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书

2024-09-03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书(精选11篇)

1.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书 篇一

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工作问答

根据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江苏省财政厅《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明确了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的相关事宜。针对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工作,县开发局负责人对项目申报工作问答如下:

1、问: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是干啥的?

答: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是国家财政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扶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凡符合扶持条件的企业、合作社都可以根据经营发展需要,逐级申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

2、问: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范围有哪些?

答: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粮油、果蔬、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农产品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3、问: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对象有哪些?

答: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4、问:产业化经营项目有几种扶持方式?答:有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两种扶持方式。

5、问:贷款贴息项目的扶持规模怎么样?

答:①贷款贴息项目分为固定资产贷款贴息和流动资金贷款贴息两种。固定资产贷款贴息范围为2010年1月1日以后签订贷款合同,在2011会计年度实际发生并已经支付的利息予以贴息,对落实单笔固定资产贷款300万元以上的项目予以贴息,最高贴息贷款额度不超过6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贴息范围为2010年6月30日以后签订贷款合同、在2011年会计年度实际发生并已经支付的利息。对落实单笔流动资金贷款100万元以上,且累计达到500万元以上、6000万元以下的部分予以贴息。

6、问:财政补助项目的扶持规模怎么样?

答:财政补助项目分为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和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年度财政补助资金不高于90万元、不低于60万元;龙头企业项目年度财政补助资金不高于300万元、不低于200万元。

7、问:产业化经营项目的立项条件怎么样?

答: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条件是2009年12月31日以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成员以货币出资、非货币出资等形式入股,成为经济实体;以产品和服务为纽带,农民自发 组织;经营状况良好,净资产不低于申请财政补助资金总额;产权明晰,运行机制合理,章程规范,管理制度完善;财务规范,独立核算,盈余返还;农民成员不低于30户,50户以上予以优先扶持;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成员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5℅。

②农业龙头企业的条件是2008年12月31日以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法人代表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诚信记录;经营业绩良好,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2010年固定资产净值300万元以上,净资产不低于申请财政补助资金总额的2倍;近两年资产负债率低于70%,银行信用等级A级以上(含A级,未向银行贷款的除外);财务规范、管理严格,资产优良,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能保证项目按计划建成和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使用;与农民以多种形

式,形成联结紧密、科学合理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实施的项目直接带动农户200户以上;加工项目向农户采购的原料占所需原料的70%以上等,流通设施项目涉及的农产品主要来自当地农户。

8、问:产业化经营项目的申报程序和时间怎么样?答:符合要求的项目在2011年7月1日前向县农业资源开发局提出申请(联系电话:89210575),经相关单位实地考察,择优选项,再按规定程序组织材料报省、国家农业开发部门审批。越级申报、逾期申报不予受理。

2.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书 篇二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改革开放的产物,随着农产品市场化、农业生产专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新观念、创新经营模式、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路径。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实施的良好契机,坚持从农牧业生产的实际出发,积极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在种植养殖基地、加工、流通、仓储、保鲜和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为推进当地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牧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1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成效

达拉特旗从1995年开始争取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2004年前称多种经营)项目,到2008年累计完成投资1993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5901万元(其中有偿4792万元),自治区财政匹配资金1837万元(全部有偿使用),市财政匹配资金475万元(全部有偿使用),旗财政匹配资金349万元(其中有偿334万元),自筹资金10745万元,银行贷款628万元。产业化经营项目共涉及12个企业和1个镇服务中心,完成31个项目。其中:种植项目7个,养殖项目19个,加工项目4个,服务项目1个。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示范带动,全旗已形成规模的涉农企业达到17个,其中有8个企业成为市级龙头企业。全旗牲畜总数由2001年的105.5万头(只)增加到2007年的370.5万头(只),其中养畜5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到3.4万户。全旗产业化经营项目年实现销售收入12.8亿元,利润1.59亿元,带动农户3.5万户,全旗农牧民来自产业化收益人均达到2200元。

2007年,鄂尔多斯四季青肉联加工厂年屠宰肉羊40万只,加工羊肉(蒙祥牌)6000t,在达拉特旗建设基地18处,发展重点户50户,完成繁育肉羊任务10.8万只,其中育肥9万只,繁殖1.8万只。东达蒙古王集团乳业公司建成奶站57处,拥有奶牛2万多头,达拉特旗北疆三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饲养优质奶牛3000头,与农户订单青贮玉米1000hm2。鄂尔多斯华森集团年收购农作物秸秆2000万kg,年加工饲料200万kg,收购青贮玉米600万kg。鄂尔多斯如酥生态沙漠综合治理有限责任公司在梁外地区试验示范了山地虫草鸡的养殖,效益很好,户养150只鸡纯收入可以达3000~4000元。

总之,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的种、养、加项目,一是加快了种养基地建设,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了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一些高科技项目得到推广应用,对于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扩大了周边地区优质饲草料种植,促进了农区舍饲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主要做法和体会

2.1 领导重视,思想统一,坚持把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作为富民强旗的根本大计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证明,没有产业化的大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农牧业的增产增收,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为此,达拉特旗委、政府把推进全旗农牧业产业进程作为富民强旗的根本大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并作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在项目建设中,旗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和推进农牧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经常深入产业化经营项目企业,现场办公,及时处理解决突出问题和困难。由于思想统一,领导重视,使得产业化经营项目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进展顺利。

2.2 制定政策,完善措施,是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的根本保证

达拉特旗顺应自治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把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放在肉、乳、绒产业上,提出了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建设自治区现代化畜牧业强旗的奋斗目标,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动员各部门为产业化经营项目企业开绿灯,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在投入上,坚持群众投资投劳为主体,财政资金做向导,各有关部门齐扶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增加投入的政策,旗财政足额匹配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应匹配资金;在项目建设上,一个部门包一个示范小区建设,并将此项工作作为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扶持建设了一批标准化养殖小区,继而将良种及配套技术向广大农牧户辐射,带动全旗养殖业的发展,形成以饲草料种植业为基础、以科学饲养技术为支撑、以生态畜牧业为主导模式、以肉羊生产为主体的畜牧业经济示范区,进而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2.3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在推进种植养殖基地、市场流通、农民经济组织、科技示范推广等项目建设方面下功夫

建设好、经营好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够带动多个产业化经营企业,就能带动农牧民增收。因此,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选项上,达拉特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优先扶持和农牧民直接相关联的、见效快的项目,优先扶持有明显资源优势和特色、有龙头带动作用、有一定经营基础和规模的项目,做大做强全旗的肉、乳、绒产业。在项目建设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扶持。

2.3.1 重点扶持优势农畜产品基地建设。

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联结为纽带,以沿河地区为重点,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周边区域,建设农畜产品基地。如蔬菜基地、玉米制种基地、马铃薯基地、饲用玉米基地、紫花苜蓿基地和肉羊养殖等基地。企业采取定单的办法,为建设基地的农户提供种子、化肥、技术服务等。旗人民政府对建设饲草料基地的农牧户无偿提供籽种,而且把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与建设种植养殖基地联系起来,优先把土地治理项目放在搞基地建设的村子。全旗每年种植饲用玉米2万hm2,紫花苜蓿保存面积达到2万hm2,为发展奶牛、肉羊、绒山羊舍饲养殖提供了饲草料保障,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资源优势。

2.3.2 加强市场流通环节建设。

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将市场与农户有机地联结起来,各涉农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建立了紧密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企业带动农牧户建设基地(如蔬菜基地、饲草料基地等)。农牧民通过向企业按定单价格出售蔬菜、饲料、肉、绒、皮、毛、奶等农畜产品,实现了增收。如鄂尔多斯四季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每公斤高出社会价0.4元的价格收购养殖示范基地农牧民的肉羊,东达蒙古王集团乳业公司为农户提供奶牛2万多头,并为养殖户建奶站和养殖基础设施。公司以保护价收购牛奶,充分体现了公司让利于农牧民,引导农牧民发展养殖业。通过建设农畜产品交易市场,拓宽了农畜产品的销售、流通渠道,如通过旗人民政府引导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持建成的鄂尔多斯市四季青农畜产品交易市场,有效地解决了农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了农牧民增收的效果。

2.3.3 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农牧业产业化提供服务。

旗、乡两级政府积极帮助引导农牧民组建各种专业协会,使协会成为连接企业与农牧户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全旗已建成专业合作社和协会98个。协会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农牧户安排生产、协调各种关系、监督质量、稳定价格、组织销售。协会的健康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化经营,丰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

2.3.4 重点扶持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把良种引进、先进栽培和标准化饲养模式示范作为重点,特别是加大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建设的扶持力度。旗人民政府对每个标准养殖示范户补贴2500元,苏木镇政府根据财力也给每个示范户补贴1500~2500元,此举,充分调动了农牧民的积极性,促进了舍饲养殖业的发展。现在,全旗已建起标准化养殖小区361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3处,四季青保护地名优果蔬种植示范园1处,东达蒙古王集团良种绒山羊养殖基地2处。等等。

2.4 以技术、管理、品牌等要素促进全旗农畜产品加工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达拉特旗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以项目为中心,以品牌为纽带,以科技开发为动力,大范围整合生产要素,着力打造“骨干企业”,促进各涉农企业由农畜产品初加工向精细加工、由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转变,进一步提高达拉特旗肉、乳、绒产业的优势地位。鼓励和引导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加强目标管理、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开发高档次产品,打造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草原品牌,维护达拉特旗农畜产品市场信誉和质量安全。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各种类型的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发布产品信息,打响品牌,不断提高市场份额。200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的鄂尔多斯四季青肉联厂生产的“蒙祥”牌精选卷羊肉、羊肉片、羊排、羊肉串、羊肉馅等羊肉系列产品通过了国家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南京等地区,2008年“蒙祥”牌羊肉被列为北京奥运会供应产品。

2.5 强化项目监督管理,确保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按期建成投产

根据上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有关文件精神,旗农业开发办切实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管理。除经常组织有关专家深入项目建设单位对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外,还在项目建设单位派驻产业化经营项目监管员,对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的落实、投向、使用和效益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对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建档、建制和帐务进行检查和指导,防止侵占、挪用和铺张浪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了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使项目按期建成投产。

2.6 强化资金管理,严肃资金预算,确保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3.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书 篇三

关键词:湖南省邵阳县 农业综合开发 粮食主导产业

中图分类号:F3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2-0077-02

湖南省邵阳县按照“项目跟着产业走,提升产业壮规模、促进产业创品牌”的思路,实施农综开发中低产田治理项目连续规划、连续立项、连续开发,做大做强粮食示范片、助推粮食规模发展。去年,农综开发项目区双季稻种植面积7.2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的10%;农民新增收入1.5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 科学规划,夯实粮食开发基础

金称市镇、白仓镇、塘田市、河伯乡、下花桥等乡镇是邵阳县粮食主产区,优质稻种植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5%。该县按照“做大基地、做强示范片、壮大规模区”的思路,明确以发展现代粮食主导产业,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目标。

(1)科学规划发展。项目建设,规划先行。该县本着“适度超前,循序渐进,连片治理,持续开发”的原则,注重与实际、实用、实效相结合,科学制订粮食主导产业开发的规划,实现连片开发,规模发展,推动现代粮食产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

(2)完善基础设施。2008年-2011年,该县农综开发连续投入4230万元资金,在金称市镇、白仓镇、塘田市、河伯乡改造4.05万亩中低产田,在项目区新修渠道250.6千米,除险加固99口山塘水库,开挖疏竣渠道80.8千米;维修排灌站21座,修建拦河坝15座,新建蓄水池108个,疏通7.2万亩农田“毛细血管”,确保稻田旱能灌、涝能排,提升了粮食种植生产能力。

(3)实施综合开发。该县投入农综开发资金1250.86万元,在金称市镇、白仓镇、塘田市、河伯乡项目区新修机耕路114.34公里,新造防护林2.3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6万亩,改善除涝面积2.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助推粮食生产面积增加、产量扩容,现代化机械作业。

2 创新机制,促进粮食产业升级

邵阳县农综开发围绕壮大粮食主导产业,聘请技术人员帮助开展粮食种植管理培训,培育粮食种植大户,进一步创建示范基地,促进粮食规模发展、转型升级。

(1)开展技术培训。该县农综开发投入资金200万元,在项目区为农民发放技术资料、聘请专家为农民上课,培育农民粮食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管理技术。近年,项目区粮食种植大户达到500余户,占项目区农户的6%。

(2)创建示范基地。该县农发办与项目区乡镇政府、县农业局、县烟基办按照“一村一品、连片种植”的思路,在项目村创建粮食种植示范村。通过示范创建,项目村粮食面积普遍增加,面积比项目施工前都大幅度增加。4年前,农综开发项目村共种优质稻种植18万亩,比开发前增加到8.8万亩。

(3)实施规模发展。粮食项目乡镇通过项目村种粮大户、示范村的建设,使村民“户看户、村学村”的种粮竟争,形成“村村有种粮、户户会种粮”的喜人局面。目前,农综开发项目村带动周边村、周边乡镇种植优质稻面积大幅度增加;周边村新增优质稻种植6.3万亩,助推粮食产业规模化发展。

3 整合资金,助推粮食产业发展

(1)整合部门,聚集资金。该县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牵头,整合烟草、农业、能源、国土等20余个部门项目资金,会聚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形成“部门围绕粮食搞开发,整合建设粮食示范区”的开发氛围。近四年,该县共整合资金1.5亿元综合治理中低产田,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要求。

(2)成立合作社,实现共赢。该县按照“统一育苗、统一机耕、统一施药、统一烘烤”的原则,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鼓励项目区农民联合组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合作社统一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粮食销售等专业化服务,提高了粮食产业化服务水平,带动农业综合项目区粮食基地发展。近年来,该县先后在白仓、金称市、塘田市、河伯乡成立6个粮食生产合作社。

(3)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该县争取上级农业部门重点支持,先后在白仓、金称市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投资5000万元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树立全县双季稻生产示范点。在白仓、金称市镇现代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对6000亩粮食实行集中连片、综合整理,将小丘改成大丘,并对桥、涵、闸、路、沟、渠进行合理配套,建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高标准生产示范农田,夯实现代粮食种植示范基地。

简信:邵阳县农综开发扶持合作社开发油茶林

近年,邵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在扶持油茶专业合作社开发油茶林,成效显著。2011年-2012年,邵阳县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投资850.24万元(自筹资金766.04万元,财政资金84万元),扶持日恋茶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4000亩油茶种植基地、2150亩油茶丰产示范基地扩建项目,助推油茶产业发展。该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茶农”的经营模式,在项目村流转4700亩低产油茶林进行改造,承租1950亩荒地新造油茶林;并在项目基地新修林道16.75km,购买设备12台,新修管护棚80m2,完善油茶发展基础设施。同时,该社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培训农户1200人次学习油茶种植、采摘、管理技术,提高油茶种植技术。

该社项目区油茶基地达到正常生产能力后,预计年新增生产油茶21.5万公斤,油茶籽66万公斤,新增总产值528万公斤;直接受益社员420户,受益社员增加收入220.18万元。(康煌 贾建华)通联:邵阳县农综开发办。

4.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书 篇四

2015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

贷款贴息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申报

2015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的通知》(国农办„2015‟17号),为更好的择优选项,鼓励我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2015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贷款贴息项目,现发布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竞争力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支撑。通过财政扶持,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

二、扶持范围

(一)项目范围

贷款贴息范围为2014会计发生利息的固定资产贷款。

(二)产业范围

果业、畜牧、蔬菜、粮油四大主导产业及区域优势特色产业。

三、扶持对象 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四、相关政策

(一)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贷款贴息要求单笔贷款在300万元以上,且累计达到900万元以上,最高贴息贷款额度不超过6000万元;

(二)固定资产贷款贴息率为6%。(如申报项目的实际贷款利率低于上述贴息率,则按实际发生的贷款利率贴息)。贷款利息低于50万元的项目不予安排中央财政贴息。

(三)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贷款,不予贴息:

1、贷款为委托贷款以及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的;

2、提供虚假贷款贴息申报材料的。

3、备案项目已连续扶持5年、其他项目已连续扶持3年的。

五、申报要求

(一)各市(区)财政局、农发办要按照本通知要求,严格项目立项条件、审核标准和审核程序,确保项目评审的客观、公正、规范,确保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可靠、完整。

(二)各市(区)财政局、农发办要按照《指南》明确的相关政策和要求,严格审核项目,确保优先扶持粮油加工和“菜篮子”产品及相关流通设施贷款贴息项目。重点审核以下内容:

1.贷款用途是否符合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扶持范围和重点;

2.贷款时间、贴息期限(2014会计)及额度是否符合规定;

3.贴息金额计算是否符合规定;

4.项目申报单位是否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 5.项目申报材料是否真实有效、完整齐全等。

六、其他要求

(一)各市(区)财政局、农发办须对申报的贷款贴息项目的真实性负责。

(二)各市(区)财政局、农发办要委托金融机构(国有银行省分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省联社,地方银行总行)对拟立项的贷款贴息项目,通过信贷管理终端系统进行审查,并由上述贷款银行出具真实性审查结,加盖银行公章。

(三)申报文件及附表,一式两份。

1.申报文件主要内容包括:贷款贴息项目资金指标用于粮油加工和“菜篮子”主要产品项目的个数、贴息资金安排情况,资金指标分别用于农发行、农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含信用联社)和其他银行贷款贴息项目的情况(与农发行和农行合作项目需单独说明有关情况),项目申报及市级审核情况,项目公示情况等。2.附表包括:国家农发办统一制发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中央财政贷款贴息项目附表格式。其中,附表2-

1、附表2-

2、附表3需按表中备注要求上报相应电子表格,附表4单独装订成册上报(已备案的与农发行、农行合作项目须单独归类)。

(四)本通知要求提供的金融机构出具的贷款真实性审查结论,一式两份。

(五)上一年已备案并安排贴息资金的与农发行合作项目,申请连续贴息只需提供:贷款合同、贷款到位凭证、利息结算清单、利息支付原始凭证、还款凭证。

5.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书 篇五

(福建名牌网

http://)

一、龙头企业项目

1、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年产1500吨昆布鱼肉混合调理制品加工项目,项目单位:福建省连江远嘉冷冻食品有限公司。

2、福州市仓山区年产1200吨蔬菜薯粉冷面系列产品改扩建,项目单位:福州昌盛食品有限公司。

3、惠安县10000吨花生加工扩建项目,项目单位:福建省惠香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4、福建省好邻居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年新增1,000吨混合型点心巧克力项目,项目单位:福建省好邻居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5、洛江区100吨茶叶精制加工扩建项目,项目单位:泉州市洛江泉岩茶业有限公司。

6、仙游县1000万粒蛋制品加工扩建项目,项目单位:福建大老古食品有限公司。

7、秀屿区180万粒鲍养殖基地扩建项目,项目单位:莆田市华海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8、云霄县600吨水果罐头加工扩建项目,项目单位:云霄县盛吉食品有限公司。

9、漳州市南靖县40吨虎伯寮金线莲茶生产基地扩建项目,项目单位:福建省荆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0、武平县年产100吨名优绿茶扩建项目,项目单位:福建省武平县梁野山茶业有限公司。

11、年产320吨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改扩建项目,项目单位:上杭县古田绿海蔬菜有限公司。

12、清流县750万株非洲菊组培快繁基地扩建项目,项目单位:清流县鸿翔农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13、大田县50吨高山名优茶精制加工新建项目,项目单位:福建崇圣岩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14、沙县年产50吨红边茶加工扩项目,项目单位:福建省沙县宏苑茶业有限公司。

15、松溪县200吨脱水蔬菜加工扩建项目,项目单位:松溪县好味食品有限公司。

16、武夷山市1500亩优新乌龙茶生产基地扩建项目,项目单位:节节清(福建)茶业有限公司。

17、霞浦县180吨紫菜深加工新建项目,项目单位:霞浦县凯源食品有限公司。

18、蕉城区275吨缢蛏立体生态养殖改建项目,项目单位:宁德市东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19、扩建水产品深加工,项目单位:福建锦荣实业有限公司。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

1、福州市连江县年产25吨鲍鱼养殖基地扩建项目,项目单位:连江县金海洋农业专业合作社。

2、福清市200亩大棚番茄生产基地扩建项目,项目单位:福清市玉荣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3、举源合作社茶园改建项目,项目单位:安溪县龙涓举源茶业专业合作社。

4、大名府合作社茶园改建项目,项目单位:安溪大名府茶业专业合作社。

5、南安市5000?O鲈鱼网箱养殖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单位:南安市益众淡水鱼专业合作社。

6、德化黑鸡生态养殖基地扩建项目,项目单位:德化县戴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7、仙游县300亩优质红心文旦柚基地改建项目,项目单位:仙游县度尾仙溪果业专业合作社。

8、城厢区500吨果蔬气调储藏流通设施改建,项目单位:莆田市城厢区常保枇杷专业合作社。

9、城厢区100亩香花槐苗木繁育基地扩建项目,项目单位:城厢区长青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10、涵江区300亩铁观音种植基地扩建项,项目单位:福建省莆田孙氏茶叶专业合作社。

11、涵江区500亩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扩建项目,项目单位:莆田市涵江区东盛蔬菜专业合作社。

12、荔城区1000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扩建项目,项目单位:莆田市荔城区三联农机专业合作社。

13、仙游县200亩铁观音标准化茶园改建项目,项目单位:仙游县东山合作社。

14、仙游县750亩枇杷基地改建项目,项目单位:仙游县绿野果蔬专业合作社。

15、龙海市550吨蔬菜冷藏保鲜新建项目,项目单位:龙海市亿源果蔬专业合作社。

16、云霄县800吨蔬菜冷藏保鲜新建项目,项目单位:云霄县佳田果蔬专业合作社。

17、漳州市平和县年加工储藏保鲜3万吨?g溪蜜柚流通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单位:平和县国农果蔬专业合作社。

18、漳州市漳浦县1275亩葱类蔬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单位:漳浦县碧油蔬菜专业合作社。

19、漳州市长泰县155亩大棚蔬菜种植新建项目,项目单位:长泰县宝绿蔬菜专业合作社。20、长汀县万亩笋竹两用毛竹丰产林基地改建项目,项目单位:长汀县绿源竹笋专业合作社。

21、连城县万亩笋竹两用毛竹丰产林基地改建项目,项目单位:连城县绿缘竹业专业合作社。22、2012年龙岩市上杭县年新增出栏10万羽三黄鸡养殖扩建项目,项目单位:上杭县旧县福村鸿建山鸡专业合作社。

23、龙岩市永定县8000亩笋竹两用毛竹丰产林基地改建项目,项目单位:永定县新村竹业专业合作社。

24、年出栏5万只福建黄兔扩繁场,项目单位:永定县万家兔业专业合作社。

25、年产30吨水仙茶加工扩建项目,项目单位:漳平市朴玉茶业合作社。

26、年产80吨特优水产品养殖基地改造项目,项目单位:漳平市和顺渔业专业合作社。

27、永安市100亩优质蔬菜示范种植基地新建项目,项目单位:永安市百叶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

28、永安市100亩优良水产湘云鲫养殖示范基地新建项目,项目单位:永安市丹桂园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29、宁化县年产100吨金牡丹(铁观音)新品种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单位:福建省宁化县翠云山茶业专业合作社。

30、沙县年产1000吨黄瓜设施栽培新建项目,项目单位:沙县子涵种植专业合作社。

31、沙县年产4000吨“神椒一号”辣椒新品种种植基地与加工扩建项目,项目单位:沙县龙腾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

32、建宁县2000吨多糖建莲营养粉深加工新建项目,项目单位:建宁县莲籽专业合作社。

33、建宁县3000亩黄花梨种植基地改造项目,项目单位:建宁县缘鑫果业专业合作。

34、大田县960亩低产茶园改造项目,项目单位:大田县石牌镇岩韵茶叶专业合作社。

35、尤溪县3000亩欧柑基地改造项目,项目单位:尤溪县后楼瓯柑专业合作社。

36、浦城县1200亩薏米种植基地新建项目,项目单位:浦城县官路乡信源薏米专业合作社。

37、浦城县353亩丹桂苗木种植基地改扩建项目,项目单位:浦城县绿野苗木专业合作社。

38、光泽县100吨山茶油加工新建项目,项目单位:光泽县乌君山油茶专业合作社。

39、松溪县8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改建项目,项目单位:松溪县祖墩乡慧添富蔬菜专业合作社。40、松溪县600吨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扩建项目,项目单位:松溪县亚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41、建阳市山溪1000亩葡萄基地避雨设施改造项目,项目单位:建阳市山溪葡萄专业合作社。

42、延平区年产300吨速冻保鲜笋制品深加工扩建项目,项目单位:延平区后坪笋竹专业合作社。

43、延平区68.4万枝百合花种植地基新建项目,项目单位:延平区茫荡百合花专业合作社。

44、福鼎市150吨鲈鱼养殖新建项目,项目单位:福鼎市闽鼎水产专业合作社。

45、柘荣县1300吨蘑菇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单位:柘荣县旺之源早季蘑菇专业合作社。

46、霞浦县80吨红花油茶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单位:霞浦县强民油茶专业合作社。

47、霞浦县3万只兔养殖新建项目,项目单位:霞浦县金康兔业专业合作社。

48、福安市500亩有机生态茶园示范基地改建项目,项目单位:福安市闽春农业专业合作社。

49、福安市200亩高香型优质茶树新品种基地改建项目,项目单位:福安市天仁茶叶专业合作社。

50、寿宁县450吨脐橙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单位:寿宁县九峰脐橙农民专业合作社。

51、古田县50.4万袋银耳工厂化栽培新建项目,项目单位:古田县绿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6.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书 篇六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结合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等,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努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提高林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提升林业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着力构建我国粮食主产区、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加强高标准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生产示范基地,提高木本油料等林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加强科学化管理,提高项目建设标准,建设一批区域骨干性、示范指导性项目,改善和提高农林业生产条件,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林业发展。

二、建设范围和重点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建设范围包括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重点地区沙化(地)治理。进一步优化项目布局,在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集中区,要以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为重点,并处理好与农田防护林的关系;在生态脆弱、资源承载能力较差地区,开展防沙治沙等示范工程,以生态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为重点。在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区,开展林业生态示范项目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建设、相互衔接试点工作。

1.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

建设范围包括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等省(市)。重点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防护林改造等多种治理措施,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在适宜地区和确保生态效益的前提下,适当发展竹林等经济效益较好的品种,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增收双赢,提高农民群众的造林积极性。

2.太行山绿化工程

建设范围包括北京、河北、山西、河南等省(市)。重点建设太行山区生态屏障,搞好海河源区的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建设,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等恢复植被,建立乔灌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通过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生态经济林,提高林区林农收入。

3.重点地区沙化(地)治理(1)黄河故道沙地综合治理

建设范围包括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重点以改良土壤和遏制土地沙化为目的,造林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速生丰产林和高效经济林,通过林粮、林果、林草等间作,改良沙化土地,提高平原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重点地区沙地治理

建设范围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保护现有林草植被,采用封沙与人工造林结合的方式,加强林灌草植被建设,建立以森林为主体、林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遏制沙化扩展。支持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巩固治沙成果。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重点扶持木本油料示范基地建设,兼顾林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区域特色名优经济林等示范基地,提高单个项目中央财政投资额度。积极鼓励开展“一县一特”试点工作,有条件的省可选择1-2个县、每县扶持1个木本油料(或林下经济)品种,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拟定分年实施计划,通过集中、连续扶持,建成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基地,为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1.木本油料示范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油茶、核桃、油橄榄、油用牡丹基地,在适宜地区适当发展长柄扁桃、山桐子等其他木本油料基地建设。

(1)油茶基地建设

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区建设油茶林基地。重点建设油茶“高产栽培示范园”和“低产林改造示范园”。同时,要着力加强现有油茶低产林抚育和更新改造,在宜林荒山荒地建设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选择国家和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通过的油茶良种,并应用配套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加强新造油茶林的抚育管理。

(2)核桃基地建设

在适宜地区,重点加强核桃基地建设。要对现有的核桃低产林进行抚育和更新改造,在宜林荒山荒地建设高产高效核桃林示范基地,选择国家和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通过的核桃良种,并应用配套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加强新造核桃林的抚育管理。

(3)油橄榄基地建设

在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适宜地区,建设油橄榄生产基地。要对现有的油橄榄低产林进行抚育和更新改造,在宜林荒山荒地建设高产油橄榄示范基地,引用适生高产新品种,并应用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加强新造油橄榄林的抚育管理。

(4)油用牡丹基地建设

在有关试点地区,扶持油用牡丹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积极选育良种,配套相应丰产栽培技术,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建设高产、优质油用牡丹示范基地。

(5)长柄扁桃和山桐子基地建设

在陕西、四川等适宜发展区,扶持长柄扁桃和山桐子基地建设。通过积极选育良种,配套相应丰产栽培技术,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建设高产、优质示范基地。

2.林下资源开发和利用

在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情况下,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发展林参、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业,提高林业综合效益,解决农民经营林业长期没有收益的问题,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的良性循环,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3.区域特色名优经济林基地建设

在适宜地区,重点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榛子、香榧、枸杞、蓝莓等干鲜果品以及竹笋等森林食品等,建设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切实加强区域特色经济林产品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不断提升产品产量和品质,打造名优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立项条件和扶持对象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立项条件:项目建设区域范围明确,相对集中连片,具有较好的开发治理条件,对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单个项目治理面积不低于3000亩,中央财政资金投资规模为120—2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按照财政部规定的比例执行。在项目县布局上避免与其它工程交叉,在资金使用上避免重复安排。

扶持对象:项目区所在的县级林业局、国有林场等。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立项条件:开发的产品必须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良好的市场前景;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有利于促进区域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设单位为龙头企业的:应在2011年12月31日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2012年净资产不低于申请财政资金总额,并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承建能力。项目建设单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应在2012年12月31日以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法人具有良好社会形象和诚信记录,具备相应的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能力,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规定,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盈余返还机制科学可行,经营状况良好,2012年净资产不低于申请财政资金总额的50%,运营规范、农户社员规模较大和示范带动作用强。单个项目中央财政投资规模为150—3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按照财政部规定的比例执行,自筹资金(不含银行贷款)不低于申请财政资金总额。

扶持对象: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林场、苗圃、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重点支持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企业。

四、资金使用方向和范围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项目建设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营造林及低效林改造所需的种子、苗木、整地、定植、补植、封育、幼林管护、农药肥料购置、育苗、项目管理费、作业便道、灌溉(蓄水池、引水渠、保水剂等)、防火设施、沙障、围栏、标识牌建设、科技推广费、工程监理及工程建设所必需的小型仪器设备购置等费用。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项目建设财政资金主要用于项目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包括温室大棚、工作室、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排及10千伏以内输变电设施、田间道路,种苗补助、检验检测设备、标识牌建设等;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补助等费用。

五、申报程序

(一)项目实施单位编制项目上报材料。林业生态示范项目需上报项目建议书,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需上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要由具备乙级(含乙级)以上具有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文本编制详细内容参照《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大纲>和<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函》(规山函[2011]80号)(文件见国家林业局门户网站公告公示栏)。

(二)项目由县级林业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逐级向上申报,各级林业部门要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办设在财政部门的为农发办,下同)对上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进行认真汇总、评审、筛选,形成备选项目。省级林业、财政部门对所申报的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负责,要对项目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政状况等进行详细了解,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逐级评估、审查、论证,要建立项目评审责任制,明确评审人员的责任。

7.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篇七

根据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目标, 主要采取了低压输水管道灌溉、喷灌及渠道衬砌等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土壤改良、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田间道路设计;农田防护林建设及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扶持农技服务组织和示范农户等措施建设。

二、环境现状分析

1. 气候环境

扎兰屯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4℃, 由于受大兴安岭山地的影响, 降雨较为充沛, 年平均降水量480.3毫米, 主要集中在6~8月份, 年蒸发量达1445.5毫米, 年均日照3121小时, 无霜期平均140天左右。风力资源丰富, 年均风速2.9米/秒, 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3.6天。无霜期120天。

2. 土壤环境现状

扎兰屯市位于呼伦贝尔盟南部。全市土地面积16920.3公顷。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属黑土地带, 东南部多丘陵漫岗, 地势低平, 黑土分布广泛。西北部为棕壤与草甸土相间分布。扎兰屯市非地带性土壤为岩成土壤和水成土壤两类。岩成土壤的粗骨性暗棕壤, 不规则地分布在部分山地顶部或陡坡。水成土壤及半水成土壤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山丘的谷地和川地上, 与地带性土壤交错分布。从土壤养分状况看, 有机质含量高, 氮、磷养分含量较高, 速效养分是氮足、磷少、钾有余。土壤呈中性至弱酸性, 氮、磷比例1:0.05, 严重失调。

3. 水环境现状

据统计资料, 扎兰屯市1997年总供水量11891万立方米, 总用水量8915.8万立方米, 占总供水量的74.98%。其中工业取水633.9万立方米, 占总供水量的5.33%;农业用水量7719.1万立方米, 占总供水量的64.92%;城镇生活用水量562.80万立方米, 占总供水量的4.73%。

扎兰屯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的比例为1:1.5:14。从经济效益看, 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为217.8立方米, 重复利用率为26.4%, 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污水处理回供量仅占地下水供水量的2.5%, 水资源的再利用率较低。

4. 生态环境特点

据《内蒙古土壤侵蚀监测与数字图开发》资料显示, 全市水蚀面积为16744.13公顷, 其中微度侵蚀12258.12公顷, 轻度侵蚀2937.7公顷, 中度侵蚀1548.29公顷, 风蚀侵蚀27.28公顷, 冻融侵蚀2625公顷, 工程侵蚀2.34公顷。

三、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1. 对水环境影响评价

(1) 对地表水的影响

项目区由喷灌系统和低压管道灌溉系统进行灌溉, 是把灌溉用水由喷灌设备和管道系统输送到田间, 输送过程中不产生地表径流, 因此不会造成对地表水的影响;

(2) 对地下水的影响

灌溉面积和用水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农田排水量的增加, 因此农药、化肥的流失量也会有所增加, 一方面会随雨季洪水进入河道而增加河道水体的污染负荷, 另外一方面还会随农田灌溉水的渗入而增加对地下水的污染。

2. 对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 灌溉面积的增加使该地区春季耕地风蚀现象减弱, 降低了土壤资源的流失, 有利于地表植被的恢复和土壤生产力的提高, 有利于该地区整体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2) 项目运行后, 土地使用质量提高, 使用的农药总量降低, 残留期长的农药用量大幅度消减, 取而代之的是高效、低毒、低残留水田农药, 半衰期短, 在土壤中残留量低, 土壤环境将得到改善。

(3) 喷灌系统和管灌系统是把灌溉用水输送到田间, 不必像畦田灌溉那样修筑田埂, 节水灌溉和传统的地面灌溉相比可以节省沟、渠占地, 增加种植面积。

(4) 化肥是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化肥的使用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给土壤带来了污染, 增加了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

3. 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 项目工程完成后, 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 提高了绿色覆盖率, 蒸腾作用加强, 空气中湿度加大, 对开发区的小气候起到了一定条件的调节作用。改善了周边生态及人群居住环境。

(2) 建设发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 采取计划用水遏制了用水矛盾, 发展节水增效灌溉工程是缓解用水矛盾、遏制沙化、恢复生态行之有效的措施。

(3) 新增农田防护林, 增加了农作物等绿色植物的覆盖率, 使农田、道路、林网更趋协调, 优化了项目区的农业生态环境。

4. 对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区建成后, 为农作物稳产高产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条件, 能更适时适量的满足作物需水, 缓解了农业用水不足的矛盾,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作物粮食产量将得到增加。该工程对科右中旗的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巨大作用, 同时, 土地利用结构也更趋于合理, 使区域内的农业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工程的建设将带来区域经济的繁荣, 各行各业均面临着高速发展的机遇, 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将带来对生产力需求的扩大, 进而为本地区和周边地区提供了就业机会, 对社会就业起到稳定的保障作用;同时区域环境的改善, 使招商引资外部环境有了极大的改观, 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之, 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综合评价与结论

1. 主要有利影响

项目区工程是一项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造福工程。项目区实施后, 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显著的, 项目区的完善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发展了灌溉面积, 改善了农业生态结构, 增加农业收入, 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些工程实施后将增大农田灌溉面积, 对节约水资源、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均有优化作用, 并且还能提高作物单产, 发展多种经营, 增加群众收入, 为发展科右中旗工农业生产和地方经济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2. 主要不利影响

根据项目区自然特点分析, 项目区尽可能结合农业措施和科技措施, 对周边水环境和当地土壤环境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 项目区的建设对周边环境没有不利影响。

8.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书 篇八

【关键词】农业;中低产田;改良;措施

一、主要做法

1.农业站技术人员亲自到项目村组堪查设计,采集土样,送土肥站检测土壤养分,提出改良技术方案。按照技术规程,每200亩采集一个农化样,按S型采样法,取15点混合均匀后,取1公斤做为一个样品,经自然风干,处理后按国家规定检测方法检测其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自2010年项目开展以来,共采集土壤样品284个,取得检测数据1420组。经过测试,其结果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2.0%,比全市平均值低0.59(全市平均值2.59%),属缺乏;土壤碱解氮含量加权平均值122mg·kg-1,略低于全市平均值(全市平均值为132mg·kg-1),属稍缺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19.3mg·kg-1,比全市平均值高4.2mg·kg-1(全市平均值15.1),按国家土壤分级标准,属于3级标准,含量较丰富;土壤速效钾平均值71.6mg·kg-1,比全市平均值高10.2mg·kg-1(全市平均值61.4),大大低于缺钾临界值(<100mg·kg-1),其中大于100mg·kg-1的样点仅占总样点的30% ;土壤PH值变幅在4.7~6.2之间,绝大部分土壤酸性较强。

2.抓好项目区试验田、示范田,验证改良技术方案。试验田和示范田主要内容包括:施用配方肥(20~25公斤/亩),增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亩),根茬还田(机械耙地),施用生石灰(75~100公斤/亩)以及客土(10立方米/亩)等技术措施。经过秋季测产发现:在亩底施有机肥2000公斤基础上,撒施配方肥20公斤/亩,配合根茬还田、施用生石灰以及客土等综合措施,各试验点均表现增产12%以上,甚至在平安村李保安家玉米试验田达到亩增产208公斤,增产42%的喜人景象。

3.深入项目区村、组、农户中举办技术培训班。几年来,我们先后在山东沟村、平安村、保卫村、黄岭村、爱河村等项目区举办培训班20期次,发放土壤改良资料1.8万份,在凤城电视台进行新闻报道2期次,项目培训中拍摄照片200余张。在宣传培训当中,实现了“四个公开”。一是补贴额度公开;二是补贴作物公开;三是补贴对象公开;四是补贴面积公开。整个项目完全公开运行。培训内容包括:(1)测土施肥技术。几年来,通过在项目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共落实“3414”试验5个,肥料校正试验7个,摸清了草河区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优化了作物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构建了施肥模式,实现了测土科学施肥,建立不同作物肥料配方8个,推广配方肥360吨,直接施用配方肥面积达1.8万亩次。通过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亩减少化肥施用4.5公斤(折纯),亩增产100公斤以上,节省化肥投入15元,提高肥料利用率3个百分点。(2)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鼓励农民亩施农肥2000公斤以上,对于高产经济作物,施用农肥3000公斤以上。(3)秸秆还田,提升地力。几年来,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每年综合开发办都拿出一定的资金对直接还田农户进行补贴,秸秆还田面积和根茬还田面积处于逐年上升趋势。(4)施用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土壤酸性过强,不利有益微生物的活动,造成土壤板结,地温回升慢,限制农作物产量。经过连续三年的试验发现,亩施生石灰100公斤,土壤PH值由5.1提高到5.9,增加明显,亩增产粮食105公斤,增产19.6%,效益显著。(5)客土,增加土层厚度。对于土层厚度在30厘米以下的土层薄,砂石含量多的耕地,采取粘土垫砂土或砂土垫粘土的措施,增加耕层厚度,每亩需客土10立方米以上。实现土壤保水保肥,抗旱,增产的目的。

4.镇、村两级领导重视是做好土壤改良项目的前提。2010年12月在山东沟村和平安村举办培训班时,主管农业的范区长都亲自参加,全力做好项目的前期发动,中期实施以及后期验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

5.明确项目区土壤改良计划,全力做好具体项目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实名制原则,项目受益农民必须本人签字或盖章,补贴名单经村、镇主管领导审核签字后盖政府公章方可上报。确保整个项目“阳光”运行,真正实现百姓受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小结

9.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书 篇九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林业厅(局)、财政厅(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财务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为做好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工作,明确相关政策和要求,鼓励符合条件的项目单位积极申报项目,实现公开、公正、公平、科学选项,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国农办【2011】169号)等文件要求,我们组织编制了《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详见附件,或见http://)。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附件: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林业局计财司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15年9月

日 附件

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新时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结合林业重大工程建设的总体布局,以维护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为核心,以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为亮点,围绕保障国家木材战略安全和维护国家粮油供给安全,建设国家储备林和木本油料示范样板;围绕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建设防沙治沙示范样板;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示范样板。加强项目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减少项目数量,提高项目标准,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成为林业建设的先锋队。

二、建设范围和主要内容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包括国家储备林项目和防沙治沙项目。

国家储备林项目区为: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云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防沙治沙项目区为: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及新疆兵团。

主要内容为营造林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

——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内容为:结合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和省级国家储备林规划,主要采取人工造林、现有林改培等集约经营措施,着力培育中短周期速丰林、大径级用材林和珍稀树种。营造林必须采用省级以上审定认定的2年生以上良种壮苗。人工造林投入标准不低于2000元/亩,现有林改培投入标准不低于1000元/亩,单个地块集中连片面积不低于300亩。项目申报要编制3年总体规划,批复后分3年建设完成,每年根据建设任务安排投资。

——防沙治沙项目建设内容为:结合全国防沙治沙规划重点区域,主要采取人工造林(草)、封山育林(草)、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固沙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建立防风固沙体系。单个地块集中连片面积不低于300亩,投入标准根据营造林工程实际合理确定。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结合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油茶、核桃等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适于当地生长并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林树种。

主要内容包括木本油料、林下经济、干鲜果品等名特优经济林示范建设。其中:

——木本油料示范项目:重点加强油茶、核桃、油橄榄、油用牡丹、长柄扁桃等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区相对集中连片,突出高标准示范,营造林必须采用省级以上审定认定的2年生以上良种壮苗,并应用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加强抚育管理。油茶基地建设要参照《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油茶高产栽培示范园建设指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园建设指南>的通知》(办规字【2012】226号),其他木本油料要参考执行。

——林下资源开发利用:在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情况下,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发展林参、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业,提高林地综合效益。

——区域特色优势经济林基地建设:在适宜地区,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榛子、香榧、枸杞、红枣等干鲜果品以及竹笋等森林食品,建设高产高效示范基地。

三、扶持对象和条件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国家储备林项目扶持对象为国有林场,防沙治沙项目扶持对象为县级林业局或林场。国家储备林单个项目中央投资400—600万元,防沙治沙项目单个项目中央投资不低于200万元。国家储备林项目自筹资金不低于财政资金总额的30%。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扶持对象为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国有林场,以及经有权部门认定或登记的专业大户、家庭林

(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项目单位为龙头企业的: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2014年净资产不低于申请财政资金总额,并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承建能力。单个项目中央投资不低于200万元(鼓励扶持中央投资不低于300万元以上的项目),自筹资金不低于财政资金总额。

——项目单位为农业合作社、国有林场的:应在2014年12月31日前在工商部门注册,取得法人资格,法人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诚信记录,具备相应的承建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符合《农业专业合作社法》,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盈余返还机制科学可行,经营状况良好,社员数量不低于30人。单个项目中央投资不低于200万元,自筹资金不低于财政资金总额的50%。

——项目单位为专业大户、家庭林(农)场的:应经县级政府有关部门等有权部门登记或备案,诚信记录良好。单个项目中央投资不低于200万元,自筹资金不低于财政资金总额的50%。

四、财政资金使用方向和范围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营造林及低效林改造所需的种子、苗木、整地、定植、补植、封育、低效林改造,规划或项目建议书编制费,作业

便道、灌溉(蓄水池、引水渠、保水剂等)、防火设施、沙障、围栏、工程监理等。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包括温室大棚、工作室、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排及10千伏以内输变电设施、田间道路,种苗补助、检验检测设备等;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补助等费用。

五、申报要求

(一)申报材料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中的国家储备林项目需上报3年总体规划,防沙治沙项目需上报项目申报书。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需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要由具备乙级(含乙级)以上具有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

(二)申报程序

项目由县级林业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逐级向上申报,各级林业部门要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办设在财政部门的为农发办,下同)对上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报书、规划)进行认真汇总、评审、筛选,形成备选项目。项目申报单位对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负责,省级林业部门组织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进行评估、审查、论证,要建立项目评审责任制,明确评审人员的责任。

10.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书 篇十

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

申报指南

2011年中央财政资金将继续安排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为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科学选项,鼓励符合条件的地区积极申报项目,现发布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以下简称农发水保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一、申报原则

(一)农发水保项目实行三年一期申报。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单个农发水保项目实施期为三年,按照三年一期开展前期工作并将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材料报水利部审核批复。

(二)2011年未完成三年实施周期的项目继续安排实施;2011年前已经水利部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未安排过投资的项目作为2011年备选项目。

(三)依据2011年中央财政资金预算安排情况,控制各省需要申报项目数量;同时考虑拟从2011年开始,扩大东北黑土区农发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项目实施范围,新增内蒙古、辽宁2省(区)。

(四)可研已批复的项目不得再行申报(可研批复期满五年仍未安排过投资的项目例外)。

二、申报范围

(一)长江和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项目:山西、江西、湖南、重庆、四川、陕西6省(市);

(二)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4省(自治区)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1年农发水保项目申报分省控

制名额见附表。

三、项目申报条件

(1)符合水土保持或其他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并已纳入《国

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规划》;

(2)单个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长江和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项目(以下简称长江黄河项目)原则上不低于8万亩,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以下简称东北黑土区项目)原则上不低于10万亩;

(3)单个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治理程度不低于70%;

(4)单个项目水土流失治理任务:长江黄河项目原则上不低于2万亩,东北黑土区原则上不低于3万亩;

(5)坡改梯和林草措施面积占总治理面积的比例:长江黄河项目原则上不低于20%,东北黑土区项目原则上不低于30%;

(6)坡改梯、林草工程、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各项治理措施设计符合《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1-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

理技术》(GB/T16453.2-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453.3-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技术》(GB/T16453.4-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16453.5-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GB/T16453.6-2008)等有关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规程的规定。

(7)建后管护机制健全,责任明确。

四、扶持标准

农发水保项目为“民办公助”性质。中央财政资金实行无偿

投入,用于项目区基本农田、坡面水系和山丘区经果林等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建设,中央财政资金补助标准按照每平方公里不超过15万元控制。地方须按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的一定比例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 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比例为:辽宁、重庆2省(市)为1:0.6;山西、江西、湖南、四川、陕西、吉林、黑龙江7省为1:0.5,内蒙古自治区为1:0.4;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中央财政资金与自筹资金(项目农场和群众筹集的现金、以物折资和投劳折资)配套比例为1:0.5。

五、申报程序和要求

(一)县级(农场)水利水保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申报

项目至省级(农垦总局)水利、财政部门;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水利厅

(局)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组织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审;根据初审结果,并按照附表中的控制名额,确定2011申报项目,行文上报水利部与国家农发办(附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和配套资金承诺函)。此外,还应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审意见行文报送水利部。

(三)未按要求进行联合申报或越级申报的项目,不予立项。对申报文件及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国家农发办与水利部将予以退回。

11.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书 篇十一

关键词:农发项目建设;存在问题;调研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7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农业综合项目的开发建设。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2005年财政部公布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并于2010年对此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财政部60号令),各级政府也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的管理给予了重视,并严格按照管理办法执行,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体制的不完善、机构人员配备不健全等各种因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弊端。笔者通过亲身的工作体验,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扎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案的总体部署安排下,对吉林省部分地区的农发项目和资金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为农发事业更好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1 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之所以把项目管理方面的问题列在首位,笔者认为,追本溯源,项目是根本,资金是保障,所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立项的评审、建设过程中的监督管理等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工作的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所引起的连锁反应是不容忽视的。比如:

1.1 土地治理项目效益不能正常发挥,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

近年审计出的相关问题就有:设计不合理,造成浪费;管护不到位造成资金浪费;整体项目未实施或子项目未实施,多数是土壤改良、科技推广、农民培训、植树农机具采购等未实施项目共21项,造成资金闲置达千万元;已完工程没投入使用或工程没按期完成,未能发挥效益。农机具闲置,未能发挥效益;改变农业设施用途。栽植树木成活率低。在村屯居民区内修建机耕路和田间道路。防护林建设用于美化村屯等问题。

1.2 产业化项目未达到预期目标

得到扶持的企业处于停产状态、由于企业纠纷资金无法拨付使项目没有实施、企业拆迁等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农民合作社运行不规范等问题。

2 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资金为项目服务,对农发资金进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才能够保证资金的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修订后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实施办法》近年来得到了有效执行,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也确保了项目工程质量,但由于对政策理解的偏差、执行人员的素质等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其不能充分发挥效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在2012年省级审计部门对2010和2012年度中央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效益进行的专项审计中,在资金管理方面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2.1 使用不合理票据报账

其中有白条子、过期作废票据、出具单位和使用单位不符、借用其他单位发票及不合规票据等。

2.2 工程款不按进度拨付

项目完工没有及时全额拨付工程款而滞留财政补助专项资金;为农发土地治理工程开工超30%备料款以外多拨款项未按工程进度拨款。

2.3 已移交工程未及时进行财务处理

同时,审计过程中还发现,普遍存在市(州)、县(市、区)配套资金和农民自筹不到位的问题。

这不仅仅是问题,这些问题之间存在着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线索,应该从线索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2.3.1 项目管理及建设方面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3.1.1 项目可研论证不充分,评审和审批不严格,随意性强,深度不足 部分项目的可研论证和设计不符合实际情况,专家和设计人员不深入到项目建设地点,仅对项目的可研报告进行评审,无法发挥评审作用,致使部分项目自行变更项目建设地点,个别项目不能按计划实施;批复的机耕路建设地点不确定,防护林建设地点不明确,农业技术培训内容不具体,改良土壤、购置优良种子和购置农机具等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难度大。

2.3.1.2 施工单位法律意识淡薄,监理和决算审核单位未尽职尽责,农发项目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个别施工单位受利益驱动,利用项目管理不到位的漏洞,偷工减料、高估冒算,多计工程款,不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标准施工,抱有“审漏就赚,审出就减”的侥幸心理,套取和骗取农发资金;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未尽到应尽的责任,有的监理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农发委托的决算审核单位没有对决算严格把关,走形式、走过场。

2.3.2 机构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

2.3.2.1 农发资金和项目的管理机制缺乏制约性 各级农发机构是政府设置的事业单位,行政上由各级财政部门管理。农发机构集项目立项、审批、实施、决算、竣工验收和资金分配、使用、报账等权力于一体,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

2.3.2.2 农发机构人员专业单一,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农发机构管理人员主要是财务人员,不重视工程技术人员的配备,在项目决算、概预算审查和施工管理方面都缺乏足够的经验。部分工作人员缺少做好农发项目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程管理只是履行程序,不能尽职尽责。

2.3.2.3 农发管理机构执行资金项目管理制度不严格 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处理处罚力度不够。近年来,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对农发资金进行了多次检查,省农发办每年也对项目和资金组织检查,虽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纠正和整改,但对问题的处理处罚力度不够,没有起到震动和威慑作用,也没有引起各级政府和农发管理机构的重视。

3 加强农发项目建设管理的对策

从对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我们认为要想在农发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少出错、不出错,保证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和人员安全,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管理:

3.1 强化财务监督、加强项目管理,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农发资金安全运行

加强财务、资金和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严把资金报账关,通过严查报销票据管理,上网审查票据的真实性,从而杜绝不合理票据报账,确保财务支出的合法性;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完善固定资产移交、养护及后续管理、农机具使用管理、农民合作社的管理等相关规章制度,保证农发项目发挥长久效益;严把产业化项目立项、审核关,在产业化项目立项审核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申报指南办事,坚决把不符合规定的项目拿下去,把符合规定的报上去,特别是农民合作组织,要严格审查各项附件,保证合作组织的真实性,确保农发项目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3.2 完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便于项目实施

提高可研报告的质量,保证评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首先要求可研报告设计部门提供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的设计人员,来完成农发项目的可研报告的编制和设计,并对设计师、造价师实行追责制,对设计和造价出现问题,影响工期、质量、资金的追究其设计师、造价师的责任,从而保证项目内容的真实性、可操作性更好的发挥其项目的效益能力。可研评审部门要对可研报告严格把关,提高可研报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设计质量,保证施工图设计内容的准确度和全面性,杜绝项目实施过程中更改建设内容和建设地点的违纪现象,切实发挥农发项目的经济效益、时间效益和生态效益。

3.3 强化项目建设内容的审批,提高项目执行力度

实施计划的审批一定严格要保证每一项计划的可操作性,可以严格控制有关项目的资金安排,如:土壤改良、购买优良种子、农业技术培训、田间道路建设、防护林建设等项目,尽量少安排或不安排中央和省资金。减少资金的滞留、项目的变更,更好的发挥农发的项目、资金效益。

3.4 树立工程管理理念,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

农发项目涉及农、林、牧、副、渔等行业,农发工程遍及水利、路桥、房屋建设、输变电等领域,要按工程建设要求,要想真正把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决算审核制落得实处,就必须配备必要的工程技术人员,调整农发机构的人员结构,使其能够适应农发管理的发展;进一步规范招投标程序,遏制招投标中的围标行为;做好工程建设和验收工作,把好质量关;强化对项目建设的监管,严格控制工程造价,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切实发挥各级农发办对项目管理的主导作用和质量控制作用。

3.5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处罚力度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和整改。要举一反三,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近年来农发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比较严厉的违法违规处理处罚措施。

以上措施都可以归纳为制度规范类的范畴,而在管理当中最重要的是人的问题。领导的个人意识、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业务能力以及整个团队的责任意识等都是影响团队建设力的重要因素,而一个团队的质量并不取决于某一个人的能力,这就好比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即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叫“短板效应”,在管理学当中也叫“水桶理论”即“水桶定律”。

因此,必须注重提高农发管理人员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加强学习提高团队整体素质。通过不断的学习,使农发全体人员都能在思想上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较强工作素质。在业务上提高技能使其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都能适应农发管理的发展和各项工作需要。深入项目了解情况,无论是项目管理岗位,还是资金管理岗位上的人员都应该“走下去”,不仅去看项目,还要到农村基层中去,听听他们的声音,了解农村和农民真正需要什么,这样才能找到能够让资金投入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做到有的放矢。

4 结语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做好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各项工作建设,按照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严谨高效的要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引导和契机,切实让农发项目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消费观念调查报告下一篇:小学生自信乐观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