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构想_人教版新课标(精选14篇)
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构想_人教版新课标 篇一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人教版新课标 语文应用能力是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语文素质提高了,对其整体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发挥具有内在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一方面为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握常用汉字,打好识字基础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是熟练掌握字词典的常用查字法,打好自学基础。小学语文还可以帮助学生打好最基本的表达基础。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研究实践,简要谈谈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修炼问题,希望能够通过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
一、加强师德师风修炼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德被认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一般被简要地概括为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事业心,热爱学生的高度责任心,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上进心。其要求对小学教育教学事业伴有积极的情感,并倾其所有心力,贯彻始终,寻求维持稳定,愿一辈子为小学教育事业献身。在平成教学中要坚持“以文载道”,通过语文教学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修炼,以充分实施素质教育。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语文教学,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选取最具教育力的事例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或生动、有趣的活动在教学知识的同时也渗透德育教育。
二、加强文化素质学习
随着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做好教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学科知识(主要包括语文学科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语文概念结构、语文章法结构、学科信念、教育理论修养即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等方面的学习,以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为新时期语文教学发展服务。
三、注重教学能力提高
教师通常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人员,笔者认为,作为教师仅仅有丰富的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不够的,还应加强教学能力的修炼,具体而言就是要结合自身工作,不断提高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提高合理选择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加强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应具有科学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监控教学活动的能力。
四、加强教学艺术修炼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是指教师本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定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结晶。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的课程,教师理应在教学艺术上多花工夫,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教学艺术主要包括:教学语言的艺术、课堂节奏艺术、板书设计艺术、导课的艺术、批评及表扬学生的艺术等。
五、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注重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不断被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日趋明显,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理应加强新技术的学习,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教学手段,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直观显示、再现课程情景、利于创新教育,辅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总之,21世纪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体现出“全能型”和“完整型”的特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是理论和实践、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的“全能型”和“完整型”教师。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本身要有较强的自律性和责任心,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成为教育小学生的人格模范,而且还能成为面对一群具有个性的天真活泼的小学生的语文教育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完整的、和谐发展的、有道德、有教养、有奉献精神、有学问的、成功的小学语文教师。
2.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构想_人教版新课标 篇二
一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特别强调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应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
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多媒体通过图像、声音、动感等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不仅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心理,而且使学生能很好地感知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在教学red、orange、green、blue等颜色词时,把这些单词所表达的颜色制成多媒体课件。当屏幕上出现了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画面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了屏幕上,激起了他们的兴趣,从而高效率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生词。
2.在游戏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可以在游戏中激活。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方式之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用心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充分体验、感悟、获得知识。课堂也会因为有了游戏而大放光彩。老师就借助游戏将“玩”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自我触动、自我激励、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单词接龙、传悄悄话、有奖猜物、击鼓传花等都是十分受欢迎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游戏。如在教学pen、pencil、ruler等学习用品时,我设计了Guess的游戏。课前我准备了一只装着各种学习用品的书包,让学生们主持游戏并判断对错。主持的学生问:“What’s this in my bag?”全班学生立即争先恐后地举手猜道:“Is this a pencil?/Is this a ruler?”……在竞猜的过程中,学生不断重复使用所学的实物单词,枯燥乏味的单词学习也因为有了这个游戏而变得生动活泼,其乐无穷。通过简短的游戏,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意识,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通过游戏,又培养了儿童的情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让儿童体验到生活、学习的乐趣。然后,教师再在这个基础上因势利导,一切变得水到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
3.活用英语歌曲和童谣
歌曲和童谣可以用于营造学习气氛,为了迎合学生好动、好表演的特点,发挥歌曲和童谣的作用,要尽量给歌曲和童谣配上相应的简易动作,让学生唱起来的同时演起来、乐起来,在充满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如在教学字母时运用多媒体制作英文字母歌,把字母的书写笔画顺序有机地结合在一个Flash动画中,让学生在动画和音乐的双重刺激下感受字母的趣味,以便更准确地掌握26个字母。
二转变教师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师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学生很少能从其他渠道获得知识,教师的角色是教书匠和讲解员。新课标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很多英语教师还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思想观念,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重新给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引导者
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将每个学生的潜能唤醒、激活起来。教师要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和交流欲望,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同时教师还应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其学习动机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让他们体验到成功表达的乐趣。如教学闽教版英语第三册Unit 7 Seasons这一单元时,我设计了sunny、windy、rainy、snowy、cloudy几幅画面,配以体现其不同的天气特点的音乐和语言,用映入眼帘的图画、形象生动的语言、扣人心弦的音乐建立起多角度信号联网,真可谓历历在目,声声入耳。在为学生们的语、形、声建立了较为牢固的信号联网之后,看着生动的图像,复述不同天气的特征。学生们边学边用,学以致用,去实践、创造,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合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由过去教学中的主角转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朋友;既是教与学的合作者,也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英语教学具有“双边性”“对话性”和“交际性”的特征,因此教师只注重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过多注重“教”而忽视学生“学”的方法是远不能适应现代外语教学要求的。英语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特殊的交往活动,是一种“对话”“交流”,更是一种“理解”。因此,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互动双主”。“互动双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主导,学生还兼有教学主体的角色,在课堂上保持一种互动的关系。让学生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注重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在语言知识水平上和能力上都得到提高。教师同为教学主导,要制订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学生真正达到教育目标。教师只有放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角色,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良好关系才能在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道路上携手前进。
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构想_人教版新课标 篇三
形象印象影响
这本书塑造了鲜明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妈妈说,一本好书能()几代人。
惧怕害怕恐怕
这事我()不能答应你,我()被别人发现。
五、是非分明。判断对错。(5分)
1.“我”总是到书店里窃读,是因为窃读令人感到特别的刺激。()
2.只要是书,看了就有好处,用不着选择。()
3.作文练习,开始需要借鉴和模仿。()
4.“文理贯通”,指的是要能文能理,不能偏科。()
5.“我合上书,咽下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这句话的含义是指我的肚子饿得饥肠辘辘,差点都想吃书了。()
六、课文传真。根据要求填空。(18分)
1.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和书交朋友。在本单元中,我们和林海音一起品尝了()的滋味——很(),也很()。从与季羡林教授的对话中,得到了读书的启示,要(),要();在和艾肯环绕世界旅游的时候,看到了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伴侣,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直至能();浙江的作家()更是把书比作了“()”,在醉心阅读中得到了(),迈进了文学的大门。
2.当我们遨游在书海的时候,总是看得(),看得(),看得(),看得()。(用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3.艾肯的读书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她总是()地读那本书。首先(),然后(),最后()。(请用简练的语句概括)
七、改头换面。按要求写句子。(4分)
1.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我差不多借阅了这个小图书馆的所有的书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园地。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一)《窃读记》节选(7分)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1.读一读,按顺序排列作者细微的心理变化。(2分)
狂喜暗喜庆幸急切不灰心
(暗喜)→()→()→()→()
2.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请你用“·”标出一系列动词。想想这些动词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点出最能体现“我”对书如饥似渴的词语。(1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0分)
书是知识的宝库。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当你打开五彩缤纷的图书,你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动人的小说,美丽的诗歌,感人的童话……让你爱不释手,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一位大文豪说过:“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寂寞时,它会给我们以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们向光明的前程迈进。
1.文中有不少成语,如:五彩缤纷、爱不释手、良师益友等,你能再写出你所熟悉的6个成语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有这么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你能再写出2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或谚语吗?(2分)
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在文中把这段话分成两层,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每层的意思。(3分)
第一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写作宫。(30分)
4.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构想_人教版新课标 篇四
课文朗读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富有成效地朗读,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理解语文课本内容,发展其语言基础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对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概述
朗读是传统的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也是有效提升语文整体教学水平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朗读的作用和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普遍年纪较小,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不足,因此通过强化对他们的朗读训练,是提高小学生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的重要手段,也就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道理。
二、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朗读教学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上看,朗读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朗读的时间不足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过程中,仍然采用“教师主讲,学生主学”的模式,一节课上,教师讲的满满荡荡、面面俱到,而留给学生的时间则少之又少,因而造成学生朗读时间的严重不足,也使得小学生对课文教学内容的不熟悉,对知识认知和理解的不充分。
2.缺乏正确的指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师采用的朗读教学策略一般都是让学生反复的诵读,如此机械、陈旧的教学方法不仅缺乏新意,而且所收到的效果也甚为微小。教师对朗读教学缺乏正确的指导和有效的评价,是造成当前小学生朗读能力较弱的重要影响因素。3.朗读面狭窄
朗读教学的内容可以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散文,可以是诗歌,可以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也可以从课外教材中截取。然而,目前的朗读教学现状却未能有效地将其实践,朗读教学所选取的内容千篇一律,都是以教材课文选段为主。狭窄的朗读面使得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效果一直都得不到有效地提升。
4.学生对朗读不感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对事物认识程度不够深入,在对语文的学习上,也主要是以老师教学为主。然而,正因为这样的因素,一些老师便以为小学生什么都不懂,自己怎么教,他们就怎么跟着学。于是,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就单一地采取“齐声读”“大声读”的教学方法,未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便对朗读失去了原本的兴趣和耐心。教师这样的做法,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其实,正是对小学生这些群体,教师才更要积极发挥出他们的自主性作用,培养起他们对朗读的兴趣。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和接受语文知识主要是以兴趣为主导,如果教师忽视对小学生兴趣的激发,就无疑丢失了教学的“工具”,又怎么能使心智懵懂的小学生喜欢朗读,喜欢语文呢?
三、优化朗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存在的诸多不足,作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优化策略,切实改善当前朗读教学质量和水平。
1.提供充足的朗读时间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所能达到的事情,需要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有可能得到有效提升。然而,有些教师为了所谓的“追效率,赶进度”,对学生朗读环节能省则省,个别还直接跳过,但欲速则不达,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最终反而损害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所以,教师在提高语文朗读教学效率时,就需要提供给小学生充足的朗读机会和朗读时间,使其在不断地训练中得到有效提升。
2.传授正确的朗读技巧 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朗读教学也是如此。小学朗读是一种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学习活动,需要朗读者生动、准确、形象地再现原文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貌,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传授其正确的朗读技巧,帮助其理解文本内容和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掌握的朗读技巧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包括适当停顿、轻重音区分、掌握语调、调整语气以及控制朗读速度等。学生一旦学会并运用这些技巧进行朗读,自然而然地就会提升其朗读的能力。
3.拓宽朗读面,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符合小学生兴趣和特点的朗读材料,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朗读面和阅读量,并加以科学的指导和评价。同时,针对学生原先形成的不良朗读习惯,教师也要注意纠正,尤其是学生在朗读新内容中,更容易将种种不良朗读习惯体现出来,如多字漏字现象,词组拆开停顿现象,错误断句现象等,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利用学生朗读新材料的机会纠错改错,从而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4.创造丰富的朗读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提高小学朗读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培养小学生对语文朗读的兴趣,除了从小学生特性入手,选取其感兴趣的朗读材料之外,还可以创造丰富的朗读形式,来让学生体验不同朗读形式带来的不同效果。比如,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关于人物对话选段的朗读内容,就采用分角色朗读形式;当需要烘托气氛时,就采用齐声朗读形式;当学生情绪不到位时,就采用示范朗读形式;当碰到朗读的文章层次分明时,就采用引读形式。丰富的朗读形式,能够引起学生对朗读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带给学生不同的朗读体验。
四、总结
5.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构想_人教版新课标 篇五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注重词语的注释,诗句的翻译,以及对全诗的背诵和默写,而忽视了古诗教学语言精练,节奏明快,音乐感强以及形象思维丰富、感情色彩浓厚的特点,以致放松了对诗的意境教学,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艺术真谛的感受,束缚了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力,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古诗的意境教学。
一、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置身于诗的意境
古诗“寄意、抒情”,我们可通过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让学生置身于当时诗人所处的那种环境,使学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言犹己出。如教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时,通过写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诗人临终的这篇以诗写成的遗嘱,概括的道出了自己一生的心事:对南宋统治者的屈辱求和,偏安江南的无穷悲愤,对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热烈向往和坚定的决心,从而更深切地揭示了诗的内涵。
二、使用直观图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古诗的意境,绝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在教学时,可利用现有的插图,仿制的幻灯片或根据诗的内容绘制的诗意图,再现形象,使学生触景生情,进入诗的意境。如教《所见》这首诗时,画面以诗的内容为背景,一片森林浓荫覆地,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自得,再配上一段《牧童短笛》音乐片段,在它的前面插入一段山歌及山歌的回荡后,后面插入一段知了叫声,这样就有助于帮助学生进入小诗所设的情景,使学生在领会诗的意境时,不知不觉中完成由学生到牧童的角色换位。
三、指导表情朗读,深入体会诗的意境
古诗的诗韵和结构一般都合乎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我们在古诗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是指导学生表情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诗的意境,如教学《咏柳》,为了领会“妆”、“垂”“裁”、“似剪刀”这些词,先让学生仔细体味这些词的含义及作者的炼词艺术,通过指导,反复吟咏,使学生脑海中逐渐展现一幅图景,微风吹来,妩媚的柳条舒展开来,让人看了心情舒畅,惊叹自然的力量是多么的神奇,而且朗读时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四、启发想象,感悟诗的意境 想象是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使他们在诗中的意境中遨游,真正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意。如教《所见》,对“忽然闭口立”进行讨论,牧童在什么地方?从书上插图可知牧童立在地上,有的同学却认为立在牛背上,可知牧童立在牛背上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牧童非常想捉知了,站在牛背上似乎比地上更方便捕捉,根据作者描述的情景进行合理想象,只要符合诗的意境都可以成立,这也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乐趣,只有按要求进行训练,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那么,怎样进行基础训练,最后启发学生想象合理的结局,牧童想捉知了,他的神情由动态转入静态,是一刹那的,全诗也要戛然而止,那么牧童捕蝉结局如何呢?我便启发学生想象,牧童是怎样走近蝉的?怎样捕捉?捉到了没有?若捉到了会怎么样?若没有捉到呢?可能是垂头丧气,边走边留心察看树上有没有蝉鸣;也可能牧童惋惜片刻,又笑而向前,进入“牧童骑黄牛,隔声震林域”的意境,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诗的内容的理解。
6.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构想_人教版新课标 篇六
有民主和谐的整体课堂氛围作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便水到渠成。小学生的思想很活跃,求知欲望很强烈,对所有的事物都有好奇心,所以他们的心中是不缺乏问题的。但学生小小的问题种子能不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就要看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了。在课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问题,当他们提出的问题值得分析时,我们要说:“这个问题很值得讨论,请大家思考一下,看看如何解答。”然后引导学生去找相关的课文,通过阅读分析,让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点拨引导,以解决学生的问题。当他们的问题跟课本内容一点也不相干或不合理时,首先要肯定他的勇气,然后委婉地告诉他这个问题在这里提出不合理,可以课下找老师解决。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是对他们学习兴趣的珍惜,也是对他们学习积极性的肯定,还可以锻炼和引导他们的思维逐步地深入到问题更深的地方去。让学生的问题贯穿课堂可能看起来要乱一些,似乎是毫无章法,但是如果教师稍加引导和归纳,引导学生的问题,归纳学生问题,就能水到渠成,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课堂朗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更是让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高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文本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问题,感悟思想。阅读时,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书声中感受到读书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小学语文中有许多短小的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很适合小学生去读。先不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单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来说,读诗就是最好的方法。阅读还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创意朗读,比如分角色朗读,带表情朗读,听录音朗读等。不管哪种形式,都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角度去体会课文感触课文。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情感的感悟不同,读出来的情感就不同。
三:融汇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不应该仅仅限于作文课的教学,还应该把写作能力的训练分散融汇在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注意,利用课堂进行作文教学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看童话,因此可以选取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在阅读课上发给学生,让两个同学合看一本,这样做是为了先带动一部分爱看书的学生,再带动全班学生。到后来,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本爱看的书,以至于班级建立起一个“读书角”,书橱里的书就成了大家的财富,成为大家的精神“粮库”。阅读的同时告诉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是读书时必须拿起笔,要么圈点勾画,要么择句积累,要么写下感受。当然小学生能力有限,应该以积累优美的词句为主。我班学生每个人都有一个漂亮的专用笔记本,不是用来做课堂笔记,而是专门用来读书摘抄优美语句的。这样的阅读练习多了,学生自然知道了如何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如何把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如何把人物形象表现出来,虽然这其中的一些表现手法技巧学生并不明白,但他们已经能够运用。有一次在作文练习时,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了倒叙的方式来写他的奶奶,我在他运用倒叙的段落部分,特意地批上“运用倒叙,很吸引读者”一句话,并在班上作为典型加以表扬。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明白了什么是倒叙,而且对它的作用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既要学习知识和技能,又要掌握方法和过程,还要以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身心的健康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是否能取得成效的关键。为此,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竭力让学生“动”起来,建立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自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在很多优质课上,小组活动中,或者学生提出问题,或者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发表对其他学生的看法,形式丰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教师都不急于说出自己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初体验来有针对性地引导。这种重视学生初体验的做法是非常合理的,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
五、总结
7.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构想_人教版新课标 篇七
一、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问题分析
(一)“机械灌输”化严重
就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而言,大部分数学教师具有端正的课堂教学态度,在课堂上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教学方法的掌握上,教师并不能达到教学要求,从而会出现教师一味地机械灌输知识,学生一味地接受知识灌输,形成课堂低效率与低质量的死循环,大大削弱了学生数学课堂的积极性。
(二)教学主体性差
在传统数学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忽略了学生才是小学数学课堂的主体。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必须做到教学以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接受能力以及思维变化能力为己任,打造“积极、主动、探究、思考”的高效课堂,并有效地形成完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体系。
(三)缺乏教学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的知识灌输过程,而忽略了课后的教学反馈。教学反馈具有直接、明确的评价时效性,它能够让教师充分掌握课堂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在把握新课标数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措施,做到及时跟进、迅速纠正。
二、有效教学策略
(一)增进师生情感,打造和谐课堂
教师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必须深入研究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与课堂学习问题,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使得小学数学课堂向“和谐化”发展。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注重教学策略与情感增进的融合,立足于教学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不可面无表情、脸型僵硬,要以深厚的教学情感引领学生逐渐走向课堂深处,让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知识的奥妙。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教师解答,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并且拉近师生关系。比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老师出一道相关题目,由教师进行解答。这样的好处是题目由学生设计,增加了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并且,学生出题目教师回答的模式能够拉近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
(二)开展教学活动,培养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可依赖于教学灌输,而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探究实践与合作沟通。教师要在课堂中丰富教学形式,及时开展各种各样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理解与升华,充分培养数学逻辑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
比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开展了剪纸小活动。让学生画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正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然后将这些图形剪出来,并沿对称轴分成两半,取其中一份。在小组内,让学生将所有剪出来的图形进行混合,学生再随机拿取剪纸,并制作出选到的剪纸的另一半。比如,一个学生选到了正三角形的一半,那么他需要制作出正三角形的另一半。
(三)做好“问题引入”
新课标数学教材的教学特点是一系列的数学知识点都是在相应数学问题的引入下所提出的。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数学教材内容,根据数学课堂知识的切入点来打造“问题引入”教学方式,创设问题引导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与确定位置》的教学过程中,结合锐角和钝角、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内容,我积极准备了问题引入环节。在课堂上,我首先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分别是如何得来的?”“角的种类有哪些?”“锐角与钝角间有什么关系?”在这些教学问题的引入下,学生初步领会了平移、旋转的数学思想,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到教学以生为本,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性格特征来探讨高效教学策略,在教学反思中提高教学能力,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给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一点启发,进而更好地投身于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建设中!
参考文献
[1]周君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7).
8.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落实新课标 篇八
一、发展语言,可以让成语先行
第一学段应抓住机会训练低年级孩子说完整话、把意思表达清楚的能力。于是课堂上,我常常不遗余力地进行训练,在拼音教学结束之后,就在课后要求学生用拼音夹汉字的形式写一两句话练习表达。孩子们对最初的训练很感兴趣,所写内容也比较丰富:结识新友、街头见闻、校园游戏、卫生清扫……日久天长,内容出现了重复,也不再有新意。于是我利用班队时间,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趣的语文活动,激发写的兴趣,培养孩子们认真观察身边生活的习惯。坚持开展孩子们感兴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他们会在主动参与中增长知识,发展语言。
二、找准兴奋点,实物激趣
低年级的识字任务重,语文课的课时安排比高年级多,每天要把大量时间放在识字、写字上,不仅孩子们学得枯燥乏味,精神不振,老师也是味同嚼蜡、浑身乏力。
赞可夫说:“只有在儿童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写话中具有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这一活动正是顺应了儿童这样的心理,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里,放飞想象,自由翱翔,放飞心灵,自由倾诉!
培养学生写话能力贵在坚持,因为要经常写,孩子们也会觉得确有无内容可写的时候。好奇、喜欢幻想是孩子的本能,孩子们喜欢听童话、讲童话,也喜欢编童话。我就让孩子们在日记中用他们的玩具学编童话。孩子们的确对童话情有独衷,他们一旦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样就不会觉得无话可写了。其时,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童话,都是用一个浅显动人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面对这些童话,孩子们往往将童话故事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情不自禁地走进童话,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只要我们启发得当,孩子们就会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以我常常根据这个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这样,童话在把孩子们引上作文之路的同时,也把孩子们引上了人生之路。这正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体现。
三、巧妙引导,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年级的后半学期,孩子们已经能完整地写一两句话了,粗略一看,意思表达得很清楚,很完整,但细细地观察就发现了毛病。毛病出在标点符号上。该停顿时不会用逗号,不该停顿时又随便地加逗号断开句子,有的同学会用逗号了,又把小逗号写成了一个小黑点或是弯弯的小半圆……针对这些现象,我编了小故事“小逗号的苦恼”讲给同学们听,了解小逗号在长途旅行中,看到自己标点符号家族的不幸遭遇。听完故事,我把同学们写话中存在的问题,照原样抄在黑板上,让孩子们为故事中小逗号的遭遇对号入座。这种新奇的方式,孩子们兴趣大增,他们像“小医生”,很快发现了句子的病情,并对症下药及时医治,把标点符号改正确了。于是我告诉孩子们:在一个简单的句子中,一般要在时间后面停顿并加逗号,后边的意思说清楚加上句号。并根据停顿时间长短编了顺口溜:“逗号短,句号长,更短的停顿顿号忙,遇到抒发感情时,快请叹号来一趟!”顺口溜对于孩子们来说朗朗上口,易记易懂,也感兴趣。经过反复的训练和纠正,至二年级,孩子们已基本能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了。
关于标点符号的顺口溜,基本上是随着课标要求每接触一种我和孩子们一同总结它的特点,然后在顺口溜中加一句,直到四年级;常用的标点符号都进入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中。在阅读文章时,孩子们逐渐能准确的分辨一些标点符号的特点和用途,写话时也就逐渐学会准确使用他们。记得在四年级末,我班的同学还为标点符号写了一篇自述。
标点符号的自述
我叫逗号,活泼爱动,被人们称作点号,标点符号中最常见的就是我了;感叹号二哥极富感情;省略号三妹又是那样幽深莫测......
当然,最值得我们骄傲的就是人们在写字的时候总少不了我们。每当这时候,我们就各负其责,使作者的文章更加层次清晰。有时听到人们夸奖“你的文章写得好”,我们就别提多高兴了,因为那里面也有我们的功劳。
虽然平时我们也很快活,但有时却会出现烦恼──
比如句号大哥,在汉语里本该写成“。”可有些小朋友就写成了“.”我仔细一查,这原来是洋人的句号!知道的认为是写错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大哥赶时髦,想沾点洋气呢!
这篇习作表明,这个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对于标点符号家族成员的特点和作用已了如指掌,我想,这当归功于那个童话故事“小逗号的烦恼”和标点符号顺口溜吧!实践证明,孩子们就在我们共同开展的语文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9.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构想_人教版新课标 篇九
作文是创造性的作业,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谈作文教学时说:“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现实生活五彩斑斓的,既有阳光雨露,也有狂风暴雪。学生体验生活,认识人生,教师是引路人。要让学生丰富生活的积累,在众多的生活素材中披沙取金,创新立意,才能得来构思的巧妙。
一、留心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作文源于生活。学生脑子里没有用来写的材料,是写不出好的作文的,在课堂上完成的作文只能是“闭门造车”勉强地生编硬造,只有对生活勤于观察,善于积累,才有内容可写,才能把作文写好。平时,学生虽然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对生活有乐趣,但是,由于他们不会观察,捕捉不了生活素材,很少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因此,对周围的人、事、物,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懂得去积累,头脑空空,无材料可写,作文内容贫乏,所以,我们平时就要教育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指导他们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善于积累素材的好习惯。有经验的作家说过:“丰富的作文题材是靠观察和思考得来的。”因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分析,把事物的外在和内涵看清看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再如,写状物的文章,就可引导学生抓住物的特点,从形状、大小、姿态、色彩、变化、环境等方面,有重点、有目的的进行观察、记录。又如,在教学中,遇到要求学生写《春游》、《金色的秋天》等写景的文章,在写作之前,就有组织的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认识四季变化的美丽景象,了解太阳,花草,树木,小昆虫及自然界的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景物,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大自然美丽景色并把它记录下来。
二、捕捉素材,分析思考
作文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写出自己的思想认识,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作文源于生活。学生脑子里没有用来写的材料,是写不出好的作文的,只有对生活勤于观察,善于积累,才有内容可写,才能把作文写好。平时,学生虽然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对生活有乐趣,但是,由于他们不会观察,捕捉不了生活素材,很少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因此,对周围的人、事、物,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懂得去积累,头脑空空,无材料可写,作文内容贫乏,所以,我们平时就要教育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指导他们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善于积累素材的好习惯。作家们说:“丰富的作文题材是靠观察和思考得来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分析,把事物的外在和内涵看清看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再如,写状物的文章,就可引导学生抓住物的特点,从形状、大小、姿态、色彩、变化、环境等方面,有重点、有目的的进行观察、记录。
三、品味生活,放胆写作
生活即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我很注重平时在学生面前快乐生活,全身心地同学生一起寻找生活的滋味,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最好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品尝生活,热爱生活,让学生大胆写作。能大胆地写清楚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把生活中的场景写细写活就是好文章。教师要当好伯乐,尽力发现每位学生,每篇作品的“亮点”、“闪光处”,及时表扬鼓励,在教师欣赏的目光中,所有学生都是千里马。
写作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动笔的欲望;写作有了生活,就等于文笔有了源泉。扎实走好前两步,学生有的写,就能写“放胆文”。我觉得学生会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平时怎么说就怎么写了,这就是作文,不要把小学生的作文当作品,而是要牢牢记住:小学生的作文叫习作,是处在练笔的过程呀,因而,走好前两步是打好了写作的扎实的基本功。有人说:小学生应该快快乐乐做事,认认真真做人,简简单单做文。看来还真是这个理呀!
四、画一画,写一写。
10.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构想_人教版新课标 篇十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陈旧的教学观念严重阻碍了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创新发展。虽然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开展,但一些新的教学观念还并没有深入人心。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单纯学习语文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现象。教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从而走上了应试教育的老路。教师片面去追求学生学习成绩与提高升学率而不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单纯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进而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
1.2单一的教学模式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师单纯地教、学生机械地学的现象,这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这种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唱独角戏,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导致课堂学习气氛沉闷而且压抑。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诉求,没有应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进而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
1.3不合理的评价方式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具有单一性,呈现固定化的模式。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单纯是去看学生的具体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与个性特征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使得一些后进生学习吃力而得不到教师的重视与鼓励,会渐渐让他们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教师给学生所定位的学习目标是针对整体学生提出来的,但这里就存在学生之间由于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在完成学习目标上面也有先后之分。教师在这里就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开展因材施教。
2.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有效途径 2.1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需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人诉求。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感悟、理解与掌握,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加深学生的语文课堂情感体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进而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来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
2.2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逐步建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像在学习小学语文《推敲》这篇课文时,教师需要着重讲到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个典故的出处,进而让学生们讨论课文中所说的,是用“推”好还是“敲”更好。进而由此积及彼,让学生逐渐明白做人的道理,要有礼貌地去敲门,而不是粗鲁地去推,推门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从而通过这堂课来加深学生的现实情感体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让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通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个性特征来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运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不断促进课堂内外联动。
2.3完善评价模式
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能单一地从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而是要注重学生的进步多少与学习过程。教师要建立健全学生评价机制,不仅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还要联系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做到公平公正、科学合理,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多关注后进生,多给他们支持与帮助、引导与鼓励,逐渐使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逐步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3.结语
11.小学语文适应新课标教学策略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教育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86-01
参加小学语文新课程培训,学习新课标,学习新理念,认识到教学必须有一定的策略。小学语文课程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它从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的高度出发,引导小学生学习对语言文字的认知与运用,传承优秀文化,体悟人文情怀,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理性思维,树立创新意识。它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的语文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一、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小语新课标的总体目标中提出的小学语文知识(包括语文事实、语文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这样简单表述:小学语文知识是基础知识与综合技能以及演绎的知识。所谓小学语文事实指的是能运用小学语文及其方法去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小学语文活动经验则是通过小学语文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1.小学语文的基本思想。
小学语文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识字、写字与学词的思想”、“阅读与口语交际的思想”和“习作与综合性学习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小学语文思想的最高层次。对小学而言,大致可分为十个方面:即拼音、识字、句子、組段、篇章、分析短文、开卷有益、畅所欲言、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思想和基础知识与综合技能思想。基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语文方法则与语文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就小学语文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识字、写字教材与教学转化、阅读教材与教学的组合、口语交际教材与教学的映射、习作教材与教学的构造、综合性学习教材与教学的概括、知识的具体化与综合技能的形成性等。
2.重视小学语文思维方法。
小学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小学语文思维的特性:基础性、综合性、理论性。小学语文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小学语文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小学语文思维的一般方法:观察与实验,比较、归类与系统化,归纳总结与教学分解,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一般化与特殊化,模型化与具体化,类比与模仿、联想与猜想等。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独创性等。
3.应用小学语文的意识。
“应用”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课程理念的“在分析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新旧教材中,都配备有所谓的专题分组,有许多内容已经很陈旧,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结合实际重新编写课文只是增强应用语文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语文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合作性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语文学习的东西、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小学语文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4.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
小学语文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语文的本质。在保证基础训练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各种语文教育技术平台,加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及其他学科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学习方法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二、小学语文课程设置
1.小学语文课程分为精读课文与阅读课文两部分。
其确定的原则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小学语文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小学语文准备。选学课文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获得较高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2.设置了小学语文导语、课例、小学语文园地等文化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设置了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笔下动物、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故事、科技成就等小学语文文化内容是贯穿了整个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不单独设置,而是渗透在每个单元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3.模块的逻辑顺序。
单元课程是以精读课文为基础,教师应在保证精读课文课程,选读课文的基础上,尽量让其学习文后的选读课文,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选择需求,并积极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三、小学语文课程实施建议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是教师。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中的角色和作用。语文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小学学习功能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小学语文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小学语文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语文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學习打好基础。同时,充分运用好“班班通”或多媒体及课件的辅助教学手段,是获取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12.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构想_人教版新课标 篇十二
一、培养解题能力,养成学生数学思路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果没有运用有效的策略,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应用题的困难。为了让学生构建一套有效的解题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对题目类型以及解题方法进行分类和总结,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有时会出现思维定式,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转变思路,让学生跳出思维的框框,打破思维定式,找到解题的思路。
例如,在解决“小红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的平均成绩为86分,而当科学成绩公布之后,她的平均成绩增加了3分,求小红的科学成绩为多少?”这类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变思维,假设小红的科学成绩也是86分,那么四门学科的平均成绩还是86分,而实际上平均成绩为89分,多出的3分应该分给每一科,即12分,所以,解题的思路就清晰了,86+12=98,这样小红的科学成绩为98分,很容易就计算出来了。学习完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整理出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以及各种可能的解题方法,教师也要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以及教学内容的设计。
二、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尤为重要,也是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时常遇到“比……少”“比……多”“同样多”“还剩”“一共”“问题”“条件”等专业术语,数学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清楚这些概念和数学名词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领悟理解能力。
例如,红气球有5个,黄气球有45个,绿气球的数量与红气球是同样多的,黄气球的数量是绿气球的多少倍?在解这道题时特别要给学生讲清楚“同样多”是何意,在解答同一类的应用题时特别注意将一些术语和数学名词解释清楚,帮助学生提升理解能力。
三、从问题根本搞清应用题的原理
讲解需要用两步以上的计算来解答应用题时,第一,让学生搞清楚这道题的原理;第二,确定采用何种算法解答该题。比如只需两步计算的题,既是两步计算,就会有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这样的问题,因此,必须根据它的原理来决定。
例如,六年级一班有女生28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多8人,共有多少名学生?当解答这道题时,如果没有将原理弄清楚,女生28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多8人,就特别容易把28和8进行相加,这样会将36认为是全班的人数。如果想要避免这样的错误出现,就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明白该题所讲的是什么,再将已知的数量关系理顺,最后才能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采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
四、将应用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要有效提高应用题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进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当然考虑到教学与实践的区别,数学教师这时候应当做的就是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情境的创设不能只图表面热闹,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生活来设计这样的题目:六一儿童节,张老师买了320块饼干、360块糖、380个水果,要制作精美小礼包,分给同学们作为礼物,问同学们,至多可做几个小礼包?小学生们都很想收到礼物,所以学生们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马上积极地去计算320+360+380=1060个,一会儿就得出结果,至多可做1060个小礼包。这样的题目,不仅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对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同时,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也会更加得心应手,从而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的数学教学时,我们首先要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改革,要以学生的前途为根本,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进行思考后解决问题,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要:数学反映了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在数学中,各部分的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应用题属于小学数学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数量关系在内在是有联系的。目前,小学数学上有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将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进行优化。基于此,文章对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高效教学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冯海波.运用读导法解答小学数学应用题[J].广西教育,2011,(13):111-114.
1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构想_人教版新课标 篇十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在教学中,让学生坚持每天写日记能及时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创作火花,为习作积累活泼鲜明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对传统的日记练习形式进行了新的探索、鼓励学生在日记中道烦恼、吐真言,并借助批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借助笔与学生进行对话,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观,故称之为“对话日记”。现将其改革动因和初步探索作如下介绍:
一、进行“对话日记”教学探索的动因。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善。经常写日记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尔虞我诈、物欲横流的不良风尚不同程度地侵蚀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心。当今的孩子面对身边发生的种种是非充满了迷茫和不解,他们既渴望交流和倾诉,渴望老师或家长为他们指点迷津,又恐怕不但得不到帮助,反而被家长或老师借此为据进行斥责和横加干涉。于是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紧紧地封闭起来,这种封闭导致了“问题少年”的大量涌现,同时近年来,农村一些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只顾赚钱,孩子交由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照管,他们对孩子“管吃、管住、不管教”。这种“留守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受到的是“隔代教育”,由于缺少了来自亲生父母的言传身教、没有得到健全的爱,他们的心灵缺乏沟通和交流,外在性格表现为:任性、孤独和焦虑。据某报载,河北省某镇小学生小吕,就因父母外出后将其托于亲戚代管,该生内心充满忧愁和焦虑又找不到人倾诉,最终万念俱灰,自缢身亡。血淋淋的事实警醒我们:作为一名富有责任感的教师,要注重对这些“留守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逐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构筑起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灵家园。
二、注重辅导,大力拓展日记教学的题材和内容。
笔者把三年级上期当作试验的起点,第一学月,每天给学生十分钟,让学生学着用一些简单的话记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要求语句通顺,书写认真,无错别字。第二学月以后,我每天增加两分钟时间辅导,向学生谈一些 贴近生活的引子,唤起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促使学生的思维飞出课堂,飞到可爱的大自然中去发现美和欣赏美;飞到社会纷争中去评判美;飞到家庭和学校中去感受美;同时,让文字 带走学生的烦恼和忧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就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又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例如春天到了,我就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春的美;班上发生了一点小纠纷,我就会让学生们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对老师有了误解,我就会让学生们写写“老师我想对你说”等等。
在练习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空话、套话,鼓励学生真实地表达。同时,笔者让学生细心观察和感知身边的一草一物、一人一事并学会用文字来体现。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逐渐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评判生活中的是与非、美与丑,逐渐学会了在生活中自由选材。学生们有的详细地记下了自己与动物之间建立的深厚感情;有的记下自己与家人、好朋友之间的磕磕碰碰;有的写下了一连串描写家乡美景的优美随笔;有的摘抄了不少的好词佳句和名言警句等等。学生们从中体会到了运用语言的乐趣,唤发起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和对文字的喜爱。此外,我鼓励学生把在练习中积累的语言材料移植到作文中去。于是,一篇篇真实感人、生动优美的习作油然而生。通过这项练习,学生们普遍反映写作文简单多了,他们爱上了写作。他们的语文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重视批语交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 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笔者利用批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鼓励学生把平时敢怒不敢言或想说又不好说的心里话向老师提出来。我每天利用大约30分钟对全班63名学生的日记进行批阅,当学生写得好时,我会批上诸如“写得真好!”、“努力吧,未来的作家(诗人或童话家)”之类的激励性语言。同时,我对学生们说:“心里的烦恼说出来就好过多了,如果你有不好意思当面对老师说的话可以写日记告诉老师。老师会接受你的意见,会帮你排忧解难的,同时也会为你保密的。”正如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通过文字诉说,可以把危险的压力发泄掉,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同学们慢慢地乐于把自己的烦恼和疑问向老师诉说,在无形中我扮演了心理辅导教师的角色,并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对个别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进行了耐心细致而长期的心理辅导,留守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当学生们乐于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窗,并得到及时的辅导和点拨后,他们的脸上的微笑就会多起来,他们的成绩也会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提高。曾经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今天,爸爸又出去打牌了,只剩我和妹妹在家。我们去找他,他很勉强地跟我们走了,我看得出他心里不高兴。妈妈就是因为爸爸爱打牌才赌气出去的打工的,如果爸爸戒赌了,妈妈回来了,一家人快乐地生活那多好啊!”寥寥几笔感动了我,我说:“孩子,你的善良会有回报的。愿你们全家幸福!”之后,我向该生的父亲提及了此事,他很受感动。从此,该生活泼多了,脸上的笑容多了,学习成绩也好了起来。此外,还有更多的学生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同学之间相处以及在学习上的疑难之处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也做到了有问必答。这种日记教学中的批语交流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心理距离,我和孩子们的关系更融洽了,更密切了。同时,加深了我对孩子们的全面了解,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促使了我的教育观念发生改变。可以这样说,通过批语交流我走进了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14.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构想_人教版新课标 篇十四
课外阅读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它不仅关系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各门学科的学习,还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英国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美国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又聋又哑,她写过这样的话:“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宽阔的海洋。”课外书籍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树立现代阅读理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课外阅读伴随学生成长。
一、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要想把学生领进阅读的殿堂,在阅读中探究典籍的来源,汲取其中的精华,品味读书的韵味。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的快乐过程。那么,激发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是必要的手段,引导他们快乐阅读是关键。只有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智力,让学生主动去了解、研究,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地培养学生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
(一)、故事激趣
小学生认知水平不高,知识储备有限,特别喜欢听故事,老师可选择一些益智有趣的、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后,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课外书。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结合课文《哪吒闹海》还可提出哪吒后来还发生了什么事?学生为了找到答案,教师可推荐《封神演义》或《西游记》来读,让学生自觉地从课外书中寻找答案。
(二)、榜样激趣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运用故事教育学生的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将本班、本校课外阅读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作为大家学习的身边榜样,用他们的读书事迹、读书成果、读书方法教育和感染学生。为此,我们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的评比活动,推出一批批读书明星。使学生感受到“你行,我也行!”、“你行,我更行!”、“你读书好,我读书更好!”把读书看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情感激趣
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比如: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如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让学生产生共鸣;倡导学生多逛逛新华书店,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快乐,从而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读书的渴望,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四)、展示激趣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既能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成就感,从而养成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促使他们不断增加知识积累,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开展诵古诗词、给画配诗、给诗配画、做书签、古诗文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举办读书笔记评比会、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开展“我是故事大王”的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这些做法将大大激发了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因而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从而乐读、善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二、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环境氛围是无声而又时时显效的特殊课堂,是一种隐性的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班级、校园的建设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功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润物细无声的积极作用。
(一)、建立班级图书角,浓郁班级读书氛围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阵地及乐园,为更好地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做到人人有书读,个个方便读,我校每个班级都建立有图书角,确保了人人都有机会读好书,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不必为买书发愁。学生可以自由地阅读,个个融入书海,不亦乐乎!
(二)、优化校园环境建设,浓郁校园读书文化
校园环境是学校的重要隐性教育课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努力使一草一木、一墙一壁、一路一径都发挥文化教育功能,浓郁校园文化氛围。
三、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
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而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只有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地理解读物的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过程中,既要注意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读物。
(一)、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
有益于身心发展,即有益于培养健康和有益于智力发展,有益于语言发展等,在这个前提下一般宜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读物,向中年级学生推荐战斗故事、科幻作品类读物,向高年级学生推荐伟人的故事、中外名著、地理历史等读物,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均能读到最适合自身需要同时又最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课外读物。
(二)、有益于课内学习的读物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中自由驰骋的同时,我们还有必要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拓宽课外阅读知识面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们就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
1、读课文中人物的故事。如学了《轮椅上的霍金》后,让学生找一找霍金的故事读读,既可以丰富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又加深对人物的印象,促进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2、读与课文内容直接联系的作品。如学生学了《装满昆虫的衣袋》后,向学生推荐《昆虫记》,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学习的延伸。
3、读与课文知识有联系的课外书。如学习了《拉萨的天空》后,让学生阅读有关布达拉宫和西藏的书籍等。
四、教会学生学会积累
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一)、培养读书的积极态度,认真投入
只有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把信息变成自己的东西。
(二)、教会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教师应多指导学生将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课外阅读时养成边读边做笔记的好习惯,必将终身受益。
五、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
时间是课外阅读成功的保证。很多小学生普遍反应:我们没有时间读书。看看现实,也难怪他们。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活泼好动的童年时期。一天中,听完课,做完老师和家长们布置的作业后,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尽情地玩乐。对他们来说,比起白纸黑字的书本来,与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耍,打游戏,或是看电视等娱乐活动更显得轻松,不费脑筋。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帮助孩子们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保证他们的阅读精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固定阅读时间
我在班级内进行了尝试:每天中午将抽出一定的时间为“师生共读”时间。一到时间,大家都必须坐在教室里,手捧自己心爱的课外书籍,静心阅读。刚开始时我每天要检查是否带了书籍,检查阅读态度是否端正,可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惊喜地发现,这些检查渐渐地都不需要了,甚至有好多学生纷纷提前来到学校进行课外阅读,他们说:读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二)、压缩课内阅读时间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曾经介绍说过:自己一般只花一学期的二分之一的时间就教完教材,其余的时间都用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啊,其实,课内我们所教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就是为了运用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啊。学习魏老师的方法,我仔细地钻研教材,锁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不仅课堂的效率提高了,而且节约出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在此基础上,我将一定的语文课开辟出来,改为“阅读指导、交流课”,专门用于对孩子们进行阅读的指导,让他们就自己所阅读的书籍进行读后的讨论。事实证明,这样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让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倍增。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构想_人教版新课标】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教学模式”初探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06-20
小学语文论文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_人教版新课标06-27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语文:留住教育的诗意_人教版新课标10-08
小学语文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资源拓展初探_人教版新课标11-11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让生活素材在课堂中闪光-人教版新课标07-03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9-26
怎样在小学语文习作中落实新课标修订稿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