愉快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不但喜爱体育活动, 还要喜爱体育课程, 从小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健康意识。
参考文献
[1]佘明东.试谈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 , 2010, (11) .
[2]吴悦.浅析小学体育教学的激励艺术[J].教师;2010, (26) .
[3]段陈涛.抓住小学体育教育特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 (18) .
10.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探讨论文 篇十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促进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得到许多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认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数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摆脱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禁锢,用新的、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尊重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思考当前的信息化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微课具有简短精练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谈谈微课在农村偏远地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将应用微课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很清楚,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呆板,除了不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外,还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不够高。因此,我们必须要尝试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微课引入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高中数学的《指数函数》时,教师可先播放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或细胞分裂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欣赏,然后引出本节课的知识,即指数函数的概念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与交流。
二、应用微课建构知识。突出教学重难点
不论是高中数学教学还是初中数学教学或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知识的结构性和层次性,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而微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很好地体现出这一点。首先,微课针对性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明晰;其次,微课能更好地梳理知识点,引出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图,更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例如,教学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和图像”时,要对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探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几何画板将这一内容制作成微课,向学生展示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的动态转化过程,使抽象、深奥、复杂的函数问题变得直观、具体、简单,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重难点知识。
三、应用微课查漏补缺。发展学生的思维
合理地利用微课将整节课教学的主要知识点集中展示出来,并发现问题的根源,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与此同时,对于一些较抽象的、较难理解的性质及定理,教师可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再配上旁白,利用微课进行动画演示。这样可使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变得十分清晰和直观。同时,我们在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时,要根据一些学生的具体需求来设计微课。比如,如果学生不理解某个知识点,可选择相应的微课进行反复学习,理解知识,从而更好地查缺补漏,强化、巩固知识。
四、应用微课再现学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们教师和学生都能体会到微课的一大优势就是能再现学习。微课内容永久保存,学生在家里、学校或其他地方,都可以同步学习。因此,微课成为学生课外延伸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最好载体,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再次学习。同时,微课也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手段。值得一提的是,微课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教师则成为学生身边最好的导师。因此,微课在农村偏远地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很好地体现了家、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优势,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11.多媒体在新课改背景下应用的思考 篇十一
1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
1.1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注重其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能够集声音、文字、图象于一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单调、枯燥等缺点。但在开发时,有些课件,刚开始就添加所谓的“优美”音乐,教学中,学生答对或答错,也会有“你真棒”或“再想想”等声音,这就理解偏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如果不恰当的过多追求“多媒体”,将会影响学生思考且干扰课堂教学,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要注重课堂的教学效果。
1.2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注重其“内在美”
多媒体课件既要讲究艺术效果,更应注重科学,界面友好,交互性合理,易于操作。课件重在解决内在问题。但实际上有些课件开发者却重在追求时髦的技术,因而将教学课件搞成“技术”的展示,干扰学生观察,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看清问题的本质。
1.3要重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和传统媒体的运用
根据教学内容,应在必要时使用多媒体。多媒体组织语言标准,但与教师的亲切语言没法等同,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更不能忽视。如教师设问、板书、师生对话,解题过程教师的表达,黑板的使用。能用黑板、嘴巴等传统媒体讲清楚的,就没必要用课件,这样会降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成本和周期,提高教学效果。好多课件,也是从“欢迎使用”或“wellcome”开始,到“同学们再见”或“bye bye”结束,课堂上学生完全面对屏幕,教师敲键盘、动鼠标代替了手势,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
2网络资源的应用
2.1应重视教学目标和效果,切忌过于追求网络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有使用价值,但也不能盲目使用,更不能为追求时髦而不顾教学内容和形式。例如,某位老师上一节课,讨论教育是“定时炸弹”,还是“城市的未来”?”,内容和题材都很好,安排上要求学生自己收集材料,但事实上都是老师事先在网上准备好了,学生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这样做。课上只是给学生分小组并让他们利用这些材料发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课后问老师,能否将这节课改在网络教室上,老师说,当然可以,但那就成网络课了。事实上,并非如他所言。老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上课形式。这样不但恰到好处地利用了多媒体资源,而且也深入了师生间的反馈和评价等,从而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完成。
2.2重视传统教学资源,切忌过分依赖网络资源
应该重视教科书、图书馆、教学挂图等传统教学资源,影视广播、电子图书馆等网络资源不能过分依赖。
2.3重视资源的层次性、系统性、针对性,切忌过分偏重于素材性资源
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在保障学生网络资源畅通的前提下,更要做好信息的选择,硬件条件允许时可建立“防火墙”或安装类似“网康”的设备,或事先将资源下载到服务器上,让学生通过局域网学习,从而防止他们受到不良影响, 但要注意资源的层次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严防信息垃圾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3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
3.1注重演示现象、讲授知识,忽略揭示过程、培养能力
多媒体是辅助教学工具,所以教学中应注重精心教学设计、选择恰当方法。辅助工具的应用,应创设逼真的情景,形象的视觉效果更有助于教学过程的完美呈现、加深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对其能力的培养。如高中课重在培养学生分析、探讨、评价、创新等意识和能力,多媒体不是让教师照“本”宣科的,而让学生发现、认识、探究并接受新信息的。教学中注重情感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
3.2注重形象思维教学,忽略抽象思维教学
多媒体将静态、抽象的内容变为动态、形象的教学,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但过多追求会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如高中理科学习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将其削弱不利于各阶段理科生的学习,违背理科教学改革中着重于“放开、巧引、精点、妙收”。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爱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建立、运用数理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3.3教学思想上注重课内,忽略课外
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仅局限于课堂上使用,而忽略对学生的课外辅导。有些课外多媒体教学光盘也只是一些练习、考卷,电子书或教师的教学笔记等。学生看屏幕上的习题,在纸上演算,不方便,更不利于思维的展开。如果让学生拥有课上的软件,那学生就能更多的认知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课外能力的培养,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也能激发学生的灵感,更能顺利实现新课程改革教育。
3.4注重教师如何“教”,忽略学生如何“学”
老师使用课件,重在改变如何“教”,忽略帮助学生如何学。极少有“交互性”,即使有也是教师事先设想好的。如高中语文教学随机性大,这样讨论中教师限制学生的思维并强制引向预先设好的答案,与高中语文教学的理念不符。所以,教学设备的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学思想的现代化。
3.5注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度弱化自身的作用。让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监控,讨论组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这样,没有发挥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更无法完成传统教学任务。教师应系统的思考实际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和诸多环节的相互作用,并运用多种方式优化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通过各种技术、策略、方式学习的同时,不断将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随机调控教学过程,保持和谐共进的状态。
12.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探讨论文 篇十二
关键词 新课改 教育目标 教育理念 教育方式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新的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具体到实践当中,新课改到底应该怎么改?是新课改当中所存在和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新课改的基本概况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增加和更新,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当代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学生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
(一)课程目标和结构的学习。
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新课程强调要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自身整体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内容及实施。
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的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
(三)课程评价与管理。
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将个人的能力作为评价的标准。
二、新课改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下面我将《新课改》这一目标在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简单阐述如下:
(一)实现学生的自我动手、自我思考的能力。
只有不断进行思考、探究,才能更深入的去学习,当前中学阶段的物理主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老师不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工作,重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比如象地磁场的探究:通过不断的探究,学生已经逐渐了解到“让小磁针排队”的方式来初步判断磁体的形状,然后再借助“立体磁感线模型板”上的小磁针群在磁体周围的空间排队,画出磁感线进而确定磁体的形状。
器材:用橡皮泥做成球形,球内包有条形磁铁一块(但学生事先不知)。小磁针,立体磁感线模型板。
教师说明:地球的磁场与该“橡皮泥球”相似。请设法探究它的磁场特性。
学生自主制定的探究计划:
第一,通过让小磁针排队,初步判断球内是何种形状的磁体?
第二,借助“立体磁感线模型板”描出“球内磁体”的磁感线,并确定磁体的形状。
由此来锻炼学生的动脑与动手能力。
现阶段物理课改明确的提出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而初中学生还缺少一定的自我构建能力,仍需教师的不断引导,最终达到基本知识与技能知识的双结合。
(二)要学会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在对“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的时候,声音音调在高低上与空气柱的长短的关系”进行研究时,可以使用笛子进行教学,通过堵住不同的按指孔,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再通过发音原理等的讲解,以此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可引导同学对电源电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阻值等进行辨认,进而请学生对实物电路自行进行连接,并且对实验过程中的故障进行解决,最终学生既能掌握实验方法,又对电路连接、电压辨认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另一种电路连接方法来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反复地探究,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实验结论。
初中的物理实验与我们生活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学生可以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在玻璃上滴上一滴水做凸透镜等,这些器材随手就可以得到,在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和生活实际相关的小实验,这些实验基本都比较简单易行,受条件的限制小,易拉罐盒、塑料袋以及水杯等都能成为实验的器材,使同学们明白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根据时代的变化,从新角度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得到印证的例子,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举一反三,逐渐提高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思考的能力。
(三)要以能力培养为前提。
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分析,该定律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第一个物理规律,学生在对此规律的学习中遇到了不少阻碍,第一,学生不重视对研究方法的學习,显得过于生疏;第二,实际生活中学到的“物体运动需要力维持”的观点阻碍了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理解。第三,缺乏足够的实验奠基,只能通过实验的推理推出。
针对上述问题,老师在讲此规律时首先将学生熟知的事实进行演示,通过比较想象,得到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引导学生将上述的对象、条件以及规律等进行归纳,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了解条件不同运动规律也会不同,培养学生理解规律的能力。
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定律的理解,老师还要进行一系列实践活动,证明原理存在的真实性,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在进行探究性的实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仪器并能够熟练的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三、结论
新课改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师生间的相互交流,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性学习,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以及规律的理解,能够加快进入自主学习的轨道,转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应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能进行大胆的探讨,增强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变革[J].教育学报,2008(4).
[2]王建.当代课程改革的合理性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8,(15).
[3]张友华.建立初中物理家庭实验的可行性研究[J].中小学实验装备,2009,(6).
13.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探讨论文 篇十三
大家都知道,数学不仅是非常抽象,而且是非常复杂的一门学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觉都非常枯燥无味,总是提不起兴趣,只是想应付一下升学考试而已,所以一直是数学教师头痛的问题.对此,数学教师不得不另辟捷径,从新的起点出发,用激发的方式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和公式进行转化和延伸,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多维思考,从而产生兴趣.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学生深入自主学习,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学生自己画草图列表,参看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通过这样的举一反三进行转化和延伸,激起学生们大脑思维系统,产生关注和思维,从而导致兴趣的产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二、巧用人性化参与式教学,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提升自己
传统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扮演“主角”,在高高的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鸦雀无声地听,目不转睛地看;老师一问,学生一答;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各去完成,就这样一个公式化教学,没有一点新鲜感.在数学教学中,应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利用人性化参与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如同在和睦团结的家庭生活一样,积极地参与和教师共同学习,互相探讨学习方法.在适当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出题,老师解答.彰显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探索认知过程.例如,先让几位同学根据课本内容各出一道题(要求不能抄袭各种资料,要自己创制).然后交给老师在黑板上解答,演示,再让学生分析,总结.这样在老师解答过程中不但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和提出不同的解答方法,而且提高了同学们的创新和思维能力,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促进了师生之间互相平等,和谐沟通的友好关系.三、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和综合能力
数学知识非常抽象,逻辑推理性强,综合面广,抓住逻辑推理特性,进行合理综合,对一些综合性题材的解决很有必要.比如数学体系与细胞几何证明,它包括对几何概念、几何语言(或术语)、定理定义和公理的综合运用.平面几何中的证明,主要是证明全等、相等、不等,线段比例和几何命题等内容.而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完成一个几何证明,不防着重培养学生的条理性、正确的思维方法剖析和图解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几何证明的方法主要是综合法和分析法,即人们比喻的执固索果和执果索固,前者是从命题的题设出发,由已知看可知,由可知看未知,并逐步推向未知,直到与命题的结论一致为止.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几何图形,则应进行剖析并分离出基本图形,再根据基本图形的属性,寻求解题的思路.对于一些含有隐蔽条件的题图,应当根据原有条件和需要适当添加辅助线,为证明辅路搭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存在或运用上数学知识,如城市建筑、机械生产、商业运作、建设等等,大到天文地理,小到家庭收支核算,可以说,数学在整个大干世界里,其应用最广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结合新课标,在教学中多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社会活动,与学生一起带着学习工具,踏入社会,走进社区,让学生把课本知识运用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进行实地操作(编排,记录,计算)观察分析和总结,真切体验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体会知识与社会经历所带来的趣味性和成就感.这对学生以后融入社会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也促进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对知识更加渴望.五、合理评价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评价水平,让不同的学生得到相应合理的评价,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给学生评价时,应注意几点: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探讨论文】推荐阅读: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8-18
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论文07-20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还要不要段落教学06-2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如何创新08-24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论文的探讨09-17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7-24
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素质建设06-30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论文10-13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