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中心建设方案

2024-06-30

教育培训中心建设方案(精选8篇)

1.教育培训中心建设方案 篇一

某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培训方案

卫生信息化工作是推进医改的重要支撑保障手段,也是深化医改的标志性工作。信息化技术能促进医院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推动医院改革的深化,信息技术已日益成为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院改革、促进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为配合中心建设发展战略,明确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积极地、有计划地稳步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我中心按照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培训方案。

一、培训原则

紧密结合中心发展规划,突出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中心发展需求和业务需要,实事求是,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不断完善,确保质量。

二、培训目标

强化中心管理,优化工作流程,规范工作行为,提高运行效率,突破管理难点,借鉴先进经验,促进中心发展,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质、高效、低耗为目标,实现中心所有信息最大限度的采集、传输、存储、利用和共享,实现中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业务流程的最大优化。为确保政府信息及时、准确、公开发布,高效地利用网络信息科技手段,严格落实有关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方面的各项规定。

三、培训职责

按照职责明确、上下贯通的原则,根据中心的特点,安排专人负责信息化培训工作的开展,统筹安排中心及各服务站相关人员信息化培训计划,负责中心信息化建设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负责培训资料归档管理。

四、培训内容

根据培训原则,本次信息化培训开设技术培训和业务信息化心得分享,主要课程涵盖以下内容:

(1)技术培训

计算机基本设置、计算机操作系统日常使用,计算机病毒防范方法;上网搜索资源下载文件等。

(2)业务信息化心得分享

核心业务系统实施经验分享,包括电子病历系统、HIS、数据中心等,包括近期出台的医疗信息化新政策、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与分级评价标准。

五、时间安排与方法(1)时间安排

本次培训拟定于本年5月底及10月底各进行一次培训课程,具体培训时间由信息化培训负责人计划安排。(2)具体方法

本次信息化培训采用多煤体授课形式进行,培训人员包括中心职工及各服务站相关人员参加。

六、实施原则

为进一步提高培训工作效率,合理使用现有资源和配置,以注重实效为原则,由培训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培训的管理工作,协调各职能科室的培训计划的安排与实施,以保证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转。

七、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由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取得预期效果。(2)加强监督检查。信息化培训负责人在协调中心信息化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参与、检查,对实施培训工作不力的科室提出批评意见和整改措施,同时对实施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的科室,给予适当的鼓励及表扬。

(3)明确责任。各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晰,协调统一。

某服务中心 2017年4月15日

2.教育培训中心建设方案 篇二

1991年台当局“六建计划”一提出, 当时就引起很大争议, 不少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加上预算过于庞大, 规模比蒋经国时代的“十大建设”有过之而无不及, 必须大量举债, 遭到当时在野的民进党强力杯葛, 甚至连国民党内部很多人也持有异议。

“六建计划”率先开启了台湾财政赤字的大门。1991年至1993年间, 岛内公债发行量从1450亿元新台币增至3409亿元, 到了1995年, 各级政府债务总余额高达2.3万亿元新台币, 从此再无收敛的迹象。

由于岛内政治斗争激烈, 随着主导推动这一计划的负责人郝柏村下台, 1993年2月连战继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 紧急检讨改进、缩减和停止耗资庞大的财政开支, 维持近3年之久的“六建计划”至此草草收场。

连战继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后, 提出了新的“振兴经济方案”, 该方案提出的长期目标就是要将台湾建成“亚太营运中心”。

这一概念其实最早是由日本经济学者大前研一在1993年提出的, 时任经建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萧万长采纳了这个想法, 并将其作为接下来几年国民党的经济政策主轴与口号。该方案提出后, “亚太营运中心”的具体计划由萧万长领导策划, 并交由美国麦肯锡公司进行评估。

1995年1月, 台湾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开始实施“亚太营运中心计划 (1995—2005年) ”, 以10年为期, 分三个阶段实施, 该计划因此也被称为“跨世纪大行动”。

“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信息化社会所需的法制环境, 简化行政流程及提高效率, 建立全面参与制度和高度自由化、国际化的无障碍环境, 促进商品、劳务、资金、人员、资讯的流通, 吸引跨国公司及岛内企业以台湾作为经营东亚市场的据点。

该计划短期目标是在两年内完成相关法规的修改, 修改的主要方向是大幅放宽资金、人员、货物与资讯的自由流通。中程目标是到2000年, 完成硬件建设。该计划长期目标是将台湾建成制造业中心、海运转运中心、空运中心、金融中心、电信中心与媒体中心等六大中心。通过自由化、国际化、效率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最终把台湾建设成“科技岛”。

其中, 制造业中心的目标是进一步改善投资发展环境, 加速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推动台湾成为世界级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中心, 以维持台湾制造业的不断发展, 在21世纪进入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之林。预计到2005年, 制造业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为主, 年产值达到3000亿美元, 建设成20多个智慧工业园区;其中“十大新兴工业”产值达74亿美元, 技术密集产品占制造业比重40%。在策略上将继续运用《促进产业升级条例》等政策性工具推动制造业升级, 并将积极修订与调整现行相关法令与制度, 使产业界在更自由、高效率的环境下进行投资与发展。其主要工作重点为:强化研究发展体系, 并加强推动科技发展专案计划;重点推动高科技与高附加值工业的发展;规划设计智慧型工业园区;调整加工出口区的功能;促进中山科学院等军事科技部门协助产业技术的发展;加强投资业务功能的整合, 积极推动有关投资计划。

海运转运中心的目标是建立台湾的海运转运中心的地位, 利用海运航线后勤网络, 建立以台湾为核心的区域性产业垂直分工的新经济体系, 加速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每年增加150个TEV (20英尺长标准集装箱) 的转运量, 创造120亿元的转口海运市场。其工作重点为:以“境外航运中心”带动海运中心的发展;以港际整合因应国际竞争;以航港体制改革巩固海运中心基础。

空运中心的目标是建立航空转运中心的地位, 利用便捷的航空客货运后勤网络, 促进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及经济转型。预计到2005年, 空运业进出口货物量达到110万吨, 客运量1900余万人, 建成“航空城”。工作重点为:将中正机场的功能由终点型改建为轴心型使其具有更大的“扩散性”功能;以整合航空快递业带动航空货运转运中心的发展;以机场为核心规划建设航空城, 扩大空运中心的发展纵深及效益。

金融中心在完善境外金融市场方面的重点工作是:继续扩大及增加境外金融业务;发展联贷及证券业务, 发挥筹款中心功能;以东南亚及大陆为台湾国际金融业务分行腹地, 扩大境外金融市场规模。在健全岛内金融市场方面:吸引外国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参与岛内市场, 提高岛内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健全扩大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股票市场及期货市场的发展;推动金融资产管理业务。预计到2005年, 建设筹款中心, 外国银行汇入150亿元新台币, 外国券商汇入50亿元新台币, 外国期货商汇入25亿元新台币。

电信中心的目标是通过创造国际竞争优势加速经济转型、支援各类区域营运中心的发展、提供资讯化社会良好的发展环境。预计到2005年, 电信业达到移动电话普及率20%, 中华电信公司一期投资106亿元新台币。工作重点为:推动电信产业的自由化;推动专案性电信港的建设;提高通讯、资讯基本网络的质量。

媒体中心的主要目标是塑造台湾国际化、自由化的媒体事业新环境;发展台湾成为全球华语影视节目制作中心;建立平面与立体媒体结合的完整的传播体系;预计到2005年, 媒体行业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新台币。

1995年, 台当局各部门共提交了29个与“亚太营运中心计划”有关的亟待修正的相关法案和73项行政命令。在法案方面, 通过9项, 主要包括:航业法、管理外汇条例、营业税法、营业秘密法部分条例的修正、集体电路布局保护法、电脑个人资料保护法等。在行政命令方面, 通过51项。法案和行政命令的通过率分别为31%和77%。

在六大中心中, 金融中心的政策调整进度最快。1995年, 台当局已放宽外国法人投资股市额度上限、修改证券商设置标准、开放证券金融公司设立等。在制造业中心方面, 原定计划基本得以完成, 如外资项目改为投资负面表列、放宽侨外来台投资项目、将厂商对大陆间接投资项目扩大到4895项、废止技术合作条件, 取消审核手续等。在电信中心方面, 1995年9月, 30多年来没有敢碰的电信费率终于降价, 调整后的国际电话费率与香港、新加坡等基本相近。1996年1月, 电信法修正案获得通过, 电信业经营权和行政权一分为二, 电信业市场走向自由化。

另外,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已开始规划建立自由贸易区, 初步规划高雄出口加工区由单纯的加工出口向自由贸易区转型, 将加工出口区的宗旨修正为促进投资和贸易发展并重, 还设想将高雄加工出口区转型的自由贸易区和楠梓出口加工区转型的科学园区连成一气, 以相互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还着手研究规划将云林县离岛工业区也发展成为自由贸易区。在此基础上, 大幅放宽区内事业所受限制, 区内功能较出口加工区更为广泛, 使之先行一步, 为全岛成为营运中心的示范。

在吸引跨国企业入岛设立营运中心方面, 台湾与数十家国际知名企业签订了“策略联盟”意向书, 包括美国联邦快递、UPS快递公司等宣布将在台湾设立转运中心。这些跨国公司的平均协议投资金额均超过2亿美元, 其中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决定在台投资6.1亿美元, 设立亚太地区地面航管系统生产、维修营运中心。这些公司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著名的大型跨国公司, 产业类型主要是:计算机业、通信设备业、运输业和制药业, 经营目的主要为生产性的营运中心、转运性营运中心、技术研发性营运中心、综合性营运中心、以大陆为目标的营运中心等。

连战、萧万长等人提出该计划的一个重要考虑有三, 一是顺应国际跨国公司经营方式的转变。当时, 跨国公司为适应全球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纷纷改变过去集权式的经营管理方式, 而是采取分权管理, 即在全球各经济区域设立区域营运总部或营运中心, 统筹跨国公司在该区域的业务。20世纪90年代中期, 跨国公司在亚太地区的区域总部大都集中在香港、新加坡等地。“亚太营运中心”的主要目的之一, 就是要通过经济体制的自由化、国际化, 增加台湾对跨国公司设立营运总部的吸引力。

二是适应岛内产业结构的调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台湾经济进入新一轮转型, 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台湾第三产业迅速崛起, 在短短10年间其占GDP份额提高了10个百分点左右, 达到60%以上, 成为台湾经济的主导产业。台湾开始由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这期间台湾第三产业的崛起, 主要靠当时岛内市场的扩张和台湾经济体制自由化带来的政策变革效应, 具有典型的内需特征。由于岛内市场扩张潜力有限, 在后工业化社会有必要增强第三产业特别是功能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以开拓海外市场, 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六大中心中, 其中五大中心均属于服务业范畴。因此, “亚太营运中心”又被岛内称作“第二次外向型革命”, 即六、七十年代台湾通过出口导向工业发展战略将工业推向国际, 为“第一次外向型革命”;此次又将功能性服务业推向国际, 因而是“第二次外向型革命”。

三是当时两岸关系出现良性互动趋势。在1992年两岸海协与海基两会达成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后, 两岸实现了“汪辜会谈”, 两岸政治关系由于有了“九二共识”这个基石而大大缓和。同时, 90年代初期邓小平南巡讲话后, 大陆掀起新的改革开放高潮, 经济蓬勃发展。1992年和1993年台商赴大陆投资再次掀起高潮, 推动了两岸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正是由于两岸关系的缓和, 使台湾经济发展以大陆为主要腹地的实现可能性增加, 也是连、萧等人提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重要背景。

从当时国际及岛内经济形势看, “亚太营运中心”不失为一个颇具前瞻性的计划, 若照此计划实施, 不仅有助于加快台湾经济的转型、提高台湾经济在亚太地区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对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也颇有助益。但该计划最终流产, 其原因主要来源于岛内台独势力的政治考虑。

台湾“亚太营运中心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和达成目标, 与两岸经济关系密切相关。连、萧等人提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 目的之一就是鉴于大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外资加快赴大陆投资, 欲借助台湾与大陆同文同种、两岸经济关系日趋密切以及台湾的优势地理位置, 将台湾建成国际资本进出亚太地区特别是大陆的重要门户。

根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评估, 台湾要建成“亚太营运中心”, 至少50%以上的市场腹地须在大陆, 尤其海运转运中心80%以上要借助于大陆市场。开放两岸直航是台湾实现“营运中心”的关键。实际上, 随着大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两岸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 大陆市场在“亚太营运中心”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此实质上, 打造“亚太营运中心”的目的就是要在台湾经济步入转型期后, 尝试走一条以大陆为重要依托的经济发展之路。

于是, 在“亚太营运中心计划”实施后, 台当局内部连、萧等人开始重视发展两岸经济关系, 不仅提出以“市场法则”作为处理两岸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 而且应对两岸无法直接“三通”的现状, 于1995年颁布《境外航运中心管理办法》, 连战还提出“两岸经贸特区”的构想。不久, 两岸实现了“试点直航”, 两岸“三通”形势出现了乐观的前景。

但是, 随着时任台湾领导人李登辉“台独”面目的逐渐显露, “亚太营运中心计划”以大陆为腹地的做法不仅越来越不符合李登辉的口味, 对其推动“台独”的政治目标也构成新的障碍。1996年李登辉访美, 导致两岸关系急转直下。当年8月, 李登辉在提出限制台商赴大陆投资的“戒急用忍”政策的同时, 对“亚太营运中心”也大加抨击, 认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是“鸠占鹊巢”, 借发展台湾经济之名, 行两岸“三通”之实, 在两岸“三通”问题上投入了“过多的精力”, 进而提出以“根留台湾, 加强建设”, “戒急用忍, 行稳致远”的政策口号, 使“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实施最终名存实亡。

“科技岛”建设方案

在分裂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李登辉对“亚太营运中心计划”发出质疑, 一心要改弦更张, 将该计划中其余部分略去, 只保留制造业中心部分, 并且做出修改, 提出以后要集中火力以制造研发为中心, 将台湾建成“科技岛”。

所谓“科技岛”建设方案, 其目标主要包括:

1.建立亚太研究重镇。即到2000年初, 台湾要拥有世界著名的研究人员及研究机构, 在若干基础研究领域中做出世界级的重要贡献, 成为亚太地区的研究重镇。

2.建成亚太高科技制造中心。即到2000年时, 整体制造业的研究经费占营业额的2%, 每人年产值为12万美元, 制造业从业人员中有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成为“工业化之已开发社会”;技术密集产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的50%以上, 且技术的输出逐年提升, 与输入趋于平衡;更多的岛内科技公司发展为跨国公司, 促成其他世界级公司来台建立策略结盟, 使台湾成为亚太科技制造中心。

3.建立“科技化社会”。即在岛内适当地区设立核心科学园区, 每个园区容纳200家高科技公司, 营业额每年达4000亿元新台币;在核心科学园区附近, 由官方或民间建设智慧型工业园区及其他卫星科学园区, 以吸引相关配合产业, 加速形成“高科技产业群”;以核心及卫星科学园区为基础, 结合城乡发展及社区文化, 规划建设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城, 使科技事业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到2005年前后, “资讯通信基本建设”及各大交通建设相继完成, 将各研发单位、产业、服务业、科学园区及科学文化城等相连成网, 形成一个“科技岛”的架构。

其实, 李登辉提出以“科技岛”为建设目标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 因为当时作为台湾制造业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 其基本发展格局是自日本进口原材料和技术设备, 出口至欧美, 与大陆方面关联不大, 台当局又严令禁止岛内半导体晶圆等高科技产业投资大陆。将台湾建成“科技岛”, 其实质就是要走回依赖日本、美国的经济老路, 以此增加对大陆经济的自主性, 为未来实现“台独”目标奠定经济基础。

3.教育培训中心建设方案 篇三

【关键词】保税物流中心 信息化工程 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F2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443-02

一、保税物流中心

1、保税物流中心相关概念

保税物流中心是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由中国境内一家企业法人经营,多家企业进入并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集中监管场所。

根据我国对保税物流中心暂行管理办法规定,我国的保税物流中心可以分成A.B两种类型。

目前,全国的保税物流中心以B型为主。基本上是:经海关批准的一家企业法人经营,而进入并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企业则有多家,他们共同从事保税物流中心内的仓储物流活动,但经营权却只属于一家企业法人。

2、保税物流中心的主要业务

就一般意义而言,保税物流中心的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是解决一般贸易出口商品进入保税物流中心的退税问题;二是解决一般贸易进口商品保税问题;三是解决加工贸易中的深加工和结转货物问题;四是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增加物流服务价值。

保税物流中心实行“境内关外”的经济运作形式,进入该区域的商品具有“免证、免税、保税”的优惠政策。具体来说,保税物流中心具有以下主要业务:

(1)保税存储进出口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保税物流中心提供在区内进出口货物的仓储运输业务,只收取相应的仓储费用,方便了进出口厂商间的交易。尚未办结手续的货物还可以通过保税物流中心的服务,完成通关。

(2)对所存货物开展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入保税物流中心后的货物在流通过程中的简单加工包装等业务,均可以通过保税物流中心的服务实现。

(3)全球采购和国际分拨、配送;保税物流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具开放性的区域之一,因此它具有实现全球采购和国际分拨、配送的强大功能。

(4)转口贸易和国际中转;优惠的经济政策,使得保税物流中心成为转口贸易和国际中转的良好平台。

(5)经海关批准的其他国际物流业务。

二、信息化工程建设需求分析

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是保税物流中心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重点。信息化工程建设要如何开展,关系着物流业的未来。因此,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其工程建设的需求:

(1)管理系统建设。统一信息数据的录入和采集,可以采用标准化的条码系统实现这一功能,在此条件下获得的物流信息更加准确。保税物流中心内货物的仓储信息,仓位信息,出关流程等等的信息化内容通过载体方便查阅。外部政府相关规定,行业信息的整理,形成管理系统,并把这些系统录入信息系统,从而对物流业实现比较全面的管控。

(2)信息管理水平提高。通过建立数据库,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仓储、保管等各类与物流业务管理有关的基本数据库,利用这些数据库存储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在货物的运输、保管、仓储等各个环节能够有效控制。

(3)技术水平和技术手段的提高。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信息的传递和追踪,例如使用GPS技术,对物流汽车进行定位、追踪和导航,提高物流路网运营的透明度;通过仓储管理系统对用户产品以及需求进行整理和追踪,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4)信息平台的建立。通过保税物流中心信息平台的建立,在网站上实现物流中心一体化,提高申报效率,缩短通关时间,促进贸易交流。信息网络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应不断加强信息系统的开放性,通过与外界的沟通交流,让客户能够利用网络查阅相关信息,了解货物所处的状态;物流中心也可通过网络了解客户物流需求,进行保税物流中心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对物流活动进行协调和控制。信息平台是物流中心提高自身声誉,实现物流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三、江阴保税物流中心信息化工程建设案例分析

1、完善信息化硬件监控监管基础设施

(1)建设电子围网隔离以及监控监管设施。

江阴保税物流中心四周实施了长约5公里的电子隔离网。沿电子隔离网周围布有视频监控摄像机及红外线报警系统,24小时全天候监控。

另外,科学规划、建设完善海关监管卡口8个、行政卡口2个,监控中心3个。各控制中心相互之间用光纤专线相互联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主控中心对物流中心监管区域内一切前端监控设备的远程实时操作及数据传输。

(2)建立自动型卡口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电子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和集装箱箱号识别系统两大自动识别系统以及IC卡车辆管理、地磅采重、LED显示系统、海关后台业务比对、放行控制等系统组成。卡口管理系统全部实行自动化作业管理,无需人员就能自动完成对车辆号牌、集装箱号的有效识别、车重数据的科学采集,实现了节省人力、客观公正、全面监控的目的,并可以和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及其它海关监管系统、国检监管系统业务协同。

2、建立一站式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立统一的保税物流中心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与中国电子口岸平台可以进行无缝对接整合。整合后的江阴保税物流中心管理平台将包含区外保税加工企业、区内保税物流企业,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实现了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有效对接。加强了政府在货物通关等方面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作业,加强政府服务职能,提高通关速度,实现快速通关;另一方面体现服务理念,整合物流资源,加强物流作业者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作业,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从而降低企业商务成本。

它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保税物流企业

仓库管理系统(简称WMS),用于保税物流企业对出入库、账目管理、库存及储位管理、报表管理、流通加工等的管理。通过仓管管理子系统,对企业的仓储定位进行全面把握,而且可进行仓储的调整,系统化使得办公效率提高。

(2)监管场站

场站监管管理系统,通过卡口管理、制单操作、仓储作业、基础资料等功能模块为企业建立完善的仓储管理平台及严格的仓储流程控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管理渠道,最大程度的保障业务处理的流畅和安全,促进企业的高效运作。

(3)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一站式申报平台。通过这样的信息平台,物流中心范围内即可解决货物通关的申报问题,减少中间环节的耗费和时间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4)海关

海关审批放行平台。将需要通关的信息进行整合,提高通关放行速度,同时,还可提高货物周转的速度。

(5)检验检疫

检验检疫监管放行平台。对通关的货物检验检疫情况形成数据库统计,便于后期查询与反馈。

四、保税物流中心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意义

信息化工程是影响物流产业的重要因素,而物流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只有加强物流企业、保税物流中心的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才能够跟上经济发展的需求,发挥出其积极的作用,反之,则会制约经济的发展。

保税物流中心信息化工程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物流业的竞争水平,满足了现代制造产业生产、营销以及管理方式的需求,对促进保税和现代化物流、国际惯例相融合,加快现代加工制造业及保税物流业的和谐发展,持续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供应链条,提升增值率,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集(2011).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08版

[2] 李向文.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09版

[3] 张余平.现代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2版

4.教育培训中心建设方案 篇四

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2011年师德主题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粤教师函[2011]94号),《高州市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活动实施方案》(高教[2011]19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形成以身垂范,以德施教,依法执教,讲求诚信的良好教风,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进程,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切实增强教师职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具备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务实创新,甘于奉献,廉洁从教,为人师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从而推动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沙田中心小学2011年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为主题,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强化师德教育,厉行师德规范,弘扬师德新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增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观念,促进教师自身健康发展,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科学和谐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二、目标要求

紧密联系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实际,紧紧围绕“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活动主题,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使教师所做的一切要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树立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学校及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一)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教师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誉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二)进一步强化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强化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增强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热爱职业教育,敬业乐业,甘于奉献,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三)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教师主人翁责任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廉洁从教,依法执教。

三、工作原则

(一)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原则。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做到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共同提高。

(二)面向全员原则。面向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及相关工作人员,做到人人参与,全面提高。

(三)正面教育为主原则。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宣传师德规范要求,引导全校教师主动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增强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自觉性,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光荣感。

(四)发扬民主原则。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注重实效原则。突出重点,切实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并影响教师形象的突出问题,务求活动取得实效。

四、活到安排

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活动从2011年11月开始,2012年1月基本结束。整个活动分为五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1月3日—11月10日)

1、我校于2011年11月9日制定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方案。在传达学习省市有关师德建设的文件和会议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沙田中心小学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安排师德师风教育整顿工作。

2、召开动员大会。我校将于2011年11月9日召开动员大会,对师德师风教育作出部署,提出具体工作要求,统一思想。使每位教师认识到本次师德主题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主动、自觉地参加到师德主题教育中来。

3、宣传动员。学校围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主题,精心筹备,宣讲活动方案,布置活动安排,调动全校教职工积极投身于师德主题教育,通过校园网、墙报、宣传栏、悬挂标语、黑板报、电子信息及会议等各种形式加强宣传,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主题教育的环境氛围。

(二)学习反思阶段(2011年11月11日—11月30日)

1、明确学习内容。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游行示威法》、《信访条例》、《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重温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8月30日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一的讲话精神,学习温家宝总理2011年8月28日在农村教师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2、明确学习方式。采取多渠道学习方式,即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个人思考与座谈交流相结合、讲课辅导与集体讨论下结合、听取先进事迹报告与剖析反面典型相结合等方式,确保学习质量。

3、深入进行反思。教师在学习的基础上,要从思想和行为上进行反思。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师德师风评议“十查十看”活动,即:一查理想信念,看是否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二查依法执教,看是否有违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言行;三查爱岗敬业,看是否热爱学校,尽职尽责;四查热爱学生,看是否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五查严谨笃学,看是否勤奋刻苦钻研业务;六查团结协作,看是否尊重同志,互相学习;七查尊重家长,看是否主动联系家长,听取意见;八查廉洁从教,看是否无私奉献、廉洁自律;九查为人师表,看是否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十查服务意识,看是否满腔热情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

(三)查摆问题阶段(2011年12月1日—12月20日)

1、自查自纠。各位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方案,找出自己在校内校外“为人师表”上的差距不足,进行深刻剖析,写出书面材料。一是思想 方面有没有违背教育方针、法律法纪、政策,散布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言论;有没有只顾个人得失,不顾大局,或只教书不育人的思想。二是在工作方面有没有敷衍塞责、马虎从教、不备课、不批改或少批改作业,故意不完成或不按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等损害学生利益的行为;有没有该讲授的内容不讲授、留到课后进行有偿家教谋取私利的行为;有没有不爱学习,不钻研业务,将他人的成果据为己有用于晋职晋级的行为;有没有违反教学纪律,擅离课堂,在课堂上接打电话等行为。三是行为方面有没有以非正常方式表达诉求的行为;有没有向学生、家长推销教辅资料和其他商品,接受或索要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

2、民主评议。组织召开领导会议、教师会议、科组级组会议、学生会议等,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民主评议活动,通过互相批评的形式帮助广大教师查找问题,克服不足。

3、征求意见。教师要通过校园网、意见箱、召开家长座谈会、发放征询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加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查找教师自身师德师风建设、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

(四)整改提高阶段(2011年12月21日—1月10日)

1、制订师德师风建设整改方案。每位教师要在自查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对自己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针对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整改方案要突出重点、措施得力、切实可行,并明确整改时限,确保整改效果。学校与每一位教师签订师德师风责任书,进一步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极个别问题突出、不自纠自改的老师加强教育,经教育后仍不改正的要上报市教育局予以调离岗位处理。

2、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我校师德师风管理制度,使师德师风建设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形成长效机制。健全我校师德师风学习培训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对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活动开展不力的教师而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学校将追究其责任。

(五)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1月11日—1月31日)

各教师要认真总结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活动的成绩和经验,并于2012年1月15日前上报学校。市教育局将根据考核情况及时召开表彰大会,对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进行表彰,同时在全市树立教师标兵,表彰师德先进个人,大力宣传师德高尚教师的典型事迹,用典型的力量带动人,用先进的力量引导人,用榜样的力量鼓舞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使全市教师的师德水平提升一个新的层次。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抓好舆论导向

学校成立师德师风教育整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师德师风教育整顿活动的组织领导。

长:卢文强 副组长:文永良

成员:钟丽贤、邓均松、陈东梅、陈品皓、梁敦松、邹伟

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相关人员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形成加强和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整体合力。大力褒奖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展 现当代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努力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浓厚氛围。要切实加强网络舆情日常监管,建立起反应灵敏、及时化解、妥善处置的涉及师德师风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把握好舆论导向。

(二)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保证活动效果 把师德师风教育建设寓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让全校教师在丰富多彩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不断创新,用新颖的活动吸引教师,提高教师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活动推向深入,提高活动效果。

5.教育培训中心建设方案 篇五

一、基础与优势

近年来, 为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有效抢救、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文化,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建设“中国工艺美术原创中心暨产学研 一体化教育基地”提供了社会背景和政策条件的强力支持。

上海市被联合国定义为继纽约、伦敦、东京之后, 最具潜力与活力的全球第 四大创意产业中心。蓬勃发展的创意产业、2010年世博会、建设国际文化大都 市, 都需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强根壮底, 更需要有效突破以工艺美术为特色的艺 术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瓶颈。同时,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可有效集 聚、整合中国各民族优秀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和国际艺术资源, 为实现工艺美术为 特色的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四个复合(教师资源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复合、技术 资源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复合、学生来源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复合、学生出口的本土 化与国际化复合 ,为“中国工艺美术原创中心暨产学研一体化教育基地”建设 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

学院完成的“中国工艺美术原创中心暨产学研一体化教育基地”建设方案, 已得到上海市教委等政府部门的认可和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老凤祥礼品公 司、康宇水晶艺术公司、上海装饰集团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的深度认同, 并与所 在地政府(嘉定区政府签订了合作意向,共建“中国工艺美术原创中心暨产学 研一体化教育基地” ,为“原创中心”实现学院为主体、政府引导、行业企业深 度参与提供了机制保障。

在 47年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努力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培养了以张心一为代 表的数十位国家级、上海级工艺美术大师, 国际知名设计师、艺术家和一大批工 艺美术能工巧匠;已建设数十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工场和两个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工艺美术公共实训基地、数码艺术公共实训基地 ,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大师、名师、高级技师、能工巧匠领衔的教师队伍,为“中国工艺美术原创中心暨产学 研一体化教育基地”提供了部分物质基础和核心智力资源保障。

二、指导思想

以工学结合为主线,突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创新,以学院主体、政 府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为机制, 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 为全面推进课程体 系、实训体系、社会服务体系、教学团队的系统改革发展建立平台,创新工艺美 术特色的艺术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上海, 面向全国, 有效集聚全国工 艺美术大师、名师和能工巧匠,逐步有重点地抢救、挖掘、保护、开发、创新民 族民间传统工艺美术,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 展,探索我国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新道路做出贡献。

三、目标与任务

在学院现有建设基础上,初步建成学院教师工作室系统、民间特艺工作室系 统、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系统、国际著名设计师工作室系统、工艺美术公共实训 基地、数码艺术公共实训基地、工艺美术研发中心、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和教育型 创意产业企业群。集“工作室化”教学、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社会培训、技 术开发咨询、职业技能鉴定、国际合作交流及创意产业八大功能为一体, 形成面 向社区、面向区域、面向中西部、面向世界开放共享的实训实习基地。以此为平台, 突破艺术类高职实践教学方面的八个瓶颈:第一, 兼职教师队伍的来源与稳 定;第二,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持续提升;第三,提炼校企合作共赢点,形成 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第四,引企业入校、引项目入校的支撑平台;第五, 学生在校内完成部分顶岗实习;第六, 在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中, 学生参与完成 项目全过程的实战训练;第七,实践教学中教学资源消耗的有效补给;第八,师 生对世界最新艺术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及时有效的学习。为实践以“工作室化” 教学模式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实训体系、教学团队、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和人才培 养模式提供载体。具体建设目标为: 建设学院教师工作室 30个,民间特艺工作室 20个,大师工作室 20个,国 际知名设计师工作室 10个, 生产性实训工厂 38个, 市级工艺美术公共实训基地 1个,市级数码艺术公共实训基地 1个,工艺美术研发中心 1个,国际合作交流 中心 1个,教育型创意产业企业 6个(其中教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国际知名 设计师工作室、生

产性实训工场的建设内容、进度及资金预算已纳入各专业建设 方案中系统规划;市级数码艺术公共实训基地一、二期已建成投入使用, 市级工 艺美术公共实训中心已开始建设。通过三年建设,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效益优良、特色明显、辐射能力强的 “中国工艺美术原创中心暨产学研一体化教 育基地”。

四、建设内容

(一学院教师工作室系统

通过该工作室系统的建设,为打造“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建立支撑平台,实 现教学地点与实习地一体,教、学、做一体,校内学习与岗位工作一致,形成任 务导向、效益激励、技能建构、素质锤炼多维互动生成的职业教育教学格局;工 作室实行首席负责制,专业教师由单一“教书”角色转变为教师和师傅、项目经 理角色的复合,学生由单一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者和徒弟、设计师角色的复合;以三大量化指标考核各工作室:1.学生作业的产品转化率;2.学生参加国内外设 计大赛的入围及获奖率;3.教师社会服务项目的承接及完成率。通过建设, 以重 点专业为突破口,逐渐实现学院全部专业均纳入“工作室化”教学轨道。(二大师工作室系统

学院 47年中培养出的数十名国家及上海级工艺美术大师,一部分已成为学 院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授。借助大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邀请社会上更多的大 师入主工作室创造了条件。大师在工作室创作工艺美术作品, 同时又作为 “工作 室化”教学的高水平兼职教师。大师的智慧和实绩,将成为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精练技能的巨大驱动力。

(三民间特艺工作室系统

利用上海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 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及地区中精选身怀绝技 的民间工艺美术能工巧匠作为各工作室首席, 形成较完整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绝 技现场演示、原创工场。其效益有:1.入主工作室的特艺能工巧匠成为学院的实 训实习兼职教师, 为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智力支持;2.每个工作室对应一 个民族

或地区的代表性特艺, 在其当地建立该民间特艺的人才培养基地, 一方面 为学院教学输入原创资源, 另一方面为当地培训特艺人才和相关专业教师, 为促 进西部民间特艺的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做出贡献;3.吸引国外学生到学院留学, 专门研习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与大师工作室合力, 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国工艺美术 国际培训平台。

(四国际知名设计师工作室系统

该工作室系统以当代世界先锋工艺美术设计为主导, 邀请国际知名现代工艺 美术设计师入驻,引进当代世界最前沿的艺术设计理念、工艺与技术,形成“原 创中心”国内与国际同炉、艺术与技术合一、传统与现代一体的发展格局,使学 院的教育教学获得广阔的国际视野,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世界的认同。同时, 学院国际化教师资源输入亦能获得畅通的渠道, 培养学生与世界打交道的良好能 力。

(五工艺美术研发中心

其主要任务为:第一,中国不同地区和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研发开发,探索面 向世界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发展模式;第二, 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理论方法 及应用研究, 为中国工艺美术在技术与艺术、传统与现代、教育与产业的互动中 获得突破性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路线方面的有效支持;第三, 负责原创项目和专 利申报;第四, 进行以产学研一体化为特色的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研究、新专业开 发以及中国工艺美术人才战略发展研究;第五,及时向世界发布“原创中心”特 色教育信息, 并通过这个平台, 吸引世界资深工艺美术专家与工艺美术职业教育 专家发布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和产业化信息;第六, 负责组织中国工艺美术国际学 术和职业教育论坛, 为 “原创中心” 的系统化创作活动和特色化教育教学提供支 持。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

其核心任务是建立本土与世界对接的良好通道,充分利用上海的区域优势, 针对学院特色教育教学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 在人才培养、项目合作、技术支 持、职业培训和特色教学等方面建立合作共建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为学院专业建 设和课

程体系、实训体系、教师队伍、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奠定国际化基础。(七教育型创意产业企业群

与重点专业建设相对应, 成立工艺美术公司、室内装饰公司、展示设计公司、动漫游戏公司等企业, 以满足如下功能:1.为学院相关专业提供学生顶岗实习的平台;2.为教师工作室系统中的“工作室化”教学提供真实工作任务;3.为专业教 师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创建平台;4.获得经济效益, 支持学院教 育事业发展。各公司与国内外著名企业实行有效合作, 建立高起点工作平台, 在 较短时间内进入正规工作状态。

五、保障措施

为确保 “中国工艺美术原创中心暨产学研一体化教育基地” 建设的时间、进 度、质量和效益,学院在运行机制、制度和人财物方面给予切实保障。

(一 已成立 “中国工艺美术原创中心暨产学研一体化教育基地” 建设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原创中心”新建部分规划设计工作。

(二 成立学校为主体、政府引导、行业企业和社会深度参与的“原创中心教育 董事会” ,通过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校的四方联动,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行业企业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集聚、系统整合和优化配置建立机制和效能保障。

(三 由学院计监审统一监控,确保建设资金分步及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四 作为 “原创中心” 增量建设项目, 1万平方米建筑初步规划设计已经完成, 2008年 7月开始施工, 2009年 9月竣工,交付使用。

图表 5-2-1 中国工艺美术原创中心暨产学研一体化教育基地结构功能模型图

六、“原创中心”建设内容、进度与监控测指标(见图表 5-2-2 图表 5-2-2 “原创中心”部分项目建设内容、进度与主要监测指标

注:“原创中心”中的教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国际知名设计师工作室和生产性实训工场等已纳入各重点 专业的建设方案。为避免重复,图表 5-2-2为“原创中心”的其他项目建设内容。

七、“原创中心”资金预算(见图表 5-2-3至 5-2-7 图表 5-2-3 “原创中心”部分建设项目经费来源与预算表 单位:万元

八、“原创中心”资金明细

图表 5-2-4 工艺美术研发中心资金配置计划

图表 5-2-5 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含展销中心资金配置计划

图表 5-2-6 民间特艺工作室系统资金配置计划

6.110报警中心建设方案 篇六

报警主机分中心2ModemPSTNModemPSTN分中心3Modem

ModemFE100报警接收机报警接收计算机管理终端EthernetMS SQL服务器110服务器处警终端1处警终端n报警分中心1110报警中心系统拓扑图

一、各部分功能描述:

1、报警接收计算机:相当于Monitor

2000的单机版软件,报警接入为FE100报警接收机。其用户要求的功能为:  配置报警输入端口;

 接收报警主机报告信息,用本地数据库记录报警主机报告信息,将报警主机上报信息传给MS SQL服务器;  记录并备份本机的操作日志。

2、MS SQL服务器:  保存所有报警主机报告信息;

 将报警主机上报的报警信息和电池电压低信息发送给110服务器(此服务器及处警终端的软件由上海邮电部一所设计实现);  接收110服务器发送回来的报警信息和电池电压低处警单,并保存到本服务器上;

 处理并建立添加新用户数据请求列表,当管理终端批准该请求后,将新用户数据添加到系统用户数据库,并纪录用户主机和防区开通时间,同时将请求列表中的相应相删除;

 处理并建立修改新用户数据请求列表,当管理终端批准该请求后,将修改户数据添加到系统用户数据库,并纪录用户防区开通时间,同时将请求列表中的相应相删除;  处理用户暂时停机纪录;

 处理分中心用户及主机上报信息查询并形成查询结果临时数据库返回给管理终端;

 处理管理终端关于用户资料和主机资料的所有数据库操作;  将管理终端对DBMS的操作请求作为系统日志保存到本服务器;

 进行系统数据备份(按照用户资料、报警数据、系统日志三部分);

3、管理终端:

 进行所有报警数据、用户资料的数据库操作(包括数据添加、修改、查询、统计等);

 接收并处理三个分中心的添加新用户请求,并将相应数据作为暂存数据保存到管理终端本地;

 接收并处理三个分中心的修改用户请求,并将相应数据作为暂存数据保存到管理终端本地;

 接收三个分中心的数据查询请求,并将该请求报告给MS SQL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的返回结果;

 将服务器的返回结果分别通过局域网(分中心1)或modem(分中心2、3)传递给三个分中心;

4、报警分中心:

 编辑本中心的用户资料、向总中心提出用户添加请求,此时该用户资料没有进本中心的数据库,而是被缓存起来,当总中心的统一答复返回后,该数据进入本中心数据库;  不接警;

 向总中心提出查询要求,并通过modem(分中心2、3)或局域网(分中心1)接收总中心的查询结果;  就接收的查询结果,进行本地数据查询;

 向总中心提交用户修改请求,并通过modem(分中心2、3)或局域网(分中心1)将修改信息传给总中心;

二、单机版需修改的地方

1、分中心一 连接方式:局域网 1)添加用户数据申请(控制箱、防区)2)修改用户数据(提交)3)数据上下载(TCP/IP)程序 4)查询(电话、安装日期、开通日期)

2、分中心二、三 连接方式:Modem 1)添加用户数据申请(控制箱、防区)2)修改用户数据(提交)3)数据上下载(Modem)程序

4)查询(用户数据电话、安装日期、开通日期)

3、与110报警中心通讯 1)报警数据传输 2)处警返回接收

3)5分钟重复报警(同帐号、同防区)的过滤

4、接警管理端(总中心)1)添加用户数据审核、反馈

2)Modem接收程序(用户数据、反馈数据)3)TCP/IP接收程序(用户数据、反馈数据)

三、服务器端需新增功能:1、2、3、主机开通日期范围统计;

探头开通日期统计;

通过电话号码检索所有相关数据库查询出用户;

4、打印批处理功能;选择不同匹配查询条件的结果后,再一次性打印出来;5、6、7、处警单定制(数据库结构变更、编辑变更、报表变更);

维修单定制(数据库结构变更、编辑变更、报表变更);

在报警记录右键弹出防区窗口,并在其中用颜色标注报警防区;

8、按钮用户,一定有测试报告。按钮加探头用户有可能有测试报告。用户库增加不做测布防标识字段,程序查询代码相应修改;

9、用户库添加所属中心字段;

10、数据库服务器容量不足危险提示;

11、新增增量备份功能;用户数据、日志数据、报警数据;

12、人工设定暂时停机、长期停机等;

四、实现方式:

根据用户需求,提出如下实现方式:

1、接警中心接警软件采用北京节点迅捷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监察者2000(MON2000服务器网络版)接警软件,加MODEM或四线语音卡。既可以接收C&K和ADEMCO品牌的前端设备的报告,又可以接收其他品牌的设备(支持CFSKⅢ、CONTACT ID或4+2格式的报告即可)的报告。

2、实现电子地图功能有两种方式:整合与MON2000软件内部的地图功能(在MON2000软件内运行,当启动MON2000接警软件时,每台运行MON2000的计算机上都有电子地图显示模块跟随启动运行,但是该模块的显示界面并不能一直显示在最前面,有时会被其他功能窗口覆盖。)和独立于MON2000软件外的单独的地图显示程序(需要定制,但是可以单独运行于一台计算机上,该计算机与运行接警软件MON2000的计算机联网工作,根据MON2000软件接收到的报警报告显示相关的用户的地图)。

3、接警软件MON2000的附加程序沙盘程序可以从接警软件MON2000接收驱动信息,驱动相关硬件“开关量输出板”给出可定义的开关量输出,这个输出可以驱动继电器或给到视频矩阵,实现报警联动功能。

4、MON2000接警软件提供了稳定的数据库,并且用数据库状态实时监控程序监控数据库的结构准确性与数据的正确性,并且定时检查数据库,自动修复数据库中的错误,确保数据库的稳定与完整。接警软件提供强大的查询管理功能与报表打印功能。接警员可以随时模糊查询各种报告(包括开关机、报警等),也可以随时打印报表。

7.教育培训中心建设方案 篇七

先介绍数据中心的基本需求, 然后说明采用虚拟化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中所能提供的优势, 最后给出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1 高校数据中心的需求

1.1 可靠性

采用专用的硬件可靠性部件支持及软件的数据冗余、分布式存储来保证数据的可靠。可以自动检测失效节点, 将失效节点排除, 实现故障的自动处理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集成海量存储和高性能的计算能力, 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

1.2 可信性

主要是网络安全与高可用性, 能够向高校的师生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和作业环境[2]。

1.3 可伸缩性

数据中心能提供随需可扩展的弹性服务, 服务的规模可伸缩, 即能根据服务负载大小动态分配资源, 而部署于数据中心的应用需要适应资源的变化, 并能根据变化做出响应[3]。

1.4 可管理性

服务器、网络、存储和功率容量作为资源池能够自动配置、容量优化和灾难恢复。

2 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指通过映射或抽象的方式屏蔽物理资源的复杂性, 以简化基础设施的管理, 同时可以适应应用和技术的变化脚步, 而且超出其物理局限性, 解决了异构平台的管理难度, 提高数据中心资源的利用率和能力[4]。

虚拟化本质是一种物理资源封装手段, 能够将已整合在一起的资源以一种与物理位置和状态无关的方式进行组织实现自由的跨平台资源调用, 能够实现资源的扩展和收缩, 使用户能够获取正好适合他们需求的资源。数据中心采用虚拟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屏蔽软硬件资源的差异性, 根据需要灵活分配资源, 减少总体成本。

目前虚拟化软件主要有VMware、微软的Hyper-V和Xen 3种。因VMware具有跨平台、功能齐全、应用广等优势, 是目前校园数据中心虚拟化应用的最佳软件平台。VMware可以将数据中心的PC服务器群与它们连接的网络和存储设备虚拟化, 并将它们聚合到统一的逻辑资源中, 进行有效的管理。

3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高校数据中心

高校数据中心设计主要通过对服务器、存储、网络进行整体虚拟化, 实现整个数据中心的运行高效、可靠、安全和高可用的同时, 还可对硬件资源进行智能管理。

3.1 服务器虚拟化

服务器虚拟化就是在服务器上安装一个虚拟机监控器软件, 将服务器物理的CPU、内存、网卡、硬盘和I/O等资源抽象出来, 映射成若干个虚拟的CPU、内存、网卡、硬盘和I/O, 构成虚拟机, 每个虚拟机上可运行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和若干应用软件[5]。

这里我们采用VMware ESX软件实现服务器虚拟架构整体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 ESX采用原生虚拟化方式安装在为虚拟基础架构提供资源的各个主机服务器的硬件上, 解决上层网络虚拟化对接和下层存储服务器的虚拟化映射。ESX提供了一个稳固的虚拟化层, 从而使每个服务器能够容纳多个安全、可移植的虚拟机, 这些虚拟机可在同一物理服务器上并行运行。

虚拟化服务器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设备的性能, 其次考虑系统结构应该具有扩展能力, 满足学校未来几年业务增长的需要。这里我们配置8台X86芯片平台的IBM刀片服务器。数据库产品不建议部署在虚拟化平台上, 并且其对硬件性能、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因此, 配置两台IBM公司的小型机供数据库系统使用, 同时实现两台服务器负载均衡、双机热备。

3.2 存储虚拟化

存储虚拟化能够满足虚拟数据中心的数据迁移、高速缓存、数据快照和精简配置。该方案配置2台IBM公司的存储服务器, 采用SAN (存储区域网络) 集中存储方式, 将每个虚拟机文件系统创建在共享的SAN集中存储阵列上。配置VMware VMFS虚拟化数据管理引擎, 整合异构存储环境, 由统一界面进行集中存储管理, 使得存储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同时整合应用服务器, 跨越SAN的孤岛联接, 或者进行数据迁移。

如图2所示, VMware VMFS 虚拟机文件系统, 是一种高性能的群集文件系统, 允许多个ESX Server 安装同时访问同一虚拟机存储, 支持通过VMware VirtualCenter、VMware VMotion 技术、VMware DRS 和 VMware HA 提供的基于虚拟化的分布式基础结构服务。由于VMware的虚拟架构系统中的虚拟机实际上是被封装成了一个档案文件和若干相关环境配置文件, 通过将这些文件放在SAN存储阵列上的VMFS文件系统中, 可以让不同服务器上的虚拟机都可以访问到该文件, 从而消除了单点故障。

3.3 网络虚拟化

虚拟化数据中心环境会产生更大的网络流量、更大的波峰值和波谷值。这意味着必须实施更高程度的网络自动化, 以保证动态的服务器和存储资源变更不会因为网络自身的原因而变得缓慢[6]。

网络虚拟化实现网络各层的横向整合, 形成一个统一的交换架构。虚拟化整合后的设备组成了一个逻辑单元, 在网络中表现为一个网元节点, 管理简单化、配置简单化、可跨设备链路聚合, 极大简化网络架构, 同时进一步增强冗余可靠性。

网络虚拟化既要考虑传统校园网接入, 又要考虑数据中心网络接入, 因此在方案设计上配置两台具有超大规模数据交换能力、足够的万兆接入能力的H3C S10508作为核心, 整合服务器、网络、存储与接入。采用VDC (虚拟化数据中心) 技术将一台物理交换机逻辑上模拟成多台虚拟交换机。配置FCoE (以太网光纤通道) 连接虚拟服务器与虚拟存储。

另外, 通过改进虚机系统平台内的软交换机运行方式来提升虚拟化网络的运行质量。vSwitch (虚拟交换机) 应用 VDS (虚拟网络分布式虚拟交换机) 技术, 使得在一个集群内主机上的所有的虚机, 可以看成连接在单一的一台智能化交换机上, 如图3所示, 它可实现无论虚机如何迁移, 配置在虚拟交换机上的所有网络策略都随虚机迁移而自动跟随, 这在降低管理复杂性的同时提升了虚拟机的迁移速度。

3.4 虚拟化管理平台

虚拟化管理平台负责整个数据中心资源管理, 可以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作为资源池动态配置, 以便在同一虚拟机上运行各种应用。

利用VMware VirtualCenter管理平台可以实现数据中心的集中管理和监控虚拟机、实现自动化以及简化资源调配。同时, 还可以通过将网络、存储设备、计算工具作为共享资源池进行管理, 转变数据中心的经济模式。

虚拟化管理平台经设计集成, 可为共享服务提供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架构, 并无缝集成到现有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环境。

3.5 虚拟化数据中心总体架构

根据论述的数据中心建设思路及建设方法, 完成数据中心的整体方案设计。通过对所有硬件设备进行虚拟化, 整个数据中心服务器、网络、存储都实现了冗余和负载均衡, 数据中心的虚拟架构拓扑结构如图4所示。

4 小结

提出的基于虚拟化技术的高校数据中心方案, 有效地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实现了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可信性、可伸缩和可管理。下一步将从高性能、分布式两方面入手, 研究实现云计算高校数据中心的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 。

参考文献

[1]周铁成.虚拟化技术在数据中心架构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计算机, 2009, 30 (5) :88-89.

[2]朱超.基于虚拟化技术构建高校分布式云计算数据中心[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1, 33 (4) :100-102.

[3]王庆波, 金涬.虚拟化与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4]李伶.基于VMware的高校数据中心虚拟化技术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 8 (1) :20-21.

[5]何禹, 胡宇鸿.虚拟化技术在校园网数据中心的应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 (6) :1461-1464.

8.教育培训中心建设方案 篇八

关键词: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践教育模式;校企共建;探索与实践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粤教高[2009]76号),广东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工作,建设内容包括精品开放课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七大类。广东省教育厅于2013年1月确定立项建设55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我院联合佛山市三水合成电器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合成公司)申报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佛山市三水合成电器实业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获得批准。

二、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1.建立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

协同育人是指以学校为主体,协同企业、行业、政府、研究机构、社会中介机构等,共同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课程的开发、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的评价和制度保障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跨专业的合作育人。中心承担高校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教学任务,把优异的企业文化、实践资源、培训课程与团队等引入学校,并与学校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在协同的基础上进行多方位的创新,搭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实现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

2.改革校外实践教学模式

传统的校外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是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中心的建设使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推动校外实践教育模式改革,由参与共建的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切实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

三、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思路与实践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任务和要求。

(1)坚持“互惠互利、共同建设”的原则。学校利用企业条件安排学生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则可借助学校的科研、师资力量加强生产、新产品开发及员工培训等。企业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缓解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

(2)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中心建设要从满足教学需要的角度出发,针对专业设置及课程教学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中心建设规划。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完成实习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内容,使学生得到实际锻炼,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保证实习教学质量。

(3)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中心有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与完善。

2.明确建设任务

为适应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中心要按照“以基本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锻炼为基础,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综合能力和提高工程素质为培养核心,不断提升综合实践教育水平。为此,应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建设:

(1)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中心依托合成公司,校企双方共同建设,由校企双方的主要领导担任中心的负责人,成立中心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中心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实习/实训项目开发小组、订单培养管理小组、课程开发/建设小组、科研开发小组,负责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为保障中心正常运作,初步建立了中心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

(2)改革实践教育模式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用人要求,按照“校企双链、实岗培养”的实践教育模式。将企业的行业规范、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相对接,企业的真实岗位、工作任务与教学项目相匹配;由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联合组成教学团队,以真实产品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将教学环节嵌入生产岗位,校企双方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学校、企业侧重不同的技能及职业素质培养任务,达到通过真实生产环境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目的。

(3)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为保障达到对学生工程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要求,中心的师资队伍应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在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应规范教师遴选、聘用、培训、管理及考核。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合作交流,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实践教学,研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专业讲座等。

(4)建立开放共享机制

我院有三个专业长期与合成公司在生产实习、订单培养、聘任兼职教师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了专业间共享中心。周边还有四所学校长期在合成公司开展生产实习、教师实践等合作,实现了学校间共享中心。随着中心建设的深入,我们将主动发布中心相关信息,根据其接纳能力接收更多高校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利用中心的资源。

(5)保护高校学生的合法权益

由校方与企业协商,为学生提供无毒无害的有技术含量的实践岗位,对即将进入中心开展实践教学的学生签订三方协议,明确校、企、学生三方的职责和权利。在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对可能会涉及企业商业利益的内容,由厂方进行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教育。安排实习带队教师做好实习现场相关的管理工作。由企业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3.做好保障条件建设

(1)经费保障

我院关于印发《省、市、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配套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对本中心建设给予了充足的经费支持。经费使用范围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校外实践教育模式建设、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实习实训项目开发、横向课题开发、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等。

(2)制度保障

我院现有《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办法》《生产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办法》等制度,以保障校外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中心拟建设的制度包括教学运行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认证制度、指导教师实践能力考核办法、学生安全管理制度等。

(3)质量保障

首先,合成公司设有佛山市三水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具备雄厚的技术研发能力,围绕小家电产品研发、制造,有一套完整的设备及工艺流程,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其次,多年来校企深度合作,在学生培养、师资合作、课程建设、项目研发等方面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软件平台。最后,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过程实施到学生考核评价,企业全程参与,确保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以上三方面都可为良好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4.制订可行的建设方案

按照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实践条件、师资队伍,校企共商中心运行制度的思路推进中心建设,校企联合构建人才培养平台,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多元评价。探索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中心建设方案如图1所示。

图1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方案

四、实践成果

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运行以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1.校企紧密对接

由校内专业带头人和企业专业带头人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校企共同开发了《快速成型与手板制作》《机械设计与创新》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同制订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质量标准”。

2.强化实践育人环境

由合成公司提供设备,我院提供场地,共建了模具拆装实训室和小家电产品结构实训室,按照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实验室建设,为实训创建真实的训练岗位、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3.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

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订单班试点工作,培养目标是助理设计工程师。校企合作组建了“双导师”团队,共同承担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的培养工作,按照企业工作时间、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对学生制订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分为基本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三个阶段,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表现优秀的学生被企业选拔录用,获得直接就业的机会。

4.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初具规模

聘用合成公司技术服务能力强、企业影响力较大的高级工程师为专业带头人,带动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建立了水平较高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吸引了合成公司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十人担任兼职教师,他们承担了“机械设计与创新”“小家电产品结构设计实训”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并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专业教师定期到合成公司进行企业实践和员工培训,有三位教师长期被聘为合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推进了校企之间的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作用将越来越凸显,它创建了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对提高学校工程教育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中心的建设历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运行管理机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校企资源有效融合、企业培养人才的责任意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在中心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校企双方坦诚相待、各尽其责,才能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明生,王玲.基于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2013(21):19-24.

[2]杨叶飞,王汝志,窦志铭.基于校企协同的复合型营销人才育人模式的探索[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7-20.

[3]冯军.深化校企合作,化解大学生就业困局[J].教育与职业,2012(25):28.

[4]李新颖,王喆,蒋占军.“铁路通号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思路[J].计算机教育,2011(14):106-109.

[5]易新河,文益民,张净.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探讨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3(4):66-69.

由校方与企业协商,为学生提供无毒无害的有技术含量的实践岗位,对即将进入中心开展实践教学的学生签订三方协议,明确校、企、学生三方的职责和权利。在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对可能会涉及企业商业利益的内容,由厂方进行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教育。安排实习带队教师做好实习现场相关的管理工作。由企业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3.做好保障条件建设

(1)经费保障

我院关于印发《省、市、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配套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对本中心建设给予了充足的经费支持。经费使用范围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校外实践教育模式建设、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实习实训项目开发、横向课题开发、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等。

(2)制度保障

我院现有《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办法》《生产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办法》等制度,以保障校外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中心拟建设的制度包括教学运行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认证制度、指导教师实践能力考核办法、学生安全管理制度等。

(3)质量保障

首先,合成公司设有佛山市三水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具备雄厚的技术研发能力,围绕小家电产品研发、制造,有一套完整的设备及工艺流程,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其次,多年来校企深度合作,在学生培养、师资合作、课程建设、项目研发等方面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软件平台。最后,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过程实施到学生考核评价,企业全程参与,确保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以上三方面都可为良好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4.制订可行的建设方案

按照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实践条件、师资队伍,校企共商中心运行制度的思路推进中心建设,校企联合构建人才培养平台,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多元评价。探索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中心建设方案如图1所示。

图1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方案

四、实践成果

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运行以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1.校企紧密对接

由校内专业带头人和企业专业带头人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校企共同开发了《快速成型与手板制作》《机械设计与创新》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同制订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质量标准”。

2.强化实践育人环境

由合成公司提供设备,我院提供场地,共建了模具拆装实训室和小家电产品结构实训室,按照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实验室建设,为实训创建真实的训练岗位、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3.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

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订单班试点工作,培养目标是助理设计工程师。校企合作组建了“双导师”团队,共同承担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的培养工作,按照企业工作时间、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对学生制订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分为基本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三个阶段,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表现优秀的学生被企业选拔录用,获得直接就业的机会。

4.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初具规模

聘用合成公司技术服务能力强、企业影响力较大的高级工程师为专业带头人,带动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建立了水平较高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吸引了合成公司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十人担任兼职教师,他们承担了“机械设计与创新”“小家电产品结构设计实训”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并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专业教师定期到合成公司进行企业实践和员工培训,有三位教师长期被聘为合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推进了校企之间的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作用将越来越凸显,它创建了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对提高学校工程教育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中心的建设历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运行管理机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校企资源有效融合、企业培养人才的责任意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在中心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校企双方坦诚相待、各尽其责,才能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明生,王玲.基于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2013(21):19-24.

[2]杨叶飞,王汝志,窦志铭.基于校企协同的复合型营销人才育人模式的探索[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7-20.

[3]冯军.深化校企合作,化解大学生就业困局[J].教育与职业,2012(25):28.

[4]李新颖,王喆,蒋占军.“铁路通号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思路[J].计算机教育,2011(14):106-109.

[5]易新河,文益民,张净.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探讨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3(4):66-69.

由校方与企业协商,为学生提供无毒无害的有技术含量的实践岗位,对即将进入中心开展实践教学的学生签订三方协议,明确校、企、学生三方的职责和权利。在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对可能会涉及企业商业利益的内容,由厂方进行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教育。安排实习带队教师做好实习现场相关的管理工作。由企业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3.做好保障条件建设

(1)经费保障

我院关于印发《省、市、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配套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对本中心建设给予了充足的经费支持。经费使用范围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校外实践教育模式建设、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实习实训项目开发、横向课题开发、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等。

(2)制度保障

我院现有《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办法》《生产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办法》等制度,以保障校外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中心拟建设的制度包括教学运行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认证制度、指导教师实践能力考核办法、学生安全管理制度等。

(3)质量保障

首先,合成公司设有佛山市三水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具备雄厚的技术研发能力,围绕小家电产品研发、制造,有一套完整的设备及工艺流程,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其次,多年来校企深度合作,在学生培养、师资合作、课程建设、项目研发等方面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软件平台。最后,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过程实施到学生考核评价,企业全程参与,确保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以上三方面都可为良好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4.制订可行的建设方案

按照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实践条件、师资队伍,校企共商中心运行制度的思路推进中心建设,校企联合构建人才培养平台,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多元评价。探索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中心建设方案如图1所示。

图1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方案

四、实践成果

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运行以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1.校企紧密对接

由校内专业带头人和企业专业带头人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校企共同开发了《快速成型与手板制作》《机械设计与创新》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同制订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质量标准”。

2.强化实践育人环境

由合成公司提供设备,我院提供场地,共建了模具拆装实训室和小家电产品结构实训室,按照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实验室建设,为实训创建真实的训练岗位、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3.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

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订单班试点工作,培养目标是助理设计工程师。校企合作组建了“双导师”团队,共同承担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的培养工作,按照企业工作时间、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对学生制订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分为基本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三个阶段,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表现优秀的学生被企业选拔录用,获得直接就业的机会。

4.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初具规模

聘用合成公司技术服务能力强、企业影响力较大的高级工程师为专业带头人,带动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建立了水平较高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吸引了合成公司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十人担任兼职教师,他们承担了“机械设计与创新”“小家电产品结构设计实训”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并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专业教师定期到合成公司进行企业实践和员工培训,有三位教师长期被聘为合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推进了校企之间的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作用将越来越凸显,它创建了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对提高学校工程教育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中心的建设历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运行管理机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校企资源有效融合、企业培养人才的责任意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在中心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校企双方坦诚相待、各尽其责,才能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明生,王玲.基于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2013(21):19-24.

[2]杨叶飞,王汝志,窦志铭.基于校企协同的复合型营销人才育人模式的探索[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7-20.

[3]冯军.深化校企合作,化解大学生就业困局[J].教育与职业,2012(25):28.

[4]李新颖,王喆,蒋占军.“铁路通号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思路[J].计算机教育,2011(14):106-109.

上一篇:改错别字比赛试题及参考答案下一篇:大班社会:我们都是环保宣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