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别教育情况记录

2024-10-02

学生个别教育情况记录(精选6篇)

1.学生个别教育情况记录 篇一

观察目的:儿童具体行为表现

案例观察一:

岩岩小朋友是我班最聪明的一个小女孩,无论在语言、数学和美术活动中,她的表现都非常棒,可是,我发现她在每次特色拉丁课上,永远都不愿照活动要求去做,甚至坐在位置上不愿动,表现的一点没有兴趣。

分析与措施:

分析: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出租车司机,平时非常的忙碌,家境不是太好,父母对孩子要求严厉,过分要求她在学习方面努力。

措施:多与家长沟通,多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

案例观察二:

在特色拉丁《高人,矮人》课中,我扮演了一只漂亮的蝴蝶,进行蝴蝶找花游戏,小朋友们非常的感兴趣,于是我请岩岩小朋友来扮蝴蝶,我发现她对此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本次特色活动中,她能按老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了,而且表现非常活跃。

老师发现孩子的进步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通过拉丁带动其他方面的学习动力。

效果:一段时间下来,这个孩子的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还是需要继续观察和培养的。

2.学生个别教育情况记录 篇二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时, 要分层展开, 既要重视优秀生的培养教育, 也要重视中间状态学生的“促进教育”, 更要注意潜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决不可“一刀切”。即只注重优秀生, 只抓中间生, 忽视甚至干脆放弃对潜力生的培养与教育。更不应该抓两头, 去中间。针对三种学生在学习、心理及思想等方面的特点, 应该分析各自特点, 区别对待。

一、优秀生

优秀生在班级所占比例虽然不大, 但他们是班级的排头兵, 又是班级的骨干力量。这部分学生积极向上, 尊师守纪, 成绩优良, 是班级的积极分子, 是老师的左膀右臂, 但由于他们的特殊“地位”:面对的是鲜花和掌声, 环绕着荣誉的光环。在个体上往往表现为自尊心强, 容易产生自满的情绪, 不太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为保持和追求优良成绩, 有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责任意识较差, 不愿承担班级工作和参加集体活动等。班主任也容易因他们的优点而以偏概全, 放松对他们进行教育, 对他们的缺点甚至姑息迁就, 这样, 只能导致优秀生走向学习上的强者, 思想上的唯我, 自私, 狭隘, 因此, 班主任在对待这部分学生的态度上, 应该对他们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教育和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优点和不足, 在方式上, 突出表扬, 但决不能放纵他们细微的缺点和不足, 做到褒贬分明, 以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 使其健康成长。

二、中等学生

作为班级的中间力量, 他们占班级人数的大多数, 无论在学习, 纪律, 品德等方面, 都是班级的脊梁, 他们的精神面貌, 直接影响班级班风, 这部分学生主要表现在:身上有积极因素, 有发展潜能, 但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 他们既不起带头作用, 又对班级工作很少有负面影响, 所以, 常常被老师和同学们忽略, 他们的心理状态更为复杂, 往往表现为缺乏自信心, 思想顾虑多, 他们的缺点也不易暴露, 若得不到老师的引导, 就会滋长, 后患无穷。而在班级管理方面, 班主任又往往抓两头, 去中间, 觉得中间生对班级影响不大, 只要抓住优差学生就可以了, 因此, 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应克服这样一种错误教育倾向, 即只注意对“双差生”的教育, 而忽视对大多数中等生的教育, 要特别注意了解中等生的思想动向, 掌握他们的思想, 抓住矛盾的焦点, 促使他们力争上游, 不断进取, 争当优秀生。对学习、思想、纪律等方面存在缺点的中等生要注意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的引导。避免他们滑入差生的行列。

三、潜力生

是指在学习, 纪律以及其他方面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这一群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虽然在班级所占比例不大, 但他们特殊的“身份”, 以及影响力要比优等生大得多, 他们在学习上基础差, 兴趣低下, 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 老师和同学又总是给以“白眼”, 最终产生对学习由自卑到放弃, 进而影响纪律和品德, 从而产生破罐破摔的念头。从影响力上, 又表现为能量大, 范围广, 破坏性强, 很容易形成消极因素, 严重影响班级工作的开展。针对潜力生的特殊情况, 我认为, 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分析原因, 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

作为教师, 要树立差生不是天生的, 而是由于不良风气、家庭和教育的失误, 以及他们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具体分析原因, 并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 找出症结, 对症下药, 取得成效。潜力生存在着许多的矛盾, 因如基础差或成绩不理想就遭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 由此产生自卑心理, 其实他们有着更强的自尊心, 但往往得不到尊重, 有要求进步却又意志薄弱等, 因此, 班主任在教育时, 应该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 主动和他们进行思想沟通, 找出他们的闪光点, 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 扬起理想的风帆, 去迎接挑战, 同时, 对于他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也应该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总之, 对待他们, 必须看到潜在的积极因素, 看到其中的进步苗头, 找出他们的闪光点, 克服缺点, 完成转化过程。

(二) 多给真诚的呵护, 特别是精神的鼓励

潜力生尽管有许多缺点, 错误, 但他们毕竟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 要看到他们本质和主流是好的。因此, 班主任要象对待优秀生那样热爱他们, 尊重信任他们, 坚信他们能够改正错误, 不断前进。有阳光的地方就能见到彩虹, 在方式上, 班主任要更加关怀, 体贴他们, 真心帮助他们, 教育他们, 使其感到温暖, 受到鼓舞, 激起他们的上进心, 去克服不良行为, 取得进步。

(三) 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潜力生许多是“双差生”。他们往往思想品德差, 学习差, 对学习不感兴趣, 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 厌恶学习。因此, 要加强思想教育, 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明确目的, 扫除障碍, 增强学习信心, 使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 勇敢的面对人生。

(四) 要有耐心

教育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曲折过程,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人, 在潜力生的转化过程中, 出现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因此, 班主任要正确对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 以高度的耐心和毅力, 不厌其烦, 坚持不懈。对出现反复的学生要尊重信任, 坚信他们能够进步, 在教育过程中, 运用教育机智, 做好教育工作。

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充满艰辛的过程, 除了班级教育之外, 做为班主任, 还应该做好校内外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协调好和各位科任教师的关系, 我们知道, 教育工作是靠各方面教育合力来完成的, 为了提高教育的功效, 要求形成一个教师集体, 没有一个教师集体, 就不可有统一的教育过程, 在形成教师集的过程中, 班主任起着骨干作用, 班主任要主动与各科教师取得联系, 及时交流学生思想和学习情况, 统一学生的教育要求, 沟通师生之间感情, 创造教学改革的有利条件和热烈气氛, 第二、协调团队组织的教育影响, 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作用, 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是班集体的核心力量, 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团队组织的作用, 依靠他们团结同学, 教育同学, 共同前进。第三、搞好学校与社会各方面链接, 亦即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家庭和社会影响三者合一的优势, 形成一股合力, 对学生的产生更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摘要:个别教育, 是指老师有目的, 有计划, 有选择的针对班级学生个体所进行的学习或思想行为乃至个性心理的辅导行为, 它与集体教育相辅相成, 除了班主任的班级内部个别教育, 还应包括校内校外的诸多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参与。以形成多方联动的态势。

3.学生个别教育情况记录 篇三

在少数民族的偏远山区,学生的先天不足以及后天所处的地理环境导致学生的智力差异更加明显,学生的语言障碍,影响了学生的听课、理解及反应能力,学生的听课效果也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根据多年来的教学总结发现,如果要把每个学生充分地调动起来,尽最大所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增长他们的知识,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一、利用课堂教育采用分层次讲授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学生的能力分为几类,讲授知识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不同难度的问题,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短时间内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发现吸收到新的知识,还能灵活地将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对应更难的问题;而个别学生则会出现盲目、不理解的状况,这时教师就得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问题,重新讲授、认识新知识。发现学生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若是讲解速度过快,则放慢速度重新讲解。当然分层次讲授,要有度,如果在个别问题上花过多的时间,这样又将阻碍了部分优等生的发展,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利用课后辅导

学生的课后辅导不仅能弥补分层次讲授的不足,而且还成为落实缩小成绩差异的关键。知识的巩固依靠课后的作业完成。一般学生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巩固,拓展任务,但个别学生则不能,所以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不同的练习作业分发给学生完成,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正确估计学生学习对新知识可能掌握的程度,准备不同层次的练习作业。再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分组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既能让智力水平高、成绩优秀的学生求知欲得到满足,又能让智力水平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跟上进度,让他们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或充满信心,以达到教学要求,排除了在学习进度上“一刀切”的状况,缩小了知识掌握日益拉大的差距。

三、重视单元测试

学生从第一单元开始学习,当学生学完一个单元后,进行诊断性测验,测验结果的好坏则是基本判断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掌握情况,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速度各不相同,掌握知识程度也不相同,测验的结果也就会不一样,如果测验出现个别学生未掌握已学知识或者掌握得不好,则组织个别学生需要重复两到三次,最终让他们进入第二单元的新知识学习,让学生有第二次、第三次学习的机会,去掌握以前尚未掌握的知识。让学生有成就感,不管是通过别人的帮助,还是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还是学到了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因为弄不懂的知识太多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也就对学习新知识充满信心,认识到只要努力去做,就没有完不成的事,对学生的意志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法。最后学期结束,保证每一个学生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感受每掌握一个知识点后的喜悦,充满对学习的信心及兴趣,学生的成绩就能得到优或者良。

四、利用小组精神

在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过程中占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己,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具体的实施最终要依靠学生自己完成。学生间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了增强学生间的相互影响,在班集体中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不同、层次的不同,分设不同的小組,设立组长,管理本小组的组长一般就由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他们主要负责给学生个别辅导,实现“一帮几”,学生在个别辅导中按照教师事先分类的作业给予辅导,帮助解决疑难问题、测验评分,并且依照教师的方法反复给被辅导学生重新出题,再巩固。最后,向教师提供反馈各项信息,学生若在辅导过程中,遇到处理不了的则交由教师完成。这样同一个知识点在课后小组的帮助下学生能自行解决,弥补课堂上的不足,为教师完成下一个新知识点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这样既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扩大了辅导范围,有效地促进教学个别化,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让自己的知识更巩固、系统,学习方法更完善,能力责任感和自信心也得到增强。各小组不孤立存在,小组与小组间进行评比,每次相互竞争、相互激励,增强集体凝聚力,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4.个别观察记录 篇四

(一)观察实录:

在学本领的时候,当别的幼儿在回答题目时,她和旁边的昊昊说起静静话来,我提示了她,她就默不作声,在接下来的发问进程中,她也积极举手回答题目,但是对需要论述为何的题目,她说不太清楚。第二个活动是美术活动《我的名片》,在欣赏讨论了各种名片以后,幼儿就开始自己设计名片,涵涵坐在任思琪的旁边,她看着任思琪画着爱心的漂亮的名片,她也这样画起来,我及时提示所有的幼儿,请按自己的想法来设计,比比看谁最有创意。等到完成作品时,涵涵的作品与任思琪的有众多雷同,只是任思琪在用色和绘画技能方面更胜一筹。

分析与反思:

涵涵平时的留意力不太集中,易受影响,在教育活动中也是,当她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时,她就会与同伴说静静话。涵涵平日里很喜欢画画,但是也是易受同伴影响,依葫芦画瓢,不利于其激起自己动脑筋,长此以往,致使她在论述事情的为何经常说不清自己思考的还不够。

具体措施:

1.活动中发现涵涵的留意力不集中,善意的提示,并在接下来的活动给予其回答题目的机会,鼓励其主动、专心参与活动。

2.请她回答一些需要论述为何的题目,鼓励她动脑思考,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但是成效尚不明显。

3.在绘画活动中,发现她喜欢模仿同伴好的范例,缺少自己的创意,及时提示,但效果还不明显,需要多鼓励她的自信心,加强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

个别观察记录

(二)让孩子理解纪律,遵守纪律

幼儿基本情况:苗苗班有一个聪明且任性的小男孩。由于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深受宠爱,要是有点事不顺他的意,便会不高兴,奶奶就会在一旁哄他,一边说:“那你想要啥呀?你说呀?你想咋办呀?”

观察记录:今天进苗苗班时,孩子们都在安静的做蒙氏工作,突然听到一声喊叫:“老师,他抢我东西,这是我发现的东西,这是我的”一声洪亮的喊叫声打破了教室中的宁静,我寻声望去,是该小朋友。

教育措施:老师把小朋友请到衣帽间,仔细地询问了情况,和他分析原因并讲明道理,使他明白应如何去解决问题才不影响别人。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把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加以鼓励、肯定,提高他们从小就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育反思:在家中,事事都有成人让着,一切都是自己的,有时,孩子不要家长都往手里递。而在幼儿园,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得到,还有人跟自己抢,更是生气。这位小朋友的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其他小朋友的工作。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日常蒙氏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他是幼儿适应社会,顺利进行人际交往的所必要的行为规则。作为蒙氏教师,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应当帮助孩子区分和辨别哪些行为是受鼓励的,哪些行为应受限制。孩子的自由应以不损害集体利益为限度。当孩子出现任性、不守秩序、冒犯或打搅别人,对别人不礼貌等行为时,教师要做到立即制止,并给予恰当教育。教师要耐心地引导每一个孩子,使其内心渐渐地体会到纪律的涵义,理解纪律的意义。由理解而接受纪律,从而自觉遵守纪律。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热心、耐心地鼓励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个别观察记录

(三)玩水——小班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观察记录

王燕华

【故事背景】

幼儿利用玩水装置进行玩水~

在我们班的科学探索区中,我们用各种大大小小的瓶子做成了一个能使水从高处往下流的玩水装置,我们预期的目标是想让幼儿通过玩水装置进行玩水,从而感知水的流动性这一特征。游戏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兴趣高涨,争抢着要来玩水,但是渐渐的,孩子们对于玩水的兴趣似乎在减弱了。“玩水”不应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吗?每天在盥洗室,不是有好几个孩子喜欢玩水久久不愿离去吗?为什么在个别化的“玩水”中,孩子们逐渐失去了兴趣呢?于是,我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我的材料提供的不够多?还是,我所设计的游戏并不是孩子们想要的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决定让孩子们做一回主,玩他们想玩的,看看“瞎玩”是否也能达到我所预设的目标呢。

【学情分析】

玩水其实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他们尤其热衷于“悄悄地”玩水,比如在盥洗室内,孩子们总要趁着老师不注意的时候玩上一会,有时候边玩,小眼睛还要边时刻关注着老师的动向,感觉紧张而且刺激。由此,我在思考:他们自主的玩水和教师提供了材料的玩水,之于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原本应该乐此不疲的游戏在教师提供材料后反而削弱了他们的兴趣呢?

【材料准备】

足够自由的玩水空间、教室内物品可供幼儿自由选择

【我们的故事】

故事一:真的可以吗?

观察实录:

晓晓和雅雅是我们班最爱玩水的两个女孩。下午个别化时间,我对两个女孩说:“今天,你们就去盥洗室玩水吧。”两个女孩莫名地看着我,不说话。我问到:“怎么啦?今天请你们去玩水,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她们似乎有些难以置信,雅雅鼓起勇气问我:“是随便怎么玩吗?”我说:“是呀,随便怎么玩。”

两人将信将疑地走到盥洗室,在水龙头和我之间来来回回看了好几次,还是没有任何动作,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之后,两人虽然开始玩起水来,但是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不时地抬头看我,似乎总想确定自己内心的疑惑:“真的可以随便玩吗?”

思考与分析

平时的个别化学习活动,虽然也讲究自主,但是教师提供的材料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的,突然,老师对她们说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吧,孩子们似乎不习惯了。事后,我问两个孩子玩得怎么样?晓晓一脸严肃地告诉我玩得很开心。我又问她们:“那为什么我从你们的脸上看不到开心的表情?”晓晓严肃地摇摇头,雅雅则说:“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玩。”

这里,孩子们说不知道怎么玩,我觉得孩子们应该是不知道老师到底要干什么,导致她们玩得很紧张。由此看来,孩子似乎已经习惯了老师平时的“高控”模式,一旦放任,孩子反而不习惯了。为了消除两人的顾虑,我再次强调:“你们真的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故事二:简单材料,简单游戏

观察实录:

第二次活动前,我询问两个孩子:“你们需要什么游戏材料吗?如果需要,可以在教室里找。”雅雅马上说,我需要一个瓶子和一把勺子。而晓晓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于是我跟晓晓说:“你需要什么可以自己去拿,当然,如果你觉得不需要材料,也可以。”晓晓马上摇摇头,说:“不需要。”于是,游戏开始。

雅雅将水池塞子塞上后接了水,开始用小勺往瓶子里面舀水。而晓晓则在确定老师是真的让她玩水后,开始用手舀水,将水淋在手臂上。期间,两人各自玩着水,但一直在交流着一些有趣的事情。当雅雅瓶中有少许水后,雅雅就盖上盖子,用力地晃动瓶里的水,哈哈大笑。而晓晓则还是维持着手浸在水中的姿势,时而搅拌水,时而将水淋在手臂上。之后,晓晓又发现自己的手当舀水的似乎还不错,就不断地将自己水槽里的水往雅雅的水槽里舀。后来,晓晓取过雅雅的勺子开始在水槽里搅拌,她似乎对于搅拌的动作非常的热衷。搅拌过后。她马上就会把双手浸在刚搅拌过的水中。

思考与分析:

在这一次的活动中,没有老师规则的限制,整个“玩水”的过程,孩子们是非常的自由的,从孩子们愉悦的谈话中不难发现,活动的氛围是非常轻松的。在这一次的活动中,一个瓶一把勺,两个孩子似乎也玩得津津有味。

但,经过调整后,作为老师的我,又产生了疑惑。

经过这样的游戏,孩子能发现什么?如果总是这样的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真的有意义吗?我有许多的疑惑,但是,肯定的是,这样的游戏,却是小班孩子发自内心喜欢的游戏。于是,我决定让孩子们再玩一次水,看看,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孩子是否会想到需要一些其它的材料呢。

故事三:简单游戏,意犹未尽

观察实录:

这次游戏前,我依然让孩子自己去教室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游戏材料。雅雅拿了两个空瓶一个勺子,晓晓还是坚定地告诉我:“不需要材料。”游戏开始了,两个孩子马上流露出了兴奋的神情,有了前两次的经验,她们放心大胆地玩起水来。

她们的第一个动作,都是先往水槽里放水。当晓晓看着水槽里的水越来越多,她开心地说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多。”雅雅的水槽里似乎水还不多,晓晓马上说:“再开得大一点。”晓晓似乎对于前一次游戏中搅拌的动作特别的喜欢,今天的游戏过程中,她出现最多的还是双手搅拌水槽中的水。在玩水过程中,晓晓试图去拿雅雅的瓶子,但被雅雅拒绝。我以为晓晓会因为没有游戏材料而感到枯燥乏味,但是,事实是,直到游戏结束,雅雅依旧沉浸于她的瓶子大战,而晓晓则沉浸于双手探索水的游戏中。在今天游戏结束时,两人似乎还意犹未尽,迟迟不愿收起游戏材料。

有何发现:

在我看来,单一的游戏材料,甚至对于晓晓来说,没有游戏材料,这样的游戏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重复的动作、重复的游戏;没有目标、没有教师引导,这样的游戏孩子们能探索到一些什么?能发现一些什么呢?于是游戏过后,我问孩子们:“刚刚玩水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一些什么?”

雅雅说:“瓶子放在水里是浮起来的。”

晓晓说:“水可以摇动;手在里面搅拌,水会转;手放在水里,会感觉水高了一点;手在水里感觉冷冰冰的;水龙头拧开水会出来,关上水就出不来了。”

雅雅说:“水还能开得大开得小;水能从上面流到下面。”

......从她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材料单一,但是孩子们还是有许多的发现,在讨论她们的发现时,孩子们是非常愉快的。如果是教师预设好的游戏,可能孩子们能够发现的内容就是教师预设的,但在这次让孩子们自由的发现、探索、玩水的过程中,孩子们却发现了许多,其中还包括了老师未曾预设的目标内容。

【教师的感悟】

对于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我总感觉他们懵懂无知,什么都需要老师去引导他们甚至“告诉”他们,对于孩子们的游戏,从未做到过真正的放手。设计好了游戏,总是在第一时间告诉他们,这是什么材料,可以怎么玩,却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放手,孩子们可能会玩出一番新的景象。

5.小班个别幼儿观察记录 篇五

记录人:颜芳

姓名:邹若安

性别:男

时间:10.20

地点:种植园

行为表现

小朋友种植完菠菜后都跟着教师准备回教室了,可邹若安小朋友还蹲在种植地里在岛弄着什么。我走近一看,只见他很认真的把小朋友撒下去的种子一粒一粒的拣起来。我很生气想他的时候,他却抬起头对我说:“教师,他们……小朋友都没有把种子分开撒,我来把它们分开,要不然种子就不会发芽了。”

教育过程

在回教室的路上我就在想:对于邹若安小朋友的行为我要怎样来评价呢他在班级中是个比较调皮的孩子,有时应对他的一些行为我们真的是哭笑不得。于是,我还是采取了先批评再表扬的方法。教育他要听从教师的话,如果自我有什么新的想法,都要来告诉教师、小朋友要和大家一齐分享收获,小朋友和教师一齐来改正错误。邹若安和其他的小朋友听了我说的话后,都有了自我的意见:邹若安说:“教师,我们以后在撒种子的时候要必须分开撒,蒋露说:“对呀,要是撒在一齐就不会发芽了……”小朋友都想说说自我的想法,也有个别小朋友要去把种子再拣起来重撒。在孩子们的讨论中,我决定让个别孩子去体验了把种子拣起来重撒的过程。

效果

6.小班个别幼儿观察记录 篇六

记录人:丁奕

姓名:江珊

性别:女

时间:8

地点:教室

行为表现

午餐时,江珊小朋友说:“教师,我不爱吃冬瓜”“教师,我也不爱吃冬瓜。”“教师,我不吃了,我不饿。”又有几名小朋友也这么说。原先今日的是海带冬瓜汤,这可怎样办

教育过程

伙房师傅又不能改菜,孩子又不能不吃饭,对了,这正是一个教育孩子的机会,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那么你喜欢吃什么菜呢”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教师我喜欢吃菜花。”“教师,我喜欢吃芹菜。”“教师,我喜欢吃冬瓜。”.......

针对这种情景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喜欢吃的菜,教师会对伙房师傅说的,让伙房师傅满足你们的愿望,可是刚才有的小朋友不愿吃冬瓜,还有的小朋友喜欢吃冬瓜,小朋友你们说该怎样办”小朋友们也没了办法。针对这种情景我及时对幼儿进行教育:“小朋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有营养的食物,才会长得高,才会不生病,各种青菜都有不一样的营养,都是小朋友长身体需要的营养。如果你挑食会影响到身体发育。”“教师,那么我吃了,我期望我长的高高的。”江珊小朋友说。看到小朋友都津津有味的吃起来,我简便的喘了口气。

效果

上一篇:事业单位行政入党申请书下一篇:JSP考试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