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辅导员考试

2024-11-06

心理健康辅导员考试(精选8篇)

1.心理健康辅导员考试 篇一

考试心理辅导 ——应试的心理策略与技巧

一、课程设计思路:

在和部分学生谈心中,有的学生流露出:“每到考试的时候,吃饭没有滋味,晚上难于入眠,有时就象在雾里似的,考试中往往大脑一片空白,心咚咚地跳,手脚发胀、麻木”。的确,考试如同打仗。如果说战场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克敌制胜的法宝,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考场上应试心理的战略战术则是成功的“秘密武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应试心理的自我完善。

2、使学生逐步掌握应试心理的策略与技巧。

三、教学方式: 讲述、讨论。

四、课前准备:

1、收集阅读学生的考试小结,了解学生存在的应试心理问题。

2、准备一张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在我国,目前还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中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升学、就业等都面临着考试这个“关口”。因此,考试,不仅仅引起了学生的重视,也引起了家长、亲友、社会的关注。

同学们考试的成绩如何,要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是决定的因素,而应试心理状态则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竞争激烈,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等等,有的同学心理负担过重,产生焦虑心理,影响了考试中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掌握一些应试心理的策略和技巧。

2、提出问题讨论:

考试中临场紧张在所难免,怎样才能消除紧张的心理?(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

战略上藐视,沉着应考;战术上重视,稳中求巧。

认真审题,先易后难;知难而进,巧解难题;查缺改错,顾全整体。

2.心理健康辅导员考试 篇二

小薇是我的女儿, 今年12岁, 小学六年级学生。她活泼开朗, 待人热情真诚。平时特爱看书, 记性好, 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力强, 所以对语文、英语的学习一直得心应手。而数学自一年级起, 一直不太自信, 总学得有点磕磕碰碰的, 到四年级时, 竟多次考80多分, 后来发展到一提考数学就害怕, 考试成绩也就可想而知。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 工作中我也发现像女儿这样害怕考试、考试焦虑从而影响考试成绩的孩子不在少数。于是我决定从既是教师也是家长的角度进行考试心理辅导, 来帮帮孩子们迈过考试这道槛儿, 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情况分析】

心理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 家庭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长的心理素质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 尤其是妈妈。在对孩子无私付出的同时, 妈妈也希望孩子能够懂事, 认真学习, 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 这样无形中造就了家长的不良教育心态。这种不良教育心态主要表现为过度焦虑、急于求成、求全责备、期望过高、牺牲自我等心理。就像我, 八十年代的中专生, 因种种原因, 当年没能上成高中、大学, 总觉得人生中留有缺陷, 所以把很大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平时总是对孩子的学习表现不满意, 在教育孩子时显得很急躁, 动辄训斥, 有时甚至动手, 伤害了孩子的自尊, 造成孩子考试焦虑, 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成因分析及辅导措施】

其实, 女儿在三年级以前数学学得也还可以。三年级时, 学校选了十多个同学参加奥数竞赛的培训, 为了尽快地提高女儿的数学成绩, 我也让她参加了。女儿对数学本来就缺乏自信, 结果参加高手如云的培训, 每次测试下来几乎都在末尾。对此我早有心理准备, 可不知不觉中, 女儿的心理受到了伤害。女儿后来在作文中写道:参加奥数竞赛选拔时, 每次测试我的成绩都不好, 我感觉同学都在笑话我, 我对不起妈妈, 我怎么会这么笨呢?后来四年级时, 女儿连续几回数学都只考了80多分, 我再也坐不住了, 粗暴地训斥她, 有一次, 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打了她。从那以后, 女儿老觉得妈妈嫌她笨, 老觉得同学在耻笑她, 心理就有了障碍, 学数学就总也找不到感觉了, 见了数学就打怵。就这样, 女儿越来越怕考试了, 数学成绩也总是得不到提高。我反思自己的行为, 发现是自己的急躁伤害了孩子的心理, 于是, 我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 发现原来孩子考不好的原因除了心理紧张外, 最重要的原因是根本就不会考试。考试中丢三落四, 不能合理地分配时间……如此恶性循环, 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后来我观察中发现, 像女儿这样害怕考试、不会考试的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

针对这种情况, 我对包括我女儿在内的孩子们进行了专门的考试心理辅导。首先, 对孩子们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利用晨周会、班队会向孩子们简要说明考试的目的、意义, 然后让他们谈谈战胜考试焦虑、恐惧心理的方法, 交流一下各自备考的计划、安排或做法。我相机进行指导, 要求他们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有计划地进行复习, 做到忙而不乱, 紧张有序;要求他们学会科学用脑, 复习时动口、动耳、动脑、动手, 语数外交替复习;要求他们劳逸结合, 复习的中间松弛一下, 玩玩自己喜爱的运动, 做做自己喜爱的事;要求他们学会倾诉, 找自己信得过的同学或老师谈谈心, 排解不良的心态。

其次, 对孩子们进行考试期间的心理辅导。组织全班同学分析讨论考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大家形成共识:考试用品均备全, 进场时间很恰当, 试卷要求牢记心, 审题千万要认真, 答题技巧须掌握, 考试时间巧安排。其中最重要的是答题技巧的掌握, 考试时要先易后难, 重视小题分数积累, 以增强信心。遇到难题一时解答不出, 就暂时放一放, 其他试题答完后再回过头来继续解答, 实在解答不了的难题要果断放弃, 防止占用时间太多, 影响试卷的完成或复查, 导致容易的试题没有时间回答, 卷面上错漏的题得不到及时纠正。

接着, 对孩子们进行考试后的心理辅导。告诉孩子们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注重经历的过程, 而不应该是结果, 结果出来了, 懊恼是没有用的, 我们得一切向前看。组织孩子们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及娱乐活动, 适当放松, 及时消除不良心态。考试成绩公布以后, 我抓住时机, 引导孩子们及时总结考试成功的经验, 分析失利的原因, 采取有效措施, 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适时地总结经验以利再战。

最后, 与孩子们的家长及时沟通。在家长会上, 我谈了自己教育孩子的教训以及自己的观察、思考、分析、辅导措施, 呼吁家长和我一起为消除孩子考试焦虑而努力, 为指导孩子学会考试而努力, 结果得到家长的一致拥护与支持。我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经验告诉家长们, 教育孩子必须克服过度焦虑的心理, 必须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 必须克服期望过高、求全责备的心理, 必须克服牺牲自我的心理。

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治。”我知道了女儿的“病根”——心理负担太重, 她的数学问题不是出在智力上, 而是出在心理上。于是我一方面对她进行考试方法的指导, 一方面与她促膝谈心, 解决她的心理问题。一次考试后, 我问她:“这次在班里, 你总分考了多少名?”

她说:“第8名。”

我一听就笑起来了:“啊呀, 你真厉害啊!你看你, 你们班里潜力最大的就是你了!你数学只考了80多, 总分还排在班里第8名!你这个潜力太大了。要是数学成绩再上来, 你就是第一了, 谁有这样一个好的机遇呢?”

然后我又问她:“明天的数学测试有没有信心?”

她摇摇头:“没有信心。”

我问:“没有信心是个什么概念?”

她嗫嗫地说:“可能还会考不好。”

我追问:“考不好是个什么概念?”

她沉默了一会儿, 吸了一口气说:“或许还考不到90分。”我说:“从今往后, 妈妈不再对你的考试分数提要求了。妈妈只要你慢慢地学会考试就行了。这样, 明天的数学测试, 你考个70分以上行不行?”

她先是不相信地看了看我, 发现我满脸真诚, 于是想了想, 点点头说:“行, 这没问题!”

我说:“你只要学会考试, 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功。你不要管别人考多少, 别人考100分、考90分, 跟你没关系, 你只要按妈妈教你的, 学会考试就行。”她使劲地点点头。这天夜里女儿睡得特别安稳。第二天下午考数学, 一放学女儿就笑咪咪地告诉我, 她的数学考了95分。我高兴地说:“我女儿只要学会考试, 数学也能学得很棒嘛!”

从此以后, 我不再对女儿提分数和名次的要求, 而重在对其考试方法的指导和考试心理的辅导。

3.英语考试策略的心理辅导实践探讨 篇三

关键词 考前心理调控;考试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然而有部分学生在勤奋紧张的学习后,由于心理紧张不能在考试中调控自己的情绪,使考试失败,是教师最为痛心的事。如果一个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充分地表现出来,那么他的心态就会失衡,如不能得到及时的调试,将会丧失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考试策略的指导促成,也是加强学习策略的重要的一部分。这.我更加认识到考试策略的促成在学生的考试中是相当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已有知识、能力水平的发挥。中考复习后期阶段中我对学生进行专门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分考前心理调控、分析考试怯场的原因和考试策略和技巧三大部分。

1 考前心理调控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 情感乐观 思维活跃。

在人的心理世界中,情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像是染色剂,使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它又似加速器,使人的学习活动加速或减速地进行。我们需要积极、快乐的情绪,它是获得学习成功的动力。

有人说: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而显示出更高的效应,人也会因此显得更聪明、更能干。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懒。研究发现情绪能影响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实验表明,一组儿童在情绪良好情况下平均智商为105,但在紧张状态下却降至91,两者相差十分显著。因而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效果大不一样。心情高兴时,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会感到大脑象海绵吸水一样,比较容易把知识“吸”进去。而烦恼、焦虑、愁闷、恐惧时,会降低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抑制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智力发展。

1.2 适度焦虑 激发动机。

有些同学因前阶段的成绩不理想而担忧,害怕看到家长失望的目光,眼看离考试越来越近,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虽然天天挑灯夜战到深夜,但效率不高,睡眠质量不高,常作恶梦,第二天头脑昏沉沉的。看来过重的学习负担、心理压力、家长和社会过高的期望已使这些同学的情绪处于过分焦虑状态。

焦虑指对个人的自尊心构成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其实学习需要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学试验表明: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倒“U”形关系。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学习无紧迫感,对什么都无所谓,肯定学不好;而焦虑水平过高,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又会影响正常的思维;只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同学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变压力为动力,学习效果最好。这就提醒我们要调控情绪,使之保持适度焦虑,客观地认识自我,在学习中扬长纠短,讲究学习方法,为实现理想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奋进、拼博。

2 分析考试怯场的原因来自三方面

2.1 外界干扰:当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突然遇到新异或强烈的刺激,会使原来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如考场的严肃气氛、监考人员冷峻的表情或生硬的态度,父母的叮咛:“你进这所学校不容易,化了很大的代价,这可是人生的关键一搏,事关你个人的前途...”这些都会给考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遇到小小的麻烦,情绪越加紧张,促成怯场。

2.2 缺乏自信:有些考生,尤其是性格较懦弱,多次受过挫折的考生,常常自我怀疑,即使有把握的问题,也显得犹豫不决,不敢相信自已。如果见到陌生题或难题更是诚惶诚恐,乱了方寸。

2.3 脑过度的兴奋,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有一定的限度,为了防止大脑神经细胞过度受损,大脑会自动转入抑制,阻止回忆活动。有些考生考前开夜车,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加上心理紧张,引起回忆反应暂时抑制,造成怯场。

那么怎样才能防止考场怯场呢?

2.3.1 考前两天:增强自信 择要复习。

考前复习要有所侧重,只要检查一下重点内容是否基本弄清就可以了。所谓重点:一是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如确认这些方面已没有问题,就可以安下心来,并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很充分,一定会考好的”。

2.3.2 考试前夕:睡眠充足 情绪愉悦。在有了信心之后,考试前夕的休息十分重要,切莫在考试前夜以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这是得不偿失的。曾有一位考生中考前夜仍看书复习到深夜,总觉得没有把握,由于过于紧张和疲劳,影响了她第二天的考试,科学本来是弱项,考糟了,心里更慌,晚上饭也没吃,又疲倦地复习到深夜,加之家长不断讲:“这是人生的关键的第一步,可不能大意”。种种压力导致这位学生考前几乎虚脱,严重地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临考前夕,要尽情放松,看看花草散散步,减轻心理紧张度,听听音乐愉悦心情,打打球调剂大脑,早些休息,一定要避免思考过多,精疲力竭。

充满自信地步入考场,因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2.3.3 考试当天:从容安排 沉着镇静

3 考试策略和技巧的促成

3.1 按时进场,平心静气。

3.2 认真了解考试说明和注意事项。认真听监考老师宣读考场规则,如试卷印刷有误,应立即用笔修改,不要听周围考生的议论,把注意力集中到监考老师的讲解上。试卷发下来后不要忙于做题,应检查你的试卷有无漏页、空页,认真填好规定各项。英语考试中分A,B卷,要看清自己的试卷属于哪一种。

3.3 答题顺序以有利于心态稳定为准。先易后难,先熟后生,稳扎稳打。

3.4 合理的安排时间。保证在能得分的地方绝不丢分,不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得分。先易后难,拿到试卷后,通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既使看到暂时不会做的题目也不要慌,因为优质高中招生是选拔性考试,试题会有一定的区分度。先做易解的题,这是应试技巧,更是增强信心的心理调适方法,每解一题便会增加一份自信,但人易我易我不大意,要仔细。待思路流畅后再做难题,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你感觉难时别人更是无从下手,这样想想心理会平静很多,利于提高士气、正常发挥。

3.5 只要不扣分,尝试回答所有的问题,不要留下空白题。

3.6 如果在作出以上努力后,仍出现怯场,也不必惊慌。可先搁下试卷,稍做一下揉面等活动,或伏案休息片刻,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有助于克服紧张情绪。也可采取深呼吸的方法慢慢呼气、吸气,同时放松全身肌肉。经过1~2分钟的练习,也能消除极度紧张状态。

考试策略的促成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要逐渐培养和强化,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的有效的学习、考试策略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郑日昌 《中学生心理咨询》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2] 林建华 《中学班主任与心理指导》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小学生考试心理辅导 篇四

怎样对待考试?能否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和参加考试,会直接影响小学生智能水平的发挥和考试成绩的好坏,也会影响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些小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除了复习不够充分之外,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恐惧、焦虑、马虎、丢三落

四、精力不集中、审题失误、时间把握不好等。考试成绩不理想会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挫折。因而,不论是从提高学习成绩还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考虑,考试心理辅导都是必要的。

考前心理辅导

第一步,向小学生简要说明考试的目的、意义,1.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说说自己的心情;

2.谈谈战胜焦虑、恐惧、畏难或侥幸心理的方法;

3.交流一下各自备考的计划、安排或做法。

第二步,教师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辅导,参照要点如下。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科学用.脑。充分有效地复习功课是考试成功的前提、基础,因而抓紧时间、全力以赴是必要的,但必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复习,做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才能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2.要克服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们知道,复习好才能考得好。如果复习期间心神不定、焦虑不安,或者满不在乎,存有侥幸心理,就无法做到认真复习。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加以调节,比如在复习的中间松弛一下,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也可找自己信得过的同学和教师谈心,排解不良的心态。

考试期间的心理辅导

第一步,组织全班同学分析讨论考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第二步,教师总结、辅导。

1.必须记住考试的时间、地点,备齐考试用品。考试用品要对照考试科目逐项检查,包括钢笔、铅笔、小刀、橡皮、圆规、三角板、量角器、格尺、垫板等。钢笔和铅笔要多备两枝。考试前最好提前15分钟进入考场,以便熟悉环境,适应考场的气氛,稳定情绪。过早进考场,等待时间过长,容易引起焦虑;太晚进考场,容易慌乱。

2.要明确考试规则、答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试卷发下以后,要按试卷要求的格式,认真填写好姓名、性别、考场、考号和准考证号码,不要遗漏。

3.答卷开始,首先要认真阅读试卷前面的说明和要求,然后迅速将整个试卷审视一遍,了解对试题的熟悉程度和不同类型试题分数的分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确定答题的轻重缓急。

4.要认真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先决条件。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弄清题型、题意,了解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区别异同,明确解题目标,抓住要点,思考解题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范围,力求做到准确无误,不错不漏。

5.注意答题技巧。一般做法是先易后难,重视小题分数积累,以增强信心。思路要灵活,要注意多角度思考,从不同的方面机动灵活地攻克难题。遇到难题一时解答不出,就暂时放一放,其他试题答完后再回过头来继续解答;由于在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很可能豁然开朗,取得突破,迎刃而解。实在解答不了的难题要果断放弃,防止占用时间太多,影响试卷的完成或复查,导致容易的试题没有时间回答,卷面上错漏的题得不到及时纠正。

6.要合理安排时间,以免顾此失彼。在全面阅读试卷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不同的类型题大致需要多少时间。有些问题,比如作文、制图等,在草稿纸上不要花费时间太多,要尽量简略,以免来不及抄写和复查。在整个答卷的过程中要保持适度紧张,做到情绪稳定,思路清晰,字迹工整。

考试后的心理辅导

第一步,引导同学分析讨论考试后的心情,包括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的方法。

第二步,教师总结、辅导。

1.要适当开展休闲活动。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及其他娱乐活动,如郊游、短途旅行、参观等。要及时消除不良心态。对于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宽慰和鼓励,以便尽快消除挫折心理和烦恼情绪,以维护身心健康。

5.心理健康辅导员考试 篇五

五七〇二小学 齐玲玲

一、“考试怯场”小故事:

小红是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学习也很用功,可就是怕考试。一听说要考试,情绪就极度紧张,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心神不定,紧锁眉头。考试时,考卷发下来,双手颤抖,头脑一片空白,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时题都看不清。

二、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种情况呢? [分析] 造成考试怯场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从生理方面来说,由于缺少睡眠,缺乏体育锻炼而造成过度疲劳;因食欲不佳而导致营养不良,影响了大脑供血,身体不适等。从心理方面来说,父母和教师对考生要求过高,考生本人对考试结果过分看重,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平时复习不充分,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缺乏必要的应考策略和考试技巧,造成自信心不足,产生严重自卑感;考场气氛紧张,监考人员态度严肃,造成考生情绪过分紧张。[方法] 1.有些紧张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害怕。要正确认识考前的紧张,适当的紧张有助于促进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2.分析原因,根据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一种原因是考试前 1 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信心不足。解决的方法就是考前对所要考的科目认真复习。另一种原因是对考试看得过重,仿佛觉得自己考不好会失去整个世界,即动机过强,引起考试焦虑。针对这种情况可先分析考试的目的。考试是为考查学生在本阶段的学习情况,有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掌握,需要进一步学习。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对考试分数过分看重,更不能通过排名次来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3.在考前可进行一些调节,如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或大声说出)“我能考好”,“我复习得很充分”,“我一定能冷静”,“在考场上我会挥洒自如”。

4.考前做些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通过使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紧张后再松弛,从而达到松弛大脑神经的目的。训练时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从脚部肌肉开始直到头部肌肉为止,完成一次训练。在做放松训练的同时,可以在头脑中预想考试的过程,想象自己如何进入考场,如何拿到考卷,如何填写姓名,如何答卷、检查、交卷等过程,想象得越具体越好,边想象边体验全身心放松的感觉。这种训练可以在考试前一两周开始,每天训练一两次,每次进行10~20分钟即可。

三、小学生心里辅导策略:

能否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和参加考试,会直接影响小学生智能水平的发挥和考试成绩的好坏,也会影响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些小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除了复习不够充分之外,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恐惧、焦虑、马虎、丢三落

四、精力不集中、审题失误、时间把握 不好等。考试成绩不理想会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挫折。因而,不论是从提高学习成绩还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考虑,考试心理辅导都是必要的。我们小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小学生考试前、考试中和考试后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端正我们的考试态度,掌握考试方法,提高考试成绩,维护心理健康。

那么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改变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各种考试呢?(考试前心理准备)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科学用.脑。充分有效地复习功课是考试成功的前提、基础,因而抓紧时间、全力以赴是必要的,但必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复习,做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才能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大搞疲劳战术,开“夜车”,弄得精疲力尽、心力交瘁,不仅不能取得好的复习效果,反而影响身心健康。所谓科学用脑,主要是指要根据生物钟运行的规律,尽可能在大脑最佳兴奋状态高效率地进行复习,同时也要重视大脑的卫生和保健,科学地使用大脑。比如,读书、写字和适当运动相结合,语文、数学和外语交替复习,边读、边写、边昕综合复习,都能较好地保持大脑的兴奋性,有助于提高复习效果,同时也要保证适当的休息、充足的睡眠及合理的饮食。此外。还要讲求复习的方法,要把系统复习、重点复习和综合复习很好地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复习,既要融会贯通,又要突出重点,以求取得最佳复习结果。

2.要克服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们知道,复习好才 能考得好。如果复习期间心神不定、焦虑不安,或者满不在乎,存有侥幸心理,就无法做到认真复习。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加以调节,比如在复习的中间松弛一下,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也可找自己信得过的同学和教师谈心,排解不良的心态。

4. 要注意劳逸结合和饮食卫生,预防疾病,防止安全事故。

(二)考试期间的心理准备

1.必须记住考试的时间、地点,备齐考试用品。考试用品要对照考试科目逐项检查,包括钢笔、铅笔、小刀、橡皮、圆规、三角板、量角器、格尺、垫板等。钢笔和铅笔要多备两枝。考试前最好提前15分钟进入考场,以便熟悉环境,适应考场的气氛,稳定情绪。过早进考场,等待时间过长,容易引起焦虑;太晚进考场,容易慌乱。2.要明确考试规则、答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试卷发下以后,要按试卷要求的格式,认真填写好姓名、性别、考场、考号和准考证号码,不要遗漏。

3.答卷开始,首先要认真阅读试卷前面的说明和要求,然后迅速将整个试卷审视一遍,了解对试题的熟悉程度和不同类型试题分数的分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确定答题的轻重缓急。

4.要认真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先决条件。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弄清题型、题意,了解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区别异同,明确解题目标,抓住要点,思考解题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范围,力求做到准确无误,不错不漏。

5.注意答题技巧。一般做法是先易后难,重视小题分数积累,以 增强信心。思路要灵活,要注意多角度思考,从不同的方面机动灵活地攻克难题。遇到难题一时解答不出,就暂时放一放,其他试题答完后再回过头来继续解答;由于在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很可能豁然开朗,取得突破,迎刃而解。实在解答不了的难题要果断放弃,防止占用时间太多,影响试卷的完成或复查,导致容易的试题没有时间回答,卷面上错漏的题得不到及时纠正。

6.要合理安排时间,以免顾此失彼。在全面阅读试卷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不同的类型题大致需要多少时间。有些问题,比如作文、制图等,在草稿纸上不要花费时间太多,要尽量简略,以免来不及抄写和复查。在整个答卷的过程中要保持适度紧张,做到情绪稳定,思路清晰,字迹工整。(考试后的心理辅导)

1.要适当开展休闲活动。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及其他娱乐活动,如郊游、短途旅行、参观等。要及时消除不良心态。对于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宽慰和鼓励,以便尽快消除挫折心理和烦恼情绪,以维护身心健康。

2.要适时地总结经验以利再战。考试成绩公布以后,要抓住时机,引导小学生及时总结考试成功的经验,分析失利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考试总结时,要着重考试内容的分析,以求深化理解,尽可能地淡化分数和名次,重点在于使小学生学会、学好和会学。

最后,让我们倾听一曲优美的音乐,来舒缓一下我们紧张的学习压力,用甘露为心灵洗个澡!

6.备战中考:考试技巧与心理辅导 篇六

首先是理科的答题,要注意逻辑,做完了一道题目,尤其是证明题,提倡这样进行检查:假设自己不会这个题目,眼前的答案是老师的讲解,那么,你能看懂这个讲解么?看懂了就没问题了,说明没有逻辑漏洞。

文科答题提倡“字数流”,字数多不是万能的,但字数少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很多文科考试的答案是“踩点式”的,关键词出现了,就有分,所以多写才可能包括所有关键词。我每次都和学生说,当你的政治卷子已经没有空白给阅卷老师打分的时候,那你就赢了,分数一定不会差。

接下来说一下临场的应变能力。这里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我自己的:我是参加保送考试考入北大的,现在保送考试没有了,它其实就是自主招生的考试形式和难度。上午8:30到12:00考语数外三门课,并且难度极大。语文的文言文翻译是十几行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先断句,后翻译;数学全是竞赛难度,5个题目,一个题20分;英语更是看不懂单词,只恨自己的脑子不是词典。

聪敏的同学一定懂了,我想说的是取舍和时间的安排。我的原计划是先做数学,然后英语,然后语文,可是卷子发下来,感觉数学太难了,很可能“费力不讨好”,于是就做英语,可是又发现单选题四个选项一个也不认识,然后我就果断扔掉了英语卷子,开始做语文。语文我一直做到了作文之前,剩下了作文,因为我觉得最后时间紧,肯定不能做数学和英语,唯有作文还有可能写下去,所以作文留在最后。我接着做完了英语,又做出了数学的两个大题,然后只有25分钟了,抓紧写作文。作文写完之后还剩五分钟,我机智勇敢地又做出了一个数学题,然后就收卷了。在考场上冷静分析自己的能力,安排时间,才能有好的成绩。

第二个例子是我的一位初中同学,他在高考中考入了清华大学,其中数学140分,全年级第一。我们那年的数学题目非常难,最后10分几乎没有人会做,我这位同学简单地读了题目之后发现这个题目繁琐费时,就果断直接放弃,去检查前面的题目。因为他知道这份卷子的难度,即使是考清华,数学140也就够了,如果前面有粗心的错误,后面又没做出来,就太得不偿失了。

这两个例子告诉大家,学得好是一回事,考得好又是一回事,“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会取舍,需要积累经验,对自己的能力有准确的判断,争取以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最高的分数。当然了,不要忽视我的这位同学有140分是会做的,如果你只有100分会做,用什么技巧也不可能考到140分。

心理调整篇

最后才说这一点,但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很多家长问我,为什么孩子学习老是走神啊,为什么孩子学习效率不高啊,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孩子并没有从心底里想要学习,他的学习是老师家长逼迫的,是无奈之举。

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呢?这是一个世纪难题。在过去,家长总会说,考上大学就能改变命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学生也变得不那么值钱了,这句话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学习是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实,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人”。并且说实话,高考是一条成才的最宽的路,你在市里考前几名就能上清华北大,可是你要是练体育呢,全国第二都没有什么好的出路,自己创业呢,难度不用我多说,各位家长比我的社会经验丰富得多,自然心中有数。

学习的好处其实数不胜数,但是,最重要的是告诉孩子,什么时候要做什么时候该做的事。就拿我自己举例子,我上学的时候,寒暑假也一天学习13个小时,被视为“书呆子”、“神奇的生物”。可是现在呢,我也会唱歌,参加辩论获得最佳辩手,我知道的歌星影星球星一点也不比别人少,但是,我有北大的文凭了。所谓的爱好,所谓的生活情趣,真的着急要在上中学的这几年就去落实吗,让它们充斥了你的生活,那学习的时间何在?我经常和孩子们开玩笑,我说,上了大学,玩都玩腻了。其实,高考结束之后,还有四年时间供你与社会接轨,供你了解世界,丰富人生。放眼望去,北大有“高分低能”么?也许大一的时候会有,大四的时候,一定没有!高考结束之后,你才18、19岁,现在谈恋爱晚么,现在去旅游晚么,现在去做想做的事真的晚么?一点都不晚,但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就那么几年,大家都有感触,有的家长年龄大了,学习新鲜知识很困难,用电脑用手机也用不熟练。没错,因为您小时候没玩过电脑,黄金时期没接触它,后来再学习当然难度倍增。我始终铭记小时候妈妈给我讲的一句话:人要是怕吃苦,就得吃一辈子的苦;人要是不怕吃苦,只吃半辈子的苦。

7.综合考试辅导(3) 篇七

1.1 概念

呼吸衰竭 (呼衰) 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 (或) 换气功能严重障碍, 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 导致缺氧伴 (或不伴) 二氧化碳潴留, 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在海平面大气压下, 于静息呼吸室内空气条件下, 若动脉血氧分压 (PaO2) 低于8kPa (60mmHg) , 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高于6.7kPa (50mmHg) , 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即为呼衰。

1.2 病因

1.3分类

1.3.1 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Ⅰ型呼衰:缺氧不伴二氧化碳潴留, 甚至可因低氧血症所致代偿性通气增加, 二氧化碳排出过多而导致PaCO2降低。Ⅰ型呼衰常由于肺换气功能障碍所致, 见于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 R D S) 等。

Ⅱ型呼衰: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 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单纯通气不足时,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障碍, 则缺氧更为严重。Ⅱ型呼衰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上呼吸道阻塞、呼吸肌功能障碍等。

1.3.2 按病程分类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呼衰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 因各种突发原因而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 而突然发生呼衰, 如急性气道阻塞、ARDS、肺梗死、呼吸肌麻痹、颅脑病变、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等原因所引起。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

1.3.3 按照发病机制分类

可分为通气性呼衰和换气性呼衰, 也可分为泵衰竭 (神经肌肉病变引起) 和肺衰竭 (气道、肺和胸膜病变引起) 。泵衰竭常引起通气功能障碍, 表现为Ⅱ型呼衰。肺组织和肺血管病变常引起换气障碍, 表现Ⅰ型呼衰。

1.4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机制

(1) 通气不足; (2)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3) 肺弥散功能障碍; (4) 氧耗量增加。

练习题

1.引起Ⅰ型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疾病是:

A.慢性支气管炎

B.阻塞性肺气肿

C.气管异物

D.膈肌麻痹

E.ARDS

答案:本题选E

2 急性呼吸衰竭

2.1 病因

急性呼衰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 因突发原因而致通气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 在短时间内引起呼衰, 如严重呼吸系统感染、急性气道阻塞、重度或危重哮喘、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肺水肿、肺血管疾病、ARDS、自发性气胸、呼吸肌麻痹、颅脑病变、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等。

2.2 临床表现

2.2.1 呼吸困难

是呼衰最早出现的症状。多数有明显呼吸困难, 可表现为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

2.2.2 发绀

是缺氧的典型表现。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 可出现。红细胞增多者发绀明显, 贫血则不明显。严重休克引起末梢循环障碍者, 即使动脉血氧分压正常也可出现发绀 (周围性发绀) 。

2.2.3 精神神经症状

急性缺氧引起精神错乱、躁狂、昏迷、抽搐等症状。合并急性二氧化碳潴留可出现嗜睡、淡漠、扑翼样震颤、呼吸骤停。

2.2.4 循环系统

心动过速、严重低氧和酸中毒也引起心肌损害, 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和心脏停搏。

2.2.5 消化和泌尿系统

严重呼衰可出现转氨酶升高和血尿素氮升高, 个别可出现尿蛋白、红细胞和管型。可因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渗血或应激性溃疡,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2.3 诊断

原发疾病和低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的临床表现, 最重要是血气分析, 判断呼衰和酸碱失衡的严重程度, 指导治疗。明确呼衰的原因:肺功能检查能协助判断通气功能障碍的性质 (阻塞性、限制性或混合性) 及是否伴换气障碍, 以及通气、换气障碍的严重程度。胸部影像学包括X线胸片、CT、肺通气灌注扫描、肺血管造影等。纤维支气管镜对于明确大气道情况和取得病理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2.4 治疗

原则:加强呼吸支持, 包括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和改善通气;治疗呼衰病因和诱因;加强一般支持治疗和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

2.4.1 保持呼吸道通畅

任何类型呼衰, 保持呼吸道通畅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昏迷者仰卧位, 头后仰, 托起下颌并将口打开;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和异物;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喉罩, 气管内导管是最可靠方法) 。支气管痉挛时积极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

2.4.2 氧疗

吸氧浓度:保证PaO2迅速提高到60mmHg或氧饱和度90%以上, 给以尽量低的氧浓度。Ⅰ型呼衰可用较高浓度35%, 伴高碳酸血症时需低浓度给氧。吸氧装置:鼻导管/鼻塞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 (L/min) 。面罩:吸入氧浓度相对恒定, 但一定程度上影响咳痰和进食。

2.4.3 增加通气量, 改善二氧化碳潴留

呼吸兴奋剂:原则是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脑缺氧水肿未纠正而出现频繁抽搐者慎用;患者呼吸肌功能正常;不可突然停药。适用于以中枢抑制为主、通气量不足引起的呼衰, 换气功能障碍为主者不宜使用。尼可刹米和洛贝林。机械通气。

2.4.4 病因治疗。

2.4.5 一般支持疗法

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2.4.6 其他

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和支持。练习题

1.对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高浓度氧疗仍无效, 其原因很可能为:

A.严重肺通气功能障碍

B.严重肺动—静脉样分流

C.通气/血流比例增大

D.肺弥散功能障碍

E.耗氧量增加

答案:本题选B

3 慢性呼吸衰竭

3.1 病因

多因支气管-肺疾病引起, 其中最常见为COPD, 其次是严重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尘肺等。其他如胸廓和神经肌肉病变, 胸部手术、外伤、广泛胸膜增厚、胸廓畸形等。

3.2 临床表现

3.2.1 呼吸困难

中枢性呼衰呈潮式、间歇或抽泣样呼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衰患者开始常表现为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 严重时出现浅快呼吸, 辅助呼吸肌活动加强, 呈点头样或提肩样呼吸, 严重二氧化碳潴留患者则出现浅慢呼吸;中枢神经抑制性药物中毒表现为呼吸匀缓、昏睡。

3.2.2 神经症状

慢性缺氧多有智力或定向功能障碍。二氧化碳潴留早期常表现为兴奋症状, 如失眠、烦躁不安, 以后随着病情加重而出现中枢抑制, 表现为神志淡漠、昏睡、昏迷、抽搐等症状, 以及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征阳性等体征。

3.2.3 循环系统表现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心率加快、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二氧化碳潴留使外周体表静脉充盈, 并可使脑血管扩张而产生搏动性头痛。晚期由于严重缺氧、酸中毒而引起心肌损害, 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脏停搏。

3.3 动脉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常用指标: (1) 动脉血氧分压 (P a O2) 通常将P a O2<8 k P a (6 0 m m H g) 作为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2)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 (3)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通常将P a C O2>6.7 k P a (5 0 m m H g) 作为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4) pH值:正常为7.35~7.45, 平均7.40。低于7.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 高于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代偿性酸、碱中毒时pH在正常范围。 (5) 碳酸氢盐:呼吸性酸中毒时AB>SB, 呼吸性碱中毒时AB

3.4 诊断

3.4.1 有慢性支气管-肺疾患, 如COPD、重症肺结核、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尘肺等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的原发疾病病史。

3.4.2 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 如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等。

3.4.3 动脉血气分析PaO2<8.0kPa, 或伴有PaCO2>6.7kPa。缺氧无二氧化碳潴留者为I型呼衰;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者为Ⅱ型呼衰。若患者在吸氧状态下作动脉血气分析, P a C O2升高, 而P a O2>6 0 m m H g, 这是Ⅱ型呼衰吸氧后的表现。

练习题

1.男患, 50岁, 慢性咳嗽20余年。现有呼吸困难、发绀、发热、血气分析P a O2 3 5 m m H g。P a C O2>7 0 m m H g。有神经精神症状, 最需要考虑的诊断是:

A.呼吸衰竭

B.D I C

C.代谢性酸中毒

D.肺性脑病

E.心力衰竭

答案:本题选D

2.某慢性肺心病患者意识障碍2日入院。查p H 7.3 0。P a O2 4 0 m m H g, B E+6 m m o l/L, P a C O2 1 1 0 m m H g, 血尿素氮6mmol/L, 血钠138mmol/L, 血钾3.8mmol/L, 血浆渗透压280mmol/L。此意识障碍原因为:

A.肾衰竭

B.低血钠症

C.低渗血症

D.低血钾症

E.肺性脑病

答案:本题选E

3.5 治疗

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是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条件下, 改善缺氧和纠正二氧化碳潴留以及代谢功能紊乱, 防治合并症, 从而为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

3.5.1 建立通畅的气道

治疗呼吸衰竭的首要措施是使呼吸道保持通畅。给予祛痰药以降低痰液黏度, 雾化吸入以稀释黏痰促使咳出。可用氨茶碱等支气管解痉剂静脉滴注, 必要时用糖皮质激素缓解支气管痉挛。若痰液黏稠难以咳出, 导致气道阻塞, 出现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时, 应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气道通畅。

3.5.2 氧疗

缺氧不伴二氧化碳潴留氧疗对低肺泡通气、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障碍, 以及耗氧量增加的患者能较好地纠正缺氧。可给予吸入较高浓度 (35%~45%) 的氧。

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其氧疗原则为低浓度 (<35%) 持续给氧。这是由于慢性呼衰患者, 其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二氧化碳反应性差, 呼吸的维持主要靠低氧血症对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驱动作用。此外, 吸入高浓度的氧后解除了低氧性肺血管收缩, 可使原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增高肺区的血液流向比值低的肺区, 使前者更高, 后者更低, 加重了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根据氧离曲线的特征, 吸入低浓度的氧后, 只要PaO2稍有增高, 即可使SaO2较多增加, 故低浓度吸氧是有效的;由于缺氧仍存在, 能刺激化学感受器, 因而对通气的影响较小。

氧疗的方法常用的氧疗为鼻导管或鼻塞吸氧, 吸入氧浓度与吸入氧流量大致呈如下关系:吸入氧浓度 (%) =21+4×吸入氧流量 (L/min) 。通常每分钟吸氧1~2L时, 其吸入氧浓度为25%~29%。合理的氧疗应使PaO2达到8kPa (60mmHg) 以上, 或SaO2为90%以上, 而又不使PaCO2明显上升。

3.5.3 增加通气量、减少二氧化碳潴留

合理应用呼吸兴奋药, 合理应用机械通气。

3.5.4 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3.5.5 防治感染

呼吸道感染常诱发呼衰:呼衰治疗过程中建立人工气道与应用机械通气时又易于继发肺部感染, 因此应根据痰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在经验性治疗中, 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氟喹诺酮类等药物。

3.5.6 肺性脑病的治疗

除以上各种综合治疗外, 常应用尼可刹米、氨茶碱、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对有明显脑水肿的病人应采取脱水治疗, 常用药物有甘露醇、山梨醇等。

3.5.7 防治上消化道出血

8.高校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建设 篇八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思想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97-02

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他们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接触最密切、对学生影响也最直接。

虽然高校辅导员属于高层次文化群体,群体的心理是基本健康的,这一主流毋庸置疑,但辅导员队伍中存在较普遍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及时矫正,则不仅严重影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甚至会导致个别辅导员老师的工作行为与教育目标发生矛盾,因此积极改善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显得非常必要。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们设计了2份书面调查问卷,一份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信息调查表”,用来统计辅导员老师的基本信息和当前工作状态;另一份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信息调查表”,用来调查并统计辅导员老师们的心理压力来源和老师自身的个人能力分析。我们先后对驻济的5高校的在职辅导员进行了问卷及面谈调查,问卷发放100份,收回98份,有效问卷98份。此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驻济5所综合院校的各专业的辅导员老师,包括文史、法学、理工、医学等专业的辅导员。笔者认为此次调查应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我国高校辅导员在现行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下,辅导员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由于当下学生的管理工作要求辅导员老师具备较高的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学等知识与技能水平;心理咨询师式的日常管理工作内容;生活保姆式的日常学生事务处理;自身对本职工作较低的职业认同感;对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的困惑等等多种压力所带来的心理焦虑、紧张、迷茫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部分辅导员出现工作厌倦、心力交瘁、迷茫困惑等情绪,具体表现为:

1.部分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学、教育学、学校管理学等学科知识有所欠缺,引发工作焦虑。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当问及“您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时,74.6%的被访者表示“基本了解”,只有不足4%的老师认为自己“精通”。同时,在面谈交流的过程中,虽然绝大多数辅导员表现出了对工作、对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事实上也有很多辅导员老师自觉牺牲掉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学校默默奉献,但个别高校辅导员也表示过,其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例如:心理学、教育学、学校管理学知识对于当前的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要求是有所欠缺的。有辅导员老师表示,他们的心理焦虑来源于:自己所读专业的限制,自己对所带的学生所学专业并不熟悉;有的老师则不是师范专业毕业,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知识,以致于当学生遇到生活、学习、心理等问题时,不能迅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还有个别年龄较大的辅导员老师,因为年龄、家庭原因,自身知识更新速度较慢,认为自己在解答学生关于社会、经济、思想观念、价值观等问题时,未能达到学生的满意。由此可见,辅导员老师在较大程度上存在因知识不全面而导致的工作上的紧张焦虑问题。

2.对个人前途的焦虑导致个部分辅导员老师的工作情感不够积极。

这一方面突出表现在辅导员工作前途引发辅导员老师的心理焦虑和烦躁,调查中,在问及“您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愿景”的看法时,13.4%答老师回答“非常明确”,而接近40%的老师回答“有点模糊”。在面谈过程中,有老师反映,现阶段各高校对辅导员的管理与使用不够科学,重使用而轻培养。关于“您认为您的工作及社会地位与授课教师和专业技术教师相比较”的看法时,只有3%的辅导员老师回答“非常满意”,67%的辅导员老师选择了“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事实上,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相比较,其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晋升途径显得有些狭窄,致使辅导员经常为自己的职务晋升而感到焦虑。

3.自我评价偏高,个人沟通能力、适应能力不强,工作中的压力,这些问题所带来的自我调节能力、应变能力的减弱,从而使心理压力加大。

调查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96%的辅导员老师表现出优秀的沟通能力,93%以上的老师具备较高的工作环境适应能力。但现实工作中,辅导员工作烦琐、重复,同时责任又大、协调难度高,而在“自我调节能力”的回答选项中,71%的老师仅仅表现出“ 具有一般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力并非如自己评价的那样优秀,只有8%的老师表现出“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现代管理学认为“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绪的波动往往会降低人们的沟通能力与适应能力。

调查中还发现,目前各高校辅导员是一支年轻的队伍,超过57%的辅导员年龄在30岁以下,他们的工作经验的积累可能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面谈中发现,目前仍有个别辅导员存在沟通不畅,组织管理能力不强威信难以树立等问题。

二、优化并解决辅导员老师心理问题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辅导员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及有效性。辅导员的专业知识由心理学、教育学、学校管理学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应用组成。当然也包括辅导员老师自身所必须具备的品德、学科知识、沟通协调、组织能力、适应、调节能力。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指导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这就要求辅导员老师,也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和能力内化成辅导员自身所拥有的个人素质,存在于学生工作中的问题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2.提高辅导员老师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以及作出反应的方向、速度、程度、效果。大学生人格的养成除了家庭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外,学校老师、同学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大学老师当中,辅导员是与学生的生活交流最多、思想交流最频繁的老师。因此,改善辅导员老师的心理素质,对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3.有利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水平。辅导员老师作为大学生思想、学习的直接领路人,他们的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工作生活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政水平,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辅导员老师就能准确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改善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专业知识学习是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提升的基础。作为大学生校园生活和学习的指导者,辅导员老师的知识大概由如下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思政知识、教育、心理、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就是广博的社会阅历和一定的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笔者认为,各高校应该把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作为长期工作来抓,既要拓宽知识面,使辅导员夯实思想政治基础、拓宽社会人文常识,又要培养适合本职工作的知识才能,适时地组织老师进行理论结合实践的研讨,让辅导员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2.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首先,思政工作的重心在于高校辅导员对各种时事思政素材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然后将其加工成学生乐于接受的信息形式,这既要求高校辅导员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又要求能够具体把握所培养学生的心理特点。基于此,高校党团委应该不定时组织辅导员老师学习时政,利用团队的创造性,发挥集体思维的优势,形成主流的价值判断。这样,既降低了单个辅导员老师创新的难度,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解决了单个辅导员教师不易完成的问题。

其次,高校各系部应该充分发挥组织作用,组织辅导员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知识的学习,同时利用党团组织或办公室,注重辅导员老师的个人心理卫生保健。借助学习、讲座等形式,使其掌握一些自我情绪调节手段和方法,保持良好和乐观心情。

再次,各院系领导应帮助辅导员老师进行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的正确评价,努力引导辅导员不断提高自我情绪调节的能力和技巧,不因为轻微的环境变化而使自身的情绪随之波动,树立良好的工作心态。同时指导他们处理好个体与上级、同事、学生间的关系,促进相互间的情感 交流和理解信任,也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

3.引导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其工作热情。

关于辅导员对前途的担忧,确切的地讲,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辅导员老师们缺乏各种工作能力,而是没有找到自身的能力与辅导员工作的契合点。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样具备上述的特点。

首先,辅导员应该对自己各方面能力有客观的评价,善于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分阶段规划,把握每一个阶段的重点、目标、任务,懂得制定目标,努力向职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其次,通过不断的学习,认清辅导员自身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根据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适时、客观地采取不同策略。例如:“职业前期”应该以学习、锻炼为主,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习惯。“立业期”应该加紧学习并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确立自己的职业优势,争取职务轮换。“职业成熟期”,应该考虑多元发展和创新发展。“职业后期”则应该用心培养新人。职业规划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引导辅导员力成为教育专家。

另外,高校要制定科学的辅导员培养计划。一方面要尽量拓宽辅导员老师的知识面,帮助辅导员老师树立坚实的思政立场,培养熟练处理各类学生生活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辅导员适应本职工作的本领,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协助实施辅导员在本学期内的学习计划,结合辅导员日常工作,选择合适的各级课题推荐给辅导员研究并实践,以提高辅导员的自身能力。同时积极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省内外甚至是国内外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积极鼓励辅导员攻读相关专业的高层次学位,使其成长为专家型人才。

4.引导辅导员老师正确认识工作中的压力并进行有效减压。

首先,高校各级领导应该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权责明细,辅导员老师就会很容易地认可岗位职责,工作热情才会提高,责任压力自然就会得以化解。其次,辅导员老师应该懂得,学生干部是班级管理的骨干力量,培养成熟且优秀的骨干,是减轻学生管理工作压力的另一个有效方法。

其次,辅导员老师学会自身减压。

辅导员老师属于高智商群体,一般能够正确的认识压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面谈调查显示,他们主要通过各种有效方式缓解自身压力。例如通过健身运动、听音乐、进行自我心理暗示等方式减压,一般情况可以达到减压的效果。

最后,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提升自身各种能力减压。

其实,通过提升自身各种能力减压是减轻工作心理压力的最好方法,但起效较慢,这是一个长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结果。老师们应通过各类学习、培训,提升工作能力,最后在各种繁忙工作得到的轻松感。

5.通过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在愉快的环境中工作,但同时应该直面人才流动的现实。

一方面,辅导员老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使自身处于愉悦的工作环境之中。在日常工作中,深入了解自己,了解并尊重他人。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处理好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争取家庭对于工作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应该面对的是,辅导员工作岗位的合理人才流动。 在调研中发现,大约有有27.6%的辅导员老师,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的年轻老师,有继续攻读学位或向其他岗位分流的想法。新鲜血液的流入,老师在工作中的不断积累经验,也是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专家化队伍的途径。

四、结论

上一篇:读我的教育苦旅有感下一篇:卡迪夫大学英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