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改革(精选8篇)
1.助力改革 篇一
抓党建带队伍助力改革当先锋
——省直机关开创机关党建工作新局面
□本刊记者 何雁
“为挽救病人的生命,她无暇照顾生病的女儿,也不能陪伴年迈的双亲„„”讲述着优秀共产党员、省人民医院医生谢晓红的日常工作,宣讲人哽咽了,生动的事迹感染了现场的所有人。7月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表彰大会在海口举行。跟传统的念名单、领证书不同,此次表彰大会采用视频展播、同事宣讲等方式,立体全面地展示了受表彰的先进党组织和优秀个人的感人事迹。
这是海南省直机关“践行核心价值观 助力改革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暨2012-2014先进党组织和优秀个人表彰大会现场。我省78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48名优秀共产党员、9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及10名模范党支部书记受到表彰。近年来,省直机关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改进工作作风为重点,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深化改革年”和“科学管理年”后,省直机关坚持在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走在前,在推进深化改革中勇当排头兵,立足岗位,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理论武装,凝聚改革共识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省委六届五次全会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未来五年的改革方向和路径。为进一步凝心聚力、提神鼓劲,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列入中心组、支部学习计划,列入党员干部培训内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研读、深入学习领会,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使党员干部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省纪委监察厅对全省纪检监察系统深入开展“远学焦裕禄、近学牛开成,做党的忠诚卫士”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建设一支符合党和人民标准要求、始终可以放心、可以依靠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省一中院组织学习以“最美基层干部”翟树全和吴春忠为标杆,铸牢“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司法核心价值观。
领导带头学、专家辅导学、支部深入学、党员立足岗位联系实际学„„形式多样的课程设计,给党员们送上了丰盛的“思想盛宴”和“精神大餐”。课上,专题辅导解疑释惑、明晰思路;课下,精读深读原文,讨论交流比较,明确深化改革路径,确保了学习内容、时间、人员、效果四落实。
“深化改革大家谈”“深化改革与青年担当”„„特色鲜明的系列主题活动,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汇集破解发展难题的正能量,引导机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在支持改革、推动改革中走在前、勇担当、做表率。
为了激发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省直机关工委成立了机关文化传播志愿者队伍,通过面对面、零距离的宣讲方式,互动式、通俗化的宣讲方法,活跃了学习形式,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宣传“凡人善举”“身边好人好事”,加大“五好文明家庭”的创建力度,培育良好的机关道德风尚。并注重运用网络、微信、微博、BBS等新媒体,打造“移动宣讲平台”,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凝聚全面深化改革正能量。
加强作风整治,催生改革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体制变革、结构变动、利益调整的联动过程。要让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过硬的作风是关键。省直机关作为全省党政机关的龙头,作风建设必须走前头、作表率。近年来,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和省委省政府二十条规定,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
省纪委监察厅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建立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社会评价机制,组织召开社会评价大会,73个被评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集中述职,147名评价代表现场评价打分,评价代表提出的1780条意见建议还被原汁原味地通报给各相关被评单位进行整改落实。评价结果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被评单位工作上的不足和差距,倒逼各单位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坚持不懈的作风建设,催生了改革新动力。
过去的一年里,省财政厅两次调减省级预算单位公用经费共计5749万元,用于“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提高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中职学校建设等民生事项。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配合省纪委对全省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进行集中整治。2013年,全年处置违规公务用车411辆,收回违规办公用房8套460平方米。
省下来的“三公经费”,用到了老百姓身上,换来了张张笑脸。
坚持不懈的作风建设,还换来了大灾来临时的英勇担当。
受“7·18”超强台风影响,我省各地受灾严重。省直机关冲锋在前,救灾在前,组织救援队、集结志愿者,抢通公路、抢通水电、抢通通信,力保食品安全,力保物价稳定,并多方筹措资金为救灾资金输血,共捐款1000多万元,救灾物资3000多吨,急救药品1000多箱。省直388家预算单位压缩2014年公用经费预算的5%共计2000万元,用于支持农垦和定安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在全省集中整治庸懒散奢贪专项工作检查考核中,省直机关有10个单位被评为“优秀”,105个单位全部达到“良好”等次以上。73个省直单位向社会公开履职承诺,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创办廉政文化长廊、廉政文化活动室、廉政座位牌、廉政网页等品牌,省直机关19个单位成为廉政文化建设“六进”示范点。
2014年,省直机关还把整治利用工作之机谋取不正当利益、“吃拿卡要”作为持续纠正“四风”、整治庸懒散奢贪、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举措,对影响海南发展、破坏海南形象的积习流弊、顽症痼疾实施重拳整治。省直机关各单位正风肃纪,立行立改,清理修正法规制度1530多项,重新制定1280多项,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完善机制建设,深化自身改革
为了保证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彰显党员本色,省直机关单位不断完善各项机制建设,强自身作表率。
经过4次大调研,6次修改考核标准,省直机关工委对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机制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考核重点放在服务中心工作、推进重点任务的完成上,将常态化的工作和动态的工作任务进行区分,既反映机关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又突出体现机关党建工作为推动本系统本部门中心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单位自评、机关党委考评、省直机关工委组织综合考核,考核方式多视角、全方位,这让各单位机关党委既接受上级党组织考核,同时又承担对本单位各支部的考核,充分发挥了考核的“指挥棒”作用。部门党组(党委)抓党建主体责任意识不断增强,省住建厅、省地税局等20名厅局党组书记主动兼任机关党委书记。机关党委职能作用发挥更加到位,省委办公厅等35个机关党委跨入党建目标管理先进行列。
省工商局坚持企业登记制度改革与党务工作有机结合,激发工商改革内生动力。2013年,协助省政府制定出台《海南省企业登记制度改革十六条意见》及其配套措施,建立完善了23项制度和措施,有效激发了我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活力,新增企业、新增注册资本、新登记个体工商户等数量均大幅提升,同时推动了工商系统十个方面焦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省政务中心以党建工作为抓手,通过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使政府部门从行政管控为主向以服务公众为主转变,使各委厅局内设部门从繁杂的审批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工作重心转向制定行业规划、调查研究、制定政策、监督检查和优化公共服务上来,为企业办事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规范了审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
省国税局出台“三禁十严八十八不准”、服务基层39项措施,向纳税人公开承诺55项服务事项,税收职能充分发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与1994年相比,每百元税收成本从8元下降到1.2元以下。
省扶贫开发办推行扶贫项目“阳光操作”,建立制度、教育和监督并重的扶贫资金项目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
随着机关党建的不断创新实践和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扎实推进,省直机关正在掀起一股人人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服务改革的热潮。H
2.助力改革 篇二
1. 加快党建品牌立项可以促进党建的探索创新
可以说, 当前我国的党建工作, 尤其是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重重考验, 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新问题和新情况。这方面, 我们可以利用党建品牌的建设在现实中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加强党建工作的探索力度,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从新的环节和新的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更可以帮助我们站在全局的高度推进党建工作的开展。
2. 加快党建品牌立项可以促进党建领导方式的转变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我国的发展环境变的更加复杂, 相应的, 开展党建工作的环境也变得日益复杂, 这就要求党的上级组织要进行领导方式的改变。加快党的品牌建设立项不仅能巩固党的主体地位, 更能促使各级党组织更加注重自身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 加快党建品牌立项可以促进后勤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当前, 国有企业后勤改革进入了逐步推进完善阶段, 改革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 加快党建品牌立项的速度, 明确党建品牌立项的目标, 不仅能促使各级党组织立足现实, 集中攻关, 更能利用党建品牌建设壮大、拓宽经营领域, 打造服务品牌, 从而与社会服务品牌相融合。
二、以党建品牌建设助力后勤改革
1. 通过党建品牌建设推动后勤服务社会化
“后勤服务社会化”顾名思义, 就是在后勤改革过程中, 通过对党、国家各项大政方针的遵循, 努力做到坚持社会化改革的方向, 推进党建工作专业化的管理,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 已达到实现后勤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 推进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已是大势所趋。通过党建品牌的立项和建设, 使基层党组织紧密围绕服务企业的中心工作, 大胆立项, 完善建设, 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国企资源的有效利用, 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的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最大限度的提高后勤部门的工作效率、改善后勤部门的工作作风。
但是, 我党的后勤工作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例如, 与其他社会上的服务机构比起来, 党的后勤工作更加强调服务的公益性。因为我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 党在通过党建品牌立项的工作中一定要坚持这个原则, 不能过于利益化和商业化, 这样就背离了党建工作进行改革的初衷。所以, 党在借助党建品牌建设推动后勤改革的同时, 不能一味的以创收为目的, 这一点我们要时刻谨记和把握。
2. 以党建品牌建设的规范化推进后勤保障的规范化
众所周知, 后勤保障规范化是实现后勤服务高效率的基础之一。要想做到后勤服务的高效化、规范化, 后勤改革工作就既要做到高效又要做到到位。这一点, 我们可以借鉴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 制定出一套结构健全完善并且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 以此来作为检验和衡量后勤部门工作效果的标杆和参照标准。考评工作要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 以实效性为考评重点, 依据项目实施效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特色、创新点以及项目设计、实施等方面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对确有特色、值得推广的项目, 通过宣传报道、经验交流、观摩学习等形式进行推广, 并设置奖惩细则。使得后勤部门的工作可以实现量化的评价和激励,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后勤部门的工作效率, 更能激励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 从而实现以党建品牌立项推进后勤改革的目标, 同时也实现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提升的目的。
3. 以党建品牌建设的规范化推进后勤队伍专业化
可以说, 拥有一支专业且高效的后勤队伍是提高后勤部门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有利保障。“术业有专攻”, 这也是我们反复强调的。如果只是空有一腔工作的热情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不仅要拥有高超的业务技能, 更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在工作的过程中, 我们还应该注意要进一步明确我们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后勤干部的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只有加强了后勤干部的这些意识, 我们才能够为后勤部门的改革奠定先决条件。此外, 我们还应该坚持教育我们的干部从内心就要有一颗能够为人民服务的心, 通过党建品牌立项的建设进一步实现后勤干部专业素质的提高, 以积极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 借助学习型后勤建设平台, 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理论、知识、业务和技能方面的培训活动, 奋力打造出一支业务精、政治强、作风正、过得硬的专业的后勤工作团队。
参考文献
[1]施小明, 袁媛, 尚娅.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科学化研究[J].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2, 06:36-38
[2]吴绍田.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的探索实践[J].今日中国论坛, 2007, 07:103-104
[3]杭天珑.基层党建品牌建设问题探讨[J].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8, 05:33-34
[4]覃浩.党建品牌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广西电业, 2009, 01:66-69
3.信息系统助力中医改革 篇三
8月24日,2015健康中国与中医药发展高峰论坛上,“互联网+”思维逐渐融入到医疗业发展中。其中,利用医院信息系统(以下简称“HIS系统”)分析让“望、闻、问、切”的中医医院诊疗更为精准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将病人就诊情况全程输入医院信息系统,逐步全面形成智能电子病历,推动医疗事业的革新发展,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健康大数据趋势
“医疗健康大数据应该是医疗界未来的一大趋势。”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郭崇慧在2015健康中国与中医药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健康大数据的概念较为广泛,包括生物信息大数据、医院医疗信息大数据、区域卫生服务平台大数据,以及医院研究和疾病监测大数据,还可细化为自我量化的健康大数据。
在医院临床精准化工作中,HIS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中大数据来源大致包含五大部分数据资料,首先是患者的详细住院记录,其次是患者就诊时的西医诊断数据和中医诊断数据,这三大部分构成了患者的大数据电子病历资料。
其次,医院大数据的医嘱信息数据和实验室检测数据,还可对患者治疗诊断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分析。郭崇慧强调,在大数据挖掘过程中,需要中西医两部分专业知识的共同指导与数据知识的指引。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大数据挖掘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意义。“互联网+中医+中药”的大数据分析反映共性问题的同时,也能总结患者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医疗服务精细化
记者了解到,医院在患者健康管理模式、药品服务模式、保险支付诊疗治疗等方面,逐步通过互联网方式改变了曾经繁琐的医疗就诊状况,建立互联网分时段预约挂号的通道。患者只需要在预约时段间问诊即可,免去了以往医院窗口挂号就医的费时困扰。
刘清泉介绍,北京中医医院虽聚集了数百位名医疗专家,但中医更多地讲究个体化问诊方式,这需要在就诊流程上加入互联网思维,构建患者健康病例,以及慢病随访管理机制,便于搭建更为通常的医患沟通渠道。
“在HIS系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联合用药情况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数据分析过程。”郭崇慧表示,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联合用药情况,各种药的使用频次,相互之间联合使用的治愈情况,都需要通过整体的网络图梳理出个体诊疗方式。
进而,在初步接触某种有着复杂成因的病症时,医生可根据HIS系统分析结果,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疾病的使用情况将各种药进行排序,用大数据生成联合用药的方案推荐,并将联合用药处理结构分别细化构建为抗病毒、营养支持、和辅助治疗三类,供医生进行个体化治疗。
多方借力信息化
以往,看病难是困扰患者的主要民生问题之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吕玉波表示,为此医院发展战略应以病人需求为核心导向,物联网技术正指明了医院发展新途径。
记者了解到,互联网远程医疗等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已在全国开始了实践。早在2014年10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对西藏日喀则江孜县人民医院进行技术支持,建立起互联网远程医疗临床设备,还开展了多期针对医务人员的远程培训工作。
与此同时,民营医疗资本的加入也给中国医疗事业增加了新的活力。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全国首个中医药信息化医疗服务平台试点单位,康美药业以及康美医院成为全国首家民营网络医院。
4.助力改革 篇四
编者按:12月18日,省委领导同志对我市《聚焦破解五大难题助力全面深化改革落地见效》作出重要批示:“淄博市的做法很好,好就好在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上与中央、省委部署保持一致,下与基层实际紧密结合,注重落实及成效。请省委改革办总结这一做法,以适当方式加以推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相继作出批示,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落实省委领导批示要求,再接再厉抓好我市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并对全市奋斗在改革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感谢。现将《聚焦破解五大难题助力全面深化改革落地见效》全文刊发。
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强调,要“坚定不移抓好各项重大改革举措,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带动全局,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近年来,淄博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改革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聚焦聚力学习贯彻上级决策部署、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凝聚改革工作合力、激励基层首创、提升群众获得感五大关键问题,积极探索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淄博特色、有效破解改革难题、促进改革落地见效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子。在2015年省对市综合考核中,全面深化改革3项定性指标全部被评价为“好”,整体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7%,“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达到165天(同比增加31天,增幅居全省第2位),在全省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较上年提高7.92分、提升7个位次;今年1—11月经济指标增幅名列全省前茅,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PM10等指标改善率均居全省第一,代表山东多次接受中央、国务院督导组督察,均受到好评。
一、坚持第一议题传达上级深改会议精神,有效解决上级改革任务非传统方式部署的贯彻落实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和省委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部署安排,不同于其他工作层层召开专题会议、下发指导文件的传统工作部署方式,而是采取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出台具体改革方案,并对最近一个时期改革工作提出具体指导要求的形式进行。同时,不再专门下发领导讲话或会议纪要等文件,而是以新闻通稿作为会议精神传达学习的主要载体。这种方式减少了层层开会、传达落实的中间环节,提高了会议精神的传播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基层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随机性强、不确定性大、规范性不够等问题。
针对这种新情况、新变化,淄博市委确定把传达中央、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作为各级党委(党组)深改领导小组会议的首要议题,要求各级领导小组会必须原原本本传达学习上级会议精神,市委改革办对此进行重点督导、专门通报。全市各级在中央和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后,全部做到了“三个第一时间”,即第一时间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实质,第一时间传达宣传政策措施,第一时间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相应改革方案和配套文件,实现了学习传达中央和省市委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各级党委(党组)全覆盖,真正实现了改革推进与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步调一致,不脱节、不走样。去年以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召开会议15次,全市共出台各类改革文件223件。省委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出台的改革方案全部按要求出台落实到位。
二、坚持“五个一”督察调度通报排名制度,有效解决上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问题。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要遵循改革规律和特点,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推动改革举措早落地、见实效”。基层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多以点式推进、线性推进为主,缺乏一套系统完整的督导推进落实办法,特别是普遍没有形成一个长期管用、闭合运转的制度性安排,改革举措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较为突出。
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淄博市在改革之初,就把主要精力放在狠抓改革任务落实上,逐步探索实行了“五个一”督察调度通报排名制度,力求通过一套完善的制度性安排,确保中央和省市重大改革举措高质高效有序推进。“五个一”,即“一月一对接”,每月至少与省委改革办、省各专项小组、省重点改革任务承担部门以及市有关部门和区县沟通对接一次,汇报情况、争取指导,了解情况、掌握进展;“一月一调度”,每月调度面上的改革工作情况,全面掌握全市改革工作进展;“一月一督导”,每月围绕区县改革工作开展情况、市及区县专项小组工作开展情况、领导小组审议出台方案贯彻落实情况、自主创新经验推广推介情况等进行全面督导;“一月一排名”,每月按照考核方案确定的量化指标,对各区县、市各专项小组进行打分、排名;“一月一通报”,每月召开一次督导情况通报会,对各区县、各部门推进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指名道姓地点出来,并对下一步整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排名第一和排名最后的区县分别作典型发言和表态发言,连续三次督导评价为“好”的市专项小组作典型发言。与此同时,主动适应改革督察工作范围逐步拓宽、要求逐步加严的新要求,在持续做好对区县督察的同时,逐步将督察范围扩展到市及区县两级专项小组、镇办、基层单位,督察内容包括领导小组出台文件贯彻落实情况、基础业务开展情况、改革创新经验推广推介情况,实现了市、区县、镇办、基层单位四级改革督察全覆盖,推动改革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今年以来,淄博市开展全面督导12次、专项督导7次,下发督导情况通报19次,召开督导通报会9次,下发督办件19件,督导基层镇办和涉及改革任务的相关基层单位220个。在此基础上,淄博市又把“五个一”督察机制延伸推广到全市面上重点工作。把全市工作重点梳理具化为“十个新突破”,相应建立了十个指挥部(办公室)和督导组,实行“六个一”督查机制,坚持每月一调度、一督查、一排名、一通报、一宣传、一会诊,构建起针对全市各方面工作的大督查新格局,有力推动了全市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全市改革工作整体水平,淄博市委、市政府又将全面深化改革列入2017年全市“十个新突破”工作重点,举全市之力进行重点调度督导,确保各项改革真落地、见实效。
三、坚持推广推介基层创造、群众受益、可复制的自主创新改革经验,有效解决“上热下冷”问题。
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政策配套,形成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合力,最大限度调动地方、基层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基层的改革实践看,不同程度地存在“上热下冷”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革缺乏主动性,对于顶层设计与基层创造的关系把握不准,等靠“顶层设计”的思想比较重,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高。二是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的思路不够开阔,特别是对一些触及重大利益调整的改革事项和体制机制性障碍,缺乏行之有效的创新办法和破解手段。三是群众对中央部署的宏观性改革的期待程度与了解程度存在偏差,基层结合实际配套推出的具体改革举措又没有跟上,因而对某些领域的改革有片面认识或误解,影响了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
针对这些问题,淄博市在严格落实顶层设计、不折不扣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深刻领会上级改革意图,从契合中央和省委顶层设计要求、基层创造、群众受益、可推广可复制性强等几方面入手,在全市全面开展了自主改革创新经验推广推介活动,分时段、分批次、滚动式推广推介独创性强、群众认可、推广价值高的改革创新经验,极大地调动了基层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改革热情。今年1月份和7月份,分两批筛选确定了工业精准转调“1+N”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动力提升工程、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跨区域污染治理、“时间银行”、“村官直审”等20项自主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市推广推介。这些创新经验既有改革的新思路,也有基层的新探索;既有推进工作的新办法,也有增进群众福祉的新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淄博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体现了全市改革的整体风貌,为全市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样板、树立了标杆,且许多创新改革举措在中央和省级层面上得到推广。
推广推介活动由市委改革办统筹协调,研究制定总体实施意见;分管市领导把关制定每项经验的实施方案并召开全市专项推广推介会议;市直牵头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业务指导和督导落实;各区县具体负责本区域内推广推介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定期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年底,市委改革办牵头组织对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推广推介情况进行评估验收。各区县也都参照市里的做法,结合各自实际,确定了区县级改革创新经验进行重点推广推介。活动开展一年来,全市各级共召开经验推广推介会议200余次;向上级推广推介改革创新经验1300余篇次,国家有关部委、省直有关部门在淄博召开工作现场会、经验座谈会60余次,极大地激发了各领域的改革动力和发展活力。其中,“绿动力”提升工程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与支持,国务院参事室专门听取了淄博市散煤治理的经验做法,给予高度认可;刑责治污的“淄博模式”被全国人大、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在修订法律和司法解释中采纳;跨区域边界污染联合治理的“周村模式”得到最高检察院认可,并在周村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检查监督高端论坛”予以推广;全国社保卡推介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等经验做法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省里有关领导的高度认可和肯定。上下一致反映,这一做法完全符合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三十次会议上提出的“四个有利于”的指示精神。明年1月份,淄博市将围绕贯彻落实“四个有利于”要求,再筛选一批重点改革创新经验进行推广推介,在全市形成压茬式、滚动式、常态化、长效化的自主创新改革经验推进推广推介机制。
四、坚持把专项小组工作纳入督察调度通报排名范围,有效解决改革合力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强调,专项小组、改革办、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要建好工作机制,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专项小组作为领导小组下设机构,具体负责专项领域改革的研究、协调和推动,是推动改革的重要枢纽。专项小组作用发挥得好坏,对改革工作推进、改革任务落实、部门积极性能动性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淄博市把充分发挥专项小组作用放在突出位置,以专项小组职能的发挥,调动各方资源,整合各方力量,合力推进改革。一是高标配备工作力量。对所有改革任务,坚持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口把关,每个专项小组和市委改革办都有一名市委常委牵头,每个专项小组都有一名或几名分管副市长直接参与,并确定一名小组所在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作为联络员,明确一个具体科室承担相应改革任务。在具体工作中,各位市领导亲自出题目、出思路,亲自组织开展调研,亲自安排部署重点工作任务,对各类改革方案亲自修改把关,亲自到一线督查落实,各联络员及工作人员积极协调联络、监督指导具体工作,确保了各项改革任务高效顺畅运转。比如,在推广推介改革创新经验工作中,由市、区县分管领导分口把关、牵头负责推广推介的各项工作,市、区县牵头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从而最大限度地整合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工作力量和工作资源,形成了齐心协力抓改革的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二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市、区县专项小组均制定了《工作规则》,改革办与专项小组、各专项小组之间、市区县专项小组之间、牵头部门与参与部门之间均建立了协调联络机制,改革办定期召开专项小组联络员会议,及时通报相关改革信息和工作动态,及时帮助协调衔接相关工作,及时研究答复各专项小组提报的相关工作事宜,建立了“改革办—专项小组—牵头部门—参与部门”之间闭合配套联动的工作机制。三是加强协同推进。将专项小组作为重要工作力量,纳入日常督察调度通报排名范围。每月由市委改革办联合有关市专项小组对市及区县专项改革任务进行督导调度,对发现的问题由专项小组提出专业具体的指导意见,有效提升了改革工作的专业化、精准化水平。市委改革办每月对市各专项小组的工作进行调度、督导,对各专项小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赋分排名并予以通报。这些措施,有效调动了各专项小组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各专项小组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自觉把本领域改革任务放到全市大局中研究谋划,形成了全市一盘棋推进改革的整体合力和耦合效应。四是强化激励鞭策。研究出台专项小组《工作督导评价办法》,在2016年每月对各专项小组排名通报的基础上,从2017年1月份开始,对每月排名第一的专项小组和连续三个月排名最后的专项小组在督导通报会上分别作大会典型发言和表态发言,进一步激发各专项小组推进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坚持全媒体全时段统一开辟“深化改革惠民生”宣传专栏,有效解决提升群众知晓率和获得感问题。
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基层群众普遍反映,对上级有关改革政策,往往是中央和省顶层设计出台的各项政策了解的更多一些,市、区县一级的具体落实政策由于接触渠道较少,反而不够了解,对具体改革事项的推进落实情况知晓率不高,获得感不强。
5.助力改革 篇五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前言: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金融高质量发展作支撑。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会议上,就金融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19年2月22日,中央政治局又以“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为主题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这个重点,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这为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对做好金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总书记既充分肯定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深刻分析了金融业面临的新形势、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对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好。
一、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
世界金融史揭示了一个规律,经济强国必然是金融强国。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金融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看到,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制度,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提高制度效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本质是通过改革实现金融制度优化和服务效率提升。社会金融资源是有限的,金融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其配置合理与否影响着一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可以说,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推动我国金融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也是解决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突出问题的重要路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我国金融结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金融的本质功能是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结构是否合理,一个重要评判标准是看其是否有助于推进本国经济发展。平衡的、充分的、完善的金融供给一定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良好影响,反之,一定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也要看到,我国金融业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整体来看,当前我国的金融发展仍相对滞后,金融的有效供给不足以满足经济发展新阶段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金融服务的供给存在一些结构性缺陷,金融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率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我国的金融业态以间接融资为主,股权融资发展严重不足。在间接融资中,又以大中型银行为主体,并且商业银行内部的制度政策安排、技术能力、内外部激励约束机制也不健全。金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成为制约我国金融运行效率提升以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短板和痛点,在实践中也容易诱发或产生一系列金融风险。不管是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还是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都要求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和方向
总书记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纵观我国的金融改革历程,始终把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优化金融机构结构,满足不同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当前,我国金融机构数量较多、规模较大,但也存在种类不丰富、布局不合理、特色不鲜明等问题,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一个多层次金融体系的建立,迫切需要优化大中小金融机构布局,丰富各类金融业态,使其能覆盖不同产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要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在金融机构中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数量占比,完善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路径,提升证券、保险、信托、基金、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二是要优化融资结构,持续提升直接融资比重。长期以来,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发展较慢,对中小微企业和创新经济发展支持不足。未来,在发展间接融资的同时,应下大力气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充分释放和发挥市场机制的活力,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还要大力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加速推进科创板和注册制落地实施,努力构建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三是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金融产品的质量和可获得性。要深入研究产业发展动态,把握新的经济创造、生产和经营规律,激发基层的金融产品创新活力。要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比如,开发实体企业和银行共担风险的金融产品,开发适合民营小微企业的产品等。要创新精准化、智能化金融服务,不断提升和改进金融供给的质量效益,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四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有效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在完善金融机构体系、产品体系和优化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完善金融从业人员、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运行、金融治理、金融监管、金融调控的制度体系,有效监管跨行业、跨市场、跨部门的金融创新活动,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四、央行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采取的举措
(一)进一步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越复杂严峻,我们越要加强宏观经济金融走势分析,密切关注金融市场运行变化,以及金融机构运营状况,为党中央科学决策、总行制定措施提供技术支持。我们要注重对所在地区经济金融形势、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风险、企业生产经营等相关情况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对总行政策落实效果、新的苗头性趋势性的变化,及时向上级行反映地方实际情况,提出政策建议。
(二)进一步正确把握金融的本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金融与实体经济是血脉相连的关系,服务实体经济是我们的天职。从履行职责的角度,当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把重点放在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上,把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到实处,千方百计推动解决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足、金融科技创新服务不足、“三农”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加强金融市场、支付清算、信用体系、金融科技、外汇管理等领域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改善服务,全面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实际效果。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际效果。坚决防止金融业脱实向虚、自我循环。坚定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破除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股权融资渠道,提升资本市场发展质量。优化大中小金融机构的布局,发展定位于专注微型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和信贷市场体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塑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服务模式、风险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
(三)进一步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我们要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的重要论述。要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强化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
(四)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既要着力化解重点领域的“灰犀牛”风险,也要着力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风险。2019年要在2018年取得良好开局的基础上,继续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精准处置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也要积极支持各级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加大金融违法犯罪和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的惩治力度。
(五)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扩大金融开放,是我们的既定方针。我们要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无论是完善金融服务,还是防范金融风险,都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精辟论述,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原则,持续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当务之急是要把已经部署的金融改革、金融开放任务落实到位。同时根据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变化。
6.助力改革 篇六
基层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化解矛盾纠纷的中坚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的首道防线、应对突发事件的坚强堡垒和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纽带。鸡飞镇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探索创新社会管理,农村水利综合改革成效明显,为全镇实现脱贫摘帽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联系群众聚民意,查找难点寻根源
以群众路线和“两学一做”教育为契机,建立党委班子成员联系村总支、总支班子成员联系党支部、支部委员联系党小组、党员联系群众的四级联系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群众优势,了解群众关心的难度、热点和焦点问题,及时掌握社情民意。
群众最关心,意见最大的饮水管道变“干管”、沃土良田常“口渴”的用水困难问题,引起了鸡飞镇各级党组织重视,并进行了广泛了解和分析,找准了群众用水的三“难”,为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深化农村水利改革找准了方向。一是资金难,水利设施建设及维修缺少资金,水利化程度底,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二是管护难,管护水平底下,管护主体不清,群众投资意识缺乏,参与管护不积极,甚至人为破环,导致有限的水利设施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节约难,缺乏管理机制和节约用水措施,常常沟头任水流、─1─ 沟尾用水愁,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经常引发众矛盾纠纷,影响干群关系。
二、组建机构搭平台,五化建设促改革
针对群众用水“三难”,鸡飞镇围绕水利改革“亿、千、百、十”目标(即:到“十三五”末,合作社总资产量达到1亿元以上,全镇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年均1千万以上,群众年均参与工程建管、参与投劳100万元以上、镇级每年扶持专业合作社10万元以上),大胆探索五化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水利综合改革。
(一)专业化管理增强功能。围绕“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提高效率”的目标,成立昌宁县源润用水服务专业合作社,组建10个用水协会。通过专业化管理,合作社及协会实现了政策宣传、技术咨询、资产管理、应急抢修4大服务功能;项目储备、资源整合、施工组织、建后管护4 大建管功能;项目支持、银行贷款、招商合作、财政奖补4大融资功能。
(二)社会化运作深化改革。围绕“政府铺路子,市场出银子、‘社’‘会’搭架子、群众做主子”的思路,形成群管为主、干管为辅、干群结合的新型农民用水服务格局。镇政府将各级下拨的水利专项资金划拨合作社,用水户协会将收取的水费全额上交合作社,镇财政对合作社进行以奖代补。合作社负责支付管护人员工资和日常维修费用,以资产、项目、现金流为本金向银行、社会融资,开展重点工程建设。合作社集中优势资源、统筹项目建设、集约节约发展的作用充分得以发挥。
─2─
(三)多元化投入促进保障。一是政府投入。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建设水源工程、引水工程、蓄水工程、管网工程等水利设施。二是民间投入。农户、企业自主投资建设田间工程、入户管道,通过“民建、民管、民有、民营”模式,建成田间、村内沟渠、管网全覆盖的基础用水网络,同时大力推广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灌溉面积大量增加与水源不足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三是融资投入。以用水专业合作社、用水户协会为平台,增加投融资渠道,弥补财政投入不足。
(四)合同化管护落实主体。一是签订工程管护合同。聘请责任心强、有威望的群众为村级水务员,签订管护合同,划片负责库塘、坝渠、管网管理,明确管理范围和工作职责,镇水务站加强技术培训,确保作用发挥。二是理顺水利设施权属。水利设施所有权归镇人民政府、使用权归用水服务专业合作社、管理权归村用水户协会,田间工程、入户管道“三权”归企业和群众。协会负责水源工程、主管网、主沟渠、主储水设施管护,用水户、用水企业负责田间设施管护。三是签订用水节水合同。协会与受益小组、企业签订供水合同,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供用水调配计划,加强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的科学调配,实现节约集约用水。四是制定用水及管护机制。建立健全工程用水、生产生活用水批准机制。年度检修、抢修必须由协会成员、水务站技术人员现场设计、概算,确定维修工程量及费用。
(五)合理化协商确定水价。一是明确水费确定原则。根据
─3─ 水利工程的投资成效、运行情况、管理难易、人工工资、维修开支情况,按照保本运行、正常运转、略有结余的原则协商确定供水价格。二是合理确定农户用水价格。通过协会组织村民代表“一事一议”,研究决定群众用水价格,目前按照人畜饮水1.5元/立方米、水田25元/亩、旱地20元/亩的标准收取水费。三是合理确定大户用水价格。科学测算用水定额,与云南中麒果业等公司签订供水协议,按季度以计量方式收取水费,目前收费标准为0.5元/立方米。四是财政以奖代补增加收入。镇财政按照当年收取水费10%的比例,以奖励的方式给予合作社补助。五是公开透明亮收支。水费由协会委托村民小组长代收,由合作社统筹管理使用,定期公示收支情况,接受社员及群众监督。
三、水利改革现效益,脱贫攻坚添动力
通过党建引领、探索创新和规范管理,鸡飞镇用水服务专业合作社和村农民用水协会正真走上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造血的发展路子,农村水利综合改革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齐增效,为脱贫攻坚增添了新动力。
(一)生态有效益。一是节约利用水资源。科学调配和高效节水有效推广,促进了水资源节约利用。二是有效缓解旱情。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提高了农村水利化程度,使原先旱情严重的土地得到有效灌溉。
(二)经济有效益。一是农业增效。改善了群众灌溉条件,为发展柑橘等规模农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二是农
─4─ 民增收。为群众发展果蔬、烤烟、香料烟等经济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土地种植收益,为群众脱贫致富增添了动力。三是村有收入。专业合作社及用水户协会通过收取水费和获得补助,保障管护支出同时,实现一定收入,补充了镇财政及村集体资金不足。
(三)社会有效益。一是改善了干群关系。通过农村水利综合改革,基层党组织和乡村干部工作得到群众肯定,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二是促进了社会和谐。通过科学用水调配和严格执行管护机制,水资源得到科学节约公平利用,避免发生群众用水矛盾纠纷。三是促进了扶贫攻坚。通过五化措施落实,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条件改善,增收和饮水得到保障,有力确保了全镇按时脱贫摘帽。
7.助力改革 篇七
一、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前提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有多个层次,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不协调,相互博弈,中央的精神就会在贯彻中逐层减弱,财政政策的执行力就会降低,在制度层面损害中央权威,使供给侧改革受阻。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虽有其意义,但它在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上却留有后遗症,它将财权上收,事权层层下移,致使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不匹配,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对应。尤其到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地方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又在增多,收支缺口加大,这一问题越发突出。地方政府要么难有作为,要么只有举债,致使债务包袱沉重,影响供给侧改革的推进。
推进供给侧改革,就要抓住财政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从调整央地财政关系入手,完善财政治理体系,提高中央政策的执行力和穿透力。在收入上,中央要给地方放权,配合营改增的完善,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的分享比例,并把适合地方收入的税种下划给地方,以改善地方的收入来源。在支出上,要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适度加强中央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并减少中央和地方职责交叉、共同管理的事项。各级政府都编制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构建规范严密、权责明确、激励相容、互惠共赢、助推改革与发展的财政体制,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既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又有助于发挥财政的作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进行。
二、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动力机制重构,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基石
“所谓供给侧改革,本质上就是从财富的原点再出发,发掘经济增长的真动力。”支持经济增长的动力包括经济活动主体、生产要素、要素升级、结构变动、制度变革等。在生产力水平较低时,供不应求,投入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就能促进经济增长,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尤其在供大于求的条件下,则需要重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改变过去依赖要素驱动的方式,通过要素升级、结构变动和制度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
当前我国的供给不能满足消费升级换代的需要,原因在于企业的经营模式粗放,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生产的多是低端产品。要改变这一状况,从财政来讲,就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如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享受所得税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放宽减免所得税的技术转让主体范围等,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我国近年也在不断减税,2016年又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但企业的税负依然较重,还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如“营改增”的继续完善;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免征范围;继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取消、归并、减免政府性基金,合理降低行政事业性服务收费标准,清理整顿与行政职能挂钩且无法定依据的中介服务收费,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清理行业协会商会违法违规强制企业付费参加考核评比、表彰、赞助捐赠等项目,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要使财政与金融分家,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清理规范公路收费,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统筹兼顾企业承受能力和保障劳动者最低劳动报酬权益,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和频率,阶段性降低社保缴费和公积金缴存比例,降低企业人力成本等。通过这些改革促使企业降成本,增效益。
三、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为实现供给侧改革目标提供保证
当前我国不仅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也不对应,产能大量过剩,其原因都与财政体制有关。从总量看,供大于求的直接原因是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4万亿的一揽子计划,大量增加财政投资,并带动社会投资。从结构看,我国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对应,除因企业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弱,主要生产低端产品外,也与财政偏重投资有关。财政的内容与功能具有多样性,若举措不当,就可能功能错位。如刺激需求,投资的效果更明显,而调节结构,税收更具有优势。过去偏重投资虽能增加需求,但难以解决结构性问题,原因在于市场瞬息万变,政府能预测宏观发展趋势,却很难全面、真实、准确了解具体的市场状况,在我国财政“软约束”。政府决策缺乏有效制约的条件下,财政投资就容易冲动,盲目拍板,不符合市场需要。而且财政投资数量大,并具有带动效应,容易形成一哄而上的局面,致使宏观调控不仅没有弥补市场的弱点,反而强化、放大了市场的弱点。今天去产能,就要改革财政体制,完善绩效预算、预算公开等制度,加强财政审计,强化预算的外部监督机制,建设“规范、透明、绩效”的预算管理制度,以规范财政投资,控制投资数量,优化投资结构,避免拍脑袋决策的现象出现,促使财政调节在工具上由偏重投资转向偏重税收,在方式上由直接调节转向间接调控,这既有利于改善财政的作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这种用改革的办法消化产能的作法,更利于达成目标。
四、完善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等制度,适度刺激需求,为供给侧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环境
供给侧改革从改善供给入手,改变了过去从需求侧入手,通过投资、出口来增加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法,但这并不等于它就否定需求侧的作用。当前,我国出口乏力,内需不振,若经济增速下滑过快,也会带来就业、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因而供给侧改革也需要适当扩张需求,为改革托底。而财政能起到作为需求侧和供给侧连接点的作用,它既能改善供给、促进结构优化,又能增加当下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将其与产业、区域等政策相配合,既能在微观处发力,又能在中观、宏观层面见效,相比于货币政策,就更具有优势。
目前我国经济低迷,赤字率又低,通过完善税收制度,积极减税,造成的财政缺口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在未来经济过热时偿还,有利于把沉淀的社会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促使经济企稳回升,并熨平经济周期,避免下一轮经济过热发生;增加财政支出,在扩大需求的同时,还能改善民生、优化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改革财政体制还可以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如通过优化个税税率或实行综合所得税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医保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规模并优化供给机制;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平衡区域收入差异,加大扶贫支出和精准扶贫等政策措施,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增加消费需求,释放发展潜力,凝聚改革动力,增强增长活力,为供给侧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环境与条件。
参考文献
[1]滕泰,刘哲.供给侧改革需改善发动机“三去”不是全部[EB/OL]搜狐财经新闻,http://mt.sohu.com/2016/0302/n439084119.shtml.2016-03-02.
[2]吴晔.去杠杆,势在必行[N].浙江日报,2016-1-13.
[3]商西.全国400多个县债务率超100%地方政府会“破产”吗[N].南方都市报,2015-12-25.
[4]张志前.对我国经济“去杠杆”的五大建议[N].证券日报,2016-07-30.
8.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改革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0-002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15
小学数学逻辑性强又很枯燥,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想集中时间短,很难学好这门课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寻找解决方法。过去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学生在学习上非常被动①。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全面来临,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使实际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目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全面来临,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开始进入到校园中,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给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可是,即使信息化技术在教育中运用多年,还是有很多教师不能有效运用该教学方式。因为科学技术每天都在快速发展中,每天都有新的科技成果出现,而一些教师明显跟不上这个节凑,教学方式滞后给在小学生教育中全面实现信息化技术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解决掉这个问题。为此,我们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很多教师认为自己是教师,是教育别人的教师,所以就不需要学习了,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还有这样的思想是很不应该的。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因此,教师应紧跟时代潮流,将最新、最好的知识都教给自己的学生,努力去学习一些新的教育观念与方式,以便于能够担负起教育小学生的重要责任。
二、将小学数学与生活相连接
小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来自于兴趣,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让小学生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要想做到这一点的话,最好的方式就是将数学教学融入到与小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去。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根据这节课的内容设置好玩的生活情境,然后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在小学生的视野中,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如,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到超市买东西的情境以动画制作的方式展示出来,在课堂上小学生通过动画形式就可以学会课本上的加减乘除的方法。然后,教师还可以将动画中的情境套用在小学生身上,将动画中小商贩做生意的情境呈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小学生通过这种游戏很有可能会喜欢上这门课程,在课余学生也可能会进行这样的游戏,还可能在家里与自己的父母进行这样的互动学习。其实,这也是一种延伸学习,将使得学生学到更多知识②。
三、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这门课程产生了足够的兴趣,才会认真去学习这门课程。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③。我们可以对多媒体加以利用,如运用网络上的无限的资源,或者将当时的实时热点作为教学的例子,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远程教育资源具有集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音、像画面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数学課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将抽象的数学形象化
数学和其他课程不一样,没有很生动好玩的故事可讲,没有太多的游戏可做,大多时候需要背公式、背乘法口诀。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毫无乐趣可言,用不了多久,学生就会厌倦,对学习数学开始产生抵触情绪。还有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的原因就是觉得数学太抽象,太复杂,理解起来非常困难。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开始学习数学的小学生来讲,更是觉得不知从何下手。而教师担负着让小学生学好数学的使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要想方设法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这门课,而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刚好可以解决这些难题。
五、结语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所以,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努力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地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使得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提升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注释:
① 高志刚.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应该注意的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3):151.
② 张晓贵,郭世平,方明华,栾庆芳.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与模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6):110.
③ 王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J].教育论丛,2014(12):265.
【助力改革】推荐阅读:
以基层党建引领 创新社会管理 以农村水利改革助力脱贫攻坚(全市基层党建现场会)09-10
助力高考标语10-05
乐清:文化助力发展转型10-02
老山精神助力脱贫攻坚10-09
建设良好家风,助力孩子成长07-17
助力车企业自查报告09-05
电商助力小企业发展10-05
发挥桥梁作用,助力家乡发展10-11
申论:以“定向监督”助力精准扶贫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