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纸的生存现状

2024-09-19

中国报纸的生存现状(精选8篇)

1.中国报纸的生存现状 篇一

中国第二代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09级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1)班金光亮 学号:0903031029

摘要

随着暑期的到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关工作也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有那种超乎平常的感觉,为了响应各级团委的号召,抱着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的宗旨,我们高中几个老同学一道踏上了社会实践之路,利用家人、亲戚或朋友在那边打工之便,我们鼓足勇气踏入了浙江宁波北仑一年轻一代农民工家庭聚集区,用我们的视野去观察和感受那些80后大哥哥大姐姐在城里务工时的生活现状,他们大多生活在大城市的工业区从事于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业等行业,他们身上已经没有了东张西望、土里土气的老一代农民工的影子。注重个人物质和精神生活享受,追求时髦的服装、轻松体面的工作以及时尚的休闲方式,使他们明显区别于老一代民工。此次调查问卷包括家庭总收入、总人口、子女就学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生存问题、劳动问题、以及其他社会文化权利问题等共十五个问题,均由我们逐个口述让他们现场回答并现场记录。

关键词:关键词

1、中国;关键词

2、第二代;关键词

3、农民工;关键词

4、生存现状

正文:

“农民工”是中国现有户籍制度之下的特殊群体,也是城市被雇佣者中劳动条件最差、工作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体;同时也是中国产业工人中人数最大的群体。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了少量的第一批入城打工的农民;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第二代民工群体。这个群体与第一代相比,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在现实生存方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从他们的生存现状谈起,探讨他们的权益问题,试图找到改变他们现状的途经。此次调查问卷包括家庭总收入、、子女就学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生存问题、劳动问题、以及其他社会文化权利问题等共十五个问题,均由我们逐个口述让他们现场回答并现场记录。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次调查中的一些统计数据以及通过网络搜索或查阅资料得到的相关信息:,1,在被访的农民工中,1970年之前出生的人只占8.4%,70后占20.2%,80后占70.0%。他们年龄都在18-25岁,平均一个家庭有3--4人,每个家庭月平均收入在1500元左右,其中收入最高的家庭每月可有2500元以上,最低的在1000元以下,2、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大部分是高中学历),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3、与父辈的差别:“新生代民工”不再老老实实地待在最脏、最累、最“没出息”的工作岗位上,不再省吃俭用攒钱往家里寄,更不会挣够钱回家盖房娶媳妇。在受到歧视时,他们会摔门离去。4其中仅有80%的家长表示自己经常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会定期主动和孩子、学校谈论学习,许多家长抱怨这里的教学质量远不如老家的公办学校,孩子空闲的时间很多,不过他们都对学校教师的敬业、负责和认真的态度给与了积极的评价。

5、所有人都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表示满意,感谢政府给予他们在生活、子女教育、社会保障方面的保护6、80%以上的同志表示对于社会不公和身份歧视问题,他们往往会采取一些比较激烈的对抗性行为,来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他们的不满。

7、对未来充满希望,希望有一技之长,以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之间的差别

由于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使第一代与第二代农民工群体之间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与第一代农民工群体相比,第二代农民工群体特征更加丰富,具有更多的时代气息。经过我们调查分析,差别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习技术和自身形象,外出动机更加丰富,第二代农民工多数有一定的知识基础,重视学习技术,其素质较高,而且在衣着、言语、举止方面很懂得自我包装,他们找工作不仅可以通过“劳动力市场”,而且可以走进“人才市场”。

(二)较高的工资待遇期望值与更加重视健康情感并行,第二代农民工不再继续接受其父辈那样的“低廉劳动力”的命运,议价能力和意识都在不断上升。对于工资待遇的高期望,来源于他们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来选择自己的职业,他们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和招聘会等来寻找信息。走在招聘会场里,你很难把大学生和新一代的农民工区分看来,他们的服饰不再是他们的标签。而且第二代农民工在选择工作时,更加看重工作环境是否危险,是否影响健康。

(三)关注权利平等,追求个人价值的体现,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群体,第二代农民工的经历、文化水平、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开始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对公正待遇的诉求、对劳资关系调整的影响力比他们的父辈更为强烈,表现出了较强的“反叛”精神对恶劣的就业环境敢于说“不”。

(四)要求进入主流社会群体,渴望融入城市生活,调查中显示,第二代农民工中有高达66%的人有梦想未来做老板的打算,“有自己的事业”是他们中不少人的最高理想,约30%的人希望在务工城市买房成为新“客家”人; 约50%的人表示能“干得好,愿意呆下去”。他们抱着发展的目的来到城市,希望通过进入城市打工离开穷苦的农村,变成真正的城里人,打开新的生活局面。

 进城务工青年生存现状令人担忧

(一)工作脏、累、差 虽然现在进城务工青年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有所提高,但其就业仍大多为体力性行业,加班时间长、待遇低、拖欠工资严重。

(二)就业、子女就学存在歧视

1、就业歧视,自1994年以来,一些大中城市陆续制定各种政策限制外来人口的进入及就业,使城市人口在许多的行业里能够获得较多的职业优先选择权。如对外来人口的经营执照的百般刁难和拖延,驱赶、罚款外来经营人员,在银行设置重重障碍等。

2、子女就学歧视由于受户籍制度的影响,农民工子女被排斥在公立学校的大门之外。大量的私立小学、中学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然这些学校大都受资金困扰,办学条件极差,师资力量更是薄弱的惊人,但收费却昂贵的吓人。于是很大一部分民工子女不能入学,以至于他们整天只能嬉戏玩耍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无所事事。

(三)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和观念上的歧视,其难以融入到城市之中 外来人口的增加必将占据大量的就业岗位,理所当然的会占用当地的就业岗位,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外来民工和当地居民争抢“饭碗”的局面,使当地居民排外情绪日增,不利于进城务工人员与当地的融合。且由于进城务工青年得不到社会及时的引导,并因体制上的障碍(主要是户籍制度),他们常彷徨于返回乡村与定居城市社会之间;观念上的歧视,以及缺少社会关爱,更使他们缺乏对城市的认同。

(四)缺少指引和培训机会,个人发展面临困境 缺少指引和培训机会,使进城务工青年自身素质难以提升。进城务工青年普遍没有适合自己的合理职业规划,所以不可能有什么长远打算,也就缺少了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于是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提高发展自己,选择工作时也只看当前的工资是多是少,什么挣钱多就干什么。这就大大降低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扼杀了自己的潜在智慧和能力。

 感想: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

作为国家政策长期照顾和扶持的大学生,更应该关注这些我们身边的弱势群体。我们可能是今后国家建设的领导者和主力军,农民工子女也可能在更远的将来担负起这个责任,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与国家的命运相连,更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告别那种“充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方式,积极了解我们周围这些问题的现状,深入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因为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能就是相应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目前,中央又提

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远大目标。我们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让人与人之间达到平等,不仅是财富分配制度的平等,更包括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和生存机会的平等。其中教育机会是关键,如果每个人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也一定能够在其他方面获得和他人平等的机会,相反,如果一个人连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都不能获得,那么他也很难得到其他平等的机会。可见,教育的平等性对于构建一个和谐社会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站在平等的原则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改革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实现城乡、地区平等。二,努力提高进城务工青年的整体素质

三、完善法律保护机制,加强对雇佣方的劳动监察。

四、高度重视进城务工青年自身及其子女教育,促进教育平等机会,除此之外,我们向广大在校大学生提出以下倡议,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给他们带去一点温暖。1,用善意的眼光和言语去对待这些辛苦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子女,永远不要歧视他们,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 2,尽可能的告诉你周围的人,农民工不是肮脏、穷、没文化的代名词,只是由于生活所迫。他们也想成为受尊重的人; 3,在生活不困难的情况下,尽量向农民工的子女捐赠一些有用的东西,哪怕是一支笔,一本书,一元钱,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宝贵的。4,有机会的话,去农民工子弟学校走一走,看一看,教一堂课,和孩子们谈一谈,他们清澈的眼神会让你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5,在学校尽力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占用着宝贵的教育资源而虚度光阴。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强者,才能在今后改变自己和更多人的命运。希望广大和我们一样的青年学生好好考虑一下我们的倡议,做到了这些,不仅会在你大学的经历中写下有意义的一笔,更让你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 后记—明日曙光乍现

本届政府在关注普通民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部部减轻农民负担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相继出台,这将大大的改善我国农村经济、文化、卫生的落后状况,除了人文关怀外,更需要的是政策体制的保障。面对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问题,政府更多的考虑了农民工问题。2005年2月7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出《关于废止〈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及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并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作了《农民工维权手册》。温家宝担任总理以后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开始整治恶意拖欠工资的雇主,2006年1月18日国务院推出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8年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更注重保护他们的利益,出台了很多可以操作的政策,还农民工一个相对的公平的生存空间。部分省市已经开始试行城乡合一的户籍制度,摒弃了不公平的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村居民享有了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居住、教育、就业机会;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

志愿到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支教工作,为农村落后的教育现状带去了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知识,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学校园里开始经常出现为农民工子女教育募捐的活动,一批批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走向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课、调查。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些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利益,更多的温暖,让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平等、和谐、美好。

致谢

最后,在此也对那些接受我们调查的农民工家庭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祝他们日子越过越好,道路越走越宽广。

2.中国报纸的生存现状 篇二

1 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低下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 技术要求低的劳动密集度高的产业如:食品, 纺织, 加工制作等等, 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已大量涉及高科技领域, 即使在传统领域也大量涉及, 产品开发, 而我国大多数采用老技术, 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创业资本和营运资本不足, 资信程度较低, 生产设备陈旧, 工艺落后, 更新缓慢, , 科研创新能力薄弱, 产品档次低, 花色品种少.因此重复建设严重, 模式雷。.淘汰率高, 与大企业之间协调配套能力差。

2 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规则分布, 我国大量存在的是中型企业, 这些企业占用国家大量资金, 结果效率低下, 往往阻挡了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发展, 而大企业靠规模小企业靠创新, 一些中小企业在大量浪费能源同时, 也形成较高的淘汰率对产品技术流程进行更新, 而一些中型企业往往根据市场变化需求生产销路好的产品, 没有自己的品牌意识。

3 中小企业缺乏对员工的业务培训

中小企业往往只为既得的利益招聘企业上岗人员, 没有经过基本岗位技能的培训, 势必造成产品的质量低下, 包装的粗糙, 产品不合格和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贪大求全, 盲目扩张, 结果副业影响了主业发展, 企业很难继续生存, 举步为艰。

4 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小企业经营范围广泛, 涉及所有竞争行业和领域, 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 农业挖掘业, 建筑业, 运输业, 餐饮和其他行业, 导致没有一个工业聚集区, 无法配套统一的基础设施, 难以完善统一的共同体系和管理, 形成市场方面互相排斥, 恶性竞争, 最终导致破产。

5 缺乏纵向协作关系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应该成为紧密联系, 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个大企业的发展, 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 资金的支持, 使其逐步成长, 壮大, 变为大企业, 我国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由于处于分散单干, 封闭状态, 导致在人力, 物力, 财力方面的严重缺乏, 造成资源浪费。

中小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只有同国际经济接轨, 才能有立足之地,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途径来解决:

政府政策, 影响中小企业

政府主要从市场供给与需求, 资金, 技术和效益方面来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因为市场供给与需求是中小企业生存的发展, 资金和技术是中小企业生产的基本要素, 效益是中小企业能否生存下去大决定性指导, 政府既可以制定各种有利于中小企业从社会获取资金的政策有可以限制或阻止中小企业从社会取得资金, 既可以制定各种政府为中小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创造条件, 也可以弃之不顾, 可以通过减免税政政策改善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 反之可以使其恶化, 政策对中小企业生死存亡, 起着决定性作用。

发展层次网络营销

中小企业资金缺乏, 规模小, 实力不足, 像大企业那样投资构建局域网, 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网的优势是降低企业内部的沟通成本, 由于中小企业本来规模小, 人数少, 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必须根据自身资源实力, 从实际需要出发, 让网络真正给企业带来利润, 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分为:收发电子邮件, 开展网上市场调研, 网上企业贸易, 网上销售, 网络经销整合五个层次,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对网络应用逐渐深入, 直到将因特网整合到企业经营的每个五一节, 最后实现网络营销组合。

紧跟市场适遗补缺

市场补缺主要是指中小企业应审时度势, 既不向市场领导者挑战, 也不白费精力追随其后而是选择不大可能引起大企业兴趣的市场“空白点”, 为大企业提供专门化服务.这些空白点, 可以是大企业不愿干的或干不了的那部分产品市场.也可以是其它企业尚未顾及的那部分市场采取补缺策略, 中小企业既可以开发一个或若干个有利可图的“角落”市场, 同时又最大限度地避免与较大企业直接较量的风险.从目前看, 填补市场“空白点”, 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企业要善于把握市场和紧跟市场.十几年来, 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障碍正逐步消弱, 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纷纷进入国际市场;技术创新格局发生变化, 由于计算机与电信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能紧跟大企业得到同样的应用型技术;资金市场结构发生重组中小企业可以自由进入资金市场;消费需求多样化, 个性化, 时尚化的商品热销, 所有这些变化, 都要求中小企业把握市场, 紧跟市场.二是企业要善于在市场上捕捉机会, 果断决策.市场是巨大的, 机会随处可见, 关键是要求企业的决策者能独具慧眼, 把握好机会, 当断则断, 否则机会稍纵即逝.三是企业要善于创造市场.创造市场的策略是一个划分策略, 在运用这项策略中, 企业家应善于创造市场.在打算进入某个行业时, 应该先认真分析自己企业的实力和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 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善于扬长避短, 抓住机会, 开创一个全新的市场。

6 集中优势, 创造特色

任何一个组织资源总是有限的, 要使用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就必须集中使用.中小企业一般规模小, 实力弱, 不可能四面出击, 占领全线市场, 只能借鉴游击战中“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敌”的战术, 集中力量打入目标市场, 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到目标上, 进行重点投资, 力争在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领域里形成相对优势, 创立自己的特色, 发展专业特色产品, 从而使企业得到发展和壮大。

7 灵活多样, 多角化经营

所谓多角化经营, 是企业的经营范围扩大到原来的产品或行业的范围以外, 打破产品和行业界限, 向多品种和多种经营发展.在市场竞争中, 无论何种企业, 如果将生产的产品或经营领域限制在某一方面, 势必给企业经营带来极大的风险, 而多角经营能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人力.厂房, 有利于发展企业潜力, 使企业真正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另外, 它还使企业在市场发生变化时, 可以随机应变, 分散企业风险。

8 集约经营, 联手协作

专业化的中小企业, 要把核心活动之外的产品外包给其它企业, 还需要依赖忠实可靠的合作伙伴.若干伙伴企业为了尽快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 往往需要临时联合起来.这种联合组织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集中优势.每个伙伴将自己的“核心优势”贡献出来, 这种联合体就能够达到最佳境界.二是相互依赖.这种联合体成员“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 必须坦诚相待。三是界限模糊.组织成员的范围广泛, 各方都为各自的利益以合作代替竞争,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难以界定某一企业的责权始点, 终点.四是利用机会, 这种联合体属于非正式的, 关系不持久, 有机会则聚, 任务完成则解放.经过联合获利的中小企业很有可能扩张为大企业。

3.中国独立动画人的生存现状 篇三

本期嘉宾是:

独立动画人“老蒋”

独立动画人“皮三”

国家动漫产业网研究员 宋磊(兼任主持)

“独立动画人”的称谓,让一些导演感受到一种尊严

宋:今天特别想跟二位探讨一下有关中国独立动画人生存现状方面的问题。因为我们作为研究者或者媒体,说到底还是局外人,而两位都是有着切实的从业经验的。所以首先想请问两位的一点就是:什么是独立动画人?您是否认同自己是个独立动画人?

蒋:我们应该都是独立动画导演。

皮:对,因为没有更好的称号。“独立动画”其实就是借用了“独立影像”的一个概念。但是独立影像可能有一种独立制片的感觉在里面,独立动画可能还到不了那一步,更多的就是个人小作坊式的一种生产方式。

我觉得“独立动画”更多的是一种态度,就是一种独立的精神。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独立判断。这是一种起码的对创作态度的描述。不是依附于某种事物,或者投靠于某种价值,或者为了获取某种利益。

宋:也就是说,独立动画不是指的这个人一定是脱离其他公司的一种状态,而是说他的创作精神是独立的。那是不是现在我们院校的学生,他们也都可以叫做独立动画人?

皮:“独立动画”不用非得界定得特别清楚,说谁是谁不是,到什么标准就是。我觉得只要有独立创作的欲望,而且有作品,都可以叫独立动画人。我可以告诉你谁不是,像《喜羊羊和灰太狼》这样的就不是,因为它完全是一种商业化的操作。

宋:商业性是区别“独立动画”与其他动画的一个要素吗?

蒋:我觉得商业不是。

皮:商业倒不一定回避独立的创作精神。我说的《喜羊羊和灰太狼》不是独立动画,是因为它不是以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为出发点的,而完全是出于商业的考量,它的产品性更强。这个问题探讨起来其实挺有意思,有些片子你分不清它是不是独立动画。比如你说《红高粱》是独立电影吗,但是《英雄》肯定不是。你说《疯狂的石头》是独立电影吗?好像也不是,但是里面却有着很多独立思考的精神。

宋:我的一个感受是:比如在文化圈,一说起“知识分子”,好像知识分子自己对这个称号有一种骄傲自豪,甚至有一点孤芳自赏的感觉。我不知道在动画这个领域,当一个导演,比如说您二位,一说起自己是“独立动画人”的时候,有没有点自豪的感觉,或者是种什么感觉?

皮:你说自豪可能也谈不上,当然也不会有自卑。我觉得我们需要做一些活动,来让大家把这个身份认定搞清楚。“独立动画人”这个称谓,其实是让一部分导演能感受到一种尊严。这个社会目前认定尊严的标准比较简单,就是有没有钱。比如做游戏的可能就觉得比做动画的有尊严。这种价值观是一个现实,我们必须客观面对它。

从独立动画转化到商业动画的机制,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起来

宋:我了解国外的独立动画的体制是比较发达的。很多学生毕业以后没有进入主流公司,而是自己创作,然后通过比赛获奖得到承认,吸引投资商的注意。在我们国内,目前这种包容独立动画人,以及让独立动画人通过某种渠道获得艺术价值背后商业价值的实现的机制,好像还不太健全。

蒋:我觉得独立动画还是不能有太强的商业性。

皮:我们的文化氛围好像跟外国还不太一样。外国的独立动画很多是一些导演,因为不满于成熟的商业动画氛围,觉得整天做那个没什么意思,于是故意做出一些违背主流价值观的独立作品来。我们国内的情况跟他们是满拧的,商业动画几乎不存在,因为整个能盈利的动画产业环境还没有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独立动画的生存空间更小。

宋:独立动画在资金筹集方面是一种什么情况?是自己投钱,还是有投资机构?

蒋:像《泡芙小姐》这个系列好像就有投资吧。独立动画这种东西,还是得稍微有点卖相,才会有资金介入。

皮:少,主要还是自己投资,可能90%都得是自己投资。我认识的独立动画人大部分都是靠自己,因为他必须要脱离开一些利益的纠葛,除非是那种基金会投资,它的钱就是用来让你玩的,即使这样还需要有严格的题材审核。

宋:在创作独立动画的时候,您一点都没有考虑后面的商业化问题么?

蒋:不能考虑。

宋:那独立动画人靠什么活着啊?

蒋:比如说靠做一些商业广告等等。

宋:也就是说,独立动画人不是只做所谓的有独立精神的“独立动画”,而是用一些商业片的项目来养自己的独立动画。

蒋:对。而且我觉得独立动画对商业动画是特别有必要的一种根基。这几年比较成功的商业动画,它里面的那些表现形式,最早都是出现在独立动画中的。比如说像“海绵宝宝”,虽然是给小孩子看的商业动画,但是它那种方形的造型方式,在原来的主流动画中是没有的。相反在独立动画中这么“玩”的人就比较多。

皮:还是一个大环境的问题。你说现在艺术环境比较好,有些搞艺术的人就可以通过那些卖得掉的油画去养活他那些卖不掉的作品。但是动画的这个生存环境是比较差的,一个人很难通过他卖得掉的动画去养活他的独立动画。或者说,这么做太累了。相反,如果环境较好,可能独立动画的生存空间就会大很多。比如日本,当初一些风格很另类的漫画作品现在也变得很主流了,像《黑客帝国》这样的作品原先不就是一些独立动画或者独立短片么?这么一个哲学命题其实是很小众的,但是它有一个很好的商业氛围,于是它就成了一个很牛的商业大片了。但是这种转换在今天的中国还不可能实现,动画从商业动画那里都孵不出蛋来,还能向你独立动画要蛋么?

宋:我听您的意思,您还是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独立动画能转换成热卖的商业动画的。

皮:个人情况不一样。“老蒋”就是一个作者型的,“老蒋”工作室就是要完成作者的一个创作理想。可能我慢慢趋向于做一个动画公司的感觉。我是希望自己的动画能有传播力,当然这并不代表好的动画都是有传播力的。有些很小众的片子我也很喜欢,但是我不希望自己的片子成为一个很小众的片子。

没有网络,就没有独立动画

宋:无论是“老蒋”的崔健系列,还是“皮三”的“泡芙小姐”,而且我们还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的Flash动画时代,我们会发现Flash是独立动画一个主流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靠网络传播。从今天来看,网络是否依然是独立动画最主要的一种传播途径?

蒋:我觉得从播出角度上来说,网络几乎是独立动画独一无二的播出途径。

皮:你这种说法我深有感触,呵呵。

宋:我一直对网络有一种担心就是,当它太过发达的时候,会不会面临一种更为严格的管制?所以假设一下,虽然这种假设目前还不太成立,如果我们的网络被严格地限制住了的话,是不是独立动画就没有生存的土壤了呢?

皮:那将是独立动画的一个悲剧,呵呵。

宋:那外国的独立动画是否也是如此强烈地依靠于网络媒体呢?

蒋:外国独立动画可以在电视上播放。它们有电视频道来播出独立动画,它们的独立动画跟纪录片很像。

皮:电视、电影、DVD,还有各种电影节,都承担了传播独立动画的角色。

宋:就是说,渠道的丰富还是我们应该倡导的一个东西。

皮:独立动画从网络起家,除了利用了网络的传播快速广泛这些特性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可以第一时间获得观众的反馈。你可以不在意别人的评论,也可以很在意别人的评论。有些网友真的有真知灼见,比你想得可能还要多、还要深。这个时代对于影像导演来说,不接触网络几乎是不行的。虽然你不能完全依赖于网络的交互性,因为完全依赖的话你就没有主体的创作自由了,但是你如果能了解网民的想法的话,比以前可以说获得了更多的直接而一手的资料。

比如《泡芙小姐》的系列,优酷网每次就会给我发分析数据。这些数据你可以反省,也可以不反省。但是我觉得这些数据对于我的创作是有帮助的,比如在商业上我可能会关注观众的年龄分布、职业构成、受教育程度等等。

蒋:你这已经完全是广告主的思维了(笑)。

皮:这个东西挺有意思的。比如我面对大众的《泡芙小姐》有80%的好评率,20%的恶评率。但是我的另一个恶搞系列“哐哐”几乎是100%的好评率。

宋:为什么好评率如此高的“哐哐”没有运作起来,反而是《泡芙小姐》现在越来越有名气了呢?

皮:你告诉我怎么运作“哐哐”吧,呵呵。

蒋:“泡芙”现在就是广告植入,这部片子的主题就是都市情感这种,广告主还能接受。“哐哐”这种怀旧的,恶搞的,还有点暴力的,广告主怎么玩啊?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广告文化环境特别单一,都是那种好的,稍微有点创意的就容纳不下。

皮:“哐哐”我本来的设想是建立一个社区。通过社区积攒人气,做线下活动和周边产品。但是这个东西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就是,你得有较大的前期投入。在日本,这是一个各司其职的系统在运作,在中国都得我一个人去打理。我要做杯子,得先找印厂去印,再找地方卖。淘宝上一个杯子卖10块钱,运费15块,谁会买啊?就是你会遇到渠道、物流等很多无法支持的要素。即使现在给我50万元做这些东西也很难,因为还有盗版,我们的环境其实还不足以支持创意产业发展。

宋:回到网络和公众反映的那个话题,“老蒋”对观众的看法有什么态度?会关注么?

蒋:我不太关注,因为我做的不是商业的东西。而且我现在做的一些片子,也不放到网上去,我觉得这种传播对我来说没什么意义。我做一部片子就是为了“玩”,我觉得独立动画人就是这样一个本真的状态。

皮:我觉得每个独立动画导演都应该找到自己不同的价值,“老蒋”的价值我是非常理解的。甚至比他更晦涩的价值我也可以理解。只有一种多样性,才有意思。大家都做商业片,聚到一起就只能聊钱、聊点击率了。只不过,好的环境可以让所有人都活下去,发展下去。

痛并快乐着,独立动画人的生存状态

宋:说到“活下去”,我特别想知道作为独立动画人的二位,现在的生存状态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还是忧郁?

蒋:独立动画人就是独立的,做商业片的时候我很难受,做自己的片子的时候很幸福。

皮:我俩原来很像,“老蒋”是往安静的方向走,我喜欢热闹一些,需要释放。

宋:通过跟二位交流,确实我也感觉现在两位的状态差别挺大的。“老蒋”可以说是快乐并痛着,“皮三”是痛并快乐着。因为“老蒋”做独立动画时肯定是快乐的,但是内心深处可能确实有艺术家那种无法与商业社会相融合的孤独的痛存在。

皮:呵呵,我觉得我们都挺痛的。我其实是“被逼”地走上了偏商业动画的道路。因为我选择了团队的生活方式,而我又必须得让这个团队活下来。

宋:今天非常感谢能和二位独立动画人进行交流,了解了一些独立动画人生存的状态和真实的想法。独立动画应该成为商业动画之根基,这是动画发展的规律。我们也需要越来越多的独立动画人诞生,只有这个群体的扩大才能给每个群体内的成员以支撑和希望。

4.网上报纸现状及发展思路 篇四

其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统计。根据的一项规定[1] ,国内新闻宣传单位入网须提出申请,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审批,获得批准后方可上网。因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应该是掌握国内报纸上网总体情况的最权威的部门。但是,由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并不掌握国内报纸域名登记的管理权,许多报纸向域名管理机构申请获得域名后就自行上网了,并不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报告。这就使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掌握的报纸上网的统计数字大大低于报纸上网的实际数字。

其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是国务院授权的我国互联网络域名系统的管理机构,要想获得顶级国家域名cn下的三级域名必须向该机构提出申请。因此,该机构能够掌握国内报纸在cn下注册的独立域名的情况。但是,由于因特网是无国界的网络世界,获得域名注册的途径并非只有一个。一些报纸并不向CNNIC申请cn下的三级域名,而是直接向国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nterNIC)申请国际通用域名,个别的申请了其他国家顶级域名下的三级域名。此外,还有一大批报纸甚至连域名都没有申请,就在各网上站点设立了自己报纸的主页。对此,CNNIC便无法掌握。

其三,著名的网上搜索引擎的报刊汇集。例如雅虎中文、搜狐、网易、新浪潮等都列有新闻媒体或报刊的搜索项,通过这些网上搜索引擎,不仅可以找到拥有独立域名的网上报纸的站点,同时也可以检索到许多还没有独立域名的网上报纸的主页。但是这些搜索引擎对报纸的汇集并不完整,且归类很不规范,不仅将期刊归入其中,也将网上的新闻站点归入其中,同时还夹杂着大量的国外报纸。这也就决定了无法单靠这些搜索引擎的检索结果来确定国内报纸上网的数量。

其四,国内权威的新闻网站的报刊导航。例如人民日报网络版、中国记协新闻报刊网络中心、光明日报网络版等。这些著名的新闻站点均设有“报刊导航”栏目,较全面地汇集了国内已经上网的报刊名录。但是,这些新闻网站的报刊名录更新很不及时,因而不能实时反映国内报纸上网的动态。

笔者在通过上述各途径查询资料未果的情况下,决定自己在网上搜索统计。这就是本调查的缘起。

本调查主要在网上进行。采集了几乎所有主要中文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访问了“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已开通的所有省市自治区的站点,以及数十个主要新闻网站的“报刊索引”,然后将上述各站点的原始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在这一过程中,笔者成功进入了绝大部分网上报纸的主页,对其主页设置作了些了解。

需要说明的是,受个人视野所限,本调查不可能将网上的内地报纸“一网打颈,遗漏和疏忽在所难免。但笔者相信,本调查结果至少可以说是关于目前网上中国报纸基本情况最完整的一份统计资料。这样说的根据是,在笔者作这项调查时,“搜狐”收集到的网上中国新闻媒介(包括期刊、广播和电视)的数量为261家,中国记协新闻报刊网络中心收集到的国内上网报刊数量为150家,人民日报网络版收集到的国内上网报刊数量为121家,“雅虎中文”收集到的网上中国报刊的数量为89家,均大大少于本调查所获得的目前网上中国报纸的实际数量。因此,本调查可供管理部门、研究机构、报业同行以及关心中国网上报纸发展现状的各界人士参考。

本调查的截止日期是6月15日。

二、调查结果

本项调查的主要发现概述如下:

──目前网上中国内地报纸的种数为273种,占全国报纸种数2053种的13.2%。换句话说,国内传统报纸的近七分之一已经驶上了因特网。

5.中国知名报纸宣传口号 篇五

《大连日报》的——好人好报,长的有,《枣庄日报》——“宣传质量经营创收科学管理同驱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外部形象一齐要《青岛晚报》——新世纪里与您风雨同舟

《扬子晚报》——风雨人生路,扬子伴君行

《深圳晚报》——办市民最喜爱的报纸

《文汇报》——我们因你而精彩

《南方周末》——老百姓心中有面镜

《生活报》——好人好报好生活

《深圳商报》——百“姓”早茶

《法制文萃报》——好人得好报

《环球时报》——和您一起看世界

《商务时报》——看商务时报 做商务精英

《法制晚报》——离你最近的报纸

《深圳日报》——日日伴您前进《今晚报》——清茶一盏,今晚浓情《柳州日报》——喝柳江水,看柳州报,做柳州人

《潮州日报》——潮州人看自己的报纸,知潮州事,晓天下事

《燕赵晚报》——燕赵晚报,家家需要

《长沙晚报》——同饮湘江水,共读长沙报

《大连晚报》——好人好报。

《锦州晚报》——愿做读者真诚的朋友

《京江晚报》——不管你家住几楼,晚报送到家门口《江南晚报》——飞入寻常百姓家

《金华晚报》——时代特征,金华特色,百姓挚友

《厦门日报》——传媒力量源于读者

《深圳晚报》——办市民最喜爱的报纸

《华西都市报》——市民新闻纸

《燕赵都市报》——为市井人家办报让平民百姓爱读

《楚天都市报》——帮市民之所需,解市民之所难

《大河报》——采缤纷天下事 入寻常百姓家

《齐鲁晚报》——为读者服务与读者俱进

《生活日报》——关注民生 服务大众

二:内容追求型

《国际金融报》——资讯创造财富

《新闻晨报》——追求最鲜活最实用的新闻

《广州日报》——追求最出色的新闻

《华商报》——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

《新京报》——负责报道一切

《财经时报》——指点“钱”途

《经济日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然要看经济日报

《广州日报》——“追求最出色的新闻” 《新快报》——新锐、新知、新见《深圳周刊》——新闻聚焦点,广告黄金点

《千龙网》关注世界每一刻

《参考消息》——播四海风云,采五洲气象

《检察日报》——天天传播反腐新闻,期期提供法律服务

《广州日报》——追求最出色的新闻环球时报

《农村大众报》——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

三:责任强调型

《华夏时报》-------弘扬人道,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东方早报》——影响力至上

《新民周刊》——我们影响主流《新闻晨报》——新闻力量优化生活《城市画报》——新生活的引领者

《外滩画报》——公信就是生命力,有观点就有预见《南方周末》——让无力者有力 让悲观者前行

《羊城晚报》——“真知影响人生”

《深圳特区报》——坚持正确导向,版版精彩,内容更好看现代快报—— 讲真话 办实事 树正气

《新京报》 ——负责报道一切

《钱江晚报》——实力造就美誉

《南方日报》——高度决定影响力《羊城晚报》——真知影响人生

《新周刊》: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新闻创造价值

《新京报》:北京人的新闻主干道

《新闻周刊》:有观点,有魅

《深圳商报》:“21世纪深圳第一报”

《梅州日报》:努力成为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南方周末 》— 深入成就深度

《青年参考 》— 全球视野 精英主见

《经济观察报》 —造就不可替代的公众依赖品牌东方早报 —影响力至上《新民周刊》 —我们影响主流

《杭州日报 》— 权威必读可亲

《深圳商报》 —中国发达地区新主流媒体经济导报—理性 个性 公信力《生活新报》:新闻改变生活

《南方都市报》—办中国最好的报纸

《粤港信息日报》:想成功者的报纸

《扬子晚报 》—一年365天,一天也不让读者失望

《北京晨报》————看晨报,信息时代醒得早

《每日新报》————报纸还是新的好,报纸还是早的好,新闻早知道。《今日早报》————今日生活从早晨开始

《北京晚报》:晚报不晚报

《劳动午报》:早也报,晚也报

《广州晨报》:每天与太阳一起升起

《惠州日报》:看惠州日报,惠州大事早知道

《海口晚报》:更快,更新,更亲切

《厦门晚报》—有事找晚报 新闻不晚报

《今早报 》—清晨的第一声问候

《鲁中晨报》— 第一缕阳光第一声问候

《新民晚报》:读晚报当然读新民晚报

《上海星期三》:生活之精彩尽在上海星期三

《解放日报》:了解上海的第一选择

《北京青年报》: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

《深圳都市报》:21世纪都市人的生活消费服务完全手册《成都晚报》:大众化,平民化,都市化,时尚化

《大连晚报》:虽然外表相似,但我们给予你们的会更多《半岛晨报》:看下去很美

《大庆晚报》:没事看晚报,有事找晚报

6.中国主流财经类报纸受众定位研究 篇六

摘要:目前我国财经类报纸的个性不够鲜明,同质化明显,有限的信息资源被分散,这就要求媒体明确自己的受众定位。受众定位是媒体实现市场占位的基础,媒体能影响什么人,能影响多少人,是衡量其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本文以《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中国经济时报》、《第一财经日报》等五家国内主流经济类报纸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各家报纸特色和受众定位,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字:财经类报纸特色受众定位

受众定位,就是确定媒介的目标受众,立足于对媒介市场的分析及对媒介产品的市场占位做出决策。众所周知,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媒介发展的速度极快,大众传播已经进入了“分众” 时代,一家媒体覆盖全体受众已经不再可能实现,每一媒介都必须有所选择有所放弃,确定最适合自己的目标受众。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为财经类媒体提供了快速成长的土壤。全国现有专业财经类报纸170多种,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报纸以《经济日报》为代表,近年来发展势头明显减弱,尽管公信力强,但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减。值得一提的是,本世纪初,一些主流财经类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最为著名的数《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中国经济时报》,《第一财经日报》等。《中国经营报》的特点是实用性;《21世纪经济报道》的特点是新闻性,而《经济观察报》以深度报道见长,《中国经济时报》学术氛围浓厚,《第一财经日报》则整合了多种媒体资源,作为日报在新闻性和信息量方面对三家周报提出挑战。

中国新闻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国内报刊杂志影响力、公信力调查报告,在全国经济类的报纸中:《经济日报》为公信力最强;《21世纪经济报道》为影响力最大;《经济观察报》为最具成长型的报纸;《中国经营报》市场化操作经验更胜一筹,内容定位实用性强于他报;《第一财经日报》跨区域、跨媒体经营最为成功。①

成功的媒体需要对受众的数量和购买能力、受众的信息需求获得满意的度以及目标市场的占据情况做出精确地分析。这些媒体在业务、经营方面各有所长,在竞争激烈的国内财经类报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影响力的扩展与媒体明晰的受众的定位息息相关。

《中国经营报》——“实用性”留住“管理人才”

《中国经营报》在媒体多元化发展方面可为业界翘楚——报纸、杂志、丛书、中国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等均实现赢利。该报背靠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为其提供科学研究和市场调查等诸多领域的权威数据及新闻信息。在内容构成上主要有评论、财经、产经、商业新知、第一招商等版面,致力于通过专业水准的财经视角分析问题,为读者提供微观经济报道和专业的报道。它特别强调实用性,以符合读者满足个人提升和促进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要求,并且重视信息的权威性,加强读者对报纸的信任。

《中国经营报》将目标读者群定位为生活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里,受过高等教育,在经济组织中担任中层以上管理职务的30至50岁的男性公民。也就是那些

“在公司中对一个部门的运作负全责,有一定人员、资金的决策和管理权;他们关注竞争对手、行业的发展变化,关系工商资讯和国家经济政策,他们是公司战略的具体操作和执行者。”②不同的目标读者定位,决定了目标读者利益诉求点的差异性。《中国经营报》的读者较为稳定,务实、理性,较为关注实用的经济管理信息和知识。因此该报将读者的利益需求定位为满足个人提升和促进企业经营与管理。在报道上追求热点、焦点,致力于报道的深度,分析全面、观点深刻。这使得它与其他财经类报刊产生了明显的互补性,同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③

《21世纪经济报道》——“综合性”服务“双高”读者

作为一份综合性财经类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自2001年创刊以来荣誉不断:在2004 莱卡风尚大奖颁奖典礼中,获颁“风尚媒体大奖”之“最新锐”媒体大奖;2005 年在“中国500 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评选中,以5.8亿的品牌价值排名第477 位,是唯一上榜的财经报纸媒体;在2006、2007 年“富豪之选——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调查”中获得“最受青睐的报纸”称号,成功的取得与其准确的受众定位是分不开的一张报纸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受众定位是关键。《21 世纪经济报道》在创刊筹备期间就斥巨资购买了AC 尼尔森公司的调查数据,结合自己的调查结果,确定报纸的目标受众是收入较高、知识层次较高的“双高”人群,此外,还包括“能够提升个人状况的个体”。而且这些人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最具决策影响力的群体。读者群中年龄在31~55 岁的占82%,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占70%,拥有顶级头衔(董事长、总裁、政府高级官员)的占7%、专业人士占42%。《21世纪经济报道》针对高端读者群体,通过控制这部分市场来实现一种错位经营。虽然不能像晚报、都市报一样进入千家万户,也不能用绝对的发行量来体现优势,但是它针对的读者群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抓住了这部分人的眼球,影响了这部分人的头脑,报纸的社会影响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会得到有效的提高。④

成熟的广告商都更看重报纸读者和自己的目标顾客的重合程度。根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在2008年财经类报纸中,《21世纪经济报道》的广告市场份额一直居于首位,6月份更是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且,它的广告客户行业主要集中在机动车、IT、通讯、房地产、金融保险、航空和酒店服务等行业。这些产品的目标客户和《21 世纪经济报道》定位的受众人群基本相符。

《经济观察报》——“专业性”看准“ 四有新人”

由山东三联集团投资, 创刊于2001年4月16日的财经类周报《经济观察报》, 一开始就以准确的市场定位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使其在短时间内与《中国经营报》、《21 世纪经济报道》形成了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趋势。⑤

创办报纸, 以读者为本才是关键。因为只有明确了目标受众, 报纸的内容、版面设计、发行以及广告的投放才会围绕其展开, 才会有的放矢。经济类报纸在普通读者眼中更像是专业报, 更要求在办报思路上进行明确的市场细分和读者定位, 实现读者定位与报纸经营方针的吻合。《经济观察报》在建报之初就明确了自己独特的受众定位, 也正是这种定位的明确性使该报获得极易识别而又一以贯之的鲜明个性。该报的读者被描述为“ 四有新人”: 即有财富、有权力、有理想、有未来的青年男性工商企业人士。这类人在25 岁至40 岁之间,85%左右为男性, 受过大专以上的文化教育, 居住在中心城市;他们的年收入在3 万元以

上;他们对新生事物敏感, 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有国际化的视角和对外域文化的包容能力; 他们渴望交流, 生活态度积极, 富有合作精神, 乐于并有能力承担责任, 追求压力下的优雅生活;他们的精神取向是关心社会、合法合理积累财富、遵循等价交换的行为准则等等, 把报纸明确定位于目前中国本土最具现实消费能力的高端读者。报社总经理张忠也表示“据调查, 现在中国大约有2000 万左右百万富翁, 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属于所谓‘ 四有新人’的层, 此外还有大量符

⑥合描述的其他读者”。正是这一群人, 保证了报纸作为大众传媒经济体所应具有的发行量,也吸引了广告商们的足够注意力。

《中国经济时报》——“高品位”锁定“商政精英”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时报》创刊于1994年,是一份以经济为主的综合性日报,总计发行近42万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拥有大批国知名经济学家以及高素质的研究人员,为该报准确、及时地报道中国经济运行及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中国经济新闻网”是依托中国经济时报社丰富的人才和信息资源而组建的经济综合类新闻网站,以便在当今报网结合的市场竞争中增加砝码。

《中国经济时报》努力为中国和世界读者提供前瞻性的权威信息,发行范围覆盖了全国县级以上的政府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读者定位为国际国内政务和商务人士,在中国官员、学者、企业家阶层拥有较为稳定的读者群。就深度与高度、调查和理论性而言,《中国经济时报》质量上佳,是张学术气味极浓的报纸。但正是因为其定位、内容“曲高和寡”,与市场对接较差,广告数量很少,处境尴尬。读者群虽然具备较强的消费影响力,但“影响力”短时间内无法转变成现实利润,在市场经济的现实面前,内容上的阳春白雪与盈利上的捉襟见肘矛盾不可调和。作为一份主流财经类报纸,要想争取更多的读者、向大报的行列迈进,调整受众定位势在必行。《第一财经日报》——“大财经”吸引“三最”人群

相比于《中国经营报》的“四轮驱动”,《第一财经日报》的“三跨”⑦(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经营更是可圈可点。2004年11月,广州《广州日报》、北京《北京青年报》和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组成上海第一财经公司,创办《第一财经日报》并把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上海电台经济频率分别改称为上海第一财经频道、频率,实现跨区域、跨媒体经营。

《第一财经日报》定位于“大财经”,内容涵盖财经新闻,也提供专业的政策解读;既透视商业事件的过程,又交代事件的背景;既报道产业的最新资讯,又能做出市场的深度分析;既塑造了财富伦理,又普及了商业文化。在追求报道领域广泛的同时,又力求报道的专业化,同时还将视野关注到全球,密切关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反映中国制度变迁和经济转型的整体图景,追踪世界经济和金融投资动态,该报内容讲求时效性、丰富性和实用性,风格比较轻松活泼,色调明亮、冷静,并且在行文中渗透着一种知识的含蓄和张力。

作为一份市场经济环境下诞生的商业报纸,《第一财经日报》的读者定位也

极具商业色彩和市场色彩,他将目标锁定在最具决策力、最具消费力、最具影响力的“三最”人群身上,这部分人构成了中国最有价值的阅读人群。具体包括中国的商界领袖、管理精英、金融投资专业人士、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工作管理者、创业家和相关知识阶层。抓住了这部分人的眼球,无疑就是吸引了中国最具决策力的群体,这部分人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和敏锐的审美嗅觉,在商业活动和市场中的行为将决定和影响大部分人。

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随着在市场中的不断实践与历练,该报纸又将其读者群进行了细化:将之前的“三最”人群转变为核心读者和辅助读者。⑧核心读者包括商业经理阶层、金融投资专业人士、政策制定和经济工作管理者,从消费力、决策力、购买力来讲也是非常有影响的中高端人群。辅助读者包括对个人金融资产管理非常有兴趣的一般专业人士、MBA、EMBA,还包括一部分大学生。《第一财经日报》强调,除了突出专业性以外,还非常注重它的易读性,追求简洁、透明的写法,不故作腔调、不故弄玄虚、不生拉硬套,使之成为一份可读性非常强的报纸。从这一转变上我们可以看出,《第一财经日报》是在向世界大报《华尔街日报》靠近,尽力向更多的更大众的人群敞开大门,降低阅读门槛,以争取更多的读者,争取主流人群的青睐。

主流媒体是一个外来词,在报业发达的欧美是指“高级报纸”,现泛指发挥引导主流人群思想的作用,信誉卓著,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覆盖率和影响力较大的媒介。比如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日本《日本经济新闻》等财经类报纸三巨头,就是主流媒体。

一份主流财经大报至少须具备如下“硬件”:

1、能够迅速、准确、全面地提供国内国际财经资讯;

2、有权威性、代表性、包容性,在专题报道、财经分析、市场调研方面提供一流文章;

3、拥有自己的网站和经济研究机构;

4、在世界主要国家和本国各地建有记者站,并拥有向全球发行的英文版;

5、每期版面不少于对开40版的日报,发行量在50万至100万份之间,年广告收入在10亿到30亿元之间。比照上述“国际惯例”标准,显然目前中国还没有这样的主流综合财经大报,我国财经报纸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结论

财经类报纸要和其他媒体竞争,要获得稳定的读者群,需要把经济、特别是财经新闻做“活”,而非专业枯燥和缺乏人性,报业市场竞争比的是机制调整和创新意识,此外还要有一个明晰、科学的受众定位。我国的财经类媒体基本都以美国《华尔街日报》为发展目标,但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否能成就一份高端财经大报值得思考,在笔者看来,财经类报纸需要在留住已有受众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受众需求、培育新生读者群、拓展国际视野,逐步做成全国性、地区性直至世界性的财经报纸。

参考文献

② 李晓明:《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与功能定位》 学术交流 2003 年5 月饶文清:《我国财经类报纸的定位误区及其对策分析》 新闻界 2003年5月,第34页。张海洋:《以<中国经营报>为例对财经类报纸定位策略的研究》大众文艺

遇莹:《财经类报纸品牌竞争战略初探》 青年记者 2009年2月下。

王晶:《<经济观察报>的品牌文化之道》 媒体观察 2008年第二期

孙剑波: 《解析<经济观察报>的品牌之道》 新浪财经纵横 http://finance.sina.com.cn李俊彦:《传媒集团的资源整合与优势》

7.浅析多媒体格局中报纸的生存之道 篇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传媒业日益多样化, 网络媒体异军突起, 人们接受新闻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报纸等传统媒介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的挤压。

1. 媒体竞争日益加剧

网络媒体已经基本普及, 上网浏览新闻、获取相关资讯成为人们最常用的选择, 互联网以其方便、快捷、低成本的优势受到人们的认同和喜爱。近年来, 以网络为基础的手机媒体3G时代开始走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多媒体竞争更趋激烈。网络具有全天候的特征, 可以随时更新发布最新的信息, 相比于一天只印刷出版一次的报纸快捷了许多;网络以电脑或手机为介质, 可随时随地调阅;网络还可以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交流以及提供即时服务, 这也是报纸所无法比拟的。此外, 网络有声有色, 画面富有动感, 这也是吸引年轻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报纸的市场空间正不断受到侵蚀。

2. 受众群体逐步流失

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 报纸的阅读率呈逐渐下降的态势, 且年龄越轻的人群对报纸的接触率越低。年轻人读报越来越少, 已基本转向网络媒体的阅读。读报的时间也大为缩短, 从前人们读一份报纸可能要花上半小时以上甚至一个多小时, 而现在可能只是粗略的浏览。私人订阅报纸的数量逐步减少, 有报纸阅读的习惯的人也越来越少。离开网络, 许多人可能会感觉不自在, 而没有报纸, 则几乎没有什么不便的感觉。报纸的受众正为其他媒介所瓜分, 电子阅读大有取代传统纸质媒介阅读的趋势。

3. 广告资源争夺激烈

我国报纸的盈利主要是依靠广告, 其模式比较单一, 广告形式不够灵活。在新兴媒体不断涌现的情形下, 广告受众逐渐分离, 报纸的广告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因为广告业务收入的减少, 报纸经营的困境随之而来。

二、报纸生存发展的策略研究

1. 发挥报纸传统优势, 以新闻内容的深度吸引读者

多数报纸有着几十年的发展积累, 已经成为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甚至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品牌, 在公众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原创化的内容是网络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第一, 报纸具的较高的公信力, 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机关报, 是“党的喉舌”, 其发布的国情民意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第二, 报纸所反映的内容是围绕主旋律的社会实情, 是大多数人共同关心的国计民生问题。第三, 报纸建立了健全的营销体系, 其信息来源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第四, 报纸有一支高素质的采编队伍, 具深度观察、解剖的能力, 从而使报纸具备高度可信、专业化的内容原创能力。因此, 在网络媒介的冲击下, 报纸要扬长避短, 通过思想的深度来弥补信息量的不足, 要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 讲究规律和技巧, 要更多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 只有在不断的创新变革中, 报纸才可能取得比其他媒体更好的效果。

2. 报纸与网络相互联动, 借助网络扩大新闻效果

我国报纸存在条块分割的状况, 各地报纸一般不跨地区进行报道挖掘, 而在多媒体时代, 网民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多了, 其参与的热情逐渐高涨, 这给传统报业拓宽信息来源带来了契机。一是要积极与新媒体实现有效融合。充分借助新媒体时效性强、信息海量、互动性好的特点, 办好报纸的网站;积极寻求和新媒体的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拓宽生存和发展空间, 涉足图书、期刊、电子商务等领域, 实现传播形态的多元化。二是利用网络延伸新闻链条。记者可以利用网络获得大量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 进行深度挖掘, 采写出水灵灵的新闻, 利用报纸良好的公信力扩大影响。三是报网联动扩大新闻效果。报纸是平面媒体, 其新闻热线、话题讨论等互动栏目公共参与的热情不高, 由报纸与网络共同发起讨论, 并请专家、名人参与进行交流, 再进行整理在报纸上刊登, 能大大增强新闻效果。2011年10月, 海南日报与南海网联合开设曝光不文明行为网页专题, 引导广大网友积极参与, 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3. 拓宽经营思路, 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新媒体的出现, 分散了读者受众的注意力资源, 给报纸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报纸要及时调整自己, 与时代发展紧密合拍, 融合各种媒体资源, 开展多元化经营。一是要扩展报纸出版终端, 致力于数字产业内容。目前, 全国大多数报纸都有电子版, 报纸资源得到了更广泛的开发利用, 但在如何针对不同终端不同用户多次生成数字内容产品上还应进一步加强探索。二是大力推进跨媒体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完全融合是媒体技术发展的最终结果, 跨媒体发展是媒介产业发展的趋势。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与户外媒体可以建立密切的产业链, 从而形成最大规模的效益。在国际上有很多跨媒体发展成功的例子, 如贝塔斯曼集团、迪斯尼集团等。三是走多元化经营之路。多元化经营能充分利用内部资源优势, 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提高盈利能力。全国许多省市已完成了报纸集团的组建工作, 形成了一定的经营规模和扩张能力, 在多元化经营的道路上迈出可喜的步伐。如杭州日报集团初步构筑了以报刊业、互联网业、商务印刷业、电子商务及物流配送业为支柱, 文化会展业、休闲旅游业为一体的现代传媒产业格局。■

摘要:在多媒体竞相发展的今天, 报纸作为传统的强势媒体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 如何结合报纸特点发挥自身优势, 如何在与新媒体融合、互动的过程中发展壮大, 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竞争,报纸,生存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金平.新媒体时代报纸的生存和发展策略[J].军事记者, 2007 (03)

[2]厉国刚.新的媒介生态下报业的发展策略[J].中国报业, 2006 (10)

8.中国报纸的生存现状 篇八

关键词:传统剪纸艺术;商业文明;文化变迁;生活方式;现代审美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早期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名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延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剪纸从远古时期作为巫术祭祀、宗教仪式中的道具,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和朝代更跌,剪纸以生动的意象化造型语言、简洁的外形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沁入了古人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思考,逐步演变成了歌颂美丽神话传说中的凄美爱情、寄寓宗族兴旺、子孙繁衍的美好理想和祈盼家道殷实富裕等等以成教化、助人伦为主要目的视觉载体。剪纸中的意向符号运用简约的造型、流动的线条描述着古老的格言、动听的美丽传说,将中国老百姓的人生体验、人生理想、文化理想与小小的纸片剪贴在一起。在传统民间,每当举行婚丧嫁娶、庆寿延年、招魂送病、迎贺新年等等重要活动时,往往要用大红色和黄色纸张剪刻成各种图案纹样来装饰环境、营造氛围,表达对人生未来的美好祈愿和祝福。在农耕文化背景影响下,古代中国人的社会意识、价值观中对于安居乐业、吉庆祥和等种种理想都寄寓在阴阳组合的平面符号中。

一、中国民俗剪纸艺术的现状

民俗剪纸艺术是农耕文化背景下的视觉产物,它带着深厚的民俗理想和精神祈盼迈入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会是个什么样的生存境况呢?剪纸艺术好似失去了昔日的光彩,虽然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时候仍然能够见到它寥寥的身影,但是剪纸中那份浓浓的吉祥意蕴、寄寓生活美好的期盼的意象化语言却变得那么的平淡和无力,这种尴尬局面是可想而知的。由于多重政治因素,历史原因引发了现代中国人在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上发生的陡然的转变,自文革以后的新青年一代对于传统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的认识和理解由知之甚少到淡漠甚至弃之不用的地步。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引导下,便导致了承载丰厚民俗文化内涵的视觉载体——剪纸艺术也成了时代的牺牲品,逐步的走入了边缘化。

(一)文化冲击,民俗意识淡薄

自1864年英国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物质文明在自然科学、原子物理化学、人类现代生活方式的研究和理论实践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推动力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急剧转化,高效率的机械生产对于传统手工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西方消费社会产生的各种文化、思想问题得到了渐进式的解决。在对待各种艺术思潮和文化意识形态上养成了较为理智的态度。而对于改革开放才几十年,刚刚步入现代市场经济模式下的中国,怎样去对待传统文化呢?在西方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中国人在意识形态上对待传统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翻开报纸看看每年政府的GDP数据报告,一片大好的经济发展形势,物质崇拜、西方崇拜成为现代了国人极度热恋的文化主题,新的自由主义思想在全国蔓延开来,西方物质崇拜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消费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一幢幢高耸入云端的现代主义摩天大楼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工地上破土动工起来,中国老百姓完全沉浸在全新的西方生活方式中,什么马赛公馆、东方威尼斯之夏、普罗旺斯之夜等主流话题已经把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迷恋发挥到了变态的地步。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催生了新的生活理念,对于传统生活方式中的各种装饰风格、陈设物品也逐步走向了一种摒弃的态度,由此推论,对于剪纸艺术中的意象化造型语言就更不用去说会把它当作一种寄托理想、寄寓美好期盼的精神文化载体了。现代人的传统民俗意识淡薄,现代化的便利重塑了大众的新型生活观念,也带来了大众对于传统生活方式继承的冷淡态度,成为了伴随剪窗花、传统节庆的祭祀仪式、张贴吉祥年画等生活习俗而孕育出来的视觉载体延续下去的致命威胁。

(二)题材陈旧,造型程式化,缺乏现代审美情趣

民俗剪纸艺术作为农耕文化遗留的民俗文化,对于远古农耕社会的意识形态的输出、寄托百姓的美好愿望、祈福宗族兴盛、宣扬封建人伦、父慈子孝、子孙繁衍等等精神文化方面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正是由于它题材的局限性,造型程式化,过分的偏重于历史人物的歌颂、教化人伦的作用也成为了导致这种民俗艺术边缘化的原因之一。剪纸艺术中体现出的对于远古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充满了浓郁的民俗乡土气息,它根植于滋生万物的乡间田野,远离了现代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急速发展造成了中国人对于传统采取了一种迫不及待甩开的态度。现代中国人对于审美的需求已经变得复杂和混乱不堪,一味的追求西方的审美情趣,在社会转型时期,他们已经失去了对于好的、正确的东西的判断力,国人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已经逐步被西方意识形态所左右,求新、求异成为了当今的主流艺术审美需求。

二、中国民俗剪纸艺术的生存危机

据相关调查,至今也就只有仍处在边远山区的农妇们继续保留着民俗剪纸文化的传承,而且无论在形式、内容上都只是在重复宣扬农耕时代古人的宇宙观、人生观、宗族观,新的题材、新的设计手法极度的匮乏。创新能力薄弱,造型程式化,缺乏现代艺术审美特点,使传统民俗艺术难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现今能去消费剪纸的人也至多是为了婚宴能更加彰显喜庆氛围的目的,双喜、鸳鸯等符号才能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或是祭祀活动所必须购买的道具;品味甚佳的人还能在家中装裱几幅百寿图作为回忆一下那已经逐渐逝去的历史文化韵味这已经是对于传统文化符号的正面保护了。因为现代人已不再过多的需要通过这种图腾符号的精神寄托来满足现实生活中的心灵祈盼了,诸如鱼戏莲花、连生贵子、榴开百子这些剪纸符号,无论从意象造型语言和民俗内涵上都已经被完全看作了旧社会意识形态的落后产物,现代人哪里还需要这些对于生殖、子嗣繁衍的人生寄托和理想啊!市面上能买到的剪纸作品也仍旧是那些千古不变十二生肖图像,教化人伦的孔孟老庄讲学图、可歌可泣的历史英雄人物。而且,本土设计师在运用传统造型元素上也缺乏深度的认知,往往落入浅表的、貌合神离的低层次的形态组装之中,仍然难以摆脱浓郁的乡土韵味,使得本来就边缘化的民俗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利用价值更加显得苍白乏力。如何从民俗文化语言中提炼出是现代审美韵味,锻造出属于本土时尚的新民族图形成为当下设计师亟待研究和探索的设计创新、文化传播问题。

三、结语

各世界民族文化差异的消失,将是全世界的损失。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本源和基础。在我国民间艺术又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像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发扬、传承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失去它,就会松动甚至垮塌民族文化的基础,失去自己的文化。如果忽视文化缺失,任由强势文化的浸染,像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类的民族文化就会失去自己的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有把民族的内容如感情、自尊、自强以及历史文化经验等。正如此,我们才可能将中国民间剪纸和波兰剪纸区分开来。

传统民俗剪纸艺术中丰厚的人文内涵寄托于这些民俗文化视觉载体之上,它传递出人类对于生命最本真的认识和理解,它们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人类的宝贵文化艺术财富,它为国人开启了寻找精神家园的大门,它们是一部鲜活的历史长篇巨著,记录了远古人类从懵荒年代一路走来所趟过的辛酸历程。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不仅要传承这种民俗文化形式,而且要不断深化对这种活态文化的认识,重新激发民俗艺术的生命力,让民族的精神血液继续鲜活的流淌在中华大地上。中国传统民俗剪纸艺术在进入到繁荣的商业社会里所遇到的种种生存延续问题,是地域性传统民俗文化逐步边缘化以至于消亡的危险信号,随着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深刻反思传统思想文化、传统视觉语言在中国现实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指导意义,在对待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上应该保持更加冷静理智的思考。

上一篇:任教工作总结和研究计划下一篇: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