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母亲

2024-08-03

发现母亲(共13篇)

1.发现母亲 篇一

有的人看见这个题目会问:“做个合格的家长?难道我做得不够合格吗?我让孩子吃饱穿暖,还让孩子早日接受教育,参加了好多培训班,不让他输在‘起跑线’上,我这个家长不合格吗?”我想说,合格不合格,你将《发现母亲》看一遍就知道了。读完了《发现母亲》后,你就会觉得抚育孩子不仅仅是吃好穿好,多参加几个培训班就行了。它包括对孩子进行习育、教育和化育。如果能做到这三者的融合,你就不但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还能成为一个杰出的家长。没准因为你的出色的抚育,你还可能培养出天才来。

《发现母亲》的封面顶部,就有那么一行信心十足的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这是大话吗?非也。你去书中走个来回,就能感觉到,这句话的力量底气十足,这句话的内涵无比丰富。这句话的背后,是作者王东华先生历时十年,从文化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不同角度揭示了母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后,对为人父母者最好的祝福。

读罢此书之后,有一类“成功”人物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轰然崩塌了。这一类人就是为了事业,而不顾孩子的人。作者说:“在过往的历史里,成功的人往往不是好父亲、好母亲,我们有许多名人教子的故事,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几个被教育出来的有作为的孩子,相反,败家子却层出不穷。”这是多么发人深省呀。我们不顾孩子的教育、成长,而只热衷于自己所谓的“事业”,而在自以为是的“成功”之后,却为社会“贡献”了一个又一个的“累赘”,难道这样的价值观我们还能弘扬下去吗?王东华更是在书中以“成功:用孩子抵押来的勋章”为专题,提醒人们“我们是孩子的生命之舵,孩子是我们的生命之锚”,提醒人们“如果连关系自己身前身后的子女都不去关注,又何谈去建功立业呢”。

然而,王东华经过考察后发现,有很多的“成功人士”即使有教育好孩子之心,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子女教育好,当然这也是绝大部分“平凡”父母面临的问题。比如历史上俯拾皆是的“英雄无继”现象,还有现实中仍在上演的“富不过三代”便是明证。有人以“因果”来解释,有人以“风水”来阐释,而作者对同时又大量在历史上存在的“人才世家”现象进行了剖析,发现不管是“富不过三代”也好,“人才世家”也好,起着最关键作用的仍然是家庭教育是否成功。

不过,这里提到的“家庭教育”远非现在我们常常提到的狭隘的“早期智力教育”范围了。为了真正揭示“家庭教育”的成功规律,作者系统研究了胎儿的发育、幼儿的成长,研究了人生的发展、人才的培育,研究了人才成长中的长子现象、行序现象、幼子现象、独子现象、寡母现象等,从而发现了父母在孩子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大责任。比如,王东华在比较了“教师”与“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大小之后,提出了“一个瞽母胜过一打特级教师”的观点;他在比较了“家庭”与“学校”在孩子成长、成才中的作用大小后,提出了“家庭是最早最好也是最高的学府”的观点。而在分析了“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让妈妈成为母亲,成为教育家”等一系列观点后,他更是提出了“母亲是孩子的大老师”这一重要观点,而不是人们常常说得“第一任老师”。

因为“这部著作完全是作者考察了中外上千年教育史、女性史及文化史,并对之进行了批判性分析研究写成的,完全是作者独立思考之结晶”。所以,书中的所有论断都显得那么新颖又具有震撼力。如:“人脑是分两次诞生的”、“第二次诞生更重要”、“人是早产三年的动物”、“婴孩的一年等于十年”等,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了抓住关键时期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又比如:“母子感通:摇篮里建立起来的感应频道”、“恋母情结:母亲是孩子的纯金恋人”、“慈容精神: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等,让人们认识到了在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时,母亲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王东华的《发现母亲》开始,中国的“母亲教育学”也正式开始了。建立一门新学说是不容易的,需要大量的资料作支撑。于是,“方仲永真的神吗?”、 “傅雷为什么反对傅敏学音乐?”、“鲁迅怎样做父亲,做对了吗?”、“教皇的养子为何比亲子成名的概率要小?”、“全世界智商最高的金雄熔失败了吗?”等古今中外一系列涉及人才成长、家庭教育成败的`正反面事例都成为了他的研究对象。建立一门新的学说是不简单的,需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力。于是,本来是学工科出身的作者,为了这本著作、这个学说的问世,真就坐了十年冷板凳。而且在成名后,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停下他研究的脚步。

是什么在支撑着他?是社会的赞美、优厚的报酬吗?我觉得的都不是,因为如果仅仅为了这一些,他完全可以从事自己的“老本行”。我觉得他有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在他的书中处处洋溢着。我们可以随便摘出来一段体会体会:“我们不能成就伟业,那并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过错。但是,如果我们不去做一个能理解伟大体验的人,则是我们的过错;而如果体验了理解了这份伟大而不能传达给孩子,从而让孩子点起自己那燃烧的对真理、伟大追求的火炬,那则是一种太遗憾和太不应该的过错了!”

他的使命感不仅是为了中国的繁荣与进步,更是为了世界的美丽与发展。所以作者在书的结尾发出了“让天才成批出现”的呐喊。他说:“当这种呼喊最终化为人类的一种信念时,那么一个天才竟长的新时代必将到来,到那时,我们将怀着极欣喜的心情注目于这个远远超过文艺复兴时代的全人类长盛不衰的全面复兴与增长,注目于这个在大地上建立起的人类最美好的群星灿烂的极乐园!”这是一种多么高远的境界呀,我们所有为人父母或将为人父母者还能冷眼旁观吗?不,再也不能了。我们应该行动起来。那么,就让我们从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开始吧。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那手就长在我们身上!

2.“表弟手淫被母亲发现后”等3则 篇二

问:我的表弟今年18岁,15岁开始手淫,1年前被母亲发现,遭到严厉斥责。他现在认为周围环境都是肮脏的,因为以前每次留有印记在家具和书籍上,现在每次遗精后,认为床单很脏,不敢接触。因现在读书,精神不能集中,很苦恼。

答:这是错误的家庭性教育所引起的。在15岁开始手淫是很正常的、普遍的现象,并不是肮脏、罪恶的。

目前他的症状是强迫症的表现。母亲的错误性观念只是直接原因,其根源往往在于他自己的个性特点,如理想主义、过分认真、追求完美、刻板、严格遵守各种规则等。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差距造成内心的矛盾冲突,使其受挫折感极为强烈,易陷入极端思维和痛苦中而不能自拔。因此,需要他本人对自我有一定的认识,才能宽容自己,如适当降低自我期待值等。当然更深的根源可能来自幼年的经历,这需要详细的心理咨询才能解决。最后,是需要他母亲的理解和配合,让母亲认识到是她的错误性观念造成的强迫症。不要过于约束孩子,而要给孩子一个较宽松的成长环境,不然,严厉会毁掉孩子一生的。

没有性经验的女孩子乳房会松弛吗?

问:我的女朋友和我交往已久,对她的过去我并不了解。说实在的,其实我并不在乎她的过去,只是希望她现在对我有更多的真诚的爱就够了,其他的我并不在乎。但她直说她直到了大学毕业都没有谈过恋爱,我是她的第一任男朋友。我一直觉得她的乳房太松弛,而且松弛到腋下方向,我一直觉得很奇怪,没有性经验的女孩子会这样吗?

答:乳房和人的个子高矮、身材胖瘦一样存在个体差异。乳房松弛与是否有过性经验没有关系,一般30岁以后,女性由于腺体组织和结缔组织逐渐分解减少,乳房便失去坚挺并开始下垂了。但你的女友显然不是年龄因素引起的,而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营养条件、胖瘦、体育锻炼等有关。不妨以后让她多作胸部锻炼,以期慢慢得到改善。

做处女膜修复手术是否有副作用?

问:我今年刚满20岁,却被一些性问题搞得憔悴不堪。在这里,我第一次鼓足勇气向你们倾吐我的苦恼,希望你们能帮助我,谢谢!

半年前我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跟他相处很好。在一次醉酒之后,我和他在冲动之下发生了性关系。当时我很疼,没有感到快感,也没有见红,但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过性行为。过了两三天后,我发现自己流了血。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就经常要求和我做爱。每次做爱他总是轻易就获得高潮,而我却常常没有感觉。我还是在校生,这样的生活让我感到心神不定,心里的压力也很大。我想结束这样的生活。我和他商量过了,在我学业未结束之前不再做爱,并且打算去做处女膜的修复手术,那样的话,我们才能真正下决心不再做爱。在这里,我想知道:一、为什么我会得不到快感,是不是我身体的原因? 二、做处女膜修复手术是否要做登记?一般价位是多少?做过手术之后是否会有副作用?

答:出血是因为处女膜破裂或阴道撕裂伤造成的。二三天后应该已止血。

女性因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造成性观念比较压抑、保守,在初涉性爱时无法放开、投入。加上如你所言,心理压力很大,这也会极大地影响性反应的。很多女性都是出于观念和心理原因,难以获得高潮,加上处女膜原因,基本上女性初涉性爱时都只有疼痛而没有快感的。从生理角度来讲,也是“男快女慢”,女性兴奋慢,结束也慢,如果男方不配合,女方就难以达到高潮。

对处女膜的过于看重不仅反映出男人的狭隘,也往往说明女性本身的自卑。再说修补并不能改变事实。做处女膜修补手术并不需要登记。一般价格在1000~2000元左右,但各地价格可能不同。惟一的副作用是心理上的。

3.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三

另外,现在社会女性和男性一样在社会上平等竞争,让女性忽视了自己最重要的职责,绝大多成为了工作当中的女强人、女汉子,却严重疏忽了孩子的教育。

这是严重的错位,女性可以工作但绝不可以忘记自己是母亲。母亲不论事业多么辉煌都不应放弃母亲的责任,许多成功女性以孩子的不成才为代价而倍受人尊敬,其实这正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女人好累啊)

现在人们没有意识到母亲的重要性,更没想过如何去训练母亲。很多人都是应用着最原始的方法,摸索着教养方式。同样也是错误的资源浪费。孩子是一件精细的艺术品,需要我们组装,可是没有附带说明书!

4.《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四

一、所谓让孩子玩,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同样是搭积木,在开始是让孩子训练手的灵巧性,在稍大之后可以告诉每一块积木的作用,一个5岁的孩子和一个3岁的孩子在搭积木时不应该是一个层次上的,但现在孩子却是如此,这就是如同孩子在上课,而老师每天只让孩子念同样的课文,因此,孩子的玩不应该是“瞎玩”,至少不应该全部是“瞎玩”,应该是有目的的,是睁着眼睛的玩。做为一名母亲,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就是让孩子尽情的“玩”吧,“玩”就是孩子的第一任务,这我很赞同,读了《发现母亲》的书,我开始意识到“玩”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自己的生活中,也立志做个好母亲,好好的陪孩子玩,还要赋予“玩”丰富的内容,我想我会做到的。

二、铃木镇一认为要改掉坏习惯是不可能的,唯一能做的便是培养正确的习惯以超越它。

确实是,一个坏习惯是很难改正的,他是学生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特别是坏习惯往往有它优越舒适的特性,很难让学生一次改正,但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过程,经常的在孩子的耳边提醒,以督促他们形成好习惯,超越坏习惯,我想经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也许就能体会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了。

三、家校结合的方法:冷静的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错误,启发孩子理解老师的心情,指出老师是关心和爱护他的,老师虽然生气,只要他认真改正错误,老师就会欢迎,同时,母亲要把孩子改正错误的决心转告老师,让老师对孩子不抱成见。对孩子的进步充满信心。

做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经常的跟家长打交道,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良方,有时会把孩子的错误毫无保留的告诉家长,而很多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直接就在老师面前揍孩子了,有的回到家里训,有的则能处理的很科学。所以,我们还有义务去感化,甚至是教育家长,正确的面对孩子的错误,用科学的家校结合的方法去管理和培养孩子。

5.发现母亲老了作文 篇五

有一天,在我睡觉的时候,我被一阵阵“哗啦”的响声吵醒。我坐了起来,跟着声音走向厕所,我发现妈妈正在洗衣服。我看了一下钟,现在晚上是11点,妈妈居然还在干活。之前妈妈让我赶紧睡觉,说晚睡觉不好,我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我经常问妈妈:“你让我这么早睡觉,自己为什么要那么晚睡觉?”妈妈微笑着对我说:“大人有免疫力,不怕,小孩晚睡觉不好,不长个。”

以前妈妈动作非常快,一会就能把一件事做完。可是她现在动作有点弛缓,做什么事都很慢。记得每次我写完作业,妈妈就会给我拿来一盆洗脚水,妈妈说:“老腰呀!都快散架了,人老喽!”所以,我都会做我力所能及的事,让妈妈不那么的辛苦。

6.发现者的发现 篇六

为了及时了解铁幕后面的秘密和动向,防止苏联的突然袭击,美国从1956年开始多次派出U-2侦察飞机,深入苏联腹地进行侦察,查明了几年来一直令人担惊受怕的“轰炸机差距”不在自己而在苏联。谁知,“轰炸机差距”刚刚查清,又出来了“导弹差距”。1957年8月苏联宣布成功发射洲际弹道导弹之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对外宣称,苏联可以像生产香肠一样生产导弹,并恐吓说:“在我们工厂的装配线上,每年可生产出250枚带氢弹头的导弹。如果这些致命的东西在某个国家爆炸,那里什么也不会留下。”而这时,美国正在研制的宇宙神地地导弹和北极星潜地导弹却接二连三地失败。因此,1960年前后,“导弹差距”像瘟疫一样流传美国,人们普遍认为,苏联在导弹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一旦发生战争,苏联随时可以把氢弹扔到美国的任何地方。

为了查明“导弹差距”,U-2飞机不得不冒险继续在苏联上空侦察飞行。谁知,1960年5月1日上午,一架刚刚拍完拜科努尔发射场的U-2飞机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上空被击落,飞行员弗朗西科·鲍尔斯成了苏联人的俘虏。面对来自苏联的强烈抨击,总统艾森豪威尔向赫鲁晓夫保证U-2飞机不会再进入苏联上空。

那么,难道说“导弹差距”还没彻底搞清,美国就这么轻易放弃了对苏侦察,让已经掀开了一角的“铁幕”又落下了吗?当然不会。因为美国这时已经研究出了一种比U-2飞机更先进的侦察手段——卫星侦察。

利用卫星进行侦察的设想几乎是和发射卫星的设想同时出现的。1946年5月,美国道格拉斯航空公司的“兰德”设计小组发表了一篇342页的报告,在提出人造卫星的设想后指出“卫星具有侦察飞机的能力”。冷战开始后,由“兰德”设计小组发展而成的兰德公司,又先后提出了《卫星的侦察用途》、《气象侦察卫星可行性的探索》等报告,并开始在中央情报局的领导下秘密研究侦察卫星。1954年底,兰德公司和其它公司的研究有了结果:侦察卫星是可行的。于是,美国空军在中央情报局的领导下提出了代号WS-117L的计划(WS是武器系统的英文缩写),并于1956年与洛克希德公司签定了研制合同。洛克希德公司将这个计划命名为“斑鹬鸟”,并起了一个人格化的外号“老大哥”。

和侦察飞机相比,卫星侦察具有许多优越性:侦察范围大,在轨寿命长,分辨率高。但是同时,它的研制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难题,其中一个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把照片送回地面。当时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种是在卫星上安装一架电视摄像机和一个用来贮存电视信号的磁带记录器,当卫星飞经地面站时,用无线电传输方法将信号传到地面。另一种方案是用照相机拍照并在卫星上冲洗胶卷,进行扫描,最后转换成电信号用无线电传到地面。可是,两种方案都遇到了极大困难,一时难以解决。

关键时期,兰德公司又一次发挥了它的智囊作用。1957年11月,兰德公司提出了题为《论侦察卫星的回收》的机密报告,论证了从轨道上回收侦察卫星胶卷的可能性。报告认为,卫星的胶卷舱可依靠一枚小型制动火箭脱离轨道并减速下降,穿越大气层,最后用降落伞在地面或海面着陆(后来改为用飞机空中回收)。对如何预防回收舱在穿越大气层时产生的气动力加热问题,兰德公司的科学家们也找到了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借助洲际导弹弹头的防热技术。

这种回收胶卷的方案,不仅可使许多难题迎刃而解,而且有助于获得高分辨的彩色照片,并尽早发射。在此基础上,1958年初,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批准了中央情报局研制返回式侦察卫星的计划。当时,中央情报局的一名官员看到办公桌上放着一台史密斯—花冠牌打字机,于是将侦察卫星计划取名为“花冠”,并将卫星命名为“发现者”。

1958年1月,当密苏里州的民主党参议员赛明顿问,侦察卫星什么时候可以使用时,主管空军导弹研制和空间事务的施里弗将军回答:“明年春天”。

谁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回答过于乐观了。

1959年1月21日,美国把一枚用于发射发现者侦察卫星的雷神一阿金纳火箭竖在了范登堡空军基地的发射台上。火箭的第一级是用雷神中程导弹改装的,它上面的“阿金纳”既是火箭的第二级又是发现者卫星的一部分,是专门为侦察卫星研制的,全长5.94米、直径1.52米,起飞质量3.85吨,在轨质量770千克。在它的顶端是一个长69厘米、直径84厘米、重111千克的胶卷回收舱。

2月28日,美国第一颗侦察卫星发现者1号成功地进入了轨道,但因姿态稳定系统出了毛病,开始不停地“打滚”,根本无法回收。4月13日,发现者2号又被发射到轨道,在飞行第17圈的时候,胶卷舱弹射出来,但由于弹射指令过早发出,结果偏离了预定着陆区,落到了离苏联边境不远的挪威北部地区,让回收部队找不着了。

虽然两次发射都失败了,多少令人有些沮丧,但它却表明计划取得了重大进展。接着,美国又连续进行了多次发射,结果仍然是一败再败,卫星不是因火箭故障未能入轨,就是因偏离航向在空中毁掉。侥幸入轨的要么因太空翻滚或返回时被推入更高轨道无法回收,要么因降落时偏离预定回收区失踪了。结果,这些胶卷舱的命运极其可悲。据说,有一次,胶卷舱落在了苏联的中亚地区,当地农民扯出舱内的胶卷,把它绕在树上围成了一个厕所;还有一次,胶卷舱落在苏联的一片森林中,被当地的伐木工人用斧子一劈两半。

一连串的失败,将近一年没有回收到一个胶卷舱的无情事实,使五角大楼开始怀疑这种回收方案。轮到发现者13号发射时,一部分人开玩笑说这颗卫星不发射了,把它跳过去直接发射14号。最后,发现者13号还是按原定计划发射了。

1960年8月10日,也就是U-2飞机被击落的两个多月后,一枚雷神-阿金纳火箭把发现者13号送上轨道。这次,这位“老大哥”一切正常、状态良好。当它在轨飞行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森尼维尔的空军卫星控制中心里,科学家和空军的官员们密切监控着它的一举一动。第二天,太平洋标准时间下午3点11分,当发现者13号的第17圈飞行到达北极上空时,阿拉斯加州的科迪亚克空军地面站按照森尼维尔中心的命令,发出了弹射胶卷舱的指令。随之,胶卷舱正常弹射,然后在制动火箭的推动下离轨飞进大气层。

此时,在预定回收区——夏威夷附近的海面上,回收舰队和飞机早已摆开了阵势。担负空中回收任务的是由米切尔上校指挥的第6593飞行中队,这个中队配置的C-119型运输机上安装着一种“秋千”一样的吊钩,可以在空中抓住胶卷舱。

3点25分,发现者13号的胶卷舱打开降落伞,缓缓朝预定回收区下降。不巧,3000米高空这时出现了一片云层挡住了视线,当飞行员看到回收舱鲜艳的橘黄色降落伞时,已经晚了,胶卷舱掉进了大海。4点05分,搜索飞机依靠胶卷舱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染色剂和闪光找着了它。几小时后,一架舰载直升机到达它的上空,随后一名打捞人员从海中捞起了这个宝贝,把它放到“海特胜利”号军舰上。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挫折后,美国终于从太空回收了第一个侦察卫星的胶卷舱。

这次来之不易的成功惊动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华盛顿观看了回收的胶卷舱,还把它作为美国“在空间领域的活动中领导世界,造福于人类”的证明,并亲手将一面由这个胶卷舱带进太空的美国国旗覆盖在它上面。

接着,美国又于8月18日成功发射了发现者14号,一天后,米切尔上校经过三次努力,终于在2800米高空第一次成功回收了卫星的胶卷舱。

和发现者13号不同,发现者14号携带了照相机。这种全景照相机的分辨率约15米,可拍摄卫星航线左右两侧35度范围内的地区,一次拍摄的苏联面积相当于U-2飞机24次侦察飞行获得的照片总和。照相机使用的胶片是柯达公司专门为发现者卫星研制的醋酸胶片,宽70毫米,仅厚0.076毫米,在真空中不会撕裂或折断。

发现者14号拍摄的胶卷很快送到了中央情报局的照片处理中心。负责人伦达尔对聚集在礼堂里的照片处理人员说:“我们得到了一些新的好东西。”果然,人们惊讶地看到,由发现者14号拍摄的9米长的照片由北向南贯穿苏联及东欧,覆盖了这一地区的五分之一以上,从中很容易识别出军用机场、导弹发射阵地等景物。于是,人们欢呼雀跃,相互拥抱,将图片判读人员一次又一次高高抛起。

发现者终于洞穿了铁幕,发现了苏联的秘密。此后,随着侦察照片的增多,美国的情报人员不再为“导弹差距”害怕了,因为发现者证明这种“导弹差距”不在自己而在苏联方面。1961年9月21日,中央情报局作出了题为《苏联远程弹道部队的力量与部署》的第11-8/1-16号国家情报预测报告。报告说:“现在我们估计苏联当前洲际导弹力量在这样的一个范围,即大约有10至25个发射台能向美国发射导弹。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这种能力不会有显著的增加。”而当苏联只有十几枚洲际导弹时,美国却拥有了三倍于此的宇宙神洲际导弹,以及80枚北极星潜地导弹、600架B-52轰炸机和更多的B-47轰炸机。

美国开始有恃无恐了。1961年秋,当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又借柏林问题对美国发出威胁时,年轻气盛的新任总统肯尼迪认为该是告诉苏联人事实真相的时候了。10月6日,他在与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就柏林危机问题进行会谈时,告诉对方美国已经通过卫星照片,准确掌握了苏联洲际导弹的数量,并暗示这些卫星照片使战略空军司令部的轰炸机飞行员和导弹控制人员准确地掌握了苏联重要目标的位置。为了使葛罗米柯了解他这些话的真实性,肯尼迪还把几张卫星照片拿给他看,上面显示了苏联空军基地和洲际导弹的设施。两人会见的11天后,赫鲁晓夫做出了一个让苏联和全世界都感到吃惊的决定,他宣布撤销苏联发出解决柏林问题的最后通牒。

34年后的1995年,美国首次公布了发现者号拍摄的4幅绝密照片,并将1960年至1972年拍摄在总长640千米胶片上的86万张侦察照片全部解密。

7.我发现了母亲的秘密作文 篇七

这天吃饭时,父亲一把抓起塞在裤兜里的手机,用两根手指,这儿按按,那儿摸摸,时而转为横屏,时而转为竖屏;时而皱起眉头,时而“啧啧”两声。心思完全没有放在吃饭上。母亲见状,忍不住问:“怎么了?”父亲咽了口口水,用手摸了摸下巴,“没……没什么。”既支吾,又有说谎动作,我坚信,父亲一定隐瞒了什么!我要当一次“福尔摩斯”侦探查出真相。

吃完饭,父亲索性坐到了我的床上,依旧抓起手机,摁了起来。通过门帘,我洞察到了一切。父亲绝对没有玩微信、看小说那么简单。我拿起一本书扔到床上,假装到床上去拿书,可脖子却伸得跟长颈鹿一样长,差一点就要成功了!父亲竟转过了头,看透了我的“鬼把戏”,把手机一抓,藏到身后,那动作是如此的干净利落。我不禁起起疑,他不想让我看?背后的故事一定是曲折又离奇的,我一定不能放过任何的蛛丝马迹!

一连过了好几天,父亲一如既往,许多好时机我都浪费了,父亲的“防范”意识也越来越高了……

那天,我刚放学回家,见父亲坐在沙发上,见到此景,我心生一计。我故意捧了本书坐到沙发上,大声地咳嗽了两声。父亲见状,扭过头,用双手摸着我的脸颊,关心地问了一声:“没事吧?”调“虎”离山了!我眼睛的余光一瞟,眼睛睁得滚圆,嘴巴已经可以塞下一个鸡蛋了!父亲正在“北京赛车”的网页设置赌注金额呢!我的心像小鹿乱窜,要不要告诉母亲呢?母亲最忌讳别人赌博,如果告诉她,父亲的下场一定会非常惨的!

父亲这才注意到我在看他的手机,脸色霎时变白了,立即贿赂我:“儿子呀,你看看,你别揭发我,你以后干什么事我也不揭发你,你看怎么样?”

我的`眼前浮现出了一幕幕赌博的情景:在老家,有个人成天打麻将,最后迫不得已卖传家宝来抵债;县城某小学一校长整天买股票,最后家产赔光了;许老师家的六楼居民夜以继日地买,最终只能把房子给卖了……不能再让父亲这样下去了,继续的话,可要倾家荡产了!一定得告诉母亲!

母亲得知后,果不其然,把父亲手机里的钱全都转到她的卡上了,软件也删了。

8.发现母亲读后感600字 篇八

尽管获取知识也是一种结果,但绝非是目的。同时也让我对家庭教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学习生涯中的老师在不停地换,但结局一般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同样环境下,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都是统一的,老师的素质虽有高低之分,但是相差不会很大,每位老师最低标准也要拥有教师资格证。另外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各级的政治机构、专业机构在引领,有众多的家长和监督部门在监督,这些都促进了学校教育的质量。但家庭教育就不一样了,王东华《发现母亲》一书的扉页上写着: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作者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发现了母亲的伟大作用--“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或者说:“左右国民命运的是母亲的教育”,“母亲,只有母亲,才是创造历史的正直动力”。

王东华把一个中国教育上的重大课题摆在了国人面前。 教师要做母亲。自从有了学校组织,无论是教育家还是普通百姓就逐渐把学校教育神化了,特别是父母,把学校教育当作孩子成长成才的必然方式。《发现母亲》用理论和实践证明:母亲才是孩子教育的源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地,学校教育不是教育的源头。学校教育不是孩子教育的源头,但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 所以教师要像母亲,教师要做母亲。 回忆自己这些年来走过的路,首先,作为母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培养孩子,把教育孩子看成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这一切,我做到了。 在孩子还没有出生时,我就一遍又一遍地听一些适合孩子、陶冶

情操的轻音乐,听一些节奏轻快的、悠扬的歌曲。

在孩子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我就给她唱儿歌、听音乐,尤其是在放暑假期间,晚上我抱着女儿在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儿歌唱了一曲又一曲,虽然当时孩子还小,还不会和我交流,但我却不寂寞,因为她是一个小听众。 孩子会走路了,我就带着她玩,社会上的每一种展览、展台、展板,我都不放过,公园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孩子小时候胆小,为了锻炼他,我逼迫着胆小的自己先去尝试,以自己的胆量去影响她,和她一起玩,并不时鼓励她,给她以信心,让她的生活中充满勇气和胆量,充满阳光。

9.发现中学习 学习中发现 篇九

例1 已知a,b,c为△ABC的三边,求证:abc≥(a+c-b)(a+b-c)(b+c-a).

一、 发现变量关系,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

学生经过思考发现不等式左边和右边变量之间存在着关系,即=a,=b,=c,从而自己发现了以下两种证明方法.

证法1:因为a,b,c为△ABC的三边,所以b+c-a>0,a+c-b>0,a+b-c>0,

因为(a+b-c)(a+c-b)≤[]2,

所以 (a+b-c)(a+c-b)(b+c-a)≤a2(b+c-a).(1)

同理(a+b-c)(a+c-b)(b+c-a)≤b2(b+c-a).(2)

(a+b-c)(a+c-b)(b+c-a)≤c2(b+c-a).(3)

因为(1)(2)(3)三式两边都大于0,所以(1)(2)(3)三式两边分别相乘,得[(a+b-c)(a+c-b)(b+c-a)]3≤a2b2c2(a+b-c)(a+c-b)(b+c-a),

即abc≥(a+c-b)(a+b-c)(b+c-a).

证法2:因为a,b,c为△ABC的三边,所以b+c-a>0,a+c-b>0,a+b-c>0,

a=≥.(4)

b=≥.(5)

c=≥.(6)

因为(4)(5)(6)三式两边都大于0,所以(4)(5)(6)三式两边分别相乘,得abc≥(a+c-b)(a+b-c)(b+c-a).

二、 发现新形式,师生合力解决

总结讲解完以上两种方法后,学生1举手说:由(a+c-b),(a+b-c),(b+c-a)这三个量出发,我联想到余弦定理:

cosα=,cosβ=,cosγ=,因此想构造以,,为边长的三角形,利用余弦定理来证明.

不管以上方法能否解决此题,学生1能够发现形式,联想到构造三角形用余弦定理来解决,已经很好了,在全班同学们的掌声中,我当场大力表扬了该学生,并按照他的想法,进行了以下证明.

证法3:a,b,c为△ABC的三边,所以b+c>a,a+c>b,a+b>c,

易证+>,+>,+>,所以以,,为三边长也能够构成三角形. 设边,,所对的角分别为α,β,γ. 则α+β+γ=180°,

由余弦定理得:cosα=,cosβ=,cosγ=,

要证abc≥(a+c-b)(a+b-c)(b+c-a),

只需证abc≥2cosβ?2cosγ?2cosα,

即证:cosα?cosβ?cosγ≤成立,

∵cosα?cosβ==,

则cosα?cosβ?cosγ=-cos2γ+cosγ

≤-cos2γ+cosγ,所以当cosγ=时,

cosα?cosβ?cosγ的最大值为.

证法3方法比较新颖,发现余弦定理形式,进行构造,其中在证明cosα?cosβ?cosγ=时,学生遇阻,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努力,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三、 再现新发现,证法又起波澜

在大家沉浸在证法3的奇妙与解出题目后心情愉悦的时候,对数学很会钻研的学生2举手发言了:由(a+c-b),(a+b-c),(b+c-a)这三个量出发,我联想到必修五课本中的阅读材料里讲过的海伦公式,这个题目我想利用三角形面积来进行解决.

海伦公式:a,b,c为△ABC的三边,则△ABC的面积S=,其中p=.

海伦公式是必修五课本中的阅读材料里的内容,不是要求掌握的内容,学生2善于发现,并记住了这个公式,全班同学又有了新的兴趣点,证法再起波澜. 我按照学生2说的思路进行了证明.

证法4:把p=代入S=得:S=,

(b+c-a)?(a+c-b)?(a+b-c)=,(7)

设△ABC内切圆的半径为r,外接圆的半径为R. △ABC的面积为S.

则S=(a+b+c)?r,∴ a+b+c=代入(7)式得(b+c-a)?(a+c-b)?(a+b-c)=8rS,

S=absinC=ch,∴==2R,则h=.

∴ S=ch=,∴ abc=4RS.

要证不等式abc≥(a+c-b)(a+b-c)(b+c-a)成立,

只需证4RS≥8rS,即证:R≥2r.

证到这里的时候,下课铃声已经响了,我把问题留给了学生供他们课后进行研究,为学生进行研究发现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四、 余兴未尽,课后的新发现

设△ABC内切圆的半径为r,外接圆的半径为R,则R≥2r. 这个命题其实就是著名的欧拉公式.在数学历史上有很多公式都是欧拉发现的,它们都叫做欧拉公式.

三角形中的欧拉公式为:设△ABC外接圆的半径为R,内切圆的半径为r,两圆心之间的距离为d,则d=,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时d=0.

许多学生课后都对R≥2r的证明进行了研究,班级里兴起了一股数学研究的风气,在当天课后作业中,学生们又显示了一次新的发现.

例2 已知a>0,b>0,2c>a+b,求证:c-<a<c+.

常规证法是:

要证c-<a<c+,

只需证-<c-a<,

也就是证c-a<,

即需证c-a2<c2-ab,

即证:a+b<2c. 而a+b<2c为已知条件,显然成立,

所以不等式c-<a<c+成立.

而有几个学生在做题时发现:c-,c+两个量有点像二次方程求根公式里的两个根,于是大胆猜想,产生了第二种证法.

证明:要证c-<a<c+,

只需证<1<,

令x1=,x2=,则x1,x2为方程x2-cx+=0的两个根.

令f(x)=x2-cx+,f(1)=-c+=,

∵a+b<2c,∴ f(1)<0,∴ x1<1<x2,即<1<.

所以原不等式c-<a<c+成立.

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 譬如,案例中学生“发现”一条数学家早已熟知的欧拉公式,但由于事先没有人告诉过他,也没有从自己手头的书上看到(尽管它早已被写在有关的书上),这就是学生自己的发现,是千真万确的发现. 这一条学生自己发现的原理,要比他通过学习别人的发现理解深刻得多,记忆牢固得多.

10.我发现母亲河变了作文 篇十

星期五,我校五年级全体师生来到锡惠公园赏花爬山。

瞧,大门口潺潺的流水唱着欢快的歌,哗啦啦地向东流去,水中的鱼自由自在的游着,好不快活!几棵柳树正在河边梳洗长长的.秀发,那柳枝纤细而柔软像瀑布一泻而下,在微风的吹拂中摇摆着腰肢,随风飘拂,可爱极了。而我似乎也变成了一棵柳树,和柳枝一起荡着秋千。“好不婀娜多姿的垂柳啊!”我不禁赞叹道。柳树也好像听懂了我的话,在对我说:“嘿,老朋友,好久不见了。”

又向前走了一段路,我看到了一种奇特的花朵,询问了好几位同学才知道,那是凤凰花。凤凰花就像一只只小凤凰停在枝头上。一朵凤凰花像一小枝火花,一树凤凰花就是一团火把,照亮了锡惠公园,照亮了天空。坡地上,大树下,这儿一簇,那儿一簇,杜鹃花开得正旺,不时送来阵阵芳香,沁人心扉,使人神清气爽。这儿一块,那儿一块的矮牵牛,有粉的,有红的,还有紫的,近看像一只只小喇叭,正在仰天吹奏呢!远看好像镶在绿天鹅绒上的锦缎,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艳丽。咦,前面草地上好像停了许多蝴蝶,走近一看,哦,原来是蝴蝶花。微风一吹,翅膀一张一合,好像在展翅欲飞。

最令人难忘的就属爬锡山了。在邵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都背起了课文。“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段段优美的话语在同学们口中陆续蹦了出来。课文背完了,但是还没到山顶,同学们便唱起了一首首欢快的歌曲。老师们也好似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年轻了许多,和我们“嬉笑打闹”,好一幅嬉戏图。

11.发现母亲 篇十一

为了能让3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知道光有耐心和坚持是不够的,必须不断地学习。我渴望学习,不学习将无法面对孩子们的那3双渴求知识渴望成长的眼睛!正当我束手无策的时候,有缘认识了杨艳萍老师,通过她的介绍,我听说了《发现母亲》,了解了母亲教育。

收到《发现母亲》我如获珍宝,爱不释手。可是,一开始我没有勇气在群里朗读,在畅占亭老师和各位书友们的支持和鼓励,才让我下定决心录制了自己的第一段音频——读者共读宣言。没想到第一次的自我突破,让我感觉从此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浑身充满了力量,“我要每天进步一点点!我读书,我快乐!”对!我进步了,我成长了。

身教胜于言传,我每天坚持学习和朗读。3个孩子也都跟我学,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儿子在成长中遇到的一系列不顺,是困扰我的大问题。九岁了(因为身体健康的原因),做数学题还数手指头,认字也不是很多,读书写日记写作文更是难于上青天,愁啊愁啊,难呀难……

畅老师了解了我和儿子的情况后,亲自指导我们,按照畅老师教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儿子不知不觉喜欢上了数字,喜欢上了数学,我每天读书,他跟着我读认字也多了,也愿意读书和写字了,才短短两个月就有了这么可喜的进步,感恩畅老师,感恩王教授,相信只要按对的方法坚持,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进步更大,收获更多……

《 发现母亲》影响着我,激励着我,相信能影响和激励更多的母亲和家庭!!!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从现在起,让我们为推动母亲教育尽自己的一份力。

★ 小蝌蚪找妈妈 范文朗读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范文朗读

★ 三字经全文朗读

★ 高考作文范文朗读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范文朗读

★ 散文朗读

★ 弟子规全文朗读

★ 朗读心得

★ 三字经 童声朗读

12.发现未发现的秘密作文 篇十二

在暑假里,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从未发现的秘密。

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太阳西下接近了地平线。天边堆积了浅蓝色的云彩,浅蓝色的天幕像副洁净的丝绒。我正从商店里买了东西往家走,我迈的轻盈的步伐,哼着甜美的歌谣,踏上了回家之路。可一群不速之客挡住了我的去路,只见这几只蚂蚁飞快的“奔跑”着就像离玄的箭似的,一下子不见了踪影。我有些好奇,于是,我俯下身子仔细寻找着,发现路旁有一个不太起眼的小洞。咦,蚂蚁在洞里吗?洞里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一个又一个问号浮现在我的脑海……强烈的好奇的我蹲在洞前。

过了一会了,只见蚂蚁大军浩浩荡荡地从洞中走出来。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一致的步子,昂着胸走在小路上。有的蚂蚁扛着米粒,有的则是几只蚂蚁抬着一些类似卵的东西。我不禁要问:蚂蚁们抬着这些东西又干嘛呢?而且步伐还略带急促,是发生什么事了吗?——突然,天色一暗,大地被一幅灰色的纱布严严实实地罩了起来。天空乌云滚滚而来,如同千军万马直奔站场。很快,四周响起了雨的音乐会,这天气真是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我赶紧往家跑。、

回到家后,雷声从远处隆隆而来,我顾不得擦身上的雨水,却担心起蚂蚁的命运,他们在洞里还好吗?强烈的求知欲望使我想起再去蚂蚁洞再查个究竟。通过天气预报我知道明天中午还会有一场瓢波大雨。于是,隔天临近中午时,我便匆匆赶往蚂蚁洞旁。奇怪了,蚂蚁军队竟然全体出动了,与昨天一样,他们都在将东西转移到地上去了,似乎在搬家。我感到十分诧异:难道蚂蚁可以预知未来吗?

我回到家,经过询问和查找资料,终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所在。原来,在下雨前,空气会十分闷,蚂蚁巢则会变得十分潮湿,而蚂蚁有对温度变化格外敏感,所以一到下雨前,蚂蚁军队就会会成群的开始搬家了。

13.发现母亲 篇十三

女人的名字是母亲

十天左右的时间读完了七百多页、上下两册的《发现母亲》。就自己的愚钝而言是无法将书所传达的知识和理念像海绵一样吸进脑子里,但是一种观念却闯进了我的心里,并且占据了我整个的心那就是――女人的名字是母亲。我首先应该是一个母亲,然后才是教师。我的母职应该是我生来的使命,是不容我冷漠的,小觑的女人使命与责任。

我回首自己十年的母亲岁月,我感到了自己的渎职,并且在心里痛悔,感到自己没有尽心去陪伴女儿的成长。至此,我并不敢承认自己是母亲,我仅仅是一个不合格的妈妈而已。无知的时候,虚掷时光,青春岁月就和愚昧一起袅袅远去;对工作的认真让自己常常忘记过问自己的孩子,半夜醒来想的.是学生,我俨然是一个亲生的后母一般;孩子最关键的时光过去了,我读了此书才知道早教的重要,于痛中也感到无奈,“世隶耕”的家庭环境决定了我的目光有多远。但是还是深深感激我的父母――是他们的眼光和意志让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我并不鄙视任何行业的人,对勤苦的中国农民总是怀着一种莫名的亲近感。但是作为农民的意识和我今天的思想或许还是有点差距的,只因为我父母的用他们的辛劳和努力为我竖起梯子,我才有机会在今天知道女人的名字是母亲。否则,我必定像我儿时的伙伴一样,嫁人、生子、抛家舍业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家里使他们像幼雀整日期盼外出捕食的母雀一样内心孤独、恐惧、荒芜。我读了王东华老师的《发现母亲》,更确信是我的父母在当时比别的家长开化才有了我和弟弟的今天,虽然父母的目标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有个比他们好的饭碗。我上了中师,弟弟上了大学,后来在农村算是有点学识的四叔和高中毕业的四婶紧随我父母其后,我叔叔家妹妹又考上本科,远房叔叔也受我们家影响,于是我的远房叔叔家两个妹妹也上了大学。可是,我的亲三叔二叔这两对斗字不识一升的人家,一直鄙视我父母让我们上学的做法,两家的四个孩子竟然无一人初中毕业。我父母又影响了我的邻居,他的儿子本科毕业,邻居家又影响了他弟弟家,他弟弟家女儿又上了本科。那些不重视孩子教育的父母,孩子照样是老鼠打洞。

更重要的是勤劳、坚韧、善良、孝敬的母亲,用她对待爷爷奶奶的行动,化育了我们姐弟,我们无一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和公婆。面对妯娌对待婆婆的锱铢必较,我时常感到对自己的惊奇,为何我就没有这么“精细的算盘”和“精明的眼光”,今天我才明白这是母亲的慧根、福祉、在庇佑我的心灵澄明安适。父母的大度和为家族的操劳,一样早就了我喜欢给婆家操心的性格。这或许就是王老师说的习育、化育吧。父母对孩子的人格的孕育主要就是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作为最好的营养液,日复一日浸润其中,自然熏染。父母是红,孩子不会是黑,父母是黑,想让孩子红估计没那么容易。

上一篇:部门文件管理办法下一篇:成都大学大学物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