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教案

2024-09-01

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教案(共13篇)

1.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教案 篇一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四边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部份内容是在原有的平面几何知识基础上,继续学习四边形问题,这里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学生之间的个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四边形;通过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小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到数学就在。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学生之间的个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四边形。2、通过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小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教学难点: 四边形所具备的特征。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1)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2)图中画了许多图形,谁能告诉老师你认识了哪些图形?

2、请学生尝试画一两个图形,可以在图上描。

3、观察:把主题图中的所有四边形用红笔描出来。

提问:这些图形都有么共同特点?以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进行讨论,然后再汇报讨论结果。小结:这些图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题1。①出示。(图)

提问: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颜色。并说一说你的根据。为什么不是四边形?(因为它不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所以它不是四边形)

②想一想: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小结:四边形它有四条边,并且都有四个角。(2)教学例2。出示:(图)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四边形)

请大家给这6个四边形分分类,并说一说你分几类,根据什么来分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示题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到什么?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四边形》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和学生之间的个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四边形。2、通过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小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装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教学难点: 四边形所具备的特征。教学准备:主题图、小黑板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每天都在美丽的校园学习生活,校园里也有许多数学知识,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有哪些图形?(学生看课本主题图要求学生找出主题图中有哪些几何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出示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在我们的校园中,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看来啊,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图形宝宝──四边形,你们愿意和它成为好朋友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了解它。(板书课题:四边形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师:图中有这么多图形,同学们能给这些图形分分类吗?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小组内商量商量,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当学生把四边形分一类,其他图形分一类时)我们就按照你这种分法来研究。

1、学习例

1、“涂色屋”--感知四边形

1)我们知道了象这样有四个角,有四条直直的边的图形都是四边形。接下来请你到涂色屋去找一找,把你找到的四边形涂上喜欢的颜色。(小黑板出示例1,学生操作。)

2)反馈时提问:他找到的都对吗?--为什么你认为他们都是四边形?(强调:因为这些图形都有四个角,四条直直的边,所以都是四边形。)

3)同桌互查你们找的都对吗?

4)为什么其它的不是四边形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一个个说)强调:四边形是平面图形,不是立体图形。但它的每个面都是四边形。

5)在生活中,你也能找出四边形吗?(举例说明)

2、学习例

2、师: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四边形,它们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我也收集了一些四边形。

师:谁来选一个你熟悉的四边形给大家介绍一下? 预设:(1)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3)若没有学生选菱形,可问:认识这个图形吗?它的四条边也相等。

3、认识了这些不同形状的四边形,你能给这些图形来分类吗?说说理由。

(1)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一类(四个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任意四边形一类(没有直角)。(2)按边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

梯形、任意四边形一类(四边不相等)(3)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类(四条边相等);

梯形、任意四边形一类(四条边都不相等)。小结: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判断是否四边形。

()()()()()

2、下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在钉子板上围一围。

三个层次进行了练习,基本应用的题目旨在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应用题目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到什么?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四边形 四边形的特点:

四条直直的边 四个角

是个封闭的图形。

教学反思:

2.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教案 篇二

一般来说, 概念的获得有两种基本形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概念形成是从大量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某一类对象或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概念同化是指利用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来理解新的概念。总体来说,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段的学习者来说往往是以概念形成的方式为主。有关研究证实, 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需经历如下三个不同的认知水平:第一个阶段是直观形象水平,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是直观和形象的;第二个阶段是形象抽象水平,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中形象的、本质特性的成分逐渐增加;第三个阶段是初步的本质抽象, 逐步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层层过渡。而在传统环境中,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很多教师往往是采用“讲述——练习应用”的方式来开展, 而忽视了学生概念形成的完整过程, 由此造成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易混淆、机械套用等问题, 不能达到知其然以及知其所以然。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形象化、直观化以及各种软件工具的批量产生、动态可操作性为学生的概念知识的有效获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主要策略

1. 以问题为中心, 以情境为依托, 呈现多样化例证

无论是数学概念还是数学规律、定理公式等都离不开问题, 而有意义的问题解决过程又与情境密切相关。因此在概念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围绕以问题为中心, 以情境为依托, 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物、数和形灵活呈现的优势, 充分发挥个体信息加工和团队协作信息加工的优势, 呈现与概念相关的多样化例证, 从而为小学生概念的形成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弥补他们生活经验不足以及抽象思维能力尚不发达等问题。

例如, 在教授《认识四边形》这节内容时,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校园情境, 一方面有效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将“四边形”这一概念很好地融入在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当中, 进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去观察、寻找各种“四边形”。

此外, 在该环节中除了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例证, 帮助学生丰富相关的表象, 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搜集、整理相关的例证素材, 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成课堂教学内容, 体现知识的协同建构。

2. 以探究为核心, 借助信息技术工具提出概念假设并验证

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有意义理解概念提供了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主动探究获得概念的意义和含义提供了可能, 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概念的理解。

(1) 分类概括, 辨别属性, 从而获得概念

概念的有意义获得是在一系列相同、相似以及不同的具体例证当中, 通过比较、分析、概括从而获得对同一类具有相同事物属性的概括。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易于呈现多样化例证的优势,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所呈现的例证进行归类概括, 进而对概念的各种属性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获得感知。

例如, 在教授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时, 教师利用PSM-K (该软件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一款支持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软件) 从收藏夹中引入各种物体, 如图1所示。学生在PSM-K的支持下可以随意对面板中的各种物体进行拖动, 从直觉感观上完成对物体的分类操作, 并在操作的过程中深入思考, 不断回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从而获得相关概念的初步认识, 获得同类物体的本质属性, 建构概念的意义。由于在本节内容中所出现的“长方体”、“立方体”、“圆柱”等若干概念是第一次出现在教材当中, 并不要求学生能够对概念的属性进行严谨的把握, 因此PSM-K为学生对概念的初步感知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此外, 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对物体的分类结果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 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指导提供依据。

(2) 逐个判断例证, 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反馈, 思考概念属性

根据教师或者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供的例证, 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进行自主判断, 逐一建构所提供的例证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利用信息技术的及时反馈功能,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己的判断结果和客观知识之间的差异, 逐步建构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 在《认识四边形》这节课中, 教师通过学校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四边形的认识之后, 通过网络课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与四边形有关的例证。此外, 该网络资源中还提供了对学生的判断结果进行及时反馈的功能, 学生在进行判断中, 逐步发现四边形要具有四条边, 而且是四条直的边、四条边要能围成一个封闭的图形等, 从而不断在判断、反馈、思考的过程中建构起对四边形的准确认识。

3. 加强概念变式, 注重概念的实际应用

所谓变式, 是指所提供的实例或材料不断地变换呈现形式, 改变非本质属性, 使本质属性“恒在”, 借此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形成概念。变式深化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避免了片面理解概念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 概念的变式提供可以来自多元。一方面,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量的概念变式, 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掌握;另一方面, 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工具的支持, 让学生自主创造相关概念变式, 从而在变化无关特征中强化对概念关键属性的认识。

例如, 在《认识四边形》这节课中,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造了一个基于网页的钉子板, 学生可以利用该钉子板围成任意的四边形。在此过程中, 各种规则、不规则的四边形顿时在学生们的动手创作之中生成。此外, 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了若干不属于四边形的平面图形, 让学生利用一定的工具支持, 改变其图形的部分属性, 从而实现向四边形的转变。如此,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属性的理解和把握上, 还体现在自己的创造之中, 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 使得概念的学习既深入, 又有效。

4. 反思建构, 表征关系, 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能够清晰区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概念教学的又一重要目标。学生在初步接触和学习概念时, 往往获得的是单独的、孤立的一个个新概念, 缺乏概念之间的联系。如此导致了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不够准确, 并且使得知识之间出现割裂, 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 教师在学生获得相关概念的初步理解基础之上,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联系相关概念, 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 以深化对其认识, 并且在表征的过程中, 反思对概念的意义建构是否准确。通过对所学概念的可视化表征,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

例如, 学生在获得四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的概念之后, 教师让学生借助概念图工具 (如Inspiration等) 表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学生深化对这些概念的本质认识, 建立概念间的联系, 如此也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训练 (如图2) 。另一方面, 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角度不同, 可以在对客观知识理解无误的基础之上建构对概念间关系的个性化表征。此外, 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作品, 可以推测学生对相关概念的掌握情况, 便于扫除学生认知过程中建构概念的盲点。

概括来讲, 信息技术融入于小学数学课堂, 使得概念教学变得灵活、生动、深刻、有效。情境、概念、关系、应用不再是彼此脱离, 而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应注意的问题

1.有意义获得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相结合

小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还非常有限。因此, 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重合理把握有意义获得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获得设计概念的过程中, 要精心设计基于小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先行组织者, 以便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在设计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时, 要注重考虑学生自主探究任务的知识基础, 要设计学生探究过程中的脚手架和支持帮助。一般说来,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把握, 考虑将两种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的有效整合。

2.概念的表征内容和表征形式同样需要关注

3.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教案 篇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四边形》。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空间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空间与图形的基础。本单元的内容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同时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都不要求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因此,我觉得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为:

①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

②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③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奥秘。

一、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以往的知识当中,学生只对各种图形有所认识,而对什么是四边形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引导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是本堂课的重点。而三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比较能力还很弱,要正确的说出四边形的`分类标准是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的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我直接出示主题图(课件),让学生寻找认识的图形,如:长方形的篮球场、通道、窗户;正方形的地砖;平行四边形的推拉门、楼梯、护栏等。根据学生所说,概括说出:看来图形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图形让我们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所以今天我们先研究图形中的一类——四边形,从而顺利出示课题。

这个环节创设了参观光明小学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引入,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日常化、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观察光明小学的校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很自然引入课题。

(2)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第一步,用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把你脑中的四边行画下来。”第二步,展示学生的作品,不管正确与否。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判一判。第三步,自主探究四边形的特点,让学生交流自己概括出的特点。第四步,出示例1图,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

通过想一想、说一说、找一找、议一议涂一涂等活动,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出了四边形的共同特点。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同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休课件动态演示的优越性,使图形可以随意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动手实践,获取新知;

①教师出示一些不同的四边形,让学生对这些四边形进行分类。先让小组讨论,充分发挥想象力及小组合作的优势,在这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这些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在学生对四边形特征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利用教师呈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对不同四边形的理解,学生之间合作探究、互帮互助,既内化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②围四边形

学生利用学具里的钉子板围出自己喜欢的四边形。很多学生围出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讨论,并通过测量,得出他们的对边也分别相等,从而让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从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教师设计了围四边形的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清晰地认识了四边形。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让学生说说学了这节课你又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4.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教案 篇四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四边形》是本单元的起始内容中的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培养。本次教学内容包括教材79页例1和做一做,以及教材81页练习十七第1题。

(二)学情分析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水平,可以初步感知四边形,但是并不能较好地抽象概括出四条边的特征。所以在教学中通过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出发,让学生自己感知四边形,接着通过讨论、举反例的方式引导学生概括四边形的特征。最后再通过辨一辨、说一说、找一找、画一画、判一判等系列活动强化学生对四边形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区分、辨认四边形,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感受数学之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难点:探索发现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四边形,概括四边形的特征,并能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辨、找、说、画等过程,培养学生动手、交流、思考的能力,深化对四边形内涵的认识,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四边形无处不在,体会到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学之美。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练习本、铅笔、橡皮擦、直尺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具准备: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图形磁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大家看,他是谁?没错,他就是大耳朵的图图,老师非常喜欢图图,因为他最近特别爱学习。今天,图图会学什么呢?我们看一看。

教师:播放动画:《一起找找家中的图形》 教师:图图今天要学什么? 学生:回答

(二)师生合作,探索新知(15分钟)

1、感知图形,引出课题。出示:图图家里图片

教师:图图和小怪会找到什么图形呢? 学生:寻找房间中的图形 教师:展示出学生找到的图形

其实在刚刚在我们找到的图形中,就有今天要学的四边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四边形。

板书:四边形的认识

2、师生合作,探索特征 特征一:4条直边

教师:现在老师将我们找的图形标上序号。你觉得几号是四边形?就把号数写在练习本上。

问题1:哪些图形是四边形 问题2:这些图形形状、大小都不一样,你为什么认为它们是四边形?同桌之间相互说说。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巡视并引导学生探索四边形的共同特点 质疑:只要有四条边的图形就一定是四边形吗? 教师:多媒体出示

教师:这个图形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小结:四边形有四条直边 问题3:那要怎么变成四边形? 教师:课件演示 板书:四条直边

特征二:4个角

教师:这个图形也有四条直边,那它是四边形吗?

教师:这四条直边没有围起来形成四个角。而我们找到的图形不仅有四条直边还有四个角的。

板书:四个角 教师:那要如何修改才能变成四边形。

教师:课件演示

注:如果与学生交流时,学生很轻松总结出四边形有4条直边,4个角。则最后出示两个反例,强化学生对四边形特点的认知。

教师:我们刚刚说的四条直边、四个角就是四边形的特点。板书:特点

(三)动手实践,深化感知 1.辨一辨。

出示:教材第79页例1。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起来。看谁圈得又快又准。

学生:圈图形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圈得对不对。

学生:以打手势的方式表示。认为是四边形,就比√的手势,同时说“是”;如果不是四边形,就比×的手势,同时说“不是”。

教师:幻灯片操作。如果是四边形,该图形就会变大;如果不是四边形,该图形就会变小。

注:交流反馈时,对于形似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说说不是的理由。对其他规则图形让学生尝试说出它们的名称,如五边形等,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2.说一说

【过渡】同学们,刚刚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四边形,那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是四边形?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看来同学们都认识四边形了。

3.找一找。

教师: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呢? 学生:举例说明

小结:大家真很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了这么多四边形。

4.看一看

课件:播放音乐,出示图片

教师:没错,四边形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各个领域都有它的身影。它时而俏皮可爱,时而高贵冷艳,美丽动人。是它,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是它,让我们的世界缤纷灿烂。

学生:欣赏

5.画一画。教师:你们喜欢四边形吗?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喜欢的四边形。

接着请大家用你们灵巧的手在点子图上画出你最喜欢的四边形。提示:四边形的四个点要在点子图的点子上。

教师:巡视并收集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交流。学生:动手画图

6.判一判。

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四边形有4条直的边。()四边形有4个直角。

()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四)全课小结,内化新知 教师:通过学习,你收获的什么? 学生:反馈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创新设计,学以致用

图图房间里,许多物品的形状都是四边形的。你能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用你最喜欢的四边形设计出一件物品吗?可以是一本书,一盏台灯,甚至是一辆小轿车......回家动手试试吧!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四边形

四条直边 四边形的特点

5.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教案 篇五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几何图形,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明确它们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基础上概括出: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呢?

学生举例.

说说哪些物体表面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首先出示一组图形.

教师提问:这些图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1)看到这个名称你能想到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

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四边形?你学过的什么图形是四边形的?

(2)动手测量.

指名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图形的对边怎样.

(3)抽象概括.

根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

小组先讨论,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确切定义.(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两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4)反馈: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出示反馈练习】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

(1)教师演示.

教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

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板书:易变形)

(4)对比.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

(如汽车间的保护网,推拉门、放缩尺等.)

3.学习习近平行四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2)找出相应的底和高.【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几条高?它位相对应的底各是哪条线段?

使学生明确:从B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D点画高,它的底是BC.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画高的方法基本相同,都用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①教师利用长方形框,拉动长方形的边,使其变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

相同点是两组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也属于平行四边形.不同点是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把长方形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②引导学生比较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正方形也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也是直角,正方形也可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是直角的共同点,而正方形还有四条边相等的这一特征,因此正方形可看作是特殊的长方形.

③这三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1.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2.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并画出相应的高.

3.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4.数一数下图中有()个平行四边形.

四、教师小结.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意义,特征及特性)

2.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并解疑.

6.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教案 篇六

关键词:农村,三年级数学,作业,有效性

课外作业是学生们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环节,课外作业的有效性设置直接影响到学生们课后的学习、知识积累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吗,那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我国农村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如何优化课外作业设计,利用课后作业来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习惯的养成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最为关键的。

一、作业的设计有效性

(一)内容要精

小学三年级是培养学生们的独立学习思考能力、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学布置作业时内容要“精”,这需要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外作业,让学生们自己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问题。课外作业一定要立足于教学内容、大纲要求,这要求教师认真分析习题的知识点类型,设置合乎学生的课后作业;教师应该适当增加综合型习题的数量,尽量可以通过一个习题的解答让学生们掌握当天的学习点,巩固当天的学习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学完《周长》之后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展示由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组合而成的图形,给学生们在课后自主探索如何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让学生们自己主动学习探索。完成这样综合性较强的习题时,学生可以巩固多种基础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两者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们加深记忆在短时间内牢牢掌握知识点。

(二)题量要适当

三年级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题量过大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后期阶段注意力会显著下降,效率也明显会降低,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三年级数学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们的能力,合理控制作业量和作业的难易程度,尽量将作业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给学生留课后复习时间和预习新课程的时间。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适当结合学生们的层次特点,可以适当改变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一刀切”的作业布置特点,较高层次学生的做题速度较快、解题能力较高,可以适当增加题量以及题目的难度,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平台,可以在确保教育全面性的同时充分激发“尖子生”的学习潜力。

(三)题型要新颖

各种教学实践表明,如果学生长期以来都处于单一、机械地重复教材、习题册上的所有习题,虽然能够提升技能,提高写作速度,但这种“题海战术”不仅会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还会直接影响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和培养,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压制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农村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要考虑题型的新颖性。教材和练习题册上的内容单一重复,在作业设置中教师应进行课题优良设计,进行合理的筛选,避免长期重复类似的题目。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们布置更多开放性与探究性的作业,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从实践角度出发加深知识理解能力、提升实践解题技能。比如:学完《面积》后,在给学生们布置一些基础性计算习题的同时,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根长16米的绳子,可以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怎样可以使它的面积最大呢?设置新颖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四)结合农村生活实际

教学资源相对有限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小学都是普遍存在的,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是超额的,如何在高效备课、高校教学的同时投入一定的精力、确保课外作业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学生课外学习离不开家长的关注,我国农村大部分家长关注孩子们完成作业的精力不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考虑到尽可能布置学生们能够力所能及能够自我解答并完成的作业。同时,教师要通过开家长会的途径,让广大家长意识到关注孩子作业的重要性,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作业设计促进思维发展

(一)让思维参与计算练习

新课标强调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计算技巧的培养,在布置计算类习题时,教师应该优化设计,尽可能让学生将比较思维、总结思维、辩证思维参与到计算练习中,从而通过作业设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辩证思维有助于学生发现更多问题。比如:在讲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应该注意学生们在计算过程中的易错点,在此基础上布置相应的判断题,让学生们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随后再给出正确答案。通过这样的设计,帮助培养良好的辩证思维,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让思维参与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标标准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可以结合实际问题,布置一些开放性、实践性、多解性题目,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解决实际问题,让思维在体验中得到更好地发展。比如,在讲完《时、分、秒》这一节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主查询周边饭店的营业时间,在此基础上比较饭店的营业时长,通过这样的开放性、实践性题目帮助提升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结束语:

新课标标准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资源有限的农村,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应该优化课外作业设计,合理控制题量、适当增加题型的新颖度、综合型,通过作业设计巧妙地引导学生让思维参与到习题完成过程中,从中来提升基层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任常泼,吴晓红.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时效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11:153-154.

[2]丁丽.农村小学学困生数学家庭作业的优化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2,16:95-96.

7.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教案 篇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明确平面图形面积的意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并进行熟练应用,同时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小学阶段的平面几何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平面几何知识与立体几何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的: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梳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明确已学过几种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领悟学习方法。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及转化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对于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灵活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是:理解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平面图形纸片

二、教法、学法

因为本课的复习对象是五年级学生。虽然,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经具备了主动学习,自学思考的能力。所以在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上,我首先设计了一份导学单,让孩子通过导学单在课前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让他们有主动回忆,主动复习的内驱力,在课上,通过孩子充分的小组交流、汇报,以及达标捡测,使孩子对这一单元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年龄特征,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本课的教学:

1、从总体上把握本单元的知识

课一开始,我提的问题是:“请同学们回顾,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让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这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面积公式、公式推导、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计算组合图形和估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2、交流汇报,引导建构

课前完成导学单,课上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导学单的内容,查缺补漏,在汇报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学习的收获,小组统一汇报,汇报时小组四人一起站起来,一人读题,其他同学依次回答,组内优先补充,组内补充完毕后,其他组再补充,小组合作回答。需要到讲台上讲解题目时,我们一般是要求两人上台,一人讲解,一人辅助,学生一边讲解,一边板书,两人合作完成讲解题目,讲解完毕之后,也是本组优先补充,然后其他组再质疑或补充。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来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转化,迁移等数学思想,学会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本领并体验探索与成功的欢乐。这节课中,知识网络的整理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组里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整理各图形之间的联系及各面积计算公式间的联系与区别。整理的结果也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由同学们各抒己见,总结成知识网络。

组内评价,奖励措施:正确回答问题,每人加一分,到前面讲题的,每组加5分,精彩发言的等都有相应的加分。

小组活动时,要求声音适量,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慢慢讲解,如若再有困难,可以求助老师。

3、达标测评

分为一、二、三星题。

一星题是最基础的题目。友情提示。

二星题看似很简单,但是题目中有题目,等积变形的题目对于一些孩子有难度,而这个问题是由孩子提出来的(画一个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同时总结方法,等底高乘2,等高底乘2,不管怎样,底与高的乘积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

三星题多种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8.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教案 篇八

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内容:教材P80-P81例1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教师介绍场景图,要学生观察图像并回答问题。小精灵提出:“你发现了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意见。

2.重点出示校园门前的花坛图形

问:你知道左边花坛是什么形状的吗?那右边花坛呢?这两个花坛有什么不同?

3.出示方格纸上画的平行四边形,提问:这是右边花坛,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什么叫平行四边形?指出它的底和高。

问题:图中的三位同学在讨论什么?你能帮助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尝试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1)请大家打开书80页。在方格纸上数一数,纸上每个小格是 1m2,不满一格的都按照半格计算,然后把表格填写完整。

(2)指名学生到投影上数。边数边讲解。

(3)投影出示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是多少格?它的面积是多少?

(4)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关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2.通过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1)自由剪、拼,进一步感知。

①每个平行四边形只准剪一下,试一试被剪下的两部分能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学生自己剪、拼。

②互相讨论。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通过操作讨论得出:只有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才能拼成一个我们会计算的图形——长方形。这种剪法最简便。

(2)揭示转化规律

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在转化的过程中,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做呢?(教师边演示边讲述)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出示剪刀,闪动被剪掉的部分)。

②左手按住右手的梯形,右手抽拉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直到两斜边重合为止。这样就得到一个长方形。

③学生根据刚才的演示模仿操作,体会平移的过程。

3.归纳总结公式

(1)比较变化前的两个图形,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根据讨论结果完成填空。

引导学生明确:你发现了什么?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①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面积没有改变。即长方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2)根据这些关系,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出来?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4.教学字母公式

(1)介绍每个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及读法。板书S=a×h

(2)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S=ah”。

三、课堂小结,完成练习内容。

第二课时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引入

1.出示平行四边形

提问:

(1)这是什么图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哪些方法?学生总结并回答前面学过的内容。(数表格的方法,割补法,直接测量底和高进行计算等等)

师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问题: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2厘米,高是 1.5厘米,你会求它的面积吗?

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

(3)思考并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3.既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或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用哪些计算方法呢?(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授课:公式推导与理解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1)师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三角形的面积你会求吗?图中的几位同学它们在讨论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讨论,拿出学具分小组讨论)

分析:如果我们不数方格,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像平行四边形那样,找出一个公式来?

(2)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不同,按角可以分为三种,是不是都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我们分别验证一下。(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教师出示场景二)

2.用直角三角形推导。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学生自由拼图。

(2)拼成的这些图形中,哪几个图形的面积我们不会计算?

(3)利用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怎样求三角形面积?

(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得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的一半。)

3.用锐角或者钝角三角形推导。

(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学生试拼。引导学生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2)刚才同学们都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教师边演示边讲述边提问)对照拼成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主拼图)引导学生得出: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能用刚才的方法来拼吗?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问题: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面积的一半

4.归纳、总结公式。

(1)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汇报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5.提问并思考,强化推导过程: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 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三角形面积=底×高÷2

6.教学字母公式。

引导学生回答: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三、应用

1.教学例题:

红领巾分底是 100cm,高 3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③订正。提问:计算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2.完成做一做

四、总结

今天有何收获?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第三课时 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引入课题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除以 2”?

3.教师出示场景图: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各种形状的物体,这辆小轿车的车窗是梯形的,仔细观察梯形有什么特点?(教师首先指出梯形各部分名称,让学生认识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问题:下面这个梯形你能指出它们的上底、下底和高吗?。

导入:我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了这两方面的基础,我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出梯形面积。大家有信心吗?

二、学生自己尝试并归纳和总结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1.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拼拼看。

2.学生操作,互相讨论。

3.根据讨论结果,完成88页书空,总结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4.汇报结果。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③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④计算过程中“3+5”表示上、下底之和,它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所以计算时要加上小括号。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计算中要加上“除以 2”?

⑤想一想:如果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口述,教师点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而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形式。

5.引导学生知道: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S=(a+b)h÷2

问题: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为什么要“除以 2”?

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用字母怎样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

三、应用 1.完成做一做。

一辆汽车侧面的两块玻璃是梯形的,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①学生试做。

②订正。提问: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判断。

(1)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四、总结归纳

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第四课时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组合图形的含义,初步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计算一些较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提高学生运用几何初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能正确地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已学过的图形。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1:你能口答下列各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问题2:仔细看下面的图形,他们都是由哪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

总结并引入课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表面,有很多图形是由我们已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梯形组合而成的,我们把这些图形叫做组合图形。今天我们就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二、课题引入

1.投影出示例题:图中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引导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

(1)这个组合图形能否分解成几个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

(2)怎样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3.让学生独立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1)在书上例题下面填空。

(2)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强调指出: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是先把它分成几个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分别计算出各个简单图形的面积,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整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4.尝试后练习:做一做

新丰小学有一块菜地,形状如右图。算出这块菜地的面积多少平方米。

学生独立审题,观察菜地的形状,思考将它分成几个什么样的简单图形,再让学生讲一讲,最后计算出这块菜地的面积。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9.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教案 篇九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与三年级在教学内容方面有了一定变化,二年级主要是学习加减乘除,认识角、时分秒,认识方向、分米与毫米等相关知识,三年级在教学内容方面,再次对加减乘除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化,但是重新添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观察物体、平移与旋转、轴对称图形、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这些知识,教材内容增加了平面图形的一些数学知识,也是几何知识的基础。 另外,三年级对二年级时分秒知识进行了拓展,延伸出24时计时法,单位认识方面有千克与克的学习内容, 对二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相关的知识也进行了延伸与拓展,三年级还增加了分数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衔接方面要基于循序渐进原则。 重视对二年级内容的复习,延伸拓展学习三年级内容。 三年级为1000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时先复习二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 基于时分秒相关知识,继续学习三年级的24时计时法,将钟表的2周记为一天,下午为12点以后,上午为12点以前,新闻联播开始于19:00。 对于三年级增加的平面图形知识,站在二年级角、方向的角度,对长方形与正方形( 四个角都是90度) 、平移与旋转( 方向变动一定角度) 进行诠释。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二、三年级教学也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衔接。 二年级应该以观察、分析为主,教师选择一定的实物,引导学生加强对角、方向的分析。准备尺子、量角器引导学生学习分米和毫米、角,并结合学生自主观察、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教师有效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完善知识框架。 对于三年级数学知识的教学,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课前预习、课中动手、课后复习,经过三个阶段,加强对三年级平面几何知识的学习,并充分学习和运用24时计时法。

如“ 平移与旋转”知识的教学,应该以引导学生反复动手、实践与应用为主,结合角度相关知识,平移是同一方向位置的移动,旋转是同一位置角度的变换。 结合生活中的相关事物、现象,进行动手实践与探索应用,在生活中加深对二年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拓展延伸深入学习三年级知识。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既需要重视对二年级观察、分析、思考教学方法的继承,也需要全新启动实践、生活运用等教学方法。

三、学习心理的衔接,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三年级教学内容相比二年级来说有所加深, 并且新知识与新方法的运用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好,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有所欠缺,导致在三年级学习阶段感觉吃力,跟不上进度,或者无法与其他学生思维一样敏捷。 基于这些问题,应该全面引导学生实施学习心理的衔接,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全面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迎头赶上,勇往直前。

如三年级上册、下册知识“ 观察物体”,讲述了观察物体中一些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对于这两章知识的学习,一些立体思维和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会有畏难情绪,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懒惰心理,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与积极性。 采取实物观察、竞赛评优的方法,学生观察、实践与分析,教师给予方法指导和积极心理暗示,以促进学生做好学习心理衔接。

四、学习能力的衔接,强化知识技能原则

结合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衔接的相关分析,了解到三年级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由此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交流互助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学习能力衔接方面,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独立自主思考、分析能力基础上,更加强化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结合“ 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学习,学生运用裁剪、拼接与对折等方法,再结合连线、测量与对比分析,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以此做好学习能力的衔接,强化学生知识与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二、三年级衔接教学,应该基于学生认知基础、 兴趣爱好与知识和能力发展实际情况,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践行新课改教学思想和建构主义理念, 一切依托学生知识与能力发展方向,展开科学的小学二、三年级衔接教学策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心理、学习能力衔接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提升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助的学习能力,以此完善学生知识与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摘要: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智力发育、身体发育迅速,对学生思维、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调整显得非常重要。由此需要重视小学二、三年级数学衔接教学,以完善学生知识、技能与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与自尊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心理、学习能力衔接这几个方面探索了小学数学二、三年级衔接教学策略。

10.三年级数学《四边形认识》说课稿 篇十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空间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空间与图形的基础。这一部分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一是借助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的特点;例二让学生对各种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的特征有所了解。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摸一摸、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了解。

二、说学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说教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教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将视野从课堂扩宽到生活的空间,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四边形的分类。

五、教学过程:

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日常化、生活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四边形的兴趣与欲望。上课开始我让同学们在主题图中找认识的图形,让学生感到生活中确实到处都有图形存在,接着把它们都展示出来。你们所找的这些图形中有一种图形叫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图形----四边形的认识。(板书课题)

例1: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1、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让学生观察涂好的四边形,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判断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有哪些的共同特点。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得出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一个四边形。

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来判断这些图形是否是四边形。

下面的图型是四边形吗?如果不是说一说为什么不是?

不是四边形

不是四边形

是一个四边形

再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的。

最后出示幻灯片展示生活中的物体及建筑物发现四边在生活处处都有。

例2、动手分类,加深认识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目标、有计划、有分工的,在这个环节里,我让他们把刚才涂好颜色的四边形剪下来,并摸一摸,进一步感知四边形。(为有效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小组合作把四边形分类,同时出示老师的建议:

1)定好分类的标准;

2)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们分类的理由;

3)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分类结果可能出现书中的分法:

A、按有没有直角来分:

正方形、长方形;

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四边

B、按对边是不是相等分:

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不规则四边形。

进一步引导学生: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练习。

整个环节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对不同四边形的理解,生生之间通过互动的方式,取长补短,既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合作的意识。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3、课堂小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四边形的认识

四边形的特征:四条直的边;

四个角;

四边形分类:

A、按有没有直角来分:

正方形、长方形;

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四边形。

B、按对边是不是相等分:

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不规则四边形。

11.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教案 篇十一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围一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是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难点是通过对四边形的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在教学中我打算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1.重生活经验,让学生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数学。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因此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重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像、情境描述等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主题图和图形,找出四边形,再通过分类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动手操作法:通过分一分,围一围等活动,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概括法:在实践活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四边形的特征。

说教具学具准备:

根据教学需要,这节课我准备的教具有长方形、正方形的纸卡、直尺三角板、学具袋、图形纸一张。

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引入数学知识,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日常化、生活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四边形的兴趣与欲望。上课开始我邀请同学们在主题图这一现实情景中寻找躲藏在我们校园和教室里的图形宝宝,让学生感到生活中确实到处都有图形存在,接着老师把它们都展示出来,你们看!出示例1。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图形----四边形。 板书课题

接着我让学生再仔细观察所有的图形,把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学生独立完成)进而进入环节二:

(二)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这一环节我分两步走:

1、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和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判断观察、比较,概括出了四边形的共同特点。在议一议的过程中先让大家观察涂好的四边形,接着提出这些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这一问题,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出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根据我提供的图形说一说哪些不是四边形,为什么?进一步巩固四边形的特征。最后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的。

2、动手分类,加深认识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目标、有计划、有分工的,在这个环节里,我以“温馨提示”、“建议”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任务和分工,为有效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我首先出示任务:小组合作把纸袋里的四边形分类,同时出示老师的建议:

(1)定好分类的标准。

(2)两人小组交流,说说你们分类的理由。

(3)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接着让学生进行分类并展示学习成果。

分类结果可能出现书中的分法:

a按有没有直角来分:正方形、长方形;

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四边形。

b按对边是不是相等分: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不规则四边形。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练习。

12.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教案 篇十二

(一) 简单引入

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出发, 直奔主题:学习四边形内角和定理。

(二) 提出问题

根据学生所说“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 我提出问题:“数学是很严谨的, 这个结论需要我们经过证明, 今天我们来研究如何证明这个定理。书本上介绍了一种方法, 想必大家已经预习了, 通过连结对角线把四边形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办法 (出示图形, 并指出这就是数学的转化化归思想) 。还有其他方法吗?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 也可以与同桌小声讨论。”

不到两分钟, 意料外的数学学习场景出现了。女生蒋淑倩站起来说:“我的证明方法是把四边形的其中三个角撕下来拼到剩下的一个角, 发现四个角恰好组成一个周角, 所以说四边形四个内角和为360度。”她的讲话引起大家的哄笑, 都说, 这不算证明。

我笑着鼓励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验证方法, 是一种数学实验法, 但是数学要有严密的推理, 才能证明定理的正确性。”

个子小巧的车路毅走上讲台, 在黑板上画下一个四边形, 连接了两条对角线 (如图1) , 解释道:“两条对角线把四边形分割成四个三角形, 内角和为4×180=720度, 再减去对角线交点围成的周角, 可以得到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掌声一片, 同学认可了他的证明过程。车同学高兴地走下去。

女生朱军霞抢着走上讲台, 画了一个四边形 (如图2) , 说:“在边上任意取一个点P, 连接另两个顶点, 得到三个三角形, 内角和为3×180=540度, 再减去平角∠BPC, 得到结论。”

蒋淑倩又举手说:“那P点可以任意在四边形内取, 只要连接四个顶点均可以证明出结论。”说罢走上讲台演示一番 (如图3) 。

看到课堂气氛比较热烈, 我不失时机地说:“看来大家的思路很开阔, 可见我们班同学的学习思维能力很强, 不知还有其他办法吗?”

学生都跃跃欲试, 课堂气氛更加热烈了。

瘦高的男生丁国炯举手了, 说:“老师, 我有一种方法而且一定是对的。”他是个爱钻研的学生, 我让他来讲解, 他画了图 (如图4) , 通过外角性质, 把∠ABD, ∠ADB搬到外角∠PAB, 四边形内角和转化到平角∠PAD加上△BCD的内角和, 也是360度。

数学科代表钱荧荧站起来接着说:“老师, 我也有利用外角来求解的方法。”此时, 教室内的气氛高涨到了极点, 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都睁大了眼, 积极思考着。

钱荧荧在黑板上画了图 (如图5) , 说:“延长BA, CD交于点P, 由外角性质得到∠1=∠4+∠P, ∠2=∠3+∠P, 四边形内角转化为△PAD与△PBC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恰好是360度。”看着她开心地走到座位, 我心中真为学生有这样的思维能力而高兴。

这时, 数学平时成绩比较差的男生沈思涛也举手了。我见他举手, 心中一阵窃喜, 请他上来, 他腼腆地说:“我不知道对不对。”我和其他同学使劲鼓掌说:“没有关系, 说吧!”

他在黑板上画了图 (如图6) , 说:“过A、D作垂线交BC于E、F, 利用垂直性质得到∠1+∠B=90度, ∠2+∠C=90度, 再根据垂线AE、DF互相平行有同旁内角∠3+∠4=180度, 所以也得到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他的话音刚落, 掌声雷动。我心中泛起无限感慨:多么缜密的思维, 一个平时不被看好的学生, 一旦潜能被激发, 能力真是无可限量, 看来我们真应该多关注他们啊。

到此, 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完全被点燃, 纷纷提出自己的证明方法。一堂课下来, 学生共发现了十种证明方法。下课后, 我带着得意的神情和喜悦的心情走出教室, 忍不住感慨:“数学真奇妙, 我的学生真好!”

二、案例分析和反思

这是一节很平常的课, 但是却反映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

“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实,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

什么是数学思想?新课标提出,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 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主要包括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化归、方程函数等。它不仅运用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上, 更是生活、工作的一种思维方式, 所以可以说是它影响到人的生长。

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 将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 将新的问题转化为已学知识的问题, 等等, 就是转化思想的运用。在上述案例中, 学生都想到了把四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从三角形内角和、平行线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知识去求得结论, 这就是数学转化思想的体现。

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 三角形性质及其有关的研究方法, 都是研究探索多边形的基础, 换言之, 多边形问题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如, 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有关问题需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三角形来解决的, 其中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是一个基本工具。又如, 梯形是一种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一种特殊四边形, 解决梯形问题的关键, 是通过作高、平移或延长等把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来解决。几何解题中, 可以添加适当的辅助线, 目的就是沟通已知与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 可构造、分解成基本图形。这些都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 建立情感课堂

教学应该在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 让学生在紧张、愉悦中活跃思维、感受学习的快乐。对于教师而言, 这里还涉及两个问题:教学激情和教学智慧。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解决数学问题特别需要激情, 要让学生感受数学推理的严谨、数学问题的博大精深和数学知识的美妙。一个没有激情的数学老师往往也讲不好一个题目, 讲不清数学的原理。

教学智慧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出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教学智慧强调教学情境, 是一种关于教学践行的知识, 它和教学经验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学智慧大部分是由突发事件、特殊情境和意外情况“逼”出来的, 是教师个人应变能力和意外情况撞击而迅速迸发的火花。在上述案例中, 我只是准备了两种证明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方法, 但是当发现学生对定理的证明过程很有兴趣时, 我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设计, 索性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 而学生的表述也很有创造性。

(三) 开展有价值的探究活动

13.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教案 篇十三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名称,并能区分和辨认。

2.通过分一分、辨一辨、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说一说、找一找等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体会四边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受丰富的图形世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探索发现四边形的特征。

三、教具学具准备

1.ppt相关课件、图形卡纸。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2.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尺子。

四、教学过程

(一)分类汇报,揭示课题 1.认一认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些图形你认识吗?你认识的图形有哪些?(说说它们边和角的特点)。

生:1号图形是(五边形)有5条边,5个角;„„ 4号图形是圆形(师:它的边和前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边是弯曲的))„„9号是立体图形„„ 2.分一分

师:这里立体图形有哪些?(只有9号)今天我们不研究立体图形,把它去掉。师: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平面图形)

师板书: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1,2,3,4,5,6,7,8,10,11,12,13,14 师:剩下的这些图形你能分分类吗?说一说你的标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预设当学生茫然时提示:可以观察边的特点分。)(找到按边的特点分类 生边回答师边板书)

师板书: 由直的线围成的 由曲线围成的 1,2,3,5,6,8,10,12,13,14 4,7,11 师:对于这些直线围成的图形你还能继续分一分吗?请在草稿本上写一写。(预设当学生茫然时提示个别学生:按照角或者边的数量)学生操作后汇报

生:1号分为一类;2,5,6,8,10,12,14分为一类;3号分为一类;13号分为一类。师:为什么将他们分为一类?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回答师板书:它们都有4个角 4条边 师板书:

2,5,6,8,10,12,14 1,3,13 像这样有4个角 4条边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其他 板书课题:四边形

(二)举例辨析,总结特征

师画图1:

师:这个图形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生:这里只有三个角,还有一个不是角

师:虽然这个图形有4条边了,但是只有3个角。师:看来四边形不光要有4条边,还要有4个角 完善板书:有4个角和4条边的图形 师画图2:

师:这个图形是四边形吗?为什么?那你觉得四边形光有四条边行吗?是怎样的四条边?

完善板书:有4个角和4条(直的)边的图形 学生齐读一篇

小结:四边形有什么特点?(有4个角,4条直的边)及时巩固:师出示特殊四边形(2个钝角的,凹四边形)

(三)活动操作,内化新知 1.画一画。

师:你能在点子图上画出2个不同的四边形吗?请打开书的第79页。学生操作后„„

给你的同桌欣赏下你画的四边形。让同桌判断一下画的是不是四边形。教师巡视并收集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交流。2.找一找

师: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如:数学书的封面,门,窗,电脑屏幕等。

(四)找出特例,教学例1 1.长方形的特点

师:这些它是四边形,也叫(长方形)。师及时画出长方形。师:它有什么特点?(师板书:4个直角)

师:请同学观察它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的长短怎么样? 生:一样长的。

师:真的一样长吗?可以怎样验证一下。(量一量 折一折)学生操作汇报 同理验证左右边 得出结论并板书:对边相等

及时辩证其他图形 得出只要符合以上特征的图形就是长方形。师拿出正方形: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师:它符合长方形的特点吗?及时验证 师板书:正方形是 长方形 师:所以得长方形都是正方形? 师完善板书: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正方形边的特点

师:它的边还有什么特点? 生:4条边一样长

师:那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验证一下。学生操作汇报后得出结论并板书:对边相等 4.说一说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和不同的特点? 共同点:他们的4个角都是直角。

不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相等。

(五)巩固练习,升华新知 1.画一画

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吗? 完成教材80页“做一做”第1题。2.练一练

完成练习十七1,2,3,4题

上一篇:环保经济下一篇:超声波检测管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