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种植情况

2024-09-27

梅州市种植情况(共8篇)

1.梅州市种植情况 篇一

鲁中地区

淄博沂源:

沂源县南麻镇蔬菜面积8000亩,其中保护地栽培面积1000亩,是全市绿色无公害蔬菜--佛手瓜的主要生产基地,年种植佛手瓜20万株。

沂源悦庄镇韭菜:苗山韭菜是悦庄镇苗山村为中心,辐射周围若干村形成的地方名优特产,现有栽培面积2.5万亩,年实现总收入12500万元,产品远销哈尔滨、北京等地,是全省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无公害韭菜产地之一。1997年被评为市级名牌蔬菜,2001年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委员会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002年11月通过北京市无公害绿色食品检查验收组验收,被列为首批北京市准许进入的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2004年被认定为市政府放心菜生产基地。

沂源县鲁村镇16000亩菜花、芹菜、大白菜生产基地,徐家庄乡6000亩菜花、大白菜生产基地,悦庄镇2000亩水培蒜黄生产基地已正式通过淄博市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淄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验收,认定为淄博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被列入淄博市蔬菜产业升级工程第四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名单。

济南:济南济阳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03万亩,种樱桃西红柿等蔬菜作物

章丘大葱基地:章丘大葱是闻名全国的特产蔬菜,主要分布在章丘市的绣惠镇、宁家埠镇、党家镇、刁镇、枣园镇。年内,种植面积达到0.67万公顷,总产达到24万吨,60%销往省外。

大白菜基地:大白菜基地已发展到0.67万公顷,年产大白菜40万吨。历城区的唐王镇、董家镇,长清县的平安店镇、长清镇是大白菜的主要产区。

大蒜、菠菜基地:主要分在长清县的归德镇。近年来,大蒜、菠菜基地面积迅速扩大,特别是商河县发展迅速,已成为主要产区之一。至1998年底,全市大蒜、菠菜基地达到0.67万公顷,总产菠菜15万吨,大蒜10万吨,蒜苔4万吨。

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营而无公害生产基地:仲宫镇营而村位于卧虎山水库南岸水库沿岸菜地10000余亩,至今已有近30年蔬菜种植历史.村民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并在生产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注册"营而牌"商标.这里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广,产量大,质量高,品种齐全.尤其是莴苣和甘蓝栽种统一。

泰安:山东省泰安市房村镇西红柿生产基地:岱岳区房村镇实施“建设大棚西红柿基地,实现强镇富民”战略,全面推广无公害种植、绿色食品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注册了“泰山珍珠”牌商标,并建起了由农业部定点的西红柿专业批发市场。全镇现已发展大棚西红柿1.5万多亩,年交易量3.5亿公斤。

泰安肥城市把有机蔬菜作为增收富民的特色产业,狠抓培强龙头、建好基地、完善机制三个关键环节,有机蔬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目前,全市通过国际OCIA、欧盟BCS、日本JONA、国家OFDC等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蔬菜面积达11.2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域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肥城孙伯镇:全镇绿色无公害种植面积达15000亩,有机蔬菜国际认证面积近万亩,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3处,先后被列为泰安亚细亚、泰安绿龙、江苏帝苑等有机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基地。

中国大蒜生产基地:中国大蒜蒜薹之乡--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斑鸠店镇。种植面积20余万亩,所盛产的”斑鸠店牌大蒜蒜薹”为无公害绿色食品,远销国内外。

莱芜:中国生姜之乡。

羊里镇全镇建有无公害生姜、大蒜基地4万多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84.6%,被山东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寨里镇全年发展生姜2.1万亩、大蒜3.5万亩,生姜、大蒜成为该镇的两大主导产业

杨庄镇全镇生姜种植面积1.5万亩,大蒜种植面积2.7万亩,生姜、大蒜总产量10万多吨。全镇10个村4200户连片建成6500亩有机肥大蒜、3000亩大棚生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

山东省东营广饶县西营乡西红柿种植基地:山东省广饶县西营乡(离菜都寿光30华里)主要种植硬果型大红西红柿多年,今年种植的面积已达到5000亩,可产优质西红柿2000吨。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胡萝卜示范区:杨庄村及周边,面积五百亩。示范区以种植无公害早春拱棚胡萝卜,山药,秋季大葱为主,是一个创新的生产模式。

山东潍坊高密韩国辣椒生产基地:潍坊高密有着多年的辣椒生产经验,每年辣椒种植面积多达1000多亩。

安丘市大姜种植基地:位于安丘市石堆镇,优质的土地资源加上良好的姜种,打造了安丘大姜种植基地的优良大姜,本基地的大姜色泽鲜黄,体形胖,无病虫害,是您出口东南亚,欧洲的佳选。本基地长年供应大小姜,姜种,以及牛蒡,长葱等各种蔬菜。

另外,安丘市供港蔬菜区域化种植基地每周要供应3批,每批200多吨,包括大姜、土豆、圆葱、西红柿、胡萝卜五个品种的蔬菜运抵南山供港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占到了内地供港蔬菜量的1/4。安丘市供港蔬菜基地作为国内首个供港蔬菜区域化种植基地面积已达10多万亩,预计年生产供港蔬菜40多万吨。

半岛地区

青岛:山东青岛即墨蔬菜生产基地:本基地冬暖棚,大工棚总面积10000余亩,露天菜区30000余亩,同时和周边三大蔬菜基地相连接,蔬菜种植总面积高达30,0000亩,盛产山东大白菜,大头菜,甘蓝,高丽菜,洋白菜,卷心菜,白萝卜,胡萝卜,土豆,圆葱,大姜,大蒜,蒜苔,西红柿,香菜,西芹,牛蒡,黄瓜等等蔬菜,青岛平度市南村镇:无公害蔬菜已形成特色,是青岛市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是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全镇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年产量6亿公斤,现拥有4处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园内品种上名特优,技术上高精尖,品质上无公害,栽培的以色列彩椒、美国西红柿、台湾樱桃番茄等新品种,畅销国内外。

青岛平度马家沟芹菜种植基地:

马家沟芹菜是青岛著名的地方特产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2005年先后通过了青岛市无公害基地认定;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农业部绿色食品A级认证;2006年被评为青岛市消费者喜爱的名优农产品。仅两年时间,马家沟芹菜种植由700亩扩大到1200亩。

胶州蔬菜:“胶白”是胶州的特产之一,不仅在国内享有声誉,在国外也早有盛名。山东省确定胶州为大白菜生产基地。全市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总产达2亿公斤。

胶州羊角大椒以个长、皮厚、色紫、味香、辣度适中而驰名中外。所加工的大椒色素,椒片、粉、酱等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远销新加坡、泰国、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

胶州马铃薯

胶州市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胶州常年种植马铃薯16万亩,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大沽河沿岸和胶河、墨水河流域。

胶州市胶莱镇:青岛市高效农业区,青岛市“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沙梁蔬菜批发市场是江北地区最大的土豆积散基地。周边地区形成10万亩土豆,4万亩大葱,3万亩大姜,6万亩花生种植规模。

胶南市海青镇西红柿种植基地:该镇是温室大棚无公害西红柿主产地,有温室大棚3000多个,有十余年的西红柿种植历史,被评为青岛市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青岛市仁兆镇: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总产100多万吨.主要产品:生姜,大蒜;芋头,蒜苔;洋葱;胡萝卜;大白菜,;牛蒡,辣椒.等

青岛莱西市: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通过推广反季节种植和保护地栽培,一年四季都有大量的鲜菜上市,品种达一百一十多个,其中园葱、白萝卜、芋头、土豆、西兰花、香菜、大姜、大蒜、大白菜、青萝卜、胡萝卜、西红柿、质优量大,全国闻名。

莱西店埠镇蔬菜种植基地:拥有基地千亩,蔬菜各类繁多,有洋葱,芋头,大蒜,大葱,胡萝卜,大白菜.莱西孙受镇迟家庄村:2002年,全村1400亩黄瓜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同年,“迟家庄”牌黄瓜商标获国家工商局注册。

莱西泽口镇胡萝卜种植基地:山东莱西蔬菜基地盛产胡萝卜、香菜,在此胡萝卜丰收之际面向全国招商,优质胡萝卜种植面积达万亩之巨。

烟台:蔬菜种植面积110万亩,山东莱阳无公害蔬菜基地有30万亩,基地内常年生产无公害蔬菜,包含:菠菜、油菜、菘菜、牛蒡、黄秋葵、洋葱、白萝卜、胡萝卜、毛豆、刀豆、甜豌豆、荷兰豆等出口蔬菜。

海阳是胶东最大的反季节蔬菜和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日光温室大棚4万个,全市蔬菜面积23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0万亩,年产各类蔬菜70万吨。

鲁西南地区

聊城:蔬菜种植面积达270万亩,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41处,经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的品牌66个,年生产能力204万吨,品种、产量居全省首位。

莘县柿子圆村蔬菜基地:莘县及周边蔬菜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主要以种植:大白菜、土豆、甜菜为主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24万亩。形成了日光温室黄瓜生产,大棚早春和秋延黄瓜、番茄生产,大棚西瓜生产,无籽西瓜生产,冬瓜、西葫芦、辣椒等露地蔬菜生产等基地。以沙镇为中心的蔬菜种植基地以形成。

山东聊城燕店镇蔬菜种植基地:该县是鲁西最大的蔬菜种植区,单燕店镇蔬菜种植面积达3万亩,蔬菜是该县的主营产业。主要产品有大白菜,黄瓜,香瓜,韭菜,芸豆,西红柿,西葫芦,韭薹。其中以大白菜的产量最大,盛产时期最大每天可以上市100多万公斤。

荷泽:

菏泽牡丹区沙土,是盛产蔬菜之乡:以气候,水土之最佳,是种各种蔬菜之宝地。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50多个品种。主要盛产:葫萝卜(日本三红,黑田五寸人参),甘蓝(包心白菜),大白菜,云豆,芦笋,大蒜.定陶县杜堂乡是第一批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现有日光温室大棚9800个,大中拱棚3100个,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

定陶县黄店镇全镇蔬菜种植面积8.6万亩,其中以日光温室为主的保护地栽培面积4.6万亩,露地菜面积4万亩。主要蔬菜有西红柿、西芹、大葱、大蒜、黄瓜、甘蓝、西葫芦等。

鄄城蔬菜种植基地:常年种植蔬菜面积30万亩,拥有2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菏泽单县李新庄镇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单县李新庄镇无公害蔬菜基地地处单县李新庄镇黄寺是专门生产卫生健康的蔬菜为目标的基地,主要以黄瓜为主,大约10000多亩大棚,可在每年3-5月份供应黄瓜。

山东曹县候集镇何楼村,是辣椒种植基地,有上千亩的面积。

临沂:

山东沂南蔬菜生产基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50万亩,是山东省重要蔬菜生产基地县,蔬菜产业是全县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目前,其中日光温室10万亩,早春大棚10万亩,小拱棚10万亩。年产各类蔬菜20亿公斤,产值24亿元,有瓜菜类、茄果类、叶菜类、豆类、葱蒜类、蘑菇类、薯芋类及水生蔬菜、香椿、草莓、西瓜等十几个菜类60余个品种,特别是黄瓜面积达15万多亩、产量10余亿公斤、有“中国黄瓜之乡”的美称,基本实现周年供应。

全县有十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分别是依汶、大庄的大棚韭菜生产基地,苏村、辛集、大庄的日光温室黄瓜生产基地,依汶早春大棚黄瓜生产基地,葛沟、砖埠的日光温室西红柿及大棚草莓生产基地,杨坡日光温室芸豆生产基地,大庄、铜井的生姜生产基地,岸堤的春露地黄瓜生产基地,湖头、依汶、辛集、苏村的夏秋露地黄瓜生产基地,青驼、双垢的西瓜生产基地,双垢的辣椒生产基地。

山东临沂苍山县:蔬菜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万亩,总产375万吨。该县先后被评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山东省县域经济十大高效农业聚集园区”,“苍山大蒜”作为全国30件地理标志产品在“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上参展。全县形成了棚菜、大蒜、大姜、牛蒡、冬瓜、土豆、红辣椒、食用菌和四种五收露地菜等9个独具特色的蔬菜种植。

苍山兴明乡:拥有万亩优质西红柿、万亩优质瓜类生产基地,是苍山瓜菜主产区。乡境东部种植冬瓜8000亩,重点发展大棚越冬冬瓜,广东吊式冬瓜等名优冬瓜;在乡境西部发展西红柿4000亩,引进了荷兰、西班牙等国外6个系列10个新优品种。天马基地被中国消费者协会认证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成为全省首批、目前临沂市唯一一家通过国家级认证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天马基地的冬瓜、莴苣和曹湾基地的西红柿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分别注册了“一马”和“双龙湾”牌无公害绿色商标;“一马”牌冬瓜、莴苣和“双龙湾”牌西红柿被评为“临沂市十大瓜菜名牌产品”,兴明也被临沂市确立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乡镇,瓜菜产业的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形成了29个瓜菜专业村,复种面积达到.6万亩,年产各类瓜菜4亿公斤,逐步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冬瓜之乡”和“西红柿之乡”。

山东省日照莒县无公害大棚西瓜生产基地:国家A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万亩绿色无公害大棚瓜菜出口创汇基地。

山东临沂莒南县石莲子镇草莓种植基地:山东省临沂市最大的万亩草莓,油桃,黄桃种植基地,草莓面积约30000余亩,油桃约15000余亩。黄桃约50000余亩。

山东临沂费县上冶镇、方城镇法拉丽西葫芦种植基地;山东省临沂市最大的法拉丽西葫芦种植基地,法拉丽面积约20000余亩,冬玉面积约10000亩,恺撒面积约10000亩。期待客商前来收购。

济宁:

山东济宁金乡国际大蒜、洋葱蔬菜基地:中国大蒜、洋(圆)葱基地-山东金乡。周遍有75万多亩大蒜、洋葱等出口蔬菜基地。每年可向客户提供60多万吨出口蔬菜成品和原料。

济宁任城:任城是鲁西南规模较大、辐射能力较强的瓜菜生产、销售集散地,是传统的蔬菜产区,也是济宁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目前,全区瓜菜面积发展到25万亩,其中,冬暖式大棚发展到7500个,大中拱棚发展到4万余个。现在,长沟的葡萄、喻屯的甜瓜、南张的特菜、孟营的西红柿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畅销品牌。

任城瓜菜生产规模化程度高,主要集中在四个区域,即“四大片”。一是接庄、三贾万亩芹菜万亩甘蓝。接庄镇专门成立了蔬菜信息服务中心,并与北京蔬菜公司合作,发展订单西芹6000余亩,万亩甘蓝绝大多数销往俄罗斯。二是以廿里铺孟营为中心的万亩西红柿。孟营村户均一个大棚,所产西红柿全部销往新疆、内蒙等地,通过一村带多村,形成了万亩西红柿生产专业区。三是以南张特菜基地为中心的万亩特菜。南张镇农业特菜示范基地,拥有标准日光温室320个,种植尼罗无刺黄瓜、樱桃西红柿、紫贵人和黄月亮甜椒等名优稀特蔬菜品种30多个,并在国家工商管理局注册了“永特”牌商标,产品远销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产品供不应求。四是喻屯万亩甜瓜。由区政府直接从北京农科院引进品种,聘请了专家教授,到村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并在济宁农校建立了育苗基地。为了解决销售问题,喻屯镇在甜瓜种植集中区建起了市场,派出30名机关干部奔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和大型超市,帮助农民找销路。连续二年举办甜瓜节,邀请全国客户来任城,积极帮助农民在有机和绿色无公害瓜菜上创品牌,并注册了喻屯牌甜瓜,获得无公害认证。2004年,甜瓜种植面积1.5万亩,2005年达到3.5万亩,探索出了稻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

济宁汶上县寅寺镇蔬菜基地:新发展崔辛庄、拴庄大蒜、元葱基地5500亩;王堂片拱棚西红柿1000亩;石东片拱棚甘蓝500亩;新建何湾、马口片牛蒡种植基地3000亩;王府庄有机蔬菜基地1处;形成了东起何湾、西至王楼近8公里的蔬菜种植带。

枣庄:

山东滕州马铃薯生产基地:中国马铃薯之乡——山东省滕州市——全国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主产区。全市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60多万亩,蔬菜作物年产260万吨,主要有土豆、黄姜.大葱.白菜.云豆,绿色蔬菜产品远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马铃薯产品出口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峄城芸豆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峄城的吴林、坛山、峨山和滕州的东郭等镇办。面积达10万亩。峄城区芸豆种植历史悠久,形成了8万亩芸豆生产基地带,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芸豆之乡”。

优质西瓜基地:优质早春西瓜基地发展迅速,主要分布在薛城张范、滕州张汪、峄城峨山及市高新区,面积达10万亩,生产的无公害、绿色无籽西瓜,已销往南京、苏州、上海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

规模较大的蔬菜基地还有峄城区吴林、台儿庄区马兰大白菜基地,滕州市大坞、界河“三辣”基地,峄城区坛山、台儿庄区泥沟、山亭区桑村大棚红辣椒基地,台儿庄区邳庄水田藕基地、泥沟优质食用菌基地等

鲁北地区

滨州:目前蔬菜种植面积101.3万亩,年总产量288万吨。其中,冬暖棚蔬菜面积5.6万亩,大拱棚蔬菜6.8万亩;品种有黄瓜、西兰花等26个品种。博兴的番茄、草莓、芦笋,滨城的甜椒、西兰花、菠菜,生菜,惠民的黄瓜、洋葱、大蒜,邹平的特色叶菜油麦菜、苋菜、苦苣(花叶、宽叶苦苣)等在国内外蔬菜市场上牢牢占据了自己的席位。

山东省滨州市滨州区南司蔬菜基地有2.5万亩的蔬菜种植面积,蔬菜年产量达5万吨,全部是露天种植,主导蔬菜以菠菜、油菜、黄瓜为主。

滨州店子镇是全国优质西红柿之乡,是滨州市最大的冬暖式大棚西红柿、五彩椒生产基地

滨州庆华无公害蔬菜基地:现有规模化专业蔬菜生产基地6个,该基地已拥有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品牌18个,产品括:甜椒,菠菜,黄瓜,西兰花,菜花,西芹,西瓜等2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广东,深圳,福建,上海,京津唐及东北三省.

滨州博兴庞家镇羊桥村万亩芹菜基地:

山东滨州博兴三伏芹菜种植基地:常年种植无公害新鲜芹菜,约在200000亩以上,曾被县市评为“博丰”牌无公害芹菜;辣椒评为七仙女品牌。

山东省德州夏津县新盛店镇万亩辣椒生产基地新盛店镇沿路两侧有辣椒生产基地10000亩。总产量400万斤左右,主要品种益都红、望都红、朝天椒。

2.梅州市种植情况 篇二

但是近年来, 以苎麻纤维开发产品为主的苎麻市场十分疲软, 原麻收购价格持续走低, 苎麻种植面积呈下滑趋势, 南方坡耕地出现新的水土流失。为此, 2009年10月19 ~23日, 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一行, 在四川大学轻纺学院、四川省水土保持局、达州市水保办、大竹县水利局、大竹县水保局、大竹县经委、达县水利局、达县水保局、达县经委等有关人员的陪同下, 对四川达州市苎麻种植开发情况进行了典型调研和座谈, 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1 苎麻种植开发基本情况

1.1 苎麻水土保持效果的调查

据位于大竹县乌木滩水保观测点和遂宁水土保持站的试验资料, 种植苎麻的第1年, 5°的坡耕地, 土壤流失量由中度降为微度, 连降2级, 每年土壤侵蚀量由4095t/km2降为210t/km2 (下降95%) , 达到允许流失量 (小于或等于500) 范围;从第2年起, 年土壤侵蚀量接近于零。15°的坡耕地, 种植苎麻的第1年, 土壤流失量由极强度降为轻度, 连降3级, 每年土壤侵蚀量由11040t/km2降为725.4t/km2, 下降93.4%;从第2年开始, 每年土壤侵蚀量降到6t以下。25°的坡耕地, 种植苎麻的第1年, 土壤流失量由剧烈降为强度, 连降3级, 每年土壤侵蚀量由19725t/km2降为5529t/km2, 下降72%;从第2年开始, 每年土壤侵蚀量达到20t/km2以下[2]。与种植其他农作物相比, 坡耕地种植苎麻的水土保持作用十分明显。

1.2 苎麻种植情况调查

调研组先对大竹县的苎麻种植开发情况进行了调研。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部, 达州市南部, 与重庆相邻, 因“竹多竹大”而得名。苎麻是大竹县的传统优势特产, 有3000多年种植加工历史, 栽培技术较高, 群众植麻经验先进, 生态条件适宜, 资源丰富。苎麻科技优势明显, 70年代建立起的大竹县苎麻技术推广站, 是全国县级唯一专门从事苎麻科研、试验、示范及技术推广的机构。并且苎麻推广体系健全, 50个乡镇分别有2~3名具有专业技术学历的技术推广人员, 长期坚持在苎麻生产第一线从事苎麻科技推广工作, 为优质苎麻基地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技术保障。全县现有苎麻面积28万亩, 优质率93%以上, 占坡耕地面积的61.5%, 占四川种植面积的55%, 占全国苎麻种植面积的20%, 年产原麻3.99万t, 占四川苎麻总产量的55%, 占全国总产量的17.9%。大竹苎麻以其面积大、质量好 (平均单纤支数在1800支左右) 、产量高而闻名于世, 其原麻交易量和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全国乃至世界苎麻行业,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竹县也先后被国家、部委、省授予“全国苎麻生产基地县”、“中国苎麻之乡”、“全国苎麻标准化示范基地”、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苎麻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

随后调研组调研了达县苎麻种植开发现状。达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 耕地面积111.4万亩, 其中坡耕地63.2万亩, 苎麻作为达县的第一大特色经济作物, 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 近年来, 达县大力发展苎麻种植业, 针对达县实际, 一是合理布局, 标准化生产, 积极发展优势基地。达县已于2005年制定并颁布实施了苎麻生产标准, 目前已建成5万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二是大力加强苎麻品种改良, 达州市苎麻科学研究所已育成了川苎四号、川苎七号、川苎八号、川苎九号等多个优良品种, 纤维支数均达到1800mm/mg以上, 平均亩产超过200kg, 优质苎麻面积达到18.15万亩, 优质率88.5%以上, 成为全国苎麻优质率最高, 原麻质量最好的基地县。今年全县种植优质苎麻20万亩, 年产原麻近3万t, 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多年来一直占达州的40%, 四川省的30%, 全国的10%左右。被四川省农业厅命名为“四川省优质苎麻基地县”, 被农业部授予“中国苎麻之都”的称号。

1.3 苎麻纺织加工企业现状调查

1.3.1大竹县苎麻纺织加工企业现状。

大竹被称为苎麻之乡, 原因有三, 一是苎麻种植面积大。二是苎麻品质好。三是加工企业多。多时有50家, 在2003年, 全部改制为私营企业, 2005年经统计有17家, 2006年因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 大竹具有脱胶工艺的9家企业只留下金桥一家, 其他全部关闭。脱胶这个前段工序的停产, 势必使其后的苎麻生产程序受阻, 目前登记注册的有7家, 正常生产的只有一家, 大竹县城内 (竹阳镇) 有3家:玉竹麻业有限公司、金桥麻业有限责任公司、开源苎麻纺织有限公司。其他4家在乡镇, 其中城北纺织公司在竹北, 是一家脱胶厂, 只生产精干麻, 目前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双江麻业公司只生产麻条。昌兴实业公司只纺纱。月华麻纺厂做麻条和精干麻。

我们对大竹县城内的3家苎麻纺织加工企业进行了详细调研, 调查项目包括企业基本情况 (有企业体制、注册资本、品牌商标等) ;基地发展建设情况;原料收购及价格;企业生产经营规模 (主要产品、年产量 (产值) 、年生产能力、年苎麻消耗量、年收入、税收及市场销售情况等) ;人员情况 (员工、技术、管理人员人数及收入) ;固定资产 (资产总额, 现有土地面积及厂房面积, 设备及生产线数量、用途、购置年限、投入、存在问题等) ;污水处理 (方式、设备、处理量、投入资金) ;企业优势 (地理、技术等方面) ;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等。

(1) 四川玉竹麻业有限公司

1982年建厂, 原国企四川二麻厂, 企业体制为独资, 注册资本880万元, 在石河、清河、双拱, 有基地共一万二千亩。产品有精干麻、麻条、苎麻纱、苎麻竹纤维混纺纱、苎麻袜子。年生产能力, 麻条600t, 苎麻纱1000t;脱胶能力, 3000t精干麻。年苎麻消耗量5000~6000t原麻。因生产周转资金不够, 目前只运转了60%~70%, 年收入6000万元, 税收200~300万元。生产的麻条和苎麻纱可以达到国内甚至世界一流。产品销往日本、欧洲 (英国) 、韩国、湖北、湖南 (洞庭毛纺厂等) , 供不应求。

固定资产3700万, 其中设备1700万。现有土地面积30亩, 厂房面积27亩。有脱胶、污水处理、纺纱等全套设备, 并且对设备进行了改造和创新, 2007年投入860万建污水处理厂, 日处理3500t, 污水厂每天支出3000~5000元。

企业优势:依托大竹县优质的苎麻品种, 通过工艺创新和严把质量关, 生产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优质麻条和苎麻纱。

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因为收购价太低, 农民不愿意交麻, 原料收购受到影响。其次是缺人才、缺资金、交通不便利、信息不灵等限制了企业进一步的拓展。

(2) 大竹县金桥麻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7月底停产。1987年建厂, 原国企四川一麻厂, 2003年改制, 现企业体制为股份制, 注册资本2000万元, 基地6万亩。产品有精干麻、苎麻纱、混纺纱 (亚麻、棉) 、坯布、提花布、弹力布、服装有T恤、衬衣等。停产前年生产能力3000t精干麻;长纺1300t, 短纺1800t;织布, 1500万m;服装20万件。2008年产值1.1亿元, 税收400万元。

固定资产1.7亿元, 贷款4000多万元。现有土地面积157亩, 厂房面积5万m2。有脱胶及污水处理、纺纱、混纺、织布、印染、服装、机电水电等7个分厂。长纺1.1万锭、短纺1.1万锭;织布机400台, 其中121台剑杆织机, 为2000年购置, 服装设备也为2000年购置。2005年购进污水处理设备, 投入700~800万元, 日处理1000t。新厂建厂后计划日处理1.2万t。

企业优势:产业链完整, 从脱胶—麻纺—织布—印染—服装。其次, 大竹苎麻品种的优良品质, 使得企业在前两道工序上即麻条和苎麻纱上占优势。

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不景气。

(3) 大竹县开源苎麻纺织有限公司

已于2004年停产, 原国企四川三麻厂, 现企业体制为股份制, 注册资本300万元, 停产前, 产品有精干麻、麻条、苎麻纱。年产值3800万元, 税收200万元, 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及国内一些地区。固定资产2800万元。现有土地面积20多亩, 设备购置时间较早, 没有污水处理设备。

1.3.2 达县苎麻纺织加工企业现状。

多时有30多家, 目前登记注册的苎麻企业有3家, 一家为南国印染公司, 对苎麻印染在试验阶段;一家被重庆东方纺织收购为棉纺企业;一家是智鹏麻业有限公司, 于2008年7月停产。我们对其进行了详细调研, 调查项目同上。

智鹏麻业有限公司

1983年建厂, 前身为达县智鹏苎麻纺织厂 (县属苎麻纺织企业) , 于2000年11月整体收购“达得苎麻纺织有限公司”而注册, 2006年6月更名为四川智鹏麻业有限公司, 企业体制为独资, 注册资本 5198万元。在达县河市、渡市、金垭等有10万余亩基地, 停产前主要产品:纯苎麻布、纯苎麻竹节布、苎麻棉交织及混纺布, 苎麻粘胶织布, 纯苎麻纱线、苎麻棉混纺纱线, 苎麻精干麻, 麻条和纯苎麻开松麻等。年产苎麻布800万m, 纯苎麻、麻棉混纺纱3000t, 麻条2100t, 优质精干麻8000t。年产值1.5亿元, 税收270万元。产品销往江浙一带, 1/3出口韩国、日本。

固定资产1.3亿元, 现有土地面积71亩, 厂房面积50亩。有脱胶、梳一、梳二、纺纱、织布、整理6个生产车间和质量检测中心, 苎麻长纺11000锭, 气流纺800头, 剑杆织机208台。设备多是1997、1998年后购置, 少部分为2001年、2004年, 甚至是2006年新添的。2007年, 投入2300万, 建污水处理厂, 日处理量6000t。

企业优势:产业链比较完整, 从脱胶—麻纺—织布。

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停产原因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 苎麻纺织行情疲软, 出口受阻。二是生产成本太高:污水处理费用30万元/月, 社保费用太高, 电价提高等。三是库存产品多, 流动资金不足。

2 存在问题及分析评价

2.1 现状

目前苎麻产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大量苎麻加工企业相继倒闭、停产或转产, 据我们调查, 大竹县苎麻加工企业从最多时的50多家减少到目前登记注册的7家, 而正常生产的现在只有一家企业, 达县也从30多家减少到目前登记注册的3家, 如前所述, 全县现在已没有正常生产的苎麻加工企业。苎麻产业走入低谷, 产业数量和规模不断的萎缩, 使得苎麻原料需求量骤减, 进而造成麻价下跌, 苎麻原料收购价最高时达20元/kg, 前几年最低价格曾降至4~5元/kg, 四川省一些地区采取保护措施, 2007年原麻收购价格稳定在8元/kg, 据我们调查, 今年最低收购价跌到2元/kg, 是历史最低, 农民基本没有收益, 严重影响了麻农的种植积极性, 因此种植中基本不做田间管理, 并且将原麻收回后大量积压在家等待价格回升, 有的麻农家中积压的原麻已经有3~4年, 许多村民纷纷表示要将苎麻地翻耕改种粮食。整个达州市苎麻种植面积减少近10万亩。坡耕地苎麻种植面积的减少, 减少的不仅是农民的收入, 还减少了水土保持面积, 增加了进入江河湖库的泥沙量。南方许多苎麻种植区坡耕地出现了新的水土流失, 土地肥力极速下降, “水污”的问题解决了, 接踵而来的是“水混”的问题。

2.2 存在问题

2.2.1 落后的脱胶技术。

脱胶是苎麻纺织的重点, 提高苎麻纤维可纺性和染色效果的关键在于脱胶质量。国内绝大多数的企业, 长期以来采用的化学脱胶工艺, 脱胶成本和能耗均高, 对苎麻纤维损伤大, 纤维散乱, 成纱率低。而且污染严重, 给周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每生产1t精干麻产生300t污水, 污水处理难度大、费用高, 精干麻需500元/t左右的投入, 一些小企业没有投资能力配套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 而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又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及其以前兴建的企业, 其污水处理设施建于2000年之前, 技术落后, 设施陈旧, 很难满足污染治理达标要求。在国家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的限制下, 很多加工企业因不能满足污染治理的达标要求而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苎麻生产的污染困局突破不了, 整个四川苎麻纺织企业有可能面临全部关停的危险。

2.2.2 过于陈旧的纺织机械设备。

省内有些企业的设备甚至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品, 而高档的纺织设备由于要依赖进口, 价格过高, 不少中小企业难以承受, 导致这一行业整体设备更新缓慢。纺织加工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偏低。

2.2.3 缺乏品牌意识, 自主创新能力差。

由于加工技术落后, 工艺水平低, 导致产品类型单一, 结构雷同, 纺织企业生产的纯纺类纯苎麻纱基本上是24公支、36公支两个品种, 48公支以上的品种很少批量生产;生产混纺类苎麻棉混纺纱主要是11英支、21英支混纺纱, 30英支苎麻棉混纺纱能批量生产, 但数量不多。 产品多为初加工, 即精干麻、麻条、麻纱、胚布等初级产品, 深加工产品少, 中高档产品少, 产品附加值低, 难以向高档次、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生产效益不显著, 品牌效益不好, 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苎麻产业优势仍停留在资源优势上, 有待加速转化与提升。

3 建议

我们建议, 尽快将苎麻产业的振兴提到议事日程, 当务之急是要着力解决苎麻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通过产业发展拉动资源建设, 让企业开发苎麻资源获得利润, 让农民通过资源建设获得原料收入, 让国家得到生态和社会效益, 从而形成以加工促种植, 以种植保加工, 生态、经济和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以挽救困境中的苎麻民族产业, 同时促进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还江河以清澈。

(1) 在初加工方面进行联合攻关和突破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 通过联合攻关, 突破制约苎麻初加工的技术瓶颈。首先在剥制上, 围绕提高原麻内在品质和外观品质改善每道工序, 创新剥麻思路, 研发出价格更低廉、技术更实用的苎麻打剥机。改手工刮麻为机器刮麻, 以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刮麻效率。提升苎麻种植经济效益,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在脱胶上, 改能耗高、损伤纤维、影响品质、污染环境的常规化学脱胶工艺为能耗低、精干麻高、无环境污染的脱胶新工艺。

(2) 推进苎麻精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苎麻初加工仅为第一步, 而更重要的是要发展深加工、精加工, 在精深加工上, 主要应增加科技含量, 提高深加工的创新能力, 用生物酶等变性处理, 进行脱胶精练, 克服苎麻纺织品易皱、刺痒、染色难等不足, 促使苎麻高支纱纺织技术水平和纺织面料的后整理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开发多领域多用途特色新产品, 显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加长和完善苎麻产业链, 通过新产品的开发带动苎麻产业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3) 提高苎麻综合利用率

重视开发利用苎麻副产物, 研发一系列高附加值苎麻副产物精深加工产品, 将会形成苎麻产业链新的增长点, 同时实行以工补农, 当原麻价格出现波动时, 综合利用的收入可以弥补部分因价格下滑的损失, 降低植麻的市场风险, 稳定植麻的经济效益, 拓宽了苎麻产业的发展领域。

(4) 建议国家加大对苎麻行业扶持力度

制定种植发展苎麻的保护政策。建议国家安排专项水土保持资金对成片种植苎麻的农户按治理面积给予补助, 或参照退耕还林 (草) 的补助政策方式对种植苎麻的农民给予一定补助。并研究制定原麻销售价格的最低保护价, 当原麻销售价格降到最低保护价时, 由政府安排财政资金对种植苎麻的农民给予补足。

制定巩固发展苎麻加工企业激励政策。一是财政扶持。建议国家无偿扶持苎麻加工企业的污水治理项目, 按地区进行统盘规划, 促成当地各方联合建设统一的污水处理厂, 集中进行污水处理, 降低成本, 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群。二是税收扶持。国家应制定有关扶持发展苎麻加工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三是贷款扶持。国家财政应拿出一部分钱来, 采取全部或部分贴息贷款扶持政策, 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加工工艺技术, 改变苎麻加工企业设备老化和印染技术等方面的突出问题[3]。

强化科技支撑。国家安排专项科研经费, 选择有条件的苎麻加工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合起来, 开发新产品, 解决麻纺产品质量不高、技术含量低、品牌效益不好的问题, 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国家环境保护局、水利部有关部门之间还应进行统一协调。从水污染、水土流失两个方面综合考虑, 就我国南方麻区苎麻的种植开发提出指导性建议, 从而实现既能治理水污染和水土流失, 同时振兴中国苎麻民族产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蓉, 土小宁.以苎麻资源开发为突破口加速南方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J].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0, 8 (1) :21-26.

[2]卿太明.四川苎麻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水土保持, 2008, 2:41-42.

3.梅州市种植情况 篇三

关键词:玉米;种植成本;收益;结构调整;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2-0068-04

日前,国家发改委、粮食局等四部门联合下发通知:2015年国家继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但2015年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下调为2.000元/kg(国标三等质量标准),比2014年2.260元/kg的最高水平下调了11.5%。为及时掌握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下调对农民种粮收益及2016年粮食生产的影响,对辽宁省玉米种植成本、收益及结构调整意向进行调查分析。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1) 辽宁省普通农户、种粮大户、合作社等不同经营主体2015年玉米单产水平、销售价格、种植成本、收益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2) 辽宁省玉米种植调整计划及2016年农作物种植意向。

3) 辽宁省农民及基层农业干部对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民收入的意见和建议。

1.2 调查方法

采取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相关情况和数据资料。

1) 全面调查。统一制定调查提纲和调查表,通过辽宁省农情信息调度系统,经“县—市—省”逐级分析汇总、整理上报,对玉米、水稻产销及成本收益情况进行调查,掌握全面数据。

2) 抽样调查。根据玉米、水稻优势区域布局,选取代表性较强的新民、开原、阜新、大洼4个县,深入实地开展重点抽样调查。在每个抽样调查县选择2个有代表性的乡镇,每个乡镇分别走访有代表性的3个普通农户、2个种粮大户、1个合作社,采取座谈会、入户调查等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共走访或调查农户(含合作社法人)及基层农业干部80余人,填写调查表90余张。

2 调查结果

2.1 玉米单产水平

尽管2015年局部地区遭受严重干旱,但由于农业防灾减灾措施及时有力、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全省玉米生产与2014年相比实现了恢复性增长。据初步测算,玉米全省平均产量为431.5 kg/667 m2(折标准粮,下同),比2014年高17%,比常年低4%。

从不同经营主体来看,种粮大户、合作社等规模化种植的大户(以下简称大户)种植玉米单产水平普遍高于普通农户。大户种植玉米平均产量为569.0 kg/667 m2,比全省普通农户平均值高37%。

2.2 玉米价格

当前,全国产区平均磅秤收购玉米价为1.768元/kg,辽宁省价格略高于全国水平。其中,粮库收购价平均为1.968元/kg;市场收购价平均为1.860

元/kg,比粮库收购价低0.108元/kg。农户出售价平均为1.720元/kg(自然水即湿玉米平均售价约为1.480元/kg),比2014年降低0.340元/kg。

2.3 玉米种植成本概算

玉米种植成本主要包括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产生的物化成本,雇佣人工、机械进行整地、播种、收获等产生的人工成本,以及大户转包租地产生的地租费用。

普通农户平均每667 m2总成本为482元。其中:物化成本237元(包括种子56元、化肥144元、农药24元、其他13元);人工成本245元(包括整地43元、播种41元、收获105元、其他56元)。

大户平均每667 m2总成本为1 045元(比普通农户高563元)。其中:物化成本221元(厂家直销、批量购买,价格优惠);人工成本193元(使用自有机械,成本降低);转包地租成本631元。

2.4 玉米种植收益核算

普通农户玉米平均每667 m2产值710元,减去成本482元,直接纯收益为228元,加上70元左右的政府补贴资金(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以下简称三项补贴),实际可得300元左右纯收益。

大户平均每667 m2产值1 001元,减去成本

1 045元,直接纯收益为-44元(绝大多数大户未得到三项补贴资金)。若雇有长期工,减去工资,损失更大。

3 存在的问题与影响

3.1 玉米价格降幅明显,种粮农户惜售观望

2015年11月第1周,玉米全国产区平均磅秤收购价为1.768元/kg,比上周1.784元/kg下降0.93%,比10月1.786元/kg下降1.04%,比2014年同期2.260元/kg下降21.78%,降幅较大。尽管东北地区受临时收储政策影响价格略高于全国水平,但省内粮库玉米收购价和市场收购价在秋粮上市到11月初一直在下降。其中,中储粮辽宁各直属库10月12—18日平均收购价为1.988元/kg,10月19—25日为1.984元/kg,10月26日—11月1日为1.968元/kg,呈小幅下降趋势,与2014年同期2.260元/kg相比,下降了12.90%。农户出售价比2014年同期下降0.340元/kg,降幅达到16.50%,平均每667 m2减收147元。

虽然11月1日临储启动,带动省内玉米收购价格有所回升,但一是涨幅太小,农民在等待继续涨价;二是2015年启动时间比往年提前20 d左右,最高气温还在0 ℃以上,农民不急于出售玉米。因此,一些地区出现了种粮农民惜售观望的现象。

3.2 种粮比较效益降低,规模生产尤为突出

2014年,辽宁省部分地区遭遇了严重干旱,玉米单产受到影响;不过,由于玉米临储价格达到历史最高的2.260元/kg,农民种玉米收入虽然受到旱灾影响,但平均损失不大。而2015年,在辽西、辽南等地连续遭遇严重干旱的情况下,玉米价格的下降无疑是雪上加霜。据测算:普通农户种植玉米每667 m2减产4%导致减收32元,价格降低0.340元/kg导致减收147元,合计179元,与正常年景纯收益407元相比,收益下降幅度达43%。大户玉米生产受到的影响更大,一是2012—2013年风调雨顺,产量高、价格好,种粮收益比较理想,农民毁约要求提高地租的情况十分普遍,平均每667 m2涨幅约78元;二是干旱等灾害导致单产下降,平均每667 m2较常年减产55 kg,按1.760元/kg计算,则每667 m2减收97元;三是影响最大的粮价下降,按当前每千克同比降低0.340元计算,每667 m2减收达190元。3项共计365元,平均收益降幅达89%。按此计算,13.3 hm2(200亩)的大户损失7.3万元,66.7 hm2(1 000亩)的大户损失则达36.5万元。

nlc202309040227

3.3 盲目种植后果显现,结构调整出现契机

2008年国家开始在东北实施临时收储,玉米价格逐年上涨,农民开始大量种植玉米。辽宁省玉米播种面积从2008年的188.5万hm2猛增到2014年的233.0万hm2,年均增长达7.4万hm2,占粮食播种面积的比例从62%提高到72%。尽管国家对进口玉米实施配额,但玉米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和“国粮入仓、洋粮入市”等问题逐渐显现,造成东北玉米库存逐年增加、财政负担不断加重,同时下游加工企业、消费者也都付出了较高成本,最终粮食价格下跌,农民收益受到严重影响。

尽管种植玉米比种植其他作物省工省力、管理方便、销路有保障,但由于过去几年新增玉米大多是挤占了基础设施较好的水田,加上玉米受旱后单产容易下降、价格也在降低,现在部分农民开始打算改种其他作物。例如,阜新县庆年家庭农场计划从1 866.7 hm2玉米种植面积中调出66.7~133.3 hm2发展食用葵花;并初步打算扩大地瓜粉加工厂规模,若能实现也将需要调减66.7~133.3 hm2玉米来种植地瓜。

3.4 良种良法应用不足,种植水平亟待提升

玉米单产水平是种植收益的主要影响因素,但辽宁省作为处于“黄金玉米带”上的玉米主产区,2013年玉米平均单产为464.1 kg/667 m2,仅比全国平均单产401.1 kg/667 m2高15.7%,比相邻吉林省528.9 kg/667 m2低了14.0%。而通过近年来开展的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发现,辽宁省多数地区玉米单产在不受灾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达到800.0 kg/667 m2。究其原因:一是规模化程度低,良种良法未得到有效推广应用。截至2014年底,辽宁省土地流转比例约25%,低于全国近30%的平均水平。户均耕地规模小,普通农民种植玉米收入少,对种田不重视,许多农户是“五一”种、“十一”收,其他时间外出务工,玉米基本弃管,根本谈不上应用先进技术。这种情况下,农业部门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进行良种良法推广与应用的难度也比较大,无法帮助农民提高玉米生产水平。二是粮食规模化生产未得到有力扶持,原有的三项补贴资金分别通过“一卡通”直接发给农户,而真正购买良种、农资并进行粮食生产的大户却没有得到资金支持,加上成本增加,一些大户很难有能力增加投入选用良种良法、应用先进技术来提高玉米种植水平。

4 相关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风险防范意识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民由于不了解国家粮食价格、补贴政策及托市价格面临“天花板”等相关信息,不了解玉米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主产区与主销区价格倒挂、原粮与成品粮价格倒挂的复杂情况,不了解“国粮入仓、洋粮入市”、财政负担沉重、加工企业难以为继的严峻形势,对粮食市场行情和价格走势缺乏判断,一味盲目扩大种植,结果遭受降价损失。对此,一是建议各级政府和农业、粮食部门对国家相关政策和市场供需形势加强研究,准确掌握国家粮食补贴政策调整方向和市场供需形势变化与价格走势等相关情况;二是建议各地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地方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作用,积极拓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宣传渠道,及时发布并大力宣传惠农政策及其调整方向、粮食价格市场行情与走势等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农民风险防范意识。

4.2 完善惠农政策,重点扶持粮食规模生产

近几年来,国家连续出台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政策,通过调查也发现,粮食规模经营在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单产水平、稳定粮食生产等方面确实效果明显。因此,建议有关部门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尽快完善具体扶持政策,制定政策时积极与山东、湖南等试点省份交流并学习经验,做好扶持对象筛选、标准界定和具体补贴政策研究,防止出现不种粮或不种地依然享受三项补贴而真正从事粮食生产的大户却得不到补贴支持的现象。切实将补贴资金重点向真正从事粮食适度规模生产的经营主体倾斜,增强三项补贴促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体现国家“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的原则,充分发挥三项补贴政策调动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作用。同时,建议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减少由于合同本身不合法、不合理或有漏洞导致中途随意解约而损害农民或大户权益的现象。

4.3 转变发展方式,科学指导种植结构调整

据气象资料显示,1971—2014年,辽宁省玉米产量形成关键期干旱发生频率呈增加趋势,西部和南部干旱频率高达55%~77%。结合成本、收益情况,以减少玉米(大田籽粒玉米)播种面积为主的种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建议全省各地要因势利导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因地制宜开展结构调整。一是调减辽西、辽南易旱地区和土地贫瘠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指导改种耐旱、耐贫瘠的杂粮、杂豆、花生和青贮玉米等适宜作物;二是在光、温、水、土等条件较好的中东部等地区,指导改种大豆、蔬菜、中草药或青贮玉米等其他作物,积极发展粮—菜、玉米—大豆等作物轮作、间作或套种;三是在“水改旱”等水稻优势区,在农业用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修复原有机井、沟渠等基础设施,重新改回水田种植收益相对稳定的水稻作物。同时,建议有关部门适时出台支持政策,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排及农业技术推广与指导、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方面对种植结构调整给予积极支持。既遵循经济规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又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防止农户盲目扩大某些作物种植导致供大于求、价贱伤农,促进种植结构科学、合理、可持续调整。

4.4 强化技术集成,挖掘技术增产增效潜力

调查发现,通过加强农业技术服务指导、整合支农项目资源来挖掘粮食生产潜力、提高农民收入效果比较显著。例如,开原市宏大土地集约化种植合作社2015年种植了226.7 hm2玉米,按农业部门指导,积极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应用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等技术,在大旱之年产量也达到了800.0 kg/667 m2的高产水平,周边农户纷纷前去观摩学习。

因此,一是建议全省及各地以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增加配套资金,扩大覆盖面积,有效整合耐密、抗旱等优良品种推广与土壤培肥改良、病虫害统防统治、保护性耕作与土壤深松等先进技术推广项目,充分发挥高产栽培模式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不断突破玉米种植技术瓶颈,提高增产技术能力。二是建议积极探索增产增效并重、生产生态协调的发展模式,不断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积极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同时,加快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速度,解决粉碎还田、配施氮肥和腐熟剂、机械整地等难题,形成一套成熟、可靠的技术,在解决秸秆焚烧困扰、实现农业和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挖掘玉米增产潜力。

参考文献

[1] 范少玲,史建民.中美玉米种植成本与收益比较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1):241-244.

[2] 唐昊.2012年玉米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分析[J].四川物价,2013(1):30-31.

[3] 陈甜,史建民.山东省玉米种植成本收益变动趋势分析:1998—2009年[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5-48.

4.烟叶种植收购合同检查情况汇报 篇四

2011烟叶生产及种植收购合同管理情况汇报

2011我县烟叶生产工作在国家局、省、市局(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烟叶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以合同为主线,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扎实推进各项烟叶生产工作。现将2011我县烟叶生产工作、种植收购合同等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计划分解落实情况

根据《梅州市烟草专卖局关于下达2011年烤烟生产收购预安排计划的通知》(梅市烟专[2009]3号)文件精神,我县2011烤烟收购预安排任务为52000担。在进行了充分摸底调查和进行合同草签的基础上,经上报县政府同意,我局(分公司)与县烤烟生产办公室根据上级要求,按水田每亩140公斤,旱地每亩135公斤的约定收购量,以县烤烟生产办公室文件形式,将种植收购任务分解下达到各烟区镇,各烟区镇也以文件形式下达到各烟区村,各烟区村再落实到具体的农户及田块。后根据国家局提出的优化生产结构、在生产过程中打掉工业可用性差的2片脚叶,并对鲜烟进行收购、处理的方式要求,市局(公司)在原下达指导种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将全市的合同约定单产由水田140公斤/亩调整为135—140公斤/亩,旱地仍为125公斤/亩,作,坚决杜绝代签、传签、转签、先种后签、少签多种、少种多签、种而不签等各种虚假合同、超面积合同等现象,同时,通过对所有种烟农户合同约定的面积、收购量进行张榜公示、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了合同签订公开、公正。因市局正在实施烟叶基础软件升级工作,合同数据无法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待软件升级完成后将尽快进行。

此外,为保证生产进程中打掉2片脚叶生产措施落实到位,公司与合同农户全部签订了《种植收购合同补充协议》,明确规定下等烟比例控制在3%左右,烟农要严格按要求打掉2片脚叶,公司以后将根据上级相关政策统一对鲜烟进行有偿收购、处理或进行适当补贴。

三、育苗、移栽管理情况

1、种子发放情况。我县烟叶的品种为云烟87和K326两个品种,全部由广东南雄烟草科学研究所提供。发放时根据各烟站(点)的调查摸底情况和草签情况,以分公司的文件形式发放到各烟叶站(点),各烟叶站(点)再选定专业育苗户,造册登记发放。

2、育苗情况。我县从去年11月中、下旬进行了播种育苗,共有育苗专业户21户,100%实行漂浮育苗和商品化供苗,育苗盘数117912盘,按每亩5.5盘计,经验收配套面积18578.5亩,与计划面积相符。育苗程序严格按规范管理流程进行:育苗户提出育苗申请→育苗资格审查→签订育苗、供苗协议(协议约定育

象。通过加强内管内控,有效促进了内管内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进一步提升了我县烟叶工作规范管理水平。

广东烟草梅州市有限公司

五华县分公司

5.种植与畜禽养植大户情况调查汇报 篇五

*黄兴镇种植大户生产情况

一、农作物生产概况

黄兴镇地处省会长沙市东郊,浏阳河畔,是辛亥革命元勋黄兴和共和国大将许光达的故乡,是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视察过的地方,也是国家六部委明确的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黄兴镇总面积84平方公里,辖11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5万,镇区现有面积5km2,常住人口1.44万人。

黄兴镇的农业经济以花木蔬菜为主,现有花木4万余亩,花木合作社10多家,近年来研制培育了20多个花木新品种,2009年实现销售额2.5亿元。全镇蔬菜种植面积2.18万亩,复种面积7.27万亩,蔬菜年生产量19.2万吨,供应量占长沙市蔬菜供应总量的1/3强。2008年创办了出境蔬菜供应基地,每年向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国家销售蔬菜1000多吨。

二、种植大户的基本情况 2004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激励下,黄兴镇农作物生产连续几年呈现种植面积、单产、总产、效益持续“四增”,同时,花卉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涌现出了一批种植大户。通过调研发现:从种植品种看,种植大户大多种植优质桂花树,含笑,红继木,金弹子,龙爪槐,罗汉松,五针松,香樟树,杨梅,银杏树,迎客松,榆树,枸榾,石楠,紫薇等。从单位亩产效益看,规模种植效益高于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种植,从对信息、科技和农机的应用程度看,种植大户普遍高于一般农户。可见黄兴镇种植大户的发展,既是对花卉生产模式大胆创新,也是对土地经营机制大胆探索,不仅稳定了花卉产量,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更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推进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从调查统计分析看,种植大户规模种植面积只占全镇耕地面积1.76%。

(1)、黄兴镇实行种植大户的规模种植有五个优势:

1、便于花卉种植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有利于花卉品质和粮食单产的提高;

2、种植大户实行大田耕作,有利于大型农业机械耕作和使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通过将小块田地种植整理为大田种植,拆除小块田埂和不必要的乡村小路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也提高了粮食种植面积;

4、可以让农业技术人员有用武之地,发挥农技人员的聪明才智,更加有效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5、种粮大户通过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升花卉种植技术,能更好地发挥科

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2)、从种粮大户的耕地来源情况来看,主要有四种途径:

1、利用村组早年撂荒地和机动地。2004年以前部分乡镇村的一些撂荒地和机动地,通过村级集体组织发包给农户种植;

2、是租赁种植或将部分村庄旧宅、荒地等改种花卉。

3、是耕地流转。一些科技示范户、种植能手、农技人员、乡镇村干部等,将当地外出务工人员的耕地进行承包。

4、是承包或跨区域承包农场、林场土地。

从种植大户的耕地流转和承包费用来看,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以前,许多乡村的土地流转承包费用为100元/亩,今年,土地流转承包费用进一步上涨,目前最高达到600元/亩左右。

三、种植大户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田基础设施差,种植规模小

种植大户承包的耕地一般处在交通不便、地势较高、土质贫瘠的地区,加之年久失修,农田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不仅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而且加大了生产成本。突出表现在:

1、路网不配套,机耕路少,路面状况差,不利于机械运输与作业,甚至有的地方人步行也较为艰难,农资购进、花卉销售的运输成本高;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种植大户抗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种植风险较大;

3、是农机应用水平较低,农业雇工价格高且季节性矛盾突出。

(2)、资金严重不足 实行规模化生产,需要有效的资金投入。种植大户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性开支需要一定的资金,购买大型农机具资金愈加紧缺;另一方面,目前农村信贷手续复杂,贷款金额小,种粮大户要通过民间(高息)贷款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加大了生产成本,影响了投入与产出的水平。

(3)、部门服务脱节长期以来,各级部门对种植大户的关注不够,即使想关注他们也没时间和精力。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人员往往被乡镇政府安排搞其他工作,很难钻研和开展业务。而种植大户对科技要求迫切,但自身素质又较低,花卉生产管理较为粗放,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有待提高,这对农技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有待在技术培训、统一供种、防治病虫、配方施肥等方面,真正把技术交给他们,把服务送到田头。

四、稳定和扶持种粮大户持续发展的对策

(1)、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商品档次,创绿色品牌,首先要培植龙

头企业,产品销售才有保障;其次舍得投资靠信息,必须找准市场定位;再次,很有必要成立协会和合作组织。

(2)、从实践来看,发展种植大户,要形成一定产业优势,必须做好五个优先:优惠政策优先扶持、基地设施优先投资、新品种优先供给、新技术优先指导、运作机制优先创新;

(3)、稳定花卉价格和农资价格。前几年,增产不增收是种植大户的一块心病,也是农业作为弱质产业的痼疾,如何解决农民减收的矛盾,整治农资市场,稳定花卉价格和农贸价格,是稳定和扶持种植大户持续发展的关键;

(4)、增设种植大户贷款专项基金。

* 黄兴镇畜禽养殖大户生产情况

(一)、蓄禽养殖大户表现的特征

(1)、畜禽养殖生产单一。调查现状发现,一般来说养猪的只停留在养猪上,养鸡的就只养鸡,养鸭的养鸭,养羊的也只养羊,在每一个养殖大户中,几乎都处于单一的养殖模式里面。

(2)、养殖大户的养殖数量少,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抽样调查显示,养猪大户全年出栏数最多的也就1300多头,养禽大户最多的一年出笼数也只在4万多羽,并且全县年出笼家禽达4万羽的仅2户。养羊大户的户均年出栏数量较上年有所下降。所以说畜禽养殖大户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3)、养殖大户科技含量底。养殖大户与散养户相比,养殖大户掌握了一定的饲养技术,但从整体上看还基本介于科技养殖与经验养殖之间这个层面,完全依靠科学技术养殖和机械化养殖的养殖大户在会同县还没有具备。

(4)、养殖大户应对突发性、灾害性的破坏能力十分弱。

(二)、畜禽养殖大户存在的问题

要进一步的扩大黄兴镇养殖大户的生产规模,提高养殖大户对黄兴镇畜禽产品供给量的份额,通过调查,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是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根据养殖户的反映,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空间和一个相对稳定的利润空间,以减少养殖这个行业的风险。对养殖户来讲,他们不希望出现价格暴涨并从中获取暴利,他们只求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利润空间,这对他们维持现有的生产和进一步扩大现有的生产规模都是一件益事。要创造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环境和创造一个和谐的养殖户获取相对稳定的利润以及消费者得到一个和谐消费的环境,那就需要各级政府采取相应的宏观调空和宏观引导服务机制,如畜牧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相对稳定的宏观调空,还有就是畜禽种苗供求稳定的宏观引导调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黄兴镇的畜禽养殖行业的正常生产和进一步发展。

(2)、是生产和销售脱节,未能形成畜禽种苗供给、畜禽养殖和畜禽产品销售信息网络化。黄兴镇的畜禽养殖大户既是养殖生产者又是畜禽产品的销售者,他们不但要担负着发展生产责任,同时更要肩负着自己生产出来的畜禽产品的销售负但,他们既要采购种苗,又要采购养殖中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他们不但要懂得养殖技术,还要懂得畜禽防疫知识,他们不仅要从事养殖生产,同时还要懂得销售,可以这样说,这些养殖户都是集多个方面知识和技术、产供销于一身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黄兴镇畜禽养殖大户的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势头,这对养殖户来讲是一个更为突出的难题。

(3)、是养殖大户资金紧缺,筹集生产资金难度大。很多养殖户想去贷款,又不敢去贷款,筹集不到生产所需的资金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黄兴镇畜禽养殖大户的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发展。

(三)、解决方案

(1)、积极加强宣传,实现信息共享。多组织培训和技术下乡活动,把养殖户最需要的技术传授给他们,多发放宣传资料,把最新的政策、方针给予解释。建立信息共享群,各站负责收集各养殖户手机号码或送至县局,通知、指示;方针、政策等可直接发送至手机,便与及时掌握有效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成立专业合作社,实现统一管理,科学饲养,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有效自然资源,发展优质畜产品,控制市场产品价格,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和增加科技投入,大力提高畜牧产品的生产性能、出栏率和商品率,实行规模、规范化的科学养殖,走产供销一体化道路,不断开拓市场,以市场拉动产业发展,形成较完善的畜牧业生产链。

6.关于我县水稻种植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六

一、水稻种植业的现状

水稻是我盟的优势作物,1998年前水稻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主要分布在绰儿河、洮儿河、归流河、霍林河、蛟流河沿岸,其中察尔森水库下游灌区和劳改局东部分局的两个超10万亩的大型水田灌区享誉全区,水稻总产量达到6-7亿斤,占全盟粮食总产量(30亿)的20%—25%。我盟的水稻生产在全区的农业种植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水稻面积名列全区第三位。据了解,2007年全盟种植水稻40万亩,其中科右中旗1.8万亩,突泉县0.4万亩,科右前旗11.31万亩,扎赉特旗20.39万亩(含东部分局10万亩),乌兰浩特市

6.1万亩。近年来,全盟在水稻栽培技术方面总体上有很大的提高,已全面推广旱育稀植技术,已有一定面积钵盘育秧摆栽技术,正在推广的侧土配方节水灌溉技术也逐渐被群众接受。据不完全统计全盟水稻种植品种有龙粳205、松98-131、松粳

10、龙粳208等40多个。

二、水稻种植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种植面积减少。我盟水稻种植面积2007年比1998年

减少20多万亩。主要原因:由于98洪水,部分稻田被冲,部分水利枢纽被冲毁,例如哈拉黑水利枢纽、科右中旗吐列毛都、乌兰中水利枢纽等,至使失去调节水量的功能。加之近年来降雨减少,连续干旱,地表径流减少,察尔森水库自98洪水后始终未蓄到正常高水位,截止2008年5月水库仅蓄水8000多万立方米,察尔森水库下游灌区今年仅能种植1—1.5万亩,占正常年份的10—15%。

2、水田建设投入不足。近年来用于水田田间配套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大部分工程年久失修,有的已到报废年限,跑、冒、漏严重,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3、种植品种不统一。种植品种呈现多、乱、杂的现状,优质品种种植面积不能集中连片,形不成一定的规模,形不成主打品牌,造成一些厂家优质稻谷收购量不足,达不到龙头企业带基地的效应。在这方面黑龙江省、吉林省做法值得借鉴,根据不同的积温、不同的土质,每个县都要有自己的主推品种,规模种植,统一加工,商标注册。

4、稻谷收购价格下降。2005年水稻收购价1.1元/斤,2007年0.7元/斤,加之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造成种植成本加大,影响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部分农民水田改种旱田,致使水田面积有所下降。

三、水稻种植的优势和潜力

我盟水资源相对而言较为丰富,各水系流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大部分为草甸土、沼泽草甸土,有机含量在3%以上,PH值接近中性,适宜种植水稻,而且集中连片,有利于种植区域化,开发种植水稻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我盟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其一,我盟种稻历史悠久,只要加强指导,农民的种稻水平会有很大提高。其二,水资源较充足,有发展浇灌的良好条件。绰勒水库建设完工后,可使下游水田面积新增30万亩。预计到2015年全盟水田面积可达到100万亩(附表1),仅水稻一项的粮食产量可达到10亿斤以上,约占全盟粮食产量的1/4。其三,积温条件适宜,适稻种植区≥10℃年积温2200—3100℃,无霜期105-130天,日照时数2580-312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58-70在水稻灌浆季节气温昼夜温差较大,可为优质米。其四,环境纯净,我盟洮儿河、归流河、绰儿河、霍林河流域上游工矿企业少,植被覆盖率高,环境无污染,水源较充沛,下游宜稻区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高,是一片净土。其五,虽然2007年稻谷价格有所下滑,但从国际粮食价格趋势看,水稻价格将稳中有升。据了解,前不久国家就水稻种植相关问题对吉林、黑龙江两省进行调研,国家将从今年开始每斤稻谷收购价上涨7分钱。因此,种植水稻仍然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其六,水稻是我盟五大粮食作

物之一,即是单产第一,总产第二的重要粮食作物,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从投入产出看,每亩水田种植成本在420元左右,平均每亩水稻收入在1100元左右,亩纯效益在750元左右,远远高于种植玉米的效益。

四、加快水稻种植发展的建议

1、在水源允许的条件下适当扩大水田面积。优化栽培品种,规范技术操作规程,着力解决好水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要在发展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方面下大力气,做好绿色无公害基地认证工作,最终使水稻种植业成为我盟农业经济中的最具特色、绿色和高效的支柱产业。

2、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水田的农田改造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尽快恢复被毁水利枢纽工程,加快维修原有水利设施,彻底解决跑、渗、漏渠系,节约用水。

3、在用水期对有关流域的管理要统筹兼顾。要对左右岸、上下游加以协调,采取科学的分水调配方案,保证下游的稻农能够及时种上地,避免出现用水困难。

4、应采取两水(地下水、打井补灌)保一田的措施确保泡田期用水。在地下水比较丰富、土层比较厚的地区应推广井灌水稻,如扎旗努文木仁杏花山村已有成功的经验,水田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8000亩,亩产在千斤以上。

5、搞好品种结构调整。农业部门及龙头企业应加强稻农种植品种指导,各积温带不要过多的引进品种,每一积温带控制在2—3个高产优质品种,这样既有利于企业收购,也有利于农民销售,又可创建出自己的品牌。

6、建议自治区政府出台水稻收购最低保护价和补贴政策。据了解,吉林省出台稻谷收购保护价政策,每斤稻谷0.82元;国家和自治区应从以工代赈,农业开发、扶贫、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及其它涉农资金中给予水稻种植方面的倾斜;应将粮食补贴和推广优良品种挂钩,以解决水稻品种多、乱、杂的问题。

附件:

1、2015年兴安盟水稻种植面积计划分布情况;

2、兴安盟宜稻区三个积温带。

附件1:

2015年兴安盟水稻种植面积计划分布情况

绰尔河、罕达罕河、乌尔其根河流域50万亩

归流河流域13万亩

霍林河流域13万亩

蛟流河流域6万亩

察尔森水库下游灌区15万亩

其它3万亩

合计:100万亩

附件2:

兴安盟宜稻区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温带

即第一积温带为2200—2600℃区,代表乡镇为巴达仍贵、哈拉黑、归流河、学田,主栽品种为龙粳

13、龙粳

14、龙粳16;

第二积温带为2600—2800℃区,范围为扎旗大部、乌市、突泉九龙、杜尔基等地,适宜品种为松粳6号、松粳

10、龙洋205、龙洋208、龙稻7号、垦稻10号、妥粳8号;

7.梅州市种植情况 篇七

降香黄檀是我国珍贵的红木树种, 属于珍贵的建材和药材, 为我国二级保护植物, 主要种植在华南地区。随着我国建材行业的大力发展, 我省逐渐重视降香黄檀的种植, 市场需求量逐渐上升, 价格持续升高, 但是在降香黄檀的培养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使得苗木的种植总量少, 技术不成熟, 限制了降香黄檀的规模化发展, 分析了降香黄檀在广东梅州的发展前景及其培育的技术, 为其推广种植提供了参考性意见。

2 降香黄檀的发展前景

2.1 建材价值

降香黄檀又被称为海南黄花梨, 其纹理清晰漂亮, 木质坚硬, 在干燥后不会变形、裂纹, 结构均匀细致, 耐湿耐腐蚀, 并且带有独特的香味和深褐色光泽条纹, 条文自然, 制作成家具和工艺品具有简洁、色泽华美等特点, 是高级家具建材, 耐用度高, 上百年不会发生腐蚀变性。在明代时期, 降香黄檀被大量的乱砍滥伐, 现有的降香黄檀数量少, 加上其种植成长年限长, 数百年才能成材, 因此降香黄檀极为珍贵。精细制作后降香黄檀木材的价格高达20000 元/m3, 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 当前市场上, 采用降香黄檀制作成的家具价格每套高达200万元。

2.2 药材价值

除了制成家具建材, 降香黄檀本身也发挥了很好的药用价值, 木材泡水喝具有止咳化痰、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效果, 其散发出的香味能够改善空气的质量, 从而发挥出舒筋、降压等药效作用。降香黄檀的药用形态为木屑, 融水喝能够降低血压的胆固醇, 放在枕头中可以舒筋活血, 促进睡眠, 帮助体内的血液循环。降香黄檀的香味可以杀灭空气中的有害细菌, 清新室内空气, 被人们称为“熊猫树”, 从建材价值和药材价值上看, 降香黄檀的发展前景均非常广阔。

3 当前降香黄檀种植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在广东梅州的种植发展上看, 人工培育的问题主要有种苗来源品质混乱、种植技术不规范、苗木生长速度缓慢、产量难以保证等, 这就导致了大规模的推广种植存在着问题。由于缺少科学化的种植技术, 使得现阶段的降香黄檀种植技术等仍然较为落后, 苗木优质性较差, 缺少配套的栽培技术等。

广东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 地理位置坐标为北纬23°23′~24°56′, 东经115°18′~116°56′。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主要由花岗岩、喷出岩、变质岩、砂页岩、红色岩和灰岩六大岩石构成台地、丘陵、山地、阶地和平原五大类地貌类型。降香黄檀的生长速度和木材品质等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比如海南中部生长缓慢, 木材呈紫褐色, 含油量较高;东部成长较快, 呈现黄褐色, 含油量较低。种植户仅根据种植的经济价值来选择种苗的话很难培育成质量优的树木。

4 降香黄檀的种植技术分析

4.1 生态习性

降香黄檀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 生存的气候温度在22 ℃左右, 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 耐高温, 短时间内可以承受零度低温, 对于土壤的肥力要求低, 中等肥沃的红土壤、红壤等均可以生存, 在土壤肥沃的地区成长速度更快, 并且能夠适应石灰岩等严苛的生存环境。

4.2 规格

场地:山地, 半山腰以下地带、田边地脚、村旁、河岸、城市绿地、庭院等, 有着较为广泛的种植场地。

密度:在村旁、路旁等进行零星的种植, 树木间隔的距离在4m以上, 在密集地方种植可以进行规模化耕种, 大约每亩28株, 路边的种植点在路旁1.5m处, 呈品状种植;农林种植的分布点为10m×10m;山腰:山林呈现连片种植, 与原有林木混合种植, 每亩种植数量大约为55株, 种植间隔为4m×4m, 比如按照2株降香黄檀与1株柚木混合种植。

挖坑:降香黄檀的种植时期为雨季, 基坑为上宽下窄的立方体, 上宽60cm, 下宽40cm, 深度40cm, 将挖掘出的土壤分别放置。基肥调配:钙镁磷肥和农家土肥混合, 比例为3∶1, 每个基坑放置1.5kg混合肥料, 将基坑土壤打碎后回填到1/3处, 放入基肥, 混合均匀, 之后再打碎表土填回。

4.3 苗木种植

要选择优良的苗木品种, 对于降香黄檀需要选择正宗的降香黄檀苗木, 海南黄花梨。种植时间:在春季造林, 种植时间为4月份的中旬, 雨后土壤湿润后进行种植, 如果水源条件充足也可以在7月份种植。方法:在已经回填好的基坑上挖出一个小坑, 大小为15cm×15cm×15cm, 拆除根部的营养袋, 将苗木放在坑内, 填土, 压实, 在表面覆盖草皮保持湿润。

4.4 管理

除草:在每年的4月份进行统一的除草, 将树根周围1.5m范围的灌木丛、杂草等清除干净, 第二年除草两次, 之后每年除草一次。

剪枝:将低粗、容易修剪的树枝及时的修建掉, 种植的第一年是修剪的最佳时期, 将底部过度生长的树枝修剪下, 让数目向上生长, 从而让叶片的光合作用更好, 促进小树苗的生长。降香黄檀的树枝比较柔软, 应该在幼苗时期进行抹芽、整枝处理, 当苗木成长到1.5m时在树旁立上木桩, 帮助苗木的生长, 当树干增长到4m的高度时, 可以撤掉木桩, 保证树干的笔直向上, 提升木材的经济价值。

追肥:在种植后的每年3月份进行追肥, 增加土地肥沃性, 在树冠的滴水线进行环沟挖掘, 沟深15cm, 一次施肥1kg的复合肥。

4.5 病虫害治理

降香黄檀树木比较容易感染的疾病为黑痣病和炭疽病, 黑痣病大多发生在旱季的中后期, 在幼苗时期爆发严重, 染病症状为幼苗的叶子在雨季大量的脱落, 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现黑色并掉落, 严重地影响了树木的生长;炭疽病在叶片上病发, 症状为在叶片上呈现黑色小斑点, 树枝枯萎呈黑色病变, 治疗药物为三代森锰锌70%搭配5%甲基托布津制成500倍的喷雾溶液, 每周浇灌一次, 连续浇灌3次即可明显的见到效果。

5 加强降香黄檀种植发展的建议

(1) 在保护现有降香黄檀种植资源的基础上, 加强优质种苗的收集, 筛选出优良品种进行优化培育。

(2) 提升无性繁殖的科技投入, 选择最佳的种植区域进行栽植, 从而保证其产量和质量。

(3) 遵循降香黄檀的生长周期特点来进行培育技术研发, 提升种植价值, 合理的进行套种。

(4) 注意产业化发展, 促进相关降香黄檀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而提升产业链式的发展。

6 结语

降香黄檀是非常珍贵的树木, 具有极高的家具建材价值和药用价值,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种植问题, 需要加强降香黄檀的种植培育, 注意防虫害等, 从而提升其产量。遵循降香黄檀的自然生长规律, 加强种苗培育技术投入, 让种苗的品质更优, 推动产业化的种植发展, 从而让降香黄檀获得更好的发展。

摘要:指出了降香黄檀是我国珍贵的红木品种和药材, 具有非常高的种植价值和培育前景, 其材质坚实, 纹理美观, 香气持久, 是珍贵的家具雕刻材料, 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能够降压、活血、止痛等, 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分析了降香黄檀的发展前景与降香黄檀的种植技术, 提出了加强降香黄檀种植发展的建议, 为降香黄檀的培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降香黄檀,发展前景,种植技术

参考文献

[1]邓才双.浅谈降香黄檀的发展前景和种植技术[J].科技展望, 2014 (11) .

[2]王秋艳.勐腊县降香黄檀造林现状与展望探索[J].生物技术世界, 2014 (12) .

[3]胡江如.降香黄檀及其育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15 (19) .

[4]孟慧, 杨云, 冯锦东.降香黄檀引种栽培现状与发展[J].广东农业科学, 2014 (7) .

8.梅州市种植情况 篇八

关键词:黑龙江省;北药;规模化种植;建议

一、黑龙江省北药种植的基本情况

北药是指分布于东北地区的道地名贵药材,如人参、龙胆草、防风、远志、苍术、刺五加、黄芪、黄岑、桔梗、细辛、平贝、五味子等,自成体系。北药有四类,分别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其他类。据查证,黑龙江省有北药物种856种,其中植物类818种,动物类34种,矿物类及其他类4种,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等五大区域。

经调查,2014年全省北药种植面积122万亩,其中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有水飞蓟、板蓝根、五味子、月见草、人参、万寿菊等6个品种,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的有刺五加、黄芪、防风、大力子、苏子、苍术、平贝等7个品种,其他实现规模种植的还有西洋参、桔梗、返魂草、赤芍、沙参、党参、玉竹、柴胡、蒲公英等品种。全省共种植55个品种。2014年,黑龙江省北药总产量约1.2万吨。

二、黑龙江省北药种植的优势

(一)旺盛的市场需求。北药因其生态环境的原始性和气候的独特性,其质量一般被认为最佳。历史上黑龙江省北药调出量大,畅销国内外市场。出现过许多驰名中外的药材品牌,如辽细辛、长白山人参、关龙胆、小蒿子防风(关防风)、甜甘草、宁古塔黄芪、兴安满上红等。当前随着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中药材的用量逐年增加。黑龙江省虽然是北药资源大省,但是由于野生药材受气候等外部条件影响较大,产量不够稳定,加之近年来掠夺性滥采、滥挖,资源衰减,人工采挖费用日益高昂等,北药的供应已经以种植为主,目前市场上的药材有80%来自人工种植。据齐齐哈尔奇郎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郎伟以及三棵树药材批发市场瑞金药材站经理张国瑞介绍,北药种植前景很好,黑龙江省种植的一些大宗道地药材进入河北安国药材市场,一般在1—2天就会销售完毕。

(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黑龙江省在北药种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9%,耕地、森林、草地面积较大,发展北药种植产业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二是环境优势,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山地、林地资源非常适合北药的种植,黄芪、北五味、刺五加、平贝等有着丰富的野生蕴藏量,为发展北药种植产业提供了优良的种质资源。全国42个国家一、二、三类重点保护动植物中药材,有近1/3的品种资源在黑龙江省。三是土地多为原生土壤,具有深厚肥沃的腐殖质层,排水渗水力强,土壤疏松,通气性能好,有机质含量高。加之冷凉的气候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北药的生长发育,出产的药材质量高,基本不用农药,没有污染,保证了北药安全性和质量。

(三)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国药材市场较为稳定,大宗道地药材价格呈逐年攀升趋势,种植效益较好。我们从齐齐哈尔奇郎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了解到,小蒿子防风每亩干品产量100公斤以上,按照每公斤60元计算,每年每亩纯收入在2500元以上;甘草每亩干品产量300公斤以上,按照每公斤15元计算,每年每亩纯收入在1500元以上。从我们调研的铁力聚财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和铁力桃山天德人参果开发有限公司看,他们种植的五味子、人参、平贝效益更为可观。当年种植的五味子正在产果期(五味子一个生长周期为20年,亩投入34940元,第三年开始产果,第四年可以收回前期投入成本,第五年以后为盛果期),每亩收五味子干果466.7公斤,按五味子市场收购最低价格32元/公斤计算,种植五味子亩收入14900元,去掉每年生产成本1500元,亩均年纯收入13400元;种植人参,在第5年收获期,亩产人参1500公斤,市场价格为140元/公斤左右,去除生产成本78100元,亩均年纯收入26380元;从收获的平贝来看,亩产平贝2000公斤,市场价格为30元/公斤左右,2年总产值60000元,去除生产成本18000元,亩均年纯收入21000元。另外我们还调查了板蓝根(亩效益1450元)、牛蒡子(亩效益2200元)、黄芪(亩效益3200元)、龙胆草(亩效益3450元)、北柴胡(亩效益3600元)、赤芍(亩效益9000元)、旱半夏(亩效益17000元)、玉竹(亩效益24000元)等品种,其种植效益都远远高于种植玉米。

(四)具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医药龙头企业。近几年来,在哈药集团带动下,黑龙江省医药工业呈逐年壮大趋势,社会资本纷纷投入黑龙江省兴办药厂。目前,黑龙江省已形成了以哈药集团为龙头、十多个医药园区为支撑的医药企业生产格局。2015年全省医药企业达到126户,其中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企业达到 78家,多数企业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黑龙江省有30多种新产品被国家列为中药材保护品种,开发潜力巨大。目前已形成了以黄芪、刺五加、丹参、满山红、苦参为主要原料的抗炎、抗毒、抗衰老等七大系列800多个品种,这些企业和园区拉动北药种植基地不断发展壮大。

(五)农民种植北药有较高的积极性。黑龙江省农民从事北药采集、种植历史悠久,相当一部分地区已形成北药药材种植、采集、加工、收购等规模产业链条,从事种植北药产业的农民初步走上小康路,具有强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庆的板蓝根、伊春的平贝种植已在国内小有名气。同时,省内部分县(市)北药协会和北药中介组织机构以及更多的农民投身到北药药材种植开发工作中,具备良好的产业开发基础。

三、北药种植存在的问题

(一)北药质量存在问题。标准化种植管理不到位,北药种植追求外形漂亮,不科学地使用农药、化肥,造成有剧毒农药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有效成分减少;北药产地初加工设备简陋,染色增重、掺杂使假现象时有发生;北药专业市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制假售假,违法经营中药饮片和其他药品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问题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影响了中医的疗效。

nlc202309091125

(二)种植规模小,种植地点分散。据不完全统计,以中药材种植面积而论,目前甘肃省有250万亩,山西省种植加半野生半抚育面积达270万亩,广西区在130万亩左右,而黑龙江省纯种植只有100多万亩。黑龙江省种植北药有50多个品种,但实现规模化种植的仅有半数,其余北药种植规模小,在价格、销路等方面难以同药材主产地抗衡。而且由于多数药材生产处于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式、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状态,难以形成合力增强在药材市场上的议价能力。

(三)北药种植配套服务滞后。首先是信息服务滞后,北药加工企业和北药种植企业沟通不充分,在种植品种、种植规模方面存在着盲目性,种植户受北药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药种植的积极性。其次是优良品种缺乏。第三,在北药加工、运输、收储等方面存在着瓶颈,影响了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第四,北药种植大多属于粗放经营和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械装备远落后于大田作物。

(四)北药种植的技术支持不够。一是在标准化种植研究方面,黑龙江省虽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但是推广力度不大,可以确保北药种植安全,提升北药品质的北药种植标准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商业应用。二是在北药的深度开发方面,北药主要以原料的形式外销,对黑龙江省特色药材、道地药材的深加工,有效成分提取,以之为主要原料开发新药和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力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低,影响了产业提档升级。三是在北药种植的专用机械研发方面力度不够,北药种植缺乏专用的农业机械,特别是采收机械。而依靠人工采收一来不利于推广规模化种植,二来增加了种植成本,三来部分根系药材人工无法完全起出,造成了浪费。四是培训力度不够。目前,一些地方农民习惯种植大田作物,即使看到北药的效益和前景,但苦于没有有关部门、企业或协会的指导、培训等服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模种植。

(五)北药种植多头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目前有10个部门工作职责涉及到北药种植,都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仅野生药材种子采集就有农业部的《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法》、林业部为执法主体的《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食药监局为执法主体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两个行政法规和一个部门规章管辖。北药原产地保护工作又涉及到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两个部门。涉及北药产业政策的有发改委、工信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黑龙江省同样如此。多头管理却没有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混乱,不利于北药种植产业统一协调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起北药种植的政府协调机制,有计划稳步推进规模化种植。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北药种植产业,把北药种植产业发展列入工作日程,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加强北药资源保护与推进产业发展相结合,提高产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建议确定牵头单位,并组建日常工作组织机构,加强宏观指导,负责全省北药种植、加工、销售等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进一步制定出台北药发展和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指导意见,积极支持药材种植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同时,搞好种植面积、品种以及种植户等情况统计工作。

根据我们的调查,比较适宜黑龙江省规模化种植的品种必须是区域内道地优质品种,必须是市场大宗药材,如要发展珍稀药材必须很好掌控市场需求。综合分析品种特色、区域环境要求、市场需求等因素。目前比较适合黑龙江省大规模北药种植的品种,主要是龙胆草、玉竹、防风、苍术、甘草、平贝、白癣皮、北柴胡、黄芪、知母、射干、黄芩,另外适当推广五味子、牛蒡子、刺五加、赤芍、红花、猪苓、人参、桔梗等。在规模化推进北药种植时,我们建议每类品种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一些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种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

(二)建立起立体开发模式,保证北药规模化种植持续健康发展。一要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目前,北药种子比较缺,而且较贵,成为制约北药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首先加快种植基地建设。黑龙江省要加强整合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研发机构的人才优势,建立药材种子研发、标准化操作规程、新产品、新技术成果转化,对药材传统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和品种选育,确保种子纯度,逐步形成符合规范的现代北药生态农业,从源头上抓好药材种植。二要建设北药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加强黑龙江省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的GAP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并在有一定生产规模和集聚规模基础条件的区域,调整区域内的品种结构,强化主栽品种的地位,实现少品种、大规模,增强基地生产能力,从而建立符合GAP要求的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种植生产示范基地,以拉动黑龙江省北药标准化种植。三要加强以黑龙江省道地药材和大宗种植药材为主要原料的新药和保健品研发,促进产业升级。大力推进以北药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发展,特别要用好用足《国务院关于发展健康服务产业的意见》提出的“加强药食同用北药的种植及产品研发与应用,开发适合当地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保健养生产品”这一政策,组织黑龙江省中医药科研单位加快研发系列北药药茶及饮片药膳,在全省县级以上中医院推广应用,发挥防控慢性病和亚健康的优势,并将这一龙江特色大健康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四要加强北药种植专用农业机械的研发,以适应北药规模化种植的需要。借助黑龙江省加快农机园区建设机遇,引导企业加快北药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的新农机研发和推广。

(三)加强北药种植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一要打造北药产业社会支持体系。发挥北药种植企业人才、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优势,加强农民种植北药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北药种植专家型人才;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为北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培训人员、制定标准、研发外包、科技成果转化、药材规范化种植推广、GAP、GMP认证咨询及技术服务、专利申报、民间中药秘验方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等社会化服务。二要搭建好市场销售展示平台。盘活药材批发市场,尤其要培育和壮大三棵树药材批发市场,发挥其承载药材产品的集散作用,形成零散药材的整装销售。鼓励药企和行业协会举办展销会、推介会,参加有影响力的药材博览会、洽谈会,提高黑龙江省北方道地药材的知名度。三要积极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在黑龙江省独立或与种植大户联合开展饮片加工、北药收储、物流等方面的服务。

(四)加大对北药产业扶持力度。北药多为多年生,前期投入大,种植初期企业和农户压力较大。建议增加省级财政投入力度和银行贷款支持力度,扶持北药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国家北药安全生产基地”尽快建成。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北药生产扶持资金,将资金重点投向规模化种植企业、合作社和大户,重点投向在全国占有一定份额的大宗药材,形成规模优势,增强黑龙江省北药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建议有关部门对规模化种植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基地,给予基础设施建设、良种补助和配套设备购置扶持。也可以像种植粮食作物一样,按照不同品种给予不等的现金补贴。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产业化项目处)

责任编辑:洪峰

上一篇:第四课撇画的写法教案下一篇:二年级音乐上册 第6课《蒙古小夜曲》教案 湘艺版