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2024-09-16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共12篇)

1.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子洲县师家坪创新实验小学李飞老师

在小学语文常规教学的几个环节中,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勤备课,备好课

演戏先排练,上课先备课。术语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日功。可见,备课特别重要。怎么备,备什么?按新课标要求备:备教材,备学生。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明确教学任务、目的,备出重点、难点。只有熟悉学生,量体裁衣,才能备出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案。

在备课中,以教材要求的新编体系,采用新的备课方法:分组备,分类备。

具体备每一课:备预习,备重点,备如何突破难点。列出一个个知识点,便于教学;备各个课时授课内容,先备预习状况了解;再备教师讲什么,学生练什么;对难点、重点,更要精心设计问题,善于创设探究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识。就《峨眉道上》这课,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是课文的重点、难点问题。我从铺路石板之大、数量之多、运送之难;再从铺路时间之长、铺路之辛劳;最后从铺路为方便别人之目的的等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把问题建立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上,引发学生思考、交流和合作。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学习,从中获得知识将会与作者的感情发生共鸣,使学生自然体会课文中有关句式:“„„如果没有„„没有„„,„„就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的深刻含义,领悟到: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这样疏导、启发,引进来,再走出去,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有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成功后的喜悦感。总之,备课时应:抓住重点,分散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选择最佳突破口,带领学生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意境中去感受、去领悟。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做到学有所乐,乐有所学。再则,备课的关键应抓住一个“新”字,备出新意,备出新方法,备出新思维,才能常教常新,才能使学生如今吃桃,明日吃杏,后日吃梨,常学常新,兴趣盎然。否则,梨子再好,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也会使学生倒胃口的。

二、讲“活”课,能“乐”学

在教学中,开发快乐因素,引导思维,激发兴趣,使学生变得想学、爱学、乐学。怎样才能把深奥、复杂的问题讲的浅显易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我以为,这才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一次,我结合课文学习了“情不自禁”这个词语后,让同学们用这个词说一句完整的话,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回答。当我叫起一位留级生回答时,他吞吞吐吐说:“老师讲的课真好!”我用鼓励协商的口吻说:“算得上好吗?那你怎么知道我讲得好呢?”他说:“我听了后,不由得想说。”我引导他说:“你的感情不由得表露出来,那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可用怎样一个词来说呢?”他茅塞顿开,爽朗地答道:“听了老师这堂课后,我情不自禁地说,老师讲得真好啊!”我当即给了肯定和表扬。我以为:教师的责任,主要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把“似懂”教的“真懂”,把“非懂”处全部“教懂”,决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要知道,当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他自己也有能力获得新知识,并且,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会领悟到:“我也行”。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决不能简单给予否定。在课堂提问时,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有的教师就急了,便会说:“坐下吧,别耽误时间了。”就这一句话,却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应知,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后的愉快心理才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就上面所说的那位同学,那节课之后,他在当周的作文中写到:“我第一次得到老师表扬,心里是多么的高兴,我觉得自己并不笨,我有信心,一定要学好„„”我看着他的作文,斟酌着教师的语言、行动在学生的心目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一句鼓励的话语,促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轻松、自然、亲切、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可使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勤指导,树典型

较多地开辟第二课堂,建立各种兴趣小组,老师的指导十分重要。具体说,拿我过去教的四年级两班一百一十六名学生来说,要在部分学生中完成教学任务,并不难,但要在绝大部分,甚至全部学生中完成好就难了,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树典型。把好的学生作为典型,给后进生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促后进。对差的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启发、激励他们。有时采用讲故事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对他们讲:童第周上小学时,校长要他留级、退学。经过他的努力,后来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说:“我并不比别人笨,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我激励他们:“你们并不比别人笨,好好努力,表现一下自我,让同学们瞧瞧,我想你们准行。”想方设法,触发学生求知的动机。

3、鼓励竞争。对两个班集体,我有意设下“圈套”,要“套住”他们,让他们展开激烈的竞争。到了甲班夸乙班,到了乙班夸甲班。这样,两个班级就自然“挑战”起来,学习上形成浓厚的竞争气氛。在班级内部组织了各种兴趣小组,开办:比赛台、优秀作文选栏、好人好事上榜等园地,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用语言、行动来感化学生,沟通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

我以为,还必须明确:“教过”并不等于“教会”,“教会”更不及学生自己“会学”。“教过”每个教师可以办到,上课、下课,周而复始,要“教会”可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了。一个班,教会几个、十几个不算很难,难的是教会每一个学生;更难的是“教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要以满腔的热忱研究他们的学业状况,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把一颗爱心贴在学生身上,那么就会发现各个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促使他们积极进取,掌握学习新知识,这才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四、勤批改,善诱导

老师的工作辛劳,辅导和批改占了大半时间。我认为:学生的本领,是在作业训练中练出来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地练,不断地改——错了——改——改了——再练,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深化。我在批改作业时,采用精批细改得方法。把每次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归类摘录,然后,具体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另外,在批语中也有窍门。我感触更深的是:一个简单的“好”或“有进步”等,也要针对具体学生,因人批注。批上“好”,可以给学生带来喜悦和求知的欲望,使他更上一层楼;批上“有进步”,对后进生说,也能激励他一步一个高度,一天一个新台阶。特别是作文批改,要注重评析,引导思路,激发兴趣。对后进生,决不能冷嘲热讽,另眼看待。否则,会扼杀他们学习积极性。这样说,我们手中的红笔,决不可随意勾划“√”号或“×”号。的确,它能划出一个孩子的锦绣前程,也可能毁掉一个孩子的灿烂青春。因此,在批语中,语言要富于艺术性和倡导性,我们要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体验到取得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变得快快乐乐地学,充满信心地学,独立自主地学,把学习当作自己生活的第一需要。

我们的事业就是爱和勤的事业,“一勤天下无难事”。只有真诚地热爱学生,勤于奉献,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如苏”的好效果。

2.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二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识字,体会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识字作为语文学科学习的基础,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的识字教学方法死板, 教学中没有将生活结合起来, 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严重影响了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因此,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 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丰富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真正促进学生成长。

一、生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利用生动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 可以将生字生词编成口诀进行教学。例如, “朋”是“两个月亮交朋友”、“种”是“禾苗种在水田中”、“碧”是“王白石合成壁”等。其次, 教师还可以猜谜语为学生解释汉字的意义。例如, “四张口、一颗心”、“四四方方一座城、里面住着十万人、排出八万去打仗、留着两万守城门”等谜语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乐趣。此外, 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拆分法、象形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二、结合生活强化拓展识字范围

在小学生的生活过程中, 随时可见汉字的身影,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汉字进行学习, 不仅学到了活灵活现的汉字知识, 还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良好习惯。在生活中, 无论是校园中的标语、黑板报、宣传栏, 还是生活中的超市、带商标的家用电器、药品盒上的说明等都是学生识字的平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 多学习汉字, 多请教他人, 促进学生学过的汉字记得更牢, 未学过的汉字慢慢学, 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三、阅读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 注意力容易不集中, 在学习中容易产生疲劳心理, 单一的识字教学让学生乏味, 也很难真正记牢汉字。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中的汉字对学生进行识字教育, 从阅读氛围中来学习某个汉字, 既能够体会到了汉字运用的准确性, 又能够有效地认识汉字组合等, 促进学生学到了更多的汉字知识。

3.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三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识字;体会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识字作为语文学科学习的基础,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识字教学方法死板,教学中没有将生活结合起来,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促进学生成长。

一、生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生动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将生字生词编成口诀进行教学。例如,“朋”是“两个月亮交朋友”、“种”是“禾苗种在水田中”、“碧”是“王白石合成壁”等。其次,教师还可以猜谜语为学生解释汉字的意义。例如,“四张口、一颗心”、“四四方方一座城、里面住着十万人、排出八万去打仗、留着两万守城门”等谜语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乐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拆分法、象形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二、结合生活强化拓展识字范围

在小学生的生活过程中,随时可见汉字的身影,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汉字进行学习,不仅学到了活灵活现的汉字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良好习惯。在生活中,无论是校园中的标语、黑板报、宣传栏,还是生活中的超市、带商标的家用电器、药品盒上的说明等都是学生识字的平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多学习汉字,多请教他人,促进学生学过的汉字记得更牢,未学过的汉字慢慢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三、阅读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在学习中容易产生疲劳心理,单一的识字教学让学生乏味,也很难真正记牢汉字。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中的汉字对学生进行识字教育,从阅读氛围中来学习某个汉字,既能够体会到了汉字运用的准确性,又能够有效地认识汉字组合等,促进学生学到了更多的汉字知识。

总之,在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并要在教学方法中加强创新,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和阅读教学等促进识字教学有效性的发挥。

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四

回顾自己八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感觉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经验”存在,有的只是每位教师都有的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教学工作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了,以下是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能称之为经验,算作上与老师们的探讨和交流吧。

一、勤备课,备好课。

演戏先排练,上课先备课。术语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备课特别重要。怎么备,备什么?按新课标要求备:备教材,备学生。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明确教学任务,目的,备出重点、难点。只有熟悉学生,量体裁衣,才能备出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案。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在备课时,抓住重点,分散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选择最佳的突破口,带领学生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意境中去感受,去领悟。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做到学有所乐,乐有所学。再则,备课的关键应抓住一个“新”字,备出新意,备出新方法,备出新思维,才能常教常新,才能使学生如今吃桃,明日吃杏,后日吃梨,常学常新,兴趣盎然。

二、加强有效的“读”。

因为面对的是小学生,所以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语感尤其重要。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学中我经常把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读。

1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一节语文课上,没有学生自由读书的时间,那么谈有效的“学”,简直是空谈。只有把“读”抓实,抓好了,理解、感悟、评价等才能学习行为才有可能实现。这个“读”,不仅要保证读的时间、数量,更要保证读的质量。盲目的读,即便重复多少次,那收效是微乎其微的,反而导致学生厌烦。所以,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促使学生爱读,而且每读一次,必有所获。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认识到,唯有反复的读,才会有所得的理儿。以后学习时,遇到困惑,学生便会自主地去读,直到自己读明白了,才肯罢休。其次,我们要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读书。例如,每一个单元中的讲读课文,我重在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进行精读、研读,甚至品读。读出个中滋味。而对自读课文,我重在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进行速读,培养学生的迅速抓住关键词,通过关键词连接的方法,整体感知文本。例如在教学《琥珀》时,我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采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就很快地归纳出了:形成——发现——价值。从而明白了本课旨在介绍琥珀的科学知识,是一篇说明文。那么,下来研究说明方法便是学习的重点了。这样为深入地理解文章节省了时间,使得学生有了充分读书、讨论与交流的机会,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近几年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自己的教学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合理搭配合作成员。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二)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每次活动教师首先必须给学生以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章可循,避免讨论的随意性;各小组长在组内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负责协调交流和讨论的组织工作,使成员都参与进来;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学会探究的方法,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记录员”要

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发言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三)提供充分时间,保证从容参与。

合作活动是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在课堂45分钟内,要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保证学生能从容参与。这一阶段可采用的方式很多,如小组成员间的比赛等,但大体以讨论探究为主。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见解,互相交流,互相探讨。

(四)适时引导耐心倾听

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是局外人,而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当发现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或交流不深入时,教师要及时地加以引导启发,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障碍,出现合作学习中的“冷场现象”,出现这些情况,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去,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其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反思思维过程中的问题,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策略,让他们逐步掌握合作的方法,同时,不断的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抗挫能力,引导学生在不断的争论与反思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质和量。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时,教师要学会耐心倾听学生的交流发言,并及

时给予反馈与建议,或鼓励学生参与评论与辨析,同时在倾听中,还要努力去寻找学生思维的火花,对一些富有创意的想法,要给予肯定,并及时给予表扬。

(五)加强感情交流,关注合作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报告员不能只有好学生充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二个,可以经常换,具体由各小组定);也可以针对某一组的学习成果大家再次展开讨论补充。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5.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五

语文知识系统庞大,小学语文是叩响语文知识系统的第一步阶梯,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更是这项基础阶梯工程的前沿阵地。根据现代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小学一年级语文,不仅是在传授汉语拼音、看图识字、词语造句、口语交际、阅读写话等基础知识与技能,并且是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培养语文学习能力与习惯的课程。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点是,注意力不持久,好动,兴趣容易转移。小学一年级初始学习的知识,尤其是汉语拼音知识、简单的汉字知识,多数学生是有些基础的,只是基础深浅程度与能否运用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这种情况下的教学,相对于全新知识的学习,有利也有弊。因此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相对来说是任重道远的。通过近年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摸索,我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与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启发童趣 激活思维

现代的小学教材,图文并茂,并且图例色彩靓丽,动态多趣,集童趣、知性、美感为一体,加强了教材的示范意义。因此,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层次,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们教者更需要遵循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启发童趣,激活小学生思维。知识来源于生活,从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知识是一年级教学的特色。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具体事物的充分认识;有针对性的感悟;发现生活中具有思考意义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的愿望;结合实际层

层启发;激发学生带着兴趣与动力学来共同探究;收获的知识才能牢固恒定。通过实践摸索,我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启发性的语言讲述;童趣的设疑提问;大胆的猜想推测;开放式的全体学生互动交流、操作、分享;师生双向地反馈、练习;都是具有启发意义,活跃思维的好模式。比如;教学拼音知识,学习了单韵母,紧接着就是学习复韵母,怎么样来教学才能使得学生既容易区分它们,又能单独运用,且把握好二者的关联了。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启发,感觉效果还不错。“在拼音知识的王国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单韵母,他们就好象是独生子,整天很受宠。可是时间长了,他们觉得孤单,希望拼音王国多些兄弟姐妹,于是,国王就派来了一些拼音宝宝来加入这个大家庭。因此,又来了一些双胞胎,他们长得象,读音却一点也不同,想不想早点认识他们呀?今天下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复韵母,你们的朋友就更多了。快点来认识他们吧!”有了这样充满童趣的启发,小学生上新课的兴趣、课堂思维的活跃程度立即就打开了。课堂的结束,还可以巧妙地说:“拼音王国里面不仅有独生子,还有双胞胎,以后我们还要认识三胞胎,让我们学好现在的知识,争取认识更多的朋友吧!”有了这样的启发,学生继续学好拼音知识的兴趣会一直高涨的。

二、听读说写 同步有序

小学一年级一节完整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少不了许多环节的串联。一方面需要练习新授字词、课文的朗读;一方面小学生需要认真听取教学讲述;一方面需要课文理解交流互动,字词运用多样练习;另一方面相关的书写规范准确训练;这些工作一点也不能含糊对待。课堂之前,有些系列的准备也需要提前做好。个个环节,层层关联,相互促进,还需要安排得当有序。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四十分钟内需要充分挖掘与体现,离不开课堂教学听读说写地巧妙安排,并且保持同步有序。一年级的《识字一》教学,虽然只有一首儿童古诗,却包含了许多的知识量。首先,知道《一去二三里》这样的一首古诗,学会观赏与诗文相关的图画,帮助理解诗文的具体意义,会读诗歌,会写几个生字。在此基础上才能结合诗意,唤发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对学习的浓厚兴趣。那么这一节课的安排,范读、观赏、识字、写字、释意、感想、书写,一系列的相关教学环节,紧密相联,教学设计需要根据本班学生对知识基础、思想的活跃程度、书写的熟练程度来总体布局,合理分配时间,才能真正的运用四十分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尝试、学生理解、学生运用的优势。

三、多元练习循序渐进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学习自觉性不高,面对一节长达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如果一直保持高涨的兴趣与注意力,是困难的。但是知识转化为能力,技能的灵活运用,也是每节完整的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份量重、责任大、充满挑战。即需要练习的形式多样激趣,又需要互动的知识范围、学生对象全面充分。如果把握了多元练习,循序渐进的的方针,困难就迎刃而解了。就“读”这一项单训练来说,不管是拼音还是生字,都可以选用多种方式,如领读、齐读、分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读、跳读、读卡片等等。朗读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具体到课堂学习,也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识读能力采取从简到难,逐步多样的途径来练习。其他的课堂练习,形式上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生生动口、动手、动脑。如一年级的拼音教学,教材每课后一课时中,往往有生字音节、词语音节、图画欣赏、儿歌学习四个部分组成。尤其是儿歌学习时空比例大些,并且是在一节课的尾声。那么在教读熟练后,为了促进学生理解,可以设计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一首儿歌结合词语、意义编排一些简单的手势、动作,然后教师统一指正,规范,全班性练习,选出优秀的学生表演,这样以来,课堂氛围也好转了,学生理解记忆更牢固了,一举数得。而教师在学生朗读指导上,从一开始的准确朗读,逐渐过渡到有节奏朗读,进而逐步上升到有感情地朗读,个别突出的学生可以进行表演朗诵。

四、乐学好学 活学巧用

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更多地参预,教师以引、扶为主的教学模式,广泛地走进了课堂教学。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教学工作挖掘,能够从学生快乐学习发展到学生喜好学习;从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上升到学生运用巧妙自如;这样才更贴近现代素质教育倡导的口号。通过学习,收获知识,把握运用。即有劳动的快乐,又有成功的体验,这一点学习语文感受最深刻。但是小学一年级学生暂时还不会有这样深层次的感悟的。我们提倡的乐学好学,不仅是以快乐的形式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更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积极探索新知,转化为自我动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快乐;使学生从根源上热爱语文学习,从而快乐主动的学习语文。语文知识的天地很大,当学生能够用一点点知识逐步地解决生活中很多不同的问题了,他们的思维就会渐渐地开阔起来,技能运用也就灵活巧妙了。

6.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六

1.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情感和主动识字的愿望,是先导,决定了以后识字和写好字的发展可能性。

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因此,从小学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课程标准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样的目标与原来仅仅注重识写与写字的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是不同的,培养学生对汉字和汉字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其价值本身就异常重要,而不是局限在为了解决学习汉字的动力问题。

另外,学生对学习汉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必然会主动探求识字的方法,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知识的积累、体验和总结出来的规律的增多,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和发展。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在注重识字数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以及识字方法的尝试和探索。因此,不能把识字数量的多少当作识字教学的全部目的,也不能当作衡量一种识字方法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识字教学的过程不是为了教学生识了字就算完成任务,学生能否自己独立识字才是关键。

2.多认少写,为尽快实现独立阅读创造条件。

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是语文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贯要求。但是,不同时期的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也不同,主要表现识字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小学低年级应该识多少字,识哪些字,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课程标准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样的要求,明确地体现出了认、讲、写,用不是同步发展,而是重在保证一定的认字数量,使学生在一年级末实现独立阅读成为可能。

在小学低年级尽快实现认一定数量的字具有战略意义。信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尽快地提高中小学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教育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一些发达国家也试图通过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实现智力开发的突破。从儿童认知发展来说,具备阅读能力为他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相对于现实世界,阅读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无数希奇、可能的想像和幻想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以及认识世界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发展。然而,实现独立阅读的前提是识字,因此识字教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3.多认少写,为多种识字方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为认、讲、写、用不一定齐步走,所以受制约的因素相对地减少,认字的方法也就可以灵活多样,做各种尝试和探索。应该发挥各种识字方法的优势,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识字的特点和所要识的字的特点等因素,灵活地采用或并用多种识字方法。另外,不顾汉字本身的特点而牵强附会地拆解汉字或者推崇一种方法而将其不断僵化,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如果学生在打基础阶段,采用的方法违背了汉语言文字的规律,即使一时或短时期内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会误导、制约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发展。

4.降低写字量,关注写字的过程,注重写字基本功的培养。

通过新课程标准与1992年大纲的比较,可以发现写字教学的理念和具体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写字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在开始写字阶段,应该注重基本功的培养,基础打扎实后,写字的速度自然会提高。传统写字教学积累的经验,值得思考和借鉴。传统写字教学遵循自己的程序,开始练习基本笔画,基本部件,基本结构,为写复杂的字练基本功作准备呢。古人经过长期的摸索,逐渐积累出行之有效的做法,现在应该很好地进行研究和分析隐含于其中的道理。写字首先是练习执笔,练习写基本笔画并了解基本结构,这是写字的基本程序。

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表明,越是力图把识字的认、写、讲、用同时推进的时候,却恰恰是在削弱、;忽视各自特点和规律。开始练习写字应该注重的是写的质量,要求写字的数量不代表学生真正会写的字的数量,如果打好基础,学生会写的字可以远远超过要求写的字。否则,急功近利的思路和做法会产生严重的负作用。会写汉字数量的降低,为学生打好写字的基础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学生可以摆脱疲于奔命地学习写新学的字,把节省出来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写字的基本功上。多认少写的理念是鲜明的,多认是为了尽快阅读,少写是为了以后能够写好、写快。

另外,对于低年级写字的要求也不能过分地拔高,一方面做不到,另一方面也容易误导实际的教学。低年级写字的要求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这里有三个要求存在问题。

第一,要求掌握笔顺规则,容易造成教师和教材注重讲解笔顺规则的知识。要求学生记住或背诵这些知识,并不等于学生会按照笔顺规则写字。另外,既然是规则性的知识,相对而言应该严谨,一般的笔顺规则没有问题,但是有些字的笔顺出现了例外怎么办。

第二,掌握间架结构,也容易产生注重间架结构的知识的倾向,同时汉字的形体结构也较为复杂,要求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是不太容易的,最多也只能是基本的间架结构。因此,20xx年课程标准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强调在写字的过程中按照笔顺规则写字,并关注所写字的间架结构,及其安排、搭配的合理与匀称。注重写字过程中的指导,重在书写行为,而不是写字知识。

7.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七

一、注重阅读习惯培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一直是重点,就小学高段学生而言,经历了低段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习惯,但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尤其是在自主阅读中,更多还需教师进行指导。过渡到高段后,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这不仅有助于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对学生今后的阅读也大有裨益。

首先,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课前阅读,通过课前阅读而初步掌握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在课前预习中,教师要注重以目标和任务来引导学生,即需要了解哪些背景知识,学习哪些生字词,阅读文章需要达到什么程度等都要向学生明确。否则,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只会简单地阅读几遍课文,目标不明确,预习效果不佳。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提问和积累的习惯。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然会遇到诸多问题,而很多学生不会将这些问题提出来,结果对文章的内容不了解,对文章内涵没有深入思考,自主阅读成为一种形式。就积累而言,一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通过抄写、背诵、写读后感、做标记等方式进行积累。二是在阅读课后的积累,这一方面包括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也包括文章中的一些修辞方法等,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积累而达到迁移应用的目的。

二、关注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其实就是兴趣使然,从而让主体对自己喜欢的事物主动进行探究。从阅读本身来看,要让学生对文章的内涵有深刻的体会,首先还得让学生喜欢去读,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才能生成出体会和感悟。故而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成了构建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从目标上着手。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差异,故而在阅读中目标就不能一概而论,相反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制定目标。如《桂花雨》的教学中,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而言,在读中虽然能感受到“桂花之香”和“摇桂花之乐”,但很难将“桂花”和“思乡”整合起来,在阅读中教师就只要求其能简单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对基础稍好的学生则不仅要其口头表达,还要求其能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

其次,要注重从学生生活出发而采用多种方法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感知文本的内容,激发其学习兴趣。以《钓鱼的启示》为例,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都可能没有钓过鱼,但陪父母或看见过其他人钓鱼,基于这一点,教学中先以“钓鱼”的话题来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感受,然后结合教学内容而以问题“父亲让我放鱼为什么我不愿意?”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再引导学生初读而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

三、加强课堂引导探究,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凸显,但教学中师生互动活动却显得有些混乱,甚至教师有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对学生做出指导。的确,新课程理念提倡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但这也并不排斥教师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相反要通过师生互动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更好地感悟文章的内涵,获得阅读体会。否则,失去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会变得较为混乱。

加强对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首先要注重结合文章内容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活动。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阅读教学为例,导入新课后,教师先以问题“课文中记叙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讨论后把握文章的线索,然后引导学生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意思进行辨析,在此基础上引导小组学生合作找出母亲赞扬巴迪和父亲批评巴迪的句子,鼓励学生大胆分析。接着围绕“‘我’儿时是‘多么幸运’”一句引导小组讨论为何“我”是幸运的? 如此,层层推进,让学生在阅读中合作交流,在交流中逐渐感受父母对巴迪的爱。

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引导小组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活动后,教师要注重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再针对学生的表达情况进行点拨。如在该案例中学生在讨论“‘我’的幸运”时对“幸运”的理解就存在争议,此时教师就需结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而对父母对巴迪不同的爱的表现方法进行讲解,以此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所蕴含的深意。

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阅读不仅仅是让学生能理解文章的内容,能学会读几篇文章就可以的,而是要以阅读作为认识生活的手段,让学生通过阅读而更好地去感悟生活。高段学生对生活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其价值观念尚不成熟,而语文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阅读教学而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借助教材中所选文章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如在《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等作品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了解祖国的历史,在作品教学中要多引入历史事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其次,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而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如在感恩一类的作品教学后,要多引导学生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和父母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父母的关爱,懂得感恩父母。

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点滴体会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自主学习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经典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样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而且还会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理解文章、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1.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善读者善用工具书。要教会学生在预习、自读、自学过程中,运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中年级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如,引导学生自己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善于发现和纠正不良习惯

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一些不良的读书习惯,如唱读、语速过缓、平淡乏味等等。还要让学生熟悉、了解并学会运用速读、精读、略读、赏读等多种读法,并逐步学会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来选择不同的读法。

三、重在感悟,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感知,在读书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如比赛读、分角色读、配乐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使学生想读,读出感情。

1.阅读是扩大知识面,拓宽思维,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阅读能力的提高会促进听、说、写能力的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提倡品味、体验,重在情感熏陶、个性发展、语感的培养。如,教学《我喜欢》一课时,以“读”这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读出文章包含的韵味,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独特感受;品味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生活的多姿多彩,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2.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应有郎朗书声,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在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1)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字、词、句是文章之根,反复地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2)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的文章,如《美丽的武夷山》《五彩池》《观潮》《草原》《美丽的大兴安岭》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四、指导好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对小学生来讲,要加强字词句训练,打好阅读的基础;抓好语段教学,掌握阅读方法,学会阅读,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课堂阅读,课外阅读也不可忽视,课外阅读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用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而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意进行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首先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其次,指导学生使用读书方法。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的几种读法。精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略读速度较快,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刚开始进行阅读训练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使用,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部分要精讀。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好方法。教师应注意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能够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有立足于开放,运用语文课程的全新理念,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才能在阅读活动中求愉悦、求新知、求发展。就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在积累中学会运用,在运用中学会创新。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北关小学)

9.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心得体会 篇九

1、开展游戏,激发识字兴趣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愿意接受的。”低年级更是喜欢游戏。所以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识字的能力。如:翻牌游戏:学生把生字制成生字卡片,然后几人一组,边出牌边读字音并组成词,谁先把手中的生字卡片打完,谁就是学习生字的冠军,奖励一个五角星。在打牌的过程中,把不会读的放一边,及时请教同学或老师,把手中的牌打完,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些生字。

另外还有“摘果子”、“送信”、“送字宝宝回家”、“你读我找”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学生在愉快地情感状况下学习,其乐无穷。

2、评选能手,调动识字积极性

小学生喜欢竞争,评选就是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生字。评选要有一定的梯度,面要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一种称号,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都得到满足,从而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如评选“识字大王”、“识字能手”、“小老师”等。小学生表现欲强,让学生做小老师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如让学生把课外学会的生字教给班里的所有同学,早读或认读生字时让小老师来领读。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3、激励评价,鼓励学生多识字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的渴望是被肯定。”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评价的重要也在于此,它具有激励功能,能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快,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多用“你真棒”、“你的识字方法真特别”、“你这个方法老师都不知道”等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愿意识字,体会识字的乐趣。

常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自主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轻松识字,形成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识记汉字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根据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形象识字法。比如学习“月”字时,把它形象地理解为弯弯的月牙;学习“飞”时,把它形象地想象为一只鸟儿展开双翅正要起飞。

2、会意识字法。比如在学习“灭”字时,我拿出一只燃烧的蜡烛,再在上面盖上一块小木片,这时火灭了,学生欢呼雀跃,很轻松地学会了这个字。像这样的会意字都可以用会意识字法进行教学,学生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3、加减识字法。利用已学的一些熟字,通过加减笔画或偏旁来学习新字。比如,学习“用”时,可以用“月”加上一竖来记;鸡=又+鸟等。

4、置换部件法。汉字中有很多形声字,都可以通过让学生“换一换部件”来学习。比如学习“睛”字时,让学生回忆“晴”字,然后,让他们把“日”换成“目”,同时学生也知道这个睛与眼睛有关。

5、谜语识字法。我们经常根据汉字的结构,把汉字编成谜语,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兴趣。如:一头牛走在独木桥上(生)。大口里小口藏(回)。我们也鼓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编字谜让大家猜。有的编出了:一人前面走,一人后面跟(从)。十月十日(朝)等。虽然有时候学生编的字谜比较粗糙,但是他们的创造力还是不得不令我们折服的。

6、归类识字法。把相同偏旁或部件的字放在一块记,可以更省力。在教学《操场上》这一课的“打、拔、拍”,“跳、跑、踢”时,我让学生通过演一演发现“打、拔、拍”,与手的动作有关,“跳、跑、踢”与脚的动作有关。尔后,很容易记住了这些字。

7、编顺口溜识字法。顺口溜和儿歌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读好记,比较受欢迎。例如学习“力”,我先板书“刀”字让学生读,再把“刀”字一撇写出头变成“力”,让学生编顺口溜。有的学生编出了“刀字出了头,力。”

8、结合生活识字。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创设识字环境,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本上的名字都表上拼音,让学生轮流发本子,扩大识字量。还可通过“每日一句话”“每周一首古诗”诵读活动,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新字,同时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去想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这样,识字教学就变的轻松又愉悦了。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心得体会2

1。猜谜识字法。

学“碧”字的时候我就编了一个谜语:王子和白雪公主坐在石头上说悄悄话。这个谜语利用了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编的,这样学生就高效率地记住了这个生字。如“午”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无头,时间正是日当头。

2。找规律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规律的方法。加一加:如方加一个反文旁就成了放。减一减:如:学了园,减一减就成了元。换一换:如底和低就可采用换一换的办法。

3。用比较法识记。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了多数,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教学时,要将汉字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识记。如教学“青、请、镜、睛”,告诉孩子们“青”是声旁,所以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后鼻韵母ing,“请”跟语言有关,部首是言字旁,“镜”是金属,部首是金字旁,“睛”是眼睛,所以部首是“目”旁。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4。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们这种热情,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玩”字时,有的孩子用“元”字加“王”就变成了“玩”,有的孩子用“王”加“二”再加“儿”;学习“挂”,有的说把“蛙”的“虫”变为“扌”,有上说“扌”加两个“土”等;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心得体会3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识字任务有明确的要求: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这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艰巨的学习任务。那么教师如何把这一艰巨的任务变成轻松而又愉快的学习活动,突破教学难点呢?

我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总结出一些识字教学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让汉字“生动形象”些。

识字本身是枯燥无味的,而对这样的事物,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让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让汉字更加“生动形象”些,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具体方法有:

1、动作识记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表示动作的字。如:“蹲”字的字形比较复杂,若要学生做一个蹲下的动作,然后再出示这个字,通过认读加上学生前面做的动作,他们一定记得很牢。同样的方法还适用于趴、推、眨等许多表示动作的字词。

2、图画记忆法:比如:教学“网”字,我是这样做的:请学生回忆看到过的网,然后画一画。不一会儿,学生画出了鱼网、蜘蛛网,有的还画出了一个小男孩正坐在电脑前上网。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将这个“网”字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

3、字形联想记忆法:我们的汉字虽说是表意文字,但是是经过象形文字演化而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帮助识记字形。例如:“帘”字,让学生想象:上面的穴宝盖就像一扇窗子,下面的这个“巾”就像挂在窗户上的布帘,所以这个字是窗帘的帘。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让汉字“有趣”些。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方法有:

1、加一加:就是两个或几个熟字相加变成一个新字。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这类字时,相邻的同学就分别代表一个熟字,然后运用加法熟记。如教学“好”字,让相邻的学生分别代表“女”和“子”,口中还一边念“我是女,”“我是子”“女加子就是好”,“你好,你好,大家好!”这种由旧知识引出的新知识学生不但掌握了生字,又掌握了学习方法,而且学习兴趣也很浓。

2、减一减:就是用合体字减去一个独体字变成一个新字。在教学这类字时,相邻两个同学分别代表一个熟字,然后运用减法熟记。如教学:“代”字,让相邻两个同学分别代表“袋”和“衣”,边念“我是袋,袋鼠的袋”“我是衣,衣服的衣”“袋鼠减衣等于代表的代”。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学得快,记得牢。

3、换一换:偏旁是构成汉字的重要部件,学生掌握了偏旁从一定意义上说就基本知道了这个字的意思。在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个优势帮助学生识字呢?可以让学生这样做:

让两个同学分别代表两个形近字,采用边说边换位置的方法来帮助记忆。如教学“线”字,把“线”的绞丝旁换成金字旁,就变成了“钱”。

编顺口溜记忆法:这种方法不仅学生喜欢,而且效果很好,经常引导学生编一编识字顺口溜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特别是一些形近字的辨别,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间、间,小日回家大门关。问、问,小口敲门别开门。

牛羊吃草,草儿青;吃完喝水,河水清。

告:一口咬掉牛尾巴,小牛要去告妈妈。

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汉字与孩子的生活“更近”些。

利用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电视、广告、招牌以及商标等为媒体,引导儿童识字。

如:学了“点”字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学生一下子想起来了:这是“好吃点”的“点”。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洋”是“洋洋百货”的“洋”,“张开翅膀”的“张”是“开张大吉”的张。……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许多多,简直是不胜枚举。这样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还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明白“时时处处皆语文”,从而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四、自做“识字课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让孩子们的学习更“自主”些。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多次体现,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把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体会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乐趣。

10.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十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一年级识字量大的特点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它顺应了新课程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能力。如何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从想学、乐学到主动学习呢?在教学实践中,我的体会是:

一、课堂教学,灵活多变

识字教学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1、在直观形象中轻松识字。

一年级新教材要求识记的字较多。这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小。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抽象的字识记困难,但对字与图相对应的识字却较为轻松。例如在教学象形字“日”时,先将对应的画着太阳的图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出示“日”字让孩子们观察,大家都说真像。这样,孩子们轻松地记住了“日”的字形。又如,在教学《识字4》时,我将“蝴蝶”、“蜻蜓”、“蜘蛛”、“蚂蚁”等词语配上相应的图画。刚一展示字图结合,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读出了词语。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尽量将图与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轻松识字,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在游戏中引导学生愉快识字。

识字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如何营造欢快愉悦的氛围让学生识字呢?我认为:将游戏引入课堂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让孩子分角色表演“鲤鱼、妈妈、乌龟”、“青蛙妈妈”、“小蝌蚪”。经过表演练习,孩子们在游戏中较准确地认识本课的生字和几个词语。后来,我又将“走出字谜宫”、“山顶夺旗”等有趣的游戏引入课堂。孩子们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识字兴趣盎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3、在互助互学中培养识字能力。

学习是个互助的过程,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我一直鼓励互学。首先,将同桌的学生作为一个最小的互助学习组,在学习中,他们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检查等。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应该互相学习,也潜移默化地教 会他们合作学习的方法。其次,在平常的识字教学中,如孩子有不认识或遗忘的字词,既可问同桌,又可问同学或老师。这样,学生在互助互学中学会了不同的识字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识字能力。

二、课外识字,方式多样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识字,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

1、利用校园文化进行识字教学。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识字愿望,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定会收到好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环境进行识字教学。在孩子刚进入一年级的第一天,我就带领孩子们参观熟悉学校的同时,让学生学会了“月季花”、“看桃树”、“请勿滑扶手”等词句。以后,在课间及活动课上,孩子们又认识了名人名言和科学家的名子。班上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许多,他们识字的兴趣大大增加了。

2、以故事激发识字兴趣。

在繁忙的教学中,我坚持用一定时间给孩子讲故事。记得第一次,我讲《白雪公主》时,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可在最精彩的地方,我突然停下来不讲了。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眼睛,我告诉他们:“后面的故事只有看了故事书才讲得出来”,并说只有多认字,才能看故事书,才能讲故事。后来,许多家长反映他们的学生缠着家长要他们讲故事、买童话故事书。现在,班上刘子向、徐小晴等人能能看故事书,能讲简单的故事,虽然前言不搭后语,但却可以看出,他们识字的兴趣很浓,学习语文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3、以识字袋巩固识字量。

学生识字多了,如不及时巩固运用,会渐渐遗忘。因此,我指导孩子制作了“识字袋”。将每天认识的字剪成纸卡,写上拼音,先装进火柴盒里,再把许多火柴盒装进“识字袋”里,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识上面的字,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

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要勇于探索、大胆改革,让孩子们能在富于启发性、具有开发性的氛围里愉快、自主地学习。持之以恒,将使学生插上翅膀,在识字的自由王国里尽情翱翔。在家庭生活中,请家长利用平时带孩子外出、购物的机会,让孩子看指示牌、选择应乘的车辆;逛商场、认出入口,商品类别名称;收银台„„这些都是能充分利用的识字活教材。

11.低年级识字教学点滴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65-01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难点。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教学活起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要思考的新课题。为此,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效识字,就要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他们要学、乐学、爱学。以下是我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点方法。

一、激趣识字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使识字课堂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新朋友等”,教学中多用儿童语言,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多样识字方法,让课堂富有情趣

孩子们是好奇的、好动的,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所以,要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比如:在学习“直”和“真”时,采用儿歌“有脚真开心,没脚直犯愁”;在学习“洒”和“酒”时,可以教学生这样记:两个满水缸,是酒用横线记上,是水洒地扫脏脏。这样记通熟易懂,贴切生活,学生说得开心,记得牢。还可以用做游戏、开火车认读生字、画一画、摆一摆、唱一唱、做动作、男女生比赛等,这些活动都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激励和鼓舞的作用。但在活动中,我们要避免图热闹、走形式,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好有效的指导。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

动态变化着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位小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迷住了三维“动画”。针对学生心理状态采用多媒体识字,是识字的一个好办法。因为有了多媒体的支持,使汉字能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使汉字的音、形、义不再脱节。比如学习《口耳目》一课时,可以用动画把汉字从古到今的形体变化演示出来,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象形字”,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用简单的图画代替老师繁杂的讲解,无疑更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变静为动识字”,一年级课文内容少,多诗歌韵文,用微机打出,用大屏幕出示。在学生读熟课文后,把要学的字变颜色或者是闪动,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读,从句到词语,再到字来识字。这样学生对学习生字就很感兴趣。还可以把一些形象的课文做成flash播放给学生看,如上《雪地里的小画家》这课时,可以把小动物的脚印播放给孩子们看,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对城市的学生来说,也是接触生活、了解社会的好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的使用内容必须随着自己的课堂设计变化,不能生搬网络上的资源,而是化为己用,这样才能成为帮助学生识字的点睛之笔。

四、教给方法--学会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再如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加拼音、组词、记部首、说结构查含义等,课前预习就要解决这一些问题。用查字典、查资料或询问做好提前预习,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学习量和学生个体的经验结合起来,就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从识字这个角度来说,就转化为新课标提出的主动识字的愿望是浓厚的兴趣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识字量大,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是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从事了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我在工作中边实践边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识字不再是一种乏味的机械记忆,而是一种有趣的活动,带领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在快乐中进步。而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学生完成了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获得了识字的主动权和高效率,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师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通过长时间的坚持实践,学生们的识字量有了很大提升,二年级学生大部分可以独立进行无注音课外读物的独立阅读。

通过一段时间培养,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学生们都把识字作为一件快乐的事。

参考文献:

[1] 李艳辉.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创新[J].科技展望,2014年22期

12.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十二

一、常抓学生的思想工作, 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

每当班内出现不学语文的同学, 我便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向全班同学讲解语文的重要性, 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日常生活的交际离不开它, 而且它也是我们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这样一来, 大多数学生都能端正态度, 主动学习。尤其今年,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致使班里的好几名学生都转学或辍学了, 班内学生整天人心惶惶, 议论纷纷, 课堂上都无心去动脑思考。甚至于好多学生都不能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我便以此为契机, 利用曾有幸聆听的赵谦翔老师有关《绿色文言》的讲座及自己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和认识, 利用早自习和班会课, 对全班学生进行了一节课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们兴趣很浓, 尤其是对赵老师的讲座更是赞叹不已, 并且还有几个语文能力较好的同学还亲自动手尝试着写了几篇文言文字。别说, 还真有点样子呢。作文课上我不失时机地引领大家一起赏析这几位同学的作文, 引起不小的轰动。渐渐地, 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了。

二、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非常重要

多年的教学使我越来越认识到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科学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塑造学生性格中的特殊地位。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以和蔼、亲切的语气和学生交谈, 这样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就会消失, 从而让学生放松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的活动中,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信赖感, 无论是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还是对课文内容的质疑, 他们都将无拘无束地畅谈, 即使自己的见解有误, 一声没关系也会打消他们的顾虑, 让他们从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中找回一份自信和敢于进取的决心。

三、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语文课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科学知识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必须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到语文科学知识是兴趣的源泉。因为科学知识蕴含着人类认识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力, 因此知识本身就有无限的吸引力。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也是一门科学, 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极大的魅力, 它由隽秀的文字, 优美的词句, 不朽的篇章构成语文学科体系。在教学中, 如果能引导学生步入这座艺术的殿堂, 并从中获得文学艺术瑰宝的兴趣, 就会激起学生不知疲倦地努力, 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

四、多为学生创设展示才能的平台和机会, 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中我们每位教师都会清楚地发现我们所教的学生个体存在明显差异, 如果我们只一味地抓中等以上学生, 对那些所谓的学困生放任自流, 或者时常以鄙视的态度看待他们, 时间久了, 我们就会看到他们将像一股瘟疫、毒流, 逐步蔓延到整个班级, 让我们的老师无所适从, 那么提高教学质量就将成为纸上谈兵了。因此, 作为一线的教师, 尤其是语文教师, 要想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让我们的语文课和其他课程并驾齐驱, 平分秋色, 就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展示才能的平台和机会,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中, 我仅抓作文训练和课堂四十分钟, 只要发现有成功的作品, 我就在评讲中给他们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 让其从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从而获得一份自信。记得有一次上古诗课时, 七 (二) 班的学生总是不能放慢速度去朗读品味, 此时我便说:“我们比赛一下看谁能读出诗的韵味, 之后我们男女生再来挑战一下, 怎么样?”我的话音刚落, 学生们一个个便跃跃欲试, 脸上都立马洋溢着喜悦的表情。突然, 我班的张森站了起来, 他很有感情地朗读完了全诗, 大家似乎都惊呆了, 教室里顿时寂静下来, 听完他的朗读, 我情不自禁地给予了他掌声, 同学们也不由得地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 寂静的教室顿时又沸腾了起来, 因为他是班内一位各门功课都差的学生。从那以后, 我真正意识到了老师的言行对成长中的学生是多么重要, 此后, 我便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 渐渐地, 学生又回到了正常的学习状态上来。

上一篇:情境作文的教学下一篇:广告媒体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