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在实现中国梦

2024-09-12

思修在实现中国梦(精选8篇)

1.思修在实现中国梦 篇一

“我的中国梦” 小组展示

1、重要程度:影响思修期中成绩。(不过目前最重要的是期末,所以尽量从简。)

2、展示方式:诗歌朗诵

3、具体说明:不是集体朗诵,而是接力朗诵,即一个人朗诵一段,采用PPT及串词把各段联系起来。

4、好处:1)没有太多需要相互配合的地方,不用排练。

2)每个人的份额都很小,不到一分钟。

5、注意:1)需要大家注意和我的配合。一定要等我说完了串词再朗诵。(无串词处有标注)

2)把“自己朗诵的部分+朗诵前的串词”打印一份(A4纸),这个大家自己去打印,我就不提供啦。到时每个人都只拿这张A4纸上台,这样整齐一点。

3)队形图示

屏幕张冬平门讲台

何子卿

赵畅全奕奕

李坤伟罗堂海

郑庆玲余碧荷钟腾辉黎茜

座位座位座位座位

4)动作:为了不让场面太呆,需要一个简单的动作,不会复杂。当听到我念完串词后,朗诵者向前一步走,朗诵结束后后退一步回到原位。

5)朗诵要求:三个要求 1)语速正常(我们的朗诵至少得持续5分钟吧~所以别念得太快= =)

2)音量要高(要让大家听清楚)

3)抑扬顿挫,尽量充满感情(这个自己把握~)

6、分工1)张冬平操纵电脑,播放视频、音乐及PPT;念串词

2)其余9人朗诵

7、详细过程

1)【准备】站好队形。准备好PPT等。

2)【开场白】:张冬平:大家好,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我的中国梦”主题朗诵。

3)【播放视频——中国梦·梦之蓝】(一个梦想,两个梦想,三个梦想,千万亿个梦想,中国梦)

4)【串词】如果没有梦想,中国将会怎样?难以想象一个没有百年前的振臂呼喊的中国,也难以想象一个没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的中国。在回顾与畅想中,我们发现,中国从不缺少梦想,憧憬与渴望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液里平静而又躁动地流淌。中国梦,梦 想 起 航。(停顿)我的中国梦,梦在南海,梦在钓鱼台,梦在捍卫主权。

5)【黎茜朗诵】主权之梦

就算冲锋的号角

已被时间遗弃

就算先烈的热血

已被人们忘记

我依然在奔跑着

发出凄厉的呼啸

即使伤口不再愈合即使鲜血不停地流淌

我依然在战斗

向着先烈没有踏上的土地 前进!

6)【串词】我的中国梦,梦在统一大业。

7)【钟腾辉朗诵】统一之梦

葬我 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 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 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 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 有 殇!

8)【串词】下一个梦想,或许不宏伟,却也需要凝聚全体中国人的力量。它就是,健康之梦。

9)【余碧荷朗诵】健康之梦

什么时候中国能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什么时候中国能获奥运会金牌?

什么时候中国才能举办奥运会?

1908到2008

中国人用一百年圆了奥运梦

10)【郑庆玲朗诵】(此处没有串词,紧接上一个人朗诵)

但是

什么时候中国能成为体育强国?

什么时候中国足球能进入世界前八强?

什么时候民间体育俱乐部在中国遍地开花?

我们都不知道

当晨光熹微中迎面跑来的不只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当1000米跑道上不再有人放弃

当健身成了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我们才敢说

中国圆了体育梦

11)【串词】有的梦,因为柔软而震撼人心。我们期待着看到更多懂得感恩的故事。

12)【罗堂海朗诵】感恩之梦

生长在中国腾飞的岁月

欣赏着每年丰收的硕果

可曾想

这其中积攒了多少百姓的泪水

积攒了多少岁月、多少付出

积攒了多少代的延续

我们不该忘记

那些遥远的过往

那些漂浮的岁月

以及

那些汗流浃背的人群

13)【串词】一个更美好的中国,需要的是思索。

14)【李坤伟朗诵】思索之梦

少年

如野百合般

小心翼翼的开放

他试探

他仰望

寂静的星空波澜不惊

回应他的只有一片浩瀚

15)【全奕奕朗诵】(此处没有串词,紧接上一个人朗诵)

少年仰望着星空

那是一颗微弱星

还是孤独无助的眼?

千万次的叹息

千万次的追问

也许他参不透那些浩渺与虚无

也许他弄不懂命运的蹉跎与坎坷

但他曾经思索

曾经

仰望星空

16)【串词】我们思索人生,更应该思索社会。我们的社会,文明吗?

17)【赵畅朗诵】文明之梦

中华民族

到了一个危险的时候

危险的是那种冷漠

那种麻木

危险的是那种庸俗

那种忘却

同样危险的还有

那些浮躁

以及那些盲目

18)【何子卿朗诵】(此处没有串词,紧接上一个人朗诵)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态度

用真心交流

用情感浇灌

当它飘落成缠绵而温暖的空气

在这样的温馨里

我们认识自己也认识世间

让我们轻轻的感叹

并深深的爱恋生命中一切给予我们美好的东西。

8、何子卿朗诵结束后,后退一步归位。然后说:“谢谢!”说完后,大家一齐鞠躬。然后下场。

注:这些是我上网搜索加以改编而来的,因为不想花太多时间在这个上面,没有太多精细的雕刻。每一段出处不一样,而且经过我的改编已经面目全非==所以不会和别人撞车,这个大家放心。

2.思修在实现中国梦 篇二

首先, 知识女性通过做好本职工作助推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的科学理论, 又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救亡图存、国家富强的实践道路、理论体系和社会制度的统一。在革命年代, 知识女性用自己的生命为社会主义的建立浴血奋战, 秋瑾、宋庆龄、何香凝、向警予、史良、杨开慧、蔡畅、邓颖超、赵一曼、刘胡兰……在建设时期, 知识女性用自己的学识在各行各业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青春, 吴仪、邓亚萍、任长霞、张丽莉、董明珠、宋鱼水、铁凝、倪萍……知识女性以其认真与细腻活跃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财务管理等社会重要领域。

其次, 知识女性通过女性独特的视角密切联系群众,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群众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和依靠力量, 而且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受益者和成果享用者。实现梦想的道路不平坦, 社会主义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社会利益和思想多元化、如何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实现中国梦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 发扬“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点。知识女性具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并可以通过女性的细腻和情感体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从而更好地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与男性相比, 女性的权力欲、财富欲相对较低。“打铁还需自身硬”, 知识女性充分运用自己的学识和党性修养, 明辨是非, 能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现象, 使所学的知识真正为“人民”服务, 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二、知识女性要在家庭生活中体验中国梦

“梦”是理想, 也是现实。中国梦不是虚幻的“黄粱梦”, 而是理想和现实的统一, 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规律, 是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统一。就国家层面而言, 知识女性在其职业生命中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就社会层面而言, 知识女性可以运用自身智慧体验家庭和睦与温馨。

首先, 知识女性通过家庭生活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梦是“国”的梦, 也是“家”的梦。中国传统的“家”文化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儒墨两家“爱有差等”还是“兼爱”的论辩中, 儒学的“爱有差等”更贴近人的自然本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 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 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传统文化诸多优秀内容皆由家庭伦理发展而来。孝悌为仁道之根本;中国传统社会以家族为单位, 西方文明的冲击并未造就中国的原子式“个人”, 家庭仍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细胞, 家庭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男性相比, 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知识女性孝敬老人、尊敬长辈、与邻友好, 引导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知识女性教育孩子、关心下一代,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的新生力量。家庭生活的和睦有助于实现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状态。知识女性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展现社会文明和传统美德。

其次, 人民幸福需要人民有感受幸福的智慧和能力, 知识女性可以更好地感知家庭的幸福。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是知识女性做好本职工作的保障, 而家庭生活的幸福和谐需要知识女性的经营与创造、感恩与感知。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而人们的幸福度却没有明显的提高, 甚至有人怀念食不果腹的年代。当今时代不是幸福匮乏, 而是人们感知幸福的能力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感知幸福需要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人们感受爱的重要途径, 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知识女性运用智慧呵护家庭关系, 营造幸福的港湾, 通过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传递家庭和谐的正能量。

三、知识女性在精神气质中展现中国梦

知识女性是助推中国梦的力量, 不仅体现在国家和社会层面, 也体现了个人气质和全面发展层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 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知识女性的亲和力和优雅气质可以更好地展现社会风尚。资本主义文明带给西方社会最要的东西不是经济发展, 而是人民素质的提升。“人应尊敬自己, 并应自视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2]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 “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 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 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3]知识女性应以优雅的精神气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展现中国梦的现实力量。

首先, 知识女性以优雅的言谈举止引导社会风气。知识女性浑身散发着知识的魅力和现实力量。知识带来智慧、灵性、优雅、自信, 知识女性通过它们展现社会的正能量。知识不仅直接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而且知识女性的涵养和优雅气质能够激发人们对知识的渴望, 引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经济发展之意, 更是社会进步、政治文明、文化先进、生态良好之意。知识女性工作、生活中优雅的言谈举止感染着整个社会, 体现了社会文明的总体进步和人们素质的整体提升, 是普通大众自我发展的榜样和“梦想”。

其次, 知识女性以独到的审美情趣展现“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知识女性一方面可以通过女性独特的视角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另一方面, 知识女性通过自身的美丽展现“美丽中国”。

习近平在妇女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中指出, “妇女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没有妇女事业的进步, 就没有全社会的进步。没有全球妇女的积极参与, 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与男性相比, 女性天然地亲近自然, 更容易感知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生态女性主义认为, 女性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知识女性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生态文明理念, 可以充分施展女性的生态良心和生态善美观, 为美丽中国、美丽世界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著名女作家冰心说, 世界上若没有女人, 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知识女性的美不靠涂脂抹粉, 而是美丽心灵和精神涵养的自然流露。丰厚的学识、高雅的气质和内在的充实与自信是知识女性“美丽”之源泉。中国的知识女性既有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端庄贤淑、温文尔雅, 又有现代社会给予的独立自信、聪慧敏锐。“美丽”中国既是山清水秀生态美, 也是人杰地灵心灵美。知识女性不一定漂亮, 但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坚韧不拔的美丽心灵展现着美丽人生, 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再次, 知识女性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传递“和谐社会”。知识女性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不间断的学习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自觉地全面发展自己。面对现代社会的新情况, 知识女性的睿智可以更好地处理职业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控, 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有机统一, 达到身心和谐的境界。在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理念中, 知识女性不断积累人生经验、体验着生命的眷顾与厚爱, 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实现与自然、他人、社会、自身的和谐。

摘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需要广大“知识女性”以较高的学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理论智库建设贡献力量, 以高尚的精神素养引导社会风气, 传递家庭和睦、优雅美丽的正能量。知识女性可以通过自身特有的才华和气质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为中国梦的构筑做出特殊贡献:在职业生涯中助推中国梦、在家庭生活中体验中国梦, 在精神气质中展现中国梦。

关键词:知识女性,优雅,助推,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11-10-26.

[2]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26.

[3]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R].新华网, 2013-04-28.

3.如何实现中国梦 篇三

关键词:实现;中国梦

D252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一、中国梦的时代特征

(一)综合国力强力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跃升。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二)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幸福光环。

(三)中华文明在复兴中发展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

(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中国梦具有多个层次,多个角度的含义,而其价值含义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把中国梦变为现实,需要凝聚力量,万众一心,攻坚克难。为此,中央指出:奋斗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唯有奋斗才能踏进梦想之门,如果纸上谈兵而不真抓实干,再美好的梦想也不可能成真。每个中国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一是做到“四个觉醒”。我们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新觉醒: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心点是既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又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心点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中心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心点是科学发展观。

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即要不断推进历史大变动,又要不断实现自身新觉醒。要把解放思想与解放生产力相结合,把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与党自身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结合,把加强党自身团结与加强党和人民团结相结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离开中国实际和我们已经取得伟大成功的道路和理论体系,而去另外寻求或依傍别的什么主义和模式,即没有前途,也没有意义,而且还十分危险。

二是谋求“三个超越”。在严峻的挑战面前,要坚持谋求“三个超越”:一是超越西方大国近代以来依靠殖民主义掠夺世界资源完成工业化进程的老路;二是超越当年的德国、日本等军国主义依靠发动战争来重新瓜分世界的老路;三是超越霸权主义搞超级大国争霸和争夺势力范围的老路。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始终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中、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我们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中国既不能做美国梦、欧洲梦,也不能做苏联梦,而只能做中国梦,从根本上说就是坚定不够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和平、文明的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是找准一个路径。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就无法汇聚各方的力量,再美好的梦想也无法实现。因此,我们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要有正确的前进方向,要有能够确保“梦想成真”的科学路径。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所谓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前景光明,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历史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宏伟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国人古已有之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不爱国,无以有中国梦;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特有的特征、气质风貌,是促成改革开放“中国奇迹”的精神动力。由这两种精神构筑的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力纽带,是鼓舞中国人民追逐梦想、奋力前行、创造辉煌的不竭动力源泉。我们一定要在追寻中国梦的征程中弘扬中国精神、传承中国精神,不断为中国精神增添时代元素。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人的梦。梦想的实现不是靠嘴巴,而是靠头脑靠手脚、一句话,靠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只有轉化为一个个相互关联、具体实在的建设要求,才能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才能在人们的具体实干中变为现实。用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能量,需要每个单位、每个人在此基础上形成具体目标、具体路线时间表,让全社会的每一部分肌体、每一个工作岗位都焕发出最大的创造活力,进而汇聚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建设洪流,形成磅礴的力量,共同铸就梦想成真的伟大时刻。

4.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 篇四

冷 溶

《 人民日报 》(2013年04月26日 08 版)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

□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得很清楚。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为之努力,但是没有找到出路。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人民经过不懈奋斗,才逐步使这个梦想成为现实。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百年”、“两重任务”。

□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发了这个思想,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进一步作了论述。现在,不但中国,而且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这个词,希望从中国梦中获益。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中国梦,反映了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同胞、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声、共同愿景、共同意志,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热情。

中国梦是怎么来的,它的涵义是什么呢?

(一)“振兴中华”这句话,最早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他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章程中写道:“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我们党成立以后,承担起领导人民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对民族复兴作了大量论述。改革开放初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个口号,是最响亮的一句话。周恩来同志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人们所熟知,一直是青年学子奋发向上的励志警句。

中国梦,民族复兴,为什么能够凝聚中国人民,凝聚中华民族?

外国人往往不理解中国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中国人搞发展的劲头为什么这么大。这首先要看看中国的历史。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很辉煌,而近代以来又很悲惨,受尽屈辱,这个反差太大了。习近平同志说,每一个中国人想起那段历史都会感到心痛。所以,中国人总有那么一股民族复兴的心结和劲头,这是一种精神动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一个重要的精神力量就是爱国主义。每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强盛息息相关。用中国梦来凝聚人民、激励人民,非常准确,非常有力量。

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期,首推汉唐。汉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现在世界上还把中国的语言文字称作汉语,把中国学称作汉学,可见它的影响。在唐朝的时候,发展得最好的时期,是又强大又可亲的形象。强大而可亲,这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是治国的理想境界。当时是时清海宴、文怀远人、和睦万邦的景象。

中国的衰落,是在明朝中叶以后。邓小平同志讲过这段历史。他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明朝中叶大约是在1500年前后的时候。1449年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被认为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历史学家黄仁宇写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也描绘了明朝衰落的情景。他从大历史观的角度认为,这不但是明 2 朝的转折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的转折时期。当时西方已经过文艺复兴,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起来了。特别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开始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西方世界发展速度加快。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讲了这个历史。这正是在明朝中叶的时候。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著名的《世界通史》里,把世界史划分为1500年以前的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也说明这是个重要历史转折时期。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早了近100年,但是二者的目的和理念完全不同。这样,中国就开始落后了。

到了清朝康熙时期,国家看起来还很强大,但实际上是落日的辉煌。当时,英国已经过光荣革命,跑在了最前面。法国经过宗教改革,开始了启蒙运动。原本落后的俄国也在1698年开始改革,赶上了世界发展潮流。恩格斯称彼得大帝是“真正的伟人”,能够顺时而变。而清朝却不了解世界的变化,以为自己很强大,思想僵化保守。康熙也喜欢西学,但不是作为强国之道学的,他不理解其中的新思想,固守自己那套旧的东西,认为西方的东西不过是奇技淫巧。中国当时的落后,并非国力不行,而是理念的落后,是生产力性质的落后。大清帝国与欧洲先进国家在认识、眼界、气势上,已经不能相比。大清虽大,也只是囿于一隅,而那些被称作“蕞尔小国”的西方国家,早已经着眼于全世界了。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被打败,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

(二)在很长一个时期,中国人真是在做梦,找不到出路。毛泽东同志诗曰: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经过170多年的奋斗,现在是到了快要梦想成真的时候。习近平同志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那么,从“长夜难明”到“梦想成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得很清楚。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推翻了满清王朝,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没有找到民族复兴的出路。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人民经过不懈奋斗,才逐步使这个梦想成为现实。

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百年”、“两重任务”。

所谓“两个百年”,就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百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个百年,是从无路可走,到找到复兴之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这是民族复兴的第一个阶段。第二个百年,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这个世纪中叶,在新中国建立100年的时候,完成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现代化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我们就是处于完成第二个百年任务的阶段。

这两个100年,最早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关于第一个百年,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讲到了。第二个百年,是他在1961年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讲的。他说:“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他还讲过:“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后来邓小平同志按照这个思想,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使实现中国梦第二个百年的目标具体化、明确化了。他说,第一步是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温饱,第二步是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小康,第三步是再用50年时间,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后来,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完成的情况下,我们党把第三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即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在第二个十年里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向着本世纪中叶的伟大目标前进。

“两个百年”说明,实现中国梦是一个长期奋斗、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我们党一直是执着地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按照这个“梦”设计的。

十八大报告也讲了两个百年,即建党100年和新中国建立100年。这和上面说的“两个百年”不矛盾。第二个百年是一样的,第一个百年有交叉。十八大报告讲建党100年的目标,是强调现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阶段性目标,是我们现在正在干的事情。同时,从建党说起,也表达了一个更深刻的含义,就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才使中国梦的实现有了可能。一个是建党,一个是新中国建立,这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关键历史节点。

那么,“两重任务”指什么呢?就是说,实现民族复兴是一个任务,但对我们党来讲,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搞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两重任务”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知道,在19世纪中叶,世界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1840年鸦片战争,一个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这两件事情当时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对中国后来的发展则是紧密相联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由此提出了民族复兴的任务,而马克思主义则给我们指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先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任务,然后又通过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来完成现代化的任务。历史证明,救中国和发展中国都要靠马克思主义,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以,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的梦,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也是我们的梦。这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实际上是一个梦。对于共产党员来说,特别不能忘记搞社会主义这个任务,这是我们的崇高理想。

习近平同志在讲中国梦的时候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 5 根本的梦想”。这句话说明,中国梦要落到中国道路上,只有把这条路走好,才能使这一梦想最终成为伟大而光辉的现实。

(三)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中国道路最终都要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这是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的。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国梦的实现,要体现在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一件一件具体事情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感受到这个梦的好处,是真实的、可以实现的,感觉到这个梦和他们有关系,愿意为实现这个梦而付出、去奋斗。由此,这个梦也才能真正成为凝聚人民、激励人民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邓小平同志当初之所以要用“小康”这个概念来表述我们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每个老百姓都过上更加富裕、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正是基于这个认识。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都有追求幸福生活、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老百姓的梦是什么?习近平同志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第一次讲话中就说到这个问题。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话说得多么实在、具体、亲切。

共同富裕,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清正廉洁,诚信友善,文明和谐,天蓝水净,世界和平……十八大报告在这些方面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都反映了老百姓的愿望。

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我们 要把对中国梦的追求转化为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动力,必须继续谦虚谨慎、兢兢业业,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脚踏实地,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这就是中国精神,这就是中国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有了这种精神和力量,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中华民族在追求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付出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已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正在一步一步地接近我们的宏伟目标,我们要继续为之奋斗。中国梦不再是梦,而是中国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现实生活。

中国早已告别了屈辱的历史,中华民族早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在世界上早已有了尊严。但是,要使中国变得更加富强、更加文明,中国人更受尊重,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还需要加倍努力。两个百年的中国梦,第一个百年的任务我们已经完成,第二个百年也已行程过半。行百里者半九十,为山九仞不能功亏一篑。历史的重任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每一个共产党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为国家、为民族、为家庭、为孩子们脚踏实地作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5.实现中国梦是实现个人梦的前提 篇五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重要讲话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生活,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回顾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 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都清楚的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回首过去,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我们清楚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

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只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6.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 篇六

——访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陈瑛

记者 马献忠

2013-3-29 9:10:43来源:2013年3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核心提示】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大力弘扬以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主席的论述高度概括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如何认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如何认识中国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弘扬中国精神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陈瑛。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看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中国精神?

陈瑛: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需要有伟大的精神做支撑。最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弘扬中国精神,发挥中国力量,以实现“中国梦”,这一号召反映了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极大地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共识,指导并鼓舞我们同心同德,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什么是中国精神?在我看来,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能够发出正能量的各种优秀品德、价值的总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们的兴国之魂和强国之魄。这里,我们要注意,无论是爱国主义,还是改革开放,都只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而非“全体”。这就意味着,构成我们中国精神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都是多因素、多层次的复合体,内容非常丰厚。例如我们的民族精神中,除了爱国主义之外,还有勤劳、节俭、勇敢、仁爱、忠实、诚信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聚集在爱国主义和改革开放的周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支持,组成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两个整体,而这两个整体又组合成中国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何认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核心”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

陈瑛: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大力弘扬以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但是,我们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核心”和其他部分的关系:一方面要维护爱国主义和改革开放这两个“核心”的地位,注意发挥其“核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其他因素和成分的地位和作用。以勤俭为例,它虽然不是中国精神的核心,却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精神的基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中间一直传诵着关于勤俭美德的动人故事和处世格言,例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等等。中国共产党人九十多年的奋斗史,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也都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您看来,克服前进中的困难需要弘扬一种什么样的中国精神?

陈瑛:当前我们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时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然而在这个大好形势下,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阻力,我们的国家大、人口多、起点低,许多资源紧缺,包括发展本身带来的生产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以及森林、草场、湿地的减少等环境问题,这里处处需要勤俭节约。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不但存在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例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等,还存在着市场经济以前的小农经济思想意识,诸如自私保守、爱面子、讲排场等等,这些都在传递着负能量,销蚀着人们的美德和精神,甚至严重地影响我们党的建设。消极、奢侈是腐败的温床和开端,勤俭关系着我们党和我们事业的兴亡成败。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大力提倡中国精神中的勤俭,把它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让它铭刻在我们每个党员、每个群众的头脑里,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反对奢侈腐败、狠抓勤俭和廉政的举措,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正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爱国主义和改革开放的精神,正在与勤俭等中华传统美德良性互动:后者坚强地支撑着前者,而前者则提挈着后者,使其攀升到更高境界。它们共同

7.立足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 篇七

一、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是民族复兴思维的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辉煌的历史, 其中每一个兴旺发达的时期都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思想情结。无论是昔日“秦皇汉武”的雄才大略和开疆拓土, 还是“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和自由发展;是隋文帝“开皇之治”统一全国和拨乱反正, 还是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所创造的辉煌时期;是成吉思汗在亚欧大陆上的四面出击, 还是“康乾盛世”所推向的盛世高峰。这些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历史奠定了今天中国地理版图和发展的基础。

在历史上, 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 而且在世界的比例也增长到32.9%。古代中国所谓的盛世几乎都有两个重要衡量标准即疆域版图特别辽阔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力特别巨大。16世纪以前, 影响人类生活的约300项重大科技发明中, 175项是中国人的发明。正是这些重大的发明或发现, 使中国的农耕、纺织、冶金、手工制造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还表现在文明的完美传承和延续性。在人类历史上众多文明不是被外邦所灭绝、就是被取代, 唯有华夏文明传承至今,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和文明的辉煌是历史最真实的辉煌。中国的盛世文明已经不只是一种历史而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理论依据, 具有参考作用。

二、日渐强大的中国是民族复兴思维的现实基础

民族复兴是兴盛历史的延续, 也是痛苦历史的修复。170年前, 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这个曾在世界上傲视诸“夷”的“天朝上国”迅速成为列强瓜分而积弱积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仅五六十年的时间, 签订了数百余个不平等条约, 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边缘。正是这种历史背景下, 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经过90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 终于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呈现出美好前景。

因为我们曾经辉煌过, 才有资格寻找历史的辉煌、谈论民族复兴。60年前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 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 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30年前伴随着改革开放, 对外开放成为时代的主旋律。30多年来的艰苦奋斗, 铸就了一个日渐强大的中国, 今天我们姑且称为“中华盛世”。创造“盛世中国”要有中华民族复兴的思维, 建设“盛世中国”需要扛起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预测, 中国可能在2015年恢复其世界头号经济体的地位, 到2030年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可能增加到23%。当历史的步伐迈入新世纪、中国的脚步跨入世界舞台时, 就注定中国人必须要肩负起积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三、实现中国梦是民族复兴思维的核心内容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 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为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

㈠实现中国梦是民族复兴思维的灵魂和核心内容

它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为背景, 深情描绘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奋斗的历史。实现中国梦就要始终贯穿民族复兴思维。第一要追求经济腾飞, 物质进步, 环境提升, 文化繁荣, 科技创新, 社会公平, 民主法制;第二要追求富国强兵, 民族尊严, 主权完整, 国家统一, 世界和平。

㈡中国梦是以“强国梦”和“富民梦”为特征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个人幸福与国家梦想息息相关, 只有每个人心中升腾起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时这个国家才能国泰民安、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生态良好、公平正义。2013年3月17日习总书记强调,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中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 万众一心,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梦想而奋斗。

㈢坚持正确的道路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选择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 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 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愿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有爱国情操的全体国民凝聚成“中国梦”的坚强力量,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前程似锦。

四、合理的定性和定位是民族复兴思维的舆论基础

民族复兴思维是对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强国梦”的继承和发展, 这是最合理的定性。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 中华民族复兴思维的定位是:不在于要恢复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最大疆域版图, 而在于中华民族要成为世界先进而强大的民族;不仅仅是简单地复兴中国历史上的盛世, 而是要在和平共处, 睦邻友好的原则下建立中国的盛世历史。

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国家全面的复兴, 其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 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新里程。中华民族的复兴亦是属于世界, 致力于伟大复兴思维的中国在国际上作为负责任的大国, 赢得越来越多的民族荣耀与尊严, 谋求本国发展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出访外国时曾回应过世界的关注时指出, “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 而且造福各国人民!说明“中国梦”是一个开放包容、同世界共享和平与繁荣的“世界文明之梦”, 将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世界带来新希望、新机遇。

五、实干兴邦是民族复兴思维实现的根本途径

民族复兴思维是美好的期盼, 更要实干兴邦。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曾说,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不要再进行所谓的争论了。”这句话犹如春雷一般打开了中国人的思路, 成为推动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和跨越发展的巨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话中也强调了实干兴邦的重要性。国人要创新驱动实干、科技强军实干、跨越发展实干, 廉洁自律实干、践行“八项规定”实干, 唯有真抓实干才能直面问题, 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唯有实干才能攻坚克难, 让民族复兴的期待转化为一项项具体措施。

复兴是历史的机遇, 更是人力所为。当前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自信、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我们创造了同期世界上大国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综合国力增长速度、最快的社会全面发展速度;今天的世界对“中国奇迹”充满惊叹;对“中华活力”充满兴趣;对“中国影响力”充满需要。只要实干, 中华民族的“民族复兴梦”就会更容易成为现实。

总之, 中国已经进行了百年以上的艰苦探索, 完成了期盼百年的发展壮举。已取得的成绩告诉我们, 盛世中国需要一个永恒的发展真理, 那就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只有这样“中国梦”所折射出的“民族复兴思维”将承前启后引领我们开创新未来, 让伟大的中华民族阔步行进在伟大的复兴之路上, 让亿万中华儿女满怀信心扬帆高歌迈向新的胜利。

摘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倡导的中国梦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笔者认为实现中国梦, 再创民族辉煌必须从理论上确立民族复兴思维, 从实践上推动民族复兴行动。

8.中国梦实现的哲学分析 篇八

关键词:中国梦;实现;哲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65-03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心渴望和高涨热情。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层面把握中国梦实现的哲学依据。

一、中国梦的内涵

第一,梦想。所谓梦想是一种意识里的追求,是人生活的一种动力和源泉。有时等于理想,有时又区别于理想;它是一种渴望,一种人生追求;它是一种期望达到的一种高度。梦想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成为现实。

第二,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

二、中国梦实现的哲学依据

(一)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在中国梦实现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两个含义:一是社会主义,一是中国特色。作为社会主义,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消灭、人民民主专政等等。这些就是矛盾的普遍性。所谓中国特色,就是中国的具体特点、中国的国情,具体表现为中国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生活方式、传统习惯、政治经济现状等。这些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梦实现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哲学基础。“中国梦”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民族复兴”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一方面,中国梦的实现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共性。另一方面,民族复兴的一般只能在中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发展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又是个性。因此,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当中,既要坚持其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和赞誉。只有备加珍惜、毫不动摇地坚持这条道路,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充分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必然的、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发展必然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和评价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种评价集中体现在:“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4]社会意识这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变成物质力量,从而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社会的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它反映了我国当前生产方式的状况、矛盾以及矛盾各方面的趋势和要求,因而具有以特定方式满足这些要求,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着指导的作用,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必将极大的推动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2]。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的。这一思想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抓住凝聚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形成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

三部曲战略是指: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部曲战略既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又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性和阶段性。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部曲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发展过程是量变和质变交替进行的过程。质量互变规律认为,量变和质量是辩证统一的。量变和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部曲”当中的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量变,都是为质变作准备的艰难困苦的量变,是其基础和前提。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质变,是前两个阶段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和巩固前两个阶段量变的成果。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部曲战略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性和阶段性。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及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他指出了任何事物都是过程的集合体。当然,过程论是与阶段论结合在一起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个过程,但在这过程变迁中,随着事物的出现、发展、成熟,及至走向衰落,一般都会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来。在不同的阶段上,事物的成熟程度,以及他们的特点,甚至在某些质的规定性上,是会有不同甚至很大差别的。按照过程论思想、按发展过程阶段性的观点,将“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中国梦实现的三部曲战略,打破了用“绝对静止”和“绝对对立”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形而上学思想。第二,中国梦实现的三部曲战略,把中国梦的实现当作一个过程来分析,找出了组成过程的要素,划分出了过程的阶段,区分出中国梦实现过程的各种联系,考察中国梦实现过程的环境条件,从而决定过程的存续和转化。第三,中国梦实现的三部曲战略坚持用动态的、循序渐进的和自我完善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这一过程的现时状态与初始状态相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奠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三)中国的伟大复兴是全面的复兴,是“五位一体”的复兴

中国不但要建成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物质文明,还要建成更高的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人类的文明开辟新的境界。为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中国的伟大复兴是全面的复兴、五位一体的复兴既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又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作为高于资本主义的先进社会,应当而且必须是注重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新型社会。

(四)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仅仅依靠人民来实现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因此,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现实的人即中国人民来完成。第二,它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空前艰巨的宏伟事业,始终需要全体人民来共同担当。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才能够有效解决实现中国梦的依靠力量问题。人民群众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力量。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极大地焕发人民群众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创造热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质。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着眼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把实现民族复兴与谋求人民福祉统一起来,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自己是民族复兴伟业的直接受益者,为民族复兴出力流汗就是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坚持发展人民民主,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努力把实现民族复兴与尊重民主权益统一起来,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自己是民族复兴伟业的主人,为民族复兴贡献才智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把人民群众当作“价值主体”加以尊崇,必然会激励他们自觉站在主人翁的立场上,将个人前途命运同整个民族前途命运融为一体,以不断高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民族复兴伟业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科学实践是中国梦实现的根本保障,中国梦的实现统一于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N].人民日报,2012-11-30.

[2]习近平.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2013lh/20

13-03/17/c_115052635.htm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上一篇:大学生理性爱国问卷调查下一篇:中国文化史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