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的管理策略

2024-06-23

农村小学的管理策略(精选8篇)

1.农村小学的管理策略 篇一

农村中小学教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摘自:《豆丁网》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的意义。

对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在国内只有部分论著中对此作了论述,专著甚少。如施良方,崔允漷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袁振国主编的“课堂管理的策略”。但教学课堂管理是本课题所提出的新概念,在目前,国内外对此未有对此的论述、论著,只是有借鉴的论文与著作。(见参考资料)。

(1)“农村中小学教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的实际意义

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有:

课堂教学管理的行政性,教学目标盲目性,教学的传统性。课堂教学管理历来是纳入行政管理范畴,也就是在行政性下课堂教学管理对于有部分教师难以应酬,有用处罚为手段的,有放羊式的,有用师道尊严的,有用加剧学习任务的。由于此种情况,造成了一些不太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致使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或难于达到,甚至是盲目的。在课堂的有关事件的处理上有些不尽人意的过失存在。教学的形式还是基于传统上的师授生听的接受灌输教学,一是为了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二是不放心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认为授讲最可靠。

课堂教学低效性的现象在农村中小学是较普遍的,一般都是让学生去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适应学生的教,使得有些知识需重复,作强化训练,有的还要求学生去机械性的记忆。课堂生气不足,师生情绪较低落,教者是为完成教学的任务,学生是坐守45分钟。动手动脑的活动不是并存的,将其分割开来,教学的效率难于提高。而教学的优化方法教师也缺乏学习钻研,更是难于进入实践过程。教学效率的提高应取决于课堂的管理艺术。

新课标的实践形式化、浅层化。解读新的课程标准有着一种不到位的理解危机。有的注重活动,不注意学生的知识获取;注意过程,不注意结果,解题失去规范性;注意师生互动,以互动的“问答”式代替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注意学习活动热闹,不注意教学目标的实现,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就是落实贯彻新课程理念,新课标的任务。教师既没有起到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作用,而且学生一堂课是学什么,得到了什么都是很茫然的。

(2)课题研究的意义。

由于以上的问题在农村中小学中确实存在并且较为普遍。为执行新的课程标准,完成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我们特提出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课堂管理模式。

“农村中小学教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的意义是:从改善教学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入手,对教学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自我管理和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策略进行研究和探索,以利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民主、开放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让教师的教学行为

能达到自我管、自我促进、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目标。教学能适应普遍学生的需求,能有效组织,指导学生主动而自觉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我管理。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教学课堂的管理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课堂中,教师教学是一种具有个体性的、自主性的、创造性的行为方式,教学是一种具有教学目标的,有预设计划的,有组织程序的活动方式,而课堂只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本研究就是改变用课堂规范教学的模式,改变课堂作为主体地位而使教学受于支配、从动的地位。建立用教学的魅力达到管理目标,用教学的过程改变学生的依赖接受性学习方式,用教学的智慧激活课堂、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使教学在课堂中突出它的主体的、中心的地位,课堂只不过是教学活动的域界场所。呈现教师教的本能性和学习的本能性,从诱发生态性本能上而达到自觉管理的过程。使教与学的行为提高到科学性管理水平程度。

(2)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命题,因此在教和学上作出较整体性的探讨。

基本思路:①调查影响课堂管理的心理因素及主要原因是什么?研究探索解决的方法;②影课堂管理的客观因素是什么和解决的方法探索;③怎样地从教学课堂中使课堂效率发挥到最大值;如何进行差异性的调整性教学,使每个学生在所学中获得成功;⑤课堂的自我管理策略;⑥课堂管理原则;⑦怎样才能建构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等等。

其研究方法,采用调查分析法、实践行动法,运用分段教学研究法(即分为高中、初中、小学三学段)将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管理问题进行科学化分析研究,进而组建以板块式结构的教学课堂。

(3)研究的重点难点

从课题研究的意义上,初步拟定其研究目标为:构建教学课堂科学化的管理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进入民主开放的课堂;课堂教学结构优质化,让师生能尽情在教学课堂中释放出个体潜能;使科学化的课堂管理,获得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的双效应。

在此目标框架下,研究的重点是:①教学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②教学课堂管理的策略;③教学课堂的基本模式。

管理基本原则和方法为:和谐民主的原则;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学生主体发展的原则,教师教学智慧原则;教学优化原则;效能评价激励原则。

管理的策略为:情绪整理策略;兴趣激发策略;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策略;分层教学差异调整策略;合作探究、质疑问难的指导策略;再生资源利用策略;激励评价策略。

基本模式为板块结构式:导入板块;探究板块;能力发展板块;拓展延伸板块。

难点在于教学课堂的原则实施方法上,策略的课堂运用上。将根据研究的不同时期,让实践过程逐步探索完善方法与运用。

(4)研究中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①教学课堂管理的观点

重建课堂成为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意味着我们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研究、改变和重塑教学,也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传统上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应该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应该体现在教师的思维中,而且应该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中,更应该体现在现实的课堂中和学生当下的学习和发展中。从这个视角上,我们提出教学课堂的新观念。以廓清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厘定执行意义上的差异性,最为关注的是新课程理念,新的课改精神,在农村中小学如何落实到教学的操作中。

首先,教学课堂就是充分的显现教学的主体地位。突出以教学为中心的活动,呈现教学活力的意义和作用。习惯上的课堂教学,它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学只不过是属于课堂中的活动形式。它的管理是行政性的,是在具有较多压力下,为组建课堂而进行系列教学过程的,这其中势必有许多不可言喻的无奈。难有师生的主动性,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一般是为完成课堂任务作出一些程序性的规范行为。

其次是教学课堂所要显示的是教学张力牵引出它的管理功能,用教学的魅力去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用教学的过程去引导学生进入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用教学解惑,评价去激活学习兴趣和潜在能力;用教学的真实情感去唤醒学生的学习情感。只有优质的教学就自然地具有科学的教学管理功能。营造出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无心理压力的自然教学环境,使教学课堂具有管理的自然效应。

再次是教学课堂管理主要强调教师的自我管理、运用教师自身个体的、自主的、创造的教学行为作出更为合理的调整,让教学从更大程度上适合教育对象,从教学中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让成功诱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的调控管理,应纳入教学过程之中。同时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生生间的监督管理,用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在生生相互间交流,沟通理解与体验,共享成功的喜悦。

②教学课堂管理策略的观点

由袁振国主编、周军编的《教学策略》一书中,对“课堂管理行为策略”概述为: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过程。课堂行为管理是课堂管理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约束和控制有碍学习的问题行为,而且有助于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搞好课堂管理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而且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上述观点应该是我国普遍适应和运用的课堂管理的基本观点,管理的目的,还是以课堂为中心,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目标,以课堂的完整性而规范教和学的行为性。

教学课堂管理与传统性上的课堂管理在方法与过程上有着不同异化点。

1、教学课堂是师生的教学合力构成课堂教学中的张力,是以教学为中心。

2、从管理上,主要依靠教和学的自我管理合力开辟课堂。

3、课堂管理上难有心理压力的解脱。教学课堂有个心态、情绪的激奋过程,解脱压力,让师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4、教学课堂是以教学的艺术魅力去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用教学过程引领学生的自觉投入,用激励评价方法去鼓励、鞭策学习自信心的建立。

教学课堂管理策略应该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心态和情绪因素的导向上,它直接地影响和能够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和情绪。只要有平常心态和饱满的热情存在,就会有教学过程顺利实施的行为,也会有学习上的高效率,也会有让教学效果取得较大成功。用有趣的引导,择机点拨,可达到调整学生的情绪。激励评价能作管理的效用,我们的教师应在教学课堂中,要努力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出真诚的奉献!

三、课题负责人与所申请项目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1)课题负责人与所申请项目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

负责人一:主持的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大面积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研究》已结题,并获科研成果二等奖。现指导的市级课题《在经典诵读中引领成长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出版专著《小学生阅读辅导》1984,《小学重难点分析》1989,发表论文《优化阅读教学法》、《学校岗位责任制管理的研究》等三十余篇。

负责人二:在教育科研上,有省教育科研课题《促进数学理解生成与发展的生态教学研究》、《语文学习心理动态教学研究》及726项目研究中心的国家级课题《构建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本真教学模式研究》三课题的研究经历。

研究成果有:

1、理解意义下的数学教学.2006.9.2、教师角色的定位分析.2006.5.3、数学教学中的理性教育探析.2006.3.4、论文化视角中的本真教学.2006.5.5、推动新课改进程构建本真教学模式.2006.8.6、理性数学与数学理性.2004.10.7、试论数学教学中“导入”的形式与意义.2006.7-8.8、展示数学过程体现探究学习.2003.9上半月.(2)资料来源:

1、陈心五著:《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3、田慧生:《时代呼唤智慧型教师》教育研究

4、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教学策略师生沟通的艺术课堂管理的策略

5、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2003,教育科学出版社

6、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2004,广东教育出版社

7、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育部。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

2.农村小学的管理策略 篇二

一、注重创新管理, 推进校长转型

学校管理创新是学校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希望所在, 是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源泉。学校管理的创新内涵主要包括管理目标创新、结构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和管理人员创新。从客观方面来看, 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的教育体制、学校的育人观念;从主观方面来看, 包括学校的课程结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管理评价机制。学校管理者应努力克服学校管理中习惯性思维定势, 研究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 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把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 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 压力管理与激励管理相结合, 行政管理与自主管理相结合。校长要积极实现由“两眼一睁, 忙到熄灯”的事务型校长和“约定俗成, 平稳常规”的经验型校长向与时俱进的“学术型”校长的转变, 大力推崇推行学术型管理。因为学术型管理所倚重的校长的人格魅力和学识力量, 是提升创新活动品质、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 是学校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创新化的必由之路。

二、兼收并蓄, 采用多元化管理形态

从学校管理的基本形态上看, 经验型管理注重经验传承, 僵化机械, 科学型管理较为理性客观、规范系统, 但往往排斥人的合理性要求。创新型管理比较灵动和谐、以人为本, 对经验型管理和科学型管理的优点兼收并蓄, 有创造性。科学有效的管理应当是多元共存的管理形态, 是建立在科学理性基础之上、充分汲纳了丰厚经验的创新管理。这种高效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是民主化, 兼顾人性与目标, 把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和为了人作为学校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 以关爱、理解、尊重为基础,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为学生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构建有特色的学校管理体系。二是绩效化, 管理组织机构由“金字塔式结构”向“扁平化结构”转变, 管理重心下移, 强调个人能力, 突显工作绩效, 将学校内部人事管理定位在人力资源开发上, 打破论资排辈现象, 真正突显教师的能绩价值, 形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内用人新机制。三是过程化, 管理是动态的过程, 各项工作, 不仅要有安排、部署, 更要有督导、检查、评估、总结。管理的有效性是管理者、被管理者、环境三个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传统的学校内部管理评价以目标完成为取向, 对实现目标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投入成本顾及较少, 评价方式在性质上是自上而下的、以他评为主的被动评价。管理的改革和创新要求学校内部管理评价要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 强调以动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关注评价对象的过程性和发展性。

三、建章立制基础上努力塑造学校文化

运用规范、完善的规章制度综合管理学校, 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教学科研效果和社会服务效益的重要手段。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要考虑到能驱动学校管理、教育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各种因素, 分层次、分等级、科学地确定各科室、各专业、各职位的职能绩效, 并要协调好总标准与分标准之间的功能, 构成一个彼此协调、相互支持的标准系统网络。既要坚持规章的导向性、可操作性、可实践性、可检验性, 更要坚持规章的权变性。因为在实施规章管理的实践中, 主客观环境条件会变更, 大量易变及不可控的因素会产生, 学校的标准化管理因此要不断追踪标准, 及时纠正偏差, 合理修正标准, 实现标准管理和灵活操作的结合。规章既具有强制性, 又具有自律性, 不仅能提高管理效率, 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制度往往只能起到规范作用, 而不能起到凝聚和激励作用, 所以还应该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努力塑造学校文化, 尊重师生的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 用学校的办学核心理念和发展愿景来对制度管理形成必要的补充。

四、树立品牌意识, 创建特色学校

3.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篇三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33-02

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农村小学的班主任是“万金油”,学校里什么事都要你做,什么事都要你管,事务比较繁杂,班级的事如果事事都做,那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既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没那么多的精力,所以就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把任务化解到学生当中,让制度管人,让学生互相监督,采取民主管理。以人为本,务必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任何一件事上都要让学生“信服”,日积月累“信服”就变成了老师的“幸福”。

一、将爱心融入班级管理

三十年来的教学工作经验让我深切的体会到:如果教师不深入学生的实际,不与学生打成一片,不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愿望,只是处处发号施令,事事按章办事,学生就会与教师有距离,不愿将心里话告诉老师,甚至避而远之;如果教师是事事处处,都深入学生的生活,满腔热情地了解、帮助、教育他们,学生就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爱、可信愿意把心里话告诉老师。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必将密切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越密切,就越能撞击出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火花,形成最佳的教育气氛。

目前,就我们农村小学而言,留守儿童几乎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以上。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大多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看管,或是由亲戚代管。由于现如今的孩子又大多是独生子女,调皮、任性是他们的天性。在家里,要管好他们,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等等这些,老人们真的是力不从心。从而导致很多孩子都养成了一些坏习惯,目中无人、学习马虎、纪律松散、缺乏自觉性等。这些现象就要我们做班主任的用心去了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他们,真正让他们感到自己是他们的贴心人。

二、培养好小干部,发挥助手作用

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助手。班主任要依靠他们协助自己工作,但小干部毕竟是孩子,还很稚嫩,当干部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培养和锻炼。因此,在让小干部协助工作时,要注意在使用中不断培养,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思想水平,如果只使用,不培养,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小干部的核心作用,对班集体的形成不利,而且也影响小干部个人的正常发展。

要使小干部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要教给他们开展工作的方法,帮组他们分析、讨论班上和中队的问题,然后放手i止他们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独创性。有的班主任对干部不信任、不放心、不放手,事事都要自己说了算数,这样不仅干部培养不起来,而且集体核心也难以形成。干部的才干来自实践锻炼。干部在班集体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往往是与班主任对他们的信任程度有关。班主任要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学生干部,大胆放手让他们工作,并相信他们会把事情办好。

培养一支具有自我表率、自我约束、自主参与管理的班干部队伍,不仅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而且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还能鞭策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三、班级德育工作

班级的德育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复杂并充满着矛盾的工作,仅凭工作热情是不够的,实践证明,方法对头,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甚至是无益劳动。因此,研究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对实现德育目的、任务,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有着重要作用。说服教育是班级德育中的一种基本方法,所谓“说”就是与学生讲清道理,“服”就是使学生接受所讲的道理,并产生相应的行动。如果在谈话中,教师对学生冷若冰霜、用生硬、粗暴的态度,训斥、威胁或挖苦、讽刺的口吻与学生交谈,那么,学生往往会把老师的谈话视为恶意,存心刁难,从而产生冷漠、猜疑、防御、抵触等消极心理,要么用假话搪塞,要么缄口不语,要么闹成僵局。在教师与学生的谈话中,教师不仅用口讲,而是用“心”讲,要以心换心,以诚感人。在谈话中教师以城相待必须做到:(1)不搞“一言堂”和“强行灌注”,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体现师生之间是亲切“谈心”。(2)不记“老账”,不用“老眼光”看人,如果总是算他的“旧账”,学生无法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只能感到教师对他的整治,从而使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和改正的勇气。(3)不揭“伤疤”。特别是后进生,在前进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在出现反复时多数后进生的心情是压抑的,有的甚至是后悔莫及的。如果教师继续给以真诚的关怀和信任,则能鼓起上进的愿望和勇气。(4)要有耐心,必要时还应等待。(5)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教师与学生谈话,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问题;既要明确要求,又要合乎分寸。

四、做好家访工作,开好家长会

1.家访是班主任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一种经常采用的重要方式。家访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生在家表现,并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表现,和家长交换教育学生的意见,共同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问题。家访有利于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感,密切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家长要注意面向全体。不要只限于那些表现较差的学生家庭,否则会在学生和家长中造成一种错觉,班主任来家访,又是孩子出问题了。也不能只限于优等生的家庭,这容易使好学生产生一种优越感,造成他们与同学之间的隔阂。对一般的学生也应适时的家访。往往在以下几种情况时进一步家访。(1)当学生有了进步,取得好成绩时进行家访向家长报喜,同时对家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2)当发现学生的品德,学业显著滑坡时,进行家访与家长共同寻找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3)当学生身患大病时,及时登门探望。(4)当学生迟到,缺席时,需向家长询明原因,及时教育。(5)当学生在学校里发生伤害发生伤害事故时,必须亲自把学生送回去,向家长说明情况,表示歉意和慰问。

2.切记,告状式家访,把家长当做,惩罚学生的手段。家访时向家长反映的情况要全面,实事求是、一分为二,要以肯定优点为主。要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指出缺点和不足。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也要真诚地指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弱的闪光点,然后再向家长一起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研究教育方式法,并叮嘱家长不能采取错误的教育方法。

3.家访时,一般应让学生在场,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进步,他(她)的优点缺点,指出努力的方向,并且让学生谈看法。如有些问题不便学生在场,则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与家长取得联系,避免学生猜测产生误解。

4.家访时要尊重家长,要用平等,真诚谦虚,共同商讨问题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家长,切勿用命令的口气谈话,更不能训斥家长,使其难堪,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持教师的尊严,不论家长的职位高低,都应一视同仁。

5.家访结束,班主任应及时写好家访日记,包括日期,谈话内容,对家长的建议,和共同商定的教育措施,为进一步教育学生积累资料,打好基础。

4.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 篇四

结合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及其特殊性,探索如何形成有助于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培养模式,为实施素质教育、为促进农村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寻求对策与措施。使他们成为自我引导学习者、反思者、研究者,以顺应时代的要求。我们是这样做的:

研究的思路

1分析本校实际(对学校教师的现状作广泛细致地调查);

2深入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理论(含了解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的现状),初步确立专业发展意识;

3开展研训活动,通过聚焦课堂,在关注课堂实务、渴求专业理论、挑战“能力边缘”等阶段,促进教师在自主引导学习、反思、研究等方面有专业化的发展;并形成汇报;建立并逐步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

4在汇报后进入深入研究阶段,提炼深化研究经验,形成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模式以及寻找到对策与措施;牢固树立并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意识;邀请专家诊断,并举行展示活动。

5汇编各类研究成果(含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课例、教学论文专辑及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报告会,进行研究成果鉴定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法;

3行动研究:(1)教育叙事研究,(2)教学案例研究,(3)教学课例研究;

4合作研究。

开题后的主要工作

我们依据“细化方案,加强过程管理,抓实课题研究各个环节,高质量达成预期研究目标”的指导思想,课题组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完善,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课题的研究工作:

(一)积极充电,提高能力。

我们请来了教育行家进行讲座。全体教师受益非浅;为扩大教师们的阅读视野,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让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变得更有意义,学校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购买教育书籍上千余册。为老师们的教育实践注入了活力,扩展了教师们的内涵,舒展了教者的心灵。围绕本课题的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并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有关的文献资料,开展网络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

(二)严格计划,确保研究。

1、实施“三级定位培训”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师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级定位培训机制”中的“三级”指的是“校级学科带头人、校级骨干教师、合格教师”三个层次上的标准,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自我评估申报——教师技能展示——分层培训——学校验收确认”等途径,促进自身的发展。自2008年春学期以来,学校围绕“三级定位培训”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激励教师自觉实施“三、四、五、六”工程

为帮助教师切实学好教材,用好教材,提高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全体教师交叉学习,系统掌握各年级教材。开学初,就教师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测。同时,利用教师培训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新、旧教材的对比,要求教师随时记录“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新教材,处理旧教材的课堂”教学札记,要求教师们在比较中记录、拓展、创新,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水平,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课堂教学再现活力。重视新课程师资培训,遵循“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确保实验教师的师资质量。同时,发挥实验教师的辐射作用,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新课程培训,引导教师树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推进“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加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化课堂研究的力度,深化评价改革,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扎实、过程与方法开放、情感态度积极、教与学有机结合、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培养与挖掘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励教师自觉实施“三、四、五、六”工程.3、扎实开展“我做科研主讲人活动”,全面提升教师开展教科研理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1)学期初,对假期间教师撰写的“教研、科研主讲材料”进行研讨、评比,汇编成校刊。

(2)随着教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定期安排每位教师结合我校几年来连续开展的创新思维训练活动,围绕“类比思维法”“联想思维法”“迂回思维法”“矛盾思维法”等,结合自己平日开展教科研工作的情况进行讲座,以此督促每位教师在本活动中人人有进步,月月有进展,所讲所得内容有记载,并以此作为学校考核评选优秀科研主讲人的依据。

(3)充分发挥教科研骨干在学校教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组内研讨、课堂示范、讲座、论文等多种形式,促使青年教师依托课题组内的日常研究活动,更好地熟悉教科研的基本途径,力争做到人人成为科研型教师。

4、教师培训与教研结合,与反思训练结合(1)举行自主、探究、合作专题讲座,落实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2)各学科,各年级要对新教材的具体内容及相应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讨,解决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结合问题。各教研组上一堂展示课,用新理念去剖析、研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课程理念和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针对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把学习、培训及实践研究整合为一体,进行专题研讨。围绕课改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平等交流、对话,并针对参与者的疑惑及困难引导教师们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实际深入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

(4)备课改革,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反思。学校制定《课堂教学反思录》的有关规定,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课要写出课堂教学反思录(活页),增强了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学校对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录的情况认真检查,成绩纳入评估。

(5)学习先进的科学教育理论及名家教育思想。让教师在视野上占据教育制高点,自上而下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有目的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要研读一本教育名著,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把教育专著中的理论、思想、观点用来指导教育教学,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从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5、广拓渠道,支持教师学历教育再上新高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以更好的适应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我校从各方面为教师学历提高广开绿灯,鼓励支持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提高学历层次。到目前为止,我校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

研究困惑

(一)随着课题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一些困惑和争论。这些困惑和争论表现在思想上的不稳定、理论观点上的不统一,也表现在对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不同认识、个别研究人员的参与度和热情和对研究结果的前景不是十分乐观等。好在课题组面对困惑和争论,反而信心百倍,正面分析困惑,积极寻找应对策略。

(二)功利浮躁的大背景与基础薄弱的小环境,制约着研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来自不同层面学术上争论的问题与实践中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纠缠在一起,让原本激情投入改革的老师们十分迷茫,产生畏惧情绪,这对课题研究人员的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的影响是十分不利的。

下阶段努力方向

(一)开发与利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网站资源。尽力成为教师一个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为广大教师研究与培训提供平台。扩大信息量,增强互动性。

(二)完成《初步建立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模式》论文;初步将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学课例等汇编成册(体现教师向反思者、研究者角色转变)汇编成辑;体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档案袋的建立、完善及评鉴,早日寻找到帮助一线教师走出困惑和迷惘、走向清晰和成熟的突破口。

(三)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将继续致力于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推行教学公开课制度,力争在每一次的公开课研究活动中都有成员参与,鼓励成员利用一切手段和现有资源开设研究课和示范课,为课题组的课堂教学研究提供平台和载体,进而有效地提升成员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将继续以每个成员各自的研究方向,如教学方式、课程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听评课制度。

5.农村小学的管理策略 篇五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当前口语交际教学已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笔者多次深入农村小学听了口语交际课,对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深感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下面就存在的问题谈谈应对策略,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忽视“交互应对”的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际与原教学大纲的“听话、说话”最大的不同就是具有多向互动特征,它强调信息的往来交互。口语交际的训练实质上是真实交际的演练,它关注的是互动中的语言学习和反思,而不是单纯的口语训练。但有的教师没有真正把握口语交际课程的“过程互动性”,忽略了“应对”能力的培养。如《奇妙的动物世界》(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案例。老师先出示一组动物图片,让学生看图说动物。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说动物的习性,最后谈谈自己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的有趣的事。整节课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人说一句,那人说一句等单向言语输出的形式练习说话。没有交互应对,口语交际的实施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如何让学生互动交际,调动互动的积极性呢?

⒈活用教材,挖掘交际内容

人教版口语交际的内容安排在语文园地,教材提供的仅仅是一个话题。虽然教材安排的话题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但是,城乡学生生活阅历或环境、知识经验不同,有些话题可能贴近了城市学生,却难免远离了农村学生。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独特的生活环境,充分挖掘新教材中所隐含的交际元素,铺设交际的“点”,充分调动学生互动交际的积极性。

如在上《奇妙的动物世界》这课时,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重组,铺设四个交际的“点”:一是听“乡村发现”招聘动物解说员的广告;二是参加动物解说员的竞聘;三是合作互动,竞猜动物;四是推荐评选最佳解说员。再如:在上《我们的小制作》(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郊外采集各种各样的落叶,用不同的叶片贴成画,然后以“我是农家小画家”为主题设计“自荐贴画”“小组推荐贴画”“评选优秀作品”“获奖感言和记者访谈”等教学环节。以上案例,教师都对原有的话题进行了必要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这些设计看似与话题主旨关联不大,属“无中生有”的内容,但它却是源于话题又不拘泥于话题的大胆尝试。交际过程不露痕迹,课堂上出现了真实的、生活化的交互应对场面。

总之,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好材料,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看老师们能否把握住机会,活用教材,培养学生“交互应对”的能力。

⒉创设情境,营造交际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根据口语交际的这个特性,我们尽可能地给每一个“话题”创设与实际生活相似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良好氛围中主动交际。具体方法有:

(1)利用直观手段再现情境。如在上《春天的发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到田野搜集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新发现,用图片、实物、标本或文字形式整理好,然后带进教室。师生们在“浓浓的春意”中愉快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运用表演模拟情境。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的内容和情境,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亲身经历过的。师生可以通过表演,模拟再现教材的口语交际情境。表演模拟情境越真实,越贴近生活实际,口语交际的氛围就越浓。例如在《我们的小制作》里,当学生们在组内进行小制作介绍时,教师扮成一位驼背的老奶奶,问:“小朋友,你们在干什么?”学生们说:“我们在搞小制作,说小制作。”老奶奶说:“奶奶年纪大了眼花耳聋,你们说话声音大点儿。”孩子们马上为老奶奶搬来凳子,一个个争着为老奶奶介绍自己的小制作。通过表演模拟,学生兴趣盎然参与交际,教师同时引导学生说话与说话时的礼仪有机融合。

(3)设置情节创设情境。设置情节时一定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这就是生活,这就是自己生活中必须要去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不知不觉地敞开心扉,打开话闸。如在教学《夸家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一课,一位教师设置了四个生活化情节:①你的家乡在哪里?告诉你的好朋友。②老师也想去你们家乡看看,谁来夸夸家乡美。③请为听课老师介绍家乡的特产。④外地游客来你家乡玩,请你当好小导游。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层次,有梯度。学生学以致用,把学习到的本领付诸实践,口语交际真正落到了实处。从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学生从“单一”到“互动”、从“不善于应对”到“善于应对”的发展轨迹。

二、忽视“规范语言”的口语交际课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规范性。由于地区条件的限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很多农村学生惯用方言、语感不强,有的表达断断续续,话也说不完整,更有的由于理解能力较差而答非所问。例如:把“他先走”说成“他走先”。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口语交际中加以纠正,多下功夫。

⒈示范引路,规范语言

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运用语言的阶段,教师的引导示范尤为重要。每当遇到学生语言不规范、表达不清等情况时,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或采用以生助说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保护有益的小动物》(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学片段。在学生互相讨论喜欢的有益小动物时,老师让学生选择下列句式交流:A: “我特别喜欢 ______。B:我特别喜欢______ ______和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 我都喜欢。有了句式的示范铺路,学生讨论交流时就能做到语言规范,条理清楚。

⒉评议结合,发展语言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评议,如语句是否准确、完整。当学生语言受阻时,教师要善于启发、点拨、引导,并作为学习的参与者,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如教学《奇妙的动物世界》时,有个学生说:“壁虎的尾巴断了还能自己长出来,我觉得这种动物太奇妙了。”老师说:“谁能帮助他把话说准确?”一个学生说:“我觉得他有个词语说得不恰当,应改为这种动物太奇特了。”老师说:“你听得真仔细,请刚才那位同学再准确地说一说,好吗?”教师亲切的语调,和蔼的态度,学生恰到好处的评议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和谐、温馨的交际“场”。在这样的“场”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言语表现的灵活性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忽视“全体学生”的口语交际课

在口语交际课堂上,我们发现一些好表现的学生乐于侃侃而谈,而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总是处于“缄默无语”的角色。如何解决这种课堂上“几个学生撑门面、大多数学生当配角”的现象呢?

⒈拓宽交际路经,丰富互动形式

我们知道构成口语交际活动有四个要素:一是交际的主体;二是交际的对象;三是交际的环境;四是交际的媒介(口头语言)。其中,交际主体和交际对象之间的互动过程就是交际的路径。在口语交际课中,我们要丰富交际形式,开辟多条交际路径。如上例《夸家乡》一案中,学生在多回合、多情境中、多角色进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路径较宽而通畅。课堂上出现了多条口语交际路径:我的好友←→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上课老师、学生个体←→听课老师、学生个体←→外地游客、采访导游←→采访游客……学生以各种不同身份的角色在多条交际路径与不同对象进行口语交际。生生、师生、群体互动,场内场外融为一体,情感的交流、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全部蕴涵其中了。

丰富互动形式,是扩大参与面,提高口语交际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互动形式主要有:(1)师生互动。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主动地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2)生生互动。如同桌之间、前后座位之间、小组同学之间,用说、问、评、议、比、演等方法,进行讨论、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3)群体之间互动。通过小组与小组、团队与团队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及参与意识与交往能力。

⒉承担具体任务,达到人人参与

在进入口语交际活动前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每一次交际活动前都要布置明确的交际任务,活动目标明晰,螺旋上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体现教学的效率意识。如上例《奇妙的动物世界》一课,老师在安排“合作互动,竞猜动物”教学环节之前就明确各组成员任务:组内讨论交流,选出代表介绍小动物(介绍动物的样子、习性、本领)。其他小组的同学听介绍猜动物。还要评一评哪组完成的最好。这样,人人都有交际的具体任务,人人都能参与到口语交际中去,达到“一个都不能少”教学效果。

四、忽视“交际习惯”的口语交际课

在一些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声音过小,说话扭捏,表情别扭;有的喜欢抖动身体,绞着衣角说话;有的眼神游离,目中无人;有的缺乏尊重意识,不善倾听,爱插嘴。部分教师对学生这些不良交际习惯和交际态度,熟视无睹,不予理睬和矫正。这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积极应对这种情况。

⒈善于引导,培养交际习惯

农村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家长素质的影响,使小学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交际习惯。教师要在恰当处提示有关方法与要求,点拨语言习惯、交际方式与态度上的偏差,善意地提醒学生:听对方说话时注意力集中,边听边注意观察对方,对发言者的的表情、手势等给予高度关注,并能从中获得信息。交际双方在谈话时,表情要自然、放松,不东张西望,不伸舌头,不做鬼脸,不绞衣角,要注意眼神的交流。产生感情共鸣时,作适当的点头、微笑,表示接受、赞同。还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并辅以体态语,加强口语的表达效果。上面提到的那些交际要求,要通过师生评议,落实到每个学生的交际行为中去。如评一评声音是否响亮,举止是否大方,表情是否自然,交际方式是否文明、礼貌等等。在听懂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听出一些要点,加进自己的思考,同时要听出优点与错误。如一位老师教学《我们的小制作》时,一个孩子绘声绘色地介绍自己的小制作,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评议:“呀!她介绍得真不错,你们发现她的优点了吗?”稍后,一些孩子真诚地发表意见。说“:老师,她是是按从头到脚的顺序介绍泥人的。”“她接连用了几个表示颜色的词,如黑乎乎、红扑扑、金灿灿。”“我认为她介绍泥人时声音太小,我没太听清楚。”老师进一步引导问:“你同意他的评价吗?请你再大声地说一遍好吗?”这时,教师又提醒:赞美的话可当面说,受表扬的人也要有所表示。一时间,气氛热烈起来,一方说:“你的声音比上次响亮多了。”一方回答:“谢谢你的鼓励,你也说得挺大声的。”在你来我往中,听者发现了他人的闪光点,为自己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说者备受鼓舞,增强了表达的自信。同时,还促进了学生之间“文明和谐”的人际交往。这样学生就有意识地去仔细听,认真想,大胆评了。

⒉乐于赏识,提高交际技能

一是用言语赏识。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把相信人人能成功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如看到学生忘了说什么时,教师可耐心地说:“别着急,慢慢说”;当学生疙疙瘩瘩说不清楚时,教师可说:“老师听明白了,我再帮你说一说”;当学生发言胆怯时,教师可说:“你讲得很棒,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让同学们学习学习?”这样才让学生有表达自信心。也可抓住善听的孩子“闪光点”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你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真了不起!”“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可真帮了他的大忙!”……二是荣誉赏识。如评选“最佳表现奖”、“最佳金话筒奖”、“最佳倾听奖”等。这些荣誉称号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当然更多时候,激励是在无声中随时随地进行的,老师亲切友善的微笑、赞许鼓励的目光、轻柔疼爱的抚摸都是对孩子们最好的奖赏。

口语交际课是新课型,牵涉到许多认识上和技能及操作上的问题,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认清其实质,才能摸索、总结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农村口语交际的教学对策,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6.农村小学的管理策略 篇六

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现实的背景是我们学校是全国的书法教育基地之一,过去开展过一些书法活动,在当地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作为梅溪当地的家长对孩子的书法书写水平有着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的期待。因而为我们开展书法教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社会需求氛围和基础。

作为我们学校在书法教学这一方面来说,也需要开展好书法教学活动,从而形成全校性的书法教学的特色。

从这一阶段的书法教学属于学生学习书法的开始阶段出发,教师的书法教学策略是否适应学生求知的需要尤为重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探索新的比较理想的教学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无论是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期望值的心理需求,还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要,都对我们学校的书法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教科研方面也有所发展。

2,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限于我们的水平和条件,根据我们搜寻到各方面的资料,完整地全面地讲述颜体书法教学策略的内容,极为罕见。一般我们所找到的,较多的都是一些颜体的书法教学的内容。诸如点怎么写,横怎么写等等。

而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是在知道了点横怎么写的基础上,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取得相当较佳的教学效果。

3,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我们在课题实验研究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导思想,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验证并改进课题提出的教学策略,最终我们期望探索出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比较理想切实可行的书法教学策略。并且能从理论上找到它的支撑点。我们是冀希望在传统的单纯研究书法技法的基础上,能够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一小片来,做一些我们设想的书法教学策略上的小研究,以此寻找到一些适合“种子”生长的培育方法。

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颜体的书法碑帖的选择和小学生年龄的相适应性方面要尽量做到合适合宜。

(2),选取某一颜体书法碑帖为核心,提炼并总结出通用性规则和技巧。

(3),探求相应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言颜体书法教学策略。

5,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操作措施、做法。

在小学书法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探寻最佳的教学策略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

在这个具体工作中,我们会尝试较多方法来实验。

我们采取实验的教学模式为:创设情景——尝试实践——感受成果

1、创设情境: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新知识出现之前,教师想方设法创设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2、尝试实践:让学生把新知识付诸实践书法练习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使学生尝试的兴趣和认识的兴趣相互促进,教师同时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感受成果:学生用心的多次尝试。一定会有或多或少的进步,由此让学生有获得成果的喜悦,更加深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愉快地自觉地进行练习。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尝试与探索的条件,不失时机地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我们只能依托农村小学现有的软件硬件的水平,来开展我们的实验计划。我们拟定了简单的开展实验的实施步骤与计划,具体安排如下:

1、实验的实施步骤:

A、制定实施方案。

B、实施方案的尝试。

C、中期检测、查找漏洞。

D、形成实验研究成果。

2、实验的实施计划:

本课题的实施周期为1年。

A、准备阶段(2009年9月——10月)

B、实验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进行第一轮实验和中期检测。

C、第二阶段(2010年2月——2010年3月),进行第二轮实验和检测,形成研究成果雏形。

D、总结阶段(2010年4月——5月)

6.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及条件分析。

郑亚军,组长,负责课题的开展和实施。全面掌握情况。

黄海涛,组员,负责实验人员的挑选。和具体实验安排。

周安丽,组员,负责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丁立臣,组员,负责具体实验安排和材料收集和整理。

林慧,组员,负责材料的整理。

马义兵,组员,负责具体实验安排和材料收集和整理。

7.农村小学的管理策略 篇七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 在教学中设置启发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把学生引到峰回路转的岔道口, 促使学生去动脑筋, 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 教师因势利导, 利用启发点以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在教学中要达到设置疑问, 启迪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注意设置疑问的技巧, 因为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连贯性, 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的。在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导入都要设计启发点, 把握问题的关键, 同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设置启发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有层次性、渐进性。启发要点在要害处, 犹如医生讲究对症下药, 才能使病人“柳暗花明又一村”。如解决倍数问题的关键是必须确定一个数作为标准数, 并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 找出其他几个数与这个标准数的倍数关系, 再用除法求出这个标准数。例如:养鸡场的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6倍, 后来公鸡和母鸡各增加60只, 结果母鸡是公鸡的4倍。原来养鸡场一共养了多少只鸡?由于倍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变化, 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解题技巧, 灵活解题。养鸡场原来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6倍, 如果公鸡增加60只, 母鸡增加60×6=360 (只) 。那么母鸡的只数还是公鸡的6倍。可实际母鸡增加了60只, 比360只少300只, 因此, 现在母鸡的只数只有公鸡的4倍, 少了2倍。所以, 现在公鸡的只数是300÷2=150 (只) , 原来有公鸡150-60=90 (只) , 一共养了90× (1+6) =630 (只) 。

二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在教学中,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课堂, 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在解决问题时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考虑, 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这是学生思维灵活性、开放性的一种表现。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探索的权利, 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才能。要充分信任学生, 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才能达到让学生爱学、能学、会学、乐学,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例如: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最长的边为12厘米,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在讲解“组合图形面积”时, 由于组合图形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 组合的形式分为:拼合组合和重叠组合, 组合图形具有条件相“等”的特点, 往往使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要正确解答组合图形的面积,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切实掌握有关简单图形的概念、公式, 牢固建立空间概念。 (2)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看清所求图形是由哪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 (3) 适当采用增加辅助线等方法帮助解题。 (4) 采用割、补、分解、代换等方法, 可将复杂问题变得简单。本题中由于此三角形中只知道最长的边是12厘米, 所以, 不能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它的面积。我们可以假设有4个这样的三角形, 且拼成了正三角形。这个正三角形的面积是12×12, 那么,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12×12÷4=36 (平方厘米) 。

三联系生活实际, 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贴进生活的数学问题更容易唤起学生的亲切感, 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并引起学生的注意, 集中精力, 积极思考, 主动探究;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联系生活实际时要注意选取现实的生活实际及学生日常熟悉的情境进行加工作为教学素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面对课堂的数学问题, 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 帮助学生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时,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在讲解有关“包含与排除”的问题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题:我们班的52个同学都在做语文和数学作业, 有32人完成了语文作业, 有36人完成了数学作业, 我们班语文、数学作业都完成的有几人?这样创设生活情境, 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 使学生身临其境, 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同时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 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 激发了数学兴趣, 体验到了数学问题的实用性,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何乐而不为呢?

实践证明, 构建农村小学数学的“快乐”课堂就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多层次、多渠道去挖掘学习数学兴趣的源泉。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教学效果就能达到事半功倍。

摘要:兴趣是思维活动的动力, 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美国数学家克莱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 绘画能够使人赏心悦目, 诗歌能动人心弦, 哲学使人获得智慧, 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 给人快乐。”然而, 在很多农村小学, 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 学生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快乐。针对于此,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谈谈在农村小学实施“快乐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快乐课堂,疑问,兴趣,思维,联系生活

参考文献

[1]司马坤.营造快乐氛围体验学习幸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2 (4)

8.当前农村小学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 篇八

关键词:农村小学;管理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小学管理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管理的主体,因此应当全面考虑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及现实情况,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尤其对农村小学而言,由于经济条件、教学基础较之于城市小学,相对比较差一些,所以加强对农村小学管理问题的研究,对于缩小城市与农村小学之间的差距,对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农村小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存在教学思想上的偏差——重智轻德现象非常的普遍

对于农村小学校而言,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环境等,都比较的弱,在考核评估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和制约因素,尤其是传统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多数农村小学教学管理过程中,主要注重小学生的知识传授,比较注重智力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要比较关心课堂教学,严重忽视了德育方面的培养,德育教育成为当前农村小学校的教学软肋。

1.2教育科研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据调查显示,当前小学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农村小学的老师只顾着课堂教学,加之条件比较差,教育科研工作形式单一、流于形式。对于农村小学而言,所谓教育科研,只不过是每个星期开设几堂公开课而言,或者只是写上几篇简单的论文。此外,农村小学教师基本上都是为了搞科研,而去搞科研,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这种走过场、走形式的教育科研,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教学效果。

1.3农村小学管理中缺乏人文性关怀

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尤其是教师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视制度上的管理,关注制度实际约束效果,而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比较匮乏,这就从很大程度上严重忽视了对教师价值以及人文层面的关怀。同时,农村小学安全管理过程中,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由于管理上的疏忽、思想上的不重视,对平时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重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才去亡羊补牢,这种管理模式表现出较大的滞后性。

2、加强农村小学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农村小学管理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农村小学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坚持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原则

农村小学管理中的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在此过程中还要提高学校的服务管理意识。在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和尊重师生的意愿,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和热情,关注师生的生存与发展。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师生的管理主体地位、核心以及动力地位,而且还要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参与精神和积极性、突出师生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同时,在小学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受教育者自我成長、教育管理之目标,而且还要充分重视全校师生的情感诉求,以促进全校师生的全面发展。

2.2注重学生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应当立足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理念,特别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学生一直处于弱势、被动地位,在该种体制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被严重的忽略了,因此也影响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管理模式。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尽可能的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民主以及互尊互爱的教学管理氛围。

由于当前国内很多农村小学建设能力、资金实力等,都非常的弱,因此其管理更倾向于将校园文化作为无用产品,正是在该种片面的思想观念,成为小学管理水平提高的重大桎梏。校园文化代表一个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应当明确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传授,更多的还需要德育层面的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以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努力。面对当前的形势,农村小学管理领导、校长,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可以采取开讲座、成立小学生社团、举办诗歌朗诵活动以及学习雷锋小组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来,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增强农村小学校的人文文化实力,才能实现学校管理目标。

2.3较强合作交流,形成办学合力

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主要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落实各项政策和规范,很少独立与外界进行交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学校本该是一个开放系统,应当从外界吸收和借鉴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和成果。因此,笔者建议农村小学校应当与外界加强联系,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应当通过交流和学习,将外界尤其是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引进来,再结合在身情况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化管理。学校还把每学期的工作绩效向家长公布,以提高学校在家长中的透明度;争取家长在合作中为学校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的支持。

结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课标要求的不断落实,对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中应当立足实际,不断加强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朱虹.审美教育与教育的人本回归[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2]王云峰.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农村小学管理[J].品牌,2011(06)..

上一篇: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征文《那一刻 我笑了》下一篇:小庙中学慰问敬老院老人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