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小学课程实施计划

2024-10-23

宋元小学课程实施计划(通用10篇)

1.宋元小学课程实施计划 篇一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范文网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2.宋元小学课程实施计划 篇二

徐州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2年入选“江苏省卓越工程师 (软件类) 教育培养计划” (简称“卓越计划”) 。本专业“卓越计划”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结合本校的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 依托学校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和架构, 采用“3+1”的培养方式, 设计“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培养的课程体系, 以学生的理论知识、个人素质与发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的工程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 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培养卓越的新世纪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本专业“卓越计划”软件技术分为3个方向:Java、.NET和Android。《C#语言程序设计》是.NET方向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之一。

2 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3学分, 共56学时, 其中40学时为理论, 16学时为实验。课程于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开设, 其先修课程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其后续课程是《.NET企业级开发》。

3 课程目标

本课程使学生具有从事计算机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相关基础科学、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应的应用能力, 掌握软件工程师的核心知识与初步技能, 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 具有利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解决一般性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人机交互和界面设计的基本方法, 掌握软件实现的基本方法、技术及主流Visual Studio软件开发工具。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具有文献检索能力, 具有应用检索工具 (在线检索、数据库、搜索引擎等) 检索并获取信息的能力, 具有信息的整理与分类、甄别、提取、凝练的能力。

4 学生起点分析

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经过报名和考试筛选, 程序设计基础较牢固, 具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学生经过第一学年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 掌握了C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包括C语言的集成开发环境用法、基础语法、常用语句用法、函数、结构体、指针等内容, 可以开发小型规模的控制台应用程序, 为后续的程序设计课程打下一定基础, 但不具备开发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能力。

学生希望可以学习更为丰富的人机交互和界面设计方法, 而不仅仅是控制台程序;可以学习规模较大的软件实现方法, 而不仅仅是几十上百行的小程序。

5 教学内容

5.1 具体实施过程

(1) 第一阶段

C#语言基础, 让学生了解C#语言背景, 熟悉C#集成开发环境, 掌握C#语言语法, 包括程序结构、编写规范、语法语句基础等内容, 综合运用C#语言编写控制台应用程序, 使学生能从C语言程序设计平稳过渡到C#语言程序设计, 打好C#语言基础。

(2) 第二阶段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让学生熟悉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概念的应用方法, 掌握C#面向对象程序结构和程序语句用法, 综合运用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编写控制台程序, 使学生设计程序时从传统结构化设计方法过渡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3) 第三阶段

C#Windows程序设计, 使学生熟悉C#Windows窗体设计方法, 掌握C#开发Windows程序设计包含的窗体和各类控件用法和程序代码, 综合运用C#Windows程序设计方法编写规模稍大的程序, 使学生设计程序时从控制台设计方法过渡到Windows设计方法。

(4) 第四阶段

C#数据库程序设计, 使学生熟悉C#数据操作相关的概念, 掌握C#数据访问控件用法和数据访问方法, 可以结合实际应用问题, 综合运用数据访问操作方法编写规模较大的交互式Windows应用程序。

5.2 教学重点和难点

5.3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注重的问题

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涉及的基础概念、程序语法、设计方法最终都会以程序代码方式呈现, 只有最终编写出源程序代码, 并运行得出结果, 学生才能直观认知, 深入理解概念语法, 掌握程序设计方法, 纯理论讲解没有太大帮助,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遇到重要的知识点, 都会在讲解之后带着学生编程实现, 在编程过程中对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逐步掌握独立调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学生出现的通用问题统一进行讲解, 在课堂中让学生牢固掌握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但课程时间毕竟有限, 教材中案例也很多, 只能每个重要知识点讲授一个小程序实例, 其他知识点实例, 将由学生在每次课程结束后以练习的方式自行完成。

6 与以往课程的区别

(1) 程序设计类课程需要大量的程序编程练习, 但课堂时间有限, 因此课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 教师引导为辅。教师讲解主要知识点和典型程序实例, 学生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后学习。

(2) 课堂中学生自带笔记本电脑, 随着教师一起参与编程, 遇到问题, 立刻解决, 整个教学过程讲、练、调结合, 教师与学生均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

(3) 整个课程中贯穿《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案例, 只要每次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可以和案例结合, 均会讲解, 而不是到课程最后的几次课才讲授综合案例。

(4) 在课程开始初期, 制定课程选题, 由学生每人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作为课程考核项目。通过学习课程知识点, 模仿教师讲授案例, 自己独立编程实现, 逐步完成选题项目。

(5) 在课题选题之后, 需要学生在互联网中查找课题背景, 业务流程等资料, 查看同类软件样式, 对未来自己将要完成的软件有直观的认识。

(6) 实验环节对应课程学习的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要完成学生选题项目中与实验内容有关的设计内容, 教师既要帮助学生解决项目中的问题, 也要进行督促和检查。实验既是传统教学中的实验, 也是项目过程考核的过程。

(7) 学生现阶段虽然还存在软件规模不大, 部分业务流程不合理等问题, 但也能实现一定规模的软件系统, 而不仅仅是几十上百行的小程序, 在项目实现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程序设计与工程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 课程考核方式发生改变, 以往期末考试为试卷闭卷考试, 在100分钟时间内通过各类基础知识点和若干个小程序代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但毕竟时间有限, 无法考核学生真实的实践能力, 因此本课程考核将以过程考核和期末答辩相结合的方式, 全面综合考核学生的能力。

(9) 本课程结束后, 将进行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 学生进行3-4人的分组, 应用本课程学习的C#语言程序设计方法和自己完成个人项目的经验, 结合同学期学习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 进行规模较大的软件项目课程设计, 既能培养团队协作开发软件的能力, 也是对整学期专业课程学习的检验。

7 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基础类程序设计课程, 因此课程项目的选择以个人项目为主, 学生个体作为被评价主体, 任课教师作为评价主体。采取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调控教学过程的作用, 注重通过评价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项目考核, 平时成绩考核分为课堂考勤、课后作业和实验考核, 主要考核学生学习过程;项目考核分为项目报告和项目答辩考核, 主要考核学生运用C#语言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课程考核比例如表2所示:

8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徐州工程学院“卓越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施方案, 对同类院校类似课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参考。

参考文献

[1]胡局新, 鲍蓉, 秦利波.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 2013 (12) :22-25

[2]李旗.应用型本科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 2014 (6) :51-52

[3]李梅, 岳峻.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C#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 2015 (12) :35-38

[4]沈项军, 鞠时光, 魏斌.C#程序设计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8 (22) :132-133

3.宋元小学课程实施计划 篇三

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有关部门规定,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意识,它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强烈的促进作用。新课程改革后,设置科学课程教学方法也成为教师工作的重点内容,正确的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的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随着新课标的实行,科学课程成为重点课程之一,科学知识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的社会,需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来满足对知识的需求,所以对人才的培养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心理学家曾表明,人类对于生活中事物的理解能力并不是天生形成的,而是由于人类通过对不同知识的接受而形成对事物的不同看法。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比较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小学阶段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国家人才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这一特点,在小学阶段实行科学教育,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为国家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必须要实行的重要内容,小学教育的完善,对教育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当前小学科学的教育现状

随着新课标对小学科学的重视程度,小学科学课程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相关教育部门对于课程的改革抱有很大的期望,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反响,有一些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理论的教学方法,对于科学课程投入的精力不足。学校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很多实践性的课程无法实现,使学生认识主体的能力大大降低,不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在进行课程计划和目标设置的过程中,教学思想也较偏离,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完善小学科学课程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的专业化能力

传统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只是选修课程,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新课程改革后对于科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能够意识到科学课程的重要性。且教师的专业素养差,大多数科学课的教师都是由语文和数学等主要科目教师担任的,教师的专业性不强,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课程的要求出现了严重的背离。因此在任用科学课程教师的时候,首先应该选取与科学相关专业的教师,以确保教师的专业水平。其次,应该对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教育,注重教师专业素养能力,强化科学探索的能力,让教师可以深刻地了解到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必要性,给学生更多展现探索能力的机会,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最后,要对教师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促使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二)学校加强对科学课程的重视

科学课程能否顺利实施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学校重视学生主要科目的学习,而忽略了科学等相关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对科学课程在思想意识里就没有重视,导致实践课程无法正常开展。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要求,学校领导应该对科学课程给予高度的重视,学校领导应该从根本上意识到科学课程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对相关课程的教师应该实行更加严格的标准和奖励制度,要从根本上了解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在学校基础设施方面更应该加强科学实验室的建立,为课程的实践创造提供相应的环境和场所,意识到科学课程在小学课程中的重要性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对教学评价进行深度的完善

教学评价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建立教学评价小组,这样不仅有利于课堂质量的提高,也对科学课程的教育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将科学素养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四)加强多方合作

在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涉及学生和教师,也应该涉及学校领导和家长,师生和家长都应该意识到科学课程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为了使课程能够更好地实践,大家应该互相交换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更加充分地了解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观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以媒体为传播的重要形式,让社会各界都能够充分了解小学科学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到科学教育建设中来,这对于新课程的实施起到推动作用。

四、总结

在新课标的推动下,小学科学课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对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要不断地对教育事业进行完善。教育事业的完善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对于在小学中实行科学教育,需要引起师生和社会的重视,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让科学教育的程度为小学阶段的发展提升新的高度。

4.小学校本课程实施工作计划范本 篇四

耀华小学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光明路68号。始建于1931年,原是一所厂企学校。初归属秦皇岛市海港区,20初被教育局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定点学校”。

学校总占地面积14631平方米,校舍及其他辅助用房建筑面积共计7101平方米。教学楼建于1995年,有24间教室;有大小办公室16间。科艺楼建于1978年,有12间教室,最多可容纳1300多名学生。学校配置的功能教室有:卫生室、音乐室、劳动室、体育室、美术室、少先队室、科技室、科学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室,建立了校园网,正在筹划标准图书、阅览室。各个专用教室配备了基本的设备设施,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硬件条件。

我校现有在编教职工65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工勤人员4人,支教教师3人,专任教师55人。

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在校生总数789人。现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弟523人。我校自从被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后,外地学生逐年增加。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天南地北,有的孩子行为怪癖,有的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只会方言);家庭环境比较复杂,家长大多只顾做买卖,没有时间管孩子,与家长沟通也非常困难。我们老师们付出的辛苦是难以想象的——学生不会说普通话,就一遍一遍教;他们随时转入,我们的老师就随时给他们补课,有时一补就到灯火通明的夜晚;与家长沟通困难,请不来,我们的老师就一遍遍打电话、发信息,家访不在家,接着再去,什么时候堵住什么时候算。所以说我校教师是非常不容易的。

通过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学校组织各班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将《弟子规》列为校本课程。德育处每周定出一个行为要点,进行重点规范。加强各种文明礼仪的培训,增强学生文明意识。通过反复训练,检查督导,以及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内化,达到知行的统一。引导学生感受道德、付诸行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以课改为载体,坚持创建“科研兴校”与办出“特色学校”相结合,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灵魂,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把学校办出特色。

2、具体目标:

⑴、让学生在“兴趣”、“特色”中,陶冶情操,学会做人;在实践与体验中,学会学习;在美的艺体活动中,学会健体。

⑵、提高学生品德、审美、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⑶、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专业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⑷、形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队伍及评价体系。

三、课程结构与门类

我校校本课程坚持科学与人文整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弟子规》,1——6年级每班必学,课时按课表每周一节。选修课以兴趣特长类为主,包括《十字绣》、《书法》、《毛衣编织》、《折纸》、《唐诗宋词欣赏》、《舞蹈》等。面向1——5年级,每双周校本课上。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建立三级领导小组(校级、中层、年级组或教研组)和耀华小学校本博客网。

组长:王艳秋

副组长:张美鸽

组员:李艳杰 吕广卫 杜红 1——6年级语文教研组长 校本教师

2、抓好教师培训,开办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培训班,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学习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懂得实施校本课程;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价。

3、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学校做好开发、实施的协调、安排实施、检查等工作。

4、建立分层分项管理、检查、评估制度,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工作。

(二)、课程评价

1、对课程的评价

针对课程的有效性、设置的合理性、内容的完整性及课程开发的效果等内容进行评价,每学期一次,学期末进行。

2、对教师的评价

(1)教师的积极开发意识和有效指导方法。

(2)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3)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4)看教师的经验总结。

3、对学生的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者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既参与态度进行等级评价,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成长册内。

五、课程实施保障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校本课程理论指导小组。

2、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3、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4、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考的新机制。

5、每位教师开学初拟写好《课程纲要》,每学期结束时组织学生成果展示。

6、建立制约和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

7、每学期学校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5.窑店镇中心小学班本课程实施计划 篇五

一、课程背景

曾经有人把中国的教育比做“精心塑造的一条巨龙,但点睛之笔尚缺,那就是创新、个性。”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著名报告《学会生存》中明确提出“教育即解放”的口号,指出“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如何让孩子们享受真正的教育,如何让关心人的成长幻化为教育的一种情怀,是每个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理想。而我们,一个生存在教育深刻反思时代的幸运儿,以一种奇妙的存在的激情,和孩子们共同分享了这个时代的梦想与温暖。基于以上的原因,本期我们思考开设班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能够突出个性,并有所创新.二、课程愿景

学习传统艺术、国学经典、是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艺的重要途径,为了突出地方色彩,我们传唱秦腔名段,让学生欣赏传统曲艺的现代魅力;为了提高学生古典诗文的品味能力,我们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理解古典文学的奥义。同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浓郁的艺术素养,我们教授学生器乐演奏,让学生懂得思想的表达可以有更多的方式。

三、课程内容

我们的班本课程,立足于祖国的经典文化,以秦腔、国学为特色、以构造诗化生活为目标,所以,它的制定和实施,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无异于一种精神的历险,需要胆识,需要勇气,也需要宽松、宽容的氛围。当代著名教育学者肖川先生曾对教育情境作了精辟的论述:“教育情境更多地关注教育主体所拥有的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氛围和人际互动。”所以,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彼此接纳和宽容,用心呵护和极力弘扬批判的思考力是教育情景中灵魂。对于我来说,用理想点燃理想,创设“班本”下的教育情境,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诗意与活力,成为实施班本课程的首要之举。

专题一:讲授秦腔的历史与传承,进而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听戏、学戏、品戏、悟戏,而不仅仅是唱戏。

专题二:通过诵读国学经典篇目体悟古典文学的厚度,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

专题三:通过器乐学习简单小曲,丰富学生的情商、突出学生的个性,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表达感情与思想。

五、课程安排

本课程开发实施周期为一学年,每周一次,为周二下午第四节课,时间40分钟。主要活动地点在教室,展示活动另外寻找合适场地。

六、课程管理 1.制定课程方案。2.明确专题学习内容。3.采用学分制管理。

4.评选诵读之星(依据学分)、体验之星(依据读后感)、乐学之星(依据活动表现)等。

七、课程成果呈现

学生成果:诵读积累本、诗画作品、读后感、秦腔表演、器乐演奏。

教师成果:经验总结、专题感悟。

6.宋元小学课程实施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指出:在实施过程中应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追求课程实施的常态化;进一步优化教师指导,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实践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特色。

二、实施措施:

1、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设置

目前我校还没有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以往都是由某一位老师在任其它课程的时候兼带本一门课程的教学,教师的精力较为分散。所以本学期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配备上作了一些小小的调整,那就是让一位老师在担任了语、数、英其中的一门课程外,兼带本年级两个班或两个班以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样的话就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来搞好该课程的教学。这一设想将率先在中年级试行。以下便是本学期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配备情况:

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1班吴琴芳张燕娟汤震丽张丽华

2班陆梅龚美娟丁洪艳苏凤芬

3班陆梅龚美娟张英张雅珍

4班陆梅张燕娟孙明丽苏凤芬

5班丁玉娟张健王吉颜惠琳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三级管理模式:教导处龚美娟老师总负责;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组长为汤震丽老师,全面负责本学期全校的综合实践教研工作;设立综合实践活动备课组,中年级组备课组长为丁玉娟,高年级组备课组长为张雅珍老师,全面负责本年级段的综合实践教研工作。

2、明确综合实践活动各年级目标。

本学期,我校三、四、五、六年级将继续配合国家级课题,以“我爱家乡”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在总结前几年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对每个年级制定了较明确的年级目标。各综合实践年级组长及任课老师必须认真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崔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年级目标

年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年级

1、了解各个季节动植物的一些基本特点,知道校园或社区中常见动植物的种类、名称和特征,自觉爱护动植物。

2、了解周边环境现状,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对这些灾害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

1、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与旅游资源,激发热爱的家乡的情感。

2、初步了解家乡的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3、学会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1、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会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2、学会与人交往,建立与同学和老师的友好关系,懂得尊敬父母。

3、能获取一些信息,并对信息能进行简单处理。

四年级

1、亲近大自然,感受并分享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对宇宙、动植物等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列举出一些简单自然现象。

3、能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并自觉形成环保行为。

1、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3、了解家乡的特色产业,走进企业,感受经济发展对家乡带来的好处。

1、较熟练地使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一般方法,用调查、实验等科学方法初步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了解身体的发展变化,对疾病有科学的认识并能积极预防。

3、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五年级

1、通过对身边环境变化的观察与调查,感受人类生活、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体验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阐明人与自然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2、通过具体的活动,积极开展环保行动,并带动身边的人关爱自然,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了解自然灾害,能科学地解释这种现象,并能积极预防。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家乡的特色,并能采用一些可行的方法积极宣传。

2、探寻家乡名人的发展历程,学会采访、调查等科学方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实际行动,来帮助人。

1、建立初步的经济意识和理财意识。

2、树立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通过调查、实验、采访等科学的方法,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4、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熟练地处理信息。

六年级

1、研究周围环境的变迁,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了解当地的环保设施。

3、认识各种自然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

1、探寻家乡的历史文化渊源,激发对家乡的自豪感。

2、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3、在充分了解家乡发展的基础上,积极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

1、对自身的成长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能恰当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快乐成长。

2、懂得感恩,学会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事。

3、确定课程内容,制订好综合实践活动年级计划和班级计划。

各综合实践年级组长和任课老师根据年级目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年级计划和班级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因本学期在综合实践任课老师的安排上作了一些调整,有的老师要上同年级两个班或三个班的综合实践课,所以在制订班级计划时,可以几个班同一个计划,也可以每班制订不同的计划。

4、弹性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

实行弹性课时制,就是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内使用,也可以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计划时间与某学科整合使用。

5、规范管理,提高实施水平。

(1)要扎实细致落实教师的行为要求:①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②真诚地肯定学生的努力。③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④教会学生合理地安排时间,做事有序;⑤鼓励学生尝试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并赞赏他们的成功;⑥遇到学生的纪律问题,学会冷静、善于引导,运用最利于见效、最人道、最科学的方法。

(2)要严格遵守课程设置。综合实践老师不得随意挤占综合实践课的时间。

(3)认真开展教研活动。各年级组要安排1-2名教师上校级公开课,可以分选题课、活动交流和活动实践课等,尽量不雷同。教研组每月举行一次集体备课。要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意见和各项操作规范,组织讨论交流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疑惑和经验,特别要注重集体备课,讨论本学期的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具体到每一节课的实施操作。并做好记载。

(4)认真设计活动方案。考虑到综合实践课的老师都是兼职老师,都有自己的其他教学备课任务,为此,教师可以参照原有的活动方案,或从网上下载一些合适的活动方案,但鼓励大家自己设计活动方案。

(5)做好过程资料的搜集。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集体活动为主,每组4~6人为宜,每组分工要细致,每个学生都要有任务,并按照小组要求,按时、按质完成任务。要让学生对调查的参考资料、书籍、网址等进行记录。要指导学生对研究的情况进行随笔记录,写出研究的感想、活动反思等,对研究活动进行过程性、总结性的小结。每次大课题结束,必须指导学生整理出一份活动报告。期中,每班各上交一份活动报告评比并存档,请各任课老师充分准备。

5.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省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大意义。

大力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学习活动。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开展校内培训,将培训计划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

鼓励教师跨学科交流,不断提高教师对各个学科的适应能力。加强对综合实践课程的研究,充分利用年级组和学科组的作用,定期开展研究活动,并撰写相关的案例、经验总结和论文。

6、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1)学生的评价

①评价原则:应当重视学习过程、重知识技能的应用、重亲身参与探索、重全员参与。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要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②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家长、专家;也可以是个人或集体。

③评价内容:学生的态度、学生的体验、方法和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④评价方法:激励性评价为主、管理性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和对口头报告评价相结合;定型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2)教师的评价

①评价内容:教学准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学习方式、评价方法等。

②评价方法:整体评价与分段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文件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观察、问卷、访谈等。

三、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召开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会议。

2、制订年级及班级活动计划。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识培训。

十月份:

1、召开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会议。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理论学习。

3、教学研讨:指导课的教学。

十一月份:

1、召开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会议。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交流。十二月份:

1、召开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会议。

2、教学研讨:汇报课的组织与开展。

3、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论文与案例。一月份:

1、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会议。

2、举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7.浅谈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实施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有效课堂;多媒体;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化教育的新课改背景下,全国的课堂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本人前半年教学的课堂实践效率与预期相差甚远,一堂课的教学时间,学生们聚精会神时间少,作业正确率不高。我不得不开始深思: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的组织和管理、更有效的开展教学?在本人五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本人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

一、用好多媒体

相对于传统教学,多媒体具有更快捷、更直观、更吸引学生的特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毫不夸张地说,用好多媒体是让学生体验到这种快乐的方法之一。

(一)使用中的几点误区

可以说青年教师对于多媒体的运用自是不在话下,不过结合平时的观察积累,本人认为目前关于多媒体的运用存在着以下一些误区:

第一,课前的准备不充分。有些教师的多媒体课件仅仅是复制了语文课本中的文字,还没有注意过每一张幻灯片容纳多少文字对学生的阅读效果最佳,尤其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对于长段的资料是需要老师解读并穿插些许图片,这样才能帮助他们理解。

第二,超出课堂需要的安全范围。有些教师不考虑本课内容的教学是否适合运用多媒体,如何选材、布局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一味地为营造氛围,不恰当地利用声影技术,最后只落得分散学习注意力的结局。

第三,多媒体操作的不适当。具体指学生还来不及在脑海里先幻想书中描绘的情景,教师就急忙放映图片,这会削弱孩子的想象力,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二)结合生本、课本,巧用多媒体

上述几点误区可能是我们这段时间教学态度懈怠、教学能力亟待加强的危险讯号。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充实教学知识十分重要,针对上述误区,应从多方面吸取教训,加以改善,特别是对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第一,教师是开展有效课堂的主导因素,因此,教师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持久高昂的工作热情。课前准备好上课时要用的教学工具,上课时熟练掌握每一步教学环节是每个教师都必须也应该自觉遵守的规范。

第二,多媒体的灵活选择:无论是否开公开课,都只将多媒体视为教学的辅助。真正优秀的教师,是传统的讲授法手段和现代科技手段都能驾轻就熟的人。当然,有许多课文,如《拉萨的天空》《五彩池》这样的写景文,若能展示丰富的景色图片创设情境,定能使小学语文的课堂多姿多彩。“在平时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者可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灵活而恰当地引用一些媒体手段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兴趣。”

第三,多媒体的运用。具体是指制作和操作多媒体的具体细节,例如,每张幻灯片字数应适量、切换时间要控制好等等。

总之,多媒体这件新事物,对于小学生是有很强的诱惑力的。“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有效集中的持续时间短,面对枯燥单调的教学氛围,他们往往会表现为兴趣不浓厚、开小差等等,随之而来的就是他们被动的学习。而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能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较为亢奋的状态,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所以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科技对于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定是有所裨益的。

二、学会提问

新课改鼓励师生互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要求加强学生主体性的地位,提问是师生互动最基本也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提问是一门专门技术,教师们也只有掌握了这项技术才能在教学应用中游刃有余、应对自如,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个有效的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程度,照顾他们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经验

一个有效的问题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内,所谓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即所提问题应在学生现有水平与通过教师引导、合作讨论可能到达的水平之间,超过这个区域的问题属于无效问题。

一堂课问很多个“美不美”、“对不对”,可以说是较无意义的。少量的提问会给课堂带来活力,但是过多则会显得教师提问技能的缺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而过难、过于抽象的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本知识和经验的丰富积淀。如在学习《螳螂捕蝉》一文时,若教师直接向学生提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是什么,则属于无效问题。 学生还没有课文内容作支撑,这样的提问超出了学生的学习状况。

(二)与教学目标相符

问题的提出就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设置的,问题的类型分为开放型与封闭型。设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片中记忆的问题就是封闭型的,而谈感受、说想法这些就是开放型的。前者难度较低,适宜于全体学生。后者让学生会更有话说,锻炼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两者比例的合理。

(三)问题的表达要清晰

教师的问题应是课前准备好的,最好不要随机脱口而出,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问题的模棱两可、表达词不及意的状况。问题的范围不应过于宽泛,教师应给与时间、地点、人物等限制因素, 否则有些问题将不好作答。

(四)把握提问时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提问的目的之一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紧张气氛。如:夏日午后正是犯困时,若此时提问,可以帮学生“醒神”。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课堂上的提问,充分了解“课堂提问是启迪知识的钥匙,也是构建智慧之路的桥梁,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

本文所涉及的两点策略仅是从管中窥探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实施,不可否认开展有效课堂的方法与策略很多,而本文所探讨的多媒体运用和提问的技巧实乃重中之重。

8.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篇八

2010-2011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一、课程实施目的: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革命老区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课程实施旨在让学生了解郭村保卫战历史,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及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引导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加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二、课程组织领导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有的教师都积极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同时我校战史教育、国防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校本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建立健全领导小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有力保证。

郭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何兆生

副组长:于希庆李铭祥

成员:张俭孙劲仇圣飞李华军

三、课程实施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我校校本

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专家、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生是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素养得到提升。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课程实施计划

1、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法

每周星期一下午第一节课,全校开展校本课程,由专职教师根据统一安排,精心备课,集中授课。

校本课程的教师管理由教导处负责,主要负责教学科目的安排,教师教案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

对学生上课的管理,主要由班主任负责,班主任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课后作业及活动完成情况。要求班主任讲究科学,工作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2、校本课程科目安排

9.学校新课程实施计划 篇九

今学期是我们实施新课程的第一个学期,为切实让广大教师学习好新课程,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实施好新课程,制定如下实施计划。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抓新课程的实施;建立以乡教育办公室分管初中业务的曹林同志为组长,学校分管具体业务的同志为成员的的新课程教研室,进一步完善教研教改制度,建立教科研工作制度,定期召开新课程研讨会,组织研究课,作好研究记录,保证研究探讨的连续性和完备性。

2、完善考评制度。学校制定出详细的考评细则,对教师实践新课程进行考核,对教师成绩并入本学期综合考评,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1、严格学习制度,规定每周一下午为固定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落实保障措施,将学习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考核量化。本学期的重点学习内容是各科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及有关新课程方面的理论文章,每位教师本学期做新课程学习笔记不少于一万字。

2、积极组织有关新课程方面的论文撰写、评选及征文活动和教案评选活动,要求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内涵、目标、任务、措施等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并结合自己在实践新课程中的教学体会,写出有独到见解的优秀论文,鼓励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实践好新教材,对优秀论文和优秀教案及时向上推荐和上报。

3、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促进新课程的学习,本学期打算请县教研室的领导就新课程方面进行理论讲座和发表指导建议。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外出培训学习,本学期我校打算由校长带队到**中学、**中学、**初中听课学习,通过学习我们力求达到三个认识和四个转化:(1)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增强教育改革的责任感。(2)提高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提高能力意识,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实现四个转变:(1)传授知识教学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转变。(2)实现由单向交流向多维互动转变。(3)实现有封闭性课堂向选择性、开放性、实践性课堂转变。(4)实现由重结果教学为重知识形成过程的转变。

三、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1、把年轻的教学能手、教学骨干作为实践新课程的领头兵,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学习实践和研究,为他们创造展现才能的时空。

2、有重点的培养。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大型的或较高层次的理论学习和研讨会,增强课程改革意识和改革能力。

3、充分发挥能动作用,鼓励教师从教学中发现问题,主动研究,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压担子

每学期给教师定目标、定任务:学校规定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实验课题,对实验课题要有计划、有实施方案、有实验记录、有阶段性总结,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教研教改实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和精心设计一篇教案,每人上好一堂公开课或示范课。

5、发挥示范作用,提高整体素质,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营造出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改革氛围,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10.宋元小学课程实施计划 篇十

一、评估课程价值

1.时代发展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日益强烈,诚信的缺失已经成为人们道德生活中一个突出问题,并不同程度地侵蚀着我们的校园,给学校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学校是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阵地,诚实守信的品德必须从小培养。

2.学校发展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立足于学校特色,并要有助于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近两年来,我校从诚信教育入手,为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创诚信校园,育阳光少年”的口号。所谓“诚信校园”,其含义在于:学校的一切工作坚持以诚实守信为主旨,将诚信品德的教育和养成贯穿于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教育教学行为之中,以创造诚信氛围的教育秩序,促进师生诚信品德的养成。所谓“阳光少年”,其含义在于: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较好的各科学业成绩,有健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有正确的审美观点,有个性特长,并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诚信教育校本课程的构建突出了“校本”的定位,走的就是一条基于学校特色的道路。

3.学生发展需要。小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将在未来社会中扮演种种重要角色,是我国未来发展市场经济和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实施者。同时,小学时期是人诚信品行养成的最佳时期,“诚信从孩子开始培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已成为社会共识。让孩子从小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信用意识、契约意识、规则意识,夯实信誉基础,这是保证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证我国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二、确定课程目标

教育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二是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快,失去别人的信任,从而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三是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有关诚信的事例,感受社会各种主体对诚信的期待。通过对社会生活中诚信与不诚信事例剖析和对比,让学生懂得诚信是现代商品社会的基本要求,是遵守相关规则的必然要求,懂得诚信是现代社会中的一条法律原

则,是各行各业人们要遵守的基本法律行为准则。

三、构建课程内容

对课程内容进行构建,教师可主要采用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新编等方式进行。

(一)诚信校园建设。以优雅环境培育诚信精神,以校训为导向倡导诚信校风,以诚信制度指引诚信行为。

1.拟订一个主题口号。学校提出“以诚立校,以诚治教,以诚育人”的口号,教学楼上悬挂“创诚信校园,育阳光少年”的横幅,营造浓厚的诚信氛围,使校园时时有教育,处处见诚信。

2.实施三个层面教育。①管理层面实践三个支撑:一是倡导一种精神为支撑;二是构建一种文化为支撑(诚信文化);三是尝试一种模式为支撑(人本管理模式)。②教师层面体现四个对策:一是教师承诺制;二是教师诚信档案;三是教学诚信评价;四是丰富诚信载体。③学生层面做到四个到位:一是专题教育到位;二是学科渗透到位;三是家校合作到位;四是社会实践到位。

(二)诚信学科教育。

学科教育是诚信教育的主要途径,具有渗透性、全面性、循序性、实践性等特点。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善于抓住时机,探求有效的方法,使得诚信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把课堂建设成为学生诚信教育的地方,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

(三)诚信保障机制。

教师要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诚信校园建设中传承发展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校园、社会和家庭之间的关系;领导班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等,并构建相应的保障机制。

(四)诚信教育活动。

活动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并要与班队活动、兴趣活动、课余游戏、竞技比赛、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到内容多、形式新、范围广,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让诚信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四、探寻实施策略

1.教书育诚。即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诚信教育。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还是在课堂,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的主要渠道。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最多,只要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就能结合学生特点,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诚的统一,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

2.环境育诚。即创设诚信环境。人为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影响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学生只有身处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学校是学生最经常、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

3.活动寓诚。即寓诚信教育于活动中。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喜欢活动。如果教师把活动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诚信教育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上一篇:这次我终于成功了下一篇:读悲惨世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