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论坛: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必备话语

2024-07-28

考试大论坛: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必备话语(精选8篇)

1.考试大论坛: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必备话语 篇一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考试大4.txt-你脚踏俩只船,你划得真漂亮。-每个说不想恋爱的人 心里都装着一个不可能的人。我心疼每一个不快乐却依然在笑的孩子。(有没有那么一个人,看透我在隐身,知道我在等人。本文由yiminhuang1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考试大纲(第一部分-总则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总则)第一部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干 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规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的科目、测评 要素、内容、方式方法及实施程序,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 度化,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 等有关规定,总结近年来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的经 验,结合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实际,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要求和职位 特点,制定本考试大纲。第二条 本考试大纲是全国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与测评工作的基本依 据。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包括公共科目笔试、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 第三条 本考试大纲主要适用于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工作部门或 者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的公开选拔考试,中央、国家机关内设的司局级、处级机 构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 察院机关或者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领导成员的竞争上岗考试,以及其他适于公开选拔和竞争 上岗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的考试。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成员的公开选 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参照本考试大纲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考试,可参照本考试大纲执行。第四条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与测评工作在党委(党组)领导下进行,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第二章 公共科目笔试 第五条 公共科目笔试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学技术及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党政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运用有关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六条 公共科目笔试方式与试卷结构如下:

(一)测试方式为闭卷。

(二)试卷满分为100分或150分。

(三)测试时限为150分钟或180分钟。

(四)试题难度根据领导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试卷中不同难度的试题比例为:较难试题约占20%,中等难度试题约占50%,较容易 试题约占30%。

(五)试题内容比例根据领导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六)试题类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单项选

择题、多项选择题)等;主观性试题包括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申论题等。选拔职位的职级越高,主观性试题的比例应越大。第七条 公共科目笔试测评要素主要有:

(一)理论素养。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领导工作中需要的其他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公共知识素养。对履行领导工作职责应具备的公共科目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体 应用的能力。

(三)政策法规水平。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结合实际 贯彻执行的能力。

(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领导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抓住问题实质,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能力。

(五)文字表达能力。以规范、简练、清楚、严密、准确的文字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测评要素比例根据领导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2.考试大论坛: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必备话语 篇二

1.“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唯物主义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本质意义上是使人()。

A.提供认识社会的一个选择模式

B.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正确认识社会现象C.正确掌握一切科学文化知识D.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问题4.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5.“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困”的论断()。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C.概括了社会主义的特征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6.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是()。A.为人民服务 B.爱国主义 C.诚实守信 D.团结互助7.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重要价值取向是()。A.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B.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C.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D.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8.2009年2月22日,山西省焦煤集团()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立即作出重要批示。经抢险救援,截至22日18时,当班入井436人中,353人

脱离险情,其中有114人仍在医院治疗,已有74人死亡。

A.左云煤矿 B.原新窑煤矿 C.屯兰煤矿 D.苗匠煤矿9.不同所有制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A.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不同B.生产资料的支配权不同C.生产资料的收益权不同D.生产资料的处分权不同

10.某公司在初秋以每公斤0.5元的价格收购鲜玉米,采取保鲜技术处理,于冬春季出库上市,每公斤6元还供不应求。造成这种价格差异的原因是()。

A.生产玉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了变化B.玉米的价值和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C.市场玉米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D.经过处理后的玉米价值发生变化

11.宪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基层政权的范畴?()

A.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B.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C.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D.县人民政府

12.关于行政处罚和刑罚的折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行政拘留可以折抵拘役B.行政拘留可以折抵有期徒刑C.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折抵没收财产D.罚款可以折抵罚金

13.2000年,张明因盖房挖地基,发现一个坛子,内有500块银圆及一张棉布,上写“为防日寇搜查,特埋此,王建林1938年7月1日”。王建林为王天民的爷爷,在抗战期间被日寇杀害,解放后王天民被宣布为中农。这500块银圆()。

A.应归张明所有,作为发现人,他可按先占原则取得银圆所有权B.应归王天民所有C.应由张明与王天民平分D.属于无主财产,应归国家所有

14.下列哪一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

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

15.可行性分析包括()。A.政治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B.法律可行性和政治可行性C.行政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D.以上均是

16.下列不属于方案抉择的主要方法的是()。A.试验法 B.会议法 C.“决策树”技术 D.经验判断法

17.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领导群体决策代表了领导集体共同的意志B.领导群体决策属于群体参与决策C.领导群体决策不是领导个人拍板决策D.领导群体决策属于群体决策

18.党政机关均可使用的公文文种是()。A.通知 B.议案 C.命令 D.决议

19.下列文种中,行文方向固定的是()。A.批复 B.意见 C.函 D.会议纪要

20.1948年9月—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的三大战役不包括()。A.济南战役 B.平津战役C.辽沈战役 D.淮海战役

二、多选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少答、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共20题,40分)

21.下列命题属于辩证法的有()。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稗同,尽乃弃矣”B.万物莫不有对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D.一切都是必然的,没有什么不是必然的22.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有()。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培育出新优质种子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23.同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的特点表现为()。A.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B.社会规律是人的自觉活动的规律C.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D.人们对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可以做出科学上的预见,但不能预见具体事件的发展

24.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A.人的认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能通过实践改变世界

B.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物C.数学和逻辑是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D.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A.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地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C.是依据当代世界的新变化提出来的D.是依据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提出来的26.关于对“一国两制”的构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政治分开”的提议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C.在人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27.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A.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B.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C.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D.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时期

28.现在,对我国一些地区经济发展考核时,开始使用绿色gDp体系,即不仅要考核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也要考核当地环境保护情况。这一考核标准有利于()。

A.地方政府树立科学发展观B.国家宏观调控落在实处C.统筹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29.下列属于通货膨胀的经济现象是()。A.需求扩张 B.存贷增加 C.价格上涨 D.价格下降30.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

B.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C.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D.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31.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的()。

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外交机关 D.司法机关32.按照集体主义原则,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做到()。

A.顾全大局 B.尊重上级 C.互相监督 D.关心下级33.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是()。A.派出所传唤公民乙

B.税务局向房地产公司购买公用房

C.公安局委托印刷厂印制文件

D.消防局向某企业发出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34.李某患有癫痫病。一日李某骑车行走时突然犯病,将一在路边玩耍的6岁儿童撞伤,用去医疗费200元。该案责任应如何承担?()A.李某致害,应当赔偿全部损失B.双方都无过错,应分担责任

C.儿童家长未尽到监护责任,应由其承担损失D.应根据双方经济情况分担损失

35.我国政府系统内部的专门监督是指()。A.法纪检察 B.行政监察 C.信访监督 D.审计监督36.下列关于领导者的表述正确的是()。A.领导者是拥有权力、财富和地位的特殊人B.领导者就是要创造一个知识领域,帮助大家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成为未来的主人C.每个人都能够成为领导者

D.每个人都有未被发现的潜力,作为领导者就是要帮助下属发觉自身的领导潜力

37.职位权力的主要影响方式有()。

A.合法要求 B.创新精神 C.奖励报酬 D.信息控制38.公文在时间表述上务求准确,要尽量避免使用的笼统词语包括()。

A.今年以来 B.1991年5月 C.上半年 D.后天39.书写文稿除了杜绝错别字外,还忌用()。

A.国务院公布的简化汉字 B.异体字 C.复合字 D.繁体字

40.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本框架。规划明确提出,要重点对()的行使加强监督。A.干部人事权 B.司法权C.行政审批权 D.行政执法权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号括号内划“√”,错误的划“×”。共20题,20分)

41.社会主义承认社会价值,否认个人价值。()42.毛泽东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

43.从1982年的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阶段。()

44.邓小平理论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调整和完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解决基本矛盾。()4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7.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48.发展农村生产力,繁荣农村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49.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是严格限制数量和规模,保护其合法收入。()

50.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所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

51.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

52.世界贸易组织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世界贸易标准化。()

53.法律只能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

54.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55.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向人民法院举证的期限为第一审庭审结束前。()

5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仅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57.未成年人和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公民不能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其房地产买卖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

58.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同时发生,同时消灭。()

59.土地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买卖。()60.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判决、裁定暂停执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5分)

61.简述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区别。

62.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63.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5分)

2009年4月4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二十周年的纪念日。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显示:1989年至2008年,中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一审行政案件1 405 085件,审结1 401 532件,结案率为99.7%。日前,在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法学会联合召开的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著名法学家罗豪才说,“中国历史上没有真正有效的‘民告官’制度传统。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实施,正式确立了一种崭新的司法制度,为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提供了崭新的机制。这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根据《行政诉讼法》分析此案例:甲公司于1995年获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9518号实用新型专利权证书,后因未及时缴纳年费被国家专利局公告终止其专利权。1999年3月甲公司提出恢复其专利权的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于同年4月作出恢复其专利的决定。2000年3月,甲公司以专利侵权为由对乙公司提起民事诉讼。诉讼过程中,乙公司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请求,要求宣告9518号专利权无效。2001年3月1日,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维持该专利有效的审查决定并通知乙公司。

64.如乙公司对恢复甲公司专利权的决定提起行政诉讼,其是否具有原告资格?为什么?

65.如乙公司于2002年4月对恢复甲公司专利权的决定提起行政诉讼,是否超过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为什么?

七、申论写作题(本大题共40分)

3.考试大论坛: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必备话语 篇三

笔试科目分析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笔试部分分为公共科目笔试和专业科目笔试两部分,具体来说:

(一)公共科目笔试

1.考试范围

公共科目笔试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学技术及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党政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笔试方法与试卷结构

(1)测试方式为闭卷。

(2)试卷满分为100分或150分。

(3)测试时限为150分钟或180分钟。

(4)试题难度根据选拔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试卷中不同难度的试题比例为:较难试题约占20%,中等难度试题约占60%,较容易试题约占20%。

(5)试题类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主观性试题包括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申论题等。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一般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选拔职位的职级越高,主观性试题的比例应越大。

3.测评的要素

(1)理论素养。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领导工作中需要的其他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2)公共知识素养。对履行领导工作职责应具备的公共科目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体应用的能力。

(3)政策法规水平。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

(4)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领导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抓住问题实质,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能力。

(5)文字表达能力。以规范、准确、简练、清晰、严密的文字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测评要素比例根据选拔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二)专业科目笔试

1.笔试范围

专业科目笔试范围包括选拔职位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政策法规知识,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选拔职位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特别是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笔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测试方式为闭卷。

(2)试卷满分为100分或150分。

(3)测试时限为150分钟或180分钟。

(4)试题难度根据选拔职位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试卷中不同难度的试题比例为:较难试题约占20%,中等难度试题约占60%,较容易试题约占20%。

(5)试题类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主观性试题包括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一般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选拔职位的职级越高,主观性试题的比例应越大。

3.测评的要素

(1)专业知识素养。对选拔职位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2)专业政策法规水平。对党和国家有关专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

(3)专业管理能力。根据选拔职位要求,运用专业管理知识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选拔职位需要的其他相关能力。该项具体测评要素根据不同职位的要求,经职位分析确定。测评要素比例根据选拔职位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4.专业科目的类别

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专业知识的考试目前主要按行业分类,共12个大类。每个大类又细分为多个小类。具体有:

(1)党务类:纪检、组织、宣传、统战等。

(2)经济管理类:宏观经济、内外贸易、统计、物价、工商等。

(3)财政管理类:财政、金融、税务、审计、保险、证监等。

(4)科技管理类:科技、环保、技术监督等。

(5)文化教育类:教育、文化、文物、体育、广播电视、新闻等。

(6)农、林、水管理类: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气象等。

(7)卫生健康类:卫生、计划生育、医药、防疫等。

(8)司法类:司法、公安、检察、法院、监察等。

(9)劳动人事类: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等。

(10)外交外事类:外交、侨务、对台事务等。

(11)群体工作类:共、青、妇等。

4.考试大论坛: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必备话语 篇四

1.管理者的能力素质、管理手段的高低与管理的幅度和层次成()。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C.不可比 D.对比关系

2.以下机构中,()不属于行政决策咨询系统。A.河北省设立的政策研究室B.国务院研究室

C.国家高级领导人的专家参谋集团D.部委办公厅的综合处3.公文的主体部分是()。A.标题 B.正文C.作者 D.印章或签署

4.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做()。A.平件 B.加急件C.特急件 D.急件

5.制发公文的目的和要求一般取决于()。A.机关党政一把手B.行为对象及行文内容

C.执笔者本人D.行文机关及行文内容

6.办公室更改电话号码,可用()公布周知。A.通知 B.通告C.启示 D.布告

7.下列各种法律解释中,其效力同被解释的法律一样,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是()。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 D.任意解释

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有关精神病人具有的刑事责任能力,错误的是()。A.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不具有责任能力B.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C.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D.精神病人任何时候都不应负刑事责任

9.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A.没有选举权B.停止行使选举权C.可以行使选举权

D.经有关机关批准可以行使选举权

10.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则法人()。A.主体资格消灭,不能进行民事活动B.主体资格不消灭,但不能进行民事活动C.主体资格不消灭,仍然可以进行各种民事活动D.主体资格不消灭,但不能进行清算范围之外的活动

11.某公民某一文学作品在其死亡后,根据著作法的规定,()。A.该作品的修改权由其继承人所有B.该作品的修改权由国家所有

C.该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在法律规定的保护期内,由其继承人所有D.该作品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利经过50年后将不受保护

12.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的主要审查对象是()。A.行政处理行为B.行政决定行为C.具体行政行为D.抽象行政行为

13.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A.国务院 B.全国人大C.中共中央 D.各级人民政府

1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范围有()。

A.企业的人事管理B.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C.企业的注册登记D.企业的财务管理

5.当今行政改革都是围绕()有效地展开的。A.发挥行政职能B.改革政府体制C.精简政府机构D.提高人民素质

16.细化决策方案主要包括制定工作程序安排、工作次序和()三方面。A.配置工作人员B.计算工作时间C.划清工作职责D.授予工作权限

17.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建立是在()。A.十三届二中全会B.十三届三中全会C.十三届四中全会D.十四大

18.延安整风运动的任务是()。A.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B.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C.反对自由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D.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地方主义

19.我国法律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首先应当满足需要的是()。A.航运 B.农业用水

C.工业用水 D.城乡居民生活用水20.信息产业是一种()密集型产业。A.科技 B.劳动C.知识 D.资金

二、多项选择题(下面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正确,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每题1.5分)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有()。A.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B.保持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C.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D.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率2.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是指()。

A.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B.有效地协调各方的工作C.及时处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问题D.找出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问题

3.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具有执行各种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主要有()。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B.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C.组织社会化大生产

D.推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4.关于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的说法,正确的有()。

A.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B.对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C.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时,应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

D.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一般为1年以上5年以下5.关于泄露国家秘密罪,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A.本罪主观上只能是故意

B.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在客观上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犯罪C.非国家工作人员犯本罪的,应根据其情节轻重,适用本罪法定刑进行处罚

D.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应依间谍罪处罚,不适用本罪

6.关于假释的考验期限,正确的说法有()。A.假释的考验期限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B.假释的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C.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D.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7.行贿罪的主体可以是()。A.任何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公民B.国家工作人员

C.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D.人民团体

8.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分为()。A.简易程序 B.一般程序C.听证程序 D.执行程序

9.同以往我国政府人事管理制度相比较,我国当前实行的公务员制度的特色是()。

A.强调国家公务员政治中立B.建立新陈代谢机制

C.增强激励竞争机制D.坚持党管厂部的原则

10.下列哪些属于政府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A.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维护国家政权B.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C.推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D.确定使用设备、执行工艺的技术规程11.实行政企分开的措施包括()。A.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审查B.政府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C.在国有重点企业试行稽察特派员制度

D.取消政府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人、财、物的控制12.可用来发布规章的文件有()。A.命令 B.通知C.通告 D.决定

1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A.它是科学之科学,包括一切科学B.它科学地规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C.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

D.它体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14.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15.世纪由于建立了电磁理论,从而创造了发电机、电动机,使人类进人了电气化时代。这一历史事实说明()。

A.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B.科学理论是认识的基础,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C.科学理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世界,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D.科学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16.人生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B.社会对个人贡献的尊重和满足C.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D.个人向社会索取等量的贡献

17.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8.生产过程中的最基本要素是()。A.土地 B.企业资本C.市场 D.劳动力

19.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B.三民主义C.邓小平理论D.社会主义思想

20.从政府管理内容的角度对其职能所作的类型划分包括()。A.对政府内部事务的管理职能B.对政府机构和人员的组织职能C.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

D.对政府机构及其人员队伍、任务和资源等的协调职能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x。每题1分,共20分)

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科学理论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生产力水平高低的客观尺度。3.马克思主义有阶级性,因而没有科学性和真理性。

4.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实践的观点是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5.否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以前一切历史观的主要缺点。

6.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就能突破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开拓新的局面。

7.四项基本原则并没有以法律形式写人宪法和党章。

8.在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

9.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10.社会保障制度是保持社会稳定的社会安全制度。11.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就是国家通过计划管理经济。

12、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形成这一理论的主题。

13.党的某些政策可以起到法律的作用,是因为该项政策具有了国家意志的属性。

14.物权是人对物的统治,体现着人与物的关系。

15.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16.市场主体包括自然人、以一定组织形式出现的法人和赢利性机构,不包括非赢利性机构。

17.社会福利不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

18.微电子技术是微小型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的研制、生产以及用它们实现电子系统功能的技术。

19.重组DnA技术和基因工程是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概念。

20.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重大历史意义之一是推翻并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如何理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2.党的政治路线与党的建设的关系是什么?3.现行宪法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五、论述题(16 分)

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六.作文题(40分)

5.考试大论坛: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必备话语 篇五

ACBCDAAABACACAAADCBB

二、多选

ABCD ABE ABCD AD ABC

ABCD ACDE ABCD BD ABCD

CDEADE ABCDE ABC ACD

ABC ABCD ABD ABC BCD

三、辨析

1.错误。领导科学是研究现代领导工作规律及其方法的一门学问。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现代领导活动,其根本任务是揭示领导活动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领导活动的规律。

2.错误。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这个系统由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三个要素构成。

3.错误。党章规定了警告、严重警告、撒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五种党内处分形式。劝退不属于党内的纪律处分,而是取消党员党籍的一种形式。

四、对错

对2、6、7、10

五、案例分析

1.答:本案被告人的行为构成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所谓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玩忽职守,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其构成特征是:

(1)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司法工作人员,而且主要是指负有监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职责的人员。本案被告人王某身为公安局看守所的看守员,符合本罪的犯罪主体要件。

(2)本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即应该预见自己不负责任、玩忽职守行为可能发生在押人员的脱逃,造成严重后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造成严重后果。本案被告人王某对造成18名在押人员脱逃所持的心理态度即过失,即他不希望造成被押人员脱逃的结果,却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由于严重不负责任的玩忽职守行为,致使在押人员实际脱逃,造成严重后果。本案被告人在值班时违反公安人员执行任务时严禁饮酒的规定,放弃职守,造成18名在押人员潜逃的严重后果,符合本罪的客观要件。

综上所述,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完全符合刑法第400条第2款所规定的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构成要件,应以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定罪处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同时触犯《刑法》第397条所规定的玩忽职守罪的构成要件,但是我们不能对这种犯罪行为再以玩忽职守罪定罪处罚。因为玩忽职守罪和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特别规定,根据刑法第397条“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对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只能定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

2.答:《民法通则》第43条规定:“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印刷厂的原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所为的行为,并非个人的行为,而是企业的行为。企业应当对之承担民事责任,不能因为法定代表人更换,法人的对外债务就可以不履行。因而新任厂长有责任代表企业承担债务,印刷厂应当如数偿还欠造纸厂的货款,并应赔偿因拖欠货款给对方造成的经济损失。

六、论述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建设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贡献:

(1)提出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

(2)提出“两个转变”的思想,强调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3)提出“两个先锋队”的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提出“两个纲领相统一”的思想,强调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把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6.考试大论坛: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必备话语 篇六

5【解析】(1)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在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上。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减负和增收问题。(略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

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发展,还必须考虑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农民兄弟的切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

(2)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这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根本问题。

(3)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

①建设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材料、能源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现代化农业彻底改变了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方式,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的大生产,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②农业产业化经营,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的经营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不动摇家庭经营的基础,不侵犯农民的

1财产权益,能够有效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化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

③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④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⑤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从长远利益和全局看,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国内经济活力的必由之路,而目前的户籍管理制度恰恰是影响我国城市化的一道门槛。劳动力和人才配置的市场化,既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又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但我国目前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影响劳动力市场化的一个躲不开的阴影,它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2.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20

1【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23.【材料1】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但近年来,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我国当前就业工作面临四大难题:一是就业供给总量不减,就业压力大。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全部消化。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集体企业下岗职工,部分困难地区、困难企业、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依然存在;已实现再就业的人员,有些还不稳定,存在再次失业的风险。三是新就业矛盾逐步凸显。主要是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进一步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四是劳动力素质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精解十题》

【材料2】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3】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十七大报告》请回答:为什么说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P20

1【解析】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和基本要求,促进和增加就业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的要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正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4.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在当代中国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P218

答: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一是反映的能动性。所以,社会意识根

源于社会存在,是对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2)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社会意识同语言一样,是在生产中由于交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从而呈现出发展的特殊规律。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在当代中国,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种社会意识发挥作用的程度及其范围大小,时间久暂,同它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紧密相联。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在当代中国要正确把握这一原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们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进而促进经济和政治建设。

25.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正确认识、正确处理哪些关系?P218-219【解析】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同党中央一再强调的科学发展观首先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发展对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全面,是指各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注重实现良性互动,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第五,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就是实现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正确认识、正确处理关系:

第一: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相互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搞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基础。

第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与“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相互关系。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基本路线强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是完全一致的。一方面,“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为落实“以人为本”创造物质基础,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以人为本”一句空话;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不仅是创造主体,而且是创造成果的享有者,所以经济建设的动力是人,目的是人,是以人为本,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方向,经济发展不但没有动力,也就失去了意义。

第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要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相互关系。

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遵循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改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错误倾向,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由数量经济到质量经济的彻底转变,达到速度与效率的高度统一,走出一条既有较好效益又有较高速度的道路,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26、根据材料分析中国社会新阶段。P234【材料】

(1)中国民营和三资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和税收总额中的贡献均为1/2,三资企业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占60%左右,民营和三资企业就业人数近8000万。

(2)私营企业主中有相当数量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及相当比例的各级政协、人大委员,真诚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拥护党的领导。

(3)私营企业主、个体户绝大多数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转业干部及复退人员,最早的私营企业主、个体户中返城知青占有相当比例。

答: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出现的新社会阶层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

(2)新社会阶层尽管财产状况、文化阶层、社会地位、社会职业上有所差别,但共同特征是:不同于原来意义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主要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联系。

(3)我国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体原因包括:

①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使他们有了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机会;

②经济体制的变化,使他们进入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各个环节;

③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他们被分流出来纷纷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

④分配制度的变化,使他们率先进入“先富者”的行列。

(4)新社会阶层的性质。一方面,新阶层主要从事科技、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复杂劳动,是社会主义复杂劳动者,而且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新社会阶层中有相当一部分以生产要素形式参与社会主义财富创造,特别是以资本要素参与财富创造,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同时又进行科技、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以资本要素和复杂劳动两种形式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5)怎样看待新阶层的财产?人们政治上的先进和落后的标准,不能简单以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作为判断标准,而主要是看他们的思想状况的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来的,以及对财产怎样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2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人民服务?P23

4答: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是无产阶级人生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

坚持为人民服务。这是因为:

第一,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是政治原则,但它又是伦理原则。作为伦理原则,为人民服务具有普遍意义。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每一个社会公民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要努力为人民服务。在人类文明发展中,道德是决定精神文明发展方向和性质的关键因素,也是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关系,并将二者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重要机制。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

第二,坚持为人民服务,是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先决条件。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表现,也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坚持为人民服务,引导人们的道德观念向积极方向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对人们的道德观念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引导人们的道德观念积极向上,就能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第三,为人民服务包含着社会主义道德不同层次的要求。为人民服务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高层次要求,为人民服务还有低层次的要求,这就是在与人相处中,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结果。

28.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的正确的工作方针原则。P249-250

第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第二,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经济建设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改革、发展、稳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前提下,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密结合各项业务工作进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第三,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要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区分层次,有的放矢,注重实际效果。要相信和依靠群众,启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坚持贯彻民主的原则和疏导的方针,对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向题,多做解惑释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要坚持讲政治,对重大原则问题,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坚决同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斗争,绝不能任其自由泛滥。

第四,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高尚思想道德的培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既要靠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又要靠科学规范的严格管理。要抓紧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法加强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管理,把我们倡导的思想道德原则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五,必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没有正确的思想和高尚的精神,就不可能推进我们的事业。如果不注意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思想教育就会脱离群众,难以收到实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把好事办

实、实事办好,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全社会共同来做。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党的组织、宣传部门要做,党的其他部门、政府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都要做。要充分发挥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工作者和教育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作用。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覆盖全社会的工作机制。

29.请结合有关原理分析我国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P250

答: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实践证明,我们的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增添力量,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巩固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联盟,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共同发展。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对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我们也要积极借鉴,但不照搬别国政治体制的模式。

30.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美元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这一观点。P267

答(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

(2)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个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7.考试大论坛: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必备话语 篇七

一、单选

CBBCD DDCDA DCCCA DAADB

二、多选

CD ABD CDE AC AB

AC ABCE ACD ABCD ABC

BCD AD ABCD BCD ADE

ABCE ABCD BCD ABC ACD

三、对错

对:2、3、4、6、7

四、辨析

1.错误。人身权是与公民、法人自身不能分离并不具有直接的物质利益内容的民事权利。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法人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而这些都属于人身权。

2.错误。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有关规定,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剥夺政治权利是一种刑罚方法,一般不适用于正被劳教的人员。因此说,劳教人员没有选举权是错误的。另外,劳改人员并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因而仍然有选举权。

3.错误。经济规律的发展变化虽然与自然规律不一样,但都是客观规律,它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而人们改变的只能是经济条件。当然,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决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五、案例

1.答:本案中审理程序存在以下错误:

(1)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调解书经双方签收后,具有法律效力,本案二审中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刘拒绝签收调解书,因此这份调解书不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刘不应对此向市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市高级人民法院不应对此再审,而应告知刘此案应由市中院继续审理并依法及时判决。

(2)即使把这份调解书看做是一份生效的调解书,市高级人民法院按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程序也是不合法的。因为调解书是二审法院做出的,再审时应适用二审程序。市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第一审判决书、二审调解协议书,将此案发回县人民法院重新审理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此案只能由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或市高级人民法

院提审,适用二审程序,再审做出的裁判不能上诉。其次,第一审判决书、二审调解协议书不能以裁定撤销,只能裁定中止原判决书、调解书的执行。经过再审认定原法律文书确有错误,做出新的法律文书,才能撤销原法律文书。

2.答:(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导致企业优胜劣汰,“蛇吞象”的事实说明了这一点。(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根据这一规律的要求,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获利多,发展快;反之,就会亏本甚至破产。(3)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竞争、优胜劣汰,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展生产力是有利的,同时对企业树立市场观念、竞争意识、效益观念也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4)产生“蛇吞象”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原有的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僵化,不适应市场竞争。而新机制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将竞争引入企业内部,职工失去“铁饭碗”,分配上没有了“大锅饭”。新机制优越于旧体制,因而出现了“蛇吞象”。

六、论述

答:我国是人口大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都将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并将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作为一个重大问题。这是非常必要的。劳动就业问题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与社会各方面和企业及广大劳动者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方式,切实把就业问题解决好。

(1)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扩大就业总量。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首先要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五年发行6600亿元国债,带动3万亿元社会资金,用于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1998~2001年四年中,仅国债项目投资就分别带动经济增长1.5、2、1.7和1.8个百分点,国债投资直接创造了500万个就业机会。因此,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这既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扩大就业的根本性举措。

(2)统筹处理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不断拓展就业渠道。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稳步推进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并使之与扩大就业有机结合。既要分流企业冗员,减员增效,又要切实搞好再就业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既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又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社区服务、餐饮、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既要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又要扶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发挥非国有经济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

1.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中央委员会。()

2.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3.党组织决定重要问题,可以表决,也可以不表决。()

4.在我国宗教与政治联为一体。()

5.对党组织的纪律处分种类是改组和解散。()

6.党内最重的纪律处分是撤销党内职务。()

7.使用法律手段可以解决一切有关行政方面的问题。()

8.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公布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9.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各项基础设施薄弱、人才匮乏的西部,靠政策优惠来引资,只能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最终的受害者将是国家和西部地区自身,也包括在西部地区投资的外商。()

10.公文具有其他任何文献形式无法替代的功能,是凭证性功能。()

四、辨析题(每题5分,共15分)

1.当今世界已经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因此,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2.物以稀为贵。

3.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机构改革就是为了更好地履行经济管理职能。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7.5分,共15分)

1.孙某经人介绍与田某相识,此后二人经常合作做生意。某日,田某声称有大生意要做,急需用钱,请孙某帮助解决。孙某起初不想借钱给田某,但田某以高息相许,并答应以其在某商场摊位做抵押。后田某如愿以偿,从孙某处借了30万元人民币,田某给孙某写了借据,并将自己的身份证、摊位证及营业执照的复印件交给孙某,之后田某便不知去向。孙某遂向人民法院起诉,并附具借据及田某的身份证。经人民法院查证,田某的身份证是假的。人民法院遂要求孙某在3日内将被告的详细情况告知人民法院,否则将裁定不予受理。

问:人民法院的这种要求是否合理?

2.1998年1月,宁夏某镍矿在开采利用过程中,发现矿石中除含有极为丰富的镍金属外,还含有较为丰富的铯、锑、钼等重要金属元素,但是由于该矿在最初设计时,没有考虑综合开发利用的情况,故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只审批了其开采镍元素必须达到的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等技术指标。该矿山企业负责人认为,如果重新设计新的综合利用方案,增加新的综合开发设备,不但成本太高,而且周期比较长,严重影响矿石的开采速度和镍的产量。经企业主要负责人协商同意后决定,不将该情况上报企业主管部门,企业继续按原来的规模加速开采镍含量最丰富的矿石部分,舍弃镍含量较低的矿石。由于铯、钼、锑等是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上级主管部门得知该矿的这种行为后,立即责令该矿山停止其擅自开采含有铯、钼等矿石的行为,但该矿负责人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一方面继续加速开采,最后造成钼、铯等矿产资源的严重破坏,给国家的矿产资源造成严重损失。

问:(1)该矿山企业的开采行为违反了《矿产资源法》的哪些规定?

(2)对其行为可采取哪些行政处罚措施?应当由哪些机关来实施?

(3)该矿山企业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六、论述题(共10分)

8.考试大论坛: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必备话语 篇八

国家人事部《党政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六个部分28章:

第一部分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中共党史、党建、方针政策九章。

第二部分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四章。

第三部分法律:法学基础理论、宪法、有关部门法三章。

第四部分管理:公共行政、公共政策、领导学三章。

第五部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常识与前沿问题、高新技术与产业三章。

第六部分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世界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六章。

客观性试题:判断题,选择题等。

主观性试题:简答题、辨析题、判断分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综合思考题、阅读理解题、情景模拟题、写作题、职业能力测验题等。

简答题:这类题主要是考查对基本原理、原则、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分析能力。解答时需注意:要清楚简答题解答的特点是针对性强,要点鲜明,表述精炼。不用举例,使用表现问题实质的关键词语。

辨析题:解答时需注意:对题目进行分析,弄清是非实质,然后再判断是对还是错,并运用有关原理分析说明命题正确或错误的理由。用简单的语言总结,即结论判断,结论证明,结论推理。

论述题:这在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解题难度大,常被认为是拉开档次的题目。其实论述题也并不象有些考生所想象的那样可怕,只要知识面广,思路正确,同样容易做好。(1)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确定本题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2)提出论点(3)要善于精心选择论据,论据要有针对性.(4)重视论述的方法,以事述理,以理服人,表达上要规范、准确。(5)在上面回答的基础上.最后做出鲜明的结论,这是全文所述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阅读理解题:这类题主要是检测应对语言文字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包括阅读材料和回答问题两部分,具有综合程度高、考查内容范围广的情点。回答时要学会使用下列方法:(1)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许多考生习惯于先读材料再做回答,这样可能造成如下的结果:读了材料后没有印象,回答问题时没有线索,只好再读一遍,浪费了时间;再者,开始不知道有多少问题、是些什么问题,回答时难免不准确。为此,考生在阅读材料之前先看提问,再带着问题阅读材料,使之在思想上有较为明确的印象,这样能提高阅读效果。(2)边阅读边思考,抓住问题的关键。阅读不同于看小说,要慢慢地读,在读的过程中,要弄清材料与所提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特别注意与答题相关的重要概念、重点观点、重要依据,并对他们进行分析理解,从而把握关键的东西。(3)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与材料主体思想的关系,弄清材料中的特定背景下为什么用这些观点来反映中心思想,分析各重要观点与所在文段主体思想及全文主体思想的逻辑关系,从而确定答题的角度。

案例分析题:这类题主要是用来考核应考者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运用原理恰当,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条理清楚。解题时需把握住下面的要领:(1)要摆正自己的位臵。考生不是案例当事人,而是观众,是局外人,只有把握好自己的位臵,做出的答案才能正确。(2)根据案例选择最准确的原理。一要抓住案例情节的实质,以便确定分析的重点;二是运用原理紧扣案例进行分析,要根据材料描绘的情景选择原理和组织作答材料;三是处理好分析重点问题与分析重点相关问题所用原理的关系,防止所用原理彼此孤立,甚至相互矛盾;四是分析得出的结论必须科学、准确。(3)切忌空谈,分析要具体,条理要清楚,要以理明事,据事述理,不能只讲空洞的大道理,否则令人厌烦。同时,还要注意叙述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作文题:这类题属于考查应试者逻辑思维、形象逻辑、创造思维、书面表达等多种能力的综合性试题,分为命题作文和条件作文两类。无论是哪种作文题,考生在做答时,都要注意抓住几个重要环节:提炼主题一构思结构一文字表述一润色补缺。在写作技巧上要注意下列几点:(1)要符合写作的基本要求。①短小精焊,要避免因文字繁杂而影响文章主题的表达和中心的阐述;②观点明确,中心突出。切忌论点过多,避免因此而引起的逻辑混乱、观点不明、思路分散;表意确切,用词要恰当,引用的数据、人名、年代、事件等准确无误。(2)在写作时,必须先弄清题意,再根据题意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构思结输和组织材料。(3)写完后要仔细通读全文,看看中心是否突出,观点是否正确,层次结构是否合理论据是否有力,如有不妥之处,尽快修改。

情景模拟题:这类题正好与案例分析题相反,它要求应考人把自己臵身于情景之中,从自身材料精述情景的感受中,悟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考生不是局外人,而是‚戏‛中人。以此来考查应考人的适应能力和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答题方法上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考生应进入角色,以真实的心态去感受和体验,面对情景去分析和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当然,也不能因此忘记自己的任务(考试),受情景的迷惑而使观点偏颇,在开始答题后,要走出情景;二是要处理好答题要求与作答方式的关系,答题的方式方法要与答题规范要求一致。情景模拟题一般有两种题型,即提出处理问题的方案或发表对问题的见解,考生在回答时,必须看懂试题的要求,以防答非所问。

试题难易比例

地厅级领导职位考试,容易题约 20%、中等难度题约 50%、难题约 30%;县处级领导职位考试,容易题约 30%、中等难度题约 50%、难题约 20%;科级领导职位考试,容易题约40%、中等难度题约50%、难题约10%。

考试内容比例

政治约25%;经济约20%;法律约20%;管理约20%;科学技术约10%;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约50%。

一、政治理论

1、十七大的伟大旗臶

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旗臶载入史册;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旗臶载入史册。十七大通篇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为什么要对旗臶问题作出回答?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岿然屹立于世界,须有一面高高飘扬的旗臶。旗臶就是方向,旗臶就是目标,旗臶就是凝聚力和战斗力。‚旗臶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战略策略都可以调整,旗臶不能变动。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这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臶,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具体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3)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应种种思潮的挑战,凝聚各种力量,形成社会共识。进入新世纪,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致使不同世界观的人们产生不同反响,这种不同反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诸子百家。现在的诸子百家情况很复杂、争论很激烈,一些错误思潮对党的思想路线提出种种质疑和挑战。

我们对种种质疑和挑战回答是:我们举的旗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走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旗臶不能是民主社会主义,也不能走过去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老路。

3、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有哪些?

根据小平同志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我们实现了第一、二步战略目标,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从五个方面对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经济建设目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上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比2000年翻两番。

二是政治建设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三是文化建设目标,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四是社会建设目标上,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五是生态建设目标,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原来是两个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十六大提出了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文明范畴,不仅强调了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重要性,而且还强调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十六大以来一系列战略思想构成的。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起到理论铺垫和奠基的作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科学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精神。回顾党的发展历程,我们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进展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体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革命和发展也就分别成为这两大理论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切理论建构、观念创新,都要围绕发展这个问题展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展开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战略思想也是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展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了众多新的名词,‚科学发展‛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要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十六大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理论成果?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6、为什么坚持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僵化观念、主观能动性偏见的束缚,解除束缚思想的精神枷锁,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思想与实际想一致。

解放思想体现了唯物主义关于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思想,理论需要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史。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真理标准讨论冲破两个凡是,小平南方讲话冲破姓社姓资、市场与计划的片面理解,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旗臶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的问题,十六大以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问题。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因为人们认识世界是永无止境,所以解放思想永无止境。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经典理论没有现成答案。

7、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是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在改革的推动下,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才能焕发生机。如果不改革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地方,就会窒息社会主义的内在活力。对外开放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全球化的条件下,统一的国内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市场,中国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世界。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30年改革开放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的目的: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民族;二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注入新的生机活力;三是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8、怎样理解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9、如何理解以人为本?

一要充分依靠人民群众。人民是历史主体,是社会历史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二要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要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康素养,努力造就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三是必须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发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把解决贫困、就业和社会公正作为重要内容,充分尊重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力。不仅要尊重人的生存权、发展权,还有平等权,政治知情权和参与权。

四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是以人为本的最高追求。群众利益无小事,不能造福于人民群众的发展就不是真正的发展。

10、为什么必须建设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经济结构正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各种社会矛盾凸现,构建和谐社会对转型期的发展意义重大。

11、中国社会制度有哪些重大转变?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12、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立足点是什么?

(1)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2)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3)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3、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使我们党面临哪四大考验?

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这个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4、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是什么?

一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二是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是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四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六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15、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2)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3)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4)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5)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6)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16、建设学习型政党必要性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必要性:(1)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学习再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2)党要正确应对国内外不断出现的各种挑战和考验,必须学习再学习。(3)党要以创新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学习再学习。

主要任务: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组织。

17、怎么实现党内民主?

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二、经济

18、怎么理解有好又快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是强调又快又好;十七大提出‚又好又快‛,把‚好‛放在首要的、决定性的位臵,以‚好‛来统领‚快‛,坚持‚好‛中求‚快‛。这不仅仅是词序的变化。在这一看似细小的排序变化中,蕴涵着科学发展的科学理念。

过去的‚又快又好‛偏重强调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其中包含着‚兼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理念,但是,在实践中,总是由于速度和规模似乎更加重要,而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质量;从现实工作上考虑,长期以来把‚快‛臵于‚好‛之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惯性很大,不易扭转。

只有在指导思想上把‚好‛摆在‚快‛的前面,使‚快‛服从于‚好‛,‚好‛中求‚快‛,才能有效遏制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偏颇,真正做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与‚快‛之间的矛盾。

19、怎么理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不同与经济发展。虽然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的,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才会实现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并不一定能促进经济发展,两者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经济发展的内涵更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很快,但是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暴露了很多弊端,集中表现为‚三高一低‛,经济增长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我国对经济质量和效益的追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0、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一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二要抓住机遇,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结构。

三要扩大需求,由投资、出口主导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四要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21、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新调整。

新一届政府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东北攻坚,西部提速,东部领先,中部崛起‛。中央政府的区域经济战略主要缘于趋区域发展的诸多问题:西部落后病、东北萧条病、中部滞缓病、东部膨胀病。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三个‚四大‛:四大战略区域,就是在战略上将发展区域划分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四大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协调区域发展;四大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就是依据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确立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

由此,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完成了由‚沿海发展战略‛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转变。以后中国相当长时期内,区域战略将按照三个‚四大‛来安排。

22、中国抗击金融危机取得成绩有哪些原因?

第一,一是综合国力提高极大地增强了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出口国、第三大贸易国、第三大经济体。

第二,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年初:防过热、防通胀,财政货币政策一稳一紧;年中一保一控;9月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1月,提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4万亿刺激计划和制定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第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8.4%和8%。

第四,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3、政府工作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第二、必须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重大而关键的抉择,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

第四、必须坚持搞好宏观调控。把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保证整个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第五、必须坚持执政为民。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执政为民是各级政府的崇高使命。

第六、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4、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

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25、中国应对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哪些 ?

一是扩内需、保增长。坚持把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增加有效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

二是调结构、上水平。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变压力为动力,坚定不移地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产能,整合生产要素,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保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

三是抓改革、增活力。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造活力。

四是重民生、促和谐。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6、如何保增长?(1)扩内需。一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拟新增1.18万亿元。二是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三是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四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2)调结构。一是实施汽车、钢铁、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二是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并购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鼓励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臵效率。三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从39亿元增加到96亿元。实行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四是积极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建设创新型企业。中央财政拟安排200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贴息方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适应市场变化,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推进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经营水平。五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软件和创意产业发展,拓展新兴服务领域。提升传统服务业。

(3)抓改革。改革是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2009年的改革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

27、什么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则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

2009年11月17日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江西南昌开幕,近三百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及跨国公司派代表参加,还有二十五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到会,成为江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盛会。

本届大会以‚节能减排,绿色生态‛为主题,意在搭建起世界各国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的合作平台,共同推进世界范围内的能源技术创新、能源结构调整和低碳产业的发展。

28、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是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二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三是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扩大农村需求,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信心、锐意改革,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加强调查研究和战略规划,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五是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坚持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国内市场并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相结合,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

六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

29、中央对2010年经济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的几个明显特点?

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是首要任务。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是工作重点。

调整优化是着力点。

‚五个更加注重‛是基本原则: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是对明年宏观政策调整变化提出的原则。

‚六个结合‛是总体要求: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发展空间;把推动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创新发展;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3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哪些重要政策信息?

(1)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实施,重点向促转型发力。2010年财政政策将突出实施重点,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更有力地支持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明年还要继续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同时积极运用财税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健全促进消费的财税政策,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

(2)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信贷结构‚有保有压‛。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涉及两层含义:一是真正体现适度宽松,加大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二是对信贷结构进行调整,更加强调‘有保有压’,控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

(3)重要任务是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主要包括3个方面:从生产角度来看,要把经济增长从依赖第二产业调整到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特别是要发挥第三产业即现代服务业的作用;从需求来看,要从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最重要的是要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从增长方式上看,要把经济增长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调整到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上。

(4)扩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消费拉动与投资拉动的比例来看,我国的居民消费增长还是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在出口没有明显回升的前提下,扩大内需、扩大居民消费对于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解决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有重要的影响。拉动内需、扩大居民消费已成为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点。

(5)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加快推进。扩大居民消费,首先就要增加居民收入,这就要求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目前在我国初次分配领域,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且这种差距有逐渐拉大之势,这不利于扩大居民消费。下一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就是以工资改革为核心、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今后,国家要继续实施并完善已经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措施,例如扩大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的试点范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次,要减轻居民负担,加快全民社保建设,增加社保投入,消除城乡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创建城乡居民持续消费的条件。

(6)推进城镇化的重点是转移农村人口。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进一步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是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非常重要,而推动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则是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这是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

三、市情与发展战略

如果是外面专家命题,这部分必不可少;如果本市专家命题,这部分比重会加大。

31、如何客观认识上饶基本市情?

优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生态良好、资源丰富;名人辈出、文化璀璨;产业齐备、特色鲜明。

国土面积22791平方公里;2008年GDP628亿元,财政总收入68亿元;2010年撤地设市十周年财政收入100亿,2011年GDP1000亿;四大主导产业:有色金属,机电光学,新型建材,光伏新能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8年游客1000万,总收入60.8亿,占GDP9.7%.挑战前所未有:一是内部挑战,经济总量不大,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优,发展方式粗放,城市聚集不高;二是外部挑战,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差距加大:2000年上饶与全国平均差距511美元,2008年差距达1871美元美元。

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一是工业化程度不高。2008年全国三次产业比重11.7%、49.2%、39.1%,全省16.4∶52.7∶30.9,上饶19.1∶47.4∶33.5;二是城市化程度不高。上饶城镇化率33.5%,落后全国13个百分点,落后全省7.8个百分点;三是经济外向度不高。全国65%,全省13%,上饶4%。

上饶目前最大的市情是生态环境好,发展势头喜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欠发达地位尚未改变。

32、上饶存在哪些后发劣势?

(1)上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处的后发地位本身就是劣势,而且是上饶最大的劣势,它决定了上饶存在的其他劣势。

(2)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使上饶人更多的是关注官场而不是关注市场,更多的是政治人而不是经济人,更多的人是想着去瓜分财富、分享财富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创造财富,‚食之者众,生之者寡‛,导致上饶地方财力弱、反哺能力低。

(3)落后的工业难以推进现代化进程。上饶工业不发达,规模小,技术落后,附加值低,产业链短,产业支撑力较弱,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很难对现代化进程形成强大的推力。

(4)上饶的现代化缺乏内生动力。上饶的现代化是在外力作用下才得以启动,缺乏内生动力,外地产品基本上占领了上饶市场,本地资本被动流失,需求呈外向拉动,造成本地工业萎缩、流通畸形。

(5)上饶后发进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上饶后发进程不仅受到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的制约,而且还存在着教育落后、人才匮乏、发展环境不优、城市化程度低、政府形象不佳、基础设施不全、中介服务不周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6)上饶发展战略总是比发达地区慢一拍,这是上饶后发劣势的一个鲜明特点。80年代发达地区刚刚启动工业化,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然而上饶却坚持要把上饶的经济大厦建立在现代农业的基础上;90年代发达地区的工业化进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期,先进制造业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上饶却在这时起步发展传统制造业;进入新世纪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开始全面淘汰传统制造业,上饶却在全面承接发达地区淘汰下来的传统制造业。

(7)上饶存在严重的体制机制缺陷。社会治理和经济运行仍然保持强劲的计划经济惯性,不但缺乏效仿或移植各种先进制度的能力,而且自身哪怕十分微小的制度改革也会遭遇强大的阻力。行政垄断无处不在,公权力被滥用,资源配臵中行政干预过多,权力是配臵资源的主导因素。

(8)上饶缺乏自主研发与创新的能力。上饶的资本与技术引进完全是嫁接在发达地区研发基础之上,造成了上饶对先发地区资本与技术的依赖,极大地减弱了上饶经济发展的自主性以及技术创新势头。从短期看上饶似乎没有研发的风险,但从长期来看上饶丧失了自主研发与创新的能力,上饶与先发地区之间的差距将会无休止地保持下去。

(9)上饶始终没有一个追赶发达地区的目标参照系。深圳始终是以香港为目标参照系、珠海始终是以澳门为目标参照系,所以它们能够很快地缩小与目标参照系的差距。长期以来,上饶的目标参照系始终是就上饶论上饶,始终跳不出上饶的视野,所以上饶始终追赶不上发达地区。

(10)上饶身罹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并发症。上饶当前出现的社会问题几乎覆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社会的急剧转型使得社会控制力大为减弱,社会对于社会成员的各种行为不能有效地整合;价值体系的紊乱,诱发了社会成员大量的‚越轨‛行为;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社会问题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处在一种‚并发‛的状态。

33、上饶经济迎接复苏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一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向好,一季度6.1%的近年来谷底,到二季度7.9%,再到三季度8.9%,全年超出8%的预期。

二是上饶经济发展也呈向上的总体态势。2009年全市财政收入83亿元,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标。

三是国家保增长、扩内需的宏观政策带来上项目的机遇。

四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投融资的机遇。

五是是国家一批重大项目提前实施带来了上饶发展格局提前根本性改变的机遇。

六是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给上饶带来机遇。

34、市委、市政府应对经济困难有哪些举措?

一是2008年4月,新的市委、市政府班子组建伊始,就提出要关注股市、楼市和汇市的变化,防止引起社会不稳定;

二是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步步升级,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上下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宏观政策的变化、市内经济走势的变化,积极研究解决市场、项目、资金、土地和竞争力‚五个怎么办‛的问题;

三是在中央加大力度出台政策以后,市委、市政府及时抢抓机遇,三管齐下,迅速开展‚十百千‛行动(十个跑‚部‛进京项目、百支专业招商小分队、千名干部下基层)。

四是到12月二届六次全会又提出了六个双的战略举错:双千工程(千个项目千亿投资)、双提升(产业能力和产业水平)、双轮驱动(中心城市与县域)、双建设(和谐平安和绿色生态)、双创新(创业创新)、双健康。

35、新形势下弘扬方志敏精神的现实意义?

方志敏精神:爱国、创造、清贫、奉献。

(1)弘扬方志敏精神就是要坚定爱我家乡、加快发展信念。加快上饶发展,离不开精神的激励、信念的支撑。

(2)弘扬方志敏精神,就是要找出破题解难、加快发展办法。

(3)弘扬方志敏精神,就是要保持艰苦奋斗、勤政为民作风。

(4)弘扬方志敏精神,就是要坚定维护大局、服务大局观念。

36、市委召开二届五次全会提出弘扬方志敏精神的主要战略任务?

一是打造‚一个枢纽、四个基地‛ :‚一个枢纽‛:就是要把上饶建设成为赣浙闽皖交界区域交通枢纽,提升区位优势,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提升开放水平。‚四个基地‛:产业承接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旅游休闲基地、商贸物流集散基地。

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三是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四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五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37、上饶定位交通枢纽城市的依据?

一是京福高速铁路穿过上饶,与浙赣铁路、杭昌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在上饶十字交汇。

二是上饶——武夷山、上饶——德兴高速公路,与沪昆高速在上饶十字交汇。

三是打造成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通江达海的无水港:宁波港、宁德深水港。

四是建设航空港三清山机场。

38、2010年上饶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三个转变‛:第一,要牢牢把握经济大势,致力促进经济工作重心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主向‚迎接‛新一轮经济发展为主的转变,以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精神迎接下一个发展的春天。第二,要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坚持‚走绿色崛起之路、建生态和谐之城‛,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第三,要继续实施‚双轮驱动‛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进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转变,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要加快中心城区发展的战略转变,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打造区域经济的发动机;要突出县城和示范镇的建设,着力构建城镇化体系,打造区域经济的多个发展极;要继续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两个跨越:第一,就是要继续围绕建设‚四个基地‛的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第二,就是要继续坚持以“双千工程”为抓手,全力组织实施好1000个重点项目,着力实现上饶由自然地理中心向经济地理中心的跨越。

一个保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39、怎么促进经济工作重心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向迎接新一轮经济发展的转变?

一要充分看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而且要更多地看到困难和挑战,主动出击,有所作为,千方百计实现进位赶超。

二要深入推进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三要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开放性经济进位赶超。

四要搞好创业服务,继续引导和鼓励回乡创业,纵深推进全民创业,全面激活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

五要积极改善金融环境,大力培植上市企业,积极引进风投基金,进一步提高融资能力。

40、如何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机遇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是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

范围:南昌、景德镇、鹰潭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吉安、上饶的部分县,共38个县,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30%国土面积,50%人口,60%经济总量。我市鄱阳、余干、万年三县纳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区,总面积7681.5平方公里,占规划核心区面积15%,占鄱阳湖水域面积三分之一。我市应对战略:以项目为抓手,把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作为重中之重,《规划》相衔接,谋划了136个重大项目,涉及工业、高新技术、能源、交通、城建、文化、旅游、农林水、血防、商贸九大行业,总投资3450亿元,着力打造四个基地。

背景:一是十七大提出 ‚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这对我省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鄱阳湖是江西的一张‚名片‛,赣江、抚河、信江、饶江、修河五条河流汇入鄱阳湖,就像一个‚手掌‛连接我国的‚大动脉‛——长江。通过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既有利于保护鄱阳湖的‚一湖清水‛,也有利于发挥生态优势,实现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统一。二是国家正会同有关部门与地区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的编制工作,在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上划分出四大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与禁止开发区域。三是江西周围 ‚国字号‛城市中部已有四个群 ,海峡西岸经济区也首次写入国家五年发展规划.重大意义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国际性的重要湿地,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出现富氧化的湖泊,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加强鄱阳湖保护治理和经济开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战略构想,必将对江西全省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实现江西崛起的必然要求。一个地方要发展、要领先,最重要的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优势,江西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自然生态。江西不仅要加快发展和崛起,更重要的是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崛起、绿色发展。

‚国字号‛城市群试验区能把江西提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我们主动为维护全国生态大局服务,理所应当获得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偿,‚环鄱阳湖经济生态区‛有望成为一个大项目和抓手。

基本定位(1)功能划分: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开发区和重点发展区。(2)建设定位:三区一平台,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中部地区崛起的带动区、长江下游水生态安全的保障区及我国在国际上开展生态经济交流的重要平台。(3)建设目标:以鄱阳湖为核心,力争用15―20年时间构建科学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等,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鄱阳湖水质和环鄱阳湖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到国家标准,确保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近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2009年—2015年的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到2015年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2020年,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如何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一要充分认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

二要在加强与总体规划衔接的基础上,研究编制本地实施规划,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发展生态经济优先、生态建设优先,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构筑生态游,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

三要加快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积极探索内陆地区可持续发展之路。组织一班人马专门研究制定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确立一个机构专门引导上饶后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做好一个规划对上饶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方向、行业重点及中长期目标进行指导。完善一套机制为实施上饶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提供各方面保障。建立一支队伍为丰富和完善上饶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提供人才智力支持。谋划一批项目推动上饶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大步向前发展。

41、如何加快中心城区发展的战略转变?

从世界各国城镇化的发展规律来看,城镇化率到了30%以上,城镇化进程会出现一个加速增长期。上饶应抓住这个机遇期,努力实现城镇化的迅猛扩张。

一是以高于全国、全省的增长水平迅猛扩张。2008年上饶城镇化率33.5%,落后全国13个百分点,落后全省7.8个百分点。2000—2008年,全国城镇化率增长幅度每年是1个百分点,全省是每年增长1.5-2个百分点,上饶是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到2011年,上饶城镇化率要力争实现每年增长2.5个百分点,到2011年城镇化率要达到41%。

二是城镇化体系逐步完善。突出县城和示范镇的建设,打造区域经济的多个发展极,基本形成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重点镇和一般建制镇构成的空间布局合理、功能优势互补、城市个性鲜明的城镇体系。

三是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打造区域经济的发动机。城市群之间的交通网络、公交、通信、水、电、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有根本的提升。

四是中心城市首位度极大提高,上饶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首位度要达到30%。

五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六要继续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42、上饶如何避免从人均1000美元到3000美元发展期的拉美陷阱?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臵于中心地位;

二要充分就业,实现社会就业结构的和谐;

三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四要关注社会保障水平刚性增长与经济发展周期波动的矛盾,建立和完善重节约、广覆盖、有积累、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制;

五要注意对民众满意度、信心指数、价值观变化、行为取向的监测和研究,特别要注意研究民主意识的成长,通过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遏制腐败现象、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社会稳定;

六要落实基层群众自治的权利,培育公民组织,政府大量退出了传统的公共管理领域,让社会第三种力量来配合政府承担社会义务。

四、领导干部面临的热点事件与案例

43、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媒体

大众传媒已经构成了现代社会第四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引导舆论、传播信息、反映社情民意、宣传形象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要争取主动,为我所用。信息时代,隐瞒消息已不可能,你不用正确的信息占领传播空间,就会有不正确的信息占领。领导干部在与媒体交往中,往往存在着三个误区:一是用自己的需求去要求媒体。二是对媒体经常采取回避态度。三是对待媒体报道反应不当。领导干部应学会与媒体沟通,做到应对不应付,主动不被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媒体必然会越来越壮大,形成一种公共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帮助政府发现问题,可以给政府提供公共智慧,可以为政府政策提供舆论支持。领导干部都应从与媒体的相处中,学习一种开放的心态,学会理性、艺术地对待媒体。这样,不但能够促进党和政府工作的开展,也能树立起政府亲民、透明、开明的形象。

二要真诚相待,敢于面对。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领导人的形象传播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新闻媒介可以迅速地、真实地、大范围地为领导人在公众中树立、传播良好形象。所以领导干部对待媒体要真诚,同时也要敢于面对,不回避。作为领导干部应对媒体,注重着装、讲究谈话艺术,都无可厚非,但是,面对媒体最关键的在于要诚实。这一基本的原则,纵使一个官员具有足够的仪表美,回答记者提问再对答如流,但就是避实就虚,不切中实质性问题,和记者捉迷藏,这样的‚应对‛,只能是百害而无一利。

三要把握时机,主动化解。有人说危机事件之所以变成危机不是本身的危机,而是传播成了危机,主要是事件发生后没及时处理好造成的。有一些领导干部,在处理有国内外影响的敏感问题时,因为忽略了公关技巧,选择的处理时机、处理方式往往有欠妥当,激化了矛盾,事后被负面报道,还影响了地区形象。理性面对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和采访负面影响的记者。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也没有绝对的负,事物都是变更的。一个突发事件,表面上看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大的威胁。危机事件,危机事件,一个是危,一个是机,它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一件事情之所以变成了危机,不是由于事情本身,而是处理不当。处理好了,完全能成为一次历史性机遇,化险为夷。

44、领导干部如何应对网络政治的挑战?

一要要充分认识网络对现实政治的深刻影响。网络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疆域概念,改变了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理念,改变了政治信息的传播格局,改变了公众参与政治的途径,改变了政府决策的参谋、咨询模式,改变了政府与公众沟通对话的方式,改变了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滞后性局限,改变了政府对社会危机的监控机制,改变了传统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二要增强学习运用网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网络政治的产生有着其历史的必然性。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随着网络经济日渐成熟,作为经济集中表现的政治必然会在网络上出现。当网络成为政治工具后,许多公众从网络获取政治信息,利用网络表达政治诉求,一些政党要员也通过网络发表政治主张,与民众沟通。网络技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地参与政治的手段,领导干部要紧跟这种形势,做到与时俱进。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一些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需要我们从政治的高度加以引导和规范。

三要提高网络驾驭能力。一是提升把握群众现实需求的洞察能力。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公民的价值观趋于多元化,这在网络上具有充分的体现,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善于洞察群众的需求。网络的平等性给了人们充分的话语空间,真正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对称性。然而,网络的隐匿性也给了网民‚随心所欲‛的空间。网上有些言论缺乏理性,有些纯粹是一些不良情绪的宣泄。针对互联网信息量大,群众的需求千差万别,要准确把握群众的现实需求,领导干部必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二是提升快速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能力。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传快捷,一件小事通过互联网传播可能被无限放大。所以,对领导干部而言,具备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处臵能力是一个基本要求。在网络时代,领导干部尤其要具备敏锐的鉴别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快速应变的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快速决断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三是提升通过网络与群众沟通的能力。当前,互联网已成为传递群众情绪和民意的重要渠道,领导干部要充分利用网络与民进行沟通。近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听取民意的范围越来越广,渠道也越来越多。领导干部利用网络与民众沟通,不仅可以增进群众感情,还可以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45、领导干部如何应对网络危机案例 ‚绥德校长被拘事件‛网络危机案例

2007年12月25日8时45分左右,绥德县职业中学校长高勇为落实国家对贫困生补助款去找县长崔博签字,却赶上县长着急参加9时整的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心急的校长两次打开车门要求县长签了字再走。为此,绥德县教育局决定让校长停职检查并向县长道歉,县公安局认为高勇扰乱机关工作秩序对其做出了行政拘留7天暂缓处理的处罚决定。此事件经网络媒体披露后,引起全民声讨。

据介绍,1月4日,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出差回来后连夜赶赴绥德调查了解事情经过,并主持召开四大班子领导干部会议。会议要求立即撤销县公安局、教育局的两个处分决定。绥德县县长、公安局长、教育局长要向绥德职业中学校长道歉。县长向市委写出书面检查;公安局、教育局向绥德县委写出书面检查,任何人不得打击报复职中校长高勇。此外,榆林市委、市政府已经组成调查组对该事件进行全程调查,将依法追究责任人。

榆林市委领导要求,绥德县的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有关执政为民的一系列论述,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政治素质及依法行政素质;开展‚依法行政、执政为民、改进干部作风、树立公仆形象‛为主的思想作风大整顿。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群众享受政策待遇是否到位‛的大检查,对全市干部作风进行一次大检查。

案例分析

这是互联网时代,又一起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生动实例——正是因为网络媒体报道和互联网的广泛转载,因为读者和网民的强烈关注和批评,县长与校长的‚公务**‛,才引起上级的‚高度重视‛,才有了事件的逆转和问题的解决。

这也是民主政治进程中,权力与舆论监督关系的现实注解——可以想见,如果没有网络的监督,绥德县教育局和公安局的权力边界,就不会受到挑战;行政长官的以权压法、有关部门的滥用职权、某些官员内心深处的特权意识,就不会如此清晰地进入公众视野,更不会被臵于法律的程序中处理。

这是一起典型的因政府滥用权力,而导致全民声讨的一起公共危机事件。那么,在这里我们不去探讨事件本身的是与非,而是探讨一下究竟在政府面临危机时,应如何来进行危机公关呢?网络危机的应对原则:

(1)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 THE MATTER)

严查事实真相,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事态发展,追究主管官员或企业的责任。现在有的官员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想的仍然不是如何及时处臵问题,而是如何在第一时间消除对自己个人政绩的不良影响,这必然会导致群众对政府的公信力下降,进而损害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危机发生后,公众会关心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利益的问题,利益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是感情问题,公众很在意政府是否在意自已的感受,因此政府应该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并通过新闻媒介向公众致歉,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关系问题,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

实际上,公众和媒体往往在心目中已经有了一杆秆,对政府有了心理上的预期,即企业应该怎样处理才会让我感到满意。因此政府绝对不能选择‚捂盖子‛等,态度至关重要。

(2)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现在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限于官方媒体,网络巨大的信息流量使任何企图捂盖子的努力都化为乌有。因此,坦诚真实的在第一时间告知群众所发生的事情远比半遮半掩要好得多。

建立新闻发布机制,政府必须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不能简单的压制媒体监督报道,做到信息互通,绝对透明,不要用行政干预去影响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为含糊和感性的报道不足以令消退公众对真相的渴求,于是就会通过其他渠道和途径去打听真相或背景,这样反而造成谣言和小道消息盛行,一时尘嚣直上,容易使公众产生不利于危机公关的心理定势.仅就此次事件来说,网络成为公众获取信息和发泄不满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我们的政府官员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网友交流沟通,倾听公众声音,真诚致以歉意,争取公众理解,吸引公众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公共危机上面来,让公众感受到自己参与到政府的行为决策中而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其实是完全可以把坏事转化成好事, 相信公众的怨气还是可以得到消化和平复的。

真诚沟通是处理危机的基本原则之一。这里的真诚指“三诚”,即诚意、诚恳、诚实。如果做到了这“三诚”,则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3)速度第一原则(SPEED)

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在危机出现的最初12-24小时内,消息会象病毒一样,以裂变方式高速传播。而这时候,可靠的消息往往不多,充斥着谣言和猜测。政府的一举一动将是外界评判政府如何处理是这次危机的主要根据。媒体、公众都密切注视政府发出的第一份声明。对于政府在处理危机方面的做法和立场,舆论赞成与否往往都会立刻见于传媒报道。

因此政府必须当机立断,快速反应,果决行动,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迅速控制事态,否则会扩大突发危机的范围,甚至可能失去对全局的控制。危机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住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危机的关键。

(4)系统运行原则(SYSTEM)

危机的系统运作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点:

以冷对热、以静制动:危机会使人处于焦燥或恐惧之中。所以政府部门应以“冷”对“热”、以“静”制“动”,镇定自若,以减轻公众的心理压力。

统一观点,稳住阵脚:在政府内部迅速统一观点,对危机有清醒认识,从而稳住阵脚,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组建班子,专项负责:一般情况下,危机公关小组的组成由政府的高层领导。这样,一方面是高效率的保证,另一方面是对外口径一致的保证,使公众对企业处理危机的诚意感到可以信赖。

果断决策,迅速实施:由于危机瞬息万变,在危机决策时效性要求和信息匮乏条件下,任何模糊的决策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必须最大限度地集中决策使用资源,迅速做出决策,系统部署,付诸实施。

合纵连横,借助外力。当危机来临,应充分和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及新闻媒体充分配合,联手处理危机,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同时,增强公信力、影响力。

循序渐进,标本兼治:要真正彻底地消除危机,需要在控制事态后,及时准确地找到危机的症结,对症下药,谋求治“本”。如果仅仅停留在治标阶段,就会前功尽弃,甚至引发新的危机。

(5)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

在危机发生后,政府不要自已整天拿着高音喇叭去解释,而要曲线救国,请重量级的第三方权威机构在前台说话,使公众解除对自已的警戒心理,重获他们的信任。危机事件性质不明是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组织权威机构给危机一个及时准确的定论。这既是做出正确决策,找到有效解决办法的根据,也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心理接受基础,有效地抵制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46、2008年5月5日,在江西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和‚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主题教育之际,江西省委书记苏荣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同时发表公开信,就事关江西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问计于省内外朋友。你如何看待苏荣书记‚问计于民‛?

汉代政论家王充的《论衡》中有这么一句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也就是奉劝当政者要广听民言、重视民智。

在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苏荣书记这样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 ‚问计于民‛,不仅体现了党的优良作风,而且开了党委、政府执政理念和决策方式转变之先河。

长期以来我们决策的依据都是在体制之内循环。从世界的经验来看,决策依据的最好智库不在体制之内,而是在体制之外,例如美国兰德公司、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国际战略研究所。前国防部部长佩里来自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国际战略研究所出了基辛格,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是乔治敦大学国家政策中心主任,现在的国务卿赖斯是胡佛研究院任高级研究员。现在中国的各级党委、政府也越来越重视体制外的智库,它们认识到光有体制内歌功颂德式政策研究是不行的,还要多听听体制外的中间报告。苏书记重大决策问计于民,冲破了体制的束缚,真正体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

苏荣书记的‚问计于民‛还给我们三点启示。

其一,问计于民,必须充分信任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中蕴涵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躬身求知,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身上吸取丰富的思想和实践经验。因此,在公开信中,苏荣书记就一系列重大问题问计于省内外朋友,其躬身请教的赤诚之心让人动容。

其二,问计于民,必须真情面对群众。也就是说,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群众,虚心、真心、诚心、耐心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正如苏荣书记在公开信中所说的:‚无论是宏篇大论,还是具体建议;无论是严谨对策,还是随想感言,都饱含着大家的心血、倾注着你们的情感,对我们都是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我们都一样热切地期盼、诚挚地欢迎,并一定认认真真地听取、诚心诚意地吸纳‛。

其三,问计于民,还必须一切为了群众。古人云:‚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当前,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就需要像苏荣书记这样‚问计于民‛,了解群众心里所想所思的问题,理清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党和政府追求的目标与老百姓的期盼统一起来,把着力点放在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上去,在民生问题上倾注更深的感情,下更大的力气,花更多的功夫,努力使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46、2010年1月5日《江西日报》发表省委书记苏荣《诚实也是官徳-一位省委领导的调研手记》。你如何理解‚诚实也是官徳‛?

共产党员及各级干部无论做人做事做官,要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经得起人民的检验,必须诚实。

现在正式岁末年初盘点工作的时候,总结工作要实事求是,防止大话虚言,向两会代表委员报告工作要讲真情说实话,上报数字要准确,不做手脚不掺假。

诚实也是构成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基本元素,是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诚实是党性的起码要求,也是做官应有的品德。

47、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2004年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集体摁手印到派出机关要求将他留任。2009年11月6日凌晨,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沈浩同志逝世后,胡锦涛总书记和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学习和宣传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从1月3日至9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等10多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重点网站连续集中报道沈浩先进事迹,弘扬沈浩精神和高尚品德,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沈浩精神给我们启示了什么?如何向沈浩同志学习?

‚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小岗村时对沈浩的勉励,揭示了基层带头人的最好评价标准和最高价值准则。

基层党员干部要像沈浩这样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党员、做好干部,当前,农村发展急需沈浩这样的优秀干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人们期盼,有更多的年轻干部能像沈浩一样,到基层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成为老百姓离不开的好干部。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广大党员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要把向沈浩同志学习作为重要内容,自觉以沈浩同志为榜样,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像沈浩那样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转化为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情谊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实际行动,像沈浩那样成为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基层的忠实执行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秀带头人,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如何向沈浩同志学习?

一要在理论修养上向沈浩同志看齐。工作中要多利用时间抓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修养。学习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形式上不拘一格。

二要在作风上学习沈浩同志心系群众、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头的公仆精神。

三要在品格上学习沈浩同志无私奉献、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四要在工作上学习沈浩同志找准科学发展之路、开拓进取的精神。

48、2009年10月2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举行新闻通气会,通报‚联合调查组‛关于10月14日‚孙中界事件‛的调查报告和区政府关于此事件的处理意见,认为有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使用了不正当取证手段,10月20日公布的结论与事实不符,为此向社会公众作出公开道歉。10月14日晚,来到上海打工只有三天的孙中界举刀断指,只为证明自己的清白。当天,孙中界驾驶车辆行驶在上海浦东新区的路上,被职业‚钓钩‛拦车搭乘,并被交通执法队以‚非法营运‛的名义抓获,课以处罚。孙中界的这一刀不要紧,就像放倒了多米诺骨牌,各方努力终于彻底揭开了‚钓鱼执法‛的盖子。12月7日上海市监察局上海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布,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陆月星、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吴福康,因对10月20日对外发布‚孙中界事件‛错误调查结论负有领导责任,被给予行政警告处分。你如何看待上海‚钓鱼执法‛行为?

上海‚钓鱼执法‛是明显政府部门违法行为。其本质是政府部门对公权力的滥用,破坏了社会之间基本的信任与和谐,损害了政府的权威。

事件的彻底查明,并非孙中界一人之功,而是政府部门自省和其他被‚钓‛车主、媒体、法律界等共同努力的结果。‚要根治‚钓鱼执法‛行为,应多管齐下。

其一,着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必须明确规定公权力行使的边界,决不能滥用。

其二,切实加强和完善对行政权、执法权的多层次监督机制。

其三,相关立法工作还需跟进。

其四,完善政府部门的执法‚纠错机制‛。实践证明,只有依法行政、有错必纠,才能真正取信于民。

49、据2009年6月1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面对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反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这句‚剽悍‛的质问,引来舆论众口一词的谴责。请判断‚是为党说话?还是为人民说话?‛ 这句话是对还是错。

人们之所以谴责,是因为副局长开出的‚选择题‛,公然将党和人民对立起来,全然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忘记了‚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人们之所以谴责,更因为‚替谁说话‛的逻辑背后,是个别党员干部将‚维护党的形象‛与‚维护群众利益‛对立起来,拿‚党的利益‛做护身符,对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维护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

作为执政党,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赖以生存的根本,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脱离群众、甚至将群众视为对立面,不仅是感情问题、认识问题,更是政治立场问题、政治本色问题。如果任这种倾向滋生蔓延,如何能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0、如何做好申论

申论考试的命题结构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它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2)给定资料范围。材料约三四千字,内容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均有设计,一般都是社会热点或者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即背景不生僻,具有普遍性。

(3)申论要求。一要用一定的篇幅(大约150字),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二要用一定的篇幅(大约350字),提出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解决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要就所给定材料反映的问题,用一定的篇幅(大约1200字),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申论答题要领

一要抓住并确立中心议题,这是整个解答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应考者在下笔写之前,大脑里一定有个清晰的主线,也就是中心议题。这样对从大脑里搜集材料和选择材料都指明了方向,能够节约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应考者要根据实体的中心议题来确立论点。由于时间的限制,论点不宜过多,安排也应由主次之分,尽可能得将重要的论点前臵,次要的内容放在文章的后面,以免把时间耗费在以以较小的内容上面。

三是论据的选择从需要出发,选出那些能够强化所提论点或对论点进行解释和论证的材料作为论据,使这些论据能够有效地为论点服务。而不要将有限的时间耗费到毫无疑义的材料上面。

四是论证一定要全面、充分。中心议题的内涵应该在论点中有完整地体现,同时,表述上要注意逻辑,内容之间不能相互矛盾和冲突。切忌应避免层次不清、语无伦次的现象。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属理论同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事结合起来,并运用这些理论来对现实事物作出解释。

五是不要忘记回应主题。这不但证明自己的逻辑清楚,同时还能使全文论点更加突出。

基本方法三段论:

上一篇:中外美术史论文课件资料下一篇:欢乐的国庆节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