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2024-10-21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作业(共8篇)

1.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篇一

1,可再生能源与中国经济

2,可再生能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可再生能源-人类唯一的可持续发展能源 4,太阳能在我国发展与应用的构思和建议 5,人类可持续发展能源的思考

6,开发可再生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7,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能源 8,提高可再生能源竞争优势的几点建议

1500~2000字 题目中 姓名中

院系及学号中 摘要100字以内 关键字3~5个 分标题分段作业 参考文献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 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充足、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是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障。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低,能源需求增长压力大,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从根本 上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除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外,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是重要的战略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 本要求。

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系统脆弱,大量开采和使用化石 能源对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偏高,二 氧化碳排放增长较快,对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开发利用过程不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农 村是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薄弱的地区,能源基础设施落后,全 国还有约 1150 万人没有电力供应,许多农村生活能源仍主要依靠秸 秆、薪柴等生物质低效直接燃烧的传统利用方式提供。农村地区可再 生能源资源丰富,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一方面可以利用当地资 源,因地制宜解决偏远地区电力供应和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问题,另一 方面可以将农村地区的生物质资源转换为商品能源,使可再开发可再生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能源成 为农村特色产业,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 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促进经济转 型、扩大就业的重要选择。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各地区都具有 一定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利用 当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再生能源也是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 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有效拉动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扩大就业,推进经济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国际石油价格一再飙升,能源消费大国苦不堪言,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许多国家关切的问题。

到如今为止,可再生能源在全世界的研究热潮方兴未艾,其原因之一,是能源危机日益临近,照2003年的煤炭开采速度,中国的煤炭还可以开采80多年,而中国,是世界上煤炭储藏量最多的国家。海湾地区的石油,在不足四十年之内,也将枯竭。我们设想,如果这一天到来,我们人类会怎么办呢?

所以,无论那个国家,都在瞄准这一方向努力,希望获得技术突破,从而在真正的危机来临之前,摆脱被动的局面。获得世界的主导权。这是一个国家的战略的问题。有一个西方的政治元老说的好,“二十一世纪的能源科技,将会极大的改变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地缘政治。”

可再生能源的意义远不止此,它还将改变人们的观念。可再生能源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慷慨的礼物,它能极大的摆脱资源的限制,从而减少资源争夺的争斗,给世界带来和平。天凤海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能从此摆脱人类发展工业带来的环境困扰。它的意义,无论怎样形容,都是毫不过分的。将会给人类带来不仅是生活方式并且还有观念上的新的革命。

2.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篇二

1 节能减排

1.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改善我国环境问题与能源发展问题之间的矛盾, 主要讲产业结构进行转变。我国能源的主要以第一为主, 加快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转换速度, 在专业化分工方面和提高国家的社会效率方面进行提升, 注重服务行业的发展, 以满足广大人们的需求和方便群众为目标。提升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注重高新技术的发展, 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 培养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 是我国走向高新技术的生产道路上。另外, 对于传统的产业进行优化升级, 淘汰一些落后的、高污染、低效率的生产单位。对于一些生产设备, 将一些落后生产效率底下、过于老化的生产设备进行淘汰更新。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转变, 提高我国环境问题与能源污染问题之间矛盾的解决速度。

1.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与能源发展问题, 需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加快生态园区的建造, 构建生态产业链, 对于废弃物品提高利用率。对于一些产业废物进行循环利用, 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传统的废物回收利用到源头的减少废物的产生。另外, 加大企业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的资金投入, 从根本上做到废物“零排放”。

1.3 节电与余热发电

随着社会的发展, 节约用电成为了社会上的人人都知道的话题, 在节约用电的前提下, 提升电能的生产也是十分重要的, 将一些废弃的物品、废弃的材料回收利用, 进行发电成为了节能减排的重要工作。在节约用电方面主要因为一些大型厂矿的用电设备存在着极为严重的耗电现象, 所以, 我们可以用过对设备的更换和对于一些消耗能源的重复利用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对于一些大型工厂, 我们可以将一些设备上所产生的余热进行利用发电, 另外, 在工业生产工程中, 一些大气污染物、大气废气等排放到空中, 对大气造成非常严重的空气污染, 而且还造成一些资源的浪费, 如果将大气废气进行合理的收集利用, 将其转化为电能, 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

1.4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考核机制

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之间的矛盾还需要加强做组织的领导, 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组织的领导需要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制定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 使我国的节约型道路按照指定的规定发展。另外, 加大资金管理和资金投入, 国家重点扶持循环经济的项目, 建立良好的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机制。

2 推广煤炭的清洁生产和清洁利用

社会的高速发展给我国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 能源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以煤炭为主, 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处于煤富油少的状态, 而煤炭则是一种重要的储备能源, 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由于我国的开采技术现对落后, 这就导致了我国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 造成许多煤炭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使得我国的煤炭开采率底下, 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 煤炭的消耗量巨大, 但是由于开采率底下, 导致了煤炭资源的浪费, 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 我们现在应该加强对于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来调整我国以后的产业结构。所以要利用煤炭能源进行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率和清洁能源的开发, 在国家能源政策允许的情况下, 最大程度的降低环境成本。保护公民的基本权益的身心健康。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当今社会最理想的能源。但是也收到了一些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 比如说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 投入的资金和管理力度等。所以, 我们应该降低清洁能源的成本, 提高清洁能源的开采效率。寻找更多的新型能源和开采办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可再生资源将会成为未来地球上的主流能源。

摘要: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 如何解决我国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调节能源机构, 采取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措施, 使得国家的节能减排工作效率高速提升, 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减少废气污染物的排放, 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关键词:能源,环境保护,节能

参考文献

[1]叶大均.能源概论[J].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6.

[2]刘琳.新能源[M].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5, 1.

3.浅析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篇三

关键词:能源;安全;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人与自然协调共生,互相尊重,和谐相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二、能源的重要性

人類迄今已有400万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人类从学会使用火开始,经过石器、铁器时代,直到近代工业化革命,各种技术发明使人类文明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人类消耗的能源也日益增长,其中煤、石油等是今天主要的能源来源。今天,能源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能源相当于城市的血液,它驱动着城市的运转。现代化程度越高的城市对能源的依赖越强。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关注的焦点。能源安全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有力的能源保障。能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能源作为支撑,就没有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

三、我国能源现状

我国能源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总体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较少。能源资源开采难度较大,资源勘探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影响了能源生产能力的提高。

2.对于主要能源呈现“两少一多”现象。既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较少,煤炭的储量非常丰富。

3.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大量浪费现象严重,同样单位能耗生产的GDP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左右。但是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的空间巨大。

4.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比如煤炭资源三分之二分布在华北地区,水资源百分之七十分布于西南地区。大规模、长距离地进行资源运输,导致运力紧张、成本提高,影响了能源工业协调发展。

5.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能源消费强度较高。随着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地增加,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

6.能源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大,国际能源市场变化对我国能源供应的影响较大。我国石油进口的比例在逐年增加,预计到2020年将有一半以上的石油来自国外。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需要在立足国内生产保障供给的同时,扩大国际能源合作。但目前全球能源供需平衡关系脆弱,石油市场波动频繁,国际油价高位振荡,各种非经济因素也影响着能源国际合作。这要求我们统筹国内开发和对外合作,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程度。

7.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利于环境保护。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富煤、少气、贫油的能源结构较难改变。我国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低,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多。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压力。

8.石油进口过多依赖中东和北非的石油生产大国,而该地区政局动荡不安。石油运输路线大多数经过马六甲海峡,该地区局势复杂,应寻找更多的安全路线。

四、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

能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有力的能源保障。解决好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1.在能源资源开发中积极发展环境保护战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在开采利用能源资源的过程中,绝不能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的方式,而应该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及时修复由于认为原因造成的破坏,严格防范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坚持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加强对生态环境状况的监控,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从精神文明建设入手,弘扬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大力建设生态文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相互依赖,互惠互助,与自然界协调发展,和谐相处。既改造自然,又不破坏自然;既保障当代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又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创立一个可以永续发展的文明社会。

2.实施节约与开发能源资源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开展全民节能减排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的代价,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此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政府节能减排工作应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用电,节约用电,以及将一些废弃能源转化为电能已经成为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而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节约能源,比如:每月少开一天车,尽量骑自行车或步行代替驾车出行,减少一次性筷子使用,家用电器不使用的时候拔掉插头,使用节能的灯泡汽车,等等。

3.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石油,煤炭,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一旦被燃烧耗用后,不可能在数百年乃至数万年内再生。而可再生能源则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可以不断再生,一代接一代永续使用。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实现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要求。充足、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障。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低,能源需求增长压力大,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除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外,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4.大力将强能源法制建设

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能源安全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开发利用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实现能源开发利用工作可持续发展。

5.拓宽石油进口来源地区

能源问题是世界的问题,应该放眼全球来看。当今我国的石油进口来源过多依赖中东北非地区的石油,但是这两个地区有的国家政局动荡不安,各方面局势复杂,一旦发生变故将对我国石油进口产生重大不良影响,所以应该放眼全球寻找石油进口来源地区。其中,中亚五国比较具有区位优势,是我国西面的近邻,又有三个国家与我国新疆接壤,中亚五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我国又与五国中的哈萨克斯坦在2006年建成了中哈石油管道,这样石油运输就不必经过马六甲海峡,而是经过中哈石油管道直接进入我国新疆,极大地增强了石油运输安全,所以中亚五国是理想的石油来源进口地区。此外,还有南美洲,大洋洲,东南亚,这些都是石油产量丰富地区。

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情,既有利于满足我国现在经济社会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有利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维护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但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又是一项充满了艰巨,复杂,困难的浩大工程,既需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幅度,大面积的投入,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全民参与,共同努力。当今世界是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在立足国内的同时,还要放眼全球,审时度势,用客观、联系、长远的方法来观察和思考全球能源形势,制定科学、合理的能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3) .

[2]李莉.我国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08,(8).

[3]刘亚,冯冬梅.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J].科教论坛,2009,(10) .

[4]兰圣伟,周新力.努力构建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新模式[N].西部时报,2008.

[5]陈武,李云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能源技术经济,2010,(5).

[责任编辑:杜红艳]

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最终版) 篇四

篇一: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22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2

教学过程设计 3 4 篇二:九年级物理下册 11.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教科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单位

振堂中学

科目

物理

主备人孙凤泽

日期 2012.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为人类带来的便利。

2.初步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3.认识能源对环境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社会调查、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2.培养学生简单的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

1.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分析

能量转移和幻化的方向性是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采用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物理知识的能力。

四、教具学具

无。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向学生展示能源革命和环境污染的录像,提出疑问: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到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发和利用能源。

(二)新课教学

1.整体感知

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这就是所谓的能源革命。能源革命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给人类带来了便利。现在社会,人类生活、生产、学习、研究都离不开能源的消耗。人类在使用各种能源时,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人类不应当无限制的详大自然索取,而必须在提升物质文明的同时,保持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平衡,开发和使用绿色能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教学互动

互动1:阅读“人类进步的阶梯”,讨论能量的转化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明确

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即能源革命,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了解人类历史上几次重大的能源革命。

互动2: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明确

教师先举例说明能量的转化,再问相反顺序的情况会不会发生。进而说明:自然界的实际过程是有方向的。

互动3:学生阅读“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讨论新能源。

明确

师生共同讨论环境污染、新能源等。

3.课堂小结

(1)内容小结

我们知道能量的转化或转移是有方向性的,能源的使用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寻找新能源。

(2)方法归纳

本节课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适当引导。

(三)布置作业

1.你所在地区是否适宜开发可再生能源?为什么? 2.调查你周围使用能源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几种可行的改进措施。

(四)板书设计:略

篇三: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材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能源,资源及日常诸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其可行的做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的能 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提高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并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2.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3.教学用具

挂图,投影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复习提问

1.平板式集热器的箱面是玻璃,内表面涂黑,这是因为()A.黑色物体容易反射太阳光的能量 B.黑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光的能量 C.黑色物体的比热容大 D.黑色物体的密度大

2.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源革命,_______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能源革命,__________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物理学家发明的__________是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

(二)引入新课

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日益恶化的危机,人类如何应对这方面的危机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三)新课教学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揭示目标

教师提问:

1、人类在耗用能源的同时,对环境会不会造成影响?(学生回答)

2、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学习回答)

3、能源的消耗迅速增长,会不会出现能源危机?人类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习回答)

本节的学习目标是:

1、知道21世纪的能源趋势

2、知道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3、理解“理想能源”有哪些特点?

二、指导自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64-165页10分钟后,能独立回答下列问题

自学思考题: 1、21世纪消耗能源的速度是增快还是减慢?

2、目前人类主要应用什么能源?是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消耗能源时对环境人造成哪些影响?产生哪些危害?

4、未来的“理想能源”要满足哪几个条件?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学探究

(一)点拔指导 1、21世纪消耗能源的速度明显加快

2、目前人类主要应用化石燃料,例如:煤、石油

3、消耗能源时,会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酸性气体形成酸雨,可致水、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构件造成危害

4、未来“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第二、必须足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第三、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

第四、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四)课堂练习-中考链接

1.(2007韶关市)你听说过“乙醇汽油吗”?

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个美国农民面对自己家里堆积如山的玉米愁容满面:玉米既售价低廉而且销路不好.他梦想着怎样将这些有着黄金一样颜色的东西变成真正的黄金?他不顾大家都讥笑他异想天开,专程为他的“异想天开”去请教了一位科学家.这位科学家既同情他也对他的“异想天开”很感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考察,这位科学家开发出了“乙醇汽油”,即用玉米生产乙醇,然后以一定比例与汽油混合,就可以供汽车等作为能源使用. 石油被称为“液体黄金”,但是使用传统能源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能源危机正越来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所以“乙醇汽油”的开发和利用或许能给人类开发新的能源带来一种新的途径.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燃烧的过程是

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理论上,完全燃烧28g乙醇可以产生

8.4×105J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在1标准大气压下,可以将 kg 20℃

103J/kg·oC)的水加热到沸腾.(水的比热容:4.2×

(2)按照能源的分类,乙醇汽油属于 能源,使用乙醇汽油作为能源,与使用传统汽油、柴油等相比具有明显的好处,请你说出一点: .

35.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繁荣的物质基础之一,图甲为近两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曲线图,图乙为某燃煤电厂全景图。据图回答:

(1)由图甲可知,自1950年以来,人类能源消耗的情况是_________。(8分)A.显著增长B.平稳增长

C.稳中有降D.显著减少

(2)图乙中的电

1014焦;要维持这样的厂发电功率为107千瓦,则该电厂每小时可输出的电能是1.5×

106千克煤,这些煤完全燃烧可产生的热量大约是发电功率,该厂每小时约需燃烧5×

1.5×1014焦,煤燃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可达1.2×106千克,从环保角度分析,这种燃煤电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3)电厂为了减少有害物质二氧化硫(SO2)的排放,可以用烧碱(NaOH)溶液来吸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

1.下列建议中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废旧电池可以与生活垃圾一起掩埋

B.采用集中供热,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

C.不能随意焚烧垃圾

D.应多植树、净化空气、减少噪声

2.下列关于节约能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离不开科技进步B.充分利用余热和减少摩擦可节约能源

C.减少能量转化的中间环节可节约能源

D.由于能量是守恒的,所以节约能源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3.学习了“能源与可持发展”一章后,某班学生就利用和开发能源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如下几条建议和设想,其中永远做不到的是()

A.目前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煤,应着力研究如何使煤充分燃烧以减少热量损失的措施 B.正在建设中的田湾核电站,将解决连云港市乃至华东地区的电力紧张问题,但在输电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大,若能用超导体送电,大大提高输电效率

C.连云港市位于黄海之滨,应尽研究开发海洋能

D.应致力于研究一种既可以不消耗能源,又能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

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篇五

一、国际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与经验借鉴

(一)概述

分布式能源的概念起源于国外,西方发达国家早在30年前就开始探讨如何解决电网安全、能源高效利用等问题。美国电力公司最早起用DG(Distributed Generation)的概念,主要指分散在用户端的小型发电设备,被视为一种保障电力安全的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欧洲国家引入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将分布式能源的概念做出了延伸,向DER(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转变,强调多能源互补的网络化资源利用系统。而在日本,更重视ES(Energy Storage)的概念,强调电热冷的蓄能技术,与分布式能源配套运行,自成体系成为一种经营模式。

在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分布式能源发展迅猛,政府通过优惠政策、统筹规划、技术支持以及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和并网标准,不断提高分布式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的比重,其中欧盟国家平均比重已达到10%左右、美国约为4.1%、日本约为13.4%。

(二)主要国家分布式能源发展分析

1、美国分布式能源发展分析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最早起源于美国,起初的目的是通过用户端的发电装置,保障电力安全,利用应急发电机并网供电,以保持电网安全的多元化。1978年美国开始提倡发展小型热电联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999年,美国提出大力推广应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并计划到2020年达到50%以上的新建商业设施和大学设施采用分布式供能系统,同时15%的现有建筑改用冷热电三联供。目前美国已经有6000多座分布式能源站,仅大学校园就有200多个采用分布式能源站供能,大多数以天然气为燃料,其中30所冷热电厂装机容量超过10MW,生产的电力不仅满足学校使用,还将剩余电力送入电网。2001年,美国政府颁布了IEEE_P1547/D08“关于分布式电源与电力系统互联的标准草案”,并通过了有关的法令让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并在2001年7月召开的第107届国会众议院会议上,提议给予热电联产系统优惠政策。根据EIA《美国2011能源展望》指出,2011到2035年,美国将在分布式能源和建筑节能方面新增110亿美元的投资,预计2010年~2020年间将增加9500万kW分布式能源发电项目,届时将分布式能源的比重提高到28%左右。

2、欧洲分布式能源发展分析

在欧盟,德国、荷兰等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水平均已居世界领先水平,各国政府都在免税、补贴以及电力发展指南方面开展研究,纷纷出台刺激热电联产热负荷增长的措施,积极支持和鼓励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同时,欧盟要求各成员国在电网系统和税率上支持分布式能源,尽可能为高效小型分布式机组并网提供方便,并批准了强制购买热电联供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政策。

欧盟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但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紧密结合,如德国、意大利对光伏装机进行大规模的财政补贴,利用安装在屋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实现零排放。法国对热电联产投资给予15%的政策补贴。英国同样也通过能源效率最佳方案计划来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目前包括英国女王的白金汉宫和首相的唐宁街10号官邸都采用了燃气轮机分布式能源站。

3、日本分布式能源发展分析

在日本,分布式能源系统已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由于缺乏能源资源,政府高度重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日本国内均在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太阳能发电等技术发展较快。1986年日本通产省发布了《并网技术要求指导方针》,是分布式能源系统并网可以实现合法化,1995年日本更改了《电力法》,并进一步修改了《并网技术要求指导方针》,保障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多余能量可以送入电网,并要求供电公司对分布式能源系统提供电力保障,并规定了热电联产的上网电价高于火电上网电价。

4、丹麦分布式能源发展分析

丹麦是目前世界上分布式能源推广力度最大的国家,分布式能源在丹麦全国能源系统中的比重接近60%。由于大力推广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丹麦的废气排放量已经大大降低,近30年来,丹麦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但能源消耗只增长了7%,污染排放下降13%,创造了“减排和经济繁荣并不矛盾”的“丹麦模式”。

在推广分布式能源发展方面,丹麦政府主要依赖法律和政策手段,出台《供热法》和《电力供应法》等法律法规,明确提出对分布式能源给予鼓励和支持,制定分布式能源建设的补偿和优惠贷款政策。如供热小区中,对热电工程给予信贷优惠;对天然气热电站,给予30%的无息贷款和较为优惠的电价补贴。

(三)国际分布式能源发展经验分析

从上世纪70年代分布式能源从美国发展起步开始,经过40多年的大力推广,从目前的发展效果来看,分布式能源在节能减排上切切实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各国在分布式能源发展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反映了分布式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大发展的历史趋势,是全球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分布式能源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1、构建法律政策体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总结各国发展经验,促进分布式能源的发展,首要问题是法律和法规,要从政策层面上明确鼓励、保护和支持措施,建立起确保分布式能源快速、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如丹麦出台《供热法》和《电力供应法》,对分布式能源明确提出了予以鼓励和支持的政策。日本通过发布《并网技术要求指导方针》和修改《电力法》,使分布式能源可以合法并网,确保拥有分布式能源装置的业主,可以将多余的电能反卖给供电公司,并要求供电公司为分布式能源业主提供备用电力保障。在美国,2001年开始实施《关于分布式电源与电力系统互联的标准草案》,并通过了有关的法令让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和向电网售电,2005年美国颁布《能源法》,要求所有自治州的建筑物必须配备双向测量和能源管理系统,并出台各种税收和激励政策。

2、统筹能源长远规划、引领行业有序发展 构建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长期规划,突破核心技术,建设典型示范项目,引领行业有序发展。美国能源部于2001年开始制定美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长远规划,计划到2015年,全国50%的新建商用、办公建筑采用燃气分布式能源,现有类似建筑的15%改用燃气分布式能源,到2020年建成世界上最洁净、最有效、最可靠的分布式电能生产和输送系统。日本能源贸易工业部2004年发布长期能源规划,强调分布式能源和微网系统的发展,规划到2030年前将分布式能源的比重提高到20%。

3、完善价格补偿机制、解决余电并网难题

天然气气价和并网接入是发展分布式能源的关键因素,国外发展经验显示,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气价、电价机制,允许分布式系统上网、并网,实现系统内能源的供需平衡,对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荷兰从1988年启动热电联产激励计划,通过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小型热电机组的发展,并出台《电力法》,强制规定供电部门接受分布式能源电力上网,并对售电征收最低税率,目前荷兰40%以上的电力来自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德国将分布式能源开发纳入区域发展规划,工业、医院、住宅等在建筑设计中为能源设备预留空间,并考虑噪音等对天然气热电冷设备选址的影响,充分保障项目落地和获取许可审批。同时,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安装智能电表,引进双向计量方式,使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有效对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机构在纽卡斯尔建立能量中心(CNC),着力建设澳大利亚最先进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研究、开发中心,包括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标准研究、技术展示、微型电网实验室、控制调度系统和电池储能系统等。日本在1995年更改了《电力法》,并进一步修改了《并网技术要求指导方针》,保障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多余能量可以送入电网,并要求供电公司对分布式能源系统提供电力保障,并规定了热电联产的上网电价高于火电上网电价。

4、突破核心技术研发、降低产业发展成本

在美国,由加州大学等机构牵头,针对分布式能源系统开展深入研究,主要开发能够就地生产、规模小、模块化设计的先进发电、储能技术,包括微型燃气轮机、内燃机、燃料电池和先进能量储存技术,进行新材料、电力电子、复合系统以及通讯调度、控制系统等方面技术的研发,从电压的稳定性、负荷流、电能质量、系统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研究分布式能源系统和储能设备对电网的影响,研究确定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孤岛运行方案等。丹麦大力推进大型公司和研究机构合作,力求在需求回馈、消费方调控和能源储存等相关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实现经济增长和市场开发的双重效应。日本在重视分布式能源建设的同时,重点开展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等技术研发,广泛推行各种先进的分布式发电产品,如各种用于发电的燃料电池等。

二、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对分布式能源的认识

2000年,国家四部委在《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中正式提出:“鼓励使用清洁能源,鼓励发展热、电、冷联产技术和热、电、煤气联产,以提高热能综合利用效率”,并推出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开展分布式能源的推广应用。

2004年,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分布式能源系统有关问题的报告》中,对我国发展分布式能源做出指示:“分布式能源是近年来兴起的利用小型设备向用户提供能源供应的新型能源利用方式。与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系统相比,分布式能源接近负荷,不需要建设大电网进行远距离高压或超高压输电,可大大减少线损,节省输配电建设和投资费用;由于兼具发电、供热等多种能源服务功能,分布式能源可以有效地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达到更高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分布式能源设备起停方便,负荷调节灵活,各系统相互独立,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较高;此外,分布式能源多采取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为燃料。较之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系统更加环保。热电联产是目前典型的分布式能源利用方式,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利用”。

2011年,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1]2196号)中,给出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定义: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指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并在负荷中心就近实现能源供应的现代能源供应方式,是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与传统集中式供能方式相比,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高、清洁环保、安全性好、削峰填谷、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分布式能源的认识相对较晚,且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为主,而在欧美等国,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技术也是作为分布式能源一部分,如光伏发电技术、风能发电技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以及蓄能技术等。

(二)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

在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近10年以来,国内分布式能源项目得到了大力推广,但由于起步较晚,总体上看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仅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发展较快,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形式为主。

1、区域式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

2009年,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正式投产,成为国内首个区域式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启了中国发展和利用分布式能源的时代。项目主要为广州大学城提供电能和热能,采用2×78MW燃气轮机其中热采取直供方式,但由于电网公司前期已建成岛内配电网,电网公司援引电力法限制分布式能源站直供电,只能通过电网向大学城供电。

2010年以来,在广州大学城项目的示范和引导下,全国各地又有十余个区域式分布式能源项目在前期论证和审批中,均是依托于当地工业园区或商贸物流区,利用天然气发电,同时利用烟气余热为区域内用户供冷或供热,如广西南宁华南城分布式能源站、江西华电九江分布式能源项目、上海莘庄工业园分布式能源项目等。

2、楼宇式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

楼宇式分布式能源主要针对单一的楼宇型用户,规模相对较小、系统比较简单,用户的负荷随季节和工作生活规律而变化,供能面积一般在几十万平米以内,包括办公楼、商场、酒店、医院、学校、居民楼等用户都可以建设。如上海浦东机场能源中心作为浦东机场最为关键供冷供热主站,采用一台4000 kW 的燃气轮机发电,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集成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系统,于1999年底投入运行。在北京,2003年市燃气集团监控中心建成燃气内燃机三联产系统,采用1台480kW和1台725kW的燃气内燃机,为32 000m2大楼建筑提供电、热和空调需求,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利用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产的示范工程。2009年,杭州七堡天然气三联供项目投产,采用4台65kW燃气轮机,为杭州燃气公司9000m2办公楼提供冷热电负荷。

3、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发展现状

在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发展非常迅速,装机容量都已排在世界前列,但我国可再生资源具有能量密度底、分布不均衡以及远离消费中心的特点,目前主要还是采取集中规模化的发展思路,建设大规模发电站,配置远距离输送线路,这与分布式发电的概念还相距较远。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1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6000万kW,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3GW,但其中作为“金太阳”工程的实施成果,仅有110万kW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容量是在用户侧建设利用。

(三)对我国发展分布式能源发展分析

1、为推动分布式能源发展,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项积极政策,但在有关天然气价补贴、并网接入、投资补贴等方面优惠目前还主要停留在方向上,且分散在《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规的相关章节内,缺乏具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技术标准和配套措施,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细节。

2、各方面对分布式能源的宣传还不够,从政府到居民各层次对分布式能源的认识不足,多年来形成的“大的必然就是好的”电力发展理念一时难以转变。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是以分散在用户端的形式存在,是基于先进的节能工艺、控制技术、环保理念和人性化设计基础上的新技术,以传统的小机组或小火电的观点来看待分布式能源系统,都会大大阻碍分布式能源技术的推广。

3、由于发展起步较晚,而分布式能源技术涉及的专业面比较广,目前我国分布式能源相关的技术标准还是接近空白,甚至对分布式能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技术标准体系和建设平台还有待完善。

4、目前,分布式能源并网接入在法律、政策、技术以及计量方面都还存在着诸多障碍,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过随着《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和《并网管理办法》的出台,相关问题会大大改善。此外,分布式能源站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对系统噪音、尾气以及热岛效应等排放的要求相对更加严格,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在技术优化、环保设计以及宣传普及上做更多工作。

三、华电集团发展分布式能源的现状和规划

(一)华电集团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发进展

作为国内首个向分布式能源领域进军的发电企业,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早在2009年,就已经投资建成国内首个分布式能源项目—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经过多年的运行,凭借着高效、节能的优势,大学城能源站的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最大限度保证了大学城区域热、电用户需求,各项排放指标、氮氧化物、厂界平均电场强度、平均磁场强度等指标均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基本做到零排放,各项性能参数均达到或接近设计水平,成为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里程碑式起点,项目因此荣获“中国分布式能源十年标志性项目”。

截止目前,华电集团正在建设华电厦门集美分布式能源站等多个工程项目,并在郑州、上海、江西九江、北京丰台、广西南宁、天津北辰、河北迁安等地开展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前期工作,与多处地方政府签订了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发协议。预计到2015年,华电集团的分布式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将达到650万kW,到2020年装机规模将超过1000万kW。

产业化方面,2011年8月,由华电集团控股,在上海和GE公司合资成立了华电通用轻型燃机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航改型燃气轮机和开展部分部件生产的核心技术转移工作,为提高分布式能源系统核心技术的国产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国内分布式能源行业领域,目前华电集团已经走在发展的前列,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未来随着国家支持分布式能源发展政策的进一步出台,华电集团还将取得更大的辉煌。

(二)华电集团分布式能源技术研究进展

1、依托实际工程开展技术优化和应用 2009年,依托广州大学城项目,华电集团完成了《分布式供能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攻关项目的研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余热锅炉低压蒸汽进入补汽式汽轮机的使用,在不增加燃料消耗的前提下可额外增加上网电量约为3250万千瓦时,每年将为业主增加约2500多万元的纯收入;余热锅炉尾部受热面的改进,每小时可以额外得到290t/h的生活热水,每年将为业主增加600万元左右的收入;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的使用,与电空调相比,每年可以节省30多万元的电费开支。全年综合效益增收3000多万元。

2、积极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

目前,华电集团在国内百kW和MW级地面燃气轮机总体性能设计,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回热器等关键部件的设计与研制,分布式供能系统集成与设计优化分析,以及典型工程示范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包括:主持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基础研究”,承担和参与“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立项支持的全部4个MW级分布式供能的示范工程研究课题,承担国家863重点项目“单转子双轴1MW 级燃气轮机研制及其在冷热电联供系统中的应用示范”、“1MW级微型燃气轮机及其供能系统研制”、“百千瓦级微型燃气轮机研制”等燃气轮机等关键设备研发工作,开展分布式联供示范系统的系统优化集成和示范系统研发工作。

3、构建国家级技术研发(实验)平台

为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构建国家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满足能源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要求,推动分布式能源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2011年,华电集团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同申请,承建“国家能源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实验)中心”。2011年6月,完成研发中心的申请工作,并已通过国家能源局对研发(实验)中心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的评审。2011年9月,国家能源局批复设立国家能源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国能科技【2011】328号国家能源局关于设立第三批国家能源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的通知》),依托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共同建设。

目前,研发(实验)中心已经完成组织机构建设,下设了标准及规划、燃气动力技术、生物质能动力技术、太阳能风能技术、动力余热利用技术、蓄能及控制技术、电网接入技术、系统集成及设计、建筑节能及空调、测试技术等10个研究室,将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分布式能源系统测试、应用研究平台,承担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打造国内分布式能源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等方面开展工作。

(三)华电集团分布式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1、做好分布式能源开发战略布局

作为国内分布式能源领域的先行者,华电集团陆续在全国沿海发达地区和天然气主干管网经过的中心城市布局,目前已在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和陕西等省市区的中心城市启动了一批分布式能源项目前期工作,其中江西九江城东港区、天津北辰、南宁华南城、河北迁安、西安火车北站、上海莘庄等六个分布式能源项目已经通过核准,其中九江城东港区和南宁华南城两个项目已经江西省发改委和广西发改委分别上报国家能源局,申请列入国家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

此外,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华电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目前在安徽、山东、湖北、湖南、宁夏、青海等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前期工作。

2、重视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华电集团将勇担重任,努力建设好国家能源分布式能源研发(实验)中心,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分布式能源技术科研创新和交流合作平台,将加快现有科研力量整合和人才培养,引进和利用好高端技术人才,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合作提高科技研发能力,通过与GE、西门子等国际一流企业合作提高技术成果转化效率,确保华电集团的分布式能源开发稳步发展、创新发展。

3、合理制定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发中长期规划

为了进一步规范华电集团分布式能源建设管理,保证投资科学合理和风险可控在控,华电集团将公司分布式能源开发事业进行了细分和规划,形成三步走的战略规划,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华电集团分布式能源事业的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

1)典型示范阶段

于近期启动一批分布式能源项目,选择在地域、用户、并网接入等方面有代表性的项目作为典型示范工程,用2~3年的时间,积累和完善典型示范工程在投资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经验,解决国内典型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完成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制定。

2)推广应用阶段

总结典型示范工程建设经验和技术成果,全面推广发展分布式能源,基本解决部分分布式能源系统核心装备的国产化,装机规模力争在2015年达到650万千瓦。

3)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

到2020年,在全国规模以上城市推广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统,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初步形成自主制造的产业。华电集团将继续秉持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与国内同行一道携手并进,为繁荣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和保证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实现贡献力量。

四、对发展我国分布式能源的思考和政策建议

(一)科学决策、完善法律法规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知

目前,国内对分布式能源方面的了解,无论是公众用户还是决策者都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国家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尽快确定和统一分布式能源的定义,普及分布式能源系统在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利用、装机规模、分散接入、节能减排、科学环保等方面的优势,为分布式能源的大发展打好群众基础。

2、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国外经验告诉我们,新兴行业的发展需要法律来保驾护航,只有从国家法律、法规层面落实相关政策,才能真正确保分布式能源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随着国内各方面对发展分布式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迫切需要在目前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基础上,形成集中统一的、更具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在财税、金融等方面专门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在电价补贴、接入系统投资、节能奖励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将促进产业发展、制定合理价格机制、解决发展瓶颈的利好政策落实到实处和细节。

3、改善分布式能源并网管理

分布式能源是分散在用户端的供能系统,和传统集中式发电形式相比,分布式能源具有分散接入、规模小、独立灵活、因地制宜、按需供应的特点,是对传统能源利用形式的一次彻底革命,同样也会触动各方利益,特别是并网接入问题。分布式能源要发展,必须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改善并网接入管理,进一步明确电网企业在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上的责任和义务,确立全额购电的基本原则和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标竿电价,鼓励电网企业支持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为分布式能源大规模商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二)加快行业标准建设,通过科技创新促发展

1、构建行业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分布式能源技术标准 标准是对行业长期研发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归纳,是产品和技术合格的判定依据,同时也能作为宏观调控的技术手段。构建分布式能源行业的标准体系和编制技术标准,是保证分布式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所在。

2、重视基础技术创新,加快分布式能源关键技术国产化 分布式能源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还刚起步,关键技术如燃气轮机技术、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核心技术、高效蓄能技术等,严重依赖国外发达国家,严重阻碍国内分布式能源产业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加大科研投入,组织各方技术力量,重点解决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提高分布式能源系统运行效率,改进分布式能源项目设计技术,积累分布式能源系统运行管理经验,不仅关系到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者积极性以及增强分布式能源技术市场竞争力等问题,同时为大规模的技术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三)科学合理制定分布式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在我国,近年来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都经历过风暴式的增长过程,其结果除了带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产能过剩、开发过度无序、行业内恶性竞争等后果。因此,发展分布式能源,应该汲取国内其他相关行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根据行业科技进步、标准体系完善程度、用户需求发展以及行业内实际生产投资能力,在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短中长期发展规划。政府在制定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城市能源发展规划以及城市热电联产规划时,也应给予天然气冷热电联产能源系统以适当的发展空间,做好分布式能源规划工作。

在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应该将其纳入到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进行统一考虑,重点对城镇、边远地区分散式接入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进行规划,作为现有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有力补充。

五、对我国分布式能源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面向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实际需求与科技前沿,发挥科技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十二五”期间,建议国家支持在标准规划、动力技术、余热利用以及蓄能技术等方向重点开展研究和创新工作,加快推进分布式能源核心技术自主产业化,推动我国分布式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重点突破中小型燃气轮机、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生物质能利用以及蓄能等分布式能源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开发,掌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形成我国完整的分布式能源核心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构建分布式能源技术国家标准体系和系统集成、检测平台;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建设我国分布式能源技术的交流合作平台,全面提升我国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分布式能源装备制造和技术服务产业发展。

(二)重点方向和任务

1、政策与战略研究

研究分布式能源的国内外政策法规;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分布式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我国分布式能源的产业发展规划、立项管理、并网管理、运营模式、电价机制以及优惠政策等。

2、核心技术研发 1)动力技术研究

研究高速小型燃气轮机、高速透平膨胀制冷机和发电机的轴系运行特点;研究小型燃气轮机的制造工艺;研究基于高速气体轴承-柔性转子结构轴系与压气机、涡轮及发电机的一体化设计技术;以高速柔性轴系一体化、耦合调频技术、非线性振动测试分析和故障诊断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完成部件和子系统的结构集成研究等。

研究航改型燃气轮机的配套关键技术及装备工艺;研究航改型燃气轮机部分非核心部件的自主技术和国产化等。

研究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研究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研究化石燃料与中低温太阳热能品位互补技术等。

2)余热利用技术研究

研究动力余热驱动的功冷并供循环技术;研究正逆循环耦合的机理,寻求适应低品位动力排烟余热大温度区间梯级利用、功冷并供的新方法;研究变工况下的分布式供能系统能量转换特性等。

3)蓄能技术研究

研究并揭示压缩空气蓄能、抽水蓄能、电容蓄电、化学蓄能等蓄能技术的特点;研究适合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蓄电技术;研发新型高效蓄热技术;研究主动蓄热型分布式能源系统特点等。

4)系统集成控制技术研究

研究基于设备性能优化的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行优化技术;研究基于多能源形式匹配和负荷分析的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分布式能源控制技术等。

5)微网技术研究

研究分布式能源微网系统功率匹配和平衡控制技术;研究分布式能源微网系统电能质量控制和系统保护技术;研究分布式能源微网系统在并网和孤立状态下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无缝切换技术;研究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微电网控制技术;研究分布式发电微网保护技术等。

3、成果转化与集成示范

加快分布式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将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成果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改进关键设备的生产制造工艺,降低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发成本,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典型示范项目建设,在寒冷气候地区、冬冷夏热气候地区、湿热气候地区,分别选择典型用户,开展分布式供能系统方案设计和应用研究。

4、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国家级分布式能源公共数据库和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国家级的公共研发与试验测试平台,研究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和检测技术,建设分布式能源的国家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产业化基地,推动我国分布式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技术进步,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

1)建设公共数据库及信息服务平台

研究建立我国分布式能源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专利等各个方面的公关数据库,建设分布式能源公共信息服务中心,推动数据和信息等资源共享,为国家发展战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2)建设标准、检测与认证体系

研究建立国家级分布式能源标准化平台,构建和完善分布式能源标准体系,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分布式能源标准,研究和完善分布式能源设备及系统性能测试评价方法,统一规范认证模式,有效推进分布式能源系统检测、评估和认证工作。

3)建设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平台

建设分布式能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联盟以及产业化基地等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前沿科技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重视创新科技的工程应用和典型示范作用。

5、人才培养

依托分布式能源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大分布式能源领域学科或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培育一批专业技术过硬、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团队;进一步完善高级专家培养与选拔的制度体系,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提高风电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

鼓励分布式能源相关企业聘用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并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进入市场创新创业;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养技术人才;鼓励企业多方式、多渠道培养不同层次研发与工程技术人才;支持企业吸引和招聘海外科学家和工程师。制定和实施吸引分布式能源领域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计划,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加大对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的资助力度;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公开招聘力度;健全留学人才为国服务的政策措施;实施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吸引海外高层次优秀科技人才和团队来华工作。

6、国际交流与合作

结合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需要,针对分布式能源关键动力技术、余热利用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方向,和国外相关领域前沿科研院所进行交流和合作,提升我国分布式能源技术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能力。针对我国实际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特点和技术难点,支持国内科研院所,围绕分布式能源系统关键技术,深入和拓展与国外组织、科研机构以及企业间的技术合作。

针对国内分布式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机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检测认证机构建设等方向,与国外发达国际展开合作与交流,借助欧美国家成功经验,提升我国分布式能源技术服务水平。

紧紧围绕国内需求、重点任务等相关要求,有针对性地积极参与国际研究课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研究与制定;鼓励在华创建分布式能源领域的国际或区域性科技组织;鼓励我国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在国际组织及国际研究计划中任职或承担重要研究工作,提高我国科研创新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三)保障措施

1、以企业为主体,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建设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工程示范一体化的合作机制,突破分布式能源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2、强化国家宏观协调管理能力,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合理规划科研力量和资源配置,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按进度落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目标。

3、加大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正确引导地方政府、行业内、企业等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加强对基础研究、前沿科技研发、国际先进技术引进消化、重点学科建设、科研条件和技术服务体系构建方面的投入。

6.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前景 篇六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

7.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篇七

一、世界能源金融的发展趋势

(一)能源的金融属性日益增强,且呈现出过度金融化的趋势

能源金融由来已久。早在1886年,世界最早的煤炭交易所就已开始运用远期合约等金融工具对煤炭交易进行风险管理和市场运作。20世纪70年代,随着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石油期货相应产生,并在随后的30多年中发展成为全球交易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期货交易品种。尤其引起关注的是,围绕能源资源创造的期货、掉期、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其交易量大幅度超过了实物的产量。以石油为例,从1995-2012年,全世界原油的消耗量增长不到2倍,而原油期货的交易量增长了将近17倍,远远超过现货市场的供需规模。此外,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2005年在交易所交易的铜的期货、期权合约规模相当于其全球产量36.1倍。而且,在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市场的主导力量已不再是进行套期保值的商品买卖方,而是为了获取超额价差收益的各类金融机构。在这种背景下,能源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相应发生了改变,能源金融市场逐渐替代现货贸易和长期合同机制,成为国际能源市场的定价基础;非商业性因素对能源类产品的影响越来越大,能源类产品的价格对不确定性因素常常反应过度,价格波动频率和幅度显著加剧,能源已过度金融化。

(二)能源金融化的范围不断延伸

1.随着与能源领域相关的诸如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能源金融不再仅仅局限于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领域,旨在应对各种环境风险的能源金融衍生品也应运而生,能源金融的范围拓展至了碳金融、能效市场、新能源投融资等新领域,能源金融已成为一个巨大的体系,按能源种类分类可分为石油金融、天然气金融、煤炭金融、电力金融、碳金融、环境金融与新能源金融等;按表现形式主要有能源类期货期权交易所、能源期货及期权等能源金融衍生品、能源基金、石油货币、能源金融服务、能源银行、能源类上市公司等。

2.能源效率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在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先后把节约能源作为重要的能源发展战略。以“节能”为中心的能源效率市场也不断发展。能源效率金融特指能源效率改进项目的融资,目前该领域除了传统的借助金融市场、商业银行贷款、设备融资租赁等融资渠道进行融资外,还发展出了诸如合同能源管理(EPC)和白色证书交易等创新商业模式,不仅可以实现节能技术的推广和能源结构的优化,更重要的是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培育了从技术服务、项目投资和配额交易中获取利润的节能产业,并形成了以市场化为基础的节能项目投资模式和节能市场交易机制。目前,美国和欧盟地区都建立了能源银行和节能公司(ESCO)。截止到2010年,美国已经有46个州通过了对EPC的立法,。

3.能源储备的金融模式开始出现。原来,能源的储备方式主要是陆地或海上储备方式,2009年以来,中国陆续与俄罗斯、委内瑞拉、安哥拉、哈萨克斯坦和巴西五国签订了总额高达450亿美元的“贷款换石油”协议。根据这些协议,未来15到20年间,中国将通过向相关国家的石油企业提供贷款,换取每年3000万吨左右的原油供应。这说明中国改变了单一的陆海储备模式,增加了合约模式,是能源金融范围上的进一步延伸。

(三)碳金融与碳交易发展迅速

1.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全球碳交易在2005—2010年间,市场规模平均每年递增220亿美元,2010年全球碳排放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419亿美元,比2005年的110亿美元增长了11.9倍,未来有望成为和国际石油市场并肩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2.在世界国家努力节能减排、以缓解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的背景下,国家级和地区级的碳交易市场蓬勃发展,如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英国排放权交易制(UK ETG)、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E)、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国际信托(NSW)等。而且,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日趋成熟,已形成了场内、场外、现货和衍生品等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交易市场主要包括伦敦能源经纪协会(LEBA),欧洲气候交易所(ECX)、欧洲能源交易所(EEX)、法国Blue next交易所、荷兰Climax交易所、法国Power next电力交易所、北欧电力交易所(Nordic pool)和奥地利能源交易所(EEAA)等8个交易中心。

3.全球碳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国际组织以及国家政府部门及其主导机构,如世界银行设立的碳基金、各国的碳交易所等,也包括私营部门的参与者,如金融机构、各类基金、中介机构、企业乃至个人等。广泛的参与主体为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全球石油交易货币多元化迹象日益显现

进入21世纪后,国际石油市场也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阶段,美元的国际石油贸易计价货币的主导地位开始受到挑战。2006年,第四大石油出口国伊朗成立了全球首个以欧元计价的石油交易所;委内瑞拉则与拉美国家建立石油易货贸易机制,并且积极推动欧元代替美元作为外汇储备和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2007年俄罗斯在圣彼得堡成立了以卢布计价的石油交易所;2008年5月伊朗提出彻底“去美元化”;2009年10月委内瑞拉表示支持在石油交易中弃用美元;2010年中国与巴西及委内瑞拉签定的“贷款换石油”协议中,写入了我国用人民币支付从巴西进口的石油及向委内瑞拉贷款700亿人民币的条款;2010年8月伊朗进一步提出将把美元和欧元从伊朗外汇交易中剔除,在石油等跨境交易中更多使用伊朗本国货币里亚尔以及其他所有愿意与伊朗合作国家的货币。法国政府也支持欧元在国际石油贸易中发挥更大作用。日本近年来在中东推销以日元为计算方式的日本国债。石油交易货币多元化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形成挑战,也是各国能源战略和货币战略的一部分。

(五)非传统能源金融服务逐渐兴起

传统上能源企业获得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贷款、融资等,目前非传统金融服务也逐渐兴起,包括保险、可转换贷款、次级贷款、可转换债券、第三方融资以及成立能源金融服务机构等全方位服务,这有力的推动了能源金融一体化的融合趋势。能源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从以前纯粹关注的规范产品交易、控制金融交易风险扩展到重视能源金融安全、研发替代能源的金融创新等综合层面。

(六)主要发达国家对能源金融市场的监管加强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认识到能源市场过度金融化的弊端,认为“石油市场过度金融化及其过度投机,引致石油价格背离供需基本面,由此推升的油价通胀直接冲击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Wahl,2008)。为此,二十国集团自2009年匹茨堡峰会后,特此推出两大国际监管主题:加强金融市场监管以降低金融风险;强化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监管(UNCTD,2009)。对能源市场,则以金融监管与石油市场监管相结合为治理机制改革重点。上述国际监管主题不仅纳入二十国集团国际合作监管议程,而且直接促成美国这一世界重要石油市场所在地相关监管立法体系和治理机制的重建与改革(IEA,2013)。为防止从事过度投机的金融主体对能源市场价格进行操纵,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于2013年批准了通过程序化来设置能源大宗交易以及掉期交易的最低交易规模,并将强制性要求能源交易实行公开报价。此外,欧盟自2010~2013年也初步了建立对大宗商品市场过度金融化监管的法律框架,重点监控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以及对大宗商品衍生品产生直接影响的金融市场,以此增强市场稳定性,防止市场滥用、市场操纵和提高透明度。

二、我国的能源金融发展策略

针对世界能源金融的发展趋势,结合中国“以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同时兼顾对应气候变化和环境安全问题”的能源战略,我国能源金融发展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实施能源金融一体化战略

在世界能源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要想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就需统筹制定能源与金融安全战略。首先,加大金融业对能源产业的支持。通过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能源金融市场体系和产品服务体系,实现金融业对能源产业的支持,实现能源安全;其次,利用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尤其是近年来与多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以及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有利条件,推动人民币在对外能源贸易中作为计价货币或结算货币,提升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降低当前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安全稳定。第三,把单纯的货币储备及外汇储备与能源等资源的实物储备、期货储备密切结合起来,更好地规避能源风险及金融风险。

(二)努力发展、完善碳金融市场

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发展中国家当前主要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碳交易市场中CDM项目交易的最大供应方。然而,由于我国CDM项目运行模式单一,机会成本高、市场影响弱、交易行为不规范,没有规范、完善的公开交易平台,使得CDM项目交易中信息不透明,造成中国在碳交易中处于提供廉价资源的状态,位于国际碳交易市场和价值链的低端。此外,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建立了多家环境能源交易所,但交易所推出的与碳交易相关的金融产品很少,且交易所内真正完成的自愿碳减排交易也非常少,交易所大都处于“有场无市”的状态。

鉴于我国发展碳金融的必要性及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种种不足,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碳金融市场,我国可以以现有环境能源交易所为依托,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国外碳金融及其衍生产品的设计技术、管理经验和交易机制,增加碳金融产品的供给,提高我国发展碳交易和设计碳金融衍生品的能力,增大中国在碳定价方面的话语权。其次,可通过各级环保部门积极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建立起科学的碳排放指标检测、审核、认证体系,完善碳交易产品的信用评估体系,保证碳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

(三)大力发展能源效率市场

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然而通过与世界主要国家万美元生产总值能耗对比发现,我国的能源经济效率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远低于高收入国家,甚至还不如中等收入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是我国经济社会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这一方面与能源价格体系不能完全反映能源资源的稀缺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能源效率市场不发达,导致节能技术扩散缓慢有关。因此,我国需要建立有效的、市场化的、绿色的投融资体系,引导社会资金向节能减排、重点污染防治、新能源开发等方面倾斜。同时,通过国际合作项目,突破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为缺乏融资手段的能效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此外,大力发展节能产业,开发新能源,推广区域白色节能证书交易机制,激励能源供应商参与市场。

(四)防范世界能源过度金融化带来的风险

一方面,我国应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与主要国家监管机构一道,完善能源金融产品交易规则,降低能源金融交易的杠杆率,警惕能源金融产品过度衍生化,维护能源市场的稳定与金融系统的安全。

另一方面,在世界能源过度金融化的背景下,能源价格的剧烈波动容易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国际资本“大进大出”,我国往往也不能幸免于难。据相关研究,近年我国热钱的流入、流出与国际能源价格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当国际上能源价格大幅下跌时,大量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我国楼市、股市甚至农产品等大宗商品领域,带动了我国资产价格、物价水平乃至人民币汇率的上升。相反,一旦能源价格上扬,热钱迅速撤离中国,我国的国内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稳定将面临冲击。为此,在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短期内我国还不能放松对短期流动资本的管制,以避免世界能源过度金融化带来的威胁。

摘要:文章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新政”进行了考察.通过将这一新的制度框架与我国过去的地方债管理制度、与日本的管理制度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地方债管理新制度是一种行政控制下的市场约束型制度,与过去简单的行政控制制度相比更加完善,转变成规范的行政控制,中央政府控制债务发行总规模和利率;与日本的行政控制型的制度相比,我国的地方债务管理制度在募集资金方面更趋向于市场化,债务风险更易于分散化,但是风险监督体系、预警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参考文献

[1]Wahl,Peter.Food Speculation:The Main Factor of thePrice Bubble in 2008〔R〕.World Economy,Ecology&Development Briefing Paper,2008.

[2]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Chapter II The Financializationof Commodity Markets〔R〕.UNCTD Report,2009.

[3]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Oil Market Report〔R〕.August 2012-January 2013.

[4]姜英梅.中东能源金融化与中国能源金融战略构想[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6)

8.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篇八

关键词:新源汽车 发展现状 发展问题 传统能源

中图分类号:V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01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越来越大,能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问题成为关系着一个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问题,被整个国际社会所广为关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在石油消耗中,汽车燃油消耗占据了石油消耗的重要比例,也是近年来石油消耗增长的主要因素,但石油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的,其存储量极为有限。据估计,目前所探明的石油储量仅能支撑到2050年左右,石油能源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威胁,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各国能源政策的重要内容。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各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解决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下面,该文就传统能源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参考。

1 传统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1.1 传统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是解决能源问题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虽然发展新能源汽车,包括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太阳能汽车等是世界各国的长期目标,但短期看来,传统能源汽车依然将会占据主流,因此在各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传统能源汽车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节能减排技术方面。在节能技术方面,近几年传统能源汽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效汽油机、柴油机技术的研究,高效载重汽车及其发动机技术的研究,轿车和轻型车柴油化技术的研究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的节能技术也是我国当前传统能源汽车节能研究的重点。目前,在均质压燃发动机技术、非活塞式内燃机技术、高效传动技术几个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效的提高了传统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水平,此外在用车节油方面也有所研究,如汽车维护保养、机油添加剂等,也对传统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有一定促进作用。

1.2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早在“八五”期间就已经开始了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国持续鼓励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尤其是“863”计划中,更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多个重大项目,有效的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进度和产业化进程。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五大类。我国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的发展相对较为成熟,即传统燃料与电能的混合能源汽车,这类汽车相较于传统能源汽车来说节油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且不需要专门的配套基础设施的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较大的商业化运营前景,如上汽开发的荣威750混合动力轿车、荣威550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即已经顺利上市,一汽双电机重混合动力轿车和中度混合动力客车也开始投入运行。据统计,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25个试点城市就有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74万辆,2013年3月预计示范推广规模达到3.97万辆。而全球范围来看,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已经达到了700万台,我国大力扶持的纯电动车由于受技术和产业配套的影响,至今销量一直较低,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混合动力汽车将会成为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主流。

2 传统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传统能源汽车在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有效的降低了传统能源汽车的能源消耗水平,提高了节能效率。不过从目前看来,我国内燃机技术方面的研究同国际发达水平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柴油机多次喷射技术、废气涡轮增压技术、高压共轨道燃油喷射技术等方面。在高效载重汽车方面,我国目前应用于高效载重汽车的发动机技术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落后,尤其是大功率高效柴油机技术方面,高效载重汽车品种相对较少,缺乏系列化高效载重汽车的研发能力。此外,由于应用于轿车和轻型车的轻型高速柴油机技术研发方面的不足,以及柴油品质方面的问题,我国轿车和轻型车柴油化程度还远远不足。

2.2 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是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策略,在传统汽车内燃机技术无法满足石油消耗和碳排放需求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经过数年的努力,全球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从政策等各方面给于扶持,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但当前新能源汽车依然身处推广困难的困撞之中。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依然过高,在我国,既便是政府补贴后的售价同传统汽车相比也依然没有竞争上的优势,同类型混合动力汽车售价往往高于传统燃油车两三倍,而同类型纯电动车售价更高达传统燃油车的三四倍甚至更多。究其原因,与零配件未能实现批量化生产,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等有关。另一方面,当前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如为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提供服务的充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既便是在试点城市也存在布点不均的问题,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服务范围覆盖能力,此外城市用地资源紧张,也影响了配套设施的建设问题,使得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受到了限制。此外,新能源汽车安全性问题还有待解决,如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还存在技术上的缺陷、锂离子电池回收体系还不完善等,另外保障新能源汽车稳定运行的一些关键技术也还未掌握。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都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3 结语

能源问题与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被全球各国提到了战略高度。汽车作为重要的传统能源消耗产品,降低汽车的传统能源消耗,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节能与环保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强传统能源汽车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提高传统能源汽车的节能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与规模化,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范围,不断取代传统能源汽车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1]张发龙,陈春菊,闫忠孝.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刍议[J].价值工程,2012(23).

[2]姜凯.十二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攻略[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4).

[3]孙丽玮.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7).

上一篇:关于成功的英语小故事下一篇:表达伤心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