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测绘报告

2024-08-13

民居测绘报告(共9篇)

1.民居测绘报告 篇一

室工专业考察报告江西婺源徽派民居实地考察

婺源县徽派建筑考察

学院、系 环境艺术设计系

专业名称 室内设计与工程管理 年 级 2010 级

学生姓名 谢 德 指导教师 刘延国

年4月2日

.2012 江西婺源徽派民居实地考察

绪 论

现代人越来越认识装饰墙在居室中的作用,人们不仅仅喜欢具有实用性和现代性的设计风格,更是对既美观而又不繁琐,既多材而又环保的居室情有独终。墙面是居室的重点。在居室中人们的眼光往往首先集中在墙面上,其实色彩就是墙壁最“物美价廉”的装饰品,有时候,一面“好色”的墙最能体现主人的个性与风格。从目前来看,很多家庭已开始利用彩色涂料、立体涂料、艺术涂料、质感涂料、墙艺漆、液体壁纸涂料等,把多彩的风景搬上墙,把墙涂上自己喜欢的风格,让家在艺术色彩中焕发出蓬勃的朝气与生命力。每一种家装流行趋势的出现,都有现实社会的发展作为背景。

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徽派建筑的特点,开拓视野,2012年3月,对江西作了古民居考察的活动。我们先后去了江西婺源的李坑和思口,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印象最深最令人震撼的是民居。在大山绿色背景下,一片片错落有致、铺天盖地的房子仿佛天空落下的一朵朵游弋的白云,象一幅幅清朗明亮的水墨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呈现出和谐安宁氛围,体现了建筑与山、水、自然环境整体美、协调统一美。

一、徽派建筑的规划与特点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环艺系室工专业考察报告

徽派建筑是我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古建三绝”——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更是徽州建筑艺术的典范。与现在的建筑分类相对应分属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标志性或纪念性建筑。

(一)古村落规划

1、道路结构形式。道路结合现状地形、水系等采用自由式路网结构,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减少水土流失,又达到村落步移景异,巷弄内景观丰富的效果。

2、规划布局。建筑结合地形,依山就势,建筑布置“栉比鳞次,密密如织,错落有致”。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环艺系室工专业考察报告

3、空间组合。每个古村落都由民宅、公共建筑(祠堂、书院等)和公共闲地(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组成,从街道,到小巷,入庭院,上厅堂,进厢房,从公共空间层层递进到隐秘的私人空间,庭院(半公共空间)是两者的过渡,也让邻宅之间不会朴素遮光捂气。

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在这些古村落的建设中,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体上。李允铢曾在《华夏意匠》中讲到:“ 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中国建筑工匠考虑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院落”.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

4、市政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由于徽商又是儒商,几乎安徽的每个古村落都配套有书院,没有宗祠和家祠等公共建筑,又因为古村落是择水而居,他们的给水、排水系统比较完善。

5、防灾方面。古村落择水而居,引水入村,有利于消防扑救,建筑采用与头墙,有利于切断火势的蔓延,许多民居在门眉处结合门腰或门罩设计了避雷针,可以防止建筑被雷击中,造成人和财产损失。

6、景观设计。规划将水、建筑和周边环境这些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水墨中国山水画。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环艺系室工专业考察报告

(二)建筑特点

1、民居的主要特点为:粉墙黛瓦、马头墙和天井(1)平面形式:民居(住宅)以“四水归堂”的天井院落为单元,单元可以不断增添、扩展和完善,符合徽人崇尚几代同堂、几房同堂的习俗。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明堂(现在的客厅),两侧为厢房(卧室),较大的古民居有前厅、堂和后厅堂,前厅堂为礼仪场所,是男人

接待客人和日常活

动的场所,后厅堂为供养长辈和女性活动的场所,突出“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特点,平面有口、凹、H和日等几种类型,三间屋天井设在厅堂前,四合层天井设在厅中。

(2)结构形式:砖木结构,砖起维护作用。(3)建筑色彩:粉墙黛瓦,朴素典雅大方。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环艺系室工专业考察报告

(4)天井:徽派建筑的主要特点,“家有天井一方,世世代代兴旺”,它起采光、通风、排水、调节气温的主要功能,民居中天井少则2-3个,多则10多个,最多达24个、36个。

(5)马头墙:起到防火、防风和防盗的作用。

(6)屋顶:徽商兴于明清,俗话说“无商不徽,天下财产徽占三分”。徽商视水为财,采用四面屋顶形式,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堂。”

(7)外部造型:高墙深巷,外墙几乎不开窗,民居的内向性、防御性显而易见。这是因为成年男丁外出经商,家中是老弱妇孺,一方面是基于安全考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妇女地位

低下,“大门不迈,二门不出”、“庭院深深深几许”就

是当时的写照,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以头墙高出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体现了天人之间的和谐。

(8)建筑材料:充分利用地方材料-----木、石、砖。(9)民居装饰:力求精美,大门上方装饰有门眉,门眉多采用砖雕和石雕,门眉越高越气魄,表示该屋主越富有或官位越高,居民内饰充分发挥木雕艺术,在斗拱飞檐、门罩、花门栏杆等方面,精雕细缕,内容有日月云涛、山水楼台等景物,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等画面,传说故事神话历史等戏文,还有耕织、渔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环艺系室工专业考察报告

樵、仕学孝梯等民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徽商自称为“儒商”,他们喜欢读书写字,家中多有对联、字画、装饰,起警示、激励族人的作用。

(10)减灾防灾:除了马头墙外,民宅的大门一般有铁皮包着,起到延缓火势和防盗的作用。结合门眉或檐口翘角图案,一般装有避雷针,起到避雷的作用。

(11)花园:民居一般有前面和后面,考虑到风水的忌讳原因,门前一般有庭园,他们叠假山、饰漏窗、掘水井鱼池、植花卉果木,与自然和谐一体,造就了永垂不朽的徽州古园林。

三、徽派建筑的主要缺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徽派建筑中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一是“四水归堂”、“肥水不外流”的天井带来的潮湿、漏雨;二是高大马头墙的挡光;三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外墙”几乎不开窗,过厢、六面是木板的卧室的幽暗憋闷。村民会越来越受不了老房子的破旧与生活不便。

四、徽派建筑对我们的启示

城市不仅是人类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创造的一个环境,更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积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现在,迅猛且快速推进的城镇化,以旧貌变换新颜换来“千城一面”的无个性的都市空间,令许多城市正面临着环境危机、特色危机和文化危机,这一切,需要反思我们的城市理念、城市管理目标。郴州是省级历史文化城,如何延续和发扬文化传统,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强化城市特色,增强城市活力,建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之地。通过此次参观学习,给我们带来以下四点启示:

启示一: 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创和谐城市。

徽派古建筑的布局,体现了风水理论指导村落建设布局的综合价值,其中水系的活用,赋予村落、宅院以生气和灵性,对于村落的生态、景观和环境等方面皆有积极作用,为村落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使村落更秀丽、妩媚、晶莹和亲切,体现了生态价值、实用价值和景观价值。目前,风水文化正在逐步影响到城市建设、项目的开发及道路系统的布置等,规划管理部门必须面对和研究这一现象。启示二:应控制好建筑风格的整体分布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环艺系室工专业考察报告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印象最深最令人震撼的是民居。在大山绿色背景下,一片片错落有致、铺天盖地的房子仿佛天空落下的一朵朵游弋的白云,呈现出和谐安宁氛围,体现了建筑与山、水、自然环境整体美、协调统一美。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建筑风格的整体统一是一种最简单最朴素最有效的建筑美的创造。

严格地说,风格是无法规划的,但却是可以控制的。从城市整体形象上对我市建筑风格进行分布研究,能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建筑风格向完整、协调、统一、有序又具有地方特色方向发展。建筑风格相对统一,建筑之间体量、色调及细节上的相互关联,是构建我市建筑景观特色的基本出发点。我们应该在一定的区域、组团内形成统一的建筑风格,比如推行“一街一品”和“一村一品”的设计,正是这一理念的探索和实践。

致 谢

报告终于结稿,掩卷沉思,感慨万千。

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刘延国的悉心的指导,该报告曾数次修改,在这次考察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学术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亲身体会到做学问的要点和精髓——欲速则不达,非宁静无以致远!刘延国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将使我终生受益。刘延国老师对我的关心栽培和热心帮助,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2.民居测绘报告 篇二

形式审查说认为, 《测绘法》第34条规定, 测绘单位应当对其完成的测绘成果质量负责。《物权法》第21条第1款规定, 当事人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登记, 给他人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房屋登记实务中, 《房产测绘管理办法》第3条第1款规定, 房产测绘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执行国家房产测量规范和有关技术标准、规定, 对其完成的房产测绘成果质量负责。《房屋登记办法》第11条第3款规定, 申请人应当对申请登记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 不得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房屋登记。综合法律、规章的规定可知, 用作房屋登记材料前的房屋测绘报告的质量由测绘机构对测绘委托人负责, 用作房屋登记材料的房屋测绘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则由申请人对登记机构负责。因此, 登记机构对作为登记材料的房屋测绘报告只作查验该报告的有无, 核对报告上记载的信息能否满足登记需要等形式上的审查。且房屋登记仅是一种物权公示手段, 即对申请人申请登记的权利或事项, 只要与其提交的登记证明材料载明的信息一致, 就可以在登记簿上作记载, 予以公示, 故登记机构在办理房屋登记时, 只是利用房屋测绘报告, 而无须对房屋测绘报告作全面的、实质性的审查。

实质审查说认为, 《房产测量规范》 (GB/T17986—2000) 3·1·4条规定, 房屋的产权面积系指产权主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的房屋建筑面积。房屋产权面积由直辖市、市、县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确权认定。《房产测绘管理办法》第18条规定, 用于房屋权属登记等房产管理的房产测绘成果, 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施测单位的资格、测绘成果的适用性、界址点准确性、面积测算依据与方法等内容进行审核。综合规范、规章的规定, 只有经过登记机构审核、确认的房屋测绘报告, 才可以用作房屋登记的依据。但是, 经过登记机构审核、确认的房屋测绘报告, 对其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承担责任的义务就由申请人转移给了登记机构。且房屋登记是一种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和确定力, 即房屋登记行政行为一经成立, 就具有权威性, 不能随意变动, 故登记机构在办理登记时, 须对房屋测绘报告作全面的、实质性的审查。

如前所述, 无论形式审查说, 还是实质审查说, 对其主张都有各自的依据和道理, 孰是孰非?无从评判。笔者认为, 房屋登记材料, 是申请人依法向登记机构提交的证明申请登记的权利或事项合法、真实、有效的证据, 即房屋登记审查, 实质上是证据审查, 故应当从登记机构在证据审查中须履行的职责的角度来探究其对房屋测绘报告的审查责任。

那么, 登记机构对房屋测绘报告的审查应当履行什么样的职责呢?

在司法实践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登记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10]15号) 第12条规定, 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办理房屋登记, 给原告造成损害, 房屋登记机构未尽合理审慎职责的, 应当根据其过错程度及其在损害发生中所起作用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换言之, 房屋登记机构对登记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审查未尽到合理审慎职责的, 应当承担责任。何为合理审慎职责呢?笔者认为, 合理审慎职责, 即登记机构充分履行其在房屋登记中的法定职责, 对申请人提交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到注意义务。具体到用作房屋登记材料的房屋测绘报告亦然。

合法性, 即用作房屋登记材料的房屋测绘报告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 具体体现:一是房屋测绘报告的制作主体合法。《测绘法》第22条规定, 国家对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实行测绘资质管理制度。该法第25条规定, 从事测绘活动的人员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因此, 只有具备房屋测绘资质的机构和房屋测绘执业资格的人员, 才可以从事房屋测绘活动, 出具的房屋测绘报告才合法。《房产测绘管理办法》第18条规定, 用作房屋登记依据的房屋测绘报告, 登记机构须审查施测机构的资质。故在房屋登记实务中, 登记机构须查验出具房屋测绘报告的单位是否有资质, 在测绘报告上签字的测绘人员是否有执业资格;二是房屋测绘报告的内容合法。《房屋登记簿管理试行办法》第8条规定, 房屋建筑面积是登记簿记载的内容之一, 该建筑面积是按照《房产测量规范》 (GB/T 17986.1—2000) 测量的房屋建筑面积, 由房屋专有部分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部分建筑面积构成。《房屋测绘管理办法》第18条规定, 用作房屋登记依据的房屋测绘报告中面积测算依据与方法属于登记机构应当审查的范围。《房屋登记办法》第10条规定, 房屋应当按照基本单元进行登记, 有固定界限的幢、层、套、间为房屋登记的基本。因此, 对为房屋登记提供建筑面积信息依据的测绘报告的内容, 登记机构主要审查: (1) 房屋测绘报告是否以幢、层、套、间为单位反映建筑面积; (2) 房屋测绘报告提供的建筑面积数据是否按《房产测量规范》规定的范围、依据和方法计算。

真实性, 即用作房屋登记材料的房屋测绘报告须客观、真实地反映申请登记的房屋建筑面积、界址、墙体归属等情况。《房产测绘管理办法》第18条规定, 用作房屋登记依据的房屋测绘报告中界址点的准确性属于登记机构应当审查的范围。《房屋登记办法》第19条第 (一) 项规定, 办理房屋初始登记时, 登记机构应当现场查看。虽然《房屋登记办法》没有规定对因建筑面积变动产生的变更登记, 登记机构须查看现场, 但笔者认为, 房屋建筑面积的增加或减少导致房屋面积变动, 从而导致房屋界址点的变动, 欲知晓房屋测绘报告反映变动后的界址点正确与否, 登记机构唯有查看现场, 因此, 办理房屋初始登记和因建筑面积变动产生的变更登记时, 登记机构应当现场查看, 核实房屋测绘报告反映的是否是申请登记的房屋, 界址点是否准确, 墙体归属是否真实等。

有效性, 即用作房屋登记依据的房屋测绘报告满足登记要求且与申请登记的事项相关, 即具有可采用性, 主要体现:一是房屋测绘报告须合法、真实;二是房屋测绘报告具有适用性。《房产测绘管理办法》第18条规定, 用作房屋登记依据的房屋测绘报告的适用性属于登记机构应当审查的范围。所谓适用性, 就是房屋测绘报告提供的信息与申请登记的权利或事项具有相关性。用作初始登记材料的房屋测绘报告, 反映的房屋建筑面积信息与申请登记的房屋建筑面积信息一致, 就具有相关性;用作因建筑面积变动产生的变更登记材料的房屋测绘报告, 除反映的房屋建筑面积信息与申请登记的房屋建筑面积信息一致外, 还应当反映房屋建筑面积的变动情况, 即房屋建筑面积变动前和变动后的情况, 才具有相关性。

3.北方民居建筑调查报告 篇三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北方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一直承担着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职能。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民居建筑逐渐由原来的单纯居住实用性发展到了居住实用与艺术性并举的过程,北方民居由此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迎来了发展的顶峰。

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大地气候相对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相对平整,乡土材料相对单一,民间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民风也比南方纯朴、憨厚、粗犷。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乡土建筑材料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制约,使得北方各地民居普遍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

北方地大广袤,山河壮美,人口相对稀疏,故聚落选址常在平坦地段,大多数属于平原型的构成。地段的宽松和地形的平整为村落和宅院的规整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同一地区的乡土建筑形式分外统一,加上气候寒冷,需要充足的日照,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这使得北方单体建筑平房和合院住宅的总体布局多呈定型的格式,端正的方位,划一的标高,均匀的分布,整齐的排列。宅院的内部构成多为离散型,这是为取得充足的日照,宅第的宽松也为拉开距离准备了条件。气候越寒冷用地越宽松,这种离散式的程度愈明显。不难看出,毗连型的构成是在宅第上满铺成片的房屋,中庭和边角留出一口口尺度不大的、供通风采光的天井,结合不规则的地段因地制宜组合成灵活多变的空间和错落有致的外观。而离散型的布局,使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呈现一进进规则的庭院和一栋栋定型的宅屋。这里的空间比较刻板、平淡,这里的房屋都是硬山、悬山的统一定式,既缺乏顺依地形的高低错落变化,也缺乏诸如南方的风火墙之类的建筑轮廓变化。宅院的临街立面也很朴实,通常显现的都是大片平素的院墙或倒座房的后檐墙,全靠大门和门楼不同规格的制式和不同程度的修饰,以取得宅舍不同风采的门面。

北方地区也并非都是平原型的聚落,广阔的黄土地带,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变化万千。分布在这里的窑洞群落,或是顺着梁峁沟壑的等高线布置,或是潜隐在大片的土塬之下,他们依山沿沟,层层叠叠,自由参差的高低起伏。由于窑洞自身不显建筑的体量,他们都是最大限度地融入黄土大地,统一在黄土质感和黄土色彩之中。这里的高低起伏带来的不是南方特色的轻叠灵巧,仍然是北方风韵的古朴粗犷。

在建筑体型上,建筑空间被厚重的实体所枷锁,并受到构架性能和采暖设施的牵制,导致建筑单体体量规整,体态敦厚。

总的来说,北方民居体现了其对地理条件的适应性,这反映了物质对于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在交通、通信不发达的古代,人与人之间缺乏联系,这就形成了不同民族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北方民居总体可分为3类,一种是以老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等级观念森严的建筑风格,另一种是黄土高原上依地理条件而出现的窑洞建筑,第三种是以华北平原地区由于特定历史条件而形成的大型宅院建筑。一、四合院建筑艺术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侧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

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北京菊儿胡同——设计师

吴良镛

层内方砖墁地,青石作阶。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

四合院里最重要的房间就是正房。正房就是北房,也称上房或主房。由于祖宗牌位及堂屋设在正房的中间,所以正房在全宅中所处的地位最高,正房的开间、进深和高度等方面在尺度上都大于其他房间。正房的开间一般为三间,中间一间为祖堂,东侧的次间住祖父母,西侧的次间住父母,而且老房子正房左边(东边)的次间、稍间比右边(西边)的略大,这是受“左为上”传统习俗影响的结果。

二、窑洞建筑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我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广 窑洞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传统的窑洞空间从外观上看是圆拱形,虽然很普通,但是在单调的黄土为背景的情况下,圆弧形更显得轻巧而活泼,这种源自自然的形式,不仅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同时更重要的是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到窑洞的内

侧,从而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辐射,而内部空间也因为是拱形的,加大了内部的竖向空间,使人们感觉开敞舒适。刘加平先生曾经这样评价窑洞建筑:窑洞冬暖夏凉,住着舒适,节能,同时传统的空间又渗透着与自然的和谐,朴素的外观在建筑美学上也是别具匠心。

三、宅院建筑 在古代,晋商的广泛活动,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掀起了回乡建宅的高潮。

宅院一般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栓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布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4.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调研报告1 篇四

——慈城调研

慈城镇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距市中心14公里,慈城史称勾、勾余、勾章,自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至1954年,历1200多年皆为慈溪县治。千年的历史为慈城沉积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保存了完整的传统生活结构方式,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中不但有大量的民居建筑。体验日记:

清早,我们调研小组来到慈城。千年古城慈城,处处弥漫着古朴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它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宁波市唯一的省级古建筑群保护区,是江南最具唐代街区风貌的千年古镇。建城于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为越王勾践筑,城址在慈城西南王家坝,是江南地区唯一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古县城。

慈城古县城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悠久的人文历史,而且表现在钟灵毓秀的独特风貌。全城山水相映成趣,其中五磊山、太宗山等山脉丘陵构成“九龙戏珠、四灵围合”的朴素形态,姚江、城河等江河湖溪造就“四水归堂”的水系格局,城区穹隆起顶,街衢坤龟成形,生态环境秀丽清幽,凝聚了古人追求“天人合一、人杰地灵”居住环境的美好愿望。

(一)总体布局:

慈城地理形式和山水格局颇为符合“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城址选择原则。慈城地形历来为阴阳家所激赏,其地势“凭高原,面广野,九岭腾骤,二江吞吐,东据鹏鹤之浦,北枕黄牛之山”。从阚山山顶极目四眺,城北群山连绵,山势高平如屏风横立,东山如龙旋延至南,西山如虎,雄居城西,南则平野十里,慈、姚两江襟绕其前,极目南望,古县治——城山渡清晰可见,河姆渡前隐青山,四明山遥列西南,双顶山、赭山几立平野,狮子山与清道山遥相唿应;城北为慈湖,是唐代开元间房琯所开,与东钱湖、月湖合称为明州三湖,风景清幽。沿湖四周,旧时多有亭轩阁楼,县志载亭有名者十余个,今存师古亭。湖中一堤,堤分湖东西两半,彩虹桥在堤上,与师古亭交相辉映,是为慈城依据传统风水说与天人合一之思维模式的体现。

古城规划特色,即路网格局,水系与路网共同形成双棋盘格局。以孔庙、冯俞宅、甲第世家、师古亭等古建筑为标志,古城内留存学宫书院、祠堂牌坊、官

宅和各式民宅,文物古迹众多,历史遗迹丰厚。在约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该县拥有约60万平方米传统建筑。

(二)单体建筑

庙宇:我们小组首先来到孔庙。孔庙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梯云亭;两侧的左右轴线上也对称地建有祠、阁,体现出儒家“中和为美”的审美标准。

站在庙门前,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高深莫测的气息。

迈进明伦堂的大门,仿佛听见那朗朗的书声响彻了慈城上空;那芸芸的学子筑就了慈城辉煌。而当我看到孔老夫子的雕像时,更是被他深邃的眼神中掩藏的思索所震撼。儒家的思想真是我们这个民族智慧的典范,自它诞生起,这光芒就辐射了绵长悠久的中华文明。

除孔庙外我们参观了城隍庙,城隍庙位于慈城县衙西侧,建自唐代立县之初,宋咸淳四年(1268年)重建,历朝累有修葺。清同治九年(1870年),邑人冯本怀募捐修建,后毁。现重建的城隍庙建筑属清代规制,庙院宏大,布局完整。

慈城城隍庙座北朝南,是中国道教庙宇殿堂的典型建筑形式,殿宇戏台层层叠进,厢房配殿纵深相连,贯穿一体,既有寺庙殿堂配置特色,又具官署建筑风格,其神学意趣和“前朝后寝”的功能十分明显。慈城城隍庙是目前国内恢复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

县衙:宁波慈城古县衙,有着古朴的味道,长长的大道,对着县衙的大门。前院人声鼎沸,后院小径幽深。堂门亭轩错落有致,土地祠、清清堂、县丞署等都为我们展现了古代县衙行政管理体系的完整风貌。慈城县衙按风水理论及官定县衙建筑规制,坐北朝南,设中轴线,立大堂为正厅,再围绕大堂错落有序地展开,构成气势雄伟的建筑群。整个县衙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廊道相接,浑然一体。

慈城县衙的建筑格局,在一般衙署建筑规划的基础上,有几个特殊之处:首先是东西科房的配置,一般衙署通常是平均各三房,而慈城清代县衙是东为“户”一房(加之钱科、粮科),西为“吏、礼、兵、刑、工”五房;二是仪门与大堂之间甬道上,一般衙署通常设坊(“戒石坊”),而慈城清代县衙设亭(“公生明亭”、“箴石亭”);三是大堂之后的宅门与二堂之间,一般衙署通常规划为院落,但慈城清代县衙为川堂。

道观:我们调研小组最后来到了慈城东门外塔山之上的清道观。

建于唐天宝八年(749年),是道教敬神祀仙,道士修炼养性,以及进行各种有关活动的场所,唐宋两代是中国道教史上的鼎盛时期,与慈城清道观的命运结合。元以后,历经毁坏、重修和扩建,到民国时期,清道观槐荫夹道,松皇满亭,依山建筑共有七层,阁、厅、殿分布其中,各式塑像不可胜记,尤以巨钟而闻远近,该建筑于文革期间拆毁。

作为慈城古县城保护开发建设的重要工程,清道观于2004年至2007年重建,所用建筑材料全部采用木材、石材、砖瓦等传统建筑材料,并全部采用传统工艺;在对原清道观的建筑格局及风格进行大量考证的基础上,恢复了山门、仪门、雷祖殿、东岳殿、东岳退居殿、戏台、玉皇殿、三清殿、关圣殿、十王殿等建筑。建筑质量及艺术皆达到了目前采用传统工艺及材料进行古建恢复重建的最高水准。参观重建后的清道观,让我们对古建恢复重建的技术叹为观止!

总体说来,位于宁波市江北区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慈城镇,拥有珍贵的古建

5.民居测绘报告 篇五

一、测绘资质情况

神农架林区房产测绘所为丁级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在以往的注册中均顺利通过。2011年顺利通过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工作。现在本公司的证书编号为:丁测资字 42117003,颁发日期为2011年6月2日,有效期至2014年12月31日,登记的业务范围为:房产测绘:房产面积测算、房产面积预测算、分户图测绘、分户图变更测量。

二、单位基本情况

本公司的单位名称、地址、法人等基本情况无变化。

三、技术人员情况

本公司测绘技术人员无变化,各级技术人员数量符合测绘资质管理规定要求。

四、测绘设备情况

本次提交了1台手持测距仪鉴定证书,删除1台已经停止使用的全站仪,其它设备无变化,测绘设备情况符合测绘资质管理规定要求。

五、测绘业绩情况

2010年产值共计36万元,2011年产值共计40万元。有较大的两个测绘项目成果通过了林区房管局认可。

业绩情况符合测绘资质管理规定要求。

六、测绘技术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

按照单位发展规划要求,严格质量管理,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建全了测绘质量体系文件及规章制度,覆盖测绘生产管理过程,根据《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等测绘技术规范、标准,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为保证测绘产品质量,不断对职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和技术知识培训,实行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定期送交检定,软件经过检测。项目实施前,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技术设计书及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对仪器进行校验。作业过程中严格生产工序,记录规范齐全。作业完成后,及时进行总结,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我们的质量方针为“诚信为本、质量第一、持续改进、顾客满意”。质量目标为合格率100%,近三年测绘项目未出现不合格产品。

七、测绘成果资料档案及保密管理制度运行情况

单位档案管理列入单位发展规划,将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基础工作加强建设。设立了综合档案室,各种门类和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购置了档案保存、保护设施,案卷保管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建立健全了测绘成果、资料文件的形成、积累制度,及时整理归档,资料归档率达100%,按《全国测绘资料和测绘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近年来没有发生泄露事件和违反测绘成果管理的行为。建立健全了各种档案管理制度,并专门建立了涉密测绘成果管理制度。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管理制度运行良好。

八、测绘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本单位的测绘证书等级为丁级,其登记的等级和范围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本单位的需要,本单位没有超越测绘资质等级、超越业务范围从事测绘活动的行为。没有转让、转借测绘资质证书的行为。

九、测绘市场规范情况

本单位从未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违法承揽测绘项目的行为,也从未将测绘任务转包或分包给其他单位施工的行为。本单位不存在违法从事房产测绘、买卖测绘成果等违背测绘活动的问题。

十、测绘成果质量情况

本着质量第一,为甲方提供测绘方面的全方位服务的指导思想,根据甲方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需要及实际情况,及时增补,全程服务。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过因测绘成果不合格给用户造成损失的情况和由此引发的不良投诉。主动向客户发放《测绘用户反馈意见书》。积极听取客户对服务质量、测绘成果等的评价,虚心接受客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及时改进。

十一、测绘项目备案和成果汇交情况

本单位承揽的测绘项目均在林区测绘管理办公室进行了备案登记,按规定进行了测绘成果资料汇交。

十二、测绘单位信用情况

按照测绘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制度的要求组织生产每一项测绘工程,依据现行测绘规范和甲方的特殊要求施工作业,测绘成果、成图满足甲方的使用要求,测绘技术质量体系运行正常。按测绘质量管理及测绘档案管理的要求对已开展的项目备案、项目成果及时进行归档、汇交。按照测绘资质的业务范围承接业务,无超资质的测绘项目,无转包和违法分包的情况。

根据测绘工作适应当今测绘市场及自身发展的需要,组织主要技术人员参加全国和省举办的各种培训,加强对测绘方面的新技术及测绘方面的管理学习,加强对各种测量规范的学习。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测绘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层层落实,按现行的测量规范要求进行作业,确保测绘成果质量,满足业主的要求。

神农架林区房产测绘所

6.测绘情况自查报告 篇六

测绘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兴国土资发[2012] 314号文件的指示和要求,我公司对测绘工作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乌兰浩特市众博水利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7月5日,并取得了省测绘局颁发的丁级测绘资质证书。我公司现有人员9人,其中测绘专业技术人员5人,从事测绘工作相关专业技术人员4人;我公司现有RTK2台、电脑2台、S1水准仪一台及其它设备。

我公司全体测绘工作人员受到工程测量专业培训,做到一专多能,完全能胜任本业务范围内的测绘工作,通过了兴安盟国土资源局测绘管理科的认定,取得了丁级测绘资格证书,从事工程测量。

二、测绘活动基本情况

我单位自开展测绘业务以来,由于为丁级单位,人员、设备相对还比较薄弱,所以我们严格按照测绘资质许可的业务范围进行工作,从没有以其他单位的名义从事测绘活动,也坚决不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从事测绘活动,在接收到测绘项目后,坚决认认真真地独立完成,从不转包测绘项目。对于涉密成果,我公司坚决按照国家和上级测绘主管单位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涉密成果采取保密措施,坚决维护国家的利益。

我公司始终坚持遵守国家有关测绘行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积极维护测绘行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乌兰浩特市众博水利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7.古建测绘实践报告 篇七

实践简介:

本学期的实践周实践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实践。这是一个让我们能够深刻了

解建筑的机会,一个可以让我们亲身走进古代建筑,感受古代建筑文化的机会,同时让我更好的领略建筑艺术的魅力。时代在速度发展着,新一代的建筑也不断的创造着,但是去看懂读懂体会古人建造的古代建筑也是作为一名建筑学子的必要课程。这次的古建测绘实践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对古代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实践目的:

通过本次实践周的实践我们能够从历史中学习建筑,建立建筑体验与认

知,总结建筑经验,培养专业素养。通过实际测量并绘制测绘文本,体验建筑的空间感、材料的应用、建筑的尺度感等,把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古代建筑和古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常用方法手段,全方位了解设计,与现代建筑公共思考,创造性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地点:

厦门卢厝(成功大道与思明南路交汇处,西南角)

三、实践时间:

2012年7月9日——2012年7月20日

四、实践内容:

对厦门卢厝的古建筑进行测量并绘制CAD图,电子模型以及实体模型。

下面首先让我介绍一下厦门卢厝这一有代表性的古厝。

卢家大厝位于厦港福海社区围仔内巷,是清末旅菲华侨卢安邦(又名卢国梁)历时三年构筑的一座近代红砖民居精品。卢厝坐北朝南,占地近千平方米,由中轴对称的两落横向大厝和两侧纵列护厝及院前石埕组成,埕周为围墙,中间建一个高大门楼,形成完整的群落,十分气派。前后大厝平面均为三进三开间,明间

为宽敞的厅堂,左右均设厢房,后厅比前厅深阔,设神龛,是祭祀、议事的厅堂。

卢厝的两落主厝采用的是抬梁式木架构及单檐尖山式,硬山屋顶,弧线形燕

尾式屋脊,其间以过水廊相连接,围合成中心大天井。东西护厝为琵琶式山尖硬山屋顶,与大厝之间留有狭长天井,以漏窗墙分隔成对称四小天井,与前后护厝小房厅自成小单元居室。东西前半部天井中另加盖小方亭,用于休闲和会客。护厝前檐下贯穿南北的走廊,同院后巷弄及中央廊道连通,形成了整体建筑的联系纽带。前院围墙正中设门厅,两侧各有随墙门,作为平时的主要出入口,东西和西南院角分建厨房和电石房,服务于主厝。卢厝整体布局结构及屋顶样式仍保留着北方四合院和宋代曲线屋顶的建筑特点。

囊括闽南民居大多雕饰手法卢厝对建造材料特别讲究,杉、楠、桉木兼用,花岗石、青石并存。粗围高大的梁柱、板扇的使用,使得屋架高举开阔,门窗宽敞明亮;整个墙裙由“泉州白”花岗岩石板与高腰“柜台脚”组合而成,宽厚结实,令建筑显得更为气派和稳重。

于细微处见精细,是卢厝建筑装饰上最大的特点,闽南民居的所有雕饰手法

几乎都在这里得到了发挥。墙体多以红砖组砌或拼贴而成,和墙面上用白灰勾缝构成的各种花纹或文字图案,红白相间,相映成辉;门窗、墙堵的石雕则以白色磨光花岗石为外框,内嵌精致的青石雕构件,青白相衬,并与墙面上花纹相互协调呼应。在前落大厝前的东西两侧墙面上,各有一组让人看不懂的文字图案,卢合溪说分别是“天宫赐福”“金玉满堂”。卢厝的石雕数量多达上百幅,大多分布在门厅、垂花门、护厝入口处及漏窗隔墙,既有刀光剑影、战马嘶鸣的打斗场面,也有“渔樵耕读”“仕农工商”的生活写照,还有寓意吉祥平安、富贵有余的宝瓶钟鼎、花卉鱼鸟图案。这些石雕运用了浮雕、浅浮雕及透雕等雕凿技法,雕刻出来的花鸟生动自然,人物神态活现,就连悬空的马缰,也琢得极为分明。梁枋间布满了活灵活现的狮兽、力士、花鸟等饰件和雀替以及精致玲珑的莲

花垂拱;各种花鸟图案的漏空窗花,在门窗扇上也是随处可见。特别是那些以卡榫斗拼图案或诗句文字来装饰的窗棂花格,和以镶嵌手法拼成的梅兰竹菊阳文纹饰,更是体现了雕刻花样的繁多。不过,最能体现主人高雅情趣和文化修养的,是墙面装饰中那些用琉璃烧制和石板摹刻的唐英、张瑞图、吕世宜、郭尚先等大量历代名人墨客的诗词墨迹。古厝防雨还要防贼据说,卢厝在当时还挺“现代化”的:通过房屋内部铺设的暗管,由“能量”(电石与水作用产生易燃气体)房和厨房顶“蓄水池”向各房厅供气、供水。如今,宅邸墙边屋角还可以见到管道、水头残迹,门窗顶上也保留有灯头足,但“蓄水池”早已被拆掉了。卢厝还在卧房和厅廊地面率先使用了西式壁炉和花面瓷砖。据卢合溪介绍,这些花砖都是从德国进口的,一百多年了仍完好无损。他说,卢厝里的所有木料全部是从菲律宾运过来的,而石雕则都是惠安工匠们的作品。但是,卢厝在文革时期被破坏了一些东西。墙面上的那些石雕,幸好当时用水泥抹起来,才得以保存下来。春节前应文物处的要求,他才把那些水泥挖掉。卢厝尽管结构还保存完好,但部分墙体也已经出现了一些倾斜、塌下的迹象,而且屋顶上瓦碎木朽,卢家后人说最怕的是下雨天。除了要担心房屋坍塌下来,卢家后人还要提防“盗贼”。

下面介绍下这次我们小组的测绘。

到达卢厝时,我们首先是大致的了解一下卢厝的总体布局,接着是我们小组的测绘范围。然后,仔细的观察我们需要测量的建筑的特色,平面形式、构架方

式、屋顶形式、台基情况、彩画等等。

当以上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后我们正式展开测量工作,我们分好工,一部分同学测量平面一部分同学测量剖面,而我和另外3名同学负责测量立面。立面的测绘看似简单,但期间困难重重。由于建筑的高度较高,我们的拍照没法用平行投影的方式进行拍照,这就只能借助爬梯了。另外一点,我们需要将立面上的雕花,门的大小,以及窗户大小都测量出来,这就很考验我们的动脑能力了,在门的较高处,我们的卷尺硬度不够没法伸长到较高的地方,于是我们借助竹竿,通过把皮尺的头部固定在竹竿上,从而进行测量。我想,最困难的测量就是对斗拱及其上面的雕花的测量了。由于卢厝现已属于危房,房东在有些地方并不让我们爬高进行测量。最终,在我们的努力下,房东终于同意让我们用爬梯爬高测量斗拱了。这也开始考验了我们小组的互助能力了,由于需攀爬的高度较高,所以爬梯下由两名同学扶住,测量的同学带上一个卷尺和一个手电筒上去进行测量,下面一个同学负责记录数据。由于我们小组配合的默契度高,我们一个早上就完成了我们小组范围内各个部分的测量。

在测量完成之后,我们回到了学校之后,很快组织了本组的各个成员进行数据的统计,然后开始绘制。公布不负有心人,短短的两天时间我们小组就完成了老师给我们的任务。

五、实践心得:

我们在做完这个古建测绘的实践以后,我们更实际的了解了古建筑的构造:屋顶的各种形式,建筑的组成,结构类型,斗拱的组成以及机构特点,彩画的分类及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内涵是博大精深的,然而,我们平日里对古建筑的关注太少了,经过这次测绘,我们又对古建筑的知识进行了更多的了解以及巩固。通过这次学院组织的测绘实习,虽然我们做的工作不是很足,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了:就是对本国古建筑的了解。此外,由于这次对古建筑深入的测量也激发了我们对古建的兴趣。与此同时,我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佩服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次,加强了我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由于测量中有很多地方无法具体的量

到,只能靠估算,大家就集思广益想了很多方法,例如借助竹竿等等。在绘图方面,培养了我们认真严谨的态度。由于古建中有很多部件,我们就必须对每个部件的每个尺寸进行测量,进行记录。同样,画草图,校对数据,画CAD图都需要认真仔细,通过这次测绘,这在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中都无疑是一种很好的习惯。

8.寒假测绘实践报告 篇八

经过期末漫长艰苦的复习,不挂科的记录得以延续。回到家里休息了几天,想乘着年前找个寒假实践的地方,无果,还是来到了母亲的单位,在测绘大队进行为时一周的实践。一起实贱的还有其他几位大学在校生,我们组成了一个小组,由于我没有专业知识,所以一些精密仪器无法操作,如水准仪、经纬仪,我们主要负责协助专业人员,但我们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我负责仪器整平测量报数与计算工作。

通过这次实践,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经纬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最后,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工程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了。

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在测量之前,所有人的热情都相当高,大多是对测绘的外业感兴趣。但在经历了第一天的准备后,我自己的热情已被疲劳所掩盖,对于测量来说,确实没有一个人的英雄,只有做好合作——包括本小组内部和各小组之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我们小组基本各个成员都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擅长书法的负责描点绘图,我比较会会计,所以负责记数和计算,体力好的负责跑腿,其余工作就由其他两个轮流负责。两周实习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还有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他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先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够默契,分工也不够合理,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通过组内的交流,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实习进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来了。这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以后工作的时候也是一样啊,只有团结才能把事办好。

9.测绘实习报告 篇九

通过对古建筑、民居街巷等建筑的测绘实习,增强对中国传统建筑经验的感性认识,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多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亲手将建筑实物按比例绘制成工程图,进一步加深对建筑造型和营造方法的了解。

通过实习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习建筑,建立建筑体验与认知,总结建筑经验,培养专业素养,提高审美能力,使我们了解对所学各门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我们的建筑空间概念和识别能力,提高图纸表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建筑设计和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地点

实习的具体时间安排是6月13号至19号学习古建筑测绘的理论知识,20号在外实习考察,21号至24号画图、写实验报告,整理实习成果。

实习地点是湘潭市文庙、鲁班殿、关圣殿、夕照亭

三、实习参与人员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08建筑学本部1、2班及潇建1、2班

四、实习具体环节及步骤

1、 动员大会

14号上午在指导老师的领导下,所有参与实习的班级在专业教室召开了这次实习的动员大会,胡隽老师宣读了这次古建筑测绘实习的任务书,就本次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及要求做了详细的说明,并对所有参与班级进行了分组及实习任务的分配,我们小组是测文庙配殿的东厢。然后张世武老师给我们简单的讲解了古建筑测绘的步骤和方法,一先定轴线,二依次测台阶,铺砖、山墙等,三测建筑立面,四测建筑单体剖面,五画建筑大样图,或拍照拓图,六用CAD、SU、PS等软件出图,使我们对本次实习任务有了一定的了解。

2、理论知识学习

继动员大会之后,我们小组根据老师的引导在图书馆借了2本关于古建筑测绘的书仔细研读,了解了古建筑测绘的具体步骤及要求。首先勾画草图,了解了勾画草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各类草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图等的画法要点。然后是单体建筑的测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最后是古建筑测绘中的摄影的目的及技术要点。

3、实地考察测绘

经过了一周的准备时间,6月20号星期一,我们开始了实地考察测绘。根据老师的安排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八点半要到达实习地点,并一个个点名。因为对实习地点的路线不熟,又为了不迟到,所以我们小组规定早上7:10到学校俱乐部大树下集合。在班长那领了测绘的工具皮尺和卷尺之后,我们小组的成员就一起出发了。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充满激情与朝气的朝着实习的地点进军,期待着我们将要测量的建筑,心情丝毫没有下雨而受影响。

这次不算第一次去文庙,第一次是大一时对古建筑的认知实习,这次是对古建筑的测绘实习,使我们对建筑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培养我们的专业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我们这一组是石芳、王旭玲、王晓玲、魏超、王赞、兰开春六个人组成, 团队协作精神很强,一到实习地点老师点完名后便开始熟悉环境了。老师也当场给我们讲解了实习的具体要求和操作,虽然之前有准备,看了一些古建筑测绘的理论知识与测量步骤,可是到了现场却还是有点不知所措,但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我们心中的疑惑便一下子解开了,大家都豁然开朗,也正式开始了今天的实习。

4、实习成果整理

带着测量的数据,伴着欢声笑语我们踏上了回学校的路。接下来的工作更具有挑战性了,我们要根据所测的数据,画出文庙配殿东厢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细部大样图,及模型的制作等。所以坐在公交车上的我们也没有闲着,我们根据组员各自的优点,经大家讨论商量后,对实习后期的处理工作做了详细的分工。石芳负责画草图和数据的整理及综合实验报告,王旭玲负责总平面图的CAD绘制,王晓玲负责个人实验报告的总结,王赞负责模型的制作,魏超负责立面和剖面图 CAD的绘制,兰开春负责建筑细部的大样图绘制。因为交图时间比较紧,又面临着期末考试,

大家都很忙。我们每个组员都必须尽早完成自己分配到的任务,任何一个环节的耽误都会影响整个作业的进度,这就是团队的理念,大家是一个集体,互相依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在我们绘图建模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很多关于古建筑的资料,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中国古建筑知识的学习,而且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古建筑的结构方式、平面布局组织规律、外观造型、丰富多彩的装饰,都体现着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建筑技能。尤其是丰富多彩的装饰,各种彩绘和雕饰,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雕刻包括门窗、雀替等的细部雕刻,五部鲜明地体现着中国古建筑的美学特征。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可惜我们无法把这种美逼真地在图面上全部表现出来,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古建筑都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实习总结

虽然我们没有很先进的仪器,但是我们还是很好的完成了测量的任务,一些自创的测量方法是我们智慧的体现,也许这正是此次测绘考察的真正目的。这样的锻炼对于我们将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的帮助是不可估量的,所有的同学都受益匪浅。

总之,此次测绘实习使我们获得了很大一笔宝贵的实践经验,虽然天气不是很好一开始还下着毛毛细雨,蚊子也特别多,但是我们还是克服了一切难题,团结合作,一起努力完成测绘工作。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比较优势的特点,我们就把他充分利用起来,合理适宜的分配任务,团结协作,每个人都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用心记录每一个积累。让自己有不断进步的机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上一篇:教案前后doc下一篇:2024年度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