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心得体会

2024-08-19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心得体会(精选12篇)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心得体会 篇一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

各区县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求,深化本市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业负担,经研究,决定自2013学年起,在全市重点推进小学一、二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并逐步扩大至小学中高年级。鼓励区县和学校采用“以点带面”的推进策略,选择若干学校和若干学科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后再行推广;鼓励区县和学校在做好小学低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小学中高年级的改革实践。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的与作用

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

但是,当前小学教学与评价还存在一些偏离课程标准要求的现象,如教学要求、作业要求和评价要求被人为拔高,学生必要的学习经历被忽视,针对学生差异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比较缺乏等。这些现象影响了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健康成长,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对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质疑。

推进实施小学阶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有利于引导学校和教师牢固树立课程标准在教学与评价中的地位,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开展教学与评价工作;有利于促进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和学校逐步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完善相应的工作管理机制;有利于引导家长和社会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尊重孩子的差异发展和个性发展。

推进实施小学阶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是保障全体学生接受公平且高质量教育的需要,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的需要,更是当前深入推进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内容与要求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是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相关要求,开展教学和评价活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并非单纯地控制或降低教学基本要求,而是要根据课程标准科学确定教学基本要求和评价要求,在教学与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维度,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课程目标的落实,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学校要通过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活动,积极推动和引导教师改变基于个人经验和基于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的做法,真正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阶段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鼓励教师编制“学期课程实施计划表”,明确各学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度安排与评价方法等,并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据此确定教学方案及实施方式。

2.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参照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适应学生年龄特征、难度适宜的学习活动。要围绕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丰富经历、探究体验和表达交流等要求,精心设计“学习准备期”和“快乐活动日”综合活动。要在实践中总结阅读、表达、探究、实践、交流、游戏等活动的实施经验。

3.有效调控教学进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多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并适时予以鼓励。要探索课堂观察与分析的途径与方法,根据学生在知识掌握、问题表达、思维水平、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二)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

1.科学设计评价内容与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把评价建立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年龄特征,合理设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探索通过课堂观察及时评价学生表现。要注重表达表现、探究活动、社会实践、作品展示等表现性任务的设计,细致观察、有效记录、深入分析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方法、态度、兴趣与习惯等。要设计符合课程特点和本校特色的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实施多元评价,探索学年、学期等阶段性评价。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一、二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试。

2.采用等第制和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校和教师要注重积累学生课堂表现、表现性任务完成情况、各类考查情况等的记录,采用等第和评语相结合的形式,综合反映学生学业发展状况。要加强对等第制和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对学业成绩、学习表现、学习动力等评价结果采用等第表达,并结合学生个体学习情况,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知识理解、学习能力等方面选择若干要素进行评语描述,真正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3.注重评价结果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学校和教师要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改进与激励功能,明确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不是对学生进行评定或比较,而在于发现学生在目标达成过程中的差距,进而调整教学方案或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学习。要重视评价数据的统计、分析,客观反映课程标准的达成情况,如实反映学生个体发展情况。要及时、明确、有针对地反馈评价结果,实现对学生的精准指导,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

三、措施与保障

1.加强指导监督。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学校及教师的管理和指导。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加强中小学课程教学管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职责,严肃查处所辖中小学违反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与评价的行为,保障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各小学要把“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作为学校依法办学的重要工作,主动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

2.加强调查研究。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要积极开展小学教学与评价现状的调研,善于发现问题和经验。市教学研究部门要开展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适时修订小学语文教材。市、区县教学研究部门要加强教学研究,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作为常规教研及网络教研的重要主题;教研人员要深入基层学校,加强对教师教学的指导,解决教师在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要以项目为载体,探索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有效途径。鼓励区县和学校开展师生关系、学业负担、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等关键因素的调查,以持续准确了解学校教学与评价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程度,教师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能力,并以调查证据为基础,及时研究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3.组织各类培训。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要针对教研员、校长和教师,灵活采用教材教法分析、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展示、教学论坛、专题研修等方式,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专题培训。

4.提供资源支持。市教学研究部门要梳理一、二年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与要求,修订并公布《幼小衔接家长手册》等指导性文本。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通过撰写报告、发表论文、出版书籍、录制视频等形式,提供多元化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各种资源,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5.营造积极氛围。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组织各类交流展示活动,充分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向家长、社会宣传“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重要意义、典型经验和案例,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和教育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会

2013年8月7日

2.“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心得体会 篇二

一、课堂评价的目的———改进课堂教学

目前, 课堂教学评价通过发挥教育评价的鉴定功能, 评定结果与教师的很多利益挂钩。众所周知,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很大的弊端, 主要表现在: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被评定的一节课上, 而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 甚至将评价的教学内容在同一个班多次讲授;这种评价给教师造成了较大的精神压力, 不利于调动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

新课程评价标准对数学教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提倡以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为主。通过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被评教师能够把握自己的教学过程, 了解教学效果, 以便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评价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理解与掌握,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 做到教学目标更加科学, 更加符合新课程体系的目标要求。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通过对教师激励性评价, 可激发教师产生正确的工作动机和积极的态度, 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充满生命力。

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客观性, 教学方式上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书本知识, 注意了书知识的传授, 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注意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1) 教育教学目标上:从以注重知识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注重对学生“三基”的培养, 既考虑学生目前学习的需要, 又考虑学生将来发展的需要。

2) 教学内容上: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结构,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科学的价值观。

3) 学习方式上:学生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学探究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主的教育思想;使学生真正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动手、个性发展”的目标, 从而让教与学的形式呈现“生动、多样、有趣”的局面让他们成为主动参与者。理解和尊重学生, 为每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展示自我的机会。

4) 教师扮演的角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同时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和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现代教育理念和专业素质。

三、数学教学课堂评价的重点

数学教学课堂评价的重点对象是教师和学生:

(一) 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 主要包括教师是否有基本的数学教学素质, 是否具有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课堂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体系的要求等。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同事的评价, 学生的评价、专家组的评价等。评价可以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目前有很多这样的评价系统。

(二) 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专家评价等。基中他人评价可以是同伴的, 也可以是教师的。评价方式可灵活多样, 既可以采用定性评价, 也可以采用定量评价。

四、数学教学课堂评价的着重点———师生状态

新课程体系标准评价的重点是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 这是决定新课程体系标准的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一) 学生学的状态

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参与状态:在良好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不仅是教的参与者, 更是学的主导者, 只有学生主动的学才能促进教师更好的教。

2) 团队意识状态:这是新课程体系标准中的核心。较强的团队意识会让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 既能发挥各自长处的团队优势, 又能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

3) 创新思维状态:学生是勇于提出有挑战性问题、发表有独创性见解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的体现。

4) 情感状态:数学课堂上, 学生应该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 只有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 才能促发其学习的潜能, 只有适度的紧张感, 才能集中精力, 专注于课堂。长此以往, 对学生良好的性格形成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二) 教师教的状态

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关键环节的处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等方面。

1) 教师不仅要对所教授的内容理解透彻, 教学中抓住重点, 讲透难点, 还应当恰当处理各章节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

2) 教师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促使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4) 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中心是把自己的思想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目标上来。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 评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通过评教, 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人文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也将改革, 主要介绍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关键词:教学评价,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夏正江.关于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的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心得体会 篇三

以《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修订版》一级目标为依据,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与知识水平,根据一级目标中“说、读、唱”的技能要求,学生看到图片和单词能正确说出来,并带有表情和感情的朗读故事和文本,与同伴一起唱英文歌。

低年级评价是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设计评价内容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评价的现状分析

我们在课程中实施的评价,目的是评价学习和促进学习,教师要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从而调整教学,促使学生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但是当前评价还是存在不全面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侧重分数。在评价过程中依然保持传统评价,仍然是以分数来进行等第,侧重于知识与技能,忽视了情感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动机等方面。

2.评价脱离教学。评价与教学保持一致性,评价是为了检测教学的有效性,即学生掌握学习结果的程度。有些老师会根据个人的感觉对学生评价,而不是贯穿整个课堂,课堂中评价的目的是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真实地反映学生发展的状况就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评价。

3.评价缺乏反馈。评价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采用等第和评语的评价方式,通过改进教学方式和个别辅导来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老师把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同时家长也及时给予老师反馈,没有及时反馈的评价是没有意义的评价。

二、评价的实践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合理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它影响着教学活动,并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评价内容体现多维度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评价的多元化,小学低年级英语评价主要以口语评价为主,口语评价是对学生潜能的激励和开发。每个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不是用测验能测出的,要制订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多元评价模式,以达到鼓励和促进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目的。所以,评价内容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最终目标是发现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评价内容,以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中心

朱浦老师提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3个方面。其中,理解与表达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文化与情感包括:文化意识和语言自觉。语用与语感包括:学习策略和语言思维。以核心素养为中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评价内容先于教学设计完成,每个单元及课时评价可以不同,这样可以调动学生自我评价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学生们都得到笑脸不容易,必须在每一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很多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了鼓励学生,在期末的时候比一比谁的贴纸最多,最多的学生会得到小礼品奖励。如:老师可以给学生们买些铅笔、橡皮、尺子等日常学习用品,作为期末奖励。

2.评价内容,以学生的学习品质为中心

朱浦老师曾说过,能够左右孩子学习效果的是学习品质,学习品质包括三个方面:兴趣、习惯、情绪。评价不能忽视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是儿童的学习基础素养的重要内容,学习品质是儿童形成社会性与情绪的条件,同时,社会性与情绪也强化了学习品质,二者相辅相成。评价及时反馈给家长,也得到家长的及时反馈,因此评价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纽带。

实践证明:通过这种评价,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为了得到优秀章而积极努力,在期末时比一比看谁的优秀章最多,优秀章最多的人会得到小奖品。

(二)评价方式体现多样性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改变将测验作为主要的评价手段,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要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以往的评价方式是通过期中、期末的笔试进行,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是多年来的终结性评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评价的功能也发生了转变,终结性评价只关注结果,而形成性评价是关注过程的评价。小学低年级英语评价方式主要内容包括:听力、口试、表演、活动等。评价方式多样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1.形成性评价的实践与操作

形成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情感的表达、学习的策略、参与的意识和活动中的表现,同时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整体素质的考查。只有形成性评价,才是全面的、宽松的、自主的、平等的、愉悦的。

【例三】上海《牛津小学英语》2BM1Using my five senses为案例,具体如下图:

实践证明:形成性评价其实是一种阶段性考查,考查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业发展变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与进步,不断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每个月月底的时候可以根据评价表,评选出英语之星、进步奖,并颁发奖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终结性评价的实践与操作

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期最后对学生学业成果的评价,是检测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业水平。以往的终结性评价主要以笔试为主,然而笔试是非常有局限性的一种途径,忽视了对学生的想象力、兴趣、习惯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来进行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四】2BM1-M4 期末终结性评价表

实践证明:终结性评价表是一个学期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更能体现学生在某一学习点的具体情况,并能让学生、教师和家长融为一体,共同参与到评价中来。endprint

三、评价方法体现有效性

不论在形成性评价中还是在终结性评价中,都要通过一些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而这些方法应遵循情境性和趣味性原则。

1.创设情境,分层评价

以往口试考查都是以朗读、回答问题为主,为了了解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情况,只有在不同的情境下,准确、快速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才能综合地反映出英语水平及运用能力,才能真正意义做出综合性评价。在每周测评中,可以现场布置场景,根据学生在场景中的表达程度和表现来进行分层评价。

【场景一】饭店。如在2BM2U2 My favourite food 中,布置饭店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场景二】 动物园。如在2BM2U3

Animals I like 中,布置动物园场景,以学生春游为主线,更好地促进学生交流。

【场景三】  运动会。如在2BM2U1

Things I like doing中,可以模拟学生运动会,询问对方喜爱的运动,老师可以观察每位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2.有声作业,网络评价

Education must be fun.评价方案也要注重趣味性,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一】  读课文。形式:通过微信或者QQ语音发给老师。目的:给学生搭建学习和展示的平台,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读课文的自觉性。

【活动二】  背儿歌。通过微信或者QQ视频让学生表演自己喜欢的儿歌。把表演最精彩的学生录像发到群里,让大家欣赏并学习。设计意图是调动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通过此项活动给家长们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可以互相交流和学习。

【活动三】聊话题。通过微信和QQ群用英文聊天。在限定的时间内要求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并谈论自己喜欢的话题,设计意图是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口语水平。

3.才艺展示,多维评价

【活动一】  才艺表演。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如唱英文歌曲,边唱边跳,带有表情和动作表演自己的节目。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表演的情况进行评价。

【活动二】 英语广播。本校每周三的英语广播,学生们可以根据广播内容,分组讨论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们的表现来评价,最后可以选出表现最好的一个作为下一次广播的小主持人。

【活动三】  看动画片。给学生播放简单的英语动画片,让学生带着表情和动作演绎自己的角色,充分挖掘学生们潜在的表演才能,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总而言之,在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既要关注课程标准,又要基于教材、基于学情,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4.“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心得体会 篇四

一、指导思想

引导教师牢固树立课程标准在教学与评价中的地位,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开展教学与评价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保障全体学生接受公平且高质量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二、组织领导

长:龚文冲

副组长:陶战平、周德明

员:姚红梅、郁国华、陈颖、沈妹忠、陆剑鸣

1、行政高效管理。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依靠高效的组织管理,通过行政管理,将学习、实践、总结等各环节落实好,获得实效。

2、加强专业指导。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绝好契机,因此在开展该项工作时应该充分重视对教师的专业指导,使教师通过参与该项工作,更新教育观念,锤炼教学技能,提升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学校要通过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活动,积极推动和引导教师改变基于个人经验和基于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的做法,真正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阶段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鼓励教师编制“学期课程实施计划表”,明确各学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度安排与评价方法等,并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据此确定教学方案及实施方式。

2、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参照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适应学生年龄特征、难度适宜的学习活动。要围绕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丰富经历、探究体验和表达交流等要求,精心设计“学习准备期”、“快乐活动日”综合活动。要在实践中总结阅读、表达、探究、实践、交流、游戏等活动的实施经验。

3、有效调控教学进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多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并适时予以鼓励。要探索课堂观察和分析的途径与方法,根据学生在知识掌握、问题表达、思维水平、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4、学校教师要了解儿童品德发展基本阶段理论,以便为分析和促进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奠定理论基础;正确认识品德心理结构中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要素间的辩证关系,以树立形成小学生知行统一的完善品德的意识;要掌握品行养成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了解我国当代小学生品行发展的基本特点,因势利导,有效促进品行养成;要了解小学生分享、合作、助人、安慰等亲社会行为以及攻击等不良行为的成因,为有效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5、理念是行动的指导。教师要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知识,深入思考人生与教育、知识与课程、教师与学生等教育基本问题,能对不良现象和观念进行专业思考和判断,并逐步树立自己的、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教师观及课程观等信念,“让教育哲学成为教师成长和实施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精神资源。”

了解小学教育的宏观背景,明确其定位。教师要了解我国的教育发展史,尤其是小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史为鉴,做出当代小学教育的价值判断;教师应理解学校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清楚小学生培养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还应了解我国学校教育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明确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地位;教师应懂得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以及与儿童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依法执教,能维护小学生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掌握课程与教学、班级管理的基本理论。小学教师应了解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理论,懂得小学课程与小学培养目标及我国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明确小学课程的总体特点、基本构成及其与其他学段课程之间的关系,以便能从宏观视角理解所教学科的地位和价值;教师还应在理解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教学原理,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快乐成长的促进者。掌握教育研究和专业发展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体而言,教师应了解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重点;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途径,能正确认识自身特点,善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并吸收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从而对自身专业发展进行规划、自主发展。

四、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

1、学校和教师要把评价建立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年龄特征,合理设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过程性评价,探索通过课堂观察及时评价学生表现。

2、要设计符合课程特点和本校特色的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实施多元评价,探索学年、学期等阶段性评价。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一、二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试。

3、备课时应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学段目标、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教学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4、依据课标开展教学,严格控制进度,不随意拔高难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体验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教研活动,群策群力,优化课堂教学。

5、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加强作业与教学的关联,使作业成为学习延伸和学习成果的检测手段,更成为后续学习的动力。低年级坚决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中高年级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6、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必要的学习辅导,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信心。

7、注重评价结果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学校和教师要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改进与激励功能,明确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不是学生进行评定或比较,而在于发现学生在目标达成过程中的差距,进而调整教学方案或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学习。

五、措施与保障

1、学校领导小组要加强指导与监督,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与指导,坚决杜绝违反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与评价的行为,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把“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作为学校依法办学的重要工作,主动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2、学校领导小组要深入课堂,积极开展教学评价现状调研,善于发现问题和经验,加强教学指导,解决教师在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以调查证据为基础,及时研究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5.“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心得体会 篇五

——读《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有感

最近,我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后,受益匪浅。自己结合学习与教学实践,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构建自主的课堂评价模式,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评价者,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老师说好就是好,老师说不好就是不好,学生没有反抗的理由。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评,也可以是学生互评,还可以师生共评等。这样,通过多维度、多侧面的综合性评定,既让学生获得分享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找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学习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所服务,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种自主评价模式的特点是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要把评价权还给学生,“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实现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评价。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现在的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学评价,确切地说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单一地寄于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以分数论“英雄”、论“成败”。方法虽简单但片面,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之真实。所以,新课标大力提倡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教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思路与方法,在分析听课、分析作业、分析习惯、分析思维等学习过程展示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学会评价,逐步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从而不断地调整自我、更好地把握自己。在学生回顾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时,我们不必强调一种形式,而是要注重学生对自己学习成绩、能力水平的客观认识,倡导自己和自己比,进步就是成功,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从课内沿伸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校外,使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自我总结、自我教育,在个体或集体的动态发展中,不断完善自我。

(二)加强对考试制度的改革,对命题的研究

对考试命题的改革、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向来是社会、家长关注的焦点,新课标在这些方面强调:。

1、建立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的评价制度

评价在课程实施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激励作用和质量监控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及“学习过程与方法”都应该成为评价的内容。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只偏重于考查对知识的记忆,却无法考查学生在真实的、动态的情景中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方面的观察、记录、分析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应用及创造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包括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合作学习、观察能力、创造精神等。在教学中,我们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充分体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写作知识与操作知识相结合,学习成绩与学习方法相结合,笔头测试与口头测试相结合,平时检测与期末考查相结合,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力求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民主化,评价机会多次化,评价内容合理化。在评价过程中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教师评相结合的形式。

(1)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评价。具体的说,采用积分制,过程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开学初,给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册,收集学生平日的测查、综合性学习材料等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资料,作为教师对学生全面评价的依据。过程性评价包括:识字写字、诵读欣赏、口语表达、探究学习、朗读、背诵的内容、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内容;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平时、期中、期末的成绩。这种分阶段进行的评价方式,改变了传统考试“时间紧、任务大、偶然性大”的弊端。

(2)是积极改进考查、考试的内容和方式。根据教材进度,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在命题内容、考试方法、结果处理等方面进行专项研讨。语文考试增加了课外阅读、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考核内容。如:低年级增加口试,主要内容是读拼音、读词语、读句子等,中高年级增加读课文、听写句子、写段等内容。语文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中期末成绩组成,平时分值占50分,期中期末成绩占50分。

2、增加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个性。

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像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一样,总是存在着多种正确的解决方法。传统的应试教育崇尚标准答案,对学生的评价测试题目也是标准化命题。这种模式,压制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抹杀学生”标新立异”的创造个性。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善于联想和想象,智力活动丰富多彩。评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要在测评题目上加大改革力度,多用开放式的题目,不要局限在知识的记忆方面,应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或者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提出自己的设计和创意。这种问题,往往不止一个答案,可以测评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特别是能够测评学生非认知领域的素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评价

活动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内容结束后,我都要安排一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他们的思维、想象、表达、绘画、书写、判断、组织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这时,教室就成了一个社会的小舞台,学生既是演员,也是观众,还是评委。

(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

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评价者,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显得非常重要。“多鼓励,少批评”应贯穿于评价过程的始终。同时,奖励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即:体现学生基础学习与能力的差异,对课程学习中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给予奖励;激励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的差异,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异在学习过程的发展给予奖励;对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积极、个体特长发挥显著的学生给予奖励。

6.小学语文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案例 篇六

朗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如今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才能让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从而实现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如何有效地实施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落实和强化:

一、确保朗读时间,在读中感知内涵

要想学生学会朗读,首先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的读。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在课堂中对朗读教学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真正让学生会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必须要把更多的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到程度。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如二年级的《黄山奇石》这般优美的文字,可以提醒学生大声朗读,跟随作者的文字游览美丽的黄山,感受作者心灵的震撼。

二、合理安排阅读,注意指导和阅读示范练习

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课文中一些含义较深的文字内容,可以通过读来意会,从读的情况中最易看出读的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读的文章。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其领悟文章内涵的能力必然会不断增强,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因此,教师应该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朗读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我们可以采取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

三、创设情境,注重朗读技巧训练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造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使朗续训练全面开花。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另外,低年级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都有待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什么的也是难免的。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由于各种因素,比如自身素质、家庭条件、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各有千秋。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感受。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哪怕是对朗读的评估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四、科学评价,注重激发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评价过程就是有效的学习过程。形式多样的评价可有效地指导、激励学生朗读。新课程改变了过去学生成绩单纯由教师评价的模式,除教师评价外,还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诵读评价方式。比如,一人读,全班评价。学生一读完,其余同学马上口头进行评价,此举收效最快,也最常用。除此以外,可以两人互评。以前后坐的两个学生为单位互评,每人都有一张评价表,记录的是对方的朗读成绩,严格要求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丰富饱满。

7.“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心得体会 篇七

教师教学评价是职业院校的教师考核工作的重要参考。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已成为所有职业院校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各职业院校均部署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线教师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已成为广泛需求。

但在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因素影响这评价的合理性,具体如下:

1)评价者的不同的心理因素或主观尺度造成的评价差异

在职业院校中,部分班级或者学生会对管理严格的老师故意恶意评价,即使采用排除最高分、最低分的方法来剔除可能造成差异的数据,也不能有效的减少因此个别评价者主观评价而造成的误差。

2)不同专业知识领域造成的评价差异

公共基础类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性较强,学生较容易接受。所以,往往公共基础类课程教师的评价得分比专业核心课程老师分数要低,但其实不能说明公共基础课教师水平较低,只是专业知识领域差异造成而已。

3)不同评价项目,不同评价群体的结果是没有可加性的

职业院校通常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教师考核和教学评价制度,确定了评价内容、项目指标和权重。为保证评价结果更全面,教学评价参与人员涉及学生、专家、领导、教师本人等,最终将评价得分按权重比例进行相加处理。但从统计学角度,只有在各评价项目数据平均值与标准差均相同的条件下才能相加。简单加权相加的评价结果是不科学的。

2 标准分计算原理

1)标准分计算公式

标准分是指原始分与其平均值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

计算公式为:。Z表示标准分,X表示原始分,平均分,标准差。

2)T分数

便于理解与记录,标准分是需要线性变换成T分数。T分数通过T=KZ+C求得,其中K、C可自定义的常数,可以根据记录需要调整,如按总分是100,则可取K=13,C=59,使得T取值保持在21~99分之间。

3)加权求和

加权求和公式为计算各项目标准分优化后的结果。Wi表示指标权重,Xi表示指标评定值。例如,某院校教学评价只是由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组成,权重分别为60%和40%。当评价结果是专家评分为m,学生评分为n。当m和n转化为T分数,专家评分T分数是Ym,学生评价T分数是Xn,则本次教学评价的综合分是W=Ym×60%+Xn×40%,结果可根据W值教师教学评价排名。

3 基于标准分教学评价结果的优化

以某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实施过程为例。

3.1 评价指标和权重

该学校拥有多个专业系,而每个系又划分若干个教研组,每位任课老师或兼课老师都分配到教研组,以便展开教研活动。而学校采用院系二级管理模式,让各专业自主设定教学实施计划。该学校制定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规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由学生评价、教师教研组互评、教研组长评、系主任评等四个部分组成,该四部分评价所占权重分别是A%、B%、C%、D%。

3.2 评价等次的确定

教学评价评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级别。每学期统计的教师评价综合得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名,优秀比例为10%,良好比例为40%,60分以下评定为不合格。

3.3 基于标准分优化的计算过程

1)学生评价的标准分计算

计算每班对各任课老师评价分的平均分和方差,再按标准分计算方法(公式1)计算每位老师在该班级的标准分Zc。如果教师多个班级任课,则该教师的标准分计算是由任教所有班级评价所得标准分的平均计算所得。

2)教师组内互评的标准分计算

教师组内互评时,教师评价得分Zg由所有组内教师对其评价的标准分(公式1)求平均计算所得。

3)系主任、组长等(或第三方评价)评价标准分计算

计算各位教师的系主任、教研组长评分时,应以评分者为个体,先计算每位系主任、教研组长对其所评价教师评分的平均分和方差,再计算评分者所评的标准分Zm、Zl(公式1)。

4)教师综合得分

最终的每位教师的综合评分Z由院校权重比例要求式计算如下:

5)校准分转化成百分制分数

由于标准分是浮点小数,不便于识别和记录。考虑通过线性变换分段处理,转换成0~100的百分制数。转换前,必须先确定优、良与及格比例。

假设评价标准分排名前20%的教师是优秀,末位2位老师是不及格。考虑便于记录,80分以上记为优秀,60分以下记为不及格(即C=59)。若参与被评价教师有200人,有40名老师可以评为优秀。首先,找到第40位教师综合所得标准分,记为Zex;第197名教师标准分为Zpa;然后,计算及格到优秀之间,没递增一个教师排名,相当于增加的百分制分数K’=(80-C)/(Zex-(Zpa))。最后,将每位教师综合标准分Zi代入T分数线形变换公式得T=(Z-(Zpa))*K’+C,求得每位教师评价的百分制分数,而且,还可保持教学评价综合得分的合理排序。

4 在线教学评价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模块设计

教学评价系统模块设计分为用户管理、评价设置、评价实施、结果查询四个部分,方便评价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登录平台完成在线评价。具体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

4.2 评价实施流程

系统管理员登录系统在评价实施前,输入学生、教师、课程和课表等基础信息,确定教学评价项目级别、内容、指标和权重。待教学评价全部完成,由系统管理员优化处理程序,计算价综合得分。待统计完成,参与评价者可以登录进入系统查询评价结果。

4.3 系统的网络运行环境

系统课运行于院校的OA办公服务器上,评价者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完成评估评分和查询工作,也可以通过校园网官方首页通过外互联网络进行单点门户登录。

5 系统功能实现与程序设计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是基于Think Php开发,系统MVC框架如图2。

1)用户管理模块:用户划分四种角色权限: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和领导(专家)。

2)评价设置模块:实施教师教学评价工作前,系统管理员可通过页面录入或者Excel文件格导入的方法完成数据的初始化的配置,包括录入教师、学生、课程等基本信息。

3)评价指标模块:系统管理员可在系统内设置两级项目评价内容,并根据院校的考核要求合理分配项目权重,设置后由系统生成本学期的在线教学评价问卷。

4)评价实施模块:待评价指设置完成标参加评价人员可登录系统录入评价得分,

5)评价统计模块:

教学评价综合得分是标准分与分段线性优化的结果。创建Teacher Action类文件,封装教师对象的评价数据处理,部分设计代码如下:

5 总结与展望

采用标准分优化的教学评价得分,有利于获取更客观教师教学评价结果。根据优良率和及格率的现实比例需求,将标准分进行分段定位、线性变换处理,使评价得分更便于记录与理解。本系统设适用于通用网络环境和操作系统平台,易安装,易维护,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教师教学评价本是一门系统工程,如何设置合理的评价考核内容,如何合理分配权重指标,更有效地帮助职业院校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方法,仍是需要长期的研究和完善。还需要大量的教学评价数据,努力通过的数据挖掘或者变异系数法等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寻求更客观的指标设置与合理的赋权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目的。

摘要:职业院校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涉及班级、专业、教师、专业系、专家领导等多类评价群体,过去采用加权求平均、排除最高分与最低分等方法来统计结果,是不具可比性的。对评价初步分数进行标准分、分段定位线性变换的优化处理方法,能有效减少不同知识领域、不同评价群体的造成结果误差。该文提出设计含有评价指标权重设置、评价项目内容、权重指标设置、评价实施、评价结果优化与统计等功能,基于PHP+MySql的在线教学评价系统,可满足各类职业院校广泛的教学评价体系需求,使评价结果更趋向于公平与客观。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学评价,标准分

参考文献

[1]钟卫,袁卫.对360度反馈评价系统偏差的矫正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4):76-79.

[2]傅登继.基于标准分的技工院校网上教学测评的新尝试[J].职业,2012(27):65-65.

[3]刘子龙,张卓.基于标准分的学生评教结果的优化处理[J].现代教育管理,2010(8):52-54.

[4]王彭德,李国虹.标准分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1):27-29.

[5]严灿勋,刘慧敏.标准分在评定考试成绩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0(5):91-92.

[6]张玮,徐苏,裴文贤.基于J2EE的网上教学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2):52-53.

8.“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心得体会 篇八

1.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有效的政治教学是强调效益的教学,对于教学效益的评价就成了实施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政治有效教学的原有评价标准明显暴露出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价未能反映政治学科特色;二是评价未能体现动态发展和变革;三是评价只看短暂的效果,教学评价失去了自身的发展性价值[1]。那么,一堂有效的政治课的标准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评价标准应体现新课程要求,强调发展性、自主性、开放性;在体现一堂好课共性要求的同时,更要体现出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1 用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发展,实现明理与导行的统一

这是评价有效政治教学的首要指标。思想政治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承载着更重的德育教育的任务,因此,我们更要特别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凸显政治课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主导渠道作用。教学要力求撞击学生的心灵,升华情感,最终达成知行统一。对有效教学目标的评价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明晰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理清学年、单元、课时目标的层级关系,准确定位;第二,融合三维目标。要以落实显性目标“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挖掘、渗透隐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之中;第三,优化教学目标。要体现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有机统一,教学目标要有挑战性、生成性,教学目标要问题化。

1.2 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实现学生地位主体化

这是评价有效政治教学的关键性指标。学生的素质是有差异的,因而评价的关键在于个体的素质能否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的提高。为此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数量、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主要标志;第二,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的表现。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第三,看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收获。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知识、体会、情感,由自悟—觉悟—感悟—醒悟,使学生感觉到自主参与的乐趣,在获取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理解思考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合作交流和质疑批判等学习能力。

1.3 重视学习策略的教学,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这是评价有效政治教师行为的重点指标。对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评价从三方面进行:第一,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第二,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第三,课堂气氛的宽松程度、融洽程度。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学生的回答得到鼓励;教师的亲和力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2.建构有效政治教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纲要(试行)》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2]。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体现了课程评价改革的现实需要和关键所在。因此,开展发展性评价应该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为必须秉持“扬弃”精神,全面地评估以往的评价观,同时有必要重新思考以下三方面。

2.1 从单维走向“双向互动”,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评价的本质即促进教学的进步与成长。教学评价主要涉及学生学习结果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新课程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互动的对话交往过程。在这种语境下,有效教学的课堂评价就要从单维走向“双向互动”,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就评教而言,要尊重教师的个别差异与个性特征,坚持个性化评价;从评教是对“教师进行鉴定、区分”转为为教师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和指导,重在使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增值”;重视评价反思,倡导“教学——评价的一体化”[3],即从反思学生的学出发,以学生学习的进展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评学而言,这是有效教学评价的重点。具体包括:评价的频度适宜,对各层次学生评价频度基本相当,个别评价和集体评价频度均衡;课堂评价要具有针对性、指向性、引导性。

2.2 从一元走向多元,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基于新课程的要求,评价必然是多元评价标准。概括起来,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指不仅有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工作者,而且有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参与评价。其中教师、学生及相互间的评价,对提升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使学生有了话语权,不仅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还有能为教师评价提供有用且可信的资料,引导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参与教学评价能引发他们自觉调整教学方式的意识和行为,增强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进而增进了教师对教学评价的认同。二是评价标准多元化。对于政治学科而言,评价不仅要考评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应更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的养成,并内化为稳定的基本品质和素养。三是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新课程倡导交流评议法、案例分析法、表现性评价法、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等多种方法。如有位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这样评价:“你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稳定,居班级中上游,你母亲每次见到我总是询问你进步了没有,望你更加努力,别让关心你的人失望。”如此评价,能让学生获得前进的动力与勇气。

参考文献:

[1]李为夷.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8:67-69.

[2]自蔡伟.教师课堂评价质量标准研究[J].中小学教育,2009,2:49-50.

9.网络课程教学评价标准 篇九

教师姓名:

所属院部:

课程名称:

听课时间:

项目

内容

评价标准

分值

教学

准备

10分

准备工作

到位

(5分)

(1)课前进行学习任务发布

(2)提前5-10分钟进入教学平台

教学资料

齐全

(5分)

(1)课程空间中教材、教案、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齐备有效

(2)课时内容与授课计划相符(2学时波动)

(3)提前5分钟发起签到

教学

过程

90分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10分)

(1)网上教学要言语文明规范、网络直播中要举止稳重

(2)知识的传授中体现育人,灵活运用课程思政要素

教学理念

(30分)

(1)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目的明确

(2)能按课程标准和进度要求认真建课,资源材料丰富,逻辑条理清晰

(3)教学设计能体现教改理念,注重职业技能培养

(4)认真研究了教学对象和培养方向,教学针对性强;

(5)恰当选择与教材有关的教学资料。

教学内容

(20分)

(1)教学内容与资源有助于学生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2)教学内容与资源完整,有不同的呈现形式,如视频、PPT等

(3)线上和线下的学习内容划分合理,逻辑清晰,衔接流畅

(4)线上学习资源组织模块化,导航清晰有序,容易找到,可读性强

(5)教师知识面宽,能以自己独到思维、方法、经验影响和带动学生

教学方法

(20)

(1)教学方法的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2)教学模式支撑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达到课程既定的学习目标

(3)学习活动多样,任务适量

(4)通过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主动思考,注重锻炼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评价

(10分)

(1)学习评价应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形式多种多样

(2)学习评价充分体现过程性评价

扣分项

违反教师课堂行为准则、违反师德言行等,根据实际情况,最低扣10分,情节严重的,一票否决,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教师讲课内容

专家评课反馈

专家对

本次

听课

评语

优点:

不足:

评分(按百分制评价)

10.“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心得体会 篇十

体育教学评价是指根据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具体情况而对其学习进程、学习效果所做的一种评定。它不仅为教学提供反馈,同时,它还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对学生体育教学动机、兴趣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形成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评价,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许多弊端,不但不能起到如此的功效,甚至还有很强的负效应。造成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尴尬局面,使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难以实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教学评价方面做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如何更好的进行体育教学的评价,是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1.传统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尽管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新课程下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目前在我国的多数中学比较流行的传统体育评价体系存在不少问题,概括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体育教学评价目的与课程评价目的不统一。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与原因,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但是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是只对学生的技能和运动能力进行评定,这就导致出现为评价而评价,为评价而教学,把评价作为教学目标来对待的本末倒置的现象。如现行的体育中考,就给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如此的效应,体育教学的内容就是体育中考的考试内容,也就是说体育考试考什么,那么这个学校体育课在一学年中,甚至更多学年中的体育课教学的内容就是什么,一切围绕着考试而教学。

1.2评价内容不全面,难以体现课程评价的整体要求。长期以来,因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学校体育也出现了以体育评价内容上只重视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技术评定的评价,轻视真正的健康、体育修养、行为习惯的评价。如国家教育部于90年、91年、92年相继颁发的大、中、小学的体育合格标准,尽管吸收了现代教育评价和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些新思想,以试图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的弊端,但这个标准中仍然忽视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忽略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态度、合作精神等情感和社会性发展这类非体育因素的评价,使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1.3评价标准单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目前,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测评标准,许多学校仍以原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准绳,这种方法从表面上看体现了公正性,但在实际操作时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忽视这样一些事实:学生个体间存在着身体的差异,一些身体条件好的学生不认真、也不努力就能拿到高分,认为体育课缺乏挑战性而逐渐失去上课的兴趣,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又认为体育课太难,再努力也是枉然,从而极大地挫伤了这类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使学生得不到甚至产生厌恶上体育课的心理。

2.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评价的变化

2.1评价目的的改变。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评价目的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重视评价的诊断、激励、发展的功能,即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不只是评价学生对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掌握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过程、方法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体育长处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与喜悦,增强自信心,培养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以便发扬长处,弥补不足,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

2.2评价内容的改变。新课标中评价的内容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四个方面。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评价学生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和体能素质,还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学习成绩的进步幅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评价的内容是多元化的。这有利于教师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也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多方面去展示自己的学习潜能,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体育学习的成功快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3评价方法的改变。根据学生年龄,学段的特点,评价方法应有所差异。新课标中建议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如低年级采用评语制,高年级采用等级评定制,也可两者相结合等,在评价主体上可以采用教师评定,学生自我评定,组内互评等方式。这些评价方法能全面、真实、深入、发展地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优点,有利于对学生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让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喜悦与快感,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评价方法的改变,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对策探析

3.1重视评价的功能、树立科学的评价理念。体育教学评价要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教育为目标,使评价在实践教学中真正起到导向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评价的功能,树立科学的评价理念。

3.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是为教育目标服务,而教育目标是多元的。因此,评价更加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技术、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创新精神和体育能力,以及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不仅要考查技术或知识等认知层面的内容,而且重视考查表现等行为层面的内容,并且对情感态度要尤为重视。比如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学生技能进步程度、对体育的爱好程度、同学之间的交往和融洽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3.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体育教学过程种存在很多因素,学生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在评价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如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练习,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4.结语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课程培养目标的实施,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体育教学必须借助于科学全面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加紧这方面的研究,使得体育评价真正从终结式、筛选式的评

1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心得体会 篇十一

一、深入学习新标准,真正转变旧观念

有了正确的理念标准,就要深入学习,认真贯彻。因此,我系统地研读2011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反复诵读,依法行教。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课堂教学进入了一片新天地。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订的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根据我制订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订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二、彻底告别满堂灌,引导学生会学习

新学期伊始,我逐步减少课堂上讲的分量,加大预习和研讨的比例。我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角,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能真正成为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积极创设新情境,激发学生来创造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能力”。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于是我经常运用学生生活学习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并适时地推介一些课外阅读内容,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增进与学生的关系,以情来感染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从而使许多学生写出了文情并茂的好作文。

四、努力打破课堂禁锢,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在教学方式上,我开始逐步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内容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热点电视节目观看,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环保知识竞赛,新闻发布会,故事会,讨论会,朗诵比赛,演课本剧,每两周办一份手抄報,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假期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日记、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扩大了学生视野。

五、师生要和谐、融洽最相宜

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在学校首先要师生和谐。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只有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才能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清流活水,成为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有力工具。

六、恰当运用新技术,激发学生的新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增添了动力。但我主张不能滥用乱用,应找准它与新课程的最佳结合点,用到点子上,促进教学效果的生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三向交互活动中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简化了教师的教学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年来的课改,我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教学理念,转变自身角色,转变教学方式,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在专业上的发展,促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迈出更大的步伐,做出新的成绩。

12.“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心得体会 篇十二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福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学家加德纳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 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而现代社会是需要各种人才的时代, 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促进每个人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 让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该理论的提出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众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并作为我国体育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备受关注。在一些体育课程的教材与文章中也提到了该理论及其应用, 但在实践运用中还比较缺乏。因此笔者就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该理论做一探讨。

对一个事物的评价, 常常要涉及多个因素或者多个指标。比如, 要判定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 每个人都可从不同角度考虑:有人看体育成绩, 有人看提高空间, 有人看是否团结协作, 这时就要根据这多个因素对事物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过程是:将评价目标看成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模糊集合 (称为因素集u) , 再设定这些因素所能选取的评审等级, 组成评语的模糊集合 (称为评判集v) , 分别求出各单一因素对各个评审等级的归属程度 (称为模糊矩阵) , 然后根据各个因素在评价目标中的权重分配, 通过计算 (称为模糊矩阵合成) , 求出评价的定量解值。上述过程即为模糊综合评判。

在中学模块教学中采用多元模糊评定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 针对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 在模块教学中构建多元化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该评价体系的实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学生体育成绩多层次模糊评价标准。

(二) 研究方法

1. 专家访谈法

针对目前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标准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向有关专家和学者及当地教育部门的有关人员做了实地访谈调查, 就当前提出的多层次模糊评价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2. 问卷调查法

调查样本为无锡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和无锡市中学体育教师, 调查对象随即抽取229名学生和20位中学体育教师, 针对学生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全面了解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基本情况, 目的是了解其研究现状和动态, 对涉及的研究方法和收集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 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标准现状

现行的体育成绩评定是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定方式, 没有考虑到体育课的本质功能——强身健体, 也不能反映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建立, 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要。目前, 对于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两种, 一种是把获取运动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唯一标准;另一种是淡化技术, 强调过程性评价。这两种评价观念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 也有社会的影响, 还有教育自身导向的原因。这两种评价观念和思维定势, 多年来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它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 调查与结果分析体育成绩评价问题向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249份, 回收问卷248份;回收率99.9%。

3. 文献资料法

1.从表1、表2、表3中可看出, 有37%的学生对评定体育成绩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是不知道的, 37%的学生是不清楚的, 只有26%的学生是知道的。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没有相对固定的统一评定体育成绩具体内容, 二是没有相对应的评定标准和细则。

2.调查结果表明 (见表4) , 45%的学生认为运动成绩、技评和理论评定体育成绩模式来评定体育成绩是科学合理的, 42%的学生认为比较合理, 只有13%的学生认为是不合理的。从调查结果可以得知这种评定体育成绩模式是得到绝大多数学生认可的。但13%的学生认为用运动成绩、技评和理论来评定体育成绩不合理, 这个问题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3.调查结果表明 (见表5) , 有85%以上的学生认为把合作学习和进步幅度作为评定你的体育成绩是合理的, 它能从各方面来客观地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序发展。

四、多层次模糊评价标准

综合考虑事物多种因素, 用模糊集理论来评定学生体育成绩评判标准的优劣。

设给定两个有限论域:U={u1, u2, …, un}, V={v1, v2, …, vm}。这里U是学生体育成绩综合评判的因素所组成的集合, V代表学生评语所组成的集合。模糊综合评判是一个模糊变换问题:X·R=Y

式中“·”表示合成运算, X是U上的模糊子集, 评判结果Y是V上的模糊子集, 模糊关系R可看作一个模糊变换器 (见下图) 。若已知Y和R, 求X;或已知X和Y, 求R;就构成模糊综合评判的逆问题, 需要求解模糊关系方程。模糊关系方程是法国学者E.桑杰斯于1976年根据医疗诊断的需要提出来的。这类问题相当于已知评判结果和模糊关系, 求评判者对各种因素的权数分配问题。这种问题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对发展专家系统起指导作用。

现举例:评价学生体育成绩来说明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U={u1, u2, u3}, V={v1, v2, v3, v4}。这里u1代表模式一, u2代表模式二;v1表示合理, v2表示比较合理, v3表示不合理。设学生进行评判。例如对于模式一, 有45%的人认为合理, 42%的人认为比较合理, 13%的人认为不合理, 全部结果记作:

对于模式一:Vu1= (0.45, 0.42, 0.13)

对于模式二:Vu2= (0.72, 0.2, 0.08)

这样就构成一个模糊矩阵:

L=L1 (y) +L2 (i) 模糊矩阵

设学生认为在评价体育成绩时主要是倾向于模式一、模式二、两者都要兼具, 则学生对体育成绩评价标准的三个因素的权数分配X=【0.5 0.2 0.3】。

对学生体育成绩的多层次模糊评价结果为Md=f (y, i) 。

这是根据最大最小运算得到的, 还需作归一化处理。因为0.49+0.49+0.02=1, 用1除各项得到【0.49、0.49、0.02】。模糊综合评判的结果, 模式一和模式二都认为合理的占比重最大, 达49%。

调查结果表明, 有98%的学生认为模式一和模式二来综合评定体育成是比较合理的, 从而得出多元模糊评价模式三 (运动成绩、技评、合作学习、进步幅度、理论和体育品德) , 它能从各方面来客观地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序发展。

五、多层次学分评定的几点建议

(一) 多层次学分评定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依据, 坚持模块分层次教学与分层次评定学分相结合的原则, 遵循学生认知和身心共同发展规律, 以多层次学分评定为核心, 加快模块分层次教学与分层次评定学分的有效整合。

(二) 多层次学分评定一定要牢固树立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 有差异是正常的, 无差异是不正常的思想观念。在学分评定过程中, 充分体现模块教学的层次性和学分评定的层次性的一致性, 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学习平台上得到客观合理的学分认定。

(三) 由于人的形态、生理和心理及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性, 其发展也是非同步的, 对形体上或生理上有明显差异的学生, 设置一些特定项目来评定。只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才能收到预期的评价效果。

(四) 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评定。体育能力是指个人具有自我从事体育锻炼的本领, 即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 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从事体育锻炼。所以, 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知识, 还应向学生传授从事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 后者更为重要。

(五) 在采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标准中, 应加强对学生所表现的学习态度、合作创新能力和进步幅度等方面进行评定, 从而形成由运动成绩、技评、合作学习、进步幅度、理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组成的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式。

六、小结

上一篇:试用期工作总结及个人心得体会下一篇:绿色建筑一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